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朗读者》勇气为主题的观后感2017推荐3篇 作文【精彩20篇】

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的遗憾,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朗读者》勇气为主题的观后感2017推荐3篇 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6759

作文

334

2024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队课观后感学习感悟800字

全文共 1889 字

+ 加入清单

发生在70年前的那场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抗美援朝战争,即使对如今已届中年的人来说,大多也仅仅是从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中认知的。

今天,面对已经解密的浩繁史料,我不由得想,在“一条大河波浪宽”的优美旋律中,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这场让中国人民付出巨大民族牺牲的战争,是否真正理解它对于我们的今天究竟意味着什么?

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诞生9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的时候,新中国也才只有1岁。

一个遭受连年战火,经济和军事实力都相当薄弱的国家,面对世界经济军事头号强国的挑战,应该说是十分艰难的。

然而,中朝人民最后取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觉醒,那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则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抗美援朝是对100多年前鸦片战争的一个交代,是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的一个证明。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已经站立起来了。

但是这一事实,当时并没有被所有的人所认识。

包括我们的一些朋友,也抱有怀疑态度。

帝国主义者更是无视中国人民的力量。

因为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中国抵御外侮屡战屡败。

每一个华夏子孙都不会忘记这段百年国耻的历史。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抵御外侮的第一仗。

赢得了这一场战争,中国人民才真正在世界强国之林中站立起来了。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抗美援朝也是中国军队走向现代化的起点。

不错,我们曾经把抗美援朝的胜利说成是“小米加步枪”打败了“飞机加大炮”,那只是一种比喻。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初,装备与美军相比的确有天壤之别。

美军一个军有坦克430辆,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

美军的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有汽车7000辆;志愿军第38军入朝时只有汽车100辆,第27军则只有45辆,战士手里拿的枪还是1905年设计的日本“三八大盖”。

空中力量更是无法相比。

美国空军在朝拥有1100架飞机;志愿军入朝时,别说飞机,连防空武器都极度缺乏。

时下被吹得神乎其神的精确制导武器,其实在朝鲜战场就已初露端倪。

当时美国空军曾用B-52重型轰炸机投放过无线制导的航空炸弹。

这是美国国防部在“海湾战争报告”中也承认的。

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把美国人打回到了谈判桌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是连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的。

但是,我们也别忘了,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也从敌人手中或通过争取外援,赢得了64个陆军师、22个空军师的装备,还有3000多辆汽车。

没有装备的改善很难想像志愿军能够长驱直入推进到三八线,占领汉城。

中国人民的空军和海军,正是在朝鲜战争中诞生的。

1950年底,志愿军空军已形成8个航空师的规模,到1951年4月,又组建了9个航空师。

是朝鲜战争,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了,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不但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陆军,还要有一支强大的空军和海军。

抗美援朝是年轻的新中国展现大国外交能力的首次亮相。

与朝鲜战场同时展开战斗的还有另一个“战场”。

当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新中国得到联合国秘书长的邀请,首次派出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

中国的声音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上。

正如作家聂绀弩当时写的文章说,1950年十大新闻中,第一条是朝鲜战争,第二条无疑应该是中国代表“在联大对美帝侵略台湾的控诉”。

“那控诉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自不用谈,最重要的却是这样指着帝国主义的鼻子直斥他的罪行,不但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该是第一次”。

当年让美国人走向谈判桌的,不仅是我们在战场上的胜利,它还包括我们在国际外交斗争中的成果。

如果把战争这种综合力量的较量仅仅看成是单纯兵器和兵力的较量时,战争本身就被简单化了。

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军事冲突越来越包含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人文甚至宗教背景。

当左右一场战争胜败的地缘政治因素大大超过军事技术因素的时候,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就决不应该是只把眼光盯在几件高技术兵器上。

抗美援朝也向全世界第一次显示了新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重要力量。

别人处于国家危机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这朴素的话语最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

而在朝鲜停战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为了和平主动撤军,至今在朝鲜没有一兵一卒。

历史是公正的。

谁在真正维护世界和平,朝鲜战争就是一个证明。

今天,当朝鲜半岛出现和平统一的新曙光的时候,我们纪念抗美援朝,就是期盼人为制造分裂的悲剧早日成为过去,就是坚信正义终将胜利,英雄精神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朗读者》观后感450字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品综课,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节目《朗读者》。这是董卿阿姨自己花多年时间制作的节目。

