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龙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推荐20篇)

听我们的父亲讲故事既亲子温情时刻,也是我们维系情感的一种方式。以下是龙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欢迎阅览!

浏览

3018

作文

1000

二桃杀三士成语故事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出处】《宴子春秋·谏下二十四》

【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

【同韵词】挈瓶小智、无微不至、瓜分鼎峙、千金一掷、并无二致、誓以皦日、脸红耳赤、曾子杀彘、三朝五日、横三顺四、......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示例】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唐·李白《惧谗》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单刀赴会成语故事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原指三国名将关羽随身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在东吴参加宴会。后泛指只身或仅带少数人去参加有危险的约会。含有赞颂赴会者富有胆略的意思。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吾来日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

成语繁体:單刀赴會

成语简拼:DDFH

成语注音:ㄉ ㄉㄠ ㄈㄨˋ ㄏㄨㄟ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单刀赴会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赴,不能写作“仆”。

近义词大智大勇、孤军深入

反义词群策群力

成语例子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成语谜语关羽见鲁肃

成语故事: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占山为王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占:占据,霸占;王:统治者。占据山头,自称为王。比喻独霸一方,称王称霸

成语出处: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69回:“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为王,不过是与你比并武艺,也就算完了。”

成语繁体: 占山為王

成语简拼: ZSWW

成语注音: ㄓˋ ㄕ ㄨㄟˊ ㄨㄤˊ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 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占山为王作谓语、定语;指称王称霸。

成语结构: 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例子: 金玉舟《赵匡胤》第三章:“结交了一帮苦兄难弟,占山为王的经历,从头到尾叙述了一遍。”

成语谜语: 山大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孳孳汲汲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汉语拼音】zī zī jí jí

【近义词】:孜孜汲汲

【反义词】:不慌不忙、临危不乱

成语出处】明·刘基《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故孳孳汲汲,不遑自己,仰驰光而兴慕,俯逝水而长怀……将奚为而可哉。”

【成语解释】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

【孳孳汲汲造句】孳孳汲汲也未必能把事情做好。

【孳孳汲汲的成语故事

刘基,字伯温,谥文成,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因其有辅佐朱元璋开济明朝之功业,被誉为“明代诸葛亮”,明武宗朱厚照誉之为“开国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身后更被奉为“三不朽”的典范和中国智慧的象征,在中国民间形成了丰富生动的“刘基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源源不断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源源不断

【汉语拼音】yuán yuán bú duàn

【近义词】:连绵不绝、摩肩接踵、川流不息、连绵不断

【反义词】:断断续续

【成语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成语解释】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

【源源不断造句】世界各地的游客正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源源不断的成语故事

《孟子》今存七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孟子的万章篇,是《孟子》通过与弟子《万章》讨论有关古圣往哲的历史传说所存疑点 ,阐释伦理之道——君道、臣道、师道、友道,以及君子如何决定用舍行藏等重大问题的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居安思危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打消攻打的念头。其它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笨鸟先飞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时,乐羊子的妻子是一位贤德的女子。一次,乐羊子拾到了一块金子,高兴地拿回来交给妻子。妻子说:“有志气的人会严格要求自己,把捡来的东西拿回家是败坏自己的名声。乐羊子深感惭愧,就把金子放回原处,然后说:“你很笨要笨先飞,要出外求学去。”所以乐羊子就出外求学去了。

但一年后,乐羊子因为思念妻子返回家中。妻子把他领到织机旁说:“这布是一寸寸、一尺尺织出来的,日积月累才能成丈、成匹。如果我把它剪断,就前功尽弃了。求学也和织布一样,不能在学到一半的时候放弃。”乐羊子深受感动,又回去求学了,七年没有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鹬蚌相持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ù bàng xiāng chí

【出处】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

【解释】《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两者相争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鹬蚌相争

【反义词】相辅相成

【#25276;韵词】谊不容辞、有要于时、小枉大直、趋舍有时、众口一词、身当矢石、身非木石、对面不识、风雨剥蚀、嗷嗷待食、......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成语示列】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积羽沉舟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成语简拼:JYCZ

成语注音:ㄐ一 ㄩˇ ㄣˊ ㄓㄡ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积羽沉舟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积小患可致大灾。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蚁穴溃堤

成语例子: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古人有言:‘聚蚊成雷,积羽沉舟。’言寡不胜众也。”

英语翻译:Many sands will sink a ship.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张仪发现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合纵盟约十分牢固,就辞去相位,到魏国出任相国,他想劝说魏王与秦国联合,退出合纵盟约。魏王不听。秦国就出兵攻打。张仪说魏国如忽视这些不利因素就会积羽沉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典故成语故事6:孟母三迁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zhǎng)氏守节。孟子家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他就学了些丧葬之类的事。孟母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就学了些做买卖和屠宰的东西。孟母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适合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义灭亲成语故事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且享受过程。

