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朗读者》的观后感(合集20篇)

透过《朗读者》,找到人性的光辉,拾取我们都不舍得丢弃的最初的美好。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朗读者》的观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3398

作文

119

《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站上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而带领这群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年轻女将们拿下这块金牌的,正是中国女排第一个黄金时代中的主力——郎平。

32年前,郎平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块金牌,也创造了堪称奇迹的五连冠历史。而以她为代表的五连冠女排队员们,更成为80年代人们心中最深刻的记忆,用她们的女排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那时候,郎平其实也只有24岁。

里约奥运会后,不少媒体报道了郎平为女排主攻手朱婷[微博]缓解压力的细节。对于22岁的朱婷来说,作为队里的重要得分点,重大比赛前的压力足以压垮一个人,而郎平的信任给了她极大的力量来对抗这份压力。而在32年前,同样是主攻得分手的郎平,面对东道主承受的压力丝毫不弱于朱婷。节目中,谈起这段经历,郎平坦言:“当年的比赛规则还不同,如果主攻一旦发挥不好就失误率很高,所以压力很大,也不敢找队友说,一说大家压力都挺大。所以我自己去找的袁导聊聊,聊得流眼泪了,我是一个特别爱哭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女排运动员惠若琪、袁心玥、魏秋月、徐云丽也来到《朗读者》的舞台上,与郎平一同朗读。

在这些不同的青春中,我们或许能看见自己,或是回忆起一些早已忘却的记忆。月6日(周六)晚起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播出的《朗读者》,一起再见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朗读者》第7期观后感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朗读者》开播以来,每个周六的晚上,照例我坐在电视机前,等着央视一套播出《朗读者》第七期,咦,怎么没有呢?好失望。昨天休息在家,我打开央视三套准备回看《开门大吉》,没看成《开门大吉》,却意外相遇《朗读者》第七期,这一期的主题词是“告别”。

海子在《小站》中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也许路途有点艰辛,有点孤独,但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得以成长。”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婉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的告别。

在这期节目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道来,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这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每期的《朗读者》主持人董卿的开场白都是那么富有哲理,那么充满温情。伴随着钢琴家吴牧野悠扬的钢琴声,第七期《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的开场白是:“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痛苦也是希望。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人这一生早晚要遭遇告别,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而无论是主动地选择,还是被动地面对,告别多少有点伤感,但是告别也蕴含着希望。每一段告别的背后都有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别,构成了人生百态。那在我们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又将还原再现一些怎样告别的场景呢?”

姚晨,是微博女王,是时尚辣妈,她是《武林外传》中的郭芙蓉,也是《潜伏》里的王翠平,从舞蹈到电影,从福建到北京,一路走来,一路遇见,一路告别。提到告别,姚晨动情到讲到了她生命中短暂相逢的两个人——胖姑娘和月嫂魏姐。她的朗读是献给那些生命中萍水相逢而又给自己带来温暖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朗读者》柳传志观后感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末首播的《朗读者》,以“遇见”为核心线索。在各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与董卿围绕“遇见”对谈,分享人生故事,并倾情朗读一段打动自己的经典美文。

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朗读的是他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当他大声读出这段情真意切的致辞时,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的复杂情感是来自他最真实的内心,引得观众掌声不断;世界小姐张梓琳与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亲角色的转变,世界小姐带给她的是惊喜,而作为一位母亲则是更多感性和感动。也正如她在节目中给孩子朗读的《愿你慢慢长大》:“愿你被许多人爱,如果没有就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够睡到自然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2382 字

+ 加入清单

当朗读声起,画面上出现那本会翻页的书籍,电视不再是充满喧嚣和吵闹的舞台,缓缓流动的朗读声中能触摸心灵与文字交汇时感动的震颤。

董卿用一段段的情感,一句句的文字,向人们昭示着真善美,像一股清泉,一束暖阳,沁入人们心扉,温馨而舒适。

从《朗读者》的“遇见”,到“陪伴”,到“选择”,再到“礼物”,最后回归到“第一次”,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历程,每一场画面,都让人感悟深远。正如这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着我们干涸而又沉闷的心灵,那挣扎着要挤出灵魂的感悟,透过心灵的千年古屋,已然绽放出诗的语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风情云淡的片刻间,我看到了这个世界最为深刻而美好的东西”这是我和《朗读者》之间的遇见。

