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华秋实成语故事(精彩20篇)

浏览

6902

作文

1000

公正廉洁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词目】公正廉洁

【读音】gōng zhèng lián jié

【释义】指廉洁奉公,不徇私情。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金元史》:劾其贪酷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惜名器、重士节诸语。

故事】南北朝北齐年间,苏琼受命担任清河太守,上任伊始,即向全郡告示,不接受任何名目的馈赠。不日,属下府丞送他鲜鱼,苏琼接受后悬挂在门边。府丞再送,苏琼仍将鱼挂上以示谢绝之意。时郡内有一八十余岁赵姓老者,仗着年纪大又以鲜鱼相送,苏琼仍将鱼挂在门梁,始终不吃。之后,但凡有送礼者,苏琼均以门梁的悬鱼相拒,以示不受之决心。后再也无人送礼给他,整个郡内贿送之风大大收敛。

汉代华阴人杨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一时传为美谈。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 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黑牛白角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黑牛白角的成语故事,出自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注音】hēi niú bái jiǎo

【出处】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

【解释】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恰中主观意想

【结构】紧缩式

【押韵词】若要好,问三老、深稽博考、如获至宝、楞头磕脑、心精手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冬烘头脑、鱼沉鴈杳、七老八倒、截发锉藳。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古代詹何坐在家里讲学,弟子们侍侯在一旁。有牛的叫唤声自门外传来,一弟子猜说是头黑牛,其前额是白色的。詹何用道术算了一下承认是黑牛,但白色的东西在牛角上,派人去验证原来是一头黑牛,牛角上包着一块白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盘古开天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盘古开天

【拼音】pan gǔ kāi tiān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下面为大家分享自相矛盾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自相矛盾

成语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语解释: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成语出处:《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成语用法:自相矛盾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成语辨形:矛,不能写作“予”或“茅”。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与邻国发生了战争,楚王大购兵器、机械,以分发给新添兵勇,因此,楚国城中兵器行生意日益兴隆,许多人都靠卖兵器而发了财。楚城中有一人,平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却总想发财,这日见此情景,便造了些长矛和盾牌,也到街面上卖起了兵器。可是过了几日,他的摊位却一直无人问津。

原来啊,人们一见卖主是平日的游手好闲者,都担心矛和盾不好,这人一听说人们不买自己的兵器是为这,生气急了,第二日去卖,便想了个办法。次日,这人拿了一个铜锣,带上货物,走到人群密集处,便“咚隆咚隆”敲起了铜锣,同时大声吆喝着:“大家快来看啊!大家快来看啊!天下最利的矛!天下最坚的盾!快来看啊!”等众人都围过来,这人便取出一面盾牌,摊在众人面前,夸称说:“我卖的这盾牌,是天下最坚固的盾牌,不信大家来看看啊!这盾牌的坚固,大家从未见过,不管什么利器都不能将其刺穿,即使用天下最锐利的矛刺它,它盾面上亦不能被划伤,不留痕迹!”说着将盾牌在众人眼前晃来晃去,并让众人拍打细看。接着,此人又取出一根长矛,在众人面前舞来戏去,那矛早被他抹上了油,在阳光下明晃晃的,甚是漂亮。

他舞毕,又夸赞起他的矛来,他大声嚷到:“此矛诸位前所未见,乃是天下第一利矛,不论何物,与其矛皆为草木,轻挥其矛,物件皆为之而穿,就是天下最为坚固的盾牌,也能被其轻易刺穿!大家快来买呀!这里有天下第一矛、盾!楚国用之打仗定能大获全胜!”听完这人夸耀,众皆哗然,其人问道:“你们何不速买,为何大笑?”一位老者笑道:“既如你所说,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又会怎样呢?”其人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不能应答,众人更是哄堂大笑。一人提议说:“今日之事,甚是可笑,今后这等自相冲突的事,就称之为自相矛盾吧!”众人皆然其说。大家再看那人,早已悄悄溜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惊弓之鸟的意思及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更羸说:“请让我试一下。”更羸并没有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本事!”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后来用“惊弓之鸟”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战国策·楚策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江郎才尽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源于《南史·江淹传》。江淹是南北朝时期的才子,幼年家境清贫,读起书来非常用功,诗文都做得非常好。由于他早期生活在社会的下层,能够接触到社会的真实生活,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能够深刻地抒发忧谗畏讥和郁郁不乐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许多贫困知识分子共同的动荡不安的生活,道出了许多知识分子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作品能引起许多失意者的共鸣,从而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作家,人们称之为“江郎”。

