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智谋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合集20篇】

人生的哲理无处不在,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智谋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浏览

3101

作文

1000

嫦娥奔月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cháng é bèn yuè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典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释义】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飞向月球

【成语造句】

◎ 第一部短片是关于嫦娥奔月的历史考察,影片把人们视野带到了五千年前的中国大地。

◎ 说古有新闻而今之新闻实出古之新闻,便无异于说汽车源于木牛流马,飞机来自嫦娥奔月。

◎ 尹高山毫不思索地说:"这有什么好说?,象嫦娥奔月那样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喜欢学成语,因为成语都是四个字,也不好理解。妈妈为此总生我气。

几天前,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妈妈与你一齐阅读此书,而且十分肯定的告诉我,你肯定会十分喜欢此书的,喜欢学成语的。这天妈妈抓我一齐阅读书,翻开书妈妈给我一边读成语一边讲成语的故事,我发现里面有许多我没学过的成语和没有看过的故事。

让我难忘的是这一篇讲的是:两个人拜著名棋手弈秋为师,学棋的时候,认真地听讲,乙却心不在焉。()结果,甲的棋艺越来越高,乙的棋艺还是一样。

弈秋语重声长地对两个学生说:?下棋如果不专心致志,也是学不好的!?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至。

还有的故事是的资料是: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能够成功。

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

没想到,我真的喜欢上了成语,原先每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炊臼之戚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chuī jiù zhī qī

【出处】贾客张瞻将归,梦炊于臼,问王生。生言:‘君归,不见妻矣。臼中炊,固无釜也。’贾客至家,妻果卒已数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梦》无釜,谐音“无妇”。

【解释】比喻丧妻。

【用法】作宾语;指丧妻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炊臼之痛

【同韵词】日理万机、鸥鹭忘机、卑躬屈膝、二而一、镂骨铭肌、放纵不羁、抚今思昔、群居和一、放浪无羁、大肆攻击。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商人张瞻长期外出做买卖,正准备回家的晚上做了一个在舂米的器皿中做饭,觉得奇怪就问王生,王生解梦道:“你回家,没看见妻子就叫臼中炊——无釜(妇),可能你妻子已经过世。”张瞻回到家里,妻子果然死了有几个月了。

【成语示例】令兄太守公行,不及躬送,闻有炊臼之戚。 明·李东阳《与顾天锡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晋代的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南柯一梦的成语故事与解释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朗星疏,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天色晚了,亲友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了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居然名列榜首。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英俊潇洒,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好有面子。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呆若木鸡,你看我,我看你,都手足无措。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富贵,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贪生怕死,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领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就这样付诸东流,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太守传》

【求解驿站】指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南柯,朝南的树枝。

【活学活用】本来打算“五一”时去西安看兵马俑,如今看来,只是~而已。

【妙语点拨】美梦易醒。看荣华眨眼般疾,更疾如南柯一梦。淳于棼梦中享尽荣华富贵,统帅全国精锐兵力,好不威风。可是,梦醒后终究是一场空。这启示我们,梦想固然妙不可言,但倘若缺乏实实在在的行动,也是难以品尝到实实在在的美味。

【近义】黄粱美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何足挂齿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挂齿:放在嘴里说。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形容不值一提。原带有轻蔑意;现表示客套的话语。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 叔孙通传》: “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成语繁体:何足掛齒

成语简拼:HZGC

成语注音:ㄏㄜˊ ㄨˊ ㄍㄨㄚˋ 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何足挂齿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客套话。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齿,不能读作“chì”。

成语辨形:挂,不能写作“桂”;齿,不能写作“次”。

近义词:无足挂齿、微不足道、何足道哉

反义词:津津乐道、大书特书、至关紧要

成语例子:不过先人留下来的几本破书,卖又不值钱,随便带在行箧解解闷儿,当小说书看罢了,何足挂齿。(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英语翻译:not worth talking about

