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尔基写的《我的大学》精选20篇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与非人生活。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高尔基写的《我的大学》,希望能帮到您!

浏览

1829

作文

232

童年高尔基的读后感想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高尔基童年》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起来,我们现在的生活可真是好多了。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匠的家庭,家里很贫困。在他5岁的时候,父亲就病故了,他一直和妈妈相依为命,生活非常困难。因为家里穷,妈妈没钱为高尔基买衣服,所以,每次上学,高尔基就穿上妈妈的内衣、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衬衫和长腿的裤子。这样一身五颜六色、搭配不妥的服装引起了同学们的嘲笑,有些同学还给他起外号。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穿的都是自己的新衣服,有些都是高档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惭愧。尽管这么多条好条件加起来,我们还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捡四。

高尔基为了赚钱上学交学费,就只得靠捡破烂换钱。每逢不上学的时候,他就早早起了床,背上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运气好时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事就没着落了。我们现在上学什么也不用操心,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学习呢?

捡破烂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学费的来源,但是学校里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嘲笑他身上有“臭”味。而高尔基却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他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合书沉思,不禁思绪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们来说童年是我最宝贵的收藏,高尔基写的《童年》这本书来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书,对《童年》这本书最感兴趣。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还有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

我读完《童年》这本书,感受到了高尔基的悲惨遭遇,觉得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高尔基3岁的时候,父亲病故,母亲就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而又专横的小业主,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发财的好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了家门,到社会上自谋生路……

高尔基真实地描述了自已苦难的童年,我为自己庆幸——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没有受到这种苦,自己没有失去父母……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记得有一次,我妈妈向别人买了二十几张游泳票,中午,妈妈骑自行车送我回去奶奶家吃饭,过了一会儿,妈妈叫我把这十张游泳票给姨妈,我到了姨妈家的时候,我就顺手把游泳票给了姨妈,转眼就跑回奶奶家,忽然,姨妈打电话给妈妈,姨妈说:“怎么这些游泳票少了这么多的?”妈妈问了问我,说:“不知道,我女儿说她没有拿。”姨妈奇怪地问:“这么现在才只有五张啊。”妈妈重复地问了我好多遍,妈妈说:“不知道。”妈妈用安慰的对我说:“你有没有拿到啊?怎么姨妈说会不见了的?”我哭着说:“我反正没有拿,你不相信我就算咯。”后来,姨妈打电话对妈妈说是姨丈拿,妈妈后来向我说了对不起,我也说了不用了。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看了《童年》这本书,我有很大的启发,书中告诉我们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尔基与列宁

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被前苏联当局誉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也跟列宁有 “伟大的友谊”,但从克格勃档案里看,高尔基与这位俄国“革命之父”之间发生过多次观念和政治冲突,几乎闹到决裂地步。高尔基稍有摇摆,列宁就会批评他,高氏则报以诙谐一笑:“我知道我是一个很差劲的马克思主义者。说来说去,我们这些艺术家都有那么几分傻劲儿……”。十月革命发生后,高尔基被事实震骇,在《新生活报》 (左派孟什维克办的日报,1917年4月在彼得堡出版)发表文章,公开反对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认为这是俄罗斯的悲剧和毁灭,由此,1918年夏列宁则以一纸命令关闭了这家报纸。第二届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开幕时,列宁评论高尔基为此次会议写的文章“毫无共产党人气味,却有浓厚的反共性质。因此,这种文章绝不能在杂志上发表。”

到了1920年上半年,他们之间几乎断交,高尔基在列宁五十寿辰之际,把他同彼得大帝相比,说:“看见这个伟人,总让人有那么一种恐惧,他随心所欲地摆弄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历史杠杆。”1922年, 秘密警察第七部在暗中准备整肃高尔基,他们从高氏的朋友和熟人那里收集证据。此时,列宁和契卡总头目捷尔任斯基依然在世。

列宁和高尔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20年10月20日,关于此次相见,有过一些戏剧化的描述,如电影《带枪的人》(1938年)。这次相聚也是分手,列宁一再要高尔基移居国外:“如果你不走,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送你走了”。

这是对持不同见解者的一种驱逐方式,两年之间有数十位知识分子被驱逐出国。可是苏共却不让另一些需要出国的人走,1921年诗人布洛克重病,高尔基一次次催促列宁和卢那察尔斯基放布洛克去芬兰治病,但诗人还是在得到护照前去世了。18天后,即8月25日,另一位诗人尼古拉·古米廖夫被处决,罪名是白卫分子,尽管根本没有证据,高尔基对此案的求情同样毫无作用。这两位诗人的死亡,开启了作家受害的时代。

