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寒食节的由来(经典20篇)

浏览

383

作文

1000

端午节的由来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吗?那知道端午节要吃什么吗?知道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吗?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吗?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带五彩绳吗?那就让我为大家一一解说吧!

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因为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 。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 ,用梅红匣子盛裹 。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 。 次日家家铺陈於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 。又钉艾人於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看了这个粽子,你想吃吗?这就是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你们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节日由来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计划免疫规划(EPI,Expanded Progrrammeon Immunization)并积极开展工作。

为了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至此,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在婴儿1周岁之前,完成程序中的所有基础免疫。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五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其近期目标是实现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1990年争取“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小雪节气的由来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兔子长耳红眼睛的由来300字作文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吗?其实小兔子以前是蓝蓝的眼睛,短短的耳朵的哦!想知道为什么现在是红红的眼睛,长长的耳朵吗?

因为以前小兔子经常去一个果园偷吃西瓜,但有几次被发现了。于是,果园的主人想了个办法,把黏糊涂在稻草人的身上。

第二天,小兔子又来了,看见稻草人,以为被发现了,就赶紧逃跑,跑着跑着,看见稻草人没追来,就看了看稻草人,发现那是个稻草人,于是它生气的跑过去,“好你个稻草人,敢吓我”小兔子说着,一拳打在稻草人身上,结果它的一只手被黏住了,小兔子愤怒了,说“竟然敢黏住我。”于是,又一拳打在了稻草人的身上,结果还是一样,还是被黏住了!小兔子想挣脱,于是把双脚站在了稻草人身上,使劲的挣脱着,眼睛都挣脱成红色的了,结果不但没挣脱,反而双脚双手都黏住了,这时,农夫来了,果园的主人见了小兔子,笑着说:“哈哈,中计了吧!”小兔子哭着说:“呜呜,我知道错了,求求你让我下来吧,我以后不吃西瓜了,我改吃胡萝卜吧!”果园的主人见了小兔子的样子,怜悯的说:“好吧,我来帮你!”于是,果园的主人拉着小兔子的耳朵“1、2、3,拔啊!”终于拔出来了,可是,小兔子的耳朵却变成长的了!

这就是小兔子红眼睛、长耳朵的由来,怎么样,有趣吧!!

[兔子长耳红眼睛的由来3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过年放鞭炮由来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最先燃放爆竹的本意并非是为了喜庆。在《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到了宋代,人们用纸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里面灌上火药,内藏药线,制成了新的爆竹。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沿用这个方法,只不过在工艺上有所改进,在花样上有所翻新罢了。在宋代,还有人用麻茎把纸制爆竹编成串,管它叫“编炮”。因为成串的爆竹放起来声音持续时间长,清脆得好像人甩鞭子发出的响声,因此也就称它为“鞭炮”。

明清两代,爆竹更为流行,花色品种也不断增加。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也兴放炮,到子夜零时达到高潮,爆竹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宇。过年,无论贫穷富贵,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旧布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十五,民间又称为“七月半”,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旧称之为“鬼节”。

中国道教,全年的法事盛会有三次,合称为“三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是天官紫微大帝赐福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中元”,是地官清虚大帝赦罪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水官洞阴大帝解厄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无主的到处游荡。七月十五日,人们以诵经、作法事,“普度”以超度孤魂野鬼,防其为祸人间;间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保佑家宅平安。封建时代,地方官府令寺庙道观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

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家弟子,实行追先、悼远的俗信旨意。

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饿鬼。目连知后,很伤心,把饭菜给母亲吃,可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求教于佛。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每年七月十五,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解脱。久而久之,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就有了“盂兰盆节”。

民间,“七月半”俗称“鬼节”,又称“亡人节”。民间俗传,去世的祖先在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烧纸钱冥财,以便“祖先享用”。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民间认为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民间有路边点火、河中放灯、点灯引路等活动。

吴地旧俗,在七月十五,家家要在五更天用素菜祭祖,如先人新亡,祭祀时间更早。有的人家请和尚道士设坛打醮、焚烧纸钱锡箔。庙宇举行盂尝兰盆会,夜间放河灯习俗,届时众人群集城河两岸,争看河灯。往日,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庙会”,是很热闹的。

