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英雄雨来电影观后感(汇集20篇)

读了《小英雄雨来》,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位抗日小英雄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和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小英雄雨来电影观后感感悟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小英雄雨来电影观后感,欢迎查阅!

浏览

1287

作文

1000

《国歌》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观看了《国歌》。在回去的路上,电影里的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在我的脑中闪过,田汉因提倡抗日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荒谬政策被捕入狱!聂耳为>谱曲留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奋战梅香为拍好电影倒在了日本飞机的轰炸中! 这些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战士们为抗日战争,为解放战争呕?有的甚至奉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 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我们,应继承革命战士们坚忍不拔的传统;应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终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应学习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他们是永垂不朽的! 愿共产党员的本色,永远延续下去!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每天在中国肆无忌惮的屠杀我们国家的 子民,引起全国人民的憎恨和反抗。而那些人却从来不打算抵抗,任由他们胡乱的杀人。这使中华人民遭到了无辜的伤害,大好河山陷入敌人的手里,怎能完好无缺呢?因此,中国人民更加受到了耻辱。就在这生死关头,田汗、聂耳认为必须创造出一首能够激发人们斗志,增加我国气势的歌曲来唤醒人们的爱国精神,也鼓舞人们不畏流血牺牲的精神。于是《义勇军进行曲》从此诞生了。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要有远大的梦想,要有真实的本事。学习固然很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主科”,而忽略了课外知识的精华,更不能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否则,就会成为一名“正宗”的书呆子。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花朵”。特别要敢于探索,也更深地去游览知识的海洋。

“……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让雄伟的国歌,鼓舞我们为祖国飞翔,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以后的伟大振兴而努力奋斗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时代楷模致敬抗疫英雄个人观后感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2020年我们迎来了首个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1月23日武汉封城起,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之战打响了。

为众人抱薪者,必为众人所铭记。钟南山院士,是疫情中的逆行者。它不仅仅是战士,更是勇士。2003年广东“非典”蔓延的那一刻,钟南山院士向省卫生厅请缨:“请把最危重的非典病人往我们这里送。”时隔17年,这位在危险来临时不退缩,依旧义无反顾地奔赴在第一线的老院士已经84岁了。当防空警报拉响的那一刻,他仍旧选择出征,与命运进行搏斗。高龄的他却有着更高尚的自我奉献精神。

李文亮——“疫情的吹哨人”,2月7日凌晨,因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是他,敢于面对疫情的来临,不屑于逃避,为抗击疫情拉响警报。这位慷慨善良的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伟大的科学事业,不畏惧困难,奉献了自己。

一位95后的医生接到上级的任务,二话不说,说服父母,立即出发,风雨无阻,克服了重重困难:两次走过长江大桥,骑行四天三晚300多公里,才到达了前线,这就是使命与担当。疫情虽阻碍了交通,却无法阻止那一颗颗跳动着的充满活力的心。是他们这一类人,让人人恐惧的疫情充满了人间盛情。

“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同是医生,有人自觉留守,主动隔离;有人趁机逃脱,幸灾乐祸。悲观者看到了问题,而往往只有乐观者才会去解决问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身边各个医院都会有前去武汉支援的志愿者,他们不退缩,知其不可而为之,只因心中对祖国那份深沉的挂念。那群白衣天使,临危受命,重整旗鼓,踏上那条满是荆棘泥泞的征程,他们愿舍小家为大家。

直至3月20日,那增长趋势猛然如虎的疫情已经慢慢地被我们控制了。这离不开我们共同的努力,更离不开这日益强大的祖国。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经过这场来势凶猛的疫情,应加倍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更应该懂得,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所保障。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祖国心存敬意,心存感激。

望着窗外那墨色濡染的天空,我的心里泛起点点涟漪。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如果我们失去了自己的那份责任,那么,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疫情当前,向那些担起责任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平凡英雄荣誉云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在抗战时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军绿色战服,手扛长枪,为了解放而战斗。如今的和平年代,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疫情爆发后勇敢地奔跑起来,不是跑去国外,不是朝着家的方向,不是待在安全的后方,而是毅然前往最危险的地方。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在关键时刻冲在前方,这些逆行者真正地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勇气。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当新冠肺炎疫情降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没有人拿着喇叭吼出前进的号子,但“战士”们都在争分夺秒。别人回家,他们出发,奔赴抗争疫情的最前线。一线的战士吴亚玲不能回家乡云南去送别去世的母亲,从此天人两隔。武汉肺科医院一位叫胡明的医生得知同事倒下时一边泣不成声,一边擦干眼泪进入病房,因为还有许多病人需要他去拯救。不是长发飘飘才叫可爱,也不是浓妆淡抹就叫美,那一道道在脸上勒出的血痕也叫美,那隔空给人的拥抱也叫可爱,你的样子我们铭记在心,你的精神我们世代传承,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这世上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你们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天亮之后,我们一定不能忘记那些在漫长冬夜里为我们披霜冒雪的守夜人。

因为被需要,所以勇往直前。

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钟南山作为总指挥奋战在抗病毒的最前线,一句“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铿锵有力,全力以赴,共克时艰。而在17年后的今天,84岁的终南山没有去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退休生活,而是呼吁人们不去武汉,自己却坐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大爱无疆,最美逆行。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满腔责任为国为民,镜头前的含泪哽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才是真正的英雄。“排国难于危急,救民众于水火”,令人高山景行,肃然起敬。

顺行者可赞,逆行者可贵。

国难当头,危急时刻,竟然有黑心商家借机提高口罩的价格赚国难财,可是也有一些平凡的人匿名将两箱口罩悄悄放到派出所门口,然后离开。也有人为武汉医院免费提供快餐,为上下班的护士免费送行。83岁的拾荒老大爷匿名捐款1万余元抗疫,银行要留姓名,他说“如果非要写名字,就写‘知恩者’”。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平凡中的逆行者拼尽全力燃烧自己,为世界发出微弱的光芒,无数人发出光芒,萤火便会汇成一片星河。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国家。阴霾总会被阳光驱散,困难终究会被努力打败,一千句加油不如一次行动,让我们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帮助他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期待春回大雁归的那一刻,一同去武汉看看樱花。

