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假如我是科学家这篇作文怎么写(精品20篇)

导语: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是一位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今天我们要来看看他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2266

作文

392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梦想有时候不分大小,在我们人生成长的道路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正包涵这我们努力前进的方向。

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不同的.有的人的梦想成为医生,有的人的梦想成为老师,有的人的梦想成为歌手,有的人的梦想成为富翁 ……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有人会问我为啥要当一名科学家?这是因为现在的地球已经被人类破坏的太严重了,现在全世界都因为空气污染每天都有上百人死去。人们天天开车出门因尾气太多对我们的绿化植物和动物造成了影响导致大量的动物植物濒临灭绝,许多动物无家可归。使我们美丽而富饶的地球一下子变的恐怖而可怕。

正是因为这样我要当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清洁剂,这种清洁剂它可以将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全部吸收然后进行一定的净化使尾气变成一种清新的自然空气,让每一个人都不用怕因开车带来的环境污染,我还要发明一种自动扫地机它可以将垃圾回收并分类将有用的垃圾变成新的物品,将没用的垃圾吃进肚子里进行分解然垃圾不会给地球带来危害,还可以让爸爸妈妈不会因为扫地而烦恼。

虽然梦想离我们很遥远,但我们只要努力了,就算没有实现,我们也满足了.至少我们努力过,所以我们并不后悔,我们去为我们的梦想去努力吧!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加油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未来的我是一位科学家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梦想,比如:当知识渊博的老师,当奇思妙想的发明家,记者,县长……但我的梦想是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如果我是科学家,我要研究出一种神奇自动伞。这种自动伞的功能可多了,它可以缩成针形,把它放在口袋里。这种伞由两把伞合拼成的,上面有把,下面有把,把它装在衣兜,需要用时只用叫一声:“伞在哪里?”1秒钟刚过它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这种伞无所不能:不认识字的人也不用害怕,只要他说话,神奇自动伞会听从他的指挥。当然,神奇自动伞的价钱才也不用人们担心,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只要人们花五百元钱即可得到它。下雨天,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人们打着伞走路不方便,有很多雨水也会落在衣服上,让衣服湿了。而我设计的这把神奇之伞,会让你消除被雨淋的顾虑,因为这种伞会调节温度让雨滴直接变成水蒸汽消失。

如果我是科学家,我设计的这把神奇之伞会为忠实为人们服务。每当人们劳累时,可以坐在伞上面乘凉,可以听音乐。如果任命想到天空中游玩,不用坐飞机,只要坐在伞上面,伞会按照人们的需要升到空中享受空气的清新,还可以让去摸一摸天空中的云彩。然而,如果坏人得到了这把神奇之伞,伞能接收这个人的信息之后,便会把他们带到公安局。总之,这把伞的多功能很多。虽然现在它只是我的梦想,我想将来它会出现的。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我那神奇的伞会变为现实的,它一定会为我人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假如我是科学家初三作文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我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有奇异功能的书架。书立在这书架上,既可以看,又可以听。当你看书时,书架上会发出一种奇异的光(它不会伤害眼睛)。这光能调节适当的亮度,还可以纠正视力。当你不想看的时候,只要把书立在书架上,按一下按钮,它就像八音盒一样,又有如一位和蔼的老师把书里的内容讲给你听,效果和你自己用眼睛看一样,甚至更好。

假如我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我要制造一种“营业服务柜”。这种柜台是商店里专用的。如果你使用了我发明的柜台,就可以去做你要干的事,柜台会为你办理一切。当客人拿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没有付钱,柜台就会把他当场抓住,给他注射药剂,让他又痛又痒,全身瘫痪。他只要随即付了钱,这感觉就会立刻消失。使用了这种柜台,就把商店变成了无人经营的自助商店。

假如我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我要发明一个“复原箱”。学生有了它,把用过的草稿纸往里面一放,它会把草稿纸复原,变成一张张洁白如新,和买回来一样的白纸。学生就不怕没有草稿纸了,也不会乱扔废纸了。厨师有了它,只要把打碎的碗,盘往里面一放,就可以变成一只只完好无损的新碗,新盘。你有了它,只要把脏衣服往里面一放,又可以变成干净,整洁的新衣服。全世界的人有了它,就会方便千万家。

假如我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批改作业的机器。老师有了它,就方便多了。每次放进学生的作业本时,只要注明本数就可以批改了。这玩意儿不会放过一丝一毫的错误,并且有的同学作业马虎了,它马上会告诉你,教你采取怎样的措施。用这批改作业起来又快,效率又高。

假如我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我会发明测探地震的仪器。它能未卜先知,在地震前几天里,它会告诉你哪个地方,哪个城市,什么时候会发生地震,只要安装上我发明的这种仪器,就可减少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假如我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我会发明更多的法宝,为人类多作贡献。

我一定会把美好的愿望真正实现,让人世间不再有灾难,到处充满欢乐的笑声,让人们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有关我的理想科学家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与进步,我也有一个小小的理想,那就是当一名科学家来报效祖国,为日益发展的祖国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高科技喷雾器,如果那些不法之徒碰到或触摸到喷雾器中的液体,就会丧失进攻能力,并麻痹他的神经,使他们改过自新且去自首,如果这样的产品上市,我想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不法之徒还可以减少犯罪;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台空气净化器,让这个世界变的一尘不染,然而现在许多动植物都濒临灭绝,我要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呼吸清新的空气,让他们的家族日益壮大;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高科技产品让这些动植物都不会受到伤害;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眼镜,使盲人们能和我们一样重见光明,重见这美好而可爱的世界;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矫正姿势的课桌,只要你看书学习时姿势不正,他会给你提示,示意让你坐姿端正,如果你不听从,它会从桌底伸出两只手,帮你把姿势摆正了才罢休,遇到困难时他还会帮你解决,让使用者学习生活都非常舒适安逸。

这让我想到了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在这场灾难中夺走了多少生命。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非常坚固的房屋,这种房屋是专门应对自然灾害的,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不会使人受到一点伤害而且价格低廉。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创造出很多物美价廉的高科技产品,让人们都生活在美好的高科技的世界。

虽然现在这些只是想象,但是我相信一定会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假如我是科学家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广播说,野外考察探险的科学家和登山队员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我听着,不禁萌发了一个奇怪的想法:造一座设备齐全、具有现代化装备的折叠式房屋。

用什么制造呢?对了,用柔软、结实富有弹性的特殊塑料膜。这种折叠式房屋,重量轻,两人便能抬起。折叠时,它像一只大箱子。可只要一按箱柄上的电钮,箱子便会展开升高,变成十平方米的小屋。

走进卧室,你会看到一个多功能特制的床。躺在床上,你会感到柔软舒适,它使你很快进入梦乡。睡醒以后,如果想冲个澡,这时不用按动什么电钮,只要说声“洗澡”就行。因为这床上有一种声控装置。你就躺在大床上,把眼一闭,高速清洁的空气流便将你紧紧围住,并产生一股旋力,给你身体“搓洗”。只需五分钟就能“洗去”一天劳累后身上的汗污。 你饿了,按一下床边白色电钮,床边一扇小门便会打开,里面有做饭用的一切东西。只需掌握做饭和炒菜的时间,把定时表的时针拨到一定的位置上,只要时间一到,香喷喷的饭菜就做熟了。

夏天,只要按动床上的绿色电钮,室内便有一种柔绿的冷光射出来。这种光,有香味,能杀菌、降温。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静心研究问题。