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这次我遇见了朗读的魅力。

不管是创业人、无国界医生、世界小姐还是话剧演员、相恋二十多年的夫妻,他们都爱朗读,都是朗读者。他们从不同角度,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濮存昕朗读是因为他心怀感恩,感恩改变他命运的荣大夫。他读文章的时候,双手捧着书,来回有韵律地走着。当读到高潮部分时,他一只手挥起来,好像表达自己对荣大夫说不尽地感恩。《宗月大师》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感恩宗月大师给他学费,而我感恩的人是小婵老师,是她教会我朗读,并与我一起坚持已有30多天。

柳传志朗读是因为他庆幸自己儿子终于成家,四十多岁终于找到配偶。

蒋励朗读是因为她很同情刚出生的婴儿,希望阿富汗不再被攻击,希望孩子都好好地活着。

周小林朗读是因为他深爱他的妻子,希望给妻子最好的一切,种出最美丽的花。

这几周我也坚持朗读课文,不知不觉也渐渐成为了朗读者。我会沉浸在朗读的喜怒哀乐中,享受朗读带给我的体验。看了《朗读者》后,我才明白这就是朗读的魅力,遇见朗读,遇见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勇气

全文共 1387 字

+ 加入清单

除了《中国诗词大会》,最近又有个电视节目火了,就是央视的《朗读者》。

主持人,都是董卿。

这两个节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蕴藏于节目中的人文精神。《中国诗词大会》选手比较的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记忆,已经播出过很多期,观众比较熟悉了。《朗读者》却是一个全新的节目,正像主持人董卿解释的那样:“朗声者我认为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就是传播文字,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朗读者。”

如果我们留心的话,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下这几年中国综艺节目的脉络。最开始火的是什么呢?是以湖南卫视《玫瑰之约》为代表的相亲节目;后来是《快乐大本营》,再后来就是《爸爸去哪了》、《奔跑吧兄弟》以及《我是歌手》这类节目;然后才是《中国诗词大会》以及现在的《朗读者》。发现什么了吗?如果说中间有规律的话,那就是《玫瑰之约》这类的相亲类节目,其实是打破了中国人的“害羞之心”,《快乐大本营》是让人尽情地释放和恶俗搞笑,释放人的“本心”,怎么闹腾怎么来;到了《爸爸去哪了》、《我是歌手》这类节目,就已经开始强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感情、兄弟的感情都成了抓人眼球的东西,相比以前,节目开始变得内敛;《中国诗词大会》表面上强调的是记忆力,但根本上比较的还是嘉宾选手中国人文的修养;到了最新的《朗读者》这里,董卿花一年时间打磨的这档节目,王牌核心就是知识、人文,而这些知识和人文区别于《中国诗词大会》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她更强调出席嘉宾的人文底蕴份量。

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都明白了点什么?包括从我们的国家上层建筑层面上,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提倡家风、在提倡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里找到我们国家的“存在感”,那么具体到社会上,汉服在被很多人开始注意和接收,茶文化、香文化以及许许多多中国传统的东西,开始渗入平常人的生活。手工的东西、绿色生态的东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健康生活方式,成了中国人流行追求的东西和存在状态。这种种的迹象表明,当我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当我们的生活被各种选择所迷惑,我们终于开始回归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开始回归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那部分文化和生活积淀。而这部分积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被国人所重视,甚至是鄙夷。这种重视和回归,表面上是喝茶、闻香这类东西,但更深层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东方化,即便是家风、养生这些东西,也是这种东方化在思想上的进一步延伸和表现。

《朗读者》的走红,也是这种更深刻社会和人文变化,在综艺节目上的体现。这是一个大的土壤环境,即便这次不是《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我们也相信会有同类的人文节目走红,而且在这两档节目的带动下,相同的节目也会很快出现。

我们曾经一度感慨中国人文精神的失落,很多人也试图通过不同的渠道挽回中国的人文精神,但多是“曲高和寡”,并不能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响应。这是当时大的社会环境,还并不能让中国人文精神得到很好的灌溉,即便是有个别人种一棵小苗,也会因为营养和水份不足,而很快枯死,即便是成活下来,也是细弱不堪。但是现在却正好是中国人文精神得以复活和快速成长的好时候,这种中国人文的东西,已经不是个别人的个别行为艺术一样的表达,而是一种被大众所普遍认可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

注重人文,注重传统文化,特别是开始注重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东西,在中国人文整体复苏的土壤之下,才有《朗读者》的一夜爆红和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4月22日,央视《朗读者》以“味道”为主题,邀请到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著名导演张艾嘉、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得主叶锦添、都市爱情小说掌门人张小娴、杭帮菜掌门人胡忠英、青年钢琴演奏家吴纯等嘉宾一起在朗读中分享记忆中与“味道”有关的故事。