俄语翻译:не стóит говорить

其他翻译:cest insignifiant

成语谜语:区区小事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举旗造反,四方响应。秦二世慌忙召集博士与儒生议论军情。儒生认为应该发兵讨伐。叔孙通看出秦二世胆怯,明白他对儒生的话很反感,就说当前四方太平,那几个反叛的兵卒只是区区小事,何必把他们放在嘴上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牛的成语故事:目无全牛

全文共 1028 字

+ 加入清单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目无全牛的故事延伸

【注音】mù wú quán niú

【出处】《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解释】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人的技艺纯熟。

【近义词】鬼斧神工、胸有成竹、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例句】他对这项工作掌握熟练,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关于牛的成语故事:目无全牛点评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讲过,同学们回去一定好好预习功课。小朋友们有没有乖乖按照老师说的做呢?就像故事中宰牛一样,练习的次数多了,就能摸清门道了,再宰牛就得心应手了。如果小朋友们都能提前预习功课,第二天上课你就会觉得容易多了,每天再做好复习工作,期末考试就轻松多了,所以小朋友们,千万不要偷懒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经典成语故事:大公无私

全文共 196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既具有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公无私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公无私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拼 音】 dà gōng wú sī

【解 释】完全为人民利益着想,毫无私心。

【英文】Selfless

【归类】词语,成语。

【造句】 共产党员要襟怀坦白,大公无私。

【近义词】 舍己为公、铁面无私、黑白分明、两袖清风。

【反义词】 假公济私、自私自利、利欲熏心,谋私。

【原文】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问:“解狐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 (军事长官),其谁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相关人物介绍:

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不过问政事。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盂县、祁县均设有祁大夫庙。他曾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

由于时代所限,祁奚在政治上并无卓越的业绩可称。晋景、厉、悼、平四世,秦、楚、齐、晋争霸正酣;晋内忧迭起,是政治家施展抱负的大好机会。况景公继位(前599年)至厉公末年(前574年),正是祁奚20到40多岁期间,年富力强,理应有充足的精力参与国家事务。但这数十年间,却是祁奚政治生涯的空白时期,颇令人费解;究其原因,恐是晋公室宗族势力较弱所致。历史上,晋宗法血缘关系比较松弛,经过多次晋宗族相残事件后,异姓和异支的卿大夫贵族逐渐把持了朝政。至景公、厉公以后,晋同姓大夫仅剩栾氏、郤氏、羊舌氏、祁氏四家了。景公和厉公采取的是重用异姓卿族,压制同姓宗族的政策,厉公杀三郤(即郤锜、郤犨、郤至),亡郤氏;平公时灭栾氏;到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祁奚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遂以法尽灭其族……分其邑为十县",晋公室益弱。可见,景公、厉公以后,同姓大夫正在逐步退出晋国政治舞台而让位于"六卿",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上述问题了。

《诗小雅》赞:"言惟有德之人,能举似已者也。"相传解狐为祁县东冀里人,为人正直廉洁,做官时也曾举自己的仇人刑伯柳为上党守。柳往谢解狐,解狐说:"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其耿直倔强的性格同祁奚何其相似。祁午也是晋国当时著名的贤才。他"好学而不戏,守业而不淫,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有质直而无流心",任中军尉后,"军无秕政"。袁启疆称祁午"为诸侯之选"。左氏和孔子由此慨叹,"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给祁奚以极高的评价。

君子认为祁奚为这种情况下能够推举有德行的人。称道他的仇人而不是谄媚,安排他的儿子而不是勾结,推举他的副手而不是结党。《商书》说:"不偏私不结党,君王之道浩浩荡荡",这说的就是祁奚啊。解狐能被推举,祁午能被安排,羊舌赤能有官位,建立一个官位而成就三件事,这是由于能够推举好人的缘故啊。唯其有德行,才能推举类似他的人。《诗》说:"正因为具有美德,推举的人才能和他相似。"祁奚就是这样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鼠窃狗盗成语故事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此特群盗鼠窃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来自成语大全

【释义】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小偷小摸

【近义词】鸡鸣狗盗、梁上君子

【相反词】正人君子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造反。丞相赵高却指鹿为马说传信人在造谣生事,并把他们投入大牢。秦二世胡亥问有关农民起义的事情,叔孙通则说是鼠窃狗盗罢了,不必惊慌。二世升了他的官。然而不久秦朝就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满堂娇的绣球抛给了谁?新科状元陈光蕊。高头大马,接过绣球,两人相视一笑。风光又温暖着!然后,春宵一刻值千金,人生得意须尽欢!地动山摇,人间喜事。可是,高调公开地“约炮”之后,难免伴随着无尽的烦恼。烦恼在于,有了宝宝。这可是好事啊?添丁嘛。但对于满堂娇来讲,却不是!