后来,他的文才大不如前。他之所以才尽,是因为附南齐高帝萧道成等人,做了大官,成为南齐的“帮闲文人”,从此过着富贵荣华的生活。由于他的地位和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所以文思渐衰,写出的诗文当然平淡无味。后来,人们用“江郎才尽”来比喻才思减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如坐针毡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如坐针毡

成语拼音:rú zu zhēn zhān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心情不安。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动宾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成语来源:《晋书·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著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成语造句: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回:“本来是个女流,没甚能力,此时更如坐针毡。”

如坐针毡的成语故事

西晋时候有个叫杜锡的人,学识渊博,性格非常耿直,在做了太子中舍人以后,多次规劝晋惠帝的儿子愍(mǐn)怀太子。愍怀太子不仅不听劝告,反而对杜锡心怀怨恨,便故意在杜锡坐的毡垫中放了一些针。杜锡没有发觉,屁股被扎得鲜血直流。第二天,太子故意问杜锡:“你昨天出了什么事?”杜锡难以开口,只好说:“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太子说:“你喜欢责备别人,为什么自己也做错了事呢?”

如字开头的成语

如鱼得水    如坐针毡    如释重负    如火如荼

包含有如字的成语

一动不如    人心如面    安如泰山    白头如新    诟如不闻    如鱼得水    白头如新    胆如斗大    千夫诺诺    千羊之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故事:百川归海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了一些详细的资料!

成语】: 百川归海

【拼音】: bǎi chuān guī hǎi

【解释】: 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成语故事】: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宾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

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

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

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日千里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一日千里

成语拼音:yī rì qiān lǐ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进展极快。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成语来源: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骐骥骅骝,—日而驰千里。”

成语造句:邹韬奋《抗战以来》:“他们的组织和工作更是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日千里的成语故事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了个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赢政。但由于国家小,力量薄弱,难以实现自己复仇愿望。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害怕极了,太子丹也忧愁万分:就向他的老师鞠武求教能够阻挡秦国侵吞的好办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机智,有谋略,你可跟商讨一下。”田光请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的手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种马。在壮年时、—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时,劣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对呀!—现在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还是我壮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当然;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我的好朋友荆坷,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败告终。

一字开头的成语

一人得道 一去不复 一年被蛇 一年被蛇 一马不跨 一客不烦 一身是胆 一暴十寒 一丝不苟 一意孤行

包含有一字的成语

不以一眚 二者必居 分一杯羹 千夫诺诺 千羊之皮 一饭三遗 一文钱逼 一言为重 一言兴邦 一沐三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关牛衣对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亦作【泣对牛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 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对涕泣;后喻夫妻共度贫困之生活,常用此语。

【出处】典自(汉班固《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传第四十六》):“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诀,涕泣。其妻喝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

【典故】汉代王章,字仲卿,少时为诸生,求学于长安,与妻共居。一日,王章得病,因贫无被,睡于麻编之牛衣中,自料必死,与妻诀别而泣。其妻斥之曰:“仲卿!京师朝中贵人无一超乎君?今贫病交迫,不自发愤图强,反而啜泣,无志气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贫贱夫妻

【用例】(明叶宪祖《鸾鎞记第十四出》):“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义猫》):“翁家筏食,借贷无门,典质已尽,搔首踟躇,牛衣对泣而已。”

(清陈烺《错姻缘第一出》):“堪叹家贫似水,恁凄凉泣对牛衣。”

成语故事】汉朝书生王章到京城长安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因为家里很穷,只好与妻子躺在盖牛用的蓑衣里御寒。一天生病,他担心自己会死,与妻子在蓑衣里相对哭泣。后来当官,因看不惯汉成帝的舅舅王凤专权,不听妻子的劝告上书而被赐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旱魃为虐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hàn bá wèi nüè【典故】旱魁为虐,如惔如焚。

《诗·大雅·云汉》

【释义】旱魃:古代传说中能赞成旱灾的怪物;虐:灾害。指旱灾。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发生旱灾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旱魃为灾

【相反词】河伯为患

【同韵词】众星拱月、炎天暑月、眉飞色悦、丰屋之戒、烟花风月、低低切切、丰功懋烈、焚林而猎、大千世界、水底摸月、......

