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学风格【精彩20篇】

导语: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最疯狂执着的爱情也终究是过眼云烟。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教学风格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5920

作文

1000

关于英语教学读书笔记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不是唯一的,但是,任何课程都有一个基本目标。那么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此作了一个明确的回答,这就是“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这里,“学生的发展”的内涵是丰富的,但是决不能被泛化而失去其最基本的学科特征。它应当主要地是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在一个以英语作为外语教育的国度里,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还是靠课堂。这就给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小学英语教师一直在实践中艰苦探索,努力在实践中做出了一些改进,也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

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研究只是试图不断调整我们那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而并没有真正触及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即没有真正解决制约英语教育发展的理论与理念的问题。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犹如一缕春风,向我们扑面而来。源于西方哲学思想又被认知心理学所广泛应用的建构主义,其基本原理一经应用于课堂教学。就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也因此应运而生。与西方以往外语教学法各种流派不同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不仅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发展”的思想——这与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有其坚实的哲学基础的。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联系性的,真正的语言能力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孤立的、机械的、僵死的应答操练。

离开具体情境的语句是没有任何确定性意义的,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的发展总是有条件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语言知识的建构不仅需要激发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而且需要创设、呈现新的语言现象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去体悟新的语言现象及其语义和用法。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运动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建构和发展过程是必须循序渐进的。辩证唯物论认为,人对世界的认识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则认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获得过程是需要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究和亲历体验的,而不能是被动接受的。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于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也不可能是万能的。然而,在我们研究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六大理念时,竞发现这六大理念无不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相关联!这决不是一个巧合!如此说来,在我们苦思冥想如何通过改善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个问题时,我们是否应该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中得到一些启示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教学过程

全文共 2209 字

+ 加入清单

一、创设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播放一段录像——北京天坛公园导游员迎接游客时的情景。

导游:“各位广东来的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首都北京,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一起游览从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请大家跟我走。”

2.谈话:录像短片中的小张是干什么的?

师: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板书: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板书:前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板书:学写)

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设计意图:尽管家庭旅游越来越时尚,但很多学生对“导游员”“导游词”还是没有更多具体的认识。录像短片的播放,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或回忆曾经听过、见过的情景,对“导游词”产生直观感知。

3.演示文稿:《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

指名读,认真听,说一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师讲解习作要求: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世界遗产”。

师: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的景观共有29处,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

(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师:一个景点,可以介绍的东西很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

(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师:可以适时提醒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或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设计意图:习作前明确写作要求很重要,是对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教师对每一条要求进行适当的解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写作要求,了解撰写导游词的基本方法。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1.出示范文《天坛导游词》(附后)

师: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

(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

(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例文第2、3自然段)

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例文4—14自然段)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例文的最后一段)

(适时板书:前言、总述、分述、结尾)

(2)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

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板书:内容真实、语言生动、言之有序、适时提示)

设计意图:导游词是应用文的一种,是学生首次接触,给出一篇符合本次习作要求,格式较为标准的范文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从阅读中直接感悟写法,并将写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运用写法,口头编写《颐和园导游词》。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3篇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北京的颐和园,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编写一篇《颐和园导游词》,该怎样写?

学生小组讨论,研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集体汇报、讨论。

教师分别请每个小组出一名代表,就“前言”“总述”“分述”“结尾”部分进行口头作文。教师评点,适时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该怎样写。

设计意图:口头编写同一篇导游词,可以体现较强的训练功能。第一可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第二通过集体汇报和教师的即兴评改,可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导游词的写作方法;第三,通过同一内容的不同汇报,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另外,“颐和园”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学生对其语言已较为熟悉,选它作为训练内容,有利于本次习作难点的突破。

四、教师小结口头编写中的问题,布置本次习作。

师:导游词是游览时的讲解词,是为口头表达而写的,因此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另外,风景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景点名称的由来,风景背后的神话、传说、故事等等,却鲜为人知。因此,在导游词中加入这些内容,也能增加旅游的神秘感。

你打算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介绍其中的哪些有特色的内容呢?

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时给予选材方面的指导。

师: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独具魅力的导游词,并用你生动的讲解,向人们展示祖国优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吧。相信这些自然文化景观定会因为你的解说,更加绽放异彩,妙趣横生。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针对学生口头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是对习作的进一步指导,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由于每个学生习作内容不同,因此教师的指导除了共性之外,还要有一些个性。个性化的指导可以体现在对习作主体——“有特色内容”的选择上,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教师便可当堂进行点拨,帮助学生选好习作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思考

全文共 2346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在作文教学中重点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积累和观察,让学生产生对生活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写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杜绝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读、多看、多想、多写,积累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同,他们对事物的想象结果也不一样,观点也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要求,应该从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的抒发去引导,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品,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生活中正能量的一面,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在策略上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以活动促兴趣发展

1.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实际课堂上,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给学生固定的题目,和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这样的办法都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想法的方法。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借鉴其他学生的优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延续。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和查阅资料,同时也是学习交流的过程,能够增强阅读写作的浓厚兴趣。教师在组织辩论活动中,一旦遇到有争论的情况,不必简单直白地阐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而是在恰当的时机找准争论的结点,引经据典将双方观点有机统一,客观公正陈述事实,在陈述观点同时也是激发同学们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样就广泛调动了同学们发言思考的积极性,通过现场的辩论,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虽然有的说的不是很贴切,但是学生大胆的发言也是一个好的方向,表达好的学生的语言精简,论据充分,同学间也是一个直接的学习过程,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了训练思维的教育。

2.利用课本剧,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材中的有些篇目,场景宏大,人物关系纷繁复杂,内心世界也比较复杂,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将课文改编成剧本,设置特定的情境和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示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既做演员,又做观众;既做表演者,体会当时人物的亲身遭遇和心理状态,又做旁观者,感悟生活,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

3.通过文学欣赏课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单纯依靠语文课本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是绝对不够的。教师要在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发挥导师的作用,带领广大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精神营养,分享其中的思想体悟,增加各类知识积累,提高审美情趣。通过文学欣赏课,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素材多了,阅读兴趣自然越来越高,选择性阅读的能力也会增强,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

1.利用有关课文内容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的语文课本是学生第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是学生开始学习写作的基本的参考内容,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十分必要,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完《秋天的怀念》后,要学生运用拟人换位思考,将浓浓的母子情延伸思考,这样学生带着情感去写作,饱含深情,触景生情,感人至深,从而激发学生情感。

2.运用临界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魏巍在《东方》第六部第四章说:“悲苦的回忆与幸福的憧憬交织在一起,真是苦辣酸甜一齐兜上心头。”我们可能一心为了远处的风景,而忽视的脚下的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临界思维,做一些大胆的假设,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写给十年后的自己》等充满设想和想象的作文,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启发、捕捉写作灵感

臧克家在《京华练笔三十年》提到:“生活枯竭,灵感不来,虽然有诗,但好的不多。”灵感对于写作非常重要,教师要利用教学活动和生活现象,特定场景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点燃学生的写作想法,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赞扬他们的写作信心和写作激情,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写作水平。

