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脊梁的人物和故事作文(经典20篇)

背景资料:近日,一个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作者写道:“小时候,老师告诉我说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而把它放冷水里,再把冷水慢慢烧开,青蛙就会慢慢适应逐步加热的水温,直到最后被烫死。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麻痹思想侵蚀。但今天我真的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脊梁的人物和故事作文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7827

作文

1000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二人,他们兄弟俩20年来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2010年年关,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黄陂,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钱。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

还有“姐姐”刘丽,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也许我们还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真正的感动,会然你坚强,会让你敬仰,会让你明白感动就在身边,我相信每个人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深深的敬仰,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值得我们去深深感动,但是他更多给我们的是叫我们感动就在身边,让我们也作出一些令人敬仰的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

张超生前是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入伍12年来,他始终怀揣“强军梦”“飞行梦”“舰载梦”,精飞苦练不停歇,履职尽责不懈怠,超越自我不止步,多次参加重大演习演练和军事行动,磨砺成长为优秀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今年4月在执行任务中,他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9岁,被批准为革命烈士。张楠生前是武警山东省总队临沂市支队直属大队一中队班长。他自觉接受沂蒙精神滋养熏陶,始终恪守“当兵就要当好兵”的铮铮誓言,时刻以冲锋的姿态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先后圆满完成多项重大任务。去年7月在担负我驻索马里大使馆安全警卫任务中,他遭遇恐怖袭击壮烈牺牲,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近一段时间,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经媒体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认为,张超和张楠身上生动体现了从军报国、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矢志强军、精武强能的使命担当,不畏牺牲、冲锋在前的英雄气概,崇德向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不愧为“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优秀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考优秀素材:中国近代人物

全文共 3625 字

+ 加入清单

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对我们写作很有帮助。下面是语文迷网整理提供的高考人物素材,欢迎参考。

一.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

话题:“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

二.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话题:“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

三“教授之教授”陈寅恪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家学渊源”深厚,8岁即研习《说文解字》和训诂学,熟读《三字经》、《二十四史》,13岁即赴日留学,17岁回国,21岁又赴美。他有很高的语言天赋,精通英、法、德、日等文字,还基本掌握了希腊文、波斯文、拉丁文、梵文、巴利文、蒙文、满文、西夏文等19种文字。我国学者,无论是留学归来的洋博士,还是国学基础深厚的“土”学者,无不佩服他学识渊博。人们尊之为“教授之教授”。 分析:一个人一生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和业绩,除了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更在于他的勤奋与博学。

话题:“学无止境”“学不压身”

四邓拓倡导博学

邓拓是一位有广博知识的学者,他提倡现代人应博学。他在《欢迎杂家》一文中这样说:“专门的学问不容易掌握,但只要有相当的条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而广博的知识,包括各种实际知识,则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得到的,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一定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要研究一些专门问题就容易多了。”

分析:邓老提倡的也许就是我们常挂嘴边的“杂学种种,精专一项”。而真正的“专才”无不是在“通才”的基础上产生的。

话题:“博与专”“偏科的理由”

五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六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七不达目的不罢休——侯宝林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笑声来自勤奋 学习成就天才

八.季羡林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反映。

推荐语: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九.梁实秋的演讲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十.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

十一.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

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十二.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十三.这是我的权力 —— 陈少敏

老革命家陈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间,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草案时,陈少敏坚决不举手。会后,康生恶狠狠地质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义正辞严地回答:“这是我的权利!”后来她被下放到河南罗山县,受尽折磨。她坚定地说:“不要犯软骨病,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对群众、对国家、对党负责到底。”

分析: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做人的尊严,坚持的真理,也就是维护了个人和民族的尊严。 话题:“信念与尊严”“永不屈服”“骨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卡通人物故事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在2018年10月1日这天夜晚,卡通人物在小红家里搞了个聚会,有:勇敢的葫芦娃、勇敢而又帅气的名侦探柯南、美丽活泼的小兰、机灵的米老鼠、齐天大圣孙悟空……

花仙子露出她美丽的翅膀,在空中飞来飞去,不小心碰到了一本故事书,摔了下来,花王子立刻飞上去,把花仙子救了下来。花仙子对花王子十分感谢。   花仙子与花王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米奇与米妮跳起了芭蕾舞,小兰与柯南在旁边谈起了破案,孙悟空不会跳舞,干脆就与哪吒比武,葫芦娃在一旁观战。

柯南对小兰说:“走,我们去看看故事书,怎么样?”小兰爽快地说:“OK let’s go!”

柯南打开书,第一页就是柯南的照片,一看书壳,原来是《名侦探柯南》全集。大家也都围了过来。

大家一页一页地看着,看完了之后一个劲地夸柯南。步联上来给柯南献花,柯南脸都红了。   番茄小子沉不住气了,它高声喊到:“你们什么意思,是不是看不起我番茄小子,为什么不理我?”“不是的,”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原来,番茄小子是番茄国的王子,它的番茄飞镖非常厉害,平时总是欺负大家,今天还带来了许多士兵,大家更加惧怕它了。只见番茄小子一声令下,士兵们一拥而上,孙悟空见了,高兴地说:“正好给俺老孙练练手。”   孙悟空与哪吒一同上前,番茄小子如临大敌。哪吒使出烽火轮,把许多番茄兵烧得哇哇大叫,可是番茄兵太多了,孙悟空拔出毫毛一吹,变出了成千上万个小猴子,这些小猴子有的保护大家,还有的就对付番茄兵,不一会儿,番茄兵就被打败了。

不知不觉中,天就要亮了,大家也要走了。大家约好,明年的今天还要来。咦!那个番茄小子呢?原来,它被五花大绑带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人物故事作文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者,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人,也代表着一群人。我相信每个深爱着自己祖国的人都是爱国者,有的爱得平凡,只是力所能及;有的爱得伟大,却奉献了一生,往往就是这么一群人,无时不刻都在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多么朴实而真情的话语,字里行间都表露出了对国家和人民真挚的爱。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就是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是真正的爱国者,是伟大的爱国者,他那满腔热爱祖国的真情,为国家发展贡献一切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他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他说过了,他也做到了!因为他的归国之路是那么的艰辛和不易。话要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祖国的发展在呼唤着漂流四海的科学家回国建设新家园。那时的钱学森已经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时美国政府得知钱学森要回国,便将他软禁起来,而且开出非常优厚的条件:给他提供豪华的别墅、先进的科研设备、优越的工作环境、诱人的荣誉,只要钱学森留在美国,美国政府会答应他的一切要求,除了回国。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能够撼动钱学森回国建设的决心。

经过好几年的磨难,钱学森费尽周折,终于绕道回到了盼望已久的祖国怀抱。钱学森回到祖国,便着手开始了研制“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当时,苏联专家撤走了,科研条件也十分简陋,钱学森带领着一批满怀爱国情怀的科技工作者,废寝忘食地工作,一丝不苟地研究,终于制造出了“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和卫星。

“两弹一星”使我们的国防线也变得强大起来,祖国也挺起了腰杆屹立在世界上,钱学森和那大一批爱国的科学家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繁荣富强的中国!