【年代】古代

【谜语】旱灾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的女儿魃因为身体里有大量的热能,她所到之处就经常发生旱灾,人们很不欢迎她,认为她是瘟神。黄帝把她安置在赤水北方。她只好夜间出来活动,与那些夜叉们在一起,但是他们也经常干坏事,旱灾也时常发生

【成语举例】而地震之后,雾气白浊,日月不光,旱魃为虐,大贼从横,流血丹野,庶品不安,谴诫累至,殆以奸臣权重之所致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自怨自艾的故事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自怨自艾(zìyuàn zìyì),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治理,比喻改正错误,惩戒,惩罚;自艾:自己改正错误。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出自《孟子·万章上》:“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於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於亳。”

例如,但倘有不知道自怨自艾的人,想将这位先生“送进疯人院”去,我可要拼命反对,尽力呼冤的。——鲁迅《集外集·“音乐”》

出处

《孟子·万章上》:“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於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於亳。”

《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过迁渐渐自怨自艾,懊悔不迭。”

《官场现形记》第十六回:“﹝刘中丞﹞一心生怕土匪造反,事情越弄越大,叫他不安于位,终日愁眉不展,自怨自艾。”

杨朔《大旗》:“她害着很重的沙眼,乍一见亮光,急忙把手搭上眼眉,又红又烂的眼睛眯成细缝,又自怨自艾起来。”

辨析

正音:“艾”不能读作“ài”而是“yì”。即zìyuàn zìyì误读为 zìyuàn zìaì

辨形:“怨”不能写作“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晋代的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亦步亦趋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庄子·田子方》

【释义】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大思想家孔子广收弟子,传道讲学,在他的三千多学生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颜回。颜回安贫乐道,勤奋好学,他一举一动都学孔子,他对孔子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打里打外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打里打外

【汉语拼音】dǎ lǐ dǎ wài

【近义词】忙里忙外、内外兼顾

【反义词】顾此失彼

【成语出处】浩然《浮云》:“娶了媳妇,就有了个打里打外的帮手。”

【成语解释】比喻又要管家里的事,又要对付外面的事。

【打里打外造句】一个家里需要打里打外的人来安排生活。

【打里打外的成语故事

浩然(1932.3.25—2008.2.20),本名梁金广,中共党员,中国著名作家。祖籍河北宝坻。 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当过8年村、区、县基层干部。1954年调到《河北日报》当记者。1959年10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0年到山东昌乐县城关公社东村下放劳动,后担任该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61年调任《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历任中国文化传播发展促进会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委,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不可多得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bù kě duō dé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

[典故出处]    汉·王充《论衡·超奇篇》:“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mi,旧读ni)衡的著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辨,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汉献帝。

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衡有惊人的才学和记忆力,只见过一次,就能背诵,只听到一次就能记住。像祢衡这样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汉献帝什么都要听命于独揽朝廷大权的曹操,便把荐表交给了他,由他去作主。曹操决定召见祢衡,但祢衡瞧不起曹操,自称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后来总算去了,但在言语之间得罪了曹操。

曹操心里冒火,便让祢衡当鼓吏,在自己大宴宾客的时候让他击鼓,借以当众侮辱。不料,祢衡竟利用当这个差的机会,击一阵鼓骂一阵曹操。结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

曹操本想杀了祢衡,但又怕留下害贤的坏名声,便派他去荆州劝说刘表来降,实际上是企图借刘表之手杀他。

不料,刘表仰慕祢衡之名已久,把他奉为上宾,并把他当作高级顾问,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不表态便不作决定。但是,祢衡在刘表那里的时间也不长。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对待刘表,使刘表无法忍受。于是,刘表将他派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当书记。

黄祖知道祢衡的文名很高,让他起草文稿。不论是什么文稿,祢衡总是一挥而成,而且总是写得非常得体,符合黄祖的要求。为此,黄祖很看重他。

黄祖的长子黄射(yi)也是当官的。他对祢衡的文才同样非常欣赏,常常邀祢衡游山玩水。一次,两人参观了东汉文字家蔡邕(yong)写的一块碑文,都觉得文笔很好,书法也很漂亮,深为赞美。

回家后,黄射懊悔当时没有把碑文抄下来,以便细细回味。祢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说:“不妨事,我虽然只看了一遍,但还能记住。且让我写出来。”

祢衡说罢,竟凭记忆把碑文全部默写了出来。事后,黄射派人去核对,竟然一字不差。众人知道,都夸祢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黄射欢宴宾客,有人在宴会上献给他一只鹦鹉。黄射非常喜爱,当场请祢衡作一篇关于鹦鹉的赋。祢衡略一思忖,便举笔疾书,不一会儿把赋写毕。这就是他的代表作《鹦鹉赋》。

尽管祢衡才学很高,记忆力惊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现没有丝毫收敛。一天,黄祖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逊。黄祖数说了他几句,他竟当众大骂黄祖。黄祖在盛怒之下,命人将他拉上岸去处死。当时祢衡才二十五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我读的这个成语故事叫做《邯郸学步》!

