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名人的读书故事(合集20篇)

成语故事虽没有华丽辞藻,没有长篇阔论,但包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了,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有关名人的读书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浏览

5984

作文

1000

奇特的墓碑名人故事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墓碑设计得很特别。它看起来更像一堵墙,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这堵颜色搭配独特的墙矗立在两块灰色的大理石上,呈长方形,上端有一个窗户般的方孔,逝者的头正好从这里探出来,默默注视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这个墓碑为什么那么特别呢?它又是谁设计的呢?要解释这些问题,需要回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1962年12月1日,马涅什展览馆内,一片肃静。

领导正在漫不经心地观看艺术作品。当他看到一位雕塑家的作品时,便讥讽道:一头毛驴用尾巴也能画得比这好。

侮辱顿时像座大山一样,压着雕塑家的心,使他久久不能缓过气来。他强忍住心中的不满,不让它爆发出来;他努力使自己麻木,忘记伤害。可是一切都徒劳无益,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使他无法继续虚伪下去,他终于忍不住,发出了他良心深处的质问:你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评论家,凭什么这样说?

会场静得可怕,谁敢骚扰领导看画展呢。雕塑家的这个属“计划外”的声音,无疑如一枚,突然在这个静得可怕的世界里引爆!爆炸所带来的冲击波,撞击着怯懦者脆弱的神经,他们无不吓得面如土色,惊慌失措。

无可避免地,领导也听到了。他缓缓地扭过头来,盯着这个狂妄的“质问者”。良久,才抛出一句话来:因为我是领袖!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往门外走去。所有的人都吓坏了,纷纷担心领导会杀害这个有天分的艺术家。

众人的担心并非多余,因为后来领导又当面威胁过这个艺术家:你这个人很有意思,我很欣赏你,不过,你身上既有天使也有魔鬼。如果是魔鬼占了上风,我们就会把你打趴下;如果是天使获胜,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你。雕塑家听了,淡然一笑,或许,对他而言,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同领导作对的人,一个又一个地“消失了”,而独独他一直没事。对此,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1971年9月13日,作为领导儿子的谢尔盖送来了领导的遗愿:家父一直很欣赏你,指定要你给他刻一个墓碑,他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想了想,答应了。惟一的条件是,必须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谢尔盖应允了。

经过一番努力,这尊奇特的墓碑终于矗立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里。墓碑的主人是领袖赫鲁晓夫,设计者是雕塑家涅伊兹韦内。

事实证明,赫鲁晓夫没有选错涅伊兹韦内,而涅伊兹韦内也没有让他失望——半白半黑,代表半功半过,恰好是赫鲁晓夫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放弃是为了获得名人故事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范蠡追随越王勾践22年,历经百战,终于完成了复国的大业,因其至伟奇功,范蠡被拜为上将军,勾践甚至表示要将越国江山的一半分给他。范蠡感到自己的功劳和名声太大了,大到不能成为享受,而成为了负担。于是范蠡在向越王请辞不成的情况下,带着家眷乘舟浮海悄然离去。到了齐国以后,他给自己的老朋友文仲写了封信,说道:“我听说飞鸟射光了,良弓就要收藏起来;狡猾的兔子被抓尽了,猎狗就要被煮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享乐,为什么不快点离开呢?不然早晚会大祸临头!”文仲觉得老朋友说得有理,但还是心存侥幸,认为勾践不至于太绝情,便想了个折中的方法,称病不朝。结果没过多久,勾践就听信了文仲要谋反的谗言,赐给他一把宝剑,让他自刎而死。

这件事充分证明了范蠡的远见卓识,他深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便毅然放弃了所有的声名富贵,乘一叶扁舟翩然而去,既保全了名声,又保全了最可贵的生命。假如他对权力和财富恋恋不舍,等待他的肯定是和文仲同样的命运。

在许多人内心里,总是放不下得失,就如同一个人拥有一堆苹果,吃掉了一个,就失去了一个,于是不免舍不得,要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起来,珍藏起来,当你想起要吃它的时候,苹果已经烂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故事:4分钟有多长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飞机起飞后没多久,迎面突然碰到一群鸟,发动机立刻出现了怪声。

飞行员一面向地面报告“碰上了鸟群”,一面继续操作飞机向上爬高,但很快,飞机的两个发动机都停止了工作,已经不能再进行动力飞行了,只好靠惯性向地面滑行。从发现飞机没有动力到决定迫降,机长只用了几秒钟时间。从决定迫降,到成功迫降到水面,整个过程用了4分钟的时间。

