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河南的风俗作文【汇集20篇】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小编收集了民族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4946

作文

1000

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到春节的习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然后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盼和喜爱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其实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这第一步,当然就是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够取下一块,或大或小都能够,然后将它捏成一个厚度中等的小饼子,然后再将原有的汤圆馅儿放一些在小饼子的中央,之后将小饼子慢慢地团起来,先团成碗状,最后团成球状。而第二步,就能够将这些做好的汤圆放在有着开水的锅中煮,直到煮熟为止。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够吃汤圆啦!此时的我,情绪可真的是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这天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旁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从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这味道简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完美期盼。

怎样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个春节习俗有种一种期盼的感觉呢?心动不如行动,此刻就开始做汤圆吧!期望今年的春节,然后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的春节又到了,大家互相送礼,表示祝福。我也要送礼,可是,送给谁呢?有了,送给妈妈吧!我心已决,到茶几上拿好压岁钱,去商场了。

刚到商场,我就直冲手表店。因为我心想:“给妈妈买个手表。”但是我一看手表的价钱,哇!价钱都在500元—1000元以上,但我只有200元,唉!算了,我不买了。

我垂头丧气地在商场里走来走去,忽然看见了一个50多元的热水袋,我想:“就买这个当新年礼物吧!让妈妈在这个冬季里不再寒冷。”于是我向商店的阿姨付了钱,带着礼物兴高采烈的回家了。

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请收下吧!”

“谢谢!我的宝贝。”妈妈拥抱着我幸福的笑了。

送礼物真开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有哪些风俗作文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初一,即农历一年中的首日,俗称为大年初一,与初二、初三称为春节。客家人的过年涵盖了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进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到了十二月二十五后,我们都叫入年界意思就是过了今天新年就算是到来了,所以各家各户都会在自己的家里,打扫卫生,办年货,酿豆腐,做煎堆(年糕)……

到了年三十的除夕之夜,各家各户都会在子时一到时,争抢第一个点放鞭炮:我们当地叫打头炮。而到了年初一的早上,打开门的第一件事也是放一串鞭炮,这就叫开门红。我们客家人把年初三称为穷鬼日,那天,把堆积的秽物彻底干净地清扫出去,叫送穷鬼。

这就是我们客家人的过春节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四川春节风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过了世界公历的新年,又迎来了中国农历的春节.世界各国年的味道截然不同,过年的感受千差万别.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对中国春节风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乳白色、味很甜、还粘牙的东西,叫“糖瓜儿”.大人问我“粘不粘?”我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现在急着过年,今天卖个关子,以后我可以仔细说说.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吉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

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彻底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大家从厨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特色食品、各种饮料……妈妈端来炖鱼,说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来饺子,说这是“交子元宝”;姑姑端来拼盘,说这是“全家福”;姑夫端来米饭,说这是“团圆饭”;奶奶端来一盘水果,有柿子、苹果、桔子、香梨,说取它们的谐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爷爷端来一盘年糕,有白米、黄面、双喜、八宝,说借它们的字音“添岁增福、年年提高”,人的岁数和身体要长高、知识也要提高.哈哈!我灵机一动,端来一摞奖状说这叫:“辛兔祥瑞、龙腾虎跃”(我属虎)……全家人说这是一道最丰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尽尝美味佳肴.我不断举杯,给各位长辈敬酒并针对每人说上几句不同的祝福话,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给我加菜,有时还给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酒足饭饱,全家人看春晚、包饺子、侃大山……零点整,电视里的新春钟声敲响了,房间外的迎春鞭炮响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楼放炮.姑姑和妈妈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烟花一起下楼了.楼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聋、烟云翻滚.开始我有点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爷爷领着我去点,邻居说:“这叫双保险”.我们几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响”、“坐地炮”、“窜天猴”、“夜明珠”.后来我胆子大了,也想过把真瘾,让爸爸放好花炮,爷爷护着我去点,点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窜上了夜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百鸟争鸣”、“吉祥如意”、“火树银花”、“万紫千红”,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声中一岁除”,我又长大了一岁.回到楼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给长辈一一磕头拜年,他们给了我很多压岁钱.我在兴奋中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无边光景一时新”,新的一年开始了.龙年春节这是时间最长,内容最多,也是我最快乐的节日.

