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影光荣之路观后感(实用20篇)

劳动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他们用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万丈高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光荣之路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6562

作文

1000

电影《爱神》观后感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没完没了的煽情,跟风式的怀旧和忆青春。有的是对遇见和分离的正常的描述以及都市男女对感情的态度和看法。没有烂俗主题:永恒和唯一,有的是成年人的理智与平和。遇见了不扭捏造作,该放手时决不拖泥带水。无论什么时候都懂得不要和自己过不。再说演员,ZHL自是不必说了,站在那就是风景,更何况人家演技还是杠杠的。ZL气质真好,一出场就是女神范。其他几个演员也长得颜值也高,连客串的都是知名度较高的演员,这也是这惊喜之一。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想各个方面都不错,最正常不过的爱情,不是更容易产生共鸣吗?为什么正常的戏都不火,都没票房。

剧情4星,颜值5星,CP感5星,音乐5星, 剪辑3星。这是看到开头时的想法。但是看完后只剩觉得总分就只有3-3.5分。剪辑和编剧真让人抓狂。巧合法运用得当是技巧,滥用就是无脑。西班牙小清新《在人海中遇见你》讲的也是遇见的故事,但人家处理得多自然,当然也有bug,但一点也不影响观影。泛滥的巧合,还时不时刻意提醒观众,让毫无新意的剧情更加无悬念。一马平川到简直可以不用往下看了。但不得不说台词还是不错的。平淡的剧情,平淡的剪辑。让它只能成为可有可无的kill time 节目之一。白白浪费了那么高的颜值啊,心塞。

对于明星,从来都不狂热。顶多就是刚看完剧的那几天花痴一下,看看演员的专访,过后便无多大感觉。但是却很佩服ZHL,。英俊的外表,万年不变娃娃脸。还完美得找不到bug。(当然所有人都是有缺点的)或许唯一的bug完美得不太真实,完美得遥不可及。就像中学时代暗恋的学霸,只敢遥望背影,偷瞄侧脸,带着些许悸动和不安。是的,那张脸总是那么让人入戏。当年在电视上看到《BRTW》,觉得真是浪费一张偶像脸,这么帅不演偶像剧,真可惜。后来看他的采访,知道在拍之前就有老师教舞蹈,后来跳得好国标,有时会在拍戏现场跳舞。想起他说,一个演员不要总是挑大戏,要挑好剧本。而这是他在错失一部很火的戏后说的。几年后,另外几部戏也让他越来越火。睿智的人不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知道自己该要什么。看了很多关于他的采访,感慨只有这么努力踏实的人才能走得这么远。拍的大部分戏关注的不仅仅只是收视,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收获出收视和人气以外的其他东西。

谈及雪藏总是轻描淡写;多年来背井离乡,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并根据环境改变自己,却不会因此改变初心。不禁想,他应该在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中成长。因为只有爱,才能超越时间和距离,直达心底而不会降温。在任何圈子,人脉往往比才华更重要,但是安静而不好交际的他却能一步步走到今天,个人的情商和人格魅力应该很强大吧。

我们能从一个优秀的人身上发现有那么多的优点,但却一往往个也学不来。真悲哀。“如果有天,我们湮没于人潮,庸碌一生,那时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嗯,如果你没有过上想要的生活,那是因为努力得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欣月童话》观后感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到赣南剧院看电影。我被这部名叫《欣月童话》的电影深深地吸引住了。

《欣月童话》的大致内容是:一个叫欣月的小女孩,她的家里非常贫困,爸爸妈妈要养活两个孩子,爸爸不得不靠卖废品来维持生活。小欣月很争气,学习非常刻苦,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然而有一次到医院体检,发现小欣月的脑袋里长了一个瘤子。经过全国各地好心人的帮助,小欣月顽强地战胜了病魔,最终实现了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的梦想。

整部电影有两个地方让我深受感动。一处是小欣月的爸爸看着小欣月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万般无奈之下求助于阳光晚报的记者,有了记者的帮助,小欣月的病才得以康复。看到这个情节,我深深感到,做人一定要有爱,只要多献一份爱心,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第二处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影片的结尾,小欣月治好了病后,说自己有个心愿,就是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大家知道后,立即买了飞机票,送小欣月到天安门广场看了一次最难忘、最激动人心、最幸福的升旗仪式。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小欣月感动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看到了和小欣月之间的差距。今后,我一定要刻苦学习,每当遇到了困难,我要向小欣月一样,毫不气馁,迎难而上,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好学生。

……

[电影 《欣月童话》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雷锋电影观后感700字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在五一劳动节时,为了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劳动”二字,家委会的爸爸妈妈精心设计,带我们去了最能体现克拉玛依人劳动精神的矿史陈列馆,最让我难忘的是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电影雷锋》。

这部电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虽然是怀旧的“黑白影片”,但它的内容丰富,绘声绘色地描写出了雷锋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影片以点带面,主要演绎了雷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几个小故事。妈妈告诉我“雷锋坐车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就是雷锋一生的写照。我听了恍然大悟,从小就听到夸赞做好事叫“学雷锋”。电影中展示的故事虽然只是雷锋做了一生好事中的“冰山一角”,但也足以体现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了。

“带病到建筑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不留姓名”是雷锋叔叔无数好事中的一件,他用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体现“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为人民服务是我应该做的”。在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下,建筑工地的工人们展开劳动竞赛,原本要一天完成的工作,不到两小时就完成了。

“我叫解放军”,多么朴实的回答,又是多么响亮的称呼。滂沱大雨中,雷锋抱着孩子,搀扶着老大娘,一步一滑走在泥泞的山路上,一直到天黑才把老大娘送到目的地……他可是因为有病才请假出来看病的,他可是带病在工地上运了半天砖的病人呀,他竟然又冒雨走了来回四十多里的山路!雷锋叔叔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却做了平凡而伟大的事,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么做的!他言行一致的品质真的值得我好好学习。

雷锋叔叔用他的一生来告诉我们:生命的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在于索取。我以后也要向雷锋学习,要立志做一名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芳华观后感

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她依然是我十多年来最喜爱的一位作家,偶然从她的第一本《陆犯焉识》开始,紧接着从《天浴》、《扶桑》到《小姨多鹤》、《妈阁是座城》,从《霜降》、到《老师好美》、《谁家有女初长成》···一发不可收拾。严歌苓的文字有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她塑造故事总是“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不需要听外面的评价,读着读着你就能感受到她太会写故事了,而她的故事,又几乎都被拍成了电影。第一次好奇去看她的照片,隔着屏幕的第一眼,脑海里跳出来的两个字:优雅。严歌苓从头到尾有一种淡淡的朴实和真诚,那种浸染在文字里,沾染了一身书卷气的平静、宁和掩盖了她本身所经历的的岁月沧桑,可是这种朴实和真诚里又有着一种严歌苓式的犀利。相由心生,大概这也是读她故事给人感觉的热烈与冷静,繁华和苍凉,时而通畅流利,时而曲折揪心般复杂的所在。听严歌苓讲座,她说话的语调总是不急不缓,温和平静,甚至于还有些拖着小女生气息的尾音,这和她的作品又像,又不像。

后来我才知道,严歌苓新作《芳华》的英文名就叫做:You touched me.