第一期朗读者濮存昕小时候是一位残疾孩子,被同学嘲笑,体育课上跑步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甚至同学给他起外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他的内心是有多受伤,要有多坚强?但上帝再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是不会忘记给你打开一扇窗,濮存昕透过这扇窗户遇见了改变他命运的荣国威大夫,荣大夫给他做了整形手术后他可以和正常小孩一样跑、跳了。他在节目中带来的朗读是老舍的《宗月大师》节选,其中这么写道:“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和意义、、、他是宗月大师。”老舍遇见了宗月大师,走上了读书这条路,成就了他后来的种种,写出这么多优秀书籍,这大概是他最美丽的遇见。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信很多人都被这句话打动过,也对此寄予着美好的期许吧。为何孤单的黑白两色会多姿多彩,为何是非对错总在上演不同的精彩,为何生活会这般曲折离奇,为何我们会喜怒变换着心情?只因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陪伴着我们。感谢陪伴,《朗读者》第二期上孩子问妈妈:“你为什么爱我?”,妈妈回答道“不为什”。这就是母爱,母亲陪儿子读书16年,这种陪伴真的太刻骨。林青玄的《百合花开》中我最爱的一句“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看似平凡的话语,却十分动人,我们这代人,身在滚滚红尘中,又有几人能像百合般,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中永不停歇的生命状态呢?我想百合终其一生给了自己最美好的陪伴。

朗读者第三期的主题是选择。生活处处皆选择,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下,虎门销烟是林则徐的选择;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罢休”是文天祥的选择;“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是孟子的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的突破和重塑过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或彼或此。

董卿说:“当我们仰望星空,放眼浩荡,这蔚蓝色的星球是宇宙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当我们低头思索,凝神注目,自然界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礼物;孩子是父母的礼物,江河是大地的礼物,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多娇江山的礼物。”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礼物,我们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都是一份礼物,或轻或重,都是一种体验和成长。李亚鹏在《朗读者》中跟女儿说:“上帝给了你这伤痕,我要让这伤痕成为你的荣耀”,这大概就是一份特别的礼物。倪萍《姥姥语录》中说:“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下,谁也扶不起你。”2004年她离开央视后踏上漫漫为子求医路,一次次的徘徊和煎熬,一次次的坚持和面对,生活还在继续、、、这份不易也是生活赋予她的礼物,让她更具有韧性。

人的记忆具有首因效应,第一次收到鲜花,第一次恋爱,第一次远行,第一次极限运动,第一次被爸妈夸奖、、、第一次的经历总是那么刻骨铭心,越多的第一次代表越丰富的人生,第五期节目回归到“第一次”。王学圻带来了第一次导演《天堂鸟》的经历,热情,坚强和不服输的信念给了他这一次顶尖的成就。他朗读了《平凡的世界》,我仿佛看到了孙少平第一次见到心动的女孩小霞时的羞怯与欣喜;少安第一次收到润叶的告白信时内心的纠结与痛苦;可那时代里打不穿的思想封建如那牢不可摧的保险柜。少安与润叶,那一对双水村里青梅竹马玩到大的童真少年,就因为身份不平等生生把思念埋葬;少平与小霞这对抱负远大的知识青年,在一起谈理想谈希望,却只能是梦中的姑娘。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如爱情一般,会让人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然而阅读时,你会发现那些会心一击的触动,那些相见恨晚的感动,那些与作者心神相通的时刻,像极了遇见真爱一般的心情。《朗读者》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它教会我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遇见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当代大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缺失已然是个大问题,“现在的大学生都不肯下功夫去较真,所谓浮躁,是大家的心浮躁。”江苏扬州举办的第六届江苏书展上,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谈及现在大学生的快餐式阅读时说道。

