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肉夹馍简介【通用20篇】

儒勒·凡尔纳[1]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预言家、剧作家以及诗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勒·凡尔纳简介,欢迎阅读。

浏览

1093

作文

938

内容简介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帝王业(上)

她出身门阀世家,金枝玉叶不输须眉。他起自寒微行伍,戎马铁血壮志踌躇。

一场权力的交易,斩断她与昔日竹马的青梅之缘。一场迟来的邂逅,起笔他与她并肩天下的生死相约。

权位之争,宫廷之变,他马踏天阙,欲成就帝王霸业。

夙怨纠葛,家族存亡,她重入宫闱,令天下风云变色。 再相逢已是陌路,桃花落尽,执手生死,不过一场盛世寂寞……

出身望族、拥有皇家血脉的上阳郡主王儇,原本拥有世上最令人艳羡的一切--美貌、尊贵、才情与青梅竹马的恋人;然而生逢乱世,难以回避的宿命将她推上风口浪尖。萧綦,出身寒微,从行伍而起,一步步凭军功踏上高位,成为权倾天下的豫章王。迎娶王儇本是一场权力的交易,却不料,一场迟来的邂逅,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从此萧綦的生涯里,有了生死契阔的相约,有了并肩同行的坚定。

外戚与皇族之争引发兵变,南方皇族起兵反叛。返京途中身陷晖州的王儇智计夺城,赢得了政治生涯的第一场胜利,从此和萧綦并肩踏上帝王霸业的漫长征途,旌麾南指,马踏天阙。然而夫族与家族、爱情与亲情、昔日与今朝,逼迫王儇做出一次次残酷的抉择。

帝王业(下)

她与他并肩伫立于权力之巅,进则风刀霜剑,退则万丈深渊。

曾经青梅竹马,被逼手足相残;曾经主仆情深,如今生死相搏; 族人侵,亲人弃;风波历尽,待终了,是谁不离不弃,又是谁错身而去?

铁血男儿志在天下,刀锋所向,光寒铁甲,绝地凛凛; 红颜女子不逊须眉,披荆斩棘,染尽猩红,凤仪天下。 旧欢如梦终有别离;狼烟尽,江山固,大业将成,万骨当枯。 是非千古事,得失两心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简介

全文共 147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的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并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现行“春节”称谓只有95年历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者简介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杨红樱是中国新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曾做过小学老师,童书编辑,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第一届全国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岁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现已出版童话、儿童小说、散文80余种,已成为畅销的图书品牌有“杨红樱童话系列”、“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杨红樱画本系列”,总销量超过8000万册,创造了原创童书的销售奇迹和中国儿童的阅读神话,被誉为“中国童书皇后”。*作品被翻译英、法、德、韩、越等多语种在全球出版发行。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奖项。在作品中坚持“教育应该把人性关怀放在首位”的理念,在中小学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被少年儿童评为“心中最喜欢的作家”。获2014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被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联合国版权作品金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破窑赋》是北宋大臣吕蒙正的作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作者以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关系极为融洽。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谥文穆,赠中书令。

创作背景

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所以他写了一段《破窑赋》。

《破窑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又称《寒窑赋》。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无穷智慧,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全文共 1886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国诗人屈原简介,欢迎阅读。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生平介绍:

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mì)罗江自杀。老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关于端午节其中的一种说法)。对于屈原的忠而见疏,后世诗人阵志岁遥为郁结,其诗《屈原》云:“浩气干霄汉,沉湘忠佞分。材堪佐明主,无计事昏君。”(《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此不仅对爱国者屈原,也是对历代“王之荩臣”(《诗·大雅·文王》)的由衷忾惜;不只对当时楚王,也是对其他昏暗君王的一种深刻批判。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据说就是因此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着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舟过安仁》作者简介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杰出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其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相传其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收录于《诚斋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作者简介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1909年1月出生,江苏涟水县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过,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后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获悉,迫令出境。1936年夏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37年抗战开始,参加新四军,一直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部长、湖南大学校长,1983年离休,直到1987年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内容简介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1884年,周滢跟着养父周老四来到关中,输光钱财的周老四将周滢卖到沈家

当丫头。周滢逃跑时躲进吴家东院大少爷吴聘的轿中,颇具商业头脑的周滢得到了吴蔚文的赏识,被获许留在吴家。沈星移怀疑沈家大少爷被吴聘暗杀,出手将其打伤。为救昏迷的吴聘,周滢嫁入吴家冲喜。吴聘身亡,吴家处境困窘,周滢决定要重振吴家东院。周滢入股陕西织布局,却遭受了朝廷反对洋务运动势力的打击,陕西机器织布局面临重建。

为救深陷牢狱的周滢,吴家交出陕西机器织布局的所有股份以及与洋商的生丝合同换得周滢一命。出狱后的周滢重燃斗志建立泾阳布厂,吴家产业再次有了新起色。庚子国难,周滢用自己的方式担起了吴家大业的重振之风,又引领了动荡时局的改革之路 。

