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好人主义案例(最新19篇)

浏览

1799

作文

169

教师节作文写作技巧指导及案例分析

全文共 1029 字

+ 加入清单

案例:“惊喜”的教师节

9月10日星期三晴

今天是教师节,总所周知是感恩老师的节日,我们三班自然也不例外,会给老师准备一个大惊喜。

铃声响起,大家异口同声的说:“祝老师教师快乐!”这一声祝福可是让老师放松了警惕啊。老师不经意间发现讲台桌上摆满了巧克力糖,老师笑嘻嘻的问:“这是给我的吗?”我面带微笑答道:“老师你要是不想吃,给我吧。”于是老师向我抛了一个巧克力糖,我完美的接住了。张口就吃。“谢谢老师了”我调皮的答道。“来人呐,上飞雪!”这一声让猝不及防的老师吓坏了,赶紧面朝黑板。于是许许多多的“武器”向老师袭来,老师因此变成了半个圣诞老人呢。

在老师身上的飞雪彩带快掉完了的时候,班长说:“老师你那上面还有好多呢,我帮你擦擦。”大家都疑惑的看着她,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她刚擦了一下,就又拿出飞雪袭击老师,班上在一次因为飞雪轰动起来,可怜的老师啊!

真希望每天都是教师节,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每日写作指导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next88)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2、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了新意。

3、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象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4、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5、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6、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案例分析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张某、王某、宋某、史某、朱某系五名未成年人,通过在溜冰场溜冰认识,结为兄弟。后结识了在外"混"的程某,五名被告人便在外租房,在程的"暗示"下五人开始盗窃,后发展为抢劫。五人同吃同住,有钱同花,作案时一起出动,所得赃款平均分配。案发时,五人正策划购买枪支,并准备为五人组合起个帮号,而每次作案起主要作用的张某已经事实上成了五人中的“老大”。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先后作案十几起,案值2万余元。

案例中的五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在哪些方面应引起我们的警示?

张某(12岁)、展某(13岁)、李某(11岁)抢劫案, 三人摹仿电影中的黑社会人物,购买砍刀、胶带等作案工具, 身穿黑色风衣,头带礼帽、墨镜,各持砍刀,强行闯入被害人的废品收购点,持刀抢劫现金后,将被害人捆绑并用胶带封嘴后逃走。

2、问:三人的犯罪成因?

3、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出示课件(评一评)

三人家庭条件并不贫困,三人之所以去抢劫,除了受到不良外界因素的影响外,放任自流的家庭环境也养成了三个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这些孩子的意识中,自己想要的就必须得到,自己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听任自己的欲望的支配对他们已习以为常,至于其行为后果如何,社会舆论如何评论,则统统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上述的三人抢劫团伙也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要么属于父母离异,在家受气,要么因为和父母不和,离家出走,相似的经历也让他们一拍即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1、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径?(学生讨论)

2、在我们身边是不是有相关的案例?我们如何应对?(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内容:匪警、火警电话,维权热线、当地派出所、卫生院、消防队、学校、班主任等救助方式与电话号码。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经验和同学们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案例三:当孩子邂逅西瓜虫

全文共 2671 字

+ 加入清单

邂逅西瓜虫,本是一个孩子随机观察到的现象。作为教师,应跟随孩子的步伐,敏感地去捕捉孩子感兴趣的教育信息,通过孩子的自主探索活动,引领孩子真正走进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在一次由孩子邂逅西瓜虫后生成的观察认识型科学活动——《认识西瓜虫》中,我对教师的引导作用有了一些思考。

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和观察点,增强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皮亚杰曾经说过,如果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对儿童观察能力的训练。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起码也表明了观察对儿童学科学的重要意义。巴甫洛夫的实验室里也有这样的座右铭:“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科学家的研究也离不开观察。

案例偶然的邂逅

雨后的早晨,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老师,地上爬出来好多小虫子。”当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在西瓜虫上时,就敏感地抓住了这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我们将西瓜虫宝宝小心翼翼地请进用鞋盒自制的昆虫盒内,并提供给孩子人手一只放大镜。活动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来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如在第一次自主观察中,我们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让幼儿对观察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印象。在第二次细致观察中,我们提问:“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教师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和观察点,从西瓜虫的外形特征入手,把对活动计划的关注转化为对童心的关注,并引导幼儿在学习中观察,在观察中学习。

教师的引导

西瓜虫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常见的,所以孩子并没有在意它的存在。五、六月份的雨后,是西瓜虫出没最为频繁的时候。孩子们对动物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虽是偶然观察到的现象,但充满好奇,急切地想知道有关它的所有问题。比如,它有没有眼睛?有没有鼻子?是怎么走路的?它住在哪?它吃什么?它有朋友吗?它有敌人吗?等等。因此,当孩子邂逅西瓜虫的那一瞬间,教师就应该利用这种从生活中发掘的学习题材,促使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拉进幼儿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身边的科学知识。

适时帮助幼儿形成问题,使幼儿获得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意识的邂逅以后,教师应引领幼儿去进一步触摸科学,感受科学。

案例 邂逅之后的相识

当有幼儿说出它的名字叫西瓜虫时,教师适时提出:“为什么要叫它西瓜虫呢?跟它的外形、长相有关系吗?它的名字根据什么而来的呢?”幼儿再次用放大镜进行深入观察。有的孩子说:“西瓜虫身上有一条深一条浅的花纹,象西瓜皮一样。”有的孩子说:“我轻轻碰碰西瓜虫,西瓜虫就蜷起来了,圆圆的,象小西瓜一样。”此时,答案的正确与否似乎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的适时引导,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师的引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把围绕西瓜虫进行的观察、讨论、寻求正确答案等机会都交给孩子,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到的现象,了解为什么它的名字叫“西瓜虫”,而不是直接告知:“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认识西瓜虫。”这样的引导主要是发展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是重要的教育内容

案例 相识后的相知

在“进一步了解西瓜虫的生活习性”这一环节,教师给孩子提供了自制大昆虫盒。昆虫盒内为小西瓜虫们创设了一边干燥、一边潮湿的环境。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孩子猜想:“西瓜虫喜欢潮湿的地方还是干燥的地方?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接着,孩子们有的选择西瓜虫在“用太阳表示干燥的指示牌下”,有的选择西瓜虫在“用雨滴表示潮湿的指示牌下”,双方通过辩论的形式说出各自的理由。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干燥的地方,因为这样就不会觉得冷。”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在潮湿的地方,因为它会怕热。”有的孩子说:“西瓜虫喜欢有太阳的地方,因为太阳晒在身上很暖和。”还有的孩子说:“下雨的时候,我就喜欢踩水,觉得很好玩,西瓜虫也喜欢有水的地方”……最后孩子在明确实验目的后,再通过亲自操作、观察,进行“西瓜虫找家的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的引导

虽然是科学活动,但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必要的。猜想、辩论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倾听、质疑。倾听他人的发言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至于质疑,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儿童总是在还没产生疑惑的时候就先得到了答案,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需求。如果儿童在任何时候都依赖从成人那里获得答案,那么,他们对所有事物的解释都缺乏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他们就会彻底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失去成长的自信。因此,养成质疑的习惯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其次是多种表达方式。此环节主要是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观察中的做法、想法和发现。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的方式记载下来;有的活动教师可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在此次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游戏,幼儿理解了“蜷”这一现象,从而大胆地用动作、体态来表现自己的观察、发现等等。

无论是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还是多种表达方式的培养,出发点都是为了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从而习得与他人不同的经验。

支持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开发、生成和深化教育内容

与西瓜虫的相逢、相识到相知,教师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空间,使孩子能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知识经验,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当然,怎样引发幼儿后续的探究兴趣,使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兴趣与期待,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思考。

案例 相知后的期待

活动即将结束,教师抛出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你还希望知道有关西瓜虫的哪些事情?”这下,孩子们的思维再一次活跃起来。有的问:“每只西瓜虫长得都是一样的吗?”有的问:“哪个是西瓜虫爸爸?哪个是西瓜虫妈妈?”有的问:“西瓜虫会说话吗?”有的问:“西瓜虫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的问:“西瓜虫会生小宝宝吗?”等等。多么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啊!“这么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那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查查百科书,上网去找找,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西瓜虫的秘密,对吗?”

教师的引导

“有关西瓜虫,你还希望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你说它是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也好,是引发幼儿的进一步思考也好,是拓展幼儿的经验也好,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关注幼儿的需要,始终使幼儿对身边的事物保持高度的兴趣,并期待下一次的邂逅。

邂逅无处不在,它不分地点,不分时间;邂逅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发现。教师只要适时引导,真正做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到孩子手里,就一定能引领孩子真正去喜欢观察、善于观察、学会观察并期待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好人”本来众心向往之,但“好人主义”却不是个好东西。这既是某些地方流行“为官不为”的重要风气来源,更是某些官场风行明潜规则的“哲学基幢。就在近日网上热传的总书记“十句硬话”中,就有着他对“好人主义”的一语中的“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8月14日 人民日报)

显然,人民日报所指的“好人”只是在一部分人眼中的好人,“好人主义”也可以叫“好好主义”或“好好先生”,在各政府机关里,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些领导干部在听过领导指示与下属汇报后总是两个字:“好,好”。这即是某些不闻所以然,却总能得出“好,好”结论的“好好先生”。好好先生体现的是处事圆滑作风,处处充当老好人,为的是上不违领导意愿,下不得罪群众,自己从中得个明哲保身。

却殊不知,正是此类“老好人”,在关键时刻因为失去原则与担当,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最终纵容了下属,漠视了领导私心,助长了失职渎职作风。孔子云:“乡愿德之贼也。”没有是非对错观的“好好先生”,足以败坏道德,令各种私心杂念滋生旺长,最终导致正义失指,邪气上升。习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得”。

“好人主义”还有个更大的祸因,那就是底线不清与“一团和气”之下,容易被诱惑拉入腐败“圈子”。今年1月,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他同时强调,班子讲团结不是搞“一团和气”,讲和谐不是要“和稀泥”。显然,“好好先生”们最擅长的正是“和稀泥”和“一团和气”,当此种风气升级,就会生长为架“天线”、搞“勾兑”,拉帮结派、党同伐异,最终形成官场圈子文化与“山头主义”,可见,“好好主义”形成了班子和谐往往是表形假象,其往往隐藏着暗底汹涌和腐败滋长。

防止误入圈子文化与“山头主义”要防微杜渐,关键时刻更需要有人敢于直言,而非沉默不语。朱镕基曾真言:“敢于当面反对、使我下不来台的人,我会重用他。”各级党委与组织部门正应该圆睁双眼,将“好好先生”们打入冷宫,将敢于直言者提拔重用,如此方能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真正民主和谐政治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社会道德缺失案例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李昌奎,云南省巧家县茂租乡鹦哥村村民,2009年5月16日,将同村的19岁女子击昏后强奸,之后将此女子与其3岁的弟弟一同杀害,极其凶残。2010年7月15日一审判决:因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民事赔偿家属损失3万元。2011年3月4日,二审结果为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判处李昌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011年8月22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昭通市开庭,撤销原二审死缓判决,改判李昌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优秀作文案例:良心的解脱800字作文

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刘晶闷闷不乐地走着,对热闹的街市毫无兴趣,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店铺里商品各色各样,十分热闹,离他爸爸开的铺子越近,他心中的压力越重,压得他似乎透不过气来了。为什么呢?

