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读中国合伙人观后感(实用20篇)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读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浏览

8406

作文

1000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8064 字

+ 加入清单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秦玥飞的故事就不仅是他自己的故事了,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独特的大学生村官的故事,一个群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故事。

当村官

秦玥飞已经在湖南省衡山县贺家乡贺家山村当了一年多的村官。

他住在贺家乡乡政府的办公楼里,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两层砖楼,他位于二楼的房间只有八九平方米,没有天花板,彩条塑料布加木板钉起来遮住屋顶的瓦片;屋里光线昏暗,即使白天,依然要开着灯;墙壁暗黄,不少地方糊着报纸;纱窗是破的,漏洞的地方用纸堵住,两扇窗户根本关不拢,有一扇斜倒一边,基本上处于半开的状态,因为纱窗是固定住的,无法取下,只能任由漏风;五毛钱硬币大小的死蜘蛛挤在纱窗和窗台的缝隙里,清理不掉,还是夏天留下来的痕迹。

但是屋内整洁有序,地面虽然凹凸不平,但扫把、水桶、暖水瓶、脸盆、洗衣粉,沿着墙边一字排开,两个做俯卧撑的工具垫着纸板放在地上,柜子上挂着巨大的绿色行军包,正对着另一边墙上挂着的绿色军大衣。书桌挨着床,不大,但是书、电脑、水杯、文件,一切都井然有序。

见到秦玥飞的时候,他正在屋里和三个志愿者讨论信息化教育的项目,四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书生意气十足。秦玥飞个子高,脸色有点苍白,他解释说,因为知道你要过来,特地洗了头发,刮了胡子,搞干净一点。

湖南冬天,室内甚至比室外还要冷,秦玥飞的取暖工具是一台不大的电暖器,还是朋友来看他,住了一晚后,回去邮寄过来的。他说自己用得不多,多半是客人来时才会打开。看过一些他在耶鲁的照片,难免感叹前后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异,但是他自己反倒觉得没有什么落差。

2010年6月,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完成了经济学专业和政治学专业的课程,拿到了文科学士学位。毕业要求36个学分,他拿了40多个。2011年6月,秦玥飞在学校的事儿忙完了,7月份回国正好碰上了湖南省招大学生村官,用他自己的话说,很自然地接上了。秦玥飞告诉本刊记者,虽然他在城市长大,但对农村并不陌生。我们大学暑假特别长,有4个月,每年暑假我都会有一个月左右在农村,支教啊,做社会实践或者田野调查啊,虽然不是完全了解农村,但也并非一无所知。

秦玥飞就这样成了贺家山村的村主任助理,他上任的时候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任何人把他公开介绍给村民。

融入与信任

做了一年多村官,秦玥飞做成了不少事:修水渠、维修道路、装路灯、建敬老院,拉来了乡村信息化教育项目,他在整个贺家乡都有了名气,当选为贺家乡和衡山县的人大代表。对此,秦玥飞特别看重,他清楚记得2012年10月24日是选举日。这对我是个挺大的事,因为基层的人大代表是直选出来的,是村民一票一票投出来的,80%多的老百姓给我投了票。他们认可我的工作,信任我。可能有的老人并不知道人大代表是做什么的,他们或许以为只是一张荣誉证书,在我的名字后面画个圈,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我的支持。但秦玥飞并不认为自己当选是因为修水渠做了政绩。很多时候不是这些看似风光的大事让村民接纳我喜欢我,村民找我做的事有99%都非常琐碎,但我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他们随时能看到我、找到我,我是他们的一分子,跟他们生活在一起。老人需要摘菜提水我去帮忙,耕地的时候我去帮忙,都是很简单的事,这个过程中的存在感和信任感让我很感动,他们选我应该是因为这些小事。

他与村民相处自然而融洽,路上碰到村民会主动招呼、握手;看到老人赶集买了东西会帮忙提过来送回家、坐下来跟老人聊天,告诉老人有事尽管找他;村里人周末到乡政府问征兵政策,找不到人,过来问他,他耐心地告诉他们要等周一乡政府上班的时候再来、要带哪些材料、去哪几个办公室,再把村民送出门。

村民也把他当成自己人,他到学校去,小孩子拉着他受伤的手看很久,问他疼不疼;有村民看他冬天穿得单薄,送他一件军大衣;有村民送他一大罐自己磨的芝麻花生核桃粉,告诉他一天吃几勺,可以防止长白头发;到饭点了,招呼他去家里吃饭;走在路上,有人追上他往手里塞两个鸡蛋或者递烟村民们已经可以毫无顾忌地打听他的私生活,请他帮忙做事,这种关心和询问称得上是乡村社会里最明显的亲近,然而这种亲近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秦玥飞说,来村里的最初一个月,自己天天往村民家里跑,听他们聊天,在一边坐着傻笑,慢慢才听懂当地方言。喝酒抽烟都是来这之后学会的,碰上村民点根烟,这是对村民的尊重,看到小孩子要把烟藏起来,也是对小孩子的尊重。他就这样慢慢与村民熟悉起来,一个月后,开始有人找他帮忙。村民家里热水器坏了,我去捣鼓了一下。秦玥飞说,这对他是莫大的鼓励,说明村民开始信任并且接纳他。

秦玥飞也告诉本刊记者,来村里的第一天他就上了一课。在大学时候生活条件好,留学时养成的生活习惯是早上起来要淋浴。2011年8月29日,我来村里第一天,天气非常热,晚上睡觉蚊子特别多,早晨起床满身都是汗,当时就想去洗澡。村里有个简易的地方可以洗澡,离我住的有点距离,我就提着洗发水走过去,这个过程被村民看见了,传开了,因为他们不会早晨洗澡。这对他们来说非常奇怪,他们会过来问一句,早晨去洗澡了?会有人说,这个小伙子嫌他们这脏,有的会说这个小伙子娇气,还有的说浪费水。于是,第一天我就意识到,要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变得跟村民一样,我带来任何不一样的东西,都会阻碍我跟他们融入到一起。

为了融入村庄,最开始他刻意去避免任何跟村里人不一样的东西。冬天就两身衣服,都是黑色的,夏天也是几件衣服,也是单色的。很多年纪大的老人可能记不得你的脸,但是他一看你穿的衣服,颜色和样式固定,就能认出来。我刚来时候带了一件T恤,上面印着一些英文字母,颜色也多一点,后来发现村民穿的衣服都是单色的,感觉那件衣服有点不合群,就翻过来穿。一开始确实是在有意识地改变,但是后来好像慢慢地就把自己当村民了。秦玥飞说,他现在确实有了很多村民的习惯:穿解放鞋干活儿,收到村民递过来的烟,顺手就别到耳朵上,等车的时候非常自然地在路边蹲下。