原来,这腹中胎儿,即金蝉子十世(也就是唐僧),佛派官方指定投胎对象!(原著第八回,南极星君道:“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满堂娇要做的,无非出让产权,在肚子里划一块地,让腹中胎儿茁壮成长即可。按现代话讲,她只是“替孕妈妈”。而这个胎儿,肩负着取经重任,这可是数百年经营的佛派大业。形象工程嘛。

为了让这个工程更有渲染力,告诫世人在苦难而混沌的世俗里,终有一道光,指引着他们走向“康庄大道”。因此,这个未来取经人的命运早已种下,一定要在苦难中成长。这在取经大业完成的庆功会上,就有这样一份“业绩”清单:“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共八十一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寸木岑楼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寸木岑楼”成语由“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变化来,出自《孟子·告子下》。

有一位任国的人向孟子的学生屋庐子问礼与食哪个重要的问题,屋庐子随口答道“礼重要”。任人又问道:“娶妻与礼哪个重要?”屋庐子答道:“还是礼重要。”

随后,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饿、甚至饿死;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可能就会有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再有,假如按照亲迎礼,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亲迎礼,就能得到妻子,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这一问,屋庐子没有答出来。第二天,便去邹国,转告了老师孟子。

孟子听后,说道:“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顶端的高楼还要高。说金子比羽毛重,但是,岂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便得不着吃的,那么他会去扭折吗?越过东邻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子,那么他会去搂抱吗?”

后人用“寸木岑楼”成语来比喻差距悬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披发左衽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pī fà zuǒ rè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等待封官,不久吴王夫差灭了越国后,势力强大,带领披发左衽的吴兵乘机攻打陈国,陈君连夜潜逃,孔子还是按计划去主持祭祀仪式,被弟子们强拉上车,逃出陈国前往蔡国。

【出处】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先秦·孔子《论语·宪问》

【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用法】作谓语、宾语;借指沦陷为异族统治

【相近词】披发文身、被发左衽

【英文】dresslikeabarbarian

【示例】或披发左衽,奋迅泥潭,或从容傅会,望表知里。

晋·潘岳《西征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励志成语故事文字版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梁鸿是东汉时著后来,他被推举进太学读书,太学中的子弟多出身官宦人家,个个车接车送,生活无忧。梁鸿为了度日,却需要抽出时间替人家放猪。为此,太学里的那些官宦子弟都瞧不起他。

梁鸿在这种环境下,逐渐养成了孤傲的脾气,喜欢独来独往。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有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请梁鸿用他的热灶煮饭。但梁鸿不领他的情,说:“我从来不在别人的热灶上做饭。”说完把灶火灭了,重新生火做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借无还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ǒu jiè wú huán

【释义】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

【用法】作宾语;指借别人东西不归还

【结构】联合式

【相反词】有借有还

【押韵词】上挂下联、美意延年、种玉蓝田、孤立无援、枯本竭源、勺水一脔、封己守残、耳食之谈、打破疑团、家学渊源

【年代】当代

【谜语】大虫借猪

【邂逅语】刘备借荆州;黄鼠狼借鸡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赤壁大战后,曹操败弃荆州、南郡、襄阳三城,刘备趁机派兵独占这三座城池,周瑜回师后大怒,派鲁肃去责问诸葛亮。诸葛亮说他是代荆州原主人刘琦管理。刘琦死后,鲁肃去讨还荆州,诸葛亮说待打下西川后再还,鲁肃无奈而返

