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假如我回到古代作文汇总3篇 作文【合集20篇】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假如我回到古代作文汇总3篇 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7755

作文

610

穿越古代想象穿越回古代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和秦始皇谈天下

我是一名《历史社》的社长,兼记者,今天,我又为写不出稿子而发愁。忽然,我看见报纸上的一则新闻说,有一种机器可以穿越时空,返回历史朝代,重张历史风貌。我眼睛一亮,所有脑细胞立刻用比光速还快的速度运转起来。我想:只要我回古代,采访那些皇帝、诸侯、英雄、文学家,不就有大把可以写的文章吗?我眼睛又亮起来,这次我看见了一大堆钞票。我立刻放下报纸,订购了一台。发现价格奇贵,要五万块钱,而且只能用四次,我狠下心来,买了一台。当时,我想:你挣我五万,我一定会挣五百万。

2012年4月6日,我正在和秦始皇在皇宫里谈得很投机,我和秦始皇一边商量国家大事,一边拐弯抹角地提问。在谈论的时候,我不得不这么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政治和军事天才,不由得发自内心的对秦始皇有一股敬意。下面是我和秦始皇的一小部分谈话:

“皇上,您早,我是记者天神石家骏,特地下凡来采访您老。看看您对天下和老百姓还有治理国家和其他事情有什么好的办法和建议。”

“哦,你就是那个记者天神石家骏,久仰,久仰。朕在你的博客上看到你写的《三个能源石》第一集,不错嘛。”

“谢谢夸奖,不敢当,不敢当。献丑了,献丑了。”

“朕想统一整个中原天下,夺周天子的王位。我想重用人才,强大自己的国家。吞并六国。想想看,老百姓生活真是太苦了。又是战乱,又是缴那么多钱。我当上皇帝之后,一定要减轻老百姓的负担。而且各国的货币和度量衡还不一样,全部都用不通……朕现在得干掉周边的小国,虽然咱们秦国很强大。不过也不能小看那六个国家。听新闻上说,好像其他六国,又搞什么合纵,合纵长是苏秦。”秦始皇一拍自己脑袋,恍然大悟说:“朕光顾着跟你聊天了,都忘了。不行,一定要让张仪给他瓦解联盟。”说完,他起身便走。

我急忙在后面追,说:“等等,我还有几个问题要请教。”秦始皇头也不会的说:“请讲。”我说:“请问您:“想派哪位大将去征讨六国。”

“王翦。”

任务完成了,我返回现代,却发现录音器忘充电了。惨啊,什么!

[穿越古代想象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读中国古代诗歌有感1000字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撑一支长篙,向历史漫溯,便是千种风情。——题记

在诗的国度里,仰望,便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俯首,立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游山,便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乐趣;玩水,则触“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梦幻……

你看那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么的怡然自得,转眼观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但是谁人又知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心思,他定是在等待,等待“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一天。因为,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用“仙”字来称谓他真是在合适不过了。但“仙”也同样适用于那位“菊花隐者”。他放声高歌“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邪”,那挂冠而去的背影,多么的伟岸,且看他归去之后,真是“不亦乐乎”。时常“登东皋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多么惬意。你再看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许你会问,这样真的快乐吗?他来告诉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是啊,做人是痛苦的,但是最痛苦的莫过于“心为行役”。

路过陶渊明后便看见了一座亭子,你看“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再者“临溪而鱼”“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原来,“是太守与客饮于此”啊。然而快乐总是如烟火般稍纵即逝的。转眼间“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如此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真令人心旷神怡。

见识了“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我们再欣赏“岳阳楼上范仲淹忧国忧民”。

岳阳楼不愧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置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此景果真如梦如幻。可纵然有此美景,也掩盖不住他内心的忧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当你身处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以及对古人的敬佩。就如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还有那“落花人独立落雨燕双归”的爱,等等……

