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彝族火把节作文(热门19篇)

过年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少数民族也不例外,我们看看下面的彝族火把节作文,一起阅读吧!接下来是小编给你们分享的彝族火把节作文优秀作文,欢迎阅读,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7460

作文

110

彝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个彝族女孩。我给大家介绍彝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

中国有大约有776万彝族,有4500年的历史,主要生活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彝族的风俗习惯——食俗,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宰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杀生,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杀猪过年的食俗,大部分给自己吃,少部分请客人来家中吃。年猪多用来腌制,挂起来,晒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成为一年的主要肉食来源。过年过节时还要吃糍粑、饵块、喝坛子酒。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无灾无病,平安大吉。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毒蛇和害虫。彝族喜欢喝酒,而且用大碗喝酒,喝酒时必须一饮而尽,把彝族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表现得淋一漓尽致。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席”的传统。

在我的家乡,男一女老少喜欢跳左脚舞,每当夕阳西下,男一女老少聚在一起,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几十乃至上百人的大圆圈,跳着左脚舞。伴着铮铮作响的弦音,和着高一亢清脆的歌调,他们时而折步跌脚,时而甩腿对脚,时而摆手转身,舞步整齐统一,舞姿轻一盈健美。特别在过年时和立秋时节,大家都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尽情歌唱。

彝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3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2天举办摔跤、斗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一团一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一女互撒,然后对歌。

彝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各地不同,这只是我家乡的一小部分,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做客!

[作文:彝族的民风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彝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彝族民间禁忌很多,在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有表现,且各地有别。

饮食禁忌禁食狗、马、熊等动物的肉,因这些动物与人类同源出于雪;是雪的子孙;过年三天内禁忌新鲜蔬菜进屋,否则对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妇女忌食难产而死的家畜之肉;忌肉食露天进屋,否则鬼魂会附其上;禁过年七天内推磨,会使家境贫困;禁平日反向推磨,会给家庭带来灾难;忌推磨时磨心突断,俗信是鬼在作怪,磨出的粉不能食用;忌用餐后把汤匙扣于碗盆的边沿上,因这是给死人敬食的方式;等等。诸上种种禁忌涉及到食物品类、饮食方式、食品制作、饮食主体,这些饮食禁忌习俗直接影响到彝族饮食文化结构。

忌讳女人跨过男人的衣物,更不能从男子身上,头上跨过。忌讳女客上楼。妇女不能上房顶。忌讳触摸男子的天菩萨,犯忌者要宰牲,打酒谢罪赔礼;解放前等级低下的犯忌者,还有被断臂、处死的危险。如果被妇女抓摸了天菩萨,此男子将终身不吉,事后天菩萨必须剃尽,否则死后不能鬼归祖界。忌讳妇女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俗信认为妇女的生育魂格非最爱附在这些物件上,若送与别人,会影响生育和孩子的顺利成长。日常生活中,忌舀汤时反手用木勺,忌和燕麦面时顺时针方向搅动,忌人出远门便扫地,因为这些都是丧葬时的习俗。忌讳言死,而称老了。忌讳影子被人踩踏,被踩者一定会为此报复。禁止在放置祖筒的祖灵箐附近鸣枪行猎,或砍树烧荒。禁止在焚场或墓地打猪草、放牧。参加祈雨仪式时,禁止男子戴帽、女子打包头。禁止跨越火塘或踩踏锅庄石。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

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过去流行多神崇拜,祭祀祖先。一些与汉人长期杂居的彝族人,也信佛教。19世纪末,信基督教、天主教的先后传入,但信者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火把歌调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彝族地区流传着十分丰富的火把歌调,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调,由于彝语方言发音不同,大小凉山彝族称之为“都则朵洛嗬”,“都则”即祭火,“朵洛”意为祝愿,“嗬”即为歌。