1.培养写作灵感

写作灵感要积极培养,而不是被动接受。好的灵感也需要有足够的想象力。有句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在想一个好的灵感之前要有足够大胆的想象力。培养灵感首先要注重生活点滴的积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透过表面看本质,积累材料,量变达到质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报纸、杂志,名言警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进行反复的训练。一旦真正写作,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融会贯通,思如泉涌。反之,则捉襟见肘,相形见绌,一潭死水,何谈灵感。

2.启发写作灵感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启发。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力将写作范围、思考空间、词汇占有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杜绝又大又虚,少些文体、情景、风格的限制,扣人心弦,诱发其写作灵感,激发写作思维。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保持思路畅通,因为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紧密相连。灵感具有闪念即逝、杂乱无序的特征,要让学生随时随地的记录下自己的写作想法和灵感,然后通过整理资料和自我描述的方式回头再对读书笔记进行整理,会发现很多佳句,正是灵感突现的成果。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更多是需要教师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因地施教,要从具体事物着眼,认清学生的心态,打开学生的心扉,教会他们培养写作灵感,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鼓励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就会有说不尽的话题,各种思维的花朵就会开放,带领学生走进自己营造的精神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教学过程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描写人物的课文呢?(学生交流)对,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习作去学习一个新的习作内容。

(教师板书):写一个人物群体。

二、明确写作主题

1、那么同学们,什么是人物群体呢?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

3、同学们,我们现在了解了什么是人物群体了,那么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人物群体呢?

4、请同学们思考并交流。

5、小结:人物群体即一群人的表现。那么写人物群体,不是写一个人,而是写多个的人,而且这些人之间是发生联系的。

三、写法指导

既然同学们认识了许多人物群体,那你最想写哪个人物群体?想一想这个人物群体有何特点?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群体中人物的特点呢?

1、指导写法:

(1)、引导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人确定一个人物群体。(我们一家人、我们的班集体、我的小伙伴等)板书(群体)

(2)、引导学生探讨: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人物群体呢?

(3)引导学生确定人物群体中有哪些主要人物?可以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突出人物群体的特点。(板书:人物)

(4)这些人物中哪些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板书:事例 )

(4)想一想这个人物群体有何特点。板书:特点(如:团结友爱、幽默风趣等)

(5)文章结构要有详有略,主要人物要集中笔力详细刻画,陪衬人物寥寥数笔顺带而过。

2、教师小结:(并归纳板书)

四、妙笔生辉:

1、教师出示习作要求:

2、播放音乐,学生创作。

五、作品展示及评价

(1)(投影)学生作品,并邀请学生朗读习作。

(2)师生互评。共同修改作品。

(3)教师习作展示

六、总结提升:

同学们,写作文其实不难,只要你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细致地观察与发现,通过你们对语言的文字组织与推敲,珍视自己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和独特感受。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篇习作写好的。加油吧,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学过程

全文共 1227 字

+ 加入清单

一、审题指路

1、学生齐读作文内容。

2、提问:这次作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3、讨论归纳:

选材范围:选择好朋友写一篇作文。

习作要求: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

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己定,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二、指导选材

注意点:选好人和事。

1、选定自己真正熟悉的人——好朋友,想清他的性格特点。

2、选好事。再一次追问自己,是他做的哪一件事使我感到他具有这种品格?想清了对哪一件事印象深、最熟悉,就写哪一件事。

3、学生讨论。同桌交流讨论,再指名交流,教师适当指点。

三、指导写作

注意点:写好言与行。

1、阅读片段:

出示片段(投影) (一 )

那位姑娘笑着从我手中接过了车子,立即检查起来。修车的姑娘抬起头说:“是链条坏了,放心,会修好的。”不多一会儿,车子修好了,我正要付钱,修车姑娘却摆手说不忙,指着自行车的前闸说:“这儿也松了,会出危险的!”突然间,我心中升起了疑团:“我连价钱都没问,她会不会……”修车姑娘不管我愿意不愿意,又叮叮当当帮我修起前闸来。我心中的疑团越来越浓了。车子终于修好了,我满以为她会漫天要价,谁知她只要五角钱。噢!她原来不像我想象中的那种钻在钱眼里的人。我伸手从口袋里掏钱,可找遍了全身也没找到,我这才想起早上换衣服时把钱放在桌子上了。为了不使自己太难堪,我对修车姑娘说明了情况。修车姑娘微微一笑说:“没有带钱?不要紧,走吧!”

思考:(1)文中写出了修车姑娘的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这位修车姑娘的特点写具体的?

(二)

记得有一次,我们跳牛皮筋缺个人,我想,小英除了看书外最大的兴趣就是跳牛皮筋,大家商量了一下,准备请小英参加。我们急匆匆地来到她家的门口,只见她正坐在院子的石凳上,两手捧着书出神地看着,时而双眉紧锁,时而满面笑容。我轻轻地走到她身边说:“小英,我们跳牛皮筋少个人,你和我们一起跳吧!”可她一点反应也没有。我火了,大喊一声:“喂!我叫你跳牛皮筋呢!”这一喊把她吓了一跳。我好言好语地说:“小英,我知道你会跳牛皮筋,所以想叫你和我们一起跳。”想不到,她却说:“对不起,我正看到一半,不跳了。”我们一听很生气,就在她身边捣乱。我们一会儿蹦蹦跳跳,一会儿大声说笑,可折腾了好半天,小英连头也不抬一抬,仍然聚精会神地看书。天黑了,我们只好没趣地走了。

思考:(1)说说这一片段中小英的特点是什么?

(2)为了抓住这一特点,作者重点写了什么?是怎样写具体的?

小结:从上述片段分析中,大家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能通过具体

的事来表现人物特点,是由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

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这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方法。

四、独立思考

打算写什么人?什么事?反映这个人的什么特点?

1、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写?

2、试列提纲

3、学生汇报,交流一些好的构思。

4、读下水文,分别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五、学生习作

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差生选材,中等生自能作文,优等生创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快乐作文

全文共 374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快乐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必须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而对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又限制得过于死板。这样,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说:“你们的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老师看的,只要让阅卷老师觉得满意就行了。”在这种缺乏终极关怀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作祟之下,“作文教学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不是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生硬地背范文,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李建平 教育科学出版社)。由此,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成了蒙蔽自己的帷幕。学生对作文自然兴味索然了。

为此,我对作文教学作过种种尝试。先是请学生打草稿作修改;后又是精批细改,加强面批;接着利用课前三分钟请学生轮流演讲……虽取得一些成绩,但总的效果不大。我在不断反思中悟出:光是小打小闹,还不能解决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而应当在作文教学模式上作大胆地改革。一年以来,我注意回避上述作文教学中的“死胡同”,尊重学生的自我,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学生找到了自己所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了一种强烈的要说出来的感觉,于是写出自己所必须要说出来的内容。这种作文教学模式,我暂且称它为“快乐作文”。

二、实践的原则

快乐作文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需要是智力训练的启动力,并且是信息输入和输出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情感。需要的意识越强烈,智力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当需要的意识减弱时,智力活动就会随之减弱。作文是一项训练学生智力及其它能力的活动。一方面,它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另一方面,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记忆、逻辑、想象、操作能力并能最终诱导出人类最高的创造能力。因此,适当地把握住需要这一情感因素,就会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完成作文的真正目的。