冬将尽,春可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观后感大全心得体会

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不敢看这部影片,害怕眼泪止泛滥成一片狼藉。可是还是看了,好奇那一份感动。

天空紫了,房子塌了,人死了,家散了。

一切的一切,在没有预告的瞬间发生了。厚重的灰尘弥漫在1976年的唐山,可是流淌着的血却依旧那么刺眼。血肉模糊的场面,能够撕扯的不只有经受了那一场磨难的唐山人。漫城的呼救声,漫城的哭喊,漫城的生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突然觉得生命真的好脆弱,在天灾人祸面前。记得影片里面有一句台词“小震不用跑,大震你也跑不了。”是啊,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即使无奈,即使悲恸,但还是绝望的走向生命的终点。方登的幸运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当时如那位可怜的母亲心中的痛,肯定是每个唐山人不得不承受的。一场地震,把母亲的心都震碎了,碎的跟渣一样,32年一直守着废墟过日子。倒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多少人心里的房子没再盖起来过。不是不想,不是懦弱,不是无能,是真的没机会了,那些曾经的笑脸已经不在了。唐山如此,汶川如此……正在经历着或者已经经历过亦或者会经历沉重悲伤的地方的所有人哪怕是动物植物亦是如此。所以,请现在活着的所有人,所有动物和植物,都好好珍惜这一刻。因为你该庆幸,这一刻你还活着。这一刻即使你的心情是阴天,但是你还有机会选择。即使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在走向生命的尽头,但是你可以主宰你的道路,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路,你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美好的明天,明天的路在今天,今天的路在脚下。好好的走好每一步,珍惜现在这一刻,对所有看了这篇观后感的和没有看的人说,也是对写下这些感受的自己说。因为你还活着。

真的由衷的感叹经受磨难却依旧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的伟大。没有经历过,所以我不敢妄加评论说我能明白你们心里的感受。是的,我没资格,因为我没经历过。而且也确实,我能明白的没有你们需要承受的九牛中的一毛。是什么支持着你们重建你们的家园,即使是在物质上,即使或许你们心里的家园没机会再重建了。但是你们做到了,你们向世界上所有的人宣告,你们没有在悲伤面前寻死觅活,你们依旧站在地球的某一方热土上。内心的强大,我顶礼膜拜。每一个活着的懦夫,当你们为生活感到心烦气躁的时候,请学习一下他们强大的内心吧。谢谢你们,告诫我更加坚强的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

《唐山大地震》再次重现了1976年绝望的唐山。即使那已经是历史,哪怕现在的唐山已经浴火重生,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影片中得到警醒。我们是否能让1976年发生大唐山的那撕心裂肺的一幕幕减少上演的机会。全球的气候温室效应还在继续,大冰架依旧在慢慢的融化,海平面在慢慢的上升,俄罗斯的森林火灾还没熄灭,巴基斯坦的洪水还没退却,甘肃也在泥石流的悲剧中挣扎……很多人都在感慨,现在的天气变得越来越异常,夏天热的不再像记忆力的夏天,冬天失去了冬天的味道。可是人们忘记问自己,这一刻,你是否正在做一些让地球变的面目全非的事,你是否还是在为创造2012做自己的贡献。守护身边的每一份绿色。

我想我的好奇是正确的吧,因为我体味了这一份感受。

谢谢《唐山大地震》。

不敢说我一定会走好未来的每一步,但是我会更努力的珍惜这一刻。因为我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看感恩的心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我认为感恩就是冬天里的暖阳,给我带来温暖;感恩就是雨里的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感恩还是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让我感到身心的清凉。

感激生养我的母亲,她辛苦怀胎十月,把我带来这个世界。小时候,她做饭给我吃,给我穿衣洗脸刷牙,她无微不至的关心我、爱护我,无怨无悔地奉献着她的一切。而母亲却在一天一天老去,皱纹爬上了她美丽温柔的脸颊。

感谢教育我的老师,因为他们教会我知识,把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孩,变成一个文明的青少年,把我从一个汉字都不会的人变成了一个文艺少年。老师教我们认书上的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让我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感恩帮助过我的人,同学耐心解答我不懂的问题;医生为我治病,还我健康身体;交警为我们管制交通,使我们能安全行走于街上;消防员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大火中救助我们,并且在平时教会我们消防安全知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一定要拥有感恩的心,当你得到亲人或朋友的关心和帮助时,你一定要记得感恩,让感恩继续传递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罗小黑战记》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罗小黑战记》讲述的是猫妖罗小黑因为家园被破坏,开始了它的流浪之旅,在一次偶然中遇到了无限,一人一猫展开了一段奇幻的冒险之旅的故事。

电影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发人深省,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却也看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平衡,还有关于对错的辩证,对好坏的思考。

首先,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体现在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力度加大,导致了许多动物失去了家园。正如电影中的小黑和风息等人因此失去了家园,而人类的破坏和迅速发展正是风息后来不顾一切想要报复人类夺回土地重建家园的最根本原因。所以我觉得人类应该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发展的同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人与自然的微妙的平衡体现在了妖精会馆的存在。妖精会馆建立在城市中,妖精与人类一起保障着城市的运作与人类和妖精的安全,我看到的是妖精能自然的生活在城市中,而妖精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和谐,在危难时刻,妖精能毫不犹豫拯救普通人,这是十分美好的事情。若说妖精代表着自然,那在我看来,这反映的便是人类与自然的微妙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吧。

