0

河南的风俗作文【经典20篇】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小编收集了民族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701

作文

100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 王浩然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王朝的军队要把蓟北收回去了,他们终于要安全了,终于要过上平平安安,没有战争,没有战争的生活了。杜甫刚刚听说的时候,非常的激动,非常的感动 ,也非常的高兴!杜甫鼻涕一把,泪一把,都蹭到了衣服上,这时的他,心里肯定在想:啊!真是太好了!我和我的妻子终于可以过上太平的生活了。

回到了家里,以前杜甫的妻子,都非常的发愁,因为她担心战争会夺取她家人的性命,杜甫打算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妻子,让妻子好好高兴高兴,不在让妻子发愁了。杜甫刚刚回到了家里,还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妻子,可是妻子的脸上早已没了当时的样子,而是非常非常高兴的,杜甫心想:原来自己的妻子早已知道了呀。

没有了战乱,自己的心也就平静了下来,现在,他白天唱歌的时候,肯定要喝上几口小酒,因为,他心里非常的高兴,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家人的危险了!喝着喝着,杜甫渐渐地喝醉了,他想到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人们非常的开心,春天的景色也非常的迷人!

而这时,杜甫的灵魂已经出发了,然后,他的灵魂又从襄阳到达了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春节的风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稀疏的晨星在天空中闪烁着,一醒来,便听到了鞭炮的“歌唱”声,妈妈爸爸来到我的床边说:“新年快乐!”这我才明白,原来,一年一度盼望已久的春节到来了。

我高兴地来到楼外,在我心里,春节是欢快的天使,岁月的化身。春节的到来,说明了冬爷爷送走了,春姑娘迎来了。

早晨,我高高兴兴地来到镜子面前,为自己梳理头发,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迎接春节这天。

中午,妈妈与爸爸准备着丰盛的美味佳肴,不一会儿,姥姥、姥爷来到我的家里,我急忙地对他们说:“过年好!”他们也就说:“好,好,来,给你的压岁钱!”正在我接钱时,我的爷爷奶奶也来到我家,我又急忙地对他们说:“新年快乐哦!”他们也说:“新年快乐!给你的压岁钱!”马上要吃饭了,爸爸要去放“吃饭”鞭炮,我们听到鞭炮响完了,妈妈说:“开饭喽!”我们一起吃到了2点多。

晚上,妈妈与爸爸正在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在准备的过程中,我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来到我家,过了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终于盼来了香喷喷的年夜饭了,我们吃的津津有味。

年夜饭过后,我们就去放爆竹,一层层的爆竹跑向天空,上面的爆竹五颜六色,给暗淡的天空增加了一片光彩,8:00,春节联欢晚会正常进行,我看见了:一个个危险的动作,一曲曲优美的歌声,一个个奇怪的魔术,一个个搞笑的小品,这让我心旷神怡。

在暗淡的夜里,伴随着鞭炮的“歌唱”声,一年一度盼望已久的春节结束了,我会用自己的好奇心,等待着我最喜爱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介绍家乡的河南特产作文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烩面是河南的一大特产, 说起烩面的话,那我就没完没了了!

河南的烩面我可最喜欢吃了,每一次爸爸带我出去吃饭时问我去哪吃,我不去想直接脱口而出:“去萧记那,吃烩面。”那里是个大的烩面馆,有好几个分店但我们经常去经三路,生意好的不得了呢,吃烩面前再点几份凉菜,这一顿饭吃完后就饱饱的了。

烩面刚端上来时,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飘了过来,我立刻拿起筷子去夹上一口,但又看到这外形是有多么好看啊,“摆放”的整整齐齐,撒在白白嫩嫩的会面上的是犹如绿色的小精灵聚在一起的香菜,它们在相互抢着这美食,我也绝不退让,急忙夹了一口“狼吞虎咽”地将它消灭掉了。那面,那味道,真是叫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面非常的香,那香充溢了整个口腔。吃上一口就会有种不想停下来的感觉了,就算不饿还会坚持再吃几口,这美味仿佛有一根绳子将我拉着,不吃完就一直缠绕着我。

吃完面了之后再尝上一小口汤,让我回味无穷,有了第一口就会喝第二口,喝了差不多半碗,才会觉得过瘾,真的足够了。走出了店门心里还在盘算着什么时候还能再来,坐到车上又打了个满足的饱嗝。

