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记叙文写作方法及技巧汇总汇集20篇

浏览

7845

作文

1000

高中语文以情感阅读促写作的方法探究

全文共 2580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学生的作文本,许多学生生拉硬拽,无奈无味文字都会干巴巴的挤在眼前。例如:《洗衣服》许多孩子会写:我吧衣服泡在水盆里,放上水,再放一小勺洗衣粉,等十五分钟后开始洗。先使劲搓衣领,然后又在搓板上用力揉衣服。最后,打来清水把衣服投一遍晾在绳子上。三年纪是这样洗,到了五年级还是这样洗。由此就很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洗过一件衣服。而好多份几乎千篇一律的文字,则大多来自同一本参考书籍。

每每看到这些令人颇觉乏味的文字,都会是那个无奈与心痛:孩子们为什么会写得这样空洞?为什么写得这样难受呢?难倒只是缺乏细致的观察吗?难倒只是缺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吗?不,不是的。归根结底学生不愿写,写不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心缺少了一种感情,一种对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关爱之情。没有了这种情感,面对本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切都变成了过眼云烟,对生活的感应力、认知力降低。其直接结果就是每次作文总是先为;写什么;而苦恼。

纵观历代名家名篇:屈原满腔悲愤做《天问》;陆游忧国忧民写《示儿》;杜甫欣喜若狂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李白激情洋溢绘庐山瀑布。鲁迅先生笔锋犀利,无所畏惧,一篇篇恰似战斗檄文的作品至今依然是读者的首选。它们哪一篇不是作者情之所致,心之所致,而文之所致呢?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提高生活认知力,激发出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让一簇簇心灵火花烁烁闪耀是成就学生作品的一大要素。

那么如何培养内在情感,提高生活认知力,激发写作欲望呢?

借用诗人杜甫的两句诗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从学生身边信手拈来,开展朋友式的聊天活动,让学生在&ldqu;感知&rdqu;,(即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ldqu;感觉&rdqu;(即对所见所闻进行的浅显的评议)&ldqu;感悟&rdqu;(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时所发表的比较深刻的见解)这三步曲中不知不觉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会说,让一吐为快方觉舒畅地情感逐渐注满身心。

点评他人感悟,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加强身心体验。

1. 以《穷人》一课为例。

《穷人》一课描绘了桑娜与丈夫不顾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依然抱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与自家五个孩子一并抚养的故事。学生们认真阅读,并着重体会作者对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以及对主人公语言的描写,从而明确作者的感悟皆来自于穷人们那些无私,善良的表现。

2. 入文想象,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

在第一步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变成作者走进桑娜的家去看一看,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再和渔夫出海打鱼,说说自己的体会。此举意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桑娜一家生活多么艰难,多么危险,最后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桑娜,是渔夫,去做一做它们的善举……在想象中,学生们慢慢体会到作者不仅仅是感觉到穷人善良就下笔的,而是在深刻体味到穷人们不顾自身苦难而忘我奉献的伟大精神时迸发出无限创作激情才成就此文的。与此同时,学生们也才会心旌激荡了。

如果说文中作者的创作激情对学生们是一种引领性的培养,那么生活中实践性培养、激发应是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认知能力,调动无限创作情感的必经之路。

点评身边琐碎,触动生活认知,调动写作热情。

生活中,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机遇有所不同,生活色彩也就浓淡不一。但它与人心灵情感的充实与否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在平凡的生活中,依旧可以拥有一颗充实的心,一份洋溢的情。关键是如何拥有。是主动觅寻,还是被动逐波?当然选前者。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促动学生在生活的海洋中能够主动地游起来,且勇于追潮头,敢于立潮头,乐于领潮头。即能够树立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升华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就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就是学生们的创作激情。

1. 随即点评身边小事,帮助树立正确认识。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提到曾经和他人为了好玩而一起爬墙头的事情,最后告诉大家千万要注意安全,别做危险的游戏。经过大家再三思议,觉得只是为了好玩而去爬墙头,不仅危险,而且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违反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还有的说应该学习创造一些有益的游戏,如果真想勇敢一次,不妨请解放军叔叔帮忙,指导……总之,同学们都认为应该做文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大家的提议下,这位同学除了把爬墙时的危险动作描写更准确外,而且写出了爬墙的一些心理,细节等。如:骑在墙头上,开始还美得高举两手挥舞,忽然往下一看,呀,真高啊!心一下子怦怦跳起来,两手紧紧抓住墙头,腿也一下子夹紧了墙壁,身上热烘烘的……结尾修改后写成:这回不文明的大行动可把我害惨了,同学们可别学我呀!

可见,帮助学生点评身边琐事,自由认知,引导提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生活的积极意义,从而激发出学生高昂的写作热情,使作文更好地水到渠成。

2. 固定跟踪,积累看法。

以校园生活为例。学校是学生们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与老师、同学、教室、校园的相处时间可谓长矣。感觉应是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每天相见,是自己身边的人与物,自然就多了一份亲切,说陌生是因为对人与物的喜爱与信任是需要培养的,所以也就多了一份生疏。然而正是这些熟悉的陌生人、陌生物,会成为激发学生跟踪议论的好题材、兴奋点。让学生去寻找那些人或物固有的特点及变化,然后抓住对人或物的外在感知,记录下自己的感觉乃至感悟。按捺不住之时讲给大家听。同学们边听边议,良好的创作情绪由此逐渐酝酿,慢慢生成……

例如要写《可爱的校园》时,发动学生先列举出校园从内到外的新颖、独特风景。大家看到校园的美,心旷神怡中感悟出这是师生辛勤劳动的结果,并且应该好好爱护。还有的同学能够认识到: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努力付出就会有美好的收获,收获是快乐的,更要好好珍惜。有了这些感悟,当学生再提笔时,不再是生搬硬套一份喜爱之情,而是凭着一份激动的心情去夸窗明几净,整齐有序,活泼美丽的校园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先生说:识得深切,写出来当然亲切;识得浅薄,写出来不免浅薄。一无所知,硬要写也没法写出。因此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周围事物的价值,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应是引领学生们走入作文大门的重要一步。而且通过帮助学生点评生活,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进行人与人交往教育,社会道德教育,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等等,使作文与育人紧密结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五年级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4270 字

+ 加入清单

要写出一篇好文章,掌握一些写作方面的技巧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作文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作文意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高考一篇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迄今为止,许多学生把作文练习视为畏途,教师把作文教学当作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两个盲点:第一、认识的误区。他们觉得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做法是:按照“记叙——说明——议论”的序列,采取与讲读课文同步训练作文。但是这样的话,盲目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训练重点。第二、训练的盲目。教师单纯地在写作技巧、方法上进行概念传授。他们没有顾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一味地追求“蛮练”,奉“功到自然成”为玉律,所以收效甚微。

根据对本校学生作文和教师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对此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1、对教师的状况

(1)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作文技巧、方法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作文枯燥、乏味,缺乏应有的童趣。

(2)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不够强。只照本宣科,不注重自身想象力的发挥。

(3)教师作文教学单一的模式框死了学生,严重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2、对学生的状况

(1)学生不会仔细观察、善于想象、过分依赖教师。

(2)学生没有生活积淀,缺乏生动的想象力。

在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感觉到现今作文教学的弊端:教师一味地强调了写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写作的过程。只有善于培养学生写作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分析能力、想象力等,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我们没有去过桂林,那么我们读完《桂林山水》的课文后,脑海里会出现一幅幅桂林山水的图画。漓江的水是那样的静,那样的清,那样的绿;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奇,那样的秀,那样的险,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想象的作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

小学生作文,虽不是什么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想象。例如: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生动的比喻、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某个人的形象,就需要对他的内心活动作某些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更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基于对想象作文教学的浓厚兴趣,故以“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的研究为切入口,有意识地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敢想象、会想象、善想象”。在全新的作文教学中体现“求新、求趣、求美”。

二、研究目标

1、本课题旨在构建想象作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过程。主要是依据心理学中有关想象力的培养发展策略,以“想象手法教学”和“想象篇章练习”为着重点,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充实文章的内容,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通过想象作文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由此丰富学生写作的题材。

