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朗读者》勇气为主题的观后感2017推荐3篇 作文(汇编20篇)

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的遗憾,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朗读者》勇气为主题的观后感2017推荐3篇 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6846

作文

334

开学第一课的主题观后感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管条件怎样艰苦,大家都能积极面对,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就像那“红军柳”一样,历经风霜,依然生机盎然;就像长征途中的通讯员一样,视电池如自己的生命,用土办法给电池充电,充当好“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保障了长征过程中的信息畅通。

身经百战、战功赫赫的开国元帅贺龙、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用木锯截肢的贺炳炎、以一个团的力量阻击敌人十五个团的耿飚的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百折不挠,要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

老通讯员,中央四方面军台长秦华礼,以野外为学习场地,边行军边学习,利用点滴时间熟练掌握了英语、电台等相关的知识,为国家培养了十几万的优秀人才。

长征虽然已经过去了80多年,但是长征精神依然存在,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想想我自己,真有点汗颜。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课间和同学们嬉戏玩耍,这是何等的快乐。不愁吃、不愁穿,不用风餐露宿、不用枪林弹雨,这是何等的幸福。可是,我对待事情上,又是怎样呢?一味地推诿,拖来拖去,要条件。做事有头无尾,喜欢找理由,根本不从自身上找原因。考试没考好,借口考题太难,有点粗心,下次一定注意。可是事过以后,还是我行我素。其实,对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做不到举一反三才是落败的原因。

《开学第一课》给了我前行的指引,我要坚定目标,持之以恒,在先辈的旗帜下,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第十期《朗读者》张艾嘉观后感

全文共 1992 字

+ 加入清单

艾嘉说故事的方式是古典的;写作的笔触是轻盈的;朗读的声音是丰富的;集合人生之流,岁月场景,工作笔记于一书,轻描淡写其实并非真的轻描淡写。

张艾嘉的电影履历从来就两极,要么海水要么火焰,她总是不甘心做某种固定刻板的“张艾嘉”,当你刚刚认为:啊,原来张艾嘉是这样的。她下一部作品立马颠覆你的看法。

做导演之前张艾嘉已经是金马奖的最佳女配最佳女主双项获得者,在香港以男人婆的形象出现在卖座电影系列《最佳拍档》里。张艾嘉几乎是天才型的演员,在和麦嘉、许冠杰等人在喜剧片中以剽悍女警成为卖座女星之前,她在台湾是以出演温婉柔美的女性形象走红。《金玉良缘红楼梦》里她是林黛玉,而贾宝玉是当时的青春女星林青霞;《山中奇缘》里她是幻梦般的少女;还有多个琼瑶电影女主角;还有大师杨德昌的独立导演处女作《海滩的一天》。

你看她就这样轻松的,成功的,实现了柔美到彪悍的角色转型。而她成为演员不过是因为她在美国念书整天跟着自由运动到处跑,母亲说女孩这样野可不行,把她赶回台湾。可她天生就是演员,她的美貌毋庸置疑,而她总是让自己的美貌精彩、多样,她可以活泼可以纯情甚至可以毫无女人味。

1986年张艾嘉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最爱》横扫金像奖、金马奖。成为第一位获得金马、金像双料影后的女演员。在《最爱》中张艾嘉的“理智与感性”是“亦舒式”的。两个女性用秘密维系友谊,过往回忆是美好的又不堪回首的。不需要男性来认错或弥补,女性对自我的选择需要自我的成长和救赎来稀释。

张艾嘉的作品里总是呈现一种女性特有的矛盾情绪。《最爱》里这种矛盾关乎友情和爱情,因为感性所以有炽烈的爱情,需要理智所以要保守秘密,哪怕一个人承担后果。影片的最后两个好友都人近中年,对待秘密不知该介怀还是泰然,不敢直视对方,电影定格在这里结束。

一个小插曲,在《最爱》之前张艾嘉还有一次电影导演经历。1978年导演屠忠训在筹拍《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期间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张艾嘉毛遂自荐,续拍影片,并改名为《旧梦不须记》。那年张艾嘉25岁,入行第5年。

“时代女性”总是一次次出现在张艾嘉的作品中,比如《新同居时代》中风韵迷人的中年贵妇安娜,丈夫拴不住就泡年轻靓仔咯。但东方的女性情结又一次次影响着张艾嘉,所以安娜也还只是一个怨妇,肉体精神她都不能控制自如。张艾嘉在这种前与后,左与右之间平衡,因而迸现趣味的花火。

1994年李安完成“父亲三部曲”,开始筹备电影《少女小渔》,连剧本都写好了,哥伦比亚公司把他挖去拍《理智与情感》。留下偌大的摊子,让给张艾嘉收拾。张艾嘉接手导演《少女小渔》后把李安擅长的“中西矛盾”,转化为她擅长的女性“理智与感性”矛盾。

女孩小渔跟着出国留学的男友偷渡到了纽约,为了绿卡她和一个老头假结婚,在这场婚姻中小渔忍受着老头和男友两人的坏脾气。然而相处后小渔慢慢开始了解老头,也越来越不懂男友。在老头垂死之际,男友要求小渔不要照顾老头,这次小渔自己做了决定,留在老头身边。

张艾嘉跳脱了过往以中产女性为代表的思维情感模式,而这个“打工女”小渔思考的其实还是张艾嘉一直思考的问题:女性在感情中的自主。所以小渔是勇敢的,而且这种勇敢在电影中温情脉脉力量十足。因为本片的导演,作为女性何尝不是勇敢坚定呢。

