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走访民情日记精品20篇

元旦节,是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我们告别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旦节日记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浏览

5902

作文

453

民情日记:情系百姓心挂群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6月4日 星期三 晴

刚吃完晚饭,长马村支书丁作芳打来电话告诉我,潘其佑车祸这件事,当事双方在市交警队把赔付协议签了。挂断电话后,我为老潘高兴,也为四月份“群众工作日”收集的问题又办结了一件而高兴。

4月26日下午,长马村村委换届工作圆满结束后,潘其佑在村社会管理工作站向我反映:自去年出车祸后,肇事方除手术费付了后,务工费、后期治疗费迟迟未付,请镇、村领导再次出面帮忙解决。

潘其佑的父母去年先后病故,哥哥先天腿残无劳动能力,大女远嫁他乡,小女在读高二。目前负债6万多元。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种田、种菜,农闲时靠摩的出租,贴补家用。雪上加霜的是,去年在送客过程中与嘉树乡某公司接送员工的专车相撞。腿部做了两次手术,摩托也骑不成了。

了解情况后,我和支书丁作芳等人陪同潘其佑四次到该公司和市交警队进行协商、咨询。肇事双方主要在肇事责任划分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导致后续补偿款难以到位。我们将潘其佑的现实困境一一向他们讲明后,经多次努力,双方均作出让步,同意在和平解决,一次补偿到位。

潘其佑拿到5万元的误工费、后期医药费后,困窘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小女儿的学费也有了着落。

在老潘眼含热泪的连连感谢声中,我深深震撼了。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我们才能真正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飞虎渐去,玉兔将至,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为使包扶村组的困难群众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交通局安排包扶工作组成员近日去包扶村开展春节前的慰问济困活动,前天周六钟书记曾带领我们到村里,走了三姜头塘小组、兰田小组的几户困难家庭,但由于那天恰逢圩日村民大多都去赶圩办臵年货,最终只慰问了一名困难对象。 今日由朱小文副局长带队进村慰问,一早我们便带着瑞金交通人的一片深情厚意和四千元慰问金,赶赴合龙村。合龙村的圩日是逢农历三、六、九,而今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正好错开了合龙村的圩日,又是个阴雨天气,大多数村民未下田做事,因此村民基本还呆在家里,我们都暗暗庆幸‚抓住了‛这一时机(瑞金农村的风俗是走亲访友上午为尊,我们尽力尊崇这一风俗习惯)。为确保慰问行动能在上午顺利完成,我们分成两组开展慰问行动,一队由朱局自己带队,一队由曾国平副乡长带队,我被分配到与朱局一组,由朱志涛带路,朱志涛仔细看过我队分配的慰问名单后,带着慰问队员按照由近至远从松山脑至下屋子再往大屋家,最后到姜头塘的行程顺利进行慰问,我们分别将每户两百元的慰问款送到朱志如、谢祖浪、何久娣、谢冬昌、谢宝全、谢志鹏、温会炎、温庆华、曾九娣等困难群体手中,每到一户我

们都嘘寒问暖,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确保困难群众度过一个祥和、温暖的春节。 整个慰问行动进行的很紧凑,用时大致两个半小时,在临近十二点时,分配我队的九名特困户我们都一一慰问、致以节日问候,同时为每个人送上二百元的慰问金,并询问了一些日常生活需求,以及春耕准备情况,还特别提醒注意冬季用火用电安全,行动时,我默默祈祷:给力合龙村!给力每位村民!衷心希望他们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交通局驻**村 宋智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联村联户帮扶民情日记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早起来,天灰蒙蒙的,有些冷,好像要下雪的感觉。可是我们办公室的一帮同事都忙的热火朝天,因为我们今天要去所联系的村里面去联系帮扶对象。

因为之前没有来过,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为了不打扰镇政府的工作,也就没有找镇干部带路,但好在一些热心路人的指引,我们也就顺利地到达了。

之前准备的时候,已经大致地了解了一下这个村子的基本情况:距离城区26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年平均降雨430毫米,沟壑纵横,土地瘠薄,自然条件很差,贫困面较大,交通不便等等等等……

对于26公里,起初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但真实的在路上的时候却感觉恐怕实际要比26公里多得多。在接近当地镇政府的地方有条小路,过沟,上坡,下坡,过铁路隧道……其实,这才是艰难道路的开始,从过了隧道不久就是六七十度的上山路,大约二十来分钟后才上去,之后就一直在山顶上起起伏伏地向目的地进发,而上山之后鹅毛大雪同时也飘了起来,感觉那些云彩好像就在自己的眉毛边上一样。

终于,在风雪中大家都赶到了一起,已经有村干部在那里等着我们,大家到齐之后就在村干部热情的指引下与自己结上的亲戚相认,然后帮大家将我们自己掏钱买的化肥送到了农户手里。

在将化肥分发下去后,我们就按社分组自行往农户家里出发。 一户、两户、三户……因为工作忙而今天没有来的同事的帮扶户

我们也都一家家地进行了拜访。并且逐户将家庭详细信息都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以便日后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帮助他们大家。凡是去到的亲戚们对我们都相当热情,虽然需要帮扶,但是热茶、便饭都会摆上桌,言辞中不时地透露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也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大家对我们的期盼和感谢。

