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寻访红色足迹的作文推荐20篇

春天来临了,我们寻觅春天的足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寻觅春天的足迹作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2082

作文

139

寻找红色足迹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革命圣地,大家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延安革命老区等,但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也有一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陕甘革命根据地——照金。

为了寻找红色足迹,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驱车去往照金。路上我一直在想:那个年代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打仗?陕甘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样子……

来到照金革命纪念馆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矗立着的宏伟雕像,他们分别是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进入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曾经使用过的简陋的兵器:刀、矛、土炮、土枪、土地雷以及他们生前简朴的生活用品:鞋子、毛笔、墨水、背包、帽子……

我认真地聆听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终于明白了先烈们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打仗,俗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就有了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人民革命行动。而当时陕甘革命的负责人正是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在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和新中国的解放战争中,他们以热血与生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通过此次照金之旅,使我明白了革命先烈不是为了财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革命信仰和解救大众于水深火热、建立新中国而战斗,甚至为之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要发扬革命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爱国作文:寻找红色足迹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间,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建立中国共产党,已经过去好多年了。身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更应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尽管抗战已经过去多年,可还是有许多老党员与老红军。暑假出去旅游时,就看见一位老党员。一位八、九十岁的老爷爷,双脚已经不能活动,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之后的日子。他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最近的事情都已经记不清,甚至能把曾孙当成别人的小孩,把孙子当成小偷,但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抗战的时候。当我去寻访这位老党员的时候,他黯淡的眼睛似乎又亮了起来,龙飞凤舞地讲了起来:“我出生的时候,外国已经在如猛虎般的侵占我们的祖国,在我15岁的时候,我们那些孩子,每天都盼望着当军打鬼子。刚好晋江成立第一支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虽然不是打鬼子,但大家都很高兴。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参加了武装队伍。21岁,我成了党员。当上党员没几个月,我就被蒋军(国民党)抓去了。我原来的老伴当时也是党员,她去救我,结果被枪毙了,后来,中共晋江县共委派人把我救了出来,我才知道我原来的老伴已经死了。我很生气,积极参加党员活动,发誓要打死蒋军,有好几次到鬼门关前走了又回来了。成立泉团晋江大队(1949年5月)后,我也加入了。大队主动出击,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后来配合解放军解放晋江(8月31日),晋江才算解放了。后来,我的身子不争气,垮掉了,才停止参加党的活动。”

看到老爷爷的样子,我想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让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1894年日本海军试图侵略朝鲜攻打中国。但是,想要攻打威海必须经过一个岛。这就是我们小记者的活动----参观刘公岛。这次威晚小记者要和来自韩国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建立起友谊之桥。

我们先后去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北洋海军提督署。中韩小记者两人一组进行一对一的互助交流参观活动。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几个大字是江泽民爷爷来参观刘公岛时题写的。博物馆里面有甲午战争纪念碑和许多古建筑。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北洋海军勇挫强敌,虽然这次战役没能取得成功,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却永载史册。

甲午战争陈列馆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综合性展馆。门前矗立着一个塑像,他是黄海海战的一个大将军——邓世昌。他手提望远镜、腰上挂着剑、披着随风飘扬的战袍,无不彰显英勇杀敌的气势。整个陈列馆占地10000万多平方米,分为序厅、甲午战前的中国和日本、甲午战争、深渊与抗争、尾厅五个部分。通过珍贵历史图片、场景还原、3D影视、声光电与多媒体复合等多种手段,生动展示了黄海大战、威海卫保卫战等战争场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深渊与抗争的画面:当时日本人要抢一家人的粮食,威胁说不给就杀了他们。一家人宁死不屈,背着粮食纵身跳下井里自杀了,死也不死在日军手里。展现了他们傲骨正气的精神。

北洋海军提督署内珍藏打捞舰船文物。标本300多件,其中济远舰双主炮被称为“镇馆之宝”。让我们小记者看得眼花缭乱,无不赞叹叫好。另外,北洋海军六座炮台分别位于黄岛、麻井子、旗顶山、迎门洞、东泓、南嘴。

这次刘公岛之旅让我感受到中国人在清末年前受到的凌辱之压,也感受到中国人坚强不屈、誓死抗争的精神。我们会永远铭记为甲午海战牺牲的将士们。

此行,我们中韩小记者虽然语言不通,可心却在一起。我们一同感受着历史的创伤,同时也为未来的和平祝福祈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寻找红色足迹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八月一日,在今年的这个时候已经是第80个八一了.这是为了纪念红军们80年的红色的革命精神.

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红色革命的精神.

这个传达着个革命精神的一天是怎么来的呢,我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吧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 中国工产党 为挽救革命,于这年的8月1日在中国工产党 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率领 中国工产党影响的北伐军3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起义部队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从此建立了在 中国工产党 领导下的属于人民的革命 "中国工产党",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以,8月1日这一天被规定为建军节。

大家明白为什么八月一日是建军节了吧,就是这么有意义的一天传达了孙中山所说的红色革命精神.所以我们要记住着一天;记住红色革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寻找红色足迹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红色代表着革命胜利,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一串串革命先辈奋勇杀敌、顽强斗争的红色足迹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幕幕无数烈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你们还记得左宗棠“左公柳”吗?清朝末年,西部邻国的一个军事首领阿古伯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紧接着,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了北疆的伊犁。我国的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国家告急!当时朝廷众臣中,有一部分人对保卫边疆的认识有些偏颇,主张放弃新疆。眼看新疆就要被外国人侵占,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伟业。

你们还记得邓世昌吗?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时50分,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军舰队相遇,双方展开激烈斗争。日军舰队军舰多,航速快。他们依仗这些优势,妄想一举歼灭这些北洋舰队。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但“致远舰”这时不幸又被敌军炮弹击中,发生剧烈爆炸,舰上燃起熊熊大火。“致远舰”渐渐沉入水中。邓世昌落水之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最后壮烈牺牲。人们永远怀念这位舍身报国的民族英雄!

还有舍生取义的文天祥,手举炸药包的董存瑞,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被摔死在大石头上的王二小……他们的忠义之举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患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练就一身本领,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对得起这些英雄们无畏的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391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管你是生在风景秀丽、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还是生在风沙避日、浩瀚苍凉的大漠戈壁;不管那里是贫瘠、荒芜,还富庶、繁华。从你呱呱坠地那天起,就和那个地方结下了一生都解不开的情缘。

沂蒙山区,是我的家乡,是我魂牵梦饶的地方。那里有我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有布满我童年足迹的田间小径、还有我散落在那里的许多童年的梦想。