三、研究过程

(一)在丰富学生的表象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在我们指导孩子写想象作文时,我们通常强调内容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展开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写出充分显露个人创造力的习作。可这一切并不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指导他们写出好的想象作文之前,必须丰富他们的表象,增加表象的贮备。为接下来的一系列写作打下基础。

1、在实践活动中发挥想象力。

(1)创造性观看电影、电视节目。

在每周一次的观看电影、电视节目中,充分利用学校红领巾影库,播放一些生动、活泼,孩子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节目,比如《猫和老鼠》、《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在看完一遍后,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消去声音后,让学生观看,据画面中一些小动物的动作、神情,想象它们的语言,并能把它比较逼真的模仿或者在创造。最后,再和原画面的声音和故事情节进行比较。

(2)从参观、访问中寻找灵感。

每月一次的参观或访问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如何恰好地利用机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为重要。在历次的参观中,做到参观前有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春秋游的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分组活动,明确本次活动的主要项目,要求学生写好参观笔记,把印象最深刻的详细记录下来,在班中进行交流,以备在今后的想象作文练习中积累生活实际。在访问军营基地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除了观看军队训练,更应深入军营,多看看、多摸摸、多走走,回校后能模仿解放军叔叔的队列练习,回家去试着折折被子、摆摆生活用品,在体验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

(3)在劳动、活动中进行创造。

每周一次的劳动,我们的安排颇为独具匠心,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它要能使学生在劳动中进行创造。比如:为娃娃添眼睛——钉纽扣。在为卡纸娃娃美化的同时,学会了钉纽扣,并且使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了纽扣的妙用,感受到了原来可爱娃娃的眼睛像黑黑的纽扣,产生了比喻的想象。再有就是拆装玩具。学生生活中喜欢的玩具人人都有几件,他们的想象也是随着这些玩具的刺激而引发的,因此,我们让学生几人一组,分配给他们一些可搭筑的条条块块,如何有创意性地搭建,成了这次活动的评分标准。

(4)利用十分钟队会,发挥想象,激发真情。

在队会中,能结合课题,有机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一次以《爱》的主题队会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

情境一:你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已有三年没回家了,如今中秋节临近,许多在外的游子都已回来。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情境二:正当你准备把写好这些话作为一封信投寄给你父亲时,他却突然出现在你的家门口。这时,父子(女)相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说说。

情境三:正当你们相见时,爸爸从包中掏出了你梦寐以求的笔记本电脑,这时你又是怎么想的?说说。

这种连续性的情境,用一条线索贯穿始终,步步深入地进行想象训练,在无意识中让学生体验情感,刺激想象,为今后“为情而造文”铺设道路。

2、阅读文学作品,积累素材。

文艺作品的特点是用生动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它的突出特点是形象性。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具体形象,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词汇,这些形象的词汇在想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鼓励学生借阅书籍,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做好记录,切实指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巧读书。

(二)凭借想象手法,进行想象片段训练

想象作文的训练,不像一般的记叙文那样强调写真人真事。它要求学生以自己丰富的表象——已有的生活和知识基础。以“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准则,恰当运用虚构、夸张、比喻、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情节写成段。因此,进行想象手法的训练,对于下一步想象作文整体的训练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想象手法有许多,我们着重对比喻、拟人、猜测、象征、对比、回忆、幻想这七种进行有序地指导。

1、关于想象手法的训练

(1)形象地讲明每种手法的特点

关于比喻想象

比喻想象,是指在写甲事物的时候,想到乙事物有相似的地方,就用乙事物来比喻甲事物。比喻是在事物的相似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着重让学生明白“相似”是个极广泛的概念,可以指颜色,也可以指形状、声音、气氛、作用等。如“池塘里的小蝌蚪想一个个欢快的音符”,这是形状的相似。“吱悠吱悠、叮儿叮儿的响声,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就是声音和气氛的相似。同时,向学生传递另一种情况:对于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在比喻中可以表明,也可以含蓄着不说。如:荔枝皮像胭脂一样红,就表明了“红”的这个相似点。

关于比拟想象

比拟想象分拟人和拟物。拟人想象是指在写物的时候想到它的某些特点与人相似,就把物当作人来写,直接移用写人的词写物。如“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这句话就是用写人的贪婪来写杨梅的。拟物想象是指在写人的时候想到他的特点与物形似,就把人当作物来写,直接移用写物的词语写人。如:“东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夹着尾巴逃走了,”用写狗的“夹着尾巴”来写人的狼狈相。

关于猜测想象

猜测想象是指在写人或写事物的时候,对同它有关的问题,做出猜测性的描写或叙述。如:《威尼斯小艇》中“去做生意、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上教堂去做祷告”,就是对“商人夹着一大包货物”、“小孩有保姆伴着”、“庄严的老人夹了圣经”的有关问题——去做什么——的猜测。

关于对比想象

对比想象是指在写一个事物的时候,想到与之性质不同的另一个事物,就描写或叙述出来相比较;或在写一个事物这个侧面的时候,想到情况与之完全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就描写或叙述出来想比较。如:我的爸爸是一个教了二十年的普通的老师,他不象黎明的爸爸,整天有应酬不完的宴请;也不象工容的爸爸,常常有买不完的便宜货。他呀,有批不完的作业本,备不完的课”。

关于回忆想象

回忆想象,是指在感知甲事物的基础上,回忆起与之相关、接近或相反的乙事物,并描写或叙述出来。在常见的“每当我看到……时,就会想起某某来”。

关于象征想象

象征想象是指对某事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另一事物的意义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时,对所“借”事物的描写要不找痕迹,不露锋芒。不着痕迹就是衔接自然,天衣无缝;不露锋芒就是真实描写,意在言外。如:“开学第一天,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小鸟在枝头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小朋友们胸前的红领巾,也变得更加鲜艳夺目了。”这段话中,主要表现了小朋友上学时的快乐心情,但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蓝天、白云、红领巾的描写,这种快乐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关于幻想想象

幻想想象是指对未来的想象,它表现为描述人对未来事物的希望、幻想、对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思想感情都是很有作用的。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从幻想到现实,一种幻想到幻想。如《书包减肥记》就属于前一种思路。文章开头,写小作者“我”用小秤称出了自己的书包足有8斤重——晚上睡觉时,梦见书包瘦了,轻了,自己感到特别的轻松,快活,课余时,和同学们一起玩啊笑啊——一觉醒来,发现书包依旧是鼓鼓的。文中对“书包减肥”的幻想,其实正是对学习压力过重的一种呼吁。

(2)在阅读中加深想象手法的理解

¨要求学生作好想象手法的摘录本,每天摘录一条。

¨课前五分钟小组交流讨论。

¨抓住课内阅读篇目中的想象手法,进行有目的的分析,讲解。

¨讲明各种想象手法的运用范围。

(3)设计想象句式训练题,让学生学以致用。

[五年级作文写作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浅谈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全文共 5583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王瑞琦同学,在描写数学郭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郭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郭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郭老师反会问上一句:‘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郭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的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王瑞琦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郭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他的外貌,我发现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沈静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我校的张校长,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张校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星期六上午我们也得上课。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刚脱下外衣,就冷得打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教室里暖气热吗?’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张校长。她走到暖气前,摸了摸,摇摇头,显出几分焦急和不安……快上课了,张校长又来了,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然后用手扶了一下眼镜,到别的班去了。”这篇作文,注意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罗飞雪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成“cuī”了。罗飞雪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罗飞雪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初一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如《街头见闻》、《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我规定出写作范围,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让学生自拟题目。但无论命题,还是自拟题,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经过反复的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李峥同学写的《街头见闻》,全文是这样的:

下午,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红润的脸庞上,有一双明亮的小圆眼睛,翘着小鼻子,穿着一件花毛衣。她手里拿着一封信,蹦蹦跳跳地跑到邮筒前,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她踮着脚尖,刚要投入,忽地又把手缩了回来,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信封。而后,她又踮起脚,当她再一次投放的时候,她又犹豫了。接着,她又把信很快地抽了回来,在信封上面轻轻地吻了一下,才投进信筒。之后,才蹦蹦跳跳地跑远了,一个小花点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我猜测着,她的信是寄给谁的呢?但我深信,无论是寄给她远在外地的父母,寄给抚养她长大的奶奶,还是寄给她的伙伴,她的真挚的感情,都会使那个人感动的。她不是把我这个与她素不相识的姐姐都给感动了吗?