(二)生活性原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句话既是文学家的座右铭,也是学生习作的重要原则之一。试想,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没有现实的触发,学生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吗?学生写作的源泉唯有在贴近自己生活的土壤中产生。因此,作文的广阔背景应是现实生活。快乐作文应当千方百计地鼓励和支持学生投身生活,开拓视野,发展兴趣爱好,关心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新观点,从而沟通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体现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上,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接触事物,激发他们的作文情绪,产生强烈的作文冲动,调动他们的信息贮存,唤起他们的有效记忆,然后开启写作的灵感之门。

(三)创见性原则。语言的运用是千变万化的,但唯有新鲜活泼的语言,才有语言的价值和魅力。科学实验证明: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功能增强,纷繁的语言信息被检索提炼,进行特殊组合,产生一系列新的信息,这就是创见。学生的大脑功能正处于青春活力中,大量地输入信息,触发的机会非常多。他们的大脑里没框框,凡事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敢想敢说,因而容易产生创见。也许,学生的这种创见在社会大范围里是早已出现的,但在快乐作文过程中,对学生的智力训练和智力发展而言,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是学生的思想达到一定高度的结晶。故而,能够触发出新的见地,迸射出新鲜活泼的语言。我们要爱护学生的新思路,并要加强开辟新思路的练习。

三、实践的方法

快乐作文的三个原则都要求学生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起情绪,有创造的欲望,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因而其训练方法需要讲究有新意,能吸引学生。下面就列举几个基本方法。

(一)模仿训练法。模仿绝不是一种呆板的复制。模仿应是从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间的“支撑点”。如果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类似”,那么,他的思维已达到新的高度。茅盾的《白杨礼赞》中有这么一段话:“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段话的确值得学生模仿。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找出这段话的基本框架“我赞美……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尤其象征了……”,尔后用松树替代白杨树,请学生找找松树的外形与内在有何联系,松树与什么人物有何内在联系。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认为松树与解放军战士、革命先烈等人物有内在的相似之处。于是,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饶有兴趣地仿写起来。这样,虽看得出受了课文影响,却找不出其生硬的痕迹;在潜移默化之中,快乐作文的目的也便达到了。

(二)联想训练法。联想总是由此及彼的,它是在模仿基础上的新发现。它先让事物与事物相接近,然后从中引出新形象和新结论。譬如,我请学生用26个自己创造出来的符号代替26个英文字母,然后用英文写出自己的姓名,接着用创造出来的符号替代姓名中出现的英文字母。这样,自己的姓名不再是英文了,而是无奇不有的符号。然后请学生把这个联想过程写下来。这样,若干对象的有机组合,使这些对象在一个新的关系中发生了质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感到新鲜而有趣,有了写作的冲动。

(三)求异训练法。任何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的。我们往往重视其一面,而忽视其另一面。如果我们注意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方位、另一个侧面来考虑事物,往往能独辟蹊径,发现新结果,从而就会进入求异思维。比如在进行审题训练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从已知看到未知,从一般中看到特殊。以《我的第一任老师》为题,在未受到教师提示之前,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写作对象是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够组织学生讨论“老师”这一概念的范围,那么学生就会明白“老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这里,“老师”的范围完全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凡是给了自己某种启示的教育者均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如此,学生的求异思维就被打开了。父母亲不是自己第一任老师么?但仅仅是父母亲吗?非人不可吗?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条小狗,只要是它给了我第一次深刻的启发的,难道就不能成为第一任老师么?选材如此,构思、表现形式等也是一样。总之,致力于新发现达到一种新的境界,都可以是快乐作文的根源。

(四)发散训练法。它是对事物各个侧面、不同层次的具体阐述。这种训练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敏感地发现某一对象可有各种写法,要尽兴而写。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完全可设定这样一个情境: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漫画人物,伸开双手,撑开双脚,他的左手捏着一根细细的绳子,右手想要努力去抓住另一根绳子,然而他却够不着。于是老师问学生,如果这人想把这两根绳子打个结,该有多少种办法呢?学生们自然会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对打结的办法也各不相同。然后教师把握住这一契机,请学生自取题目,将课堂上的活动记叙下来。这样,学生们在出主意想办法之后有了一种写作激情,而思考的角度也多种多样,所写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快乐之情油然而生。

(五)集中训练法。发散和集中是一对挛生兄弟,它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无论是过分强调或忽视其中某一点都不足取。而要确定有价值的新发现必须要有相对的集中,若光是莫衷一是,那么也无法确

定何谓有价值了。因而在各抒己见之后必须要趋向相对的一致。比如,学生在作文《乐在其中——记一堂××课》时,学生写“开心”“笑声不断”“诙谐”,写“很严肃,但获得很多知识”,“很费气力和精神,却收获很大”都可以;但有一点非常明显,“乐”的内涵必须有共同特征,那就是有启发、有收益。切不能让学生离开这一内涵泛泛而谈。

四、实践的体会

没有的事,硬要学生感触,硬要学生抒发,作文就变成一件无聊的苦差事。快乐作文就是为了摆脱这一无形的束缚,去开创一番新的天地的。一年实践下来,我觉得如下几方面确实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快乐作文还给了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快乐作文给学生设置一种崭新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以上黑板写写画画,可以动手作实验,可以随便地互相讨论,甚至也可以眺望窗外的景色……总之,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全身心地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允许他们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兴奋情绪,引起他们的写作冲动。

(二)快乐作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在形成写作氛围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兴奋之中。他们的思维不断地与旧有的认识发生冲突,在不断地预测未知,不断地提炼着自己的东西,这其间必然会产生新的内容,体现新的认识。

(三)对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严肃认真的课堂,不苟言笑的教室,“坐端正,不讲话”,已是传统的课堂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快乐作文却不然,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需要无拘无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教妹妹学走路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只要你是哥哥或姐姐,你就会有这样的体会,即使家里的弟弟妹妹非常淘气,总是惹你生气,但是在你的心中,谁家的孩子也不如自己的弟弟妹妹好,我也不例外。今天我就把我的妹妹最棒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中秋节,我的妹妹正好11个月了,可以坐,可以爬,甚至可以站起来,唯独不会走。当看到和妹妹差不多大的孩子又蹦又跳的,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建议妈妈教妹妹学走路,妈妈都以妹妹年纪小拒绝了。而今天,因为全家人团聚妈妈急着做饭,所以就把照顾妹妹的任务交给了我。咦,机会来了!我可以帮助妹妹学走路。

说干就干,我帮妹妹穿好鞋子,把她带到空旷的小园子里。我把妹妹放在地上站好,对妹妹说:“小妹,你要听话,姐姐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来,姐姐牵着你,抬脚。”说完,我慢慢地抬起左脚,向前迈了一小步,我用右手牵着妹妹,只见妹妹颤颤巍巍地也抬起了左脚,可是好像很害怕,犹豫了一下又放回去了。我鼓励妹妹,“小妹,不怕,姐姐在呢,保证你摔不倒,我的小妹是最棒的,加油!”小妹妹又抬起左脚,我兴奋地说:“做得好,小妹,迈出去!”小妹似乎听懂了我的话,把小脚迈了出去,“哇!真棒,继续!”仿佛受到我的感染,小妹不再害怕了,接着又迈出右脚,虽然只有一小步,但是这是小妹人生的第一步,是我这个姐姐教会的,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捧着妹妹的小脸热热地亲了一口。等到妹妹能保持平衡了,我才慢慢地放开牵着妹妹的手,一步,两步,哇!妹妹可以独立走两步了。我不敢大意,张开双臂护着妹妹,生怕她摔倒。这时,妈妈走过来,一脸惊喜地看着我们,我得意地看着妈妈,“妈妈,妹妹很棒吧?”妈妈微笑着说:“你这个姐姐更棒!”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里就想喝了蜜一样甜。

