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怎么写(热门20篇)

新春过年,最回味的就是舌尖上的美味。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与舌尖上的年味作文怎么写,欢迎阅读。

浏览

3115

作文

465

舌尖上的太仓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资深的吃货,同样也是一个馋嘴的小记者。当我看见小记者活动栏里有一项叫“小小美食家的活动,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报了名,你问我为什么这么果断?因为这活动的介绍里有一句吸引着广大吃货的话:“免费品尝太仓特菜肴”。

8月14号上午10点,我准时来到位于太仓万达广场西侧的阳光海鲜城二楼的一个大包间里,推门进去时,活动已经开始了,有一个穿着制服的漂亮阿姨正在给我们讲述了阳光海鲜城的历史,我赶紧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认真听了起来。

等漂亮阿姨讲完了之后,我才知道这个是海鲜城的张总,张总讲完之后,太仓日报的专家和我们介绍了太仓的地理位置和美食,令我长了不少知识。

待专家以一句:“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结束之后,我们便开启了“半天美食之旅”

我们跟随太仓日报的小记者负责人来到阳光海城的后厨,一进门,便见许多穿着白大褂,戴着高筒帽的厨师正在忙碌着,有的切菜,有的炒菜,有的摆盘,技术多很高超,最重要的是,这里的食材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令吃货“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走过了后厨长廊“我们来到了小小的水族馆。只见一个个蓝色装满水的玻璃箱子内,养着名种鱼类、虾类、贝壳、江鲜、海鲜、湖鲜一应俱全,让人目不暇接。

参观完海鲜城,我们还是回到了二楼的包厢,接下来这次活动的重头戏——品尝太仓特色美食。待菜上齐后,我便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品尝起来,炸南瓜糯,红烧肉的香,黄焖带鱼的鲜,我来者不拒,吃的满嘴流油,特别是那菠萝嘟噜肉,用炸过的肉条和菠萝一炒再淋上蕃茄酱,酸酸甜甜,格外可口;还有那蛤蜊炖蛋,滑滑嫩嫩的入口极化,令人心满意足。原来我们太仓有这么多美味的食物!

其实我们太仓的美食有好多,每一个美食都能让你的味蕾非常满足,足能编写一部《舌尖上的太仓》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舌尖上的年味

全文共 1882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新年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新年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的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的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就是这几味简单的食材,却能调出美味的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的那种浓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觉,也可以对新年期间的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的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的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的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尝鲜的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的,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的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的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的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的味道品相还是不错的:清汤的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的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的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的,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的咸味。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就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习俗:祭灶、吃关东糖。在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山东的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说到年糕,就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就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新年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的是酥海带。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舌尖上的烧烤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欢乐的火苗热情地舔吻着肉串,让它从水红变成了淡淡地橘黄。咬一口,美味在舌尖上绽放。——题记

天气渐渐开始转凉,美味的冰棍和雪糕也渐渐离我而去。望着冰箱里为数不多的存货,我肚子里的馋虫又“咕咕”地叫了起来。我舔舔嘴唇,刚想拿来一根解解馋,就想起妈妈昨天下达的死命令:不能再吃冷饮,便只好悻悻而归。

下午,妈妈一位朋友生日,请我们吃烧烤。我兴奋极了,一路上都在想像着香气四溢的鸡翅和筋道鲜嫩的骨肉相连。

到场地了,我赶紧帮大家把茄子,鸡爪,韭菜等食材搬下,又买了些竹签。串好了之后,我们便开始开烤了。一位叔叔自告奋勇,烤起了骨肉相连。首先;他拿起刷子,在油碗中点了几下,又在肉串上刷了几遍。接着,他又撒上一层孜然粉和一点胡椒粉,把肉串架在了烧烤炉上。跳动的火苗如饥似渴地舔吻着骨肉相连的身体。

“嗞嗞”一串油星从刷子上抖了下来。火苗发怒了,瞬间就窜了上来,差点儿就烧着了叔叔的手臂。“哎呀!”叔叔一边手忙脚乱地躲开火苗的进攻,一边飞快地抓起四五穿骨肉相连,招呼道:“熟了熟了,快来吃吧!”

听到这话,大家马上拥了上来。“给我一串!”“我要两串!”“别吵!人人有份!”我好不容易抢到一串骨肉相连,刚咬下一口,一股鸡肉和脆骨的香味就充满了整个口腔,再尝一口鸡肉喷香鲜嫩,脆骨爽口有劲,真是太好吃了。

后来,我们还烤了鸡腿,茄子,土豆,五花肉等等,每一刻都是那么美味,令我这枚“吃货”流连忘返,大饱口福!

天已经黑了下来,我们就要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望着这里,真希望以后还能来这儿品尝这舌尖上的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小时候,一提到“中秋节”这三个字,我的口水总会条件反射地从嘴里流出来。那是因为,每到中秋节,总能吃到许多美食。

月饼是每年中秋节必吃的美食。这也是我国自古流传的传统风格。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坐在外面尝月饼,赏月亮,别有风味。月饼形如圆月,象征团圆。每年中秋节到来之际,妈妈总会带着我出门去买月饼。有时,我们还会带着月饼出去走亲戚,把这份中秋佳节的祝福传递给更多人。月饼放到嘴里,咬一口,酥酥的,馅是软软的,甜甜的,有时馅里会裹着花生,核桃仁,这时候吃起来就是脆脆的。美味的月饼——这曾是我喜欢过中秋节的一个原因。

不仅仅是月饼,过中秋节时,我们还会吃芋头。据说吃芋头是为了纪念元末汉人杀人。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人的残暴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起义后,便以人的头颅祭月。当然,不可能每年中秋节都用真的人头祭月,于是便用芋头代替。芋头吃起来软软的,绵绵的,有点微微的甜,还有点清清的香。人们都很喜欢。