最后,关于对错与好坏的辩证。风息是对或是错,难下定论;而无限常问小黑的好坏之辨,亦难以区分。风息为了目的夺取他人能力,处心积虑欺骗小黑,甚至不顾小黑的生死,自然是错的;可他那份重建家园,给妖精最原始的家的精神,不见得就是错的。他夺取小黑能力,不顾小黑生死,在此看来,他是坏的;可是谁又能知道他没有真心对小黑好过呢?或许也是他之前流露出的真心,让小黑觉得他是个好人吧。再看无限,在风息眼里他是坏人,而在众人眼中,他便是好人。所以,好与坏,对与错,莫衷一是,至于结果,就得个人慢慢探索,最后心中便会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每个人的答案也不一定一样。

《罗小黑战记》给我的感受大概就是如此罢了,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画风很可爱,带来了许多欢笑,看完心情愉悦,同时也得到了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14亿国人共同经历了一场特别的战“疫”,病毒来势之凶、扩散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面对疫情肆虐猖獗,有一群人舍弃了“小家”的团圆,奔波在抗“疫”一线守护者“大家”的安危。他们展现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更值得弘扬和发展。

实践是精神形成的沃土,磨难是精神升华的契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的传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发展,是中国精神时代内涵的注释,汇集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成为激励全国上下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强大动力,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疫赞歌,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困难考验了中国人民,也锻炼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新征程的重重考验,我们必将更加坚定党的领导,更加紧紧依靠人民,更加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必将发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力量,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向着“中国梦”的美好明天不断阔步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秀美人生》电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亦或是砥砺前进的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黄文秀一个甘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彰显着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她那感天动地的奋斗故事,奋斗在脱贫一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时代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全党同志要深刻学习黄文秀同志的精神和伟大事迹,时刻牢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以黄文秀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用于奉献担当,在新时代的前进路上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学习黄文秀甘于奉献勇于实干的精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年间就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书写下了非凡的业绩。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勇往直前。

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才能践行使命。不忘初心,黄文秀用奋斗锻造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作风,用真情践行心系群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用毕生书写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秀美人生》电影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30岁的年纪正是一朵花开的最旺盛的时候,无情的洪水却掠夺了她鲜活的生命,可她的芳香却使人久久不能忘怀,这人间的美好再多,不及微笑的刹那;正是她的无私与无畏成为中国当代青年干部后最美的榜样,长在基层,扎根基层,她,也回归了基层,她就是,黄文秀。

黄文秀用其短短一生,向广大党员、干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毫无疑问,黄文秀是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看齐的榜样。

向黄文秀学习,从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动力,就要以她为标杆,具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责任与担当。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以担当诠释忠诚、以担当体现作为。

向黄文秀学习,学一学她“团结人”的领导艺术。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同时,注重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心交人,让身边人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向黄文秀学习,要像她一样不忘初心,自觉为民造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装在心里,事事想着群众。奉献是党员干部最神圣的职责,党员干部就要始终心系群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领导干部怎么干?摆在面前的榜样就是黄文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好日子也是干出来的。干部干事,应该以“为民”为初心,以“自律”为内省,以“实干”为要求,把党和人民事业当做矢志不渝的追求,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踏踏实实在基层扑下身子干实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创先争优,创造出无愧时代的辉煌业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尊师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并不是因为它不好懂,而是因为它让我感动了。《孔子》从视听出发,达到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撼,渲染了当时那种气派氛围。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虽然尽可能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别人的,但是不免给人牵强之感;故事是讲到了,但是不精彩,情节片段之间缺乏很好的衔接;节奏缓慢,人物讲话平淡呆板,没有灵气。也许是自己太不习惯文言文的缘故,加之中间有篡改历史的情节,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这是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要将孔子的一生表现出来,实属不易。所以总体上而言,它还是成功的。

首先,感触最深的便是影片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好好学习啊!古今对照,令人汗颜。古人需拜师求艺,学生自当十分尊敬老师,也会刻苦学艺。师生情谊真切深厚。孔子落魄流亡,学生依然紧紧追随,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师之教诲,扶正官帽;颜回不畏艰险地保护书籍,为之献身。我哭了,且不说修改了历史,不说两人的行为有些迂腐,却将他们变得崇高而又伟大,使其境界得以升华。

其次是孔子回乡后的那深情一拜,鲁国啊,父母之邦,养我之土,我终于回来了。我又哭了,为何影片要将其渲染得如此具有悲剧色彩?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用孔子推行的礼乐来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样追慕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男守本分,女有归宿,老有所依,子有所养。的大同世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得多好啊!

颜回说,孔子错在将全部理想都寄托在鲁君身上。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自己也错了,如孔子般太理想主义了,没有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将希望建立在一个美好的伟大的理想之中。可是无论怎样依旧不能放弃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依然希望能够通过完善个人道德,而不是通过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孔子认为拿法来治国,是人们出于无奈才做的,人们不犯法是因为害怕法律,并不是出于真正的自我约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花木兰的观后感

全文共 2232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之前,我对《木兰》的期待很矛盾。一方面,马楚成这两年的成绩单实在让我无法觉得他是个靠谱的导演,并且可以驾驭好这个题材;另一方面,我真的、万分的,希望花木兰这个角色,能带给赵薇一个公正而诚恳的评价。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始终认为她是个被低估的演员;即使《画皮》好评如潮,我也不觉得那是她最好的发挥。在我心里,《情人结》和《姨妈》才是她的水准。

结果,在电影开始的那个镜头里,我的第一个矛盾就被解决了。Vitas同学以和整个电影氛围十分不搭调的气质,一袭雪白站在西北荒漠上敬业的对着口型迎风流泪满嘴沙,然后镜头一转,这海豚音王子居然是传说中的男宠……大哥,难道你也是没钱了就跑到中国演演电影么?!整个电影就这样莫名奇妙的开场了,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不到十分钟,花木兰已然“旦辞爷娘去”了(电影里没娘)。