咱们河南特产的烩面,就是好吃,怎么吃都不会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那就要吃河南特产美食——烩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河南秋季《思政第一课》有感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的步伐总是沉默的,我们不经意间溜走了。转眼间,又是一年的金秋九月,这也意味着学生们已经准备好上学,回到学校继续他们的学习之旅。随着开学,我们又可以观看《思政第一课》,它的节目以其不同的教学方法为特点,平时我们在课堂上感到无聊,而思政第一课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和现身的说法。

9月___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的《思政第一课》在观众的期待下准时播出。今年的主题是“__”。回首往事,今年是今年是《思政第一课》播出的第十五个年头。《思政第一课》是一个公益教育项目,通过时事热点和真实感受,向广大中小学生展示核心价值观,对现代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看着这熟悉的画面,我回想起了每年思政第一课节目记录了祖国的一些辉煌事件,看完后我感到骄傲,祖国的发展离不开我们党,离不开千千万万人民的共同努力。因此,作为中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在学习和成长的同时弘扬党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成长。

此时此刻,我心中只有一股汹涌的热血,它时刻提醒我,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要学会以坚定的态度为祖国的利益着想,保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贯彻祖国和党的路线,紧跟其后,始终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勇往直前。

观看了今年的思政第一课后,这让我明白,我们伟大的党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成为我们伟大党的坚强后继者,为祖国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说到过年,大家首先会想到吃的。既然过了腊八就是年,那就从腊八粥开始说起吧!

以前,普通人家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到了粮食收获的季节,人们会把大量的粮食都存起来,吃的也很节省。只有到了腊八这一天,人们才会把过去一年存的粮食都拿出来,煮成一锅粥。这也有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的美好寓意。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吃腊八粥已经成了过年时不可缺少的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

贴春联,也是过年的习俗之一。春联,是最常见的一种对联,由上联、下联、横批组成。一般来说,普通人家希望吉祥如意、万事平安;生意人希望财源广进;读书人希望芝麻开花节节高;老年人希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人们把对新一年的祝愿写进了一副副春联里,贴在门上,希望愿望得以实现。人们也会把福字倒贴在门上,有“福到家门”的美好寓意。

除了这些,吃饺子、守岁、放炮等,也是过年时不可缺少的传统风俗。让我们在这些传了一代又一代的传统习俗中,过一个愉快、美好的新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去河南郭亮村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地图上,绵延的太行山,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在太行山深处,有一处秀丽险绝的“世界奇迹”—绝壁长廊郭亮洞。

八月的中旬,我和妈妈旅游来到了郭亮洞。微凉晨风中,大巴车沿着羊肠公路盘旋迂回驶进太行山间。一路上,群山起伏,弯路极多,窗外岩壁之上,深绿的、浅绿的、橙黄的不知明的山间植物,一团团、一簇簇镶嵌其间,不时给丹霞色的岩壁涂抹着、转换着缤纷的颜色。

车子放慢了速度,一个转弯,总算颠簸到了景区。站在观景台上,山风习习,莽莽不断,一面面赤红色的万丈崖壁如同鬼斧劈就而成直立地站着,绝壁长廊郭亮洞则蜿蜒盘旋在这崖壁中间,远远望去,像是一幅国画山水画卷展现眼前。

走下观景台,步行进入绝壁长廊,处处都有锤凿的痕迹,每隔一段就有一个个高低不平、大小不一人工开凿的石头天窗,光线忽明忽暗投射进石洞;石窗外则是万丈沟壑,不觉让人胆寒。清风不时吹进,让在绝壁长廊的人仿佛感到行走在仙境一般。

据说绝壁长廊是这里的村民一代代用人力一锤一钎凿出来的,这真是了不起的“愚公移山”的精神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过年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开始了,离过年也就不远了,大人们都忙碌着准备年货,而小朋友们也盼望着过年。大家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临近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的时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因为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能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不过在此提醒小朋友们:压岁钱可不能乱花哦!要用在学习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风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每逢到过年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过年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客家人过年风俗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过年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在芜湖,春节在腊月就开始了。在腊八那一天,一些还保存着旧习俗老人家们仍然要煮腊八粥,粥是用各种各样的米、豆子和红枣做成的,有时候还要加上一点芝麻来做。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仅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是美味的。

腊八不仅是要喝粥的,这一天很多大人们去上街的。他们为孩子们买过年穿的新衣服,为过年买一些蜜饯干果、瓜子点心。孩子们则喜欢买一些过年吃的糖果,一般都爱买炒米糖、花生糖和巧克力。然后才为自己选择新衣服。

