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对联欣赏教学反思(合集20篇)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联欣赏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7989

作文

272

趣味对联欣赏

全文共 1494 字

+ 加入清单

1、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新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2、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幼时家贫,放学后常帮大人磨面。12岁那年,一位师爷命他以磨面为题做联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无愁眼下迟

当地太守设宴时即席出句征对:

鹦鹉能言难似凤

满座宾客对答不出,次日消息传开。王禹偁知道后,当即对出下句:

蜘蛛虽巧不如蚕

3、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4、宋代词人晏殊路过扬州时在大明寺里小憩,无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一首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人王琪,便请王来一起用饭。饭后二人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一个佳句,比如我曾做出过这么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没想出下联。”王琪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不久,这一联句被晏殊写入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5、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

水底月为天上月

众友无句答对,杨大年刚好赶到,对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友皆齐声喝彩。

6、宋人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句试之:

三代夏商周

刘对曰:

四诗风雅颂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7、梅尧臣以诗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到了晚年,他应欧阳修之邀参加《唐书》的修撰。成稿之后还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们莫不叹惜。先前梅尧臣受命修《唐书》时,曾对他的妻子刁氏说:

吾之修书,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于仕宦,又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虽是夫妻日常对话,却自然成联,闻者皆称善对。

8、苏轼(号东坡)与黄庭坚于松下走棋,阵风吹来,松子掉落棋盘,东坡即景出句: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黄庭坚对曰: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9、苏轼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苏的才学,但又觉得该杀杀他的傲气,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个闰月,王安石即以此为题出了上联要苏轼答对: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苦思多日,终不能对出。直到几百年后才有一位无名氏勉强对出了下联(宽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按:“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风”)指“虱”。

11、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遂曰: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我给学生们上了节作文课。因为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初三年级的特别害怕写作文的孩子们,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们对“写作”的畏惧感呢?我打算认真地倾听一下同学们的心声。因此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向同学们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写作文难吗?具体难在哪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学生们也许也许也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也许是少了课堂的约束,表现的特别积极。有的说:“没有内容可写”。有的说:“不知道怎么把要写的内容表达出来”。有的说:“写出来的内容像白开水,越写越没信心了”。听了学生的发言,我心里有底了。学生们在写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同学们很少留心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小细节,缺少了善于发现的眼睛。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忽略了对写作技法的归纳和演练。三、缺乏必要的文辞积累,文章缺乏文采。既然找准了病根,那就得趁热打铁,对症下药。

在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标题:“三句话写好作文”。学生们这下可炸了锅。有的人表示怀疑,有的人迫切想知道究竟是那三句话。在学生的“千呼万唤”中我板书了这三句话并作出了简明的解释: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及格)二、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文采。(优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自己的感悟。(高分)。公布答案后,学生似乎对我的说法将信将疑。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的两篇中考考场作文(《怀念葱油饼相伴的日子》、《那一刻我长大了》),请学生们当一回“小老师”评判一下文章写得怎么样。接下来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同学说:两篇文章的作者都从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真情。有的同学说:《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文章,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也特别准确,也很有文采。譬如,作者写因为天气热,补鞋子的老爷爷额上渗出了汗珠。用“渗”而不是“流”。待学生评判完毕,当我告知学生这两篇作文就是今年中考的高分作文时,学生终于信服了写在黑板上的三句话。最后,我给学生们提出了有关写作的两点希望:一、多观察,多练笔。二、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记小事,书真情。

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些写作上的启发。但课堂有限学习无限,要想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写作,写好作文,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会学生立足生活,感受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论文

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成功的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即,不仅要学生“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要学生会独立、主动地去获取已有知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论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语文是一门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增长智慧的学科。它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以后的工作中更为重要,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可是在多年农村中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还歧视语文,表现出种种消极、抵触的心理,似乎语文是可学可不学的学科。下面结合我在农村中学教学的经验,略谈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反思。

一、当前语文学习的现状

1.基础差。我们所在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山区和坝子,优秀的学生大部分被民族中学、城里的学校所选择,条件稍好一些的少许学生也纷纷到城里读书,剩下的优秀学生甚少。我校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对拼音学习很吃力,不会正确注声调,不能完整的拼读生字,多音字不能正确区分,同音字、同义字相互代替,滥用成语,作文记流水帐、病句多、重复嗦、没有内容、写字潦草,不会预习、不会复习,做综合性学习更是难上加难,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百分之三十的学生稍微能跟上老师,但思维不灵活;百分之十五的学生很聪明,但不愿意多学,投机取巧;只有百分之五的学生学习有奔头。

