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祭祖有感作文合集20篇

导语: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祭祖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6876

作文

204

冬至作文:冬至祭祖5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国二十四节气里的冬至,冬至也有小年之称,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奶奶提议把外曾祖父接过来一起过冬至,于是,老爸二话不说就带着我和奶奶去接外曾祖父。回来以后,正在烧饭。我就看了会儿课外书,看完了书,饭菜正好都烧好了。可是,这些不是给我们吃的,而是给老祖宗吃的。老祖宗吃完我们才能吃。

不过,在吃饭前,要先拜祭老祖宗,要磕头。爷爷先磕,然后爸爸,最后我。磕完头就是烧纸钱。我和爷爷一起烧纸钱时,烟熏的我连眼睛也睁不开了。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用水往脸上抹几下,这样就不怕烟了。

轮到我们吃了,当然不是同一桌饭菜,吃的时候,我吃了两个蛋饺,一小半碗饭。

吃完饭后,我看了会儿《爸爸去哪儿》的重播,然后我就来写周记。因为我在老家,而且要吃完晚饭去苏州,所以我现在就先把周记写完。终于写完了,可以玩了。

今天真是一个美好的冬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清明节祭祖

全文共 3298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清明至。

尽管清明节已经被列入法定假日,三天小长假还可以享受外出旅游高速免费的优惠,可我却没有此雅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准确地道出了历年清明节的特点——下雨。细细回忆,记忆里清明节几乎年年下雨,似乎已成定律。雨滴,最易引发思亲泪。因而,每逢清明节,我的心情就会凝重。

清明节,是祭祖的节日。

查了下天气预报,三天假里后两天有雨。听说老家有段路正在硬化,车辆不能通行,看来清明节返乡祭祖不能走北路的公路了,只能走南路。南路就是原来的千凤公路,还要上白石河的土坡,必须在晴天走,否则下雨后路滑车就上不去了。父亲执意要回,说自己在城里呆心急了,回家给老先人烧烧纸钱。母亲不用说要给外公外婆上坟,女儿居然拒绝了她妈妈带她去宝鸡玩的诱惑,也要回老家玩。在西街李宽良烧纸铺买好烧纸、蜡烛之类,我们一行四人驱车西行。

西凤大道又宽又平,挂五档疾驰,甚是惬意。但过了唐村不远,就见前面挖掘机铁臂挥舞,渣土车穿梭,原来是架小桥。大唐村以西,千凤公路正在拓宽改造,路面凹凸不平,尘土飞扬,车子颠簸着前行。途径北斗坊、半坡铺,目睹已被改建为幸福院、村委会的两所小学,我感到既熟悉又亲切---那是我洒下汗水、奉献青春的地方。特别是经过血池时,我遥指路东山顶,给父母孩子讲了我县血池秦汉祭祀遗址考古大发现,有望获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内心充满了自豪。半坡铺、彭祖塬这一带路况变化很大,远看公路两侧的山坡几乎全被挖掘机削得像层层巨大的蛋糕,大土台整齐地布满小孔,黄色、深红色的土壁上已经插种了护坡的苗木。很多地方已经改道,几乎认不出来了。沿着白石河土坡缓缓蜗行,听着酸枣树在车身上划过,我的心像刀割一般心疼。沿途漫山遍野桃花怒放,如云似霞,蔚为壮观。可清明时节,再美的风景难以成画。终于,家乡越来越近。我边和乡亲打招呼,将车子终于停在了熟悉的家门前。

来到祖坟,我给每个坟头压好妈妈昨晚剪好的串串铜钱状白色纸钱。爸爸虔诚地给六个坟头一一插上香烛,撒上西凤酒,还给曾祖父、祖父的坟头一一插上点燃的好猫烟,最后跪在坟前分别烧起了纸钱。我看到坟头有些塌陷,就用铁锹一一培土。我发现,父亲明显老了,憔悴了,头发今年白了不少,我心里不禁很伤感。父母陪我的日子越来越少,可要十分珍惜!女儿很乖巧,陪爷爷烧纸很认真,还恭恭敬敬磕头作揖。

来到千阳崔家头镇,我们轻车熟路来到坟前。本来父亲身体不好,妈妈让爸爸坐车里等,可爸爸说既然来了就该给老人家烧些纸钱。这是位于一片平地里的公坟,数不清的墓塚整齐排列,无数的墓碑林立,和周围已经大面积租种苹果树的果园形成鲜明对比。妈妈边走边看几座新坟,指着墓碑说这是谁他爸,这是谁他妈。娘家村子里的每一个人,母亲都了如指掌。在外公外婆坟前,我边烧纸,脑海里不停浮现着两位老人慈祥的面容,不停浮现着我小时候在外公外婆前的幸福生活片段,不停浮现着两位老人安葬时的清晰画面……不知何时,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