冬天,只要按动床头的红色电钮,满屋呈现淡红色,使人感到暖烘烘的春意扑面而来。 我真希望能有这样一间房屋。所以,我一定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长大去建造一座现代化的折叠式房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孙家栋“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全文共 80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的履历是沉甸甸的、也是金灿灿的,他亲历、见证、领导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他的传奇人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是惟一见证了中国卫星第一次和上百次发射的航天人。孙家栋自己却对这些“第一”看得很淡:“荣誉属于国家,属于整个航天队伍!我个人只是具备了一点最基本的条件,主要靠国家经济的发展,靠国家发展所创造的环境,对我个人来讲主要还是靠机遇。”

没有吃红烧肉

选择了当“天兵”

2010年1月11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暖意融融。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走上红地毯,走向领奖台,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颁发的“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孙家栋自己却觉得很“不安”。他说:“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人共同协作的成果,我个人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

孙家栋的祖籍是山东牟平,孙家祖先是从清代道光初年从山东迁到辽宁省盖县的。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盖县。新中国成立后,孙家栋的老家被划分到复县(今为瓦房店市)的行政范围内。3岁那年,孙家栋就开始随父亲在辽宁和黑龙江两省之间颠沛流离。

据他家乡的老人回忆,孙家栋小时候学习特别刻苦,上小学的时候就捧着厚厚的古文书阅读至深夜,而且阅读广泛,只要能找到的书他都会拿来读。儿时的孙家栋喜欢挑老师的毛病,每当上课的时候,孙家栋都瞪着一双圆圆的小眼睛盯着讲台上的老师,一旦老师讲错了,孙家栋都会马上大声指出来,弄得老师特别难堪。

1942年,孙家栋考入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中途因“二战”“失学”。1946年9月,他考入国民政府开办的锦州大学。1947年冬,解放军逼近锦州等地,学校受到影响,孙家栋回到沈阳,然后打算回老家――复县许屯镇老爷庙村。

在去往沈阳时,孙家栋经济窘迫,决定去找一位在沈阳的同学,也是他三哥孙家楠的同学。在同学家,他巧遇在哈尔滨工作、出差过来的三哥孙家楠。孙家楠告诉他,哈尔滨已解放,著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很快恢复。于是,孙家栋带着憧憬去了哈尔滨。1948年9月,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哈工大预科班专修俄文。

孙家栋最大的愿望不过是想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将来可以去修大桥。偏偏当时哈工大增设了汽车专业,孙家栋选择了汽车系。在哈工大读预科的时候,每逢十五满月,他都会在夜半时分仰望苍穹。他说:“我们的老祖宗很了不起,他们发明了阴历,通过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记录天时的变化。”

如果命运顺从孙家栋的最初理想,那么中国无疑将少了一位出色的航天专家。

1950年元宵节,很多同学回家团圆,哈工大预科班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孙家栋决定吃完难得的红烧肉就回家。但开饭后,校领导突然来到餐厅通知在场学生:留下会餐的同学谁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请即刻报名,参加的必须赶上8点半自哈市开往北京的火车。从天而降的喜讯让那碗红烧肉对大家已不再具有吸引力。孙家栋的第一反应是:报名参军!能入伍已经无尚光荣,何况又是与蓝天白云为伍的“天兵”呢!来不及过多的思考,来不及与家人打招呼,更来不及吃那碗红烧肉,8点30分,孙家栋和他的部分同学坐上了哈尔滨开往北京的火车。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找到机会回老家看看。“到了部队才知道,因为毛主席和斯大林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答应帮助中国建立一支自己的空军,非常需要一批懂俄语的人,这样才叫到了我们。”

1951年9月,孙家栋一行30人被国家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我的记忆力很好,一门功课的七八章内容,几天时间就能从头背到尾,考试时拿到试卷便能一气呵成。”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满分5分的学生,照片会被挂在学校一进门的地方,1个学年后如果能继续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毕业时如果能在其上保留1张大照片,便可获得1枚50克重的、正面印有斯大林头像的纯金质奖章。

最让孙家栋无比激动的是: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音乐堂亲切接见中国留苏学生。孙家栋作为学习尖端专业的高材生自然被选为代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他一生难忘的是毛主席在这次接见中讲出那一段语重心长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孙家栋回忆说,当时莫斯科大学音乐堂沸腾了,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很多中国留学生激动得泪水涟涟。

“中国航天之父”

点将搞起了卫星

1958年4月,孙家栋就带着同学梦寐以求的斯大林头像奖章从苏联留学归来。归国后不久,孙家栋没有去制造飞机,而是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前身)。因为学的是飞行器发动机技术,他被安排到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孙家栋说,那时候,人们对导弹还很陌生,连翻译也不知道对这个外来物译个啥名词,有人译作“飞弹”,有人译作“可控制的弹”,最后还是钱学森拍板,译作“导弹”。

这年“五一”节前,孙家栋第一次见到了时任“五院”院长的钱学森。当时钱学森经常到总体部检查工作,并亲临设计现场和大家讨论问题,对快速进步的孙家栋青睐有加,两人的接触次数逐渐多了起来。

起初,“五院”的科研工作是仿制苏联“P-2”导弹。面对苏联提供的一堆图纸,除了钱学森以外,孙家栋他们谁也没见过真导弹。再一看周围的同志,有学力学的、数学的、化学的、纺织的、文史的,五花八门,就是没有一个学导弹理论的。孙家栋所学的航空理论还算与导弹专业离得最近。

1960年,正当中国导弹事业从仿制开始刚刚起步时,赫鲁晓夫撤走了在中国工作的专家,停止供应“P-2”导弹的资料、数据和图纸,妄想把中国的导弹事业扼杀在摇篮中。面对困境,中国的科技人员跟着钱学森,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中国航天路。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即这年9月10日,中国用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近程弹道导弹。那时,孙家栋已经担任了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时隔不到两个月,这年11月5日,中国又成功发射了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准确击中目标。之后,孙家栋又升任为总体设计部副主任。从仿制苏联“P-2”导弹到国产“东风”导弹的研制工作,孙家栋把所有的智慧和精力都倾注其中,心想这辈子就情结导弹了。

人生之路有时也像江河一样,冷不防就发生了大拐弯。1967年建军节前的一个下午,正满头大汗地趴在火箭图纸上搞设计的孙家栋,突然被通知:“为了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院长向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推荐你去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部工作。”就这样,38岁的孙家栋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当时,苏联、美国、法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日本也在加快准备,孙家栋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很快他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战略眼光。经过详细考察,他从不同专业角度和技术特长出发,最终选定了戚发轫等18人,这就是中国卫星发展史上有名的“十八勇士”。

根据实际情况,孙家栋大胆对原来的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把卫星的工程任务概括为简单、明确的12个字“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说服一些老专家,去掉了原设计方案中的卫星探测功能,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此基础上,再发射有功能的卫星。攻克重重难关后,卫星初样在1969年10月基本告成。

1970年4月24日21时34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巨大轰鸣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这一天,中国人被一种特殊的激情点燃了。《人民日报》出版套红的号外,所有的广播电台都在热线链接同一条消息,全国人民竞相奔走相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啦!