“女人真正能够得到的关怀、关注或者得到的机会实在不够多。虽然我不喜欢人家讲我是女性主义,但我是一个女人,我关心女人的心灵,从女性的角度看事情,只是抱着这种心而已。”张艾嘉这样说自己的“女性情节”,所以你看到她的电影里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总是女人自己给自己出一个题目,然后用一段漫长的成长来解答这个题目。《心动》里女主人公人到中年了对初恋情人说“你怎么还不结婚啊”,像老友一般;《一个好爸爸》里女儿一出生就改变了黑道爸爸的人生观,而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却总是迟到。到了2015张艾嘉最新的电影《念念》里,这种成长已经变成两代人共同的学习与体味,就像有首歌唱的那样:“我们为爱还在学。”

张艾嘉曾经抱怨说自己从来没有得过导演奖,大奖小奖都没有她的份,她以演员、编剧、歌手的身份拿奖无数,唯独缺乏在导演这个行当里的肯定。2004年张艾嘉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20 30 40》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次入围柏林主竞赛单元无疑是对导演张艾嘉的某种肯定,毕竟她是台湾第一位入围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女导演,也是目前为止的唯一一位。

20岁你不知道爱是什么,30岁你为爱痴狂却总是得不到,40岁你以为一切圆满了却要从新开始。《20 30 40》里纠结于“理智与情感”的张艾嘉展现出“温柔的慈悲”的苗头。她给予20岁的女孩倾听,关注那些细枝末节莫名其妙的微妙感情;给予30岁的女人拥抱,是啊等爱多么辛苦自我折磨多么不堪,但是人总要经历;40岁的女人勇敢坦诚,面对镜子说“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然后刮刮腋毛微微笑,第二天早上穿一件绿色短袖晨跑,迎接新的永远新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央视《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人世间一切温暖的共情,既然邀请的嘉宾源自生活的各个角落,那么这些人所选读的文字,也可拓宽一档综艺节目所能展示的生命宽度与浓度。而此时,朗读不需要字正腔圆,有些生涩、带点口音,更显出不矫饰的真情实感。朗读,文字作为主人公的人生印证,为观众打开大千世界。

节目播出后,董卿立时收到了很多反馈,她的好朋友话剧导演娄乃鸣说:“ 惊了 ,就是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哪里请来的大神,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华大学的尹鸿老师评价:“别具一格! 慢下来 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很多文艺青年关注到了片尾曲,竟然是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现场演唱,觉得真是意外之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274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年少时,是否心中都曾有过这样一个人。

如果是他,那么必然风度翩翩博学多才,或者是优雅英俊关心体贴。他也许是一个叔叔,也许是一个哥哥,但他一定年长于你。

如果是她,那么必然温柔美丽善良可爱,或者是细腻动人冰雪聪明。她也许是一个阿姨,也许是一个姐姐,但她一定年长于你。

二战后的柏林,15岁的麦克遇见36岁的汉娜,彼时他处于虚弱状态,身体急需温暖,他倒地,她扶起他,她说,“孩子,起来,没事了。”隐约听见麦克低低的抽泣,她抱住他,落雨弥漫成飘飞的雪,这是他们的初见。

她说“goodbye,look after yourself."他回头,停顿几秒,回转过脖子。是的,停顿几秒,他眼睛里似乎有一点迷糊,似乎还有一点不舍。他没有急速离开,于是我会揣测,是否此时,他心中有一点留恋,亦或是,贪恋。

他回到家,医生诊断为“猩红热”,女人眼里只是闪过一丝不耐烦和轻蔑,她毫不犹豫起身,她说,"Emily,Keep away,他会传染。"紧接着Emily起身,顿时离去。keep away,这个家给予麦克的是“keep away”。

他翻开心爱的集邮册,拿它换钱买了几朵花,用一些绿色做点缀,包扎起,却泄露了忐忑的心情。他在楼下确定了汉娜的住址,轻轻推开门,老旧的唱片机在转动。汉娜刚洗完衣服,拿着桶子出来,几乎没有直视他,他却在看到她的一瞬间将鲜花捧在了胸前,正式而端庄的姿势,透露着15岁的笨拙。

是谁说过,当一个男人真切爱上了你,他面对你时总是笨拙的。

房间凌乱而拥挤,墙壁黄白斑驳,些许漆块已掉落,被子没有叠好,这是贫穷的表征。贫穷有时会带来无知与愚蠢,毫无疑问,汉娜并不聪明,她愚昧,缺乏思考,以至于对自己间接杀死了300个犹太人只有迷惑,她不懂,她甚至问法官“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然而就连代表着公平和正义的法官也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的,假如我们是汉娜,我们会怎么做?假如我们活在那样的年代,没有接受过教育,不了解人性与爱,更不要提什么人道主义精神,我们真的会打开门放走那300个犹太人麽?

犹太人不会原谅汉娜,在那300人中唯一的幸村作家最终也没有原谅汉娜。她不原谅的,不是汉娜一个人的行为,而是整个法西斯的残暴与泯灭的人性。她必须坚定她的不原谅,也许她心中还是被那个小铁盒与7000马克稍稍触动了吧,还有不远万里赶来美国为汉娜赎罪的麦克,但她是不可以原谅的,若她原谅汉娜,就代表着她遗忘了无数惨死的犹太人,那些至今没有合上眼的孤魂,那在《辛德勒名单》里的红衣女孩,他们,需要我们铭记,并且忏悔。

这不仅仅是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的入侵,这不仅仅是哪一个民族对哪一个民族惨无人道的毁灭,这不仅仅是一场为了利益和扩张的战争,这是整个人类的灾难,无论胜者,败者,哪怕是从中靠军火发财的美国,我们都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

我们需要忏悔,为我们无穷无尽的欲望而忏悔,为我们的软弱无知忏悔,当我们手举匕首穿插于对方的血脉里,当我们肆意掠夺损害他人时,我们在对自己的灵魂冷笑。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也是野蛮的。

