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穿过忧伤的花季手抄报【汇集19篇】

浏览

4067

作文

793

朦胧的花季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月,携着清风洒进窗里,一个又一个儿时的梦闪在眼前。

童年的生活天真活波,趣味无穷;成长的记忆美好甜蜜,既有冒险与惊喜,又有苦恼与彷徨,仿佛像青苹果的味道,酸中带甜,甜中带酸。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最美的梦。因此,我一直等着这棵小树,直到燕子去了又来;荷花开了又谢;雪人没了又有。经历了无数个春秋,还没等到一棵大树。

看见美丽的春景,就问大人,是谁洒下一季亮丽和一时的灿烂,是谁抛洒了一地五颜六色的花和一片原野的翠绿?

在江上戏水;在湖泊湖畔捉小鱼蝌蚪;在芦苇从中拔下一株,编成花冠戴在头上;去稻田的层层波浪中感受着麦香的气息。所有的一切,都成为我童年生活中光彩的一页,一片靓景。

小时侯,不知什么是朋友,也不善于称兄道弟,两个可爱的玩具娃娃,便是我童年最好的伙伴。它们见证了我从一个婴儿变成一个女孩。见证了我由刚开始的哇哇学语到现在的说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见证了我由刚开始坐在小车上让推到现在的又蹦又跳。这些见证了我童年生活中的一切。

孩童那天真无邪,幼稚可爱的一举一动,那清晰透明,没有一丝杂质的眼神,常常被大人当作“幼稚”而随手抛弃,而这幼稚恰恰是我们最珍贵的,晶莹剔透的童心。

拥有童心,就便拥有了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小学生植树节手抄报内容及图片:树木与生态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植树节手抄报是以学习植树节为内容的手抄报。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工具,不仅省力,还可以增加小朋友的植树节知识,小编整理了植树节手抄报:植树节节日起源,供同学们参看!

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帐: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效益来计算,其价值就远不止这些了。据粗略测算,一棵生长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1250美元),还可以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价值31250美元),等等。讲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不是300美元了,而是20万美元了。

据科学家测算:一亩的树木,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放出49公斤氧气;一个夏季可蒸发42吨水,一个可达300至500吨;一年可吸收各种灰尘22至60吨;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4公斤;一亩松柏林一昼夜能分泌出2公斤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一亩有林地比一亩无林地多蓄水20吨;一亩防风林可保护100多亩农田免受风灾;每年除提供1立方米木材之外,不同树种还可分别提供工业原料、燃料、肥料、果品等。

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在着手研究森林的间接效益。自1971起,日本用了3年时间对森林的间接效益进行了测算。日本有森林2500万公顷,每年能储存雨水2200万亿吨,防止水土流失57亿立方米,栖息鸟类8100万只,产生氧气5200万吨。翌年间接效益总值折合人民币1280亿元,相当于日本1972年全年的总预算。芬兰的森林一年生产木材的价值仅为17亿马克,而森林在环境中的间接效益所产生的价值则为53亿马克。美国森林的间接效益价值为木材价值的9倍。我国云南省林业调查队,对全省的森林效益进行过测算,结果是森林的生态效益的总价值占森林总效益价值的94%,直接效益仅占6%。由此可见,评价森林的作用,不能单纯看它能生产多少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更重要的是要看它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生产等方面的间接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感恩节英语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2308 字

+ 加入清单

Thanksgiving (Thanksgiving Day) belongs to a particularly large festival in North America, especially for canadians and americans, the holida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even if people in a foreign land to back before the holiday with their family, altogether celebrates the holiday. Canadian Thanksgiving and Thanksgiving Day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is not in the same day, Thanksgiving Day in Canada is the second Monday in October each year, while the us is the last Thursday in November.

Why call Thanksgiving? Traced back, Thanksgiving is ancient and American indians, especially with the corn planting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On September 6, 1620, a group of British Puritan unbearable religious persecution, take the "mayflower" wooden ship bound for America. They are fatigue, hunger, cold and disease under attack for 65 days in the Atlantic, finally arrived in Plymouth colonies in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winter, cold climate, loneliness of the field. Local indians generously take out storage winter corn and potatoes, sent to hunt ducks and turkeys. The spring came, indians taught, they grow corn and pumpkin, raise turkeys. White settlers and the indians established a close friendship. For a big corn crop this year autumn, immigrants will held a hearty gratitude, with a roast Turkey and corn pastry treats the indians. The indians with a variety of corn products, roast Turkey and pumpkin pie, wild grapes and corn JiuJiang etc to the party, people sing songs and dances, burning it. Later in the corn harvest after the end of November each year, white immigrants settled in here are going to have a Thanksgiving, every roast Turkey, cooked corn food, hospitality indians. In the long term, this kind of gratitude can become a practice.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在北美属于一个特别大的节日,特别是对于加拿大人和美国人来说,这个节日特别重要,即使远在异乡的人也都要在节日前赶回去与家人团聚,共庆佳节。不过,加拿大的感恩节和美国的感恩节不在同一天,加拿大的感恩节是在每年10月的第2个星期一,而美国则是在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为什么叫感恩节呢?追根溯源,感恩节是和美洲古代的印第安人有关,特别是和玉米的种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620年9月6日,一批英国清教徒难以忍受宗教的迫害,搭乘“五月花号”木船驶往美洲。他们在疲劳、饥饿、寒冷和疾病的袭击下在大西洋上漂泊了65天,最后到达北美殖民地的普利茅斯。