当晚,当“东方红一号”卫星高奏着悦耳的《东方红》乐曲从北京上空飞过时,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正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值班,他仰望星空,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降生般百感交集,泪水忍不住“刷刷”地滚落下来。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总重量173千克,相当于苏、美、法、日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钱学森曾对别人说:“看来,把孙家栋找来还是对的,他的确敢干事,会干事。”

“卫星之父”

客串起“生意人”

2009年4月15日,刚刚过完八十大寿的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指挥并见证了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100颗航天飞行器,其中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师或总工程师的就有34颗,超过三分之一。为此,他有一个美名“中国卫星之父”。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几大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设有总师。而孙家栋则被人们尊称为“总总师”。知情人说:“航天各系统太复杂了,都是牵一发动全身。搞这种大工程总是会有矛盾,矛盾无论多么错综复杂,孙总都能给出妥当的解决方案。”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携带着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喷射出巨大的烈焰,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离开发射台,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然而,正当这颗卫星经变轨、远地点发动机点火进入地球准同步轨道,向预定工作位置漂移的时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通过遥测数据发现,装在卫星上的镉镍电池温度超过设计指标的上限值,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刚发射成功的卫星就危在旦夕了。

孙家栋果断地发出了打破常规的指令:“立即再调5度!”正常情况下,这道指令需要精准确认后,按程序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各种手续都已经来不及,尽管孙家栋的指令已经被录了音,但没有指挥部会商签字,这道命令很难执行。如果孙家栋没有很高的威望,操作人员也是不会执行他的命令的。要知道,孙家栋在这紧急关头果断处置是需要何等的胆识!将需要承担多么巨大的风险!

现场的操作人员为了慎重,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草草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据要孙家栋签名,孙家栋毅然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3个字的分量和风险犹如战场上的“生死置之度外”,需要把个人的一切顾虑抛到脑后,孙家栋的选择没有一丝迟疑……

天上的卫星执行了地面的指令后停止了温度上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热失控被制服了,卫星终于化险为夷。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验证了降温决策的正确性,这一绝招也引起了同行们的惊叹。

航天事业充满了高风险,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孙家栋从来没有被挫折吓倒过。有一件事情他至今难以忘怀。1974年11月5日,孙家栋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运载火箭矗立在一望无垠茫茫戈壁的发射台上。就在运载这颗卫星的火箭点火之后,意外出现了,大家都懵了。孙家栋带着大伙把眼泪一抹,直奔发射现场,决心一定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这次惨痛的失败,孙家栋至今记忆犹新:现场一片火海,数年的心血化为灰烬。在西北寒冬夕阳余辉下,茫茫大漠中,人们用手抠,拿筛子筛,边掉泪边寻找卫星残骸的碎块,哪怕一点碎片都要把它收集起来。最后查清原因,竟然是一个非常小的产品故障――火箭中一根导线的铜丝断了,但是外头胶皮套没断。“火箭发射的时候,一震,它就有时候离开,有时候接上,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他回忆说:“在航天工作中,质量是第一位的,哪怕一个极细微的问题也可能造成毁灭性的结果。在现场看,一片火海,半个天都是红的。那阵子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确实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跑到一个单独的小房子里嚎啕大哭。随后,我惟一能做的就是鼓励大家不要灰心、不能丧气,不能被失败吓倒。”此后,孙家栋更加精益求精地要求自己、要求身边的人。1年后,新的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终于冲出大气层,又平安返回预定着陆点……

在关键时刻,平时严谨沉稳的孙家栋一次次挺身而出,不仅在他熟悉的高风险的航天科技领域,就是在当年国人都陌生的承揽卫星发射服务方面,同样义无反顾。

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向世界正式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这一消息震动了国际航天界――要知道,美国和欧洲在当时垄断着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发射外星,中国航天人不仅要懂得研制火箭发射卫星,也必须学会与国外商家打交道。孙家栋这个“造卫星”的专家又担当起“生意人”的角色。

1988年,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了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通信卫星,起名“亚洲一号”卫星,并准备让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其送入太空。但卫星要从大洋彼岸运到中国,必须有美国政府发放的出境许可证,争取许可证的使命便落到了孙家栋的肩上。整个谈判期间,作为谈判代表团团长的他,面对种种谬论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句句中的。艰苦谈判之后,签署备忘录之前,他晕倒在谈判间里。

1990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内,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在现场经历了多少次发射,那次发射特别激动、最紧张。”孙家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边人的心跳也能感觉到,就是那种心情。有人告诉我,卫星发射成功,美国华侨流着泪激动地说‘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国外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这种跳动着的爱国情怀促使航天人更加把航天精神浸润到每一个航天产品上去。

21点30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雷霆般呼啸着拔地而起;21分钟后,精确地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亚星”的入轨精度是休斯公司31颗同类卫星中入轨精度最高的。听到现场的美方专家由衷地说“没想到中国的运载火箭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时,孙家栋自豪地笑了。

如今回想起当年向美国人“叫板”的情景,孙家栋依旧百感交集:“我突然想到小时候,老人常说‘洋火、洋油、洋车’,身边到处是外国产品。终于,我们的火箭能发射美国卫星了,那种激动与自豪,难以用语言形容。”他深有感触地说:“谈判实质上是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的实力增强了,我们说话的分量自然就加重了。”

与一见钟情的

“嫦娥”聚少离多

2004年2月25日,中国各大报纸以醒目标题发出人们关注的消息:“嫦娥工程”领军人物确定。时年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出任总设计师。

“都到了这个年纪,取得了那么多荣誉,还是‘保持晚节’为好,要是我,我看没有必要承担风险挑重担。”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但孙家栋没有一丝犹豫。“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在孙家栋看来,探测月球有两个目的,一是探索宇宙奥秘,二是开发空间资源。其中开发资源就看我们将来对月球认识到什么程度,这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但如果你不起步,你不去,将来这个领域就不是你的。”

嫦娥舒袖神话浪漫,但卫星探月道路艰辛。不知经过多少个昼夜,攻克了许多个难关,孙家栋和他带领的团队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嫦娥一号”卫星终于研制成功了。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指挥员气壮山河的“点火”口令,“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运载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喷射着烈焰腾空而起,冲出地球,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11月5日11时37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卫星成功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

那一刻,现场直播的电视镜头捕捉到了这么一个场景: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内,人们欢呼跳跃,拥抱握手。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这时,“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走过去和孙家栋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个镜头令许多人动容。欧阳自远回忆说:“激动得手都是冰凉的,我们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一样,胜利那一刻的激动无以言表!”

熟悉孙家栋的人都说他的心目中有两个“嫦娥”――一个是绕月飞行的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一个是与他相守一生的爱妻魏素萍。

当年,魏素萍是哈尔滨市立医院的内科医生。孙家栋与魏素萍是通过战友的照片介绍“认识”的。当时,孙家栋对着照片左右端详,越看越心仪,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信,一枝丘比特之箭就这样由北京飞向了哈尔滨……

25天之后,孙家栋利用“五一”假期踏上了驶往哈尔滨的火车。在哈尔滨秋林百货公司大门口,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在目光相遇的瞬间,不约而同地认出了对方……当年,孙家栋的母亲说起这件事,笑眯眯地乐开了:“这实际是月下老人早就用红线把他俩拴在了一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啊!”