一路翻山过沟,爬上爬下,虽然很累,很渴,但是看着亲戚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和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我们顿时也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于是又鼓足了劲向着下一家进发……

晚上快六点的时候,终于将我们组的每家每户都拜访到了,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脚步,相互搀扶着往今天的集合点出发准备返回,在路上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该怎样怎样帮助张家,又怎样去帮助王家等等,不知不觉中就回到了家里。

顾不上休息,倒杯水赶紧整理下今天记录的信息,完了还要好好联系这些亲戚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帮扶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李鑫是“村官”中的保险人,驻村帮扶自然要与其他第一书记有所不同。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保险扶贫不仅话要说精彩,事情还得办漂亮。”

2016年夏季的一场暴雨洪灾,彰显了保险在扶贫攻坚的重要作用,更进一步拉近了李鑫与村民的距离。

6月下旬,通江全县普降暴雨,多地暴发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致使道路沉陷、交通中断,长河坝村尽成泽国……那段时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李鑫抗洪抢险救灾时第一个冲在最前面,同时要做好受灾群众安抚和转移,提醒村民防灾避险,统计上报灾情数据;作为保险人,李鑫要协助农险承保公司查勘定损,当好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农民群众间的联络员,尽快把保险赔款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长河坝村作为中华财险定点帮扶村,快查快勘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查勘农田受损情况时,李鑫一路冒雨前行,车辆陷在泥里走不动,就徒步行进;路桥被山洪冲毁,就迂回绕远;只要有一家农民群众受损,再远的路,再难的情况,都要逐一查勘定损。暴雨过后,又安排无人机航拍复勘,进一步提高定损的速度与精度,加快结案进度。

大暴雨把刘芳家的几亩水稻全部冲毁,损失惨重。她给李鑫打电话报告了灾情,半个月后,李鑫通知她保险赔款已经划拨到她的个人账户。刘芳从“一卡通”取出保险理赔款时,连声向李鑫致谢,对农险撑起抗灾减灾“保护伞”连声点赞。这场水灾,保险公司给全村受灾农户赔款共计5.1万元,为受灾农民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助了一臂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难得的一个好晴天,一大早,我们驻大地坡村扶贫工作队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3户451人,按照镇上的工作安排,要在8月10日前完成>及>的填写工作,我们加上镇村组领导共计8人按照分工,各自负责完成20户。领到任务,大家对照前期的贫困户信息,认真填写贫困户家庭信息,为进村入户做好准备。

下午,汤丹镇党委书记周自开拿着自己所帮扶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表,到所挂钩的大地坡村民小组贫困户袁开友、童安军家中进行调查。在访谈中:袁开友,男,50多岁,低保贫困户,独身一人,常年患病,只靠在村里打点零工维持生计,生活靠民政救济,家中一贫如洗,房屋简陋,养了5只鸡在家中,与人同住,生活贫困。周自开书记与他聊聊家常,认真算好一年的经济帐,祝愿他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并语重心长地再三叮嘱:“家禽不能与人在同一屋居住,不卫生,这样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童安军,男,50多岁,家中只有夫妻二人,还带着一个五岁的小外孙女,老俩口常年患病,无劳动能力,低保贫困户,生活艰辛,儿子长期在外打工,未尽赡养老人义务。

由于白天村民大多数在外做农活,所以很难找到人。晚上6点,吃过晚饭后,汤丹镇纪委书记刘发俊带着扶贫工作队员又到大地坡村民小组农户家中填写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表,对在家中的童安发、杨马平、袁开群进行访谈。访谈中了解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愿望……回到村上已经10:30分了,还要继续不辞辛苦地完善表内信息。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已经到了晚上的12点多了,队员们感觉到很疲倦,但为了贫困群众能早日脱贫,心中都觉得: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基层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1650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月7日,房产管理中心主任***带着领导班子成员驱车近一个小时来到**乡*村的贫困户家中进行慰问。对韩保良、韩大山、韩保新、韩小勇等贫困户、留守户一一带去了食用油,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作为过节的礼物,询问了大家的生活难处,鼓励大家要努力生活。对韩有福等致富户询问了致富经验,赞扬其带头模范作用,鼓励他们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来到贫困户的住地,走进了他们的房间,看了他们室内简陋的陈设,***主任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住的感慨“不容易!”,“人们需要帮助,我们的工作做的还是不够,我们还是不够体贴……”他不断的这样自责着,我知道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忙碌,好不容易今天可以休息,但一大早就嚷嚷着要去探望他们,他说年底大家都很忙,但是群众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我们不能懈怠。

韩大山的家里是破旧的青砖房,门口大门是两块木板经历了岁月的摩挲已经露出道道刻痕,放佛是两个老仆人,多少年风雨不改的为他的主人守护那小小的庭院。开门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地地道道的农民的脸,憨厚,淳朴中洋溢着满脸的微笑。

“你们是政府的人?我认得你们。”

“韩大山,快过年了,准备年货了么?”

“呵呵,呵呵!”

