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彝族火把节作文【汇集20篇】

过年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少数民族也不例外,我们看看下面的彝族火把节作文,一起阅读吧!接下来是小编给你们分享的彝族火把节作文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7457

作文

110

火把节的日记600字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俗,但最具特色的,还是那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的诞生还伴随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四川的某一个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干旱,庄稼无法生长,就算长出来了,也会被天上的一个恶差收走。有一年,庄稼却长得异常好,正当人们准备收割时,那个恶差又来了,他逼人们交税,不然就要收走麦穗。可此时人们哪还有东西来效税呢?人们只能苦苦衰求,可恶差还是毫不留情地收走了全部麦穗。正当人们绝望时,一位壮士突然对恶差提出摔跤,结果把恶差活活摔死了。这激怒了天神,他放出天虫去啃食庄稼。那位壮士便做出火把,与天虫对抗。之后,每年这天,人们便燃起火把来纪念这位壮士,再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火把节。

火把节在彝族是非常隆重的。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必定出去,而且每个人手中还拿着一个火把,到达之后,便点燃那中间的木板,一下子,熊熊烈火便烧了起来,彝族人民就开始围着这堆火转圈,在转圈的同时,大家又喝又跳,热闹极了,还会选几个跳舞好的和几个喝歌好的,让他们在大家围成圈里表演。

如果你是外来人,那就会更有机会在圈里表演。彝族人很热情,他们很欢迎外来的客人,会邀请他们一起载歌载舞。

在火把节晚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唱歌跳舞,还有人会在周围摆上宴席,再找人一起来享用,目的是祝贺这个日子。还有些小朋友会和他的朋友一起玩,他们跑跑、跳跳,一幅非常开心快乐的样子。就这样,彝族人们在欢笑中迎来了火把节,又在欢笑中送走了它。

正所谓56个民族56朵花,它们合起来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而火把节便让彝族这一朵花变得更独特,更美丽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火把节的日记600字

全文共 799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那日,傍晚,天公总是和我们开玩笑,下了一场雨,很短暂,却足以让尘埃落定,天空一下子澄澈了,一如70度蓝色。晚饭后,我们随人群前往田间,大火把所在之处,一路上,看到绿色的稻田,和着清新的空气,我发现自己好久没逛这无边的田野了,可是一下子又要离开了。

我靠着田边走着,晚风轻拂,隐隐送来一股淡香,淡淡的,说不上什么味,我暗喜了一下,从小我就没注意过,原来稻花也有暗香。我蹲下,看了一眼那稻花,小小的,白白的,整块田,像是盖了一层薄纱。我在心里默念着“稻香。稻香。”思维一转,我竟想到了宝钗住的“稻香村”了,这美丽的名字竟给那圆滑世事的宝钗取了去,但那女子的才华却也不容小视……

也许我还在想着那些红楼女子,不觉眼前以出现高立着的大火把。

大火把立着,挂满了果子,还有村民送来的香,顶端高高立着升斗。我知道这些都是村民的祈愿,多子多福,步步高升,五谷丰登……

我按照习俗到火把下绕了三圈,据说这可以消灾免难。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受林海的嘱托,拍着跳舞的人群,转身,大火把已点燃,也许是下了雨的缘故,开始很难燃烧,我在人群中穿梭,拍着慢慢点燃的小火把。当我再次回到中心,大火把已熊熊燃起了,我看见火光照亮了整片田野,一切晕在了红红的火光中……

黑暗中,星星点点的火光遍布了田间,处处欢歌笑语中,我享受着美好的夜,随着火光处慢慢回家了,心底竟莫名生出一种希望来。

许是因为那火光!

