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欺世盗名 释义汇编20篇

导语:同学们可以积累一些古今诗人名家名篇作为知识储备,运用到作文当中可以使文章提升档次,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浏览

4920

作文

60

百科释义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1、指隐蔽或隐藏。

《水浒传》第一○六回:“贼人暗藏一万兵马,在山背后丛林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竹干上刻那二句,固是夸着发矢必中,也暗藏个应弦的哑谜。”《痛史》第二四回:“﹝ 虎臣 ﹞叫 李复 陆续打发二百人扮作客商,暗藏军器号衣,到 益都 去。”《新民晚报》1987.2.17:“我曾暗藏‘野心’,有朝一日成为一名绘画大师。”[1]

2、八字~地支暗藏

八字学中一个地支暗藏有1-3个天干,在地支本来五行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又要兼看地支暗藏的天干五行力量,同时具有一定的通根的作用,有很多大人物的八字就是地支暗藏八字喜神、用神得力,滴天髓云“一个玄机暗里藏”就是这个意思。

子宫暗藏癸,丑宫暗藏己癸辛,寅宫暗藏甲丙戊,卯宫暗藏乙,辰宫暗藏戊乙癸,巳宫暗藏丙戊庚,午宫暗藏丁己,未宫暗藏己丁乙,申宫暗藏庚壬戊,酉宫暗藏辛,戌宫暗藏戊辛丁,亥宫暗藏壬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简明释义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1.如今“精英教育”似乎是个褒义词。

"Meritocracy" tends to be spoken of approvingly these days.

www.ecocn.org

2.他们作为基督徒,是他的褒义词字母。

They, as christians, are his commendatory letters.

mb-soft.com

3.褒义词她把成功归功于运气。

She owes her success to good luck.

www.kejianppt.com

4.在革命年代里,"群众"常常是作为一个褒义词出现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群众"乃革命的主体。

In the revolutionary era, "the masses" has a positive connotation as "the masses" is the subject of revolution.

bbs.chinadaily.com.cn

5.把“抵抗”这样的褒义词用在一个走投无路的暴君手下的乌合之众身上,在我看来无异于打了常识一个耳光,尤其是在我们听到报道说这个暴君拥有凝固汽油弹这种威力超凡的肮脏武器的时候。

Using the fine word "resistance" in reference to the rabble of a cornered tyrant seems to me to be a blow to common sense, particularly when we have heard reports that point to the possession by this tyrant of the dirty weapon par excellence, napalm.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释义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

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传媒:北京西三环中央电视塔下的标志建筑物上,有著名书法家、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总后政治部丁嘉耕大校书写的“上善若水”,被誉为“首都文化风景”

国家一级书法师 郭方东

【上善若水:上善:至高。水:没有生命体,清澈透明,与万物无争;却能自然地由高处流往低处,也可以安静自然地汇集于一处。上善若水:如水之善,自然之善,非用心之善。真善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详细释义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①】平常的;一般的。

〖例句〗①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左手边的桌角上有一个带绿灯罩的台灯,那灯泡是横着装的,在上海那是极普通的台灯。”

②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若用‘吃苦耐劳’等普通字样,是不足以说明潘永福同志这种生活风度的。”

【解释②】犹普遍。

〖例句〗《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在府城里叫了一班戏子,把那些远来的客人合本地城里关外的绅衿铺户以至坊边左右这些乡邻普通一请,一连儿热闹了三天。”

【近义词】平凡、平淡、平常、通常、寻常、凡是、大凡、日常、一般、浅显、通俗、广泛、遍及、普遍、普及、泛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英语释义]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1. [rich;abundant;plentiful]:种类多,数量大资源丰富

2. [luxuriant]:极为多彩的丰富的神话

3. [plump]:充裕的,很多的;涉及面广的这本书有很丰富的实例和引证

4. [rich]:使丰富丰富知识

丰富,词语,其意是指资源丰富,现收藏于汉语词语字典之中。汉贾谊《新书·大政下》:“政治,然后民劝之;民劝之,然后国丰富也;”《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官至廷尉、吏部尚书”裴松之注引晋傅畅《晋诸公赞》:“﹝和峤﹞家产丰富,拟於王公,而性至俭吝;”《水浒传》第十九回:“非敢自夸丰富,小可聊有些盘缠使用。”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引证释义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1.风格志趣。

