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壮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最新20篇

浏览

1921

作文

620

安微民风民俗400字作文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元宝”放在门槛上

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在肥西、六安一带被当地百姓演绎得活灵活现。

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后,“守岁”的人们都关上了大门。当地风俗是,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上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在这段时间内,当地一些好事者将平时用黄土捏成的、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大门的门槛上。年初一早上,出国留学网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了进来,该户主人见到“元宝”心花怒放,将这个“元宝”恭恭敬敬地放到香案上,前来拜年的人都要说上几句吉祥祝福的话语。但是这个“元宝”也不是白送的,正月十五后,送“元宝”的人会挨家挨户讨“吉利钱”。

年饭是在中午吃

在定远县的很多农村,年的过法各不相同。在这里,人们常说的“年夜饭”却是大年三十中午吃。

在定远县很多农村,一直以来都是大年三十中午吃年饭。很多家庭为了“抢早”,有的上午11点不到,就开始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了。很多做生意的有时因为生意好,才很无奈地把“年夜饭”改在晚上吃。有些做生意的,为了赶在中午吃年夜饭,干脆在大年三十便把生意停了,一家人从早上便开始准备中午的“年夜饭”。

[安微民风民俗4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内蒙古民风民俗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信仰喇嘛教,牧民爱穿滚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脚穿皮靴,多住蒙古包。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已逐渐被定居轮牧所替代,住上了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的房屋。为了适应游牧时的生 活环境,他们倒场放牧时,仍需住在蒙古包里。蒙古族的服饰艳丽美观,别具一格。 头饰、长袍、腰带、蒙古靴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

蒙古人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放五茶。五茶的含义是:献哈达,喝奶茶,尝鲜奶,摆羊背子,敬美酒。当然现在还有鞠躬礼和握手礼。

蒙古族崇尚白色,白色在蒙 古族的礼仪中,显得十分庄重:迎接尊贵的客人,首先必献上一条雪白的哈达,随后递给客人的是一种洁白的精制奶食。用“白”来祝福民族的健康与兴旺。蒙古族牧民十分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请客人进入蒙古包时,总是立在门外西侧,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后,主人按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敬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托着献给客人。

当接过主人的奶酒,最得体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如果客人不会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来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贵客,主人会设全羊席来款待你,表示主人对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味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

进入蒙古包前要把马靴放在门外。入包时,不能踩门槛。进包后坐在包边。离包时走原路。告别主人时,主人返回蒙古包后, 再上车或上马。

主人献茶,客人应欠身用双手去接。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方。如包里有病人,门外右侧则缚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 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不能用烟袋或手指指人,不能在火盆上烤脚,蒙古族忌讳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蒙古族妇女坐月子, 满月前不能进家串门,他们在门口做的标记是:生男孩的,门的右边挂着由哈达或棉布包裹的树枝(似弓箭)。倘是女孩,门的 左边挂的是红布。严禁客人打骂狗。对拴有红布的牲畜,绝对禁止使用。参观宗教仪式时应注意:不要鲁莽介入;参观时不妄加 评论,不喧哗;不模仿;不吸烟,不走动。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马上车,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后,再上马上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内蒙烤全羊作文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暑假,我们小记者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去内蒙古采风,其间,我们有幸品尝到了烤全羊的独特风味,令人记忆犹新。

在内蒙古民族大饭店,来自全国的小记者们济济一堂。这是个极具蒙古民族特色的大酒店。正当中是一个宽大明亮的舞台。四周的墙上挂着绘有草原风情的图画,正面是一幅成吉斯汗的牛皮画,看起来十分豪华。听导游介绍说,蒙古民族一向把羊当作草原的圣灵,是它们养活了世代的蒙古人,它们在蒙古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所以在宰羊这前都要举行一个庄重的仪式。

等我们人全坐满后,几位身着华丽民族服饰的少女走到大厅的中央,弹奏起传统蒙古迎宾曲。演奏结束后,只听一位蒙古长者大声喝道:上烤全羊。几位服务员推着推车走了上来,每个推车上都放着一个用红布盖着的托盘。那位蒙古长者神态庄重,双手合十,开始祈祷。几分钟后,他慢慢地掀开了红布。哇!只听周围传来一阵惊叹声。一只全身金黄的烤全羊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只见它闭着眼睛,神态安祥,身上披着红绸带,嘴里还衔着一朵大红花。这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使人垂涎欲滴。这时那位长者用一把蒙古刀削下几片肉,递给站在周围的几位小记者先尝了下,然后吩咐服务员把烤好整只羊切分开,端上每一个餐桌。