沂蒙蜿蜒八百里,峭峨叠翠崮岭连。流云瀑布飞鸢鸣,沂沭汶水绕山间。幽峡古木参天处,君侯骚客有遗篇。沂蒙山山脉由海拔一千多米挺拔、峭丽的蒙山、沂山、鲁山等主山脉组成。山上松柏常情,绿荫掩映,雾蔼缭绕、峰回路转、怪石嶙峋。山间,清泉瀑布,蜂飞蝶舞,小溪潺潺。主峰蒙山落差八十米的瀑布从天而降,水花四溅,蔚然壮观,七十二崮巧夺天工、风姿各异,恰到好处的点缀于险峰峭峨之间,错落有致,与主峰遥相呼应,自然成趣。沂河、汶河、沭河三条大河,河水清清,静静的穿流在大山峻岭之间。浮来山地处莒县境内,它以三峰,八观、十二景,“水上浮来”著称。和沂蒙山主峰相隔百里遥遥相望。大山深处,有棵近四千年的银杏树,早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和莒子就曾在树下会盟,至今古树依然昂首挺立。微风吹来,树叶轻轻的摇曳,沙沙作响,宛如一位老人在喃喃地述说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沂蒙山的主山脉,横贯数县。主峰一千零二十六米,一千零一米的望海楼旧日称为“东蒙”或“云蒙”,故此,古代沂蒙山以“东蒙”和“云蒙”的名称闻名遐迩,著称于世。

沂蒙山山连山,山峦叠嶂、跌宕起伏,蜿蜒逶迤,连绵不断。沂蒙山不是一座山,它除了十多座千米以上的主山脉之外,仅海拔五百米以上的山就有五百多座,海拔二百米以上的山包则多达八百多座。所以进了沂蒙山却找不到沂蒙山,它以群山优势,绘出了有别与其他名山大川的恢弘磅礴的大势。置身于沂蒙山,你不禁会为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而惊叹不已!

沂蒙山以它那秀丽、迷人的山水风光,吸引了几代的君侯和骚人、墨客慕名寻访,欣赏它的卓越风姿,领悟它鲜活的灵气,思泉喷涌,感慨万千,随吟唱成篇。有很多的诗文、佳句,成为千古名篇。孔子曾经登临“东蒙”,乾隆皇帝下江南,为了登临“东蒙”,在山下建造了行宫,且登高赋诗:“孝能竭亲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卿。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乾隆手下的内阁大学士,“天下第一才子”纪晓岚,在南巡途径蒙阴、沂水时触景生情,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蒙阴》《沂水》诗两首。宋代大诗人苏轼、唐代大诗人李白、杜浦、萧颖士都在游览沂蒙山时即兴赋诗。陈毅元帅在指挥莱芜战役时,写下了《如梦令.临沂、蒙阴道中》脍炙人口的诗篇。

沂蒙山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早在两万年前,沂河两岸就有了沂源人活动的足迹,是人类历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沂蒙山区的重镇,临沂市古城,至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全国规模最大的汉画像石墓,沂南“北寨汉墓”就出土在这片土地上。

沂蒙山区是一片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荟翠,群星璀璨。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曾子、匡衡、刘祥等历史名人就出生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

沂蒙山区是一片经历了“战争洗礼”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的《铁道铁道游击队》,解放战争时期的《南征北战》、《红嫂》和著名的“孟良固战役”等真实的战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沂蒙山,在这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老一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罗荣环、徐向前、苏裕都曾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山区仅有四百二十万人口,就有一百二十万支前大军,车轮滚滚,冒着敌人的炮火硝烟奔赴战场,有十万多优秀沂蒙儿女献身疆场,有六万多革命先烈的鲜血撒在了这块土地上。用他们鲜血和生命回报了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立下了光照千秋的辉煌功绩。

解放后,沂蒙儿女在这片用先烈的热血浇灌的土地上,以满腔的热情、如火如荼的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用聪睿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迅速改变着沂蒙山区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沂蒙山区土地肥沃,矿藏丰富,山清水秀,稻花飘香,有着“江北水乡”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千万沂蒙儿女,借改革开放的东风, 依托地处沿海,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江苏连云港港口的地理优势,凭借丰富的矿藏、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吸引外资,使沂蒙山区的基础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建成了一个以沂蒙重镇临沂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京沪高速、日照高速的开通,使沂蒙山区的公路交通更加完善。临沂飞机场已经和全国十几个城市通航,沿海铁路大道在沂蒙山区境内纵横交错,一个快速、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已经形成。沂蒙山区的通讯、网络信息系统也在飞速发展。临沂市已经成为江北大型的商品集散地,综合批发市场在全国据第三位,流动人口达到了二十多万。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加速,建设新农村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汽车的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经启动,乡村的互连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刘团村已经实现了全国第一个电气化村,沂河小埠东建成了世界最长的橡胶拦河坝,被列为一九九九年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广大农村的产业结构通过不断的调整,逐步趋向合理,免除农业税和各种农业补贴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看到了希望,更有了奔小康的劲头。

我的家在沂南和临沂、莒县、莒南四县接壤的地方,是沂河东岸的一个比较偏僻的村庄,虽然地处沂蒙山区,却离沂蒙山主山脉有几十公里,不是山也不是崮,是一条延绵十几公里的的丘陵。我的童年是在那里度过的。我的村中间有一条小河,清清的流水常年不断。小河的两岸长满“水红”和其他一些叫不出名子的小草,一群群我们叫它“小麦穗”的小鱼逆着小河的流水欢快的游弋,鱼虽然很小,数量可不少,这里一群,那里一群,到处都是。它机灵的很,你甭想抓到它。小虾子,看样子很老实,趴到草丛里一动也不动,当你想去抓它的时候,手还没等碰到草它“噌”的一下子,早就不知道蹦到哪里去了。最好抓的就是“沙胖鱼”,它憨憨的,看见有人来抓它,就一头拱进沙子里去,你只要看准了它钻进了什么位置,一下子连沙子一起捧起来,它准在里边,无可奈何的等着你去发落。那条小河的发源地就在村东头不到两千米的地方,那里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到处一簇簇的小泉眼,汩汩的往外冒水,把细细的沙子顶在水花的上面,冒出水面有一、两厘米高。要是渴了的时候,把泉眼边上的水用手捧起,喝上几捧,味道甜甜的,清清爽爽的沁人肺腑,既防暑又解渴。涓流成溪,就这么一簇簇,一片片的泉水汇流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条小溪,小溪再汇集起来就成了小河,我的村子就在小河的源头。这条小河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不少的欢乐,夏天雨水多,把小河的河床冲的干干净净的,小河的水位也比其他季节高不少,晚上天热了,赤条条钻进水里,就甭提有多美了。运气好的时候说不定还能顺便捉条鱼上来呢。

农村人是不栽欣赏花的,可是到了春天漫山遍野到处是花,每家院里都有几棵杏树、桃树的,到了开花的季节,鲜花一团团、一簇簇的压弯枝头,蜂飞蝶舞煞是热闹。树冠大的有的枝条就冲破院墙的禁锢探到街上,真可谓:“满园春风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了门到了田野里,更是花的世界,桃园、梨园、苹果园,还有篱笆上的蔷薇、野玫瑰,田埂上、路边上的野花,争奇斗艳嫣令人目不暇接,空气中无处不洋溢着花的馨香。