除此之外,中秋节还会吃很多东西。我喜欢吃南瓜,大人们会喝桂花酒,妈妈还会做各种鸡鸭鱼肉,每年中秋节的团员饭都特别丰盛,热闹得像过年一样。吃完饭,一家人坐在外面,一边赏月,一边聊天,一边闻着阵阵沁人的桂花香,我觉得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舌尖上的中秋,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一份欢乐祥和,团圆美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美食,你们是否想到的是名贵的山珍海味呢?可我却对街边的凉皮情有独钟。

说起凉皮来,我与它的相识十分偶然。有一次,我和妈妈外出时,因为一点小事和妈妈发生了分歧,那时的我就像一头倔强的牛犊,嘴巴顿时像失了灵的开关,开启炮嘴模式,喋喋不休地与妈妈争得没完没了。妈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仿佛没有想到我会如此失控。看着妈妈有些无助的样子,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得理不饶人的感觉。可我却不想就这么停下来。正在这时,一股香气让我闭上了嘴巴,我转过头顺着香味闻去,心想:这是什么味?环顾四周后发现,啊!是路边一个移动餐车正在卖凉皮!此时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轻轻问了一句:吃凉皮儿吗?嗯!我点了点头,虽然刚刚一直是我在吵,可这一刻的我反而像个打了败仗的逃兵似的。

妈妈给我买了一份凉皮,坐在小桌边看着我吃。看着碗里晶莹剔透的凉皮,一阵阵香味充溢整个鼻腔,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筷子就往嘴里送,滑嫩的口感,配上喷香的芝麻酱和其他调料,舌尖顿时被这番滋味征服,没几口我就吃了个精光。看到我吃的这么香,妈妈似乎也放松了一些,又买了一份说带回家等我饿了再吃。

随后,我跟着妈妈继续走,妈妈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跟我讲凉皮儿的文化,可我却不能平静下来,想到自己刚刚不能冷静下来控制自己的脾气,粗暴的对待妈妈,不禁感到十分后悔,我想对妈妈说一句对不起,可是我却说不出口,舌尖只剩那一份凉皮的味道

从那之后,凉皮已经是我美食单中的一道,不论有再多的美味,我不会忘记最初尝到它的味道,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再像曾经那样因为坏情绪而伤害了最亲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舌尖上的家乡作文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这里是应星故里,文风鼎盛,华林书院,薪火相传,百丈禅寺,香火袅袅,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奉新。美食是我家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黄年米果迎春节

每年春节前夕,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道传统美食——黄年米果。这道美食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舌尖上的中国》呢。

这不,奶奶又忙碌起来,将米盛入筐中,任水漂洗,糯米就由亮白渐转为透明,不能停歇,接着把糯米倒入大木甑蒸熟,当甑内升起烟时,把早已煮好的黄色吊茄子水洒于糯米上,让糯米浸透,转为了嫩黄色,奶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但依然乐呵呵地捣弄着。

我静静地坐在厨房泛黄的灯光下,时不时给奶奶递东西。奶奶招呼大家来打米果。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大家手握木槌,轮番猛捣。奶奶叮嘱他们得在木槌上抹点儿油,这样米才不会粘上木槌。熟糯米团逐渐砸散,奶奶叫大家一起来揉,要揉成长方形,再用刀切开,才开始揉形状。心灵手巧的奶奶在黄年米果上做出了一个“福”的图案,“嗞嗞”声伴随着黄年米果的香味放入锅中一煎,待两面呈现出金黄,便可捞起。

这时,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飘着怡人的香味。撒上一些白糖,浇上蜜水,便可以入口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外酥里嫩,真是回味无穷。

香甜艾饼度清明

天空如一块蓝宝石,阳光明媚地照射大地。我和奶奶上山采艾叶,翠绿的艾叶簇拥着,奶奶背着篓筐,细细地挑选着,我闻着苦涩香味的艾叶,伴着奶奶下了山。

奶奶坐在院子的小板凳上,把艾叶倒入盆中,摘取顶部嫩叶,用清水洗净,放在滚烫的水中去掉苦味。奶奶从冰箱中取出一小罐苏打水,加上艾叶搅拌成泥。锅中的水沸腾,将搅拌成泥的艾叶倒入锅中煮开,大约五分钟后,把煮好的艾叶重新倒入盆中,加上糯米粉,和成面团,擀平。把摘好的棕叶做成方形,洗净并放入热水中,切好形状的面团裹上喜爱的馅料,放在棕叶上,油已经刷在锅中,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裹好的艾饼置于锅内,开大火蒸。

十余分钟后,深绿色的艾饼便呈现在我的眼前。伸手一抓,咬上一口,嫩嫩的饼添上别样的馅,配上清茶,别有一番滋味。

美味蒜蓉马齿苋

我喜欢在一个夏日的早晨,和奶奶一起去逛集市。奶奶每天喜欢做不同品种的菜,做的菜名也花样甚多。菜蓝里装着一捆嫩绿的菜,那是我的最爱——马齿苋。

回到家,奶奶把马齿苋洗净去根,切好大蒜,等水“咕咕”地烧开后,倒入马齿苋,待水再次沸腾后将马齿苋捞出,沥去水分。奶奶将马齿苋装入盘中,加上蒜泥,再浇上少许麻油,香喷喷的美味菜肴就出炉了。

一道道家乡美食在舌尖上尽情地舞动,演绎着家乡的曼妙风情!我把美食裁成一片片风景,永存于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舌尖上的美味作文800字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美食数不胜数。通常北方人喜欢面食,而南方人离不开米饭,素有“南米北面”之说法。而我这个生长在南方,地道的重庆女孩儿却偏爱面食,尤其喜爱美味的包子。

我的美好一天,常常是在热气腾腾的包子中开启的。虽然爱吃,但我一直不会做,今天终于可以学做包子啦!