第一次见面后的100天,即1959年8月9日,孙家栋和魏素萍在北京南苑举行了简朴、热闹的婚礼。虽然此时魏素萍不知道孙家栋具体做什么工作,但100天的书信往来已经让她深深地爱上了学识渊博的孙家栋,感觉自己喜欢的这个人可信赖、可依靠。不久,魏素萍由哈尔滨调到北京,成为航天系统某医院的心血管科医生。

婚后的日子里,魏素萍终于领会了丈夫工作的忙碌感和神秘感:孙家栋不是加班就是开会,否则就是一去几个月的出差,即使回到家中,也没闲过。两人相濡以沫,相亲相爱,一晃几十年。

奉献是孙家栋生活的主旋律,即使在年届八旬之后,孙家栋仍然在超负荷地工作着。他的老母亲去世时,孙家栋也只是深夜赶回来,站站脚又连夜返回。魏素萍自从和孙家栋结婚就没见他空闲过,丈夫对祖国的贡献和辉煌的事业让她自豪。可孙家栋却觉得欠了妻子许多情,家里的事全靠妻子。

从一见钟情到相伴变老,但他们的感情依旧甜蜜、浓烈。当年,孙家栋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后回到家里,亲手给妻子戴上这枚奖章。他动情地对妻子说:“这枚功勋奖章也有你的一半!”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闲下来后,打算多花点时间陪陪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每当听到这首历久而弥新的老歌,孙家栋都会联想到当年那首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上传来的铝板琴奏出的美妙乐曲。近40年飞逝如电,那音乐至今仍那么清晰悦耳地回荡在他的耳畔。孙家栋业余爱好很多,但后来因忙于工作,每天清晨在老伴的陪同和“督促”下才去打打太极,爱好只保留了欣赏音乐这一项。对于流行音乐,孙家栋自嘲道:“我对流行音乐接受得较慢,开始听不进去,等我感觉有点喜欢了,人家都早已流行过去了。”

孙家栋有个爱好,喜欢看天。其实,他更喜欢看火箭腾空而去,将颗颗卫星送上太空的壮丽。多年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脑子里只要装上了问题,就会觉得茶无味、饭不香,他会沉默寡言,日思夜想。有好几次,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凌晨,魏素萍醒来发现床上的老伴不见了,细听房间没有一丝动静,吓得她大喊。孙家栋却很沉稳地说:“你睡你的觉,不要大惊小怪。”原来,孙家栋夜里起来看到窗外挂在空中那明亮的月亮,总会身不由己地到凉台上看上几眼,他仔细看着月亮在慢慢地移动,心里在默默琢磨月亮与“嫦娥工程”总体的一些技术方案的联系。

大智慧需要好记性。据说,孙家栋工作一生竟没有一本笔记本。即便到了七八十岁的高龄,开两天大会,总结时仍然凭记忆就能游刃有余。他的侄儿孙忠胜说:“对于四叔,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乡里的老人们经常夸他是‘神童’。四叔6岁刚上学的时候就能够过目不忘,不管多难记的东西,只要老师讲上一遍,或者在黑板上写上一遍,四叔都能牢牢记住。”而今,他每天翻阅的是有关各国的大量航天资料和航天专业书籍。孙家栋说:“搞了一辈子航天,航天就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有同行说,现在,已经耄耋之年的孙老仍像一颗卫星一样旋转不停。与航天打了一辈子交道,孙家栋对星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现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继续活跃在我国航天技术的前沿领域。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许多技术决策、指挥和协调工作仍然压在他的肩上。面对巨大的压力,孙家栋是怎么想的?从他对航天精神的解读中,不难找到答案:“总结我国的航天精神,最主要的一条,是豁出命去爱航天事业!”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想象作文假如我是个科学家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见盲人走路,心里很难过!他们手里都拿着拐杖,走一步点几下,生怕跌倒,真可怜!我想:盲人的心里一定很痛苦。因为他们看不见蓝蓝的天空,看不见飞翔的小鸟,看不见壮丽的河山,看不见美好的世界。更使他们痛苦的是,不能看书看报,不能从书报中得到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乐趣。所以我从小就暗暗下了决心:将来我当了科学家,一定要发明一种盲人读书的机器,研制出一台“盲人读书机”。

“盲人读书机”主要由激光扫描器、电脑和播音器三部分组成。激光扫描器先把各个文字信号传送给电脑,再通过电脑把文字信号变成声音,由播音器“朗读”给盲人听。“盲人读书机”的外形像架电子琴,它的顶部长着一个长长的“脖子”,“脖子”上连着一只大眼睛,这就是激光扫描器。机器的正面有四个喇叭,这是播音器。机器的两旁还各有一只机器手,是用来翻书的。

盲人如要读书,只要对机器说一声:“请您读书。”机器会立刻亲切地回答:“Yes!(是)”随着激光扫描器的移动,播音器里传来清脆宏亮的读书声。“盲人读书机”可以按盲人的需要加快或减慢读书的速度。更为有趣的是,它还可以模仿亲友的声音来读亲友写的回信,使盲人倍感亲切。那是因为亲友的声音和字迹早就输入电脑贮存器了。

我的发明受到中国和国际残疾人基金会的赞扬和支持,“盲人读书机”在全世界推广了。当第一位使用“盲人读书机”的盲人从机器里听到他美国亲友的信时,激动得流泪了,连声说:“感谢万科学家……”不知怎的,我的鼻子酸了,眼睛里含满了泪花,说不上是激动还是高兴!我说:“不要感谢我,要感谢我在小学时读过的一本书——《激光王国旅行记》,它使我对激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用科学为人类做贡献的种子。”

[想象作文假如我是个科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假如我是科学家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想做救死扶伤的医生,有人想做保家卫国的战士,有人想做让人神采飞扬的美容师,还有人想做替人量体裁衣的裁缝,我却想做一位科学家

假如我是一位科学家,我会发明一种神奇的大药丸,甜丝丝的,无论得了什么病,只要吃下它,都能治愈。那样老年人更加健康,成年人更加生机勃勃,小朋友更加活泼可爱。大家就都不用为生病发愁了。

假如我是一位科学家,我会开着我的“聪明女孩号”宇宙飞船,和杨利伟叔叔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去空间站,与世界各国的航天员一起去参加建设。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假如我是一位科学家,看到辛勤的园丁为了我们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吸食着粉笔灰尘,有损健康,我就会发明一种神气的粉笔,它没有灰尘,让使用它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感觉到清凉与芬芳,这就是神奇粉笔的小小功效!

不过,要梦想成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现在起,我应抓住分分秒秒,好好学习,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假设变成现实,梦想成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未来科学家的相片作文800字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这节是语文课。语文老师拎着一个粉色的袋子走进了教室,说是要进行一个小活动,我心里乐开了花。

“咦,袋子里会有什么呢?”我心想。这时语文老师开口说道:“同学们,想知道这个袋子里装着什么吗?”我瞬间情绪高涨,很想解开这个谜团,便喊道:“想——”。同学们也纷纷举手,有的说像飞碟,有的说像转奖盘,还有的说像UFO,全班顿时大笑起来。

这时,老师缓缓走向了黑板,在黑板上写下了“未来科学家相片”几个大字,同学们疑惑不解,“谁会是未来科学家呢?”“未来科学家会是什么样子?会穿什么衣服?”“老师是穿越时空才取到这些相片的吗?”看着我们不解的样子,老师有说:“可以让几个同学上来看看未来的科学家。不过,有几点要求:1、看过相片的同学不能告诉其他同学看到了什么。2、下面的同学不能说话。能不能做到?”“能”同学们大声回答。“谁第一个上来?”老师刚说完,全班同学都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个个争先恐后的举起手来,都想第一个去亲眼看看未来科学家的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叫禚其文第一个上去,“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也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他,只见他看了一眼那张“相片”,好像没有看清楚,又盯着看了好一会儿,这下好像看仔细了,禁不住大笑起来。难道是科学家的样子很滑稽,逗得他哈哈大笑?这使我想知道谜底的心情更加迫切,更加强烈了。老师又叫了几个男生上去,他们也都大笑着回到座位。看到他们的样子,老师也不由得笑起来。“老师,快解开谜底吧!”一位同学焦急的说道。在我们的千呼万唤中,老师终于亮出了“相片”。啊!居然是一面镜子。

看到我们失望的表情,老师笑眯眯的对我们说:“今天,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为你们种下了一颗科学家的种子,有人说,你首先看到了什么,你就有可能称为什么。今天,你们看到了镜子中的科学家,老师希望,将来,你们都能成为科学家,为人类做贡献。”

原来,老师对我们给予了多么美好的希望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未来的我是一位科学家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2040年,我已经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了,每个人都用我的发明品。就比如说:基因转变器。基因转变器是我最伟大的发明。这个机器可以让你长出翅膀,飞上那蓝蓝的天。可以让你长出鱼鳍,在海底呼吸和游泳。如果你要够了的话就可以以其机器把你变回原来以前的样子。怎么样,厉害吧!

