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优秀20篇)

浏览

923

作文

1000

历史上勤俭节约的故事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故事不胜枚举。毛主席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着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中央及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并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活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12则

全文共 2118 字

+ 加入清单

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在书的海洋里漫游,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更使我的知识面也宽广了不少, 以下是“读书名人故事”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2.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3.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4.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5.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6.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7.匡衡凿壁偷光

古时候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8.车胤囊萤映雪

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9.苏东坡

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10.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11.范仲淹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读书的故事250字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钟爱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领悟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仅学习并领悟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习并领悟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最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之后,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米开朗琪罗撒粉改雕像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1475一1564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一次,佛罗伦萨市政长官发出热情邀请:“米开朗琪罗先生,您是名震欧洲的雕塑家。我们这儿有块巨型大理石,恳望您能将它雕成一座栩栩如生的人像。我和佛罗伦萨市民们随时恭候您的光临!”一种创新的冲动,催促米开朗琪罗背上简单的行装,风尘仆仆地赶到佛罗伦萨。

来到佛罗伦萨。他马上赶到那块巨型大理石前,仔细观察、揣摩着,围着巨石搭好了脚手架。然后,投入了紧张的雕刻工作。

整整两年,米开朗琪罗所有的心血都浇灌在这雕像上,一座战士塑像终于矗立在佛罗伦萨市政广场上。这件艺术精品揭幕那天,佛罗伦萨市万人空巷,争睹风采。这塑像怒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的雄姿,使参观者赞不绝口。

市政长官也来了,他煞有介事地伫立在雕像前,仔仔细细地端详再三,突然沉下脸:“米开朗琪罗先生,那鼻子太低了。”

这话像给热情的围观者当头泼了盆冷水。

米开朗琪罗明白,对艺术一窍不通的市政长官故意在鸡蛋里挑骨头。但是他谦逊地笑笑:“先生,我立刻改变他的形像,保证您满意。”说完,他沿着脚手架爬上了雕像,在雕像的鼻子上忙碌不停。一会儿,只见米开朗琪罗手中的大理石粉纷纷扑簌簌的落下来。

这样过了好大一阵子,米开朗滇罗从雕像上爬下来,笑眯眯地拍拍双掌。

石粉末飘飘扬扬地落地。市政长官再围着石像重新审视一遍,高兴地大声称赞:“棒汲啦,你照我说的改了以后,这雕像好看多啦。”

米开朗琪罗心中暗暗发笑:自己没有改动雕像的鼻子,不过趁市政长官的眼睛盯着雕像时,偷偷抓了一把大理石粉,爬上雕像.在雕像的鼻子上揉来揉去,石粉便飘散下来,便显出了在“修改”的样子。

一些市民目睹了米开朗琪罗的“撒粉计”,都打心眼里钦佩这位艺术家的机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尔基10岁为读书遭毒打的文学家名人读书故事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高尔基,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童年时家境贫寒,但非常喜欢读书

高尔基从小就非常喜爱读书,但家里经济困难,他不得不去干活挣钱。

有一天,10岁的小高尔基来到一户人家干活。女主人吩咐高尔基:“你去烧水。水烧开了送过来。”

高尔基灌满了一壶水放在火炉上,又往炉膛里添进几块劈柴,将火炉烧得旺旺的。然后,他坐在火炉旁,等候水烧开。

高尔基刚坐了一会儿,就觉得这样干坐着是白白浪费时间,实在太可惜了。于是,他把随身带着的书拿出来,边看边等着水开。

突然,“啪”的一声脆响,高尔基的背不知被什么东西猛击了一下,立即像有无数枚钢针刺进皮肉,疼痛异常。

小高尔基急忙回头,只见女主人手里拿着一截木材,凶神恶煞地站在那里。还没等小高尔基转过神来,就又举起木材狠狠地打了他一下,于是又响起了那撕心裂肺的一声“啪”。高尔基的背部更加钻心地疼痛,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

凶狠的女主人吼叫着:“看书!谁叫你看书的?”

高尔基夺路狂奔,才摆脱了狠毒的女主人。

可是,背部一阵阵的剧痛,折磨得高尔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哭也不管用,喊也不管用,痛苦万分。

万般无奈之下,小高尔基只好偷偷地跑到了医院。

医生看见小高尔基步履艰难地走进屋,忙问:“怎么了,哪儿不舒服?”

