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化苦旅的阅读笔记合集20篇

导语:阅读,你看到我迷茫的眸子,向我淡然一笑,轻轻拉着我的手,给予我数不清的感动。小编分享感谢阅读的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224

作文

165

七年级名著阅读笔记600字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了一篇文章《绽放两天的生命花》。它写了在非洲戈壁滩上叫伊米的四色小花,扎根需要五年,花期却只有两天。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文中说道在隔壁上,生长着一种叫伊米的四色小花。那里只适合根须巨大的植物生长,伊米却只有一条根,把根扎进土里就需要五年,而花却只能绽放两天。它的

根在土里避开演示,钻开硬土,坚忍不拔。它努力了五年,积蓄了五年。不为别的,只为它那绽放的两天,虽然只是短短的两天,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它至少灿烂过。

伊米小花教会了我们人生的道理:生命的灿烂在于积蓄力量。

文中介绍道伊米小花有四片花瓣,每一片就是一种颜色:红、白、黄、蓝4种颜色。是多么奇特呀!如果它没有追求渴望光明的那种勇气,它怎能熬过那漫长的五

年,它怎能开出那无菜品分、美丽奇特的花朵呢?这让我想起了世界伟大的各学家爱迪生,他坚持不懈,为了发明电灯泡,他做过成百上千个试验,却从未想过放

弃。是他的坚持创新为人类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啊!

伊米小花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奇特在于坚持创新。

啊,伊米花是多么的伟大。是它的坚持无悔早就了茫茫戈壁上一道绮丽的风景啊。它灿烂了自己生命同事也有所作为,而那些碌碌无为的人,你们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吗?你们的存在是否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呢?你们的生命甚至还不如这小小的伊米花吗?

有人说:伊米小花花五年时间去扎根,可只能绽放两天。这五年和两天相比实在是不值得,21世纪的新人类就应该多娱乐。如果依照这种说法去生活,对于社

会来讲,人们每天每时每刻斗都在休闲娱乐,没有人去搞研究,没有人再去经营公司,这日渐强盛的中国社会是必定会崩溃的。

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我们玩乐一

生,没有付出任何辛苦和努力,我们的人生就在这无限的享受中丧失了意义,时间就在这无尽的玩乐中慢慢的消磨。当我们满头白发时才发现,我们的一生无所作

为。因为享乐而碌碌无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还是索然无味呢?如果我们的祖先也这样不知拼搏不知努力,我们现在是否还过着那种饮血如毛的生活呢?对于未来来

讲,休闲是应该多多,而为了我们的将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奋斗!

伊米小花告诉了我们生命的含义:生命的意义因为有所作为。

伊米告诉我们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一定会向它学习,坚持创新、有所作为,为我的生命增光添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初二的爱的教育阅读笔记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它让我感受到了人们多么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本书里有很多的人物:有顽强拼搏的斯代地,有爱集邮票的卡洛斐,有舍己救人的费鲁乔,有被父亲虐待的波来可西,有保护弱者的卡隆.可是,我最欣赏的是波来可西和卡隆这两个人物.先说说波来可西吧.他是一个经常遭到父亲虐待的孩子.

父亲总是无缘无故的殴打波来可西,把他的作业本摔得满地都是,这还不算什么,最惨的一次是波来可西向父亲要钱买作文书,父亲不但不给钱,还把波来可西从楼梯上扔下来,真惨啊!波来可西的爸爸不仅是酒鬼还不务正业,成天东游西荡不干正事,交上了一帮地痞流氓,经常在外寻衅闹事.家里甚至连饭也吃不上,波来可西在学校实在饿不下去,就吃卡隆给他的面包,或是那个帽子上插着红羽毛的老师给他的苹果.父亲对他不好的事情,在学校里他总是守口如瓶,甚至千方百计的不让同学们知道.波来可西最最简单的想法是:让同学们觉得他也是个幸福的孩子.

他自尊又很有自信,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了全班54名同学,得了二等奖.父亲被他感动得哭了,最后也改掉了自己的坏毛病,开始好好工作了.

波来可西,你是好样的,我真为你骄傲.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你很乐观.不但自己考了好的成绩,还挽救了父亲.让他也成了好人.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为人厚道,喜欢助人为乐的卡隆.卡隆在班上个子最高,力气也最大,为人厚道,不管同学们问他什么,只要他知道的,都毫无保留的告诉他.

他的学习用品,铅笔啊,橡皮啊,纸啊,小刀啊,随时都可以借给或赠送给困难的同学.在课堂上,他很守纪律,从不与人交头接耳,总是聚精会神的听老师讲课.老师也很喜欢他.一天,一个学班的孩子丢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卡隆知道了这件事,把自己的钱给了他.卡隆是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可以从他正直厚道的眼神里看得出来,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爱心.

其实和他们两个比起来,生活上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提出的要求爸爸妈妈都能满足,穿新衣服,吃肯德基,滑滑板,玩游戏,可是今年的期末我没有考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我的成绩还不如波来可西呢,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新的学期里,我要以波来可西和卡隆为榜样,学卡隆的守纪律,聚精会神的听课,学波来可西的自信自强.做个有大进步的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著阅读笔记600字以上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刚刚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是著名的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所写,这本书的名字叫《高老头》。

这本书以当时的巴黎社会为背景,描绘出资本主义金钱的丑恶。文中的高老头其实是一个极有商业头脑的暴发户,爱女成癖。他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送进了上流社会,最后自己钱财花光了,女儿也抛弃了他。从此,他重病缠身,独自一人,最后凄惨地死去。

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完全的金钱关系。成功地塑造了高老头这样的一个典型人物。同时,也把“父爱”这种感情加以赞颂和美化,也使我的心灵有了很大的触动。

我仿佛从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父亲形象,耳畔回响着文中克利斯朵夫所说的“我研究过他的脑袋。只有一根父骨,或许他是一个永恒的父亲吧!”也因此想起来我自己的父亲。记得小时候,我经常早早地钻进了温暖的被子里。而一睡觉,我的“被动技能”:踢被子也就被触动成功了,而我自己却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每当我睡着了以后,老爸就会悄悄走上楼帮我把被子盖好。

有一次,我口渴极了,自己准备倒些牛奶喝。正当我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我竟然看到了爸爸正在我的床旁。只见他的身上只不过是披了一件大衣就过来帮我把被子盖好,他的全身早已冷得发抖。他看见我睁开了眼睛,对我笑了笑,说:“快睡吧,别感冒了。我们大人的身体好,一场感冒一顶就过去了;而你们小孩一着凉可麻烦多了!”这个时候,我突然感觉鼻子酸酸的,眼眶也湿漉漉的。

这只不过是一件十分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我至今还是记忆犹新。老爸对我的爱,在日常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每天都给我买早餐,为了给我营造学习氛围,经常在电脑前工作到很晚……这点点滴滴的一件件小事,不都在里面包裹着浓浓的父爱吗?爸爸为了我,不,是为了我们家可以说是付出了他的心血,他的一切!这又和高老头为他的两个女儿付出了一切是多么的相似啊!