清明节,是思亲的节日。

平时工作忙,亲情会淡化。可清明节,打开散文网,几乎全是清明节思亲的文章,把人的心揉搓的又酸又痛!微信圈,文友们的清明节怀念亲人的散文诗歌同样勾人回忆、引人共鸣。

外公,我多少次梦见您啊!记得我小时候,爸爸在太白工作,妈妈在老家拉扯我兄弟俩,家里没有喂牛。每当犁地、种麦子的时候,外公忙完自己家的,就会赶着他家的黄犍牛,扛着犁,背着牛革头、笼嘴等,沿着陡峭的山路翻越一条深沟来帮我家犁地、种麦子。几天时间里,年过六旬的外公穿着粗布白褂子,吆着牛在我家地里来回耕作,汗流浃背,那慈祥的笑容,长长的白胡须,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外婆,我多少次梦见您啊!我小时候,妈妈常去太白,您拄着拐杖,迈着小脚,翻山越岭来到我家,照顾我兄弟俩。白天,您早早切好驴耳朵削筋晾在案板上等返学归来的我哥俩,每次进门都是锅煎面就已。晚上,您在灯下娴熟地用洁白的麦秆掐辫子、缝草帽。那年雷阵雨过后,村里的池塘里淌满了浑浊的黄泥水。伙伴们脱得,站在塄坎上往水里跳,用不太熟的“狗刨式”游泳。我禁不住诱惑,偷偷跑到池塘边脱光刚钻到水里,外婆闻讯大惊失色拿着根木棍赶我上岸。虽然那次挨了外婆唯一的一次骂,但我至今多么感谢她老人家对晚辈的呵护和关爱。因为第二年,我的两个小伙伴就是在沟里水潭里玩水淹死了,其中一个遇难伙伴的爸爸因此气成了精神病,至今在村子里大喊大叫。外婆的及时呵护,使我远离了危险和灾难。

爷爷,我多少次梦见您啊!您是一位中等身材,走路、说话都风急火燎的一位勤劳农民。您是种庄稼的好把式,犁得地、耙得地谁不竖大拇指?您踩得麦草摞又圆又利水,您是夏收时乡亲们争相叫去踩摞的高人。然而我上小学时的一天,大概是1985年吧,那次您去苜蓿地给牛割草,背起背篓的时候,扎在草顶的镰刀随着晃动掉下,不偏不倚正好割在您的光头皮上,刹那间血流如注。当您手捂着伤口来我家时,我和爸爸吓坏了。那时没有摩托车、汽车,也没有120,爸爸赶紧找块新毛巾裹住伤口,立即用自行车推着您去六七里外的医疗站缝合、上药。看着您蜡黄的脸,听着您痛苦的呻吟,我心里十分难过。您为了一大家人的生活,吃尽了苦,流尽了汗,如今又流了这么多血,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奶奶,我多少次梦见您啊!在我的印象里,您总是穿一件洗的干干净净的大襟青色衣服,脑后挽着发髻,头上顶条灰色围巾,腰里扎条遮腰,扫院子、做饭、喂牛,勤劳又干练。然而,好人寿短。记得1993年我上凤师的时候,爸爸突然有天来校找我,哽咽着说:“你婆殁了。”我顿感晴天响了个霹雳,只觉得天旋地转。后来才知道,奶奶患的是肺癌,发病急,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医生也无回天之术,奶奶带着对子孙无尽的牵挂,仓促走完自己60岁的人生旅途。

清明节,是感悟生命的节日。

每年清明节,旧坟松柏绕,新坟花圈摇。当我们送走一位位亲人,顿感生命的短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人们也如同草芥一般,生生不息:长辈陆陆续续作古,路畔添新坟。婴儿先先后后出生,后浪推前浪。我们常在怀念死者,追忆先辈们的善良、诚实、勤劳等美德,也为那些因病、车祸等意外早早凋谢的生命唏嘘不已。我们对死亡恐惧不已,我至今记得为外婆扫墓时,下到幽深的墓穴,我感到阴森、害怕。想到若干年后,那也是自己的归宿,就感觉毛骨悚然。人睡着了,还可以叫醒,还有个尽头。然而睡到冰冷的地下,就永远不会醒,十年,一百年,千年、万年、亿年,十亿、万亿……永无尽头。正如我听到的一段悼词:肌肉将化作土壤,血液将化作河流,头发将化为青草,眼睛将化作星星。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终将化作枯骨。死,是世间唯一公平的,不分高低贵贱。历代帝王妄想长生不老,但自古到今无一人实现。我们惴惴不安的看着父母老去束手无策,只能倾其所有为老人买最好的衣服、美食,陪父母旅游、聊天,尽力行孝,避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看着自己镜子里黑发里竟然夹杂那么多白头发,不惑之年的我们会惊叹岁月无情。人生在世,七八十年,在人类几千年历史长河里做多算浪花一朵,在茫茫宇宙中顶多算微尘一粒。

人的一生该怎样过?我不断追问自己。

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段名言太高大上,作为普通人,我总觉得自己达不到那个境界。爱岗敬业,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尽子职责;关爱子女,为国育人。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正在努力做的。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们每个人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留下什么呢?我忽然想起了一次作协组织的活动上,副主席魏晓婷说,历代帝王包括平民百姓都想永生,但都没有实现。这个困扰全世界人的难题被作家轻而易举解决了——留下传世佳作的文学家们,如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雨果、巴尔扎克……他们虽然肉体消亡了,但这些经典之作,使世世代代的人们永远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精神得到了永生!