让我们一起置身历史之中,共享这难得的千种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一个历史的瞬间,也许就能改变整个历史发展的轨迹。那么一个古代名将的死会改变什么呢?蒙恬作为秦帝国著名的战将,在他的有生之年,不仅在战场上帮助帝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彻底打败了不断骚扰中原的匈奴,而且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现今我们眼中的万里长城,开辟了当时规模空前的秦直道。

这样一个功勋卓越、才华出众的战将,却没有想到,在他的背后一直隐藏着一个与他对立的集团,在秦始皇病死后,蒙恬在他们的阴谋策划下无辜惨死。这个集团篡夺了秦帝国的政权,也改写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

唐朝皇帝唐太宗,于贞观某日对臣僚说:“朕欲上比尧舜,不使冤案现于本朝。各位不妨说说,古代哪一将相死得最冤?”当时在场的有丞相房玄龄、谏议大夫魏徵等人,或答“白起”(战国时秦将);或说“伍子胥”(春秋时吴将)。听罢臣僚们的议论,太宗摇摇头说:“朕观最冤的是蒙恬。”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穿越到了古代作文550字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又是风和日丽的一天,我背着新书包,走出了家门,行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一会儿就停了。我心想老天开眼呐,终于不下雨了,否则我就成了一个软绵绵的果冻了。突然,天空竟下起了倾盆大雨,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时我还在街道上,也没有带伞,大雨很快淋湿了全身。

突然,又传来了一阵雷声,一道闪电从我的身上劈了下去!接着我就到了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蒙古草原上吃牛肉、饮美酒。这时,走来了一个身穿草木大衣,背着一把弓、带着一捆箭的骑兵对我说:“大王,金军向我们发起挑战,说我们只有30万蒙古大军应战,打不过他们百万大军,此战必是蒙古军和金军的生死之战!”我大喊一声:“金人太嚣张了,今天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说完,我就召集了蒙古大军,我跟他们说,“兄弟们,带上十天干粮,骑上战马,跟着我,杀破金军!”

我带着30万大军先攻下许城,再攻下了军城,来到了金军大本营。此时金军100万战士已经严阵以待,我挥了挥手,意识到金军的眼神上有杀气,就扔了一个火布。对面的金军被我们的火布打得是措手不及,金太宗说,“成吉思汗,你玩赖皮爽吗,兄弟们上!”我也下令,奋战到底。

我军打了三天三夜,还剩20万大军,又打一天,终于打败金军,我军可谓是马到成功,金军真的是太弱了。

我感到实在是太爽、太不可思议了!原来古代也那么爽!可我还没爽够,又一个响雷,把我劈回了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代四大美女与茶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它传承了中国古老文化。古人云:女人如茶,男人如水。中国古代四大美人好比中国四大名茶。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出生在越国,有沉鱼之貌。越王勾践施美人计,献西施于吴王,让其从此沉溺于酒色不能自拔,终于打败吴国。西施一生浸透悲苦、屈辱,为此有的人把她比做“龙井”。龙井是我国第一名茶,品龙井时,口齿生香,略有些苦涩,这苦涩正如西施悲剧的一生。

王昭君,汉宣帝时的一个宫女,自愿代公主出嫁匈奴,她为汉、蛮两方友好相处献出了一生。有的人把她比做“乌龙茶”,乌龙茶因生长环境恶劣,采集困难而驰名中外。王昭君不畏艰险,能在塞外那样的条件下生存,这正如乌龙茶的特质——生于悬崖,留香于人间。

貂禅,汉朝大臣王充的养女,能歌善舞。貂禅为了报答王充的养育之恩,离间了董卓与吕布的关系,借吕布杀了董卓,但最后却还是未得善终。有的人把她比做“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又叫做“报恩茶”,它有色绿、味醇、形美、香郁的特点。

杨玉环,又名杨贵妃,雍容华贵,唐朝第一美女,风姿万方,她的美貌有“闭月”之称,但也改变不了她悲惨的结局。有人把她比做“白牡丹茶”,这种茶为手工扎制名茶,其外形如牡丹色泽白而得名。牡丹,花中之魁,正如杨玉环人中之凤。

