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明素质的议论文(汇总20篇)

导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文明意识越来越强烈。一个人如果不懂礼仪,就好像树木没有枝叶一样,无法生存。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文明素质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1927

作文

73

学防震知识强科学素质做文明市民征文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预防地震,主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在危急时刻能保持冷静,重要是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不能失去理智,特别是不要恐慌,因为恐慌才是最大的危险。除此之外还要掌握一些防震的方法。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夜间地震时,要争分夺秒向安全地方转移,不要因寻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误时间,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明火。照明最好用手电筒,不要用火柴、蜡烛等明火

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伤亡。在学校中,地震时要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开水间、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乱跑或跳楼。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一旦遇难,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后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如果你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 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以“文明的韧性”为题议论文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何谓文明?

“文”是对应“武”而言的,两者都是讲人和人,机构和机构,阶层和阶层,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武”是丛林法则,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大家对抗,而“文”则是不妨大家坐下谈一谈,“文”的本意里有纪录双方诚信的意思,就比如我们现在说签个合同,签个条约之类,大家合作;总之武是摧毁,文是建设。

所以文明不过就是“文”的那一部分比较明显,至少多过“武”的部分,也就是文明更愿意建设而非摧毁。因此每天喊打喊杀的,大体不能算文明人。

孔夫子说“郁郁乎文哉”,就是说“文”是发展、生长、具有亲生命性的,因此孔子才会“制礼”——“礼”的本质是要人们克制“武”的倾向,所谓“克己复礼”,也就是通过“礼”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以达到“文”的目的。

为了让人能够更好滴遵“礼”,孔子还强调说要通过“作乐”来调整改变一个人的状态,这样他就能很好滴达成“克己”。比如音乐可以让人平静下来,也可以让人振奋起来。此所谓中国的“礼乐文明”,很有建设性。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说什么“文明入侵”/“文明的冲突”那都是不准确的,如果说文明总是这么具有侵略性,那么这个文明一定是不会长久的,也就是缺乏韧性的。

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其间分裂、战争远多于承平之时,异族外强入侵占领亦有之,为何能依然屹立不摇,不似其他文明古国到如今只成为断壁残垣、历史追忆?这种韧性的根源也就在于我们文化中“礼乐文明”强调文而不非武的内核本质。

再观今日之世界,二战之后建立的全球文明体系正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国家之间出现逆全球化趋势走向对抗,地区之内利益愈发难以平衡走向分裂,宗教冲突、种族冲突、贫富冲突,各种极端思潮走上前台,“文”在消退,“武”在滋长。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文明浩劫都是因为“武”上台压制了“文”。这一次,能否坚持文明的韧性可能对全世界都很重要!

尤其是我们中国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年级议论文:做文明的南京人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的第2 届青奥会将在南京举行,我感到非常自豪。虽然我不能参加青奥会,但我可以做一个文明的南京人。

一天,我和朋友去图书馆借书,一位小学生对我说:“你能帮我把键子拿下来吗?哦,原来她把键子踢到树上了。我伸手一拿拿到了,我还给她,她又开心的踢键子了。这是发生在学校的事,还有许多南京人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我就看见了一件。

在一条马路上,一位小朋友走在左边,没有走在右边。这时一辆电动车向这个小朋友骑来,骑电动车的阿姨对他说:“走路要靠右行,不然会被车撞到的。”哪位小朋友连忙说:“对不起,我下次会注意的。”说着他就走到右边去了。

有一个小朋友随地吐口水,乱骂人。有一个男士看见了,连忙对他说这是不好的行为。这位小朋友说:“我以后不会这样了。”

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的人,让外地人来的朋友,看看南京的新面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厕所是文明的尺度议论文

全文共 307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厕所组织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人的一生中约有3年的时间在厕所里度过。但据有关组织报导,目前,全球26亿人无厕所可上。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吃喝拉撒,是物质生活的全部内容和过程,可是,我们往往只重视吃喝而不问拉撒,似乎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尤其是在城市,不少人在关键时刻,想痛痛快快地“方便”一下而难以如愿。特别是老人,“找到厕所心中不慌”。有的人因“内急”找不到厕所而尿了裤子 。前不久,某城市一位“的哥”因为急着到处找厕所而闯了红灯,接到一张500元的罚单,他向记者苦诉:“为了避免上厕所,每次出车前我连水都不敢多喝,有时实在不行了,只好将车开到天桥上或桥洞下行方便,时间久了,就患了‘恐厕症’。”

翻开历史,发现世界上有悠久的厕所发展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在印度哈拉帕文明时期,人们就已建了厕所,并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公元2000年的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也都用上了有蓄水池和排水孔的厕所。到了中世纪和近代,人们如厕又回到大街上,直到200年前,下水道、排水系统以及流动水才进入家庭。1597年,英国诗人约翰?哈林顿实现了马桶工艺的伟大变革,他发明的冲水马桶的“WC”,设计中包括了一个蓄水池,一个储水箱和一个启动冲水系统的把手。后来,这项“AIAX”的发明被安装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皇宫内。两个世纪后,普通百姓才开始享受到这一发明的成果。1775年,哈林顿的发明被亚历山大?卡明斯改进。1778年,塞缪尔?普罗瑟又为冲水马桶安装了球形阀门。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马桶已成为精美的卫生工具。现在的冲水马桶已经变成了一个巧妙设计、高科技和艺术造型于一身的物品,出现了“玻璃厕所”和“航天坐厕”等,表明了“厕所文化”的发展轨迹。

目前,在一些国家,“厕所文化”得到显著的发展,并且,有关组织在2011年举行的首届“厕所会上”决定:将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在日本的城市和乡村,任何一个厕所无异味。在火车上,厕所里芳香扑鼻,并充满了诗情画意。因为日本式的厕所大都建在浓树绿茵和苔色青青的遮蔽之处,人们蹲在这样的环境“方便”,沉醉在无边的冥想遐思之中,此情此景,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日本的马桶科技领先全球,家里的马桶不但可以清洗身体,还推出了“智慧”马桶,它可以量血压、做尿液分析,还可以测量血脂肪。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一座苏拉伯厕所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厕所博物馆。馆内陈列着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印度砖砌便渠、中世纪的便壶、金碧辉煌的便池,还有在潜艇和太空船上使用的高科技马桶等。展品从古到今,应有尽有,简直是一部厕所发展史。到1970年,国际服务组织开展了这家博物馆,其目的在于向民众推广现代卫生理念,进而推进“厕所文化”的更快发展。

