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北京民风民俗的作文(精品20篇)

浏览

3714

作文

625

过年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没一个不热闹的,大人们在家里忙着包饺子,小孩们在门外乐得放鞭炮。

我这个小皮猴最喜欢过年,就是因为一到过年我可以尽情地放烟花爆竹!

记得有一年过年时还下了一场雪,那雪地放鞭炮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一大早,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就把我吵醒了。不久我去外婆家拜年,还见到了哥哥。于是我们哥俩就商量着买了一大包鞭炮去外面玩了。

来到雪地上,我和哥哥把小烟花放在地上点着,这种烟花点着就会转圈,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发出绚丽的光芒,把雪地映得格外耀眼。我们玩得兴起,在雪地上排起一排的烟花,一块点燃了,拿仿佛金黄、橙红的菊花,粉红的杜鹃,紫色的蝴蝶兰,红色的绢花似的烟花使白茫茫的雪地成了一个五彩的世界。吸引了正在这儿走亲访友的大小孩子,人人惊呼着,脸上乐开了花。

我们又抓了一团雪,把鞭炮放进雪团中,鞭炮爆了,雪团也炸开了,点点雪花飞溅开来,好似空中又下起小雪花了。我和哥哥大叫着,欢呼着,开心极了。来到小河边,河面有点薄冰,我们就把点燃的鞭炮扔在冰上,把小河的笑容炸了出来……

这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千门万户曈曈日”啊!我喜欢过年,我喜欢过年时的声声爆竹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描写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灶祭之后,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春节前,家家要彻底清扫,人人都理发洗澡,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民谚道:“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掸尘土,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理发师傅们这时也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忙于为人理发。节前,一般人家在门上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门上贴有”抬头见喜“等吉祥文句,窗上贴剪纸。屋内摆设的八仙桌、太师椅带上桌围椅帔。条案正上方挂上有吉祥图案、语句的中堂、对联。条案前方桌上摆设五供、高足盘,放上蜜供或年糕。屋里挂起大红灯笼。墙上要贴年画、福字。

除夕和元旦是春节的高潮,守岁辞岁、送神仙、接灶、祭祖先、吃团圆饭、过桥、摸门钉、拜年等,活动繁多。举行”接神“、”接灶“仪式时,要将”接神桌“放在院中,置”百份“于案上。”百份“亦称”天地“,上绘有天地间诸神像。在”百份“前要摆设蜜供、年糕、饺子、苹果等祭品。夜深之后,人们点上红烛,打开大门,燃放鞭炮、烧”元宝“、”接神咒“,贴上准备好的新灶君爷神像。接神完后,一家人在神坛前行叩首礼,并祭拜家中的祖先像或家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满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满族人的发式继承了金代女真人之习俗,男子发式是半剃半留,即前剃后留,留下的头发编成发辫垂于脑后。辫子上可结有各种各样的装饰物,从装饰物上就可以基本判定其地位的高低和身份的尊卑。传说这种发式与女真族骑射的生产方式有关,主要是为避免前面的头发遮挡视线,影响猎射野物。六、七十年代,汉族农村的小男孩,为了好养活,仍有脑后留小辫的习俗,这不能不说是受满族风俗的影响。

满族妇女对头发十分爱惜,对发式也十分讲究。满族妇女"辫发盘髻"的习俗,也是来自女真遗风。"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高高的发髻最为流行;再将后面余发结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满族女子身着旗袍,足蹬高底旗鞋,显得亭亭玉立,仪态万千,充分体现满族女子的端庄优雅。

清代中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也叫"旗头板"、"大拉翅"。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放置旗头。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真可谓是动则摇曳生姿,静则雍容华贵。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腊八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节这天家家都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以往我们家都是买腊八粥,去买时没有,所以我妈妈今年要在家里煮腊八粥。

妈妈叫我把红豆、黑米、花生、莲子、红枣……,洗干净,放在盆里,对不起,我忘要把米和干果分开洗。

开始做,妈妈说:“要先在压力锅里放大半锅水,等水开,把米和干果放锅里,过几分钟放里一把芝麻,等水开再过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可以吃。”

腊八蒜,就是把蒜放入咸菜坛里,把醋和一些水(水不要放太多),放里一些花椒把这些放作料得水烧开冷凉,倒入咸菜坛里封上口放在外边。到。大年初一吃饺子时捞出来,酸酸辣辣的可以让你多吃几个饺子。

今天,我给你说的中国习俗你学会吗?以后我还会给你们一起说一些中国的习俗。拜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除夕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重要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孩子,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这两个字谐音,所以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由长辈用红包分给孩子的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还要在墙上、门上倒贴“福”字,表示“福到”,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有寿星、寿桃、十二生肖、龙凤呈祥等。

在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烟花爆竹,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花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

过年的前一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一般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出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和酱油等佐料沾着吃。因为“饺”和“交”形近,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此外饺子由于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节日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何止是春节,百姓一年到头每天都在过节啊,天天都是快乐的!