钱学森,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名字,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爱国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秦玥飞观后感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秦玥飞生于1985年,初中毕业于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于南开中学。据他的高中班主任回忆,论平时成绩,秦玥飞只能算中等偏上,但综合能力特强,在当学生会干部时,表现出极强的领导能力。

他凭着托福满分的成绩和突出的面试表现,申请上美国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2011年,他以优异成绩完成了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并获得了文科学士学位。

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海归一样去跨国公司或大型金融机构做白领,而是选择了去基层做一名普通的村官。

2011年,秦玥飞到湖南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尽快融入村民的生活,秦玥飞入乡随俗,改变了很多。来村里的第一天,天气炎热,早晨起床后全身都是汗,秦玥飞提着水桶去冲澡。却不想,这件事立即在村里传开了,有的说他娇气,有的说他嫌农村脏,还有的说他浪费水。

“如果身上还保持任何‘外来气息’,就难以真正融入农村。”这是村民给秦玥飞上的第一课。于是,秦玥飞开始意识到,要想真正成为贺家山村的人,生活习俗就得和村民一致。为此,他开始减少洗澡次数,印着英文字母的花哨T恤,反过来穿,穿上解放鞋干活。渐渐地,村民开始信任秦玥飞,冬天送他军大衣,上门找他修电器,甚至找他帮忙干农活。

要想在贺家山村站稳脚跟,还需为村民做些实事。贺家山村有条水渠,村里300亩良田全靠它引水灌溉。但10多年来,这条沟渠一直无人修理,而且越堵越厉害,雨天不易排涝,干旱天引水不易进来。刚来贺家山村时,秦玥飞听到民怨最多的就是关于这条水渠。

秦玥飞掌握情况后,便上网查找国家相关政策,四处奔走寻求各方帮助,每次的来来回回的路费都是从自己每月1450元的工资支出。他寻求各种社会资源支持贺家山村建设,共为村里筹集资金80多万元。

村官秦玥飞还为村里维修道路、安装路灯、扩建敬老院,并拉来了乡村信息化教育项目,从一个“陌生人”成为贺家山村的名人,他与村民的相处也变得自然而融洽:村民路上碰到秦玥飞,会主动打招呼、握手。走在路上,有村民追着往他手里塞鸡蛋……

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他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

2016年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余秋雨对秦玥飞做了如此评价:一份份学历,很像一步步离开土地的台阶,但是这位高材生把全部的台阶反转成一次隆重的返回。

【颁奖辞】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拳神”邹市明的故事

全文共 11346 字

+ 加入清单

邹市明是奥运冠军,中国男子拳击队48公斤级拳击运动员。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中国“拳神”邹市明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我们与他的经纪人李胜谈到钱的问题。没有什么比出场费更能说明一个拳手的地位与价值,“如果国内其他拳击手的出场费在这里的话”,李胜指着自己身前办公桌的位置说,“那么邹市明的位置在这里”,他把手举到齐肩的位置,比刚才那个位置大概高1000px。“国际稍微大牌一点的拳手出场费是百万级别,邹市明还差一点,不过他也快到了”,这个位置,在他的示意里,大约和头顶差不多。“至于那些最顶尖、最顶级的”,他笑了起来,“那就高高高……高到天花板喽”。

李胜并不愿意透露邹市明现在的出场费,不过这个数字并不难查询到:70万美元。而那个“最顶级”的数字,则可以参考今年5月,两位次中重量级拳王的世纪大战——梅威瑟对战帕奎奥,梅威瑟出场费1.8亿美元,帕奎奥也在1亿美元以上。1.8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把C罗、梅西、老虎伍兹这三位的2014年全年收入加在一起,就差不多了。

拳击是一个巨大的赚钱机器,这个赚钱机器一旦转动起来,它之后的效率与疯狂,简直让我们瞠目结舌。而我们的顶级拳击手邹市明,距离天花板的距离是——1.8亿美金减去70万美金,仍然约等于1.8亿美金。

在1.8亿这座大山之前,似乎70万美金的成就根本不值得一提。就像在喜马拉雅山的8848米之前,泰山的1532米,大约可以称之为平地。然而拔地而起制造一座泰山也是一件殊为不易的事情,这里面有个人天赋,也有时代因素。所谓时也运也。

这篇稿件将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最具天赋的中国拳手,他是如何被国家选择,成为这个项目上无可争辩的第一人。然而他又是如何为了国家这个使命,放弃了更多可能性——他原本极有希望成为千万美元先生,但在此刻看来,这个目标已经迢迢而不可及,甚至连百万,都仍需要继续努力。

一场万众瞩目的比赛

让我们从一场失败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这是邹市明迄今为止的最后一场比赛,时间是今年3月7日,地点是澳门威尼斯人赌场里的金光综艺馆,对手是泰国拳击手阿泰·伦龙。如果这场比赛获胜,邹市明将获得个人职业生涯中的首条金腰带——金腰带是拳击这个行业的至高荣誉,唯有金腰带获得者,才有资格获封拳王。

这是一场被迫不及待策划出来的比赛,整个行业都在等待邹市明取得成功,获得拳王称号,然后他将唤起中国人在拳击这项运动上的民族热情,拳击将在中国迎来暴风骤雨式的快速发展阶段,金钱就此滚滚而来,再然后,理所应当的,所有人都可以在这狂欢的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WBA(世界拳击协会,国际四大拳击组织之一)为了让邹市明早日参加这场比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提高了邹市明的世界排名。拳击的排名并不像足球网球这样的项目,有着明确的排名计算规则,除了比赛成绩之外,其他因素的考虑也被计算其中。而邹市明的排名提高,在专业人士眼里,显然属于暗箱操作,国内《拳击与格斗》的执行主编贾春天就毫不讳言,“他在职业拳击中显示的实际成绩并不突出,还给得这么高,是对现有职业拳击规则的一种破坏,是完全的例外。”

邹市明的美国TOPRANK推广公司为了这场比赛也是煞费苦心。这是邹市明参加的第七场职业比赛,仅仅通过六场比赛就能获得世界拳王挑战权,同样可以说是闻所未闻。但因为邹市明的中国奥运冠军身份,和对未来中国市场的预期,他前进途中的所有红灯,都被手眼通天的推广公司清扫一空。

对手同样也是精挑细选。在四大拳击组织的拳王里,WBA、WBO双料拳王埃斯特拉达,WBC拳王冈萨雷斯难度更高。IBF拳王阿泰·伦龙是最容易对付的,他与邹市明一样,也是从业余比赛转到职业比赛,拥有着显而易见的弱点。在过去两人的三次交锋里,邹市明输了第一次,赢了后两次。为了说服阿泰·伦龙参加这场人人希望他输的比赛,组织者付出了高额的出场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最著名的拳台主持人Michael Buffer被请到了现场,再次证明了这场比赛组织者的不惜血本。Michael Buffer本人就是拳击比赛重要程度的最佳代表,过去几十年里,拳坛所有的重要、经典时刻,他都在场。随着他那句带着颤音的已经被注册成商标的“Lets get ready to rumble(让我们轰然向前)”,这场万众瞩目的比赛开始。

