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故事有哪些热门20篇

导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故事有哪些,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675

作文

343

描写红军长征的诗歌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

星夜渡过雩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一月里来走湖南,宣临兰道一齐占

冲破两道封锁线,赫得何键狗胆寒。

十二月里来过汀江,广西军阀大恐慌,

四道封锁线都突破,势如破竹谁敢挡。

一月里来梅花香,打进贵州过乌江,

连占黔北十数县,红军威名天下扬。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

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

三月打回贵州省,二次占领遵义城,

打坍王家烈八个团,消灭薛吴两师兵。

四月里来向南进,打了贵阳打昆明

巧妙渡过金沙江,浩浩荡荡蜀中行。

五月里来泸定桥,刘文辉打得如飞跑,

大渡河天险从容过,十七个英雄姓名标

六月里来天气热,夹金山上还积雪

一四两个方面军,懋功取得大会合。

七月进入川西北,艰苦奋斗为那个,

为了抗日救中国。

八月继续向前进,草地行军不怕冷,

草地从来无人过,无坚不摧是红军。

月出发潘州城,陕甘支队东北行,

腊子口渭河安然过,打了步兵打骑兵。

二万五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

粉碎敌人新“围剿”,统一人民救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西方传教士勃沙特参加红军长征的故事

全文共 2349 字

+ 加入清单

鲁道夫勃沙特,中文名为薄复礼,1897年生于瑞士,后随父母移居英国。在他10岁那年,一位英国传教士从中国返回曼彻斯特,介绍了中国的基本情况。勃沙特听了之后,开始神往中国。为了适应到中国传教的需要,勃沙特接受了各种训练,包括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社会情况等。他还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薄复礼,以示信奉克己复礼。1922年,受教会派遣,勃沙特前往中国,在贵州境内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

1934年10月初,时任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勃沙特与妻子露茜在安顺参加完祈祷后返回镇远。在经过城外一个小山坡时,正好与从江西西征入黔的红6军团相遇,在无意之中闯进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行列。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红军对勃沙特夫妇在中国的活动抱有怀疑的态度,但即便如此,红军对他们也是礼遇有加。当晚,勃沙特夫妇被带进一间屋子里休息。勃沙特的妻子睡在一张由木板拼起来的床上,勃沙特睡的是一把南方式躺椅,而与他们同在一个房间里的红军士兵则直接睡在潮湿的地上。红军安置好他们后,立刻送还了他们随身携带的所有东西,包括银元也如数奉还。

此后,勃沙特一直随红军部队行进。在这期间,勃沙特先后接触了贺龙、萧克、王震等红军领导人。其中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萧克军团长。

勃沙特与萧克相识,是源于一张地图。当时,奉命先遣西征的红6军团在贵州施秉与黄平之间抢渡大沙河,突破了防堵力量薄弱的黔军阵地,乘机袭占了黄平老城。在一所教堂里,红军缴获了一张约1平方米大小的法文版贵州省地图,这张地图对于刚进入贵州,道路不熟且缺乏向导的红6军团无疑是无价之宝。但是,由于地图上面所标的地名都是法文,没有人能够看懂,这可急坏了红6军团军团长萧克。谁能够解燃眉之急呢?萧克顿时想起了会说一点汉语的瑞士传教士勃沙特。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立刻派人把勃沙特请到军团司令部,帮助把地图上的法文译成中文。

在方桌前,在豆大的洋蜡烛光下,萧克小心地摊开了地图,用手指着一个个法文地名,勃沙特按照他的指点,操着生硬的中国话,先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中文名称翻译出来,然后一一将其标记在地图上。两人边讲边比划,当他们把地图上许多重要地名而且是红6军团预定行动地区的详细地名全部译完时,已经是三更天了。后来,就是用这张地图,萧克与王震选择了与贺龙领导的红3军会合的方向。勃沙特当时没有意识到他翻译这张地图有什么重要意义,而萧克将军却始终忘不了这件事情。他后来回忆说,红6军团在转战贵州东部和进军湘西时,勃沙特翻译的法文地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正是这张地图,使得双方都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

此后,勃沙特跟随红2、红6军团到了湘西,开始了艰苦的远征。虽然彼此信仰不同,但勃沙特从中国的这些红军指战员身上,看到了一种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感悟到理想与信仰对人类巨大的引导作用。勃沙特尤其对红军部队严明的组织纪律,以及不赌博、不抽鸦片的作风,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此外,虽然红军生活条件恶劣,但他们都尽量照顾勃沙特的外国习惯和习俗,在饮食和生活上想尽办法来满足他,令他非常感动。在部队开始乌蒙山回旋战时,勃沙特不幸染病,红军不仅专门为他找了一匹马驮着他走,还特意找来中医为他治病,后来还派出担架员抬着勃沙特翻山越岭。耳闻目睹红军的真实情况后,勃沙特深受触动,曾多次写信到上海、南京等地为红军采购药品,筹集经费。

1936年4月,红2、红6军团进逼昆明,考虑到军情紧急,战事多端,军团领导决定让传教士勃沙特离开部队,前往昆明。军团长萧克和红军保卫部部长吴德峰分别设宴为勃沙特饯行。萧克将军还专门为勃沙特做了一道拿手菜——粉蒸肉。宴会结束后,大家一一与勃沙特握手道别。吴德峰部长还命人给勃沙特发足路费,并特别叮嘱他如何前往昆明。勃沙特的长征自此结束。

勃沙特这位西方传教士同长征红军不期而遇,并随红2、红6军团生活了560天,行程达6000英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队伍中一名奇特的参加者。勃沙特离开红军之后,开始着手整理自己在红军中的那段亲身经历,并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通过演讲等形式向国外介绍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

1936年11月,当红2、6军团还在长征途中时,勃沙特的回忆录——《长征目击记》(又名《抑制的手》),已经由伦敦哈德尔—斯托顿公司出版发行。这本书当时在国外颇受欢迎,多次出版。在书中,勃沙特称赞中国的红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高度评价红军长征时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红军长征的历史。1938年,当埃德加斯诺介绍红军长征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发行时,勃沙特的《抑制的手》早已问世一年多了。直至1978年,薄复礼又应出版商之约,在原回忆录的基础上,补充进了他从1922年来到中国到离开中国的经历,再次成书出版,并更名为《指导的手》。