这篇片断把小女孩投信时,那欲投又舍不得投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小女孩纯真的感情,着实令人感动。这个小片断虽不足四百字,却像一幅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颇有感染力。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生活,并按老师要求认真写作的结果。

像这样真实具体、清新简洁的片断还很多。如梁丽华同学的《等》、王雪莉同学的《钥匙终于找到了》,都通过多侧面的描写,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自己的急切心情。郑铁同学的《送别》,描述了爸爸在南昌火车站送他和妈妈回北京时,一家人难舍难分的场面,都很真切感人。

写小片断的效果如何呢?对此,我曾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写小片断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时不多,自由灵活,能提高观察能力,有话可说,又为写大作文积累了材料,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初一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让他们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必须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如:“我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还是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当然以前没到过。因此,“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都应该删掉。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如:“他拉开门,拿出一听可乐。”拉开什么门呢?不明确。“门”前面应该增加“冰箱”两个字。再如:“老师生气了,看着我。”在“看着我”前应加上“瞪着眼”三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出“老师生气”的样子。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如:“我生日那天,姑姑送给我很漂亮的一件毛衣”。”“很漂亮”这个短语,是修饰毛衣的,而不是修饰“一件”的,应调到“毛衣”的前面,才合情理。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如:“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我们争吵得很激烈。”对严肃问题发表看法,用“争吵”来表达是不妥当的,应换成“争论”或“争辩”。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所举例句,都是学生自己用我讲的方法修改的。在修改中,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相互评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初一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只要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作文的满分技巧归纳

全文共 1451 字

+ 加入清单

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的过去,进一步说明人物具有这些外貌、衣着、打扮的原因;也可以根据人物外貌的特点,想象他未来,进一步塑造人物的形象。采用展开想象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合理地想象,即作者的想象要有依据。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信服。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所以比较是反映人物特点的一种好方法。采用比较描写法,可以写出人物外貌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样读者看了以后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写出人物的神情、态度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注意客观地进行比较,不要故意贬其他人。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尖锐的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第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攻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

要描写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介绍时,就能做到实事求是描写自己,做到既不吹牛,也不自卑。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知道别人怎样看自己,因此在平时要经常留心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其次,描写自己要抓住自己的最主要特点写。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回忆,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抓住最主要的写。

时代不同,人物的外貌特点不同。描写人物的肖像,要反映时代特色。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外貌、衣着、打扮也不一样。少数民族的打扮与汉族的打扮就大不一样。所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还要注意地域性。采用结合时代法描写人物肖像时,要把人物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外貌、衣着、打扮、形态描写出来。

步步深入法是肖像描写中的一种动态描写,也就是要写出人物外貌的发展、变化。因此采用步步深入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前后描写,同中有异。这样,文章才能前后连贯。步步深入法是在记叙人物活动时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因此描写时要自然、恰当,不能使读者看了不协调的感觉。步步深入法是分成几次描写人物肖像的,而且每一次的描写均有变化,因此在描写外貌前,要对变化的原因作必要地说明。

连续动作法一般用于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过程,如跳高、跳远、游泳、切菜、烧饭、钓鱼、挑水等。描写连续动作时,要按动作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通顺、连贯。其次描写连续动作,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

运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动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对一比赛,如乒乓球比赛、下棋、摔跤、打羽毛球等。另一种是描写人和动物的争斗,如打虎、捉蟋蟀、钓鱼等。采用交替叙述法描写双方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动作合拍,即防守一方的动作与进攻一方的动作对应。其次,要注意各自动作的连贯性,即每一方的动作都是连续的。

连续动作法和交替叙述法一般是把人物的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概括描写并不把每一个动作过程都描写出来,而是抓住动作的特点进行概括描写。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动作,要先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出动作的特点,再进行描述。采用概括描写法描写比赛过程中的双方动作,要注意有总有分,有详有略。

天女散花法是场面描写的一种方法。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活动场面中的动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即每一个人的动作都要与确定的中心有关。其次所选择的动作要有代表性。这样,全篇文章才能有整体感。采用天女散花法描写人物的动作,一般采用先总后分法。先介绍动作的起因,再分述不同人物的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闻稿件写作技巧与方法

全文共 35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有许多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它们包括各种媒体记者、各社会媒体通讯员、特约记者、新闻专业的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的人来说: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本文将对次做如下论述: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在大学生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通讯员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分享或讨论以及反映相关话题,请到论坛讨论

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只要经常深入到同学们的教室、寝室、图书馆、运动场,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从他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内容入手,才能写出有意义的新闻。

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实发生在A学院算不了新闻而发生在B学院却又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记者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如获得1986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消息一等奖的《小郎和日本姑娘喜结良缘》(3),如果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去婚姻本身,而不是站在“为中日友谊写下了新篇章”、日本姑娘向往中国、追求自我存在价值的高度,就不会使这篇消息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也就成不了一篇好消息。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

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写作文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1708 字

+ 加入清单

就小学生作文来讲,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但是不少学生作文时,却常常不知从何处落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作文技巧方法,欢迎阅读!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写作文技巧。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作文指导《写作文技巧》。

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两个方法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写作文,提到写作文便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另一是教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犹如“移山”,费时费力,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作文教学中写作质量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一、教师作文训练的要求面面俱到。

一般来讲,每个教师在作文训练时总的出发点是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因此,作文训练时从文体、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面面俱到,而且字数不得少于600字。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一篇作文,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和很多时间,能够当堂完成作文的人物寥寥无几。毕竟,学生的水平是有限的,还属于写作的练习阶段。在写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的思路。要求学生作文面面俱到,往往使学生顾此失彼,难以兼顾。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很难取得成功。作文不成功,得不到老师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不能写出好作文。

二、写作训练少。

中学语文教学,每学期仅6—8次作文。写作次数的有限,学生作文时满有“应官差”心理,凑合写一篇作文,够字数为目的,字数凑够,就算大功告成。这种心理循环反复,加之作文训练的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难以提高

面对作文教学的现状,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作文”概念。

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必须重新认识“作文”这一概念。作文不是简单地写文章,而是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故此,作文并不是单纯写一篇文字,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从这一角度看,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长期实践,反复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辞职信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基本格式

格式:辞职申请通常由标题、称谓、正文、结语、署名与日期五部分构成。

It’s my great pleasure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to improve our mutual understanding. During the three –year college study, I tried my best to learn all kinds of knowledge, and weigh the hard work of my teachers and myself; I have mastered English listening, speaking, writing and reading skills.

(一)标题

在申请书第一行正中写上申请书的名称。一般辞职申请书由事由和文种名共同构成,即以“辞职申请书”为标题。标题要醒目,字体稍大。

最后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选择这种规范的请辞的方式,但是,在结束一段工作经历的时候,尝试着写一份精彩的辞职报告递交上去。也许,自己会从中得到很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二)称呼

一 叙述对方对自己或本单位的帮助,一定要把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以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便于组织了解和群众学习。

要求在标题下一行顶格处写出接受辞职申请的单位组织或领导人的名称或姓名称呼,并在称呼后加冒号。

(三)正文

正文是申请书的主要部分,正文内容一般包括三部分。 首先要提出申请辞职的内容,开门见山让人一看便知。 其次申述提出申请的具体理由。该项内容要求将自己有关辞职的一一列举出来,但要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条分缕析使人一看便知。

最后要提出自己提出辞职申请的决心和个人的具体要求,希望领导解决的问题等。

(四)结尾

结尾要求写上表示敬意的话。如“此致——敬礼”等。

(五)落款

辞职申请的落款要求写上辞职人的姓名及提出辞职申请的具体日期。

写作要求

1.态度恳切、措辞委婉。

2.不要批评对方。

有时候就觉得自己是个高级打杂工,真的太杂了,杂到我现在已经搞不清楚我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我现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前程也是一片迷茫。所以,我现在想休息一下,为自己的将来好好打算一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和人生。

3.含蓄性。

4.简洁性。

写作方法

第一段:写出辞职的心理(当然不一定是真的),你可以写一些客套的句子。例如: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我打算辞掉目前所从事的职位……,或者:因家中变故,我打算申请辞去我现在的工作。因此整个第一段可以这么写:

尊敬的人力资源经理:

您好!