第一回合在双方小心翼翼的互相试探中结束。第二回合,邹市明主动出击,用一套组合拳蹭倒了泰国人。然而优势并没有持续多久,第三回合面对邹市明的进攻,伦龙使出泰拳中的招式,用手肘夹着脖子将他凌空摔倒在地。尽管裁判随即提出了警告,观众席上也一片嘘声,但邹市明明显被摔懵了,这一回合结束后,他径直走向了对方的休息区,经伦龙提醒才面无表情地闷头走回去。

情况急转直下。一直到12回合打完,邹市明再也没能夺回主动权。对方经验老道,精于躲闪,让他的拳头无处可落,甚至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给他以反击。观众席上,“邹市明,揍他!”“邹市明,加油!”的喊声先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急,然后渐渐沉寂——眼看胜利无望,不少拳迷选择了提前退场。

最终,三位裁判一致宣布邹市明以111:117的点数不敌对手,冲击金腰带失败。

那些仅仅出于朴素的爱国主义而观看球赛的观众,难免对这个结果有所意见。不过在专业人士眼里,邹市明这场输得并不冤枉。无论是数据还是场面,泰国人都牢牢占据着优势。

关于这场失利的后果显而易见。他的赞助商之一安踏早已经为他提前准备好了“我的时代”纪念T恤,因为他的意外失利,这些T恤全部积压无法销售,或是捐赠或是销毁,提前买好的报纸宣传版面也都白费了心机。

邹市明并没有迎来他的时代。

梦圆与梦碎

这大约是一个令人难过的开头,英雄在距离他人生最璀璨的皇冠前止步倒下,而他通往这个皇冠的道路,本就是在商业之手操纵下的速成之路,这让这个故事听上去并不是那么光彩。

然而邹市明的人生故事,原本可以不是这个讲述方法。

在关于这篇稿子的周边采访里,记者向接触到拳击这个行当所有从业人士们提出过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拳击”?答案五花八门,经纪人李胜认为拳击就像哲学,而另外一个现担任WBO裁判的前职业拳手陶振东,则认为拳击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一个拳手必须不断的自我突破。

不过,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二十年前刚刚接触拳击的邹市明,他一准儿什么也说不出来。那个时候,拳击在国内被认为是一项过于残忍的运动,因此被禁了28年。直到邓小平在北京第三次接见世界拳王阿里,一句“多来中国带带徒弟”才让禁令解冻。在总书记的规划中,这次解禁兼具体育和政治意义:在奥运会比赛中,拳击有十几个级别的比赛,这意味着,这项运动有十几块金牌和几十块奖牌的可能性。

这是1986年,这一年邹市明5岁,他的拳击天赋尚未被发掘,在贵州省遵义市的一个小县城里,他是一个那么不起眼的小男孩,不仅生得瘦小,还性格懦弱,甚至经常被女同学欺负。他的父亲是一名技术人员,母亲则是一名教师,深信棍棒教育的成效。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像其他男孩一样追逐打闹,最好只是安安静静地学习读书,将来做一个文化人出人头地。她的期望很快就落空了,邹市明除了体育成绩不错之外,文化课成绩一塌糊涂,为此邹市明没少挨打。在课堂里实在坐不下去的邹市明央求父母送自己去体校——对于一心望子成龙的母亲来说,这个选择几乎有着某种放弃的意味。

在体校里,他接触到了拳击,几乎是立刻就迷上了,“转到体校以后,我就觉得任何动作我都领会得比我的同伴要快,我的每一次进步都比他们快。”训练条件差也觉得不是问题,他陷入了一种疯狂的痴迷的热爱。

二十多年后,邹市明坐在腾讯娱乐的记者面前,仍然感激自己当年与拳击的相遇。“我小时候非常瘦小,差不多可以说是弱不禁风。性格也比较老实,做什么都是唯唯诺诺的样子。我妈经常说我,你是个没出息的孩子,长大以后怎样怎样。接触到拳击以后,这给了我很多自信和快感。”他又补充道:“我现在回忆,我都热血沸腾,如果没有这份执着和爱,我不会20年每天都做一件事,坚持到今天。”

别无所有,除了天赋。打拳的邹市明是另外一个人,体校和家之间是当地最热闹的马路,每天放学,他要么像燕子穿越丛林一样穿过人群,练习灵活的步伐和闪躲,要么坐在公交车里,把车窗上流动的影子视为假想敌,练习出拳的灵敏度。他不再唯唯诺诺,而是敢于挑衅对手,他果断坚毅,出拳迅猛,那个在小学教室里被女同学欺负的瘦小男生一去不返。

但光有天赋毫无意义——还得拥有被国家需要的价值,才可能得到发光的机会。1997年,他入选贵州省拳击队,1999年,他又被选入国家队——作为陪练。邹市明并没有接受自己陪练的身份,训练中他处处琢磨对手的特点,2000年全国拳击锦标赛预赛,邹市明一举击败由他陪练的种子选手,成为了国内48公斤级的“黑马”,也摆脱了陪练的命运。天赋成了使命,他逐渐成为了中国拳击冲击第一块奥运奖牌的希望所在。

身高1米64,体重48公斤。这个体重对于女性来说,都能算是维持得不错的身材。邹市明维持了这个体重很多很多年——拳击比赛的级别以体重区分,48公斤是奥运比赛的最轻级别,也是中国最容易取得突破的级别,于是邹市明被牢牢按死在这个体重上,和维多利亚秘密的模特一样,长期与自己成年男性的胃口以及体重秤做寸土不让的搏斗。

但别无选择。2004雅典奥运会上,邹市明得到了一枚铜牌。与此同时,他的天赋也被职业拳坛所看到,曾一手打造阿里、福尔曼、泰森、霍利菲尔德等世界顶级拳王的美国拳击最知名推广人唐·金把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递到他面前,他看上了邹市明敏捷的出拳,“只要你签个字,我带你进职业拳坛,这100万就是你的了。”

哪个拳手能不向往职业拳坛呢?就像哪个演员能抵挡得住库布里克这样导演的召唤?哪个裁缝不想登上巴黎时装周?那是理想所在、激情所在,也是财富所在。但邹市明没签。他很清楚,必须用奥运金牌才能为自己从这个体制“赎身”,铜牌什么也不是。那年他23岁,他把所有赌注,都推到了下一个四年上。

从雅典回国后,邹市明和教练张传良双双将手机尾号换成了2008,包括他的车牌号。他披着金色的披风拍照,躺在金色的床单上入睡,还把金牌的照片下载到手机里,不时看一眼。

2008年8月24日,那个奥运金牌梦实现了,邹市明在领奖台上“哭得一塌糊涂”。

几天后,邹市明再次哭了。

在国家拳击队场前所未有的豪华庆功宴上,邹市明脖子上挂着中国的第一枚拳击奥运金牌,笑容满面地接受在场所有人的祝贺和敬酒,心里一遍遍默念着准备好的致辞:“谢谢领导对我这么多年的关心和支持,我做到了,从今以后我可以放心地去完成我自己的梦想了。”

但这番话胎死腹中。领导赶在他前面开了口:“市明呀,我们不能只在家门口拿一个冠军,要是下一届丢了就是昙花一现,我希望你再坚持一下——市明呀,我们是国家培养的,我们是中国的党员呀,我们还是党员。”酒杯送到面前,他来不及反应,条件反射地接过来一饮而尽,然后偷偷别过脸去,“心情就完全没有了”。

梦圆与梦碎,就隔了几天的时间而已。

失败的习惯

那个时候,唐·金仍然在等他。从他23岁到27岁,虽然唐·金不无遗憾的认为,邹市明已经错过了一个职业拳手的黄金年龄,但仍然有一搏之力,未来仍然有机会摘取金腰带。

但……但,再一个四年?