是啊,小妹,你小小年纪就能战胜困难,我为有这样的妹妹感到骄傲。妹妹,你真棒!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英语作文教师教学反思怎么写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语言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平时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而本次习作,让学生在不受空间、金钱等的限制下自由想象作文。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梦想,徐徐道来,构思奇特,颇具匠心。

写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盲目的训练往往多做无用功,我们必须在平时就十分注重方法与技巧。

1、注意多种训练方法相结合。

与任务(task)相结合。目标明确, 如写“我的梦中小屋”,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画画、描述、说明想要的小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时,我尽量与教学的多种任务相结合,而不是纯粹布置一篇作文。贯穿这节写作课的也是一系列的任务。

2、平时注重解题技巧的养成:

1). 准备工作 ①.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②.紧扣要点,寻求思路。

2). 写作之中 ①.开门见山,紧扣主题。②.语言正确,规范地道。尽量使用学过的、最熟悉也最有把握的句型、结构,应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要养成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切忌一点到底的错误方法。③.重短轻长, 就易避难。④.过渡自然,表达流畅。注意前后句、上下文尽量过渡自然,正确使用and, or, but, because, so, then, after等词,保持行文的流畅。不重复使用可置换的词,如描述“我的梦中小屋”时,可以用firstly, secondly, then, after that等表示先后的序列词。

3).成文之后

鼓励学生学会批改自己的习作。

①.一般语法项目的检查——英语中的人称、时态、单复数、习惯用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朗读中好像全理解,但在动笔的实践中就往往出错。如我们这篇作文多用一般现在时,第一人称。

②.注意语序——英语中的疑问句、感叹句和宾语从句都是通过语序的变化来构成和体现的,不注意会出现错误和意义上混淆。本篇作文要注意感叹句的语序。

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卷面不整洁,使人无法看清你写的究竟是什么,那么就可能按错处理。所以在写时,我让学生一定要先打草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作文教学的感悟

全文共 2020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甚至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感到为难,害怕。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从小抓起,做好铺垫和衔接。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所以,从这时起,语文老师就应该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意识,上好每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能通顺地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围绕一个意思说几句相连的话,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三年级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

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当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现在只是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三、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话可说。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四、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活动,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五、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读课外书,,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就写不出好的作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六、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教学过程

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一、导入

1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文字,大家熟悉吗?

PPT出示: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谁能来读一读呢?(教师要让学生读出母亲的那种兴奋)

【设计理念】直奔主题,节省课堂时间,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读自己熟悉的课文,他们能读好,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比较,学习人物的描写

(一)第一次比较练习,学习在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时可以对“眼睛、说话时的语气和动作进行描写,以更形象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1.PPT接着出示:

在这段描写中,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是从哪里看出的?

2.学生自读并思考。

3.引导学生了解本段是从“眼睛、语气、动作”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个和蔼的母亲。

4.过渡:我们现在来想一想,如果这位母亲怀疑自己孩子的作文是照抄的,她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她会说些什么呢?

5.出示PPT

提示:母亲会说些什么话呢?说话的语气会是什么样的,在说话时会有什么样的眼神,什么样的动作,说话时会是什么样的语气呢?

6学生思考后交流。

如果学生写不出,教师可以表演一下,(表演的情景可以是这样:

母亲读到半中间时停了下来,看了我一眼:“巴迪,你过来一下。”

看母亲的眼神,听母亲的语气,似乎是不太高兴,我忐忑不安地走到妈妈跟前。

“这是你写的诗吗?”妈妈双眼盯着我,像警察审犯人一样,似乎要把我心里所想的全看出来,“我看你这一定是照别人或作文书上抄的。”说完,把我的作业本扔到了桌上。)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眼睛和动作。

6挑学生说,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共同把话说完整,说精彩。

【设计理念】在对比中让学生对人物的眼睛、语言和说话时的语气等进行描写,一方面让学生有内容可模仿,使学生对人物的描写在原有基础上能更进一步,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第二次比较练习,进一步巩固在第一次练习中学到的方法。

1.出示PPT: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从描写父亲的句子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具体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词句中看出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

3.如果这是一位和蔼的父亲,这位父亲会是怎样的表现呢?

4.总结: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一个和蔼的父亲的?

【设计理念】通过又一次的对比改编,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巩固中也能得到提高。

(三)总结

我们在写一个人时,可以通过对他说的个性语言和说话时的眼神、动作、语气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设计理念】通过总结,让学生更加明确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的方法。

三、写作文

1.谈爸爸或妈妈

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爸爸或妈妈的特点。

2.明确写作要求

出示PPT:

习作要求:

用刚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你爸爸或妈妈的特点,

题目自定,可以是“XXX爸爸(妈妈)”,也可以是“我的爸爸(妈妈”,还可以其他题目。

【设计理念】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发现了、也初步练习了怎样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通过写整篇作文的实践,使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得到练习,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讲评

围绕对人物的眼睛、动作、说话时的语气和语言方面来讲评。

【设计理念】一节课如果有一得,我们将会学到更多东西。无论是让学生发现语言描写的妙处,还是让学生进行练习,还是这一环节的讲评,都一直围绕着一个重点来做,更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上有真正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作文教学课后反思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曾于十三周的时候开了一场关于作文选材方面的作文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反映,可自己却总觉得似乎只是面上的效果,学生真正的收获只是获得意识层面的一种认同感。

究其原因,本人事后反思以为:关于作文的选材这个话题,本身是和立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我的这节课则是将二者割裂开来而单独讲选材这个话题。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循环往复,老是会将二者再次结合讲解。绕来绕去,话题不干脆,拖泥带水。

另外,此节课上,以教师选材方法的讲析为主,配以例子进行分析,但缺乏学生的实战演练环节,对于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的检测,作为教师并不了解,也不清楚,无法把握学生的听课效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课堂的缺失。

还有一种感觉便是选材这个话题还会和谋篇布局搅在一起。就曾有听课的老师提议是否采用“老酒装新瓶”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选材。我当时并未在会上进行反驳。其实,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一个是关于选材,一个是关于谋篇布局,二者其实是不可混为一谈的。试想,老师对其竞也不了解至此种程度,更何况是学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构建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全文共 2146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尤为重要。以下是构建作文教学高效课堂,欢迎阅读。

“五严”规定下的作文课堂教学呼唤高效,学生需要高效,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实现高效。尝试从做高素质的教师、做高效率的教师、做高智慧的教师这三方面阐述如何构建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有话不会表达,不乐于表达,和学校教育出现了分离的现象。如果要求学生两节课时间完成一篇三四百字的作文,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构建作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效率是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后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在“五严”规定下的课堂没有时间让学生课后“补”,课堂呼唤高效,学生需要高效,关键在于教师实现高效。