但是我是不会像作品中高老头的两个女儿那样:“橘子全部都吃完了,她们就将剩下的橘子皮扔到路边”,只顾着自己的享受,却一点儿不顾她们的父亲的感受。以至于高老头的老年生活实在是过得很凄惨,最后也悲惨死去。他们是那样子的自私,心中没有一点人性的真、善、美,他们的所作所为,将会遭受到后人的唾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水浒传阅读笔记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它的作者是施耐庵。

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当时朝廷竟是贪官污吏。其中高俅、高廉、蔡京等一批像吸血虫一样的统治者,致使晁盖、宋江、林冲、吴用、公孙胜等英雄好汉在逼上梁山共聚大义,劫富济贫,打倒贪官,最终在梁山泊聚集了一百零单八好汉。

整个故事令我敬佩的人物是托塔天王晁盖、及时雨宋江和军师吴用。

托塔天王晁盖:有难相助。段景住的“照夜玉狮子马”被“曾家五虎”抢夺了去,晁天王立刻亲自率兵攻打曾头市抢马,不幸被曾头市的教师史文恭用毒箭射死。读到那里我十分感动,因为晁天王连一匹马都要誓死相救,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宋江平时只好结识江湖好汉,只要有人来投奔他,无论高低,都要留下来供养,走时尽力资助。且好行方便,常常排难解纷,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所以,称他做“及时雨”,把他比作天上能救助万物的及时与一般。

军师吴用:聪明机智,是个很好的指挥官!

我最痛恨的是人是:高俅,阴险狡诈,心胸狭小,其内心是一个“穷人”,有了钱以后就拼命地压制其他的穷人,之所以高俅对梁山一向存在偏见,绞尽脑汁加以陷害,主要是因为林冲,宋江,晁盖,柴进等人对高球有所得罪。林冲,欺负他的干儿子,宋江,在军事上打败高俅数次使高俅在朝堂上失去颜面,晁盖貌似没有正面与高俅冲突,可是与高俅同为朝臣并且关系密切的蔡京,其子因为江州法场一事受到梁山打击,柴进与高廉发生冲突,并且高廉所以丧命。高俅心胸狭窄吃不得亏的,所以他成为水浒中第一反面主角。

我喜欢《水浒传》,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资料精彩,并且还十分喜欢那里的英雄人物,它使我百看不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文化苦旅读书笔记400字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品味了一本书,它让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是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这本书深刻的记录了他游历中国时的所想。他那深深地感悟,他严厉谴责了王道士,赞美了修建都江堰的李冰,三峡的清奇俊秀,还怀念贵池傩……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道士塔》,讲述了软弱无能的王道士,用石灰抹掉了千年壁画,国外人来,以极少的银元或当地的土产品换取了大量的经卷,佛像,文书,织绢,绘画……一辆辆汽车走了,边看这章节,我的心一边在疼痛,难道当时中国就是这样的软弱么?没有人去阻止王道士吗?唉!我仿佛看到一卷卷经卷在飞速的流失呀!现在这样难过,那又有什么用呢?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作者是一个十分爱国的人,我还觉得他的文采特别的好,告诉我们一定要博览群书,要向他一样。书中出现了许多优美的句子,一些深奥的文字和诗句。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中国古代有辉煌也有失落,让我感受到中国是一个风景名胜的古国,名山大川非常多,黄山,庐山,三山五岳……可是给我没留下来的遗产却不多。现在,许多文明的记忆在失去呀!吹糖人,剪纸,皮影戏……文中写道了贵池傩,就连我们父母小时候玩的那些滚铁环,跳皮筋之类,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可留给我们的东西却越来越少呀!

这是一本让人思考的书,它让我受益匪浅,我推荐大家去阅读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拓展阅读:蝴蝶树文化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蝴蝶泉,泉水清澈见底。潭底水珠成年累月地往上冒,像一串串珍珠似的。泉边,有一棵大,叫蝴蝶树,每年四月,树上开满金黄色三小花,散着清香的气味。蝴蝶树上有一根粗大的树枝,横遮的整个水潭上,像一把大雨伞。据说,各色各样的蝴蝶,一个刁着一个的尾巴,从蝴蝶树的各个枝头上,一串一串,一直垂到水面。大理周城一带的老百姓,每年四月二十五日这天,都到蝴蝶泉边来赶会,祭奠周城的本主——杀蟒英雄杜朝选。

传说,洱海东岸永胜县的杜朝选,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猎手。一天,他来到洱海西岸周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看见一个妇女抱着娃娃在痛哭。他觉得奇怪,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一带的深山里,有个没人敢去的神魔涧。那儿有个蟒蛇洞,洞里藏着一条会变人形的大蟒蛇。每年三月初三,它都要村民送去一对童男童女,要是不按时送到,这一方老百姓都要遭殃。

杜朝选决定想办法收拾这害人的家伙。他独自来到从来没人敢到的神魔涧,果然老远就看见一条白光闪闪的大蟒在沟里喝水。杜朝选瞄准蟒身射出一箭,眨眼间大蟒不见了。

第二天一早,杜朝选又去神魔涧,找了找去不见蟒蛇的踪迹,只见山泉边有两个姑娘,抱着血迹斑斑的白衣服,在石头上搓洗。杜朝选心想:着荒无人影的地方,怎么会有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她们莫不是蟒蛇变的?于是他上前盘问:“你们两个给谁洗血衣?”两个女子吞吞吐吐地说:“我们洗自己的衣服。”杜朝选生气地说:“再不实说,你们就跟天上的飞鸟一样下场,看我的箭法!”说着他朝天空射出一箭,一只小鸟应声落下。