表现个人特色。求职的信件要具个人特色、亲切且能体现出专业水平。切不可过于随意,也不能拘泥于格式——商业信函应该是一种既正式、又非正式的文体。句子结构和长度应富于变化,使阅信人总保持兴趣。内容、语气、用词的选择和对希望的表达要积极,应该充分显示出你是一个乐观、有责任心、有创造力和通情达理的人。

经过深思熟虑地思考,我决定辞去我目前在公司所担任的职位,我知道这对于您来说,是非常难以作决定的事情。

第二段:说明您自己考虑的辞职的时间(尽管您提出辞职经公司同意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将按照固定的离职日程办理离职手续,但这样说并不是画蛇添足,大多数情况下,你都能够争取到提早离开的时间)。

例如:

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2—4周内离开公司,这样您将有时间去寻找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同时我也能够协助您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使他尽快熟悉工作。另外,如果您觉得我在某个时间段内离职比较适合,不妨给我个建议或尽早告知我。

第三段:说明您在这个公司里的经验积累,尽可能地去赞扬公司对您的栽培(不论您有多么大的委屈和气愤,都不应该在辞职信里表露)。

例如: 我非常重视我在“……公司”内的这段经历,也很荣幸自己成为过“……公司”的一员,我确信我在“……公司”里的这段经历和经验,将为我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利益。

最后,请务必使用亲笔签名,而且签名要尽量刚劲,并写好日期。

其他能力和爱好,即Interests&Skills,这一项里面的Skills有很多含义,比如说你的语言能力,第二外语语言能力,计算机能力,计算机语言能力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说明文有哪些写作方法

全文共 884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明文写作方法,欢迎来参考!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科学地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特点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并更多地融入到我们生活。(内容具有高度科学性;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语言具有严密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在阅读自然科学类说明文和科学类说明文的过程中,能理解说明顺序,分析基本说明方法的作用,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信息,准确把握说明对象,掌握说明内容,获取科技和人文知识,从而培养科学兴趣和人文精神。

说明文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议论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不同: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国石拱桥》。语文课本上的《恐龙》《海底世界》等等。

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同程序说明文一样,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②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根据说明文的体系不同,还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如《中国石拱桥》)。

特点  说明文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中国石拱桥》属于后者,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征。《大自然的语言》属于前者,文章科学地说明了物候学知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引用说明、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的顺序

总体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常见的说明顺序之一。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说明的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总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个别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 逻辑顺序主要分成12种——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并且还有梁衡的《晋祠》描写圣母殿——围廊——屋架——廊柱——屋顶——泥塑;《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所有顺序中最合理的顺序。空间顺序,按空间部位的顺序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作比较:把______和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将_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直观。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语文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说明文知识概说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一)说明文分类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分: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说明事因、物因。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P根据

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分:

1、平实性说明文——语言平实

2、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

(二)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三)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b

(四)说明文常见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f: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二、梳理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到次、原因到结果、现象到本质、特征到用途、一般到个别(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总到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①的说明顺序对②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①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②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方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能还是不能)。(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一般往前找)。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牢记】总之,无数次的考试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文体的阅读题,我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说明文也不例外。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现象。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次序安排(照应论点);?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人记叙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一、记人记叙文试笔指要

1.从不同角度,从忆海中觅取若干具体事件,从中提炼出若干精彩的富于情绪化的细节,使其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写出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征、某一侧面。

2.选取对某人的第一印象或最新印象,借以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

3.专写人物的某种趣味,撷取其言行举止的典型材料,如潇洒、深沉、厚道、轻佻……以至写出其风度、气派或人情味来,文章的情感因素往往会活生生地流露于笔端。

4.从侧面写,描摹其待人接物的种种姿态、情性、习惯,如言语习惯、动作习惯等。这种浓入淡出寓浓于淡的写法,并非易作;而一旦出手,往往自成高格。

5.抓住规定情境氛围里人物的特定情绪,写情绪化了的种种细节,即对作者所把握的印象强烈的记亿片断,便全文笼罩在浓郁的氛围情调中,充满强烈的情趣。要懂得,有时写文章其实也是作者某种情绪的一种宣泄。

6.别忘了写出人物的机智与幽默,或者相反。这对于任何对象任何样式的写人散文,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写人,写活脱脱的人,是对人物心灵探测的报告,是将生活中可遇的知音人物的剪影活生生地移栽到稿纸上来的功夫。

7.写人的脾气。不同氛围的形态中各种情态的脾气,不同人物关系中所呈露的形态不一的脾气,形形色色人物所固有的或变态的种种样样的脾气,显示这脾气的事项、情景、场面,人物表演出来的种种细节及其某种嗜好,沉迷的程度,灵机的表现,情境中的角色意识及其所反映的人生趣味,价值取向,高尚的与庸俗的,不合群的与大众的等等。

8.人是大写的人,可是毕竟存在着天天想大写,其实又事事在小写自己的人物(这号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写出这滑稽的一面来,应是人物习作中考验作者洞察力的项目。在这里,最忌讳的是,事无巨细囫囵平铺的写法。

9.写人且求精短者,绝不汲汲于人物的全貌,人事的全程。而是运用简单的材料,用极其简省的笔墨,而能写出人物鲜活生猛的精神来。

10.写熟悉的知情知性的知音人物,往往容易得手;而写照某一契机里头瞬间熟识的陌生人,也极有可能写出上乘之作。因为。初交的新鲜,识与不识的巨大反差,一拍即合的激情,或不打不交的经历本身,是人性最为裸露的时刻。

11.摄影的瞬间捕捉,漫画的形貌夸张,电影的特写慢镜,连环画的情节浓缩,剪纸的轮廓造型,油画的浓墨重彩,水墨画的形似神完,雕塑的姿势与动感,都可以作为人物素描技术技巧上的参考。

12.验证人物写得像不像、活不活,一看你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神采气质。二看你在多大程度或层面上将理性的深层次里的认识,涂抹上了至情至性的情感色彩。三,最要紧的,看你是否寻觅到了刚好表现这“神采”与“色彩”的感性材料,情节性的,道具性的,戏剧性的,氛围性的,情绪化了的种种载体。

退一步说,如果能够将你对人物心灵、心思、情绪、习惯的深层把握予以相当情绪化的描写,那写人的文章,也就会基本成功。

二、写人的记叙文的一般结构形式

引联式: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其中,“联想回忆”部分是记叙的重点。引起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可以是一张照片、一本日记或一封书信等。

寻访式: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其中,“寻访经过”是记叙的重点。“寻访感想”部分应简洁,情和理并举。

转情式: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其中,“恨的淡化”和“爱的萌生”之间要有过渡的语句。

议论式:议论评价——具体叙写——总结全文,升华中心。其中,“具体叙写”部分应分段形成并列式或层递式结构,展开记叙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作文写作方法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想要写好初中作文,多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初中中考满分作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一:亮出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一个亮丽的题目给人以悦目之感,给人以击节之叹,给人以回味之思。简洁、清晰、生动、新颖是题目亮丽的要素。

谈生命的价值,题为《把握生命的脉搏》、《与生命同行》;谈社会的公德,题为《归来吧,良心》、《同心灵一个共振》;谈审美取向,题为《美,在于发现》、《美是一种透明的情怀》;谈读图与读文,题为《各得其所,各取所需》、《读图,大众文化的需要》,如此等等。总之,题目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你必须为之推敲再推敲的重要领域。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二:亮出开头

开头是文章的脸面。万事开头难,也许正因为难,它才有价值值得我们去为之琢磨。简洁地引述材料,准确地提出观点,用题记点睛,用名言开门见山……

例如作文:《忘忧草———人类的悲哀》的开头:若世上真的有忘忧草,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在辉煌世界文坛上,有多少璀璨的明珠都放在了“忧愁”这座伟岸的丰碑上,然而,仅仅一颗忘忧草就会令整座丰碑瞬间化为灰烬。没有了仇恨,就不存在哈姆雷特的复仇之剑;没有了猜忌,也不会有奥赛罗可悲的命运;没有烦恼,何来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感慨;没有了痛苦,又怎能听见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呻吟?……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三:亮出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材料。准确、得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才能构建起漂亮的“高楼大厦”。同义词、反义词、俗语、成语的合理应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都是亮语言的好方法。