1940年,勃沙特再次回到贵州省盘县一带传教。教友们回忆说,每当勃沙特和教友谈到红军时,态度都极为友好。勃沙特除了在当地传教,还为当地民众看病和办学。

1984年,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为写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搜集素材。在采访萧克将军时,萧克向索尔兹伯里介绍了勃沙特帮助红军长征的往事,还郑重委托索尔兹伯里寻找勃沙特并代致问候。此事一经披露,寻找勃沙特的工作就成了各界注意的焦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各方近两年的努力,萧克与勃沙特在长征途中分别50年之后又重新取得了联系。1987年末,《人民日报》驻英记者对勃沙特进行了专访。记者看到,尽管满头银发的勃沙特已90岁高龄,但精力还很旺盛,记忆力相当好。在记者要求下,勃沙特讲述了与红军一起长征的传奇经历,讲述了他和红军将领之间的深厚情谊。他感慨万千地说:“在晚年被称之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更使我激动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坚强的红军战士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红军不怕远

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长征》读起来总是那么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敌人的围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和杳无人烟的黑草地,这些被人们视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险”,不是都被我们这些坚强的红军战士征服了吗?

虽然曾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迎接新的长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这是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写到

的诗句,体现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追杀,以弱胜强,直至取得革命胜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时光飞逝,长征胜利虽已过八十载,但长征精神永在我们心中!

1935年10月, 30万红军开始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缺衣少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大军追剿,他们斗志斗勇,厉经千辛万苦,突破敌人的包围圈,胜利到达陕北,到了陕北会师时只剩下了3万人。据统计,平均每走300米就牺牲一位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取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国庆放假的时候,我和妈妈去叁观了黄镇纪念馆,通过馆内陈列的物件和图片,了解红军长征道路上的艰辛。黄镇是我们安庆桐城人,是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画家。我进入了展览馆,看见了黄镇生平的许多物品,其中有几样物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们是许多树叶和小瓶子里面装的各种种子,粉末等,这是黄镇收集的植物标本吗?一看说明,原来这是红军在长征时吃的野菜,树叶和观音土等。这使我想起课本上《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的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私精神。使我越发不好意思,因为我有时吃饭时还挑三捡四,浪费粮食。我以后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

从展览馆中我了解到黄镇随军长征,那时红军以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触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当时作画的条件非常的差,一块完整较好的纸张都不易找到。黄镇没有什么纸张,拿到什么就画起来,完成的画稿战争年月多半都丢掉,最后仅存24幅,成为长征唯一史料。

在他的《飞夺泸定桥》画中,描述的是泸定桥只剩下了光秃秃的铁链,桥上的红军英雄们爬着光秃秃的铁索,冒着敌人的炮火,冲破了敌人的封锁钱顽强战斗的情景。他的画既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越泸定桥的情景,也有反映长征中军民鱼水情的感人场面,还有对长征途中民族风情与自然风景的描绘。

在这些画中,我看到了红军的英勇和顽强,艰苦和朴素。在这一幅幅画中我看到的是军民团结一心,荣辱与共。他们吃的是草,树根,穿的是布衣草鞋,却能爬雪山过草地,战胜比自己强数倍的敌人,这是多大的勇气。正因为对革命坚定的信念,对胜利必胜的决心才推动他们不断前进,最终取得胜利。

如今在和平年代生活和学习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快乐,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的去面对,去挑战自我,不断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观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会议有感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无名战士在长征路上令人感动的故事

全文共 2115 字

+ 加入清单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草地的气候就是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就有一场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光滑地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看不清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有几粒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撮撮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冷不丁地连打了几个寒战。他这才发现衣服已经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可是他仍然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里。突然,他的手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口袋翻过来。果然,在口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一会儿捏成长形,一会儿又捏成圆的,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我没有发现它!”

已经是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得饿得难以忍受。为了不至一口吞下去,他又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蓦地听见了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

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他倚着树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贮满了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像一块黑毡糊贴在前额上,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答答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无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的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习惯地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却没有动得了。

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这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一双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抬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手停在半空,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这一刹那间,他觉得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那人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二,三,四……”

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询问地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爆发着一种喜悦的光。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着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咝——咝”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其余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又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70个长征纪念日来临之际,我观看了《长征》这部影片,从中身受启发和教育。

影片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华大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中国共产党人从大局出发,向全国人民发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但蒋介石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及其主力,由于敌强我弱,红军内部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导,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红军为了保存实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回顾这段坎坷、艰辛的革命史,长征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吃苦奉献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红军长征由弱变强,以少胜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它不仅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在今天更成为激励我们努力向上,不断进取的风标。

也许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面对许许多多的困难,在以前,我可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今后,我将以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励自己,战胜困难,挫败气馁,攻克难关。让自己在风风雨雨的征途上,经受磨难,历练品格,学会成长。

最后,在长征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将向先烈献上我最崇高的敬礼,愿长征精神永远伴随着我的成长,愿长征的祝福永远回荡中华的上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

全文共 9818 字

+ 加入清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2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上的讲话原文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习近平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到了危急关头,中国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领导红军创造这一历史伟业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向在长征中浴血奋战和在各地坚持革命斗争的红军指战员,向当年支援红军长征的各族人民特别是各革命根据地人民,向所有健在的红军老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提议,全体起立,为在长征途中和在各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

同志们!

