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好书伴我一生作文优秀篇最新20篇

浏览

4896

作文

825

想象作文:一只蝴蝶的一生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轰隆隆~轰隆隆~”在一阵春雷声中,我醒来了。首先看到的是天上一道道闪电,把我惊得心惊胆颤。也许,这也注定了我大胆的性格吧?睡眼惺忪的我,便这样开始了一生。从开始的不起眼的青虫,我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破茧而出的一刹那,我就迈出了人生最美丽的弧线!

我从茧壳中飞奔而出,又重新看到了绿草、红花、溪水、天空。我的人生也从现在起,改变了。我看到红花,闻到了里面的花香,忍不住馋得直流口水,去饱饮了一顿,微风吹过,感觉十分惬意,我不但满足了自己,连花儿也快乐地朝着我点点头;我看到绿草,闻到它的清香,忍不住过去尝了尝清凉的露水,感觉精神倍加;我吃饱喝足后,在空中飞来飞去,引来多少昆虫驻足痴望。不知怎的,我脑子里冒出了一个想法:去周游全世界。我大胆的性格又使我蠢蠢欲动了,我急不可耐地收拾好东西,踏上了世界旅行之旅。

我首先去了一个大城市,一进这座城市,我就被呛得眼冒金星,头晕目眩。在空中几乎摇摇欲坠。原来,这座城市已经被污染所包围!我逛遍了这个城市,没有我的一处容身之地:遍地都是污水;角落里都是垃圾;大烟囱里冒着滚滚黑烟;人类一种叫“汽车”的东西一直排放着尾气。把我呛得喘不过气。我只好逃

离了这个“鬼城市”。

之后,我去了一个僻静的村庄。那里,我也没有呼吸到多少好空气:清澈的溪水已被人们洗衣服的脏水、垃圾的污水所“感染”;树林也被伐木工人们砍伐掉了,只留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木桩;村庄里也没有什么野生动物,只有“娇生惯养”的家畜,长大以后,也会被卖了的!“不不!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我摇着头,离开了村庄,回到了森林。

回到森林,我又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我又闻到了树木的清香;我又可以喝到香甜的露水和花粉:我又可以和伙伴们玩耍了!

我在城市和村庄的所见所闻,真的很让我愤慨。可我没有办法拯救这一切,我心中的那个疑问也一直没解开。我快活的度过了我的这一生,但在临死前:我还在想:会有人拯救世界吗?人类会反省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一生的朋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2008年,我瓜瓜落地。恰巧,在那一年中,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也落成招生了!不知不觉,我们都已经十岁了呢!它和我一起共同成长,就像两个不可分离的好朋友

第一次走进美丽的校园时,我充满了期待,心里对这个我要生活十年的校园非常向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景色。当你走进校园,不论在哪儿,你都仿佛置身于一个拥有书香味道的花园、庭院。先走进小学部,那里设计的可以说是很贴心了,在每一棵大树上,都会有属于它们的“名字签”,上面有他们的基本信息,可以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辨识各种植物……,其次,是初中部,那里的教学楼更像北京的四合院,左右两侧是通过小廊连起来的两栋教学楼(也可以说是一整栋大教学楼),中间是一个中式小花园,有许多低矮的植被,和一些粗壮的乔木,还有一座小型喷泉。对于校园的景色,我认为,它是最独一无二的。

说到北师大南湖附校,最要提一笔的,肯定就是一直保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理念的教师们了。记得我们语文徐老师说过一句话:“你们老师可真好,一年能连休几个月!”对此,我们徐老师的回答是:“这几个月都是我们辛苦换来的。”没错,在北师大南湖附校工作的老师们都非常辛苦。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身上背负着学生们对他们的期望,因为他们有使命感,想要为北师大学子们打造一个良好的未来!

其实,在我心里,学校的意义特别简单,她就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我以这样的方式祝贺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十周岁生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守望一生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守望一生》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 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信仰"这个词又出现在我的脑海,迟迟不去。

该部影片以 彭水县水田村小的教师张宗茂为原型,讲述 了一个 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感人 的真实的 事迹。张宗茂老师 于70年代初参加工作,从事山区教育 整整 38年 .面对清贫、面对家人的相继去世,面对小儿子的离家出走和不理解,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他 劝说休学学生返校、发动村民重建校舍、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学生垫付学费 、自愿接送孩子 …… 38 年 来, 他 毅然坚守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岗位上,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他的 事迹感人至深,崔人奋进 ,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学习的楷模。

电影的高潮部分, 张宗茂老师的大儿子 不停流鼻血、皮肤莫名青紫 ,但 由于当时 张宗茂老师 正带小学毕业班, 他 怕影响学生的成绩, 于是 疏忽了大儿子, 没有带他去检查看病, 直到最后一刻, 他 才得知儿子已经是疾病晚期无药可医 .为了他的学生,他忽略了自己的孩子 ,痛失儿子的妻子也精神失常,最后撒手人寰 ,小儿子也离家出走,不原谅父亲。看到这里,我不知是什么感受,我只能说无私的人也是自私的,在坚持着自己的事业,把爱给了班上的孩子时,他是无私的。但在对待家人时,他是自私的,但是,他的这种自私也是无奈的。世上安得双全法,让作为看者的我心生感慨,也发出疑问:为了信仰,真的可以不顾一切、忽视其他吗?

常常被嘲笑着,我们这一代是失去信仰的一代。不知为什么而活,或是活得浑浑噩噩,或是只为了利益而活。有时候我也是在想,我的信仰是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教育信仰又是什么?能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信仰无悔的坚持下去? 在电影《守望一生》的开篇,主人公的一句独白便道出他一生投身教育的信念。"等老师攒了钱,就带你们看电影,去三峡……" 他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好,多学习,多见见市面等等,他时刻为孩子着想,他对孩子的爱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 有 一句话: " 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 . 诚然,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爱心是首要的,爱教育,爱学生,一个爱字包含了许许多多的付出。让我们以张老师为楷模,也无私的爱学生,爱我的事业吧。就如张老师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发出的感慨一样: "勾起了很多往事,但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坚持现在的路,无怨无悔。"

坚持信仰,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蝴蝶的一生六年级文章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只美丽可爱的蝴蝶,我们蝴蝶的种类有很多很多,据说全世界现已记录的蝴蝶达一万四千多种;

有凤蝶、粉蝶、斑蝶、环蝶、灰蝶等等。

我喜欢在树枝和花丛中飞舞,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我,可你们知道我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吗?我在短暂的一生中要经过一些很复杂的变化,由卵变成幼虫,幼虫变成蛹,最后再羽化成蝶。

小时候,人们都叫我“毛毛虫”,我奇丑无比,人人见了都避而远之,甚至有人一看到我就想吐。因此,我只能躲藏在草丛中、树叶下,生怕被别人发现了。我每天都在绿叶间拼命地吃啊、吃啊,盼望有朝一日能够出人投地。

慢慢地,我长得更大了,可我仍然是一只可怕的毛茸茸的菜青虫。我想改变我的容颜,于是,我拼命从嘴里吐出细细的长丝,编织成一个白白的漂亮的椭圆型房子,然后我静静地躺在里面,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 我发现我的身体也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我蜕光了皮,背后长出了两张折好的翅膀,头上出现了两根长长的触角,还长出了六条又细又长的腿......我激动起来,用力扭动着身体,终于,我破茧而出!天啊,我终于能展翅飞翔了!我兴奋地扇动着翅膀,飞呀,飞呀,飞过了草地 ,飞过了花园,飞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人们看见了都赞美我:“多漂亮的蝴蝶啊!实在是太美了!”

可是,我的寿命并不长,没过多少天,我就累到在花丛中,等待着生命的结束。

虽然我在人世的时间很短,但我看到了绿草如茵的森林、看到了鸟语花香的世界,我把自己的美丽展现给了世界上喜欢我的人们,我死而无憾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人,一生最重要的是友谊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友谊,那么,他的一生就不可能会有快乐.友谊,能让你走出绝望,能让你没有悲伤,能让你永远开心,如果你的一生没有友谊与你陪伴,那么你就等于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人,永远就只能一个人默默地生活着,在默默地哭泣里没有人理会,在默默地感到悲哀时没有人会来问候你,因为,你没有友谊,你没有朋友.然而,如果你拥有了友谊,这一切都会为此而做出改变,在你哭泣时,会有人来慰问你,关心你,在你感到悲哀时,有人会逗你开心,逗你快乐!

然而,如果你拥有最真挚的友谊,而不去珍惜的时候,当那真挚的友谊离你远去了,你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地愚蠢,多么的白痴!虽然要得到友谊并不困难,但是,只有在你拥有了友谊的同时也学会了的珍惜,学会了去保护,那么,你所得到的友谊才会永存,如果你不懂得珍惜,那么,原本属于你的友谊却会渐渐地离你远去,那么,你就不会再得到那么真挚的友谊,因为你不懂珍惜.