我家乡的春天,除了在那里常住的喜鹊、麻雀外,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子的鸟,大的象只鸡,小的,毛茸茸的只有桃核那么大。它们在树的枝头啁啾鸣叫着,欢快的跳来跳去。燕子在我的家乡被人们视为“吉祥鸟”,有“燕子不落愁家之说”,它自然受到了人们的特别钟爱。不管它选中了在谁家的屋檐底下或屋内筑巢,一般人家都会欣然应允。秋末,它们到南方去“避寒”,春天一到,它们又千里迢迢从南方归来,去的时候它们是拖儿带女,回来却只有“老夫妻”俩,我想,它们的儿女可能是另立门户别处安家了。它们不顾长途奔波的疲劳,回来就把旧巢维修一新,从田野里衔来一些柔软的干草垫在巢里,作好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准备。燕子和麻雀是比较通人性的鸟,只要你从小把它喂大,他就会成为你的好朋友,形影不离的跟着你,有时候你想把它放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把它放飞后,它在天空盘旋几遭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

秋天,天高气爽,是收获的季节,是农村最忙碌的季节,也是令人向往的季节。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一片片金灿灿的庄稼地的高处,找一块干净、平坦的草甸子一躺,仰望天空,啊!蓝蓝的天空,就象刚刚用水冲洗过一样,是那样的清澈、碧蓝,一尘不染。白云,一朵朵、一片片,一簇簇,象棉花堆、又象雪山。它变化多端、奇妙无比,一会儿象踏着祥云的孙悟空,一会儿又变成了唐僧骑着白龙马。你凝神看着,就会在你的脑海里浮想联翩,产生出很多奇妙的幻觉和灵感,真是秒不可言。这时你站在高处向西眺望,太阳金色的余辉撒在沂蒙山上,整个山脉苍苍茫茫、重重叠叠的轮廓清晰可辩,就象一首浪漫的朦胧诗,又象一幅精美绝伦的大型的山水画, 让人陶醉,令人神往。恍惚有置身世外的感觉。看着,想着,不经意间太阳就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火球悄悄的滑进了沂蒙山的深处。

沂蒙小调:“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我的家乡沂蒙山”,以真挚的情感、悠扬的旋律,唱出了千万沂蒙儿女的心声。“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儿女的志更高、情更长。沂蒙儿女正在这片有着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的一万七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富饶的新沂蒙、新家园。

啊! 沂蒙山,我的家乡。那里有我的童年,有我的父老乡亲,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你们知道什么是“国耻”吗?

《勿忘国耻》这本书讲述了清朝末年,我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宰割、欺凌、压榨的一段不可抹的历史。还签下了许多的不平等的条约,其中主要有《中英南京条约》共十三条。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舍香港开放广东、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地为通商口;英国向中国输进货物和从中国输出货物的税则,中国不能自订,必须同英国协商解决英国商人在各岸口可以自由交易,不必通过中国的“公行”。但没想到的是“道光帝”竟然签下了,而且毫无反抗。话说只是权宜之计,安稳好英国政府。

这些还不算侵略者利用胜利者的余威,强迫清政府签了《南京条约》的两个附件,这就是《五口通商章程》与《虎门条约》。以上这几条不平等的条约,哪一条不是丧权辱国!哪一条不让人为之一震!又有哪一条不是我们中华人民的奇耻大辱!难道我若大一个中国,就找不到一支可以和他们抗衡的军队吗?痛定思痛,这全是由于上有昏庸的皇帝,下有无能的大臣,所造成的。不然老将军陈化成会牺牲吗?大沽会沦陷吗?广东城会城破吗?

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各国列强主义侵略我国代表之作。圆明园是中国有史以来的最大园林群,向称万园之园。园林面积约320公顷,湖泊中有人工修建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圆明园里还有外国人郎世宁的欧式建筑,又结合了中国建筑的造石与砖雕等艺术,成为最初的中西结合的珍品。前前后后经过六代皇帝经营,称得起是集中国的珍宝和文物一处的地方。可就在三天三夜的熊熊大火之中毁于一旦。这可是几代人的心血啊,就这样付之东流、毁于一旦。这无疑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脸上划了一道不可抹去的伤痕!着熊熊大火也会永远烙在中华民族的心中!紧接着英法两国又强迫清政府签下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难道我泱泱的中国,就是一块肥肉,使各帝国主义列强垂怜三尺,想啃就啃的吗?

《勿忘国耻》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这部书讲述了我国饱受各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也直接反应了清政府的腐

败。所以我在这里郑重其事的对大家说:“切勿忘国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寻访红色记忆作文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红色,代表着希望、和谐和美好,是中华名族的颜色。每当到春节,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对联,街头巷尾的红红的装饰。到处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洋溢在邻里之间,但是欢乐背后的心酸,大概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懂得。

接下来就让我来讲述一下“巧渡金沙江”吧!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今天,我们生活在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美好生活中,要牢记长征精神,继承革命先辈光荣传统,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才不愧对胸前的红领巾。革命的岁月虽已离我们远去,但革命精神却永驻我们心间,它永远指引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8月上旬我来到了江阴的鹅鼻嘴公园,一只硕大的船只停留在一个三叉路口,看似它仅仅是一艘普普通通的农家渔船,它身后却藏有红色的记忆渡江战役第一船。那是一个历经血腥风雨的年代,这艘船在敌人的炮台下,来回运送战士了六次,减少了不少的伤亡。

深入公园,可以见到黄山炮台的遗址,它是,光绪年间,为防外舰入侵,特在此增筑炮台,使它成为中外闻名的江阴要塞。前进的征途上,血色记忆中的不畏艰难;时时刻刻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再向前。

8月底我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也许这仅仅是一个数字,大家并没有在意,但当你走上长城,你知道,你错了!远远望去,长城绿树环绕,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矗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当你踏上长城,就相当于踏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陡峭而崎岖的台阶,近一百三十度都陡坡,当我登上第一座烽火台时却已是气喘吁吁,举目远望长城气魄宏伟,雄伟壮观,分外妖娆,一种民族感油然而生:长城的修建工程有多浩大;长城上的战争有多残酷;长城上曾经躺下了多少祖国英雄好汉!

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悲壮的红色场面,想起了陆游的悲壮词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

黄昏时刻来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坦克、步枪、飞机、炮弹、卫星……每一样武器都是当时革命人士智慧的结晶,每一样武器都有一段红色的历史。抬头望向天空,火红的落日就像当年人们斗志昂扬的心。那是勇敢、顽强、坚定,排除一切障碍的心!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回到潍坊,我来到了潍坊的烈士陵园,方形烈士碑亭高10米,飞檐翘角,熠熠生辉。一点儿也不逊于天安门广场前的革命英雄纪念碑,高26米的纪念碑矗立广场中央,碑体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贴金大字出自毛泽东主席的手体。烈士陵园的各处建筑都深深的反应出战士们的伟大,与人民的团结!