在这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里,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面也非常广,并不存在无书可读的情况,相反,书多得难以选择是最大的问题,想读书但不知道读什么书,各种推荐书单眼花缭乱。其实我觉得,不管读什么书,一定要多元,另外,要读干货,才会慢慢形成自己的见解,三观才慢慢变得更强大。对阅读没有自己的看法,一切以简单方便为主,这种浅阅读并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我认为大学生的阅读除了自主,同时也需要学校、组织方面创设一定的阅读氛围,环境的影响力非常重要。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会,让学生报名分享自己近期的阅读和一些感受;另外可以邀请一些文学大咖举办阅读讲座;图书馆方面可以在图书的质和量上花多点心思;另外,图书馆可以每周做个统计,将本周借书最多的同学做个排行榜公布在图书馆大厅,并将每周畅读书籍书单公布出来,对同学们的阅读将会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生活不止,阅读不息。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你值得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朗读者》王源观后感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少年偶像组合TFBOYS凭着一首《青春修炼手册》红遍大江南北,老少皆知。节目中,谈及对于“青春”的修炼,作为TFBOYS成员之一的王源坦言,12岁出道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孩子,特别在意网络上对自己的评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16岁的他明白最重要的是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必在意网络的评论。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的“不以不理智去回应不理智”。

青春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最强烈的阶段,很多人都通过各种方式去彰显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朗读者》观后感冯小刚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中国贺岁片之父,冯小刚无疑是游走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最成功的导演之一:《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等贺岁片让他在商业片市场名声大噪,《我不是潘金莲》《一九四二》则让人认可了他对艺术的追求。而关于电影,冯小刚也有着自己的青春故事。

对于出生在北京大院里的冯小刚来说,大院礼堂,是承载了无数青春记忆的地方。节目中,冯小刚坦言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星期五机关食堂买电影票然后去礼堂看电影,“5分钱一张,那是我最愉快的时光。”冯小刚至今还记得自己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戏曲版《红楼梦》,年幼的他还不理解电影中穿着古装的人在干什么说什么,只觉得十分害怕,甚至看到一半就落荒而逃,于是《红楼梦》也在他童年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如今,大众对于冯小刚最为推崇和喜爱的仍是他的冯氏喜剧。而冯小刚本人对于喜剧的喜爱也来自于年幼时在礼堂中看到的一部名叫《半夜鸡叫》的喜剧动画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朗读者》许渊冲观后感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在《朗读者》的录制现场,许渊冲刚上台,便递给董卿一张名片,名片上赫然印着“我是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完全不按中国式含蓄的套路出牌,引得董卿也连问:诗译英法唯一人,这样说真的好吗?许老如此解释“我是狂,但我是狂而不妄,句句实话。是 120 本就是 120 本,我绝不说成 200 本。我觉得“狂”是自信,一个人不能没有一点“狂”,没有自信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然而,大抵所有人都知道许渊冲是中外闻名的翻译家,却鲜有人直到他到底是如何结缘翻译事业的,又如何将翻译事业坚持一辈子的。在《朗读者》节目录制现场许渊冲感概说道:1939年,我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然而这首诗其实是我当年用来追求一个女孩儿的,可是并没有追成功。直到50年后,我获得国际译联杰出文学翻译奖时,收到了这位女同学的回信,然而却已时过境迁。就这样,许渊冲的“爱情”丢在了学生时期,但从那时起开启“翻译人生”,他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朗读者》第十二期观后感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朗读者》本周即将收官,昨天节目组公布了最后一期节目将以“青春”为主题,导演冯小刚、中国女排总教练郎、青春偶像王源平确认将现身。

据悉,冯小刚将在节目中朗读与电影记忆有关的故事,他至今还记得自己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戏曲版《红楼梦》,于是《红楼梦》也在他童年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郎平则谈起比赛重压下如何释放压力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女排运动员惠若琪、袁心玥、魏秋月、徐云丽也将来到《朗读者》的舞台上,与郎平一同朗读;TFBOYS成员王源将以自身经历为观众讲述一个不一样的偶像青春,节目中,王源爆料自己的成名作《青春修炼手册》原名其实叫《正太修炼手册》,而且唱的时候完全不懂歌词的意思,“因为当时还是小孩,才12岁,就当作儿歌来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是董卿特别坚持要做的节目。但阅读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它为什么需要被搬上屏幕?