4分钟有多长?一支烟的时间而已。机长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也不可能跟别人去商量,只能自己立即作出决定:通知地面指挥台要紧急降落,通知乘务员和乘客作好迫降前的保护准备,自己马上寻找可以迫降的地面条件。最后这点最难,因为在纽约要找到一个开阔地非常不容易。很快,机长选择了水面降落。

水面降落要求角度非常严格:如果飞机降落的时候机翼不是水平面的话,任何一个先倾斜入水的机翼都很有可能承受不了重力被折断,飞机就可能侧翻跟头。如果飞机降落的时候仰角太高的话,飞机机身后半部容易被折断,然后机舱马上会进水,零下好几度的水温,很快就会淹死或冻死部分乘客。此外,迫降以前必须要给舱内加压,这样机舱内的高压可以让飞机机身在水面不会被外部水的压力冲破,保障了机舱内乘客的安全。

人类民航史上第一次水面成功迫降创造了个纪录:机上全体人员共155人全都成功获救。为此,美国时任总统和新当选总统以及纽约市市长都对机长表示了感谢,因为他个人的智慧创出了这样一个世界纪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个经验,那就是在危急情况下,在短短的4分钟内,如何保持冷静的头脑,作出一个正确的决策。

听说这位机长57岁了,有40年的飞行经验。是不是不到这个年龄、没有这么多飞行经验的人也能作出这样的决策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预支诺贝尔奖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犹太男子,想和妻子离婚(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私生女),妻子不同意。男子说,我迟早会得诺贝尔奖。如果你现在同意离婚,我将来获得的诺贝尔奖金全部归你。妻子当即同意并办理离婚手续。17年后,那男子果真获得诺贝尔奖,奖金果然由妻子获得。

这名男子名叫爱因斯坦,妻子名叫米列娃。

以尚未获取的诺贝尔奖金为筹码,诱导妻子离婚,爱因斯坦可能是全球男性第一人。

相信丈夫迟早会获得诺贝尔奖,并同意以获取诺贝尔奖金为条件离婚,米列娃可能是全球女子第一人。

相信丈夫日后会获得诺贝尔奖依然和丈夫离婚,米列娃是怎么想的?她认为倘若自己不和丈夫离婚,不称心如意的丈夫就无法顺利发现相对论。

令人称奇的是,17年后,丈夫真的获得了诺贝尔奖,更令人称奇的是,丈夫竟然一诺千金地兑现诺言,将诺贝尔物理学奖巨额奖金真的付给前妻。

假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对夫妻,丈夫或妻子一方图谋离异,另一方不从。离异的那方说我日后会获得诺贝尔奖,如果你现在和我离异,将来诺贝尔奖金全归你,配偶会同意吗?答案不乐观。

所以我们鲜有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传读书笔记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我是多么渴望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伟人,领导着全世界走向高端社会;有多少次,我总想和爱迪生一样,发明出独一无二的高科技产品;也想像贝多芬一样即使耳朵听不见,也能创作出不朽的曲子,更崇拜比尔·盖茨,连大学都没读完,就可以制作出举世无双的“微软”,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人。那时的我总觉得成功很简单,做名人,也是那么容易直到我翻开名人传,才改变我心中的想法。

古往今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丰功伟绩的,而名人传却恰恰相反,它使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痛苦,挣扎与矛盾。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活里充满贫困,忧虑,孤独与辛劳,即使是名人也不例外,有时他们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的,就如贝多芬的屋子乱七八糟的,可这却使他找回了灵感,这正不是我们当今社会年轻人们的需求吗?

英雄的伟大不全部在于他们的体格,而是心中的品德,书中的三个伟人,他们为了人类理想的事业而奋斗着,这一奋斗,就是一辈子了,最让人遗憾的是他们一生中却从未享受过爱情的甜美与幸福,贝多芬虽在社会上颇受欢迎,但知道他失聪的人却寥寥无几;也有几人知晓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一生忍受不知多少怨恨和辱骂,可却照样乐观的面对一切;又曾可想作家托尔斯泰为了不受社会的压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放弃了无数人渴望的贵族生活,他们为了的不是名利,而是心灵的永恒与伟大。

我深深的被这三位名人的创举所感动,再想想如今就因为一点小小的事而抱怨时,想想三位名人在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冷静,简直时不值一提,所以遇到困难麻烦时,第一反应不是抱怨而是去面对,去勇敢地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则

全文共 968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每个名人成功的背后都是付出过勤奋与努力的,特别是在读书这个问题上,他们尤其对自己要求严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鲁迅】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伽利略】

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着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郭沫若】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着称于乡里。他当时辛勤好学的一些故事,至今还在家乡传为美谈。

七岁时,祖父送他到附近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大钊同志家乡一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大钊同志读书非常认真,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最好的一个。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了,他还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书,往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这才回去。

单子鳌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用功的学生,常常立在窗外,一面听着年幼的大钊同志帮助同学背书、破讲,一面不住地点头称赞。大钊同志乳名憨头,少年时,名耆年,字寿昌。耆年的学名就是这位老先生给起的。耆年,是长寿的意思。直到后来,单子鳌还常常对人说:“我教了一辈子书,生平最得意的学生,就是李耆年!”