2.环境影响。丽江旅游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许多家庭卖地租房,手头也就宽裕,他们不再追求知识改变命运。同时,现在村子毕业的大学生进入服务业的较多,因为考取事业单位、公务员难上加难,村民们认为反正自家的孩子以后只有进入服务行业,晚进不如早进,读不读书效果都一样,对孩子的要求也就降低了。村民的价值观一发生了变化,孩子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没了奋斗目标,更不要说学好语文了。

3.学校理念。众所周知,语文在所有学科的比例中最重,但依学校实际情况来看,却是语文次于数学和英语。因为他们认为在农村语文再提高也不会超过城里的学生,能提高的幅度小,而且费时费力。而理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到了初三,更是如此,甚至有些班主任还会对课后看语文的学生进行干涉。在这样理念的灌输下,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就可想而知了。

二、对当前状况的反思

谁都知道语文是需要日积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面对这些具体情况,我不断探索,总结了两点:

1.在课堂中创设诱人情境,点燃激情的火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就要在语文课堂中,根据教材特点积极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讲到杜甫的《石壕吏》,有的同学提出他们要自己诠释,在课堂占主权的我有点诧异,但看他们真诚的眼神,我同意了,给他们课后准备一周的时间。等到一周以后,他们准备了话剧,同时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把拓展题也完成了。不但把握了人物特点,记住了课文内容,理解了人物的情感,还当堂完成背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场表演,对于城里的学生来说不足为奇,可是,对农村学生来说,这一次大胆的尝试,让他们尝到了甜头,找到了自信。以后的古诗词可以尽量让他们去展示,不拘泥于一格。通过这次,我发现,尽量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

2.学习李元昌老师“不求一日分数高低,但求未来无限发展”的大语文素质教育,致力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动力,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潜能,循循善诱。因为在农村,只要你考不上高中,父母不会再强迫你读书,很多同学都走上各行各业的道路。鉴于这样的考虑,教会学生写通知、失物招领、告示等各种应用文体;同时,让学生读名著,提高自己的素养,拓宽自己的眼界,这样,对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会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至于失去人生目标;对于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会成为一个你不断发展的宝库,引你不断发掘。

总之,农村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情景随笔化习作《抓逃手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的主题是初识鲁迅。这组的口语交际是让学生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体现三个层次:谁给你的印象深,当时的情景和留给印象,后来发生的事以及对他印象的变化。习作要求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要求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写人。不仅要把人物写活,而且能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我根据这一要求,设置“抓逃手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既要写出自己的体验(动作、心理活动),又要观察同伴的动作、表情等。

今天作文课上,一上课就告诉大家一起做个游戏,获得冠军的同学还有一份奖励。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学习了游戏规则,为了让学生领会的更深,我让四名学生做了示范。

游戏正式开始,向学生强调这个游戏考察的是注意力。听老师读故事,听到有关“3”的字音时,快速用手去抓身边同学的右手食指,同时将自己的右手食指从另一个同学的左手掌心逃脱出来。

在玩游戏之前,我提醒他们去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动作、语言并记住自己的想法。一切就绪,我开始讲故事。故事不长,为了达到突然的效果,我故意说“是大山,不是大三”结果有许多同学都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有时在说数时,说到1,2,我故意说数1不说3,很多自作聪明的学生觉得肯定是“3”,立刻伸手去抓别人,结果答案是“1”但是我立马用很快的速度读出“3”马上刚刚还在幸灾乐祸的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淘汰了。有的学生主动去抓别人的手指,但是自己的手指不幸被别人抓住,在课堂上出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精彩一幕。这些都成了学生写作时一个很好的素材。这个游戏,我在自己班里做时,学生很兴奋,有时,我都有点控制不住课堂,学生都在兴奋地谈论自己刚才地感受,也不去听老师讲故事。这一次学生表现的很好,没有出现我担心的场面。

游戏结束后,我和同学们一起回忆,谈感受。这一环节共5分钟,浪费了2分钟,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说的兴趣。

“游戏马上开始了,你是什么心情?心里在想些什么?”

“你是哪一回合被淘汰的,为什么淘汰?现在什么心情?”

“刚刚谁的表现让你最难忘?”

“作为最后的胜利者,你现在什么感受?