南朝 梁 沈约《与约法师书悼周舍》:" 周中书 风趣高奇,志托夷远。"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吴江 计甫草 东 ,读书讲学,风趣异人。"

2.情趣;风味。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戴逵》:"情韵连绵,风趣巧拔。"

清 张大受 《风中柳》词:"翦去生绡,剩写江乡风趣,空孤负,年时鸥鹭。"

朱自清 《看花》:"但那种一盆一干一花的养法,花是好了,总觉没有天然的风趣。"

3.犹风韵。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容貌到也齐整,怎及得玉堂春风趣?"

明 冯梦龙 《挂枝儿·揵踢》:"揵子儿,打扮得多风趣。"

4.幽默诙谐。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二章:" 道静 噗哧笑了。她觉得 江华 说话比过去风趣了。"

词语起源

"风趣"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其内涵多指风尚志趣,也可指风味情趣,它作为美学范畴确立在宋代,宋以后文论家对"风趣"展开了理论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傲的释义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1. 犹清高。

《韩非子·八说》:“离世遁上,谓之高傲。”

2. 不屈貌。

巴金 《寒夜》二:“她没有露一点悲痛的表情,不,她还用她那高傲的眼光看他。”

徐迟 《财神和观音》:“花篮中间,一个苍白、瘦长、高傲的女人抬起了头,向他走来了。”

3. 谓骄傲,看不起人。

《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这 柳七 官人,诗词文采,压于朝士,因此近侍官员,虽闻他恃才高傲,却也多少敬慕他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突然由左边屋里发出一种混浊而急躁的骂人声音,口气高傲,骂得十分顺嘴。”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五章:“因为她毕竟还没有忘掉自己是 中国 人。看见敌人这样高傲的不可一世的姿态,她心中自然感到了愤怒和羞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释义]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1. [special;out of the ordinary unusual;exceptional]:不一般;与众不同特别的场合

2. [exceptionally]:格外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

3. [particular;specially]:特地;特意我特别提到那一点

4. [especially;in particular]:尤其我喜欢乡下,特别是在春天

[近义词]十分、非常、特地。

[反义词]普通、常见、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城府释义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1、城府出自《宋史 傅尧俞传》, 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城府原意是指一个城市或一家府院(过去地主和资本家的私家住宅占地面积都很大,比如 红楼梦中的贾府),说一个人有城府是形容人的胸怀很宽广,很有包容性,很能理解和体谅别人的感受。

2、城府: 城市及官署。“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后汉书·庞公传》

比喻 待人处事的心机,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晋书·愍帝纪论》

后称人胸怀坦白为“ 胸无城府”,相反则称“极具城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春天谚语的释义

全文共 1870 字

+ 加入清单

【提要】本篇《春天谚语的解析_》由小编为需要春天作文素材的朋友精心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1、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释义:表示六畜不安。

2、正月展春流。

释义: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3、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释义: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4、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

释义: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5、春分,日暝封分。

释义: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6、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

释义: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7、春分有雨病人稀。

释义: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8、谷雨补老母。

释义:谷雨日要为母亲进补。

9、谷雨鸟儿做母。

释义:形容鸟儿此时大量交配、繁殖。

10、正月展春流。

释义: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11、春到三分暖。

释义:一到春天气温就开始回升转暖。

12、春无三日晴,夏无三日雨。

释义:春夏的天气反复无常。

13、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

释义: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14、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释义:春天人们要早起准备播种,过了播种季节就无法有好收成。

15、一年四季春为首。

释义:做什么事春天是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年之际在于春。

16、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十有收。

释义:清明日若有南风吹,可卜有大丰收之年。

17、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

释义: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18、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释义: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19、立春落雨至清明。