在英国伦敦中心,安装着一种新型厕所,每到夜间,这种厕所从地下徐徐冒出来,到了第二天,又被遥控放回地下。这种厕所使用方便,又清洁卫生,正在英国全面推广。

维也纳是奥地利音乐之都,就连地铁站里的厕所也充满了“音乐细胞”。如厕只要向墙上的播放装置里投个硬币,立即会响起美妙的乐曲,去厕所成了一件惬意的事。

德国政府明确规定,在城市繁华地段,每隔500米有一座厕所,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建一座公厕。同时实行统一管理和收费,收据上标明时间、地点等内容,它能抵等值的现金在快餐店使用。

在美国,围绕厕所问题,通过了“厕所平等法案”,体现出对女性的人文关系的改善。纽约市议会在“厕所平等法案”中规定,纽约市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大楼内,女厕马桶数量必须至少是男厕的两倍,原因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事办公,而她们每次使用厕所所需的平均时间是男性的两倍以上。

我国同世界其他各国一样,也有悠久的“厕所文化”史。历来讲求“厕所风水”,对于厕所的方位和设置是有要求的,同时,对厕所的设施也是讲究的。早在上个世纪,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里这样描绘“大同社会”的厕所:“以机激水,陶荡秽气,花露喷射,花香扑鼻。”在1987年我国就颁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位于主要繁华街道的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位于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750——1000米。但由于规定落实的欠完善,厕所问题仍相当突出。从现实讲,我国已拥有了上海、北京这样的超级国际大都市,但仍然难以拥有没有臭味的厕所。在许多大城市,虽然已有了新一代免冲智能化厕所,但绝大多数厕所仍在“曲径通幽”处,难解路人燃眉之急。于是,在温州街头出现了新行当——“导厕员”,“找厕所,跟我来!”旅游有“导游员”,行船有“导航员”,现在上厕所有了“导厕员”。最近还发现在常州闹市推出了男女同厕这个“创举”,男男女女同在一个“龙凤厕”内方便。“龙凤厕”只是一个大房间隔成了几间“小包间”,方便时,彼此的声响清晰可辨。同时发现,为体现“男女平等”的人文关系,西安市首座女性站立小便公厕日前投入使用。难道这就是“厕所文化”的新发展吗?

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和内容,包括公德心、科技水平、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全在厕所里暴露无遗。因此,在世界上出现了超智能和需要脱鞋的日本厕所,美国的“安全厕所”,德国的原子厕所,我国香港的“金厕所。”“厕所文化”在我国已逐渐引起国家和民众的注意。央视曾以《北京解决“一号”问题》为题,报道了北京城市公厕建设文化展览和北京公厕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在北京的建设落实情况,被称为我国的第一次“公厕革命”。同时,在北京“世界厕所峰会”上,我国有关专家同15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围绕厕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建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北京街道规划拥有530个厕所供人享用。针对市民反映如厕难问题,重庆市规划勘测部门于日前绘制出了主城区首张《导厕地图》,并将向部分市民和出租车司机免费赠送。据了解,重庆主城区《导厕地图》对各区每个厕所的位置都用“蓝红标记”进行了标注,共有428座公厕的位置信息和周围的交通信息。

《导厕地图》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地图,还蕴含着文化,背面印刷有与厕所有关的知识,有厕所的发展历史以及世界各国使用的厕所符号、象形的有趣标识等。该图编制出版后,曾免费向市民赠送了余份,同时还将向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车每车免费赠送一份。

在2010年11月1日人口普查中,调查表格中,其中一项包括有没有独立卫生间、抽水马桶的内容,以掌握市民现代化生活水平情况。

厕所虽然非大雅之堂,然而却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不少文人墨客写下诸多有关厕所的楹联,读来趣味无穷,令人捧腹,如:

畅通上下;雅集东西。横批:新陈代谢。

静坐觅诗句;放松听清泉。横批:清纯世界。

来前百步紧;出后一身轻。横批:愉悦心身。

适合低吟浅唱;不宜滥炸狂轰。横批:讲究卫生。(此楹联专指环境肮脏的厕所)

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清闲须臾,即成造化神仙。(此楹联乃专指环境清洁幽雅的厕所)

注得实效,忌恨屁多尿少;讲究卫生,欣欢源远流长。横批:广辟肥源。(此楹联专指旧式积肥公厕)

效率为生命,踞蹲务必审时度势;时间是金钱,排泄理当夺秒争分。横批:只争朝夕。

欢迎领导常来蹲点;喜接平民复往净身。横批:廉洁卫生。(此楹联乃专指乡村公厕)

世界上有个预言家曾预言:“未来人类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便是厕所问题”。“厕所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印证了预言家预言的正确性和可信度。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厕所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性,紧紧跟上世界先进国家“厕所文化”发展的步伐,提高城市设施建造分布的科学性和紧迫性,以“厕所文化”带动和促进全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学防震知识强科学素质做文明市民征文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人们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正确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们要听地震预告,学会看地震发生前的预兆,比如:动物们的异常惊飞、逃窜、狂叫等,也可以预防灾害的发生,以防在先及早报告、撤离。

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还有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

。桌子、床下等坚固家具空间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时得用坐垫等保护好头部,不要盲目跳楼,使用电梯等。我们一定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好自己和家园,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

今天是学校防震演习的日子,全体师生都参加了。具体的情况老师已经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们每个同学.“地震来了”广播中传来老师急促的喊声。我们迅速将书包顶在头上“嗖”地往外窜,每个同学都不想落后,发疯似的往操场上跑去,老师则在一旁有条不紊地维

持秩序和疏散学生们。全校师生在规定的时间全部撤离,我们一定要学会自救。

我们还要多看防震减灾的书籍。把防震减灾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些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让每个人都知道在地震来到时,人人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灾害。让这些知识伴随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个人都有防震意识。

我们是祖国的建设者、保卫者,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防震减灾,人人有责”让我们共同祝愿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文明礼仪从细节做起_议论文范文1000字

全文共 984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人们崇尚的更多的是“利”,而把“礼”抛之于脑后,到处是又冰又冷的眼神,到处充满了明争暗斗的气息。在这个人情日益变得冷漠的空间,确乎是需要更多的“文明礼仪”的温暖。