1921年10月8日,高尔基写信跟列宁告别,离开苏联去了欧洲。 1922年夏他在德国北部一个小城,得知俄国社会革命党的领袖们正在莫斯科受审,7月1日写给苏维埃政府首脑里科夫:“亲爱的阿列克谢 :如果对社会革命党人的这场审判以谋杀告终,那么这将是一件有预谋的罪恶谋杀。我请求你把我的观点告诉托洛茨基和其他人。我希望这不会使你惊讶,因为在整个革命期间,我已经向苏维埃当局一千次指出,在我们这个充满文盲、没有教育的国家里,毁灭知识分子是愚蠢和犯罪行为。我现在坚信,如果社会革命党人被杀害,这一罪行将会使俄国在道德上自绝于社会主义欧洲。高尔基”。他7月3日也写信给法朗士,希望在欧洲唤起公众关注此事,流亡国外的孟什维克人士 主办的杂志发表了高尔基这封信。两封信都保存在克格勃总部。他写给法朗士的信产生广泛影响,惊动了克里姆林宫。列宁称高尔基的信“卑鄙”,托洛茨基则指示《真理报》“就作家高尔基,写一篇措辞温和的文章,搞政治的人不会把这种文人放在眼里,要用外文发表”。一篇题为“几乎堕落到极点”的措辞严厉、猛烈批判高尔基的文章说:“从这种政治声明可以看到,身在国外的高尔基在危害我们的革命。他的危害极大……”。但也许是高尔基的呼吁起了效果,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了革命法庭通过的死刑判决,却没有执行死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天,我读了高尔基写的童年,这本书非常好看。

我很无聊时,都会待在房间里看《童年》,似乎想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

高尔基写的《童年》记载了阿列克塞的整个童年生活。第一章《父亲去世了》写了阿列克塞觉得倒在地上的父亲很害怕,不愿意靠近那个看起来陌生许多的父亲,可 是他又很思念自己的父亲,阿列克塞想起了父亲带自己划船的事:当时,我们正玩得开心,忽然一声雷响,把我吓得哇哇大叫,父亲安慰我说:“孩子,不用怕,没 事的······”

阿列克塞很爱他的外祖母,因为外祖母每天晚上讲一些稀奇古怪的小故事······

阿列克塞的外祖父十分凶狠,谁犯了错误就会抽谁一顿,这一点,令阿列克塞十分讨厌。他唯一的朋友就是小茨冈。茨冈是个弃儿,一年开春的雨夜,他在长凳下冻得哭声都没有人,外祖母收养了他,从他,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

过了很久,阿列克塞的母亲去世了,他很伤心,他的朋友安慰他说:“想开点,人总要死的”。外祖父对我说:“阿列克塞,你到人间去生活吧!”于是,我走向了人间!

看完阿列克塞的童年后,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它是那么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写给高尔基的一封信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敬爱的高尔基老爷爷:

您好!

读了您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脑海里全是您的身影!您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在我脑海里荡漾,我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我很佩服您!

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我生活在大城市里,有疼我爱我的爸爸妈妈,我想要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满足我的要求,我平时有些懒惰,看了你的文章,我的心里很难受,我很惭愧,很自责!您的童年真残酷!读着您写的童年,我仿佛看到您瘦小的模样,看到您受外祖父冷眼,看到您被舅舅们欺负,看到您被邻居的孩子们欺负,您躲在角落里,不敢出门;我真想把您救回来,带到我们家,跟我一起过幸福的生活,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写字,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你一定会很开心的,忘记你所有的不愉快。可是,我只有这样想想,我不能把你带到我身边!

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我看到你爸爸复活了,你的弟弟也从板凳上坐起来了,看到你躺在你妈妈怀里,开心的笑着,你握着你妈妈的手在给你小弟弟唱着儿歌,你的小弟弟乐的哈哈笑!我也开心的笑!

也许您看不到我给您写的,但是,我觉得您一定会感觉到的,祝您和我一样开心快乐!