云南楚雄彝族诺苏支系称为“朵则朵额”,“朵则”意为祭火,“额”则是“玩”的意思。彝族的火把节历来最为隆重,并逐渐衍成了成套的节俗歌调。在楚雄彝族的这一歌种中,包括有《烧火歌》、《送火歌》、《招魂调》、《同乐调》、《火把节对歌》、《火把节祭歌》等等。演唱这些歌调的时间、地点和歌者亦各有所殊,如《烧火歌》由合户家长率领阖家在自家屋檐下的“节日火堆”旁围圈齐唱,以示庆贺;《招魂调》则由各家主妇独唱,同时手托祭物(粮、盐、酒、肉),直向自家菜地或粮田走去,边走边唱,当返回时,便采一株庄稼苗,示意已将人魂、畜魂和庄稼魂一并接回家来共度火把节,同时象征迎来人丁清吉、六畜兴旺和五谷丰稔之年;

《火把节对歌》仅供本寨人们聚会寨边坝场对歌时所唱;《火把节祭歌》由〈生产和畜牧〉、〈献酒〉、〈除祟〉、〈稻场祭经〉四部分组成,由祭司毕摩在火把节当夜进行祭祀时诵念的歌调,反映了彝族以火除祟、祈神求福的原生宗教观念。

楚雄彝族的火把歌调,唱词多属传统相沿,五字韵句,词头句尾有相对固定的衬格,填以“哦伙嘀哩伙”、“阿伙喔、噢来”等类的虚词演唱,其中部分歌调有较长的虚衬词乐段,有独唱、齐唱、对唱加和腔,一般不用乐器伴奏。各歌调以五声徵调居多,羽调次之。在其徵调式歌调中,常出现徵、宫二重调式音韵交错的现象,大多以上下乐句为主题演化成中、小型歌体和少量叙事歌体,采用二、三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彝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彝族有许多古朴的习俗,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建国前,流行交错从表婚和转房制,某些地方有不落夫家和抢婚遗俗,既反映了奴隶制、封建制婚姻的特点,又保留有原始社会的残余。不落夫家就是指新娘婚后长住娘家,怀孕后才到夫家居住。抢婚一种是当女方不满包办婚而另自寻夫家时,夫家即刻抢婚;另一种是假抢,如男女相爱,遇到阻力,双方事先约好暗号,男家亲友设埋伏圈,女方按时借故外出劳动,到预约地点,男方亲友就出来抢婚,女方佯装呼救,女家及其邻居闻声追赶,也只凑个热闹,过后男方又请人圆场。这种风俗在佤、傣、哈尼和纳西族中都有。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中或坝子里,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彝族婚俗,联系感情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对歌。红白喜事,上山砍柴,甚至男女相遇也要对歌。青年人多通过对歌互相了解,认识,加深感情,定下终身。彝族的姑娘房,也称公房,是彝族青年的乐园,婚前,公房就是男女青年幽会和娱乐的地方。彝族的婚姻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也有请媒人说亲的。彝族的婚礼是五花八门的,背新娘就是婚礼中的一个十分有趣的风俗,新娘出嫁时,先由媒人从楼上背下来,送到大门外交给新郎,再由新郎的男朋友伴郎背起,在讨亲队伍的护送下一直到家。彝家山寨,山高路远,一路上,背新娘的伴郎累得汗流浃背,喘息不止,新娘的陪伴--伴娘就在地上铺上事先准备好的新草席和毛毯,让新娘坐地休息,待伴郎喘过气来,又继续上路。新娘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背回男家。新娘一到,就举行迎亲仪式,让新郎、新娘坐在大门前的凳子上,乐师们奏起热烈的迎亲调,亲朋好友燃放爆竹,点起火把,祝贺新人。然后,伴娘背起新娘,前面一个举着火把,一人撒青松毛铺路,新郎和伴郎随之于后,在众人簇拥下人洞房。迎亲仪式一结束,就开始跳舞,歌声合着舞步响了起来,大家通宵达旦的欢乐。这场喜事刚结束,许多青年男女便找到了自己的对象。