刘晶的父母离婚后,他爸爸辞去科长职务,在街上开了间烟酒商店,刘晶跟他爸爸父子俩相依为命。

刘晶学习很努力,成绩极好,他觉得欠他爸的太多,认为只有拼命读书才能对得起父亲,他爸爸的生意一帆风顺,家里的钱越来越多,盖起了小楼房,买起了摩托车,家用电器什么都有,他考进了省重点中学——县一中,他爸爸笑了,笑得好开心。

他曾发誓不让他爸烦心,然而今天,今天却……实在不敢想下去。双手捂住脸,泪水从指缝中流出来,似乎只有泪水才能将心中的积怨得以解脱,他在心中默默地乞求:“爸爸,别那样干了。”

近了,可以看见自家的店铺了,他心里愈发酸了,想返身离开,可有股无形的力量促使他继续向前挪步,店门口的人进进出出,都在争先恐后地购买那些“名酒”,他的心颤抖了。仿佛有条皮鞭在无情地鞭挞自己,不敢再看一眼胸前的团徽,怕玷污了它,可又明显地觉得已经辱没了“团员”的光荣称号,为此,他一直在受到良心的谴责。他甚至恨自己当初不该入团。假如没有入团,自己在良心上倒还可以宽恕一点。老天啊,你为什么这样捉弄人呢?他盯住太阳,让耀眼的阳光刺激自己,离开这里,越快越好,哪怕是逃开,但挪开第一步,已经无力再迈第二步。泪,又涌了出来,一般的酒,无法满足腰包里有了几个钱的小镇人,谁都希望过年时能买上几瓶好酒,别人难买到的名酒,然而,他爸爸却能几十箱上百箱地买回来。他曾为此自豪过,认为他爸行,然而昨天的事又浮现在他眼前——

昨天,他忘了拿文具盒,返回家去取,在家门口,他听到这段话:“老刘,不要太抠了,你购过的这些酒,每瓶不过块把钱,把这些名牌商标贴上去,价儿就翻了几倍”

听到这里,他呆了。几乎不相信,爸爸竟是个那样的人。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晚上,他把那些商标摔得满地都是,倒在床上大哭。他爸哄他,劝他,乞求他,都无济于事,最后,他爸竟跪在他的床前,求他原谅。他心软了,抱住了爸爸违心地点了点头。

今天,他在学校里寡言少语,闷闷不乐,课也听不进,心里很乱。虽然,他知道爸爸那样做是为自己,但他绝不希望爸爸做那样昧良心的事,为了对得起“团员”的称号,为了良心上的解脱,为了爸爸从那罪恶的“钱眼”中拔出来,他决心要……然而,他又害怕。“刘晶,勇敢些。”他不停在心里为自己打气。

更多的人拥进了店里。他心里好不安宁,入团时的宣誓,“敢于向不良现象作斗争”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浑身似乎有了一股无穷的力量,他迈开脚步,抹掉眼泪,挤进了一店铺。

“大家不要买了,这些都是冒牌酒!” 声音不大,都很有力,似晴空霹雳,店里霎时出奇的安静。

“谁在胡说八道,冒牌酒?嘿,你着这商标,你看。”他爸探出头来争辨,一看他,目瞪口呆,“叭叭”甩给他两个耳光。从他懂事起,一直到他上中学,他爸从未这样打过他。但,他却没有流泪,只是注视着他爸,一字一句地说:“爸,别那样干了,这是在骗人家的钱,我不要这不义之财,我要的是高尚的爸爸!”

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店铺。脸上还隐隐作痛,但心里却十分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

全文共 4212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决杜绝一些党员干部搞“小圈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严肃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纵观十八大以来因一些“老虎”“苍蝇”的落马而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一些地方部门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无不与大大小小的“圈子”有关。总书记的讲话可谓直指症疾,语重心长,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值得全党同志高度重视和警惕。

我们党历来反对在党内搞“小圈子”、拉拉扯扯、另立山头。延安整风时期,就把反对宗派主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毛主席深刻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对于不同认识,应当通过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即便一时不能取得一致的认识,也允许个人保留意见,但在行动上不得另搞一套。从历史上看,张国焘、王明、“四人帮”等都是搞派别活动的,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从现实来看,像周永康、徐才厚、刘志军等,背后都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小圈子”,但这些人也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革命党,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全党有统一的理论基础,统一的组织原则,统一的铁的纪律,统一的奋斗目标、路线方针政策和统一的行为准则。全党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实现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所必需的,如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就不能唱出动听的歌曲,而是一片噪音。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证明,“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小圈子”古已有之。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他从尧舜禹汤、秦汉唐宋,对朋党的严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许多朝代就是亡于朋党。我们所指的“小圈子”就是某些以破坏党的组织原则、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来保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乃至阴谋篡党夺权的团团伙伙。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现实的教训应当记取。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他们的目的和手段虽有所不同,但大都是以利禄相勾结,以升迁相依附。领导干部企图利用“小兄弟”给予支持,“小兄弟”则依靠领导干部给予提携、照顾。他们在一起吹吹拍拍、吃喝玩乐、利益输送、贪污受贿,支持亲信、排斥异己,徇私枉法、胡作非为。有的“小圈子”以亲朋故旧、同乡、同学、同事为主体,结成利益同盟;有的同气相求,相拜结盟,称兄道弟,甚至沿用青红帮的称谓;有的崇洋媚外,向党抹黑;有的与宗教甚至邪教相勾连,讲究风水,崇拜鬼神;有的“小圈子”盘根错节,难分难解。各种“小圈子”都是背离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的,他们是党的健康机体上的毒瘤,危害甚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坚决予以清除。

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理想信念是我们思想的基石,只有理想信念坚定,脚跟才能站得稳,身板才能挺得直,眼睛才能看得清,浑身才能有力量。实践证明,现在有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是一心向着大目标,而是两眼向钱看,党员意识淡薄,革命意志衰退,主动寻找依附于各种“小圈子”。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大的滑坡,理想信念的丧失就是政治生命的完结。一个共产党员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我们有千条万条理由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没有一条理由搞“小圈子”。热衷于搞“小圈子”的人一定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应当悬崖勒马,我们党也应当提高警惕,向他们大喝一声,促使他们幡然醒悟。

坚定理想信念,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尤其要深入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前后继承、创新发展的过程,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有些同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认识不足,要切记几代党的领导人指出的“老祖宗不能丢”,丢了老祖宗就会亡党亡国。要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同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宪政等错误观点进行坚决的斗争,抵御敌对势力进行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有些“小圈子”背后就有他们的影子。

要牢记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苏东剧变有很多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开始,搞全民党、全民国家,在全党全国人民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一夜之间一个世界大党大国销声匿迹。我们要对否定毛主席丰功伟绩,否定新中国历史的毫无根据的欺骗和捏造,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以正视听。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

“小圈子”文化是与党的宗旨完全背离的,杜绝“小圈子”必须有“治本之道”,这个“本”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本质。毛主席入党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大众的利益。他在闽西赣南苏区时就写出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群众利益讲得非常深刻具体,并且提出了社会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唯物史观。毛主席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只用了22年就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划时代的变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又用了27年时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初步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我们今天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如果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毛主席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完全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行动指针,群众需要什么,就带领群众干什么。毛泽东思想是最好的“清醒剂”和“照妖镜”,那些想搞“小圈子”的人真应该经常拿出来“照一照”,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违背了党的宗旨。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点淡薄,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的在工作上强迫命令,欺压群众,这是必须纠正的。忘记群众就是忘本,要牢牢记住群众“是重生亲父母,我们是斗争好儿郎。”要巩固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转变作风,有事同群众商量,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党委领导方法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特别是在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下,更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好、执行好,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实行正确领导、防止和纠正错误的法宝,也是抵制“小圈子”的锐利武器。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自觉执行“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只有坚持“四个服从”,才能保证党在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坚持“四个服从”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图领导满意而侵犯群众利益。现在有些干部为取悦上级满意,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甚至违法乱纪,欺压群众,这是极端错误的,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工作制度,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党委分工负责制。书记要当好“班长”,要主动负责,搞好协调、检查、指导。班长“只是一个比方”,不能个人说了算。要处理好书记与委员的关系,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委员意见,形成集体的智慧和工作合力。

要严格党的民主生活,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克服好人主义、折中主义,真正做到对同志政治上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搞拉拉扯扯、搞“小圈子”的人,要及时提醒,不迁就,不留情面。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

用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这也是透过一些“小圈子”暴露出的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党的干部政策历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道正派,选贤任能。“纵观千古存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这是《东周列国志》结尾诗中的诗句,讲得非常深刻,值得我们借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培养选拔干部的五条要求: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个方面是统一的整体,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按照五项要求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就是在新时期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路线。五项要求中,信念坚定是第一位的,是根本性问题,应予以特别注意。近几年,培养选拔管理干部工作有很大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容回避,其中之一就是一些地方部门对讲政治重视不够,致使某些贪腐分子“带病提拔”,走上了领导岗位。要改进干部考察工作,防止那些信念动摇、心术不正的干部混入领导岗位。

要坚决反对和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用干部只能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而不能降格以求,特别是主持工作的领导干部不能搞亲亲疏疏,不能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搞“小圈子”。对违反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的应当依纪从严惩处。同时,还要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是事业上的需要,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要选好、管好、用好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打铁先得自身硬”,选干部的干部首先要过硬,要切实加强他们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严格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