愿我们铭记这疼痛,须知可怜的是不道歉的日本人,他们至今没有正视这罪恶,于是这罪恶将永远萦绕他们。当我们道歉并且坦诚,我们并没有降低自己的格调,相反我们为自己留了一条心路,点了一盏心灯。

但我们不要仇恨,仇恨无法解决任何问题,我们需要抗争,需要呐喊,需要铭记,需要理智,需要自强,需要独立,但我们不要仇恨。

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记住这样的血,记住我们为妥协所付出的屈辱。

深深忏悔,为我们所有的罪,然后还要前进,面带微笑哪怕内心苦痛,我们依然要前进。

15岁的麦克爱上了36岁的汉娜,请原谅我不觉得它是不伦之恋。所有真挚的爱情都值得被尊重,无论是麦克,还是汉娜,都是时代的悲剧,导演只是借助这一段恋情缓缓地,优雅地,杀死了我,杀死了我们。

麦克成长的年代里,似乎缺乏着一个温柔的关怀者,缺乏着一个耐心的引导者,而汉娜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个空白。一个女子,她扮演你的朋友,扮演你的情人,扮演你的母亲,扮演你所向往的一切,男孩便不知所措地一头扎入了这个漩涡。

他说,我不能没有你,I cant live without you.

这是一句多么深情而软弱的话。

就在昨天,我对他说,没有你也我也会活得很好。

我一直骄傲一直坚硬,一直善良一直原谅。即使明知丢失你会让我心中剧痛无比,我也会毫不犹豫割舍。只因我们必须平等并且尊重,我知道我要的是扶持和陪伴,不是一朝一夕的玩闹,更不是某一方长久的清凉慰藉,也不是身体交织欲望缠绵。

If I hurt you,I am sorry about it,but it is my truth.

我们可以确定,麦克爱上了汉娜,但是汉娜是否也真正爱上了麦克呢?汉娜一直叫麦克“孩子”,而不是husband或者lover.在那些证人的言语里,她是看似有良知心灵敏感却最后送他们去见死神的虚伪的刽子手,是的,她的确就是刽子手,当坐在观众席上听审的麦克听到她肯定地承认“是的”,他知道她不仅杀死了那些虚弱的为她朗读的犹太年轻姑娘,她还杀死了他。

她坚守的秩序杀死了他,她与他的性爱杀死了他,他甚至也许会想,自己和那些犹太姑娘有什么区别呢,若是自己在集中营,怕是也要被汉娜挑选出来吧。

她会否多重视他一点,她会否放他一条生路,还是他也只不过是她需要的一个朗读者,一个床伴,一个证明她魅力依旧的异性,一个帮她排遣孤独的但是谁都可以代替的人。

也许汉娜可以带给麦克所有的缺失,唯独给不了他真爱。

而汉娜,却带走了麦克的真爱,这个少年今后所有的成长,都不再完整而幸福,婚姻失败,还有一个藏了一辈子的秘密。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麦克真正的cant live without汉娜,而是汉娜cant live without麦克,她需要麦克的朗读,她需要麦克的身体,她需要麦克证明她活着的价值。

她内心深刻自卑着她的不识字,而麦克,让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她感到自己被需要,她开始活着并且有了希望,甚至在狱中学会了阅读。

而麦克,他沉迷于往事并且不曾真正走出来过一秒,他所有的女伴都说不了解他,“和你在一起再长时间也无法了解你”。只因麦克的心,早已为汉娜锁死。即使他后来可以不再爱她,但她却对他的一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不敢说这是孽缘,也不敢说这是情缘。

他们纠缠,我无法用任何一种确切的词汇去描述他们是怎样的关系。

只知道,这是导演一场巧妙和华丽的暗杀,不动声色,杀死了所有人。

影片的最后,麦克对女儿说出了秘密,这或许,预示着黑暗过后的黎明。我们是否可以相信,麦克今后将找到幸福,我们是否可以相信,犹太人的疼痛正在被安抚,我们是否可以相信,人类的良知依然健在并且已经复苏。

你是否可以告诉我,我们是否还可以相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少先队建队日主题网络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每次路过重庆北碚实验小学,心底由然地升起一支歌“…我们是新少年的先锋…”那快乐的旋律将我带回到了金色的童年。

六十年前,共和国初健,百业待兴,学校匮乏。一些同龄人失学,我却幸运地进了北碚西师附小以它当时的名气远非今天的一般“重点”能比,班上的同学多是教授子女,党的“面向社会办学”政策,收了我们几个“野孩子”。兴奋了几天,我们沉默了,与那些同学相比,无论穿着,气质和能力,我们都相形见拙。成了天鹅中的丑小鸭。没人理我们,甚至不愿与我们同桌。更使我们感到自卑的,那些同学都戴上了红领巾,每逢队日,我们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青一色的蓝裤子、白衬衫、红领巾的他们在嘹亮的号声中,举行隆重的“出旗”仪式。他们还经常搞活动,做游戏,与“最可爱的人”通信,同苏联儿童交培养,捐献零花钱给志愿军叔叔买战机…。这一切,被班主任兼大队辅导员王国株老师看在眼里。王老师是位教授夫人,四十来岁,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她专门为我们开了一次班会,要求少先队员要团结和后进的同学,起先锋模范作用。后进的同学更要奋起直追,争取早日加入光荣的`少先队。