那个一贯喜欢塑造边缘化的女性人物的严歌苓在《芳华》里却一反常态,着力刻画了那个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主人公“老好人”刘峰的形象,刘峰对林丁丁的后背触摸导致“好人”刘峰结束了他的英雄时代,而刘峰对小曼的托举触摸则给了小曼最需要的尊重和信心。他们都因为那一记触摸,走向了完全不同的生命轨迹。

面对那人格几乎近乎于完美的老好人刘峰后来众叛亲离,她说,“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

小说的最后,刘峰罹患癌症,小曼在他病床前照顾了三年,直至去世,这是小曼对刘峰当年touch的回报吗?我想,那远远不止是回报,更多的是在人生际遇不经意的偏离和嘲讽中似冷似热的依恋。

这么多年来依然对严歌苓毫无抵抗力,还是因为她的每一本书读完都能叫人倒吸一口凉气,心塞很久。这种心塞不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快,而是真正的从作品里迸发的力量让人进入对人物,对时代,对现在的人性的种种思考。

人果然还是自私的动物,面对刘峰“老好人”的完美,人们一边享受着他的善意,又见不得他的出类拔萃,总想从他身上寻出一些蛛丝马迹,好佐证这一类人也有如同他们自己一样的狭隘,卑劣和阴暗的一面。好人往往都是这样,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是可有可无的,善良总是最廉价,我们从小受着那些“向雷锋学习”的教育,做好事要不留名···可是,一旦被贴上“好人”的标签,那些肆无忌惮地猜疑和背叛随之都来了。而面对这些,你,只能是一个好人,否则你之前的种种,都会是“作秀”,此时那些人就终于可以扬起他们的嘴角,嘲讽道:“看啊,这就是那个好人···”

命运无常,人性多变。书中最后的结局在人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好人没有好报,这个“活雷锋”并没有被时代所包容,落水之后还引来一顿痛打,何小曼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严歌苓的作品向来在揭示社会底层的一些罪恶上时毫不留情面的,我们能洞悉平凡中的伟大,却也能窥测到伟大中的丑陋。

人生本就不易,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平凡或伟大,卑微或高尚,最终都会芳华落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那多一点点的慈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校园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好的电影总会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震撼,给人非同一般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记,他会深入人心来回飘荡。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真实。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或者说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朴实而平淡的场景,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竟然想起了自己的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我找到了他们的影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一直觉得,老师应该是个有情怀的职业,他离不开道义也离不开爱的传递。从小到大都知道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会起到莫大的作用。看完这部电影后,支月英老师的身影一直未能在我脑海中散去。她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乡村女教师。默默地教书,一代接一代,也热爱自己的学生和事业,为此奉献一生到底。她真的是《一生只为一事来》。她在一个看不到光明到处都是问题学生的乡村小学支教,从一开始的她就选择用真心真诚面对孩子,对待他们的错误,她选择感化,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无疑,孩子们是幸运的,碰到这样慈母般的老师。

巩汉林老师演的董支书为人朴实、善良、乐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可是由于深山的条件实在太差、太苦,苦于现状却无力改变是他的真实写照,但是支月英老师的出现带给了他希望,他成为支月英老师教学理念的坚定支持者。说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一个老套的问题,关于奉献于收获。有的人总是奉献多,不在乎个人收获。我们爸妈那辈人就是这样。即使他们没有高楼,没有豪华的珠宝,但他们却过得很满足。有的人在追求收获,现在的很多人都这样。这也许是一种进步吧?不好说。

电影情节感人至深,回首我们当年上学那些快乐的时光,也许我们是问题小孩,也许我们并不完美,也许我们成绩很烂,功课差劲,但是,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坚持热爱,一直等待,就会有希望出现。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枕,荣耀之巷。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平凡的一生,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平凡,在如今喧嚣繁华、纸醉金迷的环境里,让我们更加懂得去珍惜。在我们还年轻的时间里,学会爱,爱生活,爱身边的人,不要在生活的最后一个画面里留下一片空白。

我选择一个特别的日子来看这部电影,因为今天是新中国第35个教师节,祝天下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你们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爸爸妈妈我爱你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爸爸妈妈我爱你》。时长近两小时,却给人说不出的温暖和感动,一向不太有耐心的我,不知是受了周围同学的影响还是自己真的入了戏,竟认真地看到了结尾,而且也从中悟到了些许道理……

影片开场便是一场悲剧,熊熊的火焰致使原本过着平淡安逸生活的一家瞬间变了个样,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海救出了四岁孩子,自己的一条腿被砸断,落下了残疾。他的妈妈为了儿子,把自己的眼角膜给了孩子,自己成为了瞎子。但即使如此,他们依旧苦中作乐,幸福的生活着,但好景不长,孩子长大后,考上了大学,之后在城市里生活。第一个女朋友因为嫌弃他的家境而和他分手。他爸妈知道后就以死相逼,威胁他离开自己,不要认自己为爸妈,毕胜利很难过,后来他经过数十次的相亲,都是因为家境差而被别人拒绝的。直到他遇到了后来的老婆,他隐瞒了家世,和女孩结婚了,婚后,他一直出神,在想自己的爸妈。他老婆就新建了一个QQ号,去和他聊天,才知道他家的不幸,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是他老婆并没有嫌弃,而是很感动。毕胜利再一次回家,但是这次却是又一场悲剧的开始——他和父母的分离。一场天灾让他永远失去了世界上最疼爱他的两个人。

就这样伴随着并不完美的悲剧,结束了这部影片。在回教室的途中,我看到了很多‘低头族’。他们可不是低头玩电子产品之类的东西,而是因为眼眶里还残留着依旧徘徊在眼睛里的红红泪珠而不愿被人看见,也许是害怕引来同学的‘嘲笑’。回到教室后,也免不了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谈论观影后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告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告白》的内容的精彩首先应该归功于原著小说,《告白》观后感。侦探类型的小说多数带有强烈的悬念和严密精巧的逻辑。把这两个小说吸引人的特点搬到银幕上来,自然而然的就成为电影吸引人的特点。当然,电影用镜头语言表达制造和解释悬念。影片的开头,女老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学生们吵吵闹闹,女老师毫不理会,自顾自地叙述着自己想说的话--一个奇怪的开场。可是,随着女老师讲话的进行,学生的注意力开始聚集起来(电影观众也是)。因为,女老师提到了自己女儿被人谋杀。接着,电影使用一连串的蒙太奇推进剧情,镜头在教室和回忆间切换,还原了谋杀案发生的过程,揭露出谋杀案的凶手。