村里人对外人有明显的客气和戒备,但对他已经没有任何防备。村里有位64岁的邓奶奶,年轻时候出去打工,回来后自己的房子塌了,只能借住在乡政府后院一个简陋破败的房子里,一住就是十几年。看到秦玥飞,邓奶奶招呼他说话,本刊记者提出想到她家里看看,邓奶奶有点迟疑,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有些难堪,不想把自家的窘迫展现给外人,解释说儿子在外打工挣钱,要回来修房子。秦玥飞悄悄告诉本刊记者,以前他一个人来时,进门聊天邓奶奶没有任何犹疑。

我在城市里长大,留过学,我期望服务这些村民,他们对农村和农业的了解比我要多得多,不管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我在他们面前可能连个小学生都不是。要向他们学习,唯一的做法是要融入他们,看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只有融入村民的生活,他们才会渐渐信任我。如果我不能融入进去,就不可能有信任。秦玥飞说,有了信任后,他们才会说,我这里有点困难,小秦你帮我解决一下。比如最开始他会告诉你,我不会写字,我要给政府打个报告申请个补贴,你帮我写一下,都是些很小的要求,但对我来说是很有成就感,说明已经建立起初步的信任。你帮他做了一件事以后,这个信息就会传开,各种各样的村民会找你做各种各样的小事,你把这些小事做好后,村民才会觉得这是个踏实的孩子,你愿意为他们服务,才会找你做各种各样的大事。

秦玥飞很珍惜村民给他的信任,任何可能导致与村民关系疏远的行为他都会考虑再三,有时甚至会慎重到让人有些无法理解。他不太愿意让本刊记者跟他同时出现在村民视线里,客气地请记者远远跟随,理由是村民可能会有各种猜测或误解。这也是我对村民的尊重,如果我在村里娇气、傲慢,有所谓名校生架子,是做不了公共服务的,形象对我很重要。如果形象不好,可能会影响我以后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工作。他诚恳地说。

规则,程序与人情

在村里做事,秦玥飞有自己的一套认识论。一个本科毕业生,到农村里工作,他如果觉得自己很牛、什么都懂,到这里来了,看见这不行那不行,就去告诉村民,你这里那里都不行,全部都要改,这是非常错误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大学生村官里有一个官字,但不是官,是服务者,要为村民做好服务。秦玥飞说,我在村里做的很多事,不管是水利也好,教育也好,建敬老院也好,包括路灯、校车安全这些我非常关心的事,并不是我来了之后,利用我所谓耶鲁大学的高材生的身份,自以为懂农村了,提出来去做的。其实这些诉求都是村民提出来的,他们提出来后,我再想办法帮他们一个个去实现,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

村民找秦玥飞有各种各样的诉求,有的事他办不到,但也不会简单地拒绝。有的退休教师来问我能不能帮他涨涨退休工资;有的告诉我说儿子30岁了,没有女朋友,想结婚,能不能帮忙找个女朋友。这些我显然办不到,但不是说办不到就不办了,涨工资我没办法,但是,提出来了就要记下来,要去县里问,有没有给退休老师涨工资的相关政策。找媳妇这事,我要去其他几个村问有没有没嫁出去的姑娘,回来反馈给村民。看似荒谬的要求其实都有道理,村民有自己的逻辑,即使办不到,他们也会理解。真正做的事不仅仅是建一栋楼,修一条路。

秦玥飞思维清晰,做事很有技巧,很多事在他看来是技术活儿。有村民告诉我说房子漏雨了,问我能不能帮忙去解决一下,首先得去看他是什么样的房子。秦玥飞说,国家没有专项资金来修补漏雨的房子,但是你要去想办法,要研究政策。比如,发现国家有个危房改造的安居工程和政策,如果这户村民的房子非常老了,确实是危房,就可以利用政策。这时候就要让村民写个报告,他不会写,你要帮忙,之后要到村里去盖章核实,证明他家里的实际情况,再拿到乡政府民政助理那里,告诉他下边的村民打了一个报告,我来交给你,问他一下今年的指标还有没有。民政助理可能会告诉我今年没有指标了,但2013年的指标4月份来,他是第一个,到时候按照国家政策的流程,优先帮他办。这时候就可以非常高兴地回访村民,告诉他这个事帮忙办了,不是说现在已经解决了,而是说正在做,已经在议程内了,其实我就相当于一个桥梁。秦玥飞告诉本刊记者。

在这些琐碎细小的事里建立了信任,村民才逐渐告诉他自己的诉求和需要,秦玥飞做的事也就越来越多。

但村里没有任何事情是简单的,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村民之间、村民和公家之间,人际关系复杂。一方面是人际关系,一定要尊重村民,待人真诚;另一方面,处理事情一定要按照程序来,村里的矛盾除了利益分配之外,最大的问题来源于不走程序。秦玥飞向本刊记者解释,比如说,村里希望把泥巴路硬化了,赶集的时候租出去收摊位费。修路要10万元,但村里账上一共才5万元,村干部按照议事程序召集村民来讨论,讨论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村里的意见是,那块地是集体土地,所以村里出钱修,修好后,摊位费村里来收。但是村里来做这样的事不仅要把仅有的5万元全部用上,还要背上5万元的债务。10万元,要收10年的摊位费才能把成本收回,划不来。而且虽然土地是集体的,但路两边的住户都搭了棚子,这是违章的,按照法律可以拆掉,但你怎么能去给他拆了?现在都担心村民闹事。幸亏有程序,召集村民讨论的时候有人离场,我们去做工作,不久之后村民自己提出来一个方案,主动提出拆掉棚子,但是要求自己出钱硬化门前的路面,摊位费归个人。因为村民算了一笔账,一个月120块的摊位费,3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于是,事情解决了,村里的钱也没花,这就是程序与人情,而且,不能与民争利。秦玥飞说。

修水渠也是个规则和人情混杂的事。秦玥飞告诉本刊记者:如果修水渠不走程序,几个村干部聚在一起聊聊就把事情决定了,会出很多问题。比如说,你怎么知道村民愿不愿意修,你怎么知道村民愿意以这样的方式修,你怎么知道村民愿意你把村里的钱动用了来搞这个事,你怎么知道这么做之后不会损害一些村民的利益?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出来。但是如果有一个决策程序和议事程序,通知大家有修水渠这么一个想法,把村民集中来开会,来不了的村民,要有代表过来,充分抒发意见,这样就可以知道大家为什么支持或者不支持。由此审视来做,要怎么做,由谁来做,施工的队伍怎么选择等等。人际关系一定要做好,平等沟通,大家才会愿意参与程序。

但是,即便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在乡村社会,有时候人情的力量远大于程序和规则,修水渠最终还是出现了问题。