在她的倡导下,全班一致赞同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人人争当“三好”、“五爱”,创造“红领巾班”。会后,王老师又把我们叫到办公室,给我们讲刘胡兰,黄继光的故事,讲自尊自强,讲革命理想,讲少先队的历史使命。我们被感动得热血沸腾。但又望而生畏—首先是学习成绩,基础原本差的我们,怨与精英为伍,别说有所表现,能不掉队也就了得。王老师见缝插针地为我们的补呀补!为了那角红领巾,我们更是废寝忘食地赶呀赶!别人背三遍的课文我们背五遍,别人做十道算术,我们翻番。这样苦读了两学期,还真一路跟了上去。加上其他方面的进步,终于赢得大家刮目相看,后来,在谭广雄和张胜利的帮助下,我作文上了墙报,心算比赛也得了铅笔奖,功课逐步上升,全班也由过去的格格不入变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第二年“六一”前夕,被上级批准“红领巾班”。当我在嘹亮的号声中,在火红的队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手时,热泪打湿了胸前来之不易的红领巾。

作为奖励,“六一”那天,我们全班乘坐在一辆敞篷汽车去参观刚成立不久的重庆市少年宫,并拜谒歌乐山烈士陵园。一路上队旗猎猎,歌声嘹亮,胸前飘荡的红领巾放飞着我们的童年和理想。

北碚西师附小已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但她为我铸就的金色童年和系上的红领巾却永不变色地保存在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朗读者家为主题的观后感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段时间,《朗读者》火遍大江南北,堪称是文艺界的一股清流。每次节目都会选用一个主题词作为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无论是普通人的小确幸,还是名人们光鲜背后的辛酸,听到动情处,声声朗读总能让我们热泪盈眶……

朗读不仅可以打破孤独的高墙,还能帮助我们寻觅同频共振的心灵。如果感到孤独,就来听何老师朗读吧;如果想要热爱生活,就来听何老师朗读吧;如果想要怀念过往,也来听何老师朗读吧。也许到时你会发现,心中暗含千言万语,不如放声四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少先队建队日主题直播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大概上幼儿园的时候吧,每当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脖子上戴着一条鲜艳的红布,心里就特别纳闷:为什么他们脖子上围着一条红布呀?是围巾吗,但是为什么都是一样的红色呢?他们偶尔奔跑嬉闹时,那红色的围巾也会时不时飘动,在阳光的照射下好耀眼好漂亮啊!我心里暗暗想着也想要一条像他们那样的红色围巾。

回家后,我迫切地告诉了妈妈我的想法。刚开始妈妈并不知道我想要的围巾是什么样的,说是答应给我买一条,直到后来才明白。

明白后的妈妈说:“那是红领巾,不是围巾,只有少先队员才可以佩戴的一种荣誉。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自然也会拥有一条属于你自己的红领巾。”虽然我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妈妈说的话,但我还是点了点头。后来我还问了妈妈为什么红领巾是红色的,妈妈说等长大了就明白了。

后来,我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当大哥哥大姐姐们帮我们这些小少先队员们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无比激动。终于,我也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红围巾”了。我也了解到红领巾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了,但是当时的认知并没有那么深刻,只沉浸在自己的小小欢喜中了。

今年的2019年10月1日这天,我跟家人一起观看了祖国70周年的阅兵式。挺拔的军姿,整齐的步伐,强大的阵容,用爸爸的话说:我们的祖国已如此强大了!趁着假期时间妈妈陪我观看了电影:建军大业、建国大典、飞夺泸定桥,我幼小的心灵被震撼到了。红军25000里长征翻越雪山,不畏艰辛,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妈妈说,你现在应该知道了红领巾为什么一定是红色的了吧!是呀,那是革命先辈们用他们的鲜血染红的呀!

红领巾,我爱您鲜艳的颜色,但我更爱您那可贵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第十期《朗读者》张艾嘉观后感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这世间,总有一些前辈们,云淡风轻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在意时间,也不给人生设限。人生在她们眼中成了游乐场,可以尽情创造,轻描淡写地尝试一个又一个新事物。

别人安安分分当演员的时候她试水做导演;

别人结婚时她正跟风情才子谈恋爱;

别人息影退居幕后的时候,她已经导演了N部经典电影,并在影片中和90后小鲜肉演对手戏;

别人退休了陪老伴环游世界时,她出了第一本书,《轻描淡写》,谈创作,谈感情,说句“60岁才是新开始”

做演员,她是最TOP的演员,得过数届影后;

做导演,她亦是最TOP的导演,《最爱》《莎莎嘉嘉站起来》《梦醒时分》《新同居时代》《少女小渔》《今天不回家》《心动》《203040》都是历久弥新的女性电影;

而做女人,她亦是最TOP的女人,这辈子的经历可能是别的女人的几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反腐倡廉主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始终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作为政治任务,全面融入党建工作大局,以两个责任为“牛鼻子”,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以监督检查为“撒手锏”,紧盯节点、严肃执纪;以制度规矩为“边界线”,承诺践诺、强化执行,纠“四风”的发条越拧越紧。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反腐惩贪,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四风”和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根据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河南省委反馈的巡视“回头看”情况,我省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还存在党建工作薄弱、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力、党员领导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信仰缺失,党规党纪意识淡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一旦放松执纪力度、放缓反腐节奏,必然导致消极腐败现象死灰复燃,甚至卷土重来,吞噬我们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我们要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要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铲除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象征着正义、勇敢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记得那次,放学了,我上了公交车,找了一个座位坐下后很奇怪的发现,窗边站着一名解放军叔叔,车上有许多座位他却不坐,而是站在那里。我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玻璃窗上破了一个洞,他为了不让车上的人受冷,就站在那里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阵阵的冷风……

记得那次,地铁上,我看见一个老奶奶上车了,我正想让座时,一位阿姨抢着站起来给老奶奶让座,我时不时的听见老奶奶说:“你累不累?要不你还是来坐着吧”……

我还记得那次,我和妈妈去买菜,回家后发现钱包忘在市场了没有拿回来,我们赶紧回去找。可是市场那么大,找一个钱包哪那么容易啊!正在我和妈妈着急时,刚才卖白菜的老爷爷过来说:“这是你的钱包吧,还给你。”我和妈妈十分感动……