爱思考,爱发问,也是大钊同志幼年读书的特点。就是对日常碰到的问题,他也不轻易放过,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一次读书,问他表姑:

“你看这念个啥?”

“我不认得字呵。”

“你为啥不认得字呢?”

“我没上过学呵。”

“你为啥不上学呢?”

“我是个女的,又不考秀才!”

但他还是一个劲地问下去:

“女的,为啥就不念书呢?”……

就这样,小小的孩子,开始接触到了一个社会的大问题。

大钊同志从小勇于接受正确的教导,改正错误。当时的大黑坨村,赌博之风颇盛。村里的老母庙后边,经常有一群人在那儿聚赌。大钊同志有次放学回家,也到老母庙看了一回热闹,被祖父发觉了,大加训斥,并罚他捣粪数车。大钊同志知道了赌博的坏处,从此,再没有到老母庙去看赌钱。以后,凡是赌钱的场合,他从来不去。

大钊同志的学习进步很快,在黄瓜口村念了三年书,单子鳌就向他祖父提出:“耆年的学业良好,我已经教不了他,还是另请明师吧!”此后,大钊同志到小黑坨村跟一个秀才赵辉斗念书,又到井家坨的举人宋某家跟一个叫黄玉堂的老师念书,直到他十六岁考入永平府中学。

大钊同志读书越发刻苦努力了。在井家坨读书时,有二十多个学生,到晚间别人都睡了,他还在孜孜不倦地攻读,每天都要读到半夜。黄玉堂的妹妹多少年后还记得,他哥哥当时一回家就念叨:“有个学生,叫李耆年,念书念得特别的好!”

因为家里缺少人手,大钊同志十岁那年,祖父就给他完婚了。夫人赵纫兰比大钊同志大六岁,是个贤惠的妇女。在尔后的日子里,她辛勤地操持家务,帮助大钊同志。她相信大钊同志作得对,不管家境多么困难,总是赞助、支持他的活动。

一九○五年,大钊同志考入永平府中学。这时,清朝政府为了维持它的反动统治,不得不作某些表面上的改良,实行了所谓废科举、办学堂。大钊同志原是报考秀才,正赶上这个变动,结果考进了中学。当时,还象考上秀才一样,村里照旧放铁炮、贴报单、坐棚车,热闹了一番。

在永平府中学,大钊同志仍然勤奋不懈地读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课余时间也很少游玩,是班上出名的好学生。

【张广厚】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余秋雨】

余秋雨是着名的文化学者,他的《文化苦旅》和《中国文脉》丛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书中对中国文化深刻的反思和认识,让许多人追捧。可你们知道吗,这与余秋雨先生的幼年读书时光有密切的关系。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馆”的地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景。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蒋经国的图书室,专心阅读了当时很难找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书。这简直是上天的一个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像金庸笔下的人物,仅有高人指点还不够,还让他在某山某洞中获得某种“武功秘笈”。这次阅读对余秋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正好和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张可的指导互为补充,形成双翼:张可指导他接触西方文化,这次他却走进了浩瀚的中国历史。

关于读书的方法,余秋雨有一个着名的“畏友”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沈从文】

沈从文是民国时期着名的文学大师,他的文学作品广泛受到世人好评。小时候的沈从文就认真读书,显示出了卓越的文学家气质。

有一次,小沈从文逃课,溜到邻村看大戏,一直到太阳落山,他回家。

第二天,老师责问他为什么逃课。沈从文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老师罚他跪在院子里的一颗大树下,说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上进,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三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溜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这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此后,沈从文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辜负老师的教导,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毛x东】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况衡】

况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孙中山】

一九〇八年,孙中山先生颠沛流离地到了英国伦敦。

这个消息立刻引起了一些华侨和中国留学生的注意。这些人有的怀着崇敬心情,有的抱着好奇心理,都想见到孙中山这位赫赫有名的革命领袖人物。其中有些迂腐的人推测,孙中山肯定是一个大字不识的“绿林豪杰”。