现在我们党是一个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队伍壮大了是一件好事,但也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困难。有的党员入党动机不纯,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而斗争,不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是企图利用执政党的地位、声望谋取个人私利,追求的是个人名位、权利、财富,这也为一些“小圈子”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小圈子”和不正之风是党的腐蚀剂,必须拿起党纪这把利剑,坚决彻底地清除。纪律是巩固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团结、保持行动一致、贯彻党的路线、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党的纪律是统一的铁的纪律,所谓统一的纪律就是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党龄长短一视同仁,都必须服从统一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及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的纪律,没有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谁违反了就处理谁,不能迁就照顾;所谓铁的纪律就是执纪要严,我们的纪律是钢性的,不是弹性的,不是“橡皮筋”,更不是“豆腐渣”,要克服一些地方部门执纪中失之于宽、散、软等问题。执行纪律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只栽花不栽刺,不能见了矛盾绕道走,要知难而上,铁面无私;不能怕别人说三道四,说得对的要听,说得不对的可以保留意见。只要纪律加强起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一定会逐步得到完全的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党员“学案例,谈感受”心得体会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连日来,我院采取扎实措施贯彻全国、全省检察长座谈会精神,着力在强化学习教育、严格内部监督制约,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上下功夫。我院先后召开院务会和科室干警大会,专题传达学习《关于七起检察人员违法违纪违规典型案例》,并要求全院干警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和岗位工作实际,每人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制定整改措施。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春山同志告诫全院干警:这些典型案例中的反面典型,有院领导、有中层干部、也有一般干警、还有司法警察;有涉及公诉部门的、也有涉及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的、还有涉及监所部门的;虽然业务部门是违法违纪违规的高发部位,但实际工作中通过综合部门说情打招呼的也不少见。我们要从他们身上吸取深刻教训,防微杜渐,洁身自好,处处严于律己,才能远离错误,远离犯罪,维护自尊,维护检察机关的集体荣誉。不少干警在心得体会中说:这些反面典型有的就发生在本地区,有的人还曾经是我们的同事甚至好友,他们由于放松思想改造,自身要求不严,因而消极沉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表明我们离违法违纪违规往往仅一步之遥、一念之差;现在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有的行贿人甚至动用秘密录音录像手段收集固定证据,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理念,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严格、依法、慎重使用检察权,使自己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处理的每一件公务都经得起时间、历史的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整改措施

全文共 4315 字

+ 加入清单

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他从尧舜禹汤、秦汉唐宋,对朋党的严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许多朝代就是亡于朋党。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整改措施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决杜绝一些党员干部搞“小圈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严肃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纵观十八大以来因一些“老虎”“苍蝇”的落马而牵出的窝案、串案,甚至一些地方部门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无不与大大小小的“圈子”有关。总书记的讲话可谓直指症疾,语重心长,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值得全党同志高度重视和警惕。

我们党历来反对在党内搞“小圈子”、拉拉扯扯、另立山头。延安整风时期,就把反对宗派主义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毛主席深刻指出:“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对于不同认识,应当通过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即便一时不能取得一致的认识,也允许个人保留意见,但在行动上不得另搞一套。从历史上看,张国焘、王明、“四人帮”等都是搞派别活动的,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从现实来看,像周永康、徐才厚、刘志军等,背后都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小圈子”,但这些人也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革命党,把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全党有统一的理论基础,统一的组织原则,统一的铁的纪律,统一的奋斗目标、路线方针政策和统一的行为准则。全党必须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实现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所必需的,如果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就不能唱出动听的歌曲,而是一片噪音。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证明,“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小圈子”古已有之。欧阳修写过一篇《朋党论》,他从尧舜禹汤、秦汉唐宋,对朋党的严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许多朝代就是亡于朋党。我们所指的“小圈子”就是某些以破坏党的组织原则、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来保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乃至阴谋篡党夺权的团团伙伙。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现实的教训应当记取。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他们的目的和手段虽有所不同,但大都是以利禄相勾结,以升迁相依附。领导干部企图利用“小兄弟”给予支持,“小兄弟”则依靠领导干部给予提携、照顾。他们在一起吹吹拍拍、吃喝玩乐、利益输送、贪污受贿,支持亲信、排斥异己,徇私枉法、胡作非为。有的“小圈子”以亲朋故旧、同乡、同学、同事为主体,结成利益同盟;有的同气相求,相拜结盟,称兄道弟,甚至沿用青红帮的称谓;有的崇洋媚外,向党抹黑;有的与宗教甚至邪教相勾连,讲究风水,崇拜鬼神;有的“小圈子”盘根错节,难分难解。各种“小圈子”都是背离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的,他们是党的健康机体上的毒瘤,危害甚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坚决予以清除。

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理想信念是我们思想的基石,只有理想信念坚定,脚跟才能站得稳,身板才能挺得直,眼睛才能看得清,浑身才能有力量。实践证明,现在有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是一心向着大目标,而是两眼向钱看,党员意识淡薄,革命意志衰退,主动寻找依附于各种“小圈子”。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大的滑坡,理想信念的丧失就是政治生命的完结。一个共产党员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我们有千条万条理由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没有一条理由搞“小圈子”。热衷于搞“小圈子”的人一定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应当悬崖勒马,我们党也应当提高警惕,向他们大喝一声,促使他们幡然醒悟。

坚定理想信念,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尤其要深入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前后继承、创新发展的过程,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有些同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认识不足,要切记几代党的领导人指出的“老祖宗不能丢”,丢了老祖宗就会亡党亡国。要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同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宪政等错误观点进行坚决的斗争,抵御敌对势力进行的“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有些“小圈子”背后就有他们的影子。

要牢记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苏东剧变有很多教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从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否定苏联历史开始,搞全民党、全民国家,在全党全国人民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一夜之间一个世界大党大国销声匿迹。我们要对否定毛主席丰功伟绩,否定新中国历史的毫无根据的欺骗和捏造,进行不妥协的斗争,以正视听。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

“小圈子”文化是与党的宗旨完全背离的,杜绝“小圈子”必须有“治本之道”,这个“本”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本质。毛主席入党后,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大众的利益。他在闽西赣南苏区时就写出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群众利益讲得非常深刻具体,并且提出了社会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唯物史观。毛主席领导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只用了22年就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划时代的变化,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又用了27年时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初步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我们今天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如果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毛主席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完全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行动指针,群众需要什么,就带领群众干什么。毛泽东思想是最好的“清醒剂”和“照妖镜”,那些想搞“小圈子”的人真应该经常拿出来“照一照”,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违背了党的宗旨。

现在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点淡薄,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的在工作上强迫命令,欺压群众,这是必须纠正的。忘记群众就是忘本,要牢牢记住群众“是重生亲父母,我们是斗争好儿郎。”要巩固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转变作风,有事同群众商量,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党委领导方法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特别是在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下,更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好、执行好,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是实行正确领导、防止和纠正错误的法宝,也是抵制“小圈子”的锐利武器。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自觉执行“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只有坚持“四个服从”,才能保证党在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坚持“四个服从”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图领导满意而侵犯群众利益。现在有些干部为取悦上级满意,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甚至违法乱纪,欺压群众,这是极端错误的,应当坚决予以纠正。

要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工作制度,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党委分工负责制。书记要当好“班长”,要主动负责,搞好协调、检查、指导。班长“只是一个比方”,不能个人说了算。要处理好书记与委员的关系,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委员意见,形成集体的智慧和工作合力。

要严格党的民主生活,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克服好人主义、折中主义,真正做到对同志政治上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搞拉拉扯扯、搞“小圈子”的人,要及时提醒,不迁就,不留情面。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

用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这也是透过一些“小圈子”暴露出的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党的干部政策历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道正派,选贤任能。“纵观千古存亡局,尽在朝中用佞贤”,这是《东周列国志》结尾诗中的诗句,讲得非常深刻,值得我们借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培养选拔干部的五条要求: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个方面是统一的整体,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按照五项要求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就是在新时期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路线。五项要求中,信念坚定是第一位的,是根本性问题,应予以特别注意。近几年,培养选拔管理干部工作有很大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容回避,其中之一就是一些地方部门对讲政治重视不够,致使某些贪腐分子“带病提拔”,走上了领导岗位。要改进干部考察工作,防止那些信念动摇、心术不正的干部混入领导岗位。

要坚决反对和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用干部只能以德才兼备为标准,而不能降格以求,特别是主持工作的领导干部不能搞亲亲疏疏,不能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搞“小圈子”。对违反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的应当依纪从严惩处。同时,还要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这是事业上的需要,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要选好、管好、用好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打铁先得自身硬”,选干部的干部首先要过硬,要切实加强他们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严格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

现在我们党是一个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队伍壮大了是一件好事,但也给党员教育管理带来困难。有的党员入党动机不纯,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工作、而斗争,不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而是企图利用执政党的地位、声望谋取个人私利,追求的是个人名位、权利、财富,这也为一些“小圈子”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小圈子”和不正之风是党的腐蚀剂,必须拿起党纪这把利剑,坚决彻底地清除。纪律是巩固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团结、保持行动一致、贯彻党的路线、完成各项任务的保证。党的纪律是统一的铁的纪律,所谓统一的纪律就是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党龄长短一视同仁,都必须服从统一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及道德品质、生活作风等各方面的纪律,没有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谁违反了就处理谁,不能迁就照顾;所谓铁的纪律就是执纪要严,我们的纪律是钢性的,不是弹性的,不是“橡皮筋”,更不是“豆腐渣”,要克服一些地方部门执纪中失之于宽、散、软等问题。执行纪律不能怕得罪人,不能只栽花不栽刺,不能见了矛盾绕道走,要知难而上,铁面无私;不能怕别人说三道四,说得对的要听,说得不对的可以保留意见。只要纪律加强起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一定会逐步得到完全的纠正。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浅谈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危害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好人主义危害不可低估。它从庸俗的关系学出发,遮蔽真相,回避矛盾,放弃批评,导致党内生活极不正常。好人主义盛行,实际上起了掩护和纵容干部错误思想和言行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浅谈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危害的内容,欢迎大家的查看!

在干部队伍中,有这样一类人: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一律“好好好”“对对对”。久而久之,为自己赢得了“好好先生”的绰号。他们只讲私情而不讲党性、只讲关系而不讲原则,认为“坚持原则麻烦多,平平稳稳好处多,拉拉扯扯朋友多”。这类“好好先生”奉行的正是好人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指出,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这话意味深长。现在,确有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好人主义盛行,对错误的东西听之任之甚至随波逐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丢得远远的。对上级,热衷于“吹喇叭”“抬轿子”,百般投其所好,即使明知不对,也一味迎合;对同级,“你好我好大家好”,极力保持“一团和气”;对下级,只“栽花”,不“栽刺”,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出了问题,还费尽心机去包庇、去掩盖。

好人主义的危害不可低估。它从庸俗的关系学出发,遮蔽真相,回避矛盾,放弃批评,导致党内生活极不正常。好人主义盛行,实际上起了掩护和纵容干部错误思想和言行的作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问题严重,群众屡屡有反映,但当地党委、组织部门、班子同事愣是充耳不闻、装“不知道”,甚至导致“塌方式腐败”,这正是好人主义盛行带来的恶果。

好人主义并不是什么“好东西”,“好好先生”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一堆奉行好人主义的人在一起,必然蜕变为“山头主义”“团团伙伙”。早在70多年前,毛泽东就在《反对自由主义》中,历数了好人主义的对象“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者、老同事、老部下”,这些对象就是“害死人”的“小圈子”雏形,就是沆瀣一气、利益攸关的“朋党”的基础。

好人主义,看起来是对人“好”,其实是对同志不负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免有缺点、犯错误,需要经常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许多干部犯错误,开始往往只是一个小缺口,如果这时候有人及时咬咬耳朵、拉拉袖子,早提醒、早纠正,可能就不至于越走越远,滑入错误甚至是犯罪的深渊。更何况,有的人看起来是“好人”,其实是双面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举手、会下摇手,当面唯唯诺诺、转身挖坑设陷,哪有半分“好人”的样子?