差不多也是在那几天,隔壁的国家网球队,李娜向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发出了“最后通牒”:不给自由就走人。她在“出走”两年后被劝说归队,并在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女子单打第四名,这是当时中国网球在奥运会女单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为了避免顶级球员的流失,抑或帮助她们挖掘自身潜力(就像后来被证明的那样),孙晋芳推出了石破天惊的“单飞”政策,允许李娜和其他三名球员在仍需为国家队和省队效力的情况下,自己找教练,并制定训练和比赛计划。尽管她们需要自行承担出行、训练和教练的费用,但仅需上缴个人收入的8%到12%,而非之前的65%。这被视为李娜挑战举国体制的一次重大胜利。

但邹市明从来都不是一个叛逆者。这个小时候就被女孩子欺负的拳击运动员,在拳击台之外的世界,性格都相当内敛与温和。作为贵州迄今为止唯一的奥运冠军,他沉默咽下了这个“再打四年”的指令,“我反过来一想,算是拳击改变了你的命运,国家给你这么多年的支持,才能有今天这样的舞台,所以说我再坚持一届,一届,四年。”但这个指令仍然让他郁郁寡欢,在其后的两年里没有参加任何世界大赛,只打了一届全运会和一届亚运会。他用这种沉默隐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甘。最终还是恩师张传良说服了他。“他说,如果你实在练得不开心,那就算了,我不想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但我把你的技术打造得这么细致、这么刁钻,你突然不练了,我真的觉得很可惜。”

邹市明承认自己吃软不吃硬,“被需要”这一点打动了他。“我一咬牙,不就两年吗?第二天我就去跟领导说,我要做三件事:结婚,生孩子,拿金牌。然后我就结婚,生孩子,拿金牌。”两年后,一岁零一个月的轩轩在伦敦看到邹市明拿下了奥运金牌,“我觉得还蛮圆满的”。

那四年过得是如此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被全面监督着为下一块金牌奉献出全部,“我都31岁了,门口给装了个监视器,每天看我去哪儿了,10点钟回房没有。真的,这就是个牢啊。”在奥运会决赛的前一天,李胜去探班邹市明,他向记者回忆,“市明一看见我又开始说奥运完了要转职业,我说,你先把明天的金牌拿下来再说。”伦敦奥运会的最后一天,一岁零一个月的轩轩在现场见证了爸爸第二次成为奥运冠军。

从伦敦回来,邹市明立刻打了一份退役报告,想了想,又打了一份辞职报告——当时他还兼任贵州体工大队副队长的职务,如果不出意外,十年后也许会成为某地方体育局的局长,大部分时候坐在办公室里喝咖啡,偶尔下基层视察项目。这些对于一个想要保持安逸又体面的生活的人来说相当重要,但对于一个从小搬着小板凳坐在黑白电视机前梦想着拳王金腰带的拳手来说,根本什么也不是。“这是我的生活吗?这是我的工作吗?”邹市明不敢想象。他很清楚一个奥运冠军下面拉着多长的利益链,但他不想再这么活了。恰如在记不清哪一次庆功宴上,他抄起脖子上的金牌看了一眼,发现绶带上都起了毛球,往旁边一瞄,另一位奥运冠军的金牌带子已经从鲜红变成了绛红,他顿时觉得不能忍受:“揣个金牌到处骗吃骗喝,这种生活太没有意思了。”

半年后,邹市明和妻子冉莹颖一人一个行李箱,奔向拉斯维加斯。2013年4月7日,他击败了墨西哥选手瓦雷祖拉,职业首战获胜。这一年他32岁,创下了奥运拳手转职业的最大年龄纪录——阿里18岁成为奥运金牌获得者,同年角逐职业拳击;霍利菲尔德22岁拼得奥运铜牌,同年签了职业拳击合同;德拉霍亚19岁荣膺奥运冠军,同年迫不及待地踏入职业赛场。

推广公司知道该怎么说话才能引起中国这个并不热爱拳击的市场的关注,所以教练罗奇会说,“邹市明职业初期好于帕奎奥,我认为邹市明会成为下一个帕奎奥”,很巧,帕奎奥也是罗奇的弟子之一。有必要介绍一下帕奎奥的传奇人生,他出生于菲律宾的一个贫困家庭,少年的时候开始在马尼拉凭借打黑拳来养家糊口,在这个伤亡无数的地下世界里,帕奎奥活了下来,并且被美国经纪人发现,带到了美国,然后就是火箭般的崛起。他从最次轻量级(49公斤级)打到次中量级(69公斤级),一共获得过8个级别的金腰带,创下了拳坛记录——拳击的含金量和体重成正比,体重越大,就意味着出拳更加有力,比赛更好看,选手也就更有商业价值。

罗奇的这句“好于帕奎奥”在中国媒体上被频繁转载,人们似乎真的开始认真期待起另外一个亚洲拳王的冉冉升起。不过,读者并没有同时获知,帕奎奥第一次参加职业比赛的时候,才刚满16岁,20岁时就已经拿到了人生第一条拳王金腰带。

年龄不是桎梏邹市明未来发展的唯一因素,还有一个因素是——习惯。有人把邹市明在职业拳坛上取得成绩的意义,等同于姚明在NBA,李娜在四大网球公开赛,或者丁俊晖在台球一样——这样的对比看上去相当合理,然而实际上则远远低估了邹市明的难度——无论是NBA还是CBA,奥运会网球比赛还是四大公开赛,篮球和网球的比赛有着一致的规则,胜负也有着统一的标准。姚明不会到了NBA之后,自己过去的经验完全被推翻,曾经被认为是杀手锏的技术动作变成了错误的坏习惯。但从奥运拳击到职业拳击,区别就是这么大,几乎是从“画圆形”变成了“画方形”。

对于一个拳击爱好者来说,奥运拳击几乎全无观赏性——比赛规则充分保护拳手,身上防护齐全,击中便可以算做得分,不用考虑有效重击和对手受伤害情况,只打三个回合而职业拳击最多可达十二回合。采访中,前职业拳手陶振东轻蔑地对记者说,“看奥运拳击还不如去看击剑比赛,不就是为了看谁的点快吗?”