二十分钟后,一盘切分好的烤羊端上了我们这一桌,盘子里的羊皮肉已经分开,左边是黄灿灿的皮,右边是粉嫩的肉。我先尝了一块羊皮,又脆又香,风味独特。我又夹了一块羊肉,果然这羊肉也没有让我失望,它肉质酥松,肥而不腻,而且没有一点羊腥味,跟平时吃过羊肉完全不同。咦?中间堆着的是什么?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筷,放在嘴里,又香又酥,但不知道是什么,于是我就去问服务员,她告诉我,这是被磨成粉的羊骨,真没想到,羊骨竟然也是一道美味的菜肴。

下次如果你有机会去内蒙古,不要忘记去品尝一下当地的烤全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俗民风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一进五月,大街小巷就已经摆上了卖香包的小摊。五月初三、四的的四中巷就变成“香包街,”放眼望去,整个街道红红的一片,似乎映红了半边天。走近小摊,大大小小的香包以红色为主,又夹杂有绿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灰色的等等;造型更是各异,有十二生肖、五毒、粽子、中国结、草莓、葡萄……;即便同是蛇,形状也不一样,有的似弯曲前行,有的抬头吐芯,有的盘成一团,活灵活现,看起来都让人害怕!妈妈却告诉我,端午节带上香包,再在香包里填上由百草粉混合而成的香草,不仅可以驱赶蚊虫,还可以佑护人一年安康。或许真有这样的作用吧,这条小街上挤满了前来挑选香包的男女老幼,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发现喜爱的香包的惊叫声……,使这条街市在这几天热闹非凡。

奶奶说,端午节是个早节。端午节这天早上,我才起床,便发现爸爸早已在门窗上插满了艾草和柳条,据说从此蚊虫就不敢进屋子了。端午节在吃食上最讲究,饭桌上早已摆好了炸的酥黄的油饼,糖枣糯米糕,能醉人的莜麦酒麸子,然而我的最爱却是粽子。拆开缠在粽子上的红白细线,将粽叶一层层剥开,晶莹的,粘粘的糯米糕就露了出来,有枣的、有豆沙的、有葡萄干的、有五香肉的,蘸上蜂蜜,轻轻咬下一口,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是热闹的,也是甜蜜的,对于爱吃爱玩的我来说更是难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风民俗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傣族泼水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影响力最大的,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又叫“浴佛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语叫做“麦日”于农历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恼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网玛”竟为守岁。人们把“叭网玛”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人们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古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一天谁身上的水最多,谁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满!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胜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呀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赞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欢声笑语在耳边回荡,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现。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想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有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彝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我盼了好久的,终于盼来了火把节。今年的火把节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在彝海公园里,天刚黑就已经准备要开始祭祀活动了,人们用最古老的钻木取火方式来点燃今年的圣火,太阳女举着火把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她们举高火把点燃了七星灯同时也点燃了火堆。七星灯被点燃后礼花也绽放了。渐渐的礼花形成了一个火堆的形状,仿佛在为彝族火把节的一切欢呼。在夜晚,人们围着大大小小的火堆,跳起了左脚舞。大大小小的炎堆挨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火龙在左右移动着跳舞,它好像在呼唤着人们,让人们一起来跳舞。听,音乐响起了,三弦弹起了,人们唱起来了,大伙欢快极了,小朋友们跳起来了。在这里人们围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这里管你认识不认识都拉着手并着肩,在一起舞蹈。这么隆重的场面当然也少下了我了,我左边拉着大姐姐右边拉着小弟弟,虽然下怎么会跳,但还是跟着节奏跳着、唱着。

在桃源湖,音乐喷泉开始了。在喷泉里露虹灯亮着,把水花照得五彩缤纷。水花时快时慢、时粗时细。有时像小松鼠左蹦右跳,有时像小鹿在跑步,有时像兔子在和乌龟赛跑,还有时像小姑娘在翩翩起舞。

火把节很快就结束了。我还没有玩够呢!我真希望一年有很多个火把节,这样我就看更多的精彩节目表演 。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新年、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新年。

新年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新年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新年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新年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你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藏族的民风民俗作文篇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白马藏族是在平武县西北部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4个藏族乡境,聚居的一支古老的民族。关于白马藏族的民风民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白马人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白马人服饰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色彩艳丽。白马女性胸前饰以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穿上各色布料绘制的镶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斓,艳丽夺目。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马人对自然的崇拜,对山川的顶礼膜拜,也造就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马人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山深林茂,风吹草低,宽阔的河谷游弋着群群牛羊,年复一年荞麦花开,年复一年青稞飘香。辛勤的劳动,简朴的生活,孕育出白马人独具神韵的敬酒歌、跳曹盖、园园舞、猫猫舞等民族歌舞,