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党和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和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争。西北地区红军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一起打破了敌人的重兵“围剿”,为党中央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党组织以及党领导的各方面力量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都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长征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凶恶残暴的追兵阻敌,面临着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面临着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因为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

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没有这种思想上政治上的大团结,中国革命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面对正义和邪恶两种力量的交锋、光明和黑暗两种前途的抉择,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长征途中,我们党高举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大旗,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汇聚起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红军是人民的军队、真正抗日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指引的道路是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的正确道路。

长征的胜利,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

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发展新的落脚点,找到了中国革命事业胜利前进新的出发点。从长征的终点出发,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新画卷。

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中心,推动一大批革命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同志们!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80年来,世界范围内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和研究层出不穷,慕名前来寻访长征路的人络绎不绝。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同志们!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同志们!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加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巩固和发展,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只有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才能不断走向胜利。长征走过的道路,不仅翻越了千山万水,而且翻越了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的错误思想障碍。长征给我们的根本经验和启示,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点,不仅已经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在实践上也被证明是正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说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了,我们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同时,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完善和改进,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变方向,更不是要丢掉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我们要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团结,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坚决反对任何破坏统一和团结的分裂活动。我们要凝聚起全体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出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但每一个行程、每一次突围、每一场战斗都从战略全局出发,既赢得了战争胜利,也赢得了战略主动。这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智慧。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维护好发展全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心一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不断把完成总任务的历史进程推向前进。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物质基础。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打开创新局面。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长征锻炼了人民军队,长征磨练了人民军队,长征成就了人民军队,长征开启了人民军队发展的新起点。长征是人民军队的光荣,光荣的人民军队必须永远继承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作风。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坚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要紧紧扭住政治建军不放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永远做红军的传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要紧紧扭住改革强军不放松,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紧紧扭住依法治军不放松,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实现治军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要紧紧扭住备战打仗不放松,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快提升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要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要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要加强国际军事安全合作,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全军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大责任。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

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同志都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我们党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党的建设。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同志们!

长征胜利8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隐秘征程——红军长征在四川》观后感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10月19日,大型纪录片《隐秘征程——红军长征四川》在成都举行媒体看片会。据了解,该纪录片篇幅为8集,每集长度为25分钟。将带领观众通过新的角度认识长征,感受长征,并从中获得前行的力量。该片10月19日21:30在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播出后,10月24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21:20在四川卫视播出。

为了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四川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倾力合作,精心制作了八集纪录片《隐秘征程——红军长征在四川》。作为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并通过各种文学艺术载体特别是影视作品得到充分展现。而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实践,《隐秘征程》无论在内容线索或表现形式上都传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作为长征题材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全新尝试,《隐秘征程》正如片名所言,意在透过大众所熟悉的故事表象,走进历史的深处探微索隐,挖掘最“隐秘”的叙事元素,换一个角度解读历史,实现伟大长征的另类表达与当代诉求。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稿启事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安徽纪检监察网站、《江淮风纪》编辑部将联合开展“江淮清风——学党史、感党恩,正党风、肃党纪”征稿活动。

一、活动主旨

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题,回顾、总结党的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宣传党面临的历史使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充分发掘红军长征精神所蕴涵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安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弘扬社会新风正气,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舆论支持。

二、征稿内容

【红色·抒怀】要求来稿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内容积极向上,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作品体裁限诗歌、散文,诗歌限100行以内,散文2000字以内。

【红色·印象】以中国共产党成长历史为主线,选取我省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地点,用镜头记录中国共产党成长的风雨历程。拍摄有关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会址、故居等,辅以文字说明,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形成一篇完整介绍当地革命历史的稿件。要求紧贴主题、内涵丰富、有细节有温度、拍摄质量高。镜头照片数量每组10-15张。

【红色·故事】作品感情真挚健康,史料真实可信,具有艺术感染力,重在见人见事,讲好故事。一般要有相关党史、方志记载和文件资料印证,文后注明参考资料或采访对象。字数在3000字以内。

所有作品要求原创,严禁虚构情节,且未公开发表。

三、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

四、宣传推介

1.在安徽纪检监察网站“江淮清风——学党史、感党恩,正党风、肃党纪”专栏推出。

2.在《江淮风纪》开设专栏,持续刊登征集作品。

3.择优向中央纪委宣传部推荐。

五、报送方式

各单位可直接报送市纪委宣传部通过纪检监察信息报送系统报送,邮件请注明报送单位、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来稿请注明“专栏征集”字样。

安徽纪检监察网站

《江淮风纪》编辑部

2016年6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隐秘征程——红军长征在四川》观后感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鉴于丰富的长征故事已有众多的影视表现,如果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不能在前人基础上大胆创意和努力创新,那么将很难实现更有效的传播价值。基于这种考虑,《隐秘征程》纪录片立项之初,就明确了“以体验还原历史、以数据验证奇迹”的创作方向,以实地体验进行原真性模拟,以详实的数据参数传达事实真相,最终推动故事的生动与严谨表达,提升当代受众的观赏体验。

为了极尽真实地实现这一目的,本片的拍摄调动了各方力量,其中特别组织了216位武警官兵和民兵战士,努力遵循80年前的自然地理等相关条件,重现了翻越雪山,穿行草地,飞渡索桥,舟船横渡,标语篆刻等重要历史场景……

穿越80年时光体验长征, 216位体能强健的武警民兵们从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层面,真实去感受二万五千里穿行的艰难凶险,他们挑战了沼泽险恶、高海拔严寒、行军体能极限……

煮食土豆、皮带,赤脚行走雪地,踏破几百双草鞋,在冰水里挣扎过,在雪山晒伤,遇高原反应,车辆爆缸,拍摄设备进水长焦镜头被冻得一碰就断……

这是最具有“挑战性、还原性”的长征拍摄,以肉躯体验过二万五千里的艰与难凶与险,从精神上深切感知由坚定信仰成就的伟大征程!