例如作文《月远,月近》的精彩语言:月光是月亮的长发,它长长地垂下,直垂到离人的窗台,拉近了千山万水的距离。月亦洒下冰冷的寒霜,薄薄地覆在汉节上,苏武轻轻拂去它,仰见明月,想象既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故乡。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四:亮出层次

层次是文章的眉目。层次又是文章逻辑线索的外在体现: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分、总分总……总之,你的文章,要有你的思路标志——层次、段落。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五:亮出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要做到典型性:必须是众所周知的;必须是吻合观点的;必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熟、俗、怪、僻的材料要避而远之。

例如作文《有志者事竟成》的材料:临池洗墨,磨杵成针,斧凿龙门,愚公移山;大禹过家门而不入,李冰胼手足而不息。大江东去,千古风流,有志者事竟成。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六:亮出结尾

结尾是文章的帷幕。当帷幕拉上的瞬间,给读者(阅卷教师)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是文章结尾义不容辞的责任:与题目呼应,与观点呼应,与开头呼应……用短句结束,用哲理收尾,用抒情结语……

例如作文《面对大海》的结尾:大海神秘吗?大海美丽吗?大海欢快吗?我不知道。但我想,我会知道的。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七:亮出标点

标点是文章的呼吸。标点也是文章准确表情达意的工具。不要只是“一点到底”,不要只会单纯地使用逗号、句号。一篇文章应该能够准确、灵活、生动地使用六七种标点符号。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八:亮出书写

书写是文章的服饰。尽最大的努力展示你的书写水平:一要端正,二要清楚,三要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论实用写作的方法

全文共 4765 字

+ 加入清单

实用写作遵循着一切文章共同的写作规律,但在采集——运思——行文——修改的基本写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与文学写作不同的内容,如动机问题、调查采集材料问题、验证并梳理材料问题、研究并处理材料问题等等。面对这些命题该如何解决,这便是本文要讨论的具体内容。

一、需要与动机的转换

写作动机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动力,写作动机分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一般来说内部动机支持的写作是一种自主的写作,外部动机引发的写作则属于受命的写作,实用写作多数情况应视为受命写作。实用写作的外部动机虽仍为“需要”所激发,但这种写作“需要”是外力施加的,并非写作行为中写作主体自发的缺乏状态。

实用写作的外部动机主要表现为受“他人意志”支配和为“功利目的”驱使这两种形态。受他人意志支配包括接受领导布置任务、师长规定要求、朋友委托求助等等。凡出于他人意愿的写作动机下发生的写作行为都是受命写作,广义的公文就是最典型的领导或领导机关意志的产物。而奉命进行某个课题研究,最后撰写科研报告,这种写作“需要”也是外力施加的,但是由于受命者和授命者的固有关系,写作者原先的非写作的“需要”都转变成了写作动机。为功利目的驱使的写作动机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文章被作为特殊商品或特殊评价依据(如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后带来的客观现象。

虽然实用写作就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实用写作目的的功利化实际上就是实用写作的“实用化”,但是,发起并支持主体写作行为的心理因素并不是外部动机,而是写作主体的内部动机。于是实用写作面临着一个主体动机转换的问题,即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领导布置的、工作需要的、同事委托的等等,这些外在的原因都要转换成写作主体内在的一种需要,也就是主体内心有一个“别人要我写”到“我自己要写”的转变过程。只有真正完成了这种动机的转换,属于写作内部动机的特有心理品质才有可能在实用写作的行为过程中出现,如写作冲动、写作欲望、写作激情、写作心境乃至持久维持写作行为的写作热情等等。由此可见写作动机的转换,是实用写作心理的内在规律,是维持写作行为并为其不断增力,确保实用写作质量的需要。

二、材料的采集与验证

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因而对写作材料的基本类型有着多种认识。从材料的来源看,有直接材料与间接材料之分;从材料的性质看,有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之别;从材料的存在空间看,有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之异;从材料的存在形态看,有个别材料与综合材料之辨。然而从实用写作对材料特征把握的需要看,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和情报资料这3类是最常见的。

“事实材料”即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实,在实用写作中人名、地点、事件、数字等都是常用的事实材料。“理论材料”就是观念性材料,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验证的观点,如科学的原理、定义、定律,生活中流传的警句、格言、俗语等等。在实用写作中最为常用的理论材料,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二是相关的时政动态、思想见解和学术观点。“情报资料”是有关工作人员根据事实、数据而编制的信息资料,它包括报表、统计资料、简报、文摘、索引等,这些也是实用写作不可或缺的写作材料。

获取材料的办法多种多样,实用写作采集材料的主要手段是调查,不同的调查方式与方法又是实用写作区别于文学写作聚材、选材的基本途径。调查的方式主要有:典型调查、专题调查、系列调查、追踪调查、随机调查、普遍调查、抽样调查等;调查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座谈调查法、实验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

既然材料有直接与间接、正面与反面、历史与现实、个别与综合之别,那么材料就有一个真与伪、虚与实之分。生活中的材料或者素材,是需要经过核实、鉴别等验证才能写入文章的,只有鉴别验证确认的材料,才能成为文章中证明和支撑观点的材料。

核实、鉴别材料时须验证的主要内容是:一是辨真伪,指文章使用的材料不但要准确无误,而且要贴切恰当,经得起推敲核查;二是查缺漏,指文章该使用的材料应完整,决不能遗漏,要利用一切机会弥补并完善;三是求典型,指文章应使用有代表性的材料,能体现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力求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要发掘和利用材料在文章中该起到的作用,实现材料对体现写作意图的意义。

三、思维的类化与序化

实用文章写作中多数文本以条款格式为主,标序及分条分款的文章外在表现形式,其实质是文章内在逻辑关系及作者思维逻辑层次的外化。在一篇文章中,文章内在逻辑关系及作者的思维是通过材料组合排列体现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材料的类化与序化是思维类化与序化的必然。

“类化”是写作主体对材料归类、归项的思维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人类思维的“类化”功能使作者能够从容地面对纷繁复杂的写作材料,经过条分缕析的梳理之后,材料才分门别类出现在文章的各个部位,并按照预期的写作意图,表达观点、阐述意见、传递信息,以实现写作目的。所以“类化”是写作材料逻辑化的过程,也是作者思维条理化的过程,更是为文章化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思维类化直接作用于材料类化,材料类化表现在文章里就形成了章节——层次——段落等成网络状结构的各种形式。材料类化的结果,不管单元多小,其位置处于材料网络系统的末端,但它都是相对独立的逻辑单位,担负着相应的表意责任。

归类和归项是类化的两种重要形式。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属性,把具象的事物从一个大类分解为若干个小类,或是将若干个小类归纳为一个大类的梳理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归项则是把抽象的事物从一个整体分解成几个不同方面,或是从几个不同方面归纳出一个整体的梳理和认识事物的方法。

归类、归项的材料类化过程必须遵循通常的逻辑规则,这就是分解或归纳都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不能使用双重标准。同时还要做到:各类、各项在分解之后应是自成单元的逻辑单位,相互间性质必须互不包容,内容也不能重叠交*;各类、各项在归纳后小类或分项应具有大类或整体的属性,它们与大类或整体间应具有明确的种属、种差的从属关系。

在实用文章写作中,写作主体对材料归类、归项的类化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它可能是反复的、双向的、循环的,因为思维总是要在反复比较、试误中才能逐步清晰起来,直到最后定型的。思维类化的过程是复杂的,并且是在大脑的“黑箱”里进行,但其最终结果要外化为文章的表现形式,成为“可视”的精神产品。于是就牵涉到了文章的表述,即如何将思维类化的成果通过思维的序化,有条理地写出来,成为具体的文章,层次分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以下要讨论的话题。

思维的类化为实用文章写作中将写作内容作分类、分项表述提供了前提,因为惟有思路、材料梳理清晰了,大小间的关系及主次间的位置明确了,文章才能顺利布局,才能条理分明,文章各个方面的展开才能有张有弛。因此思维的序化必须建立在思维的类化基础之上,有合理的归类分类,才有恰当的编序排序。