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间的“鬼节”,虽有不同的习俗形式,而这“三节”共有祭祀祖先、崇尚忠烈,以奉亲、敬养、普渡的文化内涵。“中元节”的祭祀,不仅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又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父亲节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2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带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96年被伍德·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

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父亲节似乎远不如母亲节那么重要,没有孩子给父亲送礼物。但是,美国的父亲仍然认为他们的命运比许多其它国家的父亲强得多,因为那些国家的父亲们连个名义上的节日都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古代文人绰号的由来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文人都有着自己的不同,都有着自己的另类,你知道他们绰号由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文人绰号的由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朝词人贺铸写的《青玉案》一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用三种景物比喻愁思多,极为著称,因此,贺铸得了一个典雅的绰号:“贺梅子”。词人张炎写的《解连环》一词中,有“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人们都称张炎为“张孤雁”。另外,张炎写有《南浦》一词来歌咏春水,其中有“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的句子,写景如画,唱绝古今,人们又称张炎为“张春水”。

诗人鲍当在河南做官时,写有《孤雁》一诗:“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不惜充君庖,为带边城信。”许多人大为赞赏,并给鲍当起了一个绰号“鲍孤雁”。谢逸写有三百首《蝴蝶》诗,其中的佳句有“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江天春晓暖风细,相逐卖花人过桥”。人们称谢逸为“谢蝴蝶”。北宋的翰林王观写有《清平乐》词:“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折旋舞彻《伊州》,君恩与整搔头。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当时的太后读了,说这首词是在亵渎皇帝宋神宗,就将王观罢职,于是,人们称王观“王逐客”。

北宋的寇准被封为莱国公,却无田园房舍,当时的诗人魏野写诗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魏野因此得了一个绰号:“‘无地起楼台’相公”。乔子旷写诗比较生僻,人称“孤穴诗人”。杜默作诗总是凭空捏造,不讲韵律,于是,后世称凡事由臆造而无所本者为“杜撰”。

明朝的袁凯写诗道:“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人们称他“袁白燕”。

清朝的吴绮写有“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的句子,传诵一时,人们称他“红豆词人”。吴修龄写有“雁将秋色去,帆带好山移”的橘子,人们称他“吴好山”。扬州的张哲士在《咏胭脂》一诗中写道:“南朝有井君王入,北地无山妇女愁。”人们称他为“张胭脂”。管水初写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的对联,人称“管杏花”。鲍以文写有“一匝人间夕又朝,晚来依旧满闲寮。疏分霜叶秋容淡,细点征帆别思遥。淡淡欲随城角尽,明明还带酒旗摇。迷藏惯匿西楼影,不似春愁不肯消。”人称“鲍夕阳”。乾隆年间,王苹写有“乱泉声里才通屣,黄叶林间自著书”的诗句,被人们称为“王黄叶”。

文人写诗作文,能有佳句传世,并以此得到有趣的绰号,也称得上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称由来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万圣节是每年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人们认为会“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英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Mass)。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版本繁多,流传较广的是: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基督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 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 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人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万圣节原本其实是赞美秋天的节日,就好像五月节是赞美春天一样。古代高卢、不列颠和

爱尔兰的祭司——德鲁伊德有一个赞美秋天的盛大节日,从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统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惊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万圣节前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古罗马人在11月1日也有一个节日,那是用来向他们的波莫娜女神表示敬意的。他们在熊熊的篝火前烤坚果和苹果。我们的万圣节似乎就是由古罗马人的节日与德鲁伊德的节日揉合而成的。

万圣节的活动原来是非常简单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里进行。但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节前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好机会。于是人们不再把这节日用来赞美秋天,却让它变成神怪、巫婆和鬼魂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植树节的由来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植树节是由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那里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满天黄沙,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领先生的生日4

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样惊人的绿化规模同值树节是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宵节的由来的作文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间元宵节已经来了。说起元宵节想必大家就想到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了吧。其实元宵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不一的意义,大家都应该知道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第一个节日。