提起张艾嘉,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往往都是——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而对于女人来说,“故事”几乎就等同于她的“味道”。

作为一个明星,张艾嘉从不刻意遮掩自己的年龄。在节目中,当被问到如何界定年龄的味道时,她坦言:“一切都来得很自然,逃也逃不掉。”而对于女人的味道,张艾嘉也用自然来形容:“味道是要被品尝的,我相信味道是来自于你自己人生的态度,你怎么看待自己,那你散发出来的东西是自然的,那个就是你自己的味道。

曾经,李宗盛为张艾嘉写的一首《爱的代价》被无数人奉为最能代表爱恋成长的经典。但在当时,张艾嘉还觉得这首歌的名字“有点土”。而前两年再唱这首歌的时候,张艾嘉却发现自己的心与这首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个心经历过更多的事情了,就觉得歌里面几乎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和故事,所以特别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的传奇,搭配素人的精彩,才是真正的人生百态。首期节目中,不少嘉宾带来的细节非常打动人心:儒雅的濮存昕年少时因腿疾曾被同学取笑为“濮瘸子”,幸遇一位大夫,不但医好了他的腿,一颗幼小而脆弱的心也得以被挽救;柳传志再现儿子婚礼上“父亲的演讲”,也把自己的父子相处心得送给全天下的父亲;曾当选世界小姐的张梓琳,深情分享了初为人母的喜悦。而几位素人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

四川成都金堂县有一个1200亩的鲜花山谷,一年四季花开不败。这个鲜花山谷是丈夫周小林对妻子殷洁的承诺——为了实现妻子想拥有一个花园的梦想,丈夫倾尽所有、用十年时间打造出了这片花海。在妻子的眼中,“他是一个浪漫的男人,我是一个幸福的女人”。这对夫妻带着相伴26年的情感来到《朗读者》的舞台,念着朱生豪的情诗:“我一天一天发现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情地爱你……”诠释着相濡以沫的浪漫。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视频观后感

全文共 1090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听爷爷说,这是革命先辈的满腔热血染成的;这是抗日少年的英勇事迹编织成的;这是……爷爷讲述这些事,脸上不禁流露出了自豪,而我,则用手托着脑袋,望着墙上那红艳艳的一团虽已蒙上了灰尘,但透出似乎遮蔽不住的色彩……

哦,这就是红领巾吗?那是爷爷那个时代的红领巾,承载着艰辛与光荣。它现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是一个雨天,由于一本可爱的小本子不见了,我到处找,无意中,我发现了那条曾经陪伴了我一年半的红领巾,它已经褪了色、泛着白,早已没有往日的鲜艳光彩。我轻轻地捧起它,望着、望着,不禁回想起了第一次挂红领巾时的情景。

那一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向电影院。由于我第一次看见这鲜红的红领巾,心中无比的激动:因为我看见这是一条鲜红的红领巾。所以心中便暗暗下了决心:红领巾,我一定要好好爱惜你,爱护你,让你永久地保持鲜艳的颜色。

老师的声音把我从思绪中拉了出来:“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光荣的少先队员了,以后一定要格外爱护红领巾。”“恩”,我乖巧地回答。老师又接着说:“大家要好好珍惜红领巾呀!”

那一次,我小小的心灵已经萌发了一颗小绿苗,爱惜红领巾,把红领巾当成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并一星期洗一次!日子过得飞快,轮到该洗红领巾的日子了,我端来一盆水,把红领巾放入水中,这时,我突然发现:水变红了!红领巾在褪色!我伤心极了。妈妈走了过来,见我这副样子,连忙安慰我说:“别担心,只要你爱着她,去发现她的美,她就永不褪色。”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过,我已经把妈妈的话牢牢记在心中。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努力尝试着去发现她的美。在一次歌唱比赛中,妈妈要我穿得好看一点,而且让我别挂红领巾,可我却一口拒绝:“不,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我要穿校服黄裤子、白毛衣,挂红领巾上台。”

演出那天到了,老师也在场下。登台前,我十分紧张,生怕发挥不好,使大家丢脸。这时,我低头看了一眼红领巾,她仿佛在对我说:“别担心、不会的,你的发挥会比任何人都出色的!”我的发挥相当出色,当响亮的歌声在整个剧场回荡时,台下观众使劲地拍手。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我的成功因为有红领巾的帮助、鼓励。演出结束后,老师来到我身边,轻轻抚摸着我的头:“你的歌声真响亮,老师为你骄傲!”我高兴地抬着头,看着老师,发现了那条依然很鲜艳的红领巾,我笑着对老师说:“老师,今天的红领巾比以往每一天都要红都要鲜艳。”

我爱红领巾,爱极了。那时我们城里的孩子,几乎从不学洗衣服,可我总是会把我的红领巾洗得非常干净。多少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再过一年后,我就要和红领巾说再见了,但那鲜红鲜红的红领巾,却时时在我的心中飘荡……

我永远忘不了红领巾,我爱红领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的综艺真是吹进一股文艺之风啊!

