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参观庆阳博物馆观后感精彩20篇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参观庆阳博物馆观后感,我们来看看。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参观庆阳博物馆观后感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1770

作文

558

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本是极爱安静的一个人儿,像这样车堵人挤的节日里,我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宅在自己的“窝”里,读读书,看看报,听听音乐,上上网,会是我最安逸的享受。但,我是母亲,孩子的快乐就是我的责任,得,听她的,想去上海新开馆的自然博物馆瞧瞧去,我岂有不作陪的道理?

虽然去之前就有心理准备,一定是个十分拥挤的场所,但真到了现场,还是被眼前的人流吓了一跳,乖乖,那长长的蛇形队伍,那黑压压一片攒动的人头,起码也在好几万的人数里徘徊,这让我又想起了前几年的世博会,眼前这阵仗,比起世博会那阵子的闹猛,毫不逊色。

心里已经在打颤,但容不得打退堂鼓,赶紧钻进人海,排队买票去吧,也想过了,既来之,则安之,为了孩子,又一次豁出去了,记忆中又闪现出世博会排队的场景,我与好友带着孩子,为了参观一个航空馆,足足排了六小时的队,像什么沙特馆,中国馆之类的最热门的馆儿,我们压根儿就没敢去。今天,总不会再让我等上个六小时吧?好在,时间总在静心的状态下流逝得最快,两个半小时的排队,也感觉没有那么漫长,唯有不合时宜的是太阳的火辣,炙烤得让人头晕眼花。

上海的自然博物馆,有着将近150年的历史,原来在延安东路260号,去年闭馆,将新馆迁址于静安区静安雕塑公园,上个月正式对外开馆迎客。这是一座由美国帕金斯威尔设计师事务所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参与设计的一个外表像鹦鹉螺型,且具世界一流的科普建筑物。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

它是按照 “起源之谜”“生命长河”“体验自然”“演化之道”等主题,设立出的10个展区,展出藏品约一万多件,从大自然的演化历程到生物的多样性,形形色色,千姿百态,而且大多数标本都是用真实的动植物制作,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里面的展品大多模拟自然的场景,以生态系统的展示方式,让参观者们与展品之间零距离的接触,感受自然界奇妙无穷的乐趣。

我观察了一下,去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游客中,大都是陪着孩子去参观的家庭,确实,让孩子去感受一下,真实的了解一下古动物史、人类发展史、动物和植物的进化史这些科普知识,对孩子是大有益处的。

温馨提示一下:最好错开节日高峰去参观,因为,高峰时期,排队买票两到三小时,就餐需要等候1小时,实在是考验耐性的体力活儿。还有,最好自己带餐,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时间,而是里面那个餐厅的食物实在不算美味,且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苏州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2162 字

+ 加入清单

粉墙黛瓦,清新雅洁;古色古香,江南情怀。在20xx年9月上午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来到了我仰慕已久的苏州博物馆。到苏州去看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建筑,今天终于得以实现。

这时我的眼中:苏州博物馆苑如一个楚楚动人的江南女子,端庄而秀丽的欢迎我的到来。我再次想起了“大艺术书房”系列图书之《贝聿铭谈贝聿铭》主编肖关鸿先生所说,希腊缪斯之神走向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公共空间,走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艺术不再是祭品,不再是象牙塔,也不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缪斯也由女神变成了平民。”在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之初,就如同装满传统文化经典的艳丽绣线,在承载现代科学文化信息的绣布里织出出了一幅“传统苏州”和“现代苏州”相融合的“双面绣”。在这个有着众多著名古典建筑的“文化圣地”中,建一座21世纪的新馆建筑,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贝聿铭先生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贝聿铭先生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公众熟知的建筑大师,是跻身于世界建筑师行列的唯一华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艺术之一。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祖辈是苏州望族,童年时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著名园林——狮子林渡过。20世纪30年代中期,贝聿铭先生远赴美国学习建筑。在几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贝聿铭先生在世界各地的建筑作品达70余项,获各类奖项50余次,1983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奖”。他在美国设计许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楼等,在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伊朗、中国北京、香港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公共建筑。贝聿铭先生多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使世界各地众多贝式建筑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苏州博物馆新馆就是由时年己85岁高龄的贝聿铭先生与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投资3亿元人民币,于二00三年十一月奠基开工,2006年10月6日中秋佳节正式对外开放。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新华社等众多媒体评述为:“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是这座建筑的最大特点,它既在苏州古城以独特性、唯一性深深打上贝氏的烙印,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成为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里程碑。当我步入博物馆內庭院茶园紫藤园时,吸引我特别留意了园里西南方与东北方各种植一棵紫藤。贝聿铭先生将內庭院将內外空间串联,主庭院和若干小內庭院互相连接而又布局精巧,庭院內外的园艺,互相依托,自然融于建筑。听导赏介绍:紫藤园里的两棵紫藤,还嫁接着从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新馆园林造景设计是在传统风景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的,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在当今的创造性延续。