韩大山乐呵呵的接过***送给他的生活慰问品,挥动着手让大伙进他的屋子。***仿佛发现了什么,把油从他手里拿了过来。

你的身体可又不好了啊,我来替你拿着吧。

韩大山依旧是那样乐呵的笑着,我这时才发现他走路时腿脚有些不灵便。他的身板有些佝偻,头发也白了很多,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走起路来却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

屋门敞开着,虽然说是大白天,但是屋里的光线依旧很昏暗。里面的东西很少,除了两个水缸几乎看不到什么家具,更不用说什么家用电器了。但是正门口的那张八仙桌子却收拾的干干净净。韩大山坐了下来,

“还是收秋落下的毛病?”***质问他。他不好意思的低了下头,笑着点了下。

“你要照顾好孩子,有困难找党,找政府,不要再这样一个人承担了,你要是身体不好,孩子怎么办,你要多为孩子着想。”

原来韩大山的媳妇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走了,他一个人抚养着孩子,加上自己常年病患不断,身体状况愈加的恶劣。他有两亩地,本来他这样的困难户每到农忙的时候村里都要帮忙的,***主任也多次向村里、乡里反应了他的情况。但是淳朴的他不愿意麻烦别人,一个人不声不响的就把东西收到了家里。劳动量一大,他的身体就受不了,以至于现在连

走路都有些摇晃。

这时候一个孩子跑了过来,一上来就要拆方便面,被韩大山给挥斥住了。

“呵呵,吃吧,就是买给你吃的。”***笑着把包装袋撕开递给了孩子。孩子躲在韩大山的怀里,有些胆怯的接了过来。

出去的时候***拿出了爱心卡,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们要走了,这是我的电话,记住,有什么事你就直接打给我,老韩,你的身体不好,遇到事情千万不要再一个人扛着了。”他握住了韩大山的手,韩大山有些激动,两只手都团了过去。在门口我们向韩大山挥手告别,他和他的孩子使劲挥着手,动作有些夸张,但那瞬间我看见他的眼圈有些发红。

再见!

风依旧很大,路面的水坑已经结了冰。嘴边的哈气让眼前感觉雾气蒙蒙。***和班子成员已经离开,这时我回过头看了一下,韩大山和他的孩子在站立在风中,不住的挥着手,那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像两尊雕像一样伫立在风中,他佝偻的身体在远处看来更加微小了。

再见!再见,我们还会回来的……

贫困户中,韩和平媳妇常年卧床,儿媳妇走失,儿子常年在外务工,自己一个人照顾痴呆的孙子。

韩保新离异,自己轻微脑瘫。家中无劳动力。

韩平定六十二岁,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家中无劳动力。 万秀花,男人早逝,自己在外务工,七十多岁公公在家照顾孩子……

此一行一共对二十户贫困户、留守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进行了慰问,其中对突出的韩小永,韩保新等人进行了座谈。目前,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发展中阶段,还有很多人需要党、需要政府的关怀,我们也会不懈努力,竭我们所能的尽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社会各个方面都伸出援助之手,尽我们所能,共同去关怀这个大家庭中落后的人们,让我们共同携手,发展社会主义,奔向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走访党员民情日记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驻村工作组一行3人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到农户家中走访,进一步了觖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我们走访了苏远凤、先平英、任学德、王根祥、郭友江、杨德权等农户。每到一户,耐心细致地与农户攀谈,询问家庭有几口人,劳动力有几个,种了多少猕猴桃,一年下来,收入有多少,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在得知现在由于种植猕猴桃大家的收入都有了普遍提高后,工作组一行都为群众们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增收渠道而欣慰。

在得知村民郭友江反映他的贫困户建房款还未领到的这一况后,工作组立即和乡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及村建所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得知,原来是郭友江这一批建房户还有两家还没有建完工,需要等其完工后再统一发放补助款,而不是建一家发一家。我们将情况向郭友江进行了说明,并给他讲了我们知道的一些政策,取得了他的理解,并勉励他安心发展生产,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努力通过勤劳致富,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3月18日 星期一 晴

通过近几天对全村矛盾纠纷排查,得知平滩二组张声祥与其兄弟张昌伦因土地发生纠纷,村组多次协调未得到解决。工作组对这一矛盾进行多方调查,掌握具体情况为:兄长张声祥在2000年的时候将自己的3亩土地(土地上种有猕猴桃,未产生经济效益)叫兄弟张昌伦代为管理,不收取任务费用。而在2012年,兄长张声祥要收回自己的土地,可是弟弟张昌伦称自己在这些年中补种猕猴桃在土地里面,要等2013年收获了以后才归还土地给哥哥。两兄弟为此事争持不下,哥哥将弟弟告上法庭,法庭也做了判决,可是两兄弟仍然不服,一直为此事争持。

在详细了解了情况后,驻村工作组成员会同村支两委、县法院、公安和谷堡乡群工中心人员分别与两兄弟做工作,在经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后,哥哥张声祥允许弟弟张昌伦将2013年猕猴桃收获后再收回土地,弟弟答应补偿3万元钱给哥哥,双方在我们的证实下签订了协议书。为此,一桩兄弟间的纠纷得以化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双联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3月28日 天气:扬沙

为规范有序、科学推进双联富民行动,认真贯彻省市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今天,我局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中层干部一行39人,组成9个工作对接联络小组,深入到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点古浪县土门镇新丰村9个村民小组,与乡镇、村、组分别对接座谈,进村入户向群众宣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和惠民政策,座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途径,融洽干群关系,为下一步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联系点,地税干部都与困难群众促膝相谈,在拉家常中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吃、穿、住、行以及上学、就医、就业、养老和春耕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民情民意、贫困户住房情况、耕地面积、燃料类型、饮水、收入、劳动力及贫困原因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对接之后,从方便农户的角度入手,及时将包含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行动要求为内容的“民情连心卡”发放到帮扶农户手中,力求使联系沟通无极限。