这四大美人都是空前绝后的,而古往今来,多数女人都是相貌平平。但容貌平平,品行高雅的女人,依然是一杯耐品的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代作文万能素材人物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吕蒙正不记人过

吕蒙正正是宋朝的大臣,不喜欢与人斤斤计较。

他刚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的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参政为他愤愤不平,准备去查问是什么人敢如此胆大包天,急忙阻止了他们。

散朝后,那些参政还感到不满,后悔刚才没有找出那个人。吕蒙正正对他们说:“如果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的话,耿耿于怀,多么不好啊!因此千万不要去查问此人姓甚名谁。其实,不知道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呀。”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气量宏大。

[古代作文万能素材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全文共 1036 字

+ 加入清单

一、先秦文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壁”人称赞②,建安文学推“三曹”;③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三、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四、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五、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注】

①《诗经》共305 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

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

④即司马迁。

⑤指李商隐和杜牧。

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古代的感恩故事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1、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2、《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如此。韩信感激,说将来一定会报答她。她却凛然说:“男子汉连自己都不能养活,我伶悯公子才会送饭,哪里图什么报答!”韩信以后作楚王时,找到那位漂母,赠她千金。

3、《世说新语》:顾荣应邀赴宴,见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同席者耻笑顾荣,他说:“一个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每到危难之际,总有一个人随身保护他,顾荣问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6、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8、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9、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10、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11、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着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886 字

+ 加入清单

很早的时候就有成语故事,大家都听过哪些古代成语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 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鸟尽弓藏的含义:飞鸟射尽,打鸟的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手不释卷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犬牙交错

汉高祖刘邦开国之后,分别封功臣到各地为王。但是因为这些王候在地方上拥有强权,甚至有谋反叛变的意思,于是汉高祖就一一把他们消灭了。

为了巩固汉室,汉高祖又大力赐封同族的人。因为同姓诸侯国数量增加,在汉景帝时,爆发了以吴王为首的七国之乱。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征讨,平定了叛乱,但同姓诸侯的存在依旧威胁着汉朝的江山。

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施行了“领地削减”的政策,也就是消弱王侯们的势力,并且想进一步采取行动。这个举动引起诸侯们的恐慌,便对汉武帝说:“我们与王室血脉相连,先帝将封地如犬牙般的交错安排,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共同保护汉室希望汉武帝能手下留情。”

于是,汉武帝后来颁布推恩令,将诸侯的领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无形中削弱了各诸侯国的势力,也巩固了中央集权。

为虎作伥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四则古代名人故事

全文共 2194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一) 三国名将赵子龙

赵子龙,三国时代刘备部下大将军。在进取四川之时,奉命攻打桂阳城,守将赵范战败,献城投降,赵范仰慕赵子龙英勇超群,又是同宗,要求结拜为。结义当日,赵范备酒席庆贺,酒至半醉,忽然一位美如天仙的姑娘,为赵子龙斟酒,赵子龙问她是何人?赵范答道:『她是家嫂樊氏,家兄刚去世不久,又没有,常劝她改嫁,但是至今未有合她心意之人。而且声言,必须如将军这般相貌堂堂,名震四海的人,才下嫁。今天适逢将军,真是天缘巧合,若是将军不嫌弃,家嫂愿意终生奉侍将军』。

赵子龙听了大声严厉斥责赵范说:『你我既然结义为兄弟,你嫂即是我嫂,怎么如此,不仁不义……』赵范被赵子龙严词义正一番话,说得羞愧无地自容,赵子龙愤愤离席而去,其凛凛正气,备受世人敬佩。

赵子龙助刘备攻取四川,屡建奇功,建立蜀国后,被封为五虎将之一,英名盖世。

后人作诗赞赵云:

虽非认义,也仿着关公秉烛。

不学多情叔叔,羞杀他曹植占甄。

(故事二)唐朝名相狄仁杰

狄仁杰年青时,生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相貌英伟。赴京应考途中投宿旅店,夜静灯下读书,突然一位美艳的姑娘来到他房里,原来是旅店的媳妇,不久,去世,日间见狄仁杰俊秀非凡,春心澎湃难以克制,候至晚间以借火为由向狄仁杰挑情,不料狄仁杰虽然她的来意,却丝毫不动心,而且友善地说:『见你如此艳丽动人,使我回忆起老的话。』****好奇地追问是甚么话,狄仁杰借机开导她说:『赴京前在寺中寄居读书,寺中老和尚见我相貌,警戒我说:「你相貌堂堂,将来必定显贵闻达,但是须要谨记,千万不可贪色犯淫,前程尽毁。」我说:「艳女美色,是人人皆喜爱,如何能够遏止这种欲念呢?」老和尚教导我说:「当你见到美貌艳姿,淫念冲动之时,将****想象为吸血的精、毒蛇鬼怪;将她秀丽的面貌想象作害了大病既黄且瘦,犹如鬼脸一般;将迷媚的粉脂,想象作人临死的时候,面目青黑,七孔抽搐那样的丑恶难看;将****人的窈窕丰姿,想象作感染梅毒溃烂,那恶臭的浓血,引来了无数的苍蝇,令人掩鼻疾走;一旦与她交合,不仅被吸取精血,精气枯竭,且百病交侵,受尽病魔折磨。倘若能这样设想,淫念欲火就会静止得如清凉的寒冰了。」老和尚的教诲,我一直谨记于心。所以刚才初见你那撩人动情的丰姿艳容,正当欲火冒升之时,老和尚的话立刻在耳边响起来,炽热的欲火即刻下降。你能够励志守节,乃难能可贵,切勿因一时的冲动,而败坏你的名节,况且你上有年老的公婆,下有年幼的儿子,都需要你一人承担,如果与我通奸,随我而去,公婆、幼子将顿失依靠。古代妇人守节美德为世人称颂,例如韩久英,因恐怕遭色贼奸淫,而持刀割去的鼻子;又如高仲举的夫人逢淫贼,用镜柄刺双目,毁容以保贞。还有其它许多节妇为保贞节,有的投井,有的以热油烫面毁容,以种种确保洁白身躯。』****听了狄仁杰这番话之后,得流泪满面,拜谢说:『恩公大德,不但保全我的贞节,又教我遏欲的方法,从今以后,一定心如止水,冰清玉洁,坚守妇节,以报恩公今日教诲。』然后再三拜谢而别。

狄仁杰为此事,作诗曰:

美色人间至乐春,我淫人妇妇淫人

色心狂盛思亡妇,遍体蛆攒灭色心

后来这位****,坚守妇节,而显名邻里,为人称颂。

狄仁杰赴京应考,高中状元,官至宰相,辅助唐朝安邦定国,爱民如子,处处毁,提倡伦理道德,成为历史上着名宰相,留芳万世。

后人有诗盛赞狄仁杰:

己身守志避邪缘,尚勉孀姬节要坚;

切戒一时云雨娱,名留万载感苍天。

(故事三)拒淫示淫过 高中状元郎

书生谢迁,明朝浙江余姚县人,在昆陵街上开设书馆,日间教学,赚取路费,夜里攻读,准备明年赴京应考,才貌双全,远近闻名。

有一天晚上,隔邻的一妙龄少女,乘双亲赴省城探亲,私自来到思慕已久的谢迁书房里,百般挑逗,亲近谢迁。谢迁初时以礼相待,后来见其如此不知廉耻,严正诃斥她说:『你乃闺女,应自爱自律,竟敢如此不知羞耻,倘若我也不顾礼义,与你****,岂不是毁了你的贞操,使你终生蒙污,而且败坏你家名誉,如此缺德之事,天理难容,千万不可为也……』少女被谢迁义正辞严的训斥后,如梦中醒来,羞愧万分,感激谢迁见色不乱,及时制止她免犯下遗恨终生的错事,不由自主地如泉涌出,拜谢他的训诲,惶恐地去。