《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全民诗词热

《见字如面》带我们重温手写信的感动

回归传统文化,展现了文字的魅力和书信的质朴

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动

朗读者

这个国内首档朗读节目

用自己清新脱俗的文艺范儿征服了观众

第一期开播后,豆瓣评分9.2

观众直呼:这才是央视水准!

这是董卿第一次以制作人+主持人的身份来做一档节目,竹影疏浅中董卿优雅的背影气质尽显,海报上写着“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我们是朗读者”,非常诗意。

董卿表示

《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

“者”字重人

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烟台“青春初心”主题团课观后感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团市委举办“青春初心”烟台市各界青年喜迎党的十九大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九十五周年主题团课,市委副书记王继东出席活动。历届老团干、优秀青年典型、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青少年工作者、普通青年代表等近800人参加活动。

本次团课分为道路回望、信念力量、学习践行三个篇章,市青少年宫、烟台职业学院等近20个单位先后表演了《少年中国说》等文艺节目,优秀青年典型和青少年工作者模范代表分别讲述奋斗历程、分享青春感悟,号召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努力成就事业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主题团课结束后,各界青年纷纷表示,将以优秀典型、先进楷模为榜样,不忘初心、开拓奋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为推动烟台发展率先走在前列贡献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第四期红领巾爱学习主题队课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四下午,吴老师组织我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系红领巾比赛。

随着一声令下,我先迅速地解下红领巾,两手分别捏住右尖、左尖,然后双手往后一扬,皱巴巴的红领巾立刻变得平平整整。我马上把红领巾平摊在桌子上,随着吴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像上了发条似的折的折,抽的抽,寂静的教室一片声响。

我先麻利地把红领巾折成一寸宽的长条,留一个尖尖的倒三角作为“正中标志”接着,飞快地把红领巾围在脖子上,左尖搭上右尖,再左手拉住右尖,右手紧紧地摁住左右尖的交叉点,左手抓住右尖绕一圈,最后我抓住右尖想一下子穿过去,可是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看起来细细的右尖怎么也穿不过那小小的圈,我费了好大劲儿才穿过去,拉紧。

等我系好红领巾,抬头一看,唉!真可惜,别的小朋友早就系好了,都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我遗憾的想:看来我以后可要多多练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朗读者》斯琴高娃观后感

全文共 1327 字

+ 加入清单

一盏青灯、一杯热茶,光亮中斯琴高娃把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怀娓娓道来……前晚出现在央视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中的这一幕打动的不只有节目主持人董卿,荧屏外的观众也在一边感叹老戏骨字正腔圆的台词范,一边也感动于斯琴高娃对自己母亲的深情。

当年为了给斯琴高娃凑路费,母亲吴云卖掉了家里的羊。 母亲吴云年轻时也能歌善舞

从《康熙王朝》到《母亲母亲》,斯琴高娃在银幕上扮演的母亲身份、性格千差万别,“无论演哪一位母亲,都能让我想到自己的母亲。”

斯琴高娃的母亲吴云1932年出生在内蒙古赤峰一个偏远山村。虽然家贫,但开明的父亲仍然让吴云姐妹4人都读了小学。吴云表现出了能歌善舞的天赋。除了学唱歌总比别人快,老师教歌弹的风琴她总喜欢在下课后去摸摸,久而久之,吴云竟也学会了。1947年吴云进入内蒙古自治学院学习,她是徒步到位于赤峰市的学院去的。次年,吴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四野十四兵团文化干事,并于同年和斯琴高娃的父亲结婚。两人婚后随部队转到北京,参加过平津、淮海等重大战役后南下广州。1950年1月,吴云在广州生下了斯琴高娃。

母亲卖羊为斯琴高娃凑路费

1951年,斯琴高娃的父母转回延安工作。在延安,稍大一点的高娃就已经表现出了和母亲一样的爱唱爱跳的天赋。“腰鼓表演台上的腰鼓‘咚锵咚锵’地响,台下的斯琴高娃缠着她也要‘咚锵’。”后来,吴云给斯琴高娃做了一个小腰鼓,她就成天在院子里敲。