通过走访座谈,帮扶小组了解到,金色大道横贯该村东西,且紧靠黄羊河农场。依托这一地理优势,群众对发展特色种植业和暖棚养殖业积极性很高,他们希望党和国家能继续制定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提供必要的、能够发展养殖、种植的资金,修建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文体活动室,在全省广大干部的帮扶下早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群众还对村务公开、土地产权纠纷、农田灌溉缺水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初步摸清联系村和联系户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将根据联系村的需求,结合地税实际,将尽快制订出分村帮扶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党员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自“三进三帮”活动开展以来,市区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深入村居调研,为村居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等补短板,强短板行动,贡献出实实在在成果,获得群众认可。

拓宽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深入村组,了解资源状况,找准发展定位,不断拓宽发展思路,村居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壮大。市气象局和区国税局依托董墩村靠近324省道的优势,投资40余万元,建设路边大型广告2座,可为村居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此外,各帮扶单位还大力帮助村居解决各种难题。永平村街道由于没有下水管道,一到雨天道路积水很深,影响出行,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区环保局了解这一情况,投资8万元,帮助铺设下水道长600多米,解决遗留10余年难题,群众非常满意。

助推就业创业,农民增收更有盼头。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在群众增收致富上,为村居联系项目,投入发展资金,让群众感到生活更有奔头。区城管局投入资金20多万元,帮助二元村新上富元电子厂项目,主要生产荧光棒,现在用工50多人,用工90%以上来自低收入家庭,月均工资1800元以上。该镇把全民创业园建设作为2017年重点工作来抓,春节期间就引进合同项目4个,投产项目2个,园区用工1500人以上。

发展高效农业,土地产出效益倍增。该镇耕地较多,主要依靠传统稻麦种植模式,种植效益比较低。在高效农业发展上,采取外出观摩取经、农业专家现场授课等方法,不断解放思想,拓宽农业发展新路子。董墩村通过干群反复商量、农业专家授课等方式,准备前期试种金银花80亩,但资金短缺,帮扶单位区国税局了解后主动援助6万元,为村里解决了燃眉之急。金银花收获后,主要销往山东等地,每亩收益可达4500元以上。此外,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区农开局为长兴村争取农开项目,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受益耕地5000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干部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8:30,天气阴凉。我步行了30分钟,来到钟山居委会新纪元村7栋进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第一次家访。因为之前居委会只给了这些群众的姓名和家庭住址,所以我要了解他们的家庭基本情况,必需先登门拜访。开始这栋楼的三个半单元楼民都是紧锁的,根本无法进入住户家中。

我在楼下徘徊之际突然从第一单元走出一位年轻的先生——何(后来,因找不到其他联系户时,我又在楼下徘徊时又碰到了他正要回家,我要求他做我的联系户,他欣然同意了。他还告诉我他的小孩子认识我,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真是太感谢这位热心的何先生,两次在关键时候帮助了我),我连忙过去打招呼,自我介绍,说明来意,何先生看着我手中的名单,热情地告诉我:他只认识其中两位第二单元的邻居王先生和万先生,他们都是新钢的工人。何先生还告诉了我其中一位邻居万先生的手机号。正在这时,第二单元的楼门因有人扛东西上楼开了门。何先生提醒我赶快过去,二单元找人。

我来到二单元,顺利的敲开了王先生家的门。王先生在我说明来意递上联系卡之后,不仅配合我填好了他自己家的基本情况,而且告诉了我,他的对面邻居万先生家的基本情况。我拿着手中的名单又问王先生,你还认识其他邻居吗?他接过去一一看过后摇了摇头说,不认识。王先生要我看楼道里的电表。果然,我在二单元、三单元电表旁一查,呵呵,有四户人家呢——李先生、赖先生、熊先生、陈先生。我一一使劲敲门(因为我敲轻了屋里的人听不清楚),李先生家夫妻俩都在广东打工,接待我的是他的父母亲(农村户口),家有一儿一女,看起来两老、两小的日子还过得去哦,可是孩子大起来了,李先生夫妇回来了,住房(两室一厅)就不够、靠两夫妻打工养一家六口,平均收入低,如果有廉价房、或享受低保补助就好多了(这是李先生的父母向我诉说的困难)。我将通过以后的“民情日记”向政府反映这一情况。赖先生住李先生家对门,不在家,我将联系卡托李先生的母亲转达来意。

我有先后来到熊先生和陈先生家,接待我的分别是两个女人。熊先生经商,把房子租给了刘女士,是刘女士将熊先生的联系电话和基本情况告诉了我;陈先生的房子早已卖给了丁女士家。丁女士有两个小孩,夫妻在上海打工,暑假带孩子回新余小住,平时全家在上海生活。