特别当你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当你还是一个一年级小孩子的时候,更要懂得珍惜,因为那个时候的你,是最容易和同学和睦相处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得到友谊的时候,而且,小时候与大家的友谊是最纯洁的!

所以,友谊那么重要,我们一定要珍惜,如果你不想永远这样不会快乐得过一辈子,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人,那么,就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伤了你和好朋友的感情,也伤害了属于你们的友谊!

只要把别人的欢乐作为自己的欢乐,就能赢得朋友;若能把别人的痛苦作为自己的痛苦,那么你就能赢得友谊!记住一句话:坦诚的春阳能温暖大地的寒气;真挚的友情会染绿心灵的荒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七日情谊,一生回忆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距离夏令营开营的日子已经有整整20天,可那七日的一点一滴却深深地刻在我脑海,挥之不去。现在的你们在做什么?你们在想我们吗?我想,这七日的情,可能我要用一生来记忆。

“台湾朋友要到宁夏?”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欣喜不已。台湾,听起来是那么遥远,模糊的记忆里除了历史课本上零星的介绍,别无更多了解。而现在可以和他们如此近距离接触,我开始暗自庆幸。开心之余便是无尽的遐想。

终于,8月2日,“宁台高中生夏令营”宣布正式开营。还清晰记得那天的场景,第一次见到我的学伴,她脸上灿烂的笑容一下子消除了我的所有顾虑,在开往水洞沟的班车上我们聊得开心极了,从学校课程聊到家庭生活,无不谈及,车上的其他学友们也都聊得愉快,整个旅程轻松快活,笑声无处不在。第一天的水洞沟我和学伴是拉着手参观完的,第一天我们就对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第一天的晚餐,那是我们第一桌在一起共进的晚餐,可能是因为彼此还不很了解,气氛尤其尴尬,整个吃饭过程竟然清晰地可以听到碗筷相碰的声音。然而,从第二天的午餐开始,这种尴尬气氛就被解除,我们渐渐开始了解彼此,在饭桌上玩着各种游戏,记得那天到了回饭店的时间我们还依依不舍,想要把游戏做完。从那天起我们便开始盼望着一起吃饭。之后那几天,我们分别游览了西夏王陵、中华回乡文化园、万亩枸杞园、沙坡头风景区、高庙、沙湖、西部影视城等宁夏风景名胜。七天时间,我们在游玩中走进彼此,了解彼此,欣赏彼此,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在沙坡头,我们玩“飞越黄河”的飞索时,在空中大叫着彼此的姓名;在乘坐羊皮筏黄河漂流时,我们两手相牵,用手触碰河面;在沙湖,我们骑着骆驼,拜着各种pose;在饭桌上,我们共同举杯,畅饮可乐;在宾馆,我们“走门串房”,玩通宵扑克,开心地忘记了睡觉。总之,有那么多数不胜数的美好回忆,留在我们彼此的心中。时间飞快,七天很快过去,终于日子跌倒了夏令营的最后一天。8月8日,到九中参加闭营仪式,刚下车,天空突然下起大雨,似乎老天也在为我们的离别渲染气氛。才艺表演有序的进行,直到最后,康桥高中的同学共同带上《垃圾车》这首歌时,纵使歌曲怎样欢愉,看着站在台上的他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想起这几天我们经历的一切的一切,我再怎么也忍不住了,我是一个爱哭的女孩,眼泪偷偷滑下。歌曲结束,她们看到我哭的样子,本想安慰我,可自己最后也哭地一塌糊涂。就这样,所有人几乎都哭红的了眼睛,我们彼此相拥,为对方擦拭着眼泪,我说:我会去台湾看你,一言为定!那天的场景,现在仍历历在目。就这样,七天的时间,我们度过了最难忘的七天。

七天,虽然仅一周的时间,却因为我们的相遇,变成了带给我最美回忆的七天。谢谢台湾的你们。我也会信守自己的承诺,长大后,有一天,到台湾看你们!

这七日的情谊,我们会用一生回忆,细细地品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爱你,一生无悔——读《母爱没有年轮》有感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母爱没有年轮》是作者在母亲生日过后写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我的语文老师。细细阅读这篇文章,我才深深的后悔起我对母亲的态度,我对母亲的所作所为。

作者因听到父亲的话而回忆起了往事的点点滴滴。从作者幼时到初中时再到结婚生子,母亲千方百计为作者治病到不断地对作者叮咛再到教作者教育孩子,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对作者的爱。

“一路走来,母亲为我挡风遮雨,我的成长离不开母亲朴素的教诲,是母亲的慈爱与严厉才有了今天的我,而我只顾及了自己的小家,忽略了母亲的存在。”“岁月腐蚀了母亲的青葱年华,如今的母亲眼已花,耳已聋,背已驼,但她疼爱子女的那份真心永不消褪。”在读到这些语段时,我留下了一行后悔的眼泪。最后,作者领悟到了母亲对她的爱,她也懂得了珍惜。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母亲的笑容显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我才感到母亲的笑容是那么的温暖与慈祥。想起母亲平日对我的那些唠叨,不是厌恶,代替的是欣慰。以前,我总觉得母亲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但是我错了。母亲为我做的事情中载满了母亲对我的关爱与期望。想起我和母亲吵架时,母亲那悲伤的神情,而到了第二天,母亲依然对我无微不至地关心与照顾……我心里后悔极了,甚至我都想时间倒流,让这些重新来过,我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叛逆。

母亲的唠叨是爱的叠加,母亲的叮嘱是爱的累积,母亲的付出是爱的充值,母亲的奉献是爱的接力。母爱是广阔无际,永不停息的。

母爱没有年轮,永不老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一生中最爱--谭咏麟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一生中最爱--谭咏麟

曲:伍思凯 词:向雪怀

如果痴痴的等某日终于可等到一生中最爱

谁介意你我这段情每每碰上了意外不清楚未来

何曾愿意 我心中所爱

每天要孤单看海

宁愿一生中都不说话都不想讲假话欺骗你

留意到你我这段情你会发觉间隔着一点点距离

无言地爱 我偏不敢说

说一句想跟你一起

OOOH OOH

如真 如假 如可分身饰演自己

会将心中的温柔献出给你唯有的知已

如痴 如醉 还盼你懂珍惜自己

有天即使分离我都想你我 真的想你

宁愿一生中都不说话都不想讲假话欺骗你

留意到你我这段情你会发觉间隔着一点点距离

无言地爱 我偏不敢说

说一句想跟你一起

OOOH OOH

如真 如假 如可分身饰演自己

会将心中的温柔献出给你唯有的知已

如痴 如醉 还盼你懂珍惜自己

有天即使分离我都想你我 真的想你

如真 如假 如可分身饰演自己

会将心中的温柔献出给你唯有的知已

如痴 如醉 还盼你懂珍惜自己

有天即使分离我都想你我 真的想你

如果痴痴的等某日终于可等到一生中最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好习惯伴我一生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习惯”?字典上说,习惯就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那好习惯,当然是长期以来重复地做的好的活动,这好习惯是我们平时每天每时每刻播种“好行为”结出的“果实”。

曾记得上学期,我们换了一位新老师——沈老师。沈老师对我们的要求特别的严格。竟然要求我们在写作业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不让我们写音节,只能写汉字。嗨!我听了用疑惑的目光望着老师。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亲切地我说:“当你在写作业的时候,遇到一个不会写的字如果查一查字典或问一问爸爸、妈妈,就等于你又交了一个新朋友,日积月累,你将会交很多的朋友。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呀!”我听了她的话,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从此,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每一次的单元考试都有小小的进步。值得我和家长高兴的是:上次的期末考试,我语文考了100分。

当然,我的“习惯树”上还有一些果实长得还不够健壮,比如做作业前,我总是要磨蹭一会儿,只有等老师催促或听到激励的话的时候才开始做。

一生中,可能会养成好习惯,也会养成坏习惯。但一个好习惯能让人终生受益,一个坏习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有许多不便和不快。我这学期一定使“习惯树”上结出许多漂亮的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母爱,让我温暖一生作文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母爱就像在冬天里的阳光,感觉到的想到的都是热热的!暖暖的!孩的身,娘的心,只要孩子不冷,娘就不冷,因为母子心连心。