那晚。午夜,我还没睡,静静躺着,忽然听得窗外滴滴答答下起雨来,仿佛奏着低低的蓝色多瑙河。

这雨是想要浇灭那未息的火星吗?我想着。我听着雨声,感觉这夜的宁静,第一次不那么害怕,却想起一个人来。我期待着他的文,因为那是我给的话题。

窗外风雨依然,我独自守着这寂静的夜,眼前又是一片红红火光,仿佛燃烧的青春,我在这暗夜中寻着,青春也未央了……

想起仓央嘉措的诗句“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

致此,今年的火把节告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彝族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楚雄的地方,住着一群勤劳、聪明的彝族人。楚雄有一座火焰山,火焰山常年温度较高,一般人是受不了的。彝族人忍不住了,就去找火焰山山主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就在农历六月二十三那天,彝族人去借芭蕉扇时,这件事被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知道了。牛魔王气急败坏,要知道惹怒牛魔王是会遭天灾人祸的啊!牛魔王大发雷霆,便派了他的老友——蝗虫军来帮他。这个坏消息被彝族人曾经救过的凤凰知道了,便急匆匆地飞到彝族寨,告诉了彝族人牛魔王的坏念头。彝族人听到后,惊慌失措,面如土色,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突然,沉着冷静的彝族族长想出了办法。他不慌不忙地叙述道:“等到牛魔王派蝗虫军来的时候,我们就点燃火把,烧死蝗虫!”听完后,彝族人就迅速上山砍柴,准备木材。

就在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夜晚,成百上千的蝗虫军如饿虎扑食般扑来,他们边冲边喊着“冲锋号”,气势磅礴。彝族人突然慌乱起来:有的人东钻西逃;有的人勇敢地和蝗虫做斗争;还有的急忙跑回家收东西……往日的安静祥和被打破了,变得战火纷飞。蝗虫像张牙舞爪的怪物般袭来,把彝族寨搅得很不安宁。彝族族长不甘示弱,他重整“军心”,每个人都勇敢地从衣兜里掏出火柴,如疯一般点燃火把,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冲上前和蝗虫做斗争。随着时间的流逝,蝗虫被消灭得差不多了。最后都纷纷变成了“黑炭”。瞬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这天晚上,彝族人举起火把,围着火塘,穿着圣装,弹着三弦,一起唱歌跳舞。于是,人们就把农历六月二十四那天,定为楚雄彝族自治州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欢乐的火把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在彝家山寨里,等到农历六月二十四,到处都会响起“朵格啦,格啦朵格啦(来啊,来庆祝火把节)”的欢呼声。人们吃完花陀肉,喝完杆杆酒后,便用熊熊的火把庆祝火把节。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举着火把如潮水般涌来,好像整个大地都是一片火海。

火把节的夜晚,一支支火把从各家各户飘出来,在庄稼地里游动。从远处看去,山上山下,尽是火把,无数的火把犹如天空中的星星,使人分不清哪是火把,哪是星星?一支支火把又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汇成一条条火龙。接着,人们把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个巨大的火堆。大家便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弹琴……粗犷的欢呼声,悦耳的歌声,美妙的琴声,汇成了一首交响曲,在山谷中回荡,打破了夜的寂静。

第二天是火把节活动的高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场坝上。彝家姑娘穿着美丽的服装,打着五颜六色的花伞,把这里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人眼花缭乱。姑娘们个个花容月貌,婀娜多姿,似云彩,似花朵……她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儿,唱歌、跳舞。这里成了姑娘们的世界,成了歌的世界,成了舞的世界!

姑娘们跳完,男士们又开始了精彩的斗牛、赛马。最有趣的是斗牛。看,双方牵来的两头公牛,一头是3号,一头是6号。它们两眼瞪得红红的,甩尾扬蹄,要向对方冲去。

比赛哨声一响,双方同时将绳索放开,只见两头公牛迎面冲去,“砰”的一声,牛角纹在了一起……两头牛竭尽全力,想打败对方,可谁也没有被打败。于是两头公牛用尽全身力气,蹬开四蹄向前猛顶,在它们脚下,踏出了一个个深坑。它们的主人好像比它们还要紧张,一边大叫,一边跳来跳去,似乎在指挥着他们的勇士……周围的人被这情景逗得大笑。笑声、叫声搅在一起,回荡在空中,使整个山寨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大约斗了30分钟,3号公牛终于把6号公牛斗败了,人们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接着3号公牛又斗败了其他公牛,取得了“冠军”。人们把大红花戴在它头上,由主人牵着,缓缓地绕场一周,去接受大家的抚摸和赞扬。

斗牛刚结束,骑士们便牵着一匹匹骏马,到马道上去赛马。比赛哨声一响,骑士们跃上马背,箭一般地冲出去。每个骑士扬鞭催马,每匹骏马四蹄腾空,闪电般地疾驰。人们既紧张又兴奋地观看着。

