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好书伴我一生作文优秀篇推荐20篇

浏览

4739

作文

825

朋友一生一起走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在万俱静独处的时候,有时心理惦念的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几个知心的朋友。每当想起朋友,内心深出总会涌出无限温暖。

一个人或许会没有爱情,但不能没有朋友。在熙熙攘攘的社会,总会遇上几个相知的人,总会结交到可以同甘苦共患难的人。也许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但人生中因为有了这几个朋友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生命也会更加有意义。

记得以前读过一句话:最好的朋友是静坐在游廊上,一句话也不说,当你们走开的时候,仍感到经历了一场十分精彩的对话。是啊,这是朋友间心与心最默契的交流了。朋友之间,有时勿需多讲,默默无语,也会息息相通。那么真正的朋友是如何诠释的呢?我很喜欢藏天朔的那首歌《朋友》,并且坚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如果朋友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如果朋友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朋友之间就是这样,当你失意彷徨的时候,朋友一句真挚的话语,及时伸出的双手会让你看到希望找回自己,树立信心一切从头再来;而当你因工作,家庭琐事繁忙,一段时间把朋友忽略遗忘,一抬头,还会看到她依然默默注视着你,关注你的喜怒哀乐。

的确,有了朋友的人生是幸福塌实的,同样一首歌会因为有了朋友一起歌唱会更加幸福长久。而失去友谊的人,会十分孤独,日子过的索然无味。

常常感到自己是幸运的,总庆幸自己结交了几个志同道合知心的朋友,当我遇到不如意的事,心情郁闷时,好友们愿意听我诉说,为我分担忧愁。虽然有时相隔遥远,但我知道朋友会在远方时时牵挂着我,真诚地为我祈祷祝福。于是,我不会搁浅前行的脚步,会为了朋友们的关爱好好地生活。

人海中难得有几个真正的朋友,愿每个人都能珍惜朋友珍视友情,这样,人生路上,始终会有知心朋友就站在身旁,与自己肩并肩风雨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一生的榜样作文

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的流逝在他脸上留下道道皱纹,岁月的沧桑使他早已鬓发两白,生活让他日益憔悴,但憔悴的面容下包藏着一颗炽热的心。那是一颗对岗位执着的心;那是一颗对学生知寒问暧的心;那是一颗对家庭对孩子热爱的心;那是一颗让人肃然起敬的心……

老师是无私奉献的春蚕,老师是默默燃烧的蜡烛,老师是辛勤工作的园丁……老师是世上最美好最高尚的,世上最伟大的职业是教师,最伟大的人就是老师。“老师”一个多么令人醒目的字眼,一个多么令人佩服的字眼,一个多么令人自豪的字眼。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我们前进的指路人。嫩苗经过老师的培育而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温室里的花朵经过老师的栽培演变成一株坚韧的小草,平凡的沙粒经过老师的培养而演变成一颗耀眼的珍珠。老师是我们成功的垫脚石,老师是我们的救命草,老师是我们心中的天使。有了老师,知识便会时时洒满我们的心田;有了知识,我们懂得了文明;有了文明,我们懂得了思考;有了思考,我们才能有光明的未来;有了光明的未来,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了意义。知识是文明的源泉,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发明创造出辉煌的文明。

我有一个好老师,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七月暑天,毒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蝉在树上大声地喊着:“热啊!热啊!”人们到处找树荫乘凉。他呢?仍坐在那闷热的小屋里,破旧的课桌前刻苦地钻研着。没有风扇更没有那凉爽的空调,只有一把破旧的折扇在一旁扔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脸颊,滴到那记得密密麻麻的小字的笔记本上,可他浑然不知,仍在那里想着、写着、记着。他像一只饥饿的小羊,全心地扑在知识的绿田上。他为语言的至美而默叹,他被书的芬芳所陶醉,他被知识的海洋所吸引,他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他像海绵一样尽情地汲取着书籍的精华,外面的世界好像与他毫不相关,就算外面下起了瓢波大雨,屋里的他依然是毫无知觉,因为他已经陷入了知识的海洋,沉醉于其中了。

我有一个好老师,他是我为人的楷模。

“哎呀,这争论什么呀!不就是多点少点吗!为了这点小事而伤了大家的和气是不是有点不值得呢!”他平凡的话语总会让我们无地自容、哑口无言,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伟大与渺小。他的人生观念就是一句活: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他淳淳的教诲中,我们懂得了团结,懂得了合作。在家里,他总是得到亲人邻居的一致好评,他总是喜欢去开导那些无理的人,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经过他教育的人总是两眼红红的,那模样比挨了打还难受。当家里人因心里不平衡而闹小情绪时,他总是告诉他们:知足常乐、吃亏是福。在他的带动下,家里人都变得开朗豁达了。他总是把方便提供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在我心里他就是个“活雷锋”。