在长达13年的奥运拳击手训练中,邹市明已经养成了自己的习惯。这套习惯为奥运而生,由他的恩师张传良结合中国武术而设计,但对于职业拳击来说,这套习惯几乎是处处破绽。比如防守中,邹市明习惯于放低手架,以获得更为灵活的转身和步伐,但同时这也让他的头部更多地暴露给对手。同样出于得分的目的,他习惯于击打高位,对对手腹部、肋部的击打以及勾拳的使用频率非常低,防守架位也很高,这样的打法既没有杀伤力也影响身体的旋转,同样,不容于职业拳坛。

也许邹市明的确是一个天赋高到可以射下太阳的运动员,但他已经对着自家后院的那棵柿子树练习了13年的瞄准拉弓射箭,然后再来试图射日,这真是太困难了。

而他的确怀抱着那么强烈的射日梦想。过去、现在、未来,都是。

制造速成拳王

从体校接触这项运动开始算起,邹市明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在拳击上感觉挫败过。

转战职业刚开始的感觉还不错——那种整个世界都在加紧制造一个中国拳王的氛围,让当事人自我感觉甚为良好。2013年2月,乘坐TOPRANK公司安排的私人飞机和加长林肯,邹市明在“超土豪”的阵仗下抵达拉斯维加斯。“你想想,拉斯维加斯啊,整个城市都是灯火通明,晚上比白天还漂亮,我们飞得又低,哎呀。”邹市明眼角上扬,沉浸在回忆中,“觉得这就是梦想的地方”。在妻子冉莹颖的叙述中,这种幸福感还要更强烈一点,“从窗户往外看,那个星星就在你旁边,那么大一颗,好像伸手就可以抓住。”

未来的教练罗奇在酒店门口等他。罗奇是WBC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培养过多达 27 位世界冠军,好莱坞巨星米基·洛克和篮球明星大鲨鱼奥尼尔,想学拳击的时候也是拜入他的门下。这位神奇教练,是邹市明的公司为他尽快登基所开的支票之一。

两年后,罗奇这样评价自己的这个中国弟子,“当我第一次接触邹市明的时候,我真的很兴奋,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进步非常快,在与布赖恩·维拉利亚这样出色的选手对抗中,居然也可以压制、甚至主宰比赛,我甚至认为他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得冠军头衔。”但是,一旦到了真正的比赛,“所有业余拳击的东西、所有我想从他身上剥离舍弃的东西,全都回来了。不只是一半,而是这一切都回来。”

2013年10月,邹市明随帕奎奥前往菲律宾进了一次训练营,而他与教练的关系也到了紧绷阶段。“虽然翻译没译出来,但我能从他的表情、语气和手势感受到他的愤怒。”罗奇甚至对邹市明说过“go home”,妻子冉莹颖回顾,“这可不是让他回房间休息,而是让市明回中国算了”。经纪人李胜也记得,当他去菲律宾看望邹市明的时候,两人长谈到深夜,邹市明情绪低落到差点哭出来。

“邹市明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也训练过很多业余拳手,但是他们都没有像邹市明这样打过3届奥运会,所以他的很多习惯确实很难改变,不过从第一场职业比赛开始,他到现在已经进步了很多。”最柔软的时候,罗奇会这么说。最激烈的时候,罗奇会对邹市明说“fuck”,在邹市明的第六场职业赛里,因为邹市明无法贯彻教练要求他尽快KO对手的要求,老教练爆了粗口,这一幕被摄像机拍下。

连过去的吃饭习惯都不对——在国家队的时候,每餐饭只允许吃到半饱的邹市明可没有想过,这样的饮食习惯会成为他转成职业选手后的遗毒。如今他被要求补充营养,狂上强度,而他却咽不下蛋白粉,胃打不开,这导致了营养跟不上去,肌肉练不出来。至于像帕奎奥那样升重升级别?怎么可能。

邹市明不得不付出加倍的努力。为了改动作,他在房间挂了一个弹力球,“半夜睡着,一想到动作,马上爬起来做”。这样的训练强度加上推广公司为他精挑细选的对手,他以火箭速度冲刺到金腰带挑战赛——梅威瑟成为职业拳手的时候才19岁,推广公司为他安排了18场比赛,经过充分的锤炼后,才让他走到金腰带挑战赛的位置。

但谁都知道邹市明时间不多了。TOPRANK的老板阿鲁姆一方面欣喜于邹市明在中国掀起的拳击热潮,“邹的比赛在中国有3亿观众,超过了超级碗在美国的观众三倍,围绕着一个民族英雄来推出一个项目,这种机会可不是每天都有的”,但另外一方面,他也深知时不我待,“我会请求邹再打几年,不过我猜肯定打不到20场比赛。”

所以一切不得不以速成的方式展开。

但速成或许可以造就一个拳击话题明星,却难以造就一个真正的金腰带拳王。

在邹市明输掉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场金腰带挑战赛之后,国内媒体出现了尴尬的沉默,但在国外,人们不留情面得多。著名拳击专栏作家托马斯·豪泽尔在《太阳报》的专栏里,标题简单直接地写道“邹市明被高估了”。

罗奇说,“我们没有对他的这种打法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比赛计划被强奸了。因此,我们必须回到体育馆,使邹市明变成一个技术更全面的拳手。”

但邹市明何时才能成为一个技术更全面的拳手?他下一次挑战该级别世界冠军将是什么时间?对手是伦龙还是其他三大拳击组织的拳王?……要不,降级别试试?

邹市明甚至并没有回到体育馆——他来参加《爸爸去哪儿》了。几个月的时间内,五对父子辗转陕西、云南、新疆乃至澳大利亚的八个村庄,完成节目组设置的层层生存任务,并通过电视屏幕将自己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他做了很多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只是没有再打比赛,8个月过去了。

年轻的时候邹市明周末不用训练,在宿舍里睡觉的时候,经常会幻想,如何给自己拿了金腰带之后设计一系列的庆祝动作,要酷,要炫,要帅气,要个性。

现在他说自己已经不太想了,“越靠近的时候,就觉得越难,可能是需要实现的东西太多了。”

虽然邹市明并不承认,但参加《爸爸去哪儿》了,对于职业陷入困境的他来说是一种逃遁,然而这样的逃遁终有期限。节目中有一期,他与妻子冉莹颖都画了老妆,两个人执手相看泪眼的时候,邹市明再次提到了拳击,“也许我们多年以后,都老成这样,但我们也别忘了现在的追求,拳击也许是我的追求,我希望我的人生再去为它搏一次,我答应你,就一次。”

无论邹市明做出怎样的选择,妻子冉莹颖一直在背后给予支持。无论邹市明做出怎样的选择,妻子冉莹颖一直在背后给予支持。

最壮丽与最残忍的运动

拳击的魅力到底何在呢?对于生活在中国这块拳击贫瘠土壤上的人们来说,这个问题可能并不容易理解。但在欧美,这项运动的名人粉丝可真不少,福克纳与海明威一生都互相看不顺眼,然而他们都热爱拳击。诺曼·梅勒觉得这项运动里有一种文字所不能描绘的壮阔,他曾写道,“我一生中看到过很多壮景,而当一名拳击手挨到重拳却岿然不倒,溅起的汗珠和血滴瀑布水雾般从天而降,我彻底被这项勇敢的运动征服了,我现场见证了最壮丽的场面。”