村民小组一起讨论,当时出来一个方案,四五十票全部通过,但是后来发现,有一户村民没来参加投票,按照程序,可以当作弃权,即使当反对票,也是四五十票对一票,按理说可以直接去做了。但是这个村民出来喊一声说不能做,原来四五十个同意的村民都不吭声了,因为不想跟他产生矛盾。虽然做水渠可以让收成变好,并且用的是我从外面筹集的钱,这是跟自己利益直接相关的事,但是有人出来吼了一声,就都不做了。秦玥飞说,这时候硬按程序推进肯定会出问题,四五十个人都同意,我们得支持他们的决定。所以,我就找到那个村民,天天去他家里,带上两包烟,给他点上,伯伯叔叔地叫,一周时间,聊熟了,信任我了,问我能不能考虑让他来施工,他想从这里边挣钱,我才知道他当初为什么出来吼一声。秦玥飞当然最终也没同意让他施工,外面找的施工队更便宜,但他跟我熟了,也不好意思为难,就同意了开工。秦玥飞说:很多人说要民主的议事和决策程序,这很好,但是只靠投票或只靠人情是解决不了农村的事情的,现实与规则的博弈,放弃任何一个都会出问题。

质疑,以及中国

秦玥飞当村官的微博在网上流传开以后,很多人给他留言、发私信表示支持和赞赏,也有少数人质疑,直接给他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说找钱那么难,怎么能找到这么多钱,肯定是有关系或者家里直接给钱。他会去浏览网友的评论,但是不太回应解释。给我的微博回复和私信99%都是支持的,芮成钢的微博下面百分之七八十是支持,有的是贴标签,那我就没有必要去回应了,反正没有影响到我工作。而且并不是说有人骂我,我就是他们骂的那种人。

秦玥飞说,自己确实没有什么社会关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了解公益慈善方面的信息,去北京、长沙、上海,跟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基金会、企业和个人打交道,才寻找到各种社会资源的支持,已经给村里和整个贺家乡筹集到80多万元。跟公益组织等机构打交道不是说打个电话或者写封邮件去告诉他们你需要多少钱,而是要把项目相关的信息都准备好,比如说建敬老院,要把所有预算做好,清楚明白地拿给出资方看。他自己发明了一套系统,给每个项目的所有过程拍照。比如取钱的单子,前后要能对起来。比如修水渠用的U形槽,搬运、装卸,都拍照,这是为了给出资方看,方便他们检查和监督,运作也透明。他细心周到,出去参加活动,西服干脆就放在朋友家里,需要的时候让朋友寄来。有活动的时候,我让朋友把西装提前寄到当地固定的青年旅社,青年旅社的人帮我送去干洗熨烫,我到那以后取回衣服,洗个澡打理好头发,换好衣服去参加活动,谁也看不出我是农村来的。我在酒会上用中文或者英文给他们讲各种各样农村的故事,很有趣,很多人围过来听,他们当中可能就会有人能给我提供帮助。活动结束后我回青年旅社睡一觉,第二天早晨再换上村里的行头回去。

外出筹钱的路费从自己每个月1450元的工资里出,开支加起来已经近万元,幸运的是农村里花销不大,秦玥飞还能有余钱给敬老院买大米,给村里困难的老人送些东西。他去耶鲁念书靠的是全额奖学金,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不穷,但是也绝对谈不上富有。

很多人质疑一个耶鲁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当村官,对他有各种猜测,对此他甚至会觉得很好玩:跟我不相关的人怀疑我是不是贪钱去了,但我做的事跟他们没有直接关系,而村民其实不管你是哪里毕业的、是不是城市来的,这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村民不关心谁来服务他们,只要能把他们服务好,改善他们的生活,他们就满意了。就算有一天,真的是官二代富二代到农村去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我也很支持。秦玥飞说。

尽管如此,他依然非常认真地用中国梦这个概念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我到农村一年多,接触到这么多村民,对农村了解比原来深,我的感觉是,农村的家庭同样非常热爱生活。他们都期盼着子女有好的教育,长大后有出息,能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自己能有更舒适宽敞的房子,更好的环境,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更加可靠的社保,这是很多家庭最简单的中国梦,很美好也很实在,很有价值,是一种对更好生活的期盼,这是我理解的一个基本的中国梦。我也有这样的梦想,不是说我来当村官,我就不喜欢稳定的生活,不喜欢财富,但同时,更能让我满足的是,我可以在很多人实现自己家庭中国梦的路上帮他们一把。先不说什么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简单的,国家是由一个个人和一个个家庭组成的,让每个人都过得有尊严,这是非常实际的期盼,我觉得这些期盼很重要。我的价值观跟村民是一样的,我理解村民,跟他们是同样的人,我强烈认同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才认为做这个有意义,能帮更多人实现中国梦,也可以实现我自己的中国梦。秦玥飞说,有人说我为名利、为权力、为以后的升迁铺路,这要怎么说呢,就好比上小学也可以看作是为上中学、上大学铺路,并不是说我在为自己以后某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铺路,而是说如果我做得好,有更进一步的空间,能为更多人做公共服务,我自然会继续做下去。

秦玥飞告诉本刊记者,他很早就希望将来从事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我在重庆南开中学上高中,那是个很好的学校,互帮互助的氛围很浓烈,那时候我就有这个想法,但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读大学之后,知识和视野都拓宽了,才能用公共服务这个词语来诠释我想做的。我是希望用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但是上大学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将所学所长和这个目标契合起来。之前也尝试过很多其他的公共服务类工作,最后发现,大学生村官是个很好的开放性平台,农村各个领域的事都可以去做,农村教育、农村医疗、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等。他说,中国大多数地方是农村,农村很有代表性,中国不是微博上的中国,这里才是真正的中国。我当村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和老百姓,也能更好地了解我自己,至少可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现在看,我做得还行。

村官之后?

秦玥飞很担心自己被媒体异化,他其实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年轻人,只不过多了个世界名校的光环,也更加优秀。他喜欢听古典音乐,喜欢文艺电影,除了英语还会俄语和法语,看各种各样的书,他在大学里组建过摇滚乐队,自己打鼓写歌,爱游泳,参加辩论、演讲、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还是学生会主席。在村里,他会跟来支教的志愿者在学校屋顶的平台上瞄准地上的圆圈投石子,聊天开玩笑,很有默契地念起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对白,就是一个年轻人松弛自在的状态。

签了3年的村官协议,这之后做什么?他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去念书或者从事别的公共服务岗位都有可能。村民毫不吝惜地表达对他的欣赏和喜欢,村主任胡传佳说:我当村干部20多年,水渠的事弄不好,小秦一来就能筹到钱把水渠修好,有能力,我很佩服他。有些村民直白地表达希望他留在村里多干几年,但是更多村民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村里的曾师傅告诉本刊记者:小秦很好,我们都喜欢他,但是村里条件不好,他应该去更高的地方,到更高的平台上能帮助更多人,但他跟村里人关系好,也不会忘了村里人。

尽管未来并不清晰,但是秦玥飞告诉本刊记者,有一件事他一直在考虑,并且非常确定地要去做:我当村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智力资源,我不懂敬老院,不懂建筑,不懂农业方面非常细节的东西,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是我不懂这些,我必须得承认。同时我又没钱,政府的钱也有限,我需要整合各方面的社会资源给村子做事。其他的大学生村官或者基层的公共服务者们也有很多,刚从学校出来,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资源有限,虽然有一颗赤诚的心,可能还是做不成事,他们肯定也需要帮助。所以我想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能够把各种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支教的也好,支医的也好,扶贫的也好,把年轻的公共服务者和社会资源对接起来,为公共服务者提供支持和帮助。这同时也是大家学习的过程,学好了,以后会在公共服务的领域里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这是《感动中国》给予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颁奖辞。