彝族也有非常俭朴的婚礼,彝族支系,居住在弥勒县的阿细人自古以来婚姻自主,婚礼俭朴。他们选择对象的条件不是相貌,而是勤劳。阿细青年自由恋爱。婚姻程序,一般是女的先到男家劳动两天,以此向男方父母认亲,男家不摆酒席,不请客。这样往返几次,共同劳动,以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这时,双方中,有一方心有悔意,婚事可以就此罢休;若都表示满意,婚事就算完毕了。以勤劳取人,奠定了阿细人婚姻幸福,美满的基础,所以在阿细人中,因草率成婚而酿成不幸结局的为数很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火把史诗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流传在云南富宁县、广西那坡县和越南与中国交界罗罗(又作倮倮)支系彝族的居住区,历史悠久,影响极深,流传甚广。史诗系当地彝族原生宗教祭司“腊摩”在“荞年节”(火把节)、“跳宫节”等祭祀性节日中的有关仪式上演唱的世传歌词,又叫《铜鼓歌》。

在罗罗彝族支系中,祭祀礼仪与相关的仪式活动中,祭祀铜鼓或以铜鼓为祭器是一种重要的支系文化表征,腊摩作为祭司在诸多的节日仪式活动──跳宫(即跳铜鼓舞)中演唱的世传祭词《铜鼓歌》,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口承语言民俗事象。

以举族祭祀战争中救护先祖的金竹为主要活动的跳宫节,又有“大跳”和“小跳”之分。“大跳”一般为九年或二十七年举行一次,要跳九天九夜,除在跳宫坪上进行祭祀和欢跳以外,还要到某个特定的山头及全寨各家各户去跳。“小跳”即一年一度所举行的跳宫节活动,前后举行四天,每天的活动分别为祭山、祭乐神、祭锦神(锦绣前程之神)和驱邪鬼。同样是跳宫节,各个寨子的仪式程序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活动都是以腊摩的祭祀为中心,是以诵唱《铜鼓歌》、欢跳铜鼓舞为主要祭祀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歌舞娱神祭神的传统盛会。

“荞年节”即火把节,广西彝区已不盛行此节,在云南境内富宁一带的罗罗支系中称彝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为“荞年节”。这与农历六月彝家主要农作物荞麦大体丰收有关。史诗《换鼓》一章追溯了“荞年节”的产生和由来:

迁徙到滇桂边界的四支彝人在瘟疫中绝处逢生后,又遇大旱带来的灾荒,那时的彝家的腊摩波仙出一良策,要彝家耕种耐旱的荞子。他自己徒步来到交趾(今缅甸)借荞种,可贪婪凶狠的交趾人非铜鼓不换,无奈之余,被缚的波仙只好屈从,以十面铜鼓换回十石荞种,使彝家转危为安,为了纪念荞和鼓的恩德,彝家在每年的旧历六月击鼓过荞年(火把节)。富宁一带的彝族人认为,“荞年节”(火把节)跳铜鼓舞,就是为了使天神快乐,铜鼓舞可以娱神慰神,并使天神赐给人们以丰年,护佑寨子里的人平安无疾,少死多生。

此外,在广西境内的彝区,《铜鼓歌》吟唱得最多、最完整的场合是在每年节日期间“卜铜鼓”、“祭铜鼓”、“开铜鼓”和“封铜鼓”的具体仪式上及其相关的节庆活动中。

由此可见,史诗的形成与罗罗彝族在特定的仪式性节日期间传演《铜鼓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以说,以上节日大多由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史诗《铜鼓王》也同样是由祭司腊摩祭祀铜鼓的祭词发展而来的,祭祀仪式及其由此发展而来的节日活动场合是史诗形成并代代传演的民俗文化场,祭司腊摩是史诗的诵唱者、编撰者、整理者和传播者,其诗与史角色和谐地统一在祭祀仪式中。正如《伊利亚特》、《罗摩衍那》的产生离不开行荷马、蚁蛭式的人物一样,彝族英雄史诗的产生和形成也离不开祭司兼歌师的腊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彝族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彝族,除了人人知晓的火把节之外,那就要说祭龙节了。

