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驴得水话剧观后感经典19篇

导语:我国每年的4月中傣历六月,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也要欢度泼水节,这是他们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相关的典故,欢迎查阅。

浏览

6934

作文

77

《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191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布莱希特的“间离”戏剧方法直接受梅兰芳京剧演出的启发的话,那桑顿·怀尔德的戏剧观念之中国因素就要复合得多了。因父亲曾任美国驻华总领事,怀尔德少年时在上海、山东烟台生活过若干年且接受教育(其时恰逢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共和兴起的时代风云变幻中),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对其有所影响,及至成年,在其戏剧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京剧的独特形式亦予他不少启悟。《我们的小镇》这个剧本,在二十世纪三〇年代的美国剧坛算是个“异类”,从形式到内容,均有出人意表之处(如舞台上“没有帷幕,没有布景”,舞台经理既是无所不知的叙事者,也是身处其中的演员),而作者对生死的思虑与体悟,对我们而言,或许有着某种东方式暗接款曲的熟悉感,因为那些凡俗的平淡,及平淡中隐藏的诗意与深刻。

《我们的小镇》中,那个不起眼的小镇名为格洛佛角,镇上有几百户人家,共2642人,而剧中的三幕戏主要围绕吉布斯家和韦伯家展开,一切波澜不惊,出生、成长、上学、结婚、生育、死去,一代人、两代人,周而复始,每个人都是如此生活着。这让我想起美国另一位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名作《天边外》,探讨生活在别处这个话题,“海的那一边是什么?”“是天边。”“那天边外呢?”剧中的主人公一生渴望着“天边外”的生活,可终其一生也未走出小镇,徒然留下无限的怅惘和悔恨。而《我们的小镇》中的人物似不太存有生活在别处的想法,但并非他们全无困惑与梦想,此处生活的意义是他们,亦是这部剧作念兹在兹的莫大问题。

与许多剧作将笔力灌注在第一幕相异,《我们的小镇》初始一直平静铺叙,第一幕“日常生活”、第二幕“爱情与婚姻”,淡淡而过,或有让人饮白开水般的不耐。但第三幕,不避“怪力乱神”,有了幽灵,有了穿越,有了哀伤,有了犹犹豫豫的放下,前面两幕的意义不再模糊,垫场不再是垫场,一切贯穿起来,获得了一种飞升。日常生活、爱情与婚姻,平凡得令许多人习焉不察,忘却此中的真意,而死亡及虚拟的穿越,让本来隐形的一切蓦然显影,重新曝于我们的眼前。韦伯家的艾米丽因难产而死,得知还有一次返回人间稍作停留的机会,她选择了自己十二岁生日的那天,虽然同时得到警告这样的重返是痛苦的,她仍然如此选择、不改初衷。因之,有了返回时限已到,艾米丽再次离别时如下的告白:

“再见,再见,世界。再见,格洛佛角……妈妈,爸爸。再见,我的闹钟……妈妈的太阳花。食物和咖啡。新熨好的衣服,还有热水澡……睡觉与起床。哦,地球,你太美妙了,以至于无人能认识你的好。”

这种锥心的痛楚,是因为艾米丽意识到自己以前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忽视,于是在被带回坟墓的刹那,她仍要努力再回看一眼。“有没有人在活着的时候,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每一分,每一秒?”这是她面对舞台的诘问,痛入心扉,或许亦问入每一个人的心里。

日常生活的缓慢流程有着极大的销蚀作用,一切的耐心,一切的尊严,在时光的消磨中损耗殆尽,似乎没有了重心与质感。但桑顿·怀尔德的戏剧叙述方式却使那难言的真相忽然拉至我们的面前,所有的不再影影绰绰,而是清晰可辨,纤毫毕现。艾米丽如是,而送报纸的男孩乔·克罗威尔更有着在剧作家艺术处理下微缩的一生,他刚在舞台上出现时,在派送小镇报纸《哨兵报》,边和吉布斯医生拉着家常,谈论谈论膝盖隐隐作痛什么的;而随后从舞台经理貌似随意的旁白中,我们得知乔非常聪明,高中毕业将获得麻省理工的奖学金,“本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但战争爆发了,他死在了法国。——所有那些教育都白费了。”死亡兀然扑至眼前,原本凡俗的日常生活顿时暗潮汹涌。我们若事先得知这一切,还会一任生活的漠然吗?

桑顿·怀尔德对小镇日常生活的铺陈是异常散漫的,没有太多的戏剧性,没有特立独行的人物,没有抓人眼球的事件,一切的平常凡庸如剧本名字:“我们的小镇”,放之美国任何一个州皆可,或许放之四海亦皆可。甚至,舞台经理还请来了一位州立大学的农业学教授,给大家介绍格洛佛角的地理概况,诸如生成年代、气象学知识、人类学资料等等,与故事本身并无直接的关系,近似繁冗的旁逸斜出的枝节。这是对写实剧的一种近于“笨拙”的陷溺与戏仿,当进入的程度达至极限时,反讽的效果也就油然而生,刻画凡俗生活的戏剧泛出了隐喻的色彩,源于怀尔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最微小的事件找到最珍贵的价值”。大家对如此的一个小镇的感受是陌生与熟悉的混合,故事未必逐个经历,但人情与世态的相通却是不言而喻的。

桑顿·怀尔德曾说,“我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新型戏剧家。我曾希望自己是。我希望能贡献一份力量,为他们的到来铺平道路”。事实证明,怀尔德确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创新者,他从无戏剧性中寻出戏剧性,从凡庸中提炼出诗意之花来,于他自己是抒怀之作,其间的隐喻亦为我们每一个人所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公主至高无上的,当然她的头发也要与众不同。在观看《公主的头花》这部话剧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人类的美可千万不能用动物们的生命做代价。

“砰”的一声枪响,传来了白鹭凄惨的叫声,一位商人带着一个小丑,手拿长枪,奸诈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森林,他们俩就是击杀白鹭的凶手。为什么可爱的白鹭们会被他们杀死?一切都是因为公主的头花——公主要出嫁,必须将自己打扮成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她在全国帖榜告示天下,让大们帮她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头花。