不过这血色诗意,可能恰好是中国人难以接受它的原因之一。李胜总结,中国体育界长久以来有一个“隔网”的概念,隔着网的、不与人直接冲突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总能出奇制胜,“刘翔100米跑不过别人,放两个跨栏在中间,拼技术,就赢了”,主要靠“斗心眼儿”的业余拳击也是如此——“孔夫子的性格决定了我们血液里几千年沉淀下来的DNA就是避免冲突”。职业拳击则不是,要的就是硬碰硬,180到200公斤的重拳打在人身上(健康男子一般情况下的出拳力量是40公斤,李小龙生前接受过测试,快速出拳的作用力是181公斤),瞬间肿胀、出血、倒地,乃至再也爬不起来,扔出一条代表投降的白毛巾,胜者则高举双臂,接受观众狂热的欢呼。

而一个拳击手,要在一生中,一次又一次的,用脑部去接受180公斤重拳的击打。每一次击打都可能会在45岁以后跳出来报复这具肉体:邹市明的偶像阿里得了帕金森,颤颤巍巍;他的教练罗奇得了帕金森,颤颤巍巍;他的亲戚,一名爱好拳击的体育老师,也得了帕金森,颤颤巍巍。

始终无法爱上拳击这项运动的冉莹颖,一直活在这种巨大的不安全感里。在生第二个儿子的时候,她留下了脐带血,说万一邹市明将来帕金森了可以用。“哎,你说她想这个干嘛”,在曾经的采访中,他叹着气对记者说。

如果不是怀着巨大的热爱,这项运动很难坚持到底。然而在中国,哪怕是有着十二分的热爱,愿意为此冒着十二分的风险,坚持这项运动仍然是太困难了。

“中国的职业拳击是脱节的,只有几个最顶级的选手,下面就没了”,李胜说。现在他和他的公司正在做一项叫做“拳力联盟”的职业比赛,“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让很多好的拳击苗子有比赛可打,把这个体育项目做起来。”

“你是怀着责任感在做这件事吗?”记者问。

他一愣:“不,这是生意。”

但对于李胜来说是生意的事情,对邹市明而言,却是使命所在。他见过太多师兄、师弟、同辈迫于无奈放弃拳击,文化成绩好的考上公务员去做特警,更多人分散在超市、酒店、停车场做保安,挣着微薄的薪水。曾经的同行现在已经变成了两种人,“一种是羡慕我吧,自尊心强,不好意思。他们有做苦力的,有做打手身体冒险的,有灰色收入的,没什么尊严。练了这么多年,没打出来,只有卖一身力气。还有一种,会找我借点钱啊,请我去他们那边单位走一走,看几眼啊,那样他们就能在单位里抬起头来,少被欺负,有点地位。”邹市明告诉记者。

就在接受腾讯娱乐采访前一个月,他的一个师弟被人杀死了。师弟也是贵州人,退役后摆了一个路边摊卖凉粉,结果在夜晚的一场街头斗殴中丧生。

冉莹颖是趁邹市明不在时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她说,在他面前“不能提”。“这个事发生以后,他跟我说,我能够实现什么?这个拳台上之前是没有中国人的,那我就代表我们中国人,黄皮肤,黑眼睛,拿一个金腰带,让全世界对我们中国人刮目相看。还要推广拳击文化,做一个连锁的拳击馆,让这帮师兄师弟们有饭吃,不用去看场子、当保镖、拿灰色收入,要让他们堂堂正正、体体面面地过日子。”

“他转职业拳手之后,让很多人看到了一条路,这个市场开放了嘛,原来很多想放弃的或者已经退役了的选手,都回来打职业比赛了。”牛忠杰对腾讯娱乐记者说。

2006年,17岁的牛忠杰进入贵州省拳击队,在贵阳清镇市与国家队一起训练,偶尔能看到从训练馆走出来的邹市明。“那时候他已经拿到奥运铜牌和世锦赛亚军了,都是第一块啊,我们小孩子只有膜拜的份,一直膜拜到他拿了两块金牌。”

牛忠杰的业余拳击生涯算不上辉煌,只打过一些市级、省级比赛。体制内比赛选拔严苛,每省每个级别只能报一个人,换句话说,只有省队的第一名才有资格参加全运会,有机会拿奖牌、奖金、荣誉,其他人永无出头之日。

2013年再次落选全运会后,牛忠杰走了一条折中之路:他一边保留着队内身份,一边在上海帮朋友经营拳馆,打算“从拳台一线转向幕后推广”。直到“拳力联盟”在上海举办,他跑去看了两场比赛,感觉“这个市场好像起来了”,于是又回到了拳台,目前已经在“拳力联盟”超轻量级选手中排名第一,并且接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采访。

被问及“接受采访的感觉如何”,牛忠杰笑了:“感觉挺好的。以前没有人关注我嘛,现在有机会出来讲讲自己的一些经历、一些回忆,蛮好的。”他今年26岁。

非常艰难的,但仍然有一些人发芽了。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和邹市明有关——无论是受他的奥运拳击生涯影响,还是受职业拳击生涯影响。

这是一个热爱牺牲故事的国家,我们是一个重视意义的民族。记者将邹市明的故事说给身边很多人听,问他们觉得这个故事如何,答案基本可以分成这几类,“我不了解拳击,但我尊重邹市明在奥运会上给中国带来的荣誉”;“职业拳击在中国哪有什么人看,还是奥运金牌的意义大”;“我坚定的认为,如果不是邹市明获得了两次奥运金牌,那他现在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是吗?那些所有的,理想、努力、牺牲、挫败?

邹市明可能没有想过这些。比起金腰带,如今他对自己职业生涯更大的期待是:安全落地。他说:“如果有一天我遇见你,没有跟你打招呼,不是我不尊重你,是我看不见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寓言故事精选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只小蜗牛想去海边看看,一只乌龟对它说:“我说小蜗牛,你和我都爬得很慢,你的身体要比我小很多很多,你比我爬起来还要慢很多。大海在很远很远的地方,你永远也爬不到大海。我看你还是老老实实呆在这里好了。”

小蜗牛微微笑了笑说:“没关系,试试看吧。”

小蜗牛看海小兔子知道了小蜗牛的梦想,对它说:“喂,小蜗牛,别说你了,我跑得这么快,都不知道要跑多久才能到大海。大海可远了。”

小蜗牛说:“慢慢爬吧,一路爬过去,还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

小蜗牛慢慢爬着,一匹马看见了,问蜗牛:“小蜗牛,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小蜗牛喘了口粗气说:“我要去大海。”

马带了小蜗牛一程,跑了好远好远的路,可是还没有到海边。

小蜗牛又遇到了一只苍鹰,苍鹰知道了小蜗牛要去海边,又搭了小蜗牛一程。苍鹰带着小蜗牛飞到了海边。小蜗牛在苍鹰的翅膀上看到了茫茫的大海,不由赞叹道:“哇,大海碧蓝碧蓝,无边无际,真美呀!我做梦也没想到我竟然能看到大海。”小蜗牛非常感谢苍鹰和马,苍鹰说:“不用感谢,应该感谢你自己,你让我明白了,不出发,就永远没有可能。只要出发,一切都有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经典寓言故事越人造车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越国没有车,越国的人也一直都不懂得该如何造车。越人很希望学会造车的技术,好将车用在战场上,增强本国的军事力量。