这些话,犹如春雷,再次在清明节的前夜在我耳畔回响。犹如明灯,再次在我心里燃亮。深夜,当我在键盘上敲下这篇文章时,我在祭祖思亲中,懂得了人该怎样活,路该怎样走!

[清明节祭祖的作文二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明节祭祖清明祭祖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前两天,爸爸决定带我回乡扫墓

祭祖。我听了这个决定后,既高兴,又好奇,终于可以知道扫墓是怎么回事儿了。以前(作文: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每次回老家,爸爸都要去给太奶扫墓,可每一次我要跟爸爸去的时候,爸爸、爷爷奶奶都不让我去,他们告诉我说,等我长大了再带我去。今年我已经十岁了,终于可以去扫墓祭祖了。

扫墓前,爸爸带我去商店买了几捆大黄纸和一些大宝纸,爸爸教我叠大宝,我们一共叠了4方便袋元宝。奶奶告诉爸爸说今年好填坟,爸爸又准备了一把铁锹。爸爸还给我讲了一些有关扫墓祭祖的禁忌,比如到了墓地要严肃,不要乱说话,能帮他干点就帮他,不能看着就行。

扫墓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春风和煦,爸爸领着我,20多分钟就到了墓地,这是一块公共墓地,方圆近10公里,附近这十个村子的人老了,都葬在这里。我家的祖坟有四个,坟上都长着很高的蒿草,每座坟头上还有一块砖头,爸爸先到附近挖了些新土,每个坟上都填了点,然后拿出四张大黄纸,每个坟头上都用砖头压上一张。接着爸爸告诉我每个坟都应该怎么称呼,烧纸要按辈份高低顺序烧,辈份最高的先烧。我也拿着一根事先准备好的棍子帮爸爸烧。在太奶奶的坟前,爸爸问我:“还记得你太奶吗?”我说:“记得!”爸爸听了就说:“那你就给你太奶多烧点吧!”

烧完纸,我和爸爸就往回走,路边的杨树正泛着新绿,田地里也热闹了起来,农民开始整地准备春耕,“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爸爸跟我说,“你看,多应节气啊,大家都忙起来了,到什么时候办什么事儿!”

清明节扫墓祭祖,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还知道了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时节祭祖先作文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父亲母亲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灿烂,春风暖暖,可是父亲似乎不怎么开心,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父母后面走,突然父亲问我:“小杰啊,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我摇摇头,父亲给我讲开了: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的田地里。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着春风轻舞,偶尔有几只小鸟忽的一下飞走又忽的一下飞来,给寂静的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时间,我算了一下,爷爷和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父亲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的农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来的钱都供给父亲念书,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当父亲刚刚参加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父亲跟母亲不声不响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伤心的泪水还是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干净了,父亲点上了纸钱,红红的火焰映红了父亲的脸,父亲凝视着一张张寄托哀思的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的辛劳白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元节祭祖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3]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清明祭祖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叶思韵西华路小学敏行班

4月5日,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也叫寒食节。每当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带着香烛、纸钱,来到祖先的坟前焚烧,祭奠祖先。清明节正好赶上了阳光明媚、柳绿花红、百花齐放的好时光,正好人们踏青春游,气温也逐渐升高,人们也开,所以有一句老话: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于是,这天我们来到位于芳村的黄大仙祠,来拜祭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出发之前,我们要带的拜祭品是苹果、烧肉、鲜花等。摆放好拜祭品后,我端来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有着花瓶、一个大圆盘、几个茶杯和酒杯、几个碟子。我分别把茶和酒倒入到几个茶杯和酒杯里,对着先人,边说恭敬的话边双手捧着茶杯和酒杯里,同时倒入一个大盘子里向祖先敬酒敬茶,以表示我对他们的敬意。

这时,我回忆起我的太爷爷太奶奶的往事,仿佛又听到了战争中的人们为了胜利而高喊的呼声,仿佛看到了在战争中失去家人而痛苦的人们……是这些先烈们为了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他们用生命换来我们幸福的今天,我们应该缅怀革命先烈,记住这些英勇的战士们!

我们是炎黄子孙的后代,我们是国家的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清明拜祭祖先作文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回家——出生地

2015年4月4日,清明节。早上一起来便知道今天的使命!毫无疑问,拜祖坟,扫祖墓。也罢,餐毕便随着爷爷风尘仆仆地赶回故乡——我出生的地方。顺便看望慈祥的奶奶。

路上,我真触动了!一路都有卖所谓“金元宝”“银元宝”“纸钱”……之类的。森白的阳光照射其上,反而映衬出另类的光华~来往的路人皆是提着这类祭祖之物,大多也是向城外奔去,奔向那深山藏翠,那瓦房纳魂。

祭祖

品友互动

到家之后,与奶奶聊了几句,稍作整顿便出发向那祖坟。路上的寒风,呼呼作响,刺骨的冰冷却也不觉得什么。到了之后,站在那颠簸的田路上,望着墨翠的大山,我顿时心生旷达……那在学校的苦闷霎时化解了去。不过在我往前走了几步后,我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从坟山飘来的浓烟令人作呕,那都是烧纸制品的味道……