腊月二十左右,大人们就要开始包饺子、作年糕和蒸蛋饺了,而且还要做一次大扫除,要掸灰、擦桌子、扫地…就像陀螺一样团团转。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开始做团圆饭了,小孩子就开始放鞭炮玩耍。这一天晚上,如果没有非常紧急的事情,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无一例外的有一道红烧鱼,但是都不允许吃掉,吃了就不叫“年年有余”了。晚上大人们吃完了团圆饭,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孩子们就去放烟花玩儿。三十这一天要守岁,也就是十二点钟之前不能睡觉。到了子时,就要开始放炮竹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都要睡到九十点钟才起床。然后就去拜年。主妇就留在家中做饭。外面到处都是红色的爆竹纸屑。踩上去软软的。到了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初一到初三是年三天,这几天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各自玩,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点香。

到了正月初八,大多数店铺都要开张。因为八的谐音就是发。孩子们总是抢着去买东西。大人们就去娱乐休闲。

正月十五,南方人既叫元宵节,也叫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大人们还爱在元宵里掺和进花生。孩子就在元宵节上尽情玩乐。这一天也是过年中快乐的一天。

过了十五,春节差不多就算是过完了。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去上学,一切都恢复到原来的日子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过年风俗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常言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说道年俗,商洛各县区都存在差异,而洛南的年俗,别有一番特色。

在洛南,小年腊月廿三,家家烙坨坨馍吃。吃过香脆的坨坨馍。人们渐渐放缓手中的伙计,开始置办年货。人们要专门选个好天气,抽出时间干三件大事,打扫卫生、蒸年馍炸果子和做豆腐。打扫卫生时,要花大半天时间,把庭院内外打扫得一丝不苟,预示着除尘(陈)迎新。蒸年馍比较复杂,蒸馍除了蒸一般馒头、包子外,还要蒸几样花馍,一种盘着龙,龙嘴里含着硬币的,叫“附楼神”,放在粮食柜里,以保佑来年粮食大丰收。另一种捏一圈花边的叫“馄饨”,家里每人一个,预示着家庭成员吃后,来年身体健康,万事顺利,第三种则是鸡、鱼等动物花馍,用来在元宵节晚上守灯和给外甥送灯笼时送。炸果子是洛南独有的美食,一般在晚上进行,以免外人打扰。先将发好的面擀开,切成方形,画上十字,然后放在热炕上待“泛”好,在油锅里炸熟。酥黄香脆,香气扑鼻。洛南豆腐细腻白嫩,入口留香,洛南人都爱吃豆腐,过年几乎家家自己做豆腐,过年期间顿顿餐桌都少不了。

农历三十,除了贴对联、挂灯笼外,与别处不同的是,洛南人这一天的下午饭,家家户户都吃长面,也称作“钱串子”,吃完下午饭,妇女们便张罗着给大年初一早上包饺子,其中一个饺子里要包上一个硬币,吃到的人是来年全家运气最好的一个。到了夜晚除夕,左邻右舍相邀到庙里求神祈福,讨个吉利。

新年的第一天一大早,大人们催促小孩早早起床,以示在新年第一天能早起,以后每天都早起,做个勤快人。随后放完鞭炮,全家人一起祭神。完毕后煮饺子,吃“馄饨”。在吃饺子时,吃到硬币的人,大家都很羡慕。洛南过年,亲戚之间相互拜年,朋友之间相互走动,有一定的日期。民间经常说初一拜自家,初二拜外家,初三拜丈家,初四拜邻家,初五后亲朋之间礼尚往来,盛情款待。初一主要是向长辈拜年并讨压岁钱。初二以后,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一下多了起来,都手提、背背各式礼品,领着小孩拜亲戚。到了初五,可以说是新年的最后一天,为破日,下午饭吃饺子,俗称“背布袋”,预庆粮食丰收。

正月初六到十二,是舅舅家给外甥送灯笼和鸡、鱼等花馍的时间。一般习俗连送三年,三年送满,主人对舅家要以礼物回赠。许多大人也给小孩做兔子灯、小狗灯等动物造型的灯笼,安上四个轮子,在鼻子上栓一根绳子,可以拉着跑。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家里灯火通明,没有人在的房间留下鸡、鱼花馍看灯,直到睡觉时才将灯关灭。随着元宵节的结束,年味也渐渐远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自己的风俗习惯。