在电影的开头便揭露出谋杀案的凶手,这是与许多侦探类电影不同地方。也就从这里开始,《告白》迈进对现代学生境况的探讨。这也是符合观众的心理的,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两个中学生会制造谋杀案。答案是一个学生被不健全家庭扭曲了心灵,另一个则是被不健全的教育制度扭曲了心灵,观后感《《告白》观后感》。电影在此无声地揭示了当代日本社会的问题。它在提醒观众,杀人动机的产生有着浓厚的社会根源。

电影是以女教师的成功报复收场的。她成功地在精神上击垮了青年杀人犯。这个情节显然跳脱了"恶人最终悔改的"大团圆俗套,流露出浓厚的"以牙还牙"的哲学。给观众一种淋漓尽致的感觉。不过,这个情节也可以说是极其悲观的,因为它暗示着,对付社会环境培养的悲剧人物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报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金刚川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3070 字

+ 加入清单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记得我们当年上初中的时候,语文教材有一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作家魏巍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导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以前,我们对抗美援朝的印象,除了随军战地记者魏巍的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还有《再见了,亲人》等节选片段,叙述的是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其它的知之甚少。后来才知道,抗美援朝战争,所谓的联合国军由美国为首的17个国家组成约152万人,战事持续了两年九个月之久,最终联合国军亡约120万,韩国军亡约26万,朝鲜军亡约21万,中国志愿军亡约20万。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扑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由彭德怀带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刚刚上映的电影金刚川》就是在讲述了这样的背景下的故事。

《金刚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阳联合执导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由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领衔主演,邓超特别出演。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该片于2020年10月2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以电影之名致敬历史与英烈。

这是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题材的首批影视作品之一,《金刚川》是一部展现了我国志愿军多兵种的协同作战的影片。很少有一部电影,放映结束的时候,观众还岿然不动不肯离去的。当影片完结时,剧场的灯光已经亮起,专机接送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真实场景播出,伴随着《英雄赞歌》的旋律响起,所有字幕全部放完,影厅内还有一些观众沉浸在震撼和动容之中,没有离开,这样的场景并不多见。

《金刚川》,是一部硬核战争片。金刚川,是个地名,那一年在金刚川浴血奋战的,都是虽死犹生的金刚之身。《金刚川》聚焦的是一座桥。一座人工木桥,成了战场的生命线和战役的胜负手。

那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金城战役攻坚的关键时刻。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一条占据着重要地理位置的河流,水流湍急,最宽处达60米,兵力与物资,必须靠桥渡河。金城战役开始前,敌军为了完成封锁,昼夜出动飞机狂轰滥炸,河上的大桥很快被炸断。当时志愿军工兵团接到任务:必须在最短时间,在金刚川的渡口建出一座载重桥,并保证它畅通无阻。

当时的战争背景是这样的:1953年6月,时值援朝战争第三阶段签订停战协议前夕。应抓紧时间攻讦伪军,并向金城发起全面进攻。史称“金城战役”。金城战役的爆发时间,是1953年7月13日。而电影《金刚川》的时间轴,正是金城战役爆发的前一天。

1953年7月12日,一支代号为“燕山”的志愿军主力部队正全速向目的地金城开拔。他们的作战计划,就是在明日向金城发起总攻。然而此时,一条名为“金刚川”的大江却拦住了燕山部的去路。想要如约赴战,燕山部就必须在13日5时前渡江。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对于身经百战的志愿军本不是难事。可问题在于敌军也洞察了燕山部的战略意图,他们不间断的派出轰炸机和侦察机对工兵连进行袭扰,志愿军搭建的渡江大桥被一次又一次炸毁。

一座桥,修好被炸毁,再修好又被炸……因为要前进,“华山只有一条路”,要冲锋就必须要通过这座桥。为此,为了修桥、保桥,工兵、步兵、炮兵,身负不同的职责,在一座断桥交汇成一点。守桥、修桥、过桥……哪怕未曾相识,彼此不知啥名字,这一刻,都叫一声战友,勠力同心,协力前进。炮弹不断在头上飞,头上是丧门星(侦察机和轰炸机)的定点轰炸,水下是延时炸弹的不断引爆,火光冲天中,战士们随时都可能血肉模糊……

在这场战争中,可能没什么人这辈子还会再见面了。也可能自己将要亲手把战友埋在路边,紧接着,自己的战友又将自己掩埋,又或者根本来不及了,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看到这些片段,忍不住让人泪目。听听电影里的旁白吧。“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事实上,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比对面的美军要小了整整一代。年龄大意味着作战经验丰富,美军本想凭借年龄优势做到“老子打儿子”,却没想到他们遇到的是不同寻常的年轻人。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华少年,许多都稚气未脱,他们还未从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缓过劲儿来,就奔赴朝鲜作战,对和平的渴望让他们爆发了虎狼之气,最终击退美军强敌,壮我中华国威。

旁白说道:“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就是那一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桥,志愿军匍匐在桥周围的土丘上,紧张地看着那座桥。这座桥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它是金刚川的岩里桥,被志愿军称为“生命之桥”。金刚川是金城前线的一条大河,最宽可达60米,在此之前志愿军在战役准备阶段架桥72座,并且配备了各式门桥、苏式浮桥、橡皮舟等渡河工具,补给全部需要通过这些桥运送过去。

美军得知这一情况后,昼夜不停地派飞机轰炸桥梁,72座桥几乎全部被毁,为了阻止志愿军抢修桥梁,美军连周边的树林都毁了。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连长张振智带领全连花了7天7夜架起了一座载重桥。桥梁修好后很快被敌军侦察机发现,美军派出24架“黑寡妇”轰炸机前来,2个小时投放了700多枚炸弹,70%的桥梁被毁。张振智带着兄弟们连续7次成功抢修这座桥,美军前后投下了炸弹1000余枚,炮弹2500余枚,依旧没有摧毁这座生命之桥,这座桥的存在是金城战役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点。

有旁白说:“俺能闻到那股焦糊味,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这些焦糊味,是美军轰炸后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充满着死亡的气息,也是萦绕在志愿军心中久久不散的梦魇。美军当时在各个方面碾压我军,他们每个步兵都配有前线航空控制员,随时可以用无线电呼叫航空火力救援,他们每个团都有一个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有近70辆坦克。而志愿军在这方面的配备几乎为零。更不要说防寒衣物、防弹背心与衣衫单薄的差距了。当时志愿军被活活冻死的人就有不少。

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军力悬殊之下,被敌军称为“一座永远炸不坏的桥”,足见这是一支多么了不起的队伍。两门高炮,炮弹不足百发,就是掩护大部队渡江的全部战力。高炮班誓死护桥让观众见证了战争最真实的面目——惨烈、残酷、悲壮、恐怖、血腥。看到战士们顶着炮火护桥,为掩护大部队过桥甘当活靶子的情节,相信所有人心中都是满满的震撼和感动。