古时候,在赵国都城邯郸,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雅,个个风度翩翩。有个小伙子住在燕国寿陵,他想去邯郸学上几招,回来显显本领。他终于到了邯郸,看见没个人走路的姿势都很优美,之后他就每天上街学人家走路。总是这次觉得这个人走路好看就学这个人走路,一会儿觉得那个人走路好看又学那个人走路。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就连自己本来怎么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东西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机械的去模仿别人,不但学不会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

这一次,我就跟这个小伙子犯了一样的错误,我爸爸教我学毛笔,叫我先练横,我才练了三天,就想练竖,连着连着就又想练点,最后什么都没学会,爸爸生气的说;“做什么事都这么三心二意,这样能学好什么?”我跑到小房间把门用力的一关,趴到了床上,嘴里嘀咕着;“只不过是一个毛笔吗,有什么好计较的,切!”

就这样,我跟爸爸僵持了一天没说话了,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跑去像爸爸道歉爸爸也原谅了我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我们又开始学毛笔,听了爸爸的话,我的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我一定会好好学,把毛笔学会,不会再三心二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斯人斯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雍也》。

意思:这么好的人得了这么恶的病。嗟叹好人因不治之症而死。

孔子有个学生叫伯牛,姓冉名耕,鲁国人。孔子认为他的道德修养是比较高的。鲁定公时,孔子代理鲁相,曾推荐冉伯牛担任中都县宰。 读书笔记

后来,冉伯牛不幸害了一场病死了。孔子对于他的病死非常痛惜。死前,孔子曾亲自去看望过他。《论语·雍也》记载说:孔子从窗口里握着他的手,叹道:“完了,难道是命运注定的吗!这样的人竟害了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害了这样的病啊!”

为什么孔子从窗口里握冉伯牛的手呢?一种说法:古代礼节,同尊长相见,必须向北行礼,冉伯牛知道孔子要去探病,就特地把床移到南窗下,以便让孔子面南,受伯牛礼拜;可是孔子表示谦虚,同时也不愿病人勉强起床行礼,所以就在南窗外看望了病人,从窗口里握他的手。

也有一种说法:冉伯牛生的病,是一种恶疾,他不愿让人进他的病室,所以在窗口里同孔子相见。这个说法似乎比较合理,孔子痛惜的话“这样的人竟害了这样的病”,也才有了根据,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与春天有关的成语故事:春华秋实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邢颙[yóng],字子昂,河间莫人(今任丘)。为孝廉,征任为官吏,不受。曾被曹操征任为司空掾。出任左冯翊,因病辞官。后被选为平原侯曹植的家丞。

他品行端庄,当时人们称颂他说:“德行堂堂邢子昂”。他敬事主人,平时讲求礼节。

而庶子刘桢擅长作文,文辞优美,曹植亲近刘桢而疏远邢颙。

刘桢上书劝谏曹植说:家丞邢颙是北方的贤士,他少年秉性高洁,清静寡欲,言语简洁而义理深刻。真正是儒雅的贤士。我实在不能和他相提并论,并列为您的左右。而我获得您的特殊礼遇,邢颙反而被疏远,我私下里担忧旁观者将会说君侯您亲近我,对待贤士缺乏礼节,喜纳庶子的文采,丢弃家丞的德行。(刘桢谏植曰:“私惧观者将谓习近不肖,礼贤不足,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春华秋实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chūn huā qiū shí

【出处】《三国志·魏志·邢颙传》:“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解释】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用法】用于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句

【近义词】开花结果

【反义词】华而不实

【例句】春华秋实,没有农民们的辛勤栽培,哪有这硕果累累的大好收成呢?

与春天有关的成语故事:春华秋实点评

“春华秋实”有三种意思:

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实。引申为先挥汗耕耘、适时播种,后才有丰收的喜悦,这是比较多见的。

比喻文采与德行。多指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相反,若“习近不肖,礼贤不足”,则离“春华秋实”远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此词现也用作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

相当于“春去秋来”,这种用法在当代诸多文学作品中已有应用,《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 月情 :春华秋实,廊子前的石榴熟了。这棵石榴树,结果特别密,长得特别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弊帚千金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bì zhǒu qiān jīn

【出处】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解释】对自家的破旧扫帚,也看成价值千金。比喻对己物的珍视。弊,一本作“敝”。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爱惜自己的东西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弊帚自珍

【相反词】视若敝屣

【同韵词】推陈出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暗室亏心、日久年深、日久月深、空谷之音、除旧布新、人约黄昏、白头如新、必躬必亲。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去攻打在成都称帝的公孙述,汉军进兵神速,与公孙述进行了殊死搏斗才攻占成都,吴汉下令屠城。刘秀指责他,说老百姓家里有破扫帚也价值千金,不能掠夺他们的财产失去民心。

【示例】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