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全国十大感人人物事迹(最新20篇)

浏览

4435

作文

189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汪勇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587 字

+ 加入清单

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后,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急需车辆接送上下班。这是武汉市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很多人敬而远之。

汪勇当时的护具,只有一个N95口罩。就是在这种近乎“裸奔”的状态下,大年初一,他开着私家车,来到金银潭医院,开始接送一个年轻小护士。他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从坐上汪勇的车后,那个小护士就不停流泪,“是那种没有任何表情的流泪”。那一刻,他的心被刺痛。他深深理解了,面对病毒,医护人员也会害怕,情绪也会崩溃。而他自己,内心也同样紧张与纠结,“从接第一个女护士,到后面接送其他人,我一直抖,抖了一天”。

这之后,他逐渐克服了恐惧,召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组织起一支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通勤车队;并整合共享单车、网约车的公益资源,解决大家近、中、远的通勤需求。

“快递”医护人员的故事,被全国媒体争相报道,汪勇荣获“生命摆渡人”的赞誉。

最复杂的快递——建起一支民间志愿团队

“我好想吃大米饭啊!”汪勇说,疫情期间,一个护士小妹发的这条朋友圈,让他心痛。

疫情期间,他与伙伴们多方联系,对接多家饭店、肉菜供应商以及其他爱心资源,让7800名医护人员和一线志愿者吃上了热乎乎的中、晚餐。

汪勇说,当时最难的,是在“战时状态”下,协调各方关系、寻求政府帮助、找到各种资源,从配供几百人份的餐食,到逐步扩大规模,建立一支民间的“战时”餐食配供体系,个中充满艰辛,但汪勇心存感激:艰难时刻,总有人顶着巨大的风险帮助他。

“面对困难,一定努力不放弃。再坚持一下,也许目标就能达到。”汪勇紧握拳头,坚定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随着“战线”拉长,医疗队员有了更多生活需求:换洗衣物带少了,鞋子没有更换的,“手机屏摔碎了”“眼镜腿断了”……但凡有了这些琐事,大家都相信“勇哥”能帮他们搞定。

“只要医护人员召唤,我们随时都在!”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四处寻找、采购羽绒服、羽绒坎肩、秋衣秋裤等物资,又送来洗衣机、烘干机,甚至找来眼镜修理师傅、理发师。

“聚拢温暖,守护英雄。”汪勇和伙伴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白衣战士。随后,更多爱心资源也找到他,委托他将一批批募捐物资,转交、配送给相关医疗机构。

事情多了,汪勇把自己定位为“组局者”,每当医护人员有需求,汪勇就会想办法联系供应商,建立供应网,并转交给一位志愿者来管理,他再腾出手来做其他的事。

周围的朋友惊讶地发现,原来汪勇骨子里潜藏着良好的与人沟通、善于统筹、勤于协调的“指挥官”特质。

最持久的快递——将爱心“快递”给更多人

因疫情期间的突出贡献,汪勇先后荣获国家邮政局“最美快递员”特别奖、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发布的“全球青年抗疫榜样”等荣誉。

“目前看来,你已经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网红’了。未来,你会不会利用你的人气和‘流量’,继续做公益?”“肯定的!一个是希望我对接的志愿者团队不要散了,要继续聚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做一些公益事情。”汪勇说,“另一个,顺丰湖北‘同心守护’困境老人关爱包公益计划启动,我也参与进来,为省内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老人提供帮助;另外,我们已帮扶罗田、蕲春、通山等地的4370个孩子,按每人3200元标准,资助他们一笔抗疫助学金。”

“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很多学校、社会组织都邀请我参加一些线上讲座、讲学。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2万人公开课,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小孩子心目中最崇拜的人,不是科学家,而是网络游戏中的一些游戏主播,觉得他们又能玩、收入又高。这一下,我又被刺痛了。所以,我希望更持久地做一些与教育、助学有关的公益活动。”汪勇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和期待。

目前,汪勇和伙伴们正在着手在恩施州的巴东县进行调研,筹划将篮球场、足球场配套建设在村子里,用于帮助那些贫困山村的打不上球、用不上电脑的孩子。他打算做一个“爱心摆渡人”,并带着妻子女儿一起参与到这件有意思的事情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支月英颁奖词及事迹介绍:芳兰振蕙叶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1980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19岁的南昌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乡亲们把我当做亲人,山里娃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支月英说

支月英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支月英事迹介绍: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1997年4月,是个不幸的日子,张老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当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时,面对一纸无情的病检报告(当时医院诊断为癌症),她没让领导、同事、学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生与死的煎熬。在这几个月里,同事们经常看见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给学生加大了复习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批阅作业试卷到12点。这样,一直坚持到7

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情况,住进了昆明的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2公斤多。手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术失血过多,伤口没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由于过度劳累,97年12月,张老师的病情复发,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不肯。她说:"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每天工作10多小时,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恶化得特别厉害。人们劝她住院,她仍

然拒绝了。她说:"学生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领导、同事们说:"我们需要你活着,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冲着这份真情,她才进了华坪县中医院,这时,她仍然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针头就走向讲台,从没有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看了不到一个月,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转院治疗。为了节约国家的医疗费,她毅然决定出院。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她拒绝再到任何医院治疗,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就这样,张老师调到华坪两年多了,虽然她一直带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1200字

