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妙笔生花成语故事视频(精彩20篇)

梅、兰、竹、菊素来被人们称为花中“四君子”。下面一起阅读关于初中描写梅花的作文吧~接下来小编为你们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妙笔生花成语故事视频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5182

作文

1000

分庭抗礼成语故事

全文共 1725 字

+ 加入清单

分庭抗礼”这则成语的“抗”原作“伉”(kang),是对等、相当的意思,表示宾客与主人分处庭中两旁,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对待。后来比喻地位平等,互相对立。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

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

子贡补充说:“他,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

渔夫微微一笑,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

渔夫说完,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猛然站起身,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快去追他!”

孔子快步赶到河边,渔夫正要划船离岸,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我从小读书求学,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

渔夫也不客气,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就是精诚所至,不精不诚,就不能动人。所以,强哭者虽悲而不哀,强怒者虽严而不威,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所以真是非常可贵的。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事奉亲人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不住地点头。最后,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

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而是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伥地上车。

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得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子路,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赴汤蹈火”这则成语的赴是走向;汤是滚水;蹈是踏。赶汤蹈火,指即使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于践踏,形容不畏艰验,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山涛)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

接着又写到自已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糜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

景元三年(262),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集合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这里每一个故事篇幅不长,却蕴涵了一个个大道理,大的智慧。今天我扑在书上,吸取着书中的营养。

在这么多个故事,我尤其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他讲叙了战国时班,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立了大功,得到赵慧文王的器重,拜他为上卿,官位排到老将廉颇大将之上。脾气暴躁的廉颇,因此非常不满,觉得自己战功卓著,不因该排在一个文弱书生之后。蔺相如出于对赵国着想,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随人甚为不解。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我和赵将军,一旦我们俩内斗,秦国就会趁虚而入,侵略赵国。”手下听了,非常感动。这件事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非常惭愧,便负荆请罪,从此他俩成了生死之交。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蔺相如的博大胸襟与廉颇的知错就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我从《亡羊补牢》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在书中有取不尽的知识,有取之不尽的做人的大道理。在书的熏陶下,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尽情的享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成语故事《四面楚歌》中英文版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At the end of the Qin Dynasty(221-206 B.C.) the State of Chu and the State of Han fought for control for the country. Xiang Yu, the king of Chu, was besieged(包围) at a place called Gaixia by the Han army led by Liu Bang. Xiang Yu was in a desperate situation, with little food and only a few soliders. At night, the surrounding Han troops started to sing Chu folk songs. Xiang Yu was very surprised at this, and said:"Has Liu Bang occupied the whole of Chu? How can he have drafted so many Chu people into his army?" Then he fled together with the remainder of his forces.

This idiom is used metaphorically to mean to be in a helpless and critical situation, surrounded by the enemy on all sides.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以后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词,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些坏人逼迫得无以为生,而求助于别人时,别人又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yī zì qiān jīn

[成语解释]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典故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10则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1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一般都是有典故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0则历史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太公钓鱼

在商朝末年,纣(zhòu)王荒淫(yín)无度,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大臣姜子牙不能忍受纣王的胡作非为,就躲到渭水河边过着隐居的日子。

渭河一带是诸侯姬(jī)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没有鱼饵,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你快点上钩吧!”有人好意地告诉他这样钓不到鱼,姜子牙只是笑着说:“鱼儿自己会上钩的。”人们嘲笑他,他也不理会。

最后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请。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还继续钓鱼,嘴里念着:“钓、钓、钓,鱼儿不上钩,虾米来捣乱!”士兵只好回去报告。于是姬昌又派大臣去请,姜子牙看见是大臣,仍然不理睬,嘴里又念着:“钓、钓、钓,大鱼不上钩,小鱼来捣乱!”大臣也只好回去报告。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一心想要寻找贤能的人,就答应辅佐(zuǒ)他。姬昌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封他为太公。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的周朝。

2、平易近人

在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其实“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

在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幽王见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国国君。