彝族的祭龙节即“花脸节”。丘北的彝族群众把农历的二月的第一个属蛇日或猪日定位祭龙节的起始日。每年都要举行比汉族的春节还要热闹的盛大节日活动。寨子里的老人向各户分摊分一些酒肉,每户都由一名男子携带,先有毕摩率领全村的群众举行祭山神、祭树神的活动,参加者都在神树前野炊。

男女青年在村头河边,一边互抹花脸,一边对唱情歌。村中还举办摔跤,斗脚架、唱山歌、跳民族舞、挝脚架、爬树等盛大活动。

在节日期间,那个人的脸被抹得越黑,吉祥和幸福就会降临在哪个人的头上,他的庄稼就会长的好,丰收多,做任何事都心想事成。

丘北彝族的祭龙节一直延续至今。随着国家AAA级风景区的发展,丘北县政府把祭龙节定位丘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都举行祭龙节已经成为丘北民族的代表了。

“百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还要继续去了解其他的民族和风俗与习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视野。那就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彝族:跳虎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彝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我盼了好久的,终于盼来了火把节。今年的火把节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在彝海公园里,天刚黑就已经准备要开始祭祀活动了,人们用最古老的钻木取火方式来点燃今年的圣火,太阳女举着火把围成了一个三角形,她们举高火把点燃了七星灯同时也点燃了火堆。七星灯被点燃后礼花也绽放了。渐渐的礼花形成了一个火堆的形状,仿佛在为彝族火把节的一切欢呼。在夜晚,人们围着大大小小的火堆,跳起了左脚舞。大大小小的炎堆挨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火龙在左右移动着跳舞,它好像在呼唤着人们,让人们一起来跳舞。听,音乐响起了,三弦弹起了,人们唱起来了,大伙欢快极了,小朋友们跳起来了。在这里人们围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这里管你认识不认识都拉着手并着肩,在一起舞蹈。这么隆重的场面当然也少下了我了,我左边拉着大姐姐右边拉着小弟弟,虽然下怎么会跳,但还是跟着节奏跳着、唱着。

在桃源湖,音乐喷泉开始了。在喷泉里露虹灯亮着,把水花照得五彩缤纷。水花时快时慢、时粗时细。有时像小松鼠左蹦右跳,有时像小鹿在跑步,有时像兔子在和乌龟赛跑,还有时像小姑娘在翩翩起舞。

火把节很快就结束了。我还没有玩够呢!我真希望一年有很多个火把节,这样我就看更多的精彩节目表演 。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火把的启示作文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山洞里。在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顿毒打,身上的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去了,幸好山匪并没有要他的命。

之后,两个人各自寻找着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山匪将抢来的火把点燃,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他力竭而死。商人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里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人生哲理:世间大多如此,许多身处黑暗的人,磕磕绊绊,最终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些人往往被眼前的光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终生与成功无缘。关键不在于是否拥有火把,在于持火把前进中的人的态度、信念与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彝族节庆、礼仪食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节期5—6天,节日里要杀猪、羊,富裕者要杀牛,届时要盛装宴饮,访亲问友,并互赠礼品,其礼品多为油煎糯米粑或粑粑,并在上面铺盖四块肥厚的熟腊肉;火把节是彝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间进,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容丰登。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八人广席,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在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

典型食品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彝族风味主食;面糊酸菜肉,彝族农家常菜;白水煮乳猪,云南彝族传统佳肴,用乳猪水煮后蘸食;锅巴油粉,云南彝族风味名小吃,用豌豆面制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火把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是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像彝族、白族、纳西族等,通常在农历六月,节期三天。当天人们会拿着火把一直跳舞。

火把节第一天是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摆好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些香味芬芳四溢,用它敬神,神也会赞不绝口。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祭司手里接过火把,沿着田埂走。第二天是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活动。小伙子们要进行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比赛。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起歌来跳起舞。第三天是送火。这是整个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节可真有意思,有机会我也要去参加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火把节作文300字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又一年中秋节到了,也是我们又一次欢快的火把节。

这天晚上,我和姥姥去姥姥家空田里放火把,我姥姥怕我不安全,所以也跟我一起去放火把。我又想叫哥哥陪我去,可哥哥说他不想去。我生气地说:“你不去就算。”于是我叫我的同伴朱志杰陪我去放火把,我俩可好了!他一听高兴地说:“好啊!”