说实话,电影的前半段我看的要比后半段舒服,因为那是典型的“马楚成作品”:节奏明快,剧情简单,台词轻松,还有不少笑果。即使这个电影就这么进行下去,或许我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无非是多一部《剑蝶》(当然水平要高一点……),只是会遗憾赵薇对花木兰投入的感情罢了。可是坏就坏在,所有人都知道这电影是必然要转型的。几次宣传场合,马楚成话里话外都是家国天下,怎么可能让花木兰就只是和费小虎比比眼睛大小呢。

于是在急转直下的半小时里,整个《木兰辞》基本被还原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原来诗中关于花木兰的军旅生涯就这么二十个字,而电影里也没费什么劲,几仗打下来,花木兰就成了将军。

能想到么,看到这里我真的很失望。花木兰已经走到了这里,那么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她还要有什么成长?在看电影之前,我始终把它想象成一个女人的史诗,因为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这样一个女人,她在军队里有多艰难,她在战争中有多么渺小和无助。花木兰之所以成为花木兰,我觉得,不是因为她可以在成千上万的士兵面前发号施令,不是因为她可以得道多助,而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并且她有勇气、毅力和气魄,在那样一个不属于她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在我看来,这种渺小的生存才是最伟大的。

所以对于电影后半段的剧情,说实话我真的是不喜欢。我不喜欢太宏大的家国情怀,不喜欢那么多符号一样的主题元素被堆积在电影中,也不喜欢那场潦草的高-潮戏。或者是马楚成太钟爱这个题材,也或者是他太不了解自己的特点。总之就是看的到导演的努力,却也看得到他的力不从心。大场面调度不好(估计也没钱……),室内戏又拍不出紧张激烈,倒是花木兰杀了门独后和文泰四目相对的时候,以及最后两个人相忘于江湖的时候,隐约让我想起了我每看必哭的《星愿》……

当然我以上这些,并不是说《花木兰》有多差。其实凭心而论,在最近的国产电影中,我想《花木兰》即使算不上多优秀,但也在平均水准之上,何况还加入了导演演员那么多的心血和诚意,为此我也愿意鼓掌。其实有《木兰辞》做基础,《花木兰》怎么也不会太差,只是如果要出彩,必定要在诗词之外找到一个闪光点。而《花木兰》令我失望的也正在于此,因为我实在不愿意看到这个“闪光点”居然是一段俗套而多余的爱情。诚然陈坤这一次确实演得很好,可我却觉得,假如把这个角色去掉,这电影会更加好看,也更有力量。难道花木兰就那么需要一段爱情么,难道一个女人要成长要强大,一定需要一个男人告诉她这样那样吗?难道她真的需要在过尽千帆还要来一句,谢谢你文泰吗?花木兰敢于代父从军,已经是超出常人的魄力,怎么到了军队里,成长为一个统领千军的将军了,却反而连面对死亡的勇气都没有了呢?即便真的要把花木兰成长中的障碍设置为她作为女人的软弱,那么我想,一个费小虎,足够让她长大和面对一切了。

所以我只能说,电影存在的问题是出自编剧的苍白和导演的力不从心。可能花木兰这个人物千百年来被赋予了太多的美德和希望,每个人又都对她有某种情结,于是她成了道德楷模或者圣女贞德。但在我心里,即使她在战场上总是躲在最后,她依然是个英雄。其实编剧中有一点我很喜欢,就是对花木兰她爹的改动,不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而是仍然留恋战尝希望保家卫国的汉子。这一点对花木兰的性格铺垫很重要,让这个女孩的举动有了一脉相承的气质。

我想无论每个人对电影有什么评价,对赵薇的这一次表演,应该都会有目共睹吧。以前我总吝啬用赞美之词评价她的表演,《画皮》好评如潮我甚至还泼过冷水,但这一次我真是很激动的在看完之后就打电话传播她演的有多让我感动。当然我不会用那么多类似于有层次、有感情之类的词评价她,我只是真的在电影中,彻底的忘了她是赵薇……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后妈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实最感动我的,是她和柔然公主对话那一段,虽然那句“对于你的xx(想不起来了,反正就是和平的愿望),我很尊重”让我差点笑常那一段她不漂亮,也没什么光彩,对手戏的那个貌似年纪还没有我大的小姑娘一脸青春洋溢,眨着无辜的大眼睛努力表演这个公主的深明大义,却不抵蓬头垢面的赵薇,一句历尽沧桑的“我也只是个女人”。

我也只是个女人呐。《花木兰》我很欣慰的一点,就是没有让她多么刻意的去模仿男人的动作和神态。而电影虽然给了她女儿身,却有意无意的还是让她成为了一个“男人”。再矫情一点儿的话,听到那句台词的时候,我脑子里想起的绝不是银幕上那个角色的12年,而是那个替角色说话的演员的12年。其实她也只是个女人呐。一个女人的肩膀会有多宽阔呢,一个女人的内心可以有多强大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导演不知道,但是赵薇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欣月童话》观后感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到赣南剧院看电影。我被这部名叫《欣月童话》的电影深深地吸引住了。

《欣月童话》的大致内容是:一个叫欣月的小女孩,她的家里非常贫困,爸爸妈妈要养活两个孩子,爸爸不得不靠卖废品来维持生活。小欣月很争气,学习非常刻苦,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然而有一次到医院体检,发现小欣月的脑袋里长了一个瘤子。经过全国各地好心人的帮助,小欣月顽强地战胜了病魔,最终实现了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的梦想。

整部电影有两个地方让我深受感动。一处是小欣月的爸爸看着小欣月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万般无奈之下求助于阳光晚报的记者,有了记者的帮助,小欣月的病才得以康复。看到这个情节,我深深感到,做人一定要有爱,只要多献一份爱心,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第二处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影片的结尾,小欣月治好了病后,说自己有个心愿,就是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大家知道后,立即买了飞机票,送小欣月到天安门广场看了一次最难忘、最激动人心、最幸福的升旗仪式。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小欣月感动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看到了和小欣月之间的差距。今后,我一定要刻苦学习,每当遇到了困难,我要向小欣月一样,毫不气馁,迎难而上,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好学生。

