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o感动中国人物(通用20篇)

浏览

1336

作文

965

让父母感动的一件事_人物作文

全文共 1755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感动的一件事(一)

星期六,我早早的醒了。躺在床上,回忆着章老师说的话回家以后,一定要帮父母做家务事,报答父母平时为我们做的事。我继续回忆母亲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辛苦。

我想了想,妈妈平时又要上班,下午回来做家务,还要为我辅导,多么辛苦啊。我一定要帮她做一件事,让妈妈周末好好休息一下。

我想,我还是先把卫生打扫干净吧。便高高兴兴来到洗手间,拿拖把在水里打湿,等水少点儿了,我拿着拖把来到书房,看见爸爸在玩儿电脑,心里十分想玩,可又一想,一定要让妈妈周末休息一下,就努力不让自己看电脑,只在一旁拖地,可有禁不住去看,我急急忙忙拖好书房,逃命一般的出来了。

接下来我来到妈妈的房间,为了让妈妈的房间非常干净,我特地在拖把上放了洗衣粉,在妈妈的房间里疯狂地拖来拖去。出了一身大汗,终于拖完了。我一看地板是花的,高兴劲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十分灰心。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想了许久又开始拖了,这次我聪明点儿了,顺着地板的纹路细细的慢慢拖,拖了没多久,豆大的汗珠从脑门上流下,可我一点也没觉的累,反而觉得开心,我稍作休息又开始拖了,过了没多久我把妈妈的房间拖完了。

我看着闪闪发光,一尘不染的地板,十分开心,我突然看见有香水的瓶子,于是我拿起香水在妈妈的房间里喷了几下,房间里顿时香气四溢。我心想,妈妈看见自己的房间是那么干净,那样清香,心情也会十分好吧。

妈妈下班回来,进屋一看,本来一脸的疲惫,现在全没了,变得就像天使一样春风满面。妈妈感动地说:儿子真的是长大啦!原来妈妈的心也容易被儿子的一小点儿的成就满足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这作儿子的心里乐开了花。

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一直在为了我们操劳。以前是我们小,还不懂的孝敬父母,可现在。我们应该去孝敬父母,报答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哎。我这才发现帮妈妈做事的感觉真好啊。

让父母感动的一件事(二)

孩子是青草,而父母的爱,则是青草渴望的雨珠。

从小到大,是父母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爸爸妈妈从不迁就我。学走路时,跌倒了,喊再爬起来的是爸妈;遇到困难时,叫我自己克服的是爸妈;犯错误说谎时,教育我、帮助我改正的还是爸妈。这怎叫我不感动呢?

现在让我来说说生活中的父爱吧!

自从我上小学以来,爸爸就把我关进了关键时期的囚笼里。爸爸不但每天布置像小山一样的作业,还经常千方百计地限制我的课外活动,即使是星期天,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不过,我知道爸爸是因为爱我,让我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才如此关心我的。

说完父爱,接下来就来谈谈伟大的母爱。

当我生病时,妈妈便会因为我们身上的痛苦而加深了自己心灵的痛苦,甚至会在我们病愈后,面孔增加了几条皱纹。到我们慢慢长大,要到学校读书时,妈妈便会日夜奔波地为我们找一所理想的学校,为的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在宁静和舒适的环境下努力读书,将来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万一我们的成绩不大理想,又或是常常给老师责骂,她便会十分伤心,或因此责骂我们。但是我们又知不知道每当母亲责骂或打我们一下时,她的心就比针刺得还要痛呢!真是‘打在孩身,疼在娘心’啊!