红领巾,我希望你永远飘扬在我们身边,传递着人们之间的关爱,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央视节目《朗读者》麦家观后感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致信儿子》是一封麦家写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的信,“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

“儿子青春期特别‘作’”

“很多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难弄的一面,面对这种有问题的青春,父母应该怎么办?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忍耐还是放任?”麦家以父亲的身份,分享了自己与儿子的点滴。

“我的儿子青春期可以说是特别的‘作’。”麦家直言,高中开始,儿子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3年全部待在家里,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上网、聊天、恶作剧。对于儿子,麦家无数次想放弃,但是最后又无可奈何。“我们始终不放弃,每天把老师请到家里来,但很多老师上了几天后就劝我还是算了。”

儿子气走了家庭教师,麦家却仍然不放弃寻求让孩子可以继续接受教育的途径,甚至一度自己掏钱开了一家培训机构,只是为了让儿子和同龄人在一起,然而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好在,麦家一直未停止对儿子的陪伴,“年轻人,或者说青春期就是一个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坚韧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

申请美国6所大学成功

终于,麦家的儿子到了该高考的时候,看到曾经的小伙伴都开始努力读书,孩子突然意识到了差距。“他本身英语基础很好,人也聪明,努力了半年,靠着他的童子功过了英语关,通过了6所美国那边的大学的申请。”

当有一天儿子告诉麦家被一所大学录取了,麦家一度完全不信,“他申报了8所学校,陆陆续续过了6所,包括他现在正在读的费城艺术大学,还给12000元美金的奖学金。”麦家说,“现在他的情况也比我期待得要好,学业不错,也交到了朋友。其实儿子虽然话不多,但是为人大方,受人欢迎。当初我的选择,就是用我的力量来保护他,陪着他承受青春期的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朗读者》李亚鹏观后感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3月4日,记者在北京釆访,获得了董卿最新录制的《朗读者》的部分内容。除了倪萍与董卿两位央视“一姐”对话感人外,华西都市报记者-封面新闻还提前获得了董卿对话李亚鹏的内容,以及李亚鹏在现场朗诵他写给女儿李嫣儿的一封信。这封信李亚鹏以朗读者身份,现场朗读。从信中,李亚鹏第一次讲述他培养女儿的感人故事。父爱大如天。李亚鹏的信,催人泪下。

在请出李亚鹏之前,董卿介绍说:“本期我们《朗读者》的主题词是“礼物”,这个词让我浮想联翩,当我们仰望星空,放眼浩瀚,这蔚蓝色的星球是宇宙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当我们低头思索,凝神注目,自然界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礼物;孩子是父母的礼物;江河是大地的礼物;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多娇江山的礼物;五千年的锦绣华章是悠久历史的礼物……”

久违在公众场合露面的李亚鹏,以朗读者身份突然与大家见面。在开讲之前,他首先拿出了他的女儿李嫣亲自为他做的情人节礼物。“这是我收到的情人节礼物,是我女儿自己做给我的。”董卿问:还记得嫣儿送给你的第一个礼物是什么吗?李亚鹏回答说:“应该是一张贺卡吧,从四五岁开始,每年父亲节她都会送我一张自己手工做的贺卡。今天我也带过来一张。”上面写些什么呢?李亚鹏回答:最近几年,基本上主要都是女儿劝我少抽烟喝酒,虽然说的都差不多我也每一张都会珍藏。嫣儿今年十岁多快十一岁了,看起来跟同龄人不太一样,透着一股自信和成熟。李亚鹏平时会跟他用朋友似的语气交流吗,还是会用长辈的口吻?李亚鹏回答:别看她年纪小,但是她有非常独立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外化表现是自信,但是内在有她的独立精神,这一点是很多成年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知危险会避险主题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住在繁华的大城市里,走在川流不息的大马路上,耳边听着马达的嘈杂声,目视着车子来往……这一切自然都要交通“扯”上边儿。

“交通”是一个代表时代改革的词,也是一个模糊而可怕的概念。有一次,我无意中看了一个关于交通事故的网页,网页中显示: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年来始终是位于世界第一,据统计,上海市共发生交通事故8414起,造成1248人死亡,8076人受伤。这些字,似乎也血淋淋的,让我心有余悸。

又是一天下午,我和妈妈正在街上走着。突然,一辆公交车飞驰而来,妈妈出于本能,紧紧地拉住我的手往后拉。但是公交车竟然在离斑马线不到0、01米的地方来了个紧急刹车,稳稳地停在我们面前。正在我“目瞪口呆”之际,司机做了个手势,原来是让我们先过去。现在回想起这件事,都让我生感后怕:要不是那位司机刹了车,即使老妈把我拉住,那也为时已晚了。

有了这次经历,“交通”其实,像我这样的“幸运儿”并不多,大多都是因为超速或醉酒驾车惹得祸。因此我也十分后悔,以后一定要做个文明交通人,不闯红灯,走斑马线……

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去做,肯去遵守交通规则,那么“交通”其实并不可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北京农业嘉年华台湾主题日活动观后感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第五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展览3日举办台湾主题活动,来自台北、台中、宜兰等台湾10余个县市、近30家农会、20余个单位的200多种精致特色农副产品亮相。这也是台湾农产品首次进驻北京农业嘉年华。