将写作内容作分类、分项表述是实用文章写作中极为常用的方式,法规文书中“章下有条,条下有款,款下有项,项下有目”的列序及“章断条连”、“条连款不连”、“条贯到底”等等术语,正是这种表述方式的集中反映。在实用文章写作中,主要采用或基本采用条款式列序写法的文体除法规文书、契约文书以外,多数的计划类文种,如规划、方案、要点、安排、意见、设想等都采用了此法。像其他的事务文书或行政公文、经济文书、诉讼文书等,虽不一定全用条款列序形式,但根据内容的分类、分项,以大小标题统领全篇的方式,也比比皆是。

从思维的序化到材料的序化,再到文章列条列款的序化,这应该是“序化”的标准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有了约定俗成的对于结构层次序数的“规定”:第一级为“一、”,第二级为“(一)”,第三级为“1?郾”,第四级为“(1)”。当然在同一“级”里也常见更为简明的标序方法,如:“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等等。

序号排列的内在机制是思维的序化功能,然而序化不仅仅是一个标序的问题,分章列条、序数排列只是文章条理化外在形式的一种。实用文章写作中,大小标题的设置,主次概念的使用,各种材料的分布,实质都包含着一个思维序化的问题。所以要使文章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必须让作者的思维缜密完整、合乎逻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调查研究、正确认识事物上下功夫。因为写作主体正确的思维序化是文章内在因素作用和事物内在联系的必然,所谓的文气相通、文脉相联,也正是思维序化合乎认识规律而带来的文通句顺的结果。

四、规律的抽象与概括

尽管需要陈述事实、交待背景,但实用文章写作最终指向的总是结论、意见、措施、办法、规定、要求等抽象性、根据性的思想成果。因此实用文章中有相当的文种是以归纳要点、抽象本质、概括规律为最高追求的。其中较典型的文种就有总结,总结的内容是回顾、检查以往的实践工作;总结的目的是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分析、评价来找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的实践。虽说总结要对已完成工作做全面系统的回顾,但并非具体详尽地回顾了过去的工作情况就是一篇好的总结。总结三分式结构内容就说明了仅仅回顾基本情况和介绍主要成绩与做法是远远不够的,总结还要对基本经验或教训作出概括,要总结出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最后的结尾中还要写上存在的问题或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对调研报告也有同样的写作要求。调研报告是对客观事物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写成的、反映所获信息、情况和结论,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书面报告。各种类型调研报告的规范或主体内容几乎都被要求回答“结论、建议、本质、规律”等。如“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中的“对策”;“提供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中的“推广经验的建议”;“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中的“处理的意见和建议”;“研究问题与预测趋势的调研报告”中的“建议或设想”等等。

总结与调研报告是这般的情形,对法规文书、行政公文、诉讼文书、经济文书等也同样有这样的要求。可以说实用写作所生成的这些文书或文件,不仅仅是秩序与管理的需要,更是经验与教训的集成,是现阶段个人、单位、机关、团体、国家机器对社会、对现实的一种规律性认识。

从以上文体倾向可知,实用文章写作的表达方式看重的是分析与综合。在具体的写作中,分析就是把材料和写作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过程,并分别加以梳理和研究,使其成为

提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思维方法。

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从纵向的角度看,就是探究事物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将对象分成若干现象,逐阶段进行考察的分析方法。如渊源分析法(原因——现状);预测分析法(过去——现在——将来);进程分析法(低级——中级——高级);动态分析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等。从横向角度看,则是通过事物的内外联系,分析对象各个方面及它在整体中的比重,来把握事物特点的方法。如比较分析法对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正面与反面、内容与形式、个别与一般、主流与支流等所作的辩证分析。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则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一种揭示事物规定性的分析法,在奖惩类决定等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诉讼文书中,经常涉及给事物定性,甚至文章本身就有专门的“定性”段落。定量分析是根据数据统计,把握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分析方法。当下在追求“惟一性”的“科学化、标准化、数据化”的社会思维时尚下,定量分析的科学因素也越来越多地为实用文章写作所应用。

有分析必有综合,综合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写作对象的各个部分和方面及各种因果关系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就综合的类型或方式来说,感性认识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就有知觉的综合。写作中归类、归项的思维过程及对主题、概念的归纳,则属于形式逻辑的简单综合;辩证逻辑层面的综合,则表现为对事物、对写作对象的本质抽象和规律概括,而这几乎是所有实用文章写作的根本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生日记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1、仔细观察

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想写得详细、具体、完整,需要花时间仔细地观察。比如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从几个方面着笔,①玩具怎么来的②它的外表是什么样的③这个玩具怎么玩④平时总是和谁一起玩⑤你是否喜欢它,为什么。这样就能把一个物品写得很详细、很明白。日记材料就在我们身边,但是不注意观察,也会视而不见。因此,平时要细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所做的。

2、从生活中寻找日记素材

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很少,大多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小事情。对学生而言,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不外乎是上课、写作业、课间娱乐等等,可是,当你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一道题,学会了一种新玩法,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一定会很激动、很兴奋,在脑海里一定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些不正是非常精彩的日记材料吗?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日记。

3、剪贴

将报刊上的文章或图片、自己喜爱的邮票、照片等贴在日记本上,在旁边写上说明或感想,这种作法有助于提高写日记的兴趣。

4、写兴趣和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喜欢弹琴、跳舞,有的喜欢打球、看书,有的喜欢旅游、饲养小动物……写喜欢的东西和喜欢做的事就不愁日记没有内容了。

5、摘录

如果觉得实在没什么可记的,就把学习中看到或读到的名人格言、座右铭或写人物、写景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等摘录下来,以备今后写作文而用。

6、写心得

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事物的看法,以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优缺点等等一些进步成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另外,在读书之后,还可以写写读书心得。

总之,要想写好日记,就得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多练多写,更需要持之以恒。希望同学们从现在起就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因为写日记,既积累生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又练笔,是提高运用中文写作能力的绝好的办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快快拿起你们的生花妙笔吧!注意事项写日记,即便是一行字,也是在写文章。不断增加写的次数,写文章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要想写日记,就必须得从一天的生活中寻找日记的素材,但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大多是日常的反复,怎样从平凡的生活中提取素材,这就需要一定的观察力。所以说,写日记也是在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给我一份信任,还您一个奇迹!

按理说天天写日记才是最好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多地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日记就变成了“周记”。很多同学觉得写日记特别地难,不知道该写什么,或者说对写日记的认识还很模糊。下面从日记的内容、要求、方法三个方面来浅谈日记的有关知识。

要写好随感日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点要写“感”。随感,就是在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看了一部电影,经历了某一件事后,自己的感想。因此重点应该放在“感”字上。至于书本内容,电影情节,事情经过,都不能人作为重点来叙述。

(2)写“感”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写随感日记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向空发议论,只有联系自己的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3)写“感”要实事求是。有的同学写“感”,喜欢用表决心或空喊口号的形式来代替“感”,而且还脱离实际,任意拔高要求。人家看了很别扭,显得不真实。其实“感”不在高,而在“真”。有什么想法,就写什么感受,即使是一些暂时想不通的问题,也可以实事求是地写出来。于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有助于锻炼意志,培养恒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写作方法:议论文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议论文写作的四个原则,欢迎大家阅读!

1、吻合性原则

即要注意各个材料之间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与观点的一致。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2、新颖性原则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文章也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3、分析性原则

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常走入“观点+材料”的误区,认为有了事实,就能自然地证明观点了,其实不然。有了论点和论据,还须进行论证,阐述论点与论证的内在联系,使论点统领论椐,论据支撑论点,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更具说服力。

4、充分性原则

(1)正反例结合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文中常用“纵贯历史长河”“古今中外”等字句。也可用现实生活中日常现象作为论据来写以强化论证效果。例:

诚信是买东西忘记带钱时,老板仍将货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门时的轻轻一笑。诚信是在一连串失败后,朋友们主动伸出的那一双双温热的手。诚信是为徘徊在路边的陌生人指路后,看到他脸上的粲然一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中考游记类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游记作文是作文写作的体裁之一,怎样写好游记类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记类作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游记,是中学生感到最难写的一类作文,因为随着游程的行进,耳闻目睹的情景不胜枚举,很难将材料组织得当,往往写成流水账。如何将自己的游程清清楚楚、有详有略的记叙?如何避免将游记写成景点介绍?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

国庆长假你是否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是否踏访了华夏的文明古迹?是否流连于桂林的山水中?是否沉醉在丽江的灯影里……旅游,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当我们结束愉快的旅程后,烦恼接踵而来。父母和老师往往不会让我们“白”游一场,写篇作文当作“总结”与“汇报”常常成了旅游的“附件”。

最让大家头疼的是旅游涉及的时间长,景点多,如何才能写得不像流水账,又有自己的特点呢?