所以,爸爸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爱,使我万分感动。我知道,爸妈已不在年轻了,但在我心中,他们依然是美丽的,因为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的爱永远不会老!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让父母感动的一件事(三)

从前,我一直是父母眼里的小公主,总爱在他们面前撒娇。现在,公主这个词语已被我扔得远远的,因为我长大了。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那天早上,我帮着妈妈一起打扫房间;中午,我抢着做了一回厨师,为妈妈献上一道我最拿手的西红柿炒鸡蛋。到了晚上,我把早已准备好的贺卡悄悄地放在她的床头。我又怕爸爸会先看到这张贺卡,想起妈妈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睡觉前必须得先换衣服,于是,我把贺卡转移到她的衣柜里。天不早了,妈妈要睡觉了,她首先去换衣服,这时,我正在门外偷看呢。当妈妈正准备拿衣服时,她看到了那张贺卡,我发现妈妈笑了,从她的眼睛里,我还发现流出了非常珍贵的泪水。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是非常坚强的,没想到,只是因为我的一张贺卡,却使妈妈败下阵来。

父母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是坚强的,但是不管他们再怎么坚强,也可能会被我们打败,一张贺卡、一朵小花、一句问候就可能是我们打败父母最好的办法。

其实,感动父母并不难,只要我们心中有爱。也许,无意中,就会带给父母一份份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6月13日,《河南商报》在A02、A03版分别刊发《亮亮回家》《他用永远定格在29岁的生命圆了儿时那个维护世界和平的梦》《军中拼命三郎,家中孝顺儿子》三篇文章,讲述了申亮亮三次请命维和的事迹。曾经有一位正读高二的学生,在看了《河南商报》对申亮亮的报道后,在报纸的一侧,用小楷写上“你的梦想,我也在努力”字样,还特意把该篇报道剪裁下来,并过塑后悬挂在书桌前。他说,他要考取军校,向英雄学习。

2016年10月8日,《河南商报》A05版刊发文章《致敬!像王锋这样的英雄》。文章中说,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王锋舍生忘死,挺身而出,以三入火海勇敢救人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令人感动的英雄赞歌。有读者特意找到报道此事的记者询问捐款方式,还有读者自发到王锋的老家前去吊唁。

2016年10月16日,河南商报派记者到陈冬老家洛阳采访,对陈冬的事迹进行报道,除报道陈冬飞天成功外,还刊发《太空33天,陈冬如何度过》《陈冬今年回家过年,父亲要陪他去喝最爱的牛肉汤》《6年未见陈冬,哥哥希望他回来后能拍一张全家福》等多篇文章。记者在采访后感叹说,陈冬不但是河南人的骄傲,他的低调、执着,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__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十分感激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我心灵、软化自我感情、培育并坚持自我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教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我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到达的;正如一位伟人以往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__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忙“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__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我骄傲的活力,我要感激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我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必须热度的活力,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欢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在20__年的春节来临之际,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打响了,不宣而战。"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字眼,跳跃到了我们眼前,这是生命与病毒的对抗。成千上万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纷纷请战,勇敢“逆行”于第一线,他们没有被吓到,凭着大无畏的气概,守护者每一位病人。

"如果需要组织抗击疫情的志愿者,我第一个报名参加,自愿坚守在抗击病毒第一线...”1月27日,我的爸爸——一名医生将“不计报酬、不论生死”的请战书递交到了医院防控疫情中心。

--“一定要去吗?难道你不害怕吗?”

--“我也害怕,可穿上了一身白大褂就有这个责任。”

过年,本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合家欢乐的日子,医院却是灯火通明,各种医疗设备物资连夜飞赴各地,支援抗击疫情。在这之前,我爸爸刚值班回来,还未来及休息又赶回了医院。妈妈对此似乎习以为常,对我讲述爸爸曾经的经历—

“在你小的时候,你的爸爸他曾去援藏,一去就是一年...”

“非典的时候,他也是这样亲赴前线,直到疫情缓解...”