此致

敬礼

您的忠心粉丝:魏昊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摄影师续写小学第五册第三课高尔基一文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小男孩儿哭着跳上了一辆电车走了后,回到家拿了胶卷,无意中看见钟面上的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男孩儿心里想:今天是去不了高尔基家了,我明天一定早早的就去给高尔基照相。

第二天,男孩儿起了个大早,出发去高尔基家。可是,他刚出门就想起来,自己光顾着拿胶卷,又忘了拿相机了。他一边埋怨自己的破记性,一边返回家中拿相机。然后坐着一辆电车去了高尔基家。

男孩儿到高尔基家的时候,准备再用扔纸条的方法进去,可秘书看见小男孩儿后,却笑盈盈地请他进来,还说:“早上好!小朋友!高尔基先生在等你呢!”男孩儿高兴地进了屋子。

再说,昨天小男孩儿哭着跑走了。过了一会儿,秘书告诉高尔基,有个摄影师已经恭候多时了。高尔基问:“是不是一位小男孩?”秘书说:“不是小男孩儿,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高尔基说:“告诉他,我很忙。但如果来的是小男孩,就一定请他进来……”

高尔基在家里等啊等啊……从上午等到下午,从下午等到晚上,还是不见小男孩儿的踪影。现在,小男孩终于来了,高尔基热情地招待小男孩儿,又是给他吃的,又是给他喝的,可是小男孩儿很懂礼貌,他什么也不吃、不喝。

后来,小男孩儿开始给高尔基照相,他让高尔基拿着报纸,做到沙发上看报纸。照完相以后,高尔基还问了小男孩儿的学习情况,告诉小男孩儿“一定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小男孩儿才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第三天,小男孩儿把照片拿给了高尔基看。高尔基微笑着点点头,并且连声称赞道:“嗯,不错,不错!你的照相技术可真好!以后要多来给我照相啊!”

后来,小男孩儿经过高尔基的同意后,将照片贴到了墙报上,同学们看到了高尔基的照片,都围上来说:“你可真有本事儿!你是怎样得到这张照片的?”“高尔基是著名的作家,你敢去给高尔基照相呀!”“你照的相片可真好啊!”“你好聪明啊!”“你可真棒呀!”……小男孩儿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微微一笑。

小男孩儿心里想:高尔基爷爷太给我面子了,他真是一位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啊!要不是高尔基爷爷这么关心少年儿童,我才没这么大的本事,能给他照相呢!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高尔基爷爷对我的期望。

后来,通过小男孩儿的不懈努力,他最终也成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经常受到高尔基的接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追求目标越来越高的高尔基作文

全文共 1104 字

+ 加入清单

1873年,高尔基的父亲因霍乱突然去世。当时高尔基只有5岁,他跟随母亲寄居到开染坊的外祖父家里,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那时,外祖父的家业濒临破产,实在无力供他继续上学。外祖父不得不对他说:“好吧,宝贝,你不是—枚勋章,我的脖子上没有你的地位,你到人间去吧……”

从此,10岁的高尔基走向了社会,自谋生计、历尽艰辛。1884年,16岁的高尔基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了喀山。但是现实很快使他明白:上大学不过是—个梦想罢了,对他敞开着的只有贫民窟和码头的大门。于是,他又奔波于伏尔加河两岸,备受沙皇统治下人间地狱的煎熬。他彷徨,苦闷,1887年,他多么想以自杀了结这苦难的—生;然而,—种顽强生存的信念终于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从那时起,高尔基觉得,要生活下去,总要有个奋斗目标。他怀着“想了解俄国”的愿望,开始了较长时期的艰苦生活。在这期间,他看到了穷苦人民是怎样的生活以及他们身上所蕴藏着的反抗力量。耳闻目睹的丰富见闻及所获得的广博知识,不断地充实着他的心灵,使他愈来愈坚强起来。高尔基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看不起自己,自甘潦倒,这比什么都可怕。高尔基对这—段经历曾这样说:“对生活的庸俗和残酷的恐惧,我是深深体验过的;我曾经弄到想自杀的地步。后来,在许多年当中,只要—回忆起这种愚蠢行为,我就感到—种奇耻并藐视自己。”

若干年后的—天,高尔基幸遇了革命者卡留日乃,他讲起自己的流离生活,卡留日乃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呢?这些故事不就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吗?”卡留日乃建议他说。“我没有把握。”高尔基脸上露出踌躇的神色。