首先是“舍”。只有学会舍弃,才能有重点的描写。景点太多,一一赘述很难做到详细、具体。只有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写出特点,写清游历的情况。例如,你到云南旅游,一路走来,昆明的石林、大理的洱海、丽江的古城,还有玉龙雪山,处处皆景。你必须忍痛割爱,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写作的重点,其他最多用一两句话带过。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游历的情况说清楚。

其次是“短”。这个“短”,不是指的篇幅短,而是指文章涉及的时间跨度要短。不要从出发开始写,一直写到全天的游程结束。这样无端生出的枝节会很多,烦扰了自己的思路。就从你到达这个景点写起,写到景点游览结束。时间的集中会有助于你更好地组织材料,突出景点的特色。

再次是“真”。这一点是同学们最容易忽略,也是最能体现写作水平的。很多人以为写游记就是把景点的情况告诉别人。其实不然。游记,就是游历的记录,更强调了自己独特的游览感受。游览同一个地方,大人和孩子的感受会不同,男生和女生游览的感觉也有差异。怎样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呢?那就是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发现”写出来。这些发现可以是“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找一找”,甚至是“猜一猜”,也就是把你游览时的所见、所做、所闻、所思写下来。游记最忌讳的就是通篇景物描写,有了自己的活动出现在游览的过程中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游览经历。

最后是“趣”。旅游之所以能吸引人,首先就是有趣味。那么,你的游记也要把你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到的趣味表达出来。这种“趣味”的内涵很广:可以是放肆的玩耍,可以是悠闲的漫步,可以是滑稽的场面,亦可以是别样的风俗……只要是觉得有意思的就不妨多写两笔,把自己的快乐和大家分享!

掌握了以上“四字”要诀,估计再提笔写游记你就有了一些头绪了吧?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任何游记,对于景点的环境描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这里可要写得细致生动哦。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满分作文开头技巧

全文共 2504 字

+ 加入清单

开头是一篇作文的精华部分,也是一篇作文是否优秀的重要前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满分作文开头技巧,欢迎阅读。

一、开门见山亮观点

这种开头方法,单刀直入,起笔直奔题意,能很快把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引入主题。给人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的感觉。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其形式有:引用题目,直奔中心;揭示主旨,确定基调;概括内容,总领全文;提出论点,表明立场;等等。

例:挥手自兹去,一半是洒脱,一半是留念。(201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微博)满分作文《挥手自兹去》开头)

文章直接用命题作文《挥手自兹去》的题目“挥手自兹去”来开头,将十五岁分为两种情境:一半是洒脱,即成熟;一半是青涩,即留念,干脆利落,不拖泥带 水,直接点明中心。然后以“青涩一半”、“激情满怀”两个小标题分层展开正文。结尾以“嗨,挥手十五岁,伴着火焰燃烧的季节自兹而去!”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紧凑而又圆润。

二、形象描绘抓特征

这种开头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把要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先呈现在读者面前,能感染人,引起阅读兴趣。

例:照片上臭美的丫头是谁?瞧瞧,本小姐。一个挺有个性的女孩。每天都用蓝头绳扎着马尾辫,辫子长得都快碰到屁股了,穿着随意但又不凌乱,白白胖胖的 瓜子脸上嵌着一双不大但炯炯有神的眼睛,弯弯的眉毛又宽又淡,不怎么好看,小巧玲珑的嘴巴能说会道,难怪外婆说我可以去当律师,脸颊两侧的小耳朵可灵了, 一有什么动静,便马上汇报。左邻右舍都夸我聪明。(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满分文《我呀,属猴的》开头)

小作者开头抓住自己独特的外貌进行描写,生动形象,给人留下印象,引发读者浓浓的阅读兴趣。且采用第一人称,娓娓道来,使人感到亲切。

三、巧引妙改凸主题

由于诗词、名言、警句等语言精粹、众所周知的特点,能揭示某种人生哲理,给人启示,还可帮助突出中心,增添文章丰富性和文化底蕴。因此巧引妙改能使文 章的开头妙趣横生。“巧引”,即在文章开头引用与文章所写内容有关的诗篇、名言、警句等,这样,能够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性,加强 文章论述的权威性。“妙改”,即在文章的起笔处,对古语、俗谚、对联、行业术语、流行语、歌词、名言、诗文等进行引用,改写进入自己的文章。

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是一方美丽的土地,一方让人无法割舍的土地。我把生命的根留在那里,那里,有一种声音, 如微风,清清凉凉,滋润心田;有一种声音,如阳光,飘飘洒洒,洒满温情。那是海的洗礼浪的张扬,时时触碰着我瓢忽不定的心扉。(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中 考满分作文《那声音,常在我心田》开头)

四、设置悬疑激兴趣

就是在开头就陈述要点,提出问题;或把事件的结尾放在开头,吸引人寻根问底;或是让某关键环节藏头露尾,给人“雾里看花”之感;或用求异思维,反向立意,别出心裁,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这天,汤姆从本市晚报上看到一则广告:“人体配件更换厂——还你一个崭新的自己!”汤姆很好奇,人体配件还能更换?是医院吧?太不可思议,人体部件难道能像汽车配件一样随意更换?(2015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丢》开头)

考生将命题作文《丢》巧妙构思成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离奇而生动。文章寓说理于童话故事中,让人读来感到诙谐有趣,文中蕴含的道理也易于被人们接受。文 中的主人公汤姆为了追求完美,竟然把整个身体一点点换成了仿真材料。最后,他成了一名机器人,彻底丢弃了真我。当他最后一点电量耗尽,濒临死亡时,他十分 后悔。虽然是童话,但主人公的心理完全符合普通人的想法。而这篇文章的开头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效果很好,无疑也为本文评为满分作文增添了亮点。

五、烘云托月造氛围

这种开头方法,先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然后再引出主题,能起到制造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和中心的作用,抒情味道浓。或借用某一情景作为媒介,从中引出要写的人或事,委婉舒展,引人遐想,并为下文叙述开拓思路。

例:屋外的桂花树开满了花,轻风一吹,桂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落在树下的小人头上、肩上。那个人就是我。见桂花飘落下来,我会挥舞着短短的手臂在风中自嗨。

哇,好香的花朵呀,那种清香的感觉真是太美太美。(2015年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我们携手走进童年》开头)

这是一篇追忆童年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对初中生来说并不陌生,可这篇文章在组织选材上,小作者却有很明显的用心,下了一番工夫。童年可写的东西很多,作 者只选了一个场景,即桂花树下,这个场景写得十分优美动人,颇有画意诗韵,让人产生无边的遐思。然后作者写了在桂花树下玩水枪,等爸爸回家,与伙伴们数星 星与吃玉米等生动的情景景,表达了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

六、巧用修辞展文采

修辞是文章的衣衫,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文章的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 靓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打造“凤头”最妙的方法是灵活运用修辞。如:运用比喻,能给人形象美和文采美之感;运用拟人,能给人以生动亲切之感;运用 排比,能增强文章语言气势,显得感情充沛激荡,又能彰显出作者的语文功底;运用设问,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等。

例: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就如缕缕阳光,悠然洒下,合成光束,照进心间,驱开不散的阴霾;又如丝丝细雨,翩然落下,汇成小河,流入心房,滋润原本干涸的心田;还如房檐的水滴,一滴一滴地坠落,最终滴穿了磐石坚硬的隔阂。(2015年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对话》开头)

这篇命题作文《对话》,思路相当开阔,开篇用排比、比喻,形象生动,以丰富的想象,设置了不同的意象,引出写作的中心。主体部分用“对话,在于心与心 的沟通”、“对话,在于情感的表达”、“对话,在于彼此间的理解”三个提示性语句,总领写作角度,分三个层次,展示出清晰的写作思路。文章主体部分中列举 了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高适的名言、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雨果的名言,表达了对话题的理解,使整篇文章内容充实,十分耐读。作者丰厚的积累可见一 斑。

[中考满分作文开头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全文共 2481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欢迎阅读。

一、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二、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三、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四、穿插流动

五、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六、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七、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八、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九、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十、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浅析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

全文共 3909 字

+ 加入清单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把握六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因为什么?干什么? 怎么样了?