两个女子看见杜朝选有这般惊人的武艺,于是像见到亲人似的向他诉苦:“我们都是好人,被一条蟒蛇抢到蟒蛇洞,逼我们做他的媳妇。昨天,大蟒出洞游玩受了伤,到现在箭还在身上没拔出来呢!这血衣是给它洗的。”杜朝选向两位姑娘探听到大蟒正在睡觉,而且它有一把从不离身的宝剑,于是就让姑娘去把宝剑盗出来。

杜朝选随两个姑娘进了蟒蛇洞,看见妖蟒正闭眼熟睡。他举起宝剑向蟒蛇砍去,只听卡嚓两声,妖蟒被剁成三节,而宝剑也断了,杜朝选手里只握着一把箭柄。

两个姑娘见杜朝选英俊魁伟,武艺高强,由佩服而生爱慕之心,她们对杜朝选说:“大英雄救了我们两人的性命,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无以报答,愿做你的妻子。”杜朝选一听,连连摆手,说;“使不得,使不得。我杀大蟒,为民除害,是份内的事。怎么能让你们两人做我的媳妇呢?”无论姑娘怎么求告,杜朝选硬是不依,头也不回地上山打猎去了。两个姑娘追不上自己爱慕的人,伤心至极,纵身跳进了苍山脚下的龙潭里。

杜朝选打猎回到家里,心里仍记挂着在蟒蛇洞搭救的两个姑娘。一打听,才知道她们已跳龙潭寻短见了。他赶到龙潭,越想越伤心,自己也跳了进去。

杜朝选跳进龙潭后,立即从潭里飞出三只美丽的蝴蝶,两前一后,在水面上飞来飞去,形影不离。年长日久,这三只蝴蝶代代相传,越变越多。以后每年四月,就有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彩蝶飞来,龙潭成了蝴蝶世界。人们就叫龙潭为蝴蝶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阅读中的真善美·我的阅读笔记”征文启事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东方网8月9日消息:今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委会将再度与上海书展组委会牵手,以2016上海书展“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推出“阅读中的真善美·我的阅读笔记”市民征文活动。阅读笔记伴随着阅读而生,既是对阅读的提炼、标注,评点,也是阅读者心路历程的记录和记忆,是阅读者浓缩而珍贵的阅读财富。

参赛对象:凡在上海工作、生活、学习者均可参加。

参赛要求:

1.请参赛者提交一份阅读笔记,笔记可围绕一本书、一个篇章或一个段落来写。形式不限,提纲式、摘录式、评点式、心得式等均可。

2.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

3.稿件须为个人原创,尚未出版及公开发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真善美为主旨,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文笔流畅,富有真情实感。

4.每人投稿不超过2篇,不可重复。一旦投稿将默认授权主办单位刊发出版征文的相关著作权限,将评选出10篇最佳征文予以奖励(价值1000元)。

参赛方式:市民可登录“2016上海市民文化节”官网下载“阅读中的真善美·我的阅读笔记”征文表(http://smwhj.wgj.sh.gov.cn/),请按要求填写,并与稿件一同发送至smwhj2013@126.com邮箱投稿参赛。

投稿时间:即日起至9月15日,于9月底公布评选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最新初中生名著阅读笔记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看《小王子》的时候,没有读言情小说的内心跌宕,更没有读悬疑小说的“求知若渴”,只是慢慢的,像溪水一样静静的流淌。不管怎样,溪水也是美丽的,偶尔出现的插画多少会有些惊喜,时不时的一些小哲理也会让内心有所触动。当我耐着性子将整本书读完的时候,我居然会有种淡淡的伤感。明明像是给孩子看的童书,我怎么没有收获灰姑娘的完美结局感呢?

我焦虑不安的去寻找这份悲伤的来源,到底是这本书的那一部分让我这个成年人难过了呢?哦,应该是最后一部分,主人公讲完了他和小王子六年前相遇的故事。六年了,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那么清楚,他担心小王子的星球会不会被绵羊吃掉,这对他而言是非常重要而正经的事情。他常常会看着天上的星星,因为小王子就在某个星球上笑,看星星就像看到了五亿个小铃铛在微笑。他画出了小王子在地球上消失的地方,希望去往非洲沙漠的朋友如果碰到了小王子能写信通知他。他那么深切的思念着他的小王子,那个把他驯服的小孩。

哦,不对,最让人难过的应该是倒数第二部分,主人公和小王子真正分别的那一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一周年的小王子要回到自己的星球了,他安慰他的朋友说“当你抬头看夜空的时候,因为我住在某颗星星上面,因为我会在某颗星星上面笑,所以对你来说,就好像所有的星星都在笑,那时你将拥有会笑的星星。”小王子总是能用简单的话说出大人看不见的道理。

《小王子》除了伤感,就没有别的了吗?如果非要问还有什么,我会整理下情绪,和大家讲讲小王子和狐狸的故事。在这一部分中,狐狸说出了很多让人相看恨晚的话。比如,他告诉小王子“如果你训化了我,那我们就会彼此需要,你对我来说就是独一无二的,我对你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当小王子说要去结识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的事情,狐狸说“你只能了解你训化的东西”。当小王子要离开去远方的时候,狐狸告诉了他一个秘密“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到,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当我读到上面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想到了爱情。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男男女女,而爱情就是彼此驯化的。对于你爱的那个人来说,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因为你曾走进他的生活,为他的喜怒哀乐而欢乐悲伤过。“正是因为你为你的玫瑰付出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是如此的重要。”狐狸的话套用在这里再适合不过了。

说起玫瑰花,就不得不说小王子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星球了,原来是因为他和自己的玫瑰花闹别扭了。玫瑰花喜欢随口说些让他不开心的话,现在的小王子后悔不已,他说“我应该看她的行动,而不是听她的言语。她为我散发芬芳,点亮生活。我不应该离开她,我应该看出藏在她那些小把戏后面的柔情”。

当小王子遇到狐狸之前,他还遇到过国王、虚荣的人、爱喝酒的人、做生意的人、掌灯的人和地理学家。对于这些所谓的大人,小王子都觉得他们奇怪极了,他们做着“正经事”,但在小王子眼里,真正的正经事却不是这些。