当时正值冬季,气候严寒,田野寂寥。当地印第安人慷慨地拿出贮藏越冬的玉米和土豆,送去猎获的野鸭和火鸡。春天来了,印第安人教他们种植玉米和南瓜,饲养火鸡。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这年秋季玉米丰收,移民们举行了丰盛的感恩会,用烤火鸡和玉米糕点款待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带着各种玉米制品、烤火鸡、南瓜馅饼、野葡萄以及玉米酒浆等参加晚会,人们欢唱歌舞,通宵达旦。以后在每年玉米收获后的11月底,定居在这里的白人移民都要举行感恩会,家家烤火鸡,烹制玉米食品,款待印第安人。长此以往,这种感恩会就成为一种惯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全文共 5490 字

+ 加入清单

一、端午节介绍

中文名: 端午节

外文名: 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

又称: 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端午节起源传说: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三、端午节的食俗习惯

1.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2.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3.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四、端午节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五、端午节诗词作品欣赏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手抄报资料

▲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然而,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有学者据此推测,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

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所以《夏小正》上说:“(五月)蓄兰,菽糜”(蓄:积、聚。菽:采集。糜:蓄糜)。《大戴礼》上说:“蓄兰,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洁,以禳除毒气,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在这期间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静养为原则。《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同时,五月也有许多的禁忌。据应劭(公元178)的《风俗通�6�1释忌篇》记载,汉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俗谚。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荐席”外,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谚语。《史记�6�1孟尝君列传》就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田婴打算把他丢弃。因为田婴相信:“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这个恶日的忌,深植民心。宜到现在,还可以从许多端午节的习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第二种端午起源的学说由闻一多先生所提出。闻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他首先引了吴均(公元467-520)的《续齐谐记》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同时,闻一多又举了几个文献上的例子来支持他的学说。这些记载也都显示,端午的起源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闻一多据此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节日。自古相传,吴越是断发文身之国。至于断发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龙子”,以避免伤害。《汉书�6�1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闻一多的结论是,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图腾祭的日子。也就是说,一个龙的节日。

这些说法固然解释了某些特定的现象,但若将其中任何一说,视为端午的单一起源,则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遗憾。与其如此,还不如说,恶日及龙图腾,都是端午可能的源头。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互相融合,直到屈原传说的加入,为它们添上了新的动力,端午才从此茁壮而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因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起了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端午节的习俗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崔寔(逝于一七○)的《四民月令》记载:“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黄连丸、霍乱丸;采葸耳,取蟾诸,以合创药,及东行蝼蛄。”除了治难产的缕蛄外,其余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见疾病的丸药。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光从“长命”、“续命”等名称看来,就可以知道,当时人是多么畏惧恶日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不仅在实际上制作治病的丸药,在心理防卫上,也要仰赖五彩丝来抵御那超自然,不可见的鬼魅及兵灾。

尽管有这些顾忌在,端午的生命力并未因之减,积极祈禳的习俗仍随处可见。周处(240-约299)的《风土记》记载晋朝新兴的端午习俗有:“采艾悬户上,踏百草、竞渡”等。悬艾固然是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后来称为“斗百草”的游戏。而被视为端午特色的竞渡习俗,也在此时出现。据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按语:“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史记》中并未确实记载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说颢然是受了传说的影响。事实上,竞渡、祈禳。表面上是为拯救屈原而举行的竞渡,基本精神仍不脱恶日驱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浴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具有疗效。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彩作为小虎,再粘贴艾叶于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

到了唐朝时,端午已成了个重要的节日,宫廷中也有种种的庆祝活动。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赏赐臣下。王溥(922-982)的《唐会要》卷三五记载,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笔题字的“飞白扇”赐给长孙无忌及杨师道。他说:“五日旧俗,必用服玩相贺。今朕各赐君飞白扇二,庶动清风以增美德。”不只是宠臣有赏,一般文武官员也各有赏赐。马缟(约十世纪中叶)的《中华古今注》记载贞观中,端午赐文官黑玳瑁腰带,武官黑银腰带。《唐书�6�1礼乐志》也记载,天宝年间于端午节以衣、扇献于祖陵。