高尔基痛苦的指了指背部。

医生一看高尔基的背部,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知道这是被毒打致伤的,便问:“是谁这么狠心?”

高尔基把遭女主人毒打的经过说了一遍。

医生一面听着,一面动手治疗。

高尔基背部的皮肉里戳进了许多柴刺,医生小心翼翼地将柴刺一根根拔出来,拔完将药涂在伤口上。然后,将拔出来的几十根柴刺递给高尔基,义愤填膺地说:

“你可以带上这些柴刺去控告女主人。”

于是,小高尔基手里托着柴刺,走到女主人面前说:“我现在就带着柴刺去控告你。”

这时,女主人慌了,拦住小高尔基说:“只要你不去控告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小高尔基见女主人害怕了,就说:“你允许我干完活以后读书,我就不去控告你。”

“好好好,我答应!我答应!”女主人连连点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勤俭节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我哼着歌,去看电视。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公益广告:中国人一天浪费的粮食是三亿人口一年的粮食。我震惊了!以前的一幕幕在我眼前展现:以前,没吃完的饭菜一股脑地向垃圾桶“倾诉”,我的早餐没有吃完就随随便便扔了……

有一次,我去喝喜酒,一路上,我对那个公益广告半信半疑:怎么会浪费那么多粮食呢?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到了酒店。喝完喜酒,我发现服务员阿姨正在忙着把桌上的饭菜大碗大碗地倒进垃圾桶里,我上前去制止阿姨的行为,阿姨却说:“小孩子,懂什么啊?”说罢,又埋头干起活来。那些菜有的动都没动,为什么不打包回去呢?真浪费!我现在终于相信那条公益广告说的是事实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这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是啊,这首诗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理解的一首诗。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多少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啊!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粮食,节约粮食,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就打包回去,这是一个最好的节约方式。诸葛亮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简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

爱惜粮食,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为国分忧的举动。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不要再浪费资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包拯审蛋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包拯,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和敬佩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执法严峻,有许多佳话流传于世。

公元 999 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属安徽省)。他十岁那年,有一天和姐姐一块儿到花园里游玩。游兴正浓时,姐姐问道:“你长大准备干什么事?”“做个为民办好事的清官。”包拯眼睛一眨,干脆利索地回答。“做清官可不容易,你能行吗?”姐姐又问了一句。包拯胸有成竹地答道:“只要大公无私,善动脑筋,案件总能审得清的。”

包拯的一番话,说得姐姐心里暖烘烘的。她嫣然一笑,若有所思地说:“那好,明天让我考你一下吧!”

第二天一早,姐姐来到学堂,把一个煮熟的鸡蛋悄悄送给一个同学吃了,然后要包拯查出来是谁吃的。

包拯不慌不忙。他首先看了每个同学的面色和嘴巴,然后敏捷地端来十碗清水放到桌上,叫每个同学从碗里喝一口水,在嘴里咕噜咕噜地漱一下,再吐入碗内。

轮到第五个同学漱口时,包拯发现,他的碗内有蛋黄和蛋白的残屑。但他没有马上断案,而是让其余的同学继续漱口,直到每个同学都漱完口,他才郑重其事地宣布:“只有第五个同学吃了鸡蛋。”

一直站在旁边的姐姐这才服了弟弟,啧啧称赞说:“包拯长大能做清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毕加索成名的秘密名人故事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开创印象派画风的伟大艺术家毕加索。时至今日仍然为人们所推崇,他所作的画是世界各地人们趋之若鹜的珍藏品。可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无限风光的大画家,也曾经有过不堪回首的岁月。

毕加索初到巴黎,谁都不认识他。在巴黎夹着一块画布为生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而画店的老板却大多数只是附庸风雅,在大堂中摆放当时的名家名作。尚未成名的毕加索四处碰壁,贫困潦倒。

他身边只剩下了15个银币。如果再不能卖出自己的画,那他只能离开巴黎回到老家。在巴黎最后的日子里,毕加索孤注一掷,做出了他人生之中最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策划。

在这之后的一个月中,整个巴黎的画廊老板都快发疯了。每天至少会有一两个人来画廊转悠,左看右看,却什么都不买。可是临走之前,他们都这样问道:“请问,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