当我从后往前的将《小王子》又翻看了一遍时,我才发现正文之前分明写着这是一本献给大人的书。大人啊大人,往往急不可耐的想要看到精彩的情节来完成这篇读后感,却忽略了读书本身的意义。

这真是一本给大人写的书,因为对小孩子而言,都是写理所当然的事情,无需看书去明白和体会的。而大人们,在逐渐世俗生活中好像忘记的当初的自己,习惯了用眼睛去看,却不记得如何用心去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七年级名著阅读笔记600字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几个“学而优则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那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最后的成功。

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量。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饭,吸收营养,再促进自身生长。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吸收。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这些书,除了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别无他用。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卑鄙丑恶而愤怒。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五年级下册阅读笔记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1942年7月,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刚见到这本书,知道这是二战期间安妮在密室中写的日记时,我很惊讶又有些怀疑,不相信在那种环境下,还会有人静下心来写日记。可当我查阅资料确认这本日记是真的时,我就感动了,为安妮的勇气、为她那一颗不惧的心。

她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这便是安妮那强大的内心。

她生活在密室中,仍然有理想,并把他们在密室中艰辛的生活和她通过广播知道的外面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这些事情,都作为了她日记的材料。那是一种怎样的乐观与淡定啊!

《安妮日记》中所描述的事情早已成了一段历史,但却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启迪。那就是:即使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因为困难而乱了脚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文化苦旅作文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从没看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但是,我想我可以肤浅的认为,现在的学习生活就是一次还未完结也永远不会完结的文化苦旅。

古人云完,今人又说,学习,乃人生之大任也。是的,没有人会反驳,也没有人敢反驳,为之的结果就是招来一大堆铺天盖地的谩骂、质疑。教育工作者们会说:“我们这么辛辛苦苦的教学难道就是为了换来你们对学习的厌倦吗?”;父母们会说:“孩子啊,我们赚点钱供你们上学不容易,要好好学习,长点出息,千万不能有这种思想啊!”;由于各种原因没能上学的孩子会说:“你们知足吧,你们的生活,是我们盼也盼不来的。”……诸如此类的话,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很合乎情理的,但是,又无一不是具有一定强迫性的。

当今社会的大部分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走上了同一条文化苦旅。走得远的,成了文坛泰斗、科学家、政治领袖,高高在上,受尽人们的膜拜。走迷了路的,半途而废的,空有知识分子的头衔,郁郁不得志,就像旧时候名落孙山的穷书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余生只能手捧一本发黄的旧书,郁郁寡欢,等待死亡,如此而已。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可能是人的态度所决定的,可能是运气的好坏不同,亦或是不合适,这个人从一开始,就不适合走上这条路。

然而,文化苦旅的“苦”,绝不止这么简单。那些被贴上成功标签的人,也不见得就“仕途一帆风顺”了,他们依然在这条道路上行进着,被接受着外界的质疑。而因为曾被认可过,因而质疑声亦比常人更加猛烈。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寒代笔门”,就很好的验证了这个事实。韩寒是我最喜欢的80后作家,是许许多多韩粉眼中的青年才俊。他的成功有目共睹,从《杯中窥人》到《青春》的跳跃,当年那个款款而来的叛逆少年以他不怕,不羁,不认输的真性情带给我们别样的文学享受。可是,即使是这样的他,也会被人怀疑是小偷,最可耻的代笔小偷。我个人是力挺韩寒的,但是,作为一个平民来说,我也是带有点看笑话的心理:“原来偶像也是人啊!”

如此,这样的成功不算是成功,但很多很多人,确凿也正向往这样的成功。可我不懂的是,那些不见得是成功的人,只要心怀对文学的热爱,不照样可以活得很好吗?

我知道,这些话听起来不像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说的,甚至有些前后矛盾。确实,以我这样的年纪来说这番话,评价别人,实在是有点太过于草率,这更像是我对学习的抱怨。长久以来,我以厌学者自居,好像比那些只知道埋头苦学的人要清高,实际上,不是全都讨厌,不置可否,我是喜欢写作的,至少,像这样没事发发牢骚,不用太多华丽的词来修饰,只求表达出我的真实想法。这可能上不了台面,但我不需要认可,反正我高兴了快乐了,其他爱咋咋地。这是我自创的一种文学风格,我把它称之为“自由笔”。

我依然觉得追求文化的道路是艰苦的,往大了说,苦在坚持,往小了说,苦在作业,苦于成绩。如何才能在追求文化的道路上不迷失自我,找到通往成功的捷径?我问天,问地,结果什么也没问出来。最后,我问自己。

哥们儿,接着苦吧,苦中偶尔做点乐,就不怎么苦了。我对自己说。

好吧,既然这样了,也只能这样了。

在这条文化苦旅中,我选择随遇而安。

[文化苦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水浒传的阅读笔记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老师推荐我们读《水浒传》,在读之前,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是什么?它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文学罕有的一部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精彩的长篇小说。

北宋末,宋江等一百单八人揭竿起义。到了南宋,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持续剧烈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这些起义英雄为人民群众倾心爱慕,广泛流传,以致纷纷起而效尤。待对外屈降,对内镇压的北宋亡国了。南宋统治者却是更加无耻的投降主义者,但好在当时南北广大人民群众对金统治者侵扰是坚决抗战的。他们建立山寨水寨,对金反侵略、反扩张,对宋反投降、反压迫;与南宋统治者相对立,形成大是大非的黑白分明的阵线。当年侯蒙的献策“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自然而然成为苟延残喘的南宋统治者安内最好的政策。

《水浒》以至史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百单八人,每人都有别号和姓名,而且有性格和故事。关于水浒故事部分,有花石纲、杨志卖刀、取生辰纲等精彩段子,所记情节曲折,人物丰富,性格生动。人物故事发展起来了连接紧密,流畅自然。这些都是从南宋百多年来所谓“街谈巷议”,慢慢积累起来,而后被采取过来,经作者深思加工,成为这流传百年的名著。