我们只有在参观完所有室内空间之后,才会真正理解整个空间的设计精神。外立面的形体穿插造就了室内空间的丰富性,而室内空间的多样结构同时也成就了外立面的风格特质。空间也是人为的,贝聿铭先生最新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园林思想在现代审美中的新方向,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博的屋顶的造型。光影趣味是物境与心境的交融。“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玻璃顶棚肆无忌惮地让室内充满阳光,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光线丰富的语汇和对空间的影响力。阳光透过金属百叶照射入室内,在墙面上形成了会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光影图案。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情为主,景是客,情景交融,相辅相生,这才是中国传统的空间本质。苏州博物馆之所以能让人感受到传统美学的魅力,就是因为设计师很好地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空间气质,而光影就是让这些景与人们产生互动与共鸣的直接因素。可以这么说,光与影一直是空间设计的第四大造型元素,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

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可能是借鉴了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中庭的顶部是由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阳光肆无忌惮地透过玻璃倾泻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换着投射角度。所以在不同的时刻,参差错落的墙面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有趣且丰富。同样,贝先生在处理小空间时,也一点不吝啬使用光影这一元素。三角形的二坡屋顶全部是由金属百叶和玻璃组成的,为了体现传统园林的特色,所有的金属百叶都被木质的贴面材料所包裹。阳光透过这些条状结构在墙面上形成了连续的光影图案,让原本单调的走廊顿时生机勃勃,饶有趣味。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老先生的封刀之作,其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然而表达方式却又是全新的,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粉墙下设置了颇具创意的假山,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其中也有剖劈的棱角毕露的“险峰”,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却也“清、丑、顽、拙”,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时间总是短暂的,我还没有满足,我是多么的希望故地重游,再好好的品味一番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参观洛阳博物馆

全文共 1465 字

+ 加入清单

题记:“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如今,要想领略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寻找中华文明之源,参观洛阳博物馆新馆《河洛文明展》是最好的选择。

听说洛阳市博物馆新馆是河南省占地面积最大、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装备最精良、现代化程度最高、最有特色的博物馆。我早就想去观看了,这不,前两天爸爸、妈妈抽出时间陪我进行了参观。

看,多么宏伟的博物馆新馆。

我们直接乘扶梯上了二楼展厅,左边是《书画展》,陈列了各个时代的书法和绘画作品。

望里走,我们来到了 《洛阳珍宝展》,这里的珍宝可真多了,立即将我的眼球紧紧吸引了。

有乳钉纹爵

这是夏代礼器。1975年二里头四角楼出土。这件铜爵显然是从原始形态中分离出来的,成为独具特色的青铜爵,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也是最精美的青铜容器。造型优美,铸作精工,堪称稀世珍品。

龙纹玛瑙璧

西晋透雕,1978年洛阳偃师县出土。直径9.7厘米。璧利用玛瑙天然形成的褐、白色,由勾连盘龙纹透雕而成。造型别致,纹饰华丽,制作精美,晶莹剔透,光泽照人,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以上照片没照好)

母鼓方罍

商代酒器。1964年出土。高50.3厘米、肩宽33厘米,重22公斤。是一件商代晚期极具代表性的盛酒具。器形高大、凝重,结构复杂,纹样繁缛。主体纹样既衬以云雷纹,本身又加线刻,纹中有纹,层层套置,各种动物造型达十余种,使这件酒器通身满布花纹,却能瑰丽而不繁琐,诡变而不凌乱,典雅、庄重、富丽堂皇兼而有之,是商代晚期乃至商周青铜器中极难得的上乘之作。口沿器盖、内壁铸铭文两字“母鼓”,当为器主之名。

兽面纹方鼎(西周)

兽面纹方鼎是一件铸造异常精致的炊具。双立耳,方腹,四柱足。以非常工细的云雷纹衬地,柱足顶端同样饰浮雕兽面。是西周早期极难得的上乘之作。

《唐三彩展》专题陈列了洛阳历年来出土的唐三彩精品150余件,在此我们看到了许多精美的唐三彩制品。

三彩骆驼为唐代明器,1981年洛阳龙门安菩墓出土。高88厘米、长76厘米。这件骆驼造型优美,形体异常高大,釉色亮丽莹润,虽不像三彩马那样神骏,但却给人一股稳健、执著、不畏艰辛和不可抗拒的力量,显示了我国唐代工匠唐三彩雕塑技艺的精湛水平。