每到清明节,我们新昌就会打糍粑,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风俗活动。

糍粑有许多种样式:白糍粑、红糖糍粑、青糍粑等。但别看它们样式千姿百态,口感就是一个字——软,软得可以和棉花糖相提并论。吃一口,糯米浓厚的香味立马充满了口中,瞬间感觉自己的味蕾在爆炸。

每到清明节,我奶奶家都会打糍粑,这对我和弟弟妹妹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毕竟甜食不都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吗?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们村便在打糍粑。一大早,我就来到了我二伯伯家。只见有许多人都在等待打糍粑,还有一口大大的用来打糍粑的石臼。看来这是要大干一场啊!

开始了,只见二伯伯从厨房端出了一大桶煮熟的糯米来,将它倒进了石臼里。接着二哥哥拿起了一把巨大的“雷神之锤”向糯米团砸去,二伯也常抽空将面团翻了个面。就这样几个轮回后,原本松散的糯米,开始变得紧实了起来,渐渐像一个面团了。

这让在旁边看“戏”好一会儿的我跃跃欲试,好不容易从二伯伯那请求了好久才得到的机会。本以为可以大显身手,秀一下操作了,因为我认为这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啊,但没想到,大意了!

我刚握住木柄想往上一抬,可这石锤却如同灌了铅一样沉重。不管我怎么使劲,或者是怎么使出洪荒之力,都无济于事。而在一旁的长辈们却都哈哈大笑,让我十分尴尬。哎,看来我想举起这把石锤,还需要些时日呢。

又过了一会儿面团终于打好了,大家将它摊成一个面饼割成长条状,抹上红糖,卷起来,糍粑就做好了。

吃一口,“嗯——”红糖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外衣软软的,真有种在吃棉花糖的感觉。我的心仿佛跟着这软绵绵的糍粑飞向了天空,躺在软绵绵的云朵上一般,别提有多惬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听到妹妹朗读《端午粽》这篇课文,我的思绪突然回到了去年的端午节

“过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一大早上窗外传来了欢快的儿歌声,我从睡梦中醒来,才突然反应过来:今天是端午节!咦!爸爸不是说他们单位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我连忙从床上爬起来,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问爸爸:“爸爸,你们单位今天不是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爸爸看看表,不慌不忙的说:“没关系,我们单位的活动七点开始,现在才六点。”听了爸爸的话,我悄悄地钻进爸爸妈妈的被窝里想再睡一会儿。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忽然很好奇“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呢”?

我就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楚国战败,屈原抱着石头投江自尽。屈原死后,百姓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人们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竹笋壳包住饭团,外缠彩丝。后来就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的粽子。为了寄托哀思,各地还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这一天,人们还会在门上插上艾叶,给小孩带上香包,还有的带着彩绳,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妈妈的故事让我长了一番见识。

七点整,我和爸爸来到了他们单位的集合点——西城阁。我们健步走到四桥又原路返回到西城阁。活动结束后,我和爸爸就回家了,一进家门,一股丝丝的清香扑鼻而来,馋的我口水都流出来了,原来,妈妈已经煮好了粽子、鸡蛋和大蒜,粽子的口味可多了,有红枣味、红豆味、蛋黄味、腊肉味……好吃极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端午节,即参加了爸爸单位的健步走活动,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转眼间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希望那个时候疫情已经过去,我们能快快乐乐的过一个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风俗六年级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明天就是春节了,正所谓初一的饺子得三十晚上坐一宿!这马上就得坐一宿了,当然得露一手!

大年三十一大早,老妈就把我从床上拽了起来,我起来一看,大家正在包饺子,我赶忙跑过去想要帮忙,我一过去,老爸就给了我一个硬币,让我将硬币包进饺子里,我兴致勃勃开始了我包饺子的历程。首先我拿了一个饺子皮,用勺子挖了一勺饺子馅放进饺子皮里,两手一捏,一个饺子成型了。大家都说我包的不错,我顿时骄傲了起来。这时,一直在厨房忙活儿的姥姥走出来对我说:“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饺子,辞岁时包饺子即到子时也包饺子,此为两年之交,往饺子里面包硬币的意思是招财进宝,有财运的哦!”我立刻兴奋了起来,准备捞一把“财运”!