他先用打火机点火把,点着了,就帮我点。可我的火把点不着,于是他就把旁边的草点着后,再给我点。“太好了”。我的火把也点着了,我把火把上下舞动,火把就象一条龙围着我绕来绕去。

人家小伙伴看见我们在放火把,他们也来放火把。顿时,天上就象无数条火龙围着我们绕来绕去似的。我们玩得很晚,直到姥姥说:“不早了,赶快回家睡觉吧。”我才离开空田,我真舍不得这个火把节,我盼望着明年的中秋节快快来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火把节”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农历6月24日是彝族人的节日,叫“火把节”,地点在彝人古镇,很好玩的。

彝族人过火把节的时候,会聚在一起吃本民族特有的羊肉汤锅,就是连皮带肉的整只羊的都煮在一起,打蘸水吃,喝一口羊汤,味道鲜美极了。到了晚上,他们会在彝人古镇的广场上集中来跳舞,中间还烧着一大盆火。彝族人穿着绣花的衣服,戴着绣花的帽子,和围裙,围着火跳左脚舞,

他们边唱边跳,嘴里哼着彝族调子,跳三垛脚,男的弹三弦伴奏。他们跟着节奏跳,跳着跳着,我也学会了,还有许多游人们和彝族人一起跳呢。我也挤进去跳了一会,跳舞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一直跳到脚酸。

我喜欢跳彝族的左脚舞,也爱火把节!你们也可以来彝人古镇玩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火把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在我们迷茫中,是它给我们指引,在无助的黑雾中,是它让我们走向希望之门。

老师是火把,他教我们学习知识,怎样使用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他,才能让我们净化灵魂。

人生有许多条路,稍不留神,就会走向歧途。这时,需要朋友们的提醒,才能走好。拥有这支火把,才能主宰自己未来的命运。

人的一生之中,总会出现两边天空,其中一边是拥有无穷无尽的天空,在那儿,你可以自由地飞翔,但一落入另一边天空,将会让你走向歧途,将可能无法挽回你失去的东西。但倘若你能够拥有自觉,那么你即使步入了黑暗的一处,也有可能离开那儿,拥有成长的机会,那也是一支闪亮的火把。

仍让是一支火把。若别人惹怒了你,你要想一想这样一句话:“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可有人做过吗?有,但是太少了。当你真正做到的时候,会犹如一缕暖风吹进心田。

乐观是一支火把。在伤心的时候,它能够给你带来一丝丝的欢乐,它也能让其他人对你的友谊变得更加深刻,并能够一切充满实在感,因为它是伤心的时候最需要的。

自信也是一支火把。它能够给人们最好的鼓励,是所有事物需求的一种动力,拥有了它,就能够使自己更加努力,常常都会事半功倍,将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做好。

父母是人一生中最闪耀的火把。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来哺育我们,从一出生开始,母亲就将整个世界作为礼物送给我们,父亲则用那优良的品格来教育我们做人。

只有将这些火把都拥有,世上将不会有黑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火把节3年级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彝族人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西昌,这座美丽的城市已经披上了节日的盛装,等待着夜晚火把节狂欢之夜的到来。

夜幕降临了,我们来到了火把广场。火把广场上高高的立着十二根火把石柱,好像是已经点燃的火把。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人流如潮。许多人和我们一样手里都拿着长长的树枝干扎成的火把。大家纷纷点燃了火把。有的人拿着火把舞动着,有的人把火把放在地上搭成个火堆,围着火堆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整个城市都好像被火把点燃了,人群也被火把点燃了激情,这里成为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大家都是那么的开心,感受着节日的欢乐。