果然,美丽的头花让公主在婚礼上出尽了风头,姑娘都无比羡慕公主和她美丽的头花。这一切都商人和小丑看在眼里,于是人他们打算制造更多的头花来赚钱。然后罪恶的枪口一次又一次地对准了白鹭。渐渐地,小白鹭们没有爸爸,没有了妈妈,没有了自己的家,它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公主知道了整个事情之后,非常后悔自己所犯下的错,从此以后,她就回到自己的国家,整天呆在生活过的地方,遇见路人就讲她自己做作所为,让人们以后再也不要像自己一样,为了自己的欲望和美丽,而杀死人类的朋友。

看完这台话剧,我的心里突然多出了许多的想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啊!公主在这件事明白了——有时自己的一己之私会给更多的人或物带来伤害,所以她用更多的时间弥补自己的过错。这也说明,公主的内心是关善良的,而我们也应该和她一样,首先做一个善良正直的孩子!如果有一些我们也做错了事情,我们也应该像公主一样勇敢的面对和弥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反腐话剧《黑瞳》观后感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一座桥,一个家,演绎着亲情与背叛,幸福与毁灭,悲悯与同情,广东首部反腐话剧黑瞳》激起了广大观众强烈的心灵震颤与共鸣!

8月7日,广东首部反腐话剧《黑瞳》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开演。故事围绕某市在建的标志性工程“长门二桥发生桥体开裂事件”深入展开,同时抓住当今社会的舆论焦点与热点,编织了一个国企女高管吴曼华贪腐落马的事例,其中,穿插了儿子林逸飞杀人犯罪企图逃逸海外,工程承包商李俊生偷工减料致使在建大桥坍塌,以及丈夫、大桥设计师林儒如何正面抗争力挽危局,从此,引发了复杂的家庭纠纷和冲突,最终使贪腐真相全盘败露,以及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毁灭的过程。

演出当天,窗外正下着瓢泼大雨,看完《黑瞳》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话剧中的 “吴曼华”的心灵曾经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淳朴,曾经为企业立过卓著的功勋。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随着职位的上升和权力的增大,恶性膨胀的私欲遮蔽了她的良知,她玩弄权术、欺压百姓,最终沦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并亲手毁了自己深爱的孩子和家庭。正如话剧中那位建筑设计师发问一样:“现在的人们都是怎么了?”当今,我们经常从一些主流媒体看到意外事故频频发生的报道:某个“富二代”、“官二代”畏罪潜逃、冒名顶罪;某座楼房、大桥坍塌;某个国企高管携款潜逃等等,形形色色,令人目不遐接,一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但也成为许多关心祖国民生、热爱祖国事业的广大老百姓的痛点。

在日常的工作中,作为一名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国企员工,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保持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与过硬的品牌质量对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作为企业对内和对外宣传的窗口,我们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古语有训:涓流成海、积土成山。社会由个人组成,每个人选择怎样的价值观、追求怎样的理想信念、秉承怎样的道德底线,决定了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基础和面貌。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就愈加需要我们凝聚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在各种价值观的交锋和博弈中,寻找大家认识的“最大公约数”,淬炼统一的精神“内核”,从而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其次,话剧中吴曼华对孩子无度的溺爱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的真实写照,只是溺爱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在世间上,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是,我们对孩子的爱更需要理性。如果家长们不分好坏,过分纵容孩子的无理需求和所作所为,这样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例如“我爸是李刚” 等事件悲剧的发生。孩子是上天恩赐给父母们一份十分珍贵的无价宝,作为孩子们人生的启蒙导师,我们更应该从小培养小孩的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教育小孩学会饮水思源的道理。同时,要让孩子们清楚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曲折,但是,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感恩善良的心,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做人,一切必定迎刃而解,因为中国古语有云:“举头三尺有神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雨花台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周二,学校组织了一次观看话剧雨花台》的活动,话剧以恢弘的气势真实地还原了雨花台烈士们的故事和精神,着实震撼人心,而且感人至深。

话剧的主要情节围绕着一个共产党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间谍“保尔”展开。国民党很多的机密情报都被他攫取并传达给共产党。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政府给关押共产党人的秘密监狱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三日破获“保尔”案。于是丧心病狂的国民党人对共产党员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威逼利诱,而共产党人们以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精神,誓死也没有吐露半点情报,最终尽数牺牲。

小时候我曾去南京游览,有幸参观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父母是军人,一进入景区就变得沉默无言。我当时不过六七岁的光景,虽然不谙世事,但在这样肃穆的环境下也不由的庄重起来。我记得很清楚,馆内的墙上挂满了烈士生前的照片,并附有烈士的姓名。而有一面墙上,只是孤零零的列着几个名字。我问母亲,他们的肖像是不是掉了,母亲回答说,很多人牺牲之前根本没有留下照片,甚至有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我听了后打了个哆嗦,觉得这些人死得太不值了。他们为国家做了那么多事,国家却连他们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这样的白白牺牲有什么意义呢?时隔数年,这样的疑问居然再一次回到了我的脑中,不过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其实我不是很信服为某个党派或集体而死的说法。人的死亡即意味着终结,所谓“信仰”之类也是基于“活着”的条件。更何况,雨花台烈士中,年岁较小的施滉、袁咨桐牺牲时只有不到二十岁,这样的年龄,对“国家”和“党”很难说有多深的感情。我认为,他们只是明白,在腐朽和残暴的政权下,必须有人主动去革命和牺牲。与其等待别人的拯救,还不如去拯救别人。没有人愿意死,剧中恽代英的那句“我太想活下去了”也应该是无数革命者的心声。但对这些人来说,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比生命更重要。正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人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在此——能在苟且和死亡间无悔地选择后者。

在观剧后,我对生活也有了新的思考。当我们为了一件琐事而抱怨生活时,有没有想过竟曾经有人为了我们这样的生活而献出了生命。“我们的生活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缅怀先烈,不忘历史”这样的话不知被说了多少遍,很多人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表现得不屑,甚至是鄙夷。但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面临着他们的抉择,又有几人能甘愿抛弃自己的生命呢?这些人,做出了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怀念吗?而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不也应该倍加珍惜吗?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这也许是无数烈士们内心最深处的呼喊。而在国泰民安的今天,这样的精神似乎也失去了意义。但我认为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将他们精神传承下去。正因为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以龙的传人,为身体里流淌的华夏血液而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型话剧《红旗渠》观后感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话剧红旗渠》视频结束后,我的脑海中还是话剧里的场景,心中还是心潮澎湃,耳边又回荡起了人物的话语……

故事发生在1959年,当时的林县人民身处深山,用水要用一天的时间上山去挑,十分艰苦。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杨贵同志担任总指挥负责修建水渠,历经千辛万苦,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终于让哗哗的漳河水流进了林县。

修建红旗渠需要勇气。杨贵知道修建风险很大,没有工具,没有资金,没有粮食,没有住宿,可能会有牺牲,可能会闹得人心惶惶,可能会有人反对……但他们没有退缩!他们有人,有思想,有办法,可以战胜一切艰难困苦。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粮食,自己挖;没有住宿,住山洞……就是这样的勇气,这样的坚强,红旗渠工程才能克服这些“拦路虎”。杨贵的勇气,还在于他的敢作敢当,为了给工人们吃上粮食,向检查组坦白了私自动用国库粮食的事,并且一人承担责任。多么令人感动的精神,并不是林县人的杨贵可以为这条红旗渠献出一切啊!