“他啊...总是如此。”

爸爸似乎总是这样,曾记得有一次晚上回家途中,爸爸接到一个病人的电话便立刻赶到火车站前往石家庄,直到夜深才回来。

此次疫情也同样如此。面对疫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处境,但他选择了“不退”。还有许多其他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下忘我工作上的医护工作者,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为了谁。从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到15名医务人员确诊被病毒感染,再到梁武东医生的牺牲...他们不论生死,在我们和疾病之间筑起高墙,在看不见的战场冲锋陷阵。此刻,他们就是一个个战士、一个个英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向相反的方向坚定地走去,当人民群众的生命遭遇危险时,他们用生命诠释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想最美逆行者学习、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陶艳波观后感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观《2024感动中国》有感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去。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的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因肿痛扩散至脑部组织,20**年11月3日死亡。在她听说自己生命只剩3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那天,何玥打完工下班回家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想把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单是这一句话,就能体现出她的勇敢,临死前都为别人着想,实在令我感动啊!她的行为符合了我们共同的标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符合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并和老师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完全一致,她触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我多的人在用平凡的生命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也许我们身为学生,无力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但只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能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感动中国》真令我感动,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梁益建观后感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由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动直播组承办,每年元宵节前后推出,已经连续举办多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梁益建观后感,欢迎阅读!

时代在变,感动不变,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201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感动中国,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震撼人心、令人敬佩感动的,其中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

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20xx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并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x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他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郭小平的颁奖词是: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他们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感动人物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播放。当看到一位小女孩的故事时,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她五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她的母亲把她送给了别人领养,在新的生活里,她不但没有获得到幸福,反而让她的生活变的更加辛苦,她的养母卧病在床,养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一走了之,母女只能相依为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撑起这个家庭,担当起重任。

当别人家的孩子在撒娇,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早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那时的她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未喊过疼,听着孟佩杰养母含着泪感激地回忆,我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一个柔弱的小女孩站在板凳上,顶着脚尖吃力地拿起锅铲翻炒的情景,心里不由得阵阵酸痛。孟佩杰每天起早贪黑,帮养母穿衣、洗漱、换尿布、喂早饭,然后才安心地一路小跑着上学。晚上回家后,一大堆家务活等着她,服侍养母睡后,她才开始学习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就这样,孟佩杰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奋学习,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由于放心不下养母,她竟下定决心:带着养母上大学! 命运对待孟佩杰是残忍的,无情的,而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以灿烂如花的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她面对逆境,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她的存在,成为养母生存的勇气。当人们对她惊叹不已时,她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而现在的我,有时还跟妈妈顶嘴,跟妈妈对着干,做作业时,还跟妈妈吵架,和孟佩杰比起来,我实在是太惭愧了。父母从小就为我做过许多事,在我生病的时候,是父母一直在我身边照顾我,是我的疾病快速康复;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是父母和我一起攻克难题,带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日常生活中,是父母从小一直给我做饭,洗衣,是我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变成现在的高大阳光少年。

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暗下决心:要向这位小女孩学习,在生活中要孝敬父母,感激父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十大感动人物的观后感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这些人物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放飞追逐着我们的中国梦。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心灵。中国梦,凝聚中华儿女的百年期盼,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烘托我们美好的中国梦,支撑我们美好的中国梦。

用十大人物去感染中国梦,感染我们视觉,给我们心灵上的洗涤,精华我们的心灵。为了中国梦的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我们实现自身解放和自我超越。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970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颇具影响力的一个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本次评选投票到2017年1月5日23::5截止。如果您被“宁波守塔人”的事迹感动,请登录央视网“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专题页面,为“宁波守塔人”投上宝贵的一票。

五代人守灯塔三位亲人献出生命!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上,矗立着12座灯塔。这里留下了叶氏家族五代灯塔工的足迹。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带着一家老小上岛,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没想到,这一守就是一辈子。更让人意外的是,一百多年来,子子孙孙追随着他的脚步无怨无悔守护灯塔。五代人百年坚守三位亲人献出生命,灯塔依然亮着全国最佳灯塔工、全国劳动模范……故事的主人公叶中央是叶氏家族的第三代灯塔工,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他的名字。