……

[电影 《欣月童话》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五,我和老伴儿看了一场电影红海行动》。是儿子在网上给我们买的票,要不还真想不起来到电影院里看电影。尤其是一部大年初一才在全国上映的影片。

从取票机上扫码拿到票就打算看电影,但服务员说是3D电影,每人花五元钱买了个专用眼镜。这时候仔细看了一下宣传栏上电影票的价钱才知道每张90元。好家伙,两个人就得花180元看场电影。说心里话,多好的电影我们也舍不得花180元看场电影。但这是儿子的心意,我们只好服从安排。

刚刚坐稳,电影就开始了。看看周围人还真不少。影院里安静的只听到电影画面里传出的声音,一幕幕惊心动魄大营救的画面,真实再现了中国海军8人小组执行撤侨任务整个过程,紧张程度让人喘不过气来。

《红海行动》是由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电视艺术中心等出品,林超贤执导,冯骥编剧,张译、黄景瑜、海清、杜江、蒋璐霞等主演的现代化海军题材影片。

电影主要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在与叛军武装首领组织的叛军斗智斗勇识破阴谋以少胜多的故事。说心里话,长这么大还没看过这么过瘾的电影。

电影中展现出的先进武器和精良的装备让人大开眼界,现代战争并不仅仅是拼人的智慧,没有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也是不能打胜仗的,不怕死只是精神层面上的,决定战争胜负还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

我感觉这是一部大题材、大制作、大手笔、大场面的影片,影片中反映了国与国之间联手合作的问题,影片中宏大的战争场面耗费巨大,展现出的场面令人震撼。每个关键场面都真实再现了惊心动魄令人信服的效果。影片中虽然展现的是现代海军的作战场面,但给观众的感觉是陆海空联合作战的真实场景,让观众看到了我国军人高素质的作战能力。

据来自新华社上海消息,《红海行动》电影从初一至初三上座率均超过60%,票房已达4.5亿元。

影片中感觉暴力血腥场面太多,画面持续时间也长,有好多场面我都闭上眼睛,不忍看下去,场面太真实。其实真实的战争远比电影里的画面要残酷血腥的多,由此感叹没有战争真好。影片中描写突击队员在营救人质过程中,中国军人那种大无畏舍生忘死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营救人质的过程中感到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作为一个中国人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正能量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了这部电影,除了对煤气罐和爆炸有恐惧症之外,我还对英雄得了恐惧症。

是,出了火灾得有人上,但决不能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里的一切代价就是拿人命去填。

这说是一部向消防员致敬的电影,但是我看到的不合理太多了,油罐和化工品的距离就差面贴面了,这样夷平一个市威力的火情之前居然没有任何控制措施,全靠现场临时安排对策吗?

看完电影之后我的朋友都愤愤地说都是外国人不守制度导致的灾难,真是如此吗?看大连716的事故责任方到底是谁,为什么要在电影里甩锅?

江立伟被撤职我就觉得挺不能理解的了,后面他阻止东山战队的队友从云梯上到A01油罐救了他们一命,换来的是队友疯狂的指责“因为你我们不是英雄了!”所以消防指挥员的使命不是以最小的代价灭火,而是让队员冲上去以最壮烈的姿势牺牲?

全剧中酿成悲剧的都是负责人隐瞒火场中最重要的情报导致惊险万分,就为了着重凸显消防员不是这样畏惧生死的人!为什么要把消防员推上这样的“神坛”?为什么要设计给技术员20万去高危环境下关阀门的桥段?20万买命?

还有,这种重大火情肯定不是一个人为的失误就能引发的,背后是无数制度的漏洞和缺陷,全片没有看到一丝这样对根源性问题的探讨,永远都是爆炸,泪水,奋斗,牺牲。消防员真的从来不思考这些问题吗?消防员家属不会愤怒和质疑吗?

这是一个拿消防员血肉去填补制度问题和人祸的悲剧,然后再用“英雄”和“荣誉”充当市民和家属的精神麻醉剂。我替他们不值。

最后,大连716事件之后的9年间仍然爆炸频频,管理有进步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82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孔子既是中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鲜为人知的政治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孔子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孔子观后感(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听到了颜回谦和恭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勇敢果断的声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铭记战争的教训。

孔子助鲁国抗齐时,几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敌军泼洒而去。霎时光,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惨叫声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烧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恸不已,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有什么对错可言?弱肉强食,或许是战争年代最残酷的。

保卫和平的年代。

试看战争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场战争动辄就要死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和平年间呢?社会安定,百姓们丰衣足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者相比较,保卫和平,难道不就应吗?

珍爱宝贵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会,仅一个季平子死亡就要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陪葬,难道人命真的有贵贱之分吗?不,只是因为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那时的统治者视人命如野草般,动不动就草菅人命!孔子为了救一个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驳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这就是孔子“仁义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电影中,孔子曾与弟子失散,路人这样描述他:“气度像个大人物,却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让人有些心疼:一个圣人,怎会落魄至此?有几人又能理解孔子?