数据就是铁证,真实就是力量, 最真实的体验过长征路,才能懂得那种肉体、意志的极限,非坚定的信仰支撑难以完成!这是《隐秘征程—红军长征在四川》最独特最打动人的特点,以同甘苦共患难的拍摄历程来完成对伟大长征的崇高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毛泽东妻弟长征途中被红军枪毙的故事

全文共 2630 字

+ 加入清单

当贺自珍胜利地走出了草地,赤着双脚踏上坚实的土地的时候,她禁不住两行热泪顺着双颊流了下来。这是欢乐的眼泪,她和她的战友们,终于战胜了草地。这时,前面传来了消息,红军先头部队已经消灭了胡宗南的部队,队伍再往前走,到达班佑,就可以补充到粮食,并且有宿营地了。贺自珍高兴得同战友们抱在一起,热烈地跳起来。

在班佑,贺自珍痛痛快快地把身上、头上的泥垢洗了洗,头发也剪短了,人显得利索多了。由于缴获到布匹,红军发动当地居民赶制了一批军衣,分给了各个连队。军衣数量很少,只能够发给最需要的少数人。休养连的同志们看到贺自珍的衣服实在太破烂了,就分给她一套。贺自珍坚决不肯收下,而把原来的衣服补了补,洗干净,又穿上了。她说:“同志们也都很困难,让别人先换吧,我还可以凑合再穿一段儿。”

在休养连的同志陆续都换上了新军衣以后,贺自珍才脱下她那补丁摞补丁的衣衫。在长征途中,贺自珍从没有因为毛泽东的地位而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她总是把自己看作是红军中普通的一员。

贺自珍有兄弟姊妹5 人:哥哥贺敏学,妹妹贺怡、贺先园,弟弟贺敏仁。哥哥和她很早就参加革命,小妹先园被敌人杀害了,贺怡和贺敏仁后来也参加了革命。大革命失败,她的父母逃离永新的时候,贺敏仁很小,寄养在舅母家里。13岁就追随哥哥姐姐参加革命,在黄公略领导的游击第三纵队当战士。第三纵队扩大为红六军,他在红军中当了个小司号兵。他像姐姐贺自珍一样,长得十分标志,人们开玩笑地把他的名字“敏仁”叫做“美人”,小伙子聪明伶俐,但是有点自由散漫,有点骄傲自大,还可能有点因姐姐的身份而觉得高人一等,因而同周围的人相处得不十分好。

长征的时候,他在一个团当司号兵。他年纪小,政治觉悟比较低,忍受不了长征路上的艰苦,肚子饿时,爱发个牢骚。红军队伍到达藏民居住地区毛儿盖后,再三明令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守民族政策。

这时,有人报告说,贺敏仁违反纪律,擅自进入喇嘛庙,私自拿去了一千多个花边(银元)。于是,师部把刚刚17岁的贺敏仁五花大绑起来,要枪毙他。这时,贺敏仁才如梦方醒,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贺敏仁说这是冤枉,他只拿了百十个铜板。他哭喊着,也悔恨不已。同时他恳求同他一起参军的一个永新老乡,替他写封信给姐姐贺自珍,反映这个情况,希望他姐姐救他一命。贺敏仁严重违犯群众纪律的事很快在部队传开了,大家非常气愤。有的说:“贺敏仁胆子也太大了,竟敢拿藏民的钱财,破坏我军纪律!给红军抹黑。”有的说“他不配做红军战士!”“真是害群之马,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有的建议斗争他,有的主张开除他的军籍。师政委接到报告后,大发雷霆:“三令五申要严守纪律,遵守群众纪律,他竟然充耳不闻,明目张胆地破坏纪律,必须严肃处理!”师领导决定严肃军纪,枪毙贺敏仁。命令下达后,贺敏仁所在团的团长和政委为这事伤透了脑筋。贺敏仁擅自闯入喇嘛庙,拿走藏民的钱,对红军的纪律置若罔闻,明知故犯,不严惩就不能维护红军铁的纪律。但是他年龄小,又是贺子珍的亲弟弟、毛泽东的小舅子,还是谨慎处理为好。于是就对师政委说:“贺敏仁罪不容诛,但他是毛泽东的妻弟,还是……”师政委一听就火了,打断他的话说:“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的战士,这是红军铁的纪律!难道他是毛泽东的妻弟就可以徇私情、从轻发落吗?王子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

团政委连忙说:“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既然他是毛泽东的亲属,毛泽东一向对自己的亲人要求很严,我们建议还是发个电报给毛泽东,听听他的意见,这样比较稳妥。”“说得有道理。”师政委点了点头:“那就发个电报吧!”在那个艰难的环境里,发份电报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给电池充上电,电充不足还是发不出。给毛泽东的电报三拖两拖,延误了不少时间,好不容易才发出去。

师领导等急了,这样的事应该及时处理,如果处理晚了,就会在少数民族中、在部队里产生不良影响。“不能再等了!”师政委对大家说,“现在要紧的是维护部队铁的纪律,坚决制止可能再发生的损坏群众利益的行为。如果军纪不严,乱拿群众东西,怎么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拥护?这还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军队吗?这与国党军队还有什么区别?”停了一会,他又继续说:“我们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需要铁的纪律,在这个问题上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后他下令:“立即执行!”

军法如山。贺敏仁被处决的时候,痛哭流涕,高声呼喊:“冤枉啊冤枉,我只拿了百十个铜板……大哥大姐,你们在哪儿!快来救我啊……”他要那个永新老乡写的信,还没有来得及写哩……贺敏仁的叫冤可能是对的,因为长征路上的最强壮的民工,也很难一个人挑走1000多个银元,而贺敏仁身体单薄、年龄又小,怎么能拿走那么多银元呢?但他确确实实拿了藏民的铜板,触犯了红军铁的纪律。

结果,军委指示缓期执行的电报回来时,贺敏仁已经被枪毙了。

毛泽东始终没有收到处决贺敏仁的电报,也没有接到任何其他形式有关处决贺敏仁的报告,他对贺敏仁被杀一事毫无所知。一个多月后,消息传到了贺子珍耳里,她很震惊,又很伤心,偷偷地痛哭了一场。

对于这件事,红军中一时传说纷纷。有人认为是对的,应该严肃军纪,不徇私情;有人认为这是有意的陷害,故意打击贺自珍和毛泽东。贺自珍知道这件事后,很伤心。她想,是不是有人故意同她和毛泽东过不去,拿自己的弟弟开刀呢?但她控制住自己,客观地对这件事情作了调查。她了解到,弟弟贺敏仁的错误是严重的,但的确没有拿那么多钱,也不可能拿那么多钱。一个最壮的挑夫,也只能挑七、八百块银元,他根本拿不走一千多银元。况且,他随身就是一个小背包,一条小军毯,真有那么多银元也没处放。同他一起的战士反映,他是拿了一两块钱。因为拿的是铜板,一百个铜板也就值一元钱。对他有意见的人故意夸大了,而领导也没有做任何调查,不等中央批复,就采取了行动。她把了解的情况,如实向军委和毛泽东反映了,但她没有干预这件事的处理,更没有利用自己的地位,采取任何报复性的行动。