在《水浒》中,一个个英雄形象都创造成深刻的社会典型,他们通过斗争和考验而走向革命,最后把自己无保留地融合在农民革命的洪流里,这就是水浒英雄逼上梁山的道路。在水浒英雄中,一些人物出身于中上层阶级,满心指望为封建朝廷出力,以期博得个封妻荫子,这本来是一种封建的正统愿望。可是,在腐朽的赵氏王朝的没落年代里,全部政权都掌握在排除异己的“六贼”手中,就是这样一部分文官武将的忠心的正统的愿望,也都难以实现。像关胜、呼延灼、等人做梦也想不到“背反朝廷”,去梁山落草。可是,在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义军的尖锐的矛盾里,作为维护封建政权的“打手”,他们不可避免的命运,就是要把生命卷入到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里。而正义是在农民义军方面。《水浒传》为广大读者展示一个别样精彩而真实的宋代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西游记阅读笔记600字以上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在去年世界读书日推荐的书单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西游记》了。小说时而催人泪下,时而令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陷入沉思,《西游记》让我明白了路是靠自己坚定地走出来的。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在这么多小故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取经的漫漫长路中,孙悟空那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里,白骨精变化成了一个女子来迷惑唐僧。

孙悟空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认出这是个妖精,一棍子打死了。唐僧肉眼凡胎误以为是悟空错杀了人,一气之下把他赶回了花果山。没过多久唐僧就被妖怪抓走了。其实孙悟空到了花果山并没有在那里享乐游玩,而是一心想着唐僧。最后,还是孙悟空把唐僧救了出来,他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不断地为唐僧降妖除魔,才让唐僧到西天如来那里取得了真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个人如果遇到崇山峻岭就不敢前进,害怕山中有妖魔鬼怪,那么他不但不会进步,还可能退步;一个人如果像猪八戒那样,没有上进心,一天到晚就想着放弃,那么当他碰到困难时就只会打退堂鼓;一个人如果像孙悟空那样。

虽然在取经的路途中遭受唐僧的驱赶和八戒的挑拨,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和惧怕过,而是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总是勇敢地冲在最前面。我们作为一个少先队员,都应该像孙悟空一样百折不挠。在学习中,如果我们某一门成绩考得不理想,我们不应该随随便便放弃,而是要找出错误的原因努力改正,争取下一次考出好成绩。

在《西游记》的电视剧里,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我们要像孙悟空那样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相信只要自己坚定信念、勤奋努力,终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学生小王子阅读笔记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今天来谈谈一本书,那就是《小王子》。我先不说我有多么喜爱它,我先说说我的表现:我在一天之内把那本书读完了;到现在为止,我整整读了那本书四遍。你们肯定会觉得吃惊。但是我敢肯定,当你读完那本书是你也会读四遍。

这本书作者是飞行员作家(法)圣埃克苏佩里写的。他的职业就是飞行员,生于1900年6月29日法国里昂。对于作者我就不介绍了。

这本书是关于一个飞行员坠机在撒哈拉大沙漠。在那里,他认识了小王子。飞行员和小王子的这几天,飞行员知道了一些关于小王子的故事。

这本书是关于孩子的。作者在献辞里写道:“献给莱昂韦尔特,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我这样做有三个重要的理由,其一是:这个大人是我在人世间最好的友;其二是:这个大人居住在法国,在那里他饥寒交迫,急需得到安慰;其三是:这个大人什么都能明白,就连那些写给孩子们的书他都能看懂。如果这些理由仍嫌不足的话,那么我愿把这本书献给长大成人的那个孩子。所有的大人原先都是孩子,但是他们中只有少数记得这一点。所以,我把我的献词改为:先给小男孩时的莱昂韦尔特。”

北京出版社写道:“一个永不肯、也不会长大的小王子;一个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一部温馨、真挚、感人,解读生命与生活的童话故事。”

还有一段我要说,你们仔细看:“成年人喜欢数字。当你跟他们说起一位新朋友的时候,他们从来不问你最本质的特征。比方说,他们从来不问“他的嗓音怎么样?他爱玩什么游戏?他是不是爱搜集蝴蝶标本?”他们只会问你:“他多大岁数?他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问清楚这些问题,他们就以为了解这个人了。你如果对成年人说:“我看见了一幢漂亮的红砖小房子,窗上爬满了天竺葵,屋顶上停憩着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出来这房子到底是什么模样的。但是,如果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声嚷嚷:“那是多么漂亮啊!”这跟我想的一模一样,大人们太现实了。

四个字:太好看了!我已经不用再说关于这本书的内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文化苦旅道士塔读后感

全文共 3990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苦旅道士读后感

余秋雨在这篇充满了个人臆想、近似小说化了的散文中所写和表达的内容只消三个字即可说明,便是那带着琼瑶阿姨的粉泪声腔而仿佛在几卷线装古书前,对着死朽者的尸骨却竟把无缚鸡之力的臃肿全身绷紧,举轻若重、绘声绘色的泣涕道:“我好恨!”

他的“恨”一如他结尾处的虽说“默默地”但实际仍“好激动”一样,都对我够不成任何透彻肺腑的情感冲击力和感染力。他的“恨”实在恨得肤浅,竟能把几乎所有毁损敦煌文物的罪过和仇恨的矛头都加诸于这个“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的道士身上?!余秋雨在百年之后裹着一身“文化学者”的知识优越感,坐在茶香四溢的书案前遥遥对视着世纪之初的暗夜里那焚尽生灵的硝尘,像一个深宅大院里的公子哥儿申斥着他从未真正了解、认识过的看门老仆——你为何如此败家?那时侯余先生从这老奴身上是颇找回了些道德优越感的自我满足的。《道士塔》的实质作用也仅限于此。

聪明的作者没有忘记在最后借某个日本学者的话“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来挽回中国的民族自尊和自信来,而以往那些他刚刚咬牙切齿描写的中国的愚昧、荒蛮、落后、病态都集中处理算在了王道士一个“个人”的身上,并且这本应该切入审思、深思中国各种根深蒂固之病态与愚劣以及展开对影响产生了像王道士这样“到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的深层文化传统的批判之可能,都在“过去时”与“现在时”的泾渭分明的割裂式划分中被完完全全的消解掉了;于是,中国只要一有了坏事,便据说总是因为某几个“小人”作乱的缘故,而中国一旦有了好事,便肯定是证明了整个中华民族“向来优秀”的集体荣耀,我们的民族和文化上之“自尊”与“自信”便是这样得以实现和得到满足的。正是这种阿Q式的毫无自我批判、解剖与忏悔的“胜利法”,让余秋雨笔下的中国文人与文化在矫柔造作的“痛楚”和自我麻醉式的超脱中无往而不胜,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会是一副貌似自信的“胜利在握”的模样。但我知道,他心虚得紧。