【示例】他借东西向来是有借无还的。

【成语造句】◎ 于是生产队不得不借粮给他,当然是有借无还。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

成语用法:作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看到山上的树木杂草,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来源:《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造句:曾朴《孽海花》第25回:“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风字开头的成语

风声鹤唳 风马牛不 风吹草动 风风雨雨 风吹雨打 风声鹤唳

包含有风字的成语

风声鹤唳 疾风扫落 秋风扫落 人生如风 山雨欲来 天有不测 万事俱备 野火烧不 捕风捉影 春风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旷日持久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kuàng rì chí jiǔ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国把有勇有谋的荣封为高阳君,让他带兵攻打赵国。赵王听说后便与平原君赵胜商量,准备割三座城池给齐国以换取齐国大将安平君田单做赵国的大将。赵国大将马服君赵奢不服,坚持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赵王不允。

【出处】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战国策·赵策四》

【解释】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长期拖延

【相近词】经年累月、长此以往、长年累月

【反义词】昙花一现、弹指之间、电光火石

【押韵词】才墨之薮、久仰山斗、获兔烹狗、才占八斗、牛童马走、忘年之友、有为有守、低眉下首、布衣黔首、六阳会首、......

【成语示列】这厮们死守不出,便要旷日持久。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八回

【其它使用】

◎ 是竞争升级还是回归垄断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为了促进竞争,将世界最大公司at&t一分为八,90年代又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合并风潮,现在仍有越演越烈的势头,于是有人喊出重建垄断辉煌的口号。

◎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拚搏。

◎ 旷日持久的帕蓬案一时不会有什么惊人结论,希拉克的劝慰也许一时不会被很多法国人接受,然而,维希时期的法国史不会是空白,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猴子捞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猴子捞月

【拼音】hou zǐ lāo yue

【解释】干不切实际的事。然而世上也有类似的人,他们凭幻想办事,其结果与猴子一样。

故事】从前,有一只猴子爱上了月亮。 她总是在不断变幻,时而圆圆的,时而弯弯的,看上去神秘而诱惑,令猴子着了魔。于是猴子不再喜欢白天,因为白天月亮总是羞涩地躲起来不肯露面,只有太阳落山后才出来。于是猴子白天睡觉,一到晚上便跑出来仰望着月亮那皎洁纯美的面容,心里很开心很满足。漫长的黑夜就这样过去,而一年四季,也就这样匆匆溜走了。秋天的某个傍晚,猴子觉得有些口渴,就四处找水喝。他在树林里找到一口井,欣喜若狂,刚想把头探进去喝个痛快。可突然间,他像触电般地僵住了。他看见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女神mdash;mdash;月亮。她怎么会在井里呢?她消瘦了,变成一弯苍白的月牙儿,像即将融化的晶莹的冰,看得他心疼。他慌忙抬头朝天空望去,却见到另一个一模一样的月牙儿仍挂在高高的树梢上,脉脉无语凝视着他。猴子大吃一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心一下子被搅乱了。这时,一阵秋风吹过,井中的月亮忽地破碎了,只剩下丝丝缕缕的银光在水波中乱闪。他焦急而心痛地望着她。还好风一停,她便重新恢复了原状。可是,该怎么办才好呢?是谁那么狠心那么残忍地将她囚禁在这暗无天日的井底呢?也许天上的月儿只是他的幻觉吧,此刻她正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受苦!他决心要救她!只见他吃力地趴在井边,一只手攀住井沿,另一只手朝她轻轻捞去。可是当他的手刚接触到她的脸,她又再度化为乱琼碎玉。他的手上沾满了水珠,那一定是她的泪吧?是他弄痛了她吗?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他在心底默默对她说。可是不知为什么,只要他的手一缩回,她便又变回了原先那个弯弯的月牙儿。她好像一个喜欢恶作剧的调皮孩子,让他无奈焦急却又怜惜疼爱hellip;hellip;一次又一次,他满怀希望朝她靠近。一次又一次,他的希望怅然落空。她仿佛是个虚幻的美梦,只能一生一世远远地望着,却始终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后来,他再也支撑不住疲累欲绝的身心,手一松,竟朝井里一头栽了进去mdash;mdash;他平生第一次,与她如此接近。他用最后一口气,亲吻了她明亮的秋波,她的唇,她的发。她在他热烈的爱抚中粉身碎骨,盛开出一朵浸淫了秋天月光的百合花。而他,终于实现了痴缠心底的夙愿,与她如饥似渴地融为一体,永远沉溺在她柔情似水的怀抱里,至死不再分离hellip;hellip;但,那弯高高悬挂在天边的月亮依旧冷艳绝伦,脉脉无语凝视着他,凝视着整个世界。可怜的猴子,你知道吗?你那终此一生的刻骨爱慕,其实只不过是水月镜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代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惊弓之鸟成语故事--战国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怎么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更羸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后来用“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欲罢不能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颜回是鲁国人,和父亲颜路一起来跟随孔子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颜回叹道∶“夫子讲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越觉得坚深,看似在面前,一会又出现在背后。夫子循序渐進地教我,用语言来打开我的智慧,用礼义来约束我的行为,现在我想停止不学也不可能了(欲罢不能)。尽管我已经用尽了我的力量,可是距离夫子讲的道理依然很远,我想去追从,却总感到跟不上。”