——题记

母爱,一个恒久被歌颂的名词。在这个冬天里,让人觉得异常温暖。我们时常忽略……母爱也许只是一件穿在身上的线衣,也许只是一通提醒你添置衣物的电话,也许只是你回家时端送上的一碗姜汤,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感觉到身上热呼呼的,心里暖融融的。作为子女,我们对母亲又关心多少,体谅多少,就好比有一首诗:儿走千里母担忧,母走千里儿不愁。从这里说我们作为子女的,母亲担心在千里的孩子,而孩子不担心在千里的母亲,所以我们做子女的应该感到惭愧,感到内疚,母亲永远想着孩子,但孩子不会挂念母亲。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是炽热的,感情是无私的,只对子女奉献,从来不向子女索求。母亲的爱,在世上无法找到最好的语言来比喻她,我认为母爱绝对是至高无尚。

平时我们上班时,比较忙,只有在周六或周日,我和妻子带着儿子回老家看望父母,同父母唠唠嗑,陪父母吃顿可口的饭菜,尽量做到每周都能全家团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有两三次在我们临走时,母亲拿出了自己亲自纳的精美鞋垫,我们三口每人一双,虽然鞋垫上没有什么华丽的图案,但是这是母亲用平时的时间一针一线纳的,何况母亲已经花眼,这一双鞋垫不知花费了母亲多少的时间,虽然看表面是一双普通的鞋垫,但这里面寄托了母亲多大的希望,蕴含着母爱的温暖,里面深透了温馨。她总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想为孩子做些什么,减轻孩子的负担,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尽量为孩子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孩子是母亲的希望,母亲永远是孩子的坚强后盾,孩子是母亲的支柱,母亲为了孩子可以做一切事。无论在外面,我们遇到多少挫折与困难,我们都不会失去信心。因为我们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人,她包容你,接受你的一切苦难与哀伤,理解你,开导你,永远支持你,那就是母亲。

我们,能回报她的又有多少?也许,我们一生都无以回报。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是在工作之余,多回家看母亲,不要让她感到孤单,不要让她感到子女不关注她,回家和母亲坐下来喝喝茶,唠唠家常,谈谈工作上的事,和母亲共同分享喜悦,这样母亲感到你没有忘记她,能感到精神上的温暖,精神上的寄托。如果没有时间,最起码能给母亲打个电话,安慰一下母亲,母亲是不会计较的。时常思考为孩子送去温暖的母亲们,也应该受到孩子们送来的温暖。

在这个冬天,当我垫上母亲给我纳的鞋垫,我就感觉一股暖意似乎从脚底下传到我整个身上,让我觉得暖暖的,浑身都舒服,让我充分感受到寒冬里的暖意。天气再冷,我也感觉像暖春一般,因为我感觉有母亲淳淳质朴的爱在伴随着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父爱,一生的财富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父爱是山,呵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是路,引领我的一生

曾经不懂父亲笔直的脊梁因何弯曲,不懂父亲俊朗的面容因何憔悴,不懂父亲浓黑的秀发因何斑白,不懂父亲大半辈子的辛劳究竟为谁……

直到初三。

那天狂风怒吼,草木萧条,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我却看见了一个人,黑压压的天下,凛冽的风中,那人不住地颤抖。风不停地掀翻他的衣角———是父亲!透过窗子,清晰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不是月亮清辉的点染,没有华丽的词藻的装饰,就是白发,是一根根、一片片的白发,父亲的白发,一次次被狂风压倒却又一次次不屈地挺立,那一倒一立中,我知道一定是为了谁……

那被不断压倒和挺起的究竟是父亲的白发还是父亲的心?车靠站点,我快步走下,显然,父亲望见了我,他不再用手指堵住进风的大衣,而是快步向我跑来,他的大衣彻底向狂风屈服了,但他却丝毫没有在意裸露出来的红色毛衣在这莫名的黑暗中跳动着,向我奔来。

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父亲严寒中向我靠近的那颗火热的心,那一刻,我一任泪水滂沱。

父亲轻轻携起我的手想使我的手暖和起来,但我触到的分明是冰一样凉的大手,我紧紧地将父亲的手攥住,父亲却忙躲开,“我的手太凉了。”我不顾父亲的躲闪,一把抓回那双冰凉的大手,我知道:我抓住的是我这一生的财富

父亲用生命的衰老化作山,化作火,化作灯,化作路,化作一点一滴的父爱,陪伴我每一天、每一秒,陪伴我这一辈子。父亲啊,你的爱是女儿一生的财富,因为有了你的爱,女儿一生不会贫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精选优秀作文600字初中2:伴我一生的人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伴我一身的人有很多,父母,同学,朋友或者兄弟姐妹。而这一次她演的角色是我的同桌。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我的同桌是一个胖胖的女生。她戴着一副眼镜甚是可爱。她说话娇滴滴的,再加上胖乎乎的脸使人有一种想上去捏一捏的冲动。如今她已不是我的同桌。但以往的时光却依然记得。

记得她有一天穿了一个粉红色的布鞋,我看见了哈哈大笑。并且说那是老婆婆穿的鞋,她努力的争辩着。可毕竟她是一个女生,怎能争辩的赢我这一个大老爷们。下课了,我越看她的鞋我越想笑。突然,我迅速的把她的鞋脱了下来,举起来向天空中一扔,而后一阵狂笑。我看她时脸已经通红了,眼泪在眼角边打转,我顿时没有笑小心翼翼的把鞋送到了她的脚边。然后迅速跑开,回头一看只剩下她仇恨的双眼盯着我。我跑到厕所在厕所大肆宣传这件事,并伴着狂笑。

她有时可也不是好热的,有些人去逗她,她会以女生的本性去反击他们,呵呵。可她遇到我了,我就像她的克星一样克着她。每次发火的时候,看到我时也顿时蔫了下去。有一次她数学没有我考的高,不。好像从来没有高过我。我笑着,我把手在脸上刮一刮的,然后说:“把我的脸都丢完了,我平时怎么教你的”然后一阵狂笑。她低着头肯定是恨自己无能吧!呵呵遇到克星了吧,你遇到的是神一样的男人ZJK!

这就是我的同桌我们之间的趣事还有很多,不能一一表示出来,如今她以不是我的同桌,但以前同桌时欢乐的时光会伴我一生,多么希望你是我一辈子的同桌,伴我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梦中一生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的时候,匆匆从医院回来的妈妈神秘地从包中拿出了一本黑灰色的书籍——《生命的密码》,我的目光一下子被封面上的老人吸引了:谈家桢——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泰斗,原来这一本书是讲这位院士的“发迹史”啊!,我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

看了许久,眼睛不知不觉惺忪了起来,迷糊中,我走进了一条古巷,墙根芳草萋萋,脚下凌乱的石板构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闻着空气中清新的气息,眼前的慈城真如一幅画,不愧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走着走着,只见邮局的小楼上,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正从楼梯上走下来,根据我的直觉,他就是谈家桢。

一下子,石板、墙根、邮局,连脚步声都不见了,画面一下子切换到了一座透露着浓浓的西方现代气息大楼前,一看校名“宁波斐迪中学”。噢,我记起来了,书中说这是一所由英国教会办的中学,谈家桢爷爷小时候就在这儿读书。过廊上有捧着书匆忙跑过,也有托着试卷飞奔或慢步的教员走过,谁也没看不见我。我往一间教室里窥望,只见一个外籍教员向正在向在座的学生提问:“人是谁创造的?”教员敲了敲一位学生的桌子,让他回答。他抿了抿了嘴,憋了半天也没回答,自然,他受到了批评,他就是谈家桢……过了好久,他大声说道:“虽然我现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相信一定能正确地回答。”如此豪言壮语让我由衷地佩服。正当我自忖之余,美丽的校园以及那大理石般光滑的建筑又不见了。

黑黝黝的实验室里,我小心地走在过廊上,耳边传来时有时无轻微的嗡嗡声。我把向内的窗户打开,只见一位青年的科学家在一个破旧的实验室中记录着一些什么东西,他时而拿着铅笔做记录,时而又踱到一只关满果蝇的大透明箱内观察。我静静地走到他面前,啊!是青年时期的谈家桢爷爷。我试图与他招手,可他并不能注意到我,只是继续投身在科学观察中,我不禁为谈家桢爷爷做事的执着、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又一下子,所有的场景都不见了,耳边只些许传来几声谈论的声音。

我站在一张红地毯上——中南海!我一看就知道了,两位西装革履的人士在一起激动地握手,是谈家桢爷爷和敬爱的毛主席!下面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也跟着鼓掌。在掌声余音未定之时,人们扭曲了,我又出现在一个地方……英伦三岛的初秋凉意正浓,谈家桢与中国代表团在参加第17届国际遗传学大会,谈家桢口若悬河,回答了“人是谁创造的”这个问题。

我猛的惊醒,这次境竟带着我穿越了一位伟人的一生,让我见证了生命的意义所在。我终于领悟这本书题的真正意义——只有付出百分之一百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非人的成就!