当天活动现场,台湾阿里山邹族舞蹈团和屏东玛家乡排湾族歌舞团分别献上原汁原味的台湾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具有代表性的台湾农副产品如阿里山茶叶、纯正苦茶油、水果释迦等均在“台湾农特精品展”展出;在嘉年华餐饮区部分,还设有台湾小吃区,由拥有多年经验和技艺的台湾厨师烹饪,旨在呈现原汁原味的台湾风味小吃。

此次“台湾农特精品展”由国台网(台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主办。该公司董事长孟立中致辞表示,台湾安全农业产品在北京的成功展出,对两岸同胞的交流、了解和融合具有深远意义。相信通过活动,会让越来越多的台湾乡亲愿意来到大陆、了解大陆。

该公司总经理王惠群说,台湾安全农业进入大陆市场,要让农药残留符合两岸标准,要坚持台湾细致的“工匠精神”。他认为,目前大陆做安全农业的项目数量还相对较少,希望通过两岸的农业交流,为安全农业提供更多发展平台。

台湾阿里山优游吧斯董事长郑虞坪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带着台湾阿里山的农产品到北京来。他认为,两岸在精致、安全农业方面可以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双方也有很多值得互相参考、借鉴的方面。

“两岸农业的交流不能中断,必须继续推动。”郑虞坪说,希望通过这次“台湾农特精品展”可以拉近两岸人民的关系。

据北京农业嘉年华组委会新闻发言人孙蕾介绍,此次北京农业嘉年华于3月11日开幕,持续至5月7日闭幕,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组委会在A展馆提供四分之一面积供台湾特色农副产品展出,是该展馆中面积最大的展台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致敬抗美援朝主题团课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想当年英姿勃发,或豆蔻年华,在民族大义国家危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将青春付于战火。他们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战友在枪林弹雨中倒下的悲壮,也亲身体验了收复失地,挂上奖章时的荣耀……

跨过鸭绿江时,最牵挂的家人,但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抢救伤员,在敌机轰炸下如何不能让伤员负二次伤。一过江就遭敌机的轰炸,继续前进是一片火海,此时遇见两个五六岁的儿童,以不同的语言得知他们的父母被敌人杀害,当时又冻又饿,加之孤儿的急哭声,更加激起了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我们把带着的干粮送给了孤儿。这时上级命令就地收容伤员,但由于敌机的轰炸,一个医院根本不可能集中收容伤员,只好将一个医院分成若干个小组,一个军医

两名护士和一个民工担架队,在一个小山沟里收容伤员,医护人员不让伤员负二次伤,只有把生命置之度外,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我们的精神支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而战斗,甚至可以牺牲,这在如今听起来似乎像是口号,但是,那个时代的人,只有这样美好的理想,才能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从来没想过失败,一直充满了胜利的信心。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帝国主义的残暴,加上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教育 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产生了坚决保卫祖国 抗击美帝国主义的力量。

战争使我失去了健壮身体,但使我成熟了。体会最深的是,一个革命者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只要打好了这个根底,不管情况多么复杂,战争多么残酷,工作有多么困难,都会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看到光明前途,有乐观健康的情绪,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成为高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队课观后感学习感悟800字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一个曾在18世纪中期被美国侵略过的国家。而正在这次战役中,朝鲜民族得到了中国民族的大力资助,这就是抗美援朝战役。今天,我来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来知晓,了解,感悟中华民族的品格与毅力。

首先,我们来到了抗美援朝纪念塔前,那是一座高耸、巍峨的宝塔,有一种庄严肃穆不可侵犯的尊严。讲解员引领我们进入其中,我们便开始了此次的历史之旅。我们首先进入了兵马俑展厅,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兵马俑,我通过兵马俑了解到了秦朝战争的历史,以及古代文明的奇幻与美丽。我们又来到了楼上的展厅,里面展示了中国历年来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总共有100余条,这其中有南京条约,暧晖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虽然讲解员和学校所学的有所不同,但是我认为无论怎样,历史的实情都已无从考证了,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署都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以及中国永久的耻辱,我们需要铭记这些历史,找回中华民族的尊严!

然后我们进入了塔的第一层,这一层讲述了抗美援朝战役的起因和结果,看过后对当时中国帮人帮己的精神所震撼。继续向上走,塔的二到十层全是烈士们以及他们的画像、事迹和评价。其中感人至深的就是魏巍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感人至深。它的顶层是观望台,可以俯视整个丹东,还可以看到朝鲜。从朝鲜的楼房看来,朝鲜是个很贫穷的国家,所以我感谢中国当时拯救了朝鲜。

我们下了纪念塔后,又进入了纪念馆,里面展示了这次战役中的纪念品,和整个战役的过程。里面有自助查询机,可以在这里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里面还展示了中国士兵们在躲避敌人无聊时制作的自娱自乐的乐器,其中就有小提琴,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乐观快乐的另一面。我在里面也看到了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的装备的差异,看出了中国士兵坚毅不屈,努力拼搏的的精神。

最后我们来到了全景画馆,这是一个圆形的又大又高的屋子,里边有一个大转盘,墙壁上画着战役是的战场,黄沙、枯木、战火、伤员构造了这个战场。屋子里还有音响,播放着这次战役的简介。声音、图像构造了一个生动的、形象的战场。