1964年,内蒙古歌舞团招收演员。在启蒙老师的极力推荐下,15岁的斯琴高娃用一段《顶碗舞》征服了考官,斯琴高娃还被推选为参加全国汇演的演员。同年12月,斯琴高娃参加了北京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汇演结束后,高娃等众多演员被毛主席接见了,内蒙古歌舞团又宣布参演人员中有11人可留团工作,她正是那11人之一。那时的她兴奋极了,但是也有些顾虑,因为她是家中老大,她怕这一走,就苦了姥姥和母亲。可母亲想得开,对她说:“孩子,你什么都不要想,去干你愿意干的事情。”

这次汇演结束后,内蒙古歌舞团让斯琴高娃回家办入团手续。这时斯琴高娃却连去呼和浩特的路费都没有。母亲吴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送女儿去歌舞团。为此,她以40元的价格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两只羊,这才凑齐了斯琴高娃的路费。这一年是1965年,斯琴高娃16岁。

最看不过女儿扮得比自己还老

尽管后来女儿获奖无数,但吴云一直都住在老家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的一栋普通居民楼里。斯琴高娃多次希望能把妈妈接去和自己同住,但都被吴云拒绝了。她一直觉得“在老家生活最舒服,几个儿子也都在这里。想女儿时看看电视、打打电话就行。”吴云的家里随处可见斯琴高娃的各种照片。

母亲吴云收藏了斯琴高娃参演过的所有作品,并且每一部都完整地看过。不过,据斯琴高娃此前的回忆,自己获奖后母亲从不夸奖自己。“像我演‘虎妞’得奖了,她(吴云)只问了一句你得奖了?完成得不错。”

唯一一次吴云有点“着急”的是,2001年斯琴高娃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扮演孝庄太后。高娃把母亲接去探班,在看到女儿化了一个晚年孝庄的妆后,吴云竟当场痛哭了起来。在高娃追问下,母亲才止住哭泣说:“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高娃连忙解释:“妈,这是演戏呢,我没这么老,是化妆的效果!你女儿年轻着呢!”母亲才放松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刚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听说优秀的同学就能挂上红领巾,当上第一批少先队员,我就天天想着这事儿。为了能争取第一批入队,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学习更加努力了。到了可以申请报名的那一天,我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填了一份申请书,并郑重地交给了老师。我天天等,天天盼,心想:“我什么时候才能戴上红领巾,成为一名少先队员呢?”

终于有一天,第一批少先队员的名单出来了,其中就有我的名字。在入队仪式上,辅导员把鲜艳的红领巾戴到了我的脖子上,我的心“怦怦怦”地一个劲直跳,红领巾把我的脸映得通红。我右手握拳,高举过头顶,在队旗下庄严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从入队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个合格的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把红领巾染得更红!”因为我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把红领巾作为少先队的标志,就是希望我们能继承先烈的光荣传统,能当上一名少先队员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从此,我每天都戴着红领巾,只有晚上睡觉的时候才会把红领巾摘下来,把它叠整齐压在枕头底下……我躺在床上,梦见自己回到了以前,和海娃在一起,举着红缨枪,站在山岗上放哨;又感觉自己来到了雷锋叔叔的班里,听雷锋叔叔向我们介绍少先队的知识……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是我一心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英勇无畏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实际生活中,我也努力做到好恶分明,做到团结助人。我经常做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组织同学、管理纪律;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加假日小队和社团活动,让红领巾高高飘荡在我的心中。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红领巾染得更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从当下社会现状以及情绪的投射。这是个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会,精神绷得够紧,压力总是很大,时间过得太快。文化类节目的悄然回暖,呼应着国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级,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多重高阶需求,缓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

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联起不同的人生关键词。《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希望节目带来的触动能溪流汩汩地从观众心灵流淌开来,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朗读者》金士杰观后感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本周六,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即将迎来第十一期节目,台湾知名演员金士杰受邀参加此次以“那一天”为主题词的录制。朗读者一直倡导这样一种用生活勾连人与文学的理念,读的不是文本,是故事,更是情怀。当老戏骨金士杰遇上知性聪颖的主持人董卿,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据悉,在这期节目中,金士杰将谈到很多关于孩子、关于父亲角色的故事。熟悉金士杰的人都知道,在之前的很多年,他一直不婚主义的支持者,与其说是对抗社会,还不如说是因为骨子里的悲观主义,让他害怕自己没有能力把另一个生命带到世界上来。然而,当花甲之年的金士杰成为了父亲,幸福也以一种他没有过的姿态,让他的后半生变得很不一样了。为什么会改变坚持这么多年的想法?很多人都会问起,金士杰曾经说过,他是因为玩了一个叫云霄飞车的游戏,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后来才决定结婚的。关于这个问题,在《朗读者》他会怎样跟观众分享?