彩绘马与驯马俑

它是1978年在洛阳老城出土的彩绘马与驯马俑。驯马者双臂平张,两腿跨立,作用力牵马状。人马对视,力的较量瞬间被凝固于作品之中。

来到《宫廷文物展》,看到这里展出的主要是清代文物,分为佛教法器和宫廷生活用器两大部分,不仅展品数量多,而且规格颇高,真实再现了清代帝后的佛事活动和日常起居情景。

金丝楠木塔

在一楼的《古代石刻馆》我们见到了石刻精品近100件,分为石刻造像、碑碣墓志两大部分。最令我驻足的是石辟邪。它是东汉石雕,高1.9米,长2.97米,重8吨。石雕形若虎豹,头类狮子,体态雄健壮伟,呈奔走状,充分表现了汉代匠师超凡的想象力。它以简洁、明快、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展示出一只气势恢弘、剽悍雄健的圆雕神兽形象,是力的凝聚、力的象征、力的升华。

石辟邪

时间过得真快,还有《汉唐陶俑展》、《河洛文明展》还未来的及细细观看了,已经到了博物馆下班的时间了。我们走马观花地看了几眼,才恋恋不舍地走了出来。

洛阳古称“天下之中”,历经夏、商、西周、等13个朝代,先后在这里建都长达1500余年之久。是我国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历史古都。河洛地区的中华先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洛文化。

通过参观《河洛文明展》,我进一步了解了洛阳13个朝代古都的辉煌文明成果,知道了“河洛文明”在中国文明史上的特殊历史地位。我会更加热爱我的家乡——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半坡博物馆参观700字作文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早上老师对我们说:“我们今天下午要去半坡博物馆参观。”我听见这句话真是迫不及待,想马上就去。

下午我们班坐班车来到了半坡博物馆,门口有着一个三角形架子,架子顶上还有一幅人面鱼纹图案。我好奇地想:“半坡人是不是要天天都吃鱼呢?”院子里非常幽静古朴,那里有争鲜斗艳的花朵。有玉玉婷婷的干叶玫、紫槿花、优雅的玉兰花,充满了勃勃生机。

我们班来到了第一展厅。听讲解员阿姨说:“那时是由女的说了算,所以都听女的,距今已有6000多年。”我骄傲地想:“我们女的多有本事啊!”第一展厅里有石铲、石锄、陶刀、石刀……解说员阿姨告诉我们:“石铲是用来播种、翻地的。陶刀、石刀是用来收割的,用时绑在手上。”半坡人在烧煮食物的基础上利用陶甑,增添获取熟食的新方法。我最感兴趣的是尖底瓶,等它灌一半水后能直立,倒水时非常方便。那时的人们真聪明,都能应用现代物理学为自己服务了。

接下来去的是第二展室,那里的特色是陶器制造和装饰品。半坡人做陶器是先做器底,后做器身。我最感兴趣的是大陶瓮,它口大底小,用来装粮食。还有人面鱼纹,它的样子是一个人嘴巴张着哈哈大笑,眼睛笑成一条缝,两边各有一条横着的鱼。

最后我们到了半坡遗址模拟厅,他们的房屋非常有趣,有的房屋是半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

我们出了大门,我想:“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勤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参观非遗博物馆有感500字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全班师生满怀期待地在校长妈妈的带领下参观了雨花非遗博物馆,度过了充实又快乐的一天。

下午,我们从学校出发,经历了大约半小时的车程,到达了目的地——雨花非遗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口我们排好队之后就见到了讲解员阿姨,在同讲解员阿姨和校长妈妈一起合影之后我们就开始了雨花非遗博物馆的参观旅程。

第一个馆是湘绣馆,湘绣是湖南地区的传统美术也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馆里挂着雨花非遗馆的镇馆之宝——《开国大典》。只见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特别是毛泽东爷爷,看上去特别自然、亲切。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走进非洲”馆,非洲馆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真实、全面的非洲,非洲馆中完整还原了整个非洲,就是活脱的一个迷你小非洲。在馆中还摆放了许许多多的非洲鼓,大的、小的、兽皮的……各种颜色、式样、材质的应有尽有。