在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边的一个小巷子里,有一个爱心厨房。每到饭点总有许多病人家属在摊子前忙碌,为的是让在医院救治的亲人吃到来自家乡的味道。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想用自己的力量给这些病人及家属一个短期的家,这样一做就做了18年。这18年里摊子从开始的免费,到5毛,再到现在的1块,夫妻俩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但他们从没怨言,他们想只要病人在这里,它们坚持一天算一天。夫妇俩的事迹很令我感动,它们的奉献精神更令我感动。在与病魔抗争,在与亲人相守相伴的日子里,一定有份温暖和欢乐来自爱心厨房。医院里亲人间互相守护,院外爱心厨房完成了另一种守护。我想这就是爱心厨房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国梦,感染我们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洗涤,精华我们的心灵。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实现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梦祖国颂国庆特别节目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母亲有两位:一位是生育我的母亲。另一位,是我的祖国母亲-中国

她坐落在东方世界的一个伟大民族。这个民族是由五十六组兄弟姐妹组成的一家。

祖国?母亲?

有的人一定会问:“为什么要称一片土地为母亲?”因为,她用江河乳汁喂养了我们兄弟姐妹,用宽广的胸怀抱大了我们。

我的母亲美丽富饶。我一点一滴地从生活,课本上了解我的母亲: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土、有饮誉中外的四大发明、有绵延万里的长城,秦兵马俑、壮丽辉煌的故宫,独一无二的苏州园林……

我的祖国母亲强大无比。香港,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长江三峡建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中国金牌数列世界第二、“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现在的祖国母亲居有智慧的大脑,丰富的财富。但,在那之前,我们祖国母亲也曾落魄。

帝国主义者在因次侵略战争中,大規模地屠杀中国人。5万多人的塘沽镇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1000万人的天津烧条后仅有10万,北京不计其数,庄王府1700多人。在1937年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余万人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打残致死,南京大屠杀6个星期内30万人死去。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殖民统治,使中国人民备受欺负,毫无人格尊严可言。

有这些惨疼的过去,才有今天的辉煌,有今天的辉煌也是有爱国人士的付出。

历史上,有多少中华儿女热爱自己母亲去热爱自己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慷慨悲歌,屈原抱石投江,孙中山百折不回,上下求索……一代代的英雄儿女为国献出自已的热血和生命。

我不能像这些英雄一样为祖国母亲做出什么奉献,我只能在学校里看着五星红旗升起,唱着国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我们学生而言,宏伟抱负的学习,让我们全部的为母亲奉献。心中会感到自豪,热血沸腾。

祖国!我的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动中国2024年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梁益建,医学博士,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从医三十年来,他用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实现在极重度脊柱矫形领域禁区的不断突破,用自己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和刀尖上行走的精妙技艺书写了医务工作者忠于信仰、无私奉献的人生轨迹,为无数“低头”病患开启了他们的“抬头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观后感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曾经的小小少年,如今已成长为年少有为的青年,都肩负着祖国负重前行的责任,努力的富国!兴国!强国!

青年强则国强,需要青年勇于直面挫折,迎接挑战。五四爱国运动时期,李大钊,义无反顾地加入爱国组织,就注定了李大钊的坎坷命运,奠定了其爱国主义英雄形象。李大钊进入爱国组织成为地下党,时刻面临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无数的困难摆在他眼前,他从不曾低头。在他执行秘密任务时多么危险的情况,他都沉着冷静的面对,对于执行途中的障碍,他搜都机智_扫除。正印证了他曾说过的一句话,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正是因为像李大钊这样的无数青年,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勇于直面挫折,迎接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爱国主义才获得成功。因为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参与和做出的贡献占绝大的部分,所以从此以后的每年5月4日被定为五四青年节。

青年强则国强,需要青年勇于承担,自立自强,不断完善自我。曼瑟尔曾说过,青年时期是要做一点什么事情,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一种机遇。身为青年的我们,要有祖国应对外敌时的气势与豪迈心态。对于成长的道路,我们应该把握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把握机遇期,全面应对挑战,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勇于承担重职,强化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俗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既然总有人成为英雄,为什么不能是你呢?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职责和责任,不能逃避,不能躲藏,要在历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自立自强,把自己的实力历练强大。

人生不是如砥的道路,喜乐悲欢在人生的舞台上从未曾独幕。我们都不要活成,生而为青年我很遗憾的模样。

青年强则国强,需要青年认清自我,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对自己问心无愧的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就是国家的支柱,支柱高了,强大了,充实了,则国家就稳定了,富强了。青年像每天升起的蓬勃朝阳一样,强劲而又光芒四射。青年国之栋梁,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文化素质和品行,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的《苔》激励着无数青年也学牡丹开,即使弱小也要学着慢慢强大。

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青年人,让我们感谢机遇,发挥自己,强国又强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或学习心得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小麦肤色、眼睛雪亮、笑容爽朗……看完张小娟的事迹,我眼前浮现出的是这样一个热爱工作、热心生活的年轻女孩模样。从事工作十年以来,心系家乡,扎根基层,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她是高原最坚韧盛放的花朵。如今花朵凋谢,遗憾之余,也要将以张小娟为代表的基层干部精神发扬光大

,让格桑花永葆芬芳。

学习榜样精神,传承楷模力量。以张小娟为代表的年轻乡村干部是基层建设中的有生力量,他们有干劲、有拼劲、有想法、肯吃苦,对于广大年轻干部干事有着很好的带动作用。各级机关要善于挖掘典型人物,采取多种方式对扎根基层和奋斗着的基层干部们进行多角度深度宣传。如下乡调研、邀请典型人物座谈、榜样纪录片等,通过亲身接触、感受榜样工作环境、群众评价和干事热情,营造“学、赶、超”的积极工作氛围,让榜样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朴素的精气神得以传承发扬,让高原格桑花的芬芳浸润每一方土地。

做好基层保障,激发工作热情。同张小娟一样扎根基层的干部不在少数,工作环境的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但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年轻人干事创新的可能性,难以“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开拓基层工作新天地。为基层打牢基础保障,完善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同城市信息互联互通,为城乡密切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让基层在了解最新政策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乡村实际,为基层脱贫致富加速助跑。同时,逐步形成人才流动机制,激励广大干部下基层锻炼,形成灵活、流动、多元的基层人才体系,让基层工作不断推陈出新。