最后让学生趁热打铁,根据这次游戏动手写习作。同学们不仅写作热情很高,还写出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

这次习作,字数都很多。最少的396字1人,442字1人,500-600字的11人;600-700字的18人;700-800字的7人,800字以上的2人。学生书写认真,习作有条理,无论是游戏开始前的,还是游戏被淘汰后的,还是游戏获胜后,都有自己的心理活动描写。写游戏感受的有32人(共40人)有的学生写到:这次游戏,让我悟到获胜的关键所在就是身体的协调性和大脑的反应能力。还有的学生说:“这全游戏的关键是练习你的反应力、敏捷力、听力这三点。没有这三点。你很难取得冠军。”这足之处是,只有很少部分学生能把动作写具体,还用上了比喻句。

有很多学生的动作描写不具体,怎么抓,怎么逃,没有写出来。我感受到:小学生写不具体,不仅是一次活动体验不足,更重要的是缺少有意观察,刻意观察。有的同学只注重了表面现象,没有仔细地观察活动中的一行一动,这就缺少了真情实感。游戏虽然能激发他们想要表达的欲望,让他们为兴趣而写,但观察不细致,就不可能写出充满童真色彩的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自然写景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的习作要求是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一篇习作。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时候,我强调一定要抓住写景作文的主要特征来写,为了使文章能够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多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多想像。

由于我是第一次上作文课,在备课时,我准备一节课就把课讲完,听说读写的练习都有,但是一上课我就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是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以至于到最后作文的写这一部分没有落实到位。

一上课,我出示了几张很美的图片让他们用一句话练习,孩子们一脸的茫然与无奈,后面通过我的不断引导孩子们才想说,才有的话可说,现在在想我要是说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景色,孩子们可能更有话可说。

在选择阅读篇目时,我想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选择了一篇写校园生活的文章,但是这里写景的地方太少了,和我的知识有点脱节,所以孩子们的兴趣也不高。

最后,我出示了孔雀河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孩子们说,他们说了,可以由于时间关系,说的不是很到位,我指导的也不是很到位,听课的老师可能觉得那个图片的作用不是很大,没有把图片上的景物说完整。课下我也反思了,其实让学生说完图片上的景物,还有图片以外的东西可以让学生想象着去说,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看到的景物都说不出来。

在今后指导学生写景时,一定要再细一些,真正让学生学会习作的方法。在讲解作文时多从他们的身上找一些闪光点,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再让他们用上一些修辞书法把句子说的形象、生动,并且发挥出他们的想象能力,把我们身边的景色写的比现实中更美。让他们把写作文当成一种期待,让快乐的情感体验伴随他们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此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上来。如本篇课文共分了两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1——3自然段,重点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第二部分为4——8自然段,写了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能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其实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即写一写“我想对太阳公公说”再一步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但在课程实施及课后检查中发现,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课文从设计上来说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的设计。课堂的最终立脚点应该是“实”。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变化的、生成的。课堂应该是有实效的:学生有所得。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存在差距,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教学反思——生成与预设中学生作文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周五上百花园五之前,我没有注意到原来上课的时间和学习的进度有这么一个契机。

周五是一个星期的尾声,而百花园五是学习第五单元的尾声。如果用这个契机来做导入的话,相信效果一定会不错的。可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而到了上课的时候,突然有学生提到今天是星期五,好多“五”啊!后来,我接着他的话,将导入的预设变了一下。于是,生成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都说万事开头难,而事情若是有了个好的开始,结果也差不了哪里去!这节课在师生互动方面比较明显,还好没有出现尴尬场面。现在想来,有时候生活中有很多契机,但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意外,而课堂中也如此。当预设受到冲击时,教师的教学机智便要登场了。若处理得不好,生成的课堂可能就无法受控,尴尬的只剩下我们老师了。

生成的课堂对于刚在教育站线上的我而言,无疑是一种考验。看来,路还长,很长,很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反思三:九年级英语写作教学反思

全文共 1129 字

+ 加入清单

我校九年级学生,有80%完全不会写作文,即除了“My name is XXX.”“I will. do,” 一个正确的句子都写不出来,剩下的5%也在以下方面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

1、没有理解英语的基本句子成分是“主语”+“谓语”

学生经常出现主语跟谓语不一致,包括句子的谓语用得不恰当,谓语用词跟主语不搭配,一个句子没有主语,或多个句子杂在一起。

比如:学生想说“我母亲总是不让我看电视”,写出来的是“my mother always not be allowed I watch TV.”根本就是直接从汉语逐字翻译成英文的。

出现这样的问题,显然是由于句子的基本结构没有弄清楚。看来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继续强调,并配合造例句练习。

2、动词短语搭配不准确

比如:“I’m not allowed watch TV.”正确的短语“被允许做某事”应该是“be allowed to do…”。

3、丛句语序和连接词问题

很不理解,为什么强调了那么多次,学生在写作文时,丛句语序还会写错?后者连接词和引导词也老师出错。对于连接词,我在讲的时候也感觉到学生没有理解。我讲解的方法就是把课文里面的丛句拿出来分析其语序和联系词,然后再讲相关语法点,最后举例子让学生造句。语序问题,我还会在将来碰到一次强调一次,相信会有效果。但是联系词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让孩子听懂了。

比如:“I don’t know that what should I do”“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should I do?”正确的句子应该是“I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do.”“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I should do?”.