当我们重拾“礼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会自然地联想到国家元首会晤之时长长的红地毯、威武的仪仗队、馨香的花束、亲切的握手,想到庄重的会场上井然有序的座位、整齐的着装、端正的身姿、不苟言笑的面容,或者想到从东洋舶来的“茶道”繁琐的程序,从西洋引进的“西餐”左刀右叉的高雅,似乎“礼仪”是处于特殊地位的人在特殊的场合所需要的摆设,而全然忘却了“礼仪”实际上是所有人日常生活的细节

当今一些所谓的“文明”人,把自己的“文明”当作歧视他人的工具。我们不无心寒地看到,有时在公车上一些“时尚达人”“优雅地”占着位子,看见羸弱的老者、举步维艰的病人,却视若无睹、无动于衷;如果有衣着不如自己光鲜的人站在自己的身边,他们会投以鄙夷的白眼,嘴中还会嘟囔着“乡巴佬,没文化”之类的碎语,然后继续滔滔不绝地聊着自己和某位“上流人士”的交情,并以几句散装的“外语”标榜自己的身份和内涵。他们文明吗?不,我认为不!他们不配拥有知识,拥有文化!他们不知什么是尊老爱幼吗?不知什么是文明礼仪吗?他们当然知道,但却用自己的一点薄识来充当文明的外皮,以轻视他人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他们丢弃了礼仪最本质的内涵——爱己及人,可怜的是他们却还往往以此而自鸣得意。

文明礼仪不是华丽的外表,不是高雅的姿态。它可以只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可以是捡起纸屑的一次弯腰;可以是排队候车时的秩序,可以是给需要者的让座;可以是获得帮助之后的一声“谢谢”,也可以是难为人家之后的一声“对不起”;可以是上学准时到校,可以是上课认真聆听;可以是一句问好,一次点头;可以是一次谅解,一点宽容,……一些屑小的细节都是礼仪,一些微不足道的暖意就是文明,举手投足间的关爱其实就能消融心中的冰雪,可以化解人间的仇怨。当今社会许多大事件都源于一些小矛盾,这不禁令我深思:争强斗狠是失礼之举,如果人人都能恪守细节中的礼仪,也许就不会发生不应发生的事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文明礼仪是联系人心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

如果说人生是树,功绩是果实,才能是枝干,而文明礼仪,是不起眼的树叶,是那深扎地底的根须。想让你的树硕果累累,就应增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防震知识强科学素质做文明市民征文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我没有遇上地震灾害,可也有经历地动的感受。记得有一天,我正站在厅堂门口,看到院子里的晾晒婴儿尿布的炭篓突然摇动起来。正感到奇怪时,老人们都慌张地从屋里出来,说刚才门铃响,是“地动”了。

地动,就是地震。听老人讲,盘古开天地时,清者上升成为天,浊者下沉成为地。可是大地一直往下沉,似乎没有停歇,要一直跌落到万丈深渊。怎么办呢?情急之下,盘古从自己身上剜出了一根根骨骼,这些骨骼化做了一头头地牛,支撑住大地。时间长了,有的地牛累了,要翻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地震就发生了。

我问老师,真的有地牛吗?老师引导我和同学们学习有关地震知识。我们明白了,地下并没有地牛,地震不是地牛翻身,地震的发生是有原因的,是与地质构造有关的。

老师告诉我们,科学家正在积极探索地震的成因,已经有了令人信服的成果。老师让我们动手做一个小实验。老师先拿出一张世界地图,让我们把陆地剪下来。女同学心灵手巧,只听“嚓嚓嚓”几声,世界七大洲就都剪裁出来了。老师又让我们把世界七大洲拼接在一起。我们比比划划,按照凹凸的不同形状,把世界七大洲拼接在一起。我们一看,奇了,世界七大洲可以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大块陆地。我们把惊奇的目光投向老师,老师告诉我们,世界上的陆地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为什么现在陆地是分开的呢?老师叫我提起书包在头上转动。随着我手臂的旋转,书包也作圆周运动。老师让我松手,书包马上平飞出去。老师又让我提起书包,然后松手,书包就掉在我脚边。老师启发我们想想其中的道理。这下我们明白了,书包平飞出去,是因为离心力的作用。地球在不停地自转,也产生了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地球表面的陆地就会产生漂移。原先连在一起的陆地就逐渐断裂分离,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现在的样子。

老师说,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的一种就跟这板块结构有关。说着,老师又让我们做一个实验。我们几个贴墙站成一排,由两边奋力向中间“挤压”。中间的同学抵挡不了两边的巨大“挤压力”,一下子“拱”出来,两边的同学也突然压向中间。老师告诉我们,这其实是地壳板块运动的模拟。地震原因有多种,但地壳板块运动,是造成地震的原因之一。地球表面的陆地在漂移的过程中,会互相挤压,有的地方高起来,成为山脉,有的地方会断裂,成为断裂带。地震往往发生在地壳的断裂带区域。地壳板块运动过程中积聚了巨大的能量,到一定的程度上会释放出来,形成地震。这就像刚才同学们的“挤”。大家在“挤”的过程中不断积蓄力量,当中间的同学承受不了“挤压力”时,突然“拱”出来,造成了“空当”,“挤压力” 释放出来,两边的同学一下子“拥”向前,也就是地壳的断裂,地震就突然发生了。假如释放的能量巨大,形成大地震,就造成巨大的破坏。

老师的这一形象的说明,让我们豁然开朗。我们对地震的成因有了清晰而深刻的了解,地下并没有地牛,地震不是地牛翻身,地震的发生是有原因的,是与地质构造有关的。

人们害怕地震,是因为地震灾害破坏性大,会造成生命和财产重大的损失。虽然我们年纪小,没有经历四十年前的邢台地震,三十年前的唐山地震,但老师对我们讲起那时的受灾情况,还是让我们仿佛观看了一场恐怖电影。

地震的发生,虽然目前人力还无法制止,但我们学习地震知识,掌握地震知识,就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就可以做到防震减灾。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对地震做了研究。张衡创造的“地动仪”,就可以精确地侦知和监测地震的发生。今天,为了防震减灾,我国设立了27个地震监测台网,通过卫星信息传输,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将有关地震情况在第一时间发送到各指挥中心,从而有效地起到了防震减灾的作用,将地震灾害所造成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以“文明的韧性”为题议论文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千年以降,还没有一个人,如你,把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精华悟得如此透彻,领会得如此深刻,运用得如此独到。你始终抱定积极入世、造福社稷的理念,你始终坚守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操守,你始终秉持冷眼观市、笑对人生的态度。