好人主义,意在通过讨好别人使自己得好。毋庸讳言,好人主义之所以盛行,就是因为不少“好人”得了好处,带来模仿跟风,以致“潜规则”蔚然成风。如果干部选任只是简单地以票取人,“唯票”的指挥棒下,必然会出现干部拉关系、拜门子、争票数。奉行者得了好处,讲原则、敢批评的不仅没有应有的鼓励和褒奖,甚至还被看作异类。这种“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带来的结果只能是搞关系的越来越多、讲原则的越来越少。

“老好人”并不是真“好人”,“多栽花”无非是要“少栽刺”,“与人方便”终究是为了“自己方便”。克服好人主义,关键是确立科学的识人标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起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老好人”得好的价值标准。在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下,中央越来越注重凭实绩用干部,旗帜鲜明的引导下,好人主义者的好日子已不多矣。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发言稿

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20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宣读省委对鞍山市委领导班子调整决定,部署整治“圈子文化”和拉帮结派问题、防御强降雨等工作,听取我市关于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汇报,传达学习全省组织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精神。市委书记王世伟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宣读了省委对鞍山市委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省委决定李勇同志任鞍山市委委员、常委。李勇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当一名合格的参谋助手;做到敢于担当,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到自身干净,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以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的良好形象,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为鞍山的稳定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王世伟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全市领导干部对省委关于鞍山市委领导班子成员调整的决定表示坚决拥护。他指出,省委同意李勇同志任鞍山市委常委,是省委从鞍山工作大局出发,经过通盘考虑,慎重研究做出的决定,是省委进一步加强鞍山市委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省委对鞍山工作的认可和对鞍山干部队伍的爱护。鞍山市市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将坚决拥护省委的决定,进一步统一思想,对李勇同志的工作给予全力支持。希望李勇同志能够迅速进入新角色,发挥作用,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会上,各位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把自己摆进去,严肃认真地剖析“圈子文化”和拉帮结派问题产生的根源及严重危害,对整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会议指出,“圈子文化”和拉帮结派问题是破坏党的纪律、影响党的集中统一的“危险杀手”,会严重挫伤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必然滋生和加剧腐败。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安排部署,下大力气整治“圈子文化”,坚决打赢净化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的攻坚战。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筑牢抵御“圈子文化”侵袭的思想防线。要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努力打造健康和谐的同志关系和上下级关系。要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和改进干部管理监督,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各级党委(党组)和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真正形成清除“圈子文化”、整治拉帮结派问题的合力,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会议强调,要继续巩固扩大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成果,锲而不舍、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把整改落实的好势头保持下去。要全面构建从严治党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惩防并举、标本兼治。要把整改落实与推动振兴发展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努力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推动振兴发展的浓厚氛围。

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省组织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精神,把讲话精神贯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过程,全力推进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切实做好市县党委换届工作,切实用讲话中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指导和推动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实践。

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这次强降雨防御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全面部署好应对这次强降雨工作,认真落实好防汛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巡查排查和抢险物资人员准备,全面做好泥石流易发、尾矿坝、水库等重点区域人员转移等各项工作。市委常委和市级领导要严格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迅速赶赴包保地区,坐镇指挥,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做好防御强降雨工作,全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辩论式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全文共 2634 字

+ 加入清单

辩论案例教学将辩论法引入到了案例教学中,结合了辩论与案例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成为正反两方,基于案例展开辩论。近3年笔者在燕山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和行政管理本科生的课堂中进行了试点教学,选择的题目有“高薪是否养廉”、“小岗村土地的分与合”(本案例为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入库案例,案例编号201512520050)、“‘周口平坟’奈若何?”(本案例为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首批直接入库案例,案例编号201412520226)、“南街村与华西村的发展之路”等,根据笔者个人的辩论式案例教学经验,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横向维度,从准备、总结、反馈三个纵向阶段论述辩论式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3.1准备阶段

首先是做好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就是教与学的准备,教师与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在辩论式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并结合所讲课程为学生确定一个辩题。“哈佛人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有五大因素:在教学上的用处;引发冲突;强制性的决定;案例的综合性;教学案例要简洁。”教师在选择案例之前还必须对学生进行需求调查分析。教师应该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点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确定辩论式案例教学的次数以及重点。教师应该在学生感兴趣和知识掌握较差的范围实施辩论式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其次做好配套措施。不应当把辩论式案例教学当做一个小的教学活动,而应当做一种教学方式制度化,要有一定的配套措施给予支持、提供条件与环境,包括学校政策、教师评分以及教学环境。在学校政策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务处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当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提高学生参加辩论式案例教学积极性。辩论式案例教学除了在相关政策,即“软”的条件上准备外,还需要一些“硬”件设施的辅助。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需要以下几个辅助设施:(1)宽敞的教室及可移动的桌椅,学生在进行辩论时可以挪动桌椅分成正反两方;(2)一个清楚的投影仪。播放案例,进行电子记录,学生也可播放文件、视频、图片帮助其展开论证;(3)小卡片,方便学生记录语言、陈述观点。

3.2实施阶段

辩论式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案例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的单一角色,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展开辩论的主席,学生不仅听教师讲授理论,还担任正反方辩论的角色。因此,在辩论活动实施时必须研究参与人员的角色扮演问题。

1)人员角色。在辩论式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操纵者,而是案例讨论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仲裁者”。因此,任课教师充当着活动设计者、主持人、仲裁者三种角色。(1)活动设计者是任课教师从宏观上把握整个课程教学,并对辩论式案例教学的整体流程进行设计;(2)主持人主要体现在控制和引导两个方面。任课教师主持辩论的整体活动,控制时间;从内容上掌握方向,引导学生朝着所讨论问题的方向辩论;(3)仲裁者是任课教师在辩论结束时对辩论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正反双方的观点在方向上有一个引导,得出一个结论。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当着这三种角色,学生也相对应地充当着活动主要参与者、辩论的正反方辩手、活动效果的反馈者。(1)活动主要参与者是指在任课教师的活动设计下,学生积极参与到辩论式案例教学中来,选择辩题,展开辩论;(2)正反方辩手是指学生在辩论式案例教学中充当对阵双方辩手的角色,在实施中为自己所赞同的观点积极辩论,试图说服对方;(3)活动效果的反馈者。任何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效果如何都是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在活动的实施中,只有明确了参与者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根据参与者的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2)课堂辩论。(1)辩论首先选定正反辩手各4名,采取报名方式,由于思想工作准备到位,学生积极性很高;正反辩手入座后,其他同学自由选择支持的辩论队,并坐在自己支持辩论队的后方,以示支持。主持人(任课教师)介绍辩题相关背景资料,简单介绍比赛流程和规则;(2)开篇陈词,正反方代表先后发言,并在3分钟之内做完本方的立论陈词;(3)双方展开攻辩:正方二辩对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正方三辩针对反方二辩或三辩提问;反方二辩针对正方二辩或三辩提问;反方三辩针对正方二辩或三辩提问。每一阶段时间为2分钟,提问时间不超过30秒;(4)双方进入攻辩小结环节,限时2分钟。小结结束后进入小组讨论或休息环节,小组在此时可以商量剩余环节的对策,教师分别对正反双方进行指导,对前几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并提出自己对两方辩论策略的建议,指导学生用专业理论知识去辩论说服对方;(5)自由辩论环节,双方轮流站起来自主发言,既可以陈述本方观点,也可以指出对方辩手观点上的错误,或者提出问题让对方辩手回答。每一方限时5分钟,时间用完则不能辩论,双方共计10分钟。自由辩论环节是最能锻炼和体现学生反应能力、辩论能力的,教师也可以在此环节向学生抛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由学生回答,此环节教师的参与有利于引导双方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为自由辩环节学生辩论很容易偏题;(6)总结环节,双方代表综合各自意见做此次案例辩论的最终结论陈述,时间限制为5分钟。这一环节是学生总结能力、概括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当认真听取双方的总结,对学生能力的改进进行指导。

3)总结反馈。在总结陈词结束之后,辩论式案例教学并未结束,而是进入了总结反馈阶段,包括三个方面:(1)活动总结。在辩论结束后学生应当做总结,一是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二是对本团队以及个人在辩论中的表现做总结,为自己的表现打分。教师也应当进行案例本身总结和学生表现情况总结;(2)效果反馈。教师应当听取学生关于辩论式案例教学的意见,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和能力的增长,通过学生的话语来判定其效果如何;(3)成果体现。每一次的辩论式案例教学都应有一定的成果体现,教师应将辩论的整个过程及学生陈述的总结记录在案,形成一份案例教学报告,并将学生的感悟也纳入其中,形成辩论式案例教学的教学案例,为之后案例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辩论式案例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配合,教师需要调查需求、选择案例、确定辩题、主持辩论、总结评价,学生需要熟悉案例、选择辩题、确定团队、展开辩论、感受反馈,最终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配合,二者都能从中有所得,如图1。综上所述,辩论式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了公共管理学科教学实践性、案例性的特点,针对其关注社会管理、公共问题的特征,将现实社会中的真实案例结合辩论的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改善了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郭伯雄案例心得体会

全文共 5074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对郭伯雄组织调查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决定给予郭伯雄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严重受贿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授权军事检察机关依法处理。2015年4月9日,中共中央依照党的纪律条例,决定对郭伯雄进行组织调查。经查,郭伯雄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职务晋升等方面利益,直接或通过家人收受贿赂,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涉嫌受贿犯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

在郭伯雄的出生地—陕西省礼泉县张则村,村民们印象中的郭伯雄很低调,十几岁外出当工人后,除了清明上坟,很少回来,有人记得他的小名叫“郭锤锤”。

《中国新闻周刊》探访张则村的时间是2015年1月,巧的是,我们在这里遇到了郭伯雄的弟弟、时任陕西民政厅厅长的郭伯权。

在郭伯雄老家,与其弟郭伯权谈郭伯雄

文/梁千里

(首发《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平台)

去一个人的家乡,能否看懂他的后半生?