以上这些问题让我对如何增强学生作文表达能力有了一个不全面的思考。我觉得,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必须从七年级入手(小学重点在听说,只需知道what 和 how,不需求甚解;到中学阶段就必须知道why了)。

4、句子使用的句型单一

例如;在一次模拟考试当中英语的考试题目就是如果我当选了班长我会怎么做,做哪些事情,九年级五班的英语课代表张雅就一直用一个句型来写“I will do”,虽然全文当中没有一个错误,但因为句型单一所以值得8分,因此在老师教课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给学生讲 作文序加以变换句型且需对语句加以润色。

针对以上问题我以后在讲课文和精读篇阅读理解试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利用课文逐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英文句子的基本结构,即“主语+谓语”;

2、要求学生把有用的动词短语、名词短语以及插入语记牢记清楚。

3、每单元的语言目标,一定要理解并记忆。

4、是学生学会句子的变换使用,有必要时做些句型转换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假如我会变教学反思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节作文指导课,本节课我力求实现自己的教学设想,以学生的说为主,以发展学生的想象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以学生的想象为指导线索,努力使学生运用“变”来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之处:

反思一:让学生说并不等同于让学生随意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绝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与约束。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活动,而不加以引导和制约,那么课堂则将变得散漫、无序。本节课,我这一点做得较好,对于学生的发言、讨论都能够给予较为及时的评价与引导,使学生说得有层次,有顺序,有条理。

反思二:引导学生的作文写作,要首先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头脑中是怎样想的,笔下则就是怎样写的。因此,在教学本节作文时,我尽力引导学生按照“想怎么变”、“想变什么”“变化后干什么”、“故事怎样开展”的顺序进行语言交流,从而使学生把握住了写作顺序,为创作奠定了写作思路。

反思三: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学生知道自己想变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而变,但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变化与故事结合起来,在描写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进行描述,缺少了故事的要素,使得故事并不生动具体,缺乏可读性。这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不到位有关,主要是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合理安排,使得这部分教学内容指导没有及时跟上。这也为今后自己的作文教学积累了一个宝贵的经验。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取得了很多的经验,也看到了自己作文教学的不足。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将着重在作文教学指导上下功夫,力求让作文教学上得更加有特点,更有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241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高中学生的时间分分秒秒都是十分的珍贵,对于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都是刻苦努力,恨不得自己能够分身有术,多点时间进行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基本史实和历史结论构成历史的陈述性知识。历史知识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即二重性。客观性指史实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结论的主观性。历史结论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史实是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也不能说就是绝对的历史真实,可能个别史实也是谬误。历史结论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我们更需质疑。例如,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而今帝国主义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们还要学习借鉴。再如,经济危机在旧教材中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从美国 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还有,在旧教材中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教师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05页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讨论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教材还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资料、参考论文。通过这个活动课,使学生明白对辛亥革命评价有多种观点,但不管哪种评价都要有依据。

三、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

我们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旧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四、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大跃进中饿死很多人,有的同学认为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又如,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有的同学认为是美国强权政治的报应。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人生命权的不尊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在感知丰富、具体的史实过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着、读经典的历史专着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高中作文课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作文训练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1582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县邀请的特级教师、平湖实验小学王永初校长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三、注重写好“两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终南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札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四年级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77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体现生活

“体现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来源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

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新年到了,让学生写《新年的快乐》??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每月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由于学生平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鲜活的文章,由此诞生了。对学生而言,这些手抄报是他们小学时代的成长纪念册;对老师来说,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2329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 一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后一次作文的指导。感谢这次同研一节课,让我对作文讲评课有了新的体会。反思这堂作文讲评课,我认 为其成功之处在于:首先教师要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目标。这中间,教师要擅于调控课堂,做到

有收有放,收放自如。其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是活动中的一员,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生成新知识。再次,教师要擅于评价和鼓励,用精当的评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上,我还注重让学生练习有条理地说话、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和能力等。让作文课不单是写,而且还有听、说、读等方面的训练。本课里同样也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 环节上还有些把得死,想放开,可是不知道学生会说什么,怕驾驭不了,所以设计的时候还是走了保守的路线。这说明还是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进一步锻炼并加强学习。 在方法的总结上还是老师说得多,学生的认识仅限于表面,说明写作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及角度还是把握不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指导,促进学生的写作、评价水平都能提高一个新高度。 如何利用作文讲评为学生开创一个正常的自由表达空间,是作文教学面临的难题,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 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在作文讲评中真正体会到写作之乐,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 我将尽量抓住几个关键环节。