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铭记战争的教训;保卫和平的年代;珍爱宝贵的生命。

孔子观后感(二):

“孔子”——一提起这个名字,就想起了此刻正在热映的电影——《孔子》,它没有美国片那么科幻,也不像日本片那么虚假,它只是一部记载着春秋时期的乱世英雄历史巨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情节,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

在我感觉中,《孔子》这部影片,就像让两千多年前早已逝去的孔子和弟子们,重新回到人们的眼前,让我们来慢慢品味他的儒家思想。在影片当中孔子的聪慧,就像一支冰冷的利箭,穿梭在乱世中。让敌人防不胜防。但是人毕竟也有好人,也有坏人,孔子被绝情地赶出鲁国,艰难地周游列国。这时,他的弟子颜回,抛弃了自我的金钱、地位、名誉、背井离乡与孔子一同流浪。没想到的是他的弟子们居然也效仿颜回的作法,跟随孔子四处流落。弟子们这种爱师甚于自身生命的精神让观众赞叹不已。之后,他们整天饥肠辘辘,吃尽苦头,受尽苦难,但是没有一个人放下,没有一个人说“不”。甚至只有一碗几块肉的汤,他们也互相推让,他们的坚强和执着更打动了每一个人。直到一天,真正的不幸降临了,这一天他们需渡过一条冰封的江面,在江心处,突然间,冰面崩裂,正驾驶着马车的颜回和一车的竹筒,全都落入了水中。这时,善于游泳的颜回并没有迅速游回岸上,而是一头栽进冰冷的江水,拼命捞起老师的竹筒,一次又一次地从水里抛出竹筒。岸上的孔子和弟子们撕心裂肺地喊着颜回的名字,告诉他快上岸。但是平时总是遵从孔子和同窗们的颜回,这一次没有听从。人的生命是脆落的,在颜回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紧紧抱住竹筒,用尽最后一

丝气力,抛出水面。最钟爱的弟子永远离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绝,他把打捞上岸的颜回紧紧地抱在怀里,在几个小时里,徒劳地自我的体温来温暖着颜回冰冷的遗体……颜回用自我的生命演绎了儒家的“仁”和“爱”,诠释着“忠”和“孝”。此情此景,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心灵无不为之震撼。颜回的壮举,无时不刻的昭示着们,珍惜知识,崇尚文化。之后,孔子和弟子们,理解鲁公的忏悔,又回到了鲁国。从此孔子与政治隔绝,成了教育家。孔子临终前最后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鲁春秋》”。在不一样人的心里必定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孔子》这部片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一个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身后的苦处。一个中国人若不懂点孔子,即便不说是不合格的中国人,起码是缺乏教育的中国人。”

孔子观后感(三):

孔子,就是我古代着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万世师表,他的书直到这天都一向“畅销”。

随着孔子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一生就会被拍成了(孔子)这部电影。

2010年2月5日,我和妈妈、爱妈妈还有小雅一齐到电影院看《孔子》。我怀着激动的心,坐到了位子上。电影开始了,一个个的奴隶被孔子救了出来。之后,孔子被撤了官,和徒弟们踏上了流浪的路程。大家在这过程中是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情。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都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学习了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了自我的素质,成为了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大家也一齐去看看吧!

孔子观后感(四):

被热炒了很久的《孔子》最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我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潜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我想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盼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着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我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资料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的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透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和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我想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841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电影观后感(一)

《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从年轻到衰老的故事,说明了他的大志与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孔子后来从宋国移居到鲁国。那是正是宋朝,人们信奉周公的仁与礼,孔子也将仁礼视为约束自己的两个条件。那时的孔子从一介蔗民到被鲁君识中才华提为相国,可是他却被其他同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离开鲁国。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愿老师一个人走,便跟随孔子。被逐以后,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授礼。可是,这种日子并不好过,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卫国请孔子的弟子:子路去卫国当大将军,抵挡外来侵略者。子路为了保护小小的卫军,被敌人杀害,但是,他在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不忘要盔正、扶正,孔子听说后,虽然十分悲痛,可是却说他是君子。终于,鲁国大司徒醒悟,请孔子回国。途中,马车正在过冰河时,冰面突然裂开,使孔子的弟子颜回和载有孔子书籍的马车掉入河中,颜回有自救的本领,完全可以马上上岸,可是他却一个猛子扎下去,尽力把书籍打捞上岸,就这样,颜回在冰冷的河水中反复上下,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被冻死了。孔子忙叫人把他打捞上岸,孔子紧紧地抱了他八个小时,要知道,颜回是他最心爱的弟子啊!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弟子把他拉开。经过了十几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孔子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回到了他的父母之邦——鲁国。他时刻不忘颜回提醒他的那句话:您知道您为什么被逐吗?是因为您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别人身上。孔子一边抚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语:人们敬仰我,是因为它,人们误解我,也是因为它。说罢,他把这部书交给侍仆,命烧掉。

孔子文采奕奕,说话出口成章,面对敌人的威胁仍从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兵马。孔子语言条理顺畅,说的话大都被世人谨记,如在影片中出现过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扬天下。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也能然人体会到深受教育,人们能在悲观或乐观的场景中得到知识。所以,我们这一代新世纪的幼苗,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铭记这位开创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孔子电影观后感(二)

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和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

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和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是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是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

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 孔子电影观后感(三)

昨晚,去看了这个新年里声势造得很足的电影《孔子》。

尽管知道凡动辄投资上千万的大片都是要考虑票房的,既要票房就得考虑观众的欣赏口味,不可能完全按照或者接近历史的真实去拍,那么编剧和导演究竟会把经过人们千百年的认识而且已经基本定型的孔夫子拍成什么样呢,的确很想知道,却又担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但听电影《孔子》的某主创人员说,观众看电影《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如此信心满满,言之凿凿,更让人充满期待。

影片从51岁的孔子作为政坛新星在鲁国崛起讲起,前半部分一开始便是残忍的活人陪葬,(www.lz13.cn)表现了当时周天子已无力掌控天下,而鲁国国君衰微,国家政权实际上由当时掌握军权的三桓掌控,他们嚣张跋扈,为所欲为的时代背景,接着叙述了孔子一生中最值得一提的两大政绩——夹谷之会和隳三都。后半部分则主要讲述孔子如何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包括“子见南子”、“陈蔡绝粮”、“子路问津”等片段,最后是鲁国大夫季氏在内忧外患中幡然醒悟,孔夫子的治国才能不可小觑,于是放下身段,诚邀孔子回国,并接受了在外颠沛流离十九年的孔子提出回国后绝政治,治教育的条件。