张小娟用她三十年的生命书写了一个不为名利,敬业工作的基层干部短暂的一生。

“宁可壮烈的闪烁,不要平淡的沉默”,这是对张小娟生命的最好阐释,也是对以她为代表的基层干部最朴素的写照。在艰苦高寒的高原之上,一株株格桑花铺就的锦绣,绘就成了高原最动人的风景。芬芳路上,赶路人仍在埋头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期待以久的年度人物颁奖活动,共有11人获奖,其中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我怀惴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

第一位获奖者叫黄旭华,三十多年来,黄旭华没回过几次家,家里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后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核潜艇之父”。他那时心里肯定很纠结也很无奈。

最让我感动的是91岁的老人刘盛兰,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一刻开始,73岁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了出去,有时候,他竟然同时损助了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他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出去捡废品。这么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个蓝布袋,里面装满了给学生的汇款单和学生的回信……老人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住进了医院,还不忘给同学们汇款,怕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对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一开始,乡亲们都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对于这些嘲笑,沈克泉并没有气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了吃油难的问题。后来,沈克泉叫来了儿子沈昌建带着买车钱与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种。沈克泉去世前说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经过父子俩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种都获得了认可。父子俩的心灵就像油菜花一样美丽。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人我没发现,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布衣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出品的五集服装文化纪录片《布衣中国》,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首播。 播出时间为每天05:44/10:10/13:44/16:26,共四个时间段。

布衣,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是衣服,也是平民百姓的代称。服装,是社会变迁的地图、穿在身上的"国家史".国民冷暖,时代明暗,生活沉浮,在衣服上密密缝补,飘飘显现,无论霓裳,还是褴褛。

《布衣中国》,由台湾著名文化学者黄永松先生担任顾问,影片上下穿越,南北牵挂,剥茧中国服装的生成,以及服装后面的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从服装的本原和材质出发,在一丝一缕之间发现山河春秋的冷暖、浑然天成的密码。

据介绍,2014年四川"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上,《布衣中国·百变一身》曾荣获"金熊猫"奖人文类"亚洲制作奖". 该片的获奖评语称,"衣服是社会的皮肤,能感知时代的冷暖。纪录片《布衣中国·百变一身》通过讲述从民间女红到服装产业的个人命运故事,重拾中国情结。影片奇思妙想,画面干净优雅,将服装设计之美与视听语言之美融合,让人在针头线脑中,丈量出布衣中国的社会变迁".

该纪录片由深圳市汉唐韵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越众影视有限公司共同出品,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感动中国颁奖盛典2024观后感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叶嘉莹是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学者,90多岁高龄的她仍坚持讲学,还捐出3500多万元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用一生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感动中国》颁奖辞这样描述叶嘉莹: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你发掘诗歌的秘密

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

转蓬万里,情牵华夏

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

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

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如何理解这位耄耋老人成为感动中国人物呢?窃以为可从三个层面理解。一是学习的楷模。叶嘉莹三四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

专攻古典文学专业。生活的艰苦,家庭的变故,没有让她放弃读书,反而写作了大量的诗词。

二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不遗余力。近二十多年来,叶嘉莹应邀到几十所大学讲学,同时应社会各团体的邀请,举行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专题讲演,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满天下。正如当代红学家冯其庸所说:“叶先生是属于我们现代的。叶先生不仅精于传统的诗词学,而且能治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因为时代和条件使然,所以叶先生的学识又与我的两位老师(王瑗仲、钱仲联)有所不同,叶先生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她的学术成就也确实赢得了崇高的世界声誉。”

三是她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叶嘉莹先生多次向南开大学捐款,目前已累计捐赠3568万元。实现了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捐出毕生积蓄的诺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学术人生的追求。一个学人对待金钱的崇高境界,足以令世人为之动容。

学者也是劳动者,也可以感动中国。这启示我们:一个知识分子的伟大、无私,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淘洗、磨砺、熏陶中形成的。是诗词,带她走过人生欢乐与无常;是诗词,伴她一路而来,承载了她一生所向……可以说,中国古诗词中美好的精神养分,古代诗人高迈的性格和豪放的爱国情怀,给予她丰厚而绵长的滋养,让她变得那样心灵纯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在于此。

诚如先生说过:“我平生经过离乱,个人的悲苦微不足道,但是中国宝贵的传统,这些诗文人格、品性,是在污秽当中的一点光明,希望把光明传下去,所以是要见天孙织锦成,我希望这个莲花是凋零了,花也零落了,但是有一粒莲子留下来。”诚哉斯言!先生有大爱,这大爱将激励更多的学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1月全国范围内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是疫情重灾区,可是仍然有太多人选择逆行而上。84岁的钟南山去了,解放军战士的医疗队去了,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去了。

“过年本想换个发型,现在如愿了,我剃了光头穿防护服更方便!”这是一位90后的武汉护士亲口说的话,她本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可在危急关头,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她放弃了所谓的“美丽”。白衣天使,也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长辈的样子与死神抢人。他们还说非典那年我九岁,今年27岁,当时全世界保护90后,这次换我们90后保护世界了。这群可敬可爱的护士也是父母眼中的宝贝,但他们深知自己更是一名医护人员,他们用双肩扛起了一个叫“生命”的责任。向你们致敬,可爱的护士!

当医生摘下口罩,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那一道道勒痕。因为长期戴口罩,他们的脸上勒出了水泡;因为长期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当她们脱下衣服时,是那全被汗水浸湿的背心……医生是什么?医生是收起了翅膀的天使。“你一定要给我平安的回来,你回来我就包一年的家务,听见没有?”这是一位丈夫对即将远征的妻子说的话,话语中带着一丝哽咽……是啊,医生也是人,她们也为人妻,为人母,但在这种危急关头,她们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她们是与病毒抗战到底的战士。她们签下请战书,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她们用自己逆行的背影告诉人们:别怕,还有我们!我们坚决与死神抗争到底!”,向你们致敬,英勇的战士!

钟南山院士,84岁的高龄仍挂帅出征,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武汉人民需要他!全国人民需要他!中华民族需要他!

疫情一线,他们无畏生死,自愿请战;疫情一线,他们身着雪白战袍;疫情一线,他们把医院当作占豪;疫情一线,他们冲锋陷阵,跟随号角!他们与病毒斗争,与死神抗争,他们用炽热的情感书写着大爱的诗篇,他们完美地诠释了“勇敢”和“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共同体的运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危机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出现,不可避免,所以让共同体存续最重要的不是预防危机,而是让共同体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共同体的修复能力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

传统的中国人讲城府,爱面子,不喜欢轻易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在合作前不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完全披露出来,那么共同体就会产生异化现象,从而使共同体的走向偏离成员的人生梦想。成东青、孟晓骏、王x在合作新梦想时就是如此,他们相互之间根本不知道参与新梦想的真实动机和目标,三人直到决定分道扬镳时才说出实情,尤其是孟晓骏在美国的遭遇。设想如果他们在新梦想成立之初,就将这些真心话全部说出来,并作为制订政策的依据,我想要么没有新梦想,要么不会有危机。