梦醒了,书还在,谢谢,谈家桢爷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邓小平自述一生最紧张时刻的故事

全文共 1911 字

+ 加入清单

我这一生,这一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

1947年7月29日,刘、邓大军接到军委和毛泽东急电:“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第二天,刘、邓收到这封标明“4A”万分火急字数较多的绝密电文,心里十分焦急。他们联想到党中央7月23日电报中提出的方针,认为“确好”。经连日的“再三考虑”,“决心于休整半月后出动,以适应全局之需”。刘、邓当即致电军委,提出:直趋大别山,先与陈、谢集团成犄角势,实行宽大机动,准备无后方作战。这样就初步定下提前直出大别山的决心。40多年后,邓小平还清楚地回忆道:“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他在向子女讲述这一情况时,还重复说:“真正的是二话没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一向不大外露感情的邓小平,说这话时声音都略带哽咽了。

8月1日是人民解放军建军二十周年的纪念日,是刘、邓定下直趋大别山具体行动部署的日子。这一天,刘伯承传达了军委7月23日指示电后说:我和小平同志一致认为,我军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考虑一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紧接着,各纵队又召开师团主要负责干部会议,研究各部队的任务,准备在8月中旬大举出击。

但是,军情紧急,水情严重,由于连日暴雨倾盆,黄河水位猛涨,尤其是蒋介石企图重演炸黄河大堤,水淹我军的旧剧。值此险象环生之时,刘伯承用“忧心如焚”四个字表述自己焦灼心情。而邓小平也感到这时是自己一生中最为紧张的时刻。“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

8月6日是令在刘、邓身边工作的同志难忘之日,是刘、邓最后定下提前南进大别山决心之日。这一天早饭后,刘、邓等野战军首长,在作战室召集司令部有关处、科的干部开会,研究下一步部队战略性动作。情报处汇报敌情,作战处报告了几天来部队休整情况,并提出黄河水位猛涨对我军威胁性增大,建议早下决心。对此,邓小平非常重视,当即明确指示:对于黄河水位变化情况必须随时掌握,及时报告、通报。

会议气氛紧张热烈,与会人员神情镇静,发言踊跃。许多人主张在内线打一仗或几仗后再实施战略进攻。有人主张按原计划休整到8月15日,然后视情况而定。不过,大家都仔细观察着刘、邓首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急切地盼望他们速下决心、决策。刘、邓看着大家讨论情况,简短交谈之后宣布暂时休会,让大家进一步准备意见,午饭之后,刘伯承来到作战室,当听说邓小平到三纵、六纵找陈锡联等谈话,并顺便看黄河水位上涨情况时,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便又像上午那样仔细地察看地图,询问各方面情况。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刘伯承审时度势,已成竹在胸,立即派人通知邓小平等再次前来会商,之后,刘伯承在作战室严肃宣布:大军南进,必须立即行动。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要当机立断,行动越早、越快越好。随后他阐明定下决心的依据和理由,并作了进军部署。

在此期间,邓小平不时地点头。等刘伯承讲完后,他马上站起来说:“刘司令员的意见和部署非常正确,我完全同意。我们下决心不要后方,直捣蒋介石的心脏——大别山,逼近长江、威胁武汉三镇和蒋介石的老巢——南京,把战线从黄河边向南推进到长江边。古人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我军的战略行动,必将迫使蒋介石调兵回援。这样我们就能配合全国各个战场的兄弟部队,彻底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彻底扭转全国战局。”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他强调三点,一是所有工作都要服从战略进攻任务的要求,广大指战员要准备为实现这一决策付代价,做贡献。二是要力避与敌主力纠缠和作战,千方百计直奔大别山腹地,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三是进入新区作战,要严守党的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后,邓小平目光投向李达,起草电报,向党中央报告我们决心和部署,并向各部下发预先号令。

正在这时,军委连续来电,指明南进需付出较大伤亡、减员之代价,而无论起何种作用均需准备付出,但如能取得变化全局之作用,则付出此种代价更加值得,同时,出于关怀,又令刘、邓部在现地休整补充10天,后又告诉至少7天不动。刘、邓反复研究了军委来电,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既定战略意图,特别是根据当时敌情、水情,遂决定提前出动之决心不变,因地制宜,果断行事,按既定部署挥师南征。对此军委连电答复:“刘、邓决心完全正确”,“刘、邓部署很好”,“一切决策临机处理,不要请示。我们尽可能帮助你们”。千里跃进的壮举,战争史上的奇迹,其方略就这样在陕北的窑洞和华北农屋之中应运而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痛爱一生初中记叙文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从打记事起,我爸曾多次对我说,农村苦,农村的孩子要比城里孩子更多一份坚强。十几年来,我就是这样一直伴着“痛”的爱长大的。

也不知是上帝对我的垂青,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小学毕业时,我由于成绩优异,被县城一所民办中学免费录取。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开学的那一天,爸骑着那辆跟他二十多年的老“凤凰”,为我驮着铺盖。我跟在后面,背着大包、小包,一路紧骑。一路上,父女俩没说一句话。我知道,爸还赶着去干活呢,他说过误半天工要扣十来块钱呢。

来到新的学校,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新鲜,学校里的人多得像赶集似的。校门口停满了小轿车、面包车和各式各样的摩托车。爸把他辆破“凤凰”倚靠在一棵小树上,也没上锁,扛着铺盖卷,走过拥挤的人群。我紧跟着爸,生怕走散了。我周围都是大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挤了过去。爸帮我找到宿舍,挑了挨着窗户的一个床铺,爸说这儿阳光好,不潮,冬天暖和。至于其它安慰之类的话一句也没说,放下铺盖卷,转身就走。“爸!”我大声喊了一声,爸转过身来,“啥事?”我望着爸爸没吱声,只是苦笑了一下,转身又走了。我强忍着泪水,自己上收拾床铺。看着别的家长帮着孩子铺被褥,整理东西,我的泪刷地流了下来,但我马上擦干了泪水。爸说过,农村的孩子更需要坚强。

以后,学校每次放假,我都是自己回家,有时坐车,有时步行。回家以后,自己生火做饭,并拾掇房间,然后边看书边等着爸爸、妈妈、小弟回来,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从未改变过。

光阴荏苒,一晃就是三年。今天就要中考了,早上五点钟我就起了床。妈妈昨晚去厂里干活还没回来,爸爸已早早地去干活了。我自己做熟饭,饭后,坐车去考场。就在我将要走过考场的大门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万万没有想到,是爸爸,爸爸还是骑着他那辆破“凤凰”来了。顿时,一股怦然心动的感觉流遍我的全身,我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一个劲儿地在眼里直打转。“爸,你怎么也来了,误一天工十几块钱呢!”“农活再忙,你一个人考试,我不放心,快进去吧,一回儿就考试了,爸在外边等着你。”

写到这里,我的泪水禁不住又流了下来。爸爸,您放心吧,我一会考好的,因为有您在外边等着我,还有您多年来嘱托我的那句话永远让我产生怦然心动感觉的话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一个鸡蛋的一生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唐振轩

我是一个鸡蛋。鸡蛋的一生只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还是鸡蛋的时候就被别人吃掉,第二种是孵化成小鸡养大之后被吃掉。

这两种选择结果都是被人吃掉,但,我不服!我要逃跑!

在一次小主人拿鸡蛋的时候,趁他不注意,我悄悄溜了出来。顺着鸡窝门口楼梯上的木板,我滚到了外面。

啊呀,不好,小命不保!我一不小心没滚对位置,从木板上摔了下来。就在我以为必死无疑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我掉到了饮水槽里,保住了我的性命。

我又爬上了木板,这次,我顺利地爬出了鸡窝然后爬到一面墙上,从墙上的木板顺利逃到楼上。

接下来,有两条路,一条是大道,但是外面还有一只野狗,如果这样出去会被它吃掉。还有一条路是走屋顶,到时候跳下去就是池塘,所以还是走第二条路吧!