看完影片后,感到有三点不可思议之处:

一是我们只知道孔子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没想到他老先生还是一个军事家。在“夹谷之会”和“隳三都”中,设计之巧妙,布局之合理,安排之周到,仅仅凭着一腔浩然正气和对道义的坚定信念,与妄自尊大、恃强凌弱的齐国针锋相对,舌战齐国君臣,生生迫使齐国退回了侵占已久的“汶上三城”。这当然大快人心了,谁说孔子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做成了很多军事家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

二是影片后半段的“陈蔡绝粮”中,孔子师徒被困陈蔡间多日,七天七夜粒米未进,而孔子却依然气定神闲地抚琴,以这种方式转移饥饿的注意力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师徒们一人一口分食最后一碗马肉汤后,弟子们不是倒卧在地以保存体力,而是居然有力气围着老夫子和他的琴声运动起来,这不合常理的举动,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三是师徒们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冰裂,当时孔子的一车书掉入冰窟,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像罗盛教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潜入冰下打捞竹简,孔子及其众弟子趴在冰窟边缘呼喊痛哭,但既无人和颜回一道下水捞竹简,也无人下水力阻颜回的愚蠢行为,直至颜回冻死。这个极不靠谱的煽情情节,既亵渎了孔子,又亵渎了颜回。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好学生,颜回肯定把这些竹简的内容深深刻在脑海里了,难道为了老师的心血,就有必要牺牲性命吗?莫非正如旁边的观众调侃道是为了抢救文化遗产?而孔子坚持万物之灵的人始终是第一位的观点在《论语·乡党十》中就非常清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颜回和竹简,孰轻孰重,这不是明摆着的嘛?!

所以,看完电影《孔子》后,我没有哭。环顾四周,在这场满座的电影院中,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战马》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中,如何表现战争的残酷是吸引观众的关键,进而引发观众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英国乡野少年、英军皇家骑兵上尉、法国农场主祖孙,以及许许多多的交战双方士兵。因为一匹马,一匹生命力顽强的战马把他们连接了起来。是它所经历的一切,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斯皮尔伯格是个会讲故事的导演。

斯导通过男孩艾尔伯特和战马乔伊这两条同时进行的线索表现残酷战争,并在影片的结尾将两条线索完美汇合。

当艾尔伯特的父亲被迫把乔伊买给军队,还算平静的生活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乔伊跟随骑兵上尉踏上了满是硝烟的欧洲战场,那双纯真的大眼睛见证了骑兵营三百多将士全部命丧沙场。历经波折,乔伊被善良的法国农场主祖孙所救,过上了几天还算安逸的日子,但就是在这些还算安逸的日子里,我们通过乔伊看到了战争给平民百姓带来的灾难——交战区的人民根本无力捍卫他们的合法财产,只能眼睁睁看着财物、粮食被抢走。好景不长,乔伊和同伴很快又被强迫去拉德军重炮,见到身边的同伴一个个累毙,年轻的乔伊勇敢的为朋友站了出来,勇敢的乔伊幸运的活了下来,穿过重重封锁线最终被救。

另一条线索,艾尔伯特在得知上尉阵亡的消息后,便义无反顾奔赴战场去寻找他的好友乔伊。惨烈的战斗无止境的持续,重炮不时落在身边,密集的弹雨在身边穿梭。恐惧敲打着每一个士兵的心房,死神在战场上空游弋。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攻入德军阵地后,艾尔伯特和战友竟又遭到毒气攻击,好友当场身亡,艾尔伯特眼睛也被熏瞎。

两条线索引领我们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残酷的战争强烈震撼着影院里的人们。

遍体鳞伤的艾尔伯特和乔伊意外在战地医院外相遇的镜头感动了无数人。那熟悉的呼唤挽救了乔伊的生命,也唤醒了在战争中早已麻痹了的士兵们的心灵。人马此时的相见,让多少人人泪盈眶。

值得一提的是交战中的英德两军士兵在双方阵地上合作拯救乔伊的情节。那一刻,英德士兵同心协力,大家都变得彬彬有礼,他们一起为拯救一个弱小的生命而努力。那一刻,双方把枪收了起来,双手拿着钳夹为一个目的而并肩作战。协力拯救战马乔伊的情节,使本应该血腥的战争画面放出了温暖的人性光辉。

通过一匹大难不死的战马与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斯皮尔伯格导演为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但他并非一味表现残酷,通过携手救马的情节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芒,艾尔伯特和乔伊的生死情谊体现了人世间存在的大爱,结尾的团聚同时预示着希望。

战争的残酷是我们这些未曾经历过战争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的,一部好的电影却能给我们上一堂生动的珍爱和平的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禁毒电影的观后感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播放了一个有关“禁毒”的短片。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着那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情景,我的心都颤抖了......

然而,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错的,因为做错后是没有了一个重生的机会,等于陷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不可能再有一个重见天日的机会。俗话说得好: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就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毒品是一种会致人于死地的物体。它呈白色粉末状,吸入它会使人走火入魔般无法自拔。毒品会让人失去理智,人格扭曲,变得贪婪堕落,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让和谐的社会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让成千上万的家庭支离破碎。染上毒瘾的人在毒瘾发作前,怎莫看都像一个正常人,但当他们的毒瘾上来时,就会不顾一切代价,去买毒品来止住毒瘾。没钱的时候会去偷钱、杀人。其中的原因只为得到一小包白粉末状的毒品,这幕情景多么令人心痛啊!