食堂的叔叔阿姨们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食材。白的像雪一样的粉末是面粉,晶莹剔透的颗粒是白糖,红棕色的膏状物是什么呢?我忍不住用手指蘸了一点儿尝了尝,哇!又甜又沙,原来是红豆沙呀!老师告诉我们,肉色的少许粉末是酵母,还有一种白色粉末是泡打粉。

我们开始和面了,这次我们用“一发”的方法来做,这种方法用时较少。我们从麻袋里倒了一些面粉到盆里,面粉形成了一个小山坡。我们用手背压着“小山坡”,打着圈将“坡顶”压平推开,形成了一个面粉“小城”,这叫做“开窝”。根据老师的指导,我们在中间加上酵母和糖,并在边缘均匀地撒上泡打粉。该往中间加水和面了,老师再三叮嘱,千万不能加多了水。我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屏住呼吸,轻轻地倒了一点儿,生怕倒多了。我和了一下,太干了,何畅又小心地往里加了一点儿水,还是太干了,一旁的万尚坤早就按捺不住了,迫不及待地抢先端起水杯,“哗”的一下就倒进去了。糟了,这下可成水患了!

老师赶紧拿来面粉,“哗哗哗”往里面加了许多面粉,面粉一点点将水吸收掉,但还是十分湿润,老师又“哗哗”倒下一些,这下可以揉了。我卷起袖子,用双手使劲往下按,哎呀,手和面粉粘在一起啦!我满手都是雪花啦!我双手相互搓了搓,雪花又掉进了面团里,我继续揉呀揉,功夫不负有心人,“雪花团”渐渐变成了表面光滑的面团。

我从面团上揪下一小团,用擀面杖一点点把它擀成了中间厚两边薄的面皮。红豆沙被我搓成一个个棕红色的小圆球,放在面皮中间,好像在白玉盘上嵌了一颗晶莹透亮的玛瑙,十分好看。接下来就更有趣了,我用左手掌心托住面皮,拇指与食指捏住一点儿,右手往上轻轻一提,面皮便增长了几分。我一边旋转一边提拉,包子上很快出现了几道皱纹,最后轻轻一捏,一个长满皱纹的包子就包好了!虽然它不像普通包子那样圆滚滚、胖乎乎,但因为是我自己的杰作,倒觉得更喜欢这个“苗条版”。

包子出锅啦!热气腾腾的包子腾云驾雾般来到了我的碗里,一股诱人的香味儿钻进了我的鼻孔,我的口水流了“三千尺”。原本瘦瘦的包子现在变得胖乎乎的,像一个个精神饱满的士兵。我和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起来!

原来这看似寻常的包子,却是我们心中地地道道的舌尖上的美味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舌尖上的浓情作文900字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一座海滨城市,拥有长长的海岸线;碧水蓝天,三面环海,资源丰富,气候宜人,这便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湛江。

湛江被誉为“东方日内瓦”和“南珠之都”,那闻名遐尔的湛江更是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独特的魅力。那萦绕在舌尖的美味,怎能叫人忘怀?

俗话说:“人在异乡,乡愁两物,其一白切狗,其二牛骨仔。”异乡遇旧友,长谈理想,笑谈现状之余,总不忘谈到记忆中的白切狗。白切狗可谓是湛江一大特色。结实、香嫩的狗肉香气逼人,勾起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传说古代的雷州石狗,人们总要在门前放上两个,用形态各异的石狗乞求平安幸福。因此人们崇拜狗、吃狗,只为求得游子一路平安、健康幸福。

提起湛江,人们自然会想到湛江的特色美食——白切鸡。走在大街上,路边各式的饭店都打着湛江鸡的招牌,仅因此,就会吸引许许多多的客人到湛江来旅游。来湛江的人,都不忘尝尝湛江的白切鸡。湛江鸡从不用轰轰烈烈的宣传便能打响响亮的招牌,甚至远销到香港及其他省份。湛江人做白切鸡,一重选鸡,二重煮鸡,三重配味。湛江人注重选真材实料,选鸡都要选好鸡;煮鸡讲究原法原味,细火慢炖;而配味则讲究清清淡淡。正是这一顿白切鸡,就能尝到湛江人的默默无闻、朴素正直,清淡无华却有深深的人情。

作为海滨城市,海鲜当然是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食海鲜,到湛江。”一谈到鲍、参、翅、肚,谁能不想到湛江呢?海鲜是湛江美食的一大亮点。湛江特产丰富,海鲜自然品质极优,无论是龙虾、螃蟹,还是石斑鱼、对虾,主要讲究的是鲜甜。湛江渔民一次出海,从不过量。即使是为了谋生,也会保护环境。输送到各个市场、餐馆的海鲜,都是最新鲜的。用这些原料做出的美食真材实料、鲜甜味美。品尝那些美味佳肴,不仅尝到了海鲜的鲜美,尝到的更是湛江人的纯朴、诚信。

香港著名美食家梁文韬先生曾说过:“湛江的美食有自己的特色,原汁原味,不仅有故乡情,更有人情味。”是啊,湛江菜原汁原味,清淡无华,正因为湛江人返朴归真、淡泊名利,那清淡却有浓郁人情味的美味才会让人无法忘怀。

细细品尝独特的湛江菜,喷香的白切狗、细嫩的湛江鸡,清甜鲜美的海鲜……那些令人馋涎的香味萦绕舌尖,久久无法忘怀。闭上眼,细细感受,那浓浓的乡情和朴素的人情轻轻荡在舌尖,暖在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舌尖上的年味精彩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穿过盘旋而上的盘山公路,带着昏昏的睡意,到了外婆家。树上路旁,满是雪。

那年那月里的上周村,冷风阵阵,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那是我第一年在外婆家过年。

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糯米,打次糍粑,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买糯米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村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绎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金金啊,你想吃什么,外婆给你买。”外婆带着乡音,问我。我摇了摇头,“我只想吃糍粑!”“好,我马上回家给你做。“