但是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都愿意退回进所谓“灿烂文明五千年”的故纸堆里重拣起传统士人情怀的人格面具戴上,何况“到处可以遇见的中国平民”则更需要从尚未捂无热乎的“我们的文化”中找回鲁迅先生所讽刺的那种“合群的自大”式的“自尊”与“自信”来。余秋雨很好的为庸众们做成了此事,所以我认为他的散文本质上是一种“媚俗”,并不冤枉他,只不过他这回所卖的,乃是“文化”这剂高雅体面的春药。

文化苦旅道士塔读后感二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

全篇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说的是在20世纪初,莫高窟由一位无知的道士掌管,因为无知,他自作聪明地将窟中的珍贵壁画粉刷,甚至挖凿,代之以灵官塑像;因为无知,他将窟中无价的国宝向慕名而来的西方学者换回历历可数的银元;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受到糟践,不幸流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国宝外流,我们发自内心地遗憾、痛恨、愤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我们在今天,在这个觉醒了的民族当中,开始做一些事对遗失的文化进行补救。于是,在遗憾、痛恨、愤慨之余,我们直截了当地想抓住罪魁祸首。那么,元凶是谁?是犯下了强盗行径的西方学者?是目光短浅、愚昧无知的王道士?还是旧中国,那个没落在闭关锁国中的“天朝”?或许真如古人所说的“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自身的落后让我们已无心理睬一下被搁在西北荒凉之中的文物们,只好让强大的势力来替我们保管?想想旧中国所背负的“东亚病夫”的耻辱,想想“落后就要挨打”这铁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心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样恐慌与不安。仿佛有一枝利箭从历史深处射来,刺痛了我的心。

这就是历史悲剧,发生在祖先们的身上,但它带来的痛苦却可以绵延几个世纪。然而时光即逝,往事不再,亦无法缉拿真凶,将其正法。我们所能做的,惟有无奈,无奈地历数罪恶,无奈地遗憾惋惜,无奈地遥望历史,无奈地幽幽痛惜,无奈地叹出一口气,让它定格在那一个个耻辱之日、罪恶之日的上空,化作晴空中的阴霾,眼睁睁看着愚钝的王道士在毕恭毕敬地带路,看着洋人们在莫高窟洞开的一刹那惊诧瞪大的双眼,看着一箱箱文献、一尊尊泥塑、一车车诗卷、一幅幅壁画被运走。这样的奇耻大辱,哪个国人还能坐视不理?一个当代中国青年这样写道:“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决胜负于城下。”激荡人心的语言,道出了每位中国人的心声。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在作无谓的对峙与较劲,从而无法统一。看看,现在中国人在干些什么?有一些人继续沦为洋人的奴隶;有一些人忘掉了耻辱,忘掉了历史;有一些人在伦敦、东京等地的博物馆买下中国文物的胶卷,回国后对着相片作空头研究;还有一些人在呐喊中吼出愤怒,却永远只是呐喊,无法付诸实践。

一切皆因他而起,那愚氓———王道士。时至今日,不少人认识了这个名字:王圆箓。我在想,如果让他知道了国宝的价值,让他知道了他所作所为的严重性,他会怎么做?依然赚取蝇头小利?又或者,转做了更大的买卖?还是改邪归正,捍卫国宝?无从得知———我的想象力有限。但这次的阅读却让我真实地接触了历史的阴暗面,那是一段可怕的、灾难的岁月,但愿它不再发生。篇二:文化苦旅道士塔读后感

王道士和我一样也姓王,但读了余秋雨先生所着的《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后,我不知是该为他辩还是该骂他,或者说既不辩也不骂。作为原本是湖北麻城的一个农民,他大概小时候因家贫没有读过什麽书,或者说是没有接受过系统而规范的教育,以至于不太明白眼前这些敦煌文物的价值。一个没有学过什么知识的农民又能对他苛求多少呢?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民来说,眼前这些文物是不能喂饱肚子的,远没有那些洋大爷们口袋里沉甸甸的银元来得实惠。至少那些银元可以换来粮食和土地,甚至这一辈子都不敢想有的老婆与孩子。

一个农民又能想得多远呢?无非是一家人的温饱或者是一个人的温饱罢了,而洋大爷们呢?用几个小钱就能骗取人家的国宝,当然是非常之乐意与这样一位中国传统的农民老道做一笔有赚无赔的划算买卖的。所以罪不在王道士,或者说敦煌文物大面积遗失之罪不能全怪在王道士一人之身上。

外国人能够如此轻而易举的从王道士一人手中,用极少的银元购走大批敦煌莫高窟里价值连城的文物,这与当时清政府对敦煌文物的漠然视之,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农民有如此的胆量与权利出卖世界级文物,晚清政府对敦煌文物的轻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余老先生认为不喊一声“我好恨!”不足以解心头之恨的话,那么我觉得,愚昧无知的王道士固然是该恨,即使他是笔者的“家门”,笔者我也绝不会对他有任何的姑息。但签署丧权辱国条约的清政府就更可恨!因为有这样无能的政府,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的农民,因为有这样肆无忌惮的农民才最终导致了敦煌文物的大量流失。这些都不是单个的事件,这是晚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文化苦旅道士塔读后三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

全篇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说的是在20世纪初,莫高窟由一位无知的道士掌管,因为无知,他自作聪明地将窟中的珍贵壁画粉刷,甚至挖凿,代之以灵官塑像;因为无知,他将窟中无价的国宝向慕名而来的西方学者换回历历可数的银元;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受到糟践,不幸流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国宝外流,我们发自内心地遗憾、痛恨、愤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我们在今天,在这个觉醒了的民族当中,开始做一些事对遗失的文化进行补救。于是,在遗憾、痛恨、愤慨之余,我们直截了当地想抓住罪魁祸首。那么,元凶是谁?是犯下了强盗行径的西方学者?是目光短浅、愚昧无知的王道士?还是旧中国,那个没落在闭关锁国中的“天朝”?或许真如古人所说的“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自身的落后让我们已无心理睬一下被搁在西北荒凉之中的文物们,只好让强大的势力来替我们保管?想想旧中国所背负的“东亚病夫”的耻辱,想想“落后就要挨打”这铁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心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样恐慌与不安。仿佛有一枝利箭从历史深处射来,刺痛了我的心。