一般来说,春节过后一些人根本等不到正月十五就要离家出门打工了。而他们此时并没有从过年的热闹气氛中走出来,一年的未见使他们对春节来临不舍。对家人也更加难以割舍。而元宵节的到来是他们到了异地工作后的第一次的节日,而这种节日的气氛既是他们对春节最后的留恋。也是他们工作一年的动力。因为元宵节的含义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满月。满月在中国意味着团圆。所以元宵节的意义不同。

但是元宵节还有一种说服是“缘消节”。大概是觉得一年到头好不容易见一次面就这样要分开。好不容易的缘分就这样没有。就是“缘消节”吧。

但是不管那一种说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个人都有去纪念和传承的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火把节的由来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胡睿婕

农历六月二十二日,是小龙女的生日。这一天,小龙女化做一条大鲤鱼到人间去,可是,却遭遇了不幸,被一个叫辛巴的人拿去炖了。

不久,龙王得知了这个消息,龙颜大怒,差点儿被气得吐血,他发誓一定要报复人类。于是,他含泪去天庭告状,天庭的众神听了,都非常地同情龙王,便异口同声地说:“对啊,应该给人类惩罚!”玉皇大帝劝不过众神,便说:“那依你们的。蝗虫大将军听令,带上你的所有军队和你的法宝去把人类所种植的庄稼给我吃光,这些就是你们的午餐!”

“是!”蝗虫大将军高兴地说了一声,便召集了成千上万的蝗虫向人类的庄稼飞去。

善良的百灵鸟把这件事一字不差地听在了耳朵里,不想让玉皇大帝的阴谋成功,也不想让人类受到伤害。并把事情从头到尾地告诉了村民。

村民一听很着急,因为今天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庄稼成熟的日子。正好,这件事被辛巴听到了,他为自己的行为很自责,便自告奋勇地对村长说他可以制服蝗虫。于是,辛巴把他的办法告诉了大家。

他才说完蝗虫就来了,蝗虫的到来,让晴朗的天空变得乌云密布,瞬间,蝗虫像魔鬼一样张牙舞爪地向庄稼冲去,不一会,一亩田就被吃光了。辛巴便立刻举起火把向蝗虫扑去,村民们也不甘势弱,跟着辛巴一起冲了出去,当蝗虫向火把飞来时,便成了灰烬,人们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终于把蝗虫消灭得影子都没有一点。

蝗虫消灭了,庄稼保住了,村长为了庆祝这个胜利的日子,便把这一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彝族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月饼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核,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看来月饼在我国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

“月饼”这个词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爷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反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仪器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始于何时呢?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中秋吃月饼有什么寓意呢?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还有立春吃春饼、立秋要吃肉、立冬要吃饺子、腊八要喝腊八粥,这些虽然都是大家熟知的习俗,可是每个习俗后面都会有一段历史故事,大家可别只顾着吃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复活节的由来

全文共 6195 字

+ 加入清单

耶稣之死

犹大出卖耶稣

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中,有一个加略人犹大;他去见祭司长,说:“如果我把耶稣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什么?”他们就拿了三十块银钱给他。从那时候起,犹大找机会要出卖耶稣。

和门徒同进逾越节晚餐

无酵节的第一天,门徒依照耶稣的吩咐,去安排逾越节的晚餐。傍晚,耶稣跟十二个门徒坐席。在用饭的时候,耶稣说:“我告诉你们,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门徒都非常的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主啊,不是我吧?”耶稣回答:“跟我在一起在碟子里蘸饼吃的那个人要出卖我。正如经上所记的:人子要受害,可是那出卖人子的人有祸了!他没有出生倒好!”连出卖耶稣的犹大也心虚地开口问:“老师,不是我吧?”耶稣说:“你自己说了。”

最后的晚餐

他们吃饭的时候,耶稣拿起了饼来,先献上感恩的祷告,然后掰开,分给门徒,说:“你们拿来吃;这是我的身体。”接着,他有拿起了杯,向上帝感谢后,递给门徒,说:“你们都喝吧!这是我的血,是印证上帝跟人立约的血,为了使许多人的罪得到赦免而流的。我告诉你们,我绝不再喝这酒,直到我跟你们在我父亲的国度里喝新酒的那一天。”他们唱了一首诗后,就出来往橄榄山去。