对此,董卿直言,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

“我对文字是有偏爱的。我其实是变相给大家一段阅读时间,不长,也就一个多小时。”

那么到底给观众读什么,选择标准是什么?董卿说,“我首先会问,我被感动了没有?我有没有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读出来。”

挑选朗读者是一件特别费神的事,董卿说,“他们经常会一页纸60人,密密麻麻,然后说勾吧,可能60个人里我只挑了10个、15个,然后他们特别沮丧地拿着那个名单就走了。再来一页纸60个人,再挑10个。”

董卿认为选的朗读者有知名度、影响力,肯定有利于传播。但仅仅有知名度是不够的,朗读者还必须很有个人魅力。就像翻译家许渊冲像一匹黑马一样杀出来。许渊冲是最早朗读嘉宾名单当中的一员,但开始的时候董卿还担心,会不会显得高冷。

柳传志在节目中朗读儿子婚礼的致词感动了无数观众。对此,董卿透露一个秘密。“柳总本身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为了这个朗读,他跟我们非常认真地谈,光见面就有两次,然后通过秘书反复沟通。”“我第一次进他办公室,聊了一会儿,他就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了一沓纸,叠得四四方方的,就是那段婚礼致辞。当时他儿子婚礼还没办。他说:‘我真的想了很长时间,要不先读给你们听听,你看这个成不成?’”

董卿说,当时去了三个女导演,加上他的两个秘书,一共五个人坐在他办公室,就静静听他把这封信读完,没有人出声,因为都哭了。“当时我觉得好尴尬呀,我们俩第一次见面,算是陌生人。我觉得,一个做父亲的人,不管有多成功,最后你就是个父亲,没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孩子幸福更幸福的了。后来我们当即决定,就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朗读者》李立群观后感

全文共 1226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一生,总是在经历“遇见”与“告别”,这是我们成长必经的道路。继首期以“遇见”作为主题词之后,本周日晚,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又将上演以“告别”为核心主题的朗读。节目中,董卿邀请到“微博女王”姚晨、影视演员李立群、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著名作家王蒙、维和英雄、音乐剧译配程何等嘉宾,一同在朗读中分享那些有关“告别”的人生故事。

姚晨感恩陌生人:求学时曾被收留睡木板

在我们的一生中,要告别的人有太多太多,大部分人印象最深的都是与至亲的告别。但对于姚晨来说,提起“告别”,她首先想到的却是那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14岁那年,姚晨就独自一人北上来到北京求学。二十多年来,在火车旅途中、在小影楼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在刚生完孩的那段时光里,姚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遇见与告别,结识了一波又一波陌生人。这些在姚晨生命中短暂出现的面孔到现在都时常出现在她的脑海中,现场姚晨坦言:“我觉得可能没有这些人,我的人生轨迹会被改写,会是另一番景象。”

当年报考北影之前,姚晨曾有一段时间无处可去,好在之前勤工俭学时认识的一位“胖姑娘”收留了她。直到现在,姚晨还记得那个名叫王栋的“胖姑娘”的小屋在北京六环外的一个远郊小村里,当时一进门,姚晨直接吓了一跳,“我觉得那个房间的宽度可能就这一张沙发这么宽吧,摆了一个木板,下面用一些东西垫起来,就是一张床。” 在那个现在看来甚至“不太适合人居住”的小屋里,姚晨和“胖姑娘”一起挤了一个月,“基本她睡就占了三分之二的床,然后我占了三分之一,趴在墙上睡。”虽然时隔多年,但谈起那段经历姚晨依然记忆犹新。对于这些虽是萍水相逢但却给她过无数温暖的陌生人,姚晨会选择为他们朗读怎样的文字呢?

李立群忆母亲:妈妈影响了我一生的表演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两种告别无可回避,那就是离开故乡和与至亲的生离死别。节目中,著名演员李立群坦言自己之所以常来内地拍戏,就是因为母亲的故乡在北京,那种对故乡的情节对自己影响很深。

而回忆起已故的母亲,身为老戏骨的李立群笑言自己的表演其实很大程度上受了不是演员的母亲的影响。1984年,李立群与赖声川一同成立“表演工作坊”,先后推出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这一夜,谁来说相声》以及单口相声《台湾怪谭》,全新相声表演方式在台湾风靡一时。而李立群对于相声的最初启蒙就是来自于母亲,他说:“因为我妈妈说个事,常像是在说相声,生动,准确,哪怕是用错了字,都错得无与伦比。我的相声段子里,内容到表演,有太多无形的她在里面,在里面影响着我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我无法举例,也举不全,因为那往往就是一段即兴的 ‘相声 ’,只可当时意会,无法事后言传。”

当母亲离世时,李立群没有陪伴在她身边。面对主持人董卿问道是否会认为这是一次遗憾的告别,李立群却坦言“不遗憾”。究竟为何这位公认的孝子面对母亲的离世会说出“不遗憾”三个字,他与母亲的告别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更多精彩,敬请锁定本周日晚,央视一套和央视三套黄金档播出的《朗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朗读者》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有幸跟妈妈看《朗读者》。收获很多。

因为我是写完作业才跟着妈妈看。正好看到董卿阿姨采访王石。我记下来了这句话: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有了追求,有了比较,有了竞争。我们赋予它有了意义。真的意义,就在于做的过程中!