全文共 1970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人物都是平凡而伟大的人,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力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家庭来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天下父母的最大心愿。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发现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发育障碍的特殊孩子,其中最严重的要数自闭症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不能快乐成长,家长更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社会压力和生活煎熬。那种煎熬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孤独症,后来才知道孤独症国际通用说法叫自闭症。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还找不出准确的发病原因,没有相应的治疗药物和有效手段,前景比较暗淡。我的心情随之也黯淡起来。我能给孤独症孩子和孤独症家庭做点什么呢?于是,写了一首歌。歌写好了给谁呢?这时,吉林通化的刘丛凤来了。她就是一个做孤独症的专门家,为了做孤独症她几乎倾家荡产,在所不惜,是这个地区做孤独症的第一人。也因此我认识了我国做孤独症的第一人——田惠萍。

田惠萍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曾在四川外语学院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任教。期间,她被公派到德国留学两年。1993年3月创办中国第一家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性组织—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任所长至今。曾荣获中国国际交流学会及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颁发的“展望奖”,曾被美国《读者文摘》(亚洲版)评为“今日英雄”。

她还是中国“心盟”网络组织的发起者,作为全国最早的孤独症儿童康复先驱机构的创办人。

有报道说:20多年前,当4岁的儿子被确诊患上孤独症时,田惠萍几近崩溃。这种病在现实生活中早已存在,直到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凯纳才提出这一概念并确定下来。由于儿子是中国第一批被诊断为孤独症的患者,田惠萍也是十分茫然,连她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孩子无法再跟正常人一样去上幼儿园,更不可能达到学龄后去读小学了。“不仅是孩子,作为母亲,我也将跟孤独症长期共处了。”

1993年,田惠萍从重庆来到北京。当时她只有一个信念,要办一所学校,要把像儿子一样的孩子都收到自己身边。几个月后,中国第一家服务于孤独症儿童的公益性专业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成立。

她估计,孤独症在中国儿童中的发病率为万分之八到九。而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估算,我国有10万精神残疾儿童,其中绝大多数为孤独症儿童。而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孤独症患者,国内达数百万之多。

孤独症发病原因至今不明,因此医学上并没有有效地治疗方法。通过专业性训练有些症状可以明显改善,但疾病将伴随绝大多数孤独症患者一生。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为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提供社会服务NGO。由于缺乏政策性支援,很多NGO面临着巨大挑战,主要是经济压力和技术压力。后者突出表现在怎样提供以专业技术为基础的优质服务,如何培训教师等方面。

2005年,在德国米索尔基金会的资助下,通过一系列行业培训活动,由星星雨发起成立了“心盟”孤独症网络。田惠萍说,心盟的使命就是通过资源整合、行业建设和权益倡导提高成员的服务能力。目前,其成员近60家,遍布全国各地。两年来,已组织过11次能力建设培训,6次教师培训,组团赴德国访问1次,资助4家机构完成战略规划。

田惠萍是个理想主义者,正是患病的儿子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完全有意义的转变,“走向了一条更有价值的路。”现在,田惠萍的孩子每周一到周五在一家成人智障专业机构接受训练,“虽然他还是一个典型的孤独症患者,但生活得很好。”

2009年,通化的冬天格外寒冷。田惠萍突然来到了通化。她要为通化市的孤独症孩子和孤独症家庭、孤独症工作者尽心出力。那些天,她和她的伙伴吴良生,冒着风雪,一场一场地报告,一地一地地辅导,匠心独运,苦口婆心,诲人不倦,精诚所至,让通化人很感动。

作为当地孤独症爱心协会的名誉会长我有机会和她有了较多的接触。论起来,她稍稍大我一点,但看起来她更显年轻一些。她是一个一见面就能给人十分深刻印象的人,是一个听着十分骇人但一接触就能融洽相处的人,是一个有经历能够看轻一切的人,是一个不知天命,不知疲倦,不畏艰险的人,是一个啥都想知道、都想尝试的人。它特别的爱说能说。在我主持的座谈会,她自己就能说上几小时。

那些天,她在通化电台逗留的时间最长,参加通化电台组织的媒体座谈会,做客安琪的《百姓说事》直播间,接受通化电台名牌栏目王燕的《百姓访谈》。我们之间的交谈广泛而有成效。她对通化的文化历史饶有兴趣,她对通化的风土人情,情有独钟,因而深得通化人的喜爱。

临别我给她总结了六个“不”,这就是,不辞辛苦、不避风寒、不知疲倦、不耻下问、不辱使命、不畏艰险。

六个“不”远远概括不了她做人做事的风格、风范,但通化做孤独症的朋友都愿意记住这六个“不”,因为这是田惠萍在通化的一个写照,也是我和田姐友情的一个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全国最美基层民警人物事迹学习感悟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身为警察,就意味着要直面危险、敢于奉献;身为警察,就意味着要冲锋陷阵、舍生取义。

你最美,即使嫌疑人回身一刀扎中左胸,鲜血浸湿毛衫,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事侦查支队中队长张超也要强忍剧痛,死死控制住嫌疑人直到战友赶到;

你最美,即使连续几十天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患上了面部神经瘫痪,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孙冀也依然奋战扫黑除恶一线,毫不退缩;

你最美,即使面对“生命于毫秒之间,危难于光线之中”的爆炸物,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巡察防暴二大队大队长夏宇依然淡定从容,直面“死神”;

你们最美,即使面对滚滚浓烟,熊熊大火,有害气体,漆黑隧道,浙江省公安厅G15沈海高速台州段狸猫岭隧道“8·27”起火事故处置组民警依然选择向火而行……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的队伍。万家灯火平安夜,我们可能再也握不到你宽大的手掌,只能在冰冷的墓碑上抚摸你的名字。