褒姒入宫后,很得幽王的宠爱,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随心意,就是褒姒有个怪脾气,从来不笑。幽王下决心要让她笑一笑,于是贴出布告:谁能让新王后笑一笑,赏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争相入宫。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说一些荒诞的笑话,可褒姒看了,听了,仍不露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个会拍马逢迎的坏家伙,他出了一个坏点子,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古时候,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各诸侯国,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白天某处发现了敌情,就点燃晒干的狼粪,靠“狼烟”传递情报;如果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传递情报。这样一座传一座,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幽王听了这个计谋,万分高兴,决定一试。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顶上,登台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烽火点燃,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齐兵马,向镐(hào)京奔来。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却看不到一个敌兵,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这下,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轻率行事,笑诸侯这样容易上当。褒姒一笑,幽王高兴了,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那些诸侯可气坏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

幽王对此并不在意,为睹褒姒笑脸,又多次玩此闹剧。不久,戎(róng)人发兵前来攻打镐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来了,赶紧派人去点烽火,向诸侯求救。可是这一次,诸侯们还以为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就这样,镐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语“千金一笑”,形容美人的笑颜十分难得,价值千金。

4、高山流水

在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道不拾遗

在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道不拾遗”这个成语常与“夜不闭户”连用,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6、大义灭亲

在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yù)杀死哥哥卫桓(huán)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大臣石厚商量办法。石厚就去问自己的父亲——卫国大臣石(què),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的安排。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杀子是“大义灭亲”。

成语“大义灭亲”,现在指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xùn)私情。

7、志在四方

在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成语“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8、退避三舍

在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9、病入膏(gāo)肓(huāng)

在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名医诊断后,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这则成语,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来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10、唇亡齿寒

在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听成语故事大全:夜郎自大

全文共 1595 字

+ 加入清单

At the time of Han Dynasty, there was a small country in the south-west called Yelang, although it wa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the land was small and the people were few. But since Yelang was larger than the adjacent area, and the king of Yelang had never been to another country, then he thought his country was the largest in the world.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但是由于邻近地区夜郎这个国家最大,夜郎国的国王从没去过别的国家,他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

One day, when the king visited the border with his men, he pointed to the front and said: "What is the largest country here?" In order to appease the king, the men said: "Of course Yelang!"For a moment, the king looked up and watched the tall mountain, and said: "Is there still much higher mountain than this mountain?" The men replied: "There is no higher mountain than this mountain."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了!”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Later, when they came to the river, the king asked: "I think its the longest river in the world." "Our king is absolutely right," the men replied. Since then, the ignorant king had been more convinced that Yelang was the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Once, the Han Dynasty envoy came to the Yelang, the proud and ignorant king, who did not know that the country he ruled was only the same as a county in the Han Dynasty. "My country is larger than the Han Dynasty." he told the envoy.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对使者说:“我的国家比汉朝大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墨守成规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mò shǒu chéng guī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出处】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

【释义】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思想固执保守

【近义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反义词】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成语示列】墨守成规,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  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成语造句】

◎ 旧戏使用机关布景和真实道具曾受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歌剧只可以依靠演员的演技来传达情节而不必利用布景帮助;但由于群众的喜爱,这种墨守成规的传统观点,没有说服改革者大胆的尝试,反而更加发展起来。

◎ 有些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师傅定下的规章,不敢逾越一步,这种墨守成规,正与梅兰芳一生改革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是阻碍京剧前进的保守态度。

◎ 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huà shé tiān zú [Pinyin]: huà shé tiān zú

[释义]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Interpretation] Add feet when drawing snakes.Yu refers to futile; more than this.

[语出]汉·刘向《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无其酒。” [Yuye] Han Liu Xiang "Warring States Policy · Qi Gu": "Chu has a temple; gives him a giving up to wine.Drink more than drinking; please paint a snake; drink the first person to drink.Snake Cheng; seizing his cricket: Snakes are not enough; Zi Anneng is enough. Then drink its wine.

[正音]添;不能读作“tiǎn”。 [orthopedic] add; cannot be read as "tiǎn".

[辨形]添;不能写作“填”。 [discern] add; cannot write "fill".

[近义]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synonyms]

[反义]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Antonym] The finishing touch is just right

[用法]用来形容不应该做的多余的事。含贬义。一般作宾语。 [Usage] used to describe extra things that should not be done.Contains derogatory.Generally as an object.