从不婚主义到为人夫为人父,金士杰相信人生是为一段旅程而来。初为人父的他,对孩子最美的愿望是,“我给了他春天,他就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在电影《剩者为王》里,金士杰就饰演过一位父亲,面对三十几岁未嫁的女儿,他说:她不应该为父母亲结婚,不应该在外面听什么疯言疯语听多了就想着要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其实金士杰对待儿女的态度也是如此。正如金士杰的父母给他的自由一样,从来都是肯定他、鼓励他,支持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才让他成为了今天的金士杰,成为台湾现代剧场开拓者及代表人物,成为我们眼中的老戏骨。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是金士杰老师的话剧代表作,他用他的方式,诠释了他对于爱情、工作、家庭、宽恕、死亡、衰老等人生大课的理解,或大笑、或大哭,每一样都是人生真谛,每一样也都是金士杰本身。“你必须追寻生命而且拥抱生命!而且,当你如此做了,有时候生命也会回过来拥抱你,而这种经验是你永远无法相像的!爱!爱是唯一理智的行为。如果我们没有爱,就好像小鸟折断了翅膀。”戏如人生,金士杰教你迟早要上的“14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逐梦新时代大型主题展览观后感

全文共 916 字

+ 加入清单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会议和中共上海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主办“逐梦新时代·上海2012-2017”大型主题展览

为落实三总支组织开展的本次大型主题活动,我们定于在“一带一路”会议召开之日——5.14组织参观。由于我们341支部部分党员无法安排时间,我欣然接受了357支部书记穆诗勇同志的邀请,协同318、330、344等支部的党员一起前往上海展览中心参加“逐梦新时代·上海2012-2017”大型主题展览活动。因单位有重要事情处理,只得提前早早前往参观,穆诗勇同志接到我电话后,不顾路途遥远,克服困难,也早早赶到参观会场与我会合。我们一起准备会务工作,为参观党员忙前忙后准备资料,准备水,因我提前参观,无法等待其他党员来一同合影,很是遗憾。穆书记拿出党旗,我们俩拍照留影,使我代表341党支部参加联合党建活动,留下美好的回忆。

“逐梦新时代·上海2012-2017”大型主题展览,分为“从严治党、不忘初心”、“推进共享、实现梦想”、“厚植开放、海纳百川”、“倡导绿色、追求卓越”、“注重协调、行稳致远”、“崇尚创新、砥砺奋进”等六个板块,展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框架,用生动的案例,上海故事,以及利用大量的图片集中反映上海这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勇当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敢为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这五年来最具亮点的改革成果有:两大国家战略的建设成果和教育改革、司法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群团组织改革、政府职能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充满着活力,更有朝气,全球创新机构密集,国际科技精英和各类人才云集,世界创新资源、要素和资本聚集,创新智慧无处不在,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通过这次三总支为党员创造的参观“逐梦新时代·上海2012-2017”大型主题展览活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不忘初心,深化“两学一做”,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牢固树立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积极学习,共同进步,踊跃参加党组织活动,传播党的时代最强音和接受红色教育。迎接党的十九大会议和中共上海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央视《朗读者》第7期观后感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时代裹挟着一颗不老的心灵,困苦折不断梦想的翅膀。历经苦难后的永不言败是他的个性,乐观、风趣、激情、睿智,令人感佩。风雨后的一唱三叹,腾挪跌宕中的沁人心脾,他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呐喊着《青春万岁》;他经历了伟大也咀嚼了渺小,品透了《一辈子的活法》,八十多岁《这边风景》依然独好,他就是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

告别北京,告别新疆,再告别妻子,79岁的王蒙回头打量39岁的自己,也让他思考在新疆度过的16年时光。他觉得今天的作家王蒙与那16年大有渊源。“维族人有句极端的话:‘人生在世,除了死亡以外,其它都是塔玛霞儿(玩耍)!’”他说,“这样的人生态度,对我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朗读者第八期观后感勇气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大众的这种文化消费心理,可以称之为文化消费的审美需求。从社会层面来说,大众文化消费心理与社会文化心理总体趋势密切相关。当前社会文化思潮日趋多元化,尤其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各类文化思潮和价值观扑面而来,带来众多选项的同时,也对人的文化思想带来了一些困惑,如何把握自身文化定位成为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而回归传统文化,从传统中汲取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从个人层面来说,这与观众的文化情感需求也有关系。不难想象,观众在各类真人秀、选秀、网络综艺等娱乐节目的狂轰滥炸之下,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浮躁和喧嚣,在这种情形下,一档回归初心的文化情感类节目可谓雪中送炭、正逢其时。