75岁的叶中央头发花白,回忆起灯塔工的生活,叶老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1883年,白节山灯塔建成,渔民叶来荣成为中国第一代灯塔工。1944年,叶中央4岁。他和父亲叶阿岳一起生活在鱼腥脑灯塔上,那时候父亲已经是一名灯塔工。有一次刮台风,一艘补给船要进港避雨,父亲一头扎进狂风暴雨中去帮忙,结果一个海浪扑来,船被打翻,父亲被卷入大海。掩埋黑发人,祖父带着孙儿上了白节山,祖孙俩守着灯塔相依为命。叶中央在祖父熏陶下,爱上了灯塔。19岁那年,他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灯塔工。1971年春节前夕,几名灯塔工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叶中央却自告奋勇留下来,写信让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到灯塔来过年,没想到等来的竟是噩耗。途中,小船不幸翻沉,除大女儿被人救起,年仅29岁的妻子和5岁的小女儿双双遇难。叶中央的妻女离世后,他本可以要求组织将他调离守塔一线,但最后叶中央只说“给我换一座塔吧”。这一回,他去了爷爷曾经守过的白节岛。叶静虎是叶中央唯一的儿子。

他本可以当一个合格称职的拖车司机。1982年,他接了父亲的班,成了白节山灯塔的一名灯塔工。孙子叶超群是个“90后”。2013年4月,大专毕业的他在爷爷和父亲的支持下,登上了位于宁波镇海口的七里屿灯塔。惊心动魄的一夜冒着12级台风,爬上塔顶排除故障“做我们这一行,经常会碰上海难,生离死别见得多了。”

小时候,叶中央就跟着爷爷在白节山灯塔值班,最早听到的一次海难就是“太平轮”沉没。“刚好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听爷爷说海上有一艘大船沉没了,就在驶离吴淞口不久,在灯塔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哭喊声,但越来越微弱,声音很快就被淹没了。

一早看到,海面上泛着油光。”叶中央说,后来得知这就是让世人震惊的“太平轮”沉没事件。他曾在舟山群岛最北端的花鸟灯塔守了3年,那里被称为“远东第一灯塔”。

“以前根本没有网络,有没有台风,只能靠听收音机。对灯塔工来说,碰上险风恶浪是常有的事,我们早就习惯了。”叶中央和记者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有一年夏天,白节海峡遭逢12级台风,我们在灯塔值班。一阵电闪雷鸣过后,灯塔电器被击坏。灯塔失明,船舶随时都有触礁的危险。我冲入暗夜,匍匐着爬向塔顶。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让灯塔亮起来。最后,故障顺利排除。别看从值班室到灯塔只有100米的距离,但我足足爬了半小时。我们会在值班室和灯塔之间拴一根“安全绳”,抓着绳子爬行,稍有疏忽可能就被狂风吹落海里。“看得多了,就越觉得灯塔是不可或缺的。

在茫茫大海里,灯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叶中央说得很平静。无边无际的孤独一上灯塔就是11个月,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叶超群,这个家族最年轻的守塔一员,仍在镇海坚守着传自父辈的这份灯塔情怀,“我刚踏上灯塔的时候,就倍感亲切,可能骨子里头就和灯塔有一种不解之缘吧。加上我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的地方。爷爷提议的时候,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新一代的灯塔工,生活不再像原来那样艰苦,电视机、电脑已经普及。

但白天看海浪,晚上看星光,孤独如影随形。刚到七里屿灯塔的那段日子,叶超群却有些不适应,“不知道怎么打发时间。整个岛上,走上一圈只要五六分钟。除了熟悉的几张面孔,只能听大海的声音。很难想象,爷爷一辈子呆在灯塔是怎么熬过来的。”记者注意到,叶超群用了一个字眼——熬。没错,那个年代的灯塔工要艰苦得多。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所需主要依靠补给船,每月一趟。如果碰上台风天,补给船来不了,他们只有挨饿的份。“有一次刮台风,补给船到不了。当时岛上只剩一个冬瓜,五个大男人就着一个大冬瓜,吃了整整一个多星期。”叶中央说,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与外界联系,只能点烟,“有一次我发高烧,连着烧了三天,到后来整个人昏迷了。他们就在岛上放三把火求救,我算躲过一劫。”然而,最难熬的还是无边无际的孤独。