不过没办法,这样的事被父亲称作“习俗”。我硬着头皮冲进人群中时,彻彻底底的无语了:漫天飞舞的纸烬,弥漫不散的浓烟,扑面而来的热浪,缠绕耳边的聒噪……这些对我来说真是一种折磨,痛苦!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便跑了出来,在人群外边,手提着时刻陪伴着我的水瓶四处晃悠,欣赏这大山。至于那祭祖大军,饶了我吧!那样的环境我会当场晕掉的……

祭祖回家后,我唯一的感觉便是,晕。这样的活动也叫做缅怀先祖?烧烧纸钱,拜拜坟?祭祖的祭字含义恐怕不仅仅如此简单,或许不必要弄得这样烟尘抖乱,又污染空气,又浪费资源,还耽误时间。其实,祭,应该是怀着敬畏的心态,去扫墓,回想先祖曾经的辉煌对后人有何影响?也许,坟座落在那,对我们后人的要求并不是烧纸钱,而是深记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在这片大地上,只不过现在累了,想要长久地休息一下。一束花,一颗尊敬的心,足矣……实在不必如此大费周章!面对着祖坟,闭上眼睛,让心灵在这儿洗涤!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明祭祖作文精选

全文共 142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祭祖去,情意无限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祭祖作文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清明祭祖】

上课的时候,时不时听到外面的鞭炮声响,响声非常刺耳,会不会吵醒安睡的灵魂?应该不会吧,记得以前自己去祭祖的时候,在鞭炮声中就特别安静,觉得这一切特别神圣。

有些人,我从来没有见过,但在他的墓前,我仍然觉得非常熟悉。没有见过,却依旧想念,或许这就是亲情吧!烧纸钱的时候,我会偷偷地许下一个心愿,然后调皮地笑笑,以为他听得到。纸灰满天飞,飞得好高好高,长辈们告诉我那是他显灵了,我信以为真,以为他就在我的身旁,只是我们都看不到。

现在呢?我不可能站在他的墓前再许下心愿了,我只能坐在教室里默默地忏悔,然后再许下心愿。现在的感觉不只是神圣了,因为多了一份沉重,或许是因为长大了,懂得了失去是再也得不到。

我的悲伤,他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可活的人却可以知道。

我们总是习惯将自己的爱在心底隐藏,然后等到他不在的时候才知道后悔,才觉得不应该隐藏,因为人需要坦诚相待。

我们总容易看到离开的人的好,却看不到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关爱,然后轻而易举地伤害身边的人,无尽地追忆离开的人,只有当身边的人也离开的时候才知道后悔,后悔自己的不懂事和不懂得珍惜。

人为什么总是要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呢?为什么总是不懂得发现身边的一切美好呢?

失去了,要怎样去找回?找回了,我们又会怎样?找回的美好已经不完美了,因为它的身上有了伤疤,可我们却总是在看到伤疤的时候才会去真正地在意和珍惜。

这,也许是人的本性吧!

失去,我试不再让它充满遗憾,好好的珍惜现在的一切,不要等到一切再走远的时候才大声的喊“不要离开”。

清明节,我没有去祭祖,可想念依旧还在。

【篇二:清明祭祖】

每年清明节,妈妈都会带我去祭祖。

我们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担山,那儿离我家非常远,要转好几道车。记得小时候,我总是非常高兴去祭祖,因为母亲在坟前一烧纸钱,就管不我了,我便满山遍野地到处玩,直到母亲把我拖上车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去祭祖不再又玩又闹了,而是逐个逐个地观察每一座坟。有一次我发现在一座破烂不堪的坟前,从来没有纸钱烧过的痕迹,我非常奇怪,就弯下腰,仔细辨认碑上的文字,上面好像刻什么“生前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斗”,而且他还是个外乡人哩!咦,他应该埋在烈士墓园吧!为什么上面没有一个亲属的名字?

我带疑问跑去好奇地告诉母亲,母亲没有抬头,只是缓缓地说:“唉!你拿些纸钱去为他祭祖吧!”我接过了母亲递来的一叠纸钱。走到了他墓前,一边往火里扔纸钱,一边喃喃地说:“从来没有人来为您上过坟,您一定非常寂寞吧,我虽然不知道您叫什么,也不认识您,但您当年一定是个功臣,如今尸骨却流落他乡,我为您烧一些纸钱吧……”这时,一双手温和地扶住了我的双肩,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母亲,她轻轻从我手中拿了一些纸钱,扔向火中,纸钱打旋落在火中,一张,两张、四张……

今年又到清明了,由于母亲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她不能祭祖了,而我一个人去她又不放心。于是我们就在室外烧纸钱,母亲扔一些纸钱就说:“爹!您接吧!小远(我的舅舅)拿……”

纸钱只剩下最后一叠时,母亲把它递给我说:“小咏,你为那位死不知名的人烧吧,唉!没人给他祭祖怪可怜的。”……火光映我的脸,我在心里说:“安息吧!明年清明节时,我一定为您去祭祖!”一阵风吹了过来,把纸钱烧过的灰烬吹走了……