释义: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20、惊蛰闻雷米似泥。

释义: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1、立春赶春气。

释义: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22、早春晚播田。

释义: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23、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

释义: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24、三月初,寒死少年家。

释义: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25、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释义:意思是春雨很珍贵,对农业生产很有好处。

26、春雷响,万物长。

释义:春雷来到,春天就到了,万物复苏。

27、清明谷雨,冻死老鼠。

释义: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28、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着播田夫。

释义: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29、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释义: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30、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释义: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31、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释义:从立春开始便会经常下雨,不是阴天就是雨天,直到清明时节。

32、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释义:雨水多,田里都会蓄水。耕的都是水田,比旱田好耕种,不用费太大力气。

33、立春晴,雨水均。

释义:立春是晴天的话,那么来年的雨水会比较均衡。

34、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释义:晴天耕田不费力。如果立春下雨,很容易断断续续下到清明节。

3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释义: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36、反了春,冻断筋。

释义:反了春,是立春之后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阳历二月初,这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冷天下雨,因为潮湿关系,所以觉得格外冷。

37、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释义:这主要是对农民而言的,民间有俗语春雨贵如油,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霜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过正好相反罢了。

38、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

释义: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39、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

释义: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40、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释义:这是讲雨水对农作物的作用:夏天的雨对稻子有如生命一样重要:春天的雨(下得多)容易使麦子致病(长不好,歉收)。

41、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

释义: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

42、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

释义: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

[有关春天谚语的释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引证释义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向下看。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俯视崝嵘,窐寥窈冥。”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巴金 《秋》二四:“他们从栏杆上俯视下面,也看不见辉煌的灯光。”

頫视:1.犹俯视。低头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中坐垂景,頫视流星。”

清 钮琇 《觚賸·孟谋绝句》:“﹝ 康孟谋 《题庄襄王墓》诗:﹞ 庄襄 冢并白云齐,頫视 长安 万井低。”

引申为超群出众。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三:“以 韩文公 ( 韩愈 )之頫视一切,而必谆谆曰:‘凡为文辞,宜畧识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绿雪堂集》:“ 王笠舫 先生《绿雪堂集》,惊才绝艳,頫视一时。”

頫眡:犹俯视。

汉 张衡 《思玄赋》:“据 开阳 而頫眡兮,临旧乡之暗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如坐针毡详细释义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像是坐在插满针的毡子上。典出《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后用“如坐针毡”比喻身心痛苦,惶恐难安。

【成语典故】

《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

锡字世嘏。少有盛名,起家长沙王乂文学,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成语出处】

1、《水浒传.第三三回》:“小弟闻得,如坐针毡,连连写了十数封书去贵庄问信。”

2、《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却说三巧儿自丈夫出堂之后,如坐针毡。一闻得退衙,便迎住问个消息。”

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七回》:“这回碰了这件事情,犹如当头打了个闷雷一般,吓得他魂不附体!幸而不在看管之列,躲在公馆里,如坐针毡一般,没了主意。”

4、《三侠五义.第二三回》:“到了次日,范生如坐针毡一般,坐立不安,时刻盼望。”

5、《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她听着如坐针毡,正不知这事怎样个收束。”

6、《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姑娘此时心慌意乱,如生芒刺,如坐针毡。”

7、《隋唐演义.第八回》:“叔宝这一夜好难过。生怕错过了马市,又是一日,如坐针毡。”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身心痛苦,惶恐难安。

使用类别 用在“惶惶不安”的表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词释义]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1.亦作“ 危嶮 ”。艰危险恶,不安全。谓有可能导致灾难或失败。《韩非子·有度》:“外使诸侯,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险,一本作“ 嶮 ”。 汉 匡衡 《奏徙南北郊》:“劳所保之民,行危险之地,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欲泛 孟津 ,又虑危险。”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把自己的快乐完全放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危险的。”

2.指险恶、险要之地。《列子·黄帝》:“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南史·垣护之传》:“ 楷 怆然许之,厚为之送,于是间关危险,遂得至乡。”