我不止发明了这个,我还发明了隐身衣。怎么,你一定很惊奇吧!如果你是拍照片的,可以让你拍得事物不会察觉,就能拍到最生动的画面。你问我如果有小偷怎么办?不会的,小偷怎么逃得过我电子眼的搜索呢?只要小偷一出没设有电子眼的地方,就会立刻被发现,露出原形。接着就会有一个警察机器人去抓小偷了。什么,你问我一个机器人打得过小偷吗?不用担心,这个机器人就是我要介绍的发明品了:

我的机器人可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呢。它刀枪不入,而且还附有激光剑。虽说是剑,可这剑可没有杀伤力,但是可以让小偷晕倒,再发射大网。哈哈!小偷再厉害也逃不出网了。而且,警察机器人的激光剑可以穿过一切遮挡物把你麻晕的。所以无论你穿的是盔甲还是防弹衣,都逃不过警察机器人的激光剑的。而且我的机器人还有读心术功能,小偷是逃不过有警察机器人守卫的地方的。怎样,我的机器人很强吧!

我的发明还有许多,有;即拍即放的录影机、制作自己城市的机器、自制的宠物蛋、实物显形机、飞毯……还有很多很多的神奇工具。这些都是我发明的,我要发明更多更好玩的神奇工具,为这个世界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最敬佩的科学家

全文共 104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敬佩科学家是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我不仅敬佩她的知识,还喜欢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即使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但却毫不在意。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开车、骑马。

她每天都过着简朴的生活,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皮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虽然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对品德的教育也很重视,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

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祖国。

这就是我最敬佩的科学家,我长大啦也要学习她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未来的我是一位科学家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到了21世纪末,我以白发苍苍了,可我的精气神可没衰老,我一天不是做一个小卡通纸,就是在做小研究,因为我是科学家,大家一定都想知道为什么我这么清闲,那是因为我有很多机器手下,只要把设计图给它,它就能在一天内做出来。

我的发明有很多:有万能笔、百变电子书、季节转换器、天空陆地两用车、万能工具包、百变小金刚、太阳能充电器、万能鞋等一些伟大的发明。

不过最让我自豪的作品有两个,第一个是:天空陆地两用车,给我灵感的是我们城市的堵车现象,让我想做一个车。这种车即能在地上跑,又能在天上飞,我在每辆汽车的左右两侧装两个隐形的翅膀,在路上行驶的时候收起翅膀,想飞的时候就按一下电钮打开翅膀。汽车下面有两个喷气筒,飞的时候两个喷气筒向下喷气,汽车就可以借助反冲力稳稳飞上天,还可以垂直降落。停在楼顶上,节约空间,如果有了这样的车,就不会堵车了,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更加美丽。

第二种是百变鞋,每个季节都要换鞋可我嫌太麻烦,所以我就想出了这个发明,它可以变出很多种鞋。这种鞋可以再不同的情况里变成不同的鞋,比如说:在水泥地上可以变成旱冰鞋;在水里可以变成水靴子;我走在沙滩上可以变成一个凉鞋等等。

不过要发明这些东西,我们要在少年时代好好学习,研究科学,这样我们的梦想才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的梦想当科学家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梦想,大家的梦想千奇百怪,有的想当飞行员,有的想当小鸟自由自在,而我的梦想是想当一名科学家

我当了科学家以后,要制造防导弹玻璃,它可以保护我们和重要物品,导弹也炸不碎。我还要发明电子纸,在这上面写字,它会提醒错字,纠正笔画,能回答各种问题,它还可以多次性使用,只用点一下上面的清除键即可,它还能帮老师批改作业。现在我要露出我最得意的发明——人造云,它是一片可以让人站立的云,这片云有两个功能,一种是可以随时食用,另一种是可以穿越时空,想在哪出现就在哪出现。

梦想是成功的动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我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科学家的初中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未来科学家》的一系列杂志后,让我十分着迷,

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从书中我了解了在野外野营时要注意的问题;还了解了人类脑袋、脊椎的一些知识;并学习到自然界中的许多的知识。

《未来科学家》里有一个“尺子穿过砖块”的故事:程小真要量一量从一块砖的一个顶点到和隔着砖的中心对称的另一个顶点有多长?结果用3快砖头摆出了一个东西:两块砖并排着,其中一块砖上还另外叠加着一块。可是怎么让尺子伸进砖头里去量呢?我思索了好长时间,终于弄明白了是怎么量的:原来是从上面的一块砖的靠近内侧的上面的顶点,量到没有叠加砖的外侧的`对称的顶点,相当于是把3块砖空下的位置当做了一块砖,真是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了砖头,不是要真的用尺子来穿过砖块。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让你大受启发?

《未来科学家》里有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和知识。我仿照“自制小喷泉”的故事,自己还制作了一个小喷泉,用一个饮料瓶,第一步是往瓶子里吹气,使瓶子里气压增加,把水“挤”出来;第二步是在外面倒开水,使瓶内的空气体积受热膨胀,把水“挤”出来。《未来科学家》还通过漫画的形式告诉了我们鼻子的作用、毛毛虫的防身术…。

《未来科学家》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知识也增加了。我觉得

《未来科学家》是值得阅读的好杂志,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理想科学家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个梦想,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那就是长大后,我要成为一个科学家。尽管我没过人的机智,也没有严密的思维,但是我仍不会放弃。

即使这个梦想距我很遥远,但我相信,只有经厉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经厉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有梦,中国也有梦想。

我的梦想,用自己的智慧站在时代的顶峰。

中国的梦,用自己的勤劳,自立于世界之上!为了这个梦想,“他”发奋图强;“他"忍受无法言语的苦难,只为自己可以挺起胸膛!地震来了,不怕,“他"有铁一般的脊背;洪水来了不怕,“他"有山一般的胸膛!