清明祭祖,心情非常沉重,因为死者将永远死去,我们或者的有一天也将死去,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冬至习俗--祭祖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在民间,有于冬至祭祖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日要备齐三牲和果品,去祠堂祭祀祖先,此后家人围桌共食,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午餐家人聚会。但在饶平之海山沿海地区,则会赶在渔民出海捕鱼前,清晨来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归来。而在广东惠安,冬至节除了祭祖,还有清明节相同的一些习俗,如冬至日前后十天内上山扫墓献钱,修坟迁地也没有忌讳。

在我国台湾还有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表不忘先祖。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聚到祖祠中按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款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饮酒,相互联络久别疏远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祭祀祖先。在台湾一直代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祭祖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可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清明节那一天,可把我给笑死了,清明节这么庄重的日子为什么发生的事那么逗呢?

清明那天,倾盆大雨,雨大得吓死人,因为一定要去祭祖,所以我和爸爸,哥哥,小侄一起穿着胶靴,向祖坟走去。

因为乡下都是泥地,又下了几天的雨,泥泥就变的松沉,不穿胶靴是肯定过不去的,我们去祖坟还必须经过泥地,我们一个个如长龙一般向祖坟走去,爸爸在前,哥哥在后,可谓是“虎头蛇尾”。松沉的泥地可真是难走,一踩下去还要用力的拔出来,还生怕泥溅到了衣服上。就在这时,好玩的事件发生了,小侄子抬脚用力过猛,一把摔倒了泥地里,而且还是脸朝下,我连忙把他给“救”了出来,没想到他没有哭,还是笑着的。他那样子把我也逗笑了,简直成了一个黑人,好无语滴……

到了祖坟旁,爸爸在一旁烧纸,我和小侄子在一边跪着磕头,哥哥在一边放炮。可是爸爸在这里,怎么点纸都点不着,不知怎么的,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用伞护住火,可没想到伞竟然被火给烧了,雨把我淋成了个“落汤鸡”,可恶……

好戏还在后面。到了奶奶家,水都快涨到家里了,但也有一个好事情:附近小河中的鱼都从河里跑出来了。于是我开始了“抓鱼行动”,水是黄色的,我连看都看不到,怎么抓呀?看着别人抓了那么多,自己连忙用脚踢地。没想到,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一脚踢死了一条鱼,众人哈哈大笑,我也尴尬地挠了挠后脑勺。

这次清明节真好玩,怎么这么好玩呢?在语言上可能不是那么好玩,可是到了真实场景,一定会笑死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寒衣节祭祖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们回老家的第三天了,爸爸和妈妈一早就叫我起床,说是回乡下祭拜。

我们到街上买了很多一合一合的纸、香、大蜡烛、鞭炮和烟(爸爸说烟是给乡下的邻居们)后,就坐上摩的回乡下了(到乡下没有通公交车哟)。 到了老家的房子前,只看见一座十分破旧的房子在我的面前。进了屋,就看见祖祖(也就是我们这儿叫的老爷)们和奶奶的照片了,看见奶奶的照片,就使我想了奶奶对我的照顾,心里就感到特别难受。往四周一看,摆放的简单的家具还算整齐,但抬头一看,房子上的瓦片有些已经掉了。爸爸说老家已经有十几年没人住了,我们走了以后,大伯、三爸和我们就准备凑钱修老家的房子,下次回来就能看见新房子了。

接着,爸爸就带着我、妈妈和三姐一块到祖坟了。我帮着把香、蜡烛点着,分别在祖祖、奶奶的坟前插好,又帮忙把合纸一张一张分好,爸爸和妈妈在点合纸时对祖祖和奶奶说了好多话,什么每年都会来看他们、保佑我的身体和成绩好、让全家每个人平安等等。其实,我最想对奶奶说:“我想您,我也会回来年您的!”烧完纸后,爸爸和我在每个坟上都放了鞭炮。

在坟前,我的身上被蚊子咬了好多疙瘩,但我没有叫,也没有嚷,我知道,对祖先,除了尊敬,还有他们的爱!

奶奶,我还会回来看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冬至祭祖习俗作文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北方地区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至于冬至祭祖之俗,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

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冬至作为节候甚或岁首,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祖所表达的正在于此。

在我们小时候,冬至是个和过年(除夕)、清明节、七月半一起并重的节日,并有谚语如下:“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就是说烧纸钱祭祖,清明节那天时辰要早点,冬至这天要时辰要晚点,而农历七月十五更是不能等到中午。每到这几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烧四大碗祭祖,当中鱼和豆腐不可少,鱼即“余”,希望过上富足有余的日子,豆腐意即“都富”。祭祖的四大碗菜也有讲究,首先不能有荤气的东西,比如葱,蒜,韭菜。其次,鱼最好是鲫鱼,不能是鲢鱼,因为鲢鱼无籽(子)。四大碗一般至少有鱼,肉,豆腐,第四种有时是蛋皮,过年则是肉圆子。