告别卡留日乃后,高尔基就下定决心写诗了,他读过—些意大利和英国诗人的诗。当他动笔时,就抄了其中的—些诗句。他瞒着别人暗暗地写了—本,诚惶诚恐地将它送给作家柯洛连科过目。柯洛连科读了,皱起眉头对他说:“你的诗太难懂了。用你自己的话写点你自己看到的东西再给我看看吧。”高尔基接受了他的意见,忍痛把诗稿投进了火炉里,开始创作小说。1892年9月12日,他在地方报纸《高加索日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个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成功,但高尔基从此树立起了信心。这年秋天,他白天替人抄写,晚上自己写作和学习。在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高尔基说:“我不断地、拼命地学习,读书,在我的生活中,开始真正地迷上了文学……我已经开始考虑,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文学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可干了。”从此高尔基追求着越来越高的目标,逐渐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没有目标.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标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在某种程度上,—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可以预期的成就就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五百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这本书从阿廖沙三岁丧父后,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起,到外祖父叫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小说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铅样沉重”的童年往事——对于他所经历过并在心里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他的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种生活。他的外祖母慈祥善良,热爱生活。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难的生活。”在外祖母等人的支持下,使他逐渐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相对于我的童年来说,那简直是天壤之别!我的童年无忧无虑、丰富多彩,而且没有一点压力。而阿廖沙的童年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沉重,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这样一个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我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当中,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尔基《童年》读后感400字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身为现代伟大作家,可是他的伟大是被后人发现的,而他的童年却不像世人想象的那么好,他的童年是悲惨的,是无趣的。父亲早亡,母亲沉浸在孤独死亡的阴影中。亲人对他都不好,只有外祖母一直默默无闻的照顾他。记得高尔基童年去一个破旧的鞋店工作,店主冷酷无情,而店员便是他和他的哥哥。他的哥哥每天对高尔基指手画脚,而高尔基每天洗衣、做饭、搬东西等等各种家务活都由他来做,却每天填不饱肚子,你说他可不可怜?当然。

虽然高尔基受了那么多苦,但是他一直不卑不亢,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他机智勇敢,为了赚到钱维持生活他机智敢进黑森林,他勇敢,为了还清外祖父的债务,他竟能夜晚独自睡在墓地上证实世界上没有鬼,令人们施舍。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令人喜爱啊!可是却没人关心他、理解他,直到后来才被人们渐渐重视。

梵高也是一位这样的人。在世时,他拼命画画,画出来的奇形怪状,令人不屑一看。可每一幅画都投入了他毕生的心血,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可是由于人们不懂欣赏,一直把他活活饿死。到后来,他的画才被人们珍藏。

若高尔基活在当下,他应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中,我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童年》这本书。它讲述的是以高尔基自己为原形的童年生活。高尔基生于尼日尼诺夫哥罗德一个木匠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不久后母亲也去逝了,他十一岁时便外出谋生。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也一样,三岁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

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惨的,在那个黑暗的家中,经常受到吝啬又固执的外祖父的殴打,甚至被打到失去知觉。愚昧的舅舅们整天相互残杀,还害死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小茨冈。就连母亲也因各种的不幸变得冷漠,只有外祖母在这黑暗中能给他带来一点爱

在染坊的一场大火之后,外祖父和他的儿子们分了家,在其他地方买了一套房子,在那里,阿廖沙有幸结识到了几个好朋友,但最终这些房客都被外祖父赶走了。在那里,阿廖沙自己开辟了一个小天地,夏天就睡在那,有时外祖母也来这,给他讲着那一个个百听不厌的童话。过了不久,母亲改嫁了,外祖父又卖掉了房子,给母亲凑足了嫁妆,后来只租了个地下室来住。继父非常的奸诈,工作很不安分,没过多久,母亲死了,吝啬的外祖父不肯抚养阿廖沙,阿廖沙只有十一岁时就被残忍地赶出家门,独自谋生去了。

在这部作品中,外婆对阿廖沙的影响最大。外婆总是以慈善宽厚的胸怀关心身边每一个人,那童话故事是阿廖沙收到的仅有的几分爱。外公卡西林则是阿廖沙比较讨厌的人,在破产后变得无比吝啬,最后还将阿廖沙赶出了家门。

阿廖沙十一岁就能外出谋生,而我们现在已经14岁了,却还无法独立生存。有时,我们连做个菜,洗件衣服都做不好,根本无法独立。我们都生在美好的年代里,童年也是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但我们更应培养好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独立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六,我阅读了《高尔基童年》这篇文章,被文中高尔基那种时忘记了一切,专心致志的态度所感染。