即便空中火力悬殊,但所有工兵团战士仍没有一人退缩,甚至他们修桥速度之快让敌人都感叹。金刚川这条河流水深四米,暗流汹涌,桥修好被炸,再修再炸,伤亡不尽其数,最终我军使用叠罗汉的形式,用人搭建了一座桥,成功过桥!当木桥变为人桥时,英勇悲壮的画面直接让人泪目,它所承载的是志愿军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那一段沉重的历史,不该被尘封,应当被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牢记前人牺牲,珍惜如今国泰民安。

抗美援朝,33个月奋战,134起战役,197653人牺牲,青山埋忠骨,长风颂英魂。在这场爆发在异国的惨烈战争中,年轻的志愿军将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在此,我建议各位教育工作者、各位家长,别老提素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说得多做得少了,有空尽快带学生到电影院看看《金刚川》吧,好好感受中国军人跨越时代、永不磨灭的精神风骨,这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守初心,担使命,护航脱贫攻坚!初心就是情怀,诠释着对党的忠诚。黄文秀同志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毕业后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环境回到家乡工作,并主动申请到偏远地区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立志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正是这份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这份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让她从内心真正热爱这份工作,主动作为。黄文秀同志的这种忠诚于党、真心为民的政治品格非常值得我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始终牢记为民谋福祉就是我们的初心,牢牢把握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做到信念过硬,带着深厚感情到群众最需要的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以自己的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使命就是担当,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黄文秀同志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始终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正如她在扶贫心得中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心中的长征”。黄文秀同志这种严谨务实的作风、忠于人民的情怀、只争朝夕的敬业和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对地球勘探事业的执著何其相似?他们都是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生动体现,用自己的能力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芳华无悔!她的一生,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她北师大硕士毕业,放弃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革命老区百色;她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群众脱贫攻坚殚精竭虑;她忍痛告别重病卧床的父亲,深夜冒雨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不幸遭遇突如其来的山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璀璨的青春岁月,如流星般划过,闪亮夜空。壮乡内外、网上网下,无数人深情缅怀,有无尽的哀思,更有对这位年轻共产党员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深深敬仰。了解黄文秀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由于父母亲身体不好,家境贫寒,黄文秀通过国家的助学政策完成了学业,上大学后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以自己品学兼优的表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坚定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我们要学习她在脱贫攻坚一线尽职尽责,铭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饮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雨人》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全剧仅仅听到三次雨人的笑声,每一次都是短暂的一秒,是那种如果不配上画面也许会骇人的傻气笑声。第一次是像个孩子一样抢了弟弟的方向盘,第二次是满足地看到在上煎饼之前弟弟就为自己准备好了枫糖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是离别前学着弟弟的口气骂了自己曾经喜欢的K市场。但是雨人的笑正是我从片头到片尾一直在期盼的东西。

这是个极其容易让人爱上的角色,他的表情太让人痛心,眉头一直紧锁着,不敢与人对视,甚至只能通过伤害自己来表达自己的害怕和不满。

听见水流的声音会发了疯般的想要阻止,只是为了保护年幼的弟弟。沟通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雨人记得所有与弟弟在一起的细节,只是当多年后物是人非,他只能选择拒绝。但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对过往做出肯定。笨哥哥并不是只会对所有问题做出Idontknow或者yeah的回答,他只是如同一个孩子般固执地想同时留住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自己喜欢的弟弟。

7天24小时的陪伴,唤醒了幼时的记忆,也唤醒了弟弟对哥哥的想念。当弟弟终于抛开物质的因素,一切努力只为挽救兄弟间的维系,雨人笑了。即使只能离开,他也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金刚川电影观后感或个人启发

全文共 2683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写影评了。刚刚洗澡的时候还在复盘,越想越兴奋,那就记录一下吧!

看之前,其实挺矛盾的,电影在上映之前就是有争议的。关于“赶工之作”、关于导演的屁股(哈哈)等等,同时关注的电影大v看过的都在夸,甚至说是“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平”(是不是很夸张!!)之类的……不过按理来说,导演和演员阵容都是有保证的,不想被剧透,有争议就更有期待,所以今天一下课就跑去观影啦!??

电影院出来,表达能力匮乏的我只有一个评价:中国电影牛!

现在脑内复盘一遍之后,大概可以整理一些自己的感受啦!以下是正文:

看过一些微博豆瓣的影评,很多都是在夸张译老师的演技,影帝啊,演技肯定没话说!而且整部电影演技都在线,反正我没出戏。所以我来夸点别的。

1.叙事手法。

我百度了一下,电影应该是重复线性叙事。(也不确定)“重复线性叙事。整部影片在时间上会有一个重复的时间点,每个故事都会从这个时间点上再次开始。”

《金》是围绕修桥,以三个视角讲述的,叙述的起点都是第一天下午,重点是第二天凌晨四五点。

虽然这几个视角是由不同导演拍摄的,但是不同于《我和我的》系列。电影“士兵”“对手”“高炮班”“桥”四个片段任何一个都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短片,每一个部分都彼此呼应。印象最深的是“高炮班”片段里张高炮排长和魏工兵连长在桥上对话的场景,那时候吴班长刚刚牺牲。一看到这个镜头就发现这一幕在“士兵”片段里士兵望远镜的镜头里出现过。“士兵”片段有很多事士兵的望远镜视角,看得时候有很多没看懂,后来才发现有很多镜头都是呼应的,只是在前面被一笔带过。“一刷”大概就了解了情节,觉得好多细节没有抓住,是值得“二刷”的电影!

2.叙事角度。

电影前三个片段都是以视角的主人公命名的,“士兵”“对手”“高炮班”;最后“桥”则是交代了结局。

主旋律战争片的意义主要有二:爱国主义教育和反战。我觉得都做到了。

当看到美丽的“喀秋莎”从天空中流星般划过的时候,当看到美空军违抗军令擅自作战时,当看到最后的“人桥”时,“社会主义好”真不知重复了多少遍。(我就是爱国小粉红,咋啦!)尤其是美空军激进的个人主义与中国志愿军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产生极大的对比时,“对手”和“士兵”“高炮班”这两方面视角的对比真是妙啊!