有一次,一个越人到晋国去游玩。野外空气新鲜、风景美丽,他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到了晋国和楚国交界的郊野。忽然,不远处的一件东西将他的视线吸引过去。“咦,这不是一辆车吗?”这个越人马上联想起在晋国见到过的车。这东西确实是辆车,不过毁坏得很厉害,所以才被人弃置在这里,这车的辐条已经腐朽,轮子毁坏,輗(ni)也折断了,车辕也毁了,上上下下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但这个越人对车本来看得不真切,又一心想为没有车的家乡立一大功,就想办法把破车运了回去。

回到越国,这个越人便到处夸耀:“去我家看车吧,我弄到一辆车,是一辆真正的车呢,可棒了,我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呢!”于是,到他家去看车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想一睹为快。几乎每一个人都听信了这个越人的炫耀之词,纷纷议论着说:“原来车就是这个样子的啊!”“看上去怕不能用吧,是不是损坏过呢?”“你不信先生的话吗?车一定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对,我看也是。”这样,越人造起车来都摹仿这个车的形状。

后来,晋国和楚国的人见到越人造的车,都笑得直不起腰来,讥讽说:“越人实在太笨拙了,竟然将车都造成破车,哪里能用呢?”可是越人根本不理会晋人和楚人的讥讽,还是我行我素,造出了一辆辆的破车。

终于有一天,战争爆发了,敌人大兵压境,就要侵入越国领土了。越人一点也不惊慌,从容应战,他们都觉得现在有车了,再没什么可怕的,越人驾着破车向敌军冲过去,才冲了没多远,破车就散了架,在地上滚得七零八落,越国士兵也纷纷从车上跌落下来。敌军趁乱杀将过来,把越人的阵形冲得乱七八糟,越人抵挡不住,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兵败如山倒。可是直到最后,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败在了车上。

向别人学习当然是对的,但是应该有所选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是连糟粕也一并纳入怀中,就会栽跟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寓言故事精选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一只老鹰飞上了金字塔顶,小蜗牛羡慕极了,它暗下决心,也要爬到金字塔顶上去。

小蜗牛爬呀爬。小麻雀看见了,问:“小蜗牛,你上哪儿去呀?”

金字塔上的蜗牛小蜗牛回答:“我要爬到金字塔顶上去。”

小麻雀捧腹大笑:“你能爬上去的话,除非金字塔倒下来!”

小蜗牛没理睬小麻雀的嘲讽,继续向金字塔顶进发。

老鹰看见了,问:“你要到哪儿去啊?小蜗牛。”

“我要到金字塔顶上去。”小蜗牛自信地说。

老鹰哈哈大笑:“你能爬上去的话,太阳从西边出来!”

小蜗牛也没有理睬老鹰的讥讽。一路上,许多小动物都嘲笑小蜗牛,但小蜗牛从不气馁,依然努力地爬呀爬……

不知过了多久,小蜗牛终于爬上了金字塔顶,它用行动告诉那些小动物们,有志者,事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作文——“202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礼”观后感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炎黄”张纪清。

朱敏才,是中国外交官一位风度翩翩的一位官员,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间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们以为朱敏才会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样与老伴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现实却不是这样。在一个特殊的机遇后,朱敏才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与老伴孙丽娜一起当起了一名乡村教师。他们一起在教师这个岗位坚持了十年,期间帮助了许多孩子,他们的出现,使许多孩子改变了命运。但是,在这个时候,朱敏才老师因劳累过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脑出血,倒在了教学的路上。幸运的是,在妻子和学生们的期待下,朱老师战胜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却还惦记着上课。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啊!感动中国给予朱老师和孙老师五个字:为霞尚满天。是啊,他们宁愿为了乡村里的小孩子能学习,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他们宁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华的房子……他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个城市里,“炎黄”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的名称,但大家却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钱资助幼儿园、敬老院等机构。他使用“炎黄”这个名称来掩盖自己,自己却默默地资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张纪涛。他与妻子住在一栋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将自己的钱毫不吝啬地捐出,张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赠多少人,多少个机构了。感动中国给予了他五个字:涓涓见沧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今日晚上,我们一家人看了《感动中国》。看完后,我对获奖者的事迹十分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残疾人刘伟。他虽然小时候失去了双臂,但他依然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他开始努力学习游泳。

在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后,他最终学会了游泳,还不断刻苦训练提高技术,最终成为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还开始了备战残奥会。对我们而言,奥运会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却在我们认为遥不可及的比赛中似乎已胜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为训练过度而得了病,所以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

他又转学钢琴,并在一年的时间内到达了七级的水平。他每一天弹七个小时,练完后脚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坚持着。我学了两年钢琴,却只考过六级,还就此放弃了。而刘伟失去了双臂,却以惊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拥有了七级的水平。这也激励我必须要继续学琴,不能输给条件比我差的残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迹也同样感人。平凡女孩孟佩杰八岁时就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还照顾着她瘫痪的养母;最美妈妈吴菊萍冒着骨折的危险接住了从楼上掉下的幼儿,即使事实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觉得后悔;党的干部杨善洲植树造林七万亩,使寸草不生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山林,最终却把价值三亿元的山林无偿交给了国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抛弃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边远的西藏支教……

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感动中国,但能够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动身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压不垮的中国脊梁作文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车轮碾过发黄的史册,前进中的中国早已拂去历史的尘埃,一步步走向世界强国之林,那是压不跨的中国脊梁,支持着前进的力量……

——题记

回首过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使人民饱受压迫之苦,闭关锁国更是导致国家贫困落后。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帝国主义的铁蹄又不断踏入我们的国土,使中国成为被侵略的对象,中国在世界的眼中成了一个懦弱无能、弱势的国家,落后就要挨打,那时的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

翻过那一页泛黄的史册,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纪元。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顽强斗争迎来的一次辉煌。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开始腾飞,科技、国防等领域捷报频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用实力告诉世界,中国是压不垮的!

“5·12”四川汶川地震的发生,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却也在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压不垮的中国脊梁。时间定格在那地动山摇、昏天黑地的一刻,当地震发生的刹那间,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没有恐惧,人民没有退缩。人民子弟兵翻山越岭,冒着生命危险,解救被困人员;白衣使者日夜站在手术台上连续工作,一刻不停地在病房间奔走;志愿者不顾自己安危,赶赴灾区,不甘人后,为受灾人民送去温暖;还有我们的温总理,不眠不休,跑遍灾区的每个角落,安慰废墟下的生者,在四川地震灾区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这是我们对灾难的蔑视,是我们对明天的美好祝愿。最终,我们战胜了灾难,摆脱了伤痛,带着微笑,重建家园,支持着我们的,是压不垮的中国脊梁!