我一字一句的仔细阅读时,仿佛和高尔基在一起。他读得那么专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以前读书的情景。我与高尔基一样,也是个十分爱书更喜欢看书的人。每当父母给我买回什么新书或借到一本好书,我如鱼得水,总是迫不及待地阅读。我虽然爱看书,但从中得到的收获却极少。这是为什么呢?当我阅读到高尔基如饥似渴地读书忘记了一切时,与自己比较,终于找到原因。

原来我看书虽多,但阅读是不够认真专心,只是看看热闹,仅注意了一些主要的情节,从来不曾写读书笔记;也不曾体会文章的内涵;更为注意过他人作品、文章写作的好方法等。又因看罢即忘,受益甚浅。我想高尔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豪,与他那求知若渴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是分不开的。同时,高尔基认真读书的态度,不仅仅教育了我看书不能一目十行,更教育了我做任何事都必须具有认真的态度。

现在,我细细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对“人真是成功之秘诀”这句话更坚信不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的大学》读书笔记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拿到《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本书,我就如饥似渴得把它看完了,合上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是由俄国的马克西姆.高尔基写的,他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生命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含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丰富了他的社会知识和生话经验。

我虽然生活在新社会,不知道旧社会是什么样,但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旧社会是什么样。

这本书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永不退缩。

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作,是高尔基三部曲的第三部。讲了:在一个中学生的股动下,阿廖沙来到喀山准备读大学,却发现梦想根本实现不了,只好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小心工作,并认识了很多有思想的热心人,自己也成了一个有抱负有责任感的新青年。

我一下就想到了今年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李宁宁,她家也很贫困,可是她考上了北大,北大还免了所有学费,还给了奖学金。所以,如果生活在现在的社会,只要学习成绩好,不用为钱发愁。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的第三部,小说记叙了饱尝人间辛酸的阿廖沙,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不久便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可俄国的腐朽和个人的困境使他自杀未遂而受伤,伤愈后,他带着新生的力量离开了喀山,重新踏上了流浪的道路。

高尔基(1868―1936年)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

高尔基的爸爸是木匠。高尔基童年丧父,从小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就开始独立谋生,高尔基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贫穷和受人欺负的家里度过的。

苦难、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为别人做保姆时,勤奋学习,次被主人骂;有时差点油灯被眼睛熏坏。

是啊!只有读书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高尔基名人故事

全文共 1280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俄国文学空前繁荣的时代,然而,高尔基却以他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走进俄国文坛。由于他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特别了解广大的人们群众生活的疾苦,在世界文学历史中,他的作品第一个在创作中真实而生动地歌颂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群光辉的英雄形象,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以下是关于高尔基名人故事,欢迎阅览!

1873年,高尔基的父亲因霍乱突然去世。当时高尔基只有5岁,他跟随母亲寄居到开染坊的外祖父家里,不久,母亲又离开了人世。那时,外祖父的家业濒临破产,实在无力供他继续上学。外祖父不得不对他说:“好吧,宝贝,你不是—枚勋章,我的脖子上没有你的地位,你到人间去吧……”

从此,10岁的高尔基走向了社会,自谋生计、历尽艰辛。1884年,16岁的高尔基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了喀山。但是现实很快使他明白:上大学不过是—个梦想罢了,对他敞开着的只有贫民窟和码头的大门。于是,他又奔波于伏尔加河两岸,备受沙皇统治下人间地狱的煎熬。他彷徨,苦闷,1887年,他多么想以自杀了结这苦难的—生;然而,—种顽强生存的信念终于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从那时起,高尔基觉得,要生活下去,总要有个奋斗目标。他怀着“想了解俄国”的愿望,开始了较长时期的艰苦生活。在这期间,他看到了穷苦人民是怎样的生活以及他们身上所蕴藏着的反抗力量。耳闻目睹的丰富见闻及所获得的广博知识,不断地充实着他的心灵,使他愈来愈坚强起来。高尔基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看不起自己,自甘潦倒,这比什么都可怕。高尔基对这—段经历曾这样说:“对生活的庸俗和残酷的恐惧,我是深深体验过的;我曾经弄到想自杀的地步。后来,在许多年当中,只要—回忆起这种愚蠢行为,我就感到—种奇耻并藐视自己。”