修建红旗渠需要全民参与。9岁的小吱吱跟随姑姑到工地为民工端水,为了红旗渠的早日修好,为了让工地的工人吃上饭,她独自走上上去挖野菜,结果不幸摔下悬崖。她短短一生的梦想,就是能洗上脸,抹上她的胭脂。“漳河水,你什么时候才能哗哗地流过来啊?姑姑,叔叔,你们修得快一点啊!你们没有吃的,我帮你们去挖野菜,野菜,我挖过,我找得到……”耳边每每响起她稚嫩的话语,我的心不禁一阵颤动。

正是这些人,他们互相激励,用血肉之躯汇成了红旗渠,他们自力更生,重新安排了林县的山河,他们用铁锹一铲一铲挖开大山,他们用锤子,一锤一锤凿出隧道,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勇敢,他们的奋不顾身,他们能为人民,为国家做出一切,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们,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需要这些英雄,他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我们今天要肩负历史的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全片,会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知识分子怕有知识的流氓,有知识的流氓怕没知识的权力,没知识的权力怕有钱有势的外国人。而知识分子也好、流氓知识分子也罢,外加权力,都是一群大大小小的骗子。哦,对了,得加上一句:在万恶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他们上上下下都是一帮骗子,以欺诈为能。可以说,《驴得》的嘲讽已经超越了《围城》,不单是揭示知识分子的虚伪,而是直指知识分子的无耻和卑污。

里面有句台词简直让我笑爆了:“......我这也是没有办法,他们有枪啊!我现在忍辱负重,先打入到他们内部,等有一天我......”

《驴得水》里唯一一个完整的人的形象,就是全片的女主角。在我印象里,最近二十年来,在文艺作品里敢于直称“我知道我淫荡,但是我喜欢这样”的人,除了《遗情书》的作者木子美(又称:不加V)之外,就只有《驴得水》里的女主角了。这样的角色让人非常感动,她就像是个天真的孩子,这是为了好玩而活在这个世界上。去到如此偏远穷困之地,只是因为“不想有人管我”。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她也总是能最先让出她的那一份来,和男性的假仗义不同,她如此说,也真的如此做。

全片最悲剧的人物也就是她。她所认同、所仰赖的群体,并没有保护她。相反的,因为她没有多少物欲,也更容易自我牺牲,所以她被自己人推出来当做祭品牺牲掉。一个人想做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条狗,于是她被狗给干掉了,这就是《驴得水》看后最为黑暗,最为窒息,也最让人绝望的地方。

今天题图之下的这首《我要你》,就是《驴得水》女主角在影片中演唱的歌曲。甜美极了,优美极了,希望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这出戏被定位为“荒诞现实主义”,让人傻笑120分钟,也疼足120分钟,直到最后,难受到不行。准确来说,这是一部悲剧。

一群心怀伟大理想的人,为了帮助山里的孩子学习文化。来到贫瘠缺的山区,迫于生存的无奈,他们犯了第一个错误:他们编出一个叫驴得水的教员,每个月吃驴得水的空晌。结果,教育部来人要查这个驴得水,为了掩饰这个错误,也是为了保住山区学校,他们接着编一个又一个骗局,他们不断取得成功,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面前,人性的扭曲被命运所推动,变得越来越失控。直到美国慈善家要来亲自给驴得水一万美元的赞助,他们只能再骗美国人。他们越陷越深,朋友反目,恋人分手,父女翻脸。夫妻对抗。他们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谎话连篇,出卖色相,认贼做父,直到最后不可收拾。

毫无疑问,《驴得水》的剧情是相当紧凑的,几乎没有多余的铺垫,直奔主题。虽然在刻意的营造“极端情境”,但极端的非常合理。在一错再错,无法挽回的情况下,作为群体中唯一的女人,一曼在为大家争取到利益之后,却被集体无情的出卖,所有的男人都可以任意践踏这个女人的自尊,她让我想起了羊脂球和狗镇。当金钱的诱惑再次来临,一直作为正义化身的代表铁男也突然转变成为权力与金钱的走狗。最后,连一直想维系学校的校长也最终为了心中的魔魇甚至牺牲了女儿。

当然,很多设计过的桥段,需要看完之后慢慢回味才能体会到编剧的用心。一开始,演员们就在像观众要水,这个“水”,不仅点题,更引人深思。而后,一曼老师为留住驴得水的替身铁匠,最后只能“睡服”他,这样的情景,现实中我们看的太多了,为了得到而毫无底线的交换。人的残忍来自于对现实的认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曼再次被牺牲。随后自己甩自己的十几个嘴巴,就仿佛抽打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人性的丑恶不过如此,利益面前,什么高尚的理想,纯洁的初衷都见鬼去吧。

《驴得水》里面每一次重口味的情节设计,每一次爆粗口,每个富有深意的台词,具有深远意义的道具设计,都能引起观众们的共鸣而哈哈大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去反省,如果还保留着纯真,我们又怎么能笑的出来。可惜,笑完以后,我们也只能继续回归这个现实的世界,虽然心是疼痛的,无奈却只能继续扮演着道貌岸然的各种角色。

“永远不要为了美好的目的去做错误的事”.校长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次次的降低自己的底线,在一曼的头发被一点点剪掉的时候,彻底摧毁她精神世界的不是魁山的谩骂,也不是铜匠对她自尊的践踏,而是曾经最信任、彼此互相扶持的伙伴儿在面对抉择的时候选择的抛弃.为了梦想 所有的原则真的可以不要了吗?