《那年花开月正圆》故事源于“秦”,视觉风格亦是“新”风,该剧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十足的“秦”味,更是流淌了千百年的秦商文化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王羲之简介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303-361),中国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王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在住址存于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山区,受其影响命名了洗砚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砚池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海子简介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

姓名:海子

原名:查海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1989年

籍贯:安徽怀宁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县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数量惊人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一些札记。其中影响最大,在青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他的短诗。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出版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集》、《海子的诗》等,另外近年出版了《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1997年初版)。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来影响甚至感召一代青年学子并越来越引起各界重视,但生前几乎没有公开结集出版。海子是个极有天赋的诗人,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一种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是其三种基本的表现方式,但散漫的抒写并没有影响他语言的特殊的节奏和字句的锻炼。对死亡的特有的敏感使他的一些诗作带着一层神秘抑郁悲观的色彩,这种消极因素也影响了他的生命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内容简介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丁鹏凭“天外流星”剑扬名江湖,怎知被柳若松及其妻秦可情设下的美人计骗去剑谱,败于柳若松手下,并被冤枉盗窃武功。丁鹏侥幸逃命,心灰意冷之下欲寻死,被“狐女”青青所救,进入狐的世界。后他又为救青青而受伤,却赢得了美人的芳心,又习得青青祖父的魔刀刀法。丁鹏与青青回到人的世界,不仅大败柳若松,还设计使他的无耻嘴脸败露,柳若松拜丁鹏为师。而后,他一招打败两个绝顶高手,救下神剑谢晓峰的女儿谢小玉,并发现那些所谓的名门正派,无一不是伪君子。丁鹏惊讶自己的弯刀刀法如此厉害,决定挑战神剑山庄三少爷谢晓峰。而他也暗中发现,青青他们根本不是什么狐,而是多年前江湖人惧怕的魔教。从此,他卷入了魔教、神剑山庄、名门正派三者的争斗中去。柳若松则在暗中进行着他的阴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小说《九州》的内容简介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唐缺,原名戴飞,1981年出生。毕业于北航,现居京城,自称“无业游民,卖文为生。”

九州·天空城2》讲诉了太古时期的羽族、人类之间的恩怨情仇而展开。《九州天空城》太古时期之时,因为有飞翔的能力,又制造出凡人所羡慕不已的能够飞行的天空城,羽族被天下苍生视作神明。然而,当大项目天空城试验升空之时,一场突如其来 的爆炸使得天空城功亏一篑,为此羽族大怒,誓要查明这场爆炸事件的幕后元凶。

众所周知,《九州》系列的影视作品如《九州天空城》、《九州华胥引》等一直是剧迷们的所热衷的。在电视剧《九州天空城》还在拍摄阶段,《九州华胥引》(又名《鲛珠传》)还未开拍之时,电视剧《九州天空城》的负责人便宣布了启动《九州天空城》第二部的筹备计划,并将于2017年暑期播出。

《九州天空城》与如今的IP热不同的是它是原创的,并不是基于任何小说、电视剧、电影改编而来的,所以,《九州天空城》不管是人物的设置还是情节的构造,都将是一场全新的盛宴。《九州天空城》讲诉了太古时期的羽族、人类之间的恩怨情仇而展开。《九州天空城》太古时期之时,因为有飞翔的能力,又制造出凡人所羡慕不已的能够飞行的天空城,羽族被天下苍生视作神明。然而,当大项目天空城试验升空之时,一场突如其来 的爆炸使得天空城功亏一篑,为此羽族大怒,誓要查明这场爆炸事件的幕后元凶。在一系列的追查之后,羽族的人将此次的爆炸事件的嫌疑人锁定在前来观看升空仪 式的女孩易茯苓身上。而与易茯苓有过一面之缘的羽族贵族青年风天逸并不相信这是易茯苓所为。于是,正义感十足的风天逸决定深入调查此事,并多次救易茯苓于 危难之时。在一番彻查之后,他们终于查明了天空城的爆炸事件的幕后元凶,原来主导这一切的就是羽族。当真相大白之时,一场新的战役也拉开了帷幕…

内容简介

缥缈录在九州北陆的大漠草原上有着这样一个游牧民族: 他们尚武, 信仰盘鞑天神,崇拜英雄。那里的男儿各个都是热血汉子,那里的女子各个都是巾帼须眉,他们的王朝叫做青阳。故事发生在青阳。讲述着北陆游牧部落内部的权力之争,以及青阳与东陆王朝的恩怨。青阳世子吕归尘幼年即被大君送往颜真部生活,后颜真部叛乱,吕归尘被接回北都城。但他的哥哥们并未将这个年幼且多病的世子放在眼里,只是相互较劲,争夺王位的继承权。然而,历经战火洗礼和人世沧桑的吕归尘,一改往日柔弱的个性,在哥哥们的权力争夺战中慢慢成熟坚强起来……