艺术存在“通感”之说,文化亦如此。对观众来说,《朗读者》不仅仅是一段“朗读”,更多的是对“遇见”“陪伴”“选择”等人生主题的感触和共鸣。中国是一个具有“文以载道”和“寓情于景”传统的国家,我们的诗、书、画无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优势就在于通过文化载体传达给观众深层次的感动和思考,这不同于浅层次的娱乐享受或者单纯的视听欣赏,而是上升到了审美的层次,是把节目作为作品来看待和感受,具有更加长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少先队建队日主题直播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严冬的早晨。

我踏着点出门。屋外狂风大作,阴雨绵绵。我撑着伞,一只手不停地在冻得通红的脸蛋上搓着。

我一路悠悠忽忽的走,或许是出门晚了,小区里已不见匆匆赶路的学生。呀,七点五十了。我撑着伞一路狂奔,丝毫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东西掉了。终于到了学校门口,我长吁一口气。可迎面吹来的寒风却让我的脖子有些怪凉的。我伸手往胸前一摸,原来是有条粗糙的红领巾挂着的,这才意识到-红领巾不见了。

定是刚才跑的时候给吹走了。我刚想动身返回,可学校的铃声“叮……”的响了。像是在给我警告。不行,回不去了。只剩十分钟了。如果再回去的话会迟到的。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回头望了望门口的小店,看来只有买一条了。我翻了翻书包,只摸索出了一块钱。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小店,可小店老板却告诉我:“一条红领巾要二块钱!”我彻底绝望了。不,还有一个办法!我站在路边,看看有没有其他同学过往,好借一条。可是,现在已经很迟了,别说同学,就连赶着去上班的大人都没有了。天变得更阴沉,雨也下得更大了。只剩下两分钟了,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

就在我转身准备进学校时,一个悦耳的声音叫住了我:“小朋友,怎么了?这么晚还不进去?”我抬起头一看,是位陌生阿姨。我含糊的回答道:“红领巾丢了?”那位阿姨先是一愣,继而笑了笑,转身就进了旁边的小店。不过一会儿,她就从小店出来了,手里还提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她竟然帮我买了一条红领巾!我觉得真不可思议。阿姨又俯下身来,用双手将红领巾在我脖子上绕个圈儿,手指在红领巾间穿梭,打成了一个漂亮的结。我愣在那里,茫然的望着她。“快去吧!”她使劲儿推了下我的背。我回过神来,向她点了下头,飞快地向学校跑去。

第二天早晨,我像往日一样,踏着点来到学校门口。还是严冬,可我胸前的红领巾却异常温暖,融化了我被冰冻的心。可那位阿姨却再也没有现身过。

或许,这就是无私的善良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少年强中国强主题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2020金秋时节来了,我们的暑假生活就此结束。每到开学的季节,大家便会把目光放在“开学第一课”,全国的中小学都开展观看“开学第一课”的活动,我们对于开学第一课也是比较期待的,能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对于开学第一课的理解,我有着不一样的想法,纵观以往开学的主题,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接受不一样的教育,比如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我们观看开学第一课的时候,一定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观看,而不是看完就过了。节目的意义为了传达抗疫的知识和学习抗疫精神,作为小学生的而我们,要深刻的认知节目的重要含义。

开学第一课的意义非常重大,可能有的人认为不需要,但我觉开学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节目。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暑假,相信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忘却了学习,想要在开学第一天迅速回归状态,没有一两个星期的缓冲期,谈何容易!“开学第一课”是让我们收心的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授课形式,利用电视媒体的方式学习,可以很好的抓住大家的内心。如果是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来说学习,想必很多同学都不能接受,更不用说学到什么了。

“开学第一课”除了有让我们收心的效果,还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是学习最重要的情绪。前面也说了暑假让我们忘却了学习,重新回归课本,内心会有诸多的抗拒。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开学第一课”引导,让我们的注意力重归学习课本上,这也是第一课最重要的意义。

在2020年开年,我们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各行各业的人为了抗击疫情,举全国之力来打赢这场胜仗。如今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我们不能忘却疫情带来的痛苦,所以“开学第一课”不仅对我们学生重要,对老师的教育内容也很重要。既然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内容,我们肯定要与老师有交流和沟通,“开学第一课”既是开学节目,也是老师和我们互动的重要方式,可以让老师更好的了解我们每一个人。通过开学第一课,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防疫知识,保护我们自身的安全,虽然我们没有上战场,但只要我们保护好自己,同样也是为祖国做贡献。