毒品涉及全世界,每年都会有5000人丧命于此。其中20~30岁的男女占85%。因为毒品,他们失去了年轻而短暂的生命、失去了美好的青春年华,而将最终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副冰冷的手铐,一座改过自新的牢笼我曾看过一篇报道,那是一个正值当年的我小伙子,因为他的吸毒,他的老婆、孩子也跟着他一起吸毒。看到这一幕,我流泪了!这就是这万恶的的毒品带给我们的“快乐”!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一次生命是无价的,是珍贵的,是纯洁的,我们不能在它纯洁的身上留下任何一个黑点。那美好的人生,毒品没有这个权利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出现,引致影响了我们的前途,危害了我们终生。用洁净的星心灵去感化他人,将会是一个高潮的开始。因为,远离了毒品,生活依然会多姿多彩,前途更滑是一片光明!让我们把这句话永记在心中——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城南旧事观后感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看过电影《城南旧事》是以一个小姑娘的心里去看的,就像小主人公英子。

在英子的眼里,成人的世界充满迷惑与不解。那时看完并没有多大的感触。前天看完小说版《城南旧事》,很难得,作者写这篇小说时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但是她始终怀着一颗孩子似的心,因此能写出这么优秀的耐人寻味的作品。

我以一个妈妈的心态感悟到,教育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原因的,他们通过这些行动了解和感知世界,因此,如果有一个时期孩子突然变得喜欢什么或者讨厌什么,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我们只好好陪伴就可以,如果他们需要我们帮忙自然会告诉我们,如果想自己挑战自己,我们也不必伸出手帮忙。

现在就一个孩子,我们表现的过于紧张了,眼睛紧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猜测孩子的想法,很遗憾的是,我们已经失去了作为孩童时的心态,因而越看孩子的有时就越理解不了。这就形成了对立,或许可以说是代沟。孩子们经常会说,大人们真奇怪!是的,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变得这么神经兮兮的样子!我只希望自己和孩子的差距能小一点,我努力保持着那一点点童心,我希望自己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希望能成为孩子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英雄儿女观后感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明白哪儿去了……”随着《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结束,《少年英雄》这部影片开演了。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中住着一个名叫王二小的孩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之后,二小被八路军收留了,加入了儿童团,学到了许多知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一天,敌人又开始扫荡另一个村子,二小看着敌人向着村民们转移的方向前进,便故意引起敌人的注意,鬼子见是个小孩,就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了二小的胸膛,把二小摔在石头上……

在中国,像王二小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勇敢机智的小英雄雨来;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敢于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小兵张嘎……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应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这些英雄们凭着顽强的精神,宁死不屈,与敌人拼搏到底,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胜利。想到那里,我不禁深思:他们为了祖国能够胜利,是用命去与日军作斗争,但他们难道没想过,他们自我死了,不就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吗哦,我明白了,当他们全力抵抗入侵者时,他们想到的不是自我,而是祖国,而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他们那舍己为人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当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应当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二小,若出身在新中国,他就能向我们一样,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在和平里生活,不会再有可恶的硝烟子弹,和平之花将开满全世界。

这部影片不仅仅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还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榜样。影片设置得既合理,又吸引人。如二小与敌人巧妙地对话时的从容赢得了同学们的鼓掌;感人的场面总是同学们流下了眼泪;但有的场面却十分搞笑,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总之这部电影拥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使人更深地体会到王二小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我是证人观后感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看这部电视剧让我想起了2020年挪威和击事件。从某种程度而言,它和点兵山连环杀人案有相似之处,都有别于图财害命之类的世俗性犯罪。剧中的陈俊威和挪威击案主犯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也都是在强烈的心理情结,甚至是类似于宗教暗示的驱使下杀人的。不甚恰当地姑且称之为“哲学式”犯罪。

追溯陈俊威这种心理情结的渊源,来自于童年的幻灭。其母白纯年轻美丽,又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在男孩幼小的心里,这一形象接近完美,几乎无可挑剔,他一心梦想成为母亲一样的人。然而,后来他亲眼目睹了母亲因偷情被发现通身赤裸上吊而死。这一情景带来的震撼可想而知。在儿童的心灵里,他不能理性分析看待母亲偷情这背后可能隐藏的复杂的家庭社会甚至是性格背景,只能将其理解为堕落。当然,这并不是为偷情辩护,更不是要强迫以儿童的心理年龄去理性看待一切,只是说如果这一切发生,它就会按照这个逻辑进行。母亲的堕落给陈俊威带来了羞辱,随之转变为愤恨,童年幻灭了。

那是不是这种童年的幻灭一定会引导陈俊威走向连环杀人之路呢?也并不一定,这还需要其他因素的诱导。我们需要注意到,陈俊威继承了母亲聪明的基因,出国留过学,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始终耿耿于怀的是,像母亲这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为什么会走向堕落毁灭,这样美好的生命应该是永存的。所以他选择了研究心理。良好的教育更加重了其精神洁癖,他挑选目标,将她们残忍猎杀,之后却又将她们的尸体排列整齐,甚至梳好头发,穿上丝袜。驱使他做出这种极端扭曲变态行为的恰恰是母亲之前美好形象的心理遗存和幻灭之后的极度失落。可以说,他对于受过高等教育而又走向堕落的女人始终抱着一种极端爱怜而因此又极端仇视的矛盾心态。正如他所爱的《泰森传》扉页所言:我的痛苦所在,就是要和内心的恶魔作殊死的搏斗。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实消灭这一类人已经成为陈俊威自我实现的一种需求,他在做这件事时带着某种使命感。所以查案过程中陈俊威挑战警方,显示自己的存在;最后周马剖析其犯罪动机时,说其实陈俊威甚至希望警方早点抓住自己,他猜陈俊威早已准备好一篇演讲稿,准备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何以如此?就是因为心中变态的使命感。我们试想,如果让陈俊威在法庭上演讲,他一定会把自己的行为解释为“拯救”。是的,拯救,在陈俊威心里,这不是狡辩。当一个人的行为上升到自我实现的层次,这就与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相对富足的世俗生活联系起来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会患上某种精神洁癖,在强烈宗教情结驱使下实施心理犯罪。我们也因此可以大致推断,当社会走向整体性富足,教育水平提高时,这类犯罪比例就会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