晚上十二点,饺子下锅了,元宝似的饺子把我馋的口水垂涎欲滴,我们坐到桌上开始吃,都在挑个大的想要吃到硬币,突然,老爸大叫一声,将硬币吐了出来,老爸乐开了花,而我一脸的羡慕与遗憾! 这就是我们家春节的风俗,大家在过节吃饺子时,一定要包住财运,抢占先机,千万别被自己老爸吃到“财运”了!我很喜欢这个风俗,希望一直保持下去,也希望财运成真哦!

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天天开心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年级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本地的风俗,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例如白族、蒙古族、傣族……我家乡的风俗也毫不逊色。

过年啦,家家户户都要吃美味的腊八粥和吃那鲜美的饺子,腊八粥有许许多多的干果熬成的,就像呢璀璨的星空,豆、米、花生、核桃……那都是美丽星星,在汤汁这个美丽的“宇宙”中闪烁着。当然,还要吃祭灶神,吃祭灶火烧。祭灶神当然要用十八个祭灶火烧和一些菜,给灶神当上天路上当干粮吃。祭完灶神,就要把这些食物瓜分。过年了,串门可是少不了的啊,到了亲戚家,小的都给老的拜年,还能得压岁钱。过年娱乐也少不了,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城市里也有人舞龙。在美丽的夜晚看烟花,在繁华的城市看舞龙,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记住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族的风俗习惯作文选集

全文共 5460 字

+ 加入清单

白族风俗习惯作文(一)

白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75%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丽江、兰坪等地,有少部分白族散居在四川西昌,贵州毕节和湖南桑植县。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也有人主张属彝语支)。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汉文一直是白族人民习惯用的文字,在历史上虽曾有过借用汉字标音的"白文",但因缺乏统一规范而没有能够推广。白族有本民族语言,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信仰佛教。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白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大理雪梨、宾川桔柑都是驰名中外的特产。

白族----历史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到白族地区,部分与其融合;公元715年由云南东部迁到洱海地区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于白族。14世纪前后有不少屯军的汉族人在此地,后来也与当地白族人融合。后来部分彝族、阿昌族人先后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特别是大理国时期,白族便形成了一个大体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接近,居住地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唐代以后,大理臣服中央政权,受到内地汉民族文化,经济的更多影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进一步发展。到了元代,这里己是很繁华的都市。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白族----礼仪

白族性格外向、好客、尊老爱幼,在对人的称谓前喜欢加个“阿”字表示亲切和尊敬。白族访友或探病时一般不选择在上午,到农村遇到主人家有人分娩或有重病人时,进屋时应谨慎。白族喜欢敬茶待客,同样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在喝酒方面,白族很文雅,通常是各自随意。

白族----节庆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三月街白族大理三月街是云南省闻名遐尔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随着社会发展,三月街的会期逐渐延长,一般3至5天,多到10天;而且,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物资交流外,还举行赛马、民族歌舞等文娱体育活动。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相传南诏细奴罗时,观音于三月十五日到大理传经,因此每年届时,善男信女们便搭棚礼拜诵经并祭之。三月街成了讲经说佛的庙会。由于大理地处交通要道,古代云南信佛者甚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逐渐演变成了滇西地方贸易集市和节日。大理乾隆举人师范有诗:“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这就是三月街的生动描写。传统三月街是物资交易以骡马、山货、药材、茶叶为大宗。白族要对歌跳舞,彝、白、回、藏各族还要赛马欢歌。

蝴蝶会挺拔秀丽的苍山云弄峰下,有一片长满合欢树、酸香树、黄连木的碧林。万绿丛中,山茶、杜鹃争奇斗艳。花丛深处,有一泓珠吐玉的甘泉,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蝴蝶泉。泉边一株翠叶似巨伞的合欢树,每逢四月会招来成千上万只彩蝶,环绕奇树清泉翩翩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这是白族独特的蝴蝶会,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中外游客云集这里,万人争观奇景。

蝴蝶会听起来耸人听闻,实际上并不奇怪。只要你身临其境,而後仔细观察一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四月正中百花盛开的季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彩蝶来此聚会,连须钩足,首尾衔接,悬于树枝之上,成为一串串色彩缤纷的蝶花。有时哄然腾空,漫天飞舞,随后又马上成串结团挂于树上,与泉水相映,成为奇异绚丽的立体景观。