当你看完一部话剧出来,被问的第一个问题总会是“好不好看”,千万不要觉得这样的问题没有技术含量,简单地说“好看”和“不好看”是最好的回答,大众需要最直观的判断,然后才会决定是否去剧场。在看完《驴得水》之后有人问同样的问题,我脱口而出“好看,好看,真好看”。

通常一场让你先觉好笑的戏,最后一定是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跌宕,让人笑中带泪的。笑过哭过以后,剩下的只有疼痛。这种疼痛在看完《驴得水》以后久久都不能平复。

这还是部优秀的群戏,剧中9名演员没有主角、配角之分,无论是校长、校长女儿,还是教育部官员、“铁匠”媳妇,身上都有戏,你会不由想到这个团队是怎么对付到一起的,在对剧的理解以及在表演上的统一性方面,他们表现出良好的合作。

有笑声无思想几成国产小成本电影最大的弊病,《驴得水》没有明显地想要表现它的深刻,这部戏学会了把锋芒藏得很深,或者换个说法,它压根就没打算藏什么机锋,本来打算被包裹于戏剧核心的东西,全部外翻出来给观众看,但和“浑不吝”式的装疯卖傻不同,它的立意与表达,是高级的、智慧的。它的尖刻批判令人激动,它对人性真实一面的坦诚描述令人信服,但它传递的思想却又是忠厚、温和以及充满希望的,很难想象“释放戾气”和“给予希望”这两种功能会在一部剧身上同时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同名话剧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荒诞”的驴得水

梁简文帝有训,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这句话,放在今天无疑仍是有道理的。

《驴得水》(以下简称《驴》)的荒诞与喜感,绝非是一个个包袱堆砌的产物。事实上,《驴》的叙事框架毫不哗众取宠,而是十足的四平八稳,很好地照顾到大众的审美层面。形式的温和及中规中矩,恰恰与内容的锋利及针砭时弊形成戏剧化的对比,如同一场暖阳春日下的葬礼,一次心平气和的谋杀,令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形下迎来一浪高过一浪的瞠目结舌,却也随即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原型。

毕竟,荒诞也有自己的立身明哲——它决非无节制地滥想,而是乱中取真的隐喻。披着荒唐和怪诞的外衣,它用急弦快扫式的演奏震荡着人们混乱不清的内心。

“人性”的《驴得水》

纵向来看,《驴》的情节大纲可以放进中国两千年来任何一个时代背景中而不显得唐突。从这个角度出发,“人之初,性本善”只说透了真相前一半。

人性的诸多弱点,即便不读刘墉和卡内基,任谁也能大略道出一二。其中最可怕的情况,莫过于纯真的个体丧失了话语权,集体的共性思维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偏离,理想与现实出现了无法逾越的断层,所有行为准则都源于最原始的欲望。这时的你,还会坚守吗?

亨利•米勒在那部脏话连篇的《北回归线》中说过,人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终会让人成为一副空空的骨架。回过头来,还得去寻找失去的肉体——够绝望,也够真实。

“残酷”的《驴得水》

“看”这一动作,若足够动人或虐心,足以让一部作品不朽。

铁匠与张一曼的互动无疑是《驴》的一大亮点。两人在不同境况下一次次相互凝视,所承载的信息量实在过于巨大,令人浮想联翩、五味杂陈。当张一曼连甩自己十二记响亮耳光走向铁匠,此时的铁匠即便已心如死灰,想必也难以忘怀彼时的耳鬓厮磨与依依惜别吧。

整部戏最大的悲剧人物,该是校长的女儿佳佳——这一点从完场谢幕时的舞台及音乐处理上不难看出端倪。当所有人陷入疯狂的集体无意识当中,任何一缕清醒与悲悯都显得弥足珍贵。佳佳手提行李离开时,身为校长的父亲仅仅漠然回头说了句“常来信”,便又背过身去。这份冷漠与麻木,远比举枪恐吓的残暴更让人绝望。

“现实”的《驴得水》

“重新开始”,多数时候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说辞。结尾处校长与三名老师的手重新叠在一起,再次喊出那句“改变国民的贫、愚、弱、私”,最终却顿成反讽。

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真正的墙从未被推到过,但那种想要破除一切藩篱的努力一直存在。正因这种努力,希望才会自始至终存在。

久而弥笃,万事心照。我们不必强求自己成就一片森林,但我们完全可以亲手去种一棵树。作为一部戏剧,《驴》当之无愧地做到了这一点。

结语

一个好的打字员未必能成为一名钢琴家,因为艺术最需要的不是准确,而是灵魂。《驴》的某些细节处理并非完美无瑕,但已足以令人回味悠长。批评也好,质疑也罢,最好还是来剧场亲身观摩后再下结论。至少,你可以对它做出一个较公平的否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沉香救母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每天的生活都是幸福快乐,因为有我的好妈妈一直陪在我身边。妈妈白天辛勤工作,下班后也不休息,陪我玩耍,伴我读书,还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生活。我觉得这些就是妈妈对我的爱吧。但是,在看完舞台剧《沉香救母》之后,我才发现母爱远不止于此,而我们对母亲的回报也永无止尽。

沉香是个不到十岁的少年,他的母亲是天上的神仙三圣母。有一天,他和朋友在野外采摘野果吃,却不小心吃到了剧毒的往生果。就在他命悬一线的时刻,妈妈找到了他,并施展法术把他救活。可是妈妈因为违反天条使用法术,而被判永远压在山下。失去母亲的沉香发愤图强、历尽万难,十几年来每天勤习武艺、遍访仙踪。他艰难的战胜了强敌,最后为了打破母亲身上的大山,他宁愿舍弃性命,用头撞破大山,终于和母亲幸福团聚。

我现在明白了,母亲的爱不论在日常小事,还是在生死关头,都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也要孝敬关爱母亲,报答母亲无疆的爱,让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孝道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狐狸与枪》话剧观后感优秀作文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在观看了《狐狸与抢》这部话剧以前,我对于这类童话式电影并不是特别看好,因为这些电影往往剧情简单,情节幼稚,并且有可能存在很多伤的逻辑漏洞。尤其是在现在电影特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步09年的电影实在很难激起我心中的观影欲。在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我搜索了一下这部影片的的相关信息……

奥斯卡提名,2200万美元的票房,我觉得也许我应该深入的了解一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一篇由罗尔德·达尔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来,里面描绘了一位聪明的狐狸爸爸、贤惠的狐狸妈妈和三只可爱的狐狸宝宝,还有一些小动物。