预言彼得不认他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都要离弃我,因为经上说:‘上帝要击杀牧人,羊群就分散了。’但是我复活以后,要比你们先到加利利去。”彼得说:“即使别人都离弃你,我绝不离弃你!”耶稣对彼得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两次以前,你会三次不认我。”彼得用更坚决的口气说:“即使我必须跟你同死,我也不会不认你!”其他门徒也都这么说。

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耶稣和门徒来到一处叫客西马尼的地方,他对门徒说:“你们在这里做,我去那边祷告。”于是他带着彼得、雅各、约翰一起去。耶稣开始忧愁难过,对他们说:“我的心非常忧伤,几乎要死。”

耶稣稍微往前走,俯伏在地上,祈求上帝说,若是可以,不要是他经历这个痛苦。他祷告说:“我的父亲哪,若是可以,求你不要让我喝这苦杯吧!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第二次耶稣再去祷告:“父亲哪,若是这苦杯不能离开我,一定要我喝下,就愿你的旨意成全吧!”

耶稣第三次的祷告,所说的跟先前的一样。然后他回到门徒那里,说:“你们还在睡觉、还在休息么?看哪,人子被卖在罪人手中的时候到了。起来,我们走吧!看哪,那出卖我的人来了!”

耶稣被捕

耶稣还在说话的时候,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来了。有一大群人带着刀棒跟他一起来;他们是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派来的。那出卖耶稣的人先给他们一个暗号,说:“我去吻谁,那人就是你们所要的人,你们就抓他。”

犹大一到,立刻走到耶稣跟前,说:“老师,你好。”然后吻了他。于是那些人上前抓竹耶稣,把他绑起来。彼得拔出刀来,向大祭司的奴 仆砍去,把他的一只耳朵削掉。耶稣对彼得说:“把刀收起来,因为凡是动刀的,必在刀下丧命。难道你不知道我可以向我父亲求援,而他会立刻调来十二营多的天使么?”

这时候,所有的门徒都因害怕而离弃耶稣逃跑了。

在议会受审

那些抓了耶稣的人把耶稣带到大祭司该亚法的官邸去。彼得远远的跟着耶稣,跟进了院子里,跟警卫坐在一起。祭司长和全议会都设法找假证据要控告耶稣,要置他于死地;虽然有很多人诬告他,但都拿不出证据来。最后,有两个人上前指称:“这个人说过,‘我能够拆毁上帝的圣殿,三天又把它重建起来。’”

大祭司站起来,问耶稣:“这些人对你的控告,你没有什么要答辩的么?”耶稣默不作声。大祭司再一次问他说:“我指着永生上帝的名命令你发誓并且告诉我们,你是不是基督、上帝的儿子?”

耶稣回答:“我是!我告诉你们,以后你们都要看见人子坐在全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大祭司一听见这话,就撕裂了自己的衣服,说:“他侮辱了上帝!我们再也不需要证人了。你们都听见他侮辱了上帝;你们认为该怎么办呢?”

众人都回答:“他该死!”有些人吐口水在他脸上,又用拳头打他。那些打他耳光的人,还戏噱地说:“基督啊!你是个先知。说说看,是谁打你?”

彼得不认耶稣

彼得在外面的院子里坐着;有大祭司的一个婢女走过来,认出了彼得,对他说:“你跟那加利利人耶稣是一伙的。”

彼得在大家面前否认了。他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然后走出去,到了原子的门口,又有一个婢女看见了他,向站在那里的人说:“这个人跟拿撒勒的耶稣是同伙的。”

彼得再次否认,发誓说:“我根本不认识那个人!”

过了一会儿,旁边站着的人上来,对彼得说:“你跟他们的确是一伙的,听你的口音就知道。”

彼得再一次赌咒说:“我不认识那个人。如果我说的不是实话,上帝就惩罚我!”