颜回很穷,常常只能吃一小碗饭、喝一瓢汤、住简陋的房子,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他却乐在其中。孔子说他是好样的。后来颜回死了。有一回魯哀公问孔子:“弟子之中谁最好学?”孔子说:“曾经有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不乱发脾气、不犯两次错误,不幸短命死了!再也没有好学的了。”

“欲罢不能”指想停止却停止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有什么

全文共 2506 字

+ 加入清单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与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那么,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有那些?

白龙鱼服

春秋时期,吴王过烦了宫中的生活,于是想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到民间去走一走,还想和他们一同饮酒。这决定可吓坏了满朝文武官员。若是吴王在出行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危险,谁能担当起这个责任?大夫伍子胥也认为一国之君混迹在百姓中间是很不妥当的。为了打消吴王微服出游的念头,他给吴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帝养了一条非常漂亮的白龙,这条白龙也是玉帝最钟爱的宠物。有一天,白龙厌烦了天庭单调的生活,就变化为鱼,下凡到一个清冷的池里游玩。它在清清的河水里游来游去,觉得非常有趣。这时,一个名叫豫且的渔人走了过来,这个深池是他每天打渔的地方。豫且看见池水中的这条鱼个头很大,高兴极了,就一箭射了过去。正玩得高兴的白龙突然感到一阵剧痛,原来豫且一箭射中了他的眼睛。白龙带着痛逃跑,愤怒地到玉帝那里告状,要求惩治豫且伤害神龙的大罪。

玉帝充满疑惑地问白龙:“你为什么会让一个渔夫射伤了眼睛呢?当时你是以什么形象出现在渔夫面前的?”白龙回答道:“我当时下到那清冷的池里化为一条鱼……”

玉帝打断白龙的话,说道:“渔夫打渔天经地义,而你化龙为鱼,自贬身份,才招致这无妄之灾,这不能怨恨别人,问题倒是在你自己。你为什么要变化成鱼的形象呢?而豫且用箭射鱼又有什么罪过呢?”经玉帝这么一说,白龙无奈之下,自认倒霉。

伍子胥说完了这个故事,转身对吴王说:“白龙是玉帝所钟爱的宠物,而豫且只是宋国的一个平民。如果白龙不变化成鱼,豫且就不会射伤它。现在您是一国之君,如果不顾自己作为国君的尊贵地位,而与普通百姓一起饮酒,我很担心,怕大王会遇上如同豫且射白龙那样的无妄之灾啊!”