故事里讲述了三位抠门并且卑鄙的农场主,他们分别是:鸡场场主博吉斯、鸭鹅饲养场场主邦斯和比恩,他是火鸡饲养场和苹果园的主人。

狐狸爸爸每天傍晚都会去那三个农场中的一家去偷取食物,给他们一家做晚餐。正是因为这样,那三位小气的农场主恨透了狐狸爸爸,所以每天都想捉住它,但总是被聪明的狐狸爸爸发现。于是,那是三个农场主就联合在一起,想要消灭那聪明的狐狸爸爸。比恩发现了他们的住处,接着他们三个提上了枪……

半夜的时候当狐狸爸爸从泥土洞里出来找食的时候,他们用枪打断了狐狸爸爸的尾巴。狐狸爸爸忍痛带着大家,把家具绑起来,背在身上,寻找出路。 狐狸先生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催促孩子们向着博吉斯的鸡舍挖去,然后他召集了一些伙伴向着邦斯的鹅圈挖去,最后又挖向了比恩的苹果酒窖。

那三个农场主一直在那等,却殊不知动物们在地下狂欢。他们不知道他们实际上最后还是把鸡、鸭、鹅等“送给了”狐狸一家。 三位农场主在发现了以后,绑架了小狐狸的表哥,并威胁狐狸爸爸,在危急关头,所有动物齐心协力帮助小狐狸、鼹鼠和狐狸爸爸,三人一起救出了小狐狸表哥。在影片的结尾,狐狸爸爸和野生动物们“击败”了农场主,救出了狐狸克里斯托弗森,只是他们以前美好的中产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只能“蜗居”在下水道(暗喻城市)里面的狭小空间中,末了也只能去农场主们开的大超市中尽情抄掠抢劫,看上去似乎是个幸福的结尾,其实还是个悲剧,一个金融危机下美国中产阶级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驴得水观后感

全文共 2007 字

+ 加入清单

观后感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电影驴得观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风很大,天很凉,现在是16年10月30号23:48分,在晚上8:15分的时候我们看了一部叫驴得水的片子,有些感触想记录下来,关于人性的探索,窥视,秋风很凉,落叶打着旋争先恐后的奔向大地的怀抱,这样的孤寂悲凉,或许人生就是悲喜交加,人性就是善恶难辨的。

故事开头是在民国,据情节推测应该是在国共内战期间,地点是在一个偏远山村的小学,出场人物,孙校长,赵一曼,周铁男,裴老师,孙佳,铜匠,特派员,美国慈善家。

人物 1 孙校长出场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正能量   积极有梦想的老校长的形象,他为了建立一个学校,为了给孩子们一个读书的环境谎报了一个叫驴得水的老师   其实它就是一头驴,到后来一整串的悲剧都是由此埋下了伏笔,  那是一头为他们拉水的驴,老校长的初衷是善良的,但是在后面一列的故事中,校长为了保护自己的学校,默认甚至又推波助栏让一曼跟铁匠睡觉,到后来在特派员的逼压下给一曼剪光头发,甚至后来让自己的宝贝女儿跟铜匠结婚,一步步走向突破道德的底线,不得不佩服做作者运用这样形喜实悲的手法让一个本来善良的老校长走向人性毁灭的边缘,更加突出那个年代的悲情色彩。

人物 2 赵一曼,不知道为什么他给我的感觉很像白鹿原里面的田小娥,这世上并没有谁是生而的,电影中并没有交代一曼在城里经历了什么,或许是一些不堪的经历导致他成为了这样一个随便的女人,但是不得不承认她有她的性感,曼妙身躯笑容中的不羁,性格里的豪放,旗袍下摇曳的曲线对男人来说像是致命的毒药,吸引且危险,他跟着裴老师,铜匠都是出于身体的欲望没有太多的情感,铜匠跟他上床都为接下来的悲剧埋下了结尾,对于这样的女人我讨厌不起来或许说她是哪个时代的牺牲品更加贴切,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在哪个山里的破旧小学里,她永远的放浪且禁锢的存在着了。

人物 3 周铁男  他善良且勇敢,本来是一个善恶分明嫉恶如仇的阳光男孩,可是在特派员手下的的惊吓中,变得懦弱胆小,本来他跟孙佳应该有段美好青涩的爱情故事,但是在这许多人的破坏下流产了,在一曼差一点被的的情节中,他在一旁拿起砖头又放下的动作,然后像个老鼠一样的瑟缩在一旁的时候,仿佛预示着他作为人的最后一点尊严被放下了,到最后他完全转变为特派员的一条狗腿子,这是在特殊时期把这样善良的人变得麻木不仁,人变鬼,一个社会悲剧的缩影。

人物 4 裴老师最开始是心中有爱的,在一曼剥算皮的情节中,他说我喜欢她,相信她本来就不是那样的女人,或许一曼是有被触动的,但是有些命运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变的,到后来看见一曼和铜匠上床的时候彻底磨灭他的人性,浇灭对生活的热情,成为一个披着人皮的禽兽,裴老师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没有原则没有信仰的人,现实生活中或许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一车悲剧。

人物 5 孙佳代表着希望,她有点像雷雨中的周冲的角色,他天真,正直,博学多才,是校长很珍惜的孩子,整部电影在她被迫保护父亲要嫁给铁匠的时候是最让人揪心的地方

很庆幸最后他走了去了延安,就像希望正义的火种再多黑暗都是雾霾都是掩盖不住的。

人物 6 铜匠是一个让人既恨且同情的角色,本来他是不用被卷入到这样的一场闹剧中的,他本来过着自己安逸的小日子,不过由于被所谓的一帮只是份子为利益,一步步带入人性的深渊,也许他在跟一曼以后是真的爱过,从他媳妇破头烂齿的要打一曼中看出他的反抗是想保护爱的人的,悲剧就悲剧在这样的一个老实人,在一连串的刺激下变得麻木不仁,他在特派员面前出现就是要报复这几个人,让校长剪掉一曼的头发,得到变态畸形的快感,他不知道的是这也成为压倒爱美的一曼精神的最后的一根稻草,她疯了。。。,这或许就是当时那个社会的悲剧。

人物 7 特派员   他是一个利益熏心的伪教育家,满嘴我尊重文化人的脾气,什么英国留学,狗屁不通,满脑子都是钱,在利益的驱使下他荒唐的计划了驴得水老师的葬礼,一个这样的人掌握权力,谈何教育,真是莫大的讽刺。