若干年后的—天,高尔基幸遇了革命者卡留日乃,他讲起自己的流离生活,卡留日乃被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不把它写下来呢?这些故事不就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吗?”卡留日乃建议他说。“我没有把握。”高尔基脸上露出踌躇的神色。

告别卡留日乃后,高尔基就下定决心写诗了,他读过—些意大利和英国诗人的诗。当他动笔时,就抄了其中的—些诗句。他瞒着别人暗暗地写了—本,诚惶诚恐地将它送给作家柯洛连科过目。柯洛连科读了,皱起眉头对他说:“你的诗太难懂了。用你自己的话写点你自己看到的东西再给我看看吧。”高尔基接受了他的意见,忍痛把诗稿投进了火炉里,开始创作小说。1892年9月12日,他在地方报纸《高加索日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个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成功,但高尔基从此树立起了信心。这年秋天,他白天替人抄写,晚上自己写作和学习。在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高尔基说:“我不断地、拼命地学习,读书,在我的生活中,开始真正地迷上了文学……我已经开始考虑,在我的生活中,除了文学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可干了。”从此高尔基追求着越来越高的目标,逐渐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没有目标。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标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在某种程度上,—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可以预期的成就就越大。

[关于高尔基名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尔基的童年读书笔记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摘录】

我把自己的童年时代比喻成蜂巢,形形色色平凡又普通的人们如同蜜蜂,把各自采集到的生活和知识的蜂蜜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我,为我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养料。尽管这养料又脏又苦,但只要是知识,她就是蜂蜜,虽苦尤甜。

【品味赏析】

作者把自己的童年时代比作蜂巢,将形形色色平凡又普通的人们比作蜜蜂,把人们的生活和知识比作蜂蜜,“蜜蜂”把它们采集到的“蜂蜜”输送给“我”,成为“我”成长的丰富养料,这养料虽然有甜,也有酸,有苦,也有辣,但这都是别人所经历过的,被“我”记在了心中,从这些“养料”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能更好地成长。

【读书摘录】

于是我上楼,紧紧地盯着街口。想到气势汹汹的舅舅马上就要过来,我心里不免发毛;而被外婆委以如此重任,我又暗自得意。街道,很宽,盖着一层厚厚的尘土,尘土间突起一块块鹅卵石,街道向左一直延伸,穿越山谷,一直通到奥斯特罗日那雅广场。一座古旧的灰色监狱威严地矗立在广场的黏土地上,四个角各建有一个塔楼岗哨。整座建筑蔚为壮观,带给人一种忧郁的美感。街道右边,离开我们三幢房子那么远,就是辛那雅广场,广场尽头是黄色的囚犯营地和消防瞭望塔,塔顶的值班救火员,像条被栓了铁链的狗,一刻不停地来回走动。

【品味赏析】

这段话是对外公家窗外的环境描写。描写了屋外宽宽的街道,盖着厚厚的尘土,尘土间还“突起一块块鹅卵石”,街道一直延伸穿越山谷,通到奥斯特罗日那雅广场,一座灰色监狱楼“威严地矗立”在广场的黏土地上,四角各建有一个塔楼岗哨,这座建筑十分壮观,给人一种“忧郁的美感”,街道右边,离作者三幢房子那么远,那则是辛那亚广场。本段按方位顺序进行描述,由近到远,值得我们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童年,人人都有童年,我的童年是愉悦愉悦的,但他的童年却保尝人世间的辛酸,透过一个渐渐成熟的孩子的眼光去描述他周围的世界,虽然他对自我总是谦逊地不肯多着笔墨,但却给我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阿廖沙形象。《《童年》》里的这些故事在住者优荚的文笔下,个个都显得深刻细腻,引人入胜,像一颗颗珍珠,而全书则有如着这些珍珠组成的一串项链。

在这本书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个当然是小阿廖沙了,当看到他的外祖父第1次打他时,他极力反抗,我不由得心升同情,恨不得上去帮他一把,让他免遭皮肉之苦。当看到他交到了知心兄弟姐妹的那种愉悦劲,不由得羡慕起他来,唉,我多么期望能交到知心兄弟姐妹呀。当看到小阿廖沙没有书却渴望读书时,我被他那种我所不具有的精神所感动。当看到他所读书所遭受的屈辱,而落泪。小阿廖沙对小市民恶习的痛恨,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完美生活的强烈向往深深感染了我,也让我更加珍惜此刻我所拥有的一切。