还有四个家庭没有着落,我找了四单元的电表,没有查到我要找的人。我又回到一单元,楼门紧锁。我只好在楼下大喊:二楼有人吗?这时一位住在里木堂2栋(与新纪元7栋相邻)的八旬老太太应声来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明来意,老人家立即给我开了楼门。我上楼查电表,没有发现我要找的人。我就回到老人家住的里木堂2栋找她。我了解到老人家姓邱,文盲,生了六个儿子、三个女儿,九个儿女生活状况一般。老三的媳妇和儿子都有神经病,靠媳妇的娘家帮衬,给孙子娶了孙媳、做了房子。老人在一楼搭了厨房和饭厅,住在二楼儿子家,生活来源一是居委会每月150元生活补贴、二是靠老娘家人接济、三是小儿子和女儿们给点。我看了一下老人的厨房,锅子里煮着鸭肉,看来基本生活还是有保证。老人家还信基督教,看来精神生活孤寂。从老人家里出来正好碰上何先生,他成了我最后一户联系的对象,我的最后一张联系卡有了户主。

这次家访时间只花了一个半小时,还算顺利。没有遭到群众的不理解和拒接。回家的路上,我在思考:如果老师联系群众,就联系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家庭,岂不更为方便?如果干部联系群众工作从居委会人手,由居委会查清哪些是需要帮助的群众,再分配给机关学校的干部,才能避免形式主义,才能更为有效?干部联系群众工作是创社会和谐的好方法,但要做得更为有效,联系干部的人选也要筛选,不是每个干部都比普通群众觉悟高,都能担负得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量大繁杂。为了让广大居委会工作人员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龙鼎山庄社区管委会的领导推行了《民情日记》制度,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群众时,民情日记随身携带、随时记录,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整理、及时汇报、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做到“居民情况一口清、特殊群体一口清、骨干对象一口清”,能够当时解决的必须当时解决并记入日记;不能当时解决的也要记入日记,社区能解决的社区解决,社区不能解决的向上级政府或部门汇报。

几年来,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加在一起达到几十万字,《民情日记》成为工作人员连民心、听民声、解民忧的新的有效载体。家住社区D区的老人王涛因病一条腿截肢,生活不能自理,这是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可是自从生病后心情压抑,有时总爱和老伴发脾气,社区的工作人员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将老人的情况记在了《民情日记》里,也记在了心上。先后为老人申请了提鞋器和轮椅,以此来方便老人出行,还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老人家里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陪老人聊天,让老人时刻记着党和社区没有忘记他。家住B区的任喜财、曾秀芬老俩口都是党员,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五口人之家,在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曾秀芬老人没有工作,她的脚因为糖尿病而溃烂行走不便,她的儿媳没有工作,孙女正在上大学,在社区的帮助下,先后向区委组织部为其申请帮扶款3000余元,社区主任梅莉莉还与其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她们家中走访看望,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

龙鼎山庄社区的《民情日记》不仅记录问题、解决问题,也在潜移默化地向群众释放善意,让社区工作人员时刻以居民利益为上,有效的提高了她们为居民办事的效率,提高了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理解度和信任度,更有效激发了群众反映社区情况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从乡上回村已四点多钟了,村委马主任夫妇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转转,顺便了解点民情

从村主任家出门不远,就走上了xx山梁。站在山梁上远远望去,xx庄乡及xx镇的许多村社尽收眼底。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不过大部分农田已收割。

这时我想起了我们人大秦主任经常给我讲xx山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的事。他当时给我讲,以前的xx山区群众都是和海东的其他山区一样,大部分都种植小麦、豌豆等作物,对种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过省上和地区的扶持,以及县上的大力推广,整个xx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大面积种植双垄全膜玉米,农民受益匪浅,是一场农业上的“大革命”。当时我还有点半信半疑,总认为海拔较高的干旱山区种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来,这不是神话,确有其事。就在前两天,我送财经城建委朱进成主任去中川乡时,就的的确确见识了。我们是从xx庄乡出发,又从xx乡翻越山岭抄近路,经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见了山上正在收购的成片成片的双垄玉米带状田。

正在边走边想时,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乡。打了个招呼后,我们闲聊起来。我问他以前对种植玉米怎么看?他说以前根本没想过种植玉米,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干旱大山里能种植玉米。说到这里,他感叹:这些年党和政府确实好啊!就拿种植玉米这件事说吧,刚刚推广的时候,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种子、化肥,乡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但大家就是不种。现在呢?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我说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样?他说一亩地的玉米少说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种植小麦的话,再多也只能收入个四、五百块,根本不划算。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秦主任去年让我在“两化”(化隆、循化)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中写:在浅山山区推广种植双垄全膜玉米的事。当时我还有点想不通,现在想来真有点惭愧啊!当时我对秦主任说化隆的干部、群众都可能没有积极性。主任说那是县上的领导们没下决心,只要领导干部们下决心,出实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对主任的话彻底地信了!期望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玉米带状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2月23日上午,星期四,阴有雨。我们走访组一行四人去得胜村走访。据村党总支书记钟雪根介绍,得胜村共有11个承包组,369户,总人口1328人,现有耕地面积2314亩,共有党员49名。当前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房搬迁方面。据了解,作为海盐县“两分两换”整村搬迁的试点村,目前得胜村已完成3个承包小组、计104户农户的搬迁工作,其他8个承包组、计269户农户还未搬。由于这些农房大都建在八、九十年代,现已破旧,正面临翻建等问题。而且广大未搬迁农户看到新小区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希望搬迁的情绪十分高涨,已经多次向村里反映,要求继续实施“两分两换”工作。

走访回来,我们立即把在村里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向镇党委、政府进行了汇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专门召开班子会议进行研究,决定提前实施得胜村剩余8个组的搬迁工作,并研究制订了相关政策。同时,抽调机关、中心(站办)16名党员干部会同走访组成员组成得胜村“两分两换”工作组,帮助做好得胜村的“两分两换”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下乡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和往常一样,我坐上早班车赶到了驻村点,一下车我习惯先到住地把行李放好,然后去村主任那里报到.我住的地方是镇里领导特别关照的,就在村委会对面的企业办二楼,底层是办公室,二楼有两房一厅,就我一人住在那,环境挺好的.