出了全景画馆,我们也就结束了这次旅程。在出了纪念馆后,我们在此合影,留下了对历史的怀念和烈士的敬佩。和我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小孩,她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跑啊,跳啊。十分开心,但是我想,这是一片庄严的土地,应给缅怀他们,因为当时的战役所损失的中国人有几十万。真是“一寸土地,一寸血呀!”但是,正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愿他们在朝鲜的土地上做个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第三期徐静蕾《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从演员到导演,徐静蕾执导每一次电影的选择都是一次不同的经历,即将上映的《绑架者》是她尝试的另一风格作品。而在《朗读者》的舞台上,徐静蕾坦言不会再拍爱情片,“我现在对感情就特别简单,所以拍不出来就百转千回的那种东西来。”同时,她还透露最触动自己的是亲情题材的电影,但是由于自身经历,目前心理还没强壮到选择尝试这样的题材。究竟是怎样的经历,让大家眼中敢想敢做的才女徐静蕾对亲情题材的电影望而却步呢?麦家,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被誉为“中国特情文学之父”、“谍战小说之王”,2008年,小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节目中,麦家聊起自己儿子的青春叛逆期,“高中三年没读,他就是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上网、聊天、恶作剧,可能网上有的那些事他都做过。”面对儿子不愿上学读书的叛逆,麦家采取了开放式的教育-每天把老师请到家里来教学。但是很多老师上了几天后就劝麦家放弃,原因是他的儿子根本不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开场熟悉的音乐,同样是那么伶灵动耳的旋律。温柔的灯光下出现一个和蔼的舞台。节目一开始仿佛就暗示人们这是一场心灵深处的旅程,那是青春、眼泪、过往以及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交织,当它要来临时,这一切都给我们以亲切的征兆。

我曾以为那些在舞台上呼风唤雨,在电视里颦蹙举眉的影视明星多少都有些攀炎附势,在群众的眼前全副武装,在自己的工作圈里人前人后。也许是我太过于不堪,让我不相信那些外部形象。我心里的演员之所以能称作演员。哪怕是在现实里,他们也或许戴着面具,进行着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本期《朗读者》中的一位嘉宾演员-姚晨。她一出场便让我想起了那个武林客栈爱憎分明的郭芙蓉。记忆里的印象犹如一股暖流,好像在记忆深处找到的一些欣慰吧。

她的朗诵是《阿长与山海经》,节目泠然的配乐奏起,她翻开了书本。几站灯齐刷刷地对准了她。现场一片宁静,犹如世界诞生前夕一般,神秘而充满期待。也不知何时,她的话语出现,打破这好似延续不绝的静谧。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真的带人坐入时光机,带着些灰色,来到鲁迅的故乡,见到南墙边的小镇。看到穿长袍的故人,看到梳着长辫的鲁迅,一起那个穿着素朴,满脸褶皱的阿长。看到到阿长的好,听到阿长的切切察察。最后不禁沉浸于此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中,穆怀感伤。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是在无数个独一无二的长短面背后,我们都有一颗最初善良的心,犹如阿长。在演员姚晨倾情朗读下,我真真切切地走进了一个世界,并总爱沉思每个人的得失,犹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我喜欢揣测每一个人,经历地多了。不免习惯成自然。其实那些所谓看透尘俗,患得患失的人。也不过是一个自以为是的阿长吧。

看了这次节目,我更喜爱姚晨了。喜爱她精湛的影视,喜爱她袒露灵魂的朗读,喜爱她真诚洁白的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开学的一课》主题幸福的观后感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在电视上观看了《开学的一课》,今年的主题是:幸福。节目中,请来了很多嘉宾,他们谈了谈自己对的理解,成龙说:“幸福是付出越多,幸福就越多。”

李娜说:“幸福是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是第一。”邓亚萍说:“幸福是我要自信,我一定有我自己独特的价值。”

我对幸福的理解是:我要快乐的成长,我要努力的学习,我要与同学分享喜悦,我要奉献爱心,我要乐观生活,我要自信大方。幸福是快乐的。幸福是无私的。

耳边响起了熟悉的音乐“幸福在哪里......”幸福在我们每一个努力奋斗的成长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次,当旗手举着那鲜红的国旗时;每一次,当我们面对着国旗徐徐上升时;每一次,当那象征着中华荣耀的五星红旗在空中飘扬时,我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感到荣耀!

红领巾,红旗的一角,它凝聚的是无数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血液。从一年级入队,到如今我们已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五年了,红领巾已成为我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而对于红领巾,我们理解它吗?红领巾像一个闹钟一样在我们身边,时时提醒我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要不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出贡献,时时刻刻尽我们的全力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只有这样,红领巾才体现了它的真正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成为了真正的红领巾。

当我考试不理想时,红领巾就会主动飘到我的眼前要我振作,重新努力;当我考试满分而骄傲自满时,它就会翘起尾巴打我的脸,要我不能得意忘形,要谦虚;当我哭泣时,它像妈妈一样温柔地抚摸着我的头,要我勇敢坚强;当我看见别人需要帮助时,它会暗示我帮助他人,此时它要在胸前变得更加红艳。

红领巾是中国少先队员的光荣标志,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要时刻记住自己的使命,不为红领巾抹黑,不为学校抹黑,不为国家和民族抹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2552 字

+ 加入清单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似乎全世界的痴男怨女都在为着一个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的悲情故事而以泪洗面,伴随着这样的哀怨气氛的是那首听到人们耳膜爆裂的《我心永恒》。一时间,人们似乎全都认识了莱昂纳多和温丝莱特,但我却对这对小白脸+胖妞的组合并不怎么感冒,以至于之后的很多年我始终分不清温丝莱特和莱温斯基。直到2006年的《身为人母》我才重新认识到这个我始终记不住名字的女人,而最近看完斯蒂芬·戴德利的《朗读者》后,我已经清楚的记住了凯特·温丝莱特这个名字,和那张不再年轻的脸。

如果你发现你不可遏止地爱上了比你年长20岁的单身女邻居,与她的恋情即便在分手后还深深地影响了你,可是在8年后的某一天,你惊讶地发现这个令你魂牵梦萦的女人竟然是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刽子手,而你有证据可以为她减轻罪名,你会怎么做?