一、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

学生的活动天地和思维空间会使他们的一些做法显得有些幼稚,想法有些天真,但那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按照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的要求,在作文评价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欣赏学生的作文,尊重学生的意愿.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只要具体明白、具有真情实感,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同时促进他们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欣赏的眼光,科学评价学生的作文

作文讲评不是单纯的教师评、学生听,而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评议、修改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要想使评讲课上的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和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才能使作文讲评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作用。 以欣赏的眼光来,首先要善于肯定。教师要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讲评过程中通过设置灵活多样的欣赏环节,如 “榜上有名 ”、 “佳作亮相 ”、 “片段欣赏 ”等,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畅谈自己的写作思路。同时还要注意肯定学生自己的相对进步,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进步和成绩的机会,使被评价者通过他人的赞赏而受到激励。另外我们还可让学生的表现延展至课外,如鼓励他们投稿等,让他们充分 “炫耀 “自己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快乐。 其次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 “赏中有评 ”。一是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迪性、商讨性、趣味性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评评好在哪里,妙在哪里,欠缺又在哪里;二是教师要善于激发提高,唤起学生 “我要修改、我要写得更好 ”的心理需求,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值得提出的是,在学生动手修改、互改前,教师一定要强调 “三分文章七分读 ”,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切不可草率过场,敷衍了事,这样在具体的欣赏、评析中,学生会产生一种羡慕之心,会自觉不自觉地以别人的优点为榜样,吸收其中对自己需要的东西.自觉投入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去。 第三教师要抓住共性、突出重点。学生作文出现的共性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句不够通顺;二是应用文的格式存在问题;三是记叙文的 “四要素 ”不全;四是议论文的论点不突出;五是文章的结构顺序比较混乱;六是记 “流水帐 ”,不能突出重点等。这些共性问题,其实都是学生作文的基础问题。评讲中,如果不注意这些共性问题,草草过场,往往它就成为我们作文教学路上的绊脚石,这点不容忽视。但我们又不能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作文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每次确定一到两个重点进行落实。

三、引领学生自改、互改,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

叶圣 陶老 先生说过: “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因此,在讲评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自改、互改中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这是减轻老师工作负担和压力,培养学生动手、用脑等多方面能力的好举措。首先教师要明确修改方向、提出要求,学生对照要求自改;其次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行互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别人是如何触及生活、触及自然的,是如何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的,又是怎样以真情实感写出新颖的文章来的,在互改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从而达到相互沟通、交流的目的。再次教师要引领修改,对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评改和交流,用这种引路的方法,鼓励学生认真观察、亲临社会实践,把笔尖探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强化情感。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够抓住关键环节,在讲评作文时讲究科学,注重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创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健康向上的学习、育人环境,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初中生作文课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乌鸦喝水》的故事我们都了解。它讲的是聪明的乌鸦想要喝瓶子里的水,就去叼石头让水浮上来的智慧故事。

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组做实验,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体会瓶子里的水是怎样渐渐升高的。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状态,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

本课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因此,我就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多方交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2、开发了语文教学的多种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验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同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个一个”、“渐渐”的意思,强化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在观察瓶中水的变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在这一情景中,让学生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请学生自读,然后让他们说说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孩子们很自然地说:“这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好!要的就是你们这句话,我心里暗暗想着。“哦?是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只乌鸦很聪明呢?”

生:“它把小石子丢进了瓶子里,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我知道了,你是想说它想的办法十分不错,对吗?”

(学生很肯定地点了点头。)

师(皱眉):“可我觉得这只乌鸦有个地方却好像不太聪明,你们瞧,它都是捡小石子放进瓶子,我想如果能找些大石子不是更快能喝到水吗?”

一句话下去,下面立刻有了反应,不一会儿,有许多地方都冒出了一双双小手。

生1:“不,如果捡大一些的石头,大石头很重,沉到瓶底的时候可能会把瓶子打碎的,那样一来就喝不到水了。”

生2:“那个瓶子的口很小,大石子就卡在瓶口进不去。”

听,孩子们的回答多么有道理啊!这些答案有些甚至是我意料之外的,我常觉得只有中高段的课文才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妙语佳词,想不到在这篇课文中一个不起眼的“小”字在孩子们口中变得可究可探起来。听了孩子们这一个个回答,我忍不住笑着说:“看来这只乌鸦的聪明还不仅仅因为它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就连挑选石头的时候,它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学生们都纷纷点头,从他们的笑脸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份说服我的喜悦。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这只小小乌鸦的了解并不仅仅是停留在了表面。