一、做高素质的教师

我们的教学源于儿童,基于母语,要让儿童先有情感,再产生品质。同时,品质又支持学习的兴趣与情感――双向流动,奔流的语言与丰富的情感共同构筑了高效的作文教学。然而,这情感、品质,这高效的课堂从哪里来?关键是在教师本身。有人认为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太浅薄,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去挖掘教材,中年级作文刚刚起步,指导学生写作是很简单的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我水平,要多读书,通过阅读丰厚自己,引领儿童更好地理解课文和其他文学作品。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丰富知识的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就能做到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语文教师要补儿童的文学课,必须认识到语言不仅是工具,它能够打开儿童成长之门。课堂教学应该回归儿童,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体现对儿童的尊重、呵护与启蒙。教师不应过多地限制儿童,使儿童失去本性的单纯,而要科学地引领、助长,让朵朵鲜花更好地舒展花瓣,绽放美丽。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四”,让学生练写最近发生的、大家都关注的事情,于是学生纷纷提议关注当时的世博会。作为教师的我对于世博的历史、作用等了解并不多,如何引领学生作文?于是我上网搜集资料,做了一个“世博集”,丰富了自己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走进世博,与世博面对面。学生有感而发:世博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你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灯泡就是在世博会上首次亮相的,我们衣服上的拉链也是通过世博会走进人们视野的,更令人称奇的是,大家吃的冰淇淋甜筒是美国世博会的意外发明……

教师只要有一颗“慧心”,就能使学生的独特见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利资源。当孩子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要换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细雨鱼儿出,风轻燕子斜”般和谐的关系,建立一个自由的“学习共同体”,体现“教学相长”的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做高效率的教师

“五严”规定下的作文教学应该注重教学的高效率、大密度、快速度。高效率、大密度、快速度的课堂需要高效率的教师。教师要做到备课时能预设,讲课时善调控,课堂组织恰到好处,时间分配科学合理。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多,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就越大,教学质量就越好,效率也越高。课堂教学密度是指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看一节课的密度,不仅要考虑一般密度,还要考虑特殊密度。

中年级的作文以片段训练为主,作文评讲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文章的简单点评上,还要安排好有所侧重的片段训练,一节作文评讲课基本上可以安排三到四个片段训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名好教师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受益,因此对学生要分层要求,区别对待。所以我让学习吃力的学生少写一个片段,或者写得字数相对少些。

布鲁姆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不在于他们掌握学习内容的能力,而在于学习的速度。…只要肯改善教学过程,照顾学生学习速度的差异,那么95%以上的学生成绩是优良的。”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学速度,使其适应大多数学生的认识和巩固知识的速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大面积学困生的出现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做高智慧的教师

平时能说会道的小学生为何一到作文课上就愁眉苦脸地说“没什么可写”呢?究其原因,是学生选材能力不强,脑子里“素材库”中的资料太少。要做到让学生想写、能写,需要教师在能力培养上下工夫。与其对学生“填鸭子”式地灌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之门。

我经常采用“一句话题材日记”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同时锻炼表达能力。这一句话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必须齐全。这样的句子简单、省时,这类日记坚持下去,一个学年后,选材本上就会有不少积累。学生不再为选材发愁,也提高了表达能力,觉得作文原来如此简单。智慧型的教师总是能启迪学生,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减少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对于中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进行语言训练,提高思维、表达等多方面能力。接着,再围绕中心句进行段的训练。作文有梯度,学生就会消除负面心理,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我们共同向智慧教育努力,做知识结构综合型、工作方式合作型、教育气质阳光型、教育知识研究型的主动发展的智慧型教师。着眼教育的效益,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三作文教学》教学反思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习作提出这样的基本要求:乐于表达,对习作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内容要有趣、有益;课前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有关写自己的,以启发思路。在习作中尝试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特别优美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标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胡编乱造。指导学生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

《说说我自己》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题,本次作文的内容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本次习作和口语交际的训练可以紧密结合。在口语交际课学生听、说、评的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两篇写自己的佳作,从读中学写。然后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将它们写下来。

基于此,我在作文教学指导时,首先作了三方面的习作要求:一、介绍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二、介绍要抓住特点来讲述;三、要说真话,写完后加个题目。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还设计了一个&ldqu;题目套餐&rdqu;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感受到作文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然后要求学生们按下面的习作提示进行习作:1.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可以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如>.>,也可以是多角度介绍自己,如>。2.怎样写自己?介绍自己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先向读者问好,可以描写自己的外貌.身材.性格.爱好等作自我介绍。 3.写自己只要你能有条理的把自己的各方面情况介绍清楚就可以了。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的结构和重点,我通过出示了一篇习作范文,让孩子们看看别人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样指导,大部分的学生作文兴趣高,基本上把自己的相貌介绍给别人,还写得很形象,自己的特点方面写得更好。尤其是有一部分学生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有趣的、难忘的、与众不同的事情,与自己的性格特点结合起来写,更是生动有趣、别具一格!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看,孩子们对于自己的性格、优缺点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趣的、难忘的事还是讲得相当有条理的,这说明他们确实很了解自己。虽然有时候表达的语句不是很清晰,但意思很明确,课堂上我们班的孩子给了我很多的收获!

[语文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三 作文教学》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教学流程

全文共 3068 字

+ 加入清单

一、课前活动:语言小游戏——词语接龙

(1)说一个描写景色的词语,要求:声音洪亮有感情,尽量不重复;

(2)说一个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的词语。

(总结)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可见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好的词汇,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都是一些写景的词语,比一比看谁记得多。

(设计意图:增加学生词汇量,在写作文的时候使用。)

二、激趣导入

(导入语)师:同学们,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更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每逢节假日,人们总爱外出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尤其是现在春暖花开,

更是人们出游的好时节。那么你们都到哪里玩过,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印象或感受吗? 生:黄河游览区、森木公园、博物馆、世纪公园、嵩山少林寺、轩辕故里、清明上河园等。

(同时老师出示一些景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是什么地方)

师评:看来同学们游览过的地方真不少。其实,相信游玩的情景同学们一定仍然记忆犹新,你觉得哪方面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生:??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规模、景色、名字和景点

师:那你知道以下哪个景点不在四川省境内吗?(出示大屏幕)

生:看题回答问题。

二、发现语言美。

(过渡语)师:在旅游景点,除了景美以外还会有一些提示语你注意到了吗?有些提示语看起来很温馨,有些却口气生硬,请同学们分辨一下大屏幕上的语句,你认为哪一句说的最好并说明理由。

(生各抒己见,发表不同观点。)

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句子写生动吗?

生:用上一定的修辞手法。

师:说得很好,那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吗?

生: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师:说得很好,那同学们知道比喻句分为几种吗?

生:两种。明喻和暗喻。

师:怎么区分明喻和暗喻呢?

生:??

(师讲解明喻和暗喻的区别)

(设计意图:补充基础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

师出示大屏幕,让学生判断哪句话不是比喻句。

(生做题)

三:感知回忆,师生交流

1、组织交流,寻找写作灵感。

师:同学们曾游览过哪些地方,最让你记忆犹新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场景?为什么?或是读过什么比较喜欢的游记作品?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

生:??