第二个人物则是小阿廖沙的知新兄弟姐妹,“好事儿”,从他的语言中看出他是一个钟爱生活,乐观,用心向上得人,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看作是一件好事,你就不会抱怨生活了。

从“好事儿”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在生活中即使遇到了挫折,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也许会变成一件好事,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文学家名人故事: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办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

在裁缝店里,小高尔基一边干活,一边想方设法读书,老板订了一份《俄罗斯报》,小高尔基就趁老板不在时,偷偷看这份报纸。

有一次,小高尔基从邻居家借来一本小说,趁老板晚上睡着以后,在窗边借着月光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月亮躲到了云层后面,小高尔基兴致正浓,怎肯罢手,就点燃一盏小油灯继续看下去。不一会儿,老板醒过来,他看见小高尔苦在油灯下如痴如醉地看一厚厚的书,不由怒气冲冲地说:“看什么看,你把我农的灯油都快用沟了!”老板娘也醒过来,像一头母狼似的扑上去殴打小高尔基。

小高尔基无法忍受下去,他二话不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裁缝店。

小高尔在背着行囊来到伏尔加河边,他注视着波光点点的伏尔加河,心里感觉有些悲伤,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他在一艘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胖厨师,并做起了胖厨师的洗碗小伙计。更让小高尔基感到惊喜的是,胖厨师也是个书迷,他有满满一箱的书,而且愿意让小高尔基随便读。小高尔基高兴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如饥似渴地读书,有时还和胖厨师一起探讨书中的各种问题。

小高尔基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从大量的书籍中明白了许多人世间的道理。大量的阅读也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使他最终成为苏联大文豪。

1868年3月14日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大兵的儿子,母亲是染房老板的女儿。祖父曾经当过军官,因残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职。祖父对父亲非常严厉,以致父亲从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过木匠、轮船公司办事处经理、装饰室内帷幔和裱糊壁纸的工人等,是个聪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来感染霍乱,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后,高尔基随母亲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满小市民气的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其间,母亲改嫁并于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

11岁的高尔基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他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欺凌与虐待,饱尝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但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机会读手边所能碰到的书,刻苦自学。

1884年,他怀着上大学的打算来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会的底层读完了他的社会大学。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同时,结识了先进的民粹派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着作,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的丑恶和人民的疾苦,逐渐树立起改革社会的决心。

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尔基为了解祖国和人民,两次漫游俄罗斯。从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经过顿河区域、乌克兰,来到比萨拉比亚,再从那里沿着克里米亚南岸到了库班,再到黑海边。旅途见闻和艰苦经历使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积蓄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素材,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强烈欲望。

[文学家名人故事: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了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我从来就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童年。同很多的的人一样,童年都是在父母的宠爱、溺爱下度过,直至自己长大,然而,在这过程中,殊不知自己已经走过了童年。但我清楚在这过程中,拥有的,不只是父母的宠爱、溺爱。

随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苦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但是自幼丧父的他,从未对人生失望。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外祖父的种种行为,只有读过《童年》的都会清楚,会有一种莫名的愤怒。晓得时候,严厉的慈祥的婆婆与严厉的外公总是吵吵闹闹。虽然,外公很少给我好脸色看,但是他从不会打我,会在我受伤是用他特别的方式关心我。

“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是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高尔基的外祖母是一个乐观、慈爱的老人,虽然生活并不好。外祖母喜欢讲故事给阿廖沙听,而且特别疼爱他。外祖母就像一个朋友是的关心他,鼓励他。一直就很喜欢阿廖沙的外祖母。这个幽默、乐观的人。

“在人们心里,欢乐和忧愁几乎纠缠在一起,以不可捉摸的,令人不解的速度互相交替着。”也许,这就是童年,阿廖沙的童年,高尔基的童年,我的童年,大家的童年……

闭上《童年》,下午的阳光依旧那么明媚,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五彩斑斓的,童年的那个自己,永远的活在自己心中,伴随着自己成长。无论过多久,他依旧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尔基励志的名言警句

全文共 2072 字

+ 加入清单

1、热爱书籍吧!书籍是知识的源泉,只有书籍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真正的、有理性的人。唯有这种人能真诚地热爱人,尊重人的劳动,衷心地赞赏人类永不停息的伟大劳动所创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2、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3、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4、拳头打不倒真理。

5、我们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

6、凡是坚信自己,并且坚信自己的思想具有生命力的人,一定会跨过一切障碍。

7、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

8、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9、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10、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11、人需要真理,就象瞎子需要明眼的引路人一样。