你看,老人们的笑脸像盛开的菊花,姑娘们的笑脸像出水的芙蓉,孩子们的笑脸像初绽的蓓蕾……

啊!欢乐的火把节,你给彝家山寨增添了光彩,你给彝家人民带来一了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一支火把点亮世界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4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同一个世界,没有点燃的火把说这个世界是黑暗的,点燃的火把说这个世界是光明的,那么也就是说点燃的火把在点燃自己的同时也点燃了世界,使得一个黑暗的世界变得光明,富有生机,富有活力。

一个火把可以点燃世界,那是一小片的世界,无数的点燃的火把聚集起来,使得整个世界光明起来,使得整个世界放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说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无数的微薄的力量聚集起来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力量。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无数的劳动者们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奉献出了他们不平凡的贡献。这就要我们踏踏实实去工作,让自己尽可能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为世界造福。

今年二月,南方发生了几十年来罕见的一场冰雨灾害,许许多多的人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捐衣捐被,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在那里,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许许多多的出租车司机自动组成了绿丝带爱心大联盟。

今年,对于西藏事件的发生,法国媒体给予了错误的报道,是华人华侨在远离中国的大陆上示威游行,以至于产生极具影响力的震动,使得其电视台公开道歉,是无数的爱国人士用自己是力量换来了一份正义的答复,与此同时,无数的爱国人士也在今年傲运火炬传递现场及其周围用不同的方法保护着火炬,保护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说到这里,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并带有一份爱国爱人民的奉献主义精神,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你认为不起眼的发现与创造都会换来无比的财富。

一份爱心,也许会让一个人填报肚子,一份爱心,也许会拯救一个人的生命,一份责任感,让你我心心相融,让无情的冰雪融化,让突如其来的“非典”得以控制。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点燃一盏灯,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自己的平凡也会造就出无数的不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哈尼族火把节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我得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得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得民风民俗,是火把节得故乡。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得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得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得日子。

火把节得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得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得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得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得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得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得篝火,老得聚在一起,小得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得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得第二天,是节日得高潮。四面八方得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得场地。火把节得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得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得树林,过节得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得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得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得不一定赢,摔在下面得不一定输,而要看谁得双脚先离地,谁得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得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得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得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得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得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得圆圈,跳起了优美得彝族舞,唱起了婉转得彝族歌。五彩艳丽得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得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得“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得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得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得路口,燃起熊熊得篝火,在篝火得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得牛羊来吃草,收不完得庄稼堆成山。

家乡得火把节随着历史得演进、社会得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得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得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得火把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得一幕又一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彝族特色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彝族称过年为“库史”。“库”是年或岁之意。“史”即是“新”。“库史”就是过新年。每当深山初雪,秋山红叶,太阳回归时,谷黄米熟,庄稼收进粮仓,便到了彝族过年的时候。彝族一年一度的年节是在农历十月底,有的地方是把过年日固定在农历十月三十日为除夕之日,冬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

在凉山大部分地区是按区域选择吉日过年,但都在农历十月之内。

过年的日子临近了,孩子们搬着指头数天日,盼望新年早日到来,过年弯弯猪脚是属于孩子的,孩子们还要各自带肉集体去野餐。过年是一年的终点,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是新旧年间的界限。除旧迎新,庆祝一年的丰收、康乐,并憧憬未来,预祝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清净平安。祝愿一年更比一年幸福康乐。

旧年若遇有不幸灾祸,疾病临身的,通过过年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依托和安慰。在新旧时日交替的时节,时运转换,祝贺新禧临门。以过年时间为界定,一切从新开始,只要开好了头,时运昌达。以过年时间为准,隔绝不幸命运于逝去之年。

若过了年,年成不好,多灾多难,瘟疫疾病漫延,中途人们要重新过年。让孩子们手持棍棒为武器,向一座搭建在村口的象征性的魔宫进攻,似为同邪魔进行撕战,最后孩子们要捣毁魔宫。通过这一举动,让人们精神上获得新的寄托。

过年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在日常生活中,吃饱穿暖就有了如过年时的幸福感。“过年三天尽情地吃,没有吃错的道理。”过年是恭贺新禧、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丰衣足食、生活甜蜜美满的时刻,过年活动内容容喜庆吉祥、祈求福禄、驱邪避魔、拜祭祖宗等含意。

彝族“库史”源远流长,据彝族民间文学里记载:“彝族过年是一个名叫俄布科萨的人开的头。”由于历史冗长形成了一整套风俗习惯,如祭祖、堆柴垛、守岁、掸尘、串酒乐、拜年等许多丰富的内容。