缥缈录高天上的武神俯视大地 , 背负他意志的少年们将尚显稚嫩的手掌放在了一处,乱世的君王们就此结下了他们的第一个盟约。有一种意志不随时光磨灭,有一种火焰总要焚烧荒原。可曾听见天空外的鹰在长唳?可曾听见地下沉重的呼吸?新的时代,已经揭开了序章。历史上的胤末燮初,是一个悲哀的年代。英雄们诞生在钢铁的摇篮里,世界在动荡和战火中挣扎。王权已经旁落,怀着野心的人竟相踏入战场,在乱世中夺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北辰之神狰狞的铁手高悬在乱世众生的头顶,旧时代注定将被摧枯拉朽地毁去,而新的时代建立在战士的尸骨和妇孺的血泪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赠汪伦》作者简介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物简介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简介

全文共 2715 字

+ 加入清单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为此,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平,1949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

由于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需要,袁隆平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为加强和协调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其实,袁隆平早有此虑。早在1986年,就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目前,国家“863”计划已将培矮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先锋组合,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

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他向朱总理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日夜奋战,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到800公斤,并在西南农业大学等地引种成功。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内容简介

全文共 1301 字

+ 加入清单

《藤野先生》一文,回忆的是作者鲁迅于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和往事。

1902年春,鲁迅在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在学堂总办俞明震的带领下和几位同学一道去日本留学。1902年到日本后,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日文,1904年4月毕业后,他按原定志愿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这是鲁迅经过郑重考虑后作出的选择。1906年春,鲁迅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弃医从文,于是离开仙台到东京。1906年6月,难违母命,他回国结婚,几天后复回东京。1909年回国。

鲁迅出国前后,中国正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祖国面临日甚一日的危亡形势。作者东渡日本前,1894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这两次战争,最后都是以中国割地赔款而告终。鲁迅到日本后,1904年至1905年,爆发日俄战争,这是日本和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中国的东北而发生的战争。

鲁迅出国留学和后来弃医从文,都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鲁迅早在故乡绍兴的青年时代,就在探索人生的道路,立志“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南京求学时期的他,和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一样在思考、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他们的结论是:“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鲁迅东渡日本不久,便立下了宏大志向:“我以我血荐轩辕”。他要把满腔的热血奉献给祖国。他是一位深沉的爱国者,又是一个科学救国论者。他先选择了医学。他说:“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后来便到“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学习,“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呐喊•自序》)

1906年,一个偶然的事件,成了他思想发展和改变志向的契机。

鲁迅:“有一回,我意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鲁迅的这一段经历和他弃医从文的原因,他在《鲁迅自传》(这篇自传是作者在1925年所作《自叙传略》的基础上于1930年增补修订而成的)里是这样写的:我在矿路学堂毕业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日俄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相关阅读:春节简介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立夏简介]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

其他史料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职场新人简介自我介绍

全文共 950 字

+ 加入清单

1.自 我 认 识

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的,首先必须认清自我,一定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

1.你现在是干什么的?

2.你将来要干什么?

3.你过去是干什么的?

这三个问题不是按时间顺序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而是从现在到将来再到过去。其奥妙在于:如果你被雇用,雇主选中的是现在的你,他希望利用的是将来的你,而这将来又基于你的历史和现状。

所以,第一个问题,你是干什么的?现在是干什么的?回答这个问题,要点是:你是你自己,不是别的什么人。除非你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在共同点的基础上更强调不同点,否则你绝无可能在众多的应征求职者中夺魁。 对于这第一个问题,自我反省越深,自我鉴定就越成功。

随后,着手回答第二个问题:你将来要干什么?如果你申请的是一份举足轻重的工作,雇主肯定很关注你对未来的自我设计。你的回答要具体,合理,并符合你现在的身份,要有一个更别致的风格。

然后,再着手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你的过去当然都在履历上已有反映。你在面试中再度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可忽略之处是:不要抖落一个与你的将来毫不相干的过去。如果你中途彻底改行,更要在描述你的执着、职业目标的一贯性上下些功夫。要做到这一点,又要忠实于事实和本人,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过去与将来的联系点,收集过去的资料,再按目标主次排列。

用这样的方法,以现在为出发点,以将来为目标,以过去为证实,最重要的是加深了你的自我分析和理解其实,在面试的时候不一定有机会或者有必要照搬你的大作,但这三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点一定会体现在自我表述的整体感觉中,使你的形象栩栩如生。

2. 投 其 所 好

清楚自己的强项后,便可以开始准备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工作模式、优点、技能,突出成就、专业知识、学术背景等。

好处众多,但只有短短一分钟,所以一切还是与该公司有关的好。如果是一间电脑公司,应说些电脑的话题;如是一间金融财务公司,便可跟他说钱的事,总之投其所好。

但有一点必须紧记:话题所到之处,必须突出自己对该公司可以作出的贡献,如增加营业额、减低成本、发掘新市场等。

3. 铺 排 次 序

内容的次序亦极重要,是否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全在于事件的编排方式。所以排在头位的,应是你最想他记得的事情。

而这些事情,一般都是你最得意之作。与此同时,可呈上一些有关的作品或纪录增加印像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节日简介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1]。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李时珍简介

全文共 2224 字

+ 加入清单

李时珍,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时珍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著有《濒湖脉学》、《本草纲目》等中医药经典。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