郭伯雄的家乡或许不行,作为前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出生地,张则村和陕西礼泉附近大多数村庄的区别不大。村中的小道、砖灰的故宅,很少有细节能让人辨认出郭伯雄留下的痕迹。

而对于这位大人物“乡党”,很多村民尽管会很高兴地提起和他同族的亲戚关系,但是如果问起这个人细节,又很少有人能说得清。郭伯雄十几岁时就离开村子,先是当工人,然后参军,这个老家与他,其实是陌生大于熟悉、血缘重于情缘的所在。

村里人普遍反映,郭家人在村中一直很低调,近些年更是没有人住在村里。但这并不妨碍向村民问路时,他们会说这里是“郭伯雄的村”。

乡党“郭锤锤”很低调

张则村位于礼泉县南部,距离县城不到10公里,但如果在县城打听这个村,一些饭馆的伙计甚至都没听说过。

沿着县道拐上柏油路,再沿着柏油路拐上村道,每一次拐弯道路都窄一半,最后一段通往张则村的路只有一个半车道宽,路面上隔一段就有大大小小的坑洼,让人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向周围村民打听之后记者才放心往前走,村民说:这条路通往张则(村),就是郭伯雄的村。

其实就算一直走到张则村口,也看不见寻常的路牌村名,路边墙上写着“我自立 村自容 村荣我容”的标语,落款的“张则村两委会宣”算是点明了这堵墙的位置。

路口一个老人摆了个零食摊,卖一种他自己也说不清叫什么的油炸食品。据他说,这里就是“郭伯雄的村”了。

但他并不是本村人,是从附近过来摆摊的,因为这个村口挨着马路人多。不过郭伯雄是听说过的,只是没见过,他也只知道郭家的房子在村子的另一头。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并没有找到网上传说中特别高大豪华的建筑,村中唯一比较显眼的是一座表面已经斑驳的忠字碑,据说建于上世纪60年代。村里的老人说起以往的事情都会提到这个碑,似乎是村中的一个象征。

而郭伯雄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独特在于当《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起这个人的时候,交谈的村民都是先兴奋地说知道,不少人还说自己管郭伯雄叫哥叫侄,但是问起细节又摇头都说不知。

一个叫郭振发(音)的老人说,他跟郭伯雄是没出五服的亲戚,论辈分比郭伯雄小三岁的他,还是郭伯雄的叔叔,郭伯雄的儿子他还有印象,不过只是对“屋里跑”的孩子印象了。

据郭振发回忆,郭伯雄小时候家境很一般,就是村里普通农民,有个小名叫做“锤锤”,“锤东西那个锤,锤锤!”郭振发说。

在郭振发的记忆里,作为小伙伴儿的郭伯雄其实在村里并不起眼,也没有什么故事发生,学习也并不算特别出众,像村里很多孩子一样在县里中学初中毕业后回乡,后来招工去了工厂,再后来去了部队,“到部队以后有的出息,在部队上军校嘛”。

但是在部队上发生了什么?郭振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事实上,关于郭伯雄1958年离开家去工厂之后的情况,《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遇到的村民都说不太清楚,有人听说他当过大官,直到后来当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只是和村里人的交集非常少了。村里显然也没有沾上什么光,连村中的道路也没有特别维修一下,尽管据说郭伯雄回乡上坟时会路过。

号称是叔辈的郭振发对郭伯雄的印象,也只是每年清明时会遇到。村里人最后一次见他回村上坟,是2014年,有人看到车子直接开去了公墓,并没有进村。

问起村民对郭伯雄的印象,大家没有太深刻的记忆。倒是郭伯雄的弟弟,村民们还能说上一二,“他有一个弟弟在西安,有一个弟弟在礼泉,(在礼泉的弟弟)是普通工人呢。”郭振发说。

郭宅就在村子的一头。这所平房和周围房屋相比显新,门窗样式也略有不同,但在联排的平房中并不算特别打眼。最醒目的是一副红色大门,上有黄钉兽环,门口缓坡上积满了灰土,说明平时不常有人。

跟郭伯雄住斜对门的一位郭姓大姐说,郭伯雄家现在没人,只有他弟弟经常回来,郭伯雄一般清明上坟才回来,“过年都不一定回来呢”。

尽管是住对斜对门,但是郭家人具体都是做什么的,她并不知道。偶尔见过一两次郭伯雄。她说,郭家人在村里很低调,“本来就是农民出身,他不低调?”

在村民的指引下,《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还去了距离郭宅不远的“公墓”。所谓的“公墓”并没有想象中的围墙大门,沿着树林小路往深处走,就能看到一些零散坟堆。

郭伯雄家人为去世父母所立的碑,碑下方据说是龙王九子之首的赑屓,又名霸下,其形似龟,好负重,在中国的传统中,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这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可以看到。根据碑文所记,碑是2003年所立,碑上写着郭伯雄父母的生卒年月,有些使用旧历标注的。立碑人的署名里,郭伯雄在第一行的最右侧,“雄”字似乎略有破损。碑后的坟包是郭伯雄母亲的墓,其父亲的墓据说就在附近,但是记者没能找到。

胞弟:你有问题该查还得查,现在谁也救不了谁

第二天《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又来到张则村,又遇到了那个管这里叫“郭伯雄的村”村民,不过今天远望过去郭宅门口的村道上停着几辆车,一群人正围在那里谈话。

刚刚靠近,一个中等身材、看上去50多岁的男子迎面走来,态度严肃地询问记者是什么人,跟随他的五六个人则把记者围在当中。

记者提供了证件,并向他说明希望采访一下郭家亲属,这个男子很坦然地说:我就是。

经过几番盘问,对方对记者的身份有些怀疑,并问记者为什么最近有很多记者来采访,记者表示对此并不知情。或许是看记者态度比较坦然,对方情绪也逐渐平缓,提议让宣传部的人来确认记者的身份,并将记者带到了礼泉县一个宾馆房间内。

在去宾馆的路上,《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此人正是郭伯雄的弟弟郭伯权,现任陕西省民政厅厅长。而郭伯权自己说,他曾经是这个村的老支书,当天村中有一91岁老人去世出殡,他回村出席葬礼。但是一到村里就有村民向他报告说:有记者来了。

郭伯权后来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最近出现了好几拨人自称记者采访,而且不光是张则村,附近的村镇也都有人去询问,还有自称是纪委下来调查的,但被发现不是后,又声称是某网站的,经查证所说网站并不存在,因此他才有些警惕。郭伯权几次向《中国新闻周刊》询问:为什么有媒体会突然集中关注我们的老家了,是因为哥哥吗?

“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个啥就是个啥,你有问题该查还得查,现在谁也救不了谁,包括我们在内,我们相信党相信组织,但我们总觉问题没澄清之前,记者来得太多,来的目的是什么?”郭伯权质问记者说。

“我们以老大为荣不为傲”

说起自己的哥哥,郭伯权开始有些抵触,说了好几次“他简历都是公开的”,并且推说讲了也担心记者不相信。抽了几根烟后,郭伯权开始谈起了对哥哥的印象。

郭伯雄生于1942年,1958年去工厂当工人,1961年参军入伍。郭伯权比郭伯雄小19岁,因此他只有郭伯雄当兵之后的印象。

郭伯权回忆,因为父母都是农村人,家境一直很一般,网上有传言说,他家杀猪换东西,他评论说“都是瞎说”。

在他印象里,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他想了想,说:“爱吃浇汤面!”这是他知道的哥哥唯一的爱好。他说,“直到现在,哥哥履历上的文化程度还是大专,是他在国防大学上的,也没修个博士研究生,他是非常低调的一个人。”

郭伯权也否认郭伯雄的升迁给家庭带来了便利。他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我在农村待了半年,招干的时候我是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招干出来干人民武装的。后来到乡镇做镇长、党委书记,后来又到建设局做党委书记,再后来到礼泉县做副书记、县长,直到省人防办做党委书记、主任 ,现在是省民政厅做厅长。”

他说,这一路走来,哥哥没给他提供过什么特别的帮助,不过他也承认,他的升迁遭遇过质疑。他说到这些,就立刻显出气愤的样子。

“我们以老大为荣而不为傲,我姐姐到现在没有工作,二哥、三哥是个工人,唯一当官的就是我们俩了。别的不说,我的儿子在部队复原了,因为考不上军校,也没有找人给安排过。为这事亲戚对他都有意见了,看着你当那么大的官,我们的儿子还不能到部队当排长么?可是不能破坏了部队的规矩。”郭伯权说。

但据有关媒体调查,郭家郭伯权这一辈亲兄弟,在部队服役的并非只有郭家大哥一人,至少应该还有一个兄弟“在兰州部队工作”,已经退休。

“真有什么事由党纪国法处理,谁也阻止不了的”

关于网上的一些关于郭伯雄的报道,郭伯权说,有些不属实。

网上有报道说,郭家的房子盖得像“谷俊山家的一样”。据郭伯权说,现在的房子确实是后来翻修的。1979年时,之前的老房子遇到地下水反水,房子被淹后塌方了,就把房子翻修了一下。目前的新房是个面积有250平方米的平房,内部没有装修,平时没有人住。“(郭伯雄)家里不经常回去,我们也不经常回去,要那个房子干啥。最近来了好几拨记者在附近打听,我都想让他们去看看我家房子,一看他们就明白了。”

此外,他还看见网上说郭伯雄坐着飞机回老家给母亲奔丧。但郭伯权说,2000年母亲去世时,郭伯雄已经去了军委工作,当时也根本没有回来。按照农村的风俗,过三年是很重要的,但是,过三年那一次他也没回来。

老母亲去世时,郭家也没有按风俗请人唱戏,只是在村里放了一场电影,算是把丧事办了。“我自己就是管殡葬的,陕西很多地方都去看过,我特别想让人来看看(母亲的坟),一看他们就明白了。”

郭伯权说,家人这样低调,是郭伯雄对他们的要求。在郭伯权刚当上乡镇书记的时候,已经在47军工作的郭伯雄就嘱咐过他:要低调务实,要少上电视少上报。“他在47军的时候。我们去他家里去,都不让我们去他食堂灶上去吃饭,用饭盒打饭回来让我们吃的。”

1998年时,郭伯雄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有一次回家来,车不敢往门口放,让司机开车去县城里等着;还有一次郭伯雄回来,家门口停了十几辆车,路过的人都说,这么多车啊。但里面没有郭伯雄的车,车都是听说他回来后找他的人的。

有几次,郭伯雄到陕西视察工作,就抽空回家看看,都是让郭伯权私下去高速去接,特地嘱咐不让跟别人说。

还有一次,在路上遇到的蹦蹦车太多,郭伯权急得按喇叭,郭伯雄批评他不该按喇叭。

村里的事情郭伯雄也不让郭伯权多参与,要他“注意影响”。比如村里修路,按说是“村村通工程”的正常部分,但是郭伯权从来不过问,“你一弄别人就看你了:怎么就给你村里弄了,花了100万非要说你花了1000万。”

十八大后,郭伯雄不再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职务。郭伯权说,哥哥并没有和家里说过什么,因此家里人也不好揣测。郭伯权说,他对家人反复强调:“真有什么事由党纪国法处理,谁也阻止不了的。”

接下来的事情,确实是如郭伯权所说,谁也阻止不了。

郭伯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在2014年1月20日,在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的迎新春文艺演出现场。演出在中国剧院举行,已经退休将近一年的郭伯雄、徐才厚均有出席。

6月30日 ,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决定将徐才厚开除党籍,对其涉嫌受贿问题及问题,线索移送最高检察院授权军事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在徐才厚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的消息公布,坊间开始流传郭正钢落马的消息,并一度传闻郭氏夫妇已被军纪委带走协助调查。今年3月2日,中国军网对外公布了近期查处的14名军级以上干部重大贪腐案件情况。郭正钢赫然在列,“浙江省军区副政委郭正钢因涉嫌违法犯罪,2015年2月军事检察机关对其立案侦查”。