课上到这儿,我觉得可以让孩子们感受乌鸦聪明的同时发散他们的思维了,于是我请学生们说说“你会用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我会把瓶子打碎,一些大的碎玻璃中还会留下一些水的,我就可以喝这些水了。”生2:“我会去找一根别人丢掉的吸管,把它伸到瓶子里去喝。”

生3:“我会用我的尖嘴在玻璃瓶的下面啄一个小洞,让里面的水流出来,这样我就可以喝了。”

……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作文有效教学学习反思

全文共 1604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眼前闪烁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时说出来。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第六次作文是写小制作,在指导学生习作前对孩子们上好它真的不报多大希望,作文教学反思。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好像疏于动手,只在科学课上做过一次“风向标”,由于是课后完成,班级孩子没有几个做的,科学老师为此还批评了他们。

再就是前两天在科学课上老师和他们为了研究声音,一起做了一个“土电话”。这样一个动手实践后的作文,他们能完成好吗?我在心里反问自己。但无论如何作文指导课是要上的。记得那天上作文指导课时,我也并没有向往常是的指导很细致,只是让三四个同学说了说,你打算做什么?接着我就讲了一下本次作文的提纲。

分四段,第一段写为什么做这个小制作,第二段写准备工作,第三段重点写制作过程,最后写心情或劳动感言。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借鉴《捞铁牛》一课的写法,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不到二十分钟就讲完了,害怕限制他们思路,也防止班级孩子都写一样的作文,这次我连范文都没有读。第二天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内容虽然是五花八门:有做贺卡的,有用饮料瓶做东西的,有写做小秤的(这是我在课堂上提醒他们的如果不会做什么,就让家长和你一起做小秤,因为我们小时候都会做),有写做风向标的,有写做土电话的,有写做伸缩苍蝇拍的。

孩子们都把准备工作交代的很细,制作过程写得也很不错。没细致指导的作文居然也很成功,我窃喜。班中除了几个学生的作文要改,其余的只是个别语句不是很通顺,所以第二天我们就上作文本了。当天我就把第六次作文批完了。我就在想为什么孩子们的这次作文在我没有报多大希望的时候,却完成的这样的好。他们的认真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我们在讲这一单元的文章时,尤其是讲《捞铁牛》文章时,我重点讲了准备工作的四部,并让学生讨论的为什么这四部不能调换的理由。

在接下来的第四段学生时又让学生用因果关联词语,说了当沙子减少时,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正因为把课文这个例子讲好了,所以孩子们在作文时就自然而然的仿照这个例子了,原来关键是在这里呀。表面上看这次作文指导课只有一点时间,没有细致展开,但因在本单元学文时教师重视,所以单元学生学习效果就好。原来语文课文之间,尤其时文章和习作之间也有这样的联系呀。今天在我和孩子们身上终于得到很好的验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与反思

全文共 16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了三年级第一次习作课,感觉真的很郁闷!不过,我相信通过我这样不断的实践、思考,应该会有进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课堂进行一次反思!

本来课堂的状态是这样的:

第一课时

1.老师谈话引入,小学作文教学反思。一是说昨天口语交际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写的课余生活的文章念给孩子听——这两个环节中,第二个学生虽然听得很起劲,但实际上对学生习作没作用。虽然强调老师写下水作文,但是必须运用得当。

2.学习范文。昨天,我从孩子们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课余生活的文章让孩子们回家读,并做了一篇读书笔记,还积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课堂上让孩子们从反问里体会这些东西:注意文章有开头,有结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抓住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动作。(反思;这个环节设计不好,意图好,但是和学生的交流没有建立好的耳屏台,学生是被动体会,收获也不深刻。原因还没找到。)

3.小组里说,全班引导。接着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里自己说,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说,结果发现说得很不好。于是马上改变教学计划,立刻选择了其中一个同学的来和大家说,引导学生把事情说明白——抓住动作,教学反思《小学作文教学反思》。为了这个我让孩子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还让他们说,我来做动作。(反思:这里处理得比较好,发现问题立刻改变计划,并且比较好的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动作。但是,失败就在于前面的环节的节奏太慢,耽搁时间了,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第一节课下了)

第二课时

1.带着学生总结了方法:一要主要开头和结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为了写清楚就必须把顺序安排好,还要注意写好动作。

2.接着让学生自己写,我在全班观察。特别针对几个孩子做了指导。发现了孩子们时间上是没有管我刚才和大家总结的经验的(看来前面的学习多半都是无用功,为什么这样呢?)