3.反义词:危险—安全

危险,Dangerous或danger:指材料、物 品、系统、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发生的不期望的后果超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危险的特征在于其危险可能性的大小与安全条件和概率有关。危险概率则是指危险发生(转变)事故的可能性即频度或单位时间危险发生的次数。危险的严重度或伤害、损失或危害的程度则是指每次危险发生导致的伤害程度或损失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释义]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1. [fresh]:刚生产、刚收集或刚制成的新鲜面包

2. [novel;strange]:希罕的,新奇的

3. [new]:崭新华美新鲜观点

【词义】新鲜形容物品生产日期很近,没有遭受过多的污染。清洁美好;清新鲜洁。《文子·上仁》:“不敢清明者,处浊辱而不敢新鲜也。”汉扬雄《太玄·务》:“次二,新鲜自求,珍絜,精其芳,君子攸行。”范望注:“新鲜,清絜之貌也。”宋朱淑真《中春书事》诗:“乍暖还寒二月天,酿红酝绿鬭新鲜。”清曹寅《看西廊秋叶》诗之二:“狡狯逢青女,新鲜割绛霞。”杨朔《三千里江山》头:“秋令风露大,天天早晨,那花瓣上挂满露水珠,顺着花须往下滴,新鲜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释义]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1. [ripe;mature;opportune]

2. 果实或谷物成长到可收获的程度一片成熟的稻子

3. 比喻事物达到一个完全成长的阶段,达到接近完善的程度成熟经验

【词意】成熟泛指达到完成生物某系统的代表性阶段的状态。例如个体的性成熟,生殖细胞 的成熟,种子的成熟等。植物的果实或水果成长到可收获的程度。《鹖冠子·道端》:“左法仁,则春生殖;前法忠,则夏功立;右法义,则秋成熟;后法圣,则冬闭藏。比喻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释义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拼 音】( liū zhī dà jí )

【解 释】 溜:偷偷地跑;吉:吉利,吉祥。偷偷地溜掉为妙,一走了事(含诙谐意)。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行动

【示 例】 沙汀《祖父的故事·两兄弟》:“他自己则已下定决心,若果逼得太紧,他就溜之大吉!”

【出 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稚燕趁着他们扰乱的时候,也就溜之大吉。”

【近义词】 逃之夭夭

【反义词】 一往无前

【歇后语】 对草鞋作揖

【灯 谜 】 脚底板上擦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改革创新的名言释义大全

全文共 197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继承与创新的议论文素材积累,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师其意,不师其辞。——唐代文学家·韩愈·《答刘正夫书》

释义:效法前人的文意,不模仿他的文辞。

2、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徐悲鸿

释义:事物的发展在于每天不停的创新发展,艺术同样也是如此,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不创新则事物就要被淘汰。

3、创意造言,皆不相师。——唐代文学家·李翱·《答朱载言书》

释义:文意和词句都要创造,都不要沿袭前人。

4、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五蠡》

释义:不向往远古的制度,不效法过去常用的方法。

5、惟变所出,万变不从。——南宋诗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序》

释义:唯有千变万化而不盲目苟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创新而不随从。

6、尊新必威,守旧必亡。——清末维新派领袖·唐才常·《各国种类考》

释义:只有崇尚新法才可以更加兴旺,一味守旧,就会走向灭亡。

7、推陈出新,饶有别致。——清代·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

释义:在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很有别具一格的意味。

8、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问大钧赋》

释义: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

9、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南宋诗人·戴复古·《沦诗十绝》

释义:应该让诗句从我的肺腑中发出,切忌跟在别人的脚后走。

10、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释义:写诗应该自抒性情,纵横挥洒,如随人俯仰,陈陈相因,也太可怜了。

11、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西汉学者·扬雄·《太玄·玄搞》

释义:事物发展达到一定限度,就会转向反面;如果没有达到那个限度,就不会发生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事物的变化又表现为因、革交替,事物的转化过程是在继承过程中有创新。

12、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罢了。——《宋史·卷三三四·徐禧传》

释义:治理天下的方法,有继续有变革,但都是为了能合乎时代需要,到达治理的目标。

13、革弊,须从源头理睬。——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释义:变革弊病,要从源头开端。