我记得看过毕淑敏老师也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其实和周围的花草树木是一样的,一定说它有意义,就是人赋予的!我们能成为人,能享受这世间的一切阳光雨露,风雨人生,一定要活得有意义。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有的重于泰山”。我们该如何走过属于我们的一生呢?是啊,如果说:“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要意义,我们的心中有一个目标,那么我的日子一定会过得有声有色”。

在我们的学校里,同学们参加了各自喜欢的特色活动,因为是自己报的志愿,所以,活动起来也是有声有色、操场上的足球队的同学们生龙活虎的奔跑,碰撞了,跌倒了,流血了,没有一个同学抱怨。舞蹈教室的同学们随着悠扬的曲子翩翩起舞,还是一个个精灵,用舞姿来表达对母校,对老师们的热爱。乐器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一首首曲子从音乐教师传出,回荡在整个校园的上空,抒发着对老师,对祖国的爱!每个活动室的同学们都希望在短暂的时间内有所收获。

我们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老师同学,爱我们的家乡,更爱我们的祖国。

活着,要通过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就是生命赋予我们的真实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央视《朗读者》濮存昕观后感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已引来学术界的关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发文点评:“满电视都在明星玩游戏,央视这《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家里人都兴致勃勃地边听边看边议论。董卿团队看来成了央视有意推出的文化品牌,节目也体现了人们对央视平台。《朗读者》证明着文化类节目未必‘冷’,央视文化综艺的集结今年有新突破。”

知名演员濮存昕,一身中式大褂出场,犹如从改编自老舍名作的话剧《茶馆》中走来。他朗读的是老舍笔下《宗月大师》的节选片段。内容是关于宗月大师资助老舍上学的故事。台词功底深厚的濮存昕,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他透露,自己在生命中也曾遇到贵人相助。

原来,濮存昕小时候腿部残疾,曾受到同学歧视,直到遇到一位叫荣国威的大夫,才治好腿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所以读到老舍先生对宗月大师的感恩之情时,我也能感同身受。”成名后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的濮存昕坦言,“要记住帮助过自己的人,在我有能力的时候,也尽可能去帮助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朗读者》蒋雯丽观后感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制作人和主持人董卿表示,朗读帮我们开启了认识世界的大门,每一个孩子都要出发去看看这个世界,而朗读就是脚下最好的道路。所以希望朗读亭能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更多渴望朗读的孩子能够满足愿望。

从2002年开始,蒋雯丽已经做了十五年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了,她说当初只是有这样一个愿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结果一做就是这么多年。蒋雯丽与先生顾长卫合作的电影《最爱》就是以艾滋病感染者为背景,而片中就是找了这群感染者来拍摄。在《朗读者》访谈中,蒋雯丽谈起了电影拍摄时的幕后故事:她要求剧组工作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们同吃同住。值得一提的是,今晚在《朗读者》的现场将会出现神秘嘉宾,让蒋雯丽感动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朗读者》观后感冯小刚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即将迎来本季的最后一期节目。在这场以“青春”为主题的朗读中,邀请到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导演冯小刚、歌手老狼、诗人余秀华、青春偶像王源等嘉宾,将共同现身与大家一起致敬青春。

冯小刚无疑是游走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最成功的导演之一,《甲方乙方》《非诚勿扰》《手机》等贺岁片让他在商业片市场名声大噪,《我不是潘金莲》《一九四二》则让人认可了他对艺术的追求。而他拍的电影,大多都离不开自身经历。