我慢慢地爬上了屋顶,紧接着我又爬到了烟囱旁。我幻想着美好的未来:一旦跳下去我就立刻游上岸,然后我的美好鸡生就开始了!意外来得猝不及防,我掉到了烟囱里面!我的蛋壳碎了,蛋清和蛋黄都掉到了一支平底锅上。

我终究还是逃不开最终的命运,被人吃掉。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是一个努力活过的鸡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开国上将陈奇涵一生的故事

全文共 12439 字

+ 加入清单

陈奇涵1897年8月24日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乡坝南(又名竹坝)村。1909年入兴国县城背街陈家祠的“五四制”北汇小学堂读高小。1913年毕业后考入赣州府中学(后改为“江西省立第四中学”),这是赣南仅有的三所省立重点中学之一。陈奇涵在该校苦读四年,中学毕业后,因无钱升大学,返回家乡。

陈奇涵读中、小学的10余年间,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新旧思潮急剧交锋的动荡时期。他深切认定,要使祖国外不受强虏欺侮,内不遭官僚压榨,就必须立志改革,发奋图强。于是,他产生了“教育救国”的念头。1918年秋,陈奇涵邀了十多位学友和乡友,会集于兴国县城赤勘小学内,座谈教育救国。与会者都是热血青年,凭着书生意气,各抒己见,感慨不已。

他经过一番筹划和思索提议说:“我们就取‘君子忧道不忧贫’之意,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创办一所‘忧道小学’,怎么样?”他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决定创办一所平民学校,取名“忧道小学”。大家怀着教育救国之心,为着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学生教育培养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中坚分子,为民权、自主、民生自由而奋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和激励下,面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和横征暴敛,兴国一批有知识的热血青年在彷徨中觉醒。陈奇涵终于醒悟到:“教育救国”这条路是行不通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要救国救民,只有另辟路径。同年6月,陈奇涵怀揣1斤蚕丝(变卖作路费)、百余元钱,只身南下广东,投考云南讲武学堂韶州(今韶关)分校。1920年转入护国军第二讲学堂学习。同年参加逐桂出粤之战。1921年6月27日,孙中山命令粤、赣、滇、黔各军出兵讨伐桂军,分兵三路进军广西。陈奇涵又随赣军征战三个月,占领了南宁和桂军的最后据点龙州,迫使陆荣廷仓皇出逃,最终平定广西,统一两广。陈奇涵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由候差员提升为排长。

1922年5月,陈奇涵参加第一次北伐战争。两年后,陈奇涵脱离赣军,在广州受聘为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区队长。1925年初,陈奇涵转入黄埔军校。他先担任该校第三期学生总队第一大队第三队上尉连长,后担任少校政治大队长(营长)。这个时期是陈奇涵一生的转折时期。

陈奇涵自到黄埔军校,便开始有计划地阅读革命理论书刊。每逢星期日,他还去东皋大道农民运动讲习所,聆听毛泽东、周恩来、肖楚女、恽代英等同志的政治专题报告。在黄埔军校,陈奇涵直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人生观,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他立志为民众谋解放,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周恩来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是黄埔军校的一个进步团体组织。陈奇涵在此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并积极参加该组织的活动,进行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和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政治斗争。1925年2月,经陈赓、许继慎介绍,陈奇涵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奇涵在黄埔军校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在对学生进行军政训练的同时,自己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参加东征、平叛等一系列战斗中,经受了战斗洗礼,成长为坚强的革命军人。

1926年3月20日,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并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蒋介石,为了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迫使共产党退出黄埔军校和第一军,有预谋地挑起“中山舰事件”。接着又有恃无恐,向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了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活动的《整理党务案》。5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由蒋介石主持在广州召开。由于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屈从于国民党右派的压力,使《整理党务案》得以通过。此后,蒋介石相继窃取组织部长、军人部长、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要职,独揽党政军大权,使国民党右派在组织上占了绝对优势。

珠江之畔风云突变,中国革命处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陈奇涵此刻也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此时,他已是黄埔军校少校军官,如果脱离势单力薄的共产党,留在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内,则待遇丰厚不言而喻,飞黄腾达也指日可待。但陈奇涵不改初衷,毅然保留共产党员的党籍,宁愿丢掉高官厚禄,而去承担清贫和风险。他秘密接受党的指示,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和总政治部留守处主任孙睿明的领导下,带领一批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共产党员,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派员的名义,准备离开黄埔军校,返回故乡。

1926年9月,在陈奇涵的带领下胡灿、肖以佐等十余人陆续返回老家兴国,各自利用合法身份,深入到各个乡镇,在群众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筹备建立兴国党组织。由他们亲自创办的忧道小学,成为他们宣传革命的场所和党的秘密联络点。

9月17日,陈奇涵等在平川中学秘密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兴国县支部干事会。在会上,胡灿提出建议,陈奇涵在家乡的目标大,而且经常奔波于赣南、赣东各地指导工作,所以暂时隐蔽身份比较适宜。他的建议得到同志们的赞同。会上决定由胡灿任书记,凌甫东任组织委员,肖以佐任宣传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兴国建立组织的开始,也是赣南最早成立的几个县级党组织之一。至1927年春,全县已发展党员100名,下辖十八个党小组。

1927年1月,朱德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由武汉赴南昌,转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工作。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朱德,利用以前他在滇军护国军时的声望和同僚关系,选定第三军为目标,着手创办军官学校,培养革命武装干部,以便在各方面开展革命活动。同时,指示陈奇涵利用本人在江西的声望和工作基础,配合朱德创建军官教育团。军官教育团组建后,名义上隶属第三军,实际上归属中央军委和中共江西省委直接领导。该团由朱德任团长,陈奇涵任参谋长和党的负责人(支部书记)。陈奇涵还直接指挥一个营,协助朱德在南昌城内开展革命活动,为党培养军事骨干。并负责以密码直接与武汉的中共中央军委保持联系。直至南昌起义前,党中央的电报指示都是经过陈奇涵的密码本译出的。

1927年2月21日,蒋介石在南昌总司令部第十四次总理纪念周上公然发表演讲,叫嚣:“我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并不仅是国民党一党的领袖。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势力之一部分,所以共产党员有不对的地方,有强横的行动,我有干涉和制裁的责任及其权力。”并制造了震惊全国的赣州“三•六惨案”,杀害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这是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的前奏,是他放出的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第一枪。

3月30日,朱德、陈奇涵指挥军官教育团,配合南昌工人武装纠察队,包围了驻牛行车站的蒋介石的宪兵团留守处,收缴了其枪械,活捉了该团副团长关麟征及其下属全部人员。4月,朱德和陈奇涵率领军官教育团及一部分警察,以“剿匪”为名离开南昌,进入赣东地区开展革命活动,镇压反动派及其武装。朱德、陈奇涵到达临川后,接见了各公法团体负责人,召开公法团体会议,了解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弄清当地情况后,决心为民除害,并在临川县政府召开了剿匪会议,研究与布置开展剿匪工作。

朱德、陈奇涵率军官教育团在赣东的临川、崇仁、宜黄、乐安、金溪、东乡、进贤等地打击土匪与反动地主武装。在清剿中采用“剿抚兼施,各个击破”的策略,实行“先投降者免罪,顽固逃窜者严惩”的政策。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奉朱德指示,陈奇涵率领814团加入起义军行列,在抚州配合起义军在南昌的行动。经过4小时激战,起义军全歼守敌3000余人,胜利占领了南昌。

8月5日,起义军按照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部署,退出南昌,向广州进发。起义军撤离南昌后,革命势力受到反动势力的重重包围,白色恐怖笼罩江西。奉命留在抚州的814团因内部反动势力哗变,陈奇涵被迫离开抚州,经吉安返回兴国。回到兴国后,陈奇涵主持召开了“羊山会议”,这是中共兴国党组织从遭受挫折到恢复发展的转折点,在兴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羊山会议”后,中共兴国支部改为中共兴国特别支部,陈奇涵任军事部长。

1928年4月,中共赣西特委委员、赣西工农革命军第7纵队党代表曾炳春,带领该纵队到兴国进行游击活动,与中共兴国党组织负责人陈奇涵、肖芳全、李明兰等人取得联系,他们秘密地在兴国冰心洞的清静观召开了一次中共兴国区委扩大会议。不久,陈奇涵、曾炳春首先领导了崇贤农民暴动,揭开了兴国武装暴动的序幕。

兴国暴动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革命群众运动,也是兴国前所未有的一次革命武装暴动。革命红旗第一次在兴国城的上空飘扬。从此,兴国的革命由秘密走向公开,使得许多反革命分子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甚至跑到赣州、南昌长期“避难”,不敢回来。1929年2月,红2团、红4团第二次攻占兴国县城,摧毁了兴国的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兴国的封建势力,为兴国红色政权的建立,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陈奇涵作为兴国暴动的主要组织者,在兴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0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三分校在吉安陂头成立,朱德兼校长,毛泽东兼党代表,陈奇涵任教育长。不久,红4军离开吉安,李文林改任校长兼政委,金万帮任校委书记,陈奇涵仍为教育长,具体负责学校的军政训练与日常教学工作。这个学校为部队培训了一批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与地方武装领导干部,也积累了宝贵的军事教育经验。陈奇涵调到第三分校后,转入了正规红军。从此,他一直没有离开部队。