第一堂课的时间过得很快,大家在看完以后都有很多想法,我们每个人都对第一课做出了回答,老师对我们的学习态度很满意。未来的学习道路,我将秉承“开学第一课”的教育理念,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看《朗读者》的观后感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央视于近日再度推出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首期节目中嘉宾们朗读的书信,瞬间传遍网络,成为热点语录,引发人们对文学、对情感、对人生的讨论。

“只要你是一个正值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生命不是你过了多少天,而是你记住了多少天。”

《朗读者》首期,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许渊冲以及四川一对夫妻朗读的书信播出后,便被网友们整理成语录,传遍网络。不少人形容这档节目是电视综艺的“一股清流”。

说它“清”,是因为《朗读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内容“清新”、让人内心“清净”。主持人与嘉宾简短的对话后,嘉宾们分享文字,并朗而读之。看似简单的节目设置,实则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每一篇文字的选择和朗读,其实传递的是个人成长、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观。

这种需要静下心来感受和品味的节目,在泛娱乐电视生态下,难免会被认为是小众的。节目组不讳言,策划之初并不被看好。但当下许多风行的阅读公众号、听书软件,还是让他们看到了受众需求,并坚持下来——事实证明,即使在碎片化时代,安静的阅读和认真的聆听也从未远去。

首度担任制片人的董卿更是坚信这个节目的意义。在她看来,很多人觉得朗读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其实不然,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800多年前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字字读得响亮。朗读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风化人,也正是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初心。”董卿表示。

为了让《朗读者》能拥有期望中的独特气质,董卿邀请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导演陈维亚、《中国青年报》总编辑陈小川、作家刘震云、导演陆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划。在朗读者的选择上,不管公众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标准是必须具有阅历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情感。而至于读什么,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人连接到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队课观后感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我每天早上去上学的时候,必须要系上红领巾,如果哪一天忘记了,站在校门口执勤的`服务队员就会毫不客气地扣我们中队的分数。

那天我睡得正香,爸爸跳进来大叫:“哎呀!手机忘了充电,闹钟没响,已经七点啦!”我赶紧一骨碌爬起来,随便抹了下脸,用一分钟刷好牙齿,顶着乱乱的头发,抓起一个面包就冲出门口。走在路上,看见好多同学也正匆匆地赶向学校,我松一口气,开始啃面包,咦?怎么感觉怪怪的,回头一看,别人挂着红领巾!我恍然大悟,转身撒丫子就冲回家,可是,明明我有无数条红领巾,它们这会子却跟我捉起了迷藏,越是着急的时候越是一条都找不着。我急得大叫:“奶奶,我的红领巾呢?”奶奶说有一条洗了还没干呢,我想湿就湿吧,可是奶奶不准。我急得都冒汗了。忽然我灵光一现,打开铅笔盒,前天上课我把它叠成小长条了……。我拎起书包,“啪”,一朵红色玫瑰滚了出来,周五的大课间心悦教我用红领巾做的……。

我汗!当我狼狈地系上红领巾再一次冲出家门,路上已经稀稀拉拉地只有几个低年级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去上学了。唉,他们看见一个高年级同学这么飞奔过身边时,一定很可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队课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可以说著名的战役数不胜数,但是对于中国来说,重要的几场战役确实能够一一赘述的。世界战争损害巨大,那次朝鲜战争更是一雪前耻,中国在其中体现了重要的作用,也让其他国家对我们刮目相看。这场战争是一次转折点,这一战打破了屡败西方列强的记录,新中国的力量从此展现给全世界。

对于历史,经历过的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我们没有机会经历的人只能够通过他们的传达去了解。其实历史没有客观的,只要是人写出来的就一定会参杂主观因素,这本《决战朝鲜》李峰用文字写出了它的气势,这个版本尽量接近史料,可以说全景展示了当时的过程。

这本书不是单纯的历史书,作者用小说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原貌,从很多对话中能够感受出那些人物的内心。书中记录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对话,不论是语气还是用词,都能够体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战争年代人们对于问题的敏锐性很强,这毕竟是命运攸关的大事,与国家兴亡有着巨大关系,所以那些决策者对于自己所做的判断都有着深思熟虑的思考。

对于那段历史,作者揭露了很多幕后的秘密,他直接把这段历史本身对我们的影响改变了。这本书之所以值得信任,因为作者参考了大量的资料,还把一些珍贵的现场照片加在书中。作者更是把这次战争的前因后果都做了全面的表述,让我们看到了一段完整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