随后我们去的是皮影戏馆,讲解员阿姨让我们全班同学都体验了一下,我排在第五个,我玩的角色是一个清朝的皇帝,我和接下来的同学玩的皮影撞来撞去,把其他同学逗得都笑趴下了。

跟着讲解员阿姨我们陆续还参观了许多不同主题的展馆,不知不觉都到了要返校的时间了,走出博物馆那一刻,我心中感慨,非遗文化真是人类珍贵的历史财富,了解他、掌握他才能真正地保护和传承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参观消防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天气晴朗,春光明媚。我们三年级的五个班去消防参观学习。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到了那里,看见门上的柱子上写着 119 火警电话。我 们从正门进去,我先看到了一栋六层训练塔,这是消防队员叔叔训练的地方, 有障碍板,独木桥等等。叔叔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消防的知识。

我们看完这里,又到了车库。两个叔叔又开出两辆消防车。然后,几个叔 叔给我们表演了干粉灭火器的使用:叔叔先打开保险销,再压下手把,从喷嘴 冒出一股象雾一样的白色粉末。这种灭火器可以灭电,油,气着火。

消防队员还给我们演示了水罐车,一个叔叔拿着一根长长的白管子,一个 叔叔抱着水枪,水喷到我们的身上,脸上,因为我们离车不远。车上的喷枪在 叔叔的控制下,水均匀的洒在地上。

看完表演,我感受很多,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参观大连自然博物馆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周六,本来是去图书馆看书的日子,可是妈妈一大早便把我从床上拽起来,说是不去图书馆了,要去一个比看书更有趣的地方——大连自然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现开设地球、恐龙、海洋生物、东北森林动物、湿地、物种多样性、辽西古生物化石等多个展厅。我情有独钟的确是恐龙展厅。走进展厅,栩栩如生的恐龙生态模型深深吸引了我,令我对人类巧夺天工的创造赞叹不已。这里还有大屏幕,向我们展示了恐龙产生、发展、灭亡的全过程,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在这里观看大屏幕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小朋友,他是和父母一起来大陆度假的,他似乎也对恐龙有着和我一样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很快成为了朋友并相邀一起参观

接着我们又去看了恐龙蛋化石。各式各样的恐龙蛋化石映入我们的眼帘,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都有,四周的墙壁上还有科学家和艺术家假想的恐龙的样子,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而最令我兴奋的是每张图后面还有一段小故事,解说员叔叔看我们看得如此入神,走过来指着图跟我们说了好多关于恐龙的故事。这次自然博物馆之旅为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打开了一个窗口,架起了一座人类与自然沟通的桥梁,不仅使我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自然科学知识,还让我结交了来自宝岛台湾的小朋友。所以,我真诚的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能够来这里,让我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也能够成为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参观故宫的观后感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结束了草原之旅,我们一家来到了沈阳。沈阳是辽宁省的省绘,也是东北的第一大城市。来到了这个城市后,我首先参观了沈阳的一大景点——故宫

故宫是清朝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宫殿,整个宫殿的分布呈轴对称,与北京故宫相似。前殿是皇帝办事的地方,后宫是皇帝休闲、娱乐和睡觉的地方。

故宫里,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十王亭。清人又称“八旗子弟”,是因为清朝将国土分成八块,每一块由一旗管理,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等八旗首领一旗一亭,正旗将报告交给左翼王亭,镶旗则交给右翼王亭。

在故宫内,还陈列了为皇帝制作的精美的工艺品。一个葫芦状的器皿竟是水晶雕刻、镶嵌着青玉的小葫芦串,上面还有高度仿真的玉叶子。要知道,这些工艺品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参观完沈阳故宫后,我紧接着参观了沈阳“9.18”抗战博物馆。博物馆的门口,展现了日本人侵略东北时的情景:年轻的男女走到了松花江畔准备乘船逃入关内,而他们年老的父母走不动了,手牵着手,满含着泪水,挥手向它们告别,仿佛在说:“孩子,这战争,该什么时候结束啊!”。雕塑的上方,刻着这样一首歌:“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宝藏,流浪,流浪…”

走入内馆,我看到了一幅又一幅日本人惨无人道的杀虐照片:日本军官命令中国百姓不停地为它们修隧道,修完后就直接把他们丢给狼狗生吞活剥;一个日本士兵提着中国人的脑袋哈哈大笑;万人坑、南京大屠杀、华北无人区…这些不仅是日本人犯下的暴行,更应该让我们静静地思考。