公开资料显示,郭正钢出生于1970年1月。他出生时,其父亲郭伯雄正在陆军第19军55师164团司令部作训股任职;而当郭正钢1989年参加工作时,其父亲郭伯雄已是兰州军区的副参谋长。郭正钢参加工作后不久,就到了兰州军区所辖的陆军第47集团军服役。

在郭正钢被军事检察院带走时,郭家媳妇、郭正钢妻子吴芳芳也同时被带走,吴芳芳与一桩引起较大风波的浙江省军区土地案有关,据信吴芳芳是这片土地规划项目的操盘手。

接下来,在弟弟郭伯权描述中低调的大哥郭伯雄,直接或通过家人收受贿赂,违反党纪涉嫌受贿犯罪的事实,终将水落石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安全事故案例心得体会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应该恪守的信念。要确保安全,首先必须强化人的安全意识。

使我感受到条条都是治理违章的目的不是整治人,而是为了保障我们每位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是我们电力安全生产的高压线,是我们工作行为的准则线,是我们思想意识的警戒线,是我们生命安全的保障线。这四条线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管理理念,是安全文化的补充,是对每个人安全行为的约束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员工在安全问题上,总想体现出自己的“小聪明”,凭经验办事,为自己一次次地违

业没出问题而庆幸,甚至还有人不惜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向别人传授“经验”。这样做,最终为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后果难以想象,损失无法弥补。作为一名电力企业的员工,只有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扎实工作,才能有效地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关键在落实。安全生产不是口头上的承诺,也不是书本上的几段大话,而是一种踏实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是我们为企业、为自己、为他人负责的一种永久性地表现。企业员工的执行力,直接关系着措施的落实、目标的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更要讲执行力,对我们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第一位的、必须常抓不懈。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提高安全保障的“执行力”。因此,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从细节做起,重视每个环节链,做到每个环节都执行到位。规章制度不仅要让人看,让人记,更要照着去做

是对职工生命的关怀。违章与事故、与生命都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小小的违章,很可能就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生产工作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关爱生命,就要先从遵章开始,关爱生命,就应认真学习、扎扎实实的落实十大禁令。

安全生产无小事,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规范不安全行为、杜绝各种习惯性违章,消除不安全隐患,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法律案例分析论文篇

全文共 2834 字

+ 加入清单

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跟随律师及相关案件进行了实习并且承担了一部分工作,现选择其中一个案件进行一部分改编并且结合一些热点法律问题与争议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一、 案情概要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北京时间凌晨1点28分,司机陈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道路上行驶,在一个V字型路口进行调头,由于路口转弯角度较大,加之是夜晚,视线不明确,司机陈某没有看到调头路口处有一个醉汉被害人王某躺在马路口,汽车碾压王某于车下,之后陈某下车查看并看见王某躺在汽车底下,随后司机陈某慢慢挪动汽车并且驾车逃逸。后被害人王某被路人发现并送往医院救治,经抢救无效于第二日上午死亡。经法医专业鉴定后,被害人王某是由于被汽车碾压后造成内出血从而引发创伤性失血导致休克,最终死亡。交警部门时候对事故现场进行了相关的勘察,认定被害人王某处于V字型路口偏左侧的地方,交警大队进行实物实验,利用一辆汽车进行现成模拟发现王某所处的位置在汽车调头时是无法被发现的,即处于一个视野盲点,加之是夜里就更加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也无法再及时的采取相关补救措施。一周后,司机王某被有关部门逮捕归案,并且交代了相关案件情况,其中包括被告人陈某说他当时以为被害人王某已经死亡的主观意志,其他情况与交警部门所认定的结果一致。

二、 案例分析

本案中的争议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司机陈某对于撞人这个行为的定性,即是否属于意外事件。第二个是陈某之后的逃逸行为如果来界定。

(一)、陈某撞人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刑法》第 16 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根据这一规定,所谓意外事件就是指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后果,但行为人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行为人无罪过且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虽然从法医的鉴定结论中可以认定,被害人王某的死亡和司机陈某的撞人行为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交警大队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和试验的报告材料里可认定,陈某撞人的主观状态既非故意也非过失,而是因为路段本身的构造和事故发生时天黑的客观原因以及被害人王某醉酒的主观过失造成的。这个有一个质疑,作为一个的司机,在调头行驶的时候肯定应当要减缓速度,注意安全,若是司机尽到这个注意义务,那么即使撞人了,被害人王某也不至于由于内出血,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是不是陈某主观上也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呢? 被害人王某本身存在一定的过错,深夜醉酒倒在危险的地方。一般正常的人都不会选择在转弯路口的位置躺着,那里是属于较为危险的地段。司机以自己的惯常思维,也无法能预料到掉头转弯处偏右位置会躺着一个人,尤其还是在深夜。法医的鉴定报告中说明了被害人王某

并没有当场死亡。即使司机减缓速度(深夜,如果周围不安全,司机也不敢放太慢的速度),若撞的是要害部位,也不能避免给被害人李某造成严重伤势的后果。是被告人陈某对被害人的遗弃和逃逸行为给本身受害的王某增加死亡的几率。而且法律不应当强人所难,实际情况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并且依存疑时有利于被告的原则,没有断定被告人陈某造成损害的结果是故意或过失的证据,应当作出对被告人陈某有利的裁定和判决,不应当定陈某在撞人行为上违反了交通运输法规。因此,在此案中,被告人陈某的撞人行为应当认定为意外事件。

(二)、丁某逃逸行为应当认定为间接故意杀人 首先,基于第一点的判断,由于被告人陈某的撞人行为是意外事件,因此,可以排除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交通肇事罪与交通事故中意外事件的区别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失和客观方面是否违法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主观上有过失,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则构成交通肇事罪;如行为人没有违法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且是由于不能预见、不能抗拒、不能避免的原因引起交通事故,则不存在罪过,不能认定为犯罪。《刑法》第 133 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 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结合法条及相关的分析,被告人陈某逃逸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其次,被告人丁某的逃逸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间接故意杀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但主观上却放任这种危害行为的发生,从而导致当事人死亡,则行为人犯的是是间接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杀人罪中的行为人在认识意识上是明知危害行为可能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后果发生,意志因素是主观上对危害行为持放任态度,结果当事人因该危害行为而死亡。结合案件来说,被告人陈某发现有一人被其撞伤后,慢慢挪动汽车驾车逃离现场。 被告人陈某将被害人王某丢弃在路边是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呢?很明显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王某的死亡而不顾,然后驾车逃逸。被告人丁某构成了间接故意杀人罪。被告人陈某对被害人王某是具有救助义务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 76 条

第二款的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而陈某却不对王某进行作为义务,对王某的现状听之任之,即使被告人陈某主观上认为王某死了,害怕而逃离,但是,没有对王某判断是生是死而大意逃离仍然是被告人陈某的过错,即使王某死亡,陈某仍然不应当丢弃被害人王某,应当由医生对王某的生死进行评断。所以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在这不应当得到适用。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的含义是在对事实存在合理疑问时,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裁定。张明楷教授认为此原则有以下几种 适用界限: (1)只有对事实存在合理怀疑时,才能适用该原则; (2)对法律存在疑问时,应根据解释目标与规则进行解释,不能适用该原则;(3)在立法上就某种情形设置有利于被告的规定时,对被告人的有利程度,应当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根据;(4)在对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的认定存在疑问时,应进行合理推定,而不能适用该原则宣告无罪;(5)虽然不能确信被告人实施了某一特定犯罪行为,但能够确信被告人肯定实施了另一处罚较轻的犯罪行为时,应择一认定为轻罪,而不得适用该原则宣告无罪。对当事人的听之任之的主观心理的推断是合理的,不论被告人陈某是认为王某已死还是未死,对与王某来说,最坏的结果就是死亡,而被告人陈某却放弃了给王某一丝生存的机会,选择了最坏的结果,那是法律不允许的,法律不能强人所难,但是也必须合理公正。综上所诉,被告人丁某的逃离行为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三、 基本结论或观点

综上所述,案件中被告人陈某属于意外事件,但是随后其驾车逃逸的行为却构成了间接故意杀人罪,等待陈某的将是法律合理公正的裁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校园欺凌事件案例观后感

全文共 3118 字

+ 加入清单

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园欺凌行为的预防应该从更长远着手,推行规则教育。多年来,与知识教育相比,我们的规则教育严重缺失。虽然有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但内容相对简单,宣示性的内容较多,且缺乏对各种情形后果模式的设定。除此之外,在学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敢”轻易批评学生,“不敢”指出学生在行为规则上的错误。而规则意识正是在不断矫正错误的过程中被强化的,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对一些家长来说,也需要改变对学习成绩的过分强调,提高对子女规则教育的重视,不能把这一责任全部推到学校。总之,应该通过建立一套行为规则及其教育体系,激励家庭、学校和社会承担应有的教育责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育部门需要制定一个内容详尽而具体,且含有相应后果模式的行为规范,让学生养成底线意识,告诉他们哪些行为是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不能接受的,以及这些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经验,比如有的国家对幼儿园至5年级学生,以及5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分别设定了60类和62类禁止性的行为,其规定极其详尽,包括推碰他人、投掷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时,每条规范都设定了学校的多种指导干预措施,以及可以适用的处分,比如学校教学员工予以告诫、逐出课堂、勒令停止、开除,等等。

由于校园欺凌事件涉及较多学生,在案件的处理上,学校应该占主导,同时应该赋予学校一定的惩戒学生的权力。在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框架下,对一般的校园欺凌行为,有必要找到一些合适的、有效的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措施,让学生更有规则意识、校园更安全。

根治校园欺凌,适度法律介入不可少

与校园欺凌的严重程度相比,我国当前对这个问题的治理还显得十分滞后。不论是《未成年人保护法》 还是 《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决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问题,对于未成年人之间实施的暴力、侮辱行为却都没有涉及。我国对暴力侵害、妨害自由等行为的法律惩戒标准过高,比如只有造成人体轻伤、非法限制人身自由24小时以上才分别构成刑法上的故意伤害罪和非法拘禁犯罪,对于侮辱、诽谤则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才能构罪并且该罪必须要当事人自行收集证据、自行去法院起诉。校园欺凌上升到 《刑法》 的少之又少,而 《治安管理处罚法》 的最高处罚标准是行政拘留十五天,且该法同时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应当说,基于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心智上的不成熟,法律在对他们进行处罚时进行额外的保护,有其正当和可取之处。但问题在于,受到校园欺凌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同样需要保护。保护未成年人不应该片面化,更不应该异化为对不端行为的宽纵,免受同龄人的暴力欺凌和伤害同样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主题。