[除夕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俗民风的作文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鄂尔多斯蒙古族使用夏历,最重要的节日是小年和大年.

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又称为“年火”,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是,要在这一天送“火神爷”上天,因为火神是赐与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族群众对火是很尊重的.平时用火小心慎重,不让小孩玩火,随意跨越火堆,出门远行先要祭火,出外归家要检点新柴放到炉灶里,以表示对火的虔诚.待到小年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献羊胸叉骨和哈达、香烛、奶食品等、并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饮酒娱乐,夜以继日,将“祭灶”饭吃七天.

大年(春节)是最隆重的节目.从除夕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鄂尔多斯蒙古族称正月为“察干萨日”.‘察干”即白色,“萨日”即月.他们认为白色是万物之母,象征着纯洁、吉祥,这种风俗在草原上流传很广.据马可·波罗在他的中记载:“蒙古人每逢元旦,依照古老的习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开始都‘服白衣’;‘皆白袍’,人们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以“白色为吉服”,白色为“吉祥纳福”,因此,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之为“白月”.“白月”的元旦,元朝国内各地蒙古各部纷纷向蒙古大汗献“九九”白色之马驼,友邻各国还要献“九九”白色之大象.马可·波罗记述:“是日国中数处入贡极富丽之白马十万余匹,是日诸象共有五千头,身披锦衣甚美,背上各负美匣二.其中满盛着宫廷所用之一切金银器皿甲胄,并有无数骆驼身被锦衣,负载是日所需之物,皆列队行于大汗前,是为世界最美之奇观.”

除夕,先在马尼宏杆子的东南方燃起簿火,取各样吃食投入火中祭奠.接着,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吃羊头.进餐之前,家中长者要先把羊嘴巴揭开,按迷信传说,这个仪式大概有两个用意,一是避免一年的口舌矛盾,二是张牙以驱鬼避邪、因为三十这天世无主持之神,鬼要四处筹集一年食物,羊嘴大张是足可把饿鬼吓跑的.午夜,全家围坐一起吃饺子,名曰“辞岁饭”.外出不在家的(婚后分居的男儿和出嫁的女子除外)也要由家长喊一声他的名字,放一份碗筷,留一份年饭.东方微亮,新年伊始,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在马尼宏杆子的座盘上点起天灯(系用三百六十一根裹棉竹芨扎成,沾油点燃),随后再分别祭把天、地、火、祖.祭奠完毕,就该噶早年茶了,此时,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弹点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儿女要施跪拜礼敬献哈达,长辈也要逐个赐祝福词.随后,又是全家(夫妇之间除外)互换鼻烟壶以示新年祝贺.新春期间,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旧时正月初二、初五、初七不出门),带上哈达、鼻烟壶和美酒,三五成群,兴高采烈地挨个给亲友拜年.草原上,酒肉飘香,歌舞升平,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欢乐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想起快乐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传说,这一天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为了纪念他,所以端午节也叫“诗人节”。据说,那是的老百姓十分爱戴屈原,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把屈原的遗体吃掉,就把裹的粽子投入河中。这也就是粽子的由来了。

每逢端午,人们把房子都要打扫的一尘不染,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者防止毒虫滋生。又是还把雄黄酒带在身上,这样外出遇到蛇就不怕了。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练习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各家还要插“无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的花环、配饰,美丽芬芳,妇女们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些神秘。作为每个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继承传统,爱护传统节日,因为只是一种文化,需要我们来保护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则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说。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风民俗的好段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1.新娘的村子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全是弯弯曲曲的山间小径。路旁是浓密的绿草和茂密 的树林,还有漫山遍野的翠竹。一路上大伙儿说说笑笑,逗者新郎。山谷里貉漾着欢快的笑 声。突然一声喊叫,•颗颗不知什么东西,竟雨点般地向我们飞来,砸得迎亲的小伙子们 “哎哟,哎哟”一阵乱嚷。我惊得目瞪U呆.未等我看淸山坡灌木丛中什么人如此无礼,我 的脑袋、身上早挨了重重的几下。当我正想从地上拾东西准备还击时,小杨抱著脑袋,用力 一扯我的衣角喝道:“还不快跑!”果然,前面的小伙子们像败阵的队伍一样,摇摇晃晃地 向前逃去。我也慌忙捂住脑袋,没命地追上去,身后响起了一串“咯咯"的开心笑声。