也许是我来得早,办公室还没有人上班,我就直接上我的二楼住地了,我熟练打开二楼大门,却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我住房隔壁房间的桌椅板凳全部搬了出来,书籍整整齐齐叠在一起,那是我的书房哟,我急忙跑过去看个究竟,可房间门紧闭,不知什么时候加了一把新锁,我心里直嘀咕是谁不通知本姑娘一声就把东西搬了出来,难道又有新驻村干部?不会的,现在不会临时增加驻村单位的;是企业办主任?应该不会的,因为他住家就后面```````

是谁呢?我心里在捉摸着,突然,我发现桌面上茶杯下压着一封信,谁写的?我好奇地拿来一看,驻村干部收,信没有封上,我连忙打开:邻居您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林,一名”选派”干部,是全市统一选派的,平远五名选派干部之一,昨天才报到,镇领导安排住在这里,因没有时间跟你联系,擅自搬移你的书房,```````见谅!新来了一位邻居?得去会会他,放好行李后,我来不及去村主任家报到,直接就去了镇政府找他.

我走进镇大楼,静悄悄的,都九

点多了,往日这时候已是车水马龙干部们都忙不过来了,领导干部下乡啦?我走到黑板前看工作安排表,全体镇干部放假三天[农忙假.]都放假啦,他会不会也回家了?我心里在猜想着,信步来到办公室,办公室门没有关,突然眼前一亮,一个陌生的男人在电脑前聚精会神看资料,难道就是他?应该就是他,因为镇干部我都认识.

他,看见有人走进办公室马上站起来,操着一付浓浓的兴宁口音:同志你找谁?有什么事吗?镇里放假,我是值班干部``````看他显出一付主人翁的样子,我一下子笑啦,我是驻村干部,住在你隔壁的邻居,来这里随便走走的,他一听是驻村干部赶忙倒茶递水让我坐,一阵忙碌后我们相互交谈起来,他是一名大学生,刚毕业,安排在镇办公室上班,我也简单向他说明了我驻村的基本情况,渐渐地我们双方熟悉起来,他对我驻村工作特别感兴趣,问这问那的,于是我对他说:干脆你把电话联在手机上我带你周围转转.

我好象导游一样,带着他上村走到下村,用半年的驻村工作经验边走边对他讲解,这上村主要种植什么产品,下村还存在什么问题,碰到熟悉的村民偶尔坐下泡一壶自制家茶让他喝,说些村里新鲜事给他听,有些村民当他是”大官”,一口气反映了一大堆问题,听得他一片茫然,最后还是谦虚谨慎地说:我是新来的,我在向你们学习,你们的情况我会记在心的``````

最后一站,我带他来到村主任家,一进大门我就习惯地大喊一声:主任我来啦!主任听到叫喊声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昨天你打电话说坐早车来,为什么现在才到?我笑了笑,人家有事吗,来,向你介绍这位新来的镇干部,小张,选派干部,在办公室工作,主任热情地申出手走向前,欢迎欢迎,欢迎你到村指导工作,以后你得多关心我村的事业啊,一阵寒暄后我把话题引到驻村工作上来,主任,一个星期没来啦,村里有什么紧要的事吗?张叔的烟叶卖了吗?刘大哥的仙人草晒干了吗?王大妈生姜不知怎样了?还有李大嫂的稻割了吗?她是单亲家庭人手少``````主任笑了笑,你成快嘴婆啦,一口气就问了那么多,张叔的烟卖啦,今年价格低了点,才五快钱,刘大哥的仙人草晒干了,正等着收购,张大妈的生姜要过段时间才拔,就是李大嫂的一亩多的稻还没割,我在村里组织了几个人明天就帮她.这时的小张听得是一片茫然,只是点头说道:你真行!驻村半年就对村里这么了解,我有个提议,不如明天我们一起去帮李大嫂割稻.我一听兴奋地跳了起来,好啊,反正明天没啥事,去煅练一下,主任忙摇着头说:不行,不行,那能让干部做农细.怎么好让年轻干部晒太阳啊!就是我们年轻才更要去体验农村生活,小张诚恳地回答着.