红色文化是党史,中国革命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的生动体现。寻访红色文化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更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

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华美德,寻访红色足迹,实现中华复兴与民族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2682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遇到两个老人

一个在地上

一个在地下

地上的老人八十二岁,

曾在民族解放的战场上

穿梭硝烟

丢下的是三根半肋骨

还有子弹穿透右臂和左腿留下的血迹

捡回来的是一口气还有惨不忍睹的躯体

地下的老人二十八岁

曾在民族解放的战场上

穿梭硝烟,丢下的是娘亲赋予的呼吸

还有子弹穿透心脏血流成河的历史

捡回来的是仍钢铁般的躯体还有青史留名的痕迹

八十二岁的老人过着满足的日子

二十八岁的老人在地下孤独的度日

停一停匆忙的脚步

咀嚼一下六十多年前的故事

让灵魂的震颤

惊醒

沉睡已久的心

(第一次跟着史志界的老前辈领导去采访关于野战军二十八军的历史,所见所闻感受入心。首先驱车到的是前乔村的一个老复员军人的家中,老人扒在电视机旁看新闻,耳有点背的缘故,我们和他交流有点困难,几乎靠吼,但已八十二高龄的老人思维却异常敏捷,对当年那段英雄历史记忆犹新。

他1943年参加县大队任战士,连长赵怀俭,营副李子贞(营长一般是县长兼)。1945年秋,李子贞率县大队(独立营)在惠民升级到渤海军区11师17团2营,后编为华野10纵29师87团2营5连。当时该县牺牲的职务最高的烈士段文和先是二区区队副,以后升级到县大队5连,任连长,部队升级到渤海11师后,营长李子贞未南下,段文和当了营长。段营长长的高个,长方脸,挺魁梧。他还没参加部队时曾在村里是曾看到过段营长率队伍驻过我村,看见过他出操。

在济南战役时,他当排长。华野们10纵奉命打敌人的飞机场一宿大胜。吴化文起义。我军拿下飞机场,朝市里猛攻。起初,他被连里抽出作后备突击队,第四天才上去。上去的第二天,当时我军和3纵8师合击敌人一个师,刚开始,3纵一个营上去转眼就打没了,8师的王师长牺牲。营教导员刘挺柱挂花,头部负伤,整个营部打光了。当时,我军对敌军晃小旗,我怎么晃,敌军就学我军怎么晃,段营长以为敌军要投降,就带通信员上去,结果,敌军开枪了,营长和通信员一块儿牺牲了。

当时打的是普利门的八国楼(八国联军进中国时盖的楼)。在最艰难的时候,部队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冲锋陷阵:真行、假行,这时就能看出来了。

谁也不愿当孬种。此时,高楼还未拿下,双方打红了眼。见到段营长牺牲了连长急了,命我们上去拼刺刀,这时,敌我双方仅隔一个院墙。济南战役我军不让用炮,我们就三八大盖上刺刀,有的新兵没经验,把刺刀刺进敌人身体里,都拔不出来,时间来得及,就用脚踩敌尸才拔出来,来不及就可能牺牲。老兵想上子弹也来不及,几乎就是肉搏。战斗的激烈程度无法想象,只听到“咔嚓、咔嚓”的搏斗声。

段营长牺牲后,从85团调来李营副当营长。

他说他在济南战役中受伤,臀部被炸掉了半个。并告诉我们当时我军的铁制度是:无论形势如何严峻,我军绝不舍战友遗体。在打扫战场时找到段营长和通信员的遗体。

接着,他还回忆了南渡黄河在齐东、在汶上、在南阳、及到大别山护送11万新兵给刘伯承的战斗历程。

他告诉我们他受伤最重的是在淮海战役中。在碾庄南河坝上打阻击。12月14日下午被敌人炮火把我左臂炸断,右肋条骨炸断三根半,体内至今存有弹片。

后来,他向我们说起了当年他所在连的“夜猫5连”的故事:那是打南皮的事。当时也叫“铁帽子5连”。当时段文和是营副,阎麻子是连副,没有连长,我是班长。我和阎麻子各带4人分两个小组,攻打南皮城北门。城上敌人正打麻将,房子仅靠围子墙,我们在围子壕边,我组往东打,阎麻子组往西打。战前,司令员仉洪印就讲:哪个连先攻下,就给哪个连奖励锦标。1营看2营先点着了火,1营长急了,骂起他的连长来了。两个营打了一宿一早晨,攻下南皮。战后,在庆功会上,锦标奖给了5连。锦标是长方形的绸布做的,下摆有穗头。以后5连是2营的主力连。走到哪里,人们都说:“铁帽子5连来了”。也有说:“夜猫子5连来了”。

八十二岁的老人说起当年十分激动,似乎硝烟弥漫战火的纷纷的场面就在眼前。

听着老人叙述着当年生死之战的历史,面对着如今已沧桑满脸刻满岁月之痕却又无限满足的老人,心中有些激动。这些老一辈革命者把自己的青春和身体都奉献给了当年的解放事业,并为自己有幸享受发展成果而欣喜不已,踏着他们铺垫的厚实之基,我们这些年轻人又怎能割舍下那段历史,又怎能不珍重如今而努力在岗位上尽力。

采访还在进行。我们来到了前段村段文和烈士的家乡,经过一番周折找到了他的弟弟段秀胜。段秀胜老人今年75岁,身体还算硬朗,黝黑褶皱的脸庞掩盖着一可历经沧桑经受生活磨砺的心。他的回忆有些痛苦。起初不愿对我们说二哥的事。看到我们的真诚,才开了口。

“我二哥在家时叫段秀顺,文和是他的字。我兄弟四人,现在三个哥都不在了。不是你们来,我不愿谈这些事,太伤心了。”

“二哥牺牲时,我才15岁,父母已不在了。当时我们不知道他牺牲。堤南刘村刘运德(也叫王英,后是济南税务所长)来信,叫我家到县民政科开信,去济南医院看二哥,信上并没说牺牲。我三哥持民政信一路去济,沿途凭信部队管饭。到济南找到王英,他领着来到二哥的墓前,棺木埋得很浅,露在地上一块,和通信员的棺木在一起。当时是阴历十月,我们是头一批起棂的。棺木是柏木的,上头贴着“段文和”三个字。一个连为我二哥送灵,六十里地一站,另一连再接上,送到黄河边,需要摆渡。上船时,为安全期间把“段文和”三个字撕掉,扔掉黄河里了。

运送棂棺60里一站,每站3个牲口,套3辆车。

回到家,尸体已腐臭,但一点儿也没流血水,觉得是个奇迹。

回到家发丧,是我打得幡。县区干部召开的追悼大会,一个南方干部讲的话,四乡八里的干部群众都来凭吊,摆的祭,送的挽联,还唱的戏。

二哥是个有威望的人,提起他的名字,这块儿老少乡亲没有不知道的,早年清明节时,学生都来给他扫墓。”

让老人回忆痛失亲人的细节是件残忍的事。但,后来,我们仍是思量再三向老人提出了一个请求:到烈士段文和的坟地去看看。

段文和烈士的坟地在该村西南角一块耕地中,普通的一块坟地长满了杂草,凸起的坟土一侧长出了一棵松树。有点凄凉也有点肃穆。段秀胜说,这是自己长的一棵树

或许这是自然对烈士的识别,不让烈士孤独,长相思守日夜相伴。

对烈士满怀感情的前辈面对此情此景泪流满面。七十五岁的老人表情凝重,内心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也可想而知。

一天的采访历程让我感受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情感,说不清的滋味涌在心头夜不能寐。

抹黑裹着被子打开电脑写下了自己的心声。

寻访烈士足迹

段秀胜领着我们来到了安放烈士英灵的坟冢--二十八岁长眠于此的英雄历经了半个多世纪是否能够感知我们这一代人对他的敬仰。

寻访烈士足迹

历经炮火洗礼满身伤疤的八十二岁的冯殿良老人对我们对他们战斗历史的关注感动无比激动。我说,大爷,用我的手机给你找个像吧?--啊 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精选寻访红色足迹征文2000字