谈到这件事的时候,贺自珍态度很平静。她说:“我们一家革命,小妹仙圆被敌人杀害了,没想到小弟敏仁竟死于自己人之手。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平时,当然可以争个是非曲直,但当时是战争,是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不能干扰毛泽东对军队指挥工作的进行。即使是有人有意的陷害,我也要用红军的纪律约束自己,也要用红军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的亲人。”

贺子珍强抑内心的悲痛,没有告诉毛泽东,怕分了毛泽东的心,因为那时红军正处在危难时刻,革命太需要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观后感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红军许义华难忘长征路上的故事

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走出草地,革命到底’,这是先烈留给我们的‘口令’!”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无数人为实现革命理想献出了生命,这个口令就是许义华的五叔许庸远过草地时留下的最后遗言。

1934年11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解放了大庸县的岩口。初冬的下午,许义华背着砍来的山柴往家走。忽然,大哥许书生从后面赶上来,兴奋地说:“我到岩口卖柴,见到红军了!红军说话和气,和咱穷人是一家。你看,还送我两件衣服呢!”许书生说着,递给许义华一件:“这件不大,你穿正合适。”许义华看看自己身上那件补丁摞补丁的破褂子,望望红军送的七八成新的黑夹袄,心里一热,泪水止不住涌出眼眶。他都15岁了,还从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

就在这一年,许义华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他随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

许义华回忆说:“爬大雪山时,才到半山腰,体乏肚饥,寒风刺骨,加上空气稀薄,伤病员不断增加。部队首长把自己的骡马让给伤病号骑,年轻力壮的同志和首长们争着背伤病员的武器弹药。在艰苦的翻越中,不少同志失去了生命。”

过草地更是艰苦。每当忆起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友,许义华都心痛不已。他说:“我亲眼看到一个骑枣红马的病号,一个趔趄陷入泥潭,我们奋力抢救,才把人拉上来。那匹马,我们拉断了缰绳也没救起来。我们班的唐宏阶,一脚踩虚掉进泥沼,我们只抓住了他的枪。”

五叔许庸远是许义华参加革命的领路人。

许义华说:“五叔见到我时,总用苦难家史激励我的革命意志。那天下午快到草地‘上海’———阿坝了,我不知吃什么中了毒,疼得直不起腰,每走一步都头晕目眩,非常吃力。

正在这时,看见远处有个掉队的,身披夹袄,步履艰难,走近一看,原来是五叔。只见他两条裤腿从膝盖以下已经磨成了碎布条,两只光脚踏在水草里,脓血顺腿直流。我鼻子一酸,强忍着眼泪问,‘怎么掉队了?’他吃力地回答,‘不要紧,我能赶上队伍……’我忙把自己剩下的半搪瓷碗青稞递给他,他吃了几口,又从沟里舀了一碗水喝下去,他神情稍好,便催我,‘行了,你走吧!你还有一班人,当班长的掉在后边怎么行?’我要扶着他走,他简直有点急了,‘快赶队伍去牎你现在不是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而是共产党员!一定要走出草地,革命的路还长呢!’我给他拾了一根棍子拄着。

在他再三催促下,我一步一回头慢慢向前赶去。不一会儿,天色大变,雷电交加,一阵冰雹劈头盖脸落下来,砸在头上、身上生疼。我想起五叔,急忙掉头往回赶,终于在一条小河沟边,看到五叔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右手抓着那根棍子,左手护着放置文书材料的皮挎包。

我把他扶起靠在腿上,才看到他鼻口流血,已经停止了呼吸。我禁不住失声痛哭!不一会,收容队的几个同志赶来了,帮我料理五叔的后事。收容队的同志打开他的皮挎包,只见一摞纸的第一页上留着五叔的笔迹:‘今日口令……’”

往日的硝烟已经退去,但是长征的光辉越来越耀人眼目。许义华告诉我们,当年红军之所以能够从雪山草地那样的“绝地”走出来,就是因为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红军战士,具有顽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和高度的团结友爱精神。

1.彭德怀长征路上杀大黑骡子的故事

2.长征路上刘先与宋志刚的感人故事

3.司号员“八斤半”的长征故事

4.老红军王承登被子弹打穿眼窝的故事

5.任思忠草地里过鬼门关的长征故事

6.假团长贺大彬的长征故事

7.刘忠将军谈湘江之战的长征故事

8.老红军王玉清难忘长征那些年的故事

9.杨献珍难忘长征生死路的故事

10.刘发祥与湘江战役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爷爷就出生在这里,他从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他的同学因家中贫困,所以经常吃不上饭,毛泽东知道后,就经常送饭给他吃,那个人非常感谢毛泽东.

我读到这里,心里不禁惭愧起来--有一次,我们发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可是我们并没有去扶起老奶奶来,而是在一旁幸灾乐祸,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后悔呀.

长征路上,红军们忍饥挨饿,艰难跋涉,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而我呢,做事总是半途而废,不坚持到底,前几次到公园去玩,看见大哥哥,大姐姐们滑旱冰的那英姿飒爽的样子,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第二天就让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旱冰鞋,可是滑旱冰哪有那么好学,刚一滑就摔了好几次骨碌.我没有勇气再学了,在爸爸的耐心劝说和指导下,我才坚持学了下来.和红军叔叔的坚强意志相比,我简直太渺小了.