1932年1月,陈奇涵率领红3军第9师在于都北区地方武装配合下,在于都、宁都等地消灭地主武装,攻下兴国、于都、赣县的马安上宝土围,歼敌五、六百人,缴枪三百余支,在于都北区基础上成立胜利县。3月12日,由于形势发展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新组建红军第一军团,下达了《关于重编红一、三、五军团的训令》,以红四军和红五军团之红十五军合编为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陈奇涵任参谋长兼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

4月2日,红一军团由长汀以东的馆前、新桥地区移至长汀,准备东征。陈奇涵采取各种手段,侦察敌情和地形,为毛泽东、朱德决策龙岩战斗提供可靠的情报和建议,并一举攻占闽西重镇龙岩,歼敌两个团,为进攻漳州创造了有利条件。11日,陈奇涵出席了毛泽东在龙岩主持召开的红一军团师以上干部会议,并草拟了“漳州作战计划”。20日,参与指挥了红一军团攻打漳州战役,歼敌第四十九师大部,占领了漳州。打开漳州后,陈奇涵又协助军团长布置红一军团短时间分兵闽南,将部队分散在漳州及其周围发动群众打土豪、扩大红军、筹备粮款。

此次东征,开辟了闽南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了苏区,使中央根据地的南翼基本得到稳定。此时,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1933年1月,红一军团在黎川三都整编,陈奇涵因负伤治疗,调离红一军团。3月,陈奇涵伤愈出院后,调任江西军区兼赣东北战区指挥部参谋长,协助军区总指挥陈毅、政委李富春统一指挥江西赤色地方武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3年,陈奇涵祸从天降。在反对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中,他受到株连。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等人从上海抵达红都瑞金,从此,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得到全面贯彻。2月中旬,“左”倾错误领导者首先在福建苏区开展反对所谓“罗明路线”的斗争。罗明当时是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拥护毛泽东的主张,在一些问题上,不同意“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作法。因此,他遭到打击,政治、组织上受到处分,被撤职。其后,福建省一大批领导干部也遭到错误批判斗争。这些遭批斗和撤职的干部,都是拥护和执行毛泽东正确主张的好同志。

2月下旬,“左”倾错误领导者又如法炮制,在江西掀起了一场反“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的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江西苏区一大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丰富斗争经验、敢于公开抵制和反对王明“左”倾错误的党政军干部受到打击或被牵连。刚出任江西军区参谋长的陈奇涵也莫名其妙地受到株连。

邓、毛、谢、古四人,在中央苏区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抵制,因而被划为一个“小派别”,受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陈奇涵与他们4人比较熟悉。1932年陈奇涵负伤住院期间,拿出自己的补助,请同在一起住院的邓小平、毛泽覃吃了一顿饭,这件事情,在反“江西罗明路线”开始后,竟成了打击陈奇涵的借口。1933年冬,陈奇涵终被莫须有的罪名撤消了江西军区参谋长职务。

1934年春,陈奇涵从江西军区兼西路军参谋长一下子降职到红军总政治部武装动员部当科长,在部长罗荣桓的领导下,负责扩红工作。

陈奇涵在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表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在政治原则问题上,陈奇涵不惧“左”倾错误领导者的压力,执着地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从不妥协让步,在组织纪律上,他服从分配。虽然身处逆境,蒙受冤屈,但仍顾全大局,做到受打击而不屈服,被撤职也不灰心,对党的事业始终满怀信心,继续任劳任怨地为扩大红军而努力工作。

1934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组建教导师的决定。教导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掩护党中央和军委机关,保障其安全。新组建的教导师,直属军委领导。8月间,调陈奇涵任教导师作战科长,参与教导师的组建工作。9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的形势不断恶化。瑞金以北的宁都、石城相继失陷;东部敌军已开始向根据地中心长汀发动进攻;南部敌军已进抵会昌一带。中央红军已处于十分危急的局面。此时,毛泽东、彭德怀提出主力红军应冲破敌人的堡垒封锁,出击外线,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脱离其堡垒,相机歼灭之,以打破敌人的“围剿”的建议。

陈奇涵由于懂工兵技术,临时被抽调去于都河架桥,准备长征。10月10日,陈奇涵赶回教导师,红军指战员离别瑞金,开始了长征。在漫长的长征道路上,陈奇涵不仅要与战士一样长途行军,而且在行军途中,还要随时观察部队行军秩序,检查各团掉队人员。到宿营地后,他仍不能休息,还要派人侦察地形,寻找向导、派出警戒;接着,他还要绘制新的行军路线图,发出当日口令,写出宿营报告,派人送达上级司令部。本来这是他担任部队首长时,由参谋来完成的工作。但是现在他是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的怨气,而是忍辱负重,默默地为党工作着。

1935年1月,红军抢渡天险乌江,陈奇涵负责指挥架桥行动,保证了飞渡乌江天险的胜利。红军渡过乌江,接着进占遵义,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示要起用受王明路线打击排挤的干部,陈奇涵调任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长。

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1935年12月下旬,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实现中国共产党直接对日作战的主张,1936年1月19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东征抗日和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东征分左右两个纵队行动,红一军团为左翼纵队;红十五军团为右翼纵队。陈奇涵以军团副参谋长身份参加指挥红七十八师进行东征战役。经过75天的东征作战,我军共歼敌13000多人,俘敌团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缴枪4000多支,扩大红军8000余人。在山西二十多个县的农村发动了群众,播下了革命火种,推动了华北和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东征的战尘尚未洗去,陈奇涵又奉命踏上了西征的征途。1936年5月,为了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队伍,西北革命委员会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进行西征战役。

此时已是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的陈奇涵,亲自率领红七十八师,一路高歌猛进,在西征两个月时间里,与红一军团其它各部协同作战,歼敌两个团又一个营,俘敌旅长以下2000多人,解放了环县、同心等多座城镇,开辟了纵横800多里的新根据地,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37年初,陈奇涵被调入抗大第二期学习。抗大是1月20日开学,至8月毕业,历时7个月。陈奇涵被编入第二期大学部第一大队。

陈奇涵在抗大学习热情和自觉性非常高,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除了每天上课之外,还抓紧时间自己阅读、研究问题。通过半年的学习,陈奇涵在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水平和军事指挥、领导艺术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高。他更深刻地领会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掌握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战略战术。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新时期。抗大第二期大学部学员奉党中央的命令,立即结束学习,于8月份,分赴抗日战争的各条战线。10月,毛泽东电令成立绥德警备区,任命陈奇涵为警备司令。

1938年3月,陈奇涵以“半渡而击,主动出击”的战术,击退了日军1个旅团向宋家川、军渡等地的数次进攻。陈奇涵在率领警备区军民二年的反顽抗敌斗争中,取得的胜利和成绩,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赞扬他们“保卫了延安的东北大门”。1939年,陈奇涵调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接到新任命的陈奇涵,虽然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过红三军、红四军、红一军团、江西军区和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等职务,对参谋工作轻车熟路,但他仍然感到这次到军委工作的担子之重,决心不辜负中央信任,更好地完成协助军委领导指挥全局作战的工作。不久,陈奇涵又同时兼任了延安卫戌司令、防空司令、总交通司令等职。

为了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抗日军事政治骨干,1941年1月,陈奇涵奉命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陈奇涵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精神,运用第一期办校的工作经验,根据第二期学员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八路军各部队来的学员队和知识分子学员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教学上做了不同安排,并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他们坚持以教育为中心,以德育为重点,利用延安相对安定的环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相当水平的参谋人员、俄文翻译、军事指挥员、政工干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为我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2年2月,陈奇涵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高级干部整风运动。他任高级学习班第三党支部书记。延安整风运动中,陈奇涵召集在延安的赣籍老红军,进一步回顾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赣西南、赣东及兴国等地党的历史经验,整理了一大批珍贵的党史资料。中央军委还为陈奇涵1933年受撤职处分的问题,于1942年3月正式做出书面结论:“对陈奇涵同志的撤职处分,是当时干部政策的错误,应予正式撤消其撤职处分。”至此,陈奇涵的八年之冤,得以昭雪。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陈奇涵当选为“七大”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大会。在会议上,陈奇涵列举了许多历史事例,阐述了“左”倾错误路线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的巨大损失,不同意王明进入中央委员会。会后,他又来到毛泽东住的窑洞,再一次向毛泽东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对陈奇涵坚持真理,疾恶如仇的品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停战诏书”形式宣告投降,9月3日,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急忙调兵遣将,把国民党军队14个军共41个师、8个交通警察总队约54万多人,运送到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各地,其目的就是要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内战,以建立国民党独裁政权。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国民党军队以“收复失地”为名,抢占各战略要地,在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夺取了一大批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之后,把抢占战略要地的重点放在了东北。