你以柔韧之躯,无论在朝堂之上还是贬谪之地,都用文明的火把点亮周围人的额头,照亮周围脚下的路,写就一曲曲韧性的精美篇章:洞察时弊的理智拨开笼罩穹空的阴霾,伸展自如的睿智滋润万里江山的土壤,行云流水的机智催开绽放文坛的花朵。

于是,你——苏东坡,身在朝堂,便为江山社稷谋划,屡屡上表陈情,只图富国强兵;你身在贬谪之地,就弯下身来,与百姓一道,贴近大地,千方百计造福于民,与民同乐。官运亨通时,你在忧虑;失势落魄时,你在放歌。你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的韧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书写成一篇篇令世人和后人顶礼拜读的绝妙文赋。

你在密州书写狂野的“韧”字——看,倾城百姓跟随而来,就是要看看太守怎样“亲射虎”。你心真的醉了,酒酣胸胆尚开张,权且操练一番吧!古往今来,翻遍史册,还有哪一位地方大员如你,能换来倾城百姓俯心塌地的追随。

那不是你一心为民、造福苍生的见证吗?想当初,你初来之时,密州还是盗匪横行,淫祠遍野。仅仅过去数月,盗匪绝迹,那些原来供奉天地神灵的祠堂,如今成了学堂,朗朗读书声传遍乡野,民风为之洗化,百姓开始安居乐业。莫不是苍天格外眷顾于你,你是如此这般深得百姓的拥戴和信赖。

你在杭州书写温婉的“韧”字——你真的是水利专家!你在加固西湖堤岸后,把疏浚出来的淤泥填塞到西湖中央,形成一道长堤。你还是一位生物学家!你约好周围乡民,在大堤上植杨插柳;你懂得,使大堤稳固的办法就是种树。而今,绿柳扶堤,一道千年风景线跨出水面。你还是农学家吗?你在湖中种上莲藕,你用甘甜的西湖水酿酒,这些福利你通通给了当地百姓;偶尔,你也讨一杯酒喝,和百姓一起品酒吟诗。

你在徐州书写博大的“韧”字——有谁在滚滚黄流面前,不惊不惧,指挥若定,保住一方百姓安全。有谁,冒着杀头危险,独闯禁卫军操练大营,恳求将士们和百姓一起加固城墙,保住徐州。有谁,居然以自己的威望,博得了禁卫军操练大营主将的支持。千百将士和倾城百姓一起,扛着麻袋,抬着木头,走上城墙,和洪水搏斗。你竟然感天动地,浸泡了城墙月余的洪流渐渐退去。徐州保住了,百姓欢呼雀跃。当时,黄泛区一片涛声,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唯独你的治所,苍生有幸,得以保全。

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就在于一代代如你一样的人,高擎炬火,将其中的“韧”性演绎得精美绝伦。是呀,人生天地间,就应当如你,拿起笔,就秉持善念,心寄馨香,传达乐观向上的情怀,激勉后人;放下笔,就擎起起担当的旗子或锄头,走向天下苍生,有一份力就付出,有一份情就寄托,有一份爱就奉献。唯此,活着才算真正抻长生命;唯此,身后才能万古流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美德+素质=文明——给同学们的一封信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我们应争做文明学生,行文明之礼。

先来说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现在临近春节,繁忙的春运和买年货的行动开始了。在一些公众场合,总会听到大声喧哗的声音,这就是典型的不文明现象——在公共场合大声叫嚷。公共场合,不只是你自己处在里面,他是集体的,是大家的,如果你只顾个人利益,而忽略别人的感受的话,这是不对的。

乘车时,就面临着严重的让座问题。在人群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人只愿上后排去坐,你问他原因,他会说,他仅仅是不愿意让座,才到后面去“避风头”。这听起来十分好笑。“积极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这是每辆车上都有的告示,而有些人却视而不见,这不仅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观的沦丧”。

前些天,我在看新闻时看到这样一个视频,讲的是一小孙女和爷爷乘车,车还没到站点在等红灯时,老爷子怒砸车门,硬要上车,女司机考虑乘客的安全,没有让孙女俩上车,到站点时,那爷爷一上车,就冲着女司机破口大骂,最后,小孙女对爷爷说:“爷爷,车没到站点是不能停车的,以后你再这样,以后就不要再来接我了。”

现在,大人还没有孩子明事理,这样,社会正能量如何传递下去?

为了更好的传递社会正能量,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从道德与素质两方面加强培养,我们应做到:

①文明乘车,做文明乘客,文明出行;

②礼貌用语,不随口说脏话;

③不乱扔垃圾,争做文明人;

④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

⑤对人友好,礼貌待人等。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营造良好、文明的社会氛围,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正气!

祝: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高考议论文素材:文明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高考写作素材,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议论文素材:文明

(1)引言

文明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反映了这个社会全体成员综合素质的水平。

文明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举止上,要养成整个社会讲文明的风气,就要从每个人做起,从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文明行为。

(2)事实论据

周恩来的风采

世人除了敬佩周恩来的高尚情操、献身精神、精明智慧和学识渊博外,还十分仰慕他的迷人风采。他仪表整洁,举止文明,态度优雅。他身为国家总理,但总是谦恭有礼,服务员给他端茶,他常常起身双手接过去,并微笑点头表示感谢;外出视察,每到一处,他总要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一一握手,亲切地道谢;在公共场所他总是模范地遵守一切公共秩序,遇见人民群众,他都要微笔着向大家招手致意;他每天工作18小时,每次接见外宾,总是提前到达,站在门口和大家一一握手,态度和蔼诚恳,会见结束,他总把客人送到大门外,直到汽车开动离开。外国记者赞美他:“大凡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具有一种魅力,精明智慧,人品非凡而且令人神往。”

总理道歉

霍克任澳大利亚总理时,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困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3)理论论据