这就是历史悲剧,发生在祖先们的身上,但它带来的痛苦却可以绵延几个世纪。然而时光即逝,往事不再,亦无法缉拿真凶,将其正法。我们所能做的,惟有无奈,无奈地历数罪恶,无奈地遗憾惋惜,无奈地遥望历史,无奈地幽幽痛惜,无奈地叹出一口气,让它定格在那一个个耻辱之日、罪恶之日的上空,化作晴空中的阴霾,眼睁睁看着愚钝的王道士在毕恭毕敬地带路,看着洋人们在莫高窟洞开的一刹那惊诧瞪大的双眼,看着一箱箱文献、一尊尊泥塑、一车车诗卷、一幅幅壁画被运走。这样的奇耻大辱,哪个国人还能坐视不理?一个当代中国青年这样写道:“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决胜负于城下。”激荡人心的语言,道出了每位中国人的心声。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在作无谓的对峙与较劲,从而无法统一。看看,现在中国人在干些什么?有一些人继续沦为洋人的奴隶;有一些人忘掉了耻辱,忘掉了历史;有一些人在伦敦、东京等地的博物馆买下中国文物的胶卷,回国后对着相片作空头研究;还有一些人在呐喊中吼出愤怒,却永远只是呐喊,无法付诸实践。

一切皆因他而起,那愚氓———王道士。时至今日,不少人认识了这个名字:王圆箓。我在想,如果让他知道了国宝的价值,让他知道了他所作所为的严重性,他会怎么做?依然赚取蝇头小利?又或者,转做了更大的买卖?还是改邪归正,捍卫国宝?无从得知———我的想象力有限,唯愿那段可怕的、灾难的岁月不再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学生小王子阅读笔记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送给所有大人的童话书,没错,他就是《小王子》。这本书明快清晰的笔调,让人感到温暖,同时也感触良多,会触碰到心中的那份伤感。

《小王子》讲述了小王子因为玫瑰花儿去旅行,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自以为是,但有些理智的国王;爱慕虚荣,希望别人都崇拜自己的人,可怜而且可悲的酒鬼;不明所以,自以为是,云里雾里的企业家;忠实,但不懂变通死守命令的点灯人;不愿亲身尝试,所以一无所知的地理学家。

其实这就是大多数大人的缩影,这些人呢,他们在快车里拥挤,却不知道要寻找什么?这些人呢,他们忙忙碌碌,来回转圈!只有孩子知道他们在寻找什么?会为了花费了时间的布娃娃而伤心流泪。可每个大人都是曾经的孩子,他们也幼稚过童真过,并且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过。

可为什么,为什么当他们被岁月的积尘所掩盖后,终日忙忙碌碌,毫无目的,行尸走肉。在繁华的都市中变得物质,金钱。忘记了,他们最初的目的不愿意满足于现在的境况,不会为一份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幸福而满足。用金钱物质来衡量许多。

用“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这类的陈词滥调,来打消小孩子的奇思妙想,却不知只要花时间用心再普通也是最珍贵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是实际性的东西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实不然,很多实质性的东西都是你自己看不见的。经过岁月变迁,沧海桑田,那些物质性的东西,早已被粉碎的颗粒无剩留下的往往都是友情,亲情,这样看似虚无,但却最实际的东西。因为以为你的东西付出了时间,所以他在你心中还变成了最珍贵的,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真实的感情的交流,我知道物质和金钱或许可以消除身体上的饥饿,但却永远弥补不了感情的空虚,我们可以过的清贫,但却不能没有朋友,家人,师长。

我们可以和朋友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却不能和金钱谈心。我们可以抛弃那些物质浮华,但却不能忘记一份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幸福……

《小王子》这本书让人明白粗茶淡饭,平平淡淡的幸福。在金钱的世界里寻找感情的交流。走的再远,也别忘了看看自己走过的脚印,看看父母,看看家人,在遥远的路上,请别忘记自己的初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一片叶子落下来》阅读笔记_900字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书名:《一片叶子落下来

作者:(美)巴斯卡利亚

阅读时间:9月21日——9月23日

好词:长大,又宽又壮,结实挺拔,嫩芽,一模一样,偶然,干干净净,道理,轻盈,推来推去,洁白,遮荫,喃喃低语,过瘾,湿漉漉,解释,掉落,秘密,口吻,暂时,生机。

佳句:(1)春天已经过去,夏天也这样走了。(2)他们一起长大,学会了在春风吹拂时跳跳舞,在夏天懒洋洋地晒晒太阳,偶然来一阵清凉的雨就洗个干干净净的澡。(3)大树有强壮的根深深埋在地底下,早上飞来枝头唱歌的小鸟,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阳,还有季节的变化,不管什么东西,丹尼尔都有一套道理解释。(4)他喜欢他的树枝,他轻盈的叶子朋友,他高高挂在天上的家,把他推来推去的风,晒得他暖洋洋的太阳,还有在他身上洒下温柔洁白身影的月亮。(5)转瞬之间,整棵树,甚至整个公园,全染上了浓艳的色彩,几乎找不到绿色的叶子,阿弗烈变成深黄色,斑成了鲜艳的橙色,克莱尔是火红色,丹尼尔是深紫色,弗雷迪自己则是半红半蓝,还夹杂着金黄。

我的感受:生命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尤其是生命与死亡的问题。而这本书,也是通过一片叶子深入浅出地揭示着生命的意义:一片叶子,生在春天,长于夏天,在秋天绚烂,于冬季走向死亡,其实,人的一生也同叶子一样。每个生命都必定会迎来死亡,都将迎来没有明天的一天,而且,这一天会随时到来。无论是谁,当他初次意识到人生这个令人伤心的事实时,必定会产生一种幻灭感。对此我有刻骨铭心的体会,我记得也许就是七八岁的年纪吧!当我意识到自己终有一天会老,终有一天会死时,“死”就一直困扰着我。心里满是恐惧。那是,我还和爸爸妈妈一同睡觉,我估计爸爸妈妈肯定不会忘记,那晚,我哭得惊天动地,他们一听我哭就不得了,一直安慰我,我看着他们日渐苍老的脸,便想到了他们也会死,便哭得更凶了。过后我像没事人一样睡着了,但其实我一旦安静下来,内心感觉真真的刺痛,那种茶不思,饭不想,觉不眠的日子真是一种煎熬,整个人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我似乎看到了生命的尽头,一个人生太少了,贪念看这个世界,一个人生怎么够?死亡,有可能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可能代表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格列佛游记的阅读笔记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磊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滑稽戏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化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那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手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和无所适从。既妨碍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斯威夫特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蛮。”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在我们一代代的努力下,成为像慧因国那样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昆虫记阅读笔记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以为小小的昆虫是令人讨厌的,它们又丑又脏,又那么小。直到我看完了《昆虫记》才发现:我以前错看它们了。