白马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他们最重要的活动有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日,此外,每年的农历4月18日和10月15日,也是他们重要的节日。在节日里,白马人都要跳他们的传统舞蹈--跳“曹盖”。他们戴木雕面具,以鼓钹和铜号为主要伴奏乐器,载歌载舞。白马人通过舞蹈,旨在祭祀神灵、祈求平安、驱鬼避邪,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也代表了白马藏族希望与自然界的野兽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思想。表演者在浑厚有力的鼓号声中,以碎步沿逆时针方向转圈而舞,舞姿多模拟各种禽兽的动作。这种舞蹈又被称为“十二相舞”。

以上就是白马藏族的的民风民俗,大家是不是很向往去白马藏族的看一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民风民俗的高中作文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锣鼓声和喧闹声,人声鼎沸,我循声而望,原来那是在舞龙灯。走进了看是一条金龙。金黄色的龙鳞,土黄色的龙身,一个大龙头,上面有一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嘴巴张的老大老大,锋利的牙齿露了出来。伴随着“咚咚锵、锵锵锵、咚咚咚”,那条龙舞动了起来,时而在空中飞舞,时而绕着地面盘旋,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前忽后,神气十足。我好奇地问一个村上一个年纪大的爷爷:“爷爷,你们为什么要舞龙灯啊?”

只听那位爷爷说:“因为龙是一个代表吉祥的动物。我们舞龙灯就把这份吉祥之气带到了每一户人家,让每一户人家都平安地迎接新年!”我听了爷爷的话,开心地跟着“龙”去每一户人家送喜气去咯!

我到了一户人家门外,发现主人吧100—200元人民币放在“龙”的嘴里。我脑子里又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放钱在龙的嘴里呢?我找到了一位村上的一位奶奶,她告诉我说:“因为这样就表示可以让人家一生平安、健康、长寿。”

后来,我又从村上的一位爷爷哪儿得到了一些关于舞龙的知识:原来,在农村舞龙灯代表村民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在企业里舞龙灯代表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甚至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舞龙灯也代表全国人民恭贺新年、万事如意!

原来,这小小的一个舞龙灯、竟发扬着中国伟大的历史文化,我们一定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给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描写白族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妈妈带我去云南旅游,我国有56个民族,在云南省就有51个少数民族。

这使我对少数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等民族节日。白族人口数有1万8千580人,在少数民族中白族的人口数排名第15。白族自古以来,白族人民把“6”看得非常神圣,其原因主要有:一说白族是6诏的后裔,6诏年年要给大唐帝国上贡,每诏一份,共6份。大唐也回赠礼品6份,各诏均得一份。所以白族民间往来礼品必带“6”字;一说取汉语“有福有禄”一词之义。白族青年男女订婚的彩礼都得带“6”字。如送钱必须是60元、160元或260元等;送四色礼,一般是名茶1·6斤或3·6斤,红糖6斤或6盒,酒6瓶或6斤,盐6斤或16斤;媳妇生小孩儿娘家送礼,鸡蛋少则60个,多则166个。白族它有自己的语言是白语。

我喜欢白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风民俗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不,腊月二十九一早,我们便兴高采烈地赶到了姥姥家。今天,家中要上演我们的传统节目——捏花馍。

姥爷将面盆上的湿布揭起,倒上些碱水,和爸爸轮流上阵,将近一个小时才将面团揉匀。这时的面变得白澄澄的,好似个胖娃娃。

接下来这个环节可是我最喜欢的——捏花馍。这就应该姥姥、妈妈这些心灵手巧的女同志们大显身手了。一块块面团,在她们手里翻来覆去地揉搓着,与此同时,姥姥又开始给我讲那些令我百听不厌的民俗故事:“说起来,这花馍馍也是咱们山西过节时的传统咧。以前,我们只要有一户有喜事,家家户户都捏馍,以示庆贺:邻家喜得贵子要送‘金锁馍’,给老寿星祝寿要敬上‘寿桃馍’;每逢佳节也要做馍,很有代表性的就是中秋,要捏——”

“——‘月饼馍’!”我接过话头,这我早已烂熟于心。

嘴不停,手也没有一刻歇息。面团在姥姥手中翻来覆去地揉啊捏啊,几经抻、拉、压、拽的“折磨“,姥姥将面团揉成长条,盘了又盘,最后筷子剪刀齐上阵,不一会儿,那“兔子”便有了形,大耳朵,小尾巴一应俱全。姥姥又端出一碗早已准备好的大枣,挑一个去了核,剪一半,往兔眼上一戳——喝!一只活灵活现的“玉兔”便呈现在我们面前,小巧玲珑,令人爱不释手。