但是古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白族中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这里有一条凶残的巨蟒时常化成人形,每年要从村寨捉两位年轻漂亮的白族姑娘,拖进洞中,进行糟蹋。后来有一位勇敢的白族猎手杜朝选,有一天他发现了巨蟒,深入洞内杀死了巨蟒,救出了两位可怜的姑娘。姑娘非常感激猎人,她们都愿意以身相许。可耿直善良的猎手说:“为苍山洱海除害,乃我白族猎手之责,怎可高攀姐妹,贪图荣华。”不料,二位姑娘爱情纯贞,就跳入无底潭中,以死报恩。猎人事后追悔莫及,便也纵身入潭底。

后来这三位情人皆化作彩蝶,翩翩飞舞於无底潭边。三蝴蝶终于结成美满姻缘,父生子,子又生子,子子孙孙,引来数不清的蝶群聚会,因此后人将无底潭改名为“蝴蝶泉”,并立庙塑像,祭祀三位为爱情而献身的年轻人。

白族----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免费八字算命(www.66281.com)比。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服饰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白族----饮食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酒。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河而居的白族,擅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白族----建筑

喜洲的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

室内清洁、整齐,左右为卧室,当中为客厅,放有嵌镶彩花大理石的红木桌椅和画屏。

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院内有照壁,大门外有照壁,村前也有照壁,可见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均用泥瓦砖石砌成。正面写有“福星高照”、“紫气东来”、“虎卧雄岗”等吉祥辞句。照壁前设有大型花坛,花坛造型各异,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香四溢。

白族----禁忌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白族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纳西族禁止在河里洗屎布、禁止向河里扔废物或倒垃圾,禁止向河里吐口水,禁止堵塞水源。忌在长辈面前说丑话脏话,忌外人闯入产妇房间,忌孕妇进入新房。忌坐在门坎上,忌向火塘吐口水,忌在水溏边吹树。

白族----宗教

白族在宗教方面除信佛教、道教外,主要崇拜村社神“本主”,几乎每个村寨都有“本主庙”,塑有本主像,村民把“本主”当作一个村的保护神来以祭祀,本主一般不是一个人,而是本主夫妇及子孙,少的20多个,多的达80多个。本主各个村子都不一样,大理一带村寨中,本主之神共有62个,有自然之神:如太阳神、洱海神、雪山神;也有历代的部落之神,英雄之神等。这些本主都有自己的历史功绩,因而受到人们的崇敬。“本主”诞辰之日,村里就过本主节,村民们唱歌跳舞,耍龙耍狮进行庆祝活动。 白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二)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桑植县等地也均有分布。

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一面旗。旗杆用竹竿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同而有所差异。白族人民喜欢吃酸、冷、辣等口味。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小麦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饮食习俗中,“白皮”“海水煮海鱼”“下关砂锅鱼”“炖梅”“雕梅”“铒块”“乳扇”等较具名族特色。白族人民还喜欢喝烧茶。

白族的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戒指。白族,虽然人数不够汉族的多,衣服不够汉族的漂亮,节日不够汉族的多;但是,白族的人民都过得很开心,过得舒舒服服。 白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三)

暑假,妈妈带我去云南旅游,我国有56个民族,在云南省就有51个少数民族。

这使我对少数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等民族节日。白族人口数有1万8千580人,在少数民族中白族的人口数排名第15。白族自古以来,白族人民把“6”看得非常神圣,其原因主要有:一说白族是6诏的后裔,6诏年年要给大唐帝国上贡,每诏一份,共6份。大唐也回赠礼品6份,各诏均得一份。所以白族民间往来礼品必带“6”字;一说取汉语“有福有禄”一词之义。白族青年男女订婚的彩礼都得带“6”字。如送钱必须是60元、160元或260元等;送四色礼,一般是名茶1.6斤或3.6斤,红糖6斤或6盒,酒6瓶或6斤,盐6斤或16斤;媳妇生小孩儿娘家送礼,鸡蛋少则60个,多则166个。白族它有自己的语言是白语。

我喜欢白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风俗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又到了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春节,通常在这个时候,小孩子最高兴,因为有红包拿,当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春节风俗吧。

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都会煮好热腾腾的汤圆,然后,我们就会和爸爸忙上忙下的搬张桌子出来,在桌子上面摆好8个碗,8双筷子,整齐的摆放好/,接下来,就该把热乎乎的汤圆盛在碗中啦,最后爸爸就会跪着烧纸钱。祭拜完了以后,我们都争先恐后的抢吃汤圆,因为吃老祖宗吃的东西不会生病。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春节风俗,可是它却体现了我们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祭拜,是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长辈的思念,体现了一个孝字。