王仁裕(880-956)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唐玄宗时:“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巧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不过,这只是豪奢人家才玩得起的游戏,一般人家在端午只能以经济实惠的扇子来应景。李淖(约八八○以后在世)的《秦中岁时记》记载:“端午前两日,东市谓之扇市,车马特盛。”溤贽(约九○四前后在世)的《云仙杂记》卷一引《金门岁节记》也说:“洛阳人家......端午以花丝楼阁插鬓,赠遗避瘟扇。”(早期的扇子大多以蒲叶制成,由于菖蒲具有禳毒的功效,所谓的避瘟扇,或由此化而来)。

唐朝新兴的端午习俗,还有所谓的“五时图”。段成式(约803-863)的《酉阳杂俎》卷一记载:“北朝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所谓“五时图”,就是在纸上画蛇、蝎、蟾蜍、蜥蜴、蜈公,也称“五毒符”。据说这五种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时存在时,才不敢互相斗争,得以和平共处。所以,挂五时图就可以防止这些毒虫作怪。

宋朝的端午节物,比起历代,更见精致。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1147)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风可以穿过荆棘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死后都要穿越荒原,它是你内心的折射。”生前的悲欢离合,都化为荒原中的荆棘。在中轻微摇曳的荆棘杂糅了汗水与献血,让你无法逾越,只有风在其间跳跃,舞蹈,到达世界的彼岸。那么,何不成为一阵风呢?

我在场下踌躇,此起彼伏的掌声,喝彩声,加油声,似乎都在我周围嘎然而止。周围的身影模糊了,我仿佛在原地打转,一遍又一遍清理自己的焦虑,恐惧的心境,却又一遍遍被先前的不安扰得心神不定。上一场的失利和一片久久不散的乌云,时不时的一粒冰雹,刺痛了我心中的柔软。望着眼前满是匆忙脚步的排球场,如一片无法看到尽头的荆棘,散发狰狞的气息,谁再给我勇气穿越它?

多么希望自己是一阵风,抖去全身的恐惧,轻盈地跨入球场。

“5号换11号……!”

昏昏沉沉之中,我被推上球场。眼前的网交错纵横,几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在眼前穿梭,我努力张望,却看不到球的影儿,模糊在朦胧之下,我寸步难行。

“嘶—”一阵风划破左耳旁的空间,掀起一阵空气的翻滚,我回首,才发觉球已在我身后。

“无论发生什么,永远不要回头。”想起《摆渡人》中的语句。风,是不会回头的。身后的球无法再乘着原先的风再一次重新飞翔,那阵风乘着它的梦想,毫不犹豫地轻盈地划过我的耳畔,穿过那片令我恐惧的球场。

我有一种奔跑的冲动,如一阵风般追逐那颗极速翻滚的球。我有一种放下一切的冲动,心无杂念地接好每一颗球。

“加油!”我有一种呐喊的冲动,将心中一切乌云驱散。我的视线变得清晰,我看到队友回头报以的微笑,将我内心最后一缕空虚填满。

风是轻盈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没有忧愁与恐惧,它永远也不会回头,永远向远方前进,所以,它可以穿越人人恐惧的荆棘。

何不成为一阵风,放下心中一切顾虑与恐惧,穿越那片荆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走在花季的中考优秀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雨,下个不停;汗水,流个不停;泪水,淌个不停。滋养着我的花季

我,跟着时钟一格一格的前进,昨天的那个小女孩长大了。成长的脚步,如不经意间撕去的日历,偶然翻阅往事,留下淡淡的痕迹。回忆流年的往事,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时间磨练着花季中的我们。我,在花季中长大了。

坐在原地,时间悄悄地溜过。我走进了花季,我学会了坚持。走进初中,我参加了校越野赛。两千米、五圈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比赛前还自信满满,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不就五圈么。比赛开始了,一圈、两圈、三圈,还有两圈我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脚步慢慢停了下来,走一会,跑一会。我已经快撑不下去了,我自己对自己说:刚才的信心哪去了?你不能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自己选择参加比赛,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终点与我越来越近,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冲向了终点。我成功了,我超越了自己。花季中的我们,不断地为自己抉择,不能后退的时候,不能彷徨的时候,勇往直前,路一直都在。

花季中,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微笑。时间流逝,又快期末考试时的一次模拟考试我—考砸了,那段时间不知道自己怎么学的。面对不理想的成绩我哭过,但最后还是擦干眼泪,努力学习。因为我知道,哭并不可以解决问题,何不自己奋斗。笑着面对,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