“请问,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无数次的询问,使得毕加索的名字犹如明星般在画商的圈子里炸开了。“谁是毕加索?有谁看过他的画?”人们按捺着激动的心情,四处打探着。直到一个月之后,毕加索带着他那些许久无法卖出的画出现了。

他的出现好比是一场旱灾之后的及时雨。画商们很快将他的画一买而空——于是,这个被巴黎主流画界一直拒绝于门外的艺术家一举成名。

原来,毕加索用那15个银币雇佣了几个大学生,成功地将自己生涩的身份进行了掉转,从而使人们更早地欣赏到了他那天才般的艺术才能。

然而,另外一位伟大的画家梵·高,却苦苦地等待主流画界的接纳,而不得不在饥寒交迫的岁月中向自己开了枪。他的作品,一直到他死后才慢慢地开始大放异彩。

你能说梵·高的作品不及毕加索吗?如今,热爱艺术的人们对这两位大师都投以崇敬而热切的目光,因为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最精彩的答卷。可是,我们不能不说,毕加索的人生策划,真正地改变了他一生的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名人有趣的故事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乔治。费多是着名的法国戏剧家,特别擅长于写滑稽剧,《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是该剧在首场演出时却不被观众看好,但该剧演出时却深深打动了观众,剧院里的喝彩声此起彼落。费多那天晚上也在看戏,而且也和其他人一样大喊的叫。

“费多,你难道疯了吗?”朋友迷惑不解地问。

“没疯!”费多解释说,“只有这样我才听不见观众谩骂的声音,使自己不会因此而伤心难过。”

大衣

爱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据,衣着随便。有一位朋友曾劝他说,应该添置一件大衣,否则难以进入社交界。他笑着答道:“我本来就默默无闻,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没有人会认识。”几年后,成了大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和从前一样,依然衣着简朴。那个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样的大衣,以便与自己的身份相符。他还是笑着回答说:“现在即使穿得更随便些,同样也会有人认识我。”

契约

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贫困,但却生性乐观。

一次,他与房东签订租房契约,看见上面写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房客因为用火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须赔偿15000卢布”。

克雷洛夫不但没有异议,而且在“15000”后再加上两个“0”。

“1500000卢布!”房东大为惊喜地喊道。

“先生,不要大惊小怪,”他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我反正赔不起。”

玩笑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是比较解剖学的奠基人,对古生物学也很有研究。一天,他的学生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当时,居维叶正在工作室里忙于实验。突然,门被两只犄角顶了开来。一个怪兽随后冲了进来,张着血盆大口,獠牙又尖又长。居维叶听到声响,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做事了。

事后,学生们好奇地问道:“先生,您怎么一点也不害怕?”

“这很简单,因为所有带蹄子的动物都是食草动物。”他笑笑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勤俭节约的小故事:约翰.d.洛克菲勒孙子的零用钱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约翰.d.洛克菲勒(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的儿子)一直认为自己是父亲巨额财产的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他把博爱当作毕生的事业,一生中为公共事业捐献了5000多万美元。他曾经出资修缮凡尔赛宫,设立了阿卡迪亚和格兰德泰顿国家公园,捐献地皮给联合国在纽约设立总部。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在1920年5月1日写给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一封信。小约翰.d.洛克菲勒当时46岁,在信里他为14岁的儿子列出了"财政"要求。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长大之后继承父亲的遗志成为洛克菲勒基金委员会的主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马尔康·坎培尔爵士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213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第一的赛车选手,最热衷的兴趣是找寻宝物。提及美国空军最杰出人物艾迪。里肯贝克,就不禁令我想起马尔康坎培尔爵士。某次的晚餐会上,我坐在他们二人之间,他们的态度是那么的沉静,说话的语调也极为温和,但他们却都深深地沉迷于速度的魅力之中。

当初里肯贝克所以成为不怕死的赛车选手,是以赚钱为目的,那么坎培尔又是为了什么呢?坎培尔是属于富豪之士,根本毋须为赚钱而劳心卖命。

那么他为何选择充满危险的赛车选手呢?是为了名誉、名气?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纯粹只是为了享受才这么做的。”于是我转问艾迪。里肯贝克:“你看过马尔康。坎培尔爵士以彗星般的速度开快车的情形吗?”曾参加过200次以上赛车的里肯贝克的回答,着实令我大吃一惊。

“说实在话,我从未看过,而且将来也不打算看,以那种速度开车,死亡率将高达80%.”