谢迁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以及夜夜勤学不懈,第二年应考,高中状元,后来官升至宰相,是明朝着名的贤相,声誉卓着,其子也官至侍郎。这是他拒淫处女,所得之善报。

(故事四) 心胸坦荡 玉洁冰清

书生刘理顺,明朝人,少年时家贫,欲赴京应考,莫奈无路费,于是在一家中任教,赚取路费。员外见刘理顺博学多才,教学有方,故此甚是器重,特地选一名伶俐的侍女,照顾刘理顺的饮食起居,晚上齐宿一房,其意是赠送与刘理顺为妻。

刘理顺日间教员外的儿子读书,夜间自修,经过三年苦读,学业大进,适逢考期,于是辞别员外,赴京。

临行时,刘理顺请员外替侍女选配一位好丈夫,员外甚为不解,以为刘理顺有意欲抛弃她,于是无奈地说:『她巳陪伴你三年了,深厚。若是此去金榜高中,将来她可作为妾侍。』刘理顺着说:『东翁!您以为我是无情无义之小人吗?虽然同宿三年,却未曾有任何儿女私情。』员外闻言其感诧异,特地请家中老妇向侍女查问,果然仍是处女。员外对刘理顺三年来见色不乱的高尚人格钦佩万分,实是古今罕见的正人君子,征得刘理顺同意,收为义子,厚赠金银衣物,助他上京赴考。

放榜之日,刘理顺高中状元,才德兼备,成为明代着名的理学大师,受人敬重,名誉显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代诗歌题材分类

全文共 367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国古代诗歌的主要功能是表达情感,题材众多,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吧!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借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2.杜甫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对时事兴衰感慨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

三、闺怨诗(闺情诗:闺中女子生活情趣。苏轼《初夏》)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1.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四、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1.《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反映的是离别的愁苦之情。

2.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生机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1.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六、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也可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七、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王翰等,这些诗多以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而见长。

1.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2.李益的《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

八、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1.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2.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四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九、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十、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于是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

辛弃疾《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十一、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是苦闷到极点后胸中愤懑岩浆的总喷发。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表明了李白对封建权贵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庸俗、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古代千古绝对对联

全文共 835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千古绝对对联,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黑不是 白不是 红黄更不是 和狐狸猫狗彷佛 既非家畜 又非野兽;

诗也有 词也有 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模糊 虽是短品 却是妙文。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避迷途退还莲迳返逍遥。

逢迎远近逍遥过;

进退连还运道通。

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细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人说之人 被人说之人说 人人被说 不如不说;

官管之管 被官管之管管 管管被管 不如不管。

冰冻兵船 兵打冰 冰开兵出;

尼姑泥鞋 尼洗泥 泥落尼归。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烟沿艳檐烟燕眼;

雾捂鸟屋雾物无。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少水沙即现;

是土堤方成。

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乔女自然娇 深恶胭脂胶肖脸;

止戈才是武 何劳铜铁铸镖锋。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 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 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

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

红面关 黑面张 白面子龙 面面护着刘先生;

奸心曹 雄心瑜 阴心董卓 心心夺取汉江山。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岳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间,隐存着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大门前悬挂有一副楹联,上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就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

这块令湖南人骄傲了几百年的金底文化招牌,外人未免会觉得太过洋洋自得,可如果查看史料,你会默然承认,这座静静的庭院实在是有这样的资本。单就清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那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小学生必背的古代名言大全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2、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焚夜》)

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焚夜》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1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

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

1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2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

2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黄琼传))

2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

23、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24、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2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8、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2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犯敌)

3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新五代史》

3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

3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

3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3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

4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4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4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

4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魏征)

4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轼)

4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

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47、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4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5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讲古代名人读书的故事6:囊萤映雪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囊萤映“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描写古代女子神态、动作的句子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看她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淡绿色的长裙,袖口上绣着淡蓝色的牡丹,银丝线勾出几片祥云,下摆密麻麻一排蓝色的海水云图,胸前是宽片淡黄色锦缎裹胸,身子轻轻转动长裙散开,举手投足如风拂扬柳般婀娜多姿。