不管是什么样的春节风俗,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故事篇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 刘浩宇

有一天,杜甫正在地里干活呢,他正干着,突然间就听到了人们在喊道:“太好了,太好了,蓟北被我们收回来了,蓟北被我们收回来了。”杜甫一听,瞬间泪雨如下,因为他的故乡被收服回来了。但他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于是他就连忙三步并两步的来到了人们的前面,激动的说:“你们说的都是真的吗?”人们喊道:“还能是假的吗?那里都写着清清楚楚的那。”杜甫听了后,立刻去看看了,当确定蓟北正的备受回来了,在次泪雨如下。

他立刻回家告诉妻子和孩子,他看见妻子和孩子以前脸上的忧愁都不见了,杜甫就想立刻回到自己的故乡,他胡乱的巴数十卷诗书装起来,他现在欢喜得快要疯了,他恨不得立刻就来到了自己的家乡前面,和自己的父母相见,他现在白天的时候一边唱歌还一边喝酒,但他以前的时候从来不怎么喝酒,但是现在自己的假象被收服了,连他都开始喝上酒了,整天笑哈哈的,好像有什么大喜事的一样的。现在正好是春天,杜甫想着:既然是春天回家乡,那么回去的路上肯定还有宜人景色来陪伴着,真是太好了。

杜甫心想计划着:我们要先从巴峡穿过巫峡,从襄阳一直走,走到洛阳去,会我们的老家,那里肯定没有被控制着了,可以自由自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过春节风俗的作文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的好:“中国文化,博大精神”!确实是这样的。从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就可以看出那种精神!

春节”是每年都会过的节日,也是大家喜欢过的节日。因为每年春节大家都会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年夜饭。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晚上还有更好的春节晚会。

春节也是有许多习俗的,下面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几种。

第一种:贴春联。这是春节必定要做的事。春联由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组成,对联上、下字数相同,横批均为四个字。如果你的脑袋够丰富,自己也可以创造噢!

第二种:贴福字。这就是个十分有趣的字。一般贴福字都是正这贴,而许多家都是倒这贴,据说这里隐藏的意思是“福倒了(福到了)”就这样,它也是重要的环节。

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吃饺子。这就是全家人都喜欢的事,光包饺子可不行,还要在饺子里放入特殊的东西,例如:硬币、花生、枣等。每种食材都蕴含不同的意思,也让家人在吃饺子的时候分享自己的喜悦!

“春节”的习俗还有好多,我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马到成功、心想事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热闹喜庆隆重的春节,祭奠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节,吃月饼赏月的中秋节,许许多多的节日,让我们不亦乐乎,端午节便是其中之一。

要问端午节的美食是什么,那还用说,当然是粽子了!要做粽子,得先找来米、粽叶、绳子,当然也可以加点肉、糖、花生等。我们做粽子的时候,首先把粽叶、米洗干净,馅料调好,把粽叶卷成一个封底的漏斗形状,再把米放进去,有馅料的话就把馅料放到米中间。放满之后,用粽叶盖好包起来,用绳子捆住,就大功告成。粽子要放到锅内蒸。煮好之后,拆开粽子,一股米的糯香,与粽叶的清香相混合,让你食欲大开,吃下一个,包你再想吃第二个、第三个……

像所有的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也是有传说的。听老人说,这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却遭到去职、流放。他在流放中,写下许多诗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屈原不愿看到自己国家被灭亡,所以抱石投江自尽,爱戴他的百姓听到后纷纷赶到江边,用粽叶包着米饭投到江中,让鱼龙虾蟹吃饱。鱼龙虾蟹吃饱之后,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了。一代又一代,每年的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便流传下来,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这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很有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河南武侯祠作文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七夕东方情人节天气很好。我的心情也很开心,因为我要和我的爸爸妈妈一起去“三国圣地”——成都武侯祠。

来到武侯祠,我们就去了三义庙,三义庙是纪念桃园三结义的。三义庙里有三座塑像,中间是刘备,刘备的左边是张飞,右边是关羽,他们是结拜三兄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了香和蜡烛,在这里烧香。在这里烧香的人有好多,有大人、小孩和一些年轻人。