他曾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写道:“记忆就好像是一块被虫子啄了许多洞的木头,这块木头上刻满了我的青春往事。有蹉跎岁月,也有鲤鱼跳龙门;有对生活的坦白,更有对朋友的怀念。”年轻时他是文工团才华横溢的美工、编剧,女兵情结、战友情谊这些青春的美好让他永生难忘。节目中,冯小刚笑言:“每个战士的心里头,都住着一个文工团女兵。为了跟文工团女兵打个照面,我会算好她们经过的时间,假装拿着饭盆去食堂,有时候可能要来回走三趟才能碰上一面。”

现场冯小刚还分享了一段小时候的经历。他说,那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每周五买电影票去大院礼堂观看电影,“5分钱一张,那是我最愉快的时光。”而他对喜剧的兴趣,也是来源于小时候在礼堂中看到的一部名叫《半夜鸡叫》的喜剧动画片。大院礼堂,就是承载了他无数青春记忆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董卿《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的综艺真是吹进一股文艺之风啊!

《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全民诗词热

《见字如面》带我们重温手写信的感动

回归传统文化,展现了文字的魅力和书信的质朴

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动

朗读者

这个国内首档朗读节目

用自己清新脱俗的文艺范儿征服了观众

第一期开播后,豆瓣评分9.2

观众直呼:这才是央视水准!

这是董卿第一次以制作人+主持人的身份来做一档节目,竹影疏浅中董卿优雅的背影气质尽显,海报上写着“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我们是朗读者”,非常诗意。

董卿表示

《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

“者”字重人

我们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朗读者》董卿观后感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董卿亲手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上线,豆瓣评分9.2高分,对比国内清一色烂大街的娱乐综艺真的是诚意之作,董卿当然再次大火。

不管在《中国诗词大会》抑或《朗读者》,董卿的着装大都是一身干练的西装,优雅端庄如其人。

董卿,腹有诗书没错,优雅干练也是,董卿本就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均为复旦大学高材生,从小博看群书造就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是华师大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在节目上名句名言信手捏来,自然离不开广泛的阅读,主持台风稳定,衔接自然,和努力也分不开。

我想不管人类社会如何变迁,都不会忘记古诗词带给我们的感动。

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人,不分年龄不分行业,而正是不分年龄,不分行业的热爱,才能让古代诗词得以传承。

《朗读者》里当96岁的许渊冲老先生红着眼眶读出那句“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哽咽无声流泪。

文字一直有种展现生命的力量,而我们能被这种力量感动,总因为我们内心总要有一部分角落要用来被诗词文字来填补的,人文并没有缺失,我们正在努力找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2155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少年米夏的爱恋,在这个少年生病时得到一个女人汉娜的帮助,那时他16岁,她36岁。第二次他去看她,手拿一束鲜花,偷窥到她在穿丝袜,修长的大腿,36岁的女人风韵犹存,第三次他去看她,她让他帮他提煤,变成小灰脸的他让她忍俊不禁,她放水让他洗澡,洗完澡她给他拿来浴巾,在浴巾的另一面,是一的成熟女人的肉体。

和《泰坦尼克号》里露丝紧溱的肉体有别,温斯莱特也经历了时间的无情,带上了中年女人的气息,一转眼,《泰坦尼克号》已经过去十年了,温斯莱特皮肤显得有些松驰,乳房下垂,她教他亲吻,一,叫他孩子。因为爱,这个内向寡欢的少年变得开朗快乐,少年一之门打开了,米夏一有空就来找汉娜,他问她,你爱我么?少年时情窦初开总是那么热烈纯净,汉娜什么也没说,她对他说,先念书,再一。于是蜷曲在床上的少年给她念《奥德赛》、《老古玩店》、《丁丁历险记》,《带小狗的女人》……她听得如痴如醉,手撑着头的汉娜裸着的背影,腰那里的线条还如年轻时那样像花瓶一样,山谷一样优美。这是多么美妙的一段时光,两个人盘膝坐在小小的浴缸里,他给她念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她大叫恶心,然后说继续,一个女人自由快乐的时光我觉得莫过于此,少年的爱远比中年男人的爱炽热,他会为她做任何事,他们骑单车旅行,去教堂听赞歌,少年的爱是流动的音符和轻快的节奏。

好景不长,汉娜原本只是一位售票员,但因为米夏的帮助,她的述职报告写得语言通顺、条理清晰,所以准备调她去办公室工作,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对汉娜来说,却是晴空里的阴霾。知道这个消息时是米夏的生日,但她却心不在蔫,感觉受到伤害的米夏和她争吵,她帮他洗澡,然后一,如米夏预感到的一样,她走了,没和他打一声招呼就离开了。