祭祖的场合在家里堂屋,要焚香祷告,氛围很是庄重,所以各种细节总是丝毫不敢马虎。祭祖的饭要倒扣,每碗插的筷子数量一至三双不等。小时候,我好奇地问家人为什么这样?家人只是说给死去的家族长辈吃的饭就该这样,至于每碗饭上的筷子数量不等,更是解释不清,是上代人传下来的规矩。祭完祖先的饭菜要在灶上回过热气后才能吃。

祭祖的八仙桌的面板的纹路要东西走向(平常使用时候则是南北走向)。南面烧纸、拜祭。烧纸钱时,大人要求我们不能说话,不要乱跑,说这时亡人只在吃饭,不能打搅他们。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这一天不能打坏饭碗等。当然,更重要的一点,祭祖必须由男子进行(我想,这也许就是农村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没有男孩的家庭,必须得招赘女婿,行驶儿子祭祖的义务。

我们家祭祖,父亲健在时,由父亲主办,父亲去世后就由哥哥们操办,上饭、插筷子、点蜡烛(小时候没有蜡烛,就点煤油罩子灯)、依次磕头、烧纸钱、回锅饭,一家人再吃饭。回来,我在城里安了家,清明节、过年前肯定要回家上坟、敬亡人,过大冬就没有回去过,生活在楼上也没有敬过亡人。这样一个场景:焚香烧纸的烟火缭绕中,一个孩童平神静气,满脸肃穆,对着桌子三叩其首,这对于孩子是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后人不能忘根。

我们住进了城里,我及将来孩子可能会不知道房子哪里是正南正北,也不会有大大的八仙桌。即使一切从简,想办法焚香祭祖,我的祖先又怎会知道,在某个钢铁森林的小盒子里,有他们的子孙在此祭拜?因此,我就一直没有给他们遥寄过纸钱,只会在清明节、年前,带着妻女把纸钱送到坟堆上烧。对我的孩子来说,我更不知道他们以后连我们这些精简了的动作还做不做?也不知道是否能将这些祖祖辈辈都有的烙印继续在她身上刻就下去?如果是,这是否是种迷信,或者是种自私?如果不是,这又是否会让她从此失去了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清明节祭祖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一路上,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公路两旁,往常常见的清明花,如今已就是寥寥无几。大家先来到了镇上,在镇上,大家买了:馒头、猪肉、纸钱、蜡烛、香、黄纸……之后大家又乘汽车沿着乡间公路到达了老家。

到了老家后,大家顾不上休息,便上山祭祖去了。来到祖坟前,爷爷把准备好的馒头和猪肉都贴上了红纸盛在了碗中,放到了墓碑前。然后大家把许多的纸钱放在后面,用火点燃,让祖先也用得上钱。大家又把香点燃,磕头祭拜,我心中暗想:祖先啊!你一定要保佑我的学习和大家家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保佑爸爸在外做事一帆风顺,全家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祭拜完以后,爷爷再把蜡烛插在两旁,把两张黄纸用石头压在墓碑之上。再把猪肉和馒头拿走,进行下一个墓碑的祭拜工作。有的墓由于年代太久远,上面长满了花草,无奈,爷爷只好和叔叔用打火机点燃花草。火助风威,风借火势。火浪卷着黑烟扶摇直上,下面则就是纸钱飞舞。在这种情况下祭拜,别有一番情趣。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寒食野望吟》: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祭拜完后,爷爷他们灭了火,提着篮子下了山。

下山回了老家之后,在家中供奉的祖先遗像前,爷爷把剩余的纸钱等祭拜用品都烧了。在老家吃了中午饭后,大家就乘车回去了。

清明节祭祖给我留下的就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忧伤。因此,每年清明节祭祖的情景我还历历在目,这些情景深深的烙了我的脑海里。让我久久难忘,也无法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清明节祭祖讲话稿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宗亲,各位来宾,大家好!

清风习习催秧绿,明月悠悠映麦黄。在这个花红柳绿、风清雨润的时节,我们吴氏家族吴岗支系汇聚在xx县xx镇,隆重祭奠我们的吴氏祖先,追思先人的丰功伟业,联谊今人的亲情友情,共谋吴氏家族的发展大业。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幸。

吴姓在百家姓中摆第六位。吴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以吴姓为国号,又以国号为吴姓。千百年来,吴氏宗族至贤让德,励志修行,齐家治国,名扬四海。今天,我们站在先人吴复的墓前,又看到了吴复当年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的英姿,感受到吴复位列公侯,神采威毅的气度。悠悠六七百年,吴氏子孙,家兴族旺,遍及华夏。在政界、商界、科学界、艺术界……所有行业的功德榜上,无不有我们吴姓的名字。这是先祖功德的庇佑,这是后世子孙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见证。

今天,我们怀着一颗虔敬至诚的心,来祭奠我们的先祖,就是要缅怀先祖的英德,就是要感激先祖的教诲。古人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大地,报天地覆载之德;祭祀祖先,报先辈养育庇佑之恩。我想,这是我们今天祭祖的意义之一。