烧完了香,看完了三义庙。来到结义楼,结义楼里是卖关于三国时候的东西,有卖书、人物蛋壳、连环画……。在走到里面去,就是戏台了,等到晚上的时候,便会开始演戏。这个戏台和古代的很相似,台下的座位也和古代的很相似。

我们又来到了三国文化陈列馆,三国文化陈列馆里有许多出土的文物,和一些古时候保存下来的书。这里面有陶俑,陶俑的样子有舞女、吹萧、吹长笛……还有几本古时候写的三国演义。

我们又到了汉昭烈祠,汉昭烈帝是刘备,汉昭烈祠始称“惠陵”,是纪念刘备用的。里面有刘备墓,我围着刘备墓跑了两圈,墓地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这个墓地很长,呈圆形,一圈有180米,高12米。墓地前面还有清朝乾隆皇帝为墓地写的题词。看完了刘备的墓地,又来到刘备殿,刘备殿的中间有刘备的塑像,旁边还有张飞、关羽的塑像。在刘备殿的两旁有刘备的文官和武将,东边是文臣廊,西边是武将廊,文臣廊由庞统居首,武将廊有赵云为首。

后来,我们又来到了武侯祠旁边的锦里古街。一到锦里古街,我们就听到了一阵阵音乐声,我们随着这阵阵的音乐声一路走过去,哦,原来是有人在表演皮影戏,我们看了一会儿,就顺着街道走去,一路上我看到了捏泥人、棕编、雕塑像、工艺麦芽糖、画漫画……

我一下子被一间商店给吸引住了,原来这间商店是经营蚕丝的,我就走进去看里面的师傅是怎样把蚕丝加工成丝绸的。原来那些师傅是把蚕蛹一个一个剥开取出蚕丝,再把蚕丝晾干,经过加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产品。

这下我的肚子已经在咕咕乱叫了,我又看到前面有一条锦里小吃一条街,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成都名小吃,这里的食品物美价廉,有撒尿牛丸、乔面、臭豆腐、夫妻肺片、乐山钵钵鸡、美容虾……我吃了臭豆腐、美容虾还有酸菜肉丝米粉。真是好吃极了!

从古街出来,我就看到了“七仙女”,因为今天是东方的情人节,牛郎织女又在鹊桥相会了,所以会出现七仙女。连成都电视台都来采访。

夜幕降临了,城市的气息又涌现出来了,霓虹灯亮起来了,这就是成都的夜晚!

今天,真是开心、快乐又难忘又难忘的一天!

[河南武侯祠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重阳节的作文素材:重阳节风俗吃糕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会到家我帮爷爷奶奶干活,为他们倒水,爷爷奶奶笑了,笑的那么灿烂.那么爽朗,我的心里甜极了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吃糕的风俗

传说,在很早以前,在一座高山下住着一个庄户人家。户主人是个为人忠厚的庄稼汉。一天傍晚,他从地里回家,路遇一老先生。老先生对庄稼汉说:“九月初九,你家里要遭灾。“他一听,吓了一跳,说:“我没做坏事,怎么还有大难呢?“老先生说:“天有不测风云,好人难免受灾,在九月初九前,你要拣草木少的高地方搬家,越高越好。只要照我的话做,就可以避灾。“老先生说完就走了。

九月初九清晨,庄稼汉依老者的话领着家人刚爬到一座山顶上,就见家里房子着起火来,越烧越大,山脚下和山脚中一片火海,幸亏山顶周围全是光秃秃的石头,才没烧上来。

庄稼汉全家九月初九爬山登高避灾一事,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到了第二年九月初九,一些人惟恐灾难落到自己家里,就往高处搬家,登高避灾。可是,住在平原的人家怎么办呢?另外,九月初九年年有,一年搬一次家,也折腾不起呀,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办法。九月初九做糕吃,“糕“、“高“同音,以吃糕来表示登高消灾。从此,重阳节吃糕的风俗流传至今。

前几天,是“九九”重阳节,又是一年一度的老人节,我也要行动起来去登山去敬老!

这一天我被上旅行包就去登山了,哎咻!哎咻!好累呀!就算是减肥了吧!晚上会到家我帮爷爷奶奶干活,为他们倒水,爷爷奶奶笑了,笑的那么灿烂.那么爽朗,我的心里甜极了。

哦,原来敬一次老是那么开心的呀!以后我要天天敬老。

[重阳节的作文素材:重阳节风俗吃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