王x在其婚礼中告诫大家“不要和朋友开公司”,其实很有道理。中国是个熟人社会,朋友更是熟人中的熟人。所以朋友间的合作总是偏重描述愿景,而忽视规则。其实规则像蓝图一样,是促使共同体成员都朝着推动共同体目标实现的方向进行选择的机制。所以,规则必须事前制订,而不是在危机发生时。如果危机来临再去制订规则,那么规则不管如何制订都将使至少一方的预期受挫,从而破坏了共同体存续的根基。

当然即便合作之初有了规则,也未必总是相安无事,如果规则缺乏预见性和没有规则后果同样。所以,应当由精英成员作为规则的设计者,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这样的能力。另外,有了好的规则,还要设法提高改变规则的成本,朝令夕改同样等同于没有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__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十分感激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我心灵、软化自我感情、培育并坚持自我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教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我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到达的;正如一位伟人以往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忙“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__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我骄傲的活力,我要感激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我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必须热度的活力,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欢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中国体坛风云人物颁奖观后感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1月15日晚,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在水立方举行,00后跳水奥运冠军任茜获得最佳新人奖。

最佳新人5位候选人是陈婷(田径),龚翔宇(排球),钱学超(射击),曲春雨(短道),任茜(跳水)。最终任茜得奖,奥运冠军陈定和吴敏霞为新人奖得主颁奖。

2001年出生的任茜在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十米台夺冠。任茜:“能获奖受宠若惊,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没有你们也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我会继续向2020年奥运会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主持人中体现了实质性的核心价值。

蔡明那个小品好:语言幽默、俏皮、出彩,蔡明那张嘴真“贫”.结局意想不到的好。

《万马奔腾》很有创意:现代、新潮、魔幻。

《扶还是不扶》直面困扰社会与人心的现实困境,不回避问题,深刻揭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现实问题: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就很难扶起来了。如果揭示与寓意更深刻些:在一些问题上,即便人心倒了,也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扶起来!可惜在这方面着力还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品的内涵与艺术感染力。

牛莉与郭冬临的小品同样直面现实讽刺和鞭挞有力度:层出不穷、花样迭出的“人情份子”这种利欲熏心的敛财礼金“苛捐杂税”,已成为败坏社会风气,稀释和离心离德人际之间真诚感情的社会公害“离心机(会)”

……

但综观马年春晚,整体印象不佳:平常、平淡、平庸、缺乏高潮,缺少特别优秀的节目,少有特别吸引人的亮点,更无经典性节目。网友吐槽:冯小刚不如哈文。有比较才有鉴别,平心而论,我认为就春晚水平而言,“冯小刚不如哈文”这种说法与评价是公允的,也是还哈文以公道。

就马年春晚主持人张国立而言,还真体现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然就冯小刚导演的马年春晚整体水平而言,证明了外来的和尚的经念的并不好2017年央视春晚观后感范文文章2017年央视春晚观后感范文出自。如果为马年春晚以及总导演冯小刚打分,恕我刻薄:不及格,也更让人加深了央视春晚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梦·祖国颂”观后感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金桂飘香的日子,我们迎来了共和国71华诞;71年是不平凡的,共和国经历坎坷挺直背梁;71年,您的人民益安康,71年,您的国力日益强壮。在这里,我真挚的祝福您——我的祖国,71华诞生日快乐!

自从改革开放80周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村更是发生了防台风大的变化。以前,我们村大多是土房子,一下雨就非常危险,可是现在一座座的平房,楼房都盖起来了。从前,那泥泞的道路,一到下雨天就没法出门,可是现在那宽阔明亮的水泥路修好了,更有利人民行走了。国家现在又实行新农村建设,每个村子都安上了路灯,一到晚上,全都亮起来了,人们晚上出去更方便了。国家不仅在村子里投入了很多的钱,在学校的建设上,学习上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以前上学还要交学费,现在上学,不仅不交学费,国家还免费每学期补助375元,这是因为国家制定了“两免一补”的政策。我们生活在温馨的环境当中,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有活泼可爱的同学们,还有非常关心我们的国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祖国。

祖国母亲,这就是您71年来的巨大变化。您凝聚了炎黄子孙的心,赢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您是一部浩瀚的历史巨著,更是一副长长的彩色画卷;我们为您骄傲,自豪。祝您越来越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布衣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2164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好奇,看完《布衣中国》第一集《浑然天成》后,我决定把自己观后感写下来,以下是一个业余观众的神神叨叨。

在微博上关注记录片之家后,刷屏时看到了央视播出的5集纪录片《布衣中国》,当时匆匆掠过,心思只停留在音乐和文案的表层上。今天再看时,发现了很多值得深究的信息。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纪录片的: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

我的理解是:真人真事与艺术手法的结合,或者说纪录片囊括了几个要素:人物、故事、不突兀的叙事手法、音乐、画面和旁白。

先不说第一集讲了哪些故事,看到片尾时,制作团队的信息滚得飞快,我一秒一秒地暂停播放暂停播放,这些幕后的制作成员和他们的角色分工也让我这个业余观众了解到纪录片制作的一点点程序。

制作纪录片是一个项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调度团队成员,控制制作预算,符合预期效果呢?屏幕前的我可以一边嗑瓜子一边享受制作精良的纪录片,但是还是要感谢幕后的制作人员的辛苦劳作。制片人、出品人、策划、统筹、资料收集、编导、摄影、音乐、编辑、后期技术与合成、解说、发行,数了几遍,人数超过了25人,有的还身兼数职。为什么感觉是在一本正经的胡扯项目管理的内容,况且我也没接触过影视制作,实在不会说,那就不说了。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表达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主题,那么《布衣中国》的主线大约是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时间为经,地理作纬,第一集《浑然天成》的足迹北起新疆、甘肃,南至南粤顺德和海南岛,东入浙江湖州和海宁,探寻一朵棉花、一个蚕茧、一匹绸缎、一根丝线和一块皮革的故事以及这片土地上或已式微或仍在延续的职人精神。

“服装,是社会变迁的地图,穿在身上的国家史,国民冷暖,时代明暗,生活沉浮,在衣服上密密缝补,飘飘显现。无论霓裳还是褴褛,5集纪录片《布衣中国》,上下穿越,南北牵挂,剥茧中国服装的生成,以及服装后面的肉身。从服装的本原和材质出发,在一丝一缕之间,发现山河春秋的冷暖,浑然天成的密码。”

听到这段开篇文案和背景音乐《爱你如衣》,满满蕴含央视的风格。这部片子的制作方主要是深圳一家专业制作记录片的影视文化公司,但是同央视合拍且在其平台上推广难免带有浓浓的“布衣”体。

《浑然天成》讲述了11个普通人的故事。芳龄十八的采棉姑娘北上新疆摘棉赚取学费,几近耄耋之年的广东人梁珠先生坚守顺德香云纱的生产,还有巧手设计,赋予质朴面料时尚元素的良子夫妇和混血女孩益西德成。一部55分钟的纪录片,展现了服装原料的生产、加工,再到设计并制作成衣,我们可以顺势摸出片子的策划思路和导演的拍摄方向。

有了清晰的大局观,血肉的力量透过一个个引人共鸣的职人故事直击人心。

解说中提到了“匠人手艺和职人精神”,我又听到了“职人”这个词汇。搜遍网络,“职人”的释义大致是拥有专门的手艺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因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考证它的出处。不过,按我的理解,“职人”理应是个能靠手艺吃饭且能自由支配个人时间的群体。

片中的海宁皮革裁剪师叶尚青和他的缝制工妻子王婷日以继夜留在皮革加工车间,旺季到来,加班挣钱,养活一家老小,他们算是半个职人。而一句“皮衣的制造者不一定能够成为皮衣的消费者”却生生地把观众拉入真实的生活,叶尚青夫妇俩穿梭在高档服装商场里,没能找到妻子“中意”的皮衣。人潮川流不息,遍身罗绮者,谁是养蚕人?