回到家,外婆用把糯米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又把太公叫了过来,准备打糍粑。当蒸熟的糯米被抬过来时,那里已经准备好了打糍粑的石窑,有一面鼓的大小。如白雪一般晶莹的糯米被倒进石窑,清香在屋中散发开来。太公抡起了特制的木棰——柄有一米多长——开始砸向窑内的糯米。山里的冬天格外寒冷,但屋内的气氛却是热火朝天。随着一声声有节奏的撞击声,糯米在木棰的起落中失去了原有的结构,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大块洁白如玉的糯米团。它巨大的黏性使得太公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提起木棰。太公就脱了棉袄,穿着单衣,仍然挥汗如雨。太公打一下,外婆翻一下,这默契的配合,定要几年才能有。

不一会儿外婆便收拾好了,利索的把糍粑掰成几个小团,在上面撒上几颗芝麻,递给了我。热腾腾的糍粑在我口中回味无穷,暖在了我的心里。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我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糍粑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舌尖上的温州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温州小吃哪家好?我会不假思索的回答:麦饼,因为麦饼的美味令人无法拒绝。

早晨,妈妈叫我起床,说:“焯婧,起床了,我们去楠溪江了!”我一听要去楠溪江,就迫不及待地洗漱完毕。

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美景,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下车,我就闻到不远处那飘过来的麦香味,一看,就是麦饼啊!看着放在那儿的一个个烤好的麦饼,我的口水一个劲地往下流,赶紧拉着妈妈说:“妈妈,你也给我买一个吧!”

楠溪江麦饼,和面包馅所用皮的薄厚、烘烤的时间、火候都很讲究,不同于普通麦饼工艺。首先和面,再放入梅干菜,加上肥猪肉压扁擀成扁圆形,放入烤桶烘烤。烤好的麦饼麦皮松软脆香,咬到猪油粒,一点儿不油腻,因为里面的梅干菜咸味能覆盖油腻。

住在楠溪江边的人家常有亲朋好友来串门,他们做麦饼的手法令人难忘,精工细作才会有如此松脆喷香的美味。

听到描述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已经口水留下三千尺了呢?那就跟我一起去美丽的温州永嘉吧,尝尝这里的楠溪江麦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看得时候又鼻子酸酸,眼泛泪光。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了很久都睡不着,掉下不少眼泪。

复活节假期,回家了一趟。五年没有回家过过清明了,今年妈妈使尽浑身解数,把江南的春天隆重地给我过了一遍。

鲜竹笋蒜苗红烧肉;刀鱼用筷子去肠,笋尖葱姜滚水鱼下锅,吃剩的鱼骨油炸;刚上市的小青菜做成的翡翠烧卖;冒芽的韭菜炒蛋炒饭;刚长出来的新葱做成的烧饼;芦蒿炒臭干;新蒜和新香菜用来下面;路边生机勃勃的各种野菜——黄花菜,菊花秧,采来蒸,煮,配肉配鱼,怎么都好吃……

临走时妈妈说,你以后,清明假期都回来吧,春天真好啊。

于是,第二集里那句“中国人用食物的变化感受四季的更替”深深戳中了我的泪点。

因为现在的我,住在一个都市里,一年四季超市卖的菜都是一样的。

越来越觉得,我被撕裂,被硬生生从故土扯开。痛苦不堪。

我深深依恋故土的生活,物象便是食物与味道。回家的那些天,每天早晨我都会和妈妈去逛菜市场。人们挑选,购买,讨论食物,热火朝天。总是能在菜市场上遇到各种熟人,寒暄以后总是要介绍一番今天要做些什么菜。似乎这些就是一切的生活。我迷恋着这些热闹的场景,贪婪地寻找,观察,勾勒。

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只知道这个世界该有多好,我永远停留在这个世界有多好。可是,我却有另外一个世界。

我不止一次地宽慰自己,故土,可能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桃花源。可是,当我看到屏幕上,那些人,用心耕种采摘果实,郑重为家人制作食物,品尝味道而满足的神情,我便想要流泪。这不就是我的故土吗?这些踏踏实实的日子不就是我迷恋的故土吗?这些从来不是桃花源,而是真真切切地存在啊。

许许多多的味道和记忆被这部纪录片唤醒。

放学回来,外婆说,今天包饺子。记忆里的厨房便是一片永远也散不去的雾气;端午,外婆和妈妈会坐在厨房的门后,包粽子。大高压锅里是用酱油腌制好带着褐色的糯米,青花瓷碗里照例是肥瘦得宜的猪肉。那年高考,每天的早餐都是一个粽子;夏天,外婆煮黄豆,发酵。在盛夏时节满院子的酱缸;蟹肥时节,女人们围坐在家里的八仙桌前,把一只一只的螃蟹蒸煮,肢解,剔骨取肉,熬成的蟹油可以吃一年;冬天,把老豆腐浸上水,数九寒天放在院子里就可以做冻豆腐,火锅或是炖肉,都是无上的美味;……

我也会是片中所说,那些过年过节才回家的孩子。我也将会成为一个飘泊的,永远的异乡人。故土不再是故土,食物和味道却已经成为我的烙印,他们促使我自己学做饭,寻找我自己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我愿,我的后代,不要再与故土分离。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舌尖上的美食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在十一校园中有很多美食,其中牛肉拉面是很受欢迎的,实话说,那拉面还真挺好吃的。

食物好不好吃首先得看卖相,一碗牛肉面中,清澈的汤中浮着几个葱末,就如荷叶一样飘着,白色的萝卜片如同小船一般,灰色的牛肉片像沉在水底的石头一样一动不动,好一副夏景图啊!如果再放了些辣椒油,顿时那清汤变成了红色,像是给汤染上了红色的颜料,更像是红岩浆与水的想融合;当在阳光下,还反射出红艳艳的光来,光是看着就很有胃口。

那面条的香味更是神奇,还没踏进食堂就能闻到迎面而来的香味;有次我正在旁边的窗口排队,又闻到了牛肉拉面散发出的香味,一点点的钻进我的鼻子,过了一会儿,我完全被那香味所诱惑,便转身朝拉面排队过去。当我手捧着刚出锅的拉面,看着飘出的白色的清烟雾,浓浓的拉面味在空气中慢慢扩散开,这味道我至今难忘。