夫子湿、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

心平气和四个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约之以礼,驱之以法。

宋?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礼乐为本,刑政为末。

宋?苏辙《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荀子?大略》

恶言不出口,苟语不留耳。

《邓析子?转辞篇》

言得其宜,智愚同赞。

唐?刘禹锡《武陵北亭记》

文明就是造就文明的人。

[英]罗斯金《野橄榄花冠》

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肥料。

[英]康诺利《不平静的坟墓》

文明的真正验证不是人口统计数字,不是城市规模,也不是农作物的产量——而是一个国家能造就出怎样的人。

[美]爱默生《文明》

增多的物质财富和增多的空余时间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两大因素。

[英]狄斯累里《保守的原则》

我们剪去指甲不是为了解除自己的防卫能力,恰恰相反:这是为了使我们自己显得更文明,这样,在比我们祖先仅用利爪搏斗更为无情的斗争中,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意]皮兰德娄《诚实之欢乐》

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

[法]雨果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

胡适

我亲爱的朋友,清除你头脑里的粗话。

[英]约翰逊,引自鲍斯韦尔《约翰逊传》

说话放肆不可原谅,须知不得体便是无知。

[英]狄龙《论译诗》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真正的文明人知道自己人生的使命。

[俄]列夫?托尔斯泰

善言暖于布帛,伤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奶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

宋?苏辙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网络文明议论文1000字

全文共 1425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交流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没有道德,又如何能够维护网络的洁净?正所谓“道德衰之,诚灭国亡种之根基”,看似简单的发帖文明,却与当代国民的道德素养息息相关。

如果说网络是一张蜘蛛网,那其中的不良言论必定是附着在网上的害虫。那密密麻麻叠在一起的肮脏低劣的东西,实在是令人束手无策而又恶心欲呕。

当年以“秦火火”为面具,借此大肆传播谣言的恶人,时至今日也依旧存在。网络,这个万能的屏障,也许并非充满美好。与其将网络比作缩小的地球村,倒不如说是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众说纷纭而又杂乱无章,缺乏管理便会轰然倒塌。

网络可以说是为人们提供了伪装道具。但即便有这层密不透风的保护衣,以致人们无法看见对方的真实面貌,却也在无形之中泄露出了个人道德。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些不良言论也无非是为了骗取关注和点击率,殊不知,发布者的道德已经灰飞烟灭。从移动鼠标按下“发送”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人间失格,即为失去做人、失去了名为“人”的资格。

网络暴力已经成为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屏幕上的文字即便不是亲口说出,却也直击当事人的内心,给予其极大的伤害。而“8。27儿童网络暴力事件”中,曾经给人们以天真无邪印象的孩子们却成为了敲出丑恶字眼的“键盘侠”,语言的辱骂性丝毫不亚于成年人的狂暴和极端。我们可曾试想过,是什么让孩子们发生如此改变?答案就藏于网络之中,一些道德低下的人在论坛中肆意发送不良言论,导致孩子的心智受到严重影响。若是还在每年为此而失去了道德,那么国家或者就没有未来可言。武则天也说过“身不修则德不立,徳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网民的发帖反映一个国家的道德,倘若没有了道德,国家与民族也就完了。

但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目的不同,也无法去进行过多的干涉。我们能做的,也仅是善意的劝阻及制止。更重要的,还是应该做好自己所需要完成的。

作为促进人类发展的踏板,网络论坛诞生的初衷抑或是让网民能够畅谈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讨论。我想这也不免是一种快乐。

由于没有过分的限制,论坛内的发帖也有一定的相对自由。个人的道德水平也就在此能体现。作为一个网民,能够阳光、文明地发帖,便是个人所应该尽到的责任。只要有一个人做到,便能带动整个网络,以致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从而向世界展示中国网民的道德水平。这样以后,能使多的人得到救助,更多的正能量得到传播。人们利用发帖功能,向社会提出偏远山区学校的建设计划,也有许多的重病患者借此得到大量的筹款。又或是那个在雨中为倒地姐姐撑伞的女孩的事迹被广泛流传。

现在开始仍不算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文明发帖、阳光发帖,学会合理利用网络论坛,和同龄人讨论有意义、正能量、甚至是与国家相关的大事。网络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相对地反映出个人的道德。透过不清晰的面具,背后所展露出的究竟是人性的美丽,还是道德的沦丧?这一切,取决于你的发帖内容与方式。

我希望终有一日,“究竟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路人不上网”的言论将成为虚谈。抱着键盘噼里啪啦敲打出满屏不文明言论的“键盘侠”也不复存在。论坛里再没有各式各样的“网络水军”。被雨水冲刷的网络,早已褪去了灰尘与肮脏,披着清晨的露水,开出了人间名为“善”的奇异之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闪光。

网络的阳光,即为人的阳光,再如何密不透风,也终会在道德的审判前败下阵来。唯有阳光、健康地发帖,才是网络于道德的最佳答卷,也是对民族、对国家的最好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网络文明议论文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世界,电脑已家电化,上网的普及率也不断提高。它给人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网络就像一只巨型蜘蛛吐出的一张团团包住地球的“大网”,将每台电脑都连了起来。电脑上出现的文字、图像、声音能在短短的几秘内越过千山万水。比如在北京的一台电脑上写一封信递往悉尼,这封信沿这些“网”,仅6秒左右对方就能收到。人们还可以在电话里和亲朋好友对话,不仅能听清对方的声音,而且屏幕上还有他的形象,让人感觉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近在咫尺,网络似乎把庞大的地球缩小了,好像一个“地球村”。

网络的益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在网上读新网、听音乐、放电影;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商品;可以地电脑上上课、查阅资料……

网络丰富多彩,功能齐全,是人类的好帮手。但如果运用不当成绩非常好,长大了定老大学,反而会害了自己,特别是我们青少年,很容易受网络的不良内容的诱惑。安徽的王小强在班里成绩较好,我姑姑和他一村,常说他自从家装了电脑,上课他总开小差,总想着电脑上的游戏;他每天一回家,作业也不做打开电脑打网上游戏。一会儿是《赛车》,一会儿是《CS》,一会儿又是《画魂道》,《传奇》,打个没完没了,最后成绩成了下等。我正想到他家去看看他,请教,姑姑对我说:“不行了”,小强的成绩猛退,下等了!不有一些人迷上网络犯罪。南京一初三学生,迷上了网络游戏,他经常逃学进“网吧”。由于每一次都输钱几百余块。对一个初三学生来讲,如此巨大的债怎么还呢?他试看“劳本”但又输光,金钱债使他走向了犯罪之路……。