彝族过年地板上要铺一层草。选割岩子上的草,那里的`草是纯洁的草、干净的草,羊嘴没有沾过的草;是兽蹄没有踏过的草;是丰美的草、茂盛的草。芳草欣荣,铺青叠翠,绿草茸茸如绿毡铺地,象征子孙的荣华富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火把节”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农历6月24日是彝族人的节日,叫“火把节”,地点在彝人古镇,很好玩的。

彝族人过火把节的时候,会聚在一起吃本民族特有的羊肉汤锅,就是连皮带肉的整只羊的都煮在一起,打蘸水吃,喝一口羊汤,味道鲜美极了。到了晚上,他们会在彝人古镇的广场上集中来跳舞,中间还烧着一大盆火。彝族人穿着绣花的衣服,戴着绣花的帽子,和围裙,围着火跳左脚舞,

他们边唱边跳,嘴里哼着彝族调子,跳三垛脚,男的弹三弦伴奏。他们跟着节奏跳,跳着跳着,我也学会了,还有许多游人们和彝族人一起跳呢。我也挤进去跳了一会,跳舞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一直跳到脚酸。

我喜欢跳彝族的左脚舞,也爱火把节!你们也可以来彝人古镇玩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火把节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大理,家乡有一个特殊的节日——火把节。这个节日只有我们彝族人才过,火把节是每年的农历6月25日,有的地方过二、三天。

火把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去街上买火把,买来以后把火把晒到火把节的那一天。到了节日的晚上,人们把火把拿出来在自己家门口点燃,抓一把末香撒在点燃的火把上,火把马上燃起熊熊的火焰。人们一个撒给一个,这是祝福、吉祥的表示。火把节我们还买孔明灯,写上一些愿望放飞。街上很热闹,几乎家家户户都来逛街。大街上还竖起一排排高大的火把,大火把上还拴了一些鞭炮,火把烧到拴鞭炮的地方炮就会炸掉。原来家乡贫穷只燃一把大火把,现在家乡富裕了,街上燃起一排排的大火把,像一条条火龙,漂亮极了!晚上还燃放节日的礼花,有的像一朵朵美丽的小花,有的像满天的星星,有的像彩色的喷泉。

我喜欢家乡的火把节,火把节真是个快乐的节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彝族的民风民俗——紫溪山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彝家孩子的我,从小在山里长大,山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彝族民风民俗作文彝族的民风民俗作文。在家乡的众多山中,我最爱的是紫溪山。如果我是画家,我要把紫溪山的美景描绘出来!可惜我不是。但我不气馁,因为作为学生的我一样可以用手中的笔,描绘出紫溪山的美。

紫溪山风景优美。走进紫溪山,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邀我做朋友;茶花儿与我交换眼神,向我展现它的婀娜姿态;老树摇摆着身躯,为我的到来翩翩起舞……让我感受着大自然的热情、和谐与美丽。

紫溪摩崖多么神奇呀!岩石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骆驼运货”,有的像“猴子观海”……这样的奇峰,再加上云雾的衬托,简直就是《西游记》里的仙境。微风拂过,带走了云雾,又一个奇景展现在我的眼前:八仙在云海里若隐若现,好像是要去参加王母的蟠桃盛会。

紫溪的山多险呀!紫溪摩崖的路直上直下,游人连走带爬,在经历磨难的洗礼后,才能站在胜利的舞台上。游人都喜欢欣赏山崖上的文字,因为那是彝族文化历史的见证。站在山顶,微风吹来,带走了爬山的倦意,让人神清气爽!往下看,只看见层层云雾;侧耳倾听,“神仙”们参加蟠桃盛会的欢声笑语在耳际飘荡……

紫溪山,你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增光添彩,成千上万的游客在你的怀抱中放松心情,消除烦恼。我爱你,紫溪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彝族的民风民俗——火把节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等的传统节日,但是只有彝族的火把节让我感到最神圣,最让人记忆深刻了。

在彝族的记载中,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一起游玩火把。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在彝族中,最重要的要数 “选美”了,这天 ,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姑娘们要效仿像阿什莫那样,举行跳舞比赛,选出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竟相奔走。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起一堆的篝火,众人挥舞着火把,载歌载舞,迎风引吭,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因此被称为“东方狂欢节”。