解决了基本温饱的群体尚不算是真正的“职人”,追求生活品质并有能力满足这种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时间拥有一定的主导权,我觉得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人”。

第一集并非弘扬忆苦思甜这类主旋律,“家庭”和“传统”的主题倒是占据了较大的篇幅。

外省人阿兰跟着婆婆学习织黎锦,为的是给女儿一件具有民族特色的筒裙。

“一件筒裙,对阿兰的婆婆来说是记忆的传授,对于阿兰是入乡随俗的归依,而对于阿兰的女儿则是传统的牵挂,一件衣服完成了对三代人的言传身教。”

湖州村民谭洪亮一家养蚕缫丝,为的是给堂妹的新生儿缝制一条丝棉袄。

“这是一个家族相聚的温煦场景,中国人,起初聚族而居,渐渐花开叶散。但因为这一丝一缕,宗族和传统得以藕断丝连。”

看到这儿,我想北方的同学多少留有母亲帮着全家人缝补衣服或者纳鞋底的记忆,而我呢?印象里,妈妈给我做过两件衣服,一件是夏天的清凉短袖上衣,一件是冬天的棉裤(小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

大约是小学三、四年级吧,家里的脚踏式手摇缝纫机还没坏,是那种国产的缝纫机,不记得是蝴蝶牌还是飞人牌了。夏天到了,不知从那弄来的清凉面料,我妈给我缝了一件无袖上装,刚好盖住肚脐眼,然后就乐呵呵地穿了整个暑假。

不过,缝纫机倒成了我的玩物,心血来潮缝了个零钱袋,用收紧带封口,针脚歪歪扭扭,粗糙的很。

今天就写这么些吧,我不想再烧脑了。

轻松一刻:

请欣赏由邓康延作词,何沐阳谱曲兼演唱的《爱你如衣》

棉花开过的四季

苍凉依旧的大地

故乡的讯息,裹住我的浪迹

梦里温衾的的暖意

丝路绵延千万里

岁月转身的距离

缠绕的往事,编织成绸忆

而你针刺般华丽

等风起,爱你如衣

剪相思,归去遥遥无期

沉香的那匹,一直压箱底

留给你今生来世做嫁衣

丝路绵延千万里

岁月转身的距离

缠绕的往事,编织成绸忆

而你针刺般华丽

等风起,爱你如衣

剪相思,归去遥遥无期

沉香的那匹,一直压箱底

留给你今生来世做嫁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眼泪湿了眼眶,作为一名支教结束已经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层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们都应该向文秀同志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文秀走了,千千万万个文秀还在,每一个青年学子都要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时代的洪流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限度将自己投入到祖国伟大建设当中去。

通过学习“第一书记”黄文秀的事迹,让我明白了基层是艰苦的,只有心怀信仰,才能成芳华。努力、阳光、热情、真诚、有追求,是黄文秀留给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诚的初心,质朴的奉献融入贫困群众,担当起脱贫攻坚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第一书记”黄文秀不畏艰苦,奋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把一脉相承的信仰,奉献与牺牲的信念,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量,铸成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的魂。

看完黄文秀的视频,我感慨万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短暂的一生,为老百姓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铿锵誓言犹在耳,壮志未酬泪满巾。文秀走了,带着百坭村的扶贫重任和群众的脱贫愿望、带着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群众的无限深情,匆匆离去。在她短暂的生命里,用青春书写韶华印记,以信仰铺设脚下芬芳。虽然她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贫路,也将激励着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不懈奋斗,继续前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黄文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在今后的支教之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祖国奉献自我的青春力量。

黄文秀同志勇挑重担,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我们要学习她身上可贵的精神,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懈奋斗,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外国语学院刘明晟同学表示,今天学习了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极为感动且备受鼓舞。在此向扶贫先锋致敬,向第一书记致敬。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投身西部热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的地方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愿望。愿加入西部计划,同志愿者们携手共进,以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决心,助力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扎根西部,融入基层,深入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做好扶贫工作,让国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追求和目标。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观后感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集里出现了“麦客”这个职业,之前只在书里看到过,所以对这一职业不甚熟悉,但我小时候的家乡有类似“麦客”的职业,都是远走故乡去帮人收获来赚钱,不同的是我家乡的这群人收获的是花生。姑且叫他们“花生客”吧。(当然我的家乡是没有这个称谓的)

中原地带盛产花生,且不像收获麦子的收割机出现得很早,花生在很长的历史中都只能靠人工从地下一棵棵刨出来。每年花生收获的季节,都有一群外乡人来到我的家乡,和“麦客”不同的是,她们都是女性。

舌尖上的中国》里说善待“麦客”是祖辈的传统,而在我的故乡,这些花生客们能不能得到善待,纯粹要看主人的意思了。

姥姥姥爷心地善良,总是把家里能提供的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而我记忆中最深刻的,要数天黑到看不见时,她们从劳作的地里归来,吃过饭后,洗洗漱漱,并坐在院子里一起聊天,她们会和妈妈一起聊起家中的情况,也会把家里的孩子和我作比较。现在想来,她们对家里的孩子也必是牵肠挂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也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近几年,出现了收割花生的“旋耕机”,不再需要纯人工收花生了,这些花生客们也渐渐退出了中原农业历史的舞台。

这一集里出现的另一种职业,我的家乡也曾经有过:赶蜂人。小时候家在学校里,学校离村庄都有一段距离,而学校周围却是大片大片的土地,每年的特定时期都会有养蜂人来到这里并用帐篷驻扎下来。他们通常是夫妻两个,而至于他们为何和我爸爸妈妈很熟,我因为年纪太小,已记不起来了,只记得他们会送成瓶的蜂蜜给我们,那时候,我们那里蜂蜜还没有普及,我们都不太知道蜂蜜怎么吃。对于他们的记忆,还有紫玉米,玉米大都是黄色的,可是他们却有紫色的玉米,他们把紫玉米给我们,说可以炸爆米花,妈妈带到姥姥家,用地锅炸爆米花,炸的时候威力很大,需要用很重的东西,压着锅盖,我记得最后好像锅都被炸烂了。《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个特写是煤气灶的牌子:君爱妻。我会浮想联翩,当年在我家附近驻扎过的养蜂人夫妻,是不是也是这么相濡以沫得恩爱呢?