1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用法古。——先秦·《商君书·更法》

释义:管理国家不要拘泥于一种措施,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喻指往事物必定消亡,新事物一直成长。

16、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释义:人间各种事件不断地变化,古往今来构成了历史。

1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先秦·《周易·乾·文言》

释义:每天谨严做事,发奋图强,和日月一起运行,永不结束。

18、事异则备变。——(先秦)《韩非子·五蠹》

释义:政事不一样了,本来的举动也要随之变化。

19、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认为法。——先秦·《吕氏春秋·卷一五·察今》

释义:废弃先王已制定好的轨制,学习先王如何去制订制度。

2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先秦·《周易·系辞下》

释义:到了止境就要产生变化,变化了就能通达,灵通之后才会久长。指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发展到衰败的进程,只有追求变化才能持续发展。

21、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宋·司马光·《陈纪》

释义:老的陈腐的事物不尽早去掉,它的影响就会波及到新的美好的事物。

2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汉·《礼记·大学》

释义:如果一天内能更新自己,就应当日日更新,天天都不间断。

23、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先秦·《管子·正世》

释义:不崇敬古时,也不完整停滞在今天,一切根据时代变化而变,随风气变化而变。

24、法若有弊,不可不变。——《宋史·卷三五一·赵挺之列传》

释义:法规要是有了弊处,不可不变。

25、事过境迁,变法宜矣。——先秦·《吕氏年龄·察今》

释义:世道时间都变了,法也要相应改变才行得通。

2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释义:天象的变化不必害怕,祖宗的规则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要担心。

2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先秦·《荀子·劝学》

释义:青色染料是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色彩却比蓝草更深。

2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释义:要想看到更远的处所,必须站得更高。

29、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先秦·《商君书·更法》

释义:变法是为管理,变革礼节是为教化庶民。

30、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先秦·《庄子·天运》

释义:礼义法式都是依据时期的变更而不断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释义]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1. [handsome;good-looking;pretty;beautiful]:好看;美观;鲜明漂亮的住宅

2. [smart;remarkable]:出色,精彩他的法语讲得漂亮

3. [showing goodsense;reasonable]:喻通情达理你别说了,再说就不漂亮了

【词义】漂亮,赞赏夸奖的词汇,褒义词,形容事物出彩,人物或物体好看。反义词难看

【扩展】出处

1.鲜明;亮丽;好看。

《说文·糸部》“纅,丝色也” 清段玉裁注:“谓丝之色光采灼然也。《考工记》曰:‘丝欲沉。’注云:‘如在水中时色。’今人谓之漂亮。”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而最漂亮的还是她那双忧郁的然而动人的眼睛。” 叶紫 《星》第一章:“她们谈着漂亮、新鲜、时髦的布料。” 巴金 《在尼斯》:“这里是一所相当漂亮的别墅,房内还有各种古玩陈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详细释义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亦作" 这里 "。

1,指比较近的处所。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词:"那边玉筯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陪这里娘子坐坐,我到他家去报一声就来。"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想到这里,似乎泪竟干涸了。"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这里是当年文人学者宴会聚集的地方。"

2,指示程度。 李准 《马小翠的故事》一:"穷到这里还不够,十年九旱还不收。"

示例

"想到这里,似乎泪竟干涸了。"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金光闪闪释义造句

全文共 1980 字

+ 加入清单

1、远远望去,黄色的沙子在太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好像上面有黄金珠宝似的。

2、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3、透过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鳄鱼的眼睛像孙悟空一样金光闪闪,尾巴硬硬的,像打仗时身上的黑色外衣。

4、今天,我穿了一件花花绿绿裙子,金光闪闪的绸缎腕成蝴蝶结,腰间的粉红腰带犹如一条红色的溪水,潺潺的向两边流淌,直到“相逢”,组成一条粉桃桃的腰带,真是般配了!

5、海南的沙滩,金光灿烂,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光闪闪,非常漂亮。

6、树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7、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8、人们应该放弃一些貌似高大坚固,金光闪闪的障碍物.