我们怎么会忘记,你倒下的瞬间——还有101天退休的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公安局基层基础大队原副大队长张恕,依然坚守岗位,奔走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最前沿,终不敌病魔突袭,倒在了最后一班岗上;

我们怎么会忘记,你坚定的目光——年仅28岁的福建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南平高速公路支队四大队民警刘才添,在危急关头,毅然在第一时间推开他人,把自己永远留在了那条守护了5年的高速路上;

我们怎么会忘记,你奔波的身影——交通安保、后勤保障、酒驾夜查、备勤值班、起草文件,从不缺勤,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信息科原科长屈孝智却永远无法兑现送孩子进大学的,在累计加班91小时后,永远倒在了深爱的岗位;

我们怎么会忘记,你仅有的遗言——“那个小孩怎么样?”云南省武定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原教导员李文芝在扶贫工作中遭遇车祸,靠着仅存的意识询问那个横穿马路的小孩,确认孩子无事后永远离开了人间。

警徽荣耀,英雄无悔。

无愧使命与职责,这一个个英雄的形象,毅然站在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反恐维稳主战场,浴血奋战,矢志不渝。

无愧国家与人民,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毅然守卫国泰民安、守望万家灯火、守护静好岁月,无所畏惧,顶天立地。

回眸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大国崛起的英雄丰碑上,镌刻着警营儿女的荣耀与悲壮、奋进与沧桑。

正是这一个个美丽的面庞,一颗颗坚定的心,让共和国每一个平安的清晨霞光万里,让共和国每一个宁静的夜晚安详静谧。

道一声感谢,谱写“最美”警察故事的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身边的感人事迹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真情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真情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频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真情是月空中的一轮明月,是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真情是······

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许多里面洋溢着真情的感人事迹,在这次作文当中,我就给大家挑选一件说一说吧!

那是一个下着毛毛雨的夜晚,我上完了兴趣班之后,还没有人来接我,这时已经八点半了,我焦急的跺着脚,心里叨念着:“爸爸,爸爸,你快来呀!”可是过了五分钟之后,爸爸还没有来。旁边的一位叔叔好想看穿了我的心思,说道:“小朋友,你怎么啦?”我焦急的说:“我爸爸还没来接我,现在都八点四十分了。”叔叔想了一想,说:“这样吧,小朋友,你用我的手机打一个电话,让你的家长过来接你。”我点了点头。

打完电话后,爸爸马上就过来了,他有一点小事,所以晚了一会儿,我对爸爸说我用了一位好心叔叔的电话,当我再向他原先站的那个地方瞧时,他已经悄然离去,真可谓是“做了好事不留名”呀!

这个下着毛毛雨的夜晚,发生了这件充满真情的事,在我脑海中荡漾,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作文1500字

全文共 1122 字

+ 加入清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四川7.8级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由中国地震局12人、北京军区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

从昨日到今日,时间一点一点的消逝,每一分钟,都有着不少灾区人民因抢救官兵与医生的资源不够,而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在网上,最新的消息和图片以及视频不断传来,而其中一则视频,更让我难以忘怀:视频的第一画面,是一座已经坍塌的楼房,这个地方曾经是一座美丽的校园。在坍塌的瓦砾堆中,一张稚嫩的小脸出现在眼前。那是一个一二年级左右的小女孩。经过了一天的掩埋,小女孩的脸由于过度饥饿和缺氧,原本红润的小脸已经变成了黑黄黑黄了。在她的脸上,依稀可以看见哭过的泪痕,还有那淡淡的绝望。小女孩的嘴巴还在一张一合,可是在视频中却听不到她的声音,想来小女孩在被废墟掩埋时曾经哭喊、求救,嗓子已经变哑了。看到这个小女孩,我心中很是感慨。四川的大地震,导致数以万计的人民围困在废墟中。他们和这位小女孩一样,在瓦砾堆之中无法自救,如果官兵不及时抢救他们,这些人民的生命将岌岌可危,受到死神的压迫。这时,只听一阵大喊:“这里有人!”一群官兵奔跑而来,激动地实施抢救工作。小女孩的脸上顿时充满了喜悦,大声叫着:“快来救我!”一位官兵低下头,对小女孩说道:“小妹妹,我们正在救你。你不要讲话,好好待着,耐心等我们!”小女孩听话地不讲话了,眼巴巴地看着官兵们。由于小女孩在废墟的里层,如果动用一些抢救的机器,可能会使废墟再度坍塌,危机小女孩的生命。不能动用机器,官兵们就围成一个圈,趴下来用手来刨着瓦砾。此时已是凌晨一点,这些官兵们已抢救了多个坍塌地点,早已累的不行了。可是,只要自己松懈一秒,那么困在废墟下的人民就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为了受灾人民,自己苦点、累点,根本不算什么。官兵们就是秉着“早进一秒就可能多救一人”的信念,不间断地抢救着受灾人民。这时,小女孩周围的瓦砾终于被官兵们清理完了,小女孩成功地被解救了出来。

四川7.8级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由中国地震局12人、北京军区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中国空军今天派出二十二架军用运输机,向四川地震灾区空运六千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挥车,执行绵竹、安县、北川地区的抗震救灾任务。民政部也紧急调拨2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其他救灾物资正在调集运输中。而社会各界人士、中国多家企业公司、中国红十字会,也在援助四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的事迹介绍及颁奖词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年度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写英雄人物事迹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叶挺爷爷是我最感动的英雄人物,因为叶爷爷的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不仅让我感动,更重要的是,叶爷爷的那种精神还蕴含着爸爸寄予我的期望和思念……