[结构]连动式。 [Structure] Connect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代励志成语故事掷地有声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晋朝的孙绰年轻时隐居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游放山水十几年,后来写了篇《遂初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在章安(在今浙江台州)做官时,孙绰写了篇《游天台山赋》,说置身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 的天台山, 便会“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辞致新奇,绘景如画。文章写成后,孙绰拿给朋友范荣期看,并开玩笑说:“你把它扔到地上,应当会发出金石之声。”荣期每读到佳句,总是说:“就应该这么写啊!”

当时人都以得到孙绰的文章为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故事抱佛脚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在云南的南面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国家,这里的人,都非常崇尚佛教,老百姓们经常到寺庙里去烧香拜佛。

有一个叫余明的人,一天他喝醉了酒,手里拿着一个酒坛,一边歪歪扭扭地往家走,一边还在不停地喝着。走着走着,他遇到了一个朋友,两人说着说着,就争吵起来。他不服气,东倒西歪地拿起酒坛向对方砸去,结果被扭送到了官府。

到了官府,他的酒被吓醒了,听到自己要被治罪,他后悔莫及,“哇哇”大哭起来。他哭着对县官说:“我想请求您让我去寺庙里拜一次佛。”县官听后,疑惑不解地问:“到了这时候,你怎么想到要拜佛呢?”余明擦了一把眼泪,哭泣着说:“母亲平时教导我要经常去寺庙里烧香拜佛,多做善事。现在不去,以后就没有机会按母亲说的去做了。”

县官见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原谅了他,说:“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这次就算了吧,你快点去烧香拜佛,以后多做点善事,不要再作恶了。”

于是,余明来到寺庙里,抱着大佛的脚,认真地忏悔起来。

“抱佛脚”这个成语就是从俗语“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而来,它的意思是平时不作准备,临时仓惶补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中英文版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Going South by Driving the Chariot North

Once a man wanted to go to the south, but his carriage was heading north. A passer-by asked him:"If you are going to south, why is your chariot heading north?" The ma answered, "My horse is good at running, My driver is highly skilled at driving a carriage, ad I have enough money."The man didint consider that the direction might be wrong; the better his conditions were, ther further he was away from his destination.

The idiom derived froim this story indicates that ones action was the opposite effect to ones intention.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个人要到南方去,他坐的车子却向北方行驶。过路人说:“你去南方,车子怎么向北行驶呢?”他回答说:“我的马很能跑路,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也很高明,加上我又带了充足的路费。”这个人没有考虑到,方向弄反了,他的条件越好,离他要取得地方就越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南辕北辙”。比喻一个人的行动和他的目的正好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名正言顺故事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列子名叫列御寇,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战国时代,史疾为韩国出使楚国,楚王问他:“你在研究什么学问?”史疾说:“我在研究列御寇的学问。”楚王问:“列御寇主张什么?”史疾说:“主张正名。”楚王问:“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吗?”史疾说:“当然可以。”楚王又问:“楚国盗贼很多,用它可以防范盗贼吗?”回答说: “当然可以。”楚王接着问:“怎么用正名来防盗?”这时正好有只喜鹊飞来停在屋顶上,史疾说:“请问你们楚国人把这种鸟叫什么?”楚王说:“叫喜鹊。”史疾又问:“叫它乌鸦行吗?”楚王说:“不行。”史疾说:“现在大王的国家设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等官职,任命官吏时,一定要求他们廉洁奉公,能胜任其职。现在盗贼公然横行却不能加以禁止,就因为各个官员不能胜任他的职位,这就叫做:‘乌鸦不称其为乌鸦,喜鹊不称其为喜鹊啊!’”

名正言顺”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表示名义正当,道理就讲得通,也表示作事理由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临危不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国派大将邓艾、钟会、诸葛绪联合灭蜀,蜀后主刘禅投降,大将姜维被迫投降,但他一心想恢复蜀国,鼓动钟会杀掉邓艾,然后准备出兵长安杀司马昭叛乱。部将夏侯和、羊琇、朱抚三人临危不顾,坚决反对钟会进行叛乱。

【出处】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

【解释】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十分英勇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临危不惧、临难不顾

【示例】思赴蹈于仁义,临危不顾,前哲所难。《周书·赵善传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千载难逢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韩昌黎全集·潮洲村史谢上表》 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释义:

“载”,午。“逢”遇。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客机会极其难得。

故事:

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在学问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5岁到京城,担任国子监博士,后来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 当时佛教盛行,连唐宪宗也很祟尚佛教。他听说有所寺院里安放着一块佛祖释迎牟尼的遗骨,便准备兴师动众,把它迎进宫里礼拜。韩愈对此很反感,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加以反对。其中提到,佛教传人中国后,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想拜佛求保佑的,结局必然是悲惨的。 唐宪宗看了这表。十分恼怒,认为韩愈不只是故意与自己作对,而且用历史来影射自己活不长。为此,要将韩愈处死,亏得宰相为他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任刺史。 唐朝中期,中央统治权力日益削弱。宪宗执政后,改革了前朝的一些弊政,因此中央政权的统治有所加强。被贬到潮州的韩愈,针对这一情况,再次给宪宗上了《潮州刺史谢上表》,极力为宪宗歌功颂德,以便重新得到信任,回到朝廷工作。 在这道表中,韩愈恭维宪宗是扭转乾坤的中兴之主,并且建议宪宗到泰山去“封禅”。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大典。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登到山顶筑坛祭天称“封”,在山甫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掸”。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和汉武帝。曾举行过这种大典。韩愈这样建议,是把宪宗当作有杰出贡献的帝王。 韩愈还在这道表中隐约地表示,希望宪宗也让他参加封禅的盛会,并说如果他不能参加这个千年难逢的盛会,将会引为终身的遗憾。 后来,宪宗把他调回京都,让他担任吏部侍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白首同归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表示两个老人同时而死。

出处

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仇隟》。

故事

晋代有一个大富豪叫石崇,他的爱妾绿珠,貌美而且擅长吹笛。有权有势的中书令孙秀想霸占绿珠,就派了人去强行索要。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最喜欢的,谁要也不给!”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决心报复石崇。

后来,孙秀假传诏书去逮捕石崇。当抓人的军士到了石崇的别墅金谷园时,石崇正在楼上与绿珠饮酒,他对绿珠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

绿珠流泪泣道:“您因为我而获罪,我应当死在您面前,表白我的愧意。”说罢跳楼自尽。

石崇有个朋友叫潘岳(字安仁),年轻时曾用鞭子打过孙秀,孙秀一直怀恨在心。孙秀当了中书令后,就陷害潘岳。潘岳与石崇同一天被捕,也同一天被处死。

石崇被先押到刑场,他事先不知潘岳也被捕。潘岳被押到时,石崇问:“安仁,你怎么也落到这个地步呵?”

潘岳说:“这就是‘白首所同归’呵!”

“投分寄石友,白首所同归”是从前潘岳赠石崇诗中的句子,谁知竟不幸而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付诸洪乔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fugrave; zhū hoacute;ng qiaacute;o

成语故事】晋朝豫章太守殷羡,字洪乔,在离任时,很多人委托他捎带书信回家乡,因那时还没有邮局,只有托人捎带。他很客气地接受了100多封信,可到了石头渚就将信全部扔进河水里。当人们收不到信总联想到信是托洪乔捎带的。

【出处】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解释】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书信遗失

【近义词】洪乔捎书

【成语举例】现代社会寄信再不会付诸洪乔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滥竽充数成语故事新编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滥竽充数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它讲述了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几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要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混吃混喝,没有真正的本领,而到了展现实力之时,就只能落荒而逃。南郭先生非常狼狈也非常狡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这些类似的事情。

相信大家都有过校园生活吧,而这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背书了。今天老师让同学们背书之前,说:“还有谁没会背的站起来!”听到这话,同学们立刻感到了不安,有的人脸色苍白,有的人低头不语,但却没有人站出来。因为他们害怕老师有什么惩罚。老师望了一眼我们,然后让大家一起来背诵,当然会背的人就很放松,大声背诵起来;而有些人就只是靠嘴型,但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装作很会的样子,连老师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小华,你起来为大家背一遍。”老师瞟了一眼小华,说道。只见小华满脸通红,“唰”的一下站了起来,像个木头人,动都不敢动。老师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不动声色,又叫了小刚、小明等人。你猜怎样?叫一个中一个——都不会背!顿时间,班里炸开了锅,只有老师和他们几个人不言语。见此情形,全班安静了下来。老师开了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能不懂装懂,像滥竽充数里的主人公南郭先生一样,但最终还是会原形毕露,希望大家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这一次如果你们不撒谎,我不会骂你们也不会惩罚你们,而你们不诚实,欺骗别人,欺骗自己,这和南郭先生有什么区别!站着的同学把课文抄一遍!”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明白了吧,只有你真正的拥有真才实学,才能有成就,不要做南郭先生一样的小人。当你有“随便混混”这样的心理之时,不如想一想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的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茶杯风波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茶杯风波