待到与中山先生见面后,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位博学多识、勤勉出奇的伟人。

当时,中山先生经过旅途的辗转周折,所带的费用已分文不剩了,眼看着连一口面包都吃不上。于是,一些热心的留学生便慷慨解囊,你凑一点,我凑一点,凑了三四十个英镑送给中山先生,以暂时维持他的基本生活。不料三天之后,大伙儿再去看望他时,却见他已将这些钱买了一大堆新书。一见面,中山先生便津津有味地指着书告诉众人说,这是什么书,那是什么书,这本书怎么怎么好,那本书又如何如何重要。众人见此情景,一个个不禁目瞪口呆,有的为中山先生的好学精神所惊骇,也有的抱怨他不该将吃面包的钱拿来买了书。

这些人哪里知道在中山先生看来,书比面包更重要得多。他曾经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

的确,在中山先生的一生中,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休假,每夭除了饮食做事以外,总是手不释卷。他每次外出旅行,什么行李都可以不带,却总要带上几本最新出版的书籍。即使是在火线上督战,他也要带许多书籍杂志放在指挥所里多军事上的工作一停止,便把书本拿在手上,从容不迫,一字一句地读起来。

他曾经对一位朋友说:“我几十年来,因为革命,居无定所,每年所买的书籍,读完了之后,便送给朋友去了。至于读过了的书籍之种类和数目,记不清楚。大概在我革命的时候,每年所花的书籍费,至少有四五千元;若是在革命很忙的时侯,所花的书籍费便不太多,大概只有二三千元。”

【诸葛亮】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孔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巴金】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曾国藩】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做准备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因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在军务繁忙之际,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偿外债(指诗文债、字债),写笔记。同治元年(1862年),他任两江总督,白天忙于军政事务,夜里仍温读诗文。他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一起写日记,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二止从未间断,数十年如一日。

他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深得要领,曾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其见解可谓精辟至极。曾国藩读书注重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

他很重视做读书笔记,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曾国藩曾说:“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曾国藩喜欢读史,曾写成《历代大事记》数卷,以此作为重要的读书方法。

曾国藩的读书特点是: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曾国藩的这些读书经验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牛顿】

世界上有许多着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名人故事之牛顿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23岁毕业于着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在这里,他被一个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吸引住了。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控制月球?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着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显示了出来。它解释了当时所知道的天体的一切运动。同时,牛顿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的合成光。

1687年,牛顿出版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着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里,他钻研了伽利略的理论,并归纳出着名的运动三大定律。除此之外,他发现的二项式定理,在数学界也有一席之地。1704年,出版《光学》一书,总结了他对光学研究的成果。

牛顿61岁那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此后年年连任直至逝世。作为举世公认的、最卓越的科学巨匠,他仍谦逊地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1727年3月20日,84岁的牛顿逝世了。作为有功于国家的伟人,他被葬在了英国国家公墓,受到世人的瞻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盘子土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阿凡提请依麻目、喀孜、麦曾等人士到家做客时,用抻面拌过油肉款待了他们。依麻目望着香喷喷的过油肉抻面,一连吃了两大盘子还想吃,但不好意思开口,只是连连点头赞美说:“夫人的手艺真不错,这面抻得跟她的头发丝一般细,菜做得跟她的容貌一样鲜。”

“阁下,你过奖了,请您再享用一盘吧!”阿凡提说。

“好吧,那我就不客气了。这样的美味不多吃一点真是太可惜了,就是撑破肚皮也值得。”依麻目说道。

于是,阿凡提用他的空盘子盛了一盘子土端来放到依麻目面前,说:“请用吧,依麻目阁下!”

“阿凡提,你这是什么意思?”依麻目不解地问。

阿凡提说:“阁下,我想起了您前些日子给我们讲经时说过的一句话。”

“是哪一句话?”依麻目问。

“贪婪者的欲望只有进了土壤中才能填满。”阿凡提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名人读书的经典励志故事:吕蒙读书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感悟】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青少年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读书小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非常喜爱读书,自然让我收获了不少“黄金”。书中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可以让我张开想象的翅膀,飞翔在书的世界了。