就在今年,妈妈和哥哥先去了外地,爸爸说:“我再留下来陪你几个星期。”顷刻间,几个星期便过去了,爸爸也马上要走了。就在爸爸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搂着爸爸,和爸爸一起看了电视剧——《叶挺将军》。

爸爸对我说:“叶挺将军是一位共产党员,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给俘虏了,由于蒋介石看中了他的才华,就千方百计的想劝他归降,曾派过许多人去劝服他,都以小时的同学、同窗好友、朋友的名义去的,可都始终没有改变叶挺将军的那份如熊火般沸腾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雄心壮志。后来,蒋介石想杀掉他,可是又舍不得,就将他一直关押在牢房里,等着他归降的那一天,可是叶挺将军始终都没有……爸爸也希望你和叶挺将军一样,做一个效忠祖国,效忠人民的人,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一定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一切要为了祖国,明白吗?”“嗯!”我点点头,一把钻进爸爸的怀里,泪水哗哗倾泻而下……

知道不久前几天,我们又上了《囚歌》这一课,是叶挺爷爷写的,上面写道: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人事迹作文:一头卖不掉的牛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这时候,继父正赶着牛一步一步朝集市走去,他是去卖牛的。说来你不信,牛已经卖过一次了,就卖到隔壁村子,但时隔不到一月,牛就自己跑回来了,任凭继父如何抽打它,都不愿回买主家去了。无奈之下,继父只好把牛暂时留在家中,把卖牛的钱如数退给买主。

随着家里的一头成年母牛前两月产下了一头牛仔,家里是再也没有多余的牛棚给牛住了,再说了,家里正缺钱用,必须卖掉牛。

卖掉了又跑回来的牛是一头年轻的小水牛,刚刚学会犁地,它属于耕牛里的“抢手货”,价钱自然卖得高些,如果要卖牛,是非它莫属的。

自从牛自己跑回来后,继父就纳闷了,然道牛不仅识途,还恋家?这样的结论,着实让继父吃惊不小。其实,牛是继父一手养大的,还亲自教它耕地,其中的感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特别是牛出生两月时候,山里很多牲口闹瘟疫,方圆几十里不知死了多少头牛犊,牛的性命是继父用草药磨成的汁液一口一口喂养过,才救回来的。结果是牛的病好了,继父接着害病了一月有余。

即便继父明白了牛对家的依恋,心里也舍不得让牛走,但为了全家的生计,继父还是赶着牛去了集市,而且继父打算把牛卖得越远越好,那样牛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一到集市,牛就感觉到了离别的气氛,眼里露出了一丝恐惧的光,这样的感觉让牛很痛苦,还不安和焦虑,它不断用长长的脸蹭继父的腿,一下再一下,它想尽力讨好一下继父,想打消继父卖掉它的想法。每有一个买主和继父讨价还价的时候,牛总是轻轻地晃着尾巴,然后用舌头去舔继父的脸和手。看到有同类被人从集市牵走,它就发出很大的哞哞声,直到继父对它训斥过才肯安静一会。

但,不管怎样,牛还是被一个远道而来的买主买走了,价钱不是很高,但继父说那买主是个老实人,牛跟了他是不会吃亏的。关键的是,买主的家和我们的家相隔两百里以上,也正合继父卖牛的初衷。

牛走了,是被一辆手扶拖拉机载走的。

我们都以为,再也见不到牛了。然而,一年多以后的一个冷风咧咧的冬日,继父一开门就看到了牛,它就躺在门口的落光了叶子的枣树下……牛的身上布满了纵横交织的皮鞭伤痕,有些伤还流出带腥味的脓血来。

“喂——是谁把你打成这模样啊!哪个没天良的!”继父大声地怒吼道,眼里分明淌着泪,潮潮的,红红的。

第二天,继父就出门去了,把卖牛的钱退给了买主。

就这样,牛再也没有离开过我们家,直到牛老死的那一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

2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七)晚,“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获此殊荣。

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现为郧阳区)余咀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代领三千多名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此时,移民第一村余咀村支书赵久富,已任职黄冈市团风镇黄湖移民新区党支部书记。黄湖新区也是全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安置人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外迁移民安置点。

余咀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赵久富向荆楚网记者表示,这份荣誉应该属于所有的移民,也属于所有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贡献的人们。国家大计,我们义不容辞。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 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 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 希望小学。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 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 重找致富路。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 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 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 高龄的于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512汶川地震感人事迹800字

全文共 1087 字

+ 加入清单

救援人员的脚步声刚停留在废墟前,10多个孩子的声音就传了出来:“叔叔,救我……”紧接着,哭声传出一片。北川县中学、幼儿园,曲山小学的废墟中,总会传出这样的叫声和哭声,一直揪扯着人们的心。昨天,我们徒步22公里进入绵阳市北川县,一直因我们的力量单薄而自责,为孩子们那一阵阵稚嫩的揪心呼救声而落泪……

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在生死关头,顾不上自己的伤痛,多次冒险解救同学;被压在废墟下,为安抚吓哭的女同学,带头领唱《大中国》……和那个危难时刻撇下学生夺命而逃的范跑跑老师相比,眼前的这个小英雄,其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大放异彩。最让我动情的,不是这些,而且林浩的心愿,将来当一名工程师。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愿,源于他看到倒塌的教学楼,直接威胁到和他同龄的儿童的生命安全。