斯人已乘黄鹤去,辉煌前程待后人。今天站在这里的我们吴氏后人,当弘扬先祖美德,积极促进和加深宗族联谊,念血脉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谊。我辈当以全族利益为重,不分南北,不分支系,明礼诚信,精诚团结,互通有无,族亲融合,互帮互助,共谋发展。我想,这是我们今天站在先祖前,祭奠先祖的又一更重要的意义。

孔子说,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不忘先人,追念先人,是为了后人更加腾达,是为了宗族更加辉煌。

尊敬的宗亲们,吴氏宗族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只有勤劳勇敢才能成就伟业,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兴旺家族!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让我们携起手来,热烈欢呼吴氏家族发展史上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为我们华夏吴氏族人活得更幸福、活得更有尊严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冬至祭祖习俗作文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日祭祀祖先是全国各地普遍的习俗,又称冬祭,仪式非常隆重。-如春节。

浙江绍兴民间在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祠堂家庙的要聚集族人到宗祠里祭祖,称为“做冬至”。

一般于冬至前剪纸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基前焚化,俗称“送寒衣”。

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俗称“冬至酒”,既怀念亡者,又联络感情。有的趁全族聚会的时机。处理一些族内事务。在四川广安,在宗祠祭祖后,全族看族谱,添注丁口。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一天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供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毕,午餐家人团聚。

浙江绍兴、新昌等县,多在冬至日祭扫祖墓,去坟头加泥、除草、修基,以为此日动土大吉。否则可能会横遭不测之祸。内蒙古也将冬至日称为“鬼节”,携带香纸上坟祭奠。在江西和湖南常宁等地,也于冬至上坟,礼同清明。在山东临沂,人们认为冬至是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户户剪纸衣,焚于墓前,添土培坟。

在广东沿海地区,如饶平海山一带,当地渔民要赶在清展出海捕鱼之前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而在广东惠安,冬至日除祭祖外,还有一些同清明节一样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清明节祭祖心得体会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地风俗习惯,古人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句号。”就这样,到了现代社会,祭祀活动中地封建庸俗之风仍影响着一些人句号。在城市,且不说有地人当街焚香、烧冥币纸人民币污染环境,就是焚烧地祭奠纸品也“现代”得离谱:纸糊地扑克、麻将、冰箱、彩电、汽车、别墅、纸制地“三陪女”等等应有尽有句号。这些东西把现代物欲享受与封建迷信色彩搅跟到一起,让纯朴地情思变得怪异句号。在山区,人们在祭扫先人墓时随意点火,导致火灾,使山林受损,环境被破坏句号。这些做法完全背离了扫墓地初衷,使清明节变得并不“清明”句号。

纪念已逝亲人,关键在心意句号。良好业绩,家庭跟睦,才是对已逝亲人地比别的都好最好告慰句号。时代变了,扫墓地方法应当更文明句号。清明扫墓要采取文明健康、符合时代特点地祭祀方法,让人们祭拜祖先地传统习俗跟善良愿望能以更加环保、自然地方法得到充分表达句号。目前,网上扫墓、音乐祭扫、鲜花悼念、植树寄哀思等无污染、无危害地文明祭祀方法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采用句号。结合当前开展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每一个人都应“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文明祭祖,破除迷信,继承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做一位新时期地文明市民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清明祭祖的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年的4 月4 日是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周六那天我们一家照常回到家乡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杜牧说得真对,清明下了整整一天的牛毛细雨,不过并没有扫我们一家回乡下祭祖的兴。因为爸爸说:“下雨‘水’指的是财,表示这一年我们一家将会财源滚滚。”

中午雨稍微停了,我们去祠堂拜完后,就上山了。因为下雨,所以路特别泥泞,很滑。但是我们还是坚持。来到坟头,只见周围到处长满杂草,爸爸要我们一人拿一把锄头,铲去杂草。做完着一些后便拿出祭品,摆在墓前。然后拜神,人人告诉祖先自己的愿望,告诉你吧,我像祖先许的愿望是:今年希望能考上重点中学。不过我知道,光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该实力加运气才行。拜完后,便敬酒了,哥哥装酒装了满满的三杯,说:“让他们喝醉点吧!”然后开始烧冥币、汽车、麻将等,真是应有尽有啊!烧完冥纸后,开始鞭炮了!“霹雳拍啦、霹雳拍啦、霹雳拍啦....”鞭炮很响,震耳欲聋,妈妈说:“鞭炮越响,越有福气!”一切做完后,我默默地在心里对祖先们说:“明年的今天,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安息吧!”