我的感受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龙的传人在龙年将会更加的幸福、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描写我的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记忆深处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如栀子花般在指尖上绽开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最会包粽子的了——谁让我从小嘴馋呢?有一次看到邻居小伙伴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着在田中干农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时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却不知道奶奶要到几里地外的小河滩上摘上好的粽叶,只为满足孙子这个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边摘粽叶,这一大片的芦苇叶中,她只挑不留一丝黑点、没有一点枯叶,甚至连一个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鲜翠叶放在竹篮中。摘得一篮,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静悄悄的,只有汗水洒在竹篮上的“啪嗒”声。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灶台边上,不耐烦地玩弄着稻草。奶奶就这样一边准备馅料,一边还不忘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没!”我焦急又有些无奈地喊道。“好了,快来!”我兴奋地跑过去,只见奶奶熟练地把一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放进几勺糯米,均匀地填满,又放上几粒葡萄干,接着用手压紧,把小尖锥裹成三角状,最后再用线捆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着闹着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说罢,奶奶伸出右手,将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苍老的大手握着一只幼嫩的小手,轻轻地一卷、一放、一压、一裹……整个屋中是如此安静,一阵微风吹来,轻拂我的头发,把屋中的一丝潮湿也带走了。

粽子在锅中不知过了多久,连锅盖都急得跳了起来。终于,奶奶把冒着热气的棕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怀中,吃着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围着,又仿佛沐浴在阳光中,温暖扩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带给我温暖的不仅是这个粽子,更是奶奶对我的爱!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准备好的粽子。又是那个粽子,又回到那个童年,又是一种温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袅袅的炊烟,全映照着我那位挚爱的人——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快过春节时,也就是家家开始忙碌的时候,准备年货,买鞭炮,买灯笼,贴对联……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那些急促的、欢腾的、零零碎碎、像炒豆又像鼓点的鞭炮声也带来了节日的喜庆。节日的彩灯,一闪一闪的彩灯像盛开的鲜花。大街上熙熙攘攘,繁华热闹,空气中散发着鞭炮的火药味儿,人人都穿着节日盛装,个个喜气洋洋。

每年的对联都是我和妈妈一起贴的,今年也不例外,买好对联,拿到一处宽阔的地方,先对好,然后贴到门上,红彤彤,透漏着节日的气氛,看到就莫名的喜悦。

孩子们老早就换上新衣,买好了鞭炮,在院子里因兴奋而发疯似的乱跑、乱叫着新年到来的祝福语。糖果,水果,五颜六色的蔬菜,缤纷多彩的着装,让人心头暖暖,幸福满满。

最最令我难忘的是与父母一起守岁,一起聊天,聊生活,聊理想,聊失败,聊愿望,此时仿佛又不仅仅是我的父母,他们是我的朋友,我的导师,我的支持者……,家,给我最大的力量,来年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9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位于云贵高原。这里的春节有一个特有的习俗炸龙灯,热闹的炸龙灯意味着热闹和祥和。

炸龙灯原本是土家族求雨祭祀的活动,延续至今,已成了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种活动。除夕是小年,元宵是大年,炸龙从元宵开始。

正月十四是炸龙的彩排。在这之前,龙灯的制作者们已经紧锣密鼓地干了很多天。正午,龙出发了,红色流满大街小巷,与之相伴的是锣鼓喧天。

十五是最精彩的,也是游龙的正日子。因为炸龙灯鞭炮是不可少的,所以在四点前鞭炮烟花已完全脱销。各家各户都将晚饭提前了,五点半,鞭炮由四处响起,声音逐渐变大,此起彼伏,像一支交响乐。全县的百姓都出来了,越来越集中的鞭炮声把整个德江似乎都震得地动山摇。鞭炮的火焰闪闪烁烁,红红火火,映着人们喜气洋洋的脸,大街上一片新年景象。