同时,三个视角和在一起也更加凸显了反战的主题。战争是庞大的。站在后人的角度,我们只关心时间、地点、战争输赢以及战争意义,这是历史书交给我们的。但是,通过各种回忆录,各种角度的信息,我们才能大致完整的了解一些重要的细节,比如做出贡献的重要人物。

我一直在说喜欢这三个视角,因为这个故事很简单,电影通过这三个视角把这个简单的故事解读了三遍,这就不是一个一句话可以说完的了。

首先,站在士兵的角度。他们其实对参与的战争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是在完成一个一个作战任务,战争的快节奏也使他们没有时间去弄明白很多“为什么”,大致知道美空军又轰炸了哪里,侦察机来了需要分散隐蔽。因此,在第一个片段看得其实是比较模糊的,观众就是士兵,只知道连长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也正是这样,有的影评会提到第一个片段很多余,但细细品,很多时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士兵”,国家的决策部署我们并不十分了解,可我们却向他们一样义无反顾地维护着、支持着自己的祖国,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其次,站在“对手”的角度。很多人以为这个片段多余,我以为这三个角度缺了哪个都是不完整的。前面也说,这个片段是起到反衬作用的。除此之外呢,也是证明中国志愿军是无坚不摧的。美军多次炸桥都被志愿军迅速修补,最后美军也是“人桥”的重要见证者。影评人毛尖曾批评过《八佰》等一些战争片中出现的,“你们赢得了我的尊敬”,这一从对手角度发出的自我感动式的超现实话语。我在微博上也看到有人质疑《金》中出现美空流露出对中国志愿军作战能力(包括修桥能力)的惊叹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不说《八佰》,《金》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胜利,美军在无法一次性击溃志愿军时,对志愿军同时透露出更加憎恨和些许惊叹的情感也是合情合理的,同时也侧面证明了志愿军的伟大。再说,美军流露出这些许的尊敬也没有转化为对中国军队的仁慈,最后“渡桥”片段,美空军仍对“人桥”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最后,站在“高炮班”角度。这也是最震撼人心的片段,也是收获最对好评的片段;但同时也离不开前两个视角,情绪一点点烘托到这儿了,想不炸都难。这一视角是真真切切地刻画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吴班长被炸裂的躯体,张排长只剩一手一足用意志力作战,还有每一个人牺牲的画面都是足够尺度且令人震惊的。情绪、画面、配乐,都是催泪弹。剩下的是对和平来之不易的感叹,以及电影人将这些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感谢。此刻,我们不再只是懵懵懂懂的“士兵”,而是像蒙着被熏坏眼睛一瘸一拐走出来的小郭一样,都是劫后余生;不同的是,小郭受鼓舞献身成为“人桥”的一部分,而我们是在这个新时代在前任筑就的阳光大道上奔赴自己的美丽人生。

3.一些其他

夸一夸电影的取材吧!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讲的很多,全讲呢就容易成为纪录片,刻板的讲一次战争曲曲折折地胜利呢就是没有新意的历史记录,现在这样,可以说是以小见大了。

尤其喜欢“士兵”篇的节奏,同时刻画了隐蔽中的大部队、修桥中的工兵连和特殊的高炮班,刻画了连长、排长、班长、普通士兵的军队群像,有生活的幽默、有作战的紧迫,志愿军不是人样的神,而是神样的人,极富生活气息。有人说战争是高效而残酷的爱国主义教育,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志愿军是没有退路的,既然选择成为志愿军,他们一定知道只有胜利和死亡两个结果,所以志愿军具有非同寻常的凝聚力,都是视死如归的。

要说缺点,我实在没资格说缺点,能想到的有两个。一是重复的镜头确实多了些,如果有充足的拍摄和制作时间应该会更好。电影里“喀秋莎”的出现我觉得处理的比较好,它出现了三次,是三个不同的视角,士兵们的惊喜、对手的惊吓、高炮班的镇定,展示的情绪都是不同的。但我觉得镜头重复没有影响我的观感啊,而且更加方便我理解(可能我比较笨)。二是“渡桥”最后美空军的猛攻居然一点没伤到“人桥”,不知是不是为了突出这一惊险又震撼的画面,但如果被击中了也就不会有志愿军全部渡桥这一说了,还是说真的是美军的仁慈(应该不可能吧),反正这个结局不太喜欢,太理想主义了。

对了,关于低配版“敦刻尔克”的说法,我觉得,我觉得,我觉得不存在模仿一说,电影本来就有很多不同的叙述手法,有更多的尝试才有更大的发展嘛,如果都是正叙也没啥意思啊。而且《金刚川》基本上算献礼片吧,要是叙事再复杂一点,有推理的成分在的话,就有点小众电影的意思啊,受众就变小了……

好了,就夸到这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电影《秀美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1433 字

+ 加入清单

黄文秀同志,女,壮族,中共党员,1989年4月出生,广西田阳人,硕士学历,生前系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百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她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__年初主动请缨到百坭村任第一书记,工作表现突出。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冒着暴雨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因公牺牲,年仅30岁。

“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2019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01版全文刊发《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黄文秀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向黄文秀同志学习。黄文秀同志的事迹,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能够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

以榜样为镜,学习黄文秀同志勤俭节约,一心为民的情怀。黄文秀同志生活上十分简朴,不讲究吃穿,为人随和,平易近人,在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大家对她的印象大都是生活简朴,乐观开朗。她自己生活很简朴,却对村里的贫困户非常大方,每当贫困户有困难需要她在经济上援助时,她都慷慨相助,还经常自掏腰包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对她们嘘寒问暖。她还帮助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争取各项补助,让村里苦读多年的寒门学子获得上大学的机会。当噩耗传来,很多被她生前照顾过的乡亲们泪如雨下、泣不成声,说永远失去了一位好女儿,一位好姐妹,一位真正把她们当亲人的外乡人。

以榜样为镜,学习黄文秀同志舍身忘己、甘于奉献的精神。黄文秀同志始终把为民服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__年3月驻村工作后,她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一年到头埋头于工作,为了让百坭村早日脱贫,她舍小家为大家,家人患重病住院动手术,她没能时时在身边照顾,村里大小事务却总能找到她坚毅的身影。她没能把自己的家人照顾好,却把村里的贫困群众照顾的非常周到。为了保护村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早点回村部署抗洪,她顾不得和自己身患重病的父亲过好父亲节,连夜赶回百坭村,却在途经凌云县时遭遇山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以榜样为镜,学习黄文秀同志初心不忘、使命铭记于心的信仰。黄文秀同志在入党申请书中写到:“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贡献。”黄文秀同志的一生,始终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是新时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典范。她倾力扶贫,把扶贫路当成是“长征路”,身上闪耀着为理想而奋斗的光芒,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努力、阳光、热情、真诚、有追求,是黄文秀留给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城的初心,质朴的奉献融入贫困群众,担当起脱贫攻坚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都应该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向黄文秀同志看齐,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斗。

黄文秀同志走了,相信有千千万万个黄文秀还在,我们每一个青年工作者都要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时代的洪流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一脉相承的信仰、奉献与牺牲的信念,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量,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最大限度将自己投入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当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雷锋》电影观后感作文300字_小学五年级作文_人物作文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雷锋》,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部电影主要介绍了主人公雷锋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事情和经历。这些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却让人非常感动,令人敬佩。

影片中,雷锋不惜牺牲自己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主动去施工场地积极地帮助工人们施工,做了好事还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

还有一次,雷锋看见公路上有一位妇女手里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回来,要去十几里外的地方。于是雷锋冒着雨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