在当时的晚宴上,没有一个人的开车速度及得上马尔康。坎培尔爵士,其时速高达300英里,等于每分钟跑5英里,从纽约到旧金山只要10小时就可跑完全程。在纪录上,时速超过200英里的曾有4个人,也就是塞古雷伯。洛克哈特、基奇及拜柏--这4个人都因速度太快而去世,目前还活着的只是坎培尔而已。

马尔康。坎培尔爵士是个宿命论者,所以从不作多余的担心,当比赛结束步下车子时,他的态度冷静得就像刚从公司下班归来似的。

坎培尔爵士在16岁时,就决心要成为脚踏车赛的选手,他父亲知道后,马上把他送到伦敦着名的罗德保险公司上班,希望打消他这个念头。

据他本人说,在他服务的两年期间,一分钱也没领到,直到第三年才有一点收入,但今天他已是世界有名的罗德公司董事。

他以报社为对象,推销破坏名誉保险--这个构想是他19岁时想到的。在英国,有关破坏名誉的法律比美国严格,所以马上获得英国大部分报社的签约。21岁时,他已是极富有的资产家,不多久,就买了好几辆摩托车和汽车,开始参加竞速比赛。他用在这方面的钱超过5万英镑以上--换算成美金,约值25万元。这一切都是为了打破速度纪录。

为找寻可供最高速度飞驰的道路,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例如丹麦、撒哈拉沙漠、南非、佛罗里达州等;终于发现最优秀的赛车跑道,地点是在美国犹他州,那儿有数万年前就已乾涸的上古湖泊的遗迹,湖底含有相当的盐分,因而显得既平坦又坚固,犹如冰面一般。

有一次他在丹麦参加比赛,时速高达140英里,途中突然响起一阵猛烈的怪音,车子的前轮竟然脱离车身,直飞到观众席上,打死了一个男孩,然后又跃过观众的头上,弹到一英里外处才停下来。

马尔康。坎培尔爵士本人感觉最刺激的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空战。当时他担任战斗机驾驶员,经常越过英法海峡在西部战线上空飞行。有时也驾驶着从未驾驶过的机种,飞向陌生的地方,在那儿也许完全看不到地面,而又必须降落在无法辨别东、西的地上。在此当中,也可能遭逢突然从云中冒出的德军战斗机机枪的攻击,但在4年期间,他从未受伤过。

马尔康。坎培尔爵士最大的冒险却是在印度洋可可斯岛的寻宝。他将当时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根据书上的记载,他此行的目的是为找寻海盗所隐藏的一笔财宝。地球上可能没有一个地方像可可斯岛这般寂寞,在那儿看不到一栋房子,也找不到文明人的影子,当地的土着是从前以文化及财富夸耀一时的印加族后裔,他们白天都躲在山中,直到日落之后才悄悄地潜至海边,他们的行动比海边的椰子树影更为安静,所以白人很难察觉。在海边的岩岸及砂地上,有许多蜘蛛、螃蟹、蜈蚣、蚂蚁等,除此之外,还有苍蝇、蚊子在上空飞行,岛四周的海边则有鲨鱼在大肆活动。

据说,只要沿着溪流上溯,用铁锹插进一块大岩石的裂口,把大岩石敲开,就能找到海盗所藏价值数百万的黄金及灿烂无比的珠宝,就像“天方夜谭”阿拉丁所发现的珠宝一般。

岛上的所有溪流,坎培尔都曾沿溪上溯,甚至连已经干涸的溪流遗迹,他也不放过。在繁茂密林中,他曾敲开过无数的岩石,但始终不曾见到那些传闻中的珠宝。

有一天,他费力地拨开密生着的有刺草,希望在繁茂的草丛中开出一条进路,他突然发现这时吹的是北风,而他正要朝北方前进,如果放一把火,就能将那些挡路的野草烧光,而轻易地前进。他擦了一根火柴,密林立即以猛烈之势燃烧起来,5分钟后,四周变成一片火海,犹如置身于赤热的熔炉中一般。