2.这时,主持“砍火星"的师傅会拿着三叶茅荜赶来,从在场的人的衣服或裤子上撕下一条布,再用三根不同颜色的线把茅草和布条捆在-起。出厨房里忙者炒菜时,他独个 儿弓者腰在屋子里的每个角落如扫地…般扫起来,边扫边念:“砍火星,除灾星,全家四 季保平安。”仪式结束,鸡肉、狗肉端上来了.宾主席地而坐。大碗的酒,大块的肉,热气 腾腾,来串门的人不分亲疏,蹲下来就吃起来。在酒席上,苗家人毫不吝磨。

3.彭阳人吃葱的习俗真楚“堪称一绝”。他们吃的葱,从种类上分,可以分为小白葸、 大白葱、红葱几种。小白葱的长相和大白葱没啥区别,都是绿叶白秆儿,只不过是比大白 葱小些,可以说是缩小了的大白葱。因为小白葸的辣味儿淡,所以常被彭阳人“生吞活 剥”。在集市上,小男孩拿者一把白葱狼吞虎咽般地往嘴里塞的情景屡见不鲜;健壮的种 田人蹲在田埂上,~手拿葱,一手拿馍,有滋有味地吃著,那躭更楚常见了。

4.天终于黑了,几千只火把荽时点燃。~瞬间,这“光明之神"发出的火焰照亮了天 空,照亮了石林大地,光亮如同白天一样。顿时锣鼓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美丽的石林 上空回荡。撤尼人高举火把转来转去,一支支火把如同一朵朵灿烂的星花。高举火把的人 们,有时排成一直排,火把一上〜下,扭来扭去,如同一条游动的火龙;有时围成一个大 圆圈,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火环。接者,嫌尼人同来观看的人闱成了几个大圆圈,撤尼小 伙子弹起了大三弦,撒尼姑娘跳起了她们最喜爱的撒尼族舞。姑娘和小伙子们真是越跳越 欢快,周围的人们和外同的朋友也加人了跳舞的行列,我也悄不自禁地跟宥他们跳了起 来。跳呀,唱呀!我们多么快乐,每个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了。

5.另一个吸引人的项目就是放“高升”。勇敢的小伙子举者火把,爬上亊先准备好的 10米多高的竹竿去点火,竹筒里的“高升”就“嗖”的一声飞出竹筒,冲向天空。“髙 升”是一种类似礼花的东西,这是傣家人自制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财富,用智慈 丰富了幸福生活。

6.泼水节最为有趣的当然是泼水了。人们都愿意把水泼给德高望重、受人辉敬的人。 大家还互相泼,互相祝福。S兴奋的还足那些小伙子和大姑娘,他们泼得可真卖力,把一 盆盆水端到人群中,从头到脚把别人浇个透,真是让人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西固区福利一校三年级一班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捏泥人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皮影等。还有许多风俗习惯,如春节放鞭炮,穿新衣,贴对联,贴窗花;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等。其中,我最喜欢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春节的另一名叫过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长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人们就逃往深山,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一个老人,用门上张贴的大红纸、屋内的灯火、“噼里啪啦”把“年”吓跑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灯火通明。第二天,人们走亲访友,并以各种活动方式庆祝春节。小朋友,让我们把春节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1700 字

+ 加入清单

一到12月27日,母亲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母亲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母亲的手说:“母亲买。”母亲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母亲,这些各买一盒。”母亲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母亲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母亲和我来到爸爸母亲、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篇三:民风民俗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迎来了我盼望已久的春节。早上,吃完饭,爸爸母亲要带我去拜访亲戚,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衣服要穿时,母亲看见了衣服上的商标还在,于是拿来剪刀正要剪时,我连忙叫住:“母亲,过年时不能用剪刀,免得惹来口舌之争。”母亲恍然大悟,马上放下剪刀,用手扯下了商标。

晚上,母亲请大伯、叔叔两家人来我家吃饭,晚餐可丰盛啦,鸡、鸭、鱼、肉等摆满了餐桌,饭后,垃圾桶的垃圾已堆成了小山,母亲叫我帮助把垃圾倒了,我摇了摇头,母亲有点生气地说:“长大了一岁,你倒是变懒了。”我连忙解释道:“母亲,过年时,不能倒垃圾,以免把财运倒了。”叔叔、大伯们大笑起来,说我的年纪虽小,学问却很多。母亲也禁不住笑道:“她呀,知道的比我还多。”我听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过年的习俗还不止这些,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怕把财运扫走;不倒水,以免把财运倒了。可真是有趣的风俗。 篇四:民风民俗作文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1000字作文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汉族是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篇描写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描写汉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