全文共 1907 字

+ 加入清单

红色文化是党史,中国革命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的生动体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寻访红色足迹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传承中华美德,寻访红色足迹,实现中华复兴与民族富强。 ——题记

2015年9月3日10点整70发礼炮响彻了整个首都的天空,振奋了所有中华人民的心,震撼了整个世界!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庄严而高昂的国歌声,让我们回忆起那一段红色的历史,那是一段可怕的回忆,悲惨的回忆啊!无数祖国同胞为了现在美好的生活而战死沙场,无数无辜的人民死在敌人的枪击下,无数英雄好汉与敌人拼死争斗换来了如今美好的家园,请与我一起走进身边的红色历史。

今年8月上旬我来到了江阴的鹅鼻嘴公园,一只硕大的船只停留在一个三叉路口,看似它仅仅是一艘普普通通的农家渔船,它身后却藏有红色的记忆——渡江战役第一船。那是一个历经血腥风雨的年代,这艘船在敌人的炮台下,来回运送战士了六次,减少了不少的伤亡。

深入公园,可以见到黄山炮台的遗址,它是,光绪年间,为防外舰入侵,特在此增筑炮台,使它成为中外闻名的江阴要塞。前进的征途上,血色记忆中的不畏艰难;时时刻刻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再向前。

8月底我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也许这仅仅是一个数字,大家并没有在意,但当你走上长城,你知道,你错了!远远望去,长城绿树环绕,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矗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当你踏上长城,就相当于踏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陡峭而崎岖的台阶,近一百三十度都陡坡,当我登上第一座烽火台时却已是气喘吁吁,举目远望——长城气魄宏伟,雄伟壮观,分外妖娆,一种民族感油然而生:长城的修建工程有多浩大;长城上的战争有多残酷;长城上曾经躺下了多少祖国英雄好汉!

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悲壮的红色场面,想起了陆游的悲壮词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

黄昏时刻来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坦克、步枪、飞机、炮弹、卫星……每一样武器都是当时革命人士智慧的结晶,每一样武器都有一段红色的历史。抬头望向天空,火红的落日就像当年人们斗志昂扬的心。那是勇敢、顽强、坚定,排除一切障碍的心!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回到潍坊,我来到了潍坊的烈士陵园,方形烈士碑亭高10米,飞檐翘角,熠熠生辉。一点儿也不逊于天安门广场前的革命英雄纪念碑,高26米的纪念碑矗立广场中央,碑体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贴金大字出自毛泽东主席的手体。烈士陵园的各处建筑都深深的反应出战士们的伟大,与人民的团结!

转眼间,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早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建党90周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身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更应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尽管抗战已经过去多年,可还是有许多老党员与老红军。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老党员,一位八、九十岁的老爷爷,双脚已经不能活动,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之后的日子。他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最近的事情都已经记不清,甚至能把曾孙当成别人的小孩,把孙子当成小偷,但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抗战的时候。当我去寻访这位老党员的时候,他黯淡的眼睛似乎又亮了起来,龙飞凤舞的讲了起来:“我出生的时候,外国已经在如猛虎般的侵占我们的祖国,在我15岁的时候,我们那些孩子,每天都盼望着当军打鬼子。刚好晋江成立第一支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虽然不是打鬼子,但大家都很高兴。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参加了武装队伍。21岁,我成了党员。当上党员没几个月,我就被蒋军(国民党)抓去了。我原来的老伴当时也是党员,她去救我,结果被枪毙了,留下了大毛(指老爷爷的儿子)。后来,中共晋江县共委派人把我救了出来,我才知道我原来的老伴已经死了。我很生气,积极参加党员活动,发誓要打死蒋军,有好几次到鬼门关前走了又回来了。成立泉团晋江大队(1949年5月)后,我也加入了。大队主动出击,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后来配合解放军解放晋江(8月31日),晋江才算解放了。后来,我的身子不争气,垮掉了,才停止参加党的活动。”

我想不到,原来,抗战有着这么多历史,共产党的红色足迹,早已经深入千家,造福万家。总有一天,我也要成为党员,继续党的红色足迹!

红色文化是党史,中国革命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的生动体现。寻访红色文化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更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

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华美德,寻访红色足迹,实现中华复兴与民族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王明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中国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这时候一群有着共同信仰的先驱们,踏上危机四伏的草地,爬过荒芜人烟的雪山。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在面前等待他们的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远征,他们所面临的是空前的艰难和牺牲。后有10倍于己的国民党追兵奋力追赶,上有成群结队的飞机狂轰乱炸,他们没有倒下,坚定的信念指引他们前进。咆哮的雪山,泥泞的草地,没能阻止前进的步伐。他们微笑着走进野兽和毒虫丛生的地方,走进了土地贫瘠、野菜根扎进骸骨的地方。

战马悲怆的嘶鸣,军号激越的呼唤,在炮声四伏中匍匐,在枪林弹雨中前进! 如暴风骤雨夜那一道孤傲的闪电划破天际,天地为之动容.万物具寂。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他们突破乌江、抢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开辟雪山草地通道、突破天险腊子口……血染的红旗记录了英雄的战绩,大地上凝聚着他们的不屈,那一抹残阳见证了战火的洗礼。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他们前进,前进......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袋小米,一支步枪,一身破烂的衣物,打出了战争史的奇迹,走出中国人民的气势,迈出中华民族的辉煌!曲折泥泞的长征之路如同一条火的巨龙环绕中华之西南部。他所洒下的火种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中生根发芽。“为推翻身上的三座大山,为人民当家做主人!”正因为这一执着的信念,红军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戴。团结是力量的源泉,“要革命就会有牺牲,红军官兵都有这样的觉悟”,担任过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肖克将军曾这样说,“最重要的是,人不能放弃理想。”好一句洒脱的“人不能放弃理想!”正是这一简单而坚定的目标他们历经磨难而不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在踏出岷山山脉这千里雪山之后,最艰险的历程都甩在身后,在历经生死考验的战士们,有权去讥笑国民党和帝国主义的无能,有权去嘲笑万里群山的无力。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可叹五万多的英烈与长征之路永远的相伴,没有谁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只知道那一捧厚土下埋葬着他们的忠魂;没有人能记得他们的样子,只有无数后人知道他们曾经为了自由、民主、独立而战斗;没有谁能记得他们的名字,惟有中华民族记得他们永不退缩,一往无前地前进着。

而今天,在长征纪念七十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中,回味他们那战火弥漫的岁月,追述勇士们的光辉事迹。恍然发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幸亏有长征,让我们的理想仍在,血性仍在,激情仍在。烈士的精神将指引我们为开创更好的未来而前进!