眼看着火舌窜向四方,若再不逃跑,将会被烧成焦炭了,于是一行人就像被死神追赶般,没命地逃离这片密林。

终于逃到海边,但因为已被烟薰得差不多了,每个人都支撑不住地倒在地上。过了一会儿,回头看密林那端,只见熊熊的火焰几乎冲到云霄,四周的空气显得燥热无比,但又不能跳进海中,因为海中有许多食人鲨鱼在游动着;幸好,岸边绿油油的椰子树含有丰富的水分,不容易烧起来,才算保住这群人的生命。

为找寻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财宝,吃苦耐劳地奋斗三个星期,所得到的却只是血迹斑斑的脚、磨破皮的手指及被火烤得红肿的背部而已,这位英国富翁如今就像狱中的犯人一般。他实在太累了,而且又罹患热病,在希望破灭之后,只好狼狈地回国。但他说,迟早还要再到可可斯岛走一遭,如果真的有财宝,他一定要把它们找回来。

“只要有冒险的机会,即使需绕地球半周,我也会不计一切地勇往直前,这就是我的个性。”他以他惯有的沉静态度说道。

〔补注--虽未有明显的记载,但马尔康。坎培尔的确是生于英国、死于英国的英国人。于1923年以赛车选手身份创出时速137英里的纪录后,又于1935年在美国犹他州创造时速300英里的纪录。两年后,因视力障碍而放弃赛车生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传递勤俭节约的正能量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家风是每个家庭的风气,有了好的家风,这个家庭才会更完美。我的家就主张“勤俭节约”。

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妈妈就是一个勤劳的人。小的时候,我的衣服都是妈妈给我手工缝制。有一次,我看见小朋友拿着一个可爱的布娃娃,嚷着要买一个,妈妈说明早醒来你就会有一个布娃娃了。果然,第二天早上醒来,床边有了一个布娃娃,虽然娃娃有点丑但这是妈妈亲手做的,我非常喜爱。长大以后才知道为什么妈妈常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原来她是一位勤劳的好妈妈。

俭朴是一种好的品质,爸爸就给我树立了好的榜样。有一次,我看见爸爸的衣服上有一个小洞,就关心的说:“爸爸,你的衣服破了换一件新的吧!”可爸爸却说:“不用了,让奶奶缝起来就可以了!”那时候我还小,不懂得爸爸为什么这么抠门,但现在终于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这么“抠门”了!于是在爸爸的熏陶下,我也有点“抠门”了。

现在媒体提倡“光盘”行动,时时刻刻提醒大家要节约粮食。记得小时候在家吃饭前奶奶总要让我背诵李绅写的《悯农》,让我爱惜粮食,记住每一粒米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靠农民伯伯用汗水一滴滴浇灌的。

“勤俭节约”家风培养了我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爸爸妈妈说:“我们要把这种‘正能量’代代相传,使‘勤俭节约’不再只是一个口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勤俭节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生活富足的人,基本的物质并不是他们要追求的,他们所追求的是时尚的生活;而对于那些生活艰苦的人,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满足了。

节俭是指对劳动成果和物质财富的珍惜和爱护,大仲马说:“节约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还是一句话说得好,“节约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范仲淹当宰相后,仍睡木板床,铺旧棉被,用旧瓷器,吃家常饭,一次他生病,皇帝前去探视,看他太清苦,特赏给他一套精美的睡具和器皿,他没有用,皇帝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身为宰相,俸禄很多,我一铺张,下面的官员就会效仿,朝廷风气会变坏。”皇帝听后夸他:“真宰相。”

毛主席在延安时穿的一双旧拖鞋,穿了许多年鞋底磨出了洞,鞋脸都开线了,仍不让扔掉,缝补好再穿。解放后,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给自己规定不吃肉、鸡,给大家很大的鼓舞。

列宁的家庭像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他有病也不愿去医治,不愿花国家一分钱,列宁对穿着从来不讲究,他的一件大衣曾有弹痕,但仍然缝缝补补,一直穿到他逝世。

节俭是一种美德,古今中外的杰出人士莫不提倡,简朴的生活让人远离物欲的侵扰,过一种更为纯粹的生活。

节俭也表现在不浪费资源,比如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现在有些人不注意节约,随便浪费,水龙头拧不紧,一滴一滴往下滴,但他们没有想过,就是那几滴水,可以使那些缺水地区的人们用上许多天。

节俭也表现在不浪费粮食,说到这我想起了一首妇孺皆知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俭的生活不仅有利于家业兴旺,还有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勤俭节约,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勤俭节约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家祖祖辈辈相传下来的奇珍异宝。如今,这根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的手中,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它发扬光大!来听听我和节约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吧!