那么,怎样才算正确运用网络呢?首先,对游戏、聊天要适可而止。第二,如果网友在谈话中提到“见面”、“钱”的话题要三思而后行。北京一女孩子就因为轻易相信网友见面,被网友绑架。第三,不要给别人发送“电脑病毒”。

只有人人都做到这几点,网络文明才能真正“进万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以“文明的韧性”为题议论文

全文共 1299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的古文明中,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在连天战火中销声匿迹,尼罗河畔只余金字塔低吟浅唱着法老的传说,卫城山顶上只有帕提农神庙的断壁残垣还诉说着古希腊的辉煌,而中华文明在经历五千年朝代更迭、外族入侵与生死存亡之后,依然屹立不倒,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就子孙千秋万代之大业,正在于其独一无二的韧性

中华文明的韧性,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任性,而是继往开来、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争奇斗艳,促成思想文化的进步和人才的大量涌现;宋明理学固守腐朽的儒家传统思想,用纲常伦教束缚人的欲望,导致统治僵化、思想保守。汉代张骞通西域而开拓丝绸之路以促进商业发展,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鼓励鲜卑族与汉族文化融合;清朝自以为“天朝上国,无奇不有”,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才皤然醒悟。唐太宗以史为鉴而知兴替,以人为镜而知得失,为唐代的盛世繁荣奠定基础;清朝末年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统治地位一次次错失改革良机,最终自取灭亡。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之路上,不断地遗弃传统文化糟粕,汲取着优秀外来文化的营养,迸发着创新的灵感。

被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的中国,以开放的态度促进经济制度的改革和科技的创新,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同时,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加入世贸组织、一带一路战略、亚洲文化论坛,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用事实证明,只有不受传统文化糟粕拖累,不受狭隘的民族主义束缚的文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文明的韧性,不是肆意欺凌的霸权,亦不是任人宰割的奴性,而是刚柔并济的弹性。中国人的克制与隐忍,并非委曲求全的懦弱,而是一种谋求长远发展的智慧。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只为吞灭吴国;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冷嘲热讽只为谋求未来功业;康熙帝命沿海军民朝内地后退三十里以求得郑成功不再进犯转而收复台湾。他们不是缺少抗争的勇气和实力,而是甘愿耐心忍受当下的痛苦,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当敌人进犯之时,中华民族精神鼓舞着中国人为保卫祖国顽强抗争、浴血奋战,保护中华文明的火种。楚国将士为了保卫故土,“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视死如归英勇奋战;岳飞精忠报国,挥师北伐,立志踏平贺兰山缺,誓死捍卫宋朝的最后一点尊严;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国共两党互相配合,军民团结一致,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在生死存亡之际,中国人不畏强暴、勇赴国难,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

如今,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的综合实力突飞猛进,跻身世界大国之列的中国,依然传承着文明的韧性。飞速崛起并没有使中国骄傲自满、恃强凌弱,像某些大国一样通过战争的方式攫取利益,而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建立友好关系,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然而,当美国担心中国的崛起威胁到自己的世界霸权,提高关税挑起贸易争端,在各方面对中国企业施加不平等限制时,中国秉持着“谈,可以;打,奉陪;欺,休想”的态度,决不向美方的不平等条件屈服。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想,中华文明的韧性比巍巍长城、黄河奔流更加绵延不绝。这是奔流在我们中华儿女血脉之中,千锤百炼、风吹雨打铸就的品格,指引着中华文明之光长明不灭,朗照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学防震知识强科学素质做文明市民征文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导致数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我们除了震惊之外,更多的是要反省:如果我们人人都会一点防震常识,又怎会面对死亡而束手无策?

是呀,地震的威力是多么大啊,它能把美丽的城市瞬间变成废墟;能让亲人们阴阳两隔;能使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能„„地球只是打了个哈欠,却让无辜的人类承受着巨大灾难!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小学习有关地震知识,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所以,我提倡“防震减灾,从我做起”。

大家都知道,地震发生在一瞬间,那么,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为此,我们中山街学校组织了地震演练活动。比如,在地震来临时,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跑到操场上,来不及跑的同学就钻到课桌下面„„训练中,我们都及时避免了“地震”。另外,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预防地震的知识:如果是在家里,就应该躲到桌子下面或者卫生间里、墙角内,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支撑,会减少伤亡;地震时,门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我们不要关门;如果是在夜间地震,要争分夺秒地向安全地方转移,避开水塔、烟囱等高大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场地。另外,我认为,要想了解更多的防震知识,我们要多到网上查询或多看有关防震的书籍,把我们知道的知识告诉身边每一个人,告诉他们,地震来了要镇定,不要慌张,更不要传播谣言。只要我们平时多向人们宣传地震知识,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大家才能做到不慌张、不恐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这样才能减少地震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才能有效的保护生命和财产。

“防震减灾,从我做起”。我们从小就要学习地震知识,学会预防地震,珍爱生命,共创美好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养成文明礼仪的议论文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我们地球环境越来越差了,什么香蕉皮,包装盒,包装纸。地上扔得倒数都是,当然有讲文明的人。他们不禁自己自觉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还捡扔在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垃圾桶里。

我妈妈就是这样的人,记得有一次,我还小才6岁左右,我缠着妈妈给我买东西吃,妈妈没办法只好带我去‘家家乐’超市买东西吃。买完以后我刚走出超市就迫不及待得拆开一个零食大口大口吃起来,吃完之后我把垃圾包装盒随手往地下一扔,刚要走,妈妈就叫住了我,‘宝宝’包装盒往垃圾桶里扔,我听了脸红通通的;连忙把包装盒捡起。又走了一段路后我找了一个垃圾桶把包装盒扔进去。

这件事虽然很小,但一直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文明礼仪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我来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有一次我看见邻居家的王叔叔下楼梯时,一位阿姨正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上楼。当他们碰面时,那位阿姨虽然满头大汗,却毫不失 仪态。微笑着说:“你先过吧,我先下去,等你下来了,我过。”那位阿姨的话不但朴实,而且深深温暖了我的心。阿姨是多么热心肠啊!他拎着大包小包的,却自愿下楼先让别人过。阿姨这种谦让的精神着实让我佩服。正在这时,这位王叔叔看起来彬彬有礼地说:“我两手空空,您拎着那么多东西。还是您先过吧!”说完那位叔叔就轻步的上去了,直到阿姨上过楼梯,他才肯下来。此时此刻,王叔叔的行为更让我敬佩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只是你不善于发现而已。学生见老师向老师问好;别人帮助你时跟别人道谢;做错事时跟别人道歉……

再举一个反例。学校召开家长会,其中有一项是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啦!”但是就这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很多学生也都没说出口。因为爱面子、怕丢人。一句感恩的话都不敢说的人,究竟还有什么面子可言呢?其中还有一项是回家后给父母洗脚。也遭遇了同样的结果。我想质问这些人,难道面子真的就这么重要吗?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蓦然回首,先帝曾教导人们忠孝两全,踏实工作,孝敬长辈。这难道不是懂礼貌的行为吗?但是现代人总有人做不到。那是因为他们怕失去了所谓的面子。可谁知道,不懂礼貌,不尊重长辈,尊严何处?