开饭啦,主任夫人叫喊着,可能知道我会来早已安排了午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坐落在天马故乡里的武威火车站是千里河西走廊上的一个二等客运站,下辖北河、槐安、截河坝3个铁路中间站,现有职工176人,承担着客运、货运、调车等运输生产任务。2011年4月,孙万斌到武威火车站担任党总支书记,上班第一天就被职工们交来的厚厚一沓申请和报告震住了。“有要困难补助的,有改职调职的,有要求长期休病假的…我做梦都没想到职工们会有这么多问题,心口被堵得发慌。”

“是职工们故意给我出难题吗?”带着疑问,身材高大、秃顶圆脸,戴着近视眼镜的孙万斌,敲开了货运值班员王磊的家门。正在忙着给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接小便的王磊,把他让到客厅一个残破的沙发上,伺候老母亲服下降压药,就一直闷头抽烟,屋里的空气就像祁连山上的积冰一样凝固住了。“老王,你的妻子咋不在家呀?”望着屋里凌乱的景象,孙万斌问道。

随着王磊打开话匣子,孙万斌了解到他的母亲每月要花费医药费1500多元,孩子在山东上大学每月花费生活费800多元,妻子代丽为了补贴家用、还房贷,就跑到外地去打工,为了能照顾母亲,他便提交了从截河坝车站调到武威车站的申请。

那天,孙万斌从王磊家回到办公室后,写下了第一篇“民情日记”,并在笔记本的扉页上郑重书写了“反映职工思想的‘晴雨表’,掌握职工生活状况的‘温度计’”22个字,表达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党员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从2003年3月起,我市深入开展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为主题的“民情日记”活动,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民情日记”活动拉紧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提高了为民服务水平

“民情日记”活动的开展,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中,锻炼提高了领导发展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调解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的过程中,锻炼提高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了解民情、记录民情的过程中,锻炼提高了分析判断能力和写作能力。“民情日记”活动,不仅增强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本领,增强了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

“民情日记”来自于群众,根植于群众。要写好“民情日记”,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能凭空想象,也不允许走马观花。“民情日记”活动实工实做,不流于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良好作风的形成。

三、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写好“民情日记”,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群众,把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记录下来,并帮助农民群众想法子、找路子,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服务,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民情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因而“民情日记”的触角,不仅要触及经济领域,而且要触及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民情日记”活动,广泛收集农村社会各个层面反映的情况,为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存在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使“民情日记”真正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

四、推动了和谐农村建设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中,深入农村了解情况,认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建立起一套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化解矛盾的快速反应机制,调处解决了大量的矛盾纠纷。通过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充分调动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村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866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山西巷社区工作已半年多了,围着社区转一圈也就十来分钟的事。而真正的山西巷在哪儿呢?

八十年代人们把南门与二道桥之间称为山西巷,因为这里有个公交车站名叫山西巷。看来山西巷是一个地域的名字,好歹现在有个社区的名字叫山西巷。

在这里待时间久了,对这里及周边环境也了解了许多,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最多的还是这里的小吃名不虚传。所以总想写点什么,但无论如何还得把山西巷说明白了。

“哪里来的骆驼客哎亚里美,哈密来的骆驼客下里胡麻呦。骆驼驮的啥东西哎亚里美,胡椒花椒姜皮子下里胡麻呦。一斤你卖多少钱哎亚里美,三两三钱三分三下里胡麻呦……”这首上世纪30年代曾在乌鲁木齐流传的歌谣,风趣地反映了人们对骆驼客的赞美,也映射出那个时代的风貌。

驼铃声声,沿着丝绸之路由东向西,把中国的特产运往西亚及地中海一带,返回时,又将那里的东西带回中国。而新疆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集散地。作为新疆的首府城市,乌鲁木齐自然成为了驼队的驿站。

据乌鲁木齐文史记载,清末,有个名叫季登魁的驼队管事,祖宗三代都是“骆驼客”。他的家乡在山西大同,但每年都要跟着驼队在乌鲁木齐安居。有一年,他的驼队被征运军粮,不料在战火中驼队失散,季登魁不能再回山西,就在乌鲁木齐城南,就着一泉清水开设了一处专供驼队住宿的骆驼场,名为“山西驼场”。季登魁处处为驼队和驼工着想,生意十分兴旺,凡到乌鲁木齐的驼队,都愿在“山西驼场”住宿。不久,驼场附近开设了货栈,往来客商就在这里进行贸易。接着,饭馆、小卖部也陆续出现,“山西驼场”成了一条繁华的街巷,并从此得名“山西巷”。

随着驿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驼队来这里歇脚,随之而来住宿、餐饮、小手工作坊渐渐兴盛起来,地方也随之扩大,大概是现在的东至和平南路、南至龙泉街、西至新华南路、北至人民路一带统称为山西巷。后来由于城区建设,又有了龙泉街、马氏巷、妇幼保健院、南门新华书店、新疆民街等地域称呼。山西巷的地域也随之缩小,而现在的山西巷社区东界是解放南路中心线,南界是新市路中心线,西界是新市路北一巷中心线,北界是饮马巷中心线,社区面积只有0.2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双联行动民情日记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3月1日 星期四 小雨

鸡年伊始,我们一行4人在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建荣的带领下,深入到舟曲县拱坝乡坎坎村。在和农民几天的接触中,亲眼目睹了农村贫困的艰辛,亲身感受了农民渴望脱贫的迫切,也更深刻的体会到省委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这一决策的高远。

3月的舟曲春寒料峭,我们所乘坐的汽车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才到达了目的地。放眼望去,白雪皑皑的坎坎山下,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个破旧的村落,这就是坎坎村。这个纯藏民的小山村,山高坡陡,人均只有1.3亩坡地,大多数村民住在半山腰里,房子很破旧。村支书任由主告诉我们,这些房子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有的还是解放前修的。由于没钱买炭,村民做饭取暖要到很远的山上去砍林子。村民耕种方式也很原始,在地里撒上种子,用耙子耙一下就算种上了。薄田加上薄种,收成自然很薄,又没有来钱的路,靠国家的一点救济和补贴过活,吃饱穿暖成了特困户最大的奢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4月16日 星期一 多云