我十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我学吃饭。刚开始,我“吧嗒吧嗒”地吃得很开心。结果,掉在饭桌上的比吃进肚子里的还要多。妈妈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刚开始,她不厌其烦地教我,可我还是老样子,掉了好多好多。家里人都叫我“漏嘴巴”。可是我却不以为然!

上学时,妈妈把我叫到她的面前,严肃地对我说:“冰雁,你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吗?”我把头摇得像波浪鼓,不解地问:“从哪里来的呀?”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每一颗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劳作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否则我们的良心也会不安的!”我听了,点点头,决定改正这个缺点。妈妈又仔细地教我怎样吃才不会掉饭粒,她教得很用心,我学得很认真。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不仅成功地做到了“光盘”,而且还改掉了掉饭粒的坏毛病。“漏嘴巴”这个称呼从此就消失了,但是“节约”这两个字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后来,在学校里,我还懂得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枝笔、每一本书;在家里,我也懂得了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分每一秒。老师和同学们都称我为“节约小标兵”,家人也为我竖起了大姆指。

“节约”是我家家训中最重要的一条。妈妈的教导,我一定会铭记于心。小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身边的每一件东西,争当节约“小标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趣的名人故事:徐光启收拾棉花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徐光启从小就热爱农业科学。金黄的稻谷,雪白的棉花,油绿的蔬菜,都对他有着特殊的诱惑力。有一天清早,他钻进屋后的棉田里,一待就是大半天,连吃午饭的事儿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徐光启的父亲心急火燎,村里村外找了好久,才在棉田里发现了儿子。

“你在这儿干什么?”父亲没好气地问。

“我在收拾棉花呢!”徐光启一边回答,一边伸手掐断一棵棉花尖顶上的嫩芽。

这下子,更把父亲惹火了:“混小子,你竟敢祸害好好的棉花!”说着,就要动手打光启。

“阿爸,你误会了。我没有祸害棉花。”徐光启含着眼泪分辩说,“现在快到立秋了,新枝上是结不出蕾铃的。如果再让它往上长,那要白白耗费多少养分呀!所以,我有意把新枝顶上的‘冲天心’摘去,这样,省下来的养分就可以供给下面快成熟的蕾铃,蕾铃长得大,收获才多呐!”

父亲听罢,半信半疑地说:“你先别嘴硬。如果秋后收成不好,我决不饶你!”

三个多月以后,徐光启家的棉花获得了大丰收。父亲这才自知理亏,感慨万千地对儿子说:“过去,我总以为你在庄稼地里闲玩,没想到,你是在钻研学问哪!”从此,他积极支持儿子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不但经常带着光启下田干活,还专门为他划了一块试验田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勤俭节约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你可知道: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大家不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要行动起来呀!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

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电。电,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我们要节约用电,因为电几乎是由烧标准煤产生的,而在我国储藏的煤只够开采100年了!大家想想,100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怎么办呢?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首先,从自我做起,我牢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盛夏时节,开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适合就可以了。平时的照明灯,尽可能用节能灯,因为普通灯泡把大量的电能转化为了热量,只有小数转为光线,而节能灯把电能几乎转化为了光明。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珍惜资源,保护资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一切自然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年年春光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杨振宁和翁帆婚姻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2251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9月16日,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场晚宴上高朋满座,校长沈祖尧正与他"小学时课本故事里的人物"——本场晚宴的主角寿星杨振宁同桌吃饭。2012年10月1日是杨振宁90岁生日。

着粉色衣裙的翁帆和丈夫携手切着蛋糕,她已经36岁了,微卷的长发透着成熟风韵。90岁的杨振宁则一身黑西装,内着白衬衣,配上一条绛红色的领带,精神矍铄。

杨振宁夫妇的两段生活短片在晚宴上播放出来。一段场景在北京清华园,桃花盛开:另一段在香港石澳滩头,海天一色。片中翁帆问杨振宁: "Darling,你今天快乐吗?"杨振宁回答: "我很快乐。"