杨靖宇为了活下去,经常吃一些棉絮,树跟和树皮,生活十分艰苦.敌人不让家属送吃的,想存心饿死他.可是过了好多天了,杨靖宇依然顽强的活着,敌人很奇怪,就剖开他的身体,发现有许多棉絮之类的东西.杨靖宇这种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使敌人地为之敬畏.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革命年代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我们的意志和英雄们相比,却是一个矮子,一个巨人.他们在我们心目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从这些先烈身上汲取精神养料,从小励志发奋图强,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任弼时长征时三过草地的故事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

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给红军长征八十周年的一封信

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红军先烈们:

你们在天国过得好吗?我是21世纪的一名高中生。看了《雄关漫道》这部影片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总是感觉有股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我,催促我勇往直前。我喜欢这部电影,并不是因为《雄关漫道》这个名字听起来有气势,而是因为镜头里的你们——红军先烈们!你们在战场上英勇地冲锋陷阵的悲壮场面,以及你们身上那股长征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影片中,我看到了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白雪皑皑,树梢上披着一层又一层的雪大衣,北风呼啸,树儿们被吹得摇摇欲坠,战士们顶着严寒艰难地行走着,他们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脚上穿着一双久经磨损的草鞋,恶劣的环境正一步步侵噬着他们的身体。这时,一个红军同志倒下了,后面的同志艰难的把他从雪堆里拉起,两人相互扶持着结伴而行;又一红军同志倒下了,后面的同志立即将他扶起……严寒、饥饿、疼痛一起向红军们袭来。红军为了心中的念,以顽强的意志与恶劣环境拼搏着,大家都决不让任何一位战士留在这没有生气的雪地里。

镜头二:红军们拄着木棍,小心翼翼地踏在泥泞的草地上。忽然,一位红军战士一不小心便落入了大自然的陷阱——恐怖的沼泽漩涡里,旁边的战士们见势都试图去救他,但并没有阻止住死神对他的威胁,同志们越想把他从沼泽里拉出来,大家就陷得越深。就在这紧急危关的时刻,只见那名战士咬了咬牙,拼命地推开同志们的手,自己陷入了这无情的漩涡里......

看着影片中的一个个感人的镜头,我不禁泪流满面。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多么惊人的数字,对于我们来说,那是多么遥不可及的啊!可是,你们却走过去了,你们是如此地不平凡。你们那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真令我敬佩。你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家,多么希望与亲人团聚在一起,尽儿女的一份孝心,尽丈夫的一份贴心,尽父亲的一份慈心,但你们都没有做到。因为你们心中深深地装着祖国,祖国有难,怎能袖手旁观?怎能谈儿女私情呢?于是你们忍受着与亲人离别之痛,毅然决然奔赴战场,英勇地冲锋陷阵。

红军烈士们,我佩服你们!你们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为了顾全局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困难磨练了你们钢铁般的意志,炼就了你们那永不泯灭的革命精神。你们为了党的事业,与困难顽强拼搏着,在你们的心中,始终坚信会有新中国到来的那一天。

红军烈士们,我佩服你们!面对那几条锁链组成、离河面高几百尺的铁索桥,你们却毫不畏惧;面对敌人的枪眼,你们却挺身而出。一批倒下了,又有一批迎难而上。你们顶着枪眼,向敌人狠狠地出击你们呐喊着:“为新中国崛起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万岁!”

保尔·柯察金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该如何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尊敬的红军英雄们,你们把自己那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最伟大的事业——解放全中国。二万五千里长征,见证了你们的伟大创举,谱写了你们永不泯灭的光辉历史,凝聚了你们永不衰退的革命精神。长征因为有了你们,它才变得具有深远的意义。

《雄关漫道》这部影片,使我感到受益匪浅。红军烈士们,你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教会我应该把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教会我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使我懂得珍惜人生,珍惜生活。尽管我没有生在你们那个年代,没有亲身经历那惊天动地的革命,但你们身上那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却使我的身心重新受到了洗礼,使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的果断、机智、勇敢、坚强,也为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立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指引着我走完人生之路。谢谢你们,红军英雄们,谢谢你们教会我的这一切!我永远都记着你们!

此致

敬礼!

一名中学生:钟燕羽

2016年4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饥寒中的中国革命/竟只用一把炒面一捧雪/就爬过了位于宝兴西北/懋功正南/海拔近五千米的这个/历史性坎坷” ——詹永祥《雪山》

小时候见过的“雪山”,在邀请到学校来作报告的的老红军头上:苍苍白发象形的雪山,我怀疑就跟他所历经的长征有着因果。那时候,老红军嘴里的长征因为苍老的方言而含混不清;那时候,老红军被老师介绍成为“爬过雪山的老同志”;那时候,以为长征仅仅就是爬雪山,以为雪山是一枚不朽的勋章,珍藏在老红军心窝里,随岁月的堆积慢慢提升,变成红领巾眼前一头耸立的白发。微型的“雪山”,跟二万五千里烽烟失去关联。

后来,通过课堂上一首著名的诗歌,知道雪山是放在尾联的一句浪漫主义,岷山千里的积雪与三军过后的笑颜,成了牢固的历史逻辑。那时候心目中的雪山,仅仅是一种海拔,仅仅是一个路标,它指向红军的豪迈,指向革命的胜利

然而,雪山终究是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的历史坎坷。当长征渐渐沉淀成后来创业者心中的一种鞭策和激励,雪山是一个坐标,标志着民族精神的高度,革命意志的高度。在岁月的回眸中,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渐渐地低下去,而雪山,成为一首磅礴史诗中的词眼,渐渐在怀念和追忆中高大起来。当更多的功绩镀亮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无数胜利前的坎坷,都在重温一幅历史图景中找到了譬喻——

“1935年的雪不断落在横放背包上的枪支上,金黄色的军号和猎猎作响的方面军旗帜上。布制的五星和八角帽下,这群反穿着羊皮的南方籍农民,像一群战争年代的食草动物,他们的饥饿是一把从喉咙里长出的锄头,渐渐挖出了埋藏在六月深处的草根与野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70 字

+ 加入清单

打仗是最令老百姓痛苦的事。打仗,会费尽人力、财力。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要命的是多少人会因此丧命;多少家庭会因此破裂;多少人会因此失去至亲……难道,他们(日本鬼子和反动派)为了地位,为了金钱,就可以不顾一切了吗?他们也有家庭,也有朋友,也有至亲,难道,为了金钱和地位,他们连家,连朋友都可以放弃?