今天,我开始了“串门行动”。走在李家村平坦的村路上,不时碰到在路边聊天的村民,他们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经过上一次义诊活动,村里有不少人已经认识我了。走进孙福聚和孙丛木的家,坐在他们的炕头上,面对面的交流。从个人经历到家长里短,从以前的困难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无话不谈。我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倾诉”的意愿很强烈,愿意和第一书记交流,敞开心扉互相沟通,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也毫无陌生感。在孙福聚家,孙大叔把自己希望能办退休的事向我反映,我一一记下。孙丛木是村里的低保户,本人二级残疾。我见他时,他正坐在轮椅上。不大的小院里也是一片狼籍,屋内摆放着一些杂物。虽然每月能及时领到低保金,但如果遇到生病,生活会更加拮据。孙丛木的妻子金大娘则是一边说话,一边掉眼泪。我对金大娘进行了安慰,希望他对生活充满信心。我对孙大爷反映的问题也一一作了记录,帮他向有关部门咨询一下有关政策。

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走访活动民情日记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到安华瓷业和汇丰工艺品厂联系,打算在村里建加工点。

水务村是县里的偏远村庄,离县城有50多里地。村里40岁以下的青壮年男子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留守妇女和老人。村里人均土地2.1亩,以种粮食为主,村里贫富不均,土地零散,有种植西瓜、韭菜和菜花的,但都形不成规模。

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我理清了思路,在村里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为村里找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配齐配强班子;三是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我有我的优势,工商联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我跟镇上和村里干部商量了三次,我打算把会员企业引到村里去,把加工点下设,我先联系安华瓷业和绢花工艺品,通过村集体办加工点。

我是这样想的,村里没有钱,为群众办事就没有底气,群众就对村干部有抵触心理。我把项目引到村里,壮大集体收入,干部干起事情来就能甩开膀子,干群关系就融洽;另一方面也为留守妇女和老人找到致富之道;第三方面,也可以通过引项目培植致富带头人,为村里培养后备干部,配全配强班子。 任俊莉 马格道 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干部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9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驻村工作队计划为村里打两口水井,预算得100多万元,我们下午去找河南孟电集团方面谈一谈,看他们能资助多少钱。如果还有缺口,我们再去相关部门试试能不能争取到一些资金。”拍石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郭垒一边说,一边翻看着自己每天记下的民情日记

4月19日上午9时,当记者见到郭垒时,他正在和拍石头村的两名村干部开“碰头会”,很多扶贫思路也都是在这样的“碰头会”上逐渐清晰起来的。作为驻村干部,郭垒来到拍石头村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驻村工作队由他和另外两名队员组成,工作内容只有一个——扶贫。

据郭垒介绍,用水困难是制约拍石头村发展的瓶颈,要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必须解决用水问题。由于水位连年下降,水井年久失修,拍石头村的农田灌溉基本靠附近水库放水,生活用水则靠水窖储存雨水。驻村工作队今年计划协调水利部门打两口深水井解决生活和农业用水问题,并修建配套管网,送水入户。“这一项整体下来预计需要100多万元。拍石头村地处山区,地下配套管网的修建难度很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郭垒说。

在郭垒的民情日记上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日志,也记下了村里33个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他根据精准扶贫原则,将这些贫困户分成产业扶持、劳动就业、医疗救助、助学帮扶、低保兜底、集中供养、搬迁扶贫7个帮扶类别。拍石头村作为辉县市市委办公室负责的扶贫点,除了派出驻村工作队外,还安排有机关工作人员对村里33个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我们就是开展扶贫工作的排头兵,负责搜集信息传给后方,以便制定精准的扶贫政策。”郭垒说话句句离不开扶贫。

作为辉县市市委办公室调研科科长,之前郭垒是坐在办公室里和材料打交道,成为驻村干部要求必须食宿都在村里,深入基层群众中去,这种转变,他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当第一次走访拍石头村贫困户时,他被深深地触动了。那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丈夫瘫痪在床,妻子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两个孩子还正在上学,十几平米的老屋破旧不堪,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这一幕令郭垒感到特别心酸,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的阴霾。

去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拍石头村亮起了路灯,修建了垃圾池和文化墙,山村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些曾经记录在郭垒民情日记上的内容都变成了过去式。现如今,用水困难、就业问题等贫困因素又被他记在了今年的民情日记上。

在记者对郭垒的采访过程中,他一会接电话为群众解答扶贫政策,一会又给队友介绍扶贫对象的家庭情况,采访被一次次地打断。他说,驻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就是这么忙,不过扶贫干部越忙越能说明群众脱贫的急迫性。由于白天工作太多了,入户走访只能放到晚上了,因此驻村工作队每人都买了一个手电筒。

接受完记者的采访,郭垒又要出门去河南孟电集团协商修建水井资金和安排村民劳动就业事宜了。像这样外出寻求经济或政策上的帮助,被他形象地称为“化缘”。每天,郭垒不是在记录民情日记,就是奔波在“化缘”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