我相信现在的你也应该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想守文明懂礼貌却做不到吧。我们要倡导人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真正的尊严,丢开虚伪的面子。做个守文明、懂礼仪的人。只要愿意发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曾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这样说:生活并非不美丽,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养成文明礼仪的议论文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文明礼仪处处可见,要注重日常,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多一点耐心,是对别人的关爱。一句问候,一句关心的话,都会给别人带来快乐。其实,文明礼仪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也许一个动作,能使我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随手捡起纸屑、雨天为人撑上一把伞、打电话时不影响他人……还有很多,都是我们可以做的。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信念,文明就会在我们的身边传播开来,从而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美丽,充满温情。

讲文明礼仪,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讲文明,做有素质的人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二十一世纪,文明仍是人们所讨论的热点,因为“讲文明,做有素质的人”不仅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还可以构建一个高素质的社会,树立对外的良好国际形象。因此,我们要学会讲文明,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虽说国家是在大力提倡并宣传文明,但也有许多人依旧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破坏公共道德。

杭州一名小伙子因未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而被与妇女同行的男子连扇5个耳光,鼻血直流。这是怎样的蛮不讲理啊!难道仅仅因为一个座位,就可以狠打别人,破坏公共道德吗?无独有偶,同样是一个小伙子未给抱着孩子的夫妻让座,而被打得鼻血直流,就连镜框也被打飞,断成几截。这又是一怎样让人心惊的画面!

就凭这样的素质,怎能不被外国人所瞧不起呢?在国外,甚至贴上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语。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是多么令人耻辱的一件事。面对这样的评价,许多人仍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依旧我行我素: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大吵大闹,破坏城市形象,不顾自己的形象,抽烟,乱扔垃圾。

虽说许多人不讲文明,但并非人人都是如此的。在这个社会,仍然有许多人是讲文明,有素质的。

重庆綦江,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代正兴,给为他让过座的每一个人一个红包,这个红包不仅有2元钱,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道:“你高风格让座和帮助,感谢你!綦江代正兴。”

为老人让座的人讲文明,有礼貌,代正兴老人也是如此。文明与文明相撞,绽放出令人感动的一幕,文明之花灿烂星空。现今社会,这样的人也有许多。

养老院里,许多老人孤苦无依,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生活不能自理。多亏志愿者们,去做义工,去照顾老人们。他们带给老人欢乐,为老人送去温暖,却不计任何回报,奉献自己。

在这个缺乏文明,缺乏素质的社会,仍然有许多讲文明,有素质的人。他们分散于社会的角角落落,共同为文明的社会而努力着。

我们是中国人,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并发扬。因此,我们要构建高素质的公民社会,得讲文明,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素质的议论文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我们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文明的议论文高一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从历经沧桑的古代到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人类追寻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文明已深深埋入人们心中,浸润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根深蒂固。不得不承认,文明为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走进历史,让古代文明演绎曾经的辉煌。

站在长城的一角,轻轻抚摸着斑驳的城墙,历史的卷轴在微风中徐徐吹展,让霞光来见证它曾经的辉煌。脑海中不觉展现那场金戈铁马群雄纷争的战场,耳边响起轰鸣的鼓声和呐喊,而这座宏伟的古物就矗立在那里,守护者秦朝。历史带给我的是新的震撼和使命,不觉到这残缺的古墙产生敬畏之心。月光慵懒地洒在这一座座古城,一件件古物上,像为它们披上一层薄纱,宁静柔和,我轻拭尘埃,温暖它们的冰凉。

生活中需要历史,去反思去领悟,方可精彩。

走进社会,让现代文明彰显新的生机。

静立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文明随处可见。它可能是陌路者的相视一笑,可能是交谈间的礼貌用语,可能是世博奥运时志愿者的热情帮助,它可能是公交站台井然有序的队伍,自动取款机的一米线旁,可能在斑马线红绿灯下。文明虽小,但彰显的是现代人的素质与修养。因为有文明,陌路也会成为朋友;因为有文明,干戈也会化为玉帛;因为有文明,他人也会成为彼此一瞬的温暖。我静静体验着文明的力量,带着友好与感动,与文明对视。

生活中需要文明,去尊重去弘扬,方可精彩。

走进文明,让传统与现实碰撞新的火光。

现在祭孔拜佛盛行,文明也成为代名词,这是在对文明的弘扬与传承。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重视礼节与文明。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刘备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是文明的很好体现。而现在传统也深入人心。见面时父母会教年幼的孩子问好,书信时“您好”“此致敬礼”等用语的运用,“令尊”“贵姓”的交流称谓等等。餐桌礼仪,节日习俗等都被发扬光大。从传统到现在,文明在岁月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生活中需要文明,去磨合去发扬,方可精彩。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标签,是一个人道德的鉴别,它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生活需要文明来温暖人心,需要文明在维系秩序,也需要文明来实现境界。文明是一个微笑的弧度,是见面握手的风度,是谦让隐忍的韧度,文明让心灵上升了新的高度。

让文明潜移默化地浸润心灵,让生活因文明而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素质的议论文

全文共 2609 字

+ 加入清单

篇一 楼道里的数只“眼睛”

正在教室里闲谈,一声“咣当”刺入耳朵,跑出去一看,除了满地的碎玻璃碴之外,一个人影都没有;正走在楼道里,几片灰黑色的“爪印”扎进眼睛,而制造者却不得而知;正走在林荫路上,几片白色纸片躺在地上,风一吹就“群魔乱舞”……