着一件浅水蓝的裙,长发垂肩,用一根水蓝的绸束好,玉簪轻挽,簪尖垂细如水珠的小链,微一晃动就如雨意缥缈,上好的丝绸料子随行动微动,宛如淡梅初绽,未见奢华却见恬静。眉清目秀,清丽胜仙,有一份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清新,尤其是眉间唇畔的气韵,雅致温婉,观之亲切,表情温暖中却透着几分淡淡的漠然。

清亮含情的凌波目,含丹如花的樱桃唇,肤若凝脂,眉似墨描。我身上的黄色烟罗纱用五色金丝线绣着朝阳拜月飞腾的五彩凤凰,下束黄色团蝶百花烟雾凤尾裙,手挽黄色绣罗纱。黄色绣着凤凰的碧霞罗,逶迤拖地粉红烟纱裙,手挽屺罗翠软纱,风髻雾鬓斜插一朵牡丹花还真有点: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的味道。我转头是一个身穿绿色绣着白色牡丹抹胸,腰系绿烟水百花裙,手挽薄雾紫色拖地烟纱,风鬟雾鬓,发中别着水玉兰花簪子。

只见她头盘飞仙髻,几朵零碎的金花别于发髻之上,更凸显出她高贵的气质。自头上垂下的两条缎带,在微风吹拂之下轻轻飘扬,在她高贵的气质之中又添几分犹如仙人的飘逸。眉如弯月,眼若明星,顾盼之间端的是娇艳动人,勾人心魄。胸前是一抹红缎裹胸,外披红色纱衣。透过那半透明的红色的纱衣隐约可见她如玉的肌肤和纤弱的双臂。如削葱般的十指抚于琴弦之上,指间流泻出宛转动人的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可以选择回到古代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离我们遥远的那个年代叫做古代。读着那些诗书典籍,以为古代触手可及,可仔细想起来却是那么神秘莫测。如果上帝能给我一个选择的机会,我一定会选择回到古代,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我会选择去战火纷飞的三国,闻着桃花散出的香味,赞叹刘关张三人的真诚。听见长坂坡上的一声怒吼,惊讶张飞的勇识过人,看着熊熊燃烧的赤壁,感叹周瑜与诸葛亮的智慧。马超使得曹操割须弃袍;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一幕幕的儿女情长、硝烟弥漫,让我感受到了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息。

我会选择去繁荣昌盛的唐朝,与李白称兄道弟。我们共同游览祖国的山川大河,一起感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疲惫;一起领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一起迷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幽静。整日把酒,吟诗作乐。看着高力士为他提鞋,杨贵妃为他磨墨,我暗笑他的不羁与高傲。又看着他与叔父独上高楼,对天长啸,吟出那“欲上青天揽明月,俱怀逸兴壮思飞”的名句。我明白仕途坎坷的他低落,消沉……流放于夜郎被释放后,五十九岁的他突然辞世,带给了我无限的悲伤。

我会选择去诗情画意的清朝,与曹雪芹一起书写梦里的悲欢离合。“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黛玉,我会让她与宝玉有一个有一个完美的爱情结局,让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铭记在心。黛玉焚稿断痴情的画面不会再出现,那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句子灰飞烟灭。我要怀着真挚的爱意,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来述完这段不解的姻缘。

古代,一个令人神魂颠倒的年代。如果给我一个选择,我会选择重回古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代文学常识每日一词:楚辞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先秦的“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他最有名的作品是《离骚》、《九歌》和《天问》,其中奇特的想像,奔放的情感和华美的词章,对汉赋影响很大,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全文共 521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四大名楼是一种泛称,特指山西永济鹳雀楼,江南三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北方鹳雀楼(因王之涣《登鹳雀楼》而闻名),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而闻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蓬莱阁(因苏轼的《海市诗》及传奇神话《八仙过海》闻名遐迩)、越王楼(因杜甫《越王楼歌》而闻名天下)。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汉的蛇山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重建