六点半,各路龙灯出发了。短的有十米,长的有五十米,在龙灯制作老手艺人的打磨下,龙的制作很精细,它代表着德江的历史和传统,艺人们说,大意不得。举龙者皆是二三十岁的男青年,他们戴着头盔,袒胸露臂,健壮的手臂舞动着龙,整条龙像活了一样,上蹿下跳,舞的我眼花缭乱。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家都准备好鞭炮,准备往舞着的龙和人上炸。我和大伯举着缠上鞭炮的竹竿,我害怕被炸到,畏畏缩缩的,但又想再对准一点,于是身体向后倾,双手伸得长长的,那姿势实在有点怪异。不久,龙成了网状,大部分的龙鳞都炸掉了,而舞龙的人则显得龙马精神,毫无畏惧。

八点多,炸龙达到了高潮,所有街道都是人流、火光流。天神一定看到了彩光流溢的人间街巷,如果从无人机航拍,这时候,整个德江都是流动的彩,闪烁的光。空气中到处都充满火药味,九点过后,炸龙渐渐结束,大部分龙已不能首尾相连,很多只剩几根骨线。十点后,鞭炮声渐渐平息,在万家祥和的期盼中扎龙灯缓缓落幕。

炸龙灯的鞭炮声虽已渐渐远去,但家乡人祈求安康吉祥,幸福美满的愿望,随着新时代的钟声正大笔绘就灿烂的康乐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明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风俗。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风俗仍很盛行。

要谈清明节,需从一个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热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节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食备好的热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互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家乡风俗的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仅有很多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又有很多趣味十足的传统习俗。一起来看看我的家乡——太和县的春节习俗吧。

从腊月初旬开始,家乡的人们就开始为过春节忙碌起来了。腊八这天,家家户户不仅要熬腊八粥,还会兴致勃勃地去买牛肉,买回牛肉后切成小块撒盐腌制,每天还要翻一翻。这些牛肉大概腌制十天左右就可以拿出来泡一泡,然后煮熟食用了。可以说,家制牛肉这道菜是我们春节桌上的一道必备菜,色鲜味美,老少皆宜。谁家要是少了这家制牛肉,就会觉得少了很多年味。

腊八粥没喝几天,转眼间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小年”,这一天的重头戏就是“祭灶”。在这一天,人们从天一亮就开始对家里进行大扫除。他们不仅要把房间打扫干净,更重要的是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全部拿出来清洗干净,然后把厨房里的东西摆放整齐。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不允许有物品损坏的现象发生,因为这里面包含着祈求新年安康的愿望。“小年”这天,家人们也会尽可能的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家都很重视过“小年”,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期盼已久的太和的春节就真的快到了。

刚过完“小年”,大人小孩都走上街头,出入超市,为过大年做准备了。大人们会买很多鸡鸭鱼肉,买充满喜庆气氛的必备品:春联、红灯笼、窗花、花草等。小孩子会买很多美味的零食和各种玩意儿——风筝、电子花炮、魔卡等。

盼望着,盼望着,热闹的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红红的春联,窗上贴着喜庆的窗花。人人穿上新衣,喜笑颜开。晚上,每户人家都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这天最有趣的要属吃饺子了。大人们会把一枚硬币提前包在饺子里,大家都想吃到那个包有硬币的饺子。小孩儿吃到了,预示着学习进步、茁壮成长;大人们吃到了,预示着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老年人吃到了,预示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所以每个人都带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去吃饺子,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幸运儿。晚饭后,一家人会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精彩的节目带给大家的热闹与欢乐。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了。大年初一,家家都会拜年,人人相互祝福。这一天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每个孩子的脸上都乐开了花,因为他们会收到很多大大的红包。