当我把自己的面端到桌子上时,我就迫不及待的要去品尝味道了。牛肉是我第一个品尝的,口感非常好,不塞牙,不咸不淡很有味道不像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牛肉味;第二个便是面条,厨师的手艺非常好,拉出的面条很细,很滑润,把白色的面条从汤中夹出来,真可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一根根面条就像白色的瀑布一样垂下来。掺杂其中的葱末在汤中晃荡,那面条随之摆动又好似柳树一般垂下千万条。吃完了面,里面还会剩下小牛肉,我便像水中捞月一般夹出来吃完。

从看,闻,吃中,我感受到了牛肉拉面的美味,这才是舌尖上的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舌尖上的美食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刘凯怡

在中国,我觉得最,真正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我们就可以吃上好吃的饺子。里面还可以包硬币,俗话说:“吃上包硬币饺子的人,是享福的人。”

就是因为这句话,我怕吃不上,所以每次过春节的时候我都会让妈妈在每一个饺子里包上硬币。看!妈妈在包饺子了,他把手洗了洗,不过一会儿她就把面揉好了,我也想帮忙,于是也把手洗了洗,就帮妈妈擀饺子皮,妈妈包,我擀,我擀的非常慢,而且饺子皮也非常小,我要妈妈教我,妈妈给我说,第一步:你要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擀面杖;第二步:把饺子皮往里转,再用手把擀面杖擀起来。我照着妈妈说的做了起来,真的快了,饺子皮擀完了,我就帮妈妈包饺子馅儿,包好了,正好水也开了,妈妈把饺子放了进去,过了很长时间,饺子熟了,我把碗和醋拿了过来。我们这香喷喷的饺子的味道,把醋倒进了碗里,因为我不喜欢吃里面的饺馅儿,所以我每次吃饺子都要两个碗,把醋倒进一个碗里,举起饺子放进另一个碗里,把里面的馅都挖出来,再把饺子皮放进有醋的碗里,吃起来感觉非常好!或许你们会问:我的饺子馅儿怎么办?每当我听到这个问题,我都会小声的说:“我不喜欢吃饺子馅儿,每次都会把饺子馅儿给妈妈吃。”这是我的吃法。妈妈吃饺子都是连皮带馅儿,但我觉得妈妈吃的也很开心,每当吃完一个,嘴里都会含着笑容。吃完了,我都有点伤心,因为我还没有吃够,下次一定要多吃点!

不说了,我的口水都流下来了,我相信你也一定很想吃,那就来我们家品尝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2363 字

+ 加入清单

从今以后,这世界有你,有我,一米一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当知自然厚藏,万勿浪费。感恩生活------题记

将光阴里的纯美,雕成一朵心花,用无痕的笔墨,温润生命的色泽。五月,是花开的季节,挚爱的季节,感恩的季节,劳动的季节。五月的雨,缠绵而惹人怜惜,轻柔的风,像极了婴儿的手,温润柔软。一切都是恰到好处,淋漓而不失柔美,热烈而不失婉约。繁花似锦,绿荫如海,一切都显得那么暖意。

一份平和,一份清醒。一分感叹,人生是装满酸甜苦辣咸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舌尖上的味道,也是人生的味道,苦的是伤痕。酸的是泥泞,甜的是心境,辣的是坚韧,咸的是奋进,享受每一刻的感觉,欣赏每一处的风景,用心体会人生的滋味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热播当中,延续了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该片以美食为切入点,通过纪录片影像进行一次中国饮食文化全景式、深层次地人文解读,影片以“中华美食”为路径,展示了中国辽阔地域的风土人情,将镜头对准中国社会的普通民众,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勤劳,热情和追求。不仅拍摄一流,让人享受到了美食的盛宴,而且让人得到了味觉上的享受。色x、味诱,诱得心灵驿动。

中国绵延几千年的美食文化重新被人们审视.在此基础,导演把笔触更多地运用在了美食背后的故事讲述和情感酝酿上,“触动灵魂”,口水和泪水齐飞,让女子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感悟。 人文情怀愈加升华乡愁成为渲染的主题,餐桌上的美食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在精神上有滋有味地认知、古老的东方国度,五千年的人文深厚的底蕴。让女子为之而自豪。

美食家蔡澜说;爱吃东西的人,多数不是什么坏人。他们拼命追求美食,没有时间去害人。大笑姑婆兼馋嘴,是完美的结合,这种女人多多益善,想来,女子可以挤身其中的一员,笑谈一下。因为自己也是一个吃货。一个完整的女人,应该是既会穿优雅的高跟鞋,又可以脚踏平底鞋在泥土地上接地气而生活。既应该在工作中挽起袖口,懂得自我奋斗的价值,又懂得适当的转换身份,轻盈的走入家庭-----杨澜《一问一世界》里如此睿智的回答。说得极是。

林语语曾说;‘我们的身体都有一个饕餮精神的人,无可无不可,是人吃的东西女子都吃,越没吃过的越想尝尝,几乎如俗语所说;天上飞禽不吃风筝,地上走兽不吃板凳,不食人间烟火才算高洁么?恐是无人能做到吧!只有传说中去寻觅了。

男人不可下厨房,这种颇旧的思想,很让人费解,在女子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无论男人或女人,基本都必需会一个人生活,至少要会为自己准备简单的饭菜,打扫房间,如果连这些都做不到的话,启算是一个正常人呢?对一个会做饭的男子在女子眼中是会加分的,在我看来,锅碗瓢盆里碰撞交织的才是最朴实的生活,点起炉火,端起碗筷,里面传达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人生如做菜,做菜也如人生,一盘菜好不好吃,不只是量要足,火候要到,用心烹饪才是关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无论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都有专属于自己家人的美味。自小就喜欢喝鸡汤,自打离开老家。妈妈炖鸡汤,总抱怨汤肉不如当年鲜美,那时愚钝,不知道好与不好,鲜与不鲜差距何在,心想大概是“一代不如一代论吧”,现在才大概明白了些。