【汉语拼音】chá bēi fēng bō

【近义词】:小题大做、大惊小怪

【反义词】:不足为奇、见怪不怪

【成语出处】此语主要在俄语中有现成成语,印欧语中也有,大概是因为拉丁语中有“酒勺里翻风波”,引伸而生。

【成语解释】茶杯里的风波,小事引起的轩然大波,大惊小怪。

【茶杯风波造句】

1、在文学范畴里,凡兑水太多,言之无物者;凡米粒甚寡,内容空洞者;凡文字游戏,华而不实者;凡思想浅薄,识见鄙陋者;凡前车后辙,老调重弹者;凡鸡零狗碎,茶杯风波者;凡无病呻吟,感情廉价者;凡假冒伪劣,粗制滥造者……这些当代文坛屡见不鲜的现象,大概都可称之为文学的“粥化”危机。

2、要到疫情比较稳定,人们开始安下心来,茶杯风波才会消失。

3、观点趋向两极, 言语难免尖刻, 想不到芝麻小事也起茶杯风波。

【茶杯风波的成语故事

记者波顿来到西海岸贝旗市为新议长做宣传,正好遇到警察抓走市民赫佳丽女士的小狗,市民们为此很生气。赫佳丽靠卖冰激淋为生,拿不出5英镑为小狗办证;她到市政厅求议长减免养狗税被拒绝后,又到议长家中为小狗求情,被议长无情的赶出家门。这一幕正好被波顿目睹,他将议长的冷漠、霸道公诸于众,引起了市民的不满,大闹议长就职仪式。议长控告波顿诋毁,法庭开庭审理,波顿为自己辩护,市民们纷纷支持波顿。议长的女儿维多利亚也力劝父亲放弃诉讼,议长终于明白了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他在法庭诚挚的向市民们道歉,市民为之欢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

全文共 834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画的动物就像真的一样。有一天,画家外出去玩,看到一面很大的墙,就提笔在墙上画了一条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龙点睛成语故事意思,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语】: 画龙点睛

【拼音】: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释】: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现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一画了,龙就会腾空飞走的!”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成语“画龙点睛”就是从这个传说中来的。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写作、讲话时,在关键性的地方用上一两句精辟的语言来点明含义,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这种手法也称为“点睛”之笔。

成语典故

原文

张僧繇⑴于金陵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⑶曰:“点之即飞去⑷。”人以为⑹诞(8),因点其一。须臾⑺,雷电破⑽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⑼在。[2]

原文注释

1。 张僧繇(yáo):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 。每:常常,每每。

4 。去:离开。

6 。以为:认为。

7 。须臾( xū yú ):一会儿。

8 。诞:虚妄,荒唐。

9 。皆:都,全都。

10。 破:击破

11 壁:墙壁

译文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楚人养狙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楚人养狙”比喻群起反抗,往往会使不劳而获者活活饿死。

出处

此典出自《郁离子》。

故事

楚国有个靠养猴子过日子的人,人们都称他为“狙公”。每天早晨,他必须在院子里组织分派群猴服劳役,让老猴子率领着它们到山里去采摘野生的果实,他收取十分之一给自己吃。有的猴子交不足数,他就用鞭子抽打它。群猴都怕吃苦挨打而恼恨,但是谁也不敢违抗命令。

有一天,一个小猴子对大家说:“山上的野果是主人栽种的吗?”

众猴回答说:“不是的,那是天生的呀!”

小猴又问:“不通过他就不能去采摘吗?”

众猴说:“不是的,谁都可以去采摘。”

小猴说:“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受他的奴役呢?”

小猴的话音未落,众猴便都醒悟了。那天晚上,众猴看到狙公睡着了,就砸破栅栏,捣毁木笼,拿走狙公积蓄下来的果实,手拉手地跑到树林中去,再也没有回来。

狙公最终被饿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