灯塔工要在孤岛上连续工作11个月才有20来天的休息,这11个月时间里,只有海风,只见海水,“唯一能解闷的就是抽烟,那时候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三包,现在落下了病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空山花落,月影徘徊,淡淡的日子羡煞了湖光的潋滟,荡出一句“我们要真诚”。微微清风,拂绿青荷,浅浅的流年洗涤岁月的繁杂,留下一句“我们需要真诚”。

真诚是纽带,维系在人与人之间,缀成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社会;真诚是基石,一块块筑在国家的大厦之下。没有它,大厦将倾。

当每个人都做到真诚之时,纽带将会更加柔韧,基石将更加坚固。真诚的阳光从海上升起,照亮每一个人的心房。

真诚其实很简单。真诚实人与人之间的一份信赖。真诚是哥哥去世,弟弟代哥哥还完30万农民工巨款的一诺千金;真诚是有人摔倒上前扶一把的小小善举,真诚是童叟无欺的商业道德,真诚是生活的一捧清泉,洗涤我们心灵的污垢。所以,我们需要真诚。

真诚是阳光,人与人只有真诚,才能让幸福的阳光普照。真诚是雨露,人与人只有真诚,才能让甘露滋润干涸的心灵。真诚是花香,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才能让世界弥漫出芳香,所以,我们需要真诚。

说的好远没有做得好重要,漂亮话谁都会说,但真的做却未必人人可以。我们需要鄙弃那丑陋虚伪的一面,用真诚的行动赶写内心的问卷。修心重于饰面,让我们携手并进。

“人待我以真诚,我回报以微笑”,泰戈尔如是说。我们需要真诚。朋友,让我们真诚以待,让真诚的温情弥漫历史竹简的沧桑;让我们真诚以待,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洒满阳光!

唯有真诚,能化冷漠之冰雪,为你我,为社会,为国家,带来一个崭新的春天!我们需要真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期待以久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活动,共有11人获奖,其中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我怀惴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

第一位获奖者叫黄旭华,三十多年来,黄旭华没回过几次家,家里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后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核潜艇之父”。他那时心里肯定很纠结也很无奈。

最让我感动的是91岁的老人刘盛兰,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一刻开始,73岁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了出去,有时候,他竟然同时损助了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他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出去捡废品。这么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个蓝布袋,里面装满了给学生的汇款单和学生的回信……老人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住进了医院,还不忘给同学们汇款,怕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对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一开始,乡亲们都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对于这些嘲笑,沈克泉并没有气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了吃油难的问题。后来,沈克泉叫来了儿子沈昌建带着买车钱与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种。沈克泉去世前说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经过父子俩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种都获得了认可。父子俩的心灵就像油菜花一样美丽。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人我没发现,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作文500字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邰丽华,这位无声的天使, 她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用她自己独特的语言为国家赢得了巨大的荣誉;邰丽华,这位“美与人性的使者”,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声音,却用最美的舞姿震撼了世界,感动中国;邰丽华,这朵无声盛开的鲜花!看完她的故事,我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一闭上眼,满脑子就都是她的身影,使得我一次又一次打开书本,一遍又一遍读她的故事,一回又一回被她感动,为她折服

然而,她看似柔弱的外表之下,却藏着一颗异常坚强的心,并为此选择下一条看似最不可能成功的道路——舞蹈,没有音乐、没有节拍,只有教练的手,只有自己,只有日复一日的挥洒汗水,她,在向命运,在向生活挑战。当然,这其中的酸楚只有默默咽下,终于,不可能成了可能,她成功了。凭借《千手观音》,不仅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她,也让海外友人,记住了她,她同她的姐妹创造的奇迹,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她们不是弱者。她们同样可以为国争光,在美丽的光环包围的时候,在热烈的掌声拥抱的时候,她只是谦虚地微笑、点头,那清澈明净的眼神似乎告诉我们,赞美的歌曲与她永远无缘,属于她的只有不懈的努力和优美的舞姿。

在我们欣赏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按排的优美舞蹈千手观音时,怎会想到表演的是21位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人,她们时而如孔雀开屏,时而如佛塔层层相叠,而那位头戴霞冠、身披金甲、仪态庄严却不失亲切的领舞人就是邰丽华.此时我们感受到只是笼罩在她头顶的绚丽光环,却想像不出一位听不见声音的人是如何去感知音乐的世界,去追赶音乐的脚步,这其中付出了什么?