记得有一次,老师奖励了我一本《林汉达历史故事》,这是我最喜欢的课外书之一,所以我十分高兴,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一开始看,书里的故事就把我吸引住了。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人物的悲欢离合,使我很快沉醉其中,无法自拔,把我带进故事里,想象自己成为了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仿佛穿越到了战国时代,看到了战神白起的势如破竹,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范雎的远交近攻……,越想越投入,我不禁模仿起了士兵战场的动作,一不小心打到了桌子,“哟,真疼,不过没关系,过几天就不疼了。”我接着看,一下又穿越到了汉朝,从汉高祖创立基业,到汉武帝发愤图强,到霍光辅佐汉光帝,后因外戚政权太大,最后被王莽夺了位。看到这里,我心中替汉高祖惋惜,好不容易才创立的基业,却一下就全没了,真是遗憾呀!下一秒又穿越到了三国时期,刘备、诸葛亮等一行人一路坎坷,好不容易才打下的基业,由于阿斗的无能,被他拱手让给了司马炎,最后司马炎统一了天下……,这基业要费多少经历和心血啊!我总是情不自禁的说道。还会想象如果我成了一名大将,历史会不会被改写。

“儿子,吃饭了!吃饭了!”妈妈喊我吃饭了,把我从想象中唤回到现实,摸摸肚子还真饿了,赶紧去吃饭啦!

书,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快乐;书,传授给我灵魂的精华;书,是我的一位好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孔子也有糊弄人的时候名人故事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孔子出游,途中他的马儿偷吃了农夫的庄稼。

农人很生气,捉住了马儿并把它关了起来。子贡知道后,就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但任凭他好话说尽,低声下气,农人却理都不理。

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时所用的牛、猪、羊三牲,是最丰盛的牺牲),请飞鸟聆听九韶(古乐名,相传为夏禹所作,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优美音乐)一样。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于是命马夫前去。

马夫见了农人便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南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

农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把马儿还给了马夫。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便来问孔子,既然你早知此事非子贡之力所能解决,为何不直接派马夫去呢?

孔子笑道:“我若不让子贡去,他必定心中不服,如今不但子贡毫无怨言,也使得马夫有了表现的机会。”

圣人能通达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尽其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的读书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爱读书,其中最喜欢的是《格林童话》。《格林童话》由很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其中有《五颗豌豆》、《聪明的农夫女儿》、《三个少年》以及《金鹅》等等。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在看电影,而我对那部电影不感兴趣,于是就拿起了心爱的《格林童话》读了起来。不知不觉中,那些精彩的故事让我入了迷,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睡觉。忽然一阵手机铃声惊醒了我,原来已经夜里10点了。

提起我的这本《格林童话》,它可有着一段不凡的来历。那是暑假的一个下午,我躺在床上,惬意地看着故事书,迷迷糊糊中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梦见和妈妈去三桥买东西,路过街边的书店,看到店里有东西在向我招手,走近一看,原来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于是我便央求妈妈:“妈妈,给我买下这本书吧?”没想到妈妈不但给我买了《格林童话》,还有《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几乎把整个书店都搬回家了。回到家里,我看着家里一大堆的书乐得在梦里笑出了声。

妈妈看到我在梦里奇怪地笑,便叫醒我。看着满脸问号的妈妈,我埋怨到:“都怪你,我正看你给我买的一屋子书呢,你却把我吵醒了。”妈妈抱歉地说:“打搅你的美梦了。没关系,咱们现在就去三桥给你买你最想要的书!”

于是,那天我和妈妈就一起去了三桥,也就是从那天起我拥有了我的《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十万个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1947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励志故事·麦卡锡的财富修养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美国传媒巨头A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扬扬手中的雪茄,平静地说;“对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子底下了,母亲告诉过我,应该爱惜自己的每一分钱。”

麦卡锡是亿万富翁,照理说,应该不会理睬这根掉在地上的雪茄,但他却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

这是一种财富修养,这种修养正是他们创造巨大财富的源泉所在。

名人励志故事·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

1809年,出生在寂静的荒野上的一座孤独的小木屋.

1816年,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经过长途跋涉,穿过茫茫荒野,找到一个窝棚。

1818年,9岁,年仅34岁的母亲不幸去世。

1826年,17岁,已经什么农活都能干了,经常帮人打零工。

1827年,18岁,自己制作了一艘摆渡船。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想进法学院学法律,但进不去。

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年底破产。接下来花了16年,才把这笔债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竟然赢了。

1835年,26岁,定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死了,因此心也碎了。

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

1838年,29岁,努力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了。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被拒绝了。

1854年,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

1858年,49岁,再度参选参议员,再度落选。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总统。

自己对自己的总结:家境贫寒,母亲早亡,孤苦奋斗,厄运不断。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十一次竞选八次失败。为此也曾经心碎过、痛苦过、崩溃过。有好多次,都绝望之极,担心自己会不会再爬起来。

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办法,就是屡败屡战、永不放弃。他就是林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一个令全世界都为之叹服的

伟人。

名人励志故事·哈理斯和朋友

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SydneyJ.Harries)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