也许,这个九岁的孩子,还不懂得地震中倒塌的教学楼,可能和建筑质量有关。难能可贵的是,小林浩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指望成年人再建设楼房时,首先考虑提高楼房的抗震标准。但他本能地意识到,震不垮的房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自己同龄的小伙伴们。于是,在他的内心里,建造震不垮的房子,成为一个最大的心愿。如果没有更为刻骨铭心的事件,这个心愿,将成为他今后学习的方向。

林浩的心愿,与其说是他个人的心愿,不如说是全国人民的心愿。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孩子,祖国不能没有儿童。儿童的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无法遏制地震的发生,但是,尽可能建造抗震级别高、不会轻易倒塌的房屋,有效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基本上还是可以做到的。有消息说,日本建筑物的抗震级别,高达12级。而我国的抗震级别,能达到8级已经很不错了。此次地震中倒塌的一些学校的教学楼,抗震级别显然不足8级。建造楼房时忽视了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给许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悲剧。看到房子倒塌的残酷,使小林浩萌生了当工程师的心愿。林浩的这个心愿,如果变成现实,起码需要15年的时间。谁敢保证,在这15年里,中国不会再遇到强烈地震?与其坐等林浩发奋读书,为建造震不垮的房子而努力学习,不如由我们这些成年人先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加固现有的房屋,将抗震标准提高到8级;新建的楼房的抗震级别,最好超过10级。纵然再有特大地震,不至于动辄有数以万计的同胞为之丧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有些心愿,则具有普世价值(这个说法,不同于南方某报所谓的“普世价值”。),这样的心愿,因其无私而大公,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实现,需要整个社会一起来分担,合力将心愿这张图纸变成现实。小林浩的心愿,即是一例。

成全小林浩的心愿,就是成全我们自己的心愿。为了悲剧不再,除了建造震不垮的房子,我们别无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陈薇人物简介及其事迹

全文共 1281 字

+ 加入清单

陈薇还被誉为“埃博拉的终结者”,被认为是电影《战狼2》中Dr. Chen的原型。

2004年,埃博拉病毒还不为国人所知,陈薇却已经带领团队开始对致死率最高的病毒的研究,她说:“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

2006年,陈薇团队“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致死率高达50%~90%。已经研究了十年的病毒又发生了变异,并迅速向外蔓延,传播到了欧洲和美洲,引起全球恐慌,陈薇毅然决定前往非洲一线。

在塞拉利昂,展开临床试验的陈薇还曾到访一家当地的孤儿院,“当时有48个孩子,全部都是因为埃博拉夺去了亲人生命的孤儿,这让我想把疫苗用在全世界人身上。”

2014年,陈薇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基因埃博拉疫苗,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2016年1月,因在抗击埃博拉战“疫”中的突出贡献,陈薇荣获CCTV-10“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同时入选的,还有因发现青蒿素而过诺贝尔奖的屠哟哟教授。在颁奖典礼上,陈薇说:“不是我一个人,今天我们穿军装的整个团队都在这里。”

2016年12月,重组埃博拉疫苗(rAd5-EBOV)在塞拉利昂开展的二期500例临床试验取得成功。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了两篇相关学术论文。

1月25日大年初一,陈薇院士带领军队专家组驰援武汉,至今仍奋战在武汉救治一线,开展疫情传播流行规律调查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应对策略和科学依据。

1月30日上午,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后,陈薇和她的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大大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

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的前提下,康复患者的血浆是临床特异性治疗最可及的资源。陈薇说:“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病之后重在休养,过去很多康复者不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浆。”

1月31日,拿着科技部下发的《关于请协助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血液样本的函》,22名康复患者表示愿意让专家检测血液标本是否符合献浆标准。其中有的人身体依旧十分虚弱,连采血都很困难。感动之余,陈薇表示,应当从立法层面要求康复者在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身体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捐献宝贵的血浆,用于他人的急救。

“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样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

陈薇曾在1月30日在金银潭医院,见到了张定宇院长。张院长本身是一个渐冻症患者,自己的妻子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但还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陈薇对他说:“你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张定宇回答:“彼此彼此。”

3月3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由陈薇领衔的科研团队闻令而动,争分夺秒,集中力量展开科研攻关,在新冠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她还建议国家有必要建立防疫科研白名单,形成真正有力的“首席科学家”体制,长期支持一批团队一辈子就做某种病毒或细菌的深入系统研究,不追热点,敢坐冷板凳。“别管这个病毒是来了还是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吴斌感人事迹作文1000字最新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他,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而他却能做出许许多多人不能做出的事。他就是——吴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的例子,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清洁工。清洁工是每天穿着黄色制服,在马路上清扫大街,可能我们觉得他们是没的干了,才会去扫大街,可我不觉得是,清洁工他们的工作是艰辛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自己的城市争光添彩的,所以他们的工作是伟大的,是艰辛的,是困苦的,是付出了努力换来的无限的荣耀。他们的工作,每天早上要三点起床,独自一人在寒冷的大街上,把一整条大街扫的干干净净。有句诗说得好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看来这句诗就是用来形容清洁工的。

美,不一定体现在工人身上,从我们身边也可以发现美。同学们,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的父母,他们头上的白发,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经历过的岁月中父母为我们做了多少事。从小,我们便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中成长,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逐渐长大了一点,我们便觉的父母开始变得不通情达理了,逐渐的,我们长成这么大了,便觉得父母处处都在难为我们,我们便产生了一种想法,要脱离父母的管束自己走出一条独立的路。正是这种想法,使我们的父母十分苦恼,每天心情不是很好,到这一时期,我们便会产生叛逆心理,便会产生学习无用论,有时沉迷有电脑游戏中不能自拔,这便是父母苦恼的来源。父母的无奈导致他们头上的白发日渐增多,其实,父母头上的白发也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不容易被发现的美。