太和的春节在人们的相互祝福声中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家家都会吃汤圆,观花灯。湿地公园的花灯花样繁多,样式新颖,惹得游人彻夜观望。

太和的春节在正月十六这天结束了。大人正常上班,小孩走进学校,大家都在快乐与祥和中向前奔跑着,美好的生活也在希望与拼搏中创造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风俗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三十,终于要过年了,傍晚我和妈妈去超市,我们买了许多好吃的,还买了对联和福字,最后又买了一大堆烟花爆竹,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回家后,我先帮着妈妈把对联和福字贴在门上,然后又帮妈妈一起包饺子,饺子煮好了,妈妈把电视打开,我们一边吃着香喷喷的饺子,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很好看,尤其是刘谦的魔术表演,简直太神奇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夜里十二点,外面鞭炮齐鸣,烟花照亮了夜空,我和妈妈也拿出鞭炮、烟花开始燃放,好热闹呀,新的一年终于来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河南特产作文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特产

我的家乡在河南南部的一个小村庄,那儿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我的家乡盛产西瓜、花生、玉米、板栗、干扁豆等,尤其是干扁豆,是家乡人民的一项重要收入。

干扁豆是由成熟的扁豆加工制作而成的。每年的春末夏初,姥爷总会选一大块好地来种扁豆。首先,要播种、施肥,等长出了豆苗,再把一根竹竿插到豆苗旁边,让苗顺着竿子往上爬。每次开花结出豆角后,我们就提着大竹筐去地里摘豆角,摘豆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豆角结得很低,你只好费力地弯下腰去捡;有些豆角结得很高,你要踮起脚来才能把它摘下来,有时还会被掉下来的灰尘迷住眼睛,在采摘的过程中要小心,不要碰到藤,否则它会断。采摘下来后,还要把豆角捆扎起来,以防散开。采摘回来的豆角,要放在锅里轻煮四到五分钟,再拿去晾晒。

姥爷家门口有一个用泥巴砌成的灶台,上面放了一个直径为一米的大锅,里面装半锅水,把水烧开后,将豆角放到里面轻煮,并不停的把底下的拨到上面来,还要扇风,我和姥姥姥爷都快被烟熏成火眼金睛了。要想把豆角煮好,首先要控制好火候,不能煮地太熟,也不能煮地太轻,要适中。煮完后,我们就把这些豆角提到楼顶,一根一根地摆在地上,让太阳把水分晒干,摆豆角要摆整齐,不能弯曲否则晒干后也是弯的,就卖不出好价钱了,我们忍着太阳的爆晒,把豆角摆的整整齐齐。晒干后,姥爷找来了几个约一米高的袋子把豆角捆扎好放了进去,并把里面的空气抽空,放了起来。

当收购干豆角的人来后,爷爷和他们讲好价钱,就把一袋袋干豆角卖了,每次都能卖出一个不菲的价钱。有一次,我在超市闲逛,偶然发现干豆角陈列在货架上,我仔细一看,标签上写着:产地——河南,心里感到无比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河南的特色作文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河南又名中原  华夏 神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原河南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起到最主要决定性作用。

90年代一部《少林寺》让千年古刹的钟声响彻中华大地,拥有武术之乡的名号也让河南威名远扬。我就对河南最初的印象也是来自少林。那是许多爱好武术的人们最向往的圣地,我们邻村的有几个小屁孩就去了河南嵩山拜师习武,小有成就,回家就能独自开武馆了。