米夏再次见到汉娜是在法庭上,那时他已是法学院的学生,汉娜站在被告席上,罪名是她1943年加入党卫军做看守,在一个小集中营工作,至于为什么要找这么一份工作,汉娜解释道,她只是听说那里有工作,党卫军在招聘看守,仅此而已,可是谁会相信呢,那时西门子公司正准备提拔她去办公室工作呢,她去做这份工作或许出于对纳粹的狂热。她的工作是看守女囚们,每个月她负责挑选十人,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至于挑选方法,她有自己的一套,她总是挑选那些体弱多病又年轻的女孩子,她照顾她们,让她们读书给她听,然后将她们送走,有幸存者指控汉娜这种残酷的做法。

1944年,小集中营关闭,六位看守负责将女囚们迁移到其它集中营。半夜,女囚们睡在教堂里,教堂被炮弹击中,大门却紧锁,为了防止混乱,六个看守共同决定不打开教堂的大门,而在法庭上,其它五个人串通一气,指证文件只是汉娜一人所为,汉娜一个人签的名,她们拿出了签了汉娜名字的文件,法官要求汉娜当场写字确认笔迹,汉娜沉默了几分钟,说不必了,报告是我写的。因此,汉娜被终身监禁。

在法庭下的米夏哭了,往事一幕幕地变得更加清晰,她让他读书……她拿着菜单手足无措……但是他更清楚地看到,汉娜决心自己保密,哪怕以失去自由为代价,米夏尊重她,或许秘密对她比自由更重要。但他积极为她做些什么,他用录音机录下了一本本的书,他曾经给她读过的和没读过的书,几百册录音带寄给狱中的汉娜,这个男人的爱让我感动,也让狱中的汉娜找到了生活中的动力,她从图书馆借了第一本书《带小狗的女人》,她边看书边听录音带,慢慢地,她借了更多的书,在多年后,1980年,米夏收到了汉娜寄来的第一封信,虽然简短,却让人动容,她说,她需要些爱情方面的书。

1988年,汉娜提前释放,在狱里呆了二十多年,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只有米夏和她联系过,他去看望她,米夏已是一个中年男人,汉娜坐在食堂的长凳上,已是满头雪白头发的老太太,脸庞清瘦布满皱纹,她伸出手去,他握了一下,随即又缩回,她愣了一下,在她眼里,他还是那个孩子,仿佛时光还停留在一,念书,女人旺盛的中年。他说,下周我来接你。他为她安排了房间、工作和一切。

下周他手捧花束来接汉娜时,汉娜已在狱中自杀,她站在桌上,用书垫高然后上吊,正如监狱长所言,在狱里呆了这么多年,外面的世界已变得非常可怕。而我却觉得在米夏缩回手的一瞬,她已经知道,原先那少年炽热的爱已不存在,很多东西已经改变和消失,现在只是对一个老人的同情罢了。有些花朵只在米夏的少年开放过,而现在仅存的只是余香而已。

一个少年16岁的一个夏天,改变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米夏的参与,她会一直在电车上卖票过宁静的人生,而不必再去找一份工作,在那时工作又是那么难找。米夏带来快乐也带来忧伤,男人对女人命运的改变总是大于女人对男人改变。汉娜的秘密是她根本就不识字,这让她深深自卑,但在狱中,她学会了写字,她在收件单上第一次写下自己的名字,而不是草草地一笔带过,那认真的一笔一划的样子让人感动。一个热爱阅读并以文盲为耻的女人,坚守着自己的秘密,让人动容。

温斯莱特的演技在此片中我觉得胜于《泰坦尼克号》,与她年轻时亮丽的容颜相比,一个日渐衰老的女人更难演,一个女人曾经拥有过少年的爱,少年双目灼灼地看着挚爱的女人,而此后他的人生,一直有余音袅袅,在余音里,有温暖,有残酷……