天上还挂着许多孔明灯。一盏盏灯象一个个红色的小星星,寄托着人们的祝福越飞越高。

火把节是个令我难忘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火把节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过火把节。

这一天,无论出嫁女儿有多远,无论家里有多忙,娘家都要派人把她们接回娘家过节,所以小媳妇们又把这一天叫做姑娘节。

离二十四这天还有几个月,出嫁的女儿们就在计算着还有几天就可以回娘家了。手头该做的活要尽快做完,还要给爸妈早早就缝好几双鞋子,回家时好孝敬父母。

火把节前两三天,娘家父母就要叫哥或弟到姑娘婆家接回出嫁女儿,如果家里没有哥或弟,姑娘的父母会亲自去接。娘家人来,婆家无论有多忙,他们都让媳妇放下手头活计回娘家。如果临近二十四这天了,娘家还没有派人来接,媳妇们会心里很着急,不时地眺望村头有没有人来。

六月二十四这天,家里人都会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来招待接回家的女儿,并且每家每户必须杀鸡,如果家庭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杀猪宰羊。所以,这一天,村村寨寨都很热闹,人人都沉醉幸福的喜悦中。

火把节,是春节后过得最大、最隆重的一个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火把节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傣族的泼水节,我还喜欢汉族的春节,但我更喜欢纳西族的火把节。

这个日子的起因源于: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子劳阿普在云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丝竹歌舞之声。

人间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恼怒,于是便差一名天将到人间,要把大地烧成火海。这位天将变做一个老人到了人间,遇到一个背着大男孩、牵着小男孩的纳西男人。他不解地询问,才知道大男孩是别家的孤儿,小男孩才是这个男人的孩子。于是深受感动,心起怜意,不忍将大地毁灭。他就叫人们家家准备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齐点燃。

这天,子劳阿普到云河边查看,果然见满山遍野都是火光,以为大地真的被烧毁了,方才罢休。纳西人因此躲过了一劫,免受焚族之灾。从此,就有了每年农历6月25日至6月27日纳西族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有三天,跟我们过春节一样热闹。其中第一天就是为过火把节做准备。为了更快更好的点燃木头,,所以纳西族人要把木头捆起来。他们捆木头很讲究,必须用铁丝、布以及一些彩色的手绢把木头捆起来,为火把节增加一丝生机。准备好了火把,还要在这天杀猪宰羊,为火把节准备一些好吃的。吃的准备齐全后,还要穿上新衣服,使火把节显示出万象更新。

第二天白天,人们都会到街坊邻居家问候,互相观赏对方的火把,互相访亲问友,祝贺节日,到熟人的家里吃为火把节准备的饭菜,吃到了平时吃不到的美食。晚上,家家户户都高举着点燃了的火把,涌向农田中,照亮庄稼,盼望新的一年能五谷丰登。

最热闹的就数最后一天了。家家户户都把房前屋后的火把放在个自己家门口,堆成以摞,再把那些火把点燃,成了火团,有的有两三米那么高,有的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如果从高处往下看,家家户户的门前,广场上,巷子里,火团连起来就像一条闪光的腰带。

所有的纳西族人,都围着火把,牵着手,在悠扬的笛声下,人们跳起了火把节的舞蹈,形成了纳西族最美的风景线。跳完舞蹈后,人们开始表演节目。节目没有舞台,不分场地,就在人群中表演了起来。

你看,你看,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越过齐腰搞的火团,赢得了众人的喝彩;姑娘们身着靓丽的衣服,跳起了“阿哩哩”;杂技演员拿着火把,开始在天空中旋转。整个纳西族都沉浸在热闹中……人们在这优美的舞蹈中,结束了快乐的火把节。