而这些养蜂人也很久没有再来我的家乡了,大概是家乡种植油菜花的土地越来越少了。

有人说第二季很煽情,我却不这样认为,这是一档关注美食背后的文化的,人文情怀无疑是重要且精彩的。里面的一个个小细节,都会让我们想起很多自己脑海里曾有过的记忆。而且配音词都恰到好处,不会过于煽情,又能传达出很多意味深长。比如,最后一段的老华侨,“少年熬成白发,故乡变了模样,但各种老味道历久弥新”,这句平实的记录,却会让人想起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远离家乡后,故乡的味道也渐渐只存在在记忆中,如今家中祖父一代的人已经全部不在人世。上次回家,和爸爸说起修葺老家房子的事,我们商量着等爸爸退休,把老房子翻修一下,我和姐姐多年后寒暑假期间可以领着孩子回家乡看看,姐夫还美名其曰:让孩子到基层锻炼下。

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时回忆起的一些东西,敲键盘记录下,我怕会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央电视台的《情满中国——抗击冰雪专题文艺晚会》观后感1300字

全文共 1499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一直感觉生活在一个虚假无奈的社会里,到处是形式过场,空话假话盛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为一己之私、真正按政策、原则办事的人被耻笑为傻子,损公肥私、老于事故、精于装饰的人则被奉为楷模。这也是我不看新闻、不问政治的原因。迷茫、惶惑中不禁心生疑问——在这个利益至上、人情淡薄的时代,正不压邪了?人间还有几分真,几分情?

昨晚,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情满中国——抗击冰雪专题文艺晚会》后,感触很深。我想,大概是自己太消极了,曾有的那些想法是以偏概全了——世间还是有真情在的,世上还是好人多的。透过晚会中众多真实的记录和报道,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兄弟姐妹情,看到了一种凝聚力,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同时,也更加坚信,知难而进,人定胜天。

生在北方,对阴历年前南方50年一遇的雪灾灾情之重还是通过这台晚会才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荧屏上目睹了这场冰雪灾害席卷省份之多,受灾面积之大,很为之震惊。哪里想得到南方的电线电缆上结冰的直径居然达15公分!这已经远远超过了电线本身的承受限度!无数电杆倾地、电塔倒塌,高速公路中断,铁路梗阻,交通、电力、人民生活均出现险情。如此严重的自然灾害,自己却只是稍微知道一些!

为确保道路早日畅通,解放军部队官兵、人民警察,冲锋在前,铲雪除冰,交响乐回响在千山万岭;为尽快恢复通电,电力部门等有关人员,加紧抢修,凿冰架线,健儿凌空。他们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千千万万人熬红了眼睛,还有多名同志因公殉职……

这台晚会上播放了好多令人感动的镜头,出现了好多令人感慨的人物。

为救助被风雪围困的群众,我们的公安干警组成了一支救援小分队,但是要到达那个地方的路程冰冻得不能行车也不能行走,他们就手脚并用,几乎就是爬行着前进。就是这样鞋子上还必须缠上稻草防滑,才得以一点一点挪移。连续数小时的行进,随身带的稻草磨烂了、用完了,他们就把袜子脱下来缠上。我要感谢记者为我们拍摄下这么珍贵的一线写真,还有什么比这更感动人的场景?是啊,民警们对自身的要求是站如松、行如风,而在那样罕见的冰天雪地中,这又是怎样一种感人的、规范的警姿呢!由于山路险峻,一位很年轻的民警险些滑下悬崖,若不是向下滚动中抓住了一个突起的冰块,那肯定是再也不会见到他了。当同事们用绳子将其拉上来时,队长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没有做声,大家又继续前进了。他们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将被围困的孩子、大人成功地解救出来。当那位小民警和队长被请到台前时,主持人白岩松问为什么经过那样危险的时刻还会只是拍拍肩就继续赶路呢?他们很简单地说,因为前面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他们,因为他们是警察,有困难找警察。我当时两眼紧盯着电视,只觉得二人的身影越来越高大……

在这场抗击冰雪的战役中,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迹需要我们记住。

那个接到临产急救电话,不顾严寒冰冻、山路崎岖、路途遥远,不知跌了多少个跟头,一根肋骨被摔断,却还是强忍着剧痛前行,及时赶到,顺利地为产妇接生了一名可爱女婴,从而救了两条人命的妇幼保健站的包良敏;那个从路边倾翻的大客车内用双手救出44名乘客,并在自家安顿这些乘客吃住四五天直到路通人散、生活并不富裕的淳朴农民(可惜没有记住他的名字);还有以宋志永为首的那13个只为感恩、得知重灾区更缺乏人力物力、顾不得吃年夜饭便自发自费到郴州支援的唐山的实心汉子;还有那个由媒体倡导、无数人参加的“绿丝带”市民互助行动,那些飘扬在寒风中、飘扬在车窗外、飘扬在臂膀上、飘扬在人们心中的绿色的春的希望……

正是这许多普通的人,平常的人,在危难的时刻,以他们朴实的信念、善良的人性谱就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消融了漫天遍野的冰雪,也渐渐化开自己心头的那块坚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高梓涵(学生)时间:2018/3/719:00:47分类:个人日记

今天上午,我们要开始看《感动中国》。

刚开始,还是韩红唱的《感动中国》。我们每年都会听一次。

第一位出现在电视的是卢永根,他身体虚弱,得了癌症,他把他们夫妇一生的积蓄——880多万全都给了一个学校。他出生在香港,19岁参加共产党,后来他去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兄弟们都劝他留下,但他想:应该学成归国,并且还告诉别的留国的学生赶快学成归国,别的归家的实验室在先进也不过是替别人干活。卢永根和他夫人又是遗体捐献者。他们连去世后都想给世界做出贡献。

还有一位是空军刘锐,他开着被誉为战神的轰6k,他飞的海域神么都不知道。他也敢。有一次是南海巡边。这次,天气突变,最安全的是返航,但是刘锐不会半途而废,他驾驶这“战神”,冲过了这个“鬼门关”。

这一个是从台湾来,她叫卢丽安,她爱祖国、爱台湾。她是十九大的党代表,她是唯一一位台湾土生土长的人。有人问她,你来了祖国大陆,会不会不爱台湾,但她说,现在是2017,不是1927、1937、1947,我们不需要二选一。

这一个是在大山深处的村子,他们很贫穷,主要原因是缺水,这年,黄大发成为了大队长,他们还是开凿隧道,但是水就是不过来,他很执着,三十年后,他们这次要在大山的中间凿,连专业施工队都不敢,而黄大发却系到了自己的身上,由于他的执着,他终于成功。这个水渠非常的长。

今年的《感动中国》结束了,但是感人的事件没有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