就在这时候,鸡叫了。彼得这时才想起耶稣在被卖前,曾对他说:“鸡叫以前,你会三次不认我。”彼得走出院子,忍不住痛苦起来。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清早,所有的祭司长和犹太人的长老商议,要处死耶稣。他们把耶稣绑起来,解交给罗马总督彼拉多。耶稣站在彼拉多面前,总督问他:“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稣回答:“这是你说的。”祭司长和长老对他的控告,他一概不回答。于是彼拉多对他说:“你没听见他们控告你么?”耶稣仍然一句话也不回答,是彼拉多感到非常诧异。

被判死刑

每逢逾越节,总督照惯例会为群众释放一个囚犯。那时,刚好有一个囚犯叫巴拉巴,彼拉多问聚集的群众:“你们要我为你们释放哪一个呢?是巴拉巴,还是那称为基督的耶稣?”祭司长和长老挑唆民众,他们就要求彼拉多释放巴拉巴,把耶稣处死,并且喊着:“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问:“他到底做了什么坏事?”群众却更大声地喊叫:“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看这情形,知道再说也没有用,反而可能激起群众暴动,为了讨好群众,就将巴拉巴释放,又命令把耶稣鞭打了,然后交给人去钉十字架。

兵丁戏弄耶稣

彼拉多的士兵把耶稣带进总督府;他们剥下耶稣的衣服,给他穿上一件深红色的袍子,又用荆棘编了一顶华冠给他戴上,拿一跟藤条放在他的右手,然后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犹太人的王万岁!”他们又向他吐口水,拿藤条打他的头。他们戏弄完了,把他身上的袍子剥下,再给他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后带他出去钉十字架。

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强迫他背耶稣的十字架。他们来到一个地方,叫各各他,意思就是“骷髅地”。他们拿了搀着苦胆的酒给耶稣喝,耶稣却不肯喝。

耶稣被钉十字架

于是,他们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抽签分了他的衣服。他们在他头上安放着一面罪状牌,牌上写着:“犹太人的王耶稣。”他们又同时把两个凶犯一同处死,一个钉在他右边,一个钉在他左边。

从那里经过的人侮辱耶稣,摇着头,说:“你这想拆毁圣殿、三天把它重建起来的!你若是上帝的儿子,救救自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

祭司长和长老们也同样地讥笑他,说:“他救了别人,倒不能救自己!他不是以色列的王么?要是他现在从十字架下来,我们就会信他!他 信靠上帝,自称为上帝的儿子;好吧,现在让我们看看上帝要不要来救他!”

连两个跟他同钉十字架的囚犯,有一个也开口侮辱他说:“你不是基督么?救救你自己,也救救我们吧!”另外一个却责备那个囚犯说:“我们同样受刑,你就不怕上帝么?我们受刑是活该;我们所受的,不正式我们该得的报应么?但是他并没有做过一件坏事。”他并且对耶稣说:“耶稣啊,你作王临到的时候,求你记得我!”耶稣对他说:“我告诉你,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乐园里。”

耶稣的死

中午的时候,黑暗笼罩大地,约有三小时之久。到了下午三点左右,耶稣大声呼喊:“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为什么离弃我?”

旁边站着的人,有些听见了,说:“他在呼唤以利亚呢!”其中有一个人立刻跑过去,拿一快海绵,浸在酸酒里,然后绑在藤条上,要让他喝。其他的人说:“我们等着,看以利亚会不会来救他!”

耶稣又大喊一声“成了!”便垂下头来,断气而死。

这时候,悬挂在圣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成两半。大地震动,岩石崩裂,坟墓也被震开了。看守耶稣的军官和士兵看见了地震和所发生的一切事,都非常害怕,说:“他真的是上帝的儿子!”

肋旁被刺

那天是愉悦节的前夕,犹太人为要避免安息日有尸首留在十字架上,就去要求彼拉多叫人打断受刑者的腿,为确定受刑者已经死亡,然后才把尸骨取下来。士兵奉命去,把跟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两个强盗的腿打断,当他们走近耶稣是,看见他已经死了,就没有打他的腿;但是,有一个士兵用枪刺他的肋旁,立刻有血和水流出来。这事应验了圣经上所说的话:“他的骨头连一根也不折断。”另外有一段经文说:“他们要仰望自己用枪刺的人。”