学校和家乡,陕西与山东,来回的路途就要穿越整个河南。一路上听着火车上的人叽叽喳喳,谈论的着一些事情,有很多是关于河南的。谈到吃,大家知道的都仅仅是河南的烩面,有人说和那没什么好吃的,旁边那个河南人就不悦了,他说河南是有美食的,他说河南洛阳水席与京城满汉全席、山东孔府家宴齐名的三大盛宴,而且是保留最为完整的。我是山东的,鲁豫两省同属中原,毗邻而居,风俗习惯基本一样,很多河南的同学,也相处得来,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朴实,真诚的好品质,所以一谈起河南我就会有油然的亲切感。也无怪与此,河南地处中原,环境优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大多比较温和、比较大气,这块宝地上自古就有很多人居住了,可谓人杰地灵。

由于中原宝地,自古分分合合,朝代更换,中原河南,长燃战火,其中有很多河南人为了躲避战乱迁徙各地,为文化交流和促进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火车上,人们聊天聊地,谈古论今,中国的古城皇都是中国民众最为津津乐道的,很多人都能说出中国出名的古城皇西安,南京,北京等,其中还会提到河南的洛阳,开封。

途径洛阳,广播响起对洛阳的介绍:旅客朋友们火车前方将要到达洛阳站,洛阳是一座国色天香的古都,5000年文明史,4000余年建城史,1529年建都史,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古都,这座承载过十三朝文明的古都,现在正驰骋于王者归来的征途~~这时我就会想起洛阳龙门石窟,那个久远神奇的地方。幻想那一年牡丹花开,富丽堂皇,我生于古中原,琉璃琼浆,举酒豪迈,高声赋诗:杜康清酒解千愁,牡丹花开琴声幽,一朝展志雄鹰起,策马中原美名扬。

提到河南还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七朝古都的开封。我们第一个就想到开封府尹包青天。开封汴京有着浓郁的宋文化,说到这还要感谢宋代的伟大画家张择端,一幅《清明山河图》把汴京城描绘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酒旗高展,车水马龙,歌舞升平,繁华富庶。

路经河南郑州站真的被其大气而征服,郑州真可谓是中原的门户,火车站可以用壮观来形容,火车站相当之大。透过火车车厢的玻璃可以看到LCD液晶上显示的很多车次,旁边很多车道,站台上涌动着人流,人流中有的是河南人出去打工的,还有就是涌进来的外来人口,这一刻,我足以感受到中原河南的大气包容,中原河南人的勤劳、爱生活。

中原河南这个历史文化悠久,大气包容的地方,也正洋溢着强烈的现代气息,繁华美丽,蒸蒸日上,在新时代的航程上扬帆起航,书写出新的壮丽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河南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年的九月份正好是我们中小学生共同期待《思政第一课》播出的日子。如同往年一样,晚上八点的时候我跟家人准时坐在了电视机下收看节目,而今年《思政第一课》的主题是“”。

思政第一课是2008年首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正是在每一年深受中小学生们的喜爱,所以在每一年开学前我们都会观看的这一期的节目。我们都知道每一年的《思政第一课》对于我个学生来说,影响是无比巨大的。因为在这一个节目里总是会讲述着祖国上一些名人事迹,进而让我们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而这些人的精神也感染到了我们这些学生,也将会加强我们的人生当中一些爱国的理念,同是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时刻都要明白着祖国的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新的青春力量。而每一年的《思政第一课》专题节目是想告诫我们祖国路上走来是离不开我们人民辛苦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特别是我们身为祖国未来年轻的希望,更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适合人选。当下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成长,利用空余的时间去充足自我的,我相信祖国的未来发展一定会因为有我们而感到骄傲的。为此我们更不能在这光华的时代里欢度时光,因充分利用此机会努力学习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好将来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伴随着《思政第一课》结束了,作为中小学生的我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每一年的思政第一课节目内容总是那么深度有内涵,有许多让人深思的地方。同时也深刻的了解到了身处在美好年代的我们,不应该在美好的岁月青春时光里浑浑噩噩、虚度光阴,要不断的积累知识,同时我们也要展现新时代有知青年的青秋风采,才对得起先辈为我们打下来的大好河山。