努力的拼搏,使她终于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15岁那年进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雀之灵》成了她生命中的第一次飞翔.在排练中,她几度让老师失望地摔门而去.为了能飞起来,为了登上艺术的殿堂,一个旋转动作,她要练上上千次,多少次练得晕厥过去.多么坚韧执著的女孩!

[感动中国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在祖国西北边陲,一位连上网是啥都不知道的76岁老人突然成了“网红”。他的故事在网上传播后,十几天的时间里阅读量就超过1500万人次,无数网友为他点赞。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共产党员魏德友。

魏德友,一个倔强而忠厚的的山东老人,1940年出生在革命老区临沂。他说:“陈毅指挥打仗时就曾在离他们村五华里的一个村里,自己家也曾经给部队腾出一间房做电台使用。”1960年8月,老魏参军来到驻地在唐山的北京军区24军4555部队,1964年4月11日转业来到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161团兵二连,从此他的命运和萨尔布拉克草原上的173号界碑紧密相连。

在这里,他放牧在边境线上,就巡逻在173号界碑管控区内;他种地在界河畔上,就站岗在额敏河边。如炬的双眼时刻警惕地望着萨尔布拉克草原。一把放羊鞭,一架望远镜,一台收音机,一个军用壶每天陪伴着他走在巡逻路上,萨尔布拉克草原100多平方公里山川上的每一株蒿草都记得老魏的脚步声,每一块石头上都印上了老魏的身影。

52年来,他用一双厚实的脚板在边境线上丈量了18万公里,堵截越境牲畜数万头只,劝返临界人员上千人,管控区内没有发生一起涉外事件。他把自己像一棵树一样深深地种在了萨尔布拉克草原上!

占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狭长,虽然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但却是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的必经通道。这里冬季狂风肆虐,暴雪盈墙,夏季蚊虫狂舞,狼歡出没。位于中哈边界173号界碑的萨尔不拉克草原,畅阔寂寥,只有没膝深的苦豆子和芨芨草在风中寂寞地摇曳!.1964年,来自北京的转业军人们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建起的屯垦戍边营地番号为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161团兵二连,人们称他们为老军垦。1975年兵团撤销,1983年兵团恢复,营地划归裕民县吉也克乡。建制变了,老军垦们陆陆续续撤回团里或内地,只剩下倔强的魏德友不愿离开。他说:“我不走,我一辈子也不离开萨尔布拉克,毛主席派我来守边疆,我一走,这儿又变成了无人区,我死也不离开边境线!”没有了人喧马啸,营地逐渐荒废,只有高扬的国旗告诉飞鸟,因为老魏的坚守,萨尔布拉克草原上才有着蓬勃的生机和安宁!

每天鸡声报晓,晨光熹微,魏德友就披挂出门,一股“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顶天立地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万重雷霆也难轰”的豪情总在胸中激荡。相濡以沫50多年的老伴刘京好总要追出门来叮嘱两句:“不光要警惕坏人在边境线上搞破坏,还要注意脚下的安全,听见没!”望着老伴关切的眼神,看着同样豁着牙,说起话来跟自己一样就跑风漏气的老伴,生性木讷的老魏心中涌动着一句台词:“此一去山高路远,莫去问前路是劫是缘,你且自珍重!”但嗫嚅着,终究冒出了一句平平淡淡的话:“知道了,你一个人在家也要多小心,有情况别忘了给边防站打电话!”凝望着老伴渐行渐远不再伟岸的单薄背影,刘京好喃喃自语道:“死老头,都76了,还这么要强。”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啊,转瞬间,她和老魏在173号界碑已经驻守了52年。52年,她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她们把爱情的种籽撒在了萨尔布不拉克草原,她们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无怨无悔,却把“攻不破的边防线难不倒的兵团人”这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儿童被拐卖或走失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走失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走失儿童事件的发生,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呢?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引起了我久久的思索。