耶稣的安葬

傍晚的时候,有一个亚利马太的财主来了;他名叫约瑟,也是耶稣的门徒。他去见彼拉多,要求收敛耶稣的遗体;彼拉多就吩咐把耶稣的遗体交给他。约瑟领了遗体,就用干净的麻纱把它包裹起来,安放在他原本为自己预备的墓穴里,这墓穴是他最近才从岩石凿成的。他又把一块大石头滚过来,堵住墓门,然后才离开。

坟墓的守卫

第二天,就是星期六的早晨,祭司长和法利赛人一起去见彼拉多,说;“大人,我们记得那个骗子还活着的时候曾经说过:‘三天后我要复活。’所以,请你下令严密守护坟墓,一直到第三天,他的门徒就不能把他偷走,然后去告诉人家:‘他从死里复活了。’这样的谎言要比先前的更糟!”

彼拉多对他们说:“你们带着守卫去,尽你们所能,好好地把守坟墓!”于是他们去了,在石头上加封,封住墓口,并留下守卫把守。

第一个复活节

耶稣复活

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并被埋葬。安息日一过,抹大拉的马利亚、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和撒罗米买了香料,要去抹耶稣的遗体。星期天一清早,太阳刚出来,她们就往坟地去。在路上,她们就在心里盘算着;“有谁能帮我们把墓门口的石头滚开呢?”忽然有强烈的地震,主的天使从天上降下来,把石头滚开,坐在上面。他的容貌像闪电,他的衣服像雪一样白。守卫们惊吓得浑身发抖,像死人一般。

那天使向使女门说:“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要找那被钉十字架的耶稣。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他已经复活了。你们过来,看安放他的地方。你们赶快去告诉他的门徒:‘他已经从死里复活了,他要比你们先到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会见到他!’要记住我告诉你们的这些话。”妇女们就急忙离开了坟地,又惊讶又极欢喜,跑去告诉他的门徒。

忽然,耶稣在路上出现,对她们说:“愿你们平安!”它们上前,抱住他的脚拜他。耶稣对她们说:“不要害怕,去告诉我的兄弟,叫他们到加利利去;在那里,他们会见到我。”抹大拉的马利亚去告诉那些跟从耶稣的人,他们正在悲伤哭泣。他们听见耶稣复活和马利亚已经看见了他的这些报告,以为这些妇女胡说八道,不相信他们的话。彼得却起来,跑到坟地去,俯身探视墓穴,只看见那块麻纱,没有别的。于是他回去,对所发生的事非常惊奇。

向两个门徒显现

同一天,门徒中有两个人要到一个村子去。这村子名叫以马忤斯,离耶路撒冷约十一公里。他们沿路谈论所发生的一切事。正谈论的时候,耶稣亲自走近他们,跟他们一起走;他们看见他,却不认得他。耶稣问他们:“你们一边走,一边谈论些什么呢?”他们就站住,满面愁容。其中一个名叫革流巴的,问耶稣:“难道你是耶路撒冷居民中,唯一不知道这几天在那边发生了什么事的人么?”

耶稣问:“什么事呢?”他们回答:“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事啊!他是个先知,在上帝和众人面前,说话和做事都有力量;我们的祭司长和首领竟把他解去判了死刑,钉在十字架上。我们原来盼望他就是要来拯救以色列的那一位!不但如此,这事已经发生三天了。我们当中有几位妇女很使我们惊奇,她们一早到墓穴那里,却没有看见他的遗体。她们回来对我们说,他们看见了天使而天使告诉她们耶稣已经复活了。我们当中有人到墓穴去看,发现一切都跟妇女所说的一样,可是没有看见他。”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对先知所说的哈会觉得那样的难信呢?基督不是一定要经历这一切才进入荣耀吗?”说完后,就根据摩西和先知所写的,开始向他们解释圣经上关于自己的一切记载。

他们走近了所要去的村子,耶稣似乎还要继续赶路,他们却挽留他说:“太阳已经下山,天就黑了,请跟我们住下吧!”耶稣就进去,跟他们住下。当他们坐下来吃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向上帝感谢了,然后掰开饼,递给他们。他们的眼睛忽然开了,这才认出他来;但是耶稣忽然不见了。他们彼此说:“他在路上跟我们说话,给我们解释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不是像火一样地燃烧着么?”他们立刻动身,回耶路撒冷去。在那里,他们看见十一个门徒和另外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正在说:“主真的复活了;他已经显现给西门看了!”那两个人也把路上所遇见的,和他们怎样在主掰饼的时候认出他来的经过,告诉了大家。