碏子石厚,常与州吁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

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

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碏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

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

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死。”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大义灭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幽默风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学而优则仕的故事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论语·子张》。意思是学习了还有馀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拼音】xué ér yōu zé shì

【典故】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释义】优:有馀力,学习了还有馀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读书做官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学优而仕

【押韵词】神牵鬼制、冗不见治、不立文字、远年近日、惨无天日、牖中窥日、干云蔽日、豪情逸致、无间可伺、时不再至、......

【年代】古代

【英文】[idiom] a good scholar can BECome an official; he who excels in study can follow an official career (a confucian slogan for education)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在郑国得病停留期间,他们在樊迟种的瓜蓬下谈论从政之事。子夏主张君子应该去当官,学而优则仕,否则留着学问有什么用呢?孔子同意他的观点,可是他们最终没有得到当权者的认同而当上大官

【成语举例】我有力量释放了你,叫你达到学而优则仕的愿望。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四》

【成语造句】

◎ 只要反思一下中国人关于读书的"古训"或"名言",就不难窥见其功利性的文化态度---"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为了吃饭),"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为了享乐),"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为了发财),"学而优则仕"(读书为了做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读书为了功名)……你瞧,吃喝玩乐无所不包,功名利禄百事可求,唯独没有一种志存高远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其理想境界则是"学好文武艺,货比帝王家"。

◎ 四十二岁中进士,宦途坎坷中国自古奉行"学而优则仕",为学的目的就是科举高中,然后为吏为官,光宗耀祖,这几乎成为奉行科举制度以来中国古代读书人唯一的进身之路。

◎ 他所反对的是孔门学者之"热中干禄,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 在他们看来,只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搞"学而优则仕",培养精神贵族,才是"正统"。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谈何容易的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tán hé róng yì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常侍郎东方朔极力反对汉武帝划上林苑,提出耕战强国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他只好写《非有先生论》,虚构故事:非有先生在吴国做官三年,从不发表政见,吴王纳闷。他列举关龙逢及比干等进言被杀,臣下向君上进言真不容易。

【出处】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 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 《汉书·东方朔传》

【解释】原指臣下向君主进言很不容易。后指事情做起来并不象说的那样简单。

【用法】作谓语;形容问题复杂

【相近词】来之不易

【相反词】一挥而就、轻而易举

【英文】beeasiersaidthandone

【成语示列】

◎ 像这种勇猛改过的精神,刻苦精勤终身不懈的毅力,真有雷霆万钧之势,若无豪杰过人之节,真是谈何容易?

◎ 然而,对于这个刚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沼泽地走出的东方大国来说,解决几万万同胞的温饱问题谈何容易?

◎ 然而,这种保护谈何容易,因为雄性隆头鱼除了担负巡逻其边界的任务外,还必须时时守护在它的"妻妾"周围。

◎ 可是,全灌区有千百户人家,几百口塘坝,几千亩水田,谈何容易。

◎ 消灭地震灾害谈何容易,总之得有一个过程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鞭先著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ī biān xiān zhuó

【出处】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刘琨传》。

【解释】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先吾著鞭

【同韵词】以约驭博、闭关锁国、强死赖活、魂丧神夺、毂交蹄劘、才轻德薄、守约施搏、殴公骂婆、颠扑不磨、棋布星罗。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年轻有为的刘琨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出力,好友祖逖被选拔为官。他发誓要像祖逖那样为国分忧。后来他当官从司隶一直做到尚书郎。他曾经对亲友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成语示例】得脱穹庐似脱围,一鞭先著喜公归。 清·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假途灭虢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典故】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二年》

【释义】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成语示列】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狐假虎威续写成语故事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以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有一天,老虎的肚子饿了,就四处找食物。可巧,他碰到了一只狐狸。老虎就扑了上去,把狐狸抓住了。

当狐狸被扑倒在地下后,眼看逃不掉了,就故作冷静地说:“住口!老虎,你好大的胆子,连我也敢吃,我可告诉你,我是老天爷派来的百兽之王,是来管理你们的。你若是吃了我,看老天爷会怎么收拾你!”