这就是《朗读者》给我们呈现的道德困境。这个故事在中年男人伯格凝视着窗外缓缓行驶的电车中展开了回忆。1958年,二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百业待兴,15岁的少年伯格在电车上突发猩红热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瓢泼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阴暗狭小的过道里病倒了,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并把他送回了家。三个月后,少年渐渐恢复过来,他来到那个阴暗狭小的过道,手里捧了一束花,他要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内心的情欲却使得两人很快卷入了一场激情而秘密的肉体关系之中。

这个陌生的女人叫汉娜,电车上的售票员,她让伯格为她朗读,《奥德赛》、《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流涕,时而开怀大笑。在伯格即将年满16岁的那个夏天,汉娜突然不辞而别,留下的是伯格的独自黯然神伤。八年之后,伯格再次见到了汉娜,只不过这次伯格是以法学院研究小组成员的身份去法院旁听审判纳粹战犯的听证会,而汉娜,正是被审判的六名罪犯中的一员,1944年,她作为集中营看守人员在火灾发生时没有开门放出被关押在教堂里的300名犹太妇女,被指控犯有谋杀罪。

法庭上的汉娜并没有像其他一同被指认的罪犯一样极力否认自己的罪行,她坚定异常地坦诚面对一切。“是的,是我做的。”她执拗遵循的规范,她坚守的职责是她眼睁睁看着300人被大火烧死的辩词。她那句诘问法官的话,“换了你,你会怎么做?”却让所有人无语。

对于汉娜这个人物,故事本身就没有直接交代人物的身份和背景,于是汉娜这个人身上始终有一层神秘面纱等待人们五揭开:她在报名党卫队看守人员之前曾经在西门子上班,并有希望升职;战后她在电车上卖票,仍然有机会升职,但她都在那些可能通过考试得到提升机会的部门没有长时间的留任就走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直到审判席上,汉娜最终不愿提笔在白纸上写字做笔迹比较以此洗清自己是谋杀犹太人主谋而背叛终身监禁时,伯格终于明白了那个喜欢听别人给她朗读、在看菜单时神色慌张的女人是一个文盲。但她却拒绝向任何人袒露自己的缺陷,即使替他人受过而终身监禁,也要隐瞒这个卑微的秘密。

此片的导演斯蒂芬·戴德利曾受到一些舆论的批评,说《朗读者》实则是为二战纳粹德国的罪行披上了一层温情的外衣,是对于屠杀的另一种开脱,甚至站在了理解罪恶的立场上来描绘汉娜这个人物。然而,可能有人没有想过,为什么人们总是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一个道德家的伟岸姿态去谴责过去,却不曾想到无论是纳粹、日本侵华、文ge,还是最近的抵制日货法货,在这样的历史事件中,群体的感性永远是大于个人的理性的,也就是说置身于多数人之中时,个人便开始相信有一种难以克服的力量使自己不能不屈服于本能,即便这并不是自己所想的初衷。

有人认为该片很不可理喻,原因在于伯格作为一个律师,在掌握证据的情况下却保持着沉默,优柔寡断,丝毫没有正义感,让一个本来不那么邪恶的女人背负着恶魔的罪名终身监禁,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残酷的?更有人直接发出质疑“沉默是种美德吗”。这里的“沉默”并不单单只是伯格个人的道德立场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一代人关于战后对于前一代罪恶阴影的困惑和反思。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片名所提到的“朗读者”指代的是谁。很明显,影片中出现的“朗读者”是伯格,少年时的他给汉娜读小说,在汉娜被关进监狱里他又将自己的朗读录成磁带寄给汉娜,影片中实际出现的朗读者是伯格,然而如果把纳粹德国的历史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无疑汉娜才是这本书的朗读者。汉娜·舒米兹,经历过纳粹的暴行,以一个刽子手的身份,邪恶与罪恶曾经在她的手里流转,这样对于罪恶最直接的接触,要比下一代从政治从书本上得来的纳粹的印象更为清晰更为真实。但汉娜却是个文盲,不会读写,她在尊严的驱遣下,盲从于法西斯的暴力集团,而法西斯是什么?暴力是什么?人性的罪与恶,极端的主义,残忍的排除异己,这些对于一个只想“找份工作”的汉娜来说显然太过于遥远,她知道的只是找份工作和尽职尽责而已。

这就让汉娜这么一个人陷入了一个道德的困境中,是谴责她还是同情她?一方面,她的确曾经犯过劣迹斑斑的屠杀,另一方面,她的所作所为或多或少是一种群体的无意识行为,是一个卑微小人物在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中的迫不得已。面对着这样一个困境,已经掌握证据的伯格选择了“沉默”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这件事上的主流态度。伯格被两重罪恶感折磨着,这两重罪恶极端矛盾。作为战后德国的年轻一代,他看到甚至痛恨上一代所犯下的罪行,这是忏悔无法弥补的弥天大罪。所以,他认为汉娜是有罪的,这种罪状不容辩驳,是应该受到审判和谴责的,因为她不仅参与其间,而且作为集中营的女看守她还间接参与了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但作为对于汉娜的秘密有所了解的伯格来说,他又希望法律能够赦免汉娜。在监狱的食堂,伯格握住了汉娜缓缓伸过来的手,他狂热地爱过这个女人,并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这个女人,但这个女人因为忠于职守而充当的无辜刽子手又是无法救赎和原谅的,原谅她,从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对自己道德观的背叛,伯格收回了还没有来得及温热的手。

一切都结束了吗?汉娜问伯格。一切都结束了,离开了监狱,汉娜再也不会收到录音带了,也不会有人来探望她,她心中仅存的一点温情都将消散开去,在就要回到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来之前的某个日子,她选择了结束自己66岁的生命。而对于自己那个卑微的秘密,伯格始终也没有说出去。

但,沉默是一种美德吗?我不相信你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