东北背靠苏联,当时具有战略上的优势地位,能否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成败的一个关键。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陈奇涵奉命率干部队奔赴东北。但因途中生病,病情日趋严重,很难继续前行。中央考虑陈奇涵的身体状况,暂不去东北,留在冀热辽,担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3月30日,为加强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的力量,中央军委决定,将冀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下辖热河军区、冀热察军区和冀东军区。自5月中旬开始,陈奇涵参与指挥了东北民主联军向东北国民党军发起的夏季攻势,连续作战50天,收复了大片土地,先后攻克城镇42座,进一步扩大了解放区。7月,陈奇涵接上级指示,调离冀察热辽军区,前往东满。9月,东北局任命陈奇涵为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与司令员周保中、政委陈正人一起领导东满军区的工作。上任不久,陈奇涵领导部队参加了两次大规模的战役。

东北我军在夏季攻势后就地进行了休整,并编组了新的部队。野战军除将辽吉纵队改编为第七纵队外,又以冀察热辽军区6个独立旅及东北民主联军与周保中、陈奇涵领导的东满军区所辖的3个独立师,分别合并组成了第八,第九、第十等3个纵队。至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共辖9个纵队39个师,连同地方武装,总兵力达51万人。为贯彻执行《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所规定的任务,配合关内我军的作战,东北民主联军于9月14日发起了秋季攻势。

陈奇涵协助周保中率领东满军区部队配合我军第六纵队在中长路一带对敌作战。10月9日,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围歼吉林之敌,引敌分散于四平以南和以北地区和长春以东地区,以便各个击破。于是,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令第六纵队以奔袭方法,围歼吉林外围松花江两岸口前、九站等处之敌,以免敌逃回吉林。令第二十九师主力担任围歼棋盘街、江密峰之敌,并抽一个团配合东满军区部队,归陈奇涵指挥,担任围歼乌拉街之敌。15日,陈奇涵率部占领了乌拉街、棋盘街,全歼该地敌人。17日至18日,陈奇涵等又率部配合六纵占领了桦皮厂、九站、口前等地,肃清了吉林外围之敌。

东北敌军遭受我军秋季攻势打击后,被迫退缩于中长路长春至大石桥和北宁路沈阳至山海关段的各主要城镇。物资供应缺乏,处境更加困难。而我军在秋季攻势后,进行了短期休整,部队士气旺盛,全军总兵力达73万人。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利用江面结冰,便于机动兵力的有利条件,集中全部主力,发起冬季攻势。

1947年12月,冬季攻势发起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东满军区部队在吉长线活动,钳制吉林、长春之敌。31日,在陈奇涵等领导下,东满军区部队奔袭长春、二道河子东的杨家店地区,给敌以沉重打击。

为了加强部队统一指挥,促进我军正规化,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陈奇涵所在的东满军区也改为吉林军区。3月,陈奇涵率领吉林军区前线指挥所和松花江前线指挥所参加围攻吉林和长春的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1948年4月,东北局决定撤消南满军区,所辖地区和部队分别改为安东军区和辽南军区。陈奇涵被调任辽南军区司令员。从此,陈奇涵离开东满,转战辽南。

陈奇涵一到辽南军区,就领导辽南军区部队进行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6月初,根据东北局精简整编,缩小机构,充实连队,以求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前为原则,陈奇涵对军区进行第一次整编。7月,辽南军区改为辽宁军区,陈奇涵仍任司令员,8月初,针对当时辽宁军区部队庞大,武器缺少,对敌游击战争困难的情况,陈奇涵对辽宁军区进行了第二次整编。经过两次整编,提高了辽宁军区部队的战斗力,为以后大规模战斗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奠定了基础。

为保障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战役的顺利进行,陈奇涵还率领辽宁军区部队抢修铁路、公路、桥梁、恢复交通运输。到1948年8月中旬,基本上使辽南地区交通得以畅通,保证了战争中的军运。同时,他还在辽南设立兵站,医院、供应站,保障战役中物资供应和伤员救护。这些工作,在整个战役期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结束后,全军已有12个步兵纵队、一个炮兵纵队和17个独立师共60余万人,加上机关、地方部队,总兵力达103万人。东北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获得解放,我军同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9月12日,辽沈战役爆发。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陈奇涵率辽宁军区部队协助主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

辽沈战役后,陈奇涵立即投入到辽宁省的恢复工作。刚解放的辽宁还极不稳定,土匪残兵还不时对我人民进行骚扰,国民党特务也大肆进行破坏活动。陈奇涵率部经过大小数十次战斗,于11月中旬肃清了规模较大的残兵土匪,使社会秩序得以安定。

1948年11月20日,中共辽宁省委成立。陈奇涵等7人为省委常委。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主力向关内挺进,12月25日,中央军委电令,任命陈奇涵为东北军区参谋长。

陈奇涵离开了辽宁军区,赴任东北军区,一方面组织东北军区各部队,进行战斗总结,开展军政训练,肃清残余匪徒,稳定社会秩序,一方面做好大军南下的准备。同时,抓紧东北军区机关的业务建设和组织建设。

他还对东北军区的参谋工作做了改进:创办军事杂志,以统一部队的军事思想;举办参谋学校,全面培养参谋干部;参谋人员与指挥人员由下而上的加以交流,以便充实参谋人员作战经验及实际工作经验。

陈奇涵还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有关军队建设与战略、战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他特别注重部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政治教育。在战术技术上,他提出了四大技术和三三制战术。他还对部队的编制、后勤、卫生等工作都提出了良好的建议。这些建议大都被采纳,对东北军区的建设,乃至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3月11日,奉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命其向中南进军。这时,陈奇涵奉中央军委之命,调离东北,随第四野战军主力挥戈南下,解放江西。4月初,陈奇涵奉中央军委命令,来到北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亲切地接见了他。要他立即准备南下,组建江西军区,并出任江西军区司令员。6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宣告成立,陈奇涵任省委常委。6月25日,江西军区正式成立,陈奇涵任司令员,陈正人任政委。从此,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直接同美国军队作战。为了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对兵员的需要,陈奇涵领导江西军区进行了两次扩兵。共扩大新兵77350多人,这些新兵除一部分补充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外,大部分经教育训练后,组建了11个团又4个营,编制成志愿军序列,开赴朝鲜前线。此外,江西军区还征召了14700名转业军人归队,编成5个团,分别调拨给华东军区和中央军委。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随时准备把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熟练军事技术的战士送上前线,陈奇涵领导江西军区部队开展了以美国侵略军为作战对象的军政大练兵。在6个月的军政大训练中,陈奇涵根据上级指示和部队实际情况,凭借自己训练部队的丰富经验,亲自指导制定训练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措施,进行严肃认真的训练。

江西军区的这次军政大练兵,是在革命胜利后比较安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由于陈奇涵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训前对组织领导、训练方法、步骤作了明确规定,特别强调了教养一致和统一训练作风,共轮训7820名干部和骨干,全面系统地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

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统一管理全军军事审判工作。基于陈奇涵资历深,威望高,廉明公正,熟悉军事法律,中央军委暨毛泽东主席于2月28日发布任命书,任命陈奇涵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

同年夏天,陈奇涵来到北京走马上任。军委管理局分配他一家住到西四北头条一座四合院里。他家在这里一住就是40多年。他到京不久,就去北戴河向军委领导汇报军事法院的工作。

一天吃过晚饭后,陈奇涵去海滨散步,迎面走来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同志,邓小平高兴地说:“我们从延安分别后,这是第一次见面”,周恩来说:“听说你去搞军法工作了,你身上的担子不轻啊!”他们和陈奇涵一起坐在海滨的藤椅上,开怀畅谈起来。

我军的军法工作,从建军之初就有,但没有全军统一的军队法院(庭)。红军时期有的部队称“军队审判所”,抗战以后称“军法处(科)”,实际上多数军区和部队把它放在保卫部,全军的总政治部也设有“军法处”。现在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的军队,必须建立一个全军统一的军队审判机构。

军事法庭是军事法院的前身,是一个刚成立的新单位。陈奇涵来时,一切俱空。与其说是调陈奇涵来上任,不如说是调他来筹备。他身边只有少数几个工作人员,一切都得白手起家,从头做起。经过他的努力,军委把一处院子拨归军事法庭。院内有一幢二层楼房作办公用房。

陈奇涵为筹备军事法庭,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法庭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上,放在考虑法庭的工作方针、任务、内容、方式等重大问题上。他叫人翻译有关苏军军事法院方面的资料,又派人到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我国有关历史资料,结合我军历史上的审判工作经验和组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与想法。1954年8月25日,陈奇涵向中央军委作《军事法庭的建立与工作》的报告。并得到中央军委对军事法庭工作方针的第一个明确批示:“目前,制法为主,习法为次”。陈奇涵根据这一批示,为开创我国军法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成为我国军法战线上的奠基人。