昨日已成往事,今天走在花季中的我坚持着、坚强着、微笑着,它们是我的希望,前方即使是绝路,希望就在转角。花季中的我期待着……

刚刚走进花季,花季的终点我并不知道在哪,唯一能做的只有珍惜。花季中亲身体验的真理,珍惜。花季中的美好回忆,珍惜。花季中——珍惜。

雨淋过的空气,散发着花季所带来的清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小学生关于母亲节手抄报的资料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敬重母亲、弘扬母爱的母亲节,至今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国际性节日。

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906年5月9日,美国费城的安娜·贾薇丝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周年忌日,安娜小姐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此后,她到处游说并向社会各界呼吁,号召设立母亲节。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安娜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日本的母亲节也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节日里人们送给母亲一枝红石竹,表示祝贺。

法国首次庆祝母亲节是在1928年,节日定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节日这一天,数以百万计的妈妈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各自子女们的“节日愉快”的美好祝愿。

泰国于1976年宣布8月12日为母亲节。这一天也是泰王后丽吉的生日。节日里,全国要开展“优秀母亲”的评选活动。儿女们手持芳香馥郁的茉莉花,献给自己的母亲。

阿拉伯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母亲节定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当地人认为“春分”是春天开始、一年之始,以此表示母亲的伟大。葡萄牙人的母亲节在12月8日;而印度尼西亚则定在12月22日。

母亲节在我国是地区性节日,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区有此节日。改革开放后,母亲节也为内地所接受。广东省于1988年开始,杭州等城市于1989年开始,都由各级妇联组织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节日的内容之一。

在母亲节许多人将康乃馨赠给母亲,这是源于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受到人们的敬重。康乃馨与母亲节便联系在一起了。人们把思念母亲、孝敬母亲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为了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珍贵礼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雨从胸中穿过》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一种声音

嘀嘀哒哒地从

极高处奔泄而下

如长发姑娘披肩黑瀑

将时间紧紧攥住

我因此成为

苍茫幕中

一头头晕目眩的精灵

辨不清到底谁是

那股真正的不可抑止的

欲望

那滴雨在空中跳舞

舒缓地在高空飘浮着

积蓄力量从

不加修饰的云层

悄悄渗透进

我的宽阔的胸膛

于是我的胸中波涛汹涌

激起涟漪

拍击着感情的岸礁

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吸

与一滴雨

交相滋润

一滴雨就这样毫无遮拦地

深入我的内心

与我的思念混为一潭

然后穿过我心的窄地

将一切洗涮

而一缕阳光

乘机穿越时光的邃道

抵达我明净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英语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2268 字

+ 加入清单

At home as usual, the Spring Festival in the twelfth month almost two dozen began, during this time, every family is busy cleaning the house, wash the sheets curtains, buy bacon sausage eat, such as preparation for the holiday. December 26 house posted red couplets, happy.

New Years eve is quite lively. Every cast eve of food, is full of the fragrance of wine meat, men, women, and children wear new clothes. The family around a round table on a happy night dinner, people will give children lucky money. Lights were blazing in every New Years eve, no gap. On the sky black, binjiang road began to put up the firecrackers, fireworks, the sky marina rice pattern of fireworks, firecrackers. Past midnight, the whole city fireworks firecrackers deafening, as if to make the whole house apart. On this night, in addition to the very children, no sleep standing, shou sui. I was a bit in the morning or so, fast asleep.

In the first month of a very different times and the New Years eve; Shop is closed, the door to pile up the setting off of firecrackers paper last night, the city is at rest. This day, most people have to go to the park, temple fairs, can be happy.

Yuanxiao, another climax of Spring Festival. The fifteenth day, every family decorated, good and beautiful. Will also be there and enjoy the moon round the moon, like a large tracts of nine. In front of the television in the home, see yuanxiao "joy", the family you my sentence, very happy.

Home colorful Spring Festival, the most happy is our children, besides can get lucky money, the most happy is that we can play at ease. New Years day is happy!

The 1051 day is at the end of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work of the work, to go to school, the school day restored peace forward.

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在这段期间,家家户户忙着打扫屋子,洗床单窗帘,买腊肉香肠等吃的东西,准备过年。腊月二十六家家贴红红的对联,可喜庆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一家人围在一张圆桌上开开心心的吃连夜饭,大人们还会给孩子门压岁钱。除夕家家灯火通明,不许间断。天一黑,滨江路上就开始放起了鞭炮,礼花,满天五彩滨纷的礼花,鞭炮声不间断。午夜零时,全城礼花声鞭炮声震耳欲聋,仿佛要把整幢震垮似的。这一夜,除了很上的孩子,没有什么睡得站,都要守岁。我 却在凌晨一点方左右,就呼呼大睡了。

正月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关门休息,门前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这天,大多数人们都去逛公园,逛庙会,可开心了。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家家张灯结彩,红火而美丽。还会在那里赏月,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九的玉盘。家里在电视机面前,看元宵“喜乐会”,一家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十分开心。

家乡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属我们小朋友了,除了能得到压岁钱以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在的玩耍。过年真快乐!