有梦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有梦的国,才是真正的国!我的梦就是中国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假如我是科学家作文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我是个科学家,我要发明遥控船不要一个驾驶员,如果碰到大风和大浪警报器会自动提醒人们行驶安全;如果前面有冰山,警报会自动发出请大家注意安全前面有冰山的呼叫声;如果前面有座岛屿,遥控船下面会变成轮子,在上面开过。

假如我是个科学家我还要发明一个教育机器人,能帮助孩子们学习、教育、读书、写字、写作、奥数、英语等等的歇息方面,它还能变成汽车不用加油,他还能给家人烧饭和炒菜,他还可以织毛衣,要是有这样的机器人那该多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假如我是科学家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几年,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地球母亲不堪重负;还有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这些都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死存亡与地球的安危。假如我是科学家,我一定会发明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科技来。

作为科学家,我要研制出一种薄如蝉翼,轻如羽毛的衣服来。人们只要把这种衣服穿在身上,夏天能挡太阳辐射,冬天可以调节温度。而且还可以减轻人自身的重量,更能减轻地球的负担。

作为科学家,我还需要研制出一种大雨滴不穿,狂风刮不倒的房子来。搬家都可以连房子一起给搬走;即使房屋崩塌,也不怕砸伤人,人们也就不用再畏惧地震了;发大水的时候,这种房子又可以变成气垫船,漂浮在水面上。人类战胜大自然,将变为现实。

作为科学家,除了得研制出对人们有用的物质东西,还得研制出从根本上出发对人们有用的内在东西来。所以我决定研制出一种强健人类体魄的药水,给它取名叫“体智优”。它既含有多种丰富的营养,服用后可以增长人类的寿命,每天也无需再食用其它五谷杂粮;又含有多种疾病的抗体,服用后万病除,体内长期积累的毒素也会排出去。这样它便成了“万能药品”!

作为科学家,我不能光顾着为人类造福,还要想想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其他生物有什么需求,也要为它们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发现地球上的动植物愈发稀少,这是因为人类大量破坏大自然,残害地球母亲的后果。因此我要研制出一种先进的绿色环保净化空气的“电吹风”来。这种“电吹风”可以使被吹过的空气变得清新起来,动物吸了强健体魄,繁衍速度迅速;植物吸了生命力顽强,生长、传播速度快。这样就可以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营生命绿色了。

我还是我,并未成为科学家,但我将努力学习,炼就过硬的知识和本领,为将来成为科学家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真想当一名科学家[400字]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喜爱科学,我特别喜欢看科学方面的书籍,每次拿到新发的杂志,我都会迫不及待的阅读,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常常想:我要是一名科学家该多好啊!

如果有一天我当了科学家,我会发明一种新型武器,它能在水里游,能再地上跑,能在天上飞,它是一个巨大的高射炮。它高大无比,可以有二层楼那么高。这种武器发射的是隐形追踪导弹,是真正的“打败天下无敌手!”有了它保卫我们的国家,谁都不敢欺负我们。

如果有一天我当了科学家,我会发明一种衣服,它春、夏、秋、冬,四季都能穿。它是蓝色的,会随着季节变化自动调整厚度:春天它会变成一件毛衣,夏天它会变成短袖T恤,秋天它会变成一件大衣,冬天它会变成厚厚的羽绒服。我们小朋友再也不用天冷加衣服,天热脱衣服了,多舒服啊!

如果有一天我当了科学家,我会发明一种可以推着走的房子,我们去旅行、野炊,就可以带着房子走,这样,我们出去玩的时候,玩累了也不怕,时时刻刻都可以回家休息了!

科学可以创造无数的战斗武器,可以知道宇宙的奥秘,可以发明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科学真是个充满魔力的世界!我爱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的梦想当科学家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正如舒尔茨所说“理想就像星星——我们永远到不了那里,但是像水手一样,我们用它指引航向”。只有有了理想,才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而我,也有自己的一个无与伦比的理想。那就是当一个科学家、发明家。

在二、三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擅长于制作一些小发明,别看那些小发明很简陋,可其中的科学道理却不少,令人钦佩!比如,可以洗净袜子的“小洗衣机”;可以在水面上行驶的泡沫轮船;他甚至做出了一个小电风扇……在惊讶之余我也很羡慕他:他的手怎么那么巧呀!于是我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家、发明家,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制作出有益于人类的各种大发明,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家。

说了这么多,我也有些小和尚念经的意味了!当然,我不能光说不做,那样会一事无成。我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自己制作些小发明,就算用木头刻一把匕首也好,也算是锻炼了自己。我还要多看关于科技方面书籍、资料,了解现如今世界上尖端的科技。这些事情让我所能得到的知识固然不能让我成为科学家、发明家,可如果我从现在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终有一天,我会实现自己的宏愿,成为一个发明家的!

有志者,事竟成。我要用自己的努力与今天立下的志向,创造出明天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科学家李四光的故事

全文共 7658 字

+ 加入清单

李四光(1889~1971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上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东南方,紧靠长江北岸有一个叫黄冈(今黄州市的地方,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历代州府所在地,史称黄州。1889年10月26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就出生在黄冈县城北大约25公里的一个叫下张家湾的小村庄。李四光本名李仲揆(kuí),李四光这个名字,是后来李仲揆去上学的时候,需要填写报名单,李仲揆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随手就写了个“十四”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年龄。可是,他马上便发觉填错了栏目,这下可怎么办呢?聪明的李四光就在“十”字上加了几笔改成“李”字,可“李四”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听,正在为难的时候,李四光抬头看见堂中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写“光被四表”,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光”字。从此,李仲揆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叫“李四光”。

李四光童年的时候,家庭生活是非常艰辛的。一家数口仅靠父亲办私塾收缴(jiǎo)学生的一点学费来勉强维持,如果遇上灾荒年,私塾的学生少了,就有断粮断炊的危险,不得已时也只好从当地的地主家里租借。所以,李四光的母亲也经常纺线织布,换些零用钱。特别是李四光的父亲为人耿(gěng)直,爱打抱不平,曾经因与黄冈的革命党人有来往被迫逃离家乡,去南京躲了一年多,家庭生活就更加艰难。这一切,对童年的李四光影响很大。

当他50多岁的时候,还不时想起幼年的苦难,深为自己的父母所忍受的种种苦楚而痛心。正是在这个家庭的影响下,李四光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他常常帮着妈妈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

5岁的时候,李四光开始跟一位姓陈的老先生启蒙,6岁转到父亲的私塾里,随父亲念书。李四光学习的时候,刻苦认真,勤奋用功。每天从早到晚,朗读、背诵、练字、作文忙个不停。他不贪玩,老师不在的时候,依然能独自学习,而不像别的孩子一样,爬桌子,踩凳子,闹翻了天。李四光从小就喜欢动脑筋,问问题。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一起捉迷藏的时候,看到村头的一块特别大的石头,他就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这石头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周围没有这种石头呢?也许是个偶然的巧合。他后来果真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还曾科学地回答过他孩童时的疑问呢。

李四光小时候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什么小船啦,小汽车啦,各种色彩的灯笼啦什么的。他心灵手巧,同龄的孩子都喜欢他、佩服他。特别是,他富有同情心,对左右邻里的穷苦人有很深的感情。

有一次,天气很冷,一个小偷摸进私塾里把同学盖在被子上的棉衣偷走了,被同学捉住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狠揍了一顿,最后还被吊了起来。但是只有李四光没有动手,他只是悄声不响地拿来一条板凳,垫在小偷脚下,劝诫说以后不要再做坏事了,不然挨这么多打,可怎么受得了呢?

1902年5月,湖北省开始兴建大、中、小各种学堂,少年有志者,都愿意来武昌上学。消息传到黄冈后,李四光也向父母提出了上学的要求。父亲很支持他,从乡亲手里借来路费;母亲也支持他,特地将自己出嫁时的嫁衣给李四光改制了一件棉袍子。李四光告别父母,第一次远离家乡,前往省城武汉求学。

1902 年冬,李四光进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学堂读书,由于该学校是寄宿制,全部食宿均由学堂供给。李四光全家都很高兴。在这里,李四光学习非常用功,他如饥似渴地吸取各种知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没有人帮助疏通关系,直到1904年7月,他才被破格选派去日本官费留学。李四光回黄冈向父亲辞行,随即乘船去日本。但官费有限,他只好买了统舱票,以便节约开支留作它用。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学习,李四光心情无比激动,特别是当船驶出上海吴淞口,眺望大海,波涛汹涌,茫茫无际;小小少年,心旷神怡,站在甲板上,久久不愿回舱。他的思绪随着海风海浪飘得很远,很远??