耶稣第一次向门徒显现

他们正在讲这些事,忽然,主亲自站在他们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他们惊惶战栗,以为见到了鬼。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烦扰呢?为什么心里疑惑呢?看看我的手和脚!是我,不是别人!摸一摸我,你们就知道,鬼没有肉,没有骨;你们看,我是有的。”

他这样说着,把手和脚给他们看。他们还不敢相信,却是惊喜交集。他问他们:“你们这里有时什么吃的没有?”他们几拿一片烤鱼给他。他接过来,在他们面前吃了。然后耶稣对他们说:“这一切事就是从前我跟你们一起的时候告诉过你们的:摩西的法律、先知的书,和诗篇所叙述关于我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实现。”

于是他放开他们的心智,使他们明白圣经的话,又对他们说:“圣经记载:基督要受害,第三天从死里复活。你们要奉他的名,把悔改和赦罪的信息,从耶路撒冷开始,传遍万过。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人。我要亲自把我父亲所应许的赐给你们;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那从上面来的能力临到你们。”

耶稣第二次向门徒显现

当耶稣显现时,十二门徒中之一的多马没有和他们在一起。所以其他的门徒将已经看见了主的事告诉多马。多马对他们说;“除非我亲眼看见他手上的钉痕,并用我的指头摸那钉痕,用我的手摸他的肋旁,我决丢不信。”

一星期后,门徒又在屋子里聚集,多马也跟他们在一起。门关着,可是耶稣忽然显现,站在他们当中,说:“愿你们平安!”然后他对多马说:“把你的指头放在这里,看看我的手吧;再伸出你的手,摸摸我的肋旁吧。不要疑惑,只要信!”多马说:“我的主,我的上帝!”耶稣说:“你因为看见了我才信么?那些没有看见而信的是多么有福啊!”

耶稣第三次向门徒显现

这些事以后,耶稣再一次在提比哩亚湖边向门徒显现。这次显现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西门彼得、多马,拿但业、约翰、雅各,和另外两个门徒都在一起。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大家说:“我们跟你一道去。”于是他们出去,上了船;可能整夜没有捕到什么。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耶稣站在水边,可是门徒不知道他就是耶稣。耶稣对他们说:“朋友,你们捕到了鱼没有?”他们回答:“没有。”耶稣说:“把网撒向船的右边,那边有鱼。”他们就撒网下去,可是拉不上来,因为网着了太多的鱼。

耶稣所钟爱的那个门徒对彼得说:“是主!”西门彼得一听说是主,连忙拿一件外衣披在身上,跳进水里。其余的门徒摇着小船靠岸,把一整网的鱼拖了上来。当时他们离岸不远,约有一百公尺的距离。他们上了岸,看见一堆炭火,上面有鱼和饼。耶稣对他们说:“把你们刚打的鱼拿几条来。”

西门彼得到船上去,把网拖到岸上;网里都是大鱼,一共有一百五十三条。虽然有这么多鱼,网却没有破。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来吃早饭吧。”没有一个门徒敢问他:“你是谁?”因为他们都知道他是主。耶稣就走过去,拿饼分给他们,也照样把鱼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世界勤俭日的由来!

全文共 1218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勤俭

勤俭是什么?顾名思义,勤俭节约。,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传统文化推崇它,贤哲伟人推崇它。一粥一饭,思其来之不易。现代文明需要它。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俭,是一种操守,更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纵观古代,商纣王肉林酒池,为博宠妃妲姬一笑,不惜撕破千绢万帛,则殷灭;隋炀帝为观琼花修大运河到江都,耗尽民力造行宫,惹出36路烟尘72家反王;清西太后一顿饭上千两银子,且“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民焉能不反,清王朝焉能不亡?