一个个面团经姥姥之手,变得形态各异,生动至极,好似实物一般。石榴,桃,蝴蝶等等,一应俱全,还有一条摇头摆尾的大鲤鱼呢!我也努力模仿,照样捏了几个,自我感觉极好,托着到处炫耀。

我们忙了一个多小时,直至汗流浃背。案板很快便摆满了花馍。是时候该下锅了!在等待的时间里,我的心情简直能用“望眼欲穿”来形容,总有“揭开锅盖来看看”的欲望。其实,不出半个小时,花馍馍就“新鲜出炉”啦。每一个都发酵得很好,比入锅时大了几圈,显得十分丰满。一只热腾腾的“大桃”握在手心,只不知道从何处下口,可第一口咬下去,便是满口的香气,这香不同于平日常吃的馒头香,这其中还掺杂着我们的汗水与欢乐,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让这馍更添了一份醇香。

家乡的花馍馍呦,你让我们全家,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提前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我们,遵循着祖辈留下的传统,保持着独特的民间习俗,虽总不回山西老家了,可通过这花馍,我与老家,情相连,心相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在各国有很多的风俗习惯。美国的圣诞节。感恩节。巴西等一些国家的狂欢节。中国的春节。

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们新□具特色的春节。在我们新疆春节虽然不如其他地区热闹,但在我的心中确实很好的。在腊月二十五至二十九这个几天一直忙个不停。腊月二十五时汉族就开始准备菜。肉一些吃的东西。菜有菠菜。小白菜。豆芽菜……等等一些蔬菜。肉有:鱼。雅。鸡……等等一些肉类食品。有一些不懂的人会问:“为什么他们要在这几天内准备这么齐全呢?”据了解是因为他们在这大年三十到初五这几天不能动刀吧!

在这几天他们还要把准备的蔬菜和肉类食品都煮好,再把菜该凉拌的凉拌,该炒的炒。这几天,他们忙的是不亦乐乎啊!再大年三十那一天,他们更加忙了,他们加快步伐,等待新年的到来。家家户户的男性同胞们都在贴对联。贴福字。而且他们贴福字倒着贴,表示“福来到!”呵呵!有意思吧!女性同胞们忙于包饺子,更加和睦了。哦,对了!忘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们要守岁,大年三十晚不睡觉。而我们回族不知是不是收到了他们的感染,也是这样过大年三十的。

民族风俗各具不同的特点和特色,有机会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带有不同特色的民风民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描写立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夏。昨天放学,老师叫我们今天早上每个同学都带一个鸡蛋来学校,老师会让我们干什么呢?

上午,上第四节课的时候,老师叫我们把鸡蛋拿出来。听老师这么一说,我的激动一下子涌上了心田。正当我在揣摩接下来会做什么的时候,老师开口说道:“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斗蛋比赛。”同学们立刻欢呼了起来,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比赛开始了,只听见老师一声令下,小组争霸赛拉开了帷幕。我先和一旁的韩佳池拼蛋,我用手紧紧地握住鸡蛋,只露出前面一小部分,然后使出全身的力气向对方的蛋撞去。转眼间,发出了鸡蛋破碎的声音,我仔细地看了看我的鸡蛋,幸好安然无恙。“啊哈!太棒了!”我激动得跳了起来,但是韩佳池的鸡蛋就这样光荣的牺牲了。在一旁观看的刘宣辰不服气了,他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向我的蛋使劲的撞来,可惜还是成了我的手下败将。然后,我又接二连三地把剩下的三个同学的蛋都撞碎了,看着他们垂头丧气的样子,就连眉毛也成了八字形,我得意得心里乐开了花。

激烈的比赛终于结束了,我成为了我们小组的“蛋王”。听说有一句话叫作“立夏吃个蛋,力气大一万”。等我吃了这个宝贝蛋,那我可就是大力士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陕西民风民俗

全文共 2404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

一 陕西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和秦、汉时期的发展

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

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关于陕西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

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显现出对岐周良好风习传承的渊源。

至秦亡汉兴,汉高祖刘邦进军商洛、途经霸上,西入咸阳,南屯汉中;回击三秦,建都长安,关内关外风习会合,使民风民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关于秦地风习的变迁、特点及其重大意义,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诗传》中有段颇为深切的概括和论述。谨转录如下:“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然本其初而论之,岐丰之地,文王用之以兴,‘二南’之化,如彼其忠且厚也。秦人用之,未几而一变其俗,则悍然有招八州而朝同列之气。何哉?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郑卫骄惰、浮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于兴起,而笃于仁义;以勇驱之,则其强毅果敌之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戌富强之业,非山东诸国所及也。”