彝族的火把节象征着团结,所以神圣;象征着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记忆深刻;象征着和谐、幸福,所以时时萦绕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彝族的民俗民风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450字八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彝族的民俗民风作文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参考文章1:关于彝族民俗民风作文】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

比方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而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彝族的民风民俗更令我深刻。

【参考文章2:关于彝族的民俗民风作文】

彝族是一个少数民俗,它的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脚长裤。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切成大块大块煮食,汉族称之为“坨坨肉”。彝族喜欢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各种地区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有诸子平分。

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火把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大具有一个豌豆村,那里住有一群聪明、勇敢的纳西人。玉帝在豌豆村里种了许多百合花。

有一次,村民说,我们可以种一些庄稼来自给自足。村民们就这样把玉帝的百合花连根拔起,种上了庄稼。玉帝知道了怒火直升说:“你们这些小子,竟敢把我种的百合花连根拔起,我要重重的惩罚你们。”玉帝叫了虫王商讨,决定在六月二十四日那一晚上,叫蝗虫去吃光那些庄稼。此消息刚好被一只鹦鹉听见了,就飞到了人间告诉一个纳西小女孩。小女孩听见了,说:“村民们,蝗虫要来吃我们的庄稼了。”村民们说:“如果庄稼没了,我们怎么生活呀?”这可怎么办呀!小女孩眼睛一转,说:“我有一个好办法,一些人去砍柴,一些人去做火把,晚上时,我们用火把去烧那些虫子,因为虫子肯定怕火。”

六月二十四日晚上,村民们像往常一样吃了晚饭。突然,小女孩听见“嗡、嗡、嗡”的声音,小女孩突然明白一切,大叫“蝗虫来了!”村民们丢下筷子,有些人急得吃进去的饭都吐出来了。“大家快把火把点燃!”村民们一个个点燃火把,跑出家们,奔到田野,高高举起火把用力挥舞着。一只只虫子被火烧得“滋、滋、滋”直响,像放鞭炮一样,还有的虫子看见伙伴被烧成灰烬,吓得面如土色,立刻跑了。

最终村民胜利了,从此以后人们把那天称为“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彝族的火把节600字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的火把节。它是彝族隆重、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

火把节的由来说法虽然有多种‘但其目的都是希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迎火。在第一天,人们会杀猪宰羊,那些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共同分享欢乐。夜幕降临时,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打燧石点燃圣火,由祭司诵经祭火。然后,由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

第二天为颂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麦,聚集在祭台下,组织赛马、摔跤、选美等活动。但最重要的当然莫过于选美啦,人们要选出最英俊、勇敢地男子和最美丽、善良的女子。当傍晚来临时,成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个地方,又形成无数的篝火,映红天空。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场面盛大,喜气浓烈,因此享有“东方狂欢节”的美誉。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送火,这是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完晚饭,大家陆续点燃火把聚到一起,搭设祭火台,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最后人们将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抗灾害。

彝族的火把节场面壮观,热闹非凡,真相亲眼去看看,亲身去体验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彝族的火把节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传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本词条将从彝族火把节起源、传说、主要活动和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有的学者认为此节原系彝族十月历法的一个年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

火把节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智慧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利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胜利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万岁。

啊!彝族的火把节真好,我爱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9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火把史诗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流传在云南富宁县、广西那坡县和越南与中国交界罗罗(又作倮倮)支系彝族的居住区,历史悠久,影响极深,流传甚广。史诗系当地彝族原生宗教祭司“腊摩”在“荞年节”(火把节)、“跳宫节”等祭祀性节日中的有关仪式上演唱的世传歌词,又叫《铜鼓歌》。

在罗罗彝族支系中,祭祀礼仪与相关的仪式活动中,祭祀铜鼓或以铜鼓为祭器是一种重要的支系文化表征,腊摩作为祭司在诸多的节日仪式活动──跳宫(即跳铜鼓舞)中演唱的世传祭词《铜鼓歌》,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口承语言民俗事象。

以举族祭祀战争中救护先祖的金竹为主要活动的跳宫节,又有“大跳”和“小跳”之分。“大跳”一般为九年或二十七年举行一次,要跳九天九夜,除在跳宫坪上进行祭祀和欢跳以外,还要到某个特定的山头及全寨各家各户去跳。“小跳”即一年一度所举行的跳宫节活动,前后举行四天,每天的活动分别为祭山、祭乐神、祭锦神(锦绣前程之神)和驱邪鬼。同样是跳宫节,各个寨子的仪式程序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活动都是以腊摩的祭祀为中心,是以诵唱《铜鼓歌》、欢跳铜鼓舞为主要祭祀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歌舞娱神祭神的传统盛会。