1954年9月,陈奇涵当选为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以后召开的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陈奇涵继续当选为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1955年1月,陈奇涵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根据军事法院编制人员少的情况,陈奇涵对军事法院内部的机构设置,主张精干高效。由于陈奇涵对各处、室的职能分工规定明确,也就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办事效率较高。在定编制、定机构的同时,陈奇涵就抓军事法院的班子和各级军事法院干部的配备。

1955年9月,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由于他在革命战争中的巨大功绩,还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这是我国军法战线上的第一位上将,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军法上将。

1956年9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陈奇涵作为军队系统选出的八大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不久,他又担任中共中央政法小组成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协助董必武抓全国政法工作。195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奇涵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法院领导的分工上,他分管军事法院系统的工作,同时还担任军事法院院长职务。

从50年代末期开始,陈奇涵的身体每况愈下,战争时期染下的重疾风湿性关节炎时而复发,犯病时疼痛万分,不能行走。心脑血管疾病也向他袭来。但是,陈奇涵在疾病面前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在此后二十余年时间里,他始终惦记着人民,惦记着工作,惦记着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

1981年6月19日,陈奇涵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英名将永远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上光耀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南唐后主李煜一生的传奇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李煜同醉:窗外雨声淅沥,你却还沉醉在梦里。神情彷徨,容颜憔悴,我感受到了你的落寞,感受到了你的孤寂。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你日日夜夜悲痛,岁岁年年哭泣……就是那悠悠秦淮喝水,也洗不掉你脸上的忧戚;就是那金陵高照的艳阳,也无法驱散你那心灵的寒气…… 春花秋月,刺穿你炽热的灵魂。雕栏玉砌,只剩得一声叹息。做个诗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低吟浅唱,千古愁绪,喝一杯苦酒吧!我愿陪你同醉,就让这一酒消千愁,随着一江春水东流去……

——题记

不得不说,历史是无情的,它给予每个朝代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骄奢淫逸,还有无尽的痛苦,心机。更重要的是,它不肯把那大好河山献给任何一个王朝,它不肯让任何一个王朝长时间的享受生活。所以,它给了每一个王朝一个期限,一段回忆。这其中: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君主有的快乐有的痛苦,有的秉公执法有的贪婪残暴;有开国皇帝有末代君主;当然,一生的“伟绩”有的被世人称赞有的被世人唾弃。然而,在每个王朝末代君主的头上,很少能博得同情、理解的目光,他们,不是被人类唾弃、耻笑,就是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历史丝毫不会宽恕他们的“罪行”,所以,他们成了臭名远扬的千古罪人……

其实,不然,在所有亡国之君中,有一位不仅没有遭到世人的唾弃,反而引起了太多太多人的同情与惋惜,他的词更是流芳百世,引人注目,他便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青蛙的一生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只青蛙,生活在井底,顶多每天就望望天空,也没有看到这世界是多么的大,终于下了一次暴雨,填满了井,秘就从里面跳了出来,高声呼唤,原来这世界是这么大,我要去旅游了。

他走到集市,发现长的和它很相似的红包在袋子里,一打听才知道那个人要买青蛙,啊?我不小心喊出了声,那个扮青蛙的人立马要把我抓回来,装在黑袋子里的我哇哇大哭,天怎么突然黑了呀?不会是天要塌了吧?之后袋子被我们这些青蛙给搞破了,我们全部跳了出来,跳进了池塘里可是那个可恶的农夫又追来了,我们都也在食堂里,不敢出去,许多伙伴都被抓了,我也被抓了,后来我没有背作文,而被卖了出去,幸亏卖给了一家好人,他把我养在家里,我整天不愁吃喝,我也会他们家做了报答,他们家的蚊子现在已经很少了,几乎都不敢来了,而且这位好心人又给我买了几好几个同伴,现在我很快乐。

但是他们家的蚊子越来越少了,我们几个都不够吃了,后来主人把我们放到田野上,让我们保卫庄稼,有了我们这几只青蛙的存在,这一公顷的庄稼地的粮食,收获的越来越多,农民们都很感激我,还特意给我们送食物呢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和我的朋友到现在地,不过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难忘的六一小学生话题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学校照例又放假一天。这对我们这些星期六、星期日连续补课(因为期末要参加县里的比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真是一个难得轻松的好机会。终于可以快快乐乐地欢度我们自己的节日了。

早上,我毫无顾虑地睡了个大懒觉。七点多钟了,太阳公公的手从窗口探进来,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感觉暖暖的。我欣欣然睁开了双眼,伸展四肢,痛痛快快、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妈妈听到了我的动静,非但没有指责我是个“小懒虫”,反而给了我一声甜美的祝福:“节日快乐!”啊!真舒坦!

吃过早饭,妈妈带我去逛商场。到底是节日,步步高超市仿佛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城堡。好多小朋友都跟着大人四处逛。有的在试穿漂亮的童装,有的在挑选有趣的玩具,有的在采购美味的零食,一个个就像小公主、小皇帝,脸上洋溢着神气又甜蜜的笑容。我想起昨晚同上海的姐姐视频时,她直抱怨伯伯、伯母工作太忙,总没空带她出去玩,她都快有“一个世纪”没去逛街了。比起姐姐,我不禁感慨:喔!我还算是幸运的!

购物后,我们来到外婆家。一进家门,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视机。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少儿节目《动画乐翻天》,精彩的动画一个接一个,真让我大饱了眼福。自从元月一日爷爷报停了家里的有线电视,我就几乎同电视“绝缘”了。今天,因为是我的节日嘛,所以妈妈也放纵了我一回,不再唠叨我“保护眼睛”。啊!真痛快!

“来来来,吃东西了!”外公把一大堆美食搬上了茶几。哇!好丰盛呀!甜玉米、大西瓜、鲜荔枝、冰淇淋……外公笑呵呵地说:“今天是你的节日,加上这次学校的语数联赛,你又取得了好成绩,这些东西,都是为你准备的,吃吧!”于是,我又大饱了一顿口福。啊!真爽!

舅舅摸了摸我圆滚滚的小肚子,一脸坏笑地说:“HOWDOYOUDO!”我知道他在取笑我“好肚、油肚”呢!大家都哈哈哈地笑了……

这时,电视里有个小朋友在唱:“……好想天天,天天都是儿童节……”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了,真的好希望天天都是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一声朋友,一生朋友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一路在走,一路的风景在换,一路的朋友也在流转,陌生的变成熟悉了,熟悉的又离开了,然而离开的是不是就注定遗忘呢?

请记住,那些曾经来到你身边的,和你一起哭,一起笑的人,叫一声朋友,就是一生朋友,不管之间发生过什么,都永远是属于我们身边的那个近似亲人的位置,是他们教会了自己长大的酸甜苦辣,学会了承担,学会了感恩。

不管是什么样的朋友在自己身边停留,都足以让我们感激。要知道其实朋友并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是追求的价值观不一样而已。有时觉得志同道合,便觉得亲密无间;觉得格格不入,便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其实,我们没有权利要求自己身边的人都要遵循自己的轨道,因为朋友不是亲人,会无条件顺从你的任性,朋友也不是恋人,会无时无刻的牵记你身在何方。朋友其实是空气,平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可是没有呢,就觉得手足无措。无论是你喜欢的人还是讨厌的人,他们都曾经是你的朋友,只是扮演角色的深浅高低不尽相同。你喜欢的人,可以说是你的死党,同盟,密友,感谢他们,是因为这些密友会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痛苦,下雨的时候会有一把伞为你撑开,烈日下会有人为你买一只冰糕,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却洋溢着惬意的温暖;而那些你讨厌的人,你或许一想起他们的名字,就觉得骨鲠在喉,可是也是他们让你学会了容忍与退让,争取与成熟,他们并没有错,只是有些做法你不认同,可是要知道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感谢他们,让自己明白了世界的现实。

喜欢听那首朋友别哭,“朋友别哭,我一直在你心灵最深处;朋友别哭,我陪你就不孤独。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这份情,请你不要不在乎”,请记住,不管经历了多少,即使再孤独的人也总是需要有个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与难过。

一声朋友,一生朋友。朋友是一棵菩提树,净化我们的烦乱,朋友也是我们的一盏指明灯,指引我们,帮助我们铺路搭桥。珍惜自己的朋友,即使那些让我们很伤心的朋友,也要去感激,毕竟在伤痛之中我们长大了,成熟了。

回一回头,记住那些人,招一招手,感恩那些人,抬一抬头,祝福那些人,因为朋友是一生的,永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