毫无疑问,这些现象的始作俑者是我们“新世纪的花朵儿”,而这些现象也引出了“老师的第三只眼”——摄像头。

对于安装了摄像头,学校的官方解释是想有效的控制校园中的不良现象,进而督促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而对于这种解释,同学们也都是做足了表面功夫——有第三只眼的地方安安分分,没了第三只眼仍是“管你三七二十一”地我行我素。

的确,学生们的种种行为,实为有些过分。但是学校的做法合适吗?也许学校只顾到了眼前,却未仔细想想,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情况。仔细算算,在未成年之前,除了在家的时间外,在学校的时间算是最多了,而所接受的教育自然也应最多。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在教书之前,先要育人。话虽如此,可事实却未必这样。

2005年中央电视台在《对话》节目中邀请过中美两国的高中生中的顶尖人物。在价值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利、真理、财富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一致的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除了有一人选择美外,其余全部选择了财富和权利。

在“教书育人”后培育出的这种道德的卑下和心灵的麻木,难道是所谓的“人才”吗?这些人难道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吗?

近几年来高学位“人才”变为杀人犯的事例已不足为奇,而往往对社会危害大的也是那些高学位低素质的“人才”。由此看来,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与之比起来,更重要的则应该是育人,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德修养,而不是只顾教书。

树苗歪了不从根上扶正,却想硬将它掰直,结果会怎样?好一点的,勉强掰直,但过不了多久又会歪曲。而更有可能的则是枝断树枯罢了。

素质低了不从思想上根本教育,却想利用一些“手段”硬逼着提高,结果会怎样?

——南辕北辙罢了。

篇二 讲文明,做有素质的人

在这个二十一世纪,文明仍是人们所讨论的热点,因为“讲文明,做有素质的人”不仅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还可以构建一个高素质的社会,树立对外的良好国际形象。因此,我们要学会讲文明,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虽说国家是在大力提倡并宣传文明,但也有许多人依旧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破坏公共道德。

杭州一名小伙子因未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而被与妇女同行的男子连扇5个耳光,鼻血直流。这是怎样的蛮不讲理啊!难道仅仅因为一个座位,就可以狠打别人,破坏公共道德吗?无独有偶,同样是一个小伙子未给抱着孩子的夫妻让座,而被打得鼻血直流,就连镜框也被打飞,断成几截。这又是一怎样让人心惊的画面!

就凭这样的素质,怎能不被外国人所瞧不起呢?在国外,甚至贴上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语。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是多么令人耻辱的一件事。面对这样的评价,许多人仍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依旧我行我素: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大吵大闹,破坏城市形象,不顾自己的形象,抽烟,乱扔垃圾。

虽说许多人不讲文明,但并非人人都是如此的。在这个社会,仍然有许多人是讲文明,有素质的。

重庆綦江,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代正兴,给为他让过座的每一个人一个红包,这个红包不仅有2元钱,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道:“你高风格让座和帮助,感谢你!綦江代正兴。”

为老人让座的人讲文明,有礼貌,代正兴老人也是如此。文明与文明相撞,绽放出令人感动的一幕,文明之花灿烂星空。现今社会,这样的人也有许多。

养老院里,许多老人孤苦无依,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生活不能自理。多亏志愿者们,去做义工,去照顾老人们。他们带给老人欢乐,为老人送去温暖,却不计任何回报,奉献自己。

在这个缺乏文明,缺乏素质的社会,仍然有许多讲文明,有素质的人。他们分散于社会的角角落落,共同为文明的社会而努力着。

我们是中国人,讲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并发扬。因此,我们要构建高素质的公民社会,得讲文明,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篇三 素质不素质

昨天下午刚刚下课,我便疾奔向学校充卡处。原来跟我一样需要充卡的人还真不少,熙熙攘攘的。看见密密麻麻的人头,我禁不住有些焦急,但还是沉下气来站到队伍的最后头。说是队伍,其实根本就不算,说来倒更像一个大大的肉团;看见大家都互相推挤着,为了不使自己被撞伤挤坏,我宁愿站在最后头。

等了很久,迟迟轮不到我被服务。往往一个人挤到了窗口,认识他的人就把卡递了过来,于是这位同学便一连充五六张,充完后便会满脸骄傲的挤出去。无奈,这就是能耐?!排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捱到了窗口,刚想把卡递进去,一个看起来文静瘦弱的女生猛的给了我一下,瞬间,一个趔趄让我滑出原坐标,手立刻被锋利的护栏划了个口子。步子还没有站定,一位仁兄又发话了:“不排队,别在这里站着!”没心情跟他理论,独自捂着滴血的手走出人群,于是,饿了一顿。

其实,本来很简单的事,只要排好队,一个人只须几分钟便轻松搞定,可是同学们为何偏要这样去比拼力气,难道觉得这样更有意思?

计划经济时代物质贫瘠给心灵上造成的恐慌不安,和由这惶恐而致的“不素质”,在物质大为丰富了的今天,本应随着丰裕悄悄淡去,但是,却是如影随形的跟进,而且没有削弱之势。君不见,大学售菜窗口即使只有两个人,也会发生一点小拥挤;公交车来了,即使人不多,大家仍然一如既往的争先恐后;还有自助餐厅里,随处可见的人走饭菜盈桌现象。

这些疾病,除了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小心本能的传染给我们之外,难道没有我们自己的责任吗?

“为中华之崛起读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下之忧而忧”难道永远只能写进我们的作文本里,考试卷上,而不会带进我们一日三餐和生活的坐卧行止里?何时才能把这些优秀的思想化为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素养,就真正提高上来了。

多么希望,我们的同龄人,在课堂上学习了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李白白居易之后,能把这种对古人敬仰之情愫迁移到课下的餐厅、甬道、宿舍乃至厕所;多么希望,我们的家长,在孩子在场的时候,能够略微忍耐一下,把最好的座位让给刚上车的老人,把最便利的服务优先让老弱病残者享用,把怯懦的目光收起,坦然面对假恶丑;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在旁观者冷眼作壁上观之后动用舆论的力量声讨以震慑人性的冷漠,在鳏寡孤独者受难之时能够义无反顾的动用强大的福利链条让他们皆有所养!

素质不是一句口号,喊喊就可以上去的。任重道远。我辈若能死而后已,相信不久的将来,全民素质会提高到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