而此刻面对新学期的开始,就让我们起加油,努力拼搏,在学习的海洋中遨游,奋勇前进。不知不觉,今年的《思政第一课》就结束了,这刻我陷入了深思,然后妈妈也安静了。说真的,看了这个节目让我明白了许多,收获了许多,以及成长了许多,《思政第一课》这个节目,可以让大家学到许多课堂中没有的知识,所以还没有观看的同学,记得去收看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习俗,一些人可能只熟悉自己家乡的,却是对外地的一窍不通。北京的习俗可是很有意思的哦……

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至今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在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天帝,保住了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往年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来到大街上观赏花灯。美丽的花灯可真多啊,使人眼花缭乱!那漂亮的金鱼灯,全身金色,还吐出珍珠大的小灯泡,各式各样的小崽,灯来装饰整个鱼,真是既简单又漂亮。还有那夺目的五角星,美丽的小兔子灯全身粉色。它们都发出光亮,仿佛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

各式各样的花灯很多,看花灯的人也很多,大街上人山人海。连马路上也挤满了人,一眼望去,看不到人流的末尾。

终于到了猜灯谜的时间,我迫不及待,想大展身手了。心想:去年一个也没猜出来,今年我可是练过呢,我肯定会比爸爸妈妈猜的还多。开始了!开始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跑过去,等我挤出来的时候手上拿满了灯谜纸。我找到一个地方,把灯谜纸一个一个铺在地上,开始思考答案。第一个,很简单:“多一半。”肯定是夕。因为多的一半吗。就这样,我一个一个地猜出了谜底。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我实在想不出来了:“无尺土之封。”我心想:好难啊,要去问爸爸。我跑到爸爸跟前:“爸爸,无尺土之封的谜底是什么呀?”爸爸思考了一下说:“是一”“为什么是一?”爸爸装作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说:“天机不可泄露。”听到这句话,我笑出了声。不过知道答案就行了,我还要去兑换奖品。我的奖品是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我正准备去问爸爸最后一题为什么是一呢?可是等我拿着奖品去找爸爸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只烤鸡,我一下子就把问题抛到了九霄云外。到现在我还是没有问。

夜深了,在赏花灯的人,倒是越来越多,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河南家乡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河南郑州,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一座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的商城,一座空气中带着热情的暖城……我记得起他的美丽,说的出他的佳处。 ——题记

当严冬封住了世界,到处都被晶莹剔透的雪花捂上了厚厚的棉衣时,矗立在二七广场的“二七纪念塔”在这时候却甚是好看,原本墨绿色的屋顶立刻明亮皎洁,红色的五角星在雪白的衬托下,更加耀眼。这个塔是为革命烈士而修建的。也是郑州的标志性建筑。如果你来郑州,问起二七纪念塔在哪,连三岁的孩子都会咿咿呀呀的给你指路。

说起郑州,就不得不谈起烩面,郑州人对烩面的喜爱简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老郑州人从小就是吃着烩面长大的。这种喜爱,在冬天更是突显的淋漓尽致,在寒冷的冬天去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再配上几瓣儿糖蒜,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叭哒”着嘴说:“真待劲。”

三千五百年前的郑州,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新郑境内)。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后来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为亳。就是现在的郑州。当你参观商代遗址、二里村遗址、大河村遗址时,你会为郑州悠久的古文明、灿烂的文化而由衷的赞叹。

住在郑州这座物流发达、邻里和睦、不怕困难的城市里,你就觉这空气中,融入了许多来自中原大地的热情和洒脱。刚搬新家不久,我出于好奇而被仙人长扎伤,院里一起玩的小朋友们看到我被扎伤了,马上奔走相告,有的给我擦碘伏,有的给我包扎……让我热泪盈眶。

郑州一一一座不仅仅是值得你路过的城市,也是我心中最美丽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描写河南小吃的作文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知道来河南就一定得尝尝什么吗?知道河南小吃界的一绝是谁吗?河南人都知道——是烩面!