师:从同学们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们不但游览过许多咱们省内的景点而且游览过一些省外的景点。那么怎么把它写出来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位小作者是怎样描写游华山这一过程的。

2、学习例文,明确写法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例文,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二,说说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景点特征的。

第三,请你找出描写 “我”心理紧张的句子。

第四,作者游览华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详细写了___________的景色。

(生认真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学生(1):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2):作者使用了引用、列数字、打比方这些方法来介绍景点特征。

学生(3):爬西峰详写

??

(设计意图:通过例文的学习,初步感知这类文章的写法。)

五:聊聊写法

(过渡语)师: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有很多人会利用或长或短的假期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北京、香港、西沙群岛、西安兵马俑、博物馆??这些美丽的地方是多么令人神往!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同学也都到过一些令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你都去过哪些让你流连往返的地方呢?如果让我们写究竟该怎么写呢?

1.调动积累归纳写法

师:其实,我们对游记并不陌生,我们学习过的《古罗马斗兽场》、《山阴道上》等课文都是这一类文章。那么,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哪些写游记作文的技巧呢?

(师生交流写作技巧)

2.教师提炼:

(生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只有把握住景物各自不同的特点,笔下的景才会有个性,才会活起来,文章才能写得深写得透,才会感染人。

(生2)、记叙清楚,重点突出。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按移步换景顺序,或者时空两才融合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走一程,写一物,脉络清楚。再者,在所记的景物中,要分清主次详略,抓住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生3)、要寓情于景,融理于景。游记中的写景,一般是为了抒情言志。写作中须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做到景与情、景与理的统一和融合。

(生4)、要有点艺术色彩。可以把游地的历史、名胜、人情、习俗、文物、特产以及民间传说、文人诗句等,加以融会贯通,穿插引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景物,烘托景物,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3.作文指导:

(老师归纳总结)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回答,老师归纳出以下几点:

1、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受来

游记散文不能写成流水帐,关键是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要写出游时的“味”来。比如同一座泰山,在不同时代,在不同季节,在不同人的笔下所具有的情韵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也到泰山去,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么我们的笔下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就算是两个人在同一季节、同一天去同一个地方,两个人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个人爱好都不一样的,我们的游记散文就是要把这不一样的体验写出来。

2、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受触动最大的方面去写

我们在游记散文的写作中,一定要试着去捕捉那些撼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捕捉那些刹那间产生的思想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3、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散文讲究借物寓意、托物言志、从而把人们的思想引向一个丰富而深邃的境界。游记散文也应如此。有些游记散文主要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热情;有些文章则通过一定的事物或游历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某种人生哲理。我们在写游记时应该做到能表达一定的情感,寄寓一定的思想。

4、游记类散文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任何文章都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游记文章的顺序可以是时间的推移,可以是地点的转移,也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变化,还可以是多者合一,这样才能使行文自然、条理清晰。

5、游记散文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写景状物

在游记散文中,有时为了逼真地表现事物,也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去写景。

6、游记散文可以插入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

如神话传说、前人诗文、名人轶事等。写游记散文时总要涉及某一个地方,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定的历史。游记散文不能纯粹是写这个地方有哪些事物,还可能牵涉到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神话传说、英雄人物、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东西。这就需要了解这个地方的一些人文知识、风俗习惯等,然后巧妙地根据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选择插入的内容。

总之,游记散文写法多种多样,但关键是要写出自己的特色,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切感受。

板书设计:

1、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受来

2、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心灵受触动最大的方面去写

3、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游记类散文要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5、游记散文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写景状物

6、游记散文可以插入一些有文化底蕴的东西

师总结: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下来,一方面留给自己可时时回忆起那有趣的、特殊的经历;一方面介绍给别人,让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玩、奇妙的地方。如果不写下来,时间长了,在自己的记忆里就只会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很多细节就会遗忘了那多可惜。让我们把自己浏览过的地方写一写,一方面把生活中绚丽多彩的画面有声有色地记录下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这多有意思!现在,请大家写一篇游记,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二下学期作文指导教学计划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一、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如何写短评

训练重点:①掌握写短评的基本要求

②学习写短评

第二阶段:如何写消息和通讯

训练重点:①了解消息和通讯的异同

②学习写消息和通讯

第三阶段:如何写诗歌

训练重点:①了解诗歌写作的一般特点

②学习写诗

第四阶段:如何写小小说

训练重点:①了解小小说的一般特点

②学写小小说

第五阶段:如何写传记

训练重点:①初步了解传记体裁的特点

②试写人物小传和自传

第六阶段:自由写作实践

训练重点:围绕戏剧短评,评析学生作文

二、组织

在课题组领导具体组织下,高二年级10个班级全部明确任务,由各班语文老师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三、方法

总的指导思想,规范与开放性相结合,规范与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规范与创新相结合。

实施方法:

1.沙龙形式,师生探讨例作,在讨论中明白作文的要求及相关的写作理论;

2.先让几个班先做作文,形成学生下水作文,然后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利其余各班做好作文;

3.强调绿色作文,反对虚情假意的编造;注重情境下作文,达到直抒性灵的目的;

4.语言,结构,写作技巧等备有专项资料,用以指导学生训练,训练中既注重局部,更注重整体;

5.大力做好科学的评析工作,教师、学生都应写出评析体会备有实录,特别是解剖麻雀,务必得到一文的写作真谛;

6.班与班之间可以大范围交流,推出作文之星加以表扬,打破作文封闭界限,坚决走开放性的路子;

7.邀请文艺界名家来校讲学交流,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基础上,得到一点点化、一点感悟,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8.教师积极撰写下水作文,积极参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实践中把握写作规律以及学生思想动态;

9.开展各种评选活动,对外推荐佳作,激励小作者迎难而上,以一流的意识写好作文。

四、评估手段

1、组建评估小组,由备课组长任评委会负责人,统筹安排;学生作文按语言、结构、思想、创新等诸元逐项考核;

2、用各类征文竞赛、考场作文的成绩作为系列指标来衡量作文教学的优劣及学生整体水平。

[高二下学期作文指导教学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全文共 1471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考试的分数占比中也占据着许多的分数,所以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尤为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欢迎阅读参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正因为写作的难度大,许多学生畏惧作文课,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写作兴趣,二是缺乏写作素材,三是缺乏有效的训练。学生常常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想写而又写不通、写不准,由此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一)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写作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知识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写作兴趣是引起写作动机推动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既要注意在讲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在普遍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个别指导,同时还需在作文课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形式。

1、口头训练

小学作文形式以书面作文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口头作文。学生的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对学生进行口头训练,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可组织他们开展故事会、讲演比赛、辩论会等。这些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口头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书面训练

由于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偏低,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书面作文的训练,即运用多种作文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作文练习有许多形式,除了传统的看图作文、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等。