经过漫长的旅行,轮船终于抵达日本的横滨港,后又乘汽车来到东京,但不巧的是,临行前,亲友饯(jiàn)行,李四光多吃了些甲鱼之类的荤腥,在海上又着了点凉,所以一到东京便腹泻不止,医院诊治为痢疾,并对他隔离治疗,只得借钱治病。这次病对他影响很大。当大夫劝他平时多吃素少吃荤时,他永远记住了这个劝告,几乎一生饮食清淡,至多吃点鱼呀蛋呀什么的。所以,有的朋友和他开玩笑说,李四光只是吃一些不会叫的东西。

在日本,李四光首先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主要学习日本国的语言和初等数理比。1907年7月毕业之后,李四光又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据说,这个学校每年仅能吸收中国留学生10名左右,而报考者竟达千余人,李四光能够考中,是极其不容易的。

在学校,李四光学习刻苦,生活依旧清贫。每月收到的官费用于必须的开支后,已所剩无几。为了省钱,他常常把生米放进暖水瓶中,加上开水,浸泡一夜,第二天,凑着咸菜一起吃下去。除了学习、生活,李四光更关心祖国的命运。他常步入留学生会馆,听演讲,听报告,结识了许多民主革命家。他剪掉自己的辫子表示站在革命一边,拥护革命。1905年7月,李四光终于在东京见到了他敬仰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大会和宣誓仪式。孙中山曾亲切地摸着李四光的头说,你小小年纪就参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学,蔚(Wèi)为国用”。当时,李四光年仅16岁。

1910年7月,李四光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结束了7年留学日本的生活,和同学们一起返回祖国。不久,他被派到武昌县花林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从学生到教师,李四光感受到一种新鲜和责任,他对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当时,李四光正在北京参加留学毕业生的全国统一考试。他听到消息后,异常兴奋,立即收拾行装南下。回到武昌不久,李四光便被委托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来,又改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等职。然而,革命的发展并不是像他想象的一样。不久,袁世凯上台,打击和排挤革命党人。李四光发展实业、造福人民、建设新湖北的宏伟计划已成幻想,他内心郁闷,陷入彷徨之中??于是,李四光产生了再去读几年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的想法。1913年7 月,李四光由官派出国,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继续深造,年轻的李四光如愿以偿。当时,和李四光一起留学的有4个人,政府发放的路费全是金条。李四光告诉同伴:“你们慢慢收拾行李,我去银行兑换钱币。”当李四光来到银行的时候,一身破旧的衣服引起了银行职员的怀疑,非但没有换回钱币,还被怀疑偷别人的金条而被抓了起来,任他如何解释也没有结果,连饿带冻,第二天才被同伴救回。尽管如此,青年李四光还心系父亲兄长,将自己旅费的一部分省下来交给他们,以供弟妹们上学之用。这是何等令人感动的情怀呵!李四光试图用所有的爱恋来报答14年乡村生活中父老乡亲所给予他的关怀与厚爱,就像他后来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一样,鞠躬尽瘁而又无怨无悔!

长途跋涉,远渡重洋,李四光第二次离开祖国,终于抵达伦敦。这里是资本主义文明的故乡,是近代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如今早已车水马龙,五光十色,大厦林立。但在李四光的眼里,这一切无异于过眼云烟,他心里更渴求的是知识和科学。经过慎重的选择,李四光决定进入在采矿方面较为著名的伯明翰大学。他匆忙离开了伦敦,来到了英国西部重镇伯明翰城,在学校附近的一所公寓住了下来。李四光的确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学生,即使休息时间,也下放松学习。偶尔在假日走进公园,看看名胜古迹,身边也总是少不了一叠报纸杂志,或是一卷厚厚的书籍。在林阴里,在流水旁,他一坐下来就抄抄写写,或是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但平静的学习生活没有持续多久,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协约国和以德、意、奥为一方的同盟国,为重

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展开了生死大战。一时间,生活物资日益短缺,物价开始上涨,生活极度困难,许多留学生已无法忍受,纷纷离开英国。但李四光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从小养成的坚忍精神,节衣缩食,克服了种种困难,把学习坚持了下来。他常常利用假期,跑到矿山做临时工,赚钱维持生活,继续完成学业。在这样艰难的时候,他乐观旷达,劳逸结合,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拉小提琴,并成了终生的爱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1918年5月,李四光用英文写成了一篇长达387页的论文——《中国之地质》,并提交伯明翰大学地质系。6 月,他通过了论文答辩。由于这篇论文的提出,李四光被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硕士学位。不久,李四光接到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发来的聘书,请他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6 年多的英国留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尽管国内依然是军阀混战,你争我夺,李四光还是接受了邀请,带着为真理奋斗的治学精神,带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1920年5月,李四光结束了漫长的求学之路,回到北京。此时,他已经31岁,在这年轻的生命成长中,除了幼儿时期和暂短的工作以外,他几乎都在不停的学习中忙碌着,东奔西走,上下求索。如今,对李四光来说,该是他向祖国贡献知识和学问的时候了!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李四光到地质系后,主要讲授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备课认真,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的训练。从岩石的肉眼识别,到显微镜下的鉴定以及进行全面的化学分析,他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他考试的方法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方法,除了要进行笔头的问答以外,还发给学生几块岩石的标本,要求他们写出标本的名称、矿物成份、生成条件、与矿产的关系等等。他还极其重视书本以外的知识,经常带学生赴野外考察,边看边讲,边讲边看,要求同学们大量采集标本,回来后,归类整理,陈列在实验室供教学研究之用。

在长期的国外留学生活中,他亲身感受到中国人受尽歧视的耻辱,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曾说:“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家的文化程度比我们高,艺术比我们精。人家的地方已经开辟到十分田地,我们的一块沃土,还在那里荒着。请他们来做好了,再拱手奉还给我们,世界上恐怕没有那么一回事。所以,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所以,李四光上课的时候,除了科学上的一些专有名词以外,他始终坚持用中文讲解。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叫他“Mr.李”,叫了几声,他就问那个学生叫谁?那个学生说:“叫你。”李四光说:“你可以称我老李、小李或阿猫、阿狗什么的,但是我不准你叫我‘Mr.李’。”有一次,李四光带了七八个学生到宜昌做野外考察,在街上看见一个美国人坐人力车不给车钱,还要拿起手杖打拉车人。李四光看到后,气愤极了,就跑到美国人面前一定要他付车钱,并且不准打人。那个美国人开始愣了一下,后来一看是一个穿破西服的中国人,竟蛮不讲理地冷笑一下,准备一走了之。李四光和七八个学生操起地质锤把他拦住了。那个美国人一看事情不妙,只得乖乖地给了车钱,灰溜溜地走了。路上的行人都为此感到扬眉吐气。

1937年 7月 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我 29 路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日军在上海登陆。12月13日,南京沦陷。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国民党政府仓皇逃亡重庆。中央研究院也奉命随政府内迁。李四光率地质研究所南迁桂林,在这里度过了将近七个春秋。