张宝艳、秦艳友夫妇,是吉林省通化市人。自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走失孩子的父母内心焦虑的情感。此后他们便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在张宝艳与丈夫的悉心维护下,网站逐渐发展起来。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人多,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志愿者们在张宝艳的带领下,积极核实搜集信息,对家长进行防骗指导,及时向公安部门反馈情况,提供线索千余条。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事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让我们用最纯净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035 字

+ 加入清单

当今社会,在权力和利益的追逐之中,人们往往忘记了感动,内心被蒙上了一层尘土。观看“感动中国”这个节目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每年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有的人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有的人为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放弃高薪工资;有的`人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在20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虽然感动我的人很多,有为了孤儿能学习到知识而去艰苦条件下支教的胡忠、谢晓君夫妇;有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给我们留下了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有托举生命最美丽的妈妈吴菊萍……但是在这些人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

孟佩杰的命运很悲惨,但是她却用温暖的微笑回报这个让她生活艰辛的世界,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妈妈将她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离世,在新的家庭之中,她也没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命运又与她开了个玩笑,养母在三年之后瘫痪在床,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孟佩杰的孝心让我的内心为之震撼,曾听说过“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年仅仅8岁的她担负起了照顾养母的重任,每天她为母亲做饭按摩,帮养母做12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15分钟,等服侍养母睡觉之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是已经是夜里了。在她的勤奋刻苦的努力之下,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在别人都在称赞她的孝心时,她却说:“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她的孝心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同样是母亲的女儿,我不禁扪心自问,我又为母亲做过什么,也许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对母亲发脾气,而母亲也从不责备我,只是默默忍受我的怒火。在看过孟佩杰的事迹之后,我的内心也涌起波澜。

还记得那用心书写的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孟佩杰,让我感受到了在当今这个社会当中已经渐渐被磨灭的真挚可贵的那份孝心。

在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用自己平凡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中国。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感动中国,感动自己,揭开蒙在我们心上的那层尘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这段时间学校组织的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学习,同是一名人民教师,我自感羞愧。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她工作30余年来,爱生如子,对待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即使被病魔纠缠也没有一丝懈怠,仍然带病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站在讲台,就算倒下也放不下她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心中仍然牵挂着她最热爱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很多无法做到的在张桂梅看来像是举手投足的小事,其实不然,正因为对她来说是小事,是她心系学生,心系她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她始终一直坚守,不但自己做好,还要树立榜样,带动同事一起做好教育。从她教学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她对教育事业的衷心。

尽管现实残酷,她先是丧夫,然后自己几经病魔折磨,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将自己的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奉献,她忘我的精神,爱学生如子,爱教育事业胜过爱自己生命的精神让我十分崇敬。作为一名党员的教师,尽管我一直以来也在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但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今后的工作,我会继续努力,像张桂梅同志,学习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学习她无论何时何地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在教育岗位,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学校的教育尽一份力,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在比赛中捧回的一个又一个奖杯,大大增加了苏炳添的自信心,也让他更执著于短跑这条道路。

但是,教练说苏炳并添没有短跑运动员的天赋。

他个子只有172cm,短跑运动员最佳身高是180cm—195cm,当年中国另一飞人刘翔身高在189cm,短跑项目中,个子矮要失去许多先天优势。

再加上我国短跑事业相比其它国家而言,起步要晚一些,选择短跑作为终身事业的运动员少之又少,国际短跑赛事上我们从来没有进入过决赛。

年轻气盛的苏炳添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短跑运动上创造出奇迹,让外国人看看我们的实力。

为了这个理想,苏炳添想去专业的体校进行学习和训练,但他去了几家体校,都因为他个子矮、年龄大被婉拒,现实将他打回原型。

刘翔从七岁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而想入体校的苏炳添,这时已经15岁了。

眼看苏炳添的田径之路就要画上句号,这时候他人生中的伯乐出现了。

中山体校教练宁德宝看中苏炳添的身体素质和爆发力,想把他收为麾下弟子。

宁教练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体校的领导,破格把苏炳添招进来,然而,训练刚刚开始不到半月,苏炳添就吵着要回家。