七十年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当年的中国红军,是一支伟大的钢铁的队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牢记长征精神,捧出一片丹心,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新长征的起点,用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不断开拓进取,让长征精神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这个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听爷爷奶奶讲他们以前的艰苦岁月。野菜、玉米、红薯是他们的主食,玉米粥是他们的饮料,大白菜则是他们的佳肴。听起来确实艰苦,但他们的上一代却更让我们敬佩,那就是革命前辈老红军。顺着历史的大潮,我们寻找这红色足迹。在我们山东有这么一个革命老区。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走进沂蒙山区,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那感人的故事。

走进常山庄村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扶着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的铜像,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这儿保留了沂蒙山区的抗战古村风貌,房子和墙都是用石头砌成,有些房子有一百年的历史了。馆内以红色为主,以文字、图片、荧屏、雕塑和实物相结合,详细了介绍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看着照片中一位位看似平凡、慈祥的老奶奶,听着她们的故事却让我们肃然起敬。她们除了有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四个代表外,还有一大批红嫂典型。有智闯虎穴的刘玉梅、有卖女拥军的方兰亭等等。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送军粮、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她们的那几句,“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听着就让我们潸然泪下。

她们虽然平凡普通,却干了出一件伟大的事情,尽管她们大字不识一个,但她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为革命出一把力,让全中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有这么一群红嫂的支持,才让我们的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和敌人厮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的国家也慢慢的强盛起来了。我们作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应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舍身救人的事迹也是红色精神。我们小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不辜负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记忆作文:寻找当年的红色足迹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去过一个被神奇云雾包围的地方,一个一代伟人出生的地方,一个遍地布满了红色足迹的地方!这里就是韶山冲,位于湖南韶山。这里诞生了解放全中国的毛泽东主席。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站在这里,站在毛主席铜像面前。他高大的身影周围被一圈一圈、一层一层的花环包围,如一个巨人矗立着,脚下踩着斑斓的云彩。听导游讲解,在运送毛主席铜像的路上,曾发生了一些神奇的故事呢!当毛主席铜像运到江西井冈山时,装载车突然抛锚,开不了,怎么查都查不出原因,江西人民感慨地说:这里是毛主席第一次闹革命的地方,主席想在这里住一晚。于是车就在井冈山停了一夜。第二天,车竟然奇迹般地好了,到了韶山,等安置好铜像,天空中神奇般地出现了日月同辉!寒冬腊月,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毛主席真伟大,他能使天随人意变,花伴天意开!毛主席,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们不灭的内心寄托;毛主席,我们永远的精神依靠!您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您的传奇故事,将在我们内心一代代传递!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毛主席生活的地方,以前我看书得知他生活简朴,去了我才知道,他的家非常小,除了床就是一张桌子,再无别的东西了,毛主席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奋读书,做了如此多对国家有益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四日,青年人的节日。这一天我们初一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梅园新村纪念馆进行“寻访红色足迹”的活动

刚进梅园新村,就看到了一座周恩来总理的铜像。这是以周恩来爷爷当年走出梅园新村的照片为原型,表现出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进入纪念馆的第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周总理等领导人的雕像。浮雕上的风和云象征着他们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往里走,陆续记载着周总理生平做过的伟大事迹。重点记载的是:1946年5月到1947年3月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在国共谈判的每一个回合,周恩来爷爷在原则问题上毫不退让,而在具体问题上又善于采取灵活的策略。这体现了他一心为国,无私忘我的人格魅力。

纪念馆的第二层,展示了一些周总理生前用过的一些东西,如:手表、大衣、皮包……从他用过的这些物品中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在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有不少活动经费,但他们的吃、穿、用、没有一样是高档的。他们认为在自己身上节约,就是给人民多增加积累。

众所周知,中国开国总理就是周恩来爷爷。他不仅被中国人民所敬仰,同样也羸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的魅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要缅怀周爷爷,就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他的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目睹了这些以后,我们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呀!没有他们这些老前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然,在这一天,我又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在周恩来爷爷的见证下,我一定会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事迹,金秋十月,我们踏着凉爽的秋风来到梅县雁洋镇的叶剑英元帅纪念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3千多平方米,高两层,为现代园林式建筑,庄重典雅。纪念馆外观呈几何构造,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馆名,设四个展厅,“少怀壮志”、“泉井情深”、“力挽狂澜”、“翰墨飘香”、“百战归来”五大主题系列,共展出叶帅各个时期的图文600多张,艺术品22件及一大批手稿、文稿、文献与实物史料,充分展现出叶剑英元帅崇高的革命风范,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伟大光辉的一生。

纪念馆正门口左侧的台基上,一棵棵翠柏,一簇簇鲜花掩映着叶剑英元帅的坐姿铜像。铜像高2米,叶帅身着中山装,右手拿着大圆草帽,坐在石头上与群众促膝谈心的形态,栩栩如生的表现了叶帅艰苦朴素、深入基层、平易近人,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

领略了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一生,特别是在革命危难时刻的伟大贡献,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们要向叶帅学习,学习他那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他那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优秀征文:开展红色之旅,追寻红色足迹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群由二百多个孩子,五个带队老师,四个教官,一名医务人员和十多位领导所组成的队伍将从重庆跨越到西安,再沿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来到延安。这个过程被称为“红色之旅”,我们这些孩子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作“红小鬼”。

今天是“红色之旅”的第一天,重庆下着大雨。“红小鬼”们各个提着大包,提着小包。站在旁边给孩子打伞的父母们,不停叮嘱着孩子要注意安全。我和妈妈坐在屋檐下的台阶上躲雨,我靠在她肩上静静地听着夏日的雨打在大地上,“淅沥、淅沥……”我和妈妈都知道有六天我们不能在一起互相关心,甚而吵闹》妈妈说:“只有分隔两地才能让感情变得更深,更纯。”

下午两点三十分我们准时出发。一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火车站,吃力的挤过人群上了火车走到自己的床位,我睡顶层,空调就在头顶上。放好行李后,我躺在床上,听着火车的轰鸣,走道的嘈杂》

晚上十点火车统一息灯,我辗转反难以入睡。看看旁边的张兴澳,她睡得那么香,那么甜,还不时抿抿嘴,她一定是梦到好吃的了。火车的震动使得床轻轻摇曳,听着走道里的脚步声;听者教官手中对讲机里的“嗡嗡声”;听着老师们的谈话声。渐渐闭上双眼,任心和梦跟随着火车飞向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寻找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2020 字

+ 加入清单

我曾幻想她一定拥有一双羽翼,护佑着中华十三亿的儿女;她一定拥有光环,照亮前面的路;她一定有着天使般的面孔,和蔼可亲。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寻找红色足迹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记忆像一张网,承载的东西太多,总有一些是会被遗漏掉,也有一些,因为足够重要,总也不能忘怀,甚至在时光的洪流中,仍然念念不忘,熠熠生辉。譬如,那一抹若隐若现的红色。

党——对我来说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在她的光辉下我觉得满足、幸福、充满希望。我多么想知道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开始踏上了寻找党的足迹的旅途。

我曾幻想她一定拥有一双羽翼,护佑着中华十三亿的儿女;她一定拥有光环,照亮前面的路;她一定有着天使般的面孔,和蔼可亲。

曾听老一辈的人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那段不为人知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艰苦青涩的时光。年轻的我们根本想象不出那段苦日子,甚至有时候还认为是天方夜谭。玉米、红薯是早中晚饭的主打歌,饮料则是玉米粥,多种做法的大白菜,可是却没有什么油,连盐都放得很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使吃得反胃也还是这些。但是却没有想到,我们的餐桌上多了许多那时没有的佳肴,我们的衣柜里多了许多那时没有的衣装,我们的书包里多了许多那是没有的书本,我们的脑海里多了许多那时没有的知识,我们的记忆中多了许多那时没有的快乐……