雷锋生活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连一瓶汽水都不舍得喝,可见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却乐于助人。

又要到3月5日学雷锋日了,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尽管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了,但是雷锋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五年级:郑立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大电影》观后感作文450字_小学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1675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这部电影很好看,我经不住诱惑,就叫爸爸买了几张电影票。

星期一,爸爸带我和哥哥到电影院看电影。我们刚到电影院门口,就看见一个巨大的屏幕在播放预告片。那屏幕似乎有我身体的五十倍大。我们拿着票来到指定的位置上坐好,等待电影的开场。这时,我想要是能来一杯爆米花那就更好了。正想着,电影开始了。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嘟嘟被绑架了,就关在一个箱子里。光头强正好也有个一模一样的箱子,一不小心两个箱子放在一起了。于是,光头强拿错了。他回到家,才发现拿错了。嘟嘟逃了出来,在房子里跑来跑去。光头强听到了脚步声,就以为是狗熊来了。他就拿着扫帚,在屋里寻找狗熊,找呀找,没找到狗熊,但他找到了嘟嘟。

嘟嘟很爱玩,光头强常常和它玩到深夜。有一天光头强带它出去玩,结果嘟嘟又被抓走了。于是光头强和狗熊兄弟一起去就嘟嘟,终于把嘟嘟给就回来了。

最后,嘟嘟和他们过了一个美好的新年。

六年级:天天灬

为生命树一座不朽的丰碑——电影《最后一课》观后作文1200字_初中初一作文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看完这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后,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都会为电影中这位伟大而无私的教师——谭千秋感动,都会为他那一刻定格的影像而伤怀。

这部电影讲的是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汶川大地震爆发那一刻,汉旺镇中学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四名学生,而被强大的地震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的感人事迹!

这一天下午的第一节课,谭老师还像以往一样,走进教室,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课题《人生的价值》,“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谭老师问。“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不损害人民的人;一个有损于人民的人。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谭老师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清晰地记得谭老师说的那句话: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谭千秋,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生命谱写了一个传奇。他原本可以在省城大学教书,可是毕业回家和村长的一席话,让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机会。他只想让家乡贫困的的孩子们有一个读书的机会。于是,他不抱怨家乡条件的艰苦、不抱怨教学条件的简陋、不埋怨待遇的不如意,带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走进了汉旺中学,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

谭千秋,一个为人子、为人父的简简单单的人,为了所教的孩子们的身心和学习的有益成长,几十年如一日,经过了不知多少不眠之夜,承受了不知多少家庭及生活的重压,一心只想着所教的学生们。刚端起饭碗,就匆匆离家去处理学生的问题;刚刚走进办公室想休息,就为了班级的突发问题奔波劳碌。一件衣服补缀十几次,仍旧不舍得买一件新衣,可是学生有了困难,他却慷慨拿出自己的衣物资助。在学校里,师生们给他一个外号“谭抠门”,他却说:相信自己的付出,总有一天会让孩子们理解!

那一刻,瞬间的地动山摇,他走在了最后。本可以冲出即将崩塌的教学楼,本可以续写自己的生命,可是看到四个没有来得及冲出教室的孩子,他毫不犹疑地冲上去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孩子们生命的天空!坍塌的教学楼的石块无情地砸在他身上,长长的钢筋残忍地刺穿他的手臂,他却只重复着一句话:孩子们,别怕!别喊!保存体力!我们一定能获救!曾经一度调皮、不懂事的孩子们在这一刻明白了谭老师的良苦用心,懂得了自己对谭老师的种种错误的做法!这一刻,师生对以往的一切都释然了!这一刻,师生情感动了天地!“大爱无疆!”谭千秋用“爱”收获了“爱”!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谭千秋用自己生命最后一刻的定格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谭老师走了,课桌下的孩子们承接了谭老师的期望和寄托,将“爱”延续!

“谭老师一路走好!”一座雕塑矗立在汉旺中学的校园里,倔强的身躯呵护着课桌下的四个可爱的生命,让这一刻成为了永恒!一座伟大精神的雕塑将永远矗立在活着的人们的心中,我们有信心把谭千秋老师的“爱”在我们中间延续!

我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一定永记谭老师的精神,用自己的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将自己的成功奉献于整个社会,用心成就一个辉煌的人生!

(辅导教师:李冠超)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初级中学初一:52平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正能量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节来临之际,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正式开启全国路演。9月2日,影片导演张亚海,主演徐梓涵、宋心钰以及影片故事原型支月英老师本人来到江西宜春与观众见面。这是《一生只为一事来》首次面向媒体和师生群体进行全片放映,现场好评不断。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将于20--年9月9日在全国上映。

导演分享创作初衷现场观众哽咽怀念老师

路演首站到达宜春,宜春人民成为幸运观众,独享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的荧幕首秀。放映过程中,不断传来观众的抽泣声,电影结束后观众掌声经久不断,一位观众评价“打动我的就是与故事间的共情,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却无法陪伴一生,小时候的误解和冲突都成了现在的怀念和不舍”。导演张亚海向观众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初衷和幕后故事,并恳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需要当代年轻观众的发声。

小演员上台互动支月英“走出”荧幕

小演员徐梓涵、宋心钰来到宜春与观众见面,被大家称赞演技特别棒。最让大家意外的是支月英老师本人空降路演现场,观众表示荧幕外的支老师更加亲切,当被问到对影片有什么感悟,支老师回答道:电影拍出了当年的感觉,那个年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既纯粹又动人。现场观众纷纷表示确实被电影里的年代与人所震撼,也被师生间的羁绊深深感动。

影片发布“坚守”版预告支月英“上山之路”感动人心

从这次发布的预告片中来看,董大山似乎对支老师的敌意有些大。虽然故事发生在80年代,可是不少网友表示在片中或多或少都看到了当年自己学生时代的影子,也在支老师身上看到了自己老师的身影。可见,不论什么年代,人的情感永远存在共鸣,师生之间永远“相爱相杀”,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也永远不会停止。支月英老师用38年的坚守换来了一代又一代人“走出大山”的希望,相信上映之后一定会感动一大批观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历史上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奇迹,我们华北平原上就有一项不得不说的壮举,是什么呢?对了,它就是“地道战”!后来,这一历史被拍成了电影,就是家喻户晓的影片《地道战》。

说起“地道战”,我可以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1942年到1944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寇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地道战》就是描写那个时期我们英勇抗日的故事。根据地人民为了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粉碎日寇“大扫荡”的阴谋,采用了不少巧妙的战法,地道战就是其中之一。抗日军民在广阔的大平原,挖了不计其数、各式各样的地道,就像影片歌中唱的“埋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虽然日寇装备精良、武器先进、给养充足,但是,我们抗日军民凭着小米加步枪仍能屡次打败敌人。这胜利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军民团结,同仇敌忾,把侵略者打得魂飞胆丧、落花流水。