人物 8 美国慈善家,真的佩服他的心脏够强大,在经历了高原反应,这帮人的算计,还有驴老师死而复生的刺激下,还能健健康康的活着,真是不容易,本来是一片善心结果都喂了狗了,典型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代表,这世上唯有金钱,地位这些才能诱使本性善良的人,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吧。

人物 9 驴得水  最有意思的是,串联整个片子的一个角色竟然是一头驴真是莫大的讽刺,这也是开心麻花的黑色幽默的精华所在,同时这头驴死的最冤枉,任劳任怨的给他们干活,骗取工资,最后还是不免被吃掉的下场,心疼得水一分钟616161616161

以上是笔者不成熟的人物分析和感触,这也是最近看的为数不多的好电影,整体属于黑色幽默的风格,手法是开心麻花擅长的讽刺,笑中带累,情节紧凑,片中大量的远景,全景镜头适时出现可抖包袱,可交代情节,看的出来作者拍摄手法的老辣,总的来说算一部质量上乘的文艺佳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9月25日上午,我们全校同学迎着朝阳,意气风发地坐上了开往闵行区的汽车?为什么大家如此高兴?因为我们要到上海市闵行区城市剧院观赏儿童剧啦!

我们所看的儿童剧名叫《彩虹》,它的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小学毕业前夕,为了让少年儿童到不同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分处城乡的两所学校举行了对口交流,规定双方各需安排一名学生到对方的家里进行交流学习。经过自荐和选举,住在城市里一名叫方磊的同学走进了云南乡下,住在山村里的山妹姑娘也踏上了去城市的寻亲之路。山妹为了寻找妈妈,走失在大都市的街头。无助的身影牵动着城里和山里所有孩子的心,城里的孩子通过高科技手段,运用网络搜索帮助山妹找到了妈妈。而山里的孩子狗剩凭着自己的冷静机智救出了被困在树上的方磊。两位同学在短短两个月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困难来袭时,他们都能团结一心,在一次次的互帮互助中战胜困难,共同分享悲喜,从而在假期生活中体验了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在这部话剧中,方磊是一个十足的富二代,他起初之所以选择了去农村体验生活一个月,在我看来是因为想感受下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但是,当他到达农村,看到眼前农村的贫穷落后时,他逐渐改变了对农村人的思想偏见,并很快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中。从一位养尊处优的城市孩子变成了能够乐于助人,不怕吃苦的刚强男子汉。这让我深受感动,因为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的孩子竟然能接受贫穷的生活。和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相比,他卸下了身上的娇嗔之气,与山村孩子们一同快乐地玩耍,这可真是华丽的蜕变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话剧《干字碑》观后感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3月10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原创话剧干字碑》建组会在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村委会举行。

话剧《干字碑》讲述了深受人们爱戴的党员干部毛丰美的感人故事。丹东大梨树村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毛丰美生前担任凤城市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他是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功勋村官、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百名优秀村官”。毛丰美以其顽强的毅力与奋斗不息的精神,在30多年里,带领大梨树村村民彻底摆脱贫困,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该剧通过话剧艺术诠释并讴歌毛丰美及大梨树村民们秉承并弘扬的“干”字精神。

主创阵容强大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曾排演《郭明义》《深情――周恩义的故事》等多部刻画先进人物的话剧作品,备受好评。此次在舞台上深度还原毛丰美的形象,对辽艺来说是一次新挑战。辽艺将发扬“干”字精神创排话剧《干字碑》,力争打造出一部舞台艺术精品。让广大观众通过舞台艺术作品,加深了解毛丰美,深入学习毛丰美。

建组会上,与会领导阐述了创排话剧《干字碑》的意义,并公布了话剧《干字碑》主创阵容。该剧剧本由国家一级编剧黑继文创作;国家一级导演、三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艺术家宋国锋担任导演;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由长平饰演男主人公毛丰美。李明、李冬梅、李华等辽艺优秀演员联袂出演该剧。主创人员分别讲述了对于剧中人物的理解,以及对毛丰美事迹的感受。

会后,剧组成员赴毛丰美事迹陈列室进行参观,进一步学习毛丰美的先进事迹与崇高精神。

毛丰美先进事迹陈列室两侧分别立着两块写有“忠诚、干净、担当”“苦干、实干、巧干”的石碑,室内陈列着毛丰美先进事迹的介绍、毛丰美的相片以及遗物。这为剧组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创作素材。据了解,建组会结束后,演员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采访创作活动。

编剧扎根基层创作三易其稿

编剧黑继文此前已多次赴凤城市大梨树村体验生活,并根据专家研讨意见多次修改剧本,日前完成了剧本第三稿的创作。黑继文表示:“当我站在大梨树这片土地上,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毛丰美的实干精神仍然在这里发扬。每次来到大梨树采风创作,都会获得新的创作灵感。在前几次采风中,我与毛丰美的家人以及村民们交谈,了解到许多关于毛丰美的事迹。接下来我将与导演、主演等主创人员进行交流,《干字碑》剧本还需要进一步打磨,我相信,这部剧会成为一部精品力作。”

据黑继文介绍,为了全面展示毛丰美先进事迹,剧本采用多时空交错的手法进行叙事,把毛丰美一生的事迹凝聚在几个重大事件上加以展现。该剧还将加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突出表现他心系农民、一心为民的伟大抱负。同时,也将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毛丰美,让观众看到一个生动立体、有血有肉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形象。为了使全剧流畅丰满,戏剧的总体情境设计在毛丰美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的除夕夜。

演员为各自饰演的人物写小传

《干字碑》导演宋国锋建议演员们在体验生活时要深入扎根基层,与毛丰美的家人以及村民们多交流;并在此基础上熟读剧本、精读剧本,充分做好案头准备工作。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采风结束后,演员们正在为自己饰演的人物写小传、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演员们进入排练场前必须做的功课。在毛丰美精神的鼓舞下,剧组每一位成员在创作排演过程中都有一种荣誉感。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荒诞派喜剧驴得水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04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电影看完就完了,有些电影看完,给我们带来的是思考。《驴得》一个说好的“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的喜剧。喜剧我们看得多了,温情的、荒诞的、讽刺的,但就是没看过《驴得水》用黑色幽默来矫情滴。这种喜剧张力,是我几年看电影少有的感触,就冲这点,写写观后感,仅此而已。

这是一部寓言体电影,更是一个充满欢笑与讽刺的人性拷问场。在荒诞与搞笑的背后,相信每个人都能在故事中主人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那些永不过时的时代缩影,却总是因为我们追求所谓的美好从而失去底线。面对城市的繁华,又有多少人能够记得曾经最简单、纯粹的自己不被迷失呢?