一个民族衰落了,就像一束流星落了下来。为什么?难道不是因为清朝实施封关锁国的制度而导致落后几十年吗?难道不是因为清朝过分的贪污和腐败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是空话,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这一代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赶上时代的前沿,才能够成为发达国家。否则,中华大地上就会重演被列强侵略的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参观柳州博物馆作文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5月15日,小朋友在“517电信日”到来之际,参加“童眼看电信通讯科技展”参观柳州邮电博物馆,了解从图符到烟火、从竹简到电报、从电话到电磁波......人类网络通信发展史的过程。

本次参观的柳州邮电博物馆位于东门城楼附近,建于1903年,是柳州最早的电报局办公场所所在地。里面有各类电话、发报台、通信设备、照片等129件藏品。这些藏品展示了从古到今100余年通信史的发展过程,是青少年进行通信科技科普教育的第二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参观糕点博物馆作文500字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下了车,我们参观完了徽州文化博物馆,走向了旁边的另一个博物馆——糕点博物馆。

站在博物馆门口,我猜测着糕点博物馆?糕点?不会是展示著名的糕点吧?算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等进去看的时候就知道了。

进入博物馆,馆内并非如此。正厅有个大磨,大石磨非常大,直径大概有五米,呈正圆形。圆的外围有一圈凹槽,推动这个石磨需要人力和兽力。用法非常简单:将五谷杂粮放在凹槽内,再推动石轮,五谷杂粮就会被碾碎。

我们走过大石磨,来到后面一楼。我立刻震惊:因为看着大石磨就有种里面古老的感觉,没想到里面这么繁华。

我环顾四周,发现有很多饼子摊。咦?那不是黄山烧饼吗?在呈坎有,这里怎么也有?

不等我思考,教官就带我们在一楼参观了一下,又去了二楼。不一会儿,教官又把我们带下来了,让我们自由购物。我看了下黄山烧饼的价格。啥?十八元?才一袋?而且还是一袋!在呈坎十元一大袋!我又去看了下肉松饼,问了一下:十元四个。我口算了一下:十除以四等于二点五元一个。嗯,这么多肉松,这大小,这味道,二元五角划算!

我随后又看了木质玩具……

一会儿,参观完了,又要走了,我排队上车去了,拜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参观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参观省博物馆观后感。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等窑口的青瓷,会稽古铜镜和湖州古铜镜;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均为闻名遐迩的文化瑰宝。

浙江省博物馆旧馆址的一部分为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澜阁。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面积20400平方米,博物馆里有几个场馆,分别是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工艺馆、礼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精品馆等十个展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楼阁亭榭,以长廊逶迤相连,掩映于湖光山色间,成为天堂杭州一处耀眼的文化新景点。

浙江省博物馆旧名西湖博物馆,1931年更名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称浙江省博物馆。该馆原设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两大业务部门,1980年分出历史部文物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学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有关数据显示,该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其中一级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绸片和麻布;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各种青铜兵器、青铜农具、印纹陶和原始瓷;从东汉至明代各个青瓷窑系的一批标本;还有大量的古今书画。不久我们参观完了,便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安徽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来到了安徽博物馆,它让我想到了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我满怀着兴奋来到了这宏伟的博物馆。文物,代表着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才智;文物,代表着那古代人民的风采;文物,代表着国家悠久的历史。是她,让我明白了我们家乡的历史。

纵然它们身上长满了铜绿,但却丝毫无法掩饰着它们身上磅礴大气的气势。看到了它们,让我的心头猛得一颤,让我充满了敬畏之情。我们共游览了安徽文房四宝、安徽文明史陈列、江淮撷珍、徽州古建筑。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安徽文明史陈列反映了安徽文明发展的脉络,而这些古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它们也代表着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安徽文化史》陈列由“青铜礼乐夷楚华章”、“运河通达清名流芳”、“中都基业天下徽商”等几部分组合而成。形成了安徽那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

它,让我明白了那些能工巧匠的技艺高超。但是即使再高超的技艺也没有很好的流传下来。它,让我看到了内在的精髓,让我感受到了它那磅礴的气势。仿佛我是在面对面对古代君王一般。它,代表着我们安徽的文化底蕴。

通过参观,领悟一个个历史故事,我感到扑朔迷离,听的津津有味。这些文物,是勇敢的文博工作者经历了千辛万苦才使得这些文物安然的摆放在博物馆里。她们是伟大的英雄,为了国宝不遭破坏,经受了多少委屈与磨难,但是,她们却没有丝毫的抱怨,拿着微薄的工资,依然无私奉献。