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无奇,辛苦劳作给全身心带来的幸福,从来也是如此。极致的美食只留给最勤劳的人们.只要对自然怀着不变的信任和尊重,每一道菜,每一家人,都会获得甘甜的回报。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中国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从深山到闹市。无不如此。厨房里没有秘密,注满了爱的就是珍贵佳肴。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鲜,色香味俱全,味与形色兼顾,正是中国人的饮食哲学。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祖先的智慧,心觉和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代代传承。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人生特有的感知。

寻常的衣食住行中,传统日复一日地延续。对于扬州人来说,上午喝茶皮包水,下午泡澡水包皮。如果在听一场评话,便是平凡而精彩的一 天,就像那些动人的故事,听过千遍也不厌倦,女子非常赞赏这种生活方式,在快节奏的压力中,还能有这种慢生活。惬意的栖居。不失本真。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传承。

【舌尖上的中国】看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美食,还有中国的文化习俗.美味的不只是食物,还有背后有关食物的情感与故事,每一种食物背后的来源与创造,无不透露出中国千万种美食的博大精深“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是精髓,食物恰如其分的融入中国人的勤劳勇敢重视亲情的美德。舌尖上的正能量,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中国人的审美观点,在美食中感受到爱的味道!

忆苦思甜,一所幼儿园里,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吃的大米是哪里来的吗?一个小朋友奶声奶气的回答。老师,我知道,是从超市里买来的。一笑,无言。孙子孙女都上小学了,可是,在当今社会,还有多少爷爷奶奶在追着给他们的宝贝喂饭。这就是安逸的生活所教育出来的孩子么?苦不苦,三年困难时期,对饥饿的人来说,所有的快乐都于食物相关,鸟为食亡,人也一样,像传说中的神农一样,人们尝遍了百草百虫,为扩充人类的食谱作出了贡献。

《舌尖上的中国》让人们爱上“那一个个采摘者、种植者、打捞者,以及持守传统制作工艺的烹饪者”,用那些我们熟知未知的食材,传达了有关于记忆的共同属性,击中的不是个体,而是所有人心。

从今以后,这世界有你,有我,一米一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当知自然厚藏,万勿浪费。感恩生活。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舌尖上的家乡味作文

全文共 1246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觉得小时候母亲做的饭菜特别香。如今,感觉母亲做的菜虽然样式多,但很少有记忆里那香喷喷的味道。母亲说,你想念的不是菜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

是的,我喜欢春天里家乡绿油油的麦苗和满地的油菜花。每年春天,路边总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整个村落都泛着油菜花香,招来很多勤劳的小蜜蜂。不少流动摄影师来到学校、乡村,有偿拍照。大人们,孩子们,以满地金黄的油菜花为背景,留下幸福的笑容。很多全家福、小伙伴们之间的幸福合影应运而生,也成为很多人一生的记忆。绿油油的麦地里有很多荠菜,半天不到,就能采到一篮子。回家洗干净、切好,与新鲜的猪肉、蒜茁等一起叮叮梆梆剁成饺子馅。手工和的面,擀成薄薄的饺子皮,不一会儿,胖墩墩、肥嘟嘟的饺子包好了。下到滚开的水里,几分钟后香喷喷的荠菜饺子出锅了。印象中,我能吃很多,撑到躺在椅子上不想动。

喜欢夏天的菜园,那里有丰富的宝藏。在黄瓜袈下摘浑身是青涩带刺的黄瓜;在西红柿架子下从满是白里泛青的颜色里寻觅红红的西红柿;在矮矮的辣椒秧里摘红色的、青色的辣椒;在遍布南瓜花的瓜藤问摘大大的南瓜;在高高的豆角架下,挑那些垂下来的长长的、嫩嫩的豆角……黄昏的时候,陪母亲到菜园里浇水。母亲个子小,她把水桶伸进菜园地头的水塘里,用力提上来大半桶水。我拿着葫芦瓜做的飘从桶里舀起水,给瓜秧们送去他们的“饮料”。水浇到地里,能听见土地吱吱喝水的声音,仿佛也能听见秧苗们欢乐的笑声。

喜欢秋天的时候,一望无际的金黄的稻子。从路边看去,那么整齐,仿佛一队队待检阅的精兵,威武地站立。微风吹去,他们又随风轻轻舞蹈,你推我,我推你,好不快乐。父亲开着收割机,将一亩一亩的水稻收割完,再用拖拉机一点一点地运回去,放在晒粮食的场上。白天,看着稻子们在太阳下懒洋洋地睡觉;晚上,在满天星星下再把它们堆起来,等着第二天继续晒。一堆一堆的收获、一堆一堆的欢乐,渗透的是父母的汗水。

喜欢年前的冬天,父亲在院子里用青灰画上圆圆的圈,寓意第二年的好收成。年关将近,农家人放下一年的辛苦,好好休息,准备过年。集市上有丰富的年货,最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是点亮天空的烟花和各种诱人的零食。下雪天,一家人躲在暖暖的屋子里,聊天,看电视,简单而温馨。天亮推开门,院子里白茫茫的一片。走出院子,清冷的空气让人觉醒,雪花落在地上有厚重的味道。田地里的麦子躲在雪花铺成的被子下,愉快地喝水、成长。这个时候,带上工具,在田野的河道和干涸的水沟边,常常可以看到野兔。如果够灵敏和矫健,还能捉到一两只肥胖的野兔作为美味。

喜欢家乡的一年四季,喜欢那些属于童年、少年,属于记忆的味道。如今携父母回老家,当年那些可爱的同伴们已经为人父母,那些记忆中矫健的叔辈已经渐渐老去,很多慈祥的老人已经驾鹤西去。曾经给我无限欢乐的菜园,已经只长简单的作物;曾经的老房子已经被高大崭新的楼房替代,记忆中的枣树、柿子树,很多被砍伐;曾经成长过很多麦子和水稻的田地已经慢慢减少。

夕阳西下,只有袅袅的炊烟,还是那么熟悉,还是那么亲切。还在告诉我,故乡的味道,依旧如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舌尖上的吴川作文800字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一阵香味飘了过来,魂儿都被带走了。花生正在翻炒着,芝麻正在榨汁机里洗浴,人们用削刀刮着椰丝……你是不是感到很奇怪呢?下面让我们来走进吴川的传统美食吧!