《驴得水》的故事看似荒诞“离谱”却可以将现实近乎完美的触碰。现实你拿去了多少年青人的梦想与生活。在权利与金钱面前,欲望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冲昏头脑,而利用自己的权利去“教训”对方或许已经成为了最好的“良药”。你为了所谓的梦想与坚持,品行不端,衣冠禽兽,作威作福,弄虚作假,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欺上瞒下,骗取钱财;又有多少年青人,曾经面对各种现实诱惑,都可以宠辱不惊。然而,面对现实与理想的抉择,想要坚守底线,却无法摆脱现实的牢笼。想要守住初心,却无力的改变现实的残酷。当我们面对“枪口”时,“子弹”总是最为可怕的。面对现实社会“大染缸”的诱惑,谁又能阻止“子弹”的侵袭呢?

02

导演场 驴得水

导演周申这种样解释电影的含义:其实我想表达两个主题:

一个是比较浅层次,比较容易看到的主题,就是不要因为一个正确的目的去做错误的事,不能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好的,就可以一步一步没有底线。底线就是底线,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底线你不要去动它。不能因为你是惩恶扬善就去杀人。

深层次的主题,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个信仰。因为你要守住底线,拿什么来守住底线呢?如果你没有信仰,拿什么来守住底线?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确实很容易会不择手段,容易突破自己的底线。因为底线没有用,信仰是底线的屏蔽门。

说实话,关于导演,信仰这层高深的含义我也没有看出来,但我相信所有人对“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话还是有深深的领悟。

03

个人场 驴得水

《驴得水》一部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充满了三观讽刺意味的电影。

影片的前半段是轻松的基调,但是当驴得水的工资涨了后,矛盾顿时暴露,为了圆一个慌,他们不得不一错再错。正如影片孙佳说,过去的就这么过去的话,那么以后会更糟。也许在编剧眼中可能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像是人之初性本善。在我们小的时候还心里有理想为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来着,我们过于理想主义,而面对现实,有多少年轻人能为了顾全大局去检举黑暗挑明真像,成为牺牲品?对于社会的弱肉强食,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改变的可能为0。不经让我想到了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

虽然最后他们好像又似从前一样了,但我们心里是知道的,不一样了。一曼死了,佳佳走了,驴得水也死了。没能救得了驴,也没能救得了人。问题并没有被解决。因为美好会败给现实,悲剧依旧会延续。它讽刺的不仅是某些人,更是人性的三观——贫、愚、弱、私。

事实上,我们没有资格责备影片中的某些人,因为那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需要改变的实在是太多,那么,学做人,我们在路上,你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驴得水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驴得》正在全国热映,影片以过硬的品质、超强的口碑,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很多观众为这部电影的品质“震惊”。今日片方再曝一支特辑,导演周申、刘露现身讲述幕后故事。从特辑看出,《驴得水》收获超强口碑并不是偶然,导演、主演与所有主创的坚持造就了这部年度佳片的轰动。影片以扎实品质打动无数观众,姚晨在看过电影后亦甘愿力挺,并表达了对主创由衷的敬意。随着观影人数的增加,电影在各网络平台的评分不降反升,豆瓣5星更反超成最大占比,更以8.4的高分成为2016国产最佳喜剧片,亦是截至目前2016院线国产电影并列第一,人心所向可见一斑。

电影《驴得水》上映后,以扎实的品质、独特的魅力震惊了观众。无数观众表示,没想到能在影院中看到这么精彩的国产电影,更有不少观众评价这部电影是自己心中的“年度最佳”。今日片方再曝一支特辑,周申、刘露两位导演现身,一起讲述影片幕后的故事。这支特辑也解释了,电影的品质何以会如此扎实过硬:电影正式拍摄前,经历了一个月的排练、一个月的试拍;导演要求演员必须在拍摄地体验生活:“演员一去就穿着戏里的服装,生活在那儿,衣服都是自然穿旧的。”对于最终的成果,导演表示这与很多业内前辈的帮助密不可分,包括摄影指导林良忠老师的支持。导演刘露表示,这可能就是吸引力法则:“当你自己下定决心去做这件事情,你会把身边越来越多和你一样的人吸引过来。”

口碑强劲收获无数“自来水” 评分走高获赞“惊艳!”

电影《驴得水》的上映引发了强烈的轰动,过硬品质更是打动了著名演员姚晨在内的众多明星。姚晨在看过电影后深夜连发两条微博,对电影大加赞赏,更表示:“对整个团队充满了由衷的敬意。”影片以发人深省的内涵获无数业内人士、文化名人支持,和菜头、奇爱等纷纷撰文力挺。腾讯新闻、澎湃新闻等新闻媒体亦自发关注支持,表示:“真正的好故事能跨越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观影人数的增加,电影在各平台的评分不降反升,豆瓣评分更是一路涨至8.4分,好于94%的喜剧片、86%的剧情片,5星更反超成最大占比,登顶2016国产最佳喜剧片,更成为2016年院线华语电影评分并列第一名。好评一边倒。越来越多的网友表示:“我被《驴得水》睡服了!”“惊艳!本年度看过最有深度的国产片。故事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话剧古田会议观后感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回望源头,汲取智慧营养;

面向未来,思考使命担当。

为纪念建党95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古田会议》上映献礼。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很幸运跟随公司党委安排,重温了我党我军这段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接受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