立法问题之外,更为普遍也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学校不希望法律的过多介入。出了校园欺凌事件,不到万不得已,学校很少会选择报警求助。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中,久而久之,校园似乎成了法外之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反而成为滋生校园欺凌的温床。

除了惩戒威慑,我国法律在预防校园欺凌、构建校园安全保护网方面也鲜有作为。中小学生因为社会经验匮乏、身心发育不健全,遭遇暴力欺凌时往往缺乏应对、处理此类问题的能力。如果社会不能提供帮助,不能消除被欺凌者的心理恐惧,那么校园欺凌的阴影就无法彻底扫除。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将校方和有关单位的救护责任标准化、法律化,让管理不善、监护不周者承担轻则民事、重则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建立“联合部队”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学校发挥主体作用,这是必须的,学校是担当学校安宁、和谐秩序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制定完善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等等。但是,治理校园欺凌不能只靠学校单打独斗,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联合部队”。

这支联合部队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家长部队,孩子在学校欺负人,家长是责任担当人,对于暴力孩子的家长,我们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家长学会教育孩子,让孩子走出暴力阴影,家长部队很重要,直接关系暴力孩子的转化。二是社会司法部队,就是我们必须在校园建立校园警察,一方面,对校园欺凌现象形成震慑; 一方面,及时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制止。同时,我们要建立司法教育强化培训班,对暴力孩子进行强制教育。三是铲除社会暴力文化部队。校园欺凌诞生的土壤来源于社会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视暴力文化,游戏暴力文化,暴力文学,等等,我们应该建立一支铲除社会暴力文化的部队,对于有暴力文化的影视、游戏、视频、文字进行清除,铲除校园欺凌诞生的土壤。

校园欺凌现象诞生于家庭和社会,危害于学校,治理这种现象,必须从学校开始顺藤摸根,铲除根源。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完善立法

很明显,一些治理得较好的国家主要是通过法律来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而不是主要通过训导与宣讲。并且,一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后,会对相关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与跟踪,以免日后影响其心理。这两方面无疑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传统社会,子女更多被视为家族与家庭的产物,而不是首先将其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带有一定权利的个体。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的四种保护中,家庭保护就排在第一位,但是家庭保护不可企及校园,这正是校园暴力与欺凌发生的条件。一旦发生此类事件,学校要么压下去以免家丑外扬,要么在家长之间协调解决,赔偿了事。法律保护几乎总是为这些处理方式让位,而且对于涉事的未成年人也通常处罚较轻,这使得他们内心并没有一种硬约束告诉自己不能欺凌同伴。

当然,这并不是说家庭在解决校园欺凌的过程中不重要,相反它是异常重要的。我国从国家层面的治理,只能是完善制度与相关法规,更多肯定是一种事后惩罚来建立起约束。但是,欺凌通常含有情感在里面,比如侮辱与受辱,侮辱他人的人,其家庭教育水平与质量是可想而知的;而受辱的人,尤其是任由别人欺凌的孩子,其中一些也带有懦弱的特征,并不敢反抗或是大声说出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缺失,可能因为小的时候并未重视给孩子诉说的权利,又或是家长对孩子的日常关心不够,须知,一些校园欺凌是反复性的。

我们认为,解决校园欺凌,需要多管齐下,首先通过专项治理收集各种常见问题,尽快推进完善立法与严格执法。同时,家庭教育缺失的应该尽快弥补,比如进城务工家庭身后的留守孩子。存在暴力教育的家庭教育则需要更新理念,从小应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公民教育,友爱、平等与尊重教育应该得到重视。另外,校园也应该在尊重教育方面发力,首先做到老师尊重每一个孩子,以身作则,同时不仅是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包括情感与内心世界。校园欺凌只是一个现象,它的成因有很多,从这些原因入手解决问题效果会事半功倍。

事实上,中国社会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制定反校园暴力法,不能因为是未成年人就不用负法律责任,任何人只要触犯刑律并造成严重后果,都应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现在的趋势是,校园暴力越来越具有炫耀性,通过欺凌或殴打别人并制作和传播视频进行炫耀,目前法律的缺失只会鼓励一些人在校园施暴,甚至越来越残忍。而人们也往往引用美国的法律进行对比,一些中国法律留学生在美国欺凌同学,受到了严重的处罚,需要付出数年乃至十数年的牢狱之灾。

光靠家庭或校园教育难以遏制这股校园霸凌的歪风,专项治理也只能起到暂时的约束,减少校园暴力应该降低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让那些施暴者付出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全文共 249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填字成词。

自相( )盾画龙点( ) ( ) ( )充数张口( )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请学生朗读“夸口”的语气。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来了”请学生填空。有进行一段话的描写的,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唔晤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也有学生是以替换词语的方式来进行的,他们会分别将“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吞吞吐吐”等词语放进原句来理解!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充分表现出来了!“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①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③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分类布置作业:

(一)基础题: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挑战题

1、绘声绘色讲故事,丰满人物形象。提示:可补充以下几点:

(1)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

(2)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

(3)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然后偷偷逃跑?

2、创编故事,挑战自我。提示:

(1)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2)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3)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校园欺凌事件案例观后感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惩治、遏制校园暴力,治理校园欺凌问题再一次提上了国家议事日程。那么,家长和学校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这未必可行。法制文明要从娃娃抓起,家校要走的路仍然还长,但必须得坚定走下去:促进法律健全,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具备正确的法制素养、法制意识,既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懂得用法律维护共同生活的校园环境等。

近日,一条海南省琼海市“长坡中学打人”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据南海网报道,事件发生于5月20日。此外,该校5月18日也发生了一起学生打人事件。5月21日上午,琼海市教育局就此视频事件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七项措施专项治理校园暴力。此事件距离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4月28日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尚不足一个月。4月28日,重庆市彭水县桑拓中学一名学生在厕所内遭到至少三名学生群殴,胸部被利器捅伤致死。同日,辽宁省庄河市第二十二中学课堂上,初二男生吕某遭同班同学姜某割喉身亡。

4月23日,山西省绛县,15岁少年张超凡被多名同学在网吧殴打致死。同日,河北省安新县某中学,一名女生被其他几名女生逼迫脱衣下跪、扇耳光,旁边多人围观起哄,但自始至终没有一人出来劝阻……

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原本安宁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对于曾经遭受校园欺凌的张宇来说,更是如此。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欺凌事件发生后,校园再也不是自己向往的地方了。他整日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可能是太害怕了,我就偷偷地拿了一把刀,每天放在书包里。心想如果有人再敢打我,我就拿刀捅他。”张宇回忆,“庆幸的是,那群欺负我的学生,之后没有再来打我。”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光兴认为,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如果心理层面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陷入两种极端:陷入抑郁中不能自拔,甚至会产生自杀想法;或寻找比自己弱的目标,将情绪转移到弱者身上,被欺凌者变为新一轮的欺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优秀党员学案例谈感受心得体会

全文共 2188 字

+ 加入清单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贯彻实施好“两大党规”,不仅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证,而且对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事业科学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充分认识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的重要意义

(一)从新形势看,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吹响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号角。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条例》和《准则》逐渐显现出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情况。今年中央公布的第二轮“巡视清单”显示,“管党治党不严”是被巡视单位的一大共性问题。新修订的《条例》和《准则》既做“减法”又做“加法”,既大刀阔斧砍掉与法律重复的内容,又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践经验化为道德和纪律要求,自始至终贯穿着“全面”与“从严”两条主线,吹响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号角。

(二)从交通形势看,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推进工作的有力抓手。当前,我市交通运输系统从严治党所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腐败风险大。全市交通建设平均每年的项目资金达5亿多元,G106国道绕城公路等新开工的交通大项目多、资金量大,如何抵制工程建设领域的不良风气?这应引起我们警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不能因为处于基层就忽视了政治纪律的重要性。新修订后的《准则》和《条例》既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高压线”,又划出了“底线”,是推进交通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

(三)从个人成长看,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是对自我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我本人先后在市直部门和乡镇等多地担任过党政主职,自认为担任科级干部20多年,所以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自我约束不够、监督不严等现象。还有当今社会纷杂烦扰、物欲横流,如何抵制金钱等各种诱惑这也是一大考验。新修订后的《准则》和《条例》不仅实现了“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更从树立良好家风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对自己的成长来说是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二、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

(一)加强学习教育,形成守纪律讲规矩的共识。要把学习贯彻好《准则》和《条例》当做交通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全面系统地学。要把学习《准则》和《条例》与学习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结合起来学;与我们交通自我革命、自我剥权,将每年涉农项目计划的审批权限下放结合起来学,与杜绝“人情路”、“腐败路”结合起来学,切实增强学习贯彻执行的实效性。二是把自己摆进去学。要将学习《准则》和《条例》与自己日常工作中自我约束不够、监督不严,生活中不注意小节等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学,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学。要把《准则》和《条例》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教育培训内容,结合我们交通系统规范公务接待、严格公车管理、党委班子不插手交通工程的做法以及近年来查处的典型违纪案例学,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

(二)加大执行力度,切实担起从严治党的责任。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必须做到全党一起抓、全党一体执行。一是切实担起主体责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勇于担责主动履职,切实落实好“两个责任”,做到一手抓交通发展,一手抓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真正把纪律严起来、执行到位。二是切实加大管理监督力度。要把从严治党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联系交通实际就是要着力推进“廉政阳光交通”建设;要坚持依法行政,坚决杜绝滥用执法自由裁量权现象;要大力建设“廉洁型”干部队伍,使领导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操作;要坚持公开、竞争、择优选拔任用干部,加强领导干部任前公示、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转岗”和“带病离岗”。三是切实加大执纪问责力度。要切实维护两大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决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要加大对在建的王黄线、矮李线、闵集二桥、举水三桥等交通工程的监管力度;要对超限超载、出租车不规范经营执法不严、整治不力、不作为等现象加大问责力度,让“从严”成为一种常态。

三、努力争当廉洁自律的表率

(一)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要时刻牢记宗旨、坚定信念,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为民谋利而不贪财,切实当好交通运输科学跨越发展的领路人、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贴心人、廉洁自律的带头人。

(二)当好廉洁用权的表率。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做到检身正己、防微杜渐,真正做到慎独慎权、清廉为官、干净干事;要秉公用权而不滥权,做到不插手交通工程、不替人打招呼,不损害群众的利益。

(三)当好廉洁修身的表率。要切实做到谨言慎行,绝不能干自轻自贱、与自己身份不相符的事情;要经常用党章、交通行业正反面典型为镜,时刻警醒自己;要时刻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道德修养。

(四)当好廉洁齐家的表率。要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要切实加强对配偶、子女的教育与管理,绝不默许或授意其打着自己的旗号插手交通工程,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总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将以《准则》和《条例》为行动指南,真正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廉洁自律的带头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

全文共 5138 字

+ 加入清单

圈子文化”是诱发腐败窝案的大染缸。“圈子文化”的巨大危害不仅仅在于滋生腐败,而在于传染腐败、扩散腐败、加剧腐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内容,欢迎大家的查看!