正月十五一过就是春节的末尾了,该工作的工作,该上学的上学,日子恢复了往前的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15岁的花季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嫩绿的草丛中点缀着零星的野花,几只斑斓的蝴蝶留恋馨香的花蜜贪婪地不想离开。涓涓细流带走的是吹散的烦恼。几棵野百合随风摇曳,几点洁白清爽心扉。大地的画面与蓝天的梦幻共同谱成生命的赞歌。

一切都仿佛是梦幻般的,悄悄地走进了15岁的花季。也曾几度欢乐,也曾几度烦恼,但留下的是记忆,带走的是徜徉。酸甜苦辣,敲打着生活的乐章。

也曾有堆积如山的作业,有减不完的压力。但15岁的花季,总能让这些变成前进的动力,冲破黑暗的阻碍,在长天划出一道炫丽的彩虹。也曾有青春期的萌动,尽管一切美好、自然。但15岁的花季,承受不了早来的美丽。只渴望着在春天撒下希望的种子,在秋天收获成功的喜悦。15岁的花季,梦幻者的希望,辛勤者的殿堂。

15岁的花季都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们明白了生活原来是有滋有味,多姿多彩。那些在黑暗中长途跋涉的人们,请擦干困惑的泪水,不懈地向前方探索。相信吧,15岁的花季会指引我们找到光明的灯塔。乘坐梦想之船到达成功的彼岸。虽然其间满是坎坷,但是心的磨合,依然绽放瑰丽的花朵。放声大唱:“心若在,梦就在,大不了重头再来。”

15岁的花季,那绿绿地薄荷气息,唤起了我体内绿色种子的呼应,如同浩瀚的大海唤起了深渊中那一分蓝色的启迪,然后抹上一缕不绝的微笑。那微笑化做天籁,然后飘洒在鲜叶的林荫道上,在翠嫩的草尖上,在盎然的叶片上,开成亘古的远远近近。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15岁的花季,我笑着,奔跑着,为那份执着,为那份无为言说的生命存在的高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八妇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这个日子是联合国1977年12月的一项决议声明中确定下来的。该声明虽然强调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和平日的具体日子服从各成员国的历史和传统,但联合国本身的国际妇女节订为3月8日,而且从1975年开始承认的。联合国的这一声明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所承认,三八节由此也是很多国家的法定假日。

至于联合国为什么要定这一天为国际妇女节,则是有历史的演变过程。

1909年,根据美国社会党的宣布,第一个国际妇女节2月28日在美国被定为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直到1913年。

1910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社会主义国际会议上决定要确立一个妇女节日,作为对妇女运动所作出的杰出成就的褒奖。这个计划由来自17个国家的100多名妇女指定,其中包括最早在芬兰国会中取得选举权的三名妇女。但在那次会议上并没有确定一个准确的日期。

1911年,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将妇女节定为3月19日,超过一百万人在当天参加了集会。除了要求得到选举权和政府公职权,她们还要求得到平等的工作和就业培训机会,并且要求消除工作中的性别歧视。

不到一周,在3月25日纽约发生了悲剧,一场大火140多名女工丧失生命,她们大多是意大利和犹太移民。这个事件给了美国政府极大的压力,工作环境恶劣造成的灾难不容忽视,国际妇女节的制定摆上了台面。

在一次大战前夕的和平运动中,俄国妇女在1913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庆祝了她们的第一个节日。而在欧洲的其他地方,在随后的几年里,妇女们总是在3月8日前后来举行集会,表达她们团结起来抵抗战争的决心。

1917年,二百多万俄国士兵死在战争中,俄国妇女再次选择在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为“面包与和平”举行罢工。不顾政府的反对,妇女们走上街头。四天后沙皇不得不退位,临时政府赋予妇女们选举权。这个历史性的星期天是罗马公历的2月23日,而在其他国家所使用的阳历中,这一天是3月8日。

总的来说,三八节是各国妇女为争取平等、公正、和平以及发展而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也正因为此,南非的国际妇女节的日子不同于世界各国,定在8月9日。1956年8月9日,数百名黑人妇女在比勒陀利亚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当局推行种族隔离的“通行证法”。后来的新南非政府即将这一天定为妇女节,以纪念南非妇女在争取平等斗争中所作的贡献。

香港片中骂女人为“死三八”、“臭三八”之类,在这里“三八”只是“女人”的代名词,本身应该是中性词,所以骂人通常要加“死”、“臭”之类贬义词。至于大多都是骂大陆女,想来是因为大陆女在香港显得土气一些的缘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穿过冬季就能迎来春暖花开作文300字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仍清楚地记得那是三年级的一个冬天,天气特别冷,寒风里夹杂着飞舞的雪花。