(二)加强命题指导,明确作文意图。

语文教学的讲读和作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讲读指导作文,作文巩固讲读。因此,作文课要与讲读课联系起来,这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结合课文命题,是学生熟悉的,写作方法通过讲读学生也初步了解了,进行这样的作文练习,学生就可以借鉴、模仿课文。例如讲过《我的老师》,就以此命题,学习写人叙事的方法;讲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命题《我们的教室》,学习按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等等,既有利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写什么、怎样写,又能反过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适合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作文的命题还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反映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班里的同学经常做好事,可以让学生写《我们班的小雷锋》、《他是我学习的榜样》等。这样的命题,既能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又能写出真情实感,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文风。

(三)加强方法指导,提高作文能力。

学生要写好作文,离不开教师对写作具体方法的指导。教师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外,在作文课上还要指导学生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对此,每次作文都要有一个具体的要求,有一个侧重练习的目标,教师进行重点指导,便于学生掌握。例如要求学生以《我爱××》为题,仿写《古井》时,重点是学习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设想所要描写的事物,完成题目,并结合自己平常的观察,抓住所写事物的出特点,确定其象征意义,再由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构思,请同学们帮他挑毛病,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借物喻人手法运用的是否恰当重点给予指导,最后完成作文。通过这一指导,学生基本上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掌握了象征手法的正确运用,写起来就会有一定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教学过程

全文共 2830 字

+ 加入清单

一、 欣赏秋天的树叶,拨动情感的心弦。

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动机,乐于表达。

作用:引发学生对课前观察秋天树叶的回忆与感受,整体把握秋天树叶的特点,产生喜爱之情,使秋天的树叶成为学生由内向外,自己想倾吐的内容,产生习作的内驱力。

注意点:课件中的图片要是学生所熟悉的,既要有整棵树的全景展示,更要有树叶的特写。观赏树叶,提醒学生注意留心各种树叶的色彩、形状。

1、师述:现在正是金秋时节。课前,同学们已经在校园内、上学路上以及村庄周围注意观察过秋天的树叶(板书:秋天的树叶),现在请同学们简要交流你们看到的秋天的树叶,从树叶的颜色、形状或感受等方面说一说。

2、学生简要汇报。

(过渡)秋天的树叶,颜色美,形状美。老师觉得秋天的树叶就是一幅幅画,色彩斑斓,多彩多姿。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校园里和学校附近老师拍摄的一组秋天的树叶。

4、学生欣赏秋叶。(出示课件)

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欣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树叶,激发学生对树叶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5、激发习作的内驱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写一写秋天的树叶。同学们习作完成后,老师将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在学校为我们班举办一个习作展览,优秀的习作还将被推荐到学校网站。

二、指导观察秋天的枫叶。

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清楚介绍,有序表达。

作用:指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树叶,大胆想象,渗透表达的顺序。

注意点:提醒学生不必拘泥于老师提供的句式,可以按照自己的表达习惯与方法,组织好介绍的语言,主动观察,自由表达。同时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要只停留在一片叶子上,要注意发现同是一种树叶的不同的地方。

一)、观察“枫树叶”,学会由整体到部分进行有序介绍。

● 观察一树枫叶:

1、 师述:首先看一树的枫叶。(出示——金黄的、红中透黄的、火红的三幅图)

2、 学生观察,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教师出示下列句式:

颜色:

(    )的叶子,就像(                                 )。

形状:

(    )的枫树,仿佛(       )。阳光下,犹如(                  )。

动态:

风乍起,树叶摇动,枫树好似(                         )。

2、交流、点评。指导学生从抓住特点、叙述顺序、表达方法几方面点评。

(板书:颜色  形状 )

过渡:同学们对一棵枫树的观察与介绍,抓住了特点,想象丰富。下面请看一片枫叶,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观察与介绍。

● 观察一片枫叶:

出示(火红的枫叶特写图)或学生拿出自己采摘的枫叶观察,同桌相互介绍。

1、自主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想象风儿吹过的情景。

2、指名口述;指导学会由整体到部分,有序观察,想像丰富,叙述具体。

颜色——

形状—— 叶柄、叶片、叶边缘、叶脉

动态——微风吹过 ……

⑴ 学生口述风中的枫叶。

⑵ 指导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

⑶ 小结:我们在介绍秋天的树叶时,抓住树叶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同时,做到动静结合,秋天的树叶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板书:静态  动态)

● 阅读教师下水文, 在体会与比较中习得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1、学生阅读《秋天的枫叶》。

秋天的枫叶

牡丹虽然雍容华贵,桂花尽管芳香扑鼻,我却更爱秋天的枫叶。

阳光下,远远望去,火红的枫树分外耀眼,如同烧着的晚霞。

走近观赏,枫叶长在树梢,疏密有致。它们有的红得鲜,有的红得艳。一片片叶子,精神抖擞地平展着,绝无低垂。淡红的叶柄和鲜红的叶片组成了可爱的枫叶。每一片叶子分为七片中间宽末端细的小叶子。它们长短不同、大小各异。长的,像一根根美丽的羽毛;短的,似一枚枚漂亮的发卡。它们组合得又是那样的自然、妥帖,充满韵味,仿佛小金鱼美丽的大尾巴,又似惹人喜爱的蝴蝶……再瞧,一根根叶脉清晰可见,伸向叶子的四周。摸一摸,叶片正面软软的,滑滑的,就像绒布;手指滑过叶片边缘,感到痒痒的,原来那儿分布着许多有规则排列的“小锯齿”。

一阵微风吹来,枫叶在树枝上不停地颤动着,似乎兴奋不已。叶片在风中发出的沙沙声,那是在悄悄地告诉我:“看!我们红艳艳的,多么漂亮…… ”

哦,秋天的枫叶,红似火,美如画。

2、交流,体会观察与表达的方法。(抓住特点,动静结合,大胆想象,有序观察与描写。)

3、介绍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开头方法

开门见山(例:秋天到了,许多树叶无声无息地脱下自己绿色的外衣,穿上了艳丽的礼服。)

作比较(例:牡丹虽然雍容华贵,桂花尽管芳香扑鼻,我却更爱秋天五彩斑斓的树叶。)

名言警句引入(例:“一叶知秋” “霜叶红于二月花”)

抒发感受 (例:秋天的树叶,美不胜收,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结尾方法

首尾呼应  (例:秋天的树叶,绚丽多姿,是一幅画,是一首诗。)

抒发情感  (例:多么迷人的秋叶啊!或我真想做一片秋天的树叶。

二)、学生观察自带的树叶,自主习作。

目标:清楚明白地写出树叶的特点,动静结合,想象丰富。

作用:运用习得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自主观察,乐于表达。

注意点:教师要维持好教室的纪律,帮助个别学生观察时抓住树叶的特点,指导学生遣词造句。同时,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比一比谁写得快,使习作一气呵成。

1、 学生回想观察树叶的情景,观察、描写自己喜爱的两种树叶。

预设:银杏叶   樟树叶   桂树叶   冬青叶   芭蕉叶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树叶,先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注意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等会儿请你为大家介绍。

2、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遣词造句,做好个别辅导。同时,通过比赛激励的方式,比一比谁写得快,使习作一气呵成。

四、示范评改。

目标:在示范评改中明确习作的要求和方法,抓住特点,想象合理,动静结合,有序介绍,学会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

作用:发挥学生中典型习作的指导作用,优秀的给予鼓励,不足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的要求,为下一环节——学生自改,提供示范。

注意点:评改以教师为主,突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少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修改。

挑选3——5篇学生典型习作,指名朗读,教师进行评点。优秀的给予鼓励,不足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的要求,为下一环节——学生自改,提供示范。

五、自改习作

目标:在自主评改的实践中,将树叶的特点能具体明白、文从字顺、有条理地表达,做到想象丰富,表达明白具体。

作用:让学生在评改的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和修改文章的能力。

注意点:评改需要反复地读,敢于出声地读,要仅仅围绕本次习作的要求,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教师重点对个别学生给予修改的辅导。

六、展示交流

目标:在交流中,享受书面表达带来的精神愉悦。

作用:通过交流,展示书面表达的成果,相互学习和激励。

注意点:重在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面向全体,给予更多的学生展示的机会。

七、板书设计。

颜色      形状

秋 天 的 树 叶

静态      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教学过程

全文共 156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

1.在第三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第9课.《自然之道》:违反自然规律,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甚至受到惩罚。

第10课.《黄河是怎么变化的》:保护大自然!