每一件文物都记载着一个故事,我从它们身上看到沧桑的铜绿,但却丝毫掩饰不了君临天下的王者威严,凝结着些创作者心血的结晶。玉器,晶莹温润;书画,意境幽远;古剑,驰骋战场。当我离开博物馆时,我不禁感慨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建筑,此行让我收获了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观中国科技馆观后感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来到科技馆,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新展览馆前,老师一宣布解散,我们就叫着喊着往里冲去。我没有盲目地参观,而是先看了看游览简介,了解了各层都有什么,再去参观。

首先,我参观一层。一层主要有机械、材料交通能源和航空航天技术四大展区。我们在一层知道了纳纳米技术和排列原子是怎么回事。 接着,我来到二层。二层有现代通信技术、虚拟人现实、显示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 后来,我到了三层。三层可算是最有趣的一层了。我对三层很感兴趣,因为三层有环境、生命、高压放电,声、光、电磁学、脑科学与数学几大展区,这跟我们课本上讲的知识有些相似,所以我对它们很感兴趣。其中有一个展览项目叫“窥视无穷”。我觉得它很好。它属光学现象。从镜中可以看到无穷无尽的重复影像,我用手轻轻转动镜框,发现所有影像的位置随之变化,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问在一边参观的科学老师。科学老师告诉我:“这是一块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反射成像的光学系统。前面是一块半透半反镜,后面是一块全反光镜,两块镜子处于平行位置时,具有多次反射成像的特点,如在它们中间放一物体,就可以反射出许许多多的影像,当转动镜框改变两镜的夹角时,由于光的入射角发生变化,故反射出的影像的位置也随之变化。”

听了科学老师的解释,我一下子明白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为自己有明白了一个物理现象而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上海博物馆。一下车,博物馆门前八尊气势恢宏的汉白玉雕像立刻映入我的眼帘。博物馆由方体基座和巨型圆顶组成,分为四层,各层有各层的特色,第一层是青铜器馆,第二层是陶瓷馆,第三层是书画馆,第四层是货币馆。

我们随着井然有序的参观队伍进入博物馆大厅,先来到青铜器馆。里面的青铜器琳琅满目,大克鼎、牺尊、黄觥等青铜器历史悠久。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几千年的古人就能创造出这么造型奇伟,花纹精致的青铜器,真是太令人惊叹了!

参观完青铜器馆,我们来到了陶瓷馆。我发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瓷器。一个叫汝窑盘,它是北宋时期的茶壶,质地非常坚硬,到现在一点磨损的痕迹也没有,完好如初。我想这一定是古代不知名的艺术家的心血吧。相反地,大汶口文化黑陶镂空高柄杯轻薄易碎,杯壁仅一毫米厚,因此被称作“蛋壳陶”。

看了这么多的文物,我最喜欢的还是青花瓷器。雪白的瓷器上画着青色的龙,这些龙栩栩如生,有的张牙舞爪,好像在找谁比试;有的两条龙缠在一起,似乎在打架;有的奋力往天空飞去,仿佛要去摘太阳……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龙,我不禁暗暗佩服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艺。

一天一晃而过,转眼就要离开博物馆了。我回头凝望身后的博物馆,深深感受到中国的古代文物绝不是单纯的艺术品,而是一个个时代的象征。青铜器、瓷器、雕塑、书画沉淀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我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感到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参观博物馆有感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现代的强国,科技先进、武器发达、生活幸福,在昨天的中国却发生了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在此,我讲一讲来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对我印象深刻的几位前辈。

走进“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进门左手边有一个大钟,每年的9月18日钟声敲响14下。为什么敲响14下呢?这个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吧!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进日军在东北地区辽宁省沈阳市打响第一枪。1931年9月18日夜里大约10时20分左右关东军按计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我点点头,明白了九一八的具体时间。其实在九一八事变前的1928年6月4日清晨5时23分,日本人就对沈阳的铁路进攻,炸毁当地铁路,而且张作霖大帅也是本次爆炸现场的遇难者之一。

讲解员还告诉我们:“日军不但炸死数不胜数的战士,还侵略中国老百姓。每当日军捕到中国人,就让他们吃不饱;还往他们的鼻子、嘴里灌毒水;让他们生不如死,最后还要进行严打。几轮下来,无一人存活!”听到这里,我顿时感受到了战乱时百姓及战士们的不易。一语点醒梦中人,知道了咱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女战士——赵一曼,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一字未透露。而且赵一曼在临终前为儿子写了一封信,也就是遗言。看到这里现场的参观者都在流泪,当然我的眼泪早已哗哗地流了下来!