而最受苦的是中国老百姓,他们什么都没做错,为什么也要忍受家破人亡,失去挚友的痛苦?不过,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才会在抗日战争中出现大批的抗日英雄。他们不畏个人的生死,誓死效忠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勇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伟大的“长征”就是证明!通过观看“长征”的电影,我了解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征”是多么伟大!他们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震惊啊!不管敌人使用了多少恶毒的酷刑来严刑逼供,他们直到牺牲也不会透露半点儿消息。是他们震撼了中国人,震撼了全世界的人。是他们的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懂得大胆地拿起武器对抗日本鬼子和反动派。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们不再受到欺压;从此,他们成了中国的主人……

这个过程是多么的漫长、触目惊心啊!其中,有我们熟悉的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最震撼我的是飞夺泸定桥。当接到“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的命令时,红军便开始了飞一般的长途跋涉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他们翻山越岭,沿路还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天黑了,战士们一整天都在跟时间赛跑,没顾得上吃一点东西。没想到连天空也不做美,竟下起了倾盆大雨,这真是雪上加霜啊!为了在天亮之前到达泸定桥,战士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面对恶劣的天气,泥泞的小路,艰难的地理环境都毫不畏惧……终于,他们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瞧,这么艰险的自然环境红军都不怕,那他们还有什么好畏惧的呢?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直耸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3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对面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而守城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了工事。看,这么危险的环境,红军到底能否战胜呢?真为他们捏了把汗。

战斗开始了。红军发起了总攻。号手们吹起了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开火,一霎时,山谷传来了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喊杀声。二连担任突击队,他们带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身后的是第三连,他们还每人带着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看样子,红军胜券在握!

突击队终于冲到了对岸,敌人见势不妙就放起火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都奋不顾身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跟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2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走了。啊,红军战士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正因为红军战士有着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国才会解放,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通过观看“长征”,知道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战胜了敌人,建立了新中国,我们要珍惜今天,为了美好的明天,在新时期、新的长征中,我要努力学习,听党的话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全文共 3704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与死的抉择上,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写就了一部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当我们走进位于长汀县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时,刚才还艳阳高照,突然就下起雨来。

透过风雨编织的帘幕,记者看到这里的一切一下子鲜活了起来。

古代,这里曾是汀州试院。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了长汀城,并宣布成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这是赣南、闽西中央苏区诞生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尔后,闽西大地风起云涌。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这是中央苏区内建立的第二个省级苏维埃政府。

汀州试院里头那间小院,就是当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囚室。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一万多人承受着更大的牺牲。就在中央红军取得遵义大捷的时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瞿秋白被敌人抓获。

小院很小,被高高的围墙圈着。里面有两间不大的小屋,陈设着一张简陋的长凳拼板床,还有一把旧椅、一张木桌、一盏油灯。

“尽管是一名俘虏,瞿秋白当年还是得到了蒋介石较高的待遇。”讲解员告诉我们,蒋介石专派师长宋希濂劝降,将瞿秋白关押在了这里。面对一次次利诱、规劝,瞿秋白均严词拒绝,他的回答是: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在此关押的四十一天里,瞿秋白写了许多诗词,还写了著名的自我解剖长文《多余的话》。

1935年6月18日,36岁的瞿秋白高唱着由自己译成中文的《国际歌》,英勇就义。

瞿秋白就义的前一天晚上,宋希濂特意让参谋长提前告诉瞿秋白,还带了两碟荤菜、一瓶白干。瞿秋白听完之后这样说道:“我早就等着这一天。”

第二天清晨,瞿秋白神态自若地走向刑场。在长汀中山公园拍完照后,他信步行至八角亭前,已见亭中放着酒菜四碟,白酒一瓶。瞿秋白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半乃言曰:“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

到了长汀西门外的罗汉岭下,瞿秋白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

“此地甚好!”令人回肠荡气,又让人肃然起敬。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沿着瞿秋白当年就义时的路线,来到了罗汉岭的半山腰,面前耸立着30多米高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台阶下面有一块大石上写着“瞿秋白就义处”。在就义处旁边就是“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此刻,雨声淅沥,山岭默然,一切都静谧安详。抬眼望去,在那青翠的山峦间,裸露的红土被连绵的雨水不断冲刷,汇成一股股湍流不断向前,渗入红军曾经走过和战斗过的土地。

刹那间,我的心底突然涌上一阵感动。这片红土地,浸染了多少人的热血!寄托了多少人的求索!

在那风雨如晦、血雨腥风的年代,有多少像瞿秋白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坚定地选择了后者。他们与牺牲在长征中的烈士一样,把一条鲜血浸透的“红飘带”铺展在地球之上,化成了永恒的绚丽!

为了心中的理想,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甘洒热血写春秋

“当年,红军就是在这里,打响了长征前在闽最后一战,并成功开始战略大转移。”指着眼前绵延起伏的松毛岭,长汀县当地党史专家钟鸣,对我们讲述起当年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激战。

这座扼守于闽西的长汀与连城两县交界的大山,横贯南北四十余公里,东西蜿蜒十多公里,层峦叠嶂,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它是中央苏区东大门的重要屏障。

跟随钟鸣的脚步,我们肃立在松毛岭战斗烈士纪念碑前,感悟壮士们的精神力量;穿行在松毛岭的崇山峻岭间,寻找红军战斗的遗迹。

不时,我们会遇到一段段残存的战壕,一个个触目的弹坑。沿着一条蜿蜒而上的山路,终于抵达松毛岭山顶。登高望远,眼前松涛如碧浪般翻滚,仿佛向人们诉说着82年前那杀声震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激烈战事……

1934年9月下旬,红一军团奉命回师江西兴国,准备作战略大转移,留下红二十四师协同地方部队坚守松毛岭,以阻止国民党东路军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因为地势险要的松毛岭一旦失守,意味着国民党军将进入丘陵地带,红军将无险可守。

9月23日早晨,松毛岭保卫战打响了!