我爱我们汉族的春节,但我更爱纳西族的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火把节的传说

全文共 157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当夜幕降临,从石林到叠水,从圭山到长湖,数不清的火把映红了夜空,映红了人们的笑脸,激情的歌声与雄浑的大三弦声交织在一起,山寨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关于“火把节”,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在一座高高的山上,有个城堡,城堡里住着一个土司,他生成了一双老鼠眼、扫帚眉和一张鲢鱼嘴,配上那尖凸的下巴,一张干瘦的脸上布满了麻子,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黑煞神”。这“黑煞神”无恶不作,手下养着一大帮家丁、打手,残暴地统治和压榨着彝族人民。他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生孩子要向他交人丁税,上山打猎要交撵山租,下河捕鱼要收打鱼捐……各种苛捐杂税,逼得人民实在喘不过气来。为了反抗这个“黑煞神”的残酷统治,人们曾多次举行起义,但是,土司坚固的城堡难以攻下,许多人被抓去活活地处死了。

有个聪明能干的牧羊人,他的名字叫扎卡,想出了一个智取土司城堡的办法。他暗中串连了九十九寨的贫苦人民,决定从六月十七起,将各家各户的羊都关在厩里,每天只喂点水,不喂草料,饿上七天七夜。起义的人就在夜里赶造梭标,削好竹签,磨好砍刀、斧子,又在每只山羊角上缚上火把,大家约定在六月二十四晚上起义。到了这天晚上,当月亮还没有露面,山箐树林里的微风轻轻地吹起的时候,只听得一声牛角号长鸣,就以第一支“火把母”为号,此时各路起义人马立即将羊厩门打开,点燃千万支缚在羊角上的火把,驱赶羊群向“黑煞神”的城堡进攻。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坏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抢吃树叶、青草。扎卡率领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向城堡冲杀过去,鼓声和喊杀声震天动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黑煞神”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地洞,准备逃跑。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城堡,蜂涌而入。人们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黑煞神”。后来,扎卡将大管家抓来审问,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头哀求饶命,并带领扎卡一行来到土司躲藏的那个地洞口。

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来投降。这个平时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便瘫倒在地,爬不起来。众人正在张望,突然,从地洞里飞出一把匕首。扎卡眼明手快,挥起一砍刀,将匕首击落。

扎卡和众人见“黑煞神”死活不出来,便决定用火把烧死他。于是一声令下,千万支火把立即将地洞的周围堆成一座小山,只见熊熊的烈火燃烧得更旺,片刻间,地皮也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那作恶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这样葬身在火把之中。为了纪念这次反抗暴虐统治斗争的胜利,就定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为“火把节”。

那数不清的羊群早已饿坏了,便借着火光,争先恐后地忙着上山抢吃树叶、青草。扎卡率领起义的人民,勇猛地向城堡冲杀过去,鼓声和喊杀声震天动地。“黑煞神”急忙登上城堡一看,只见满山遍野成了一片火海,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堡的人们,已经开始攻打城门了。“黑煞神”命令家丁、打手死守城门,自己却悄悄地钻进地洞,准备逃跑。此时各路起义大军已攻破城堡,蜂涌而入。人们到处找遍,可就是不见“黑煞神”。后来,扎卡将大管家抓来审问,怕死的大管家跪在地上磕头哀求饶命,并带领扎卡一行来到土司躲藏的那个地洞口。

扎卡便叫大管家先下洞里叫“黑煞神”出来投降。这个平时狐假虎威的大管家竟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便瘫倒在地,爬不起来。众人正在张望,突然,从地洞里飞出一把匕首。扎卡眼明手快,挥起一砍刀,将匕首击落。

扎卡和众人见“黑煞神”死活不出来,便决定用火把烧死他。于是一声令下,千万支火把立即将地洞的周围堆成一座小山,只见熊熊的烈火燃烧得更旺,片刻间,地皮也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那作恶多端的土司“黑煞神”就这样葬身在火把之中。为了纪念这次反抗暴虐统治斗争的胜利,就定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为“火把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欢乐的火把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在彝家山寨里,等到农历六月二十四,到处都会响起“朵格啦,格啦朵格啦(来啊,来庆祝火把节)”的欢呼声。人们吃完花陀肉,喝完杆杆酒后,便用熊熊的火把庆祝火把节。欢呼声此起彼伏,人们举着火把如潮水般涌来,好像整个大地都是一片火海。