冀中人民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

有人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才是奇迹!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

我们青少年要向英雄学习,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要始终拥有一颗爱国之心。生活在和平时代,虽然不能面对面地去打击敌人,但我们要树立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加倍努力学习,汲取更广博的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量。这,也是一种爱国!我们,也可以成为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期待电影南京!南京!》已经很久,终于在今天(24日)特意去看了这部影片。特想谈谈影片中几个深深触动我的场景:

整部影片时长约140分钟左右,全部影像均为黑白镜头,这样的色调更加重了整个观影过程的沉重感,这种氛围一直持续到影片结束,你甚至能真切感知到你周围观众乃至影院所有观众的这种沉重,全场观众自始自终都鸦雀无声。(除有少数抽泣声……)

片一开始,首都南京城在日军飞机、坦克和大炮的进攻下沦陷,一大批士兵想溃逃出城,遭到了另外一批以陆剑雄(刘烨饰演)为代表的坚持抵抗的士兵们组成的人墙的阻拦。溃逃者要求陆剑雄们放他们出城,喊出的理由竟然是“当官的都已经跑了”,不知为什么,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克拉玛依大火中那句“让领导先走”,一种悲凉油然而生。很快陆剑雄们组成的人墙被冲垮,这似乎也预示了接下来的抵抗无望而惨烈。陆剑雄们的顽强抵抗是影片的重点,导演通过不断切换镜头,对比当时中日两军的武器装备(实际是告诉观众们当时中日的国力差距):日军拥有飞机、坦克、迫击炮,而陆剑雄们却是“小米加步槍”,但却拥有钢铁般的抵抗意志,这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坚毅品质!尽管这意志在当时抵抗中是那么悲壮!最终陆剑雄们全部被日军俘获后集体槍杀,临死前齐声高呼“中国不亡!!”。突然间想到去年5.12大地震的那句“中国加油,四川雄起”的口号,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抵抗失败后,三十万同胞惨遭日军集体槍杀、焚烧和活埋,首都南京迅即沦为一座死城。幸存的人们被迫逃往拉贝先生的“安全区”,这个所谓“安全区”也仅仅是由于当时日德同盟和拉贝先生的纳粹身份,这样的“安全”注定是有限和暂时的,因为日军随时可以冲进“安全区”抓走中国女人做慰安妇,有一回,日军要求“安全区”必须交出100名中国女人当慰安妇,否则就武力摧毁“安全区”。最让我意外并感动地是:先前被人们耻笑并羞辱的一名年轻妓女在其他人都沉默不语时,竟然第一个站了出来,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淡淡的一句“我去……",就避免了更多同胞的劫难,而她自己最后被日军轮奸致死。什么是爱国?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这名妓女的行为是不是爱国呢?

最后,想说说拉贝先生的秘书唐先生(范伟饰演,演得非常出神入化),唐是当时典型的买办代表。当得知拉贝先生奉命即将回国,他为了自家人今后的安全,向日军告密“安全区”藏有中国军人,导致这些中国军人被屠杀。但是日军并未履行对这个唐先生的安全承诺,他的孩子被日军从楼上活活摔死,小姨也被日军轮奸逼疯,而后被槍杀。这些遭遇最终使他醒悟到自己的罪孽,也许为了赎罪,他最后把一个生还

名额让给了别人,被日军槍杀前,嘲笑地对日军军官说:“我老婆又怀上了”!——这也是本片一直在强调的主题:“中国不亡!!”

有条件的同胞可以到影院看看,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金刚川电影观后感学习感悟

全文共 2041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最重要的新闻,莫过于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的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为了纪念这一特殊时刻,最近有不少文艺作品上线,比如昨天上映的战争大片《金刚川》,就是近年来少有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电影的阵容大家都知道,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联合执导,主演则包括吴京、张译、李九霄、邓超等人,算是今年配置最豪华的影片之一了。从完成度上看,作为一部命题作文,这样一部华语顶配战争片给主创的时间一共才两三个月,做成现在的效果,实属不易,所有工作人员都辛苦了。片名《金刚川》,指的是朝鲜境内的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这座桥通往当时的作战前线,是运送人力、物资的一条战略大动脉,因此成为战争双方争夺非常激烈的一个地标。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在美军飞机一次次的轰炸下,我志愿军是如何一次次护桥、修桥,最终保障大部队顺利通过金刚川的故事。我觉得金刚川这个地名就挺妙的,念起来掷地有声,有一种英雄气概在里面,很符合影片的调性。看完《金刚川》的童鞋一定会发现,这部作品跟以往国产战争片在叙事结构上有一个很大的突破,那就是从三个视角展现一个事件,相当于一个三重奏复调作品,而不是此前大多数国产战争片的线性叙事。影片一共分为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在片中都有标题提示,但它和《我和我的家乡》这类短片合集还不一样,因为《金刚川》不是四个小故事,而是一个故事的三种视角,最后一段是全片的收束。

三位导演的分工看完后应该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猜测:第一段《士兵》,从修桥士兵的视角讲修桥;第二段《对手》,从美军飞行员的角度讲他们是如何轰炸我方的;第三段《高炮班》,讲我方高炮班的战士们如何用简陋的炮弹与敌方飞机对战,护住金刚川上的这座桥;第四段《桥》,也是全片的收尾段落,讲述最后我们的志愿军到底是怎么通过金刚川的,是最为震撼催泪的桥段。这种特别的叙事结构,观众可能在看完电影三分之一时长处就会发现,咦,这个时间线好像有点不对,这个情节刚刚不是演过一遍了么,怎么又来一遍?然后就会意识到,哦,原来《金刚川》在玩非线性叙事啊。

客观地说,这种叙事手法在电影中并不稀罕。有人说《金刚川》是低配版《敦刻尔克》,其实无论是形式的必要性和完成度上看,《敦刻尔克》都比《金刚川》要高明不少,后者有一些画面素材在几个段落里重复使用,看的时候难免产生厌烦情绪,有观众就吐槽《金刚川》是一个故事讲三遍……三个段落由不同导演操刀完成,各自水平的高低优劣也造成影片观感上的明显起伏,比如第二个段落,就要比其他段落弱不少。不过能在这样的主旋律商业大片中用一下非线性叙事,这种勇气和探索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我觉得《金刚川》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展现战争中个体的状态和情感,这一点对国产影片来说尤为可贵。以往我们看到的国产战争片多为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个体往往被淹没在集体中,但《金刚川》里的所有人物都是基层战士,露脸的最大军职也就连长级别,他们在战争中是什么样子、有着怎样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成为影片重点刻画的内容。

我们能看到他们操着天南海北的方言说话交流,甚至因为语言不通出点小摩擦;能看到战士也会对上级部署安排产生小情绪,比如抱怨自己所在的连队被当成工兵连,总被派去修桥,而不是真正上阵杀敌;能看到战争间隙战士们之间悄悄八卦,对哪个女兵有意思啥的……正是这些鲜活的细节,让我们看到战争中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个体,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当他们为了战争而牺牲时,也更能理解和感受到他们的英勇和伟大。