大家都知道吴川,一定会想到小米糕、请大家跟随我,到我的家乡去体会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吧

吴川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小河里游玩着。使人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土地庙,你会觉得到了天堂一般,皇宫似的庙啊!门外的两只柱子伫立着,上面还绘上了龙,栩栩如生仿佛要飞出来一样。每到清明,除夕人们都会到土地庙敬拜土地公,以求平安。人们都会奉上白酒,米饭,水果等。最重要的就是小米糕了。想知道小米糕为何如此受欢迎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传说在古代人们辛苦种植的粮食几乎全部死了,人们不知为何,渐渐的没有粮食饿死了许多人。人们认为是天帝不让他们活了,所以天天祭天。请求天帝。一个做饭的夫人拿了几块小米糕来拜天。居然神奇的长出了粮食、从此小米糕被大家爱上了、

你是不是觉得故事很新颖呢?

话不多说,我们之间介绍一下小米糕吧!材料;花生。黑米。椰丝。芝麻……里面可是有很多馅儿的。你看一群妇女正围着做小米糕呢,先把面粉放入盆里,加入适量的水,不停的用手搅拌着。面粉成块了。用手捏出一块块的搓圆。把面粉放在左手上,右手用力压下去用勺子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馅料,放入之后再一点一点对边捏着使它沾起来。在隔水蒸20分钟。小米糕就新鲜出炉啦!这位师傅正在搅拌着馅料,师傅看到我们十分热情,还亲自做小米糕给我们吃。只见师傅先和面粉,再以熟练的手法快速地做好了外皮,师傅拿起椰子和削器手在来回的转动,椰丝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往锅里跳。在煮椰丝的同时将芝麻糊淋在外皮上,散发出一种清香。椰丝开锅啦!只见师傅每种馅料都加入一点,蝴蝶穿花一般在刀板上,包好啦!师傅往碟上一放。我们坐在招待间里,我不停的踏着轻快的步子。迫不及待的想品尝一下。师傅端出来了。热腾腾的。口水直下三千尺呀!我一咬,里面的汁一下子射在嘴里,十分有嚼劲。

这就是我家乡的小米糕。代表着吴川。你家乡的传统美食呢?告诉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舌尖上的记忆作文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从我记事起,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奶奶给我做的霉干菜肉,这道菜,伴随着我长大,充实了我的整个童年。

那年我五岁,上幼儿园。一天,奶奶接我放学回家,一开门我就闻到了那夹杂着油烟的霉菜香和混着甘甜的肉香。撒开奶奶的手,我迫不及待的跑进厨房,扒着案台,口水直留地盯着那期许已久的美味佳肴——那可是一个月才能吃到一次的珍品!

正当我垂涎欲滴之际,奶奶过来了,板着脸对我说:“阿楠,这菜现在不能吃,要等爸爸妈妈回来再吃,昂!”我只得松开手,不舍却又认真地说道“嗯,我都五岁了,要做个乖孩子,不能那么任性,要等爸爸妈妈回来一起吃!”又偷偷望了一眼奶奶,依旧板着脸,但她的眼中好像有了欣慰。父母回到家,我终于能坐上我的小椅子,吃到那香喷喷的霉干菜肉了!那份油而不腻的味道,入口即化的感觉,让幼时的我如视珍宝。

今年我十六岁,上高中,奶奶做的霉干菜,在我口中唇齿留香。十一年过去了,那份味道还没有变,只是现在我感受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菜肴的美味了。

“大楠,放学回来了!来,帮奶奶把这盘霉干菜端上桌,全家都等着你吃饭呢!”奶奶的脸上笑出了皱纹,张罗着让我去帮她忙。将弟弟的婴儿车推到桌前,坐下,眼前的景象,与几年前的那副画面,简直一模一样;有变化的,只是父母的容颜和奶奶爷爷略显佝偻的身影。吃一口霉干菜,那味道,那带给舌尖的触感,与小时候也一模一样,令人神清气爽。而这记忆中又增添了一丝美好,我感悟到了,小时候未曾注意到的,家的味道。

舌尖上的记忆,永远存在于脑海之中。家的味道也装在心里。霉干菜,就是我记忆的印证,正因有了它,我才能体悟到家庭带来的幸福。这道菜,把我们一家人紧紧系在了一起。这令人难以忘却的味觉上的享受,所承载的,绝不仅仅只是味蕾的满足;舌尖上的记忆,存储了心灵的富足,包含了家人的情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舌尖上的中国英语AbiteofChina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A Bite of China, a mouth-watering late-night documentary television series featuring delicious Chinese food, has attracted countless viewers, and moved many to tears.

Given its subject matter and time slot, A Bite of China was initially considered a "weak player" on TV. Surprisingly, the documentary became popular immediately after airing, and has made viewers go beyond thinking about delicacies.