“荞年节”即火把节,广西彝区已不盛行此节,在云南境内富宁一带的罗罗支系中称彝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为“荞年节”。这与农历六月彝家主要农作物荞麦大体丰收有关。史诗《换鼓》一章追溯了“荞年节”的产生和由来:

迁徙到滇桂边界的四支彝人在瘟疫中绝处逢生后,又遇大旱带来的灾荒,那时的彝家的腊摩波仙出一良策,要彝家耕种耐旱的荞子。他自己徒步来到交趾(今缅甸)借荞种,可贪婪凶狠的交趾人非铜鼓不换,无奈之余,被缚的波仙只好屈从,以十面铜鼓换回十石荞种,使彝家转危为安,为了纪念荞和鼓的恩德,彝家在每年的旧历六月击鼓过荞年(火把节)。富宁一带的彝族人认为,“荞年节”(火把节)跳铜鼓舞,就是为了使天神快乐,铜鼓舞可以娱神慰神,并使天神赐给人们以丰年,护佑寨子里的人平安无疾,少死多生。

此外,在广西境内的彝区,《铜鼓歌》吟唱得最多、最完整的场合是在每年节日期间“卜铜鼓”、“祭铜鼓”、“开铜鼓”和“封铜鼓”的具体仪式上及其相关的节庆活动中。

由此可见,史诗的形成与罗罗彝族在特定的仪式性节日期间传演《铜鼓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以说,以上节日大多由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史诗《铜鼓王》也同样是由祭司腊摩祭祀铜鼓的祭词发展而来的,祭祀仪式及其由此发展而来的节日活动场合是史诗形成并代代传演的民俗文化场,祭司腊摩是史诗的诵唱者、编撰者、整理者和传播者,其诗与史角色和谐地统一在祭祀仪式中。正如《伊利亚特》、《罗摩衍那》的产生离不开行荷马、蚁蛭式的人物一样,彝族英雄史诗的产生和形成也离不开祭司兼歌师的腊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火把节3年级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是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像彝族、白族、纳西族等。通常在农历六月,节期三天。当天人们会拿着火把一直跳舞。

火把节第一天是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用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祭司手里接过火把,沿着田埂走。第二天是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小伙子们要进行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比赛。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歌来跳起舞。第三天是送火。这是整个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节可真有意思,有机会我也要去参加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彝族过年的风俗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歌声飞扬的壮族三月三歌会、载歌载舞的傣族泼水节、有花香弥漫的藏族采花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快乐无比的彝族年,你如果走进凉山彝家山寨,你会被彝族淳朴的风土人情深深地折服,你会为彝族传统文化的精深厚重而拍案叫绝,而走进彝家的彝族年,你一定会驻足不前,流连忘返。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重要节日。彝族年一般选定在农历的十月,是庄稼收割完的日子,是丰收的季节。彝历年带有庆祝当年、祭祀祖先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之意思。

彝族杀过年猪十分讲究,过年猪一般要喂养一年,喂得越肥越好。经过腊制后猪膘越肥、越厚,就表示主人的勤劳,是富裕的象征。过年前一个月,家家户户就准备好一坛荞麦酒,过年前三天,各户人家都要劈够过年三天烧的柴禾,备够吃的米面、盐巴等。在过年前一天上午,每户人家把屋内外、院子周围打扫干净,以表示除旧迎新

彝族年的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阿玛(外婆)家四周就响起了一阵刺耳的尖叫声,每家每户都在杀年猪庆贺这一年的丰收。阿玛家也不甘落后,爸爸和舅舅合力拉出早已准备好的年猪,将它摁在地上,猪侧躺着,四脚朝左,拼命地挣扎。爸爸赶紧双腿跪在猪的身上,手脚并用让猪动弹不已,舅舅拿着一把锋利的尖刀刺进猪的喉咙,顿时,猪的尖叫声震耳欲聋,刺破青天。渐渐地,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弱,身体也停止了挣扎。