烩面在河南乃至全中国的小吃排行榜上都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这一切,都因为它有独特的两大特点,也就是两绝。

第一绝——用料绝。烩面的用料是十分考究的。烩面分两种:三鲜烩面和羊肉烩面。先说三鲜烩面,三鲜,顾名思义,主要有三大食材,分别是海参、虾仁和鱿鱼这三样,虽然用料算不上大,但是要求丝毫都必须是精品,丝毫都要保证有五星的口感。而羊肉烩面却是由羊肉、香菜做主料。羊肉最好选羊腿肉,这一部分的肉不但易熟,易入味,最主要的还是它最配那香浓的高汤,香菜的作用主要还是提香,提鲜,去腥,同时也能让颜色更好看。

第二绝——做工绝。烩面的味道与烩面精品食材有关,当然也和精湛的做工离不开。烩面的做法独特之处,就是展现在“面”这个字上,作为面食,它在面上会多几步工序。做一碗烩面,首先要处理好面,先做一个椭圆形面丕。为了让面更有味,更筋道,所以要在面丕上刷上一层油,然后经甩面师之手,被甩成一根长长的烩面,在被甩成烩面的过程中,甩面师就像是在舞龙一般,而面也像是一条龙在空中飞舞。后面的制作过程就简单了,用煮肉的羊肉高汤来煮烩面,是做烩面最好的选择,待到烩面煮成,把羊肉放到烩面里,再撒上香菜,一碗烩面就做成了。

看一看,金黄,粉红,翠绿,雪白,五颜六色。闻一闻,香浓,鲜美,垂涎三尺。尝一尝,面筋道,汤水香浓,绝对是人间美味。频频想一想,原来这也是河南小吃的特色,这更是河南人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描写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祭祀已故亲朋好友的节日,你曾关注过这个节日吗?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清明节的这些习俗吧!

听老人们说我们的先人扫墓时将其与踏青结合,一家人通过踏青扫墓再次聚在一起,不辜负春天的大好时光。找一片平坦宽阔的草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荡秋千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我和小伙伴都喜欢玩。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人们也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时人们清明时节喜爱的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是节气和节日的结合,它把春天生机勃勃地表现出来。我们和家人一起去祭奠,一起去缅怀,可以种一棵树,可以放一只风筝、汤秋千、植树、拔河、踢球。让我们在大自然中运动起来。让我们在春天里欢快地度过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绍兴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

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绍兴人叫作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祭神像的 “五牲福礼”(噢,抱歉,忘了说了,五牲福礼就是考究的鹅及牛肉或羊肉)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祝福时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祭扫者朝外行礼,祭祖时则朝内跪拜。祭祖后,便用煮福礼的汁汤烧年糕或面吃。

绍兴过年最大的特色要数社戏了。“稽山鉴水社戏热”,绍兴人自古有看社戏的习惯。每逢庙会和大年,社戏成为水乡绍兴最“露脸”的演出。戏台搭在湖中央,戏台前的湖面上挤满了小划船、出畈船、乌蓬船。随着“锵锵”的锣声,社戏开始了,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宛如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图。社戏深深地植根于绍兴人的心中, “水乡观戏”成为绍兴人一道必不可少的新春“大餐”。

说完过节,那我就为大家来介绍我们绍兴的特色——黄酒。

绍兴人生活在酒香飘逸的古城,他们的个性,早已与绍兴黄酒融为一体:外柔内刚,厚积薄发。 绍兴的黄酒是全国有名誉的,它如果适量的喝能舒筋活血,增强身体。所以它也是国家的一种宴酒。

在许多人眼中,绍兴酒是极富内涵的。绍兴酒入口温和,酒精度仅16度左右,须慢慢品尝才能品出其醇厚的滋味;但绍兴酒又是刚烈坚韧的,后劲十足,能壮胆添力,振奋精神。 这种温柔与强劲的统一,精细与奋进的统一,正是绍兴人性格和气质的主要特点,也是绍兴酒影响于人的性格和气质的最集中表现。