1944年春,日军侵袭,战事吃紧。李四光和地质所同事一起,携带轻便物品,于6月27日仓猝离开桂林,经过20多天旅行,到达贵阳。一路上人挤人,水泄不通,又饿又渴,又乏又困,狼狈不堪。到了10月,日寇进犯更加凶猛,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眼看贵阳要被围困。李四光和同事们只好再次奔波,出贵阳,奔遵义,入四川,大概11月光景,终于到了重庆。长途奔波,精疲力竭,对一个55岁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到了重庆以后,李四光夫妇的健康情况已变得十分糟糕了,再加上触景伤情,李四光又想起了朱森蒙冤离去的惨痛记忆,他的精神是极不愉快的。对时局的愤慨和生活的困苦二者交织在一起,使这位一向坚强的学者也禁不住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1947年6月6日,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在南京决定,让李四光代表中国参加1948年8月在英国首都伦敦召开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李四光感到这是个离开乌烟瘴气的国统区的好机会。他极其珍视这个机会,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准备论文,反复修改,力争代表中国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见解。这也

是李四光的一贯学风。1948年2月,李四光从上海启程,几经辗转,直到4月初,才在香港搭

上一艘挪威货轮。大海里的航行是异常艰辛的。对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来说,已不再充满神奇。面对滚滚波涛,海风呼啸,李四光心中思念自己的祖国,祖国正像一艘火海里的航船,中国的人民正在忍受战争的煎熬?

经过大约两个多月的艰难航程,货船终于抵达法国南岸的大港马赛。上岸后,他改乘火车经法国首都巴黎,再横渡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伦敦。码头上,可爱的女儿正站在那里迎接他。李四光的女儿李熙芝当时正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她早早地等候在多佛尔码头,迎接父母的到来。1949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在公布的各民主党派、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和特邀人士等名单中,李四光是作为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的代表之一而列选的。但是,正当李四光以焦急的心情准备回国时,台湾的国民党却正在策划着一个罪恶的阴谋。国民党驻英大使郑天锡接到国民党外交部的密令,要李四光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将其扣留。一个朋友将这一切打电话告诉李四光。接到这个消息之后,李四光当机立断,拿起一个小皮包,只身从普利茅斯渡过英伦海峡来到法国。

1950年3月初,李四光秘密回到香港,随即住进他的朋友预先安排的一个僻静的住所。

1950年4月6日,李四光夫妇一大早就来到车站,6点多钟便乘上了香港至九龙的火车。不久便踏进了祖国南方的大门。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时刻啊!

1950年5月6日清晨,李四光夫妇到达北京,受到新老朋友的热烈欢迎。李四光被安排住在当时北京最高级的饭店——六国饭店。一个多星期后,又迁到北京饭店。住进北京饭店的第二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之中前来看望他们,令李四光夫妇十分激动。周总理鼓励李四光协助郭沫若院长做好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同时发挥专业特长与优势,把组织全国地质工作者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主要责任担负起来。李四光会意地连连点头,他说:“今天是中国未有的大时代,一切人都要努力,不能落伍。”正是在党和人民的关怀、重视和信任下,李四光开始了最有意义的工作。

1950年8月17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解放后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团结的大会。大会结束的时候,选举李四光为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他肩上的担子又加重了。

50年代初,李四光承担的另一重大的任务就是,把全国的地质工作者组织起来,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连年的劳累使李四光的健康状况有所下降,他时常带病坚持工作,万不得已才去医院住院治疗。但是,1957 年 11 月,李四光的肾病加重,小便带血,背部生疔(dīng),住进了北京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手术刀口基本上愈合了,但创痛还没有完全消除李四光就急于出院,返回了工作岗位。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在 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着悲观的看法。1915~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马栋臣、王国栋曾率领一个钻井队,在陕西北部一带,打了7口探井,花了不少钱,收获不大走掉了。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调查地质,回国后写文章说,中国是贫油国家,在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

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部分不会有大量石油。从此“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

但是,李四光根据自己对中国地质的深入钻研,认为“中国贫油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在1928年的时候,李四光就曾写文章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开。中国西北方出油的希望虽然最大,然而还有许多地方并非没有希望。李四光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找油要先找油区再找油田。他认为,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以下三个:一是青、康、滇、缅大地槽;一是阿拉善—陕北盆地;另一是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他说首先应该把柴达木盆地、黑河地区、四川盆地、伊陕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寻找石油的对象。

李四光的报告极大地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1954年初,地质部成立了全国石油、天然气普查委员会。1955年 1 月 20 日,地质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组成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5个石油普查大队。经过艰苦工作,终于发现了很多可能储油的构造。

1956年1月下旬,地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1956年将派93个地质队,430多名地质人员奔赴12个地区进行普查和细测。这样经过3年的石油普查工作,在新疆、青海、四川、江苏、贵州、广西及华北、东北等有希望的含油远景区,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并在柴达木等构造上,探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1958年3月,四川的南充等地,相继出油,开辟了我国西南石油工业基地。

1958年2月,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共同发出“三年攻下松辽”的战斗号召。地质部从四川、青海、陕甘宁调集队伍,加强松辽找油工作,终于在吉林省扶余县的一个钻井中,首次遇见厚达70厘米和50厘米的油砂岩层。同年秋天,发现了大同镇“长垣”构造,出油后改为大庆长垣。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我国东部找油的一个重要突破。之后,又在华北、中原、汉江、广东等地相继发现一大批油田。

1964年元月1日下午,毛主席请李四光晚上七时半到中南海怀仁堂一起观看现代豫剧《朝阳沟》。接到电话之后,李四光的心情异常激动,当他在开演之前来到休息厅的时候,毛主席健步走来,同他热烈握手,谈起石油问题时,毛主席高兴地说,你们两家(即地质部和石油部)都有很大的功劳。

1971年 4 月 24 日,李四光因为感冒发烧,住进了北京医院。入院后,虽然很快便退了高烧,但血压一直波动得很厉害。晚上,他常常不能入睡,往事总是萦绕心头。一天晚上,李四光特别兴奋,他和陪他的女儿谈了很多很多:从青年时代漫长的求学之路到30年代的黑暗中国;从建国初的艰苦奋斗到如今的各种经历。

1971年4月29日上午8时30分,李四光这位历经风霜、鞠躬尽瘁、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了一生的伟大科学家永远离开了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的梦想当科学家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科学家,人的梦想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想当画家,有的想当一名设计师,还有的想当医生……你知道我为什么当一名科学家吗?因为科学家可以发明出好多东西,让这个世界更完美,让这里的人们更幸福。

如果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我会发明一种机器人保姆,困为我每天都看见妈妈很劳累地洗衣、做饭、拖地,当然我也会帮助妈妈干一些活,俚是妈妈每次干无家务时都会满头大汗,如果有了机器人保姆的话,所有人的妈妈都不用这样辛苦了,所以我要发明机器人保姆。

如果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我会发明一种神奇的药丸,因为妈妈的身体很不好,每一到冬天就会感冒,我相信也有许多人和我妈妈一样,如果吃了神奇的药丸,病一下就好了,全身就有劲儿了,别说一冬天了,一年都不会感冒。所以我要发明一种神奇的药丸。

如果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我这会发明一种口罩,因为每到冬天,风就呼呼地吹,尘土都被吹了起来,我们会把尘土吸进身体里,这样我们就会生病,现在也有口罩,但是我的口罩具有以下几点:一是如果风刮的很强烈,只要你带上口罩,尘土就会离你远远的。二是我们现在用的口罩戴在嘴上,会有哈气,口罩就湿了,我发明的口罩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三是又柔软又保暖。

为了实现梦想,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为我加油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