国民党调集3个主力师,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在轮番的飞机轰炸下,向松毛岭发动猛攻。

凭着自身的英勇和顽强,装备与兵力跟敌军极其悬殊的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苏区地方武装,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29日下午14时,红军左侧高地被敌夺占,形势十分严峻。指挥部当机立断,趁敌人立足未稳,迅速派出援军展开反冲锋,重新夺回高地。

紧接着,敌军又出动大批飞机轮番轰炸,红军各处阵地工事大多被摧毁,焦土一片,战斗一直坚持到傍晚……

终因敌强我弱,弹尽援绝,红军撤离阵地,松毛岭全线失守。

这是悲壮的一战。民国《长汀县志》记载:“是役双方死伤惨重,尸遍山野,战事之剧,空前未有。”当地老人回忆,战斗结束半个多月后,松毛岭上空仍血腥味不减,黑压压的绿头苍蝇云集在沾满血迹的松针毛尖上,把松枝都压断了。

这更是关键的一战。此役,中央红军和闽西地方武装以3万人的兵力,血战7天7夜,抗击国民党军队7万兵力的进攻,以血的代价为中央主力红军实施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松涛阵阵,战争的痕迹如今已荡然无存,抛洒的热血已化成了不朽的传奇。然而,我久久地站立在红军战士战斗过的高地上,还是忍不住心潮澎湃,被脚下这片土地的厚重、这片土地的悲壮所感染。

鏖战数日,一万多名红军战士长眠于松毛岭的怀抱之中,他们将血肉融进了松毛岭的每一寸土地。

像海浪一样壮阔无边,像群山一样连绵无际。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英雄史诗。

在建设家园的“新长征”中,长汀人正秉承着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续写新的传奇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这位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写中国革命最成功的外国作家,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一句关于长征的话:“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

这个“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沿着河卵石道,我们来到了村里的红军风雨桥。桥上,还留有当年红军的征兵标语——“救国不分男女老幼”,这里就是当年红军的征兵处。

记者注意到,在桥上的4根木柱上,都清晰地保留着一条10多厘米长的刻度线,离地约1.5米。“达到这个高度,意味着人就能够背起上刺刀的步枪了。”南山镇宣传委员戴琴燕说。

“红军好!共产党好!红军、共产党让我们贫苦雇农翻身做主人!”为了保卫苏维埃政府这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自己的政权,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复村村民全心全意拥护红军,作出了他们所能作出的最大牺牲。

1934年底,中央苏区临时中央政府提出开展“红五月突击扩红运动”,福建苏维埃政府大力动员,仅半年时间,当地就有7000多人参军。在中复村,长窠头自然村的青壮年全部参加了红军,其中在长征途中牺牲了上百人,仅有百来户的村子有60户成为绝户。

中复村,正位于松毛岭脚下。

当年,松毛岭战斗打响后,长汀人民组织了运输队、担架队、慰劳队支援前线,中复村村民更是全力以赴。

“家家无门板,户户无闲人”。村里的男人们在前线或帮挖战壕、修工事参加战斗,或运物资、送食物,就连后方的女人们也没闲下来,村里所有人家的门板也都卸下来充作担架救护伤员。78岁的村民钟家兴回忆说,打小时候起,母亲蔡招生就告诉他,作为当年钟屋村妇女赤卫队队员,松毛岭保卫战一爆发,她就组织了一支女子担架队,抢运红军伤员。

蔡招生和堂侄媳还拆了家里的门板,做成救护担架,冒着枪林弹雨将红军伤员抬下山。“战场在山上,野战医院在村里,中间至少有六七里地,全是山路,加上要躲避敌人的轰炸,一个来回下来都要三四个小时。”钟家兴至今还对母亲的故事记忆犹新。

中复村里的观寿公祠,这座古色古香的客家宗祠,也见证了松毛岭战役惨烈的一切。当年,在松毛岭保卫战中,红军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后红九军团在公祠前集结,率先开始了战略转移,迈出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也迈出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第一步。自此,中复村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

我们脚下站的观寿公祠前这块空坪,就是当年红九军团长征万人誓师大会旧址。作为长征最远的一个出发地,现在,这里立起一块巨石,上书“零公里处”。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红军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物质遗存,不仅滋养着中复村乃至长汀人的心灵,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中复村有一条500米的主干道,原为汀州通往上杭、连城的一段古官道,自古以来商贾云集,在中央苏区时期也得到了发展,为红军提供了大批物资,由此得名“红军街”。如今,红军街又多了一个“淘宝街”的名头。“现在这里有近50家网店,从业人员100多人,带动全镇电商创业群500余人,成了全县农村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当地有关负责人说。

长汀城,也焕发出不同于以往的光彩。从中央苏区时期生产红军第一套军服,到如今成为“海西纺织基地县”;从昔日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到今朝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还有盘活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在长汀,红军活动的旧址与民俗特色的古建筑交相辉映,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建设家园的“新长征”中,长汀人正秉承着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穿越一切险滩急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续写新的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观后感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红军后代、文艺工作者、青年学生、旅游爱好者纷纷踏上“重走长征路”的漫漫征程。在行走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展望未来,人们常常会发出深深的叩问:长征永远在路上,该如何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哲人说: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读懂长征,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于回望中我们清晰地看到,长征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也是复兴之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穿越抗战的烽火,迎来天翻地覆的巨变,走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迈向改革开放的新时期……80年来,复兴征途穿越历史风云不断延展,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一次次出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接续奋斗,闯出了民族复兴的中国道路,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长征永远在路上,那一条永不褪色的地球红飘带,串联起多少风起云涌的时代变迁,成为激励一代代中国人砥砺前行的精神路标。

前程万里,不改初心。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当沿途的风景从荒芜变成繁华,我们依然行进在新的长征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繁重,深化改革攻坚克难、时不我待,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任在肩……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新的历史赶考的考场中,硬仗会应接不暇,难题会接踵而至。拿出当年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前进的步伐才会铿锵有力,才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不断抵达梦想的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