火把节的夜晚,一支支火把从各家各户飘出来,在庄稼地里游动。从远处看去,山上山下,尽是火把,无数的火把犹如天空中的星星,使人分不清哪是火把,哪是星星?一支支火把又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汇成一条条火龙。接着,人们把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个巨大的火堆。大家便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弹琴……粗犷的欢呼声,悦耳的歌声,美妙的琴声,汇成了一首交响曲,在山谷中回荡,打破了夜的寂静。

第二天是火把节活动的高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场坝上。彝家姑娘穿着美丽的服装,打着五颜六色的花伞,把这里装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让人眼花缭乱。姑娘们个个花容月貌,婀娜多姿,似云彩,似花朵……她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儿,唱歌、跳舞。这里成了姑娘们的世界,成了歌的世界,成了舞的世界!

姑娘们跳完,男士们又开始了精彩的斗牛、赛马。最有趣的是斗牛。看,双方牵来的两头公牛,一头是3号,一头是6号。它们两眼瞪得红红的,甩尾扬蹄,要向对方冲去。

比赛哨声一响,双方同时将绳索放开,只见两头公牛迎面冲去,“砰”的一声,牛角纹在了一起……两头牛竭尽全力,想打败对方,可谁也没有被打败。于是两头公牛用尽全身力气,蹬开四蹄向前猛顶,在它们脚下,踏出了一个个深坑。它们的主人好像比它们还要紧张,一边大叫,一边跳来跳去,似乎在指挥着他们的勇士……周围的人被这情景逗得大笑。笑声、叫声搅在一起,回荡在空中,使整个山寨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大约斗了30分钟,3号公牛终于把6号公牛斗败了,人们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接着3号公牛又斗败了其他公牛,取得了“冠军”。人们把大红花戴在它头上,由主人牵着,缓缓地绕场一周,去接受大家的抚摸和赞扬。

斗牛刚结束,骑士们便牵着一匹匹骏马,到马道上去赛马。比赛哨声一响,骑士们跃上马背,箭一般地冲出去。每个骑士扬鞭催马,每匹骏马四蹄腾空,闪电般地疾驰。人们既紧张又兴奋地观看着。

你看,老人们的笑脸像盛开的菊花,姑娘们的笑脸像出水的芙蓉,孩子们的笑脸像初绽的蓓蕾……

啊!欢乐的火把节,你给彝家山寨增添了光彩,你给彝家人民带来一了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点亮孝心的火把作文500字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不知道,从这件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尊重,体会到孝敬父母的品质很重要。

那天,杨老师让我们做“点亮孝心火把”的作业,我们都很无奈。但我们还是乖乖听从了杨老师的话。回到家里我立刻就倒了一杯水,递给妈妈喝。那时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很少给妈妈递水,所以妈妈才会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

过了几天,我突然不想做了,因为我感觉很累,很烦,所以我就没有再做作文班里杨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了。可我爸爸却像带了透视眼镜一样,看穿了我的心思!他说:“你可别忘了作文班里杨老师给你布置的作业哦,我知道你觉得做点亮孝心的火把这项作业很累很烦是不是?”好吧,我逃不了了,因为我有一个既严格又聪明的爸爸,所以我只好默默地举起了双手“投降”了!

到了周末,我要出去吃饭,结果忘了做作文班里的作业!我想:这下我可以不做作业了,真开心。但让我吃惊的是,爸爸居然让我一天将左右没做的作业全部补做!当我听到爸爸的这一句话时我都快要晕倒下来了,让我一天将全部没有做的作业都补回来,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了,我的上帝啊!

自从我尊重、孝敬了父母之后,我做作业的速度快了,正确率也提高了,家里的气象都变温馨了。父母也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对我更温柔了,一切都变了,我真要感谢老师和爸爸啊!

尊重、孝敬父母的品质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会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了。让尊重、孝敬父母的好品质与我们相伴一生,成为我们为最好的朋友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