那天上自习时,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做完了作业,特别无聊,所幸传起了纸条你做完作业没?恩,完了……我们越传越有兴趣,根本注意不到老师已经走进了教室,老师发现我俩在传纸条,生气的叫道:“你们两个在干什么?”老师那铜铃一般的眼睛瞪着我们,我连忙站起来说:“老师,是她提出传纸条的!”“不是我。”老师严厉的批评了我们。

下课后我很生气,明明就是她提出的。我向她的座位望去,她静静趴在住上哭了起来,不管别人怎么安慰都没用,我虽然感到一丝愧疚,但还是装作无所谓。

这件事过去两周后,我想这件事我也有错。我不应该这样伤害她的,我写了一封信给她,说这都是我的错,她没有回。

上学时,她带着恬静的微笑走进教室,对我说:“其实我也有错。”我俩笑了笑,抱在了一起。我们的友谊穿过了冬天迎来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国庆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的三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最早提出‘国庆日’的,是时任政协委员、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当天会议通过《请政府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国庆日》的建议案,送请中央人民政府采择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的离别不忧伤700字作文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的离别,只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见。

——题记

俗说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相聚,就必定有离别。我一直以为,这句话离我很遥远,却从未发现,它正向我逼近。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的心头却有一大片黑压压的乌云,因为再过几天,我就要和我最好的朋友们分别,来这个陌生又遥远的地方读高中。

在我离开的前一天我的好朋友们陪了我很久,她们陪我去了我喜欢逛的地方,最后到了我家楼下,才发现已经到了中午,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去小区的公园里,坐在大树下的草坪上,享受着暖暖的阳光。阳光从密密麻麻的树叶中挤了出来,射在草地上,金色的阳光很耀眼,很明亮。微风轻拂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此刻,我只希望时间可以静止,永远停留在这个时候。阿璇突然开口:“到那边要好好的。”我的眼睛湿润了:“嗯,会的。”阿贞说:“你有胃病,要按时吃饭,多喝热水。对了,那边冬天冷,把这个带上,我织了一个月呢!”她递给我一条深灰色的围巾,我看着那精致的手工,就知道这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儿花了不少功夫。我点了点头,眼泪却掉了下来。璐璐见我哭了,马上跑过来给我擦眼泪:“好啦好啦,哭什么呢?你很快就可以回来的,记得好好学习,我们等你的好消息!”听了这话,我怔住了,我在伤心什么?我并没有失去大家,她们都会等我回来啊!想到这,我的心情不再那么沉重了。

到了家里,周周坐在琴凳上对我说:“芋头姐,我弹一首曲子给你吧。”我点了点头,他开始了弹奏,我们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原来是《离别》。淡淡的忧伤从他的指尖缓缓流淌了出来,我却没有感到丝毫的悲伤,因为我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带着用努力换取的成果回来,与他们分享我的快乐。曲终,人却未散,我为他鼓掌。嘉乐说:“我们等你回来加油!”

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离别,但离别不一定代表悲伤,离别也可以是愉快的,虽然我和我的好朋友分隔两地,但我们之间的友情是不会变的。

离别不是永别,而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见!我的离别不忧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六一儿童节手抄报作文

全文共 156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先预祝所有的儿童节日快乐,天天开心,茁壮成长!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六一儿童节手抄报作文。

六一儿童节手抄报作文一

一年一度的国际“六一儿童节”又来到了,这是我们全国儿童的节日,是值得我们高兴的节日。

早晨,天上飘着蒙蒙细雨,好像是为我们庆祝六一儿童节而来的,同学们早上穿着干干净净的校服,来到学校庆祝六一儿童节,还有演节目的同学都画上了漂亮的妆,还穿上了美丽的表演服装,校园里真是欢快又热闹。

各班的老师把同学们带到操场里,来看学校组织的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节目,各班的同学手里都带有拍拍手、向日葵、扇子……来为演员们喝彩,加油。

第一个节目是,二年级一班演的,诗歌朗诵《交通安全拍手歌》也就是我们班演的,女生们穿着红色格子的套裙,男生穿的是短裤短袖,眼瘾是紫色的,而且他们的诗歌朗诵是我们背过的,我们也一起朗诵着,还有学校组织的舞蹈,《一起向前冲》,同学们跳得非常精彩,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下面同学么的掌声不断,还有很多好看的节目……

真是一个欢快又难忘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我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六一儿童节手抄报作文二

昨天,是我们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节日,那就是六一儿童节。在这一天,我们每个班都要表演一个节目,一二年级表演的是广播体操,三四年级表演的是集体舞,歌名叫《泼水歌》,而五、六年级是自编自演的节目。我们集体舞的歌大家都会唱,可是在我们跳舞的时候有一些动作跳的都没有劲,所以我觉得我们班有可能得不到一等奖,在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心里就在想:“我一定跳好,希望我们班能够得到一等奖。”