大家怎样看待司机这个职位司机,每天只是坐在车上,驾驶着车辆来来回回,便于人们出行,这么说来,司机是体现不出来美的,可是就有一位司机,他生前是一位伟大的司机,去世后,他便更是一位伟大的司机了,他的人生在那一刹那间,便永远的划上了句号。可能大家听说过他的感人事迹,没错,他就是我们的最美司机,吴斌,吴斌从事司机事业10年,安全驾驶100多万公里。然而不幸的是在2012年5月29日,是个令许许多多的人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吴斌驾驶着从无锡开往杭州的大客车,在途经沪宜高速的时候,一块数公斤重的大铁块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冲破的挡风玻璃,重重的打在了吴斌的腹部,他忍住剧痛,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用1分16秒的时间完成了停车、拉手刹、打开四角灯等一系列动作之后,站了起来,告诉大家这是在高速上,不要乱跑,还有帮他打110、120。经过了三天的奋力抢救,最终在六月一日因抢救无效身亡,享年48岁。这一事件发生后,吴斌的事迹在祖国各地穿的沸沸扬扬,我也听说了,在吴斌的追悼会上,这就是一件美的事例,这件事一直深深地在我心中扎了根。

我们身边不容易被发现的美还有很多,我们只要长上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一定能发现生活的美的事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物事迹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感人作文素材:玉树感人事迹汇编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从玉树地震想到的 4月14日,青海玉树县连续发生两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玉树人民遭到自然界不可抗拒的灭顶之灾。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在青海玉树一家孤儿院做慈善义工的香港人黄福荣,14日在协助搜救孤儿院被困师生过程中遭遇余震不幸罹难。连日来,黄福荣舍身救人的事迹在香港和内地广为传颂。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阿福”。

黄福荣的姐姐黄月秀16日在香港接受专访时说:“感谢所有人的关心。希望福荣的故事能令其他有心人多做善事,帮助有需要的人。”

黄福荣本是到青海玉树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于8日到达玉树。14日地震发生后,孤儿院受到严重损毁,本已跑出倒塌院舍的黄福荣,得知3名孩子和3名老师仍被困后,即折返现场协助搜救。其间余震频发,黄福荣在一次余震中不幸罹难。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生活并不富裕,但多年来热心公益,救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2002年,他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黄福荣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月义工,为受灾民众运送物资。

目前,黄福荣的家人已抵达青海,16日同香港特区政府驻京办人员由西宁乘车前往玉树处理善后事宜。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已发出唁电,对黄福荣舍己救人表示敬意,对其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派员专程到黄福荣家中看望,慰问其家属,协助善后。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称黄福荣代表了“香港精神”;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将向授勋委员会建议追授黄福荣金英勇勋章。

青海玉树4、14地震,再一次牵动了全国各族同胞的心,今天是全国哀悼日,在所有感人的报道中,有一则是当地医院一名年轻的护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在地震中受伤的藏族孩子的画面。更可敬的是,当记者采访这位护士时,她十分平静地说:“就像他母亲一样”。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豪言壮语,伟大而平凡的母爱在大灾大难面前,再一次彰显人性的光芒。无独有偶,在此前发生的5、12汶川地震中,同样有一位年轻的女民警用自己的乳汁为灾区孤儿喂奶的场景。同样面对记者,她也只是一句“这是很小的事”。联想当年抗战时期,沂蒙山红嫂乳汁救伤员的故事,我们不禁要为中华民族有无数这样的母亲而骄傲。让我们记住她们的名字和面孔:

青海省康乐医院护士——张淑英

四川省江油县公安局民警——蒋晓娟

4月16日上午9点到11点,两个小时,广州消防20多名救援者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剧痛。

在玉树州震中结古镇民主街住宅区,他们发现客厅里没有永吉才仁和她姐姐白文毛的踪迹,卧室里也没有。官兵们每徒手搬开一块砖、一片木板,失望就会增加一分。

11点,一个男人的出现,终结了大家的希望:“白文毛与妹妹永吉才仁已经遇难。”这个男人是永吉才仁的丈夫珍夏。

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她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感人事迹作文: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全文共 2055 字

+ 加入清单

1960年5月,他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的一个贫困家庭。

他是一个贫苦的汉子,从没过过一天富足而安逸的生活。他早年丧父,家庭贫困,9岁就外出谋生,给人放过鸭子,做过基建,捡过垃圾,当过货郎,摆过地摊……居无定所,在闽、浙、赣边界一带的山区里过着流浪汉的生活。

他更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在飘泊的路上,遇到别人有难,都会伸出援手,甚至倾尽所有。

有一回,他路遇一个脚受伤的女孩,连忙将她背回她家。女孩昏迷,她的家人以为他欺侮了她,将他扭送到派出所。女孩醒来才指认他是救命恩人。女孩的家人要酬谢他时,他已挑起担子匆匆离去。

1989年9月,他挑着货担途经江西瑞金,在河边洗脸时,听到不远处的河里传出扑通一声。他看了一眼,以为是谁投了块石头。走了几步路,他忍不住又往那看了一眼。就因这多看了一眼,他大叫一声:“不好!有人投河自尽!”