"逃难"式婚姻

9年前的冬天,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去世,杨振宁从美国返回北京,重回清华大学校园,担任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开始丧妻后的晚年生活。

给中国的大一新生上课,是杨振宁一直的心愿,但给清华2004级新生第一学期的课未及讲完,他便"被迫"提前结束了。因为他要结婚了。

杨振宁与翁帆是2004年11月通过电话订的婚。订婚一个月后,消息对外公布,迅速引起轰动。

杨振宁赶忙从北京致电广东,担心翁帆承受不住舆论压力。那时翁帆正与朋友在一家咖啡厅聊天,她有些调皮地对杨振宁说,自己正在"逃难".

消息公布的第二天,翁帆攻读硕士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被海内外媒体包围。翁帆一位同班好友忍不住发了言:"你们不要再打扰她了,今天一天,她为了躲避媒体用尽心机,网上有很多不公正言论,令她伤心欲绝,我都替她难过。"

杨振宁也需要"逃难".接送杨振宁上课的奥迪A6停在了距离教室20米处,一帮扛着摄像机的台湾记者拥上去,争先恐后地追着下车的杨振宁提问。

2004年12月24日,杨振宁和翁帆在汕头登记结婚。杨振宁的传记作者江才健说,正是由于媒体的紧密追踪,原本还有些顾虑的杨振宁决定立即和翁帆结婚。

登记当天,新娘翁帆直言,与杨振宁的婚事让她倍感压力。

2005年年初,杨振宁接受了央视《面对面》专访,这是他婚后首次面对媒体。记者问: "翁小姐那么年轻,您不担心她把您给骗了?"杨振宁答道: "是。我想是有人这样想,但我想是不是还有更多的人觉得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骗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

质疑挥之不去

2005年春节,翁帆跟随杨振宁出席香港中文大学的茶话会,这是杨振宁夫妇首次公开亮相。杨振宁特别请翁帆用粤语替自己做了一次讲话,翁帆播放了一盘丈夫精编的录像带,里面有两人相识、相爱的一些照片。

翁帆在台上称赞先生身体健康: "10年后重逢,我曾担心杨先生是不是需要别人扶着走路,见面后才发现,原来杨先生走路的速度比我还快。现在我们经常一起看影碟,但我发现,杨先生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聪明,有时候他对剧情的理解比我还慢……"

一年多后,杨振宁在新加坡接受电视采访时说: "你们现在见我走得很快,可我今天跟10年前走路有一个很大的分别。我现在知道老年人为什么走得慢,因为如果他走得太快,出问题时,他反应会不够快。而现在,我有了翁帆,我跟她走路时,会拉着她的手,这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事实上,因为翁帆来了,我的整个人生观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那一次,不再教书的杨振宁携翁帆南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筹款。由杨振宁担纲的清华高等研究中心为吸纳世界一流学者,亦需世界一流的资金支持。孰料知名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在钱面前,也曾铩羽而归。

让杨振宁烦心的还有外界对他婚事的质疑,久久挥之不去。2006年年初,《亚洲周刊》一篇署名平路的女作家的文章就让杨氏夫妇动了气。

"对于老夫少妻这件事情她非常不赞成,这个我还可以理解,可是她却指名道姓,用非常尖刻的话骂我们。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写了一篇文章。"杨振宁说。

不久,杨振宁夫妇二人共同署名,也在《亚洲周刊》上发文,认为平路的文章"嘲笑和辱骂了老年人身体不好的窘态,用了多种语言描述老夫少妻婚姻有‘解决不了的孤独’".夫妻二人在文中称,他们没有孤独,只有快乐,他们的婚姻是"天作之合".