“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问道。

“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

“那么你为甚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哈理斯问他。

朋友答道:”为什么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名人励志故事·苏格拉底的哲学绝处求生

古希腊有个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哲学家当时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有很多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学习。

一天,一个年轻人来了,想要学习哲学。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

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做了一个“杨利伟怎样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第一人”的节目,被采访的航天局领导说了三个原因:一是杨利伟在五年多的集训期间,训练成绩一直名列茅;二是杨利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别强,在担任歼击机飞行员时,多次化解飞行险情;三是他的心理素质好,口头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分寸。有以上三个优势,杨利伟最终通过了1600人——300人——14人——3人的淘汰考验。

航天局领导还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最终确定三人为首飞候选人之时,三人各方面都十分优秀,难分高下,只是考虑到作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将要面对全世界的瞩目、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还将进行巡回演讲,才最后决定让口才好的杨利伟首飞。

第三点原因令收看此节目的我感触颇深。口才竟然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见“莫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是多么富有人生哲理。节目中还介绍:杨利伟认为航天无小事,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学技术、学政治是如此,训练后的总结会、训练小结也是如此。在总结会上,杨利伟准备充分、积极发言,发言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再加上不慌不忙,故而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口头表达能力作为选择的一个重要条件时,天平就偏向了杨利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传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传》读后感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而《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他们的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不过,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从中,我体会到了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著,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托尔斯泰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是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们享受着他们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同享受我们先辈的伟绩一样,不再去想听他们流出的鲜血,这无疑是使我们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不是的,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们将在那里获得更大的启示。《名人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读书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酷爱看书,《西游记》、《爱的教育》等书我都爱看,而且一看就到了痴迷的状态,在这期间,不论谁叫我,我都不会去回答,也只有看书的时候,我才会变成安安静静的,像一块石头一样纹丝不动。大家可以亲切地叫我的外号:“小书虫”。

在我读书的经历中,有一段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那时我还在上四年级,妈妈给我定了一套好看又有趣的书,是由伟大的作家罗尔德达尔写的十二篇长篇故事。一拿到手中,看到滑稽搞笑的封面,看到里面精彩的片段……一页页都令我爱不释手,课间、家中、吃饭时、甚至在上课,我都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悄悄打开书,冒着有可能会被老师发现的风险,举起书,放在抽屉里,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在书中贪婪地读着,又像一只小鸟在书中自由地飞翔,还像……。

我看书时非常专注。有一次,在中午我的三个好朋友叫我一起去玩,我们常常玩的游戏——“抓人”。可那时我正沉迷于书的世界之中,任他们重复了好久,叫了我多少回,我都无动于衷。开始到结束,我只说了一句话:“等一下,你们先去玩吧,别吵我,我在看一会儿。”但我这一会儿,显然他们等得太久了,整整等了半个多小时,可还是连我的人影都没看见。到了最后,我被他们催得不耐烦,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抽屉,意犹未尽地走出了教室。

多看课外书让我增长了不少丰富的知识,知道了许多平时发现不了的东西。也正是这一天又一天的积累,才让我的知识面变得更加宽广,知识更上了一层楼,也因为多看课外书,在书中积累了数不胜数的好词好句,并运用到了作文上,于是作文水平也跟着提高了一个阶段。

从今天起,我要更加如饥似渴地读书、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争取长大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的读书故事二年级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不大喜欢读书的小女孩,但是这个暑假通过了一件事情,让我喜欢上了读书。并且让我知道了,书可以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长知识。

记得那天晚上,刚吃完晚饭。妈妈说我们一起来玩成语接龙,我和爸爸拍手叫好,当接到金字,该我说的时候,我想了一会儿说金蝉脱壳(ké)。爸爸妈妈顿时大笑起来,我很是奇怪他们为什么要笑呢?妈妈看着我奇怪的眼神说: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笑?那你去查查成语词典,看看到底怎么读。我马上跑去查成语词典,这才知道原来读金蝉脱壳(qiào)。这时爸爸说:平时不喜欢读书,看,现在用到读错了吧。这时我感到自己缺乏知识,所以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多看一些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后不再闹这样的笑话了。

我相信我以后一定会喜欢上看书,会喜欢看一些好书,在这个暑假我一定要多看几本名著,因为我知道书能给我带来快乐,带来乐趣,带来力量,带来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名人读书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生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的笔记不少是自我制作的。(爱情短语)

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二,然后居中间缝上一道线。在原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刻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处有用铅笔、钢笔作的粗细实线、虚线,"X"、"+"等各种记号。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资料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同时马克思还在书上直接作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最新的名人珍惜青春的故事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比尔·盖茨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更好地为祖国 川问胞服务定出去。” 1973年秋,盖茹该看这条校训走进厂哈佛。 依照比尔·盖茨的优越条件,他qJ以直接L二年级,但是 他的父母觉得他还足一步步来更好。根据后来事情的发展.