在看现代,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的现象更是无处不在。以公共场合来说,水龙头不拧紧,造成水资源流失。办公室里,电脑不关、空调24小时工作的现象很常见。与此同时,一次性用品也开始成为市民消费的主要方向。以手帕纸为例,在单位有抽取式的面纸,随身携带的是便携式面纸,手帕这种经济实惠又环保的用品,已经淡出人们的生活视线。限塑令实施以来,依然还是有部分消费者愿意支付塑料袋的费用,不愿随身带着环保购物袋,有的市民表示,塑料袋已经使用习惯,短时间内还难以适应。同时,菜篮子在菜市场里也依旧少见。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不分贫富大小,如果勤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着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如今,“勤俭”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世界勤俭日的确立,正是为了号召全世界的人们一起努力,对有限资源珍视,对过度消费抵制,用现代文明去推崇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的由来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春节吧!今天我就个大家说说春节的由来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植树节的由来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重阳节的由来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远眺、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因此,重阳节也叫“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作为老年节。因此,今天也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生效后,我们迎来的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那么,为什么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呢?

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因此,重阳节寓意深远,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季秋九月,“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仓,祗敬必饬……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那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诗中也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诗句。不过,这里的“重阳”是指九月九日那一天,当时还不是节日。而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据考始于汉代。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把重阳当作一个节日,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飨宴高会。”到了魏晋时期,重阳节又多了赏菊、饮酒的习俗。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著名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植树节的由来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葫芦丝的由来作文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云南傣族的部落里有个小伙子,他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只能靠砍柴吃百家饭长大。

有一天,小伙子又上山砍柴了。这一天的天气很好,蓝湛湛的天空,白云一丝一缕的,就像孩子们手中的一串串棉花糖,雪白雪白的,可漂亮了。

小伙子被山里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便哼起了他砍柴时经常唱的山歌来。一路上山,一路唱歌,一路砍柴。谁知,唱着唱着,他突然听到对面的山头上也传来一阵歌声,那是在和他对歌呢。小伙子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对面的山坡上采茶呢。渐渐地,小伙子和姑娘相爱了。过了一会儿,小伙子看了看天,心想:天还没有到中午,我可以睡上一觉。于是,他选了一块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的地方美美地睡了一觉。

当他醒来时,忽然听到一阵“叮叮咚咚”的声音,一看,原来是几只金黄金黄的葫芦成熟了,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小伙子连忙拿起砍刀,砍下了一只葫芦。他用砍刀削掉葫芦的根部,掏光了里面的瓤,再在上面钻了几个孔,就吹了起来。他这一吹才发现,葫芦发出的声音太好听了。

临近中午,小伙子和姑娘一起回到了村寨。

晚上,小伙子吃了点饭,早早就睡觉了。半夜里,小伙子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哗哗”的声音,他一想,不对劲!就跑出去看了看。一看,原来外面发洪水了。他拿起自己的葫芦,一边吹一边喊:“大家快到山上去呀,山里发洪水啦!”村民们一听到小伙子的警报,一个个都逃了出来。这时,小伙子发现心爱的姑娘没有在人群中,便三步两步跑到姑娘家中,见她还在熟睡,便背起姑娘安全地逃到了山顶上。

第二天,人们发现被洪水冲过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条走道,小伙子和姑娘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成了一对相爱的夫妻。

从此,葫芦丝的传说在傣族人家世代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明节的由来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清明节,因为它的由来很耐人寻味。

清明节与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有关。重耳耳垂大,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晋国内乱,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杀太子自封晋惠公,对他更加无礼,重耳只好带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齐国,在途中公子重耳因连日吃野草,发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岭中哪有大夫?为了救自己的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块大腿肉生火做汤,把肉汤送给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晋文公,国家建立后,晋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诉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官,可是现在六部的尚书都有人做了,他去请介子推去做官,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但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放火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来,后来两个人抱着两棵老柳树被烧死了。文公一看追悔莫及,下令举国哀悼介子推,把绵山重新命名为介山,规定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不许用火,并要插柳,还将4月5号命名为清明节,又称寒食节。

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不动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团之类的。近来我国又把它定为法定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去祭祖、扫墓、踏青。

清明节,标示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一个传统,说明中国人是讲义气重感情的,中国人有恩不忘,正因为这个,我忒儿喜欢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