大概这就是她的羽翼吧,护佑着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从小就有着幸福的生活,虽然我家不算富裕,可是我却可以拥有一个屋顶遮阴避雨,拥有墙壁挡风;我也拥有一台属于我的电风扇,在炎热难耐的夏天送来凉爽的风;我家还有暖气,能在严冬送来丝丝暖意……我们所吃的、用的、穿的甚至是交通工具都体现着我们生活的优越。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这不就是党的力量么?党就是这样,造福于人民。所以,我们更不能遗忘党的历史,我们应时刻关注着党,追寻党的足迹。

为响应“追寻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仰”的主题,我们在暑假期间走访了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来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宏伟的蓝图。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是全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和新中国的摇篮。

一踏进西柏坡纪念馆的大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生动展示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务必”的伟大实践,令我们异常振奋。而讲解员动情的解说,更让我们一次次接受着心灵的洗涤,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的印象。

1958年修建岗南水库时,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被水库淹没。1971年在离水库不远的同一座山上兴建了新的西柏坡村,大体保持原貌。1977年在旧址西南又新建了西柏坡纪念馆。纪念馆主要包括陈列展

览馆、石刻园等部分。1978年5月26日,为纪念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30周年,与中共中央旧址同时开放。目前的基本陈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荣获“全国十大精品陈列特别奖”的殊荣。目前,西柏坡纪念馆馆藏文物5000多件,国家等级以上文物200多件。1992年以来,相继修建了西柏坡石刻园、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西柏坡廉政教育馆、领袖风范雕塑园、五大书记铜铸像、西柏坡纪念碑、周恩来评语碑、西柏坡文物保护碑、西柏坡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革命传统教育系列工程。建馆以来,西柏坡纪念馆接待社会各界观众2800多万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原来位于西柏坡村东头,有房屋40多处。1955年,因修建岗南水库,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及西柏坡村一起搬迁。1970年冬在距原址北500米、海拔提高57米的地方开始对旧址进行复原建设。现已陆续复原了17处,房屋196间、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占地16440平方米。主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粥时、董必武的旧居,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会址,中共中央接见国民党和平代表和苏共代表米高扬的旧址,中央机要室旧址,中央机关小学旧址及防空洞等。在复原过程中,遵循了高度一致、修旧如旧、精益求精的原则,基本保持了原貌,屋内陈设按原状进行了布置,展品主要是当年领袖们的办公和生活用品。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同学们都说,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我们今天的幸福是这里是无数先辈换来的,如此来之不易,新一代青年,应该保持先进性,树立坚定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寻找红色足迹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之时,正是花儿盛开的季节,烈士陵园里的花格外的红、格外的艳,它们一定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布满青苔的石壁长满了杂草,四周插满了崭新而鲜艳的五星红旗。烈士的雕像是那么庄重与肃穆,他们的眼神显得深情而坚定,仿佛正向我诉说英雄背后的不朽故事……

《红岩》是中国比较著名的一部红色小说,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是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的。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的故事: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我佩服江姐的坚贞不屈、许云峰的临危不惧,我喜欢视死如归、佯装疯癫、机智深沉的“疯老头”华子良……我更喜欢书里瘦小聪明的“小萝卜头”,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仍然顽强的活着,并利用自己孩子的身份帮助大人们完成了许多工作,我放下这本书后心情依然无比激动,闭上眼睛一幅幅让我感到崇敬、悲愤和感叹的画面闪现在我脑海里。“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对新中国诞生后“天将破晓”时的憧憬,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中!

我认为“红色”这个光荣称号同样也属于像烈士一样层林尽染的枫叶。它没有像花那样选择肥沃的土壤,却把根深扎在山上,大山赋予了它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在所有植物即将枯黄的时候,它为大山披上了比彩霞还要鲜艳的衣裳。秋风吹过她婆娑的树冠,显得更加婀娜多姿;秋雨飘洒将它火红的叶片冲刷的更加艳丽。在寒流面前,她挺直的树干,没有低头。醉人的红叶,红的那样热烈、那样迷人。它有火一般的激情,旭日一般的艳丽。它没有芳香却胜过千万朵玫瑰;它没有温度却像火一般的灼热。季节终将变换,第一场雪来了,白色和红色相互衬托,雪将它的叶子用白色遮掩,但透过冰棱依然清晰可见的还是你那比彩虹还瑰丽的色彩!虽然枫叶的枝条没有被雪压弯,但终究没有力气挽留自己的树叶,叶片飘落,呈弧形旋转为你跳了最后一支舞,散落在枫树的脚下。它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让枫树预防寒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当我置身于烈士陵园,却仿佛真切地听到了战场上传来隆隆的枪炮声和先烈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熊熊燃烧的火焰和遮天蔽日的硝烟;深切的感受到了血染疆场的惨烈和凯旋高奏的欣喜。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徒然而起。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献一份力。

停下笔,我对红色又多了几分了解。让我们“留意寻常小事,寻访红色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寻访红色足迹800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数十年的跌跌撞撞,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早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建党90周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身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更应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尽管抗战已经过去多年,可还是有许多老党员与老红军。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老党员,一位八、九十岁的老爷爷,双脚已经不能活动,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之后的日子。他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最近的事情都已经记不清,甚至能把曾孙当成别人的小孩,把孙子当成小偷,但他记得最清楚的,是抗战的时候。当我去寻访这位老党员的时候,他黯淡的眼睛似乎又亮了起来,龙飞凤舞[注: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的讲了起来:“我出生的时候,外国已经在如猛虎般的侵占我们的祖国,在我15岁的时候,我们那些孩子,每天都盼望着当军打鬼子。刚好晋江成立第一支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虽然不是打鬼子,但大家都很高兴。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参加了武装队伍。21岁,我成了党员。当上党员没几个月,我就被蒋军(国民党)抓去了。我原来的老伴当时也是党员,她去救我,结果被枪毙了,留下了大毛(指老爷爷的儿子)。后来,中共晋江县共委派人把我救了出来,我才知道我原来的老伴已经死了。我很生气,积极参加党员活动,发誓要打死蒋军,有好几次到鬼门关前走了又回来了。成立泉团晋江大队(1949年5月)后,我也加入了。大队主动出击,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后来配合解放军解放晋江(8月31日),晋江才算解放了。后来,我的身子不争气,垮掉了,才停止参加党的活动。”

我想不到,原来,抗战有着这么多历史,共产党的红色足迹,早已经深入千家,造福万家。总有一天,我也要成为党员,继续党的红色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2792 字

+ 加入清单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红色旅游,顾名思义:这样的旅游,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而是把旅游的目标重点,定位于与中国革命历史有关的事件,发生的地方。不仅仅让游客观赏那里的一般视觉风光,更是要人们观看风景表面的青山绿水时,深度解读这里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忘过去,不忘先烈,不要忘记他们曾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日子,抛头颅、洒鲜血,把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人民的利益永远地留在了一方热土之中。