他 们很后悔当初的这个决定* 尽管报考的专业足法律预私。但孟茨并不炬继众父业。他意识到买真之市有——种深切的材晚驱使他应该向另一方向发 展。车好开明的父碌尊垦盖茨个人的看法,他们希望盖扶能找 到自己对未来的感觉,

而个愿人为限制他的天性。对一个人最 /解的莫过十他n己。 比尔·盖茨到了哈佛之后,心仍然索系在计算机上。所幸 的是哈佛的教学比较灵活,他在读本科的时候,除经济、历史、 文学、心理学等必修课之外,还选修了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 等课程。学校并曰允许学牛同时攻读研究生课程。

比尔·羔茨 进大学F也获得批准同时攻这本科和研究牛课程。他对法律以 及 些学科实在没仑多大兴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是每次 考试成绩也不算差。据说有一次考希腊文学时,他竞酣然入睡。 临考老师以为他是在潜心思考,可是见他过了半小时仍一动不 动,才把他从梦中叫醒。他勿忙答卷,差点没来得及把题做完, 4K结果居然得f一个“B,’.为此他得意非凡。 比尔·盖扶在考试的课堂上睡着并不令人很惊奇。对于熟 悉他的人来说.不这样倒是奇怪/。因为比尔·斋敌对于他喜 欢的事物,常常二天;反不睡觉。

比尔“盖茨的同伴怎么也理 解不了比尔·盖沃是怎么对付缺眠96。因为他们也熬夜,fR常 常公熬了l 8个小时到24个小时后,就再也支持不住了,而比 尔·盖茨常常熬到3G个小时或更多。

接着,比尔‘盖茨就会彻 底放松lo小时,然后出去走一走.买个馅饼回来.—边吃,一 卫接着十。也计这个时候.足凌晨3时* 比尔·盖茨的睡眠习惯特别古怪,他从不峦被单上睡觉,他 总是注那没铺奸的床上一例,拉过一个屯热毯往头上一蒙,立 刻沉沉地睡着T。在这段时问里,他不会因为屋千里面有什么 响功而醉来,他也不管会睡到什么时候。在后来成功的H子里. 44省他乘飞机的时候。也总是用毯子把头一蒙,—”宜睡到飞机着陆。

这种休息方式,与当年欧洲战场L的章破仑极其相似。 比尔·盖茨的杰出正亿于他不会一味盲从,而是懂得选择 人生的快感来源于自我的文现.而失去自我的决断,肯定 终生都是株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只是坐标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一旦有了坐标,就过得特别快。

我每个月剪一次头发,每周做一次指甲,隔上三四天就去超市逛一圈。家里的琐事胡阿姨过来料理。她勤快又环保,床单浴巾四天一换,脏衣服凑够一缸才塞进洗衣机里。我的日常生活就被这周而复始的一天天填满,日子,也在不知不觉间匆匆滑过。

工作至今还是我的主旋律。我一个月至少有十天在演播室里度过,进棚前要开录前会,出棚后要开录后会。

除此之外,我每周总会接到几张请柬。就像上星期,某品牌亚洲最大的旗舰店在香港开业,另一个品牌在中环举办前卫的艺术展览,我也想去看。还有下周,一个女性论坛请我去演讲,我还在犹豫。越来越怕被当做成功女性的典范,越来越怕一本正经和别人分享我的成长历程。

我不是奥普拉,不是希拉里,不是我远在美国的另外两个女同行KatieCouric和BaharaWaters。我曾经想成为她们,今天却害怕成为她们。她们位高权重,她们一言九鼎,可她们丧偶,遭遇羞辱和背叛,独身或离婚。我不要这样的人生。

小时候,我幼稚地认为,只有忙碌于事业,才意味着丰盈的人生。偶尔看到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拎着蔬菜水果匆忙回家做晚饭的主妇,总会流露出惋惜怜悯的神情。反正,我不要这样的未来。当过去的未来成为现在,我却真心地渴望着曾经不屑的柴米油盐。

常常有女孩子对我说:“鲁豫,我看你的书,看你的节目。我也要考广院,去学国际新闻,做电视,周游世界……就像你一样。”