这段评论,是对历史发展的概括和总结,也对认识以后的历史发展有重大借鉴作用。

二、魏晋南北朝至唐宋陕西民风民俗及生产习俗的发展

汉、魏、两晋这一历史阶段,方土游侠、道教、佛教活动,先后在社会上出现,对民俗文化产生相应影响,对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增添了新的因素,习俗产生相应变化。方土游侠至汉时,已渐与民间游艺融合或以民间游艺形式出现,在都市已颇为多见。《随书·地理志》说:“汉中之人,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味。好祀鬼神,尤多忌惑,家人有死,辄离其故宅。崇重道教,犹有张鲁贵焉!”当地习俗的特色,还是浓烈的;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至唐,民风民俗与官府的关系也至为密切。《秦中岁时记》说:“唐上已日,赐宴曲江,都人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辇下岁时记》说:“长安每岁诸陵,常以寒食荐汤饼鸡毯等,又荐雷子车;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帛三匹,金碗一口,都人并在延兴门看内人出城洒扫,车马喧嚣。新进士则于月灯阁置打毯之宴,或赐宰臣以下酴糜酒,即重酿酒也。”

盛唐,物阜年丰,丝绸之路畅通,长安商贾云集,八方荟萃。饭店、酒楼、茶肆林立,在繁荣的饮食市场,胡风烹调,胡姬酒肆也频增风采,蔚为民俗大观。

李白《少年行》曾抒写当时情况说:“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当时,胡姬学习用面食作有自己民族特点的胡饼,也闻中全国。白居易就有“胡饼饼样学京都”的诗句。据考,现在的芝麻烧饼,即由当时的胡饼演变而来。而面食则是陕西人自古迄今的传统主食。这同陕西的农业生产也是密切关联的。陕西农业,源远流长,生产习俗也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着。

关中地区,人们群众赞颂水车的谜语,谜面的文字是:“曹操独坐中原,身披八挂衣衫,领兵千千万万!”

至于陕南水乡,生产习俗则更有一番景象。《城固县志》说:“小满前后,农各插秧,谚曰:‘水执秧苗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则创造并反映了另一相当高的精神境界。其所含哲理与表现的艺术手法也是令人叹服并值得深入体味的。也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的确是无穷的,值得重视学习的。

三 陕西民俗中与生产生活相关的一些习俗的内涵与作用

(一)陕西与生产习俗相关的有祈富求福迎神赛会等活动。如《天禄阁识禄》说:“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返,谓之‘迎富’”。我国古代以社、稷为土、谷神,立社(祠)祀奉,“春祀秋尝”,祈赐丰收。

(二)与伦理有关的习俗也很多。“慎终追远”,敬礼祖先方面,有清明节扫墓、夏暑“奠墓”“清暑”“中元,麻姑献祖”十月一日送寒衣,冬至与“腊日”祭先等。

在敦崇伦常、和睦乡里、重视姻亲方面的习俗也比较多。对骨肉至亲,除元旦合家拜尊长、拜弟史、叔(媳)拜嫂,除夕合家守岁,对童稚有“压岁钱”外,出嫁女儿、女婿、外甥、外甥对母家、岳家、舅家逢春节、麦熟、忙罢、中秋要拜年,“看麦熟”“看忙罢”“送(中秋)节”;母家、岳家、舅家则对女儿、女婿、外甥逢灯节、暑夏、端午、重阳要“送灯”“探夏”“送(端午)节”“送(重阳)糕”!另外在和睦乡里方面,也形成了许多“善里亲邻”的风习。春节时,家拜之后就是出拜、相互邀约饮宴。《咸宁县说》;“元旦,士大夫风兴吉服拜祖先毕,以次拜父史,出拜师长、新族;齐民亦然。”

此外,关中地区,新婚后还有“新婚妇拜户”的习俗。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作文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广东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几片陈皮去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除夕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重要的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些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孩子,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这两个字谐音,所以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由长辈用红包分给孩子的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还要在墙上、门上倒贴“福”字,表示“福到”,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有寿星、寿桃、十二生肖、龙凤呈祥等。

在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第一件事就是放烟花爆竹,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花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

过年的前一夜,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一般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出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和酱油等佐料沾着吃。因为“饺”和“交”形近,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此外饺子由于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节日活动也越来越丰富。何止是春节,百姓一年到头每天都在过节啊,天天都是快乐的!

[除夕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 "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怎么样?听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蒙古族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壮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民族习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民风民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就拿藏族来说。藏族的民风民俗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

藏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是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藏族的民风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