"Man is what he eats," said Ludwig Feuerbach. From its very beginning, A Bite of China is not just a documentary about food. "The scenes of digging for bamboo shoots, hanging hams, catching fish using a net, opening a steamer filled with white steamed buns, and pulling wheat dough into thin strands for noodles move us to tears. What a lovely China!" a viewer sai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舌尖上的世界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7月12日,我到国际会展中心参加了东南商报组织的进口食品博览会小记者活动。

我来到九号楼二楼的签到处签上了自己的大名。一位阿姨笑容满面地递给我一份礼品。我一看,哇!是一盒五子棋画板和一张5D电影票,我开心极了。

活动开始了。首先是画画比赛,主题是想象中的家或水果。我画了一座海上的家。它像个圆圆的大苹果,两边插着一对雪白的大翅膀,十分美丽。

画完画后,我和小伙伴们每人领取了一杯牛奶和一根草莓味饼干。饼干长长的,闻起来香香的,一口咬下去甜滋滋的,味道好极了。我一边吃着饼干一边参观世界各地的美食。我看到了法国的果泥、果粒和果蔬泥。有土豆味、木瓜味、桃子味……口味重多,品种丰富。我看到了各国的果干,有美国的蓝莓果干、智利的西梅国干、土耳其的无花果干……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我还看到了美国的水果糖。有柠檬味、樱桃味、石榴味。五彩缤纷,颜色各异。

世界各国的美食真让我大开眼界,大饱口福。不知不觉就11点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展览馆。真是令人难忘的一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舌尖上的家乡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香不香,家乡味。——题记

我的家乡在陕西,那儿的历史古迹繁多:有举世无双的秦始皇兵马俑,有历史悠久的大雁塔,有古色古香的小雁塔……还有那优美的自然风景,巍峨的秦岭,险峻的华山。那儿更是美食的家乡。

提起美食,首先大家想到的是美味的羊肉泡馍,酸辣的凉皮……但我最喜欢吃的,却是并不出名的美食——甑糕。“甑”在字典里读“zènɡ”,但在我的家乡却读“jìnɡ”。甑糕,是用红枣和糯米为主要原料,在锅里蒸出来的。“甑糕,甑糕,卖甑糕了!”一阵悠长的叫卖声传入我的耳边。我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揣上零用钱,飞奔出去。只见长长的队伍映入眼帘。我焦急地排在队伍里,生怕到我时就没有了。终于轮到我了。师傅用专用的铲刀将一份甑糕娴熟地铲到盒子里。只见枣泥和糯米交融,红白相映,色泽鲜润,好像琥珀一样,诱人食欲。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口送入口中,暖暖地,软,糯,甜,顿入人心,美味十足。

还有一种我喜欢的美食,也是我们家乡出名的美食——肉夹馍。热气腾腾、酥脆香嫩的饼馍,加上惹人垂涎三尺的卤肉,瘦肉肉色红嫩,肥肉肉色润白,肉嫩多汁。饼馍,加上肉,再加入少许肉汤,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吃。告诉你一个秘密,一定要吃有肥有瘦的,才香呢。

欢迎到我家乡来,欣赏美景,品味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舌尖上的鱼作文800字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我幼年的时光是在湖南常德的乡里度过的。常德乡里的青山与水田之间分布着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乡里人称之为堰塘,没有湖泊那样广大,却也足够清深可供吃用或浇灌。自然,那里也有鱼,不过那些鱼却并不是放养的,那年头似乎还没有专业养殖的概念,它们是天然就生在那里的,不归任何人也归任何人……想弄鱼是很简单的事,连小孩子都可以“伺鱼”:由大人把旧的蚊账布或白纱布缝成一个敞开的有四方底的口袋(口子要比底子小的),用两根棍子撑起,再拿一条绳子系在两根棍子交叉处,绳子另一头挑住一杆长竹竿,伺鱼的工具就做成了;使用的时候,往口袋中间放些饭粒拌鸡杂碎之类,再放一块砖瓦渣,让口袋沉入水中,傻鱼儿们便会受诱纷纷前来入袋,这就叫“伺鱼”——我想应该是这个字:“伺”,伺机等待的意思。

那些年我长住外公外婆家“作客”,伺鱼也差不多是我惟一的“贡献”——虽然伺来的大部分鱼都是我自己吃了。我扛着竹杆,从一个堰塘到另一个堰塘,将口袋沉下,在旁边尽情玩上一阵子,等想起时——当然不能太迟——提起竹杆,口袋出水,鱼儿便在袋中了,那真是有趣的游戏!虽然伺到的多是些小鱼(还有小虾),小鱼煎炒起来那味道才好呢!这些鱼一时是吃不了的,尤其是暑假里,我几乎天天要去伺鱼的——外婆便帮我把鱼拿到太阳底下晒成鱼干,如果连着几天都没好太阳,那就只能放到锅里烧柴禾焙干了:开学后要每天包(午)饭到学堂,火焙鱼是最好的下饭菜。

有时候外公也帮我伺鱼,不过他的工具和方法都比我高级,他把竹子片得薄薄的,织成一种带空洞洞的篓子:篓子开口向内呈喇叭状,鱼儿好进,却不好出;头天晚上把篓子扔进堰塘里,第二天早上去收蒌子就行了。这样可以伺到稍大的鱼——也不会太大,野生的鱼都长的很慢,且不会长大太。这些鱼一般是现蒸了给我吃——将鱼剖洗干净,放在碗里,滴几滴茶油,撒几粒盐,什么葱姜蒜都不用——蒸饭时将鱼碗放入,稍后,鱼与饭的香气便一起飘起来。

这些鱼都是很有营养的——至少,不用担心它们是不是有毒饲料喂养出来的问题——长大后我的头发一直很好,乌黑乌黑的,我总以为是它们的功劳;另外我对我的健康状况也还满意,我也相信这是幼年打下较好的底子——在外公外婆的照顾下——的缘故。……我的这些记忆,是不是也可以成为第九频道《舌尖上的中国》:一部描述中国各地美食、间中展示风光人情的电视纪录片——的素材呢?不过,虽然我也喜欢这个节目(事实上,几乎在纪录频道一开播我便是它的忠实观众),但是我觉得这个节目对那些穷乡僻壤的生活未免有些美化,使得它多少显出一点矫情和做作来。湖南的乡里有我幸福的回忆,即使如此,我也知道,至少在那些年,乡里人过的都是很辛苦的。宁静的田园也常有危机四伏……不过,食物的美味是真实的。那甚至是可以深入灵魂,令人铭记终生的——以上种种感受,均产生于我重又吃到来自湖南的正宗火焙鱼之后——那肉质真是细实,那真是湖南乡里的风味——便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