衣裤也来不及脱,他就下河救人。那是一位老妇人。他把她拖上岸后,又带她到附近的诊所检查。见老人无大碍,他正准备转身离开,老人却一把抓住他,哭道:“你何苦救我这个要死的人,如今我死不了,你救我就救到底吧!”

老妇人时年60岁,丈夫和儿子相继病逝,孤苦无依。听完老人的哭诉,他心软了,便收留了老人。

就这样,他多了一个母亲——他认老人作义母,叫***妈。

带着义母四处漂泊很不方便,为了能让老人安顿下来,这年年底,他辗转来到福建省明溪县,租了间简陋的民房住下,结束了长达20年的流浪生活。

定居后,因一时找不到事做,他便以收破烂为生。有了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而是想办法不让义母挨饿受冻。

1993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他外出收废品。天气寒冷,路边的柴草上都结着一层霜,他听到从柴草堆里传来一阵嘤嘤的啼哭声。开始他以为是小猫之类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可听了几声后,又觉得不像,便循声走过去。他看到了一个包袱——就因为多看了这一眼,他看到了包袱里的婴儿,婴儿的脸蛋冻得发紫。

善良的男人动了恻隐之心,他将婴儿抱回了家。这是一个刚出生就被抛弃的女婴。

女婴一进家门,义母就将她抱在怀里,欢喜得不得了,说什么也不让他再往外抱。

于是,他决定将女婴当作自己的女儿来养。

就这样,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了一个特殊家庭。

义母体弱多病,他从未嫌弃,竭力赡养。后来,老人双目失明,紧接着又因摔倒造成腿部骨折,无法正常行走,他皆尽心照顾。

有一回,老人连发高烧,为了给老人治病,他二话不说卖掉了借钱买来载客的摩托车。

女儿在他的抚养下健康成长。孩子小的时候,他忙碌一天后还要照顾孩子:孩子饿了,起来喂米糊;孩子尿了,立即换尿布;孩子病了,整夜地守护。

女孩8岁那年,看到同龄人背着书包上学,已知自己身世的她默默哭泣:“我好可怜,父母不要我,现在连书都不能念……”

他听后如万箭穿心。他决定无论多苦,也要让女儿上学。

母亲多病,女儿读书,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拼命地干活,摆地摊、卖馒头、送液化气、修自行车……最辛苦的是挑松油。三伏天,他从山上把松油挑到山下,晚上回到家,衣服粘在肩膀上,揭下来一看全是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女孩聪颖、勤奋、懂事,她不再在意自己的身世,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庆幸有慈祥的奶奶和疼爱自己的父亲。

奶奶双目失明行动不便,12岁的女孩就会煮饭、洗衣、侍奉奶奶,将家里的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年到头,一家人几乎没吃过肉,女孩对此从未抱怨过。有几次,他让女孩去买块肉来改善伙食,她买回来的依然是腌咸菜。女孩知道,手里的一分一厘都是父亲的血汗钱。

读初一那年,尽管每天还要照顾奶奶,但女孩还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兼了一份家教。这个品学兼优的“阳光少年”,看到谁都是一脸纯真的笑。

这个家是贫困的,也是幸福的。

邻居们都说,这祖孙仨可亲热了。父女俩做晚饭时,会各炒一个菜,然后抢着让奶奶尝:“还是我炒得好吃吧?”“别听我爸的,他那菜都糊了。”每每逗得老人咯咯地笑。其实哪有什么好菜,无非是白菜、豆腐。

2010年初,老人下身瘫痪不能动弹,每隔一段时间就疼痛难忍,加上患有脑血管硬化、脑萎缩等疾病,烦躁哭闹,大小便失禁,昼夜需人服侍,父女俩就轮流陪护。因为晚上要做功课,女儿就要求下半夜来陪护。他担心女儿睡眠不足影响学习,就让她好好休息。可女儿认为,父亲劳累了一天,更应该休息,她说什么也要在夜里轮流给老人按摩,端屎端尿,擦身换药。

2010年5月,父女俩失去了他们“最亲爱的人”——这位“捡来的母亲”因病去世,享年81岁。因为他和这个家,这位老人多活了21年。她的晚年,感受到的是人间的亲情与家庭的温暖。

后来,他们搬进了政府安置的廉租房,房子虽小却干净整洁。

51岁的他潸然泪下:“可怜我的老妈,无福享受到这么好的房子。”

17岁的女儿则轻声地说:“他为了奶奶和我,至今未娶。我真希望有个善良的阿姨能嫁给他。这样,将来我去外地上大学,他才能有个伴。”

他叫柴裕财,因义母叫范玉英,他们又在福建生活,他便将女儿取名柴建英。2007年和2009年,父女俩分别入选“中国好人榜”。

只因多看了一眼,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演绎出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挚爱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全国教书育人事迹心得作文

全文共 2195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道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我们下洼二实特别注重对师德的规范和培养,通过对师德主题教育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人为本,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一种责任。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二、要为人师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从小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教师在热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每个孩子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比如: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家长来说情,学校的纪律是严肃的,学生是平等的,可面对家长,我们得尊重,得给面子,我们需要他们支持,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因此,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工作,我们教师可以退一退,让家长释怀,有面子,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老师胸怀宽广的一面,赢得家长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家长是学生家庭的中心,尊重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对我们的教育和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走投无路。因此,教师处处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更多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四、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的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2024感人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有这样一些融入年轮的人,我们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从容,彷徨的时候,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坚定,怀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什么叫相信。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盛典将于今晚(_年2月18日)20:00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2月19日央视新闻频道21点30分重播。从2002到_,感动中国走过17个年头。时代在变,感动不变,人们对善的向往不变,对美好的渴望不变。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如果问过去这十来年,中央电视台原创了哪些成功的电视品牌,我想《感动中国》一定可以名列前茅,甚至排名榜首。《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的主旋律精神品牌栏目,多年来坚持鲜明的价值导向,彰显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从“感动中国”收获了什么

《感动中国》是一种呼应,它呼应的是人们心里本来就有的向善之心。《感动中国》的两个多小时,对于每个普通的观众来说,可能意味着无法被擦干的泪水,或者是心灵的一次净化。但对于这个社会与时代来说,《感动中国》的走红意味着什么?