还有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嫦娥奔月”的千年梦想。其实现在的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但有压力就有动力,中国是压不垮的,在压力下,我们继续前进,“嫦娥一号”的成功升天,标志着我们的航天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有了压不垮的中国脊梁,使我们在经历了灾难后,变得更加勇敢坚强。

有了压不垮的中国脊梁,使我们在取得进步后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和更强大的力量。

有了压不垮的中国脊梁,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古代的感恩故事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1、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2、《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潦倒时,在城下钓鱼,漂洗丝絮的老妇中有一位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如此。韩信感激,说将来一定会报答她。她却凛然说:“男子汉连自己都不能养活,我伶悯公子才会送饭,哪里图什么报答!”韩信以后作楚王时,找到那位漂母,赠她千金。

3、《世说新语》:顾荣应邀赴宴,见烤肉者垂涎,便将自己的那份让给他吃。同席者耻笑顾荣,他说:“一个人整天在烤肉,怎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他逃难南迁。每到危难之际,总有一个人随身保护他,顾荣问起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4、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6、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8、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9、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10、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11、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着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让我感动的是徐立平。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礼观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叶连平老师九旬高龄仍坚守三尺讲台,20多年来退而不休,他是我们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和道德楷模,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认识到教育是如此美丽。”9月12日上午,刚刚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红星中学英语教师张桂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叶连平老师身上,学到了无私奉献精神。“叶连平老师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用爱照亮他们通往梦想的阶梯。这位老党员,几十年来,不忘初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默默付出。”张桂霞说,在叶连平老师身上,她学到了爱生如子的道德情操。叶连平老师是“四有”好老师的生动典范,他忘我的精神令人钦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三尺讲台,一生情怀。

“叶连平老师曾说过:老师的工作,绝不止在三尺讲台上。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重要的!”张桂霞告诉记者,她在10多年教学生涯中发现,因为经历不同,孩子们的性格、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她会更加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整理并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观察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内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都有存在感和归属感。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多年来,张桂霞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青年教师、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张桂霞表示,荣誉代表过去,她会努力用自己勤勉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态度,促进学校“让学习成为习惯”学风的形成,让学生慢慢明白终身学习的道理。她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学校“闪闪红星,放飞梦想”团队里的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用一颗母亲的心做教育,和学生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里面讲了四个人物--刘伟、孟佩杰、刘忠、谢晓君。

先说刘伟:他在十岁时因触电意外的失去了两个胳膊。他坚强的开始练习游泳,最后却因患了过敏性鼻炎,不得不放弃游泳,又开始学习钢琴。他说过:要么赶紧死,要么就精彩的活。活着就值得庆祝。他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再说孟佩杰:这个人我知道,以前曾在电视上看过。她五岁时被母亲送给刘芳英收养,三年后养母因病瘫痪。她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了这个家。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他孝敬长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我最敬佩的还是胡忠夫妻了。胡忠带着孩子不远千里来到大草原,在孤儿学校里当一名志愿者。而他的妻子谢晓君也在一所学校里教书。两人很长时间不能见面。他最牵挂的是母亲和外婆。因为他要照顾孤儿,所以没有时间探望母亲。他希望他的孩子可以像他一样为国家付出。他们让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人们有这样的精神真是不多了,所以我们要向胡忠、谢晓君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2024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颁奖词】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

人物事迹】阿布列林,男,维吾尔族,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经在途径河南时访问兰考焦裕禄故居。这次兰考之行影响了他一生。工作46年来,阿布列林不管是当农民、当工人、当检察官,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不会松扣,他坚持依法公正廉洁办案,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人物故事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十一航天员陈冬故事: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把能使的劲都使出来

陈冬,1978年12月出生,河南郑州人,党员,大学本科,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他是第二批5名男航天员中首位实现飞天梦的人。

机遇来了,你躲都躲不过。面试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为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

2003年,我25岁,刚分配到飞行部队。有一天飞行归来看直播,杨利伟出征时穿着航天服的身影那么雄壮。当时真是热血澎湃:这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后来听说他和我一样,飞的都是强击机,心里不由一动:有一天我会不会当航天员?

飞强击机在低空,我一直想飞得高些、再高些,想冲出大气层看看。但我很清楚,当航天员没那么容易,需要机会。但2008年9月27号下午,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英雄在太空挥舞国旗的身影真正触动了我。我就想,我该为此做些准备了。没想到,第二年,我国就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了。

我总是说:赶上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一代的幸运。人生的每一个重大节点都与这个国家大时代脉动同频共振。尤其是这一次,本来以为错过了,但机遇来了,你躲都躲不过。

当时航天员选拔体检的时候,我正带部队在西北参加军事演习,根本赶不回来。当时我觉得太遗憾了。没想到,演习结束回部队后,又接到体检的通知。原来,上面知道演习的消息后,又给了一次机会。当时真是开心极了。

很多战友都非常优秀,但飞行员训练强度大,很多人的颈椎、腰椎都有伤。我身体条件还不错,顺利通过了初试。

我非常非常幸运,竟然是英雄杨利伟面试的我。他那么亲切,问我愿不愿意成为航天员,怎么看到这个职业。我说:要把它当成事业干,不但要干好,还要把全身心投入进来。他对此非常肯定、赞许。那次面试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为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

做最好的自己,把能使的劲都使出来。

进入航天员大队之后,我先后经历了“神八”“神九”和“神十”的发射,与我一起加入航天员大队的刘洋和王亚平,先后加入了“神九”和“神十”的乘组,飞向太空执行任务。因为“神九”和“神十”男航天员只在第一批航天员里选拔,我只能等待机会。这一等就是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买了一本《中国成语故事》,妈妈说,只有正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才能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它,为自己的口头交际和书面写作增添文采和活力。这本书中精选了两百多则常用成语,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还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其中我最喜欢读的是“机不可失”。

这个故事讲了唐朝初年,李渊为了平定天下,就派大将李靖统率大军去攻打蜀都的萧铣。当他的大军来到江边,只见大浪滔天,势如千军万马,奔腾咆哮,看得人心惊胆颤。这时候有位将军说:“等江水退了,再打过江去吧!”可李靖语气坚定地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敌军一定认为我们被江水阻隔,不会马上进攻,我们必须在他还没有调集兵马之前,趁着这江水猛涨的大好时机迅速渡过江去,攻到城下,这才是用兵的上策。果然,在李靖的强大攻势下,萧铣被打败了。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牢牢地去把握,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失去了,就后悔莫及!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一定要“机不可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任务颁奖典礼上,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两个人就是教师夫妻李桂林、陆建芬,他们在一个很穷的山村教书。那是在大山的最深处,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那里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村上的人们连基本的吃饭穿衣都成问题,两位教师的生活环境、教学环境可想而知,所谓的“卧室”里只有一张用泥巴堆出来睡觉的泥床,一盏煤油灯,教室更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稻草房。他们两个白天教书,晚上回到“卧室”批改学生的作业,每天要到很晚才睡觉。通向那个穷山村的,只有一条路,一条笔直的山路,要靠梯子才能爬上山的山路。如果要走出山村,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过只有两条铁链横贯的大渡河。生活在那样的地方,是多么的艰辛啊!

可就是这样,那儿还是整个大山里最好的学校,连其他村的孩子也会到这里来上学。所以,每周一,他俩总要把孩子们接上山,周五再送下山,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一年,两年,不知不觉,他们在大山里呆了整整19年。19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才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是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19年的时光足够使一个无知的

婴儿,变成一个活泼懂事的少年。可见,他们受了多少苦啊!可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呀。试问,这种爱岗敬业,专门为人的精神我们又做到了多少呢?我们应该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感到知足,只有知足才能感到快乐、幸福。正如为他们的颁奖词上所说: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他们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不愧为人师。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学会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