二、语文记叙文阅读的技巧。

首先把文章大体读懂。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把关键句、重点词划下来。第二步把题目读懂,题目读懂以后,接下来是找准答题区间,这个题设在文章的第几段,第几行。答题区间找准以后就是顺序答题的原则,命题者出题肯定是按照文章的思路往下走,争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词句的理解一定要根据上下文。词句一定和主旨联系起来。第三做题的时候尽量 (用原来的文章)。答题的时候一定要规范,使用文章的原句。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文章的核心话题,一个是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分析它是从哪几个层面,围绕中心话题展开的。三、针对语文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三、记事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 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写了什么事?是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 素是什么( 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 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 l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

四、详解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6、记叙顺序作用: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五、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

7、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承上启下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8、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9、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10、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作用要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方面考虑

具体如下: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11、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1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段意、层意的概括

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六、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分析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七、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

4、展示人物性格 。

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八、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

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抒 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九、分析人物形象

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3203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小编收集了描写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欢迎阅读。

(一)确定一个好的主题

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记写的内容的总的看法或评价。在文章中,它是统率一切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的红线,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此为据,自觉受其约束。

衡量文章主题确立是否够好的标准是:

1.正确指所确立的主题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正确、高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2.鲜明指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表示作者对所记写事物的理性判断和感情倾向。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部的记叙都必须围绕它展开。有些材料的运用看似旁逸斜出,其实它们一般都是为了深化或升华主题。

(二)精心选择材料

记叙文的写作,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为此,作者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而作者所掌握的材料能否成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取舍,对此,著名作家茅盾形象地说“要像关卡的税吏们的百般挑剔”。具体说来,这“挑剔”的标准就是:

1.围绕和突出主题所有占有、积累的素材,以文章的立意为标准,只有能说明和突出中心的,才可选而用之。反之,与中心无关,则应舍而弃之。

2.真实而典型真实指生活中确有其人其事,而非虚构或杜撰(这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但真实的材料只有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才能恰当地表达主题,这就是“典型”的要求。

3.新颖而别致指选择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或者赋予别人已发现、已使用的材料以新意。

(三)谋定恰当的表现方法

记叙文的表现方法,就是行文的具体技巧。具体包括:

1.线索安排一篇记叙文,哪怕只是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也应有一条把材料贯穿起来的线索,如果所使用的材料较多,线索的作用更显得重要。记叙文的线索在具体的文章中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如时间线索、感情线索、逻辑事理线索等。

2.详略剪裁文中使用众多的材料,最忌半斤对八两式的平均用力。一般说来,只有那些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最能表现人物个性、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内容,才应详细具体地展示,而那些在记叙中只起交代或衔接作用的内容,则应略写或省写。

3.结构和内容的调度相对于议论文等文体,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更加灵活自由,但如何开篇即引人入胜,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在结构安排上,是大有讲究的。比如,在记叙顺序上,我们就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段,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展开的过程讲求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对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一定基础了,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三)选材不典型,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

例如,《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的生活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全篇罗列张海迪、女排姑娘或别的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而自己的事迹、感受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感动》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习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感动”的原因。

(四)写法上,概括叙述多,细致描写少

许多同学习惯于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过程作概括的叙述,而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究其原因,概括的叙述较之具体细致的描写,要简单省劲一些,这些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有惰性的同学的写作中。

(五)语文表达差

其中原因有如下几点:1.生活单调,集体性的活动少。许多同学对单调的生活认识理解不足,写起文章生拖硬拉,没有真情实感;2.平时写文不善动脑,只是照搬照抄,一旦脱离了作文选而独立成文,便出现文不从字不顺的现象;3.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初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而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

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个生活片断。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猎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

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自然、简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方法也得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1000字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写人记事的,或多或少都要写到人,而那些专门写人物的作文如何才能写好呢?要写好一个人物,无外乎是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等。鲁迅先生说:“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说明人物语言的重要。此外,写人物的行动、外貌(肖像)、心理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惯常写法,同样重要。

下面我就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谈几点切实可用的方法或注意点:

首先,要写好人物作文,就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只有自己熟悉的人,才能感受得最真切最鲜活,对他(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才能有最直接的、深刻的印象。如下面例文《我是你爹》(见后文),写的是作者非常熟悉的人,所以全文写来既栩栩如生,又给人非常亲切的感觉。如果你写一个陌生的人,虽然也能够写,但写出来的就可能毫无特色,会是千千万万个中的一个,这样写来不要说感动别人,有时就连自己都觉得别扭、生造。

其次,要凸显人物与众不同的个性。共性的东西人人都有,写得再多作用也是不大的。只有有特色的、独具个性魅力的东西,才能给人以冲击,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让人拍案称奇。

第三,不要什么都写,更不要事无巨细地写,要择其一二浓彩重墨地写。这当然是要根据主题需要去择取了,决不能无的放矢。如《我是你爹》中,“爹”的话语很少,前后加起来总共才三四句而已,可一个独特的“爹”的形象却跃然纸上了。

第四,要让人物的言行、心理、个性特征等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不要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说六十岁人的话,也不要让一个无文化的老太太专说些理论大话等,否则就是无视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而乱写人物,是不能写好人物的,更谈不上写出个性特点了。

第五,写人物离不开写事、写细节。要仔细地观察人物的日常行为,挖掘他们的典型事例,而且事例要新颖,因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的。比如我们要写一个热心肠的人,就要写他怎样帮助周围的人,或哪里有困难他就在哪里出现等事例。写事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从细节方面入手。细节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特定的环境等的描写。描写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个人的每一个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动作都描写清楚、具体、详细。

我们来看这一段话:“回到教室,大家全都涌到郭枫面前,问:”坏小子,你捐一毛钱怎么能代表我们呢?‘郭枫眨了眨眼,骄傲地说:“其实我捐了100元!说捐一毛钱,那是逗你们玩的!’听了郭枫的话,同学们哭笑不得……”这一段话把细节描写得很好,“眨了眨眼”“骄傲地说”“哭笑不得”等词语把“郭枫”可气又可笑的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有关友谊的记叙文600字2024中考预测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我既觉得友谊可怜,又觉得友谊高尚,因为它来的快,去的也快,但从不间断;能够留下,也能够丢弃,但总能记得。

纪伯伦说过:“当你与朋友别离的时候,不要忧伤。因为你觉得他最可爱之点,当他不在时愈见清晰,正如登山者在平原上望山峰,也加倍地分明。”不管好还是不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着友谊,因此总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在受冷落后不住地感慨友谊渐行渐远,找不回最初的感情来了。其实不是找不回了,而是外界的环境改变或者其他的某些原因而不得不相疏远。从这点来看,友谊是很短暂的,短暂到再次见面只有寒暄,短暂到几年不见就会忘记,因此所谓朋友也只可是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这就和感情、亲情自觉地拉开了距离,很多人都会觉得感情和亲情之间还有可比性,可友情在前两者面前根本算不上什么。可是我觉着,友谊的高尚不在于它能维持多久,而在于过了许多年后见面都还能记起那段友谊,这已经胜过了太多太多。

交朋友是一门艺术,交到一个益友是不易的。西塞罗以前说:“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知己”大概就是如此吧,让友谊存在于心灵的碰撞间,总能擦出些火花。但要切记勿“滥”交友,情愿不交太多朋友,也要留住那些值得交的朋友,只要交友圈不狭隘。因为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涌现太多的朋友,所以不要怕有一天会生疏,总有另一个人会代替那个朋友的位置,或许友谊只能这样吧。

我不情愿交许多朋友,宁携一心拒千人,所以慢慢的就比别人多了几段长久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