中学时的训练和现在专业体校的训练相比,从运动量、技术上都简单很多。

体校要求学生6点就要起床开始训练,一上午的高强度练习,在中午短暂午休后,下午还要接着练,苏炳添被体校辛苦的训练吓住了,他不想跑步了。

他叫来父母想要退学,父母也不忍他受苦,便要把他带回家,宁教练实在舍不得这个好苗子,苦口婆心地劝说苏炳添和他的家人。

苏炳添的父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从宁教练的态度上,他们觉得是真心为孩子好,于是妈妈许诺给苏炳添100元零花钱,把他留在宁教练身边。

从此,苏炳添如开挂般,正式开启了属于他的“飞人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人物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因爱而精彩,因为爱的存在,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精彩,在我们的身边,也常会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到温暖和感动,甚至是强烈的震撼!

常人看来,要捐献器官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人死后要留个全尸,既然完整的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的离去。更别说捐赠人自己了,可是有的人却不那么认为,她宁愿放弃人生最后一线光明,为三个眼病患者带来了光明,她就是王飞越,那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称赞!

46岁的王飞越是四川巴东县中医院护师2001年8月查出肺癌。弥留之际她要求捐出自己的眼角膜让他人重见光明。为了保护角膜她又曾拒吃止疼药最后要求医生撤掉氧气和急救药物放弃对她的治疗。在王飞越去世后的第二天,她的一只眼角膜被成功移植给三个眼病患者。三台手术均获成功。医生打开手术者眼睛上的纱布,他们在这一刻终于看见了光明。王飞越捐献角膜的义举在巴东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整天前往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其场面在巴东前所未有。

多么感人的事迹啊!在此,我要向她表示由衷的敬意!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抉择啊!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像王飞越这样感动我们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就好像一支蜡烛,在黑暗中,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也要给大家带来光明,点亮生命!其实她并没有死,她那舍己为人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这样的人何尝不让我们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歼15飞行员张超牺牲的故事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张超,男,湖南岳阳人,1986年8月出生,2004年9月入伍,2009年5月入党,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大学本科学历,海军少校军衔,一级飞行员

1992年9月,湖南省岳阳市土桥小学学生;1998年9月,湖南省岳阳市第七中学初中部学生;2001年9月,湖南省岳阳市第七中学高中部学生;2004年9月,空军航空大学学员;2006年12月,空军第四飞行学院学员;2007年6月,空军第五飞行学院学员;2008年5月,海军航空兵某训练基地副连职飞行员;2010年5月,海军航空兵某团正连职飞行员;2012年3月,海军航空兵某团中队长;2013年5月,晋升为副营职;2015年5月,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中队长(副营职);2016年4月,晋升为正营职。

2016年4月27日12时59分,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命令,追授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张超“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

命令指出,张超同志矢志强军报国,倾力精武强能,勇于攻坚克难,坚守高尚品德,在每个岗位都拔尖过硬,先后数十次参加和完成战备巡逻、海上维权等重大任务。2015年3月,加入舰载机飞行员行列后,坚持以只争朝夕的劲头苦练精飞,取得优异成绩。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歼-15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飞机突发电传故障,不幸壮烈牺牲。张超同志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征程上涌现的先进典型,是忠诚践行强军目标的时代楷模,是“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

命令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要努力向张超同志学习,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强军兴军伟大事业;像他那样积极练兵备战,大胆创新突破,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的素质能力;像他那样砥砺血性胆气,发扬优良传统,勇于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像他那样坚守高尚品德,严守纪律规矩,始终保持革命军人良好形象。

中央军委号召,全军和武警部队广大官兵要以张超同志为榜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奋进,锐意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贡献智慧和力量。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一)

魏德友,76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的一名退休职工。

1964年起,魏德友和妻子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接着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独自生活在空旷的草原深处。他和妻子刘京好的家被驻地边防派出所官兵称为“一座不换防的夫妻哨所”。

52年来夫妇俩人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被誉为边境线上“活地图”。

(二)

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

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