我们这次“红色之旅”行动方向------挂云山。

(二)

七月的天气,有句话一语概括其状态“七月流火”,流火的日子里,采风团的各位成员的情绪更加高涨。在出行前几天,考虑到天气的原因,圈主东方可可和采风团负责人提出,时值三伏,再因挂云山山高坡陡,建议:“六十岁以上、以及身体状况不佳之士,最好不要去登山、爬坡、攀顶,以免万一体力不足,透支生命,伤害身体。可留在山下,在村子里走访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幸存者,请他们为采风团员介绍那过去的事情。”

河北省井陉县的挂云山,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的战略要地,是百团大战几个大战场之一。这里也是太行山脉(河北段)和华北平原的接壤地。百团大战前期,八路军熊伯涛纵队司令部就设在挂云山西侧6华里处的三峪村。我们这次红色之旅的落脚点就是在这里,我们将从三峪村走近挂云山。

挂云山,位于太行山麓井陉、平山、获鹿三县交界之处,是太行山脉九龙山的主峰,海拔近1000米,峰峻岭陡,山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察冀边区红色根据地。

7月27日上午九点多,天气晴朗,艳阳高照。采风团来到三峪村,在村头稍作停留,便准备上山了。三峪村离挂云山还有大约两公里的路途,温书记为了尽量减少采风团团员的体力,临时调动几辆村民的私家车,把近四十名团员,分几次承运,运至挂云山山脚下。出发之前,圈主东方可可再一次强调:请各位正视自己、斟酌自己的体力、体能,不能上山的就留在山下。

河北省博客圈资深博主、年纪最长者:赵富山,次长者:杨继信,博客圈中坚力量:石家庄第一博客、草舍一牤、石门老贵、石门捕鼠犬、狼者雨冈、昨夜星辰、如风、耕读燕南,红尘最深处、海的浪漫、古道小荷以及来自众业联盟和多家纸媒、流媒、网媒的记者组成了31人行登山队。31位勇士,跟着副圈主红小鬼沿着陡峭的山路,在刘春亮肩扛着的那杆迎风招展的河北省博客红色的圈旗的引领下,向着山顶进军,寻访革命历史遗迹,踏着先烈的足迹,亲临曾经的战场,感受前辈英勇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

浩浩荡荡的队伍消失在了苍翠葱郁的挂云山里后,山脚处留下了五女二男:五女:依兰、圆周率、灵芝草、如月、鲁荣琴;二男:东方可可、草莽。

虽然是兵分两路,红色之旅采风行动内容不变。留在青山下,不愁没资料。山下故事依旧感动着年老、体弱、亚健康的五女二男。温书记带着我们走进半坡上正在修缮的六壮士陵园。为我们开小灶,为不能登山的五女二男讲述1940年发生在此地的故事……。

(三)

1940年8月底,百团大战破袭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在井陉战场的八路军完成了破击正太铁路和攻克井陉矿的任务后奉命转移。为扩大战果配合主力部队转移,井陉地方武装巧妙出击,牵制敌人。

9月初,熊伯涛率领的晋察冀军区左翼纵队从挂云山西侧的三峪出发,过岭口、下平山,向北转移。日军闻讯后,急忙集中兵力,使用围追堵截手段,妄图把我军消灭在滹沱河畔。

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拖住敌人,三中队队长李鸿山,和区大队妇女部部长吕秀兰根据地形,进行战斗部署。

吕秀兰出生在邯郸大名县一个贫苦农家,十五岁时,家乡遭了水灾,为了保住性命,父母带她逃荒到井陉,后将她卖到了井陉一户农家当了童养媳。苦难的生活磨练了她刚强的性格。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毅然参加了抗日。在她20岁时,调到区妇救会工作,不久当上了武装部长。百团大战一打响,她带领民兵,配合主力扒铁路、割电线,英勇战斗在第一线。哪里危险哪里就有她,她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和战士们一起一次次地打退敌人的进攻。

9月6日黎明,李鸿山在主峰玉皇顶开了战前动员会。他说:“为了掩护主力部队、中央首长安全转移,我们要在这里死死拖住敌人。只要坚持到下午5点,咱们的任务就算完成。”接着,吕秀兰用手捋了一下短发,语气也十分坚定地说:“我们民兵要坚决配合三中队,粉身碎骨也要咬住敌人。”当时,吕秀兰的勇气与坚定感染了所有的人。

有人发现敌人正向我军主力部队转移的方向追去,李鸿山果断下令开枪吸引敌人。敌人听见枪声,以为我主力部队就在挂云山上,于是立即停止北进,从四面对挂云山形成了合围之势。上午10点多钟,敌人发起进攻。一阵炮轰之后,在机枪的掩护下,伪军在前,日军督后,从之字形小道向上进攻。挂云山四周围攻的敌人共计约有三、四千人。我方守卫挂云山的两个排和区小队,加上三峪、上庄两村的民兵,不到200人。而且只有一挺轻机枪。战士们凭借天时地利之优势,拖住敌人。整个上午敌人对主峰和卧狼垴实行轮番进攻。敌人凭着人多火力强,这批被打下去,那批又冲了上来。八路军战士和民兵们则越战越勇,他们喊着口号,互相鼓励着,狠狠地打击敌人。

战斗打得十分惨烈。虽然留守挂云山的八路军战士、民兵只有一个中队的兵力,但是,李鸿山和吕秀兰带领民兵模范队、青抗队、少年队,在武器简陋、弹药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参展,奋勇阻击,在挂云山上坚守了整整一天,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敌人伤亡惨重。到太阳偏西时,敌人的进攻还是毫无进展,只是丢下了半沟的尸体。

日本指挥官不知山上到底有多少八路军。为了摸清虚实,敌人暂停攻击,从石家庄调来一架飞机,在挂云山上空侦察一番飞走了。李鸿山和吕秀兰立即分头检查阵地,并告诉同志们:敌人不会罢休,一定要坚持到天黑。当时李鸿山正发着烧,当他走到主峰东边的元君庙,拖着病体,趴在悬崖边一块大石头后边观察敌情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李鸿山中队长英勇地牺牲了。

李鸿山牺牲后,指挥战斗的重任就落在了吕秀兰的肩上。她虽是年仅22岁的妇女,但大家都信任她。她把战友牺牲的悲愤埋在心里,让区小队战士李芳芳代替她在卧狼垴上指挥,自己留在主峰,并要求同志们节省子弹,多备石头,狠狠地打击敌人。

吕秀兰在完成牵制敌人、掩护群众的任务后,又率5名同志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在打退敌人的又一次进攻后,6位勇士弹药用尽,他们把抢砸坏,面对着从四面涌上来的敌人,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纵身跳下悬崖。他们是共产党员吕秀兰、15岁的儿童团员康三堂、炊事员刘贵子,还有康英英、李书祥和康二旦,后被人们称颂为“挂云山六壮士”。

七十多年已经过去,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英勇抗敌不畏牺牲的精神,为他们修建了陵园。汉白玉雕塑的六勇士塑像庄严屹立,六勇士英灵与世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