3.全班评改。我把几个写得比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读了读,边读边点评。最后选择了一个孩子的文章来集体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出去了,没人帮我折被子。

我不如自己来折被子吧,我拿起被子,先对折,然后折,最后再折,就把被子折好了。我一看我折的被子……

很显然学生还没写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来修改。我们读了文章后,大家发表了个人的意见,慢慢把文章修改出来了。最后文章是这样的:

折被子

有一次,早上很早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没人帮我折被子,我想:既然爸爸妈妈出去玩了,我就不能自己折被子吗?

于是我回忆起爸爸妈妈折被子的样子,然后我一边回忆一边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铺开,走过去把每个角落拉直,这时看看被子,被子铺展得很平整,看起来非常的听话。于是我就开始折被子了!接着,把被子对折,被子就变成了长方形了。然后,再提着被子的两个角,往另外两个角上折。这个时候被子就变成正方形了。

这时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着”“然后”我们用波浪线来表示,还特别提醒大家这样就能把顺序写清楚。在用到动词的时候,特别强调孩子用准确的词语。正在这个时候,又下课了。

第三课时

1.学生自己修改。学生经过了上面的环节,老师总结了经验:要注意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把该写的地方写明白。孩子就开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别指导了一个孩子,发现他的标点使用很不好,连分段都不会分,或者说是太懒。不愿意分。

2.誊抄作文。

{准备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个孩子的问题,包括其中的字、词等很小的细节。然后结合习作里要求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帮助修改。再用一节课时间,专门针对文章的开头、中中间的清楚、结尾进行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指导,指导一个部分修改一个部分。}

下课后经过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课时设计不好,有的环节浪费时间,而没实际效果。比如小组代表在小组里说的环节。

2.这样的上法,会让基础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习作没有乐趣了!

4.最好的环节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然后选择动词。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评改作文的时候,这里指导很好。

5.作文教学是个难题,要慢慢实践和思考同时好文章的确是修改出来的。一定要指导孩子针对一篇文章反复修改!

6.中年级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一首短小,优美,又易懂的散文诗,除了让学生带着轻松,活泼,孩子般的口吻练习情感朗读外,更要让他们理解文中孩子对妈妈开的玩笑是怎么一回事,其中为妈妈做了哪些事情。

理清思路后,最重要的是要抓文中最后两段孩子与妈妈间简单的对话,各自代表了怎样的情感,又有什么深刻内涵?体现什么?引导学生分角色试读后,加强领悟。关键是让学生接近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以孩子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反衬母爱,当然,同为中外文化背景的差距,补充介绍给学生作者及作品的相关内容,是少不了的这样才能近一步理解为何选金色花为题

比起第一则,冰心的这篇文章更像散文,有叙事性,缺少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所以我教课的切入点,以分析为主,如何剖析,即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又兼顾赏析语言和品味内涵,我读了至少有十遍,是下过一番工夫,才理出自我满意的教案和框架,以文中代表作者心情的三次变化入手,我觉得很成功,学生能迅速圈出"反闷""不适意""心绪散尽"三个词语,进而细看每种心情状态下的场景描写,我则顺势引导他们品味4到7段的语言,品味的深了细了又联系了实际,又加强了语言积累,我发现学生的兴趣真正被激发了,他们侃侃而谈,自然高昂之余,带出了最后的主题,我让学生读最后感叹句的时候,他们是抒发着真情实感的读出了味道,我听得也很感动,等情感平复后,我再引导学生因到开头的二三两段,冷静思考此处的内容与作用,效果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和书的故事》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是让学生大胆写,敢写,觉得写篇文章并不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然后逐渐尝到写作的甜头,最后喜欢写作。因此,初中第一期除了适当的一点点拨,我基本没有安排专门的作文写作指导。就只是让孩子们使劲地写,专门写本周记事,让他们一些作文自然就知道在生活中寻找材料,一期下来,周记,大作文,各种考试作文这些写到600字以上的写作应该达到三十次以上,平常的小练笔那就更不用说了。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这个学期的作文教学,当然不能总在老地方徘徊。我准备在继续鼓励学生大胆写作,鼓励学生从生活中选材的基础上,从写作速度方面和写作技巧方面进行适度的提高。于是,经过思考和整理,我的《作文教学系列讲座》出炉了。今天的作文课是我的第一讲:谈作文的主题。