"我108岁时翁帆54岁"

2006年杨振宁、翁帆接受新加坡电视采访时,主持人曾月丽直言,在公众场合,杨振宁落落大方,自然流露着对妻子的疼惜之情,而翁帆则似乎还在学习应对不同环境。

翁帆欠身一笑,说: "可以说现在比较适应了,不过有时候还是不习惯,比如说,有好多记者围着我们……以前我是一个学生,环境非常简单,就是在学校里头。可是现在我们经常要旅行,要参加一些活动,要开会。"

婚后几年,陆续有翁帆怀孕的传闻。谣言散布者在网上说: "翁帆怀孕3个月,杨振宁向媒体证实。"另有虚假报道称: "杨先生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头骄傲地高高昂起。而翁小姐也在旁边娇羞证实,孩子的确是杨先生的。"

来自全世界的恭喜电话在不同年份打至杨家。这让杨振宁夫妇哭笑不得,按网上不同时间不同版本的假消息,翁帆都生了好几个孩子了。

翁帆闺中密友孙颖在征得杨振宁夫妇同意后,委托博客独家辟谣,称此类消息就像每隔一两年就要传出"王菲要复出了"一样……

201 2年春季,杨振宁在广东与妻子翁帆十指相扣,同游大学校园的照片走红网络。

照片上的杨振宁穿着粉色衬衫,力展年轻姿态,倒是36岁的妻子穿着黑色连衣裙,与8年前的少女模样大不相同了。

有记者此前在采访手记中写道,在他们婚姻进入第七个年头时,翁帆明显成熟了,在公众面前更加舒展,可以开怀大笑,一反过去一露面就微蹙眉头的样子。

杨振宁说自己查过资料,美国88岁的男人一般可再活5年。"这几年翁帆把我照顾得很好,我相信自己可以活得更久。"杨振宁2010年88岁"米寿"时称, "我要活到‘茶寿’108岁,翁帆那时54岁,风韵犹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勤俭节约作文300字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奶奶是个驼背的人。有一次,我瞒着她,偷偷拿了12块钱,去请同学吃小吃。结果用得钱所剩无几,被奶奶发现后,她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孙女,我们家要建房子,所以我们要节约,知道吗?”我点了点头。从此我开始节约用钱。

后来,奶奶把淘米水喂羊喝。于是,我就偷偷溜近厨房,把淘米水给扔了。事后,她大发雷霆:“谁让你扔的,现在山里的人连水都喝不上,你到好,把水倒光了,这水起码还能浇点花草!嗯!”我心里想:连奶奶这样的人都知到节约,而我…我羞愧万分。从此,我不在浪费水了。

粮食也是奶奶节约的东西。有一次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吃不下的饭菜就随手丢弃在垃圾桶里。出乎意料的是,她竟然将饭菜从垃圾桶里捡了出来,放在碗里,拿着筷子给猫拌起饭来。嘴里喃喃道:“这孩子,怎么不知道节约。要知道浪费是可耻的。”

是啊,“浪费是可耻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的小事作起,争做节约小卫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名人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陶行知——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勤俭节约是美德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几年来,有些人却好像把它淡忘了、忽视了。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广告:在一个喧闹的餐厅里,一张桌子上仅仅只有两个人,可却点了一桌菜,一个人问:“点这么多菜,吃得完吗?”另一个心想:“多点点菜显得我大方,反正可以报销。”

又一张桌子上,有两个女人,一个人说:“还剩这么多饭菜,要不打包吧?”另一个说:“算了算了,打包多丢人哪!”

最后,屏幕上打出这样一行字:“人们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足够两亿人一年多的口粮!”

想一想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年少去餐馆吃一顿饭,每天争取把碗里面的米粒吃干净,全国十四多亿人口,不知可以节约多少的饭菜呢!

每天,我们在食堂前的水桶里是不是看到了我们不喜欢吃、吃不下了的饭菜,每天,我们在餐桌上是不是或多或少有一些我们碗里撒出来的米粒和丢弃的不喜欢吃的蔬菜……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在做出这种举动时,你是不是想到了别人呢?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每天食不裹腹的人,他们是不是需要这些食物呢?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多么地幸福、自由、安逸呀!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现在还未成年的我们就已经如此,那我们的下一代会是怎样的呢结果是不容乐观的。

所以,同学们,我们要从小做起,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不要让勤俭节约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让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直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白求恩的故事介绍

全文共 1378 字

+ 加入清单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着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德、意法西斯支持F.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他于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倡议成立了牿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71次手术。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参加军区卫生机关的组织领导工作,提议开苏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还将自己的爱克斯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