片中的两条感情线我觉得塑造得都还不错,一是吴京饰演的班长关磊和张译饰演的排长张飞,两人之间的兄弟情很感人。吴京和张译现实生活中是很好的朋友,这种关系融入到电影里,让他们的表演有种微妙的默契,很有火花。两人的关张姓氏自然来自关羽张飞,影片也通过各种细节极力展现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如坚持让对方驻守隐蔽炮位、通过吹口哨互相报信、把烤玉米留给好兄弟等等。

这次张译的表演也成为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一大亮点。无论是珍惜弹药的谨慎,跟关班长之间的互动,还是战斗中英勇无畏的表现,都演得非常好,尤其是最后的长镜头高光时刻,既震撼又感人,给很多观众都看哭了。很多人都说,张译这次的表演值得一个影帝。

另一条感情线是班长刘浩和话务员辛芹之间朦胧的情感,朦胧到甚至没办法说是爱情。两人都来自四川,憨憨傻傻的刘班长一直对辛芹有好感,但其实他从来没跟这位老乡妹子正面接触过,而且觉得“她连我的名字都不晓得,叫个锤子老乡”,只能偶尔通过望远镜偷瞄辛芹工作的样子。最后辛芹那一句“前线见,刘浩同志”才让刘浩知道,原来两个人早就互相知道并一直默默关注对方。这条感情线处理得相当含蓄,但感觉很符合战场实际情况。辛芹这个角色,虽然笔墨不多,也算是战争片中难得的女性形象了。

和《八佰》类似,片中所有演员都说方言,给人的感觉也比较亲切。尤其是邓超饰演的连长一口听不太懂的江西话,常常因为口音和战士们吵起来,算是全片仅有的几处比较幽默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长津湖》观后感日记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师的推荐下,今天上午,我和爸爸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影片中有些台词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的女儿问我“为什么要打战,就不能不打吗”其实战总是要打的,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是下一代人!

还有一段场景,战斗中,军人们身处近零下40度的低温,身上却穿着极薄的冬衣,连土豆都吃不上,然而却依然坚持战斗,并取得胜利。这种精神令我感慨不已,在战役进行中,志愿军战士宁可冻死,也不后退半步,当美军冲破防线走到阵地前时,看到的是一百多个冰雕的保持战斗姿态的战士遗体时,连美军也自叹不如的说:我们拥有这么强大的对手,注定是打不赢的,美军默默的给志愿军们献上军礼!

是啊!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中国志愿军战士,是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现在我终于更深刻的明白,中国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红领巾为什么是红色?是为了提醒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换来的!

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恰逢盛世,不经战乱,不缺衣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孔子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读起琅琅上口的《论语》,就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在班上看了《孔子》这部电影,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孔子的了解,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涤。

孔子出身于鲁国,是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人,主张礼仪仁和。当时的社会极其混乱,孔子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随后的十四年,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传播其思想,并进行文献整理工作,他的思想和学说为后世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经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爱面子,怕丢脸。因为爱“面子”,有的人在某些时候会变得不懂装懂。我以前也有这个缺点,有时候老师上课讲的题目,我似懂非懂,本想下课后去问老师或同学,可又怕他们说班干部还不认真听,所以,就一直把题目憋在心里,而导致成绩下降。后来,我发现这个缺点实在是太可怕了,它使我不会的题目越积越多,脑子里一片糊涂,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现在,我再也不会不懂装懂了,上课认真听,遇到难题先思考,实在想不出,就再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把每一道题都想清想透,成绩也在一点点的上去。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当学习孔子对学问孜孜不倦的态度,对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以及刚正不阿的做人品格,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品德高尚的博学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党员看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277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党组织:

人,一撇一揦。写起来,简单而又轻松。然而,做起来,可能另是一种概况。特别是在当今的世界里,无论是东方亦或是西方,都喊出了“浮躁”的口号。为什么称之为“浮躁”,何以产生这种情绪?我们的“人”,真的是所谓的“异化”,已经找不到纯粹的“做人”方式了吗?

《第一书记》,一部简单的影片。没有绚丽的景致,没有夸张的情节。它,来源于生活,反映着当下。一个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的人——沈浩,是你感染了我们,是你打动了我们。你,无须过多的言语,但求更多的实际实实在在地回答了一个自古而论的话题,即如何做人。

在城市里,你有房,有车,有妻女,你却坚决地离开了。你为的是什么,你求的是什么。有人说是“镀金”,有人说是“挂职”,还有人似乎是找不到理由。你果断地迈开了这一步,你踏入了这个贫穷而又破落的小山村。因为,你是一名***员。你谈到过:“***员可以做很多事,只是你想不想做。”作为你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口号,而是实际。

来到小岗村,没有住宿环境的优越,没有生活起居的料理,没有家人朋友的理解。面对的一切,是陌生的环境,是众人的鄙视,是杂乱的工作。怎么走下去,沈浩说过“小岗村的情况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沈浩没有离开,没有气馁,他要走下去,他要改变这里。

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书记,不仅需要扎扎实实理解农村具体情况,而且还要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各个方面的人际情况。沈浩选择了与群众肩并肩,面对面地一起生活,一起思考,一起努力,把想象变成现实。我们说的不是“想象的丰满,现实的骨干”。最后,路,我们有了。房子,我们有了。工厂,我们有了。桥,我们也有了。小岗,可以让人能想到的,我们就能做到。沈浩,给小岗的是一张兑现的支票。沈浩赢了。作为一名党员代表,我们党的领导赢了。

沈浩,我们应当也要说他也是一个优秀的儿子,一个优秀的丈夫,一个优秀的父亲。他不只是奉养了自己的母亲,他尊重和爱戴了全村的老人。他没有贴心的给予女儿关怀和指导,但他教会了女儿“大家在,我也在”。沈浩的精神,永远走了下去。一种高尚的世界观,一种纯粹的人生观,作为新时代***员的代表,已把这面辉煌的旗帜和标杆鲜明地举起。我们不得不信,在他的指引下,迈着***这条坚定的路走下去的人会越来越多。

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才能融入群众,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这是沈浩告诉我们的。全村人都团结起来,信服他的时候,108个红手印就是证据。一架桥,让小岗村施以突破性地奔越,就是成功的证明。我相信,在全村人传递电话,高兴地举起酒杯的时候,我们的眼角似乎是湿了。小岗村民信服了,妻女信服了。沈浩,他也信服了。他信服了作为一名优秀***员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为群众服务的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数以千千万万观众也信服了。

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为人民办实事。实现自我的价值观,真真切切明白如何“做人”。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如何做好和担当起一名***员的责任和义务是至关重要的。

汇报人:

20xx年12月26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