如今,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血液换来的。我告诉自己:“必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祖国做贡献。”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儿女,我必须做好中华儿女的种子,勿忘九·一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参观博物馆的日记500字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我和爸爸一起去历史博物馆游玩,我们打了一辆出租车,到了那里,我兴奋无比,梦寐以求的地方我终于到来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多达375000件,储藏量居全国第一位,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顺着每个展馆转下来,从远古时代的简单石器,到1840年前社会生活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100多万年,就如同翻开了古长安的活史书,仿佛又回到古时代,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为二个展厅,集中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孕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奉献。

第一个展厅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猿揖别》,以距今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第二部分是《凤鸣岐山》,以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拥有的丰富遗迹、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第三部分是《东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

第二个展厅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汉雄风》,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第二部分是《冲突融合》,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第三部分是《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

时间很快过去了,虽然这么匆匆一转,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每一件文物,但是我感觉就像时空穿梭一样,领略到了中华大地几千年的发展变迁,游历史博物馆让我们再次想起了身上肩负使命,就像胡锦涛同志说的,我们要从历史中总结教训,展望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参观慈善博物馆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黄天宇

今天我和父母一起去参观中华慈善博物馆。进入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瓷盘。这个瓷盘十分高大,墨绿中透着一丝白。盘中刻画着一位圆佛,他慈眉善目地笑着,旁边有两条巨龙,正张牙舞爪地怒吼着、咆哮着。“红花须得绿叶衬”,一般人只会看到那瓷盘的美丽,却没看到他架子的鬼斧神工,它是用上等的红木做的,上面雕刻着两只栩栩如生的猛虎,露出尖尖的獠牙。背面看,一个巨大无比的如意竖在那儿,撑住了整个瓷盘。如意上虽无宝石,但雕刻技术高超,就像是有闪耀的珠宝,熠熠生辉。

来到“仿古慈善街”,这里的古代慈善街道数不胜数,有专门收养老弱病残的福田院,有从事医疗慈善的机构“惠民药局”,较早的家族义庄“范氏义庄”,收养弃婴的“育婴堂”,免费摆渡的“义渡局”等。

向前走了几步,看到模拟区,这里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场景。天崩地裂,这感受是汶川百姓一辈子也抹不去的记忆。灾难面前,中华儿女手拉手、心连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们向灾区捐赠物资,让更多的人帮助灾民、官兵。

让我们走进中华慈善的世界,探寻精湛深遂的慈善文化。驻足于此,我更加理解孙中山先生说的:“仁之种类,有救世、求人、救国三者,其性质皆为博爱。”这句话。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帮助更多的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观故宫博物馆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我参加了由中国少年报组织的北京奥运采风夏令营。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游故宫

那天,我们三点钟就起了床。看完升国旗,采访完国旗班后,我们一行人就进了故宫。

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进太和门,一个大大的金殿映入眼中。那就是皇上上朝的太和殿。据说,太和殿内所有砖都是金砖,辉煌极了。我们手上的相机正准备按下快门时,导游告诉我们照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意义,而照太和殿有不好的意义。看来,故宫还有许多神秘之处。

完太和殿,就来到中和殿。中和殿有一特色:就是它四个角上各有十二只脊兽。这十二只兽由小到大排列着,十分有趣。我们一看里面,哇!好漂亮。一把龙椅放在正中间,左右各一个大花瓶,真是庄严而辉煌。

和殿后,我们还去了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多个景点,但是我最感兴趣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的花五颜六色,那里的叶绿如碧水。那里的假山十分逼真,走进去里面,无论是山的形状,还是山上的装饰,都足以让人觉得自己处身于大山之中。

御花园,便从神武门出来了。游完故宫,我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他们在科技这么落后的情况下把故宫修建得那么漂亮,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天津博物馆观后感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我参加了新华社的摄影小记者培训班。5月16日,齐老师又组织外拍活动了,这次,我们去了天津自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可真大呀!齐老师说它像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可是,我看着像一个大白面包。

我们一进入博物馆就被两只巨大的恐龙化石吸引住了。它们可太大了,太高了,比双层公交车还要大还要高,都快到屋顶了;长着很长很长的脖子和长长的尾巴,头却很小,简直跟脖子不成比例。它们叫马门溪龙。在它们旁边的那只霸王龙的样子凶猛极了,巨大的头颅,张着血盆大口,露着尖利的牙齿,后腿粗壮有力而前肢很弱小。