彩,丰富异常。

尚农务本

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汉族就视农业为本业。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提出了“以农业为本”的主张。他说:“仓禀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韩非子·诡使篇》。在尚农思想的影响下,汉族社会形成了“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商君书·画策篇》。“男耕女织”可说是一幅典型的汉族社会风土人情画。只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解放后才有了较大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农历特有的重要部分,它的形成和创立与汉族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习俗密切相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换,农事和农活的内容也随着变化。二十四节气名称本身的含义,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至今汉族农民仍习惯按节气进行农事,安排农活。

与尚农风俗相关的是汉族对土地神的崇拜。《白虎通义》云:“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也。”土地神崇拜的形式是“社祀”,土地神称为社神或社主,祭土地神的地方称社。《礼记·郊特牲》云:“壮、祭土,而主阴气也……壮,所以神地之道也。”发展到后来,汉族社会层层都有社祭。民间对土地神的信仰十分广泛,解放前土地庙几乎到处可见。

尊祖敬老

尊祖敬老是汉族的千古遗风。尊祖即是对祖先的崇拜。商代时即信上帝与祖先合一的一元神,周代则信上帝与祖先分开的二元神,而崇拜祖先神是更为重要的传统。汉族的祖先崇拜主要是祭有功绩的远祖和血缘关系密切的近祖。

崇祖习俗直到近、现代。民间尊祖的祭祀活动仍十分隆重,有时祭、堂祭、节祭、岁祭、房祭、祠祭等,逢年过节有的还要瞻仰历代祖宗遗容面像,以表不忘祖宗,并与祖宗共享喜庆或求祖宗赐福保佑。汉族供奉祖先的地方叫祖庙或宗庙,祖庙、宗祠遍布各地。

与尊祖习俗相关,在封建宗法制的长期影响下,汉族喜聚族而居,定期纂修宗谱。由于聚族而居,汉族自古多三世同堂,及至五世同堂,有的累世同居长达几百年,真是“长幼济济,风礼著闻”。这种世代同居共财的宗族,俗称“义居”或“义门”。明代时浙江省浦江县郑氏甚至九世同居,明太祖就曾诏旨特敕建造郑义门给予旌表。如今家庭形式虽趋向小型,但三代同堂的家庭乃较普遍。

从尊祖延伸而来的敬老习俗在汉族中根深蒂固。《诗经·大雅·既醉》云:“孝不匮,永赐尔类。”意即孝子敬老的孝意无穷无尽,势必经常感化影响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民族。汉族民间敬老习俗,相沿至今,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姓氏及名字

最初,汉族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原始的姓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族号。“姓”字就是由“女”和“生”字合成。许多古姓都有“女”旁,如姜、姚、姬等。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地,每一支都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后来,姓和氏就没有多少差别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少数民族民俗民风

全文共 1458 字

+ 加入清单

我记得妈妈以前跟我说过,我们是朝鲜族。晚上我在妈妈的帮助下查找了关于朝鲜族的资料。现在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和我家乡的人。据199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我们朝鲜族人口有190597人。分布在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有452398人,吉林省有1181964人。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我们朝鲜族的首府城市。朝鲜民族是一个能歌上舞的民族。其中有个扇子舞蹈。它是由一个女子来表演的;动作大放,给人以优美典雅的感受。还有一个叫象帽舞,它是属于独特的技巧表演,使所带象帽的飘带旋转如风,划出种种耀眼美丽的彩环。朝鲜族的民族乐器在我国也是独树一帜的。伽椰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弹拨乐器。它的形状近似汉民族乐器古筝。伽椰琴在演奏时,一端着地,一端放于腿上,右手弹,左手弄,表演姿态优雅别致。

对于朝鲜民族来说,冷面和辣白菜是不能缺少的食物。冷面即清凉馥郁,又香甜新鲜。人们不仅在炎热的夏天喜欢吃冷面,而且在寒冷的冬天也喜欢吃。吃冷面还有一个意义:如果生日那天吃冷面会“长命百岁,命大福大”。我自豪我是一名朝鲜族。我爱我的家乡延边。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

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少数民族民俗民风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风民俗600作文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的民风民俗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风民俗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哈哈!”五(7)班里传出的爽朗的笑声,大家多感到疑惑吧,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那还是从上个星期说起吧。

上个星期,李老师告诉我们下周要开展“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听了这个消息,我很快与几名同学结组,起名为“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研究”,我们还做了精心的准备。

接下来,就让我向大家介绍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吧!