酒习俗是乡情风俗的载体。绍兴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其风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酒俗即是其中之一。

在形形色色的酒俗中,有一些特别具有酒乡色彩。像 “剃头酒”,“得周酒”,“寿酒”,“白事酒”,“忌日酒”,“清明酒”等等,他们都用在各种酒席中。

绍兴酒之所以为众人所喜爱和推崇,不仅因为绍兴酒有其优越的传统酿技和独特的风格,还有其超越其他许多酒类的营养和药补价值。

怎么样,绍兴是不是很特别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藏族雪顿节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顿节是西藏的传统节日,藏语里“雪”是酸xx的意思,“顿”的意思是吃,顾名思义雪顿节就是吃酸xx的节日。

雪顿节起先是纯宗教节日,每当藏历七月一日牧民们都要拿酸xx给解禁的僧尼。后来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加强,雪顿节的内容更加丰富,已开始演出藏戏,并形成固定的雪顿节。

晒佛是雪顿节最引人瞩目的仪式。早上八点钟,一幅500平方米,用五彩丝织就的释迦摩尼像犹如一朵巨大的向阳花徐徐绽开脸庞,庄严地望向太阳,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对话,凝重的法号声震彻云霄,掠过的鸟儿也忍不住驻足痴望。数以万计虔诚的信徒以及深受感染的游客无一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的味道,跳动的微尘也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

除了晒佛,藏戏汇演是雪顿节的另一出重头戏。藏戏班子从雪顿节第二天上午11点一直唱到暮色降临。五颜六色的藏戏面具就像美丽的蝴蝶,在暗黄的土地上萦绕,在蔚蓝的天空中盘旋,在人们火红的心里翩翩起舞。那丰富多彩的动作、唱腔,有的如春风拂面般温暖,有的却像彻骨寒风般凌厉。表演者自得其乐,观赏者更是乐此不疲。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吃着各式各样的藏族点心,一边听着藏戏,一边捻着佛珠。空气里尽是一股浓的化不开的快乐滋味,一嗅便醉得你神魂颠倒不可!

雪顿节是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当他走下神坛,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时候,他的肩上就承担起了传承藏族文化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担子。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雪顿节,品得其文化滋味,享得其快乐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春节风俗放鞭炮的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记忆中,春节是最开心的节日。而放鞭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家户户都准备了许许多多的爆竹,我们家也不例外。

记得年前,爸爸给我买了一些爆竹,我超极高兴,爸爸给我买的爆竹,各种各样,有的像火箭,有的像小花儿,有的像木棍,还有的像手x雷。这些炮不仅形状不同,颜色也多种多样,有的是葡萄紫,有的是西瓜绿,还有的是苹果红。

我高高兴兴地拿着一堆爆竹,准备开始放。我左手拿着炮,右手拿着打火机,可是导火线在哪儿呀?我找呀找,终于找到了导火线。我按下打火机,我超快扔了出去,我跑到很远的地方,用手捂住耳朵。我一看过了半分钟了,炮还没有爆,我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看了看,没有烟,我一小步一小步的走近一看,“唉……”原来火灭了。我再一次点燃爆竹,我超快跑,用手捂住耳朵。只听咚---咚---咚---几声响,炮爆了!我高兴极了,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后来我又放了“圣诞树”,它燃放的时间最长。它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别的小朋友都过来看热闹,高兴地拍着手叫着好。随后都把自己的鞭炮和礼花一起放起来。天上顿时五颜六色的为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每一朵礼花绽放时,我们都会发出惊喜的欢呼声。我们围着五彩的焰火,又蹦又跳,高兴的心情也像焰火一样热烈而多彩!

春节放鞭炮真好玩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