到了六一儿童节那天,我们准备去操场上比赛了,可来到操场上,操场上人山人海,先是一年级表演,然后轮到我们三年级表演了,先上场的是三(2)班和三(5)班,他们做的动作都非常有力,我心想:“我们班一定比他们做得好,要拿到一等奖。”现在轮到我们班上场了,老师让我们要面带微笑,动作要做得有力。

我们开始表演了,我按照老师说的面带微笑,跳完了,结果当时就出来了,我真没想到,我们班居然得了一等奖,我非常开心,快乐。

回到家我和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说:“你做什么事都要有自信心,不要怕,勇敢地去做,这样才有机会得到第一。

六一儿童节手抄报作文三

盼星星,盼月亮,六一儿童节终于要来了,为了提前庆祝六一,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六一抽奖活动。

活动开始了!黄老师挎着一个装满奖项签的袋子,面带微笑着对我们说:“抽奖活动现在开始!”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紧紧地盯着黄老师手中的袋子,一眼也不眨,此时我多么想长出个透视眼,可一眼看出哪一张是一等奖。同学们也纷纷举起了小手,好像要早点抽一样。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幸运之神啊,你眷顾一下我吧!好让我抽个大奖啊!

终于轮到我了,我屏住呼吸,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默默地想:“天灵灵,地灵灵。老天啊,请让我抽个大奖吧!”我的双手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从里面拿一张,看看不像大奖,又从底部选了一张,看看还是不像。最后,我从最下面拿了一张,我满怀期待地将奖项打开了。一个大大的“三”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开心地想:三元,也算不错了,可以换好几样小礼物呢!

就在我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等奖诞生了!只听俞嘉沁大喊道:“哈哈,我是一等奖,幸运之神还是站在了我这边!”紧接着,他又跳了起来,挥舞着双手,手舞足蹈起来。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小脸涨得通红通红的,像个熟透的大苹果似的。我羡慕极了,心想:“幸运之神为什么站在他那边,要是在我这边就好了。旁边的顾津毓说:”俞嘉沁可真是幸运呀,希望下次我也能这样。“

活动结束了,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不管抽到多少,都希望大家能开心,希望你们的生活每天都像过节一样!“我到小店换了两节电池,装进了电风扇里,吹出来的风格外凉爽,我开心极了。

这次六一抽奖活动真有意义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福建中考作文真题:穿过迷雾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世情如沙如尘,掩盖不住流沙的空洞,小编收集了穿过迷雾作文,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

那雾,不知从何处而至,愈来愈浓,以至你看不清咫尺之遥的事物。

不知何时,那缕清风,那片阳光,驱散了混沌,明媚了你眼前的世界。

雾,它可以困扰你的视线,却不能束缚你的行动,更无法裹住你的神往。

请你以“穿过迷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符合要求;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穿过迷雾

停笔了很久,因为无声无息的无字可写。一个人远离熟悉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还能拥有什么。还可以做些什么。还可以让自己去挑战过去没有做到的事情。咸涩潮汐也许都可以带走一切浮尘。人生没有停留和等候,在无边无际的寂静的海岸线上,每天看清晨和黄昏,每天开始和结束,生活如烟如梦

世情如沙如尘,掩盖不住流沙的空洞,

没有什么是清晰可见的,也没有什么可以看到最后不变的唯一,渺茫如海浪,一浪高过一浪,冲洗渺渺沙烟。

一切轮廓都被笼罩在一张庞大的网中,茫茫人海我们就是网中的鱼,不管时间有多远,世界有多大,人生就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没有什么可以成为永远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停留下来,就是一线间可以化作烟火。这就是希望和生活的周而复始。

远离熟悉的心情也渐渐变淡变咸,淡了心静如水,咸了人生五味如水。

世事如棋, 莫笑风云莫测,抬头一笑泯芳华,

人生的长河中谁又曾是一衣带水,谁又是谁的唯一和迷雾。

真正堪破过那一团雾里乾坤 ,

生命中匆匆而过的人和事从来就是水中月, 镜中花 。

宇宙无穷而个体和年华如此有限 ,

只有把未来交到彼此相握的掌中 ,

才不会迷失走在任何一个薄雾的清晨或是暮霭沉沉的黄昏,

人和人的心灵, 在不同时间, 在不同环境下

人的心灵是不是都可以如水一样清澈

也许不是的, 每个人在每个时刻

都有着不同的心灵体验 所以灵魂也在随之改化着,好的,善变的,厌恶的

每天都拥有无数的变化, 每个时刻 ,笼罩人们的心灵之门,要么打开,要么紧闭不语

此刻我们不知道下一刻会想什么, 永无完结的琐事, 直至消失,也许像沙粒素来浪去

穿越迷雾, 穿透现实

带着一点暗伤一点向往

我们抬起明亮的双眼

走出人生的驿站 投入迷雾中的远方

渐渐地越走越远 越走越从容 ,越走越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惆怅的近义词:忧伤,怅惘,忧郁,难过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伤感; 失意) disconsolate ; melancholy