第11课.《蝙蝠与雷达》:生物特点、规律的启示。

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合理开发、利用大自然。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大自然千变万化,通过你的观察,你了解了哪些现象呢?他们又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呢?小组讨论,选出代表汇报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

现象是什么?

现象发生时有什么变化或特点?

启示是什么?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明确要求

1.写“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

2.也可写活动经过或心得。

二、写法指导

(一)开头建议

师: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下,大家积累了很多有关文章的开头。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师:大家分享了很多,总结起来有这几种:

(1)开头点题,突出中心

如:《蛰人之谜》开头

我们学校有几棵核桃树,树上的洋辣子把我的胳膊蛰得又红又肿,疼得我直淌眼泪,我恨透了它,决心揭开它蛰人之谜。

(2)疑问式开头,自然引起下文

如:《下蛋后为什么叫》开头

外婆家养了很多鸡,而且大多是母鸡。每天那些母鸡接二连三地蹲在鸡窝里下蛋,“咯咯”声此起彼伏。听着母鸡们肆无忌惮的叫声,我的心中忽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母鸡下蛋后会有咯咯咯地叫个不停呢?

(3)引用俗语开头,生动,自然

如:《蜕皮树的启示》开头

人们常说:“人怕伤心,树怕揭皮。”可是我却发现有两种树——雪松和梧桐很特别,每到秋末冬初就开始裂皮,蜕皮。

(二)结尾

有头有尾的文章才是完整的文章,那懂得了开头的技巧。作为结尾,你有哪些建议可以提供给大家?

(1)《蜕皮树的启示》结尾

蜕皮树给了我生命的启迪:为了新树皮,旧树皮选择了死去。由此我想到我们的父母,父母为了孩子不是天天蜕皮,年年蜕皮吗?我又想到我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想过去蜕皮吗?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做好蜕皮的准备吗??(得到启示,升华主题)

(2)《小蚂蚁的力量》结尾

一只蚂蚁是微不足道的,一群蚂蚁却是那么强大。小小的蚂蚁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3)《我发现了乌龟会“夏眠”》结尾

今天我一次无意的失误,竟然发现了乌龟也会在夏天睡眠,真有趣!大自然中又有多少现象等着我们去观察、发现呢?(反问句结尾,加重语气)

(4)《大自然的启示》结尾

原来植物身上也有这么多学问呀!(总结全文,简洁自然)

(每个步骤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列出简单提纲)

(三)正文

1.师:除了开头结尾,文章的中心该是怎样的内容?

(1)详细记录观察所得,可以是动、植物的外形、自然现象等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2)写清楚在观察过程中自己产生的疑问和由此进行的思考,把心里活动写出来。

(3)把发现的本质特征——例如:原因、原理、性质、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写出来,可以是自己的思考、做法,也可以是有了疑问找到的资料答案或者自己研究弄明白的东西。

(4)通过观察、思考、研究得到的启示写清楚。

2.师:如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自然呢?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绝招:

(1)抓住特点;

(2)注意写清楚你在观察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句

等修辞,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4)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

3.师: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课文是如何描写和表达的。

(1)总结两篇文章,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2)通过总结,我们知道作者是按照“观察——发现——启示”这样的思路来完成文章的。

(3)即我们在观察中要抓住事物特点,并将其所引发的的启示写出来。出示:

A.抓住特点;

B.注意写清楚你在观察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C.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句

等修辞,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D.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教学目标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1.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进行合作交流实践,尝试大胆表达;

3.小组评比、推优,激励全体。

教学重点:

1.原文中修改;

2.交流评比。

课前准备:1。熟习修改符号的意思;2。课前5分钟。

教学设计:

一.本周话题演讲(科代表安排三名学生上台演讲。)

二.导入

同学们,抗日名将吉鸿昌曾说:“路是走出来的,历史是写出来的。”作文呢?一说起作文来,大家就有一点点头痛,是不是呀?不要着急,把文章写好,并不是一件难事。那么,作文是怎样出来的呢?(学生吵吵。)作文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作文修改课。

三.同桌互批、评分

按符号要求,在原文上进行认真修改,并根据评语打分。教师让5分以上的学生举手。

四.小组讨论、评比

四人一组,对本组每篇作文讨论、评比。要求各抒己见,热烈讨论,评出小组本次优秀文章。

五.小组间交流、评比

交换优秀文章,每三组评出一篇最佳文章。

六.宣读最佳文章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本学期第二次作文《我》做了修改评比。在这一过程中,大家对作文修改做了体验,了解了作文修改的重要性。这里,我还要问大家:“作文是怎么出来的呢?”(作文是改出来的。)我非常相信,未来,不,不远的未来,你们中会有几个小作家出来。

八.作业

构思写关于国庆的文章,向我们《鸿鹄报》国庆专刊投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论创新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全文共 309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近几年来,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那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论创新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其中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和先导,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样要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续,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发明创造。是板桥的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二、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宋徽宗时的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出了一个画题《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经过构思,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寺呢?有的画得完整,有的画出寺的一角或寺的一段残墙断壁……主考官连看几幅均不满意,原因是这些画均体现了半藏而不是全藏,与画题无法吻合,正当主考官失望之余,却有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他: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离尽致:和尚挑水,不是浇菜煮饭,就是洗衣浆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纪老迈,还得自己挑水,可见寺之破败,可见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画面尽管看不到寺,观者却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主考官连连点头,称:“好,这才是‘魁选’之作呀!”这位画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运用了旁敲侧画,曲径通出的侧向思维,选择了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

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美国著名科学家,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次学生作文,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别开生面。

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三、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当前,高考、中考都趋向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有它的优势,给了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如果长期的进行话题作文写作和考试,学生也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于是平时写文章或应试文章,只要能写三五几篇较好的记叙文、散文或小小说,什么考试都不怕,以不变应万变,写出来的文章势必局限于旧路老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不吊死在一棵树上,不局限于沿着一个方向或同一类扩散的思维,扩大思维量,提高思维变通性和流畅性,让他们“横看成岭侧成峰”。

如,《由牛所想到的》一文训练,我就引发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若干观点:1、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2、从牛作业时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象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3、从牛到“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4、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5、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6、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我为人人”的高尚品格;7、像牛一样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作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付之于文,还愁达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吗?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