女人一生总有秘密可以守护,爱情、尊严或者其它,区别只在于时间长短和代价不同而已。向用一生守护过秘密的女人们致意,因为这让我们看到,人生还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二十年,从东方卫视到中央电视台,从《魅力12》《欢乐中国行》到青歌赛,直至主持了十三年“春晚”,董卿像她的其他央视前辈们一样,踏入了“家喻户晓”的行列。谁也没想到,2017年1月一档原本冷门的知识类节目突然爆红,并让在节目中对古典诗词、外国文学信手拈来的董卿,成了网友们口中的“真女神”。

董卿坦言,观众对于这一节目的热情,让她略微有点出乎意料。但是,2016年2月份她开始写《朗读者》创意案的时候,潜意识中已有一种感受,是时候做这样的节目了。

“当我提出这个案子之后,从同行到客户,几乎没有人提反对意见,大家觉得,好像中央电视台是应该做这么一个节目了,这也给了我很多信心。”

那么,大家对知识类节目的这种热情,有多少会转化为对知识本身的渴求?董卿说,“这很难去做一个统计,但如果说唤醒了观众的一种新的认知,就成功了一部分。所谓的知识点是没有太大用处的,知道一百首诗,一千首诗,这些数字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你从中认识到了什么,或是跟你的人生体验是否有所结合,帮助你成长,重新去审视周边。”

很多观众惊讶于《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的诗词量,对此董卿称,“可能因为诗词大会涉及的面比较广,有些正好在我知识点上,正好和大家应和一下,我不会盲目地展现自己对诗词量的储备,或者去显示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央视《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在CCTV-1黄金档首播,一档纯文化节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关注。节目首播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微博榜单持续上榜三小时,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书也上了当当的热搜,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朗读者》是董卿作为制作人的首秀。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仿佛是董卿走下春晚舞台的一个转身,让观众领受到了她规矩之外的别样风采,温婉庄重包裹的是一股强烈的个性,一瞬间鲜活起来。这也同样是《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

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前晚,随着李云迪的钢琴伴奏,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的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播出。没有炫目的舞美,只有6组嘉宾安静的朗读声,节目首播便获得了豆瓣9。4分的高评。有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有艺术家濮存昕,有企业家柳传志,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围绕第一期主题“遇见”,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分享家书,让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随荧屏潜入千家万户。对于节目的首播成功,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真人秀或者纯综艺节目霸屏的今天,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鼓舞,也让我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的风向标。

“我只愿意凭着这一点灵感的相通,时时带给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辉,照耀我疲惫的梦寐,永远存一个安慰,纵然在别离的时候。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我们喜欢天南海北地旅游,后来走的地方多了,她也累了,就想稳定下来。她原本就喜欢花卉植物,聊天的时候她说要是有个自己的花园该多好,我只有一个想法,就算砸锅卖铁都要满足她,我一定要亲手为她种一个花园。”节目中,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全都在节目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朗读引起了观众很多的共鸣、关注和赞赏,同时也展现出了朗读者们的可爱和执着。无论是明星还是素人,朗读者的真诚打动了无数人。也有不少观众在观看时发现很有趣的细节,濮存昕在提到老舍时一直在说老舍(shè),原来不是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

对于节目首播的成绩,董卿坦言:达到了我们(制作团队)的预期。在被问到为何采用“星素结合”的方式挑选朗读者时,董卿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明星已经被过度消费,在他们身上很难或者说比较难捕捉到大开大合的人生故事。“我们发现在普通人或者说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感动的一些人生的经历和感悟,像这一期里面鲜花山谷那对夫妇,就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一种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普通夫妻,还能够有如此真挚、美好、单纯的一种生活,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无限的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第10期《朗读者》张小娴观后感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味道是一种审美,是一种格调,是一种气质,将味蕾嫁接上思想,味道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味道,窗含西岭千秋雪也别有风味,踏雪寻梅是一种味道,门泊东吴万里船也妙味横生。满目苍桑是一种味道,婀娜多姿也是一种味道,不同的味道能勾兑出不同的人生,总有一种味道会让你流连忘返,让你心情蹁跹,朋友,你喜欢什么味道呢?

1994年第一部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在《明报》上连载,张小娴开始走红。张小娴创作的60本书,全都与爱情有关,她的作品被称为“爱情治愈文学”,许多读者习惯从她的文字中来寻找处理感情的方式。她对爱情理解是:叶散的时候,你明白欢聚。花谢的时候,你明白青春。 她的爱情感悟是:深情是我担不起的重担,情话只是偶然兑现的谎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