此次专题民主生活的主题为:增强“四个意识”、反对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紧紧围绕中央巡视反馈指出的问题,特别是圈子文化不绝、好人主义盛行、政治生态遭破坏等问题,结合集团党委落实市委巡视整改工作要求,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深入查摆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刻剖析在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深挖圈子文化不绝和好人主义盛行的根源,以黄兴国等反面教材为镜为戒为鉴为训,深刻反思警觉,深刻认识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的严重危害,严肃认真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以整风的精神真批评、真监督,从严从实抓好整改。

通知中明确了高质量地召开民主生活会的5个步骤: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深入查摆剖析问题、深入谈心谈话、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通知指出,集团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议拟于11月25日召开,会期半天,市建委党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集团领导也将按照联系单位出席会议,全程督促和指导所属各公司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集团党委书记翟乃满同志主持。会议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翟同志通报生活会有关准备工作,代表集团班子作对照检查,并以树立标杆、向我看齐的态度检查自己,带头开展自我批评;之后班子其他成员逐一发言进行批评帮助。二是班子其他成员依次进行自我批评。每位同志发言后,班子其他成员逐一发言进行批评帮助。集团每位班子成员发言15分钟左右。三是党委书记翟乃满同志对班子成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情况进行评价。四是请市建委党委有关领导对集团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集团所属基层党支部要于11月底前召开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诚恳进行自我剖析,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自觉接受一次党性锻炼。

通知中还明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压实主体责任。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紧紧扭住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把高质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作为讲政治的具体行动,作为落实市委巡视整改的硬任务、硬要求,摆上重要位置,认真组织推动,扎实有效开展。二是加强督促指导。各级党组织既要抓好自身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又要加强对所属单位的指导检查。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对不愿批评、不敢批评、不真批评,主观武断、发泄私愤,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该叫停的要及时叫停,该重开的要责令重开。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勇于执纪问责。党建工作部门要将党员领导干部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作为考察了解干部的重要渠道,有针对性地指导和了解有关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三是全面抓好整改。一要真整真改。紧紧抓住“改”这个关键,针对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查摆的具体问题,结合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在“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代”上集中发力,在“人、事、因、制”上下功夫,动真碰硬,刮骨疗毒,确保问题整改全部见底见效。二要建立整改工作台帐。针对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查摆的具体问题,结合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认真制订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工作台账,细化整改项目、整改措施,具体到事、具体到人,明确时间节点,实行销号管理,完成一个,销号一个。三要强化立规执纪。根据查摆和整改情况,结合实际,按照务实管用原则,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建立健全防止和纠正圈子文化、好人主义问题的常态长效机制。

据了解,为了扎实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集团党委定于11月17日下午半天、18日全天组织开展集中轮训。集团党委邀请市委党校副校长赵晓呼教授对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进行集中辅导,培训辅导于11月17日下午14:30,在梅江中心大厦三楼报告厅进行,集团两级领导班子,集团所属各公司党建工作部负责人,集团所属各公司基层党组织书记,集团机关全体员工参加。11月18日全天在宝坻云杉镇三楼报告厅进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的研讨。通过集中轮训,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内涵,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四个意识”,深化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奠定思想基础。

近日,中央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调查。冀文林是“十八大”后第18名落马的副省级以上官员。公开的资料显示他与多名新近落马的高官均有交集且“交往密切”。比如去年落马的四川省原副省长郭永祥、四川省原政协主席李崇禧;半年前落马的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华林、石油系“大老虎”蒋洁敏等等。身处一个横跨多个部门、盘根错节的腐败权力网,让冀文林的落马具备了某种典型性。

已故学者费孝通曾提出著名的“水波纹”理论,即在社会中会有一些人“以己为中心别亲疏”构建特权文化圈,官场同样存在这样的文化圈,且由来已久,危害甚巨。譬如,时下一些领导干部信奉“大树底下好乘凉”,热衷于琢磨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某某搞搞关系等等,这种拉帮结派、编织关系网的做法看似高明,实际上隐患无穷。它一方面助长了干部间的江湖气,破坏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危害到党的执政根基;另一方面也致使一些领导干部,成为利益团体的附着,从而丧失独立的政治人格、清醒的政治判断,大大增加了出问题的几率。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一些高官一落马,总能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原因所在。陈良宇案、郑筱萸案、刘志军案、蒋洁敏案,几乎每一起重大腐败案件都会牵出一大批干部,有的案件间接波及横向层面的“帮派”成员,有的甚至直接导致纵向系统的大换血。而每一次腐败窝案的东窗事发,都是对我们的一次严厉提醒。

反腐肃贪既要毫不手软地打老虎、拍苍蝇、灭细菌,也要在实践中反思问题、寻找规律。冀文林案最大的反思价值,就在于它直观地把“圈子文化”的危害公之于世,震撼人心。这提醒我们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把打击圈子文化、小团体利益、宗派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绝不能让一个个或明或暗的圈子横亘于党内,壮小团体利益的胆,挤压正常的政治文明秩序,危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习近平同志曾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郑重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是到了该深刻反思“圈子文化”危害性的时候了。网罗人脉、编制阡陌交错的关系网,绝非所谓的行政能力,交换资源、互相垫步也不是“立身之道”。相反,这样做背离组织原则,极易陷入圈子文化的巨大漩涡中,离党和人民渐远,离身败名裂渐近。

当然,我们反对“圈子文化”、帮派主义、小团体利益,并不是反对正常的同志交往。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可能与他人在工作经历、地理渊源上有交集,都可以而且应该有自己的真挚朋友。但交朋结友务须胸怀公心、不偏不私、坦荡光明,以政治上的志同道合、思想上的肝胆相照、工作上的密切配合、作风上的互相监督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交到诤友、良友,也才能确保自身平安。

“圈子文化”是诱发腐败窝案的大染缸。“圈子文化”的巨大危害不仅仅在于滋生腐败,而在于传染腐败、扩散腐败、加剧腐败。一个贪腐者的出现,可能还会有一点遮遮掩掩或者内心的不安,而“圈子”腐败,则会形成一种“法不责众”的自欺欺人和变本加厉,贪腐行为也会表现得狂妄嚣张。一些腐败窝案曝光后,我们发现这些贪腐官员都拥有集会、享乐的会所,这些地方既是他们耽于享乐的场所,也是他们拉帮结伙、勾兑利益的地方,这种现象正是“圈子文化”的突出体现。“圈子文化”的存在,为“圈子”提供了成员引入、联系交流、利润分配、风险应对的途径和便利,可以说,“圈子文化”已经成为腐败蔓延横行的帮凶与工具。从查处的腐败窝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地区、部门的腐败现象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腐败带来的问题,而是由一个囊括了各类官员、商人、官员家属等在内的“圈子”造成的腐败,这种腐败现象不仅大大加剧了危害和损失,而且也为之后的根除影响带来了很大难度。

其次,“圈子文化”是恶化官场生态的催化剂。朋友圈、同学圈、亲戚圈这些维系人们日常人际关系的“圈子”固然有其必要性,但蕴含了诸多权色交易、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官场“圈子”已成为隐藏在正常圈子外衣下的社会毒瘤,在这种圈子里,圈子关系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甚至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有一种说法是:“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这从侧面印证了官场“圈子”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决策和执政。在现实中,“圈子文化”的存在,势必弱化大家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导致用干部、作决策不是选贤任能、实事求是,而是讲圈子、看亲疏。“圈子文化”一旦大行其道,就可能使一些人面临“要么加入圈子,要么被圈子孤立、抛弃的两难选择。曾有被查处的贪腐分子就表示,“进了这个的圈子,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2012年12月18日《检察日报》)这种由“圈子文化”导致的权力非正常运行,正是政治生态恶化的信号,因此,必须加大治理力度,抵制所谓的“圈子文化”,净化官场政治生态,力促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

一是防范权力过度集中,以监督机制抵制“圈子文化”。“圈子文化”之所以能够病态存在,衍生出一大批腐败群体,就是因为存在“圈子文化”的地方或部门权力过度集中。“一言堂”、“一支笔”的存在,使得个人权力很容易失控,一旦个人私欲膨胀,地方政治、经济等整体发展就会面临发展风险,而个人权力过度集中,也就更容易形成病态“圈子文化”,导致“圈子”腐败的滋生蔓延。因此,抵制“圈子文化”,就必须要防范权力过度集中,强化权力监督机制。首先,要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为依托,以各执行部门为基础,促使权力实施民主化、透明化,在明确一把手权力的同时,更要明确其他班子成员、各执行部门负责人的权力,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促进决策、执行机构的内部约束与监督。

其次,强化双重监督机制,以监督手段遏制“圈子文化”。监督权力运行,可以有效防止“圈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先有了孱弱无力的权力监督,才有自愿的“被苟同者”,进而成为“圈子文化”的簇拥者和参与者。在某些地方官场之所以会成为“酱缸”,主要就是因为缺乏对权力及依附于权力而存在的圈子的约束和监管,从而导致“不贪就成了另类,不贪就得受排挤,不想贪也得贪”恶风盛行。双重监督,就是既要完善政府内部监督,又要强化外部监督。作为体制内监督部门的人大、政协、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权力监督,此外还应加强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为外部监督创造条件和途径。

二是弘扬党内民主,以民主机制抵制“圈子文化”。应进一步弘扬党内民主,教育广大党员讲党性,守纪律,将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置于健康的、浓厚的党内民主氛围之下,促使广大党员成为抵制“圈子文化”,净化官场生态的倡导者、践行者。党员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抵制“圈子文化”病态蔓延的主体。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党内民主的四大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全面落实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处理好四者的辩证关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党内民主现状,才能有效遏制“圈子文化”的滋生蔓延,才能让政治生活回归正常和健康。特别是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如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已经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只要严格规范、认真落实好相关民主程序,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圈子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抵制“圈子文化”。

三是加强宣传警示和教育引导,以预防机制抵制“圈子文化”。此次中央巡视组明确指出“圈子文化”的存在和危害,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化了对“圈子文化”危害的认识,促使大家深入反思反省,防微杜渐,自觉远离和抵制“圈子文化”的侵扰,更为那些“圈外”同志正了名撑了腰,明确了导向,弘扬了正气,今后还应趁热打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喊打官场“圈子文化”的舆论氛围,让官场“圈子”成为“过街老鼠”,不敢露头。

抵制“圈子文化”,要坚持教育为先,警示为先,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圈子文化”形成气候,将“圈子文化”的病态发展扼杀于萌芽之中。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对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党性教育、纪律培训、反腐倡廉讲座、案例巡回讲演等方式加大教育预防力度,教育党员干部强化组织性、纪律性,自觉依法行政,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要坚持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具备识别判断“圈子文化”的慧眼,具备抵制反对“圈子文化”的能力,从源头上破除“圈子文化”陋习,净化官场政治生态。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