彝族年砍猪肉也非常讲究。一般人们会将最好的猪后腿整块的砍下来给老人拜年,有的地方也将猪头肉整个拿去给老人拜年,以表敬意,祝愿老人们幸福健康、长命百岁。剩下的就砍成小块小块的放到火盆里烧烤,等考好后放在碗里。撒上盐,供奉给死去的先灵,烧肉敬仙灵之后全家人方能坐在后盆边,吃着烧烤,喝着美酒,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拜年是彝族过年的一大内容。彝族年猪宰杀后的第三天,各家各户都要外出向亲友、长辈、家门拜年,哪怕路程再远、路途再艰辛,也要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去拜年。一到彝族年,县城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只见背背篓的、提竹篮的、挎口袋的人络绎不绝。年幼的到长辈家拜年、弟妹到兄姐家拜年,出嫁的女儿带着女婿回家拜年、亲朋好友们偕老扶幼也加入到拜年的队伍中……有彝家谚语为证:“每到彝族年,天有大雁过,地有拜年人。”拜年的人个个脸上喜气洋洋。每到一家都争着唱丰收歌、说祝福词、送拜年礼物,主人家热情地端上美酒、拿出佳肴款待来客,其情其景令人难忘。

“过年三天尽情地吃,没有吃错的道理。”彝族年就是嘴巴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全家团聚,丰衣足食,共享天伦之乐。如果您有机会来到彝家山寨,您一定会被彝家美酒的香甜所陶醉、被彝族人民的热情所感染、被彝族人民美满的生活所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彝族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彝族,除了人人知晓的火把节之外,那就要说祭龙节了。

彝族的祭龙节即“花脸节”。丘北的彝族群众把农历的二月的第一个属蛇日或猪日定位祭龙节的起始日。每年都要举行比汉族的春节还要热闹的盛大节日活动。寨子里的老人向各户分摊分一些酒肉,每户都由一名男子携带,先有毕摩率领全村的群众举行祭山神、祭树神的活动,参加者都在神树前野炊。

男女青年在村头河边,一边互抹花脸,一边对唱情歌。村中还举办摔跤,斗脚架、唱山歌、跳民族舞、挝脚架、爬树等盛大活动。

在节日期间,那个人的脸被抹得越黑,吉祥和幸福就会降临在哪个人的头上,他的庄稼就会长的好,丰收多,做任何事都心想事成。

丘北彝族的祭龙节一直延续至今。随着国家AAA级风景区的发展,丘北县政府把祭龙节定位丘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都举行祭龙节已经成为丘北民族的代表了。

“百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还要继续去了解其他的民族和风俗与习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视野。那就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火把节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等等,这些节日都丰富多彩,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我们家乡的火把节。

传说在远古时期,云南彝族地区年年五谷丰登,天王知道后极不高兴,于是派出灾神撒下许多害虫,企图毁灭庄稼,彝族先民想出办法,在夜里点起火把奔跑于田野,山坡,山寨,满山遍野的火把形成火海,像一条条火龙,人们见害虫就烧,“灭虫大战”持续了几天几夜,最终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灭尽了害虫,保住了庄稼。

为了庆祝胜利,彝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到了这一天,彝族男女老少早早就穿上新衣来到石林草场,白天举行摔跤、斗牛比赛,有成千上万的各族人才着大三旋载歌载舞,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招待客人,到了晚上在火把节的住会场上举行着大型的民族歌舞晚会,晚会结束后,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焰火、数不清的火把照亮了石林的夜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围着焰火,举着火把尽情的跳舞一直到第二天的清晨才散去……

爸爸开始准备火把了,火把的材料主要是麦柴,为了它能保持直立,中间要放一条棍子,四周的麦柴由绳子扎起来,火把长约两米,直径约15厘米;妈妈开始在门前堆积麦柴了,堆柴也是有讲究的,麦柴每隔三四步堆一堆,有时好几家的柴堆连在一起,可以达到百米之长;而我忙着为父母做助手,想着能尽快开始;左邻右舍们也都马不停蹄准备着,经过我们齐心协力的准备,终于一切就绪了。

鞭炮一响,火把节就正式开始了,先点燃柴堆,大家开始从“火堆”跳过去,跳火是为了保平安,把一年来所有的不顺利都“烧”去,期待来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

跳完火之后,就点燃了火把,我们举着火把一直跑到山顶,从山顶鸟瞰村庄,眼前的景色美极了,家家户户的红灯笼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分不清哪个是天,哪个是地,再加上五彩缤纷的烟花,看的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家乡的火把节热闹极了,我爱家乡的火把节,但更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