“节日风俗知多少”小组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其中,由黄子畅、王子骞、刘子豪表演的双簧最为精彩。

首先,他们三位同学相继上场。不一会,表演就进入到了最精彩的片段。蹲在椅子后面的王子骞多次捣乱,让坐在椅子上的黄子畅被烫伤、被炮炸……看到台上精彩的演出,许多同学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演出最终在同学们的一阵阵的笑声中结束了。

说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接下来,就让我大家介绍介绍我们小组的展示吧!

首先,是由我们组的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简介与风俗习惯。接着,就该我出场了。我的任务是为大家读灯谜,让大家猜一猜。我开始读了,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心里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我的一字不错,我紧张的心终于慢慢的放了下来,我马上就顺利的读完了。我展示后,我们组的其它同学也开始了他们的展示,他们展示的也十分精彩。不一会儿,我们

组的展示就圆满结束了。

观看了每个小组的展示,我们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我们组得了二等奖,虽然我们没有拿到一等奖,但我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与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民风民俗作文250字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铜陵市,那儿的习俗可多了,就先说说春节和清明节的习俗吧。

春节早上,要先洗澡,洗完澡后全身换上新衣服。

快到中午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烧年夜饭。

不一会儿就散发出了,浓浓的香味。

一会儿我们全家老少团团圆圆就座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年夜饭,非常热闹,开心。

吃完年夜饭,可以去外面玩一会儿。

到了晚上就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个通宵了,我们这儿叫守岁。

也就是所谓的过年了,也叫春节。

每当清明节到来时,我们都会烧宣纸和冥币来思念已经去世的人,这时我还会想起一首古诗,它的名字叫《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的家乡习俗还是挺有趣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山西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2318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

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俗民风春节作文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有许多风俗,比如扫尘,贴门神……下面,就来听我讲风俗一,扫尘吧!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的欢乐气氛。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唐代以后,又有画关羽,张飞等人物为门神。

春节贴“福”字,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也指福气。

孩子们最喜欢“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把钱装在红包里,据说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平平安安度过一生。

过年有许多习俗,真的说也说不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的特点都不一样,有豪气乐观的维吾尔族,还有好客注重礼仪的蒙古人,但是要说注重节日和规矩还要数回族了。

回族的四个特点一饮食,二节日,三服饰,四建筑。

回族的饮食非常有特点和汉族不一样,不能吃猪肉驴肉,只要饭菜中有猪肉驴肉都不吃,不管是再新鲜再美味。这就是恪守规矩的回族人。我们汉族人有大锅菜,而回族的人和我们大锅菜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粉汤。粉汤非常好喝,白菜、酥肉、辣椒一应俱全。

回族的两个重要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

开斋节,可谓是最有特点的一个节日。开斋节一般都有二十九天到三十天,到了那一天先要去清真寺里跪拜,然后家里面有什么好吃的可以捐献给清真寺。凡是捐献的人名字都会印在一个黑板上面。家里还会在那几天里招待客人,亲戚朋友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

古尔邦节基本和开斋节差不多都要去清真寺里跪拜但是不需要募捐而且日期也比开斋节短得多。

回族人的服饰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他们有传统小巧精致的礼拜帽,帽子上的图案各式各样,有菱形花边的,有像窑洞似的拱形。戴上了礼拜帽仿佛来到了印度,别有一番风味。回族还有礼拜时候才穿的长袍,穿上长袍戴上帽子相机了从印度穿梭到古代的人。

回族人的建筑也是独具特色,清真寺蓝色的寺顶上还有弯弯的月牙,在晚上月光下照耀的时候就像天上有两个月亮。

这就是回族人的民族文化,这就是注重节日和规矩的回族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传统文化有刺绣,观灯,武术和剪纸。

其中传统节日中的第一大节日是春节。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从这天起,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了,热闹起来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大街上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到了大年三十,人们贴着春联,门神,对联,还在门上把福字倒着贴,表示福到的意思。出门在外的人都回来了,晚上除夕夜家人们聚在一起,高兴的吃团圆饭,边吃边看新年晚会,当然饭桌上不可缺少的是饺子。大家在一起还要熬夜,叫守岁。当十二点新年钟声敲响时,人们兴高采烈,欢天喜地的放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空中燃放的烟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把漆黑的夜晚点亮的像晴天一样,希望他把我们的愿望实现。

第二天大年初一,人们互相拜年,小朋友们最喜欢压岁钱。初二走亲访友,正月十五吃汤圆,预示着春节即将过完。

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很多,它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