我总是感动地笑一笑,心里有种想拥抱她们的冲动。

我,其实和你们一样,曾经渴望外面的世界,羡慕别人的生活。

我,不是榜样。我只是你们成长中的一个坐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努力励志经典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努力励志经典名人故事:生活画趣

作者:陈卫卫

漫画家是离不开幽默的,丰子恺的漫画,一向以富有诗意和哲理著称,生活中的丰子恺为作画,也曾遇到很多趣事。

丰子恺总是带着速写本,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由此积累了大量的绘画素材。有一次,去农村写生时,他看到田野旁的树林里有几个农妇正在扫落叶,她们各种各样的姿态引起了他的兴致,于是,他立即掏出速写本,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画了起来。正当他画得入神时,竟被其中一位农妇发现了,于是,一群“娘子军”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大兴问罪之师:

“你画我们作什么?”

“准是画了去给洋鬼子的吧?”

其中一位农妇更叫嚷起来:“洋鬼子会捉画中人的灵魂的呀!灵魂被收去,就活不成了!”

“不得了,决不能让他画去!”

那些女人们越说越来气,有一个甚至伸手要抢速写本。面对这种局面,丰子恺纵然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正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幸亏村里的一位老人闻声赶来,问明了原委,替丰子恺解释了半天,她们这才息怒而去。在谢过了那位好心的老人之后,丰子恺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心爱的速写本查看,幸好八张描绘农妇姿态的画稿都完好无损,这才松了口气。

一天,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丰子恺看到一个小贩拎着一篮花生米走来,他觉得其形象很入画,就一边观察他,一边伸手去口袋里掏速写本。那小贩以为丰子恺盯着他是准备掏钱,连忙走到跟前道:“先生,花生米要买几包?”丰子恺愣了一下,无奈之下只好将错就错地买了两包花生米。

丰子恺喜欢清静,特别不喜欢和当时的政界人物来往,常常说:“富贵于我如浮云。”《良友》杂志的编辑多次到丰子恺家中采访,拍摄他作画的照片后登在刊物上,称他为美术界的名人,并且对他的作品赞誉有加。丰子恺看了之后,对家中的孩子们幽默地说:“其实,我不是明人(名人),而是清人。”然后解释说,明、清是两个朝代的名称,而名和明是谐音,名又是名利一词的首字,他不喜欢做名人,他喜欢做个清静的人。

丰子恺还曾因给家里的自鸣钟改头换面而引出一段趣闻。1936年,他从上海买了台大自鸣钟,挂在缘缘堂的客厅里没几天,就感到钟面上那数字太过枯燥乏味,于是,他把钟从墙上取下来,用油画颜料把钟面涂成了天蓝色,再添上几条碧绿的柳丝,又用黑色硬纸板剪出一对飞燕,粘在时针和分针的尖端。这样一来,时针和分针走动时,就变成一对飞燕在垂柳中互相追逐了,客厅平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邻居们看到后,作为奇闻一传十、十传百,不久,附近的人几乎全知道了,许多人还特地来到丰子恺家里,一定要见识见识这个稀奇的自鸣钟。人们说:“到底是艺术家,做起事来就是与众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的读书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书就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陕隘的地方,驶向无边无际的海洋。”身为书虫的我,每天在书中畅游,那样美好!那样舒畅!下面,就让我讲一件关于我的读书故事吧!

有一次,我让妈妈送我去新华书店看书,我一出门,就像饿狼一般朝新华书店奔去,熟门熟路地跑上电梯,迫不及待地跑上三楼,顿时,眼前一亮!一本本五颜六色的书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就像一个个小天使朝我笑呢!我恨不得变成超人,把书全部拿来收入囊中,这么多的书,五光十色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像一个木头人,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选哪本才好。过了半晌,我才缓过神来,开始选书,不过一分钟,我手上的书已经像一座山了,我找到了一个空位,开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我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愁眉不展,时而屏息凝神,时而像喝醉了酒一样站起来摇摇晃晃。面部表情也十分有特色,有时像吃了辣椒一样张开嘴巴,有时眉毛弯曲地像两艘小船,有时皱起鼻头,为反派主角的心狠手辣而愤怒不已,有时皱眉头,努力地推理这个角色是好是坏。

书仿佛将我带进了一个童话世界,绿油油的草地上,七个小矮人在摆连桌宴,看到我来,热情地邀请我一起吃饭,小鸟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兔在三五成群地跳兔子舞,湖面上波光粼粼,小鱼在欢快地游戏,我一本接一本地看着,不知手表铃声已经响了,等到我“愚公移山”后,才看了看手表,妈妈打了五个电话我都没接。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就是知识的源泉,我爱读书,让我们一起去啃书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