12、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13、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14、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15、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16、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

17、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一个字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18、世界上没有一匹这样的马,它可以驮着你逃开你自己。

19、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20、要使得生活轻松,就只有一个法子,集体的理智的劳动。……只有理智的、坚决的、集体的劳动,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21、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22、真正希望过“很宽阔、很美好的生活”,就创造它吧,和那些正在英勇地建立空前未有的、宏伟的事业的人手携手地去工作吧。在生活中,堆积了许多美好的、实际的工作,这些工作会使我们的土地富饶,会把人从偏颇、成见和迷信的可耻的俘虏中解放出来。

23、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24、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25、天才出于勤奋。

26、我过去和现在希望看见所有的人都是劳动和创造的英雄,都是新的、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建设者。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使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不管个性怎样不同,自己是和其他一切人有同等价值的人。

27、爱孩子,这是母亲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28、当一个人的心情愉快的时候,他便显得善良。

29、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30、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

31、我一生所主张的,就是生活,对人们必须抱持积极的态度。

32、创造靠智慧,处世靠常识;有常识而无智慧,谓之平庸,有智慧而无常识,谓之笨拙。智慧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自觉活着力

33、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

34、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35、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留予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36、我觉得奋不顾身精社能克服任何障碍,能在世界上创造任何奇迹。

37、一切出色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它们之令人倾倒,正是由于自己的富有智慧的朴素。

38、毫无辛苦地赚钱的人不胜枚举,但是,毫无辛苦地挥霍的人则绝无仅有。

39、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40、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令人后悔的是时间。

41、当你感到一切人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42、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43、我一向憎恶为自己的温饱打算的人。人是高于温饱的。

44、人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暂的岁月要求我好好领会生活的进程……

45、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46、我扑在书籍上,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47、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48、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

49、书籍是青年人不可以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50、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高尔基励志名言警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房主,但快濒临破产。但同时两个舅舅也同样的粗暴,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而主人公阿廖沙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遭虐待,外祖父经常会发疯似的打他们,这使我觉得都惶恐不安。

童年本应该是美好的,而阿廖沙的童年却是整天看着两个舅舅为夺家产而争吵打架,明争暗斗以及在生活琐事上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这种东西早已在他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还是有爱着他的人,就是外祖母,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的人,她有宽大胸怀,对谁都能忍让,热爱生活,经常将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的故事给阿廖沙听,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生活环境中,教育他要正直,正义。所以在面对小茨冈死了的时候,阿廖沙的眼睛湿了,那个曾经为他被外祖父抽得浑身鞭痕的好朋友就那样静静地离开了他,十字架的倒下,再也看不到美好,执着,朴素的小茨冈了,舅舅们的自私导致了小茨冈的死,又是舅舅们的丑恶的一面暴露出来,使阿廖沙沉默着痛恨着他们。

高尔基在开头就写到”有时候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光明的东西在发光,只要我们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一点点微弱的火光也可以被无限放大,也就是说不要对任何不堪的事实失去信心,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会让你感到痛苦甚至是绝望,但你再想想,黑暗过去了,黎明的曙光总会来的,只要你乐观,善良,那么你的光明一定会到来。当读到这一段时,我深有感触”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着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将苏醒。”它是想要告诉我们新的一代是如何坚忍不拔地顽强生长,并且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人的一生中,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不该想怎样去获得更多,而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读高尔基的《海燕》有感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今天,我读了高尔基写的文章——《海燕》,从海燕身上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文章写得是在狂风暴雨中,海燕在中间高傲地飞翔。它不像海鸥一样胆小,不像海鸭受不了这轰隆隆的雷声,不像企鹅那么胆怯,遇到困难就退缩。海燕在雨中勇敢的、自由自在地、不受拘束地飞翔。——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是只勇敢的精灵。在暴风雨面前,它从不畏惧,总是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飞翔。海鸥在呻吟,海鸭在逃避,企鹅在躲藏,只有海燕——不怕困难,向前冲!

科学家爱迪生就有这种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他在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研究,他总是昼夜不息,甚至一天只睡二小时。可是这样的艰苦奋斗没有给爱迪生带来好消息。他没有放弃,也许上天终于被爱迪生感动,在他经过十三个月时,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他终于成功了,发明了电灯。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海燕的精神将我铭记在心中,相信我会做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