小小的昆虫竟然有一百万种!可比我们人类多太多种了!我一直都希望可以想鸟儿一样飞翔,可没想到一些蝴蝶几千米;我们人类从猿到类人猿再到人经过了艰苦的进化,庞大的恐龙灭绝了,可那令人讨厌的蟑螂却经历几百万年都没有改变,并且随处可见,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超强,也许他们觉得我们这些后来出现的人是专门给它们提供食物的住所吧!真是太超出我的想象。

每天都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蚂蚁在院子里活动,它们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举重冠军,能举起比自己重20——50倍的物体,我们的举重冠军能举起2倍就不错了,可蚂蚁个个都是举重冠军呀!太牛了!更想不到的是蚂蚁那小小的脑袋,它的运转速度居然和一台高性能计算机一样快,我们的计算机那可是人类的文明五千年的产物呀!人家可以天生的,难怪没有语言、电话、手机宏大的蚁群仍然秩序井然,纪律严格,不得不佩服。

衣鱼不是鱼,而是常常出没于厨房和卫生间这些温暖而潮湿的地方的昆虫吃面粉、剩饭、脱水等,它们不吃东西也能轻松地活上几个月。

小小的昆虫各有所长,真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听说《文化苦旅》这本书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直到上大学时才买了一本认真来读。古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者一次次漂泊的旅程,都是增长智慧的机会,也使心灵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洗涤。

我细细读着书,慢慢地被书中的历史、游记所吸引。从莫高窟的中华民族痛失瑰宝到风雨天一阁那座仅存的藏书楼,从沙原隐泉到洞庭一角,又从吴江船到牌坊。作者走过的每一处地方,似乎都蕴藏着那么多中华历史。有时候真想自己也能懂得中华五千年历史,每当走到一个地方,都能想起此地过去的故事和故人的评价。

读这本书,就像和作者一起,从中国的西北走向江南。偶尔,作者也会停下来,写一写腊梅或是写写自己的藏书,或者在每个清静的雨夜里想起,夜雨诗意。但是作者永远都没有忘记,真正的山水不光只是自然山水,更有着文化气息,人文山水。正如他自序中所说: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在我的全身,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是的,在西天凄艳的晚霞下,我看见了王圆麓,那个敦煌石窑的罪人;在罗池庙里,我看见了失落的柳宗元;在都江堰,我看见了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的李冰;在天柱山我看见了华发苍然的苏东坡。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叫做文化苦旅?慢慢得,我明白:苦旅,苦在历史的重压,苦在历史的逝去,苦在古人的远离,更苦在文人心里的敏感。

读了这本书,不仅让我略懂了作者,更让我读懂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丝细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教授的一本文化散文集。

他用脚步来寻找,中华文化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让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在西北高原上,寻访敦煌,寻访阳关,问候沙鸣山、月牙泉。他用心听历史的咒怨,听文化的唉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写了一本“旅行考察记”就事论事,见事论事,对中华文化是不够的,不全面的,所以他必须走到国外,换一种眼光,对比地看中国文化,他用纸笔将大家头脑中一个个物像清晰化、明朗化。他描写的不是景物,而是看到山水鸟鱼、亭台楼阁后心中的想法和被尘封无人问津的历史,可怜朱耷面临朱家王朝的最后覆没,只好先僧后道,清心寡欲孤苦一生隐没在山林中。这还不算,多么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号八大山人。说道对八大山人的了解,居然有人写“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不知朱耷看到会作何感想,他又能怎么想呢?无可奈何,只好作罢,笑之哭之了也。

余秋雨就用这般手法将朱耷、苏东坡一干中国文人,写得淋漓尽致。他写得愁怅,我们读得也感叹。感叹老天怎么不给中国文人、不给中国文化一个机会呢?莫高窟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悲剧中一个错步上前的小丑,书上写道:一位年轻诗人说:“那天傍晚,当国外冒险家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看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从伤口在滴血。”王道士用莫高窟的大批文物、经卷换了外国人的银元,换来了现在敦煌学专家的屈辱。彼时,又仔细想想这种衰怨是毫无道理的。机会一直有,只是这人们太忙,忙于战争,战争将天柱山的居家感一扫而光。在面对苍翠山色的时候?站在山岔口余秋雨是否感到苍凉?在历史的舞台下,天柱山是否感到寂寞?白了发的苏州等候了千年,只好梳着一头白发,危严襟坐,而美名飘四洲西湖做着怎样的梦呢?狼山脚下骆宾王在思索着什么呢?信客匆匆走过每家的门口,吴江船悄悄地驶过太湖,牌坊依然肃穆地立在雨中,白莲洞黑黝黝的洞口仿佛凝聚着宇宙,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乘舟远去了……故然,中国文化有诗、有词、有琴声、有宗教,但历史比它们苍凉,它早把这一切用战争和时间剥削殆尽。不能让可怜本已所剩无几的中国文化留下一点儿什么吗?

中国文化不仅需要辉煌,废墟也能将它点缀。

中国文化中“废墟”两字值得一提余秋雨在文中说:“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中国历史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中国人若要变大气,不能再把所有废墟驱逐。……”

现代中国需要废墟文化。废墟是葬送,也是反思。废墟不需要掩饰!我们太善于掩饰!

余秋雨说:“其实废墟也是一种文明。”他把废墟写得悠久和古老,让我感觉到废墟不过是一群上了年纪的老人,固执的想守住本属于自己那独特的辉煌。

仔细听?你似乎能听到夜航船摇浆的声音?天一阁藏书的哀怨?都江堰虽稳当造福千年却又无奈落寞的声音?这便是中华文化的声音吗?苍凉而荒老的声音吗?

中国文化究竟是谁人主宰的?只有能真正认清历史风云的人才能在顺应历史车轮的基础上印出自己的车辙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