诗人顾城曾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感动的同时,我们有时是不是也该有点儿愤怒。我们要做的和该做的事还很多,只有感动、愤怒都不够,我们必须擦干眼泪后行动,站到一个又一个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人身后,然后愤怒才会真正减少。

看感动中国,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还有里面的颁奖词,这些颁奖词语言凝练,富有文采,魅力十足;精华浓缩,内涵丰富,短小精悍。我们读之,品之,手不释卷。我们仿写,撰写,受益匪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感动,真的有用吗?

感动,无用!是的,感动不能改变什么,行动才有用。很多像《感动中国》一样优秀的电视作品,都在传递一个思想——利他,是境界的利己。

每一年,《感动中国》的那些年度人物,都带来一种启示、一种力量。今晚,谁将让你落泪,谁将动你心魄。感动中国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行动起来才能凝聚力量,向上,更好,创造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动中国人物张富清事迹心得摘抄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每每点开学习强国学习软件,都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赞扬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在解放战争时炸毁、攻占敌4座碉堡,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获西北军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曾经参与过退伍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在与退伍老兵的交谈中,他们讲起过去的战事如数家珍,充满了自豪。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对曾经物质匮乏的生活、满目疮痍的年代已只能从老一辈同志的口中慢慢感悟了,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过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以及战争背后的残酷,深深的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勋章们身后的血与泪,在阅读张富清同志的光辉事迹时,满怀敬畏的从他的过去中看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领悟到红色共和国的深刻含义。

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在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他兢兢业业的坚守着平凡的工作岗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作为战功赫赫的战争英雄,张老没有利用光辉的过去为自己、为子女、为家人谋取过一分名与利,张老夫妻二人仍住在80平米的单位分房中,在此次退伍军人信息采集之前,张老的家人甚至只知道“他曾当过兵”。许是见过太多的反腐信息报道,对张富清同志这样的党性,这样的坚守,我们心生敬意。

个人干净、勇于担当,是张老对自身的要求,也是我们要从张老身上学习的闪光点。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在面对困难时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面对诱惑时要做到对党忠诚,面对工作要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将温暖送进群众的心中,像张老学习坚守住自己的工作初心—为人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讲英雄人物的事迹作文

全文共 2283 字

+ 加入清单

何洪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了。美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在大量飞机、坦克、大炮的助威下,向我军阵地发动了入朝以来规模最大的攻势。19日晚,上级命令黄继光所在连对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进行反击战斗,并要在20日拂晓前拔下这根“钉子”。

在距离敌火力点不到10米的地方,黄继光用右臂撑住了身体,扔出了。一声巨响,敌机枪哑了,他再次倒了下去。这时,部队刚要发起冲锋,不想敌人的机枪又响了,钟仁杰怕敌人发现倒在地上的黄继光,狠命地朝敌火力点射击。枪声和伤痛使黄继光醒了过来,他看部队还没冲上来,又吃力地朝敌碉堡爬去。敌人的火力完全被钟仁杰吸引过来,黄继光顽强机警地爬到了碉堡下。那里是射击的死角,他蹲了下去,回头朝钟仁杰他们看了一眼,接着一挥手,大声喊了一句话。由于机枪猛吼,他的话音全被枪声淹没了,没有人听清他喊了什么。

这时,战争史上那最为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黄继光猛地站起来,身子向上突地一挺,奋力地向碉堡扑了上去,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口……敌人的机枪哑了。战友们喊着惊天动地的“为黄继光报仇”的口号冲了上去,一举将高地夺了回来。战斗结束后,战友们不约而同地围了上去,只见黄继光的胸膛被火药烧黑了,布满了像蜂窝一样的弹洞。战友们回头望去,在黄继光向敌碉堡接近的路上留下了一条10多米长的血迹。

杨珂: 1952年10月11日,志愿军第15军在铁原东北391高地反击战打响了。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山势险要,有敌军1个加强连驻守,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部队冲击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该军第29师第87团组织500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

12日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的英雄事迹,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但他深知,这样会被山顶上的敌军发现,暴露目标。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友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救,坚定地趴在地下,忍着剧痛,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岿然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燃烧了30多分钟,光荣牺牲。至下午17时,已经潜伏了19个小时的第3营在炮火支援下,突然向守军发起冲击,经40多分钟战斗,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南朝鲜军第9师第51团1加强连。邱少云的英雄事迹,邱少云为这次反击战的最后胜利,在烈火持续的燃烧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杜尧: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共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共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国军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阵亡,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国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郅顺义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国军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国军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此时,离董存瑞不过50米的郅顺义看到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不顾一切地向桥下的战友冲去,董存瑞看见后,厉声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紧接着,桥下响起了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扫清了前进的障碍。此时,他年仅19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