吴王觉得伍子胥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取消了与百姓一同饮酒的念头。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引申出成语“白龙鱼服”。

此外,关于白龙化鱼的神话故事,还有另一种说法,故事是这样的:河伯(黄河之神)化为白龙,在水滨游玩。后羿见了,一箭射伤了他的左眼。河伯上诉玉帝,请求玉帝杀掉后羿。玉帝说:“你是河神,后羿怎么能射你?谁叫你变作动物的?后羿射的是动物,难道有什么罪吗?”这里说的不是白龙和豫且,而是河伯和后羿了,故事情节并无太大差异。

——《说苑·正谏》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蛟龙得水

北魏时期,朝廷决定南征,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将领,小官吏杨大眼要求率军出征。

李冲认为他的资历不够,杨大眼当众表演自己捷走如飞,他的武艺高强征服了李冲,当即任命他为主帅,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让他蛟龙得水。

【注音】jiāo lóng dé shuǐ

【出处】《管子·形势》:“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解释】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如鱼得水、飞黄腾达、一鸣惊人

【反义词】怀才不遇 虎落平阳

画龙刻鹄

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习。学习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习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写一个成语故事作文700字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竹篮打水一场空

竹篮子小姐出了名的精致漂亮,纤细的竹篾编制而成的镂空花样,别提多美了,薄薄的竹篾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竹香,篮筐上的提手上包裹的红色布条,鲜艳夺目。

竹篮子小姐的邻居是锈迹斑斑的水桶大姐。竹篮子小姐自恃美貌,处处想占上风,压水桶一头。

这不,今天看到水桶大姐打了满满一桶水,心里很是嫉妒,非要和水桶比赛打水不可。

水井先生说:“竹篮子小姐,你和水桶比赛打水?可真不自量力呀!”竹篮子小姐不屑一顾:“哼!你以为我打不了水是吧?今天就让你开开眼。”

竹篮子小姐不由分说地跳进井里,井水“哗哗哗”地涌向竹篮子小姐那镂空的肚子里。竹篮子小姐得意洋洋地说:“看,我的肚子里满满的都是水。”竹篮子小姐顺着井绳向上爬,刚刚浮出水面,井水“哗哗哗”地从那镂空的肚子里漏了出来,竹篮子小姐的肚子瞬间空了。

水井先生岔着腰笑:“哈哈,漏了吧?来来来,水桶大姐,打一桶水给她瞧瞧!”老实的水桶大姐说:“算了吧,不比了,拿我的强项,跟竹篮子小姐的弱项比,没有什么意思。”可傲气的竹篮子小姐偏偏不认输:“丑水桶,你别走,咱们必须比一比!”水井先生和围观的人纷纷鼓励:“比一比,比一比!”

水桶大姐没有办法,只好打了满满的一桶水上来浇了菜地。竹篮子小姐二话没说,“扑通”一声,第二次跳进了井里,结果仍然是一滴水也没打上来。第三次、第四次……竹篮子小姐看到自己屡屡失败了,羞得满脸通红。

水井先生说:“你的肚皮是镂空的,根本存不住水。打水不是你的强项,不要再逞强了!”水桶大姐赶紧安慰她:“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虽说这次你失败了,但是其他方面你比我优秀很多,我还要向你学习呢!”竹篮子小姐频频点头:“以前是我错了,我不该瞧不起你。”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比赛的事情人们已经忘了。不知道为什么,“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这句话却悄悄地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这本书,内容丰富,平且配有插图,使我更容易理解。

里面的成语故事有300多条,例如有不可救药,爱屋及乌,初出茅庐,南柯一梦……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黔驴技穷》,故事讲的是在古时候,贵州这地方没有毛驴,有一个人就从其他地方呆了一头毛驴来到贵州,并且把它放在山底下,当地的老虎看见驴子长得比自己还高大,以为是什么怪物,不敢接近它,只是藏在树林深处偷看。有一天,老虎正在偷看驴子,驴子突然大叫一声,老虎以为驴子发怒了,要咬自己,吓得赶紧逃走了,后来,老虎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驴子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便一步步靠近驴子,驴子大怒,并用蹄子踢它,这时,老虎终于看透了驴子,原来驴子的本领不过如此啊!于是,跳起来把驴子吃掉了。这个故事比喻只有一点本领也用完了。所以,我们在做事情时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必须要经过长时间观察和深入了解,才能获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