1. He always woke with a sense of deep sorrow and depressing loss.

他醒来时总是满怀哀愁,抑郁惆怅

来自柯林斯例句

2. I suddenly felt unutterably depressed.

我突然感到莫名的惆怅。

来自柯林斯例句

3. She managed a rueful little smile.

她勉强露出颇带惆怅的一丝笑容.

来自《简明英汉词典》

4. An indefinable sadness had come over Huei - fang these last few days.

四小姐这无名的惆怅也是最近三四天内才有的.

【词义】:犹豫不决或指有些不知所措,大多用来形容很无奈的意思。伤感;愁闷;失意

【释义】:(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2).惊叹。(3).轻率。(4).仓促。⑸.很玖殇的意思

示例

1.羁旅而无友生,惘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2.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三国演义》

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田横五百人,至今堪惆怅。――明 袁可立《蓬莱阁怀古》

5.惆怅就是因为心中郁闷而不知道该干什么,忧伤和悲哀是表示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惆怅是强调一种迷茫,不知所措的感觉。

6.最新流行的口头语:生的纠结,活的惆怅兴奋、振奋、舒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穿过迷雾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大雾弥漫,遮天蔽日。风裹着雾,一缕缕,一片片,扯断了一切。 同学们昨天都已回家,他不敢;他害怕再一次看见父母那失望的目光。他独自坐在教室里,几份试卷错乱地放在课桌上。他再次审视了一下试卷,红杠子纷纷逼来灼他的眼。完了,这一次又完了。他慢慢地把试卷叠起,放入桌斗内,两行清泪又一次从他的黑眸中滚出,苍白的脸颊上留下了两道清晰的泪痕。难道自己真的没有希望了吗?要知道他付出的努力要比别人多得多呀!

走出教室,湿漉漉的雾吻着他的脸,似在安慰,又像在嘲笑。那乱蓬蓬的头发上郁结了一串串小水珠。他低着头,脚下生风。为了不浪费点滴时间,他早已养成快走的习惯。

雾更浓了,他抬手掠了掠额上的湿发,向周围望了望,来路和去路都消失在雾中了。他迟疑了,难道自己真的迷失了方向?!他似乎清晰地记得,这条留下他多少足音的小路,是那么的平直,今天怎么变得如此坎坷、如此漫长?

他怀疑自己的脑子又混沌了,脚下正好是一汪清水,他像是找到了刺激物,把脸浸入凉凉的水中。清醒多了!他又看到了父亲那浑浊而又满含期待的双眼,听到了那包含辛酸的话语:“奇,好好学,砸锅卖铁,爹也要供你。”他又看到了母亲在毒辣辣的阳光下汗流浃背劳动的身影,老母亲的话再一次清晰地在耳畔回荡:“娃呀!为你将来有个好出路,你爹俺俩再苦再累也没啥。”他仿佛又听到了老师谆谆的教导,同学们声声的鼓励。他觉得脚下的路一下子明朗起来。“不争气!”他怒吼着,向前奔去。 他相信,浓雾的尽头,一定是灿烂明媚的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美丽的忧伤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忧伤美丽的。

忧伤不是悲伤,她不会让人因哀恸而产生绝望,不会让人因嚎啕而失去优雅,更不会令人疯狂失去心智。

忧伤是条美丽的小船,她载着你的心在人生的河流中轻轻徜徉,祭奠每一个被岁月埋没的美好梦想。

忧伤的泪是心中流出的晶莹透明的珍珠,闪烁着心里最美好的期望,并在现实的空气里无奈地悄悄蒸发。

一颗忧伤的心,是感性而知性的,感性于生命的美丽和灿烂,知性于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一颗忧伤的心,是希翼而克忍的,希翼于爱的甜蜜和温馨,克忍于现实的理智和冷静。

忧伤让人的心灵摆脱喧嚣、浮躁;忧伤让人静静追忆,慢慢思索;忧伤让人稀释生老病死的恐惧,忧伤让人冲淡人生的各种哀怨。

悄悄落泪,轻轻拭擦,默默期盼,淡淡忧伤……

忧伤是人生一种别样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关于请讲普通话手抄报内容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而在中国大陆则称为普通话。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为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如何学好普通话:第一,就是学好拼音字母,务必一定要握发音部位;第二,尽量多的要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第三,不懂就查。第四,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

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任何一个小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可能知道,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师生的语言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刻不容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