的确,人的一生非常快就会过去,时光不等人啊,同学们一定要捉紧时间,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祭祖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雪,纷纷扬扬地洒下,浸湿了大地。这个冬天,我们回到了江苏徐州,在小年那天,去祭祀祖先。

我们开车到了郊外,满目凄凉,到处长满了枯树杂草。走在枯黄的植物中,我感受到了萧瑟之意。外公拎着纸元宝,那是祭祖必备品。看到了“李家陵园”,再走几步,苍劲有力的“黄家陵园”四个大字显现出来。台阶因年迈而积满尘土,朴实的土地多了几抹绿—萝卜,一个大土堆显赫立在中央,一块硕大墓碑挺立着,那么苍老。我们祭祀的是老太太和老太公。外公将纸元宝点燃,火无情地啃食着纸元宝,我们默念着,祈祷着:“太太、太公,我们送钱来啦,你们不要愁没钱花了……”每个人心情沉重,祭祖是神圣的。

碑旁一棵松树,似是忠诚的卫士,火终于无风自灭。接着,庄重的磕头仪式开始了,外公、妈妈磕头以后轮到我和妹妹了。我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头:太太、太公,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是外公、妈妈受过你们的养育之恩,我也因此感激你们。祝你们在天之灵幸福快乐……磕完头,又虔诚地祝福,便结束了仪式。

祭祖中,我发现长辈都已年近古稀,心里不禁有点酸痛。看着那土堆,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的道理。是啊,珍惜眼前最宝贵的人和物,才是真理!

祭祖,就是儿孙对先辈们的心理寄托。祭祖,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是孝的表现。通过祭祀祖先,人们才能懂得:时间不饶人,趁父母还健在,多尽一份孝,免得以后后悔莫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四年级作文清明节祭祖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唐朝诗人杜牧写的古诗《清明》。

今天是4月5日,我爸爸一大早就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似的。”妈妈和我一唱一和,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八口人来到祖坟前面,伯母和妈妈先是仔细地把祖坟上的杂草拔干净,接着又将带来的一些水果,菜和茶杯放在墓碑前。同时,爸爸和伯父点燃了鞭炮,爷爷和奶奶点了几柱香。我和姐姐学着爷爷和奶奶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他们在说些什么,我也听不清,但是我在心中念念有词说到:“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宗。”我知道我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处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伯父拿出酒,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在墓碑前面的土地上。

祭奠好祖先后,我们一家人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在途中,我心想:“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个有用的人,好好孝敬长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冬至祭祖习俗作文

全文共 1083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节缘于上古的“腊祭”,究其实是缘于古人的原始信仰。古人因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把它们归于上天神灵的操控,认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星斗河汉、日蚀月亏、大旱洪荒、海啸地震等自然现象,全都是上天神灵所为。因此,古人特别重视以祭祀活动来娱神祭天,祈求上苍与神灵的保佑。从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实就是古人娱神祭天的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

冬至节的祭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天祭神。冬至之日,历代王朝都要行“贺冬”之仪,举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祭祀活动场面宏大,一般都是在郊外举行,因此又被称为“郊祭”。

至明、清时期,祭祀活动在古代祭祀的基础上,更加神圣化,更加隆重。为此,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在北京南郊建造了天坛。天坛规模宏大,中央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东北为牺牲所,西南为斋宫。此后,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坛举行。祭天活动十分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驾斋宫,进行沐浴,次日在圜丘举行祭天大礼,所用牛、羊、猪、鹿都是在牺牲所专门饲养的。祭天时,必须穿祭服,升火悬灯,乐奏钟鼓,唱迎神曲,请神牌,行大礼,祈求天神保佑国泰民安。

冬至祭天祭神演进到唐宋时代,在民间逐渐演为祭祖的活动,叫“祭冬”或“拜冬”,并成为祭祖的节日,久之则演为传统民俗。冬至祭祖的形式分两种:一种是室外祭奠,另一种是室内祭奠。

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举行。俗传冬至动土百无禁忌,而其它的日子则不宜随便“动土”因此,人们多选择在冬至这天给祖坟添土或竖碑,传说是给祖先整修居所。添土竖碑后,再在墓前摆符盘,点烛、燃香、烧纸、放鞭炮,向祖先鞠躬行礼致敬,以缅怀祖先功德。

室内祭奠,则在家祠举行。冬至日头天晚上开始,事先在宗祠设香案,摆供品,供三牲(猪、鸡、羊或鱼)。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辈主祭,领合族男丁,敬香,上灯,敲磬,鸣炮,按辈分长幼依次拜祭,行三献礼,读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寿康宁。

无论是室外祭还是室内祭,祭祖过程中都有聚餐的风习。北方人作兴冬至这天吃饺子、馄饨,南方人作兴喝红豆粥、吃汤圆。

冬至祭祖,不仅在民间,汉传佛教界也承习了这个传统。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数》上说:“冬至,则一阳初生,履长之始。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冬至这一天,佛教寺院多举行祭祖法会,僧众也要前往祖师塔墓、祖堂祭供历代祖师大德。有些寺院为方便信众,还要特设功德堂等,为信众提供放置祖先牌位的处所,以供超荐。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是华夏民族承传了数千年的传统。千百年来,冬至祭祖的民风民俗,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至今仍广泛流传。浙江杭州等地民间至今仍盛行冬至扫墓。广东潮州则作兴冬至上坟“挂冬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寒衣节祭祖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烧寒衣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凡送给死者的衣物、冥币等物,必须焚烧得干干净净,唯有如此,这些阳世的废纸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绫罗绸缎、金银财宝。倘若有一个纸角没有烧尽,那么对不起,你将前功尽弃,你所祭奠的亡人将得不到半分好处。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如今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烧寒衣的习俗已逐渐淡化,许多人只是到坟前默哀或献上一束鲜花,来怀念逝去的亲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