观影现场,不时传出笑谈声:“咦,这谁?怎么不是唐国强呀”“要不是看那颗美人痣,我都认不出毛爷爷了”,“这是朱德啊?”,“刘安恭简直就是过来捣乱的”,在这样那样的偶尔吐槽中,我们还是静静看完了影片,然而短短九十分钟的影片,个人觉得影片的人物性格形象和内心世界还是刻画得栩栩如生,影片通过展现在革命初期探索军队建设时的“朱毛之争”,更通过对史实的细致考察和对人物性格丰富立体的准确把握,兼顾再现内外敌我阵营、深度挺进历史纵深,呈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极具魅力的个性特征,真实还原了《古田会议》头绪纷繁、矛盾尖锐的历史本质,古田会议所具有的深刻历史意义和理论智慧其实也蕴含在‘朱毛之争’里。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深远意义。古田会议决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任务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政党、政治建军原则,不但很快在红四军得到落实贯彻,而且随后在其他各部分红军中逐步得到实行,新型人名军队由此定型,根据地建设得到迅速发展,革命的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势。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出席正在这里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感慨地说:“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回过头来看,古田会议奠基的政治工作对我军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红色基因,血脉相传,革命精神是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一位党员的精神食粮,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们要不断去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作为一名热电厂基层员工,我们则要以岗位主人翁精神,扎实学好专业技能,认清责任使命,树立看齐意识,立足岗位做贡献,为电厂安全稳定长周期地运行保驾护航,为实现“千亿集团”的“福能梦”努力奋斗。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话剧《全家福》观后感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全家福》还是根据叶光岑的长篇小说《全家福》改编,讲述了居住在北京四合院中的一个古建家族,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新世纪50年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古建队长王满堂一家及其邻里几代人的恩怨情仇和生死沉浮。

戏中刻画的一群性格鲜明的人物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生性耿直,以“平如水、直如线”为人生准则的古建队长王满堂;倾心顾家,对儿女呵护备至而耗尽心力的大妞;满腹经纶而正直倔强的风水先生老肖;热心助人却时刻不忘“敌情”观念的治保主任春秀婶;时乖命骞却对生活泰然豁达的周大夫,还有刚改革开放典型的社会青年象王雷.....

但是总体感觉剧本的戏剧冲突不够强烈,各个场景表现的不够有力度和深入,情节设计有的时候比较单薄,比如王雷一直给人的感觉是不学无术吊儿郎当,却自己组建建筑队伍,还塌了砸死了人,然后按照很俗套的情节被抓进了监狱,悔过自新......

总体来说还是非常精彩的一部北京风情的历史长卷,细节地方还需要更多的雕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寻找水精灵观后感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寻找精灵》后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水资源的珍贵。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保护每一滴水。”这句话说得没错,如果没有了水,地球就会干裂;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要爱惜每一滴水,爱惜地球母亲每一滴眼泪。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上,中国的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此来看,我们在日常用水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普通家庭中浪费水的不良习惯数不胜数。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细碎的废物;在用水期间去开门、接电话、换电视频道,而且不关水龙头;洗手、刷牙、洗脸时不关水龙头等。根据专家分析,只要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不仅为自己省了钱,也为社会节约了水资源。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工业废水污染得臭不可闻,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此外浪费水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据统计。一个中等城市每年浪费的水相当于一个洞庭湖的水量!

珍爱生命之水!

不经意之间浏览到的一则公益广告,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此时正在艰难的往外滴水,滴水的速度愈来愈慢,终究就慢慢枯竭了。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水是生命的摇篮!看完这则广告,我真是感受颇深,为了节约用水,我制订了以下家庭节水计划:

滴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将洗衣等生活废水收集起来,以应对不备之需,如此,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可节水1吨左右。用洗米水、煮面水洗碗筷,可节省生活用水以及减少洗洁精对餐具的污染;用洗涤灵清洗瓜果蔬菜,需得用清水冲洗几次,才敢放心吃。可以改用盐浸泡消毒,只冲洗一遍就够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维持我们的生活,没有水,万物就会消亡,没有水,人类无法生存,没有水,就不会有秀美的湖光山色……节约用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应该从爱惜一点一滴水做起,牢固树立“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观念,时时处处注意节约用水。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宣传:大家要爱惜水资源,保护生命之水。其实,不光在这一天,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应该珍惜每一滴水,用实际行动珍爱生命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雨花台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最集中的殉难地。《雨花台》讲述了雨花台就义的烈士们为了信仰,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信仰力量和人性光辉。

该剧选取了多名牺牲于雨花台的烈士故事,从一次发生在狱中的审讯开篇,一次次的审讯、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都没能让这些坚定的共产党人屈服,唇枪舌战中,传递出的是烈士们的信仰、忠诚、担当、不屈不挠,从不同侧面歌颂了雨花英烈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话剧观后感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台湾导演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后,我无比的兴奋,虽然上了一夜的班,可丝毫感觉不到疲倦,尽兴之余,写点观后感,留个纪念。两部话剧:一个古装的喜剧,一个现代的杯具;一个胡编乱造猥亵经典,一个追忆历史述说往事;一个追求搞笑虚情假意,一个重述真情情真意切。演员台上表现拙劣,台下语出惊人,两台毫不相关的话剧摆在同一舞台上竟然能串上台词到达令人叫绝的喜剧效果,透过比较其分别对“爱”的表述,竟让人产生哲理的思考。在此不由让人折服于作者的天才创作。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给我眼前一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化腐朽为神奇?

单从两个话剧来说,毫无新意。《暗恋》演的俗套,就是因为导演的“绝大多数的真实”而被搬上了舞台,可他的演员却怎样也演不出那种“像一朵美丽山茶花”的效果、“牵着小手”的那种感觉,对历史沧桑的感觉和对感情的真挚,是这代像小护士一样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出来、理解的了的,它只能残存在导演的心中。导演那份以前的感情只能在台下引来我们这些观众的同情。《桃花源》简直是颠覆传统的表现,显然是受了西方某种思想的影响,它以其夸张的语言和搞笑的表演形式,用古代的故事讲述现代生活,穿越古今,杂糅并取,一味造些笑料,剧中语言竟不如台下的对白,更何谈其思想。可就是这样的两部很粗糙的话剧,作者巧夺天工,把它们放在了一齐,再加上些许台下捣乱的人,用一个争戏台的冲突,完美地结合在一齐,起到了意外的喜剧效果。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而且他也颠覆了一种人的思维模式,不好的演技也演出好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在此略微说明一下。

这部剧很明显是一个剧中剧,在此稍加以说明以便表述。两个话剧我们把它们认为是“一剧”,整部话剧就能够把它看作是“二剧”。在“一剧”里,演员的演技是很普通的,可从“二剧”的立场来看,它又是那么地有意思。差有差的妙用,就是因为他们在“一剧”中的水平差才展现出了“二剧”中的喜剧效果。就这样“一剧”里的两部部水准不高的话剧演员透过争舞台这个矛盾,再加上舞台上捣乱的女子、关门的看管员、突然冲上台指导的导演和幕后工作者的滑稽,就这些人在舞台上乱七八糟的表现,共同构成“二剧”。这两个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了新鲜活泼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