9、太阳像火球一样炎热,又像黄金一样金光闪闪。

10、花馍上坐着一个金光闪闪惟妙惟肖的小人人。

11、衣冠楚楚可怜兮兮微波粼粼波光粼粼白雪皑皑金光闪闪。

12、升起的太阳把这个安乐窝照得金光闪闪。"传种接代"的伟大规律在这儿微笑并显示出它的庄严,一种温存的奥秘展现在清晨的灿烂光辉里。

13、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柔和的光线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小溪就像一条金光闪闪的彩带环绕在小城的周围,给小山城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14、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到那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红帽子,有的是帽尖发亮的,有的是金光闪闪的。

15、我赞美菊花,因为秋天的菊花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它有似火的红色,如火如荼;有赛金的黄色,金光闪闪;有胜雪的白色,纯洁无比;有娇嫩的粉色,清淡高雅……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使人百看不厌。

16、太阳一边落下,一边变换着颜色,好像要把自已炫丽的色彩最后展示给世界万物看。它把海面照得金光闪闪,犹如许多金子铺在海上;天空被它照得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几只飞翔着的海鸥给它照得变成橙黄色的了。

17、桂花的颜色五彩缤纷,菊黄的叫丹桂,淡黄的叫金桂,白的叫银桂。我们一看到桂花,就跑过去去捡,男生捡了那金光闪闪的桂花,乐颠颠地跑了;女生捡了那银光闪闪的桂花,喜滋滋地跑了,桂花的颜色真讨人喜欢啊!

18、烟花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几条金灿灿的蛇卷曲着飞上天空,又向地上撒下金粉一样的花朵;有的像一条棕色而又金灿灿的直线飞上天空,触摸到天空后又像海星一样弹回来;还有的像无数颗金光闪闪的星星落下来……烟花升上天空时也少不了声音,有的“嗖”的一声飞上去,还有的像一群人的脚步声“嗒嗒嗒”的落下来……

19、看吧,它开得多热烈,多么奔放,红的如火如荼,粉的清淡高雅,黄的金光闪闪,还有墨绿的淡紫的……使人百看不厌,此时此刻,秋菊仿佛要把它所有的生命所有的力量一起迸发,献给秋,献给金黄的秋天。

20、我们坐着船欣赏湖面的风光,西湖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西湖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船上我看到了雷峰塔,雷峰塔有5层,塔尖金光闪闪,远远看到的雷峰塔非常壮观。

21、夏日的阳光照在杨树浓密的绿叶上,在我们头顶撑起了一把金光闪闪的遮阳伞,树叶如童话故事一样美丽。我们在树叶下玩闹,享受无拘无束的清闲生活。回想那时的事情,眼前总会出现那一树金光闪闪的杨树叶。

22、那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波浪起伏,金光闪闪。

23、清澈的湖水好像一面大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柳树。一阵风拂过,湖面就漾起层层微波,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好看得很。

24、一棵棵樱桃树上,稀疏的叶子遮挡着一个个黄中带红的樱桃,樱桃一个个胀鼓鼓、圆溜溜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从远处看,真像一颗颗又大又圆的金色珍珠。

25、天空中间呈现青蓝色,两边淡蓝色,就像一块蓝翡翠。东方有一道五颜六色的彩霞,像一道道金光闪闪的利箭射向天空。不久,蓝翡翠旁的镶边比以前更多了,更绚丽了,像一条条彩带把东方团团围住,那是太阳快要升起来了。

26、广场上放风筝的人可真多,风筝也各具特色,造型不同。有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金光闪闪的金龙,我拿的是展翅欲飞的雄鹰。

27、湘湖的水,碧绿得像一块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就像披上了一件金光闪闪的衣裳,瑰丽无比。

28、真金不怕火炼并不是指火烧不化金子,因为金子的熔点确实不高。但是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即使是在熔融状态下也不会氧化变色,冷却后照样金光闪闪。

29、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30、秋分田野收获忙,喜鹊喳喳报吉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称谓释义

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耳顺):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