抬头一望,屋顶上还悬挂着翼龙的化石。齐老师说,摄影师要用和普通人不一样的视角拍摄景物,这次我们学习仰拍。可是,仰拍很难,相机总在抖动,很难对准焦距,脖子很累。最后,在爸爸的帮助下才完成拍摄。

在二楼我又看到了甲龙、兰伯龙、李氏蜀龙,长着三只犄角的三角龙和小巧可爱的鹦鹉嘴龙等各式各样的恐龙化石。还有很多海洋动植物的化石和标本。二楼的光线暗,我们要用慢的快门速度、大的光圈和高的感光度,才能完成拍摄。在拍摄一个鸮鸟贝化石时,由于快门速度很低,为防止相机抖动,我不得不把两只胳膊肘支在台子上拍摄。我还拍摄了猛犸象、大白鲨和很多古生物化石的照片。

记得《小哥白尼》和好几本书上说过,生物是进化而来的,包括我们人类。可是,很多生物都灭绝了。有的科学家推测说,地球温度突然下降,恐龙身上没有毛又没有冬眠的习惯,就冻死了;还有人说,地球上的哺乳类动物变多,它们吃恐龙蛋,使恐龙灭绝了;还说,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火山喷发,恐龙来不及逃跑,就灭绝了。现在小鸟也快灭绝了,因为很多人砍伐森林,小鸟没有家了;可爱的小海豹也要灭绝了,因为,很多人把它们杀死,用它们的皮毛给女孩子做大衣。它们都是可爱的生物,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森林。

一上午的拍摄活动结束了,我真的很累了,必须用一根烤肠来补充能量。摄影真的很有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参观中国陶瓷博物馆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周*娜

我们今天去了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

我们已经博物馆就看见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上了二楼,经过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中国江西景德镇为什么被外国人称为“瓷都”。当中的陶瓷就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我最喜欢的一种陶瓷是琉璃瓦,因为它在明清时代可以用来铺地防水。

我们还去体验了自己用机器做陶瓷,首先,用双手大拇指小的后肌和小拇指上的后肌向上推,然后用大拇指将中心弄凹下去,重复几次,再把自己想要的形状捏出来,最后用铁丝刮下来,晾干后就可以加工了。我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铁丝可以把陶瓷切下而不会再被粘上呢?那不是有水分吗?老师说那是被隔开的。后来我才明白,泥外湿内干,刮的时候当然不会粘上啊!真厉害呀!

帽子的朴素让我们感到过时,但是却是以前古代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对设计的探索。我们也要了解陶瓷的历史和发展。

我们应该去领会传统,不要在社会发展急速的时候,丢失了自我,忘掉了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上海玻璃博物馆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雄距在世界东方。从东边的山海关到西边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蜿蜒在山上的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从秦始皇下令建造长城,到孟姜女寻找丈夫,最后明代开国元勋——徐达修筑长城。它蕴含着砥砺奋进、生生不息的文化真谛,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华夏儿女的骄傲!

今天来到玻璃博物馆,观看明清重镇——秦皇岛长城专题展开幕仪式。仪式过后,来到展播播厅,“天开海岳京师屏障”八个大字,顿时让我感受到了长城的雄浑、凝重、神奇与美丽。秦皇岛境内有223。1公里的明代万里长城,它们气势雄伟、风光秀丽、建筑精美、关隘众多、文物丰富、故事动人,展现了长城文化的精髓。

第二部分——天工巧夺匠心独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长城由城台、马道、垛口墙、望孔、排水、射孔、宇墙、雷石孔、吐水嘴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讲解员叔叔特意讲了吐水嘴的作用,让我大开眼界。

第三部分——雄关要塞长城烽火,主要介绍了榆关抗战对长城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军事武器——铁弗朗机。“戚家军的驻守,戚继光曾招募浙兵9000余人守之。”“9000人,这么多人”我不禁感叹道。

第四部分——精神守望永续传承,从70年代开始,秦皇岛市就出现了义务保护长城组织。当我看到展览柜里展示长城保护员——张鹤珊维护长城的工作笔记和工作总结时,我才明白原来长城需要工作人员年复一年的精心维护和修复。到2006年底,张鹤珊与其他74位长城沿线农民一起,在村民中义务宣传长城保护知识。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来。它蜿蜒在山上,是我们值得骄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长城建成后,经历数代人的坚守,它蜿蜒在山上。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当我再次看到展厅里的长城模型,情不自禁地眼眶湿润,那是因为我对长城爱的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