重建黄鹤楼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决定兴建长江大桥时就已提出来了。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1981年7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84年底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0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新楼5层,高51.4米,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虽较黄鹤楼故址离江远了些,但因山高楼耸,气势雄伟,视野开阔,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加了层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楼共五层,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代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建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为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黄鹤楼将成为位于中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传说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岳阳楼,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湖南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楼。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历史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现今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个楼的建筑,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屋顶为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中现存的唯一一栋木结构建筑,其余两座均为建国后复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宇。

民间故事

再说民间故事。缘于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阳楼修建(而且屡毁屡修)工艺精巧,而且历代人文荟萃,因此,岳阳和洞庭湖畔流传着许多关于岳阳楼的传说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其中关于修建岳阳楼的就分别有鲁班,吕洞宾、张果老等名匠、仙人;关于讲述岳阳楼渊源的,则有《鲁肃阅兵台》、《岳阳楼三个字》等;关于岳阳楼雕屏的,又有《张照题屏》、《真假雕屏》;关于岳阳楼风情的,最出名的自然是《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此外还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阳楼附近有关风物的传说故事也算进去的话,那么,就还有《梅溪桥》、《金鹊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可见岳阳楼及有关的传说故事何其多也、展现的风采又是怎样的丰美绮丽。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巍然耸立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

如今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阁之外,还有庭园、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超过了现今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已成了南昌市,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如今,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壮,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内有多间仿古建筑的厅堂,用作古乐、歌舞、戏曲的表演厅或展览馆等。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

同名序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

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鹳雀楼的故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的黄河岸畔、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时兵家修建的军事建筑。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又因其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又称"鹳雀楼"。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时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唐人留诗者甚多。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永济市根据历史资料,决定在其旧址附近恢复重建鹳雀楼。在各界人士关心下,2002年9月,鹳雀楼得以复建落成并正式对游人开放。复建的鹳雀楼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座采用唐代彩画艺术的仿唐建筑,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使慕名而来的游人得以重新体味古人的登临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代名人的读书名言警句

全文共 2520 字

+ 加入清单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7、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1、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2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2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2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0、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3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3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

33、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熹

3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35、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1、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4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44、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4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4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4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5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5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3、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54、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55、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56、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57、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5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9、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60、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61、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62、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63、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6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65、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66、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67、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68、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

69、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70、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71、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7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7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74、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75、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秦牧

76、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77、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7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9、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80、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8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 颐

8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83、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84、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85、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86、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87、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8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8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读书》

90、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91、开卷有益。——赵光义

9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9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9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95、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96、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9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9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99、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100、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变文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变文的名称虽早见于文献记载,但变文实物则19世纪末才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敦煌石窟里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等。在诗歌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散文文体文风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改革的同时,唐代在其他文体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小说出现了新的体式唐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以了成熟的阶段。它的发展与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大致同步,中唐达于极盛,至晚唐而稍衰。除唐传奇之外,此时还出现了通俗文体俗讲和变文。俗讲和变文,不仅扩大了文学的传播与影响,而且在文学渐渐由雅而俗的发展过程中,有其不容忽视的意义。

变文的体制不完全一致,有说散体,如《刘家太子变》;有六言赋体,如《舜子至孝变文》,而更多的则是散韵并陈、说唱相间,如《破魔变》、《汉将王陵变》。变文既演说佛教故事,又演唱历史故事,还可以演讲当代时事,如《张义潮变文》。说唱变文者称为转变(转同啭,即唱),可以是僧人,也可以是俗家歌女。

变文的名称虽早见于文献记载,但变文实物则19世纪末才发现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近代学者多用变文的名称概举俗讲经文及俗赋、词文、话本等说唱文学,如《敦煌变文集》就收入了多种文体的通俗文学作品。近年来有一些研究者陆续提出疑议,认为变文应以原题有“变”字的文体作为标准。无论从广义或狭义理解 , 变文实质上都是通俗的叙事文学,并以说唱相间为其主要艺术特征,应当视为戏曲和通俗小说的重要渊源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