文章主题的作用,文章的主题鲜明、单纯、新颖的要求,这些都不用说很多。关键是需要通过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这次我选择了《我与书的故事》作为写作指导的载体。首先是名家作品,选取了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人和书的亲情》,这篇文章以“爱书”作为主题,把那个文革时期喜欢书的女孩,对书的喜爱写得淋漓尽致。孩子们懂得了文章的主题要贯穿全文,一般至少应该在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点题;懂得了文章的详略,描写等其实都是围绕主题来进行的。为什么要如此细致地描写女孩看到那本《青年近卫军》的神态,为什么要细腻地描写小姑娘钻到椅子下去拿书的动作,其实都是为了一点:突出姑娘爱书这个主题。

接下来是我的写作《挑战名家》。我选取了我的一篇习作《关于书的回忆》,这是我两年前写的一篇小文章,回忆了自己书架上的几本小书的故事,写出了这几本难忘小书的来历,给我带来的不同的感受和收获。这是一段一段很珍贵的回忆,我处理详略和选择这些书籍,其实也只是为了写出一个主题:自己是一个爱书的人。

最后是孩子们的写作训练《大显身手》。其实小小的书就可以很好地承载这次写作的重点——文章的主题。于是本次写作就定为以“我和书的故事”为内容,题目自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就是主题明确,写作之前,先把文章的主题在前面。

因为时间关系,我还没来得及看孩子们的这次作文。但是我想,书是大多数孩子的爱物,谁没有过几段与书的故事,这个内容大家都会有话可说。爱书,书伴随我成长的每一步,不好的书籍让我消沉……这些关于书的主题也很简单。从大多数孩子两三分钟基本就开始动笔,到下课的十多分钟里就能写出两三百字,我对这次作文指导还有点信心。

作文指导开始启动了,今天从最关键的文章主题开始起步。作文教学指导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想,只要我们的脚步迈得慢一点,稳一点,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散文诗两首》教学反思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一、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二、同学们说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红莲跟荷叶到底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

让我们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什么啊?请同学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围绕亭亭鉴赏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样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605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一直是现在高中教学的难点,如何上好作文课,着实让语文老师为难。一说作文学生总有畏难情绪,有学生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高中语文写作议论文是个重点。第一次的作文指导是“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我上完此课后就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我满以为学生会写得好,等到批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学生议论的写作底子是那么的弱。他们的议论文的特点是:

1、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接着来几个记叙性的例子,然后结尾,文章就写完;

2、例子全采用记叙性文字,对于议论文来说,有些喧宾夺主,整篇文章不知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3、分析能力弱,文章难得看见有力度的分析。

所以在第二次作文指导时结合相关材料就”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进行深入讲解,对学生进一步指导。我主要教他们什么样的论据才恰当,这要根据你的中心论点来定,看你所选的例子有没有隐含中心论点,如果没有就不用,不是什么例子都可以用的。所选例子一定要典型,我选了一篇学生的作文中的例子,他是这样写的“我们学校有一位女生,……”,大家看这个例子可不可以,结果学生思考后说不可以,因为这个例子不够典型,我赞成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写议论文,千万不要说“我家隔壁的大叔说”“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怎么样”,谁认识你家隔壁的大叔,你们班的同学,这样的例子经不起推敲;所选的例子一定是家喻户晓的、众所周知的,这样才具说服力。

在论据的选择上主要是把一篇较长的记叙性的例子给学生,告诉学生如何删减,把跟中心论点无关的枝枝叶叶删去,只保留能证明论点的部分即可。所选例子最好是概括性的语文,不宜写得太长。上了这一学期的作文课后,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

1、作文课写作样式的调整。

尝试模拟考试情景,增加写作紧迫感,加快写作速度,增强学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够字数,再慢慢训练其文采,下课就收卷,不交者登记姓名,课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说不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不收其作文。节省下的一节课作为点评作文之用。遇到佳作要进行表扬,或在教室张贴,或在班内宣读,或往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明白自己不是写作文而是写作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而是要努力写出让人称赞和欣赏的佳作。写之前就要有写这篇是用来发表的意识。观念一变品味就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往往会精心构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个反复揣摩的过程,那真是“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可以尝试有作文修改课,上一节学生写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觉得不好的地方就进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满

意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写一遍,让学生对比前后两篇文章,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这一个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4、要上阅读课,因为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

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读书、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要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断探索阅读课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参观时,发现他们的阅读课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阅读课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让学生读书时,必须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灵思维的火花,如果灵

感来了可当场进行自由创作,阅读课的时间一般是两节课联排,上完课本子要马上交给老师。这期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写文章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越写越快,越写越能写。

如果一个月还不写篇文章,别说写好文章,可能连字数都凑不够了,这是我有深刻体会的,在平时应加强学生练习写作的量,只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如读书笔记等,并鼓励学生多参加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6、老师要经常下水写作,和学生分享创作的乐趣,这样老师就不是光说不练了,也就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就不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而是和学生去进行共同创。

[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