听了他的话,老虎愣住了,想了一会儿,不相信地说到:“瞧你瘦弱的小身板,没有一点力量,说自己是百兽之王,你怎么统领百兽呢?”狐狸却说:“我可是靠智慧而非力量成为百兽之王的。不过,你要是不相信,就跟我到森林里去转一转,自然就明白了。”老虎心想:反正你也跑不掉,跟你到森林里走一趟又如何,看你有怎样的能耐。

他就跟着狐狸来到森林里。狐狸让老虎走在前面,老虎想自己全身都是肌肉,动物一定都会怕自己,可是大家看到它,却都当没看见一样,老虎很纳闷,因为以前小动物们都非常害怕他。正在这时,狐狸跳了出来,动物们看见了狐狸这个干巴巴的小身板,却都是撒腿就跑。老虎很是吃惊,他问狐狸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狐狸告诉他:“这是因为以前我都是跟在你的身后,动物其实并不是因为你才跑的,而是因为我。只是今天我一个不小心,叫你碰上了。”于是老虎真的相信了狐狸是百兽之王,他害怕老天爷会对他刚刚想要吃了狐狸的行为做出惩罚,慌忙逃走了。

而在他走后,小动物们却又都从树丛里钻了出来,叽叽喳喳的围在狐狸身边。原来,这一切,都是聪明的狐狸所设下的圈套!狐狸假借着老天爷的威势,狠狠地打击了老虎的威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铜琶铁板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铜琵琶、铁绰板,为豪放歌曲的伴奏乐器。指格调豪爽、气势宏大的文学作品。

出处

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故事

有一次,苏轼带着他的随从经过一个山崖里,他被山崖上那几丛沐浴在阳光下的金鸡菊吸引住了。正当苏轼观赏着金鸡菊时,他的随从却放开歌喉唱了起来。原来,苏轼的随从很善于歌唱,他也被眼前的金鸡菊陶醉了,唱起了苏轼填的词。随从歌唱完后,苏轼便转过身来对他说:“你唱得还真不错呀!”

随从笑着说:“哪里是我唱得好呢?是因您写的词格调豪爽、气魄宏大呀。”

苏轼问:“那么,你将我的词和柳永的词比较一下,两者又怎么样呢?”

随从回答说:“依我看,柳郎中的词,只可借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捏着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可是您的词,只得请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苏试听了,表示赞成地笑了起来。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又逐步演变为成语“铜琶铁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秋波盈盈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秋波盈盈

【汉语拼音】qiū bō yíng yíng

【近义词】:暗送秋波、千里命驾

【反义词】:冷眼相待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再看秋痕,早是秋波盈盈,默然不语。”

【成语解释】形容眼神饱含感情。

【秋波盈盈造句】车刚到站,她早已秋波盈盈,不停的诉说着相思之苦。

【秋波盈盈的成语故事

《花月痕》第六回:再看秋痕,早是秋波盈盈,默然不语。荷生便向群花说道:“站了好一会,今日太难为着二十瓣金莲了,请散开坐坐吧。”子慎便跟着说道:“两旁空椅,你们随意坐着。韩师爷是个怜香惜玉的人,再不拘你们的。”秋痕早轻移莲步,从东走向窗下花架傍一把小方椅那里去了。大家也有跟着走去的,也有向西窗下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项羽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是司马迁却称赞他说:“当年秦国政治腐败,百姓纷纷起来反抗,项羽在陈涉这个地方领军对抗。前后只花了三年时间,就把秦国灭掉,然后将得来的天下分封给各王侯贵族,成为称雄一方的霸主,虽然最后他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是他的功绩伟业,是近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做到。”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在洛阳宫摆设筵席宴请群臣的时候说:“我之所以能成功,顺利取得天下,是因为能够知道每个人的特长,并且也懂得如何让他发挥长处。”然后他问韩信对自己的看法。韩信回答说:“大王您很清楚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与长处,因此您其实心里明白,说到机智与才华,其实是不如项王。不过我曾经当过他的部下一段时间,对于他的性情、作风、才能,了解得比较清楚。项王虽然勇猛善战,一人可以压倒几千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用人,因此一些优秀杰出的贤臣良将虽然在他手下,可惜都没能好好发挥各自的专长。所以项王虽然很勇猛,却只是匹夫之勇,做事不懂得深谋远虑、三思而行。而大王任用贤人勇将,把天下分封给有功劳的将士,使人人心悦诚服。所以天下终将成为大人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收之桑榆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shōu zhī sāng yú

【出处】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解释】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用法】作宾语、定语;常与“失之东隅”连用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亡羊补牢

【同韵词】持鳌封菊、高步通衢、陷入僵局、卸磨杀驴、通观全局、借坡下驴、纯属骗局、逾淮之橘、背碑覆局、匹妇沟渠。

【年代】古代

【邂逅语】失之东隅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示例】这于我是很不好的,所以赶紧订正宁此,庶几‘收之桑榆’云。 鲁迅《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