我有一个好老师,他是我求知的甘露。

“叮呤呤……”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收好书走出了教室。“上语文老师的课真轻松阿!”“是啊!老师的课不仅讲得深入,而且是那么的精彩,真让人回味无穷啊!”同学们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语文老师的课讲得多么好。在我的眼里,他总是像个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一样,他的课总是那么的娓娓动听,使人如身临其境一般。在他的课堂上,同学们总是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着,唯恐听漏了一句或看错了一句。我们求知的学生们就像久旱的麦苗,在知识的甘露面前,我们总是显得那么的迫切。因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肩上担负着更重的使命,我们必须学习,我们必须从老师那里得到甘露。在老师的课堂上,我总有一点怀疑,难道老师给我们讲得这些重点知识,快速记忆法都是临阵磨枪吗?在一次偶然中我无意间翻开了老师的笔记本,我惊呆了,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在课堂上给我们讲的内容。这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老师为了让我们多学一点,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在寒风呼啸,他总是坚定地坐在那里想着、写着、划着。过度的疲劳使他的生命提早20年结束,难道这就是他所追求的真理吗?

他那微黑的肤色,矫小的身影和意味深长的话语,让我终生难忘。成为推动我前进的动力,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成为我永远追求的目标。他---我最最敬爱的老师,我一生全面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过精彩的一生读书笔记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原来爷爷和奶奶出生的时候也是头秃秃的、皮肤皱巴巴的,甚至也会流口水,只会说简单的话,但是透过不断的学习、成长,虽然做了不少不好的事情,但也发生不少有趣的事情。

书中的爷爷、奶奶在成长过程中从骑滑板车到自行车到摩托车每个阶段都充满了危险,不断的有野兽在后面追逐,但是他们一一克服困难,长大后爷爷没当上科学家,却当了演员,认识了奶奶并且和奶奶结婚,还生下了爸爸,他们学习、成长,成长、学习,享受着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喜乐;即使已是年纪很大的老人家,却依旧过着“我们仍然喜欢做一些刺激的事”的精采生活,他们因实实在在的生活过了,人生虽有结束,却可说出“虽然我们经历许多危险,有一天,我们也会和其它人一样死翘翘”就是因为曾经认真活过,就算走到尽头,也不会觉得有遗憾了。

其实生命中的“精采”在于自己如何去经营自己的生命及时间,要在“不同的年纪尝试做不同的事情”。

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精采的一生;刚出生的我,是一个爱哭的小宝宝。幼儿时,我喜欢到处跑来跑去,所以常跌得四脚朝天。父母都要随时注视着我这个心肝宝贝,深怕一不小心我发生了危险。而现在的我是一个健康的小女孩,也是个用功读书、孝顺爸妈的小孩。再过不久就要面对更多陌生的环境,但我一定不会认输的﹗求学的时期必需做好学生的本份,虽然读书很累,但是很充实,这就是我的童年。将来我可以告诉我的小孩、孙子我的成长过程,所以现在的我要好好的加油,要不断尝试并勇敢面对任何的挫折,而这些经历也都将成为我最美好的回忆。我将在往后的每一天,尽力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自己拥有精采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相互托付,挚爱一生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邓稼先的夫人名叫许鹿希,两人相识于学生时代。许鹿希本人也是一名优秀的知识女性,著名的神经科专家。两人在1953年结婚,度过了5年平静的时光。

1958年,邓稼先接受制造原子弹的任务,因为要求保密,他只给妻子说要调动工作单位。妻子问他去哪儿,他也不说,只说家里的一切,要托付给你了。谁能料想,为这一调动付出的代价,竟是夫妻俩寂寞的人生。

家中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老人,照顾家庭的重担落在妻子许鹿希一个人身上。许鹿希对此毫无怨言,默默承受生活所有的压力。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晚,《人民日报》发布号外,向全世界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北京市民涌上街头,欢呼雀跃。直到这时,许鹿希还不知道,就是自己的丈夫,亲自研制成功原子弹。

整整28年,邓稼先生死未卜不知去向,他的夫人许鹿希信守离别时相互托付的诺言,无怨无悔痴情等待。28年后的1986年,夫妻再度重逢,邓稼先却因为核辐射身患重病,一年后在妻子怀中离开人世。

邓稼先和许鹿希的爱情,超越距离,超越时间,恒久绵长。这份爱情中折射出的生命之绚烂、信仰之圣洁、品格之纯净让人不禁热泪奔腾。

备考提点:如果说邓稼先一生有什么遗憾,也许就是对妻子、对家庭的愧疚吧。在他埋首西北戈壁时,是妻子用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在他销声匿迹的28年里,是妻子用信心和忍耐等待他回家。最后的相聚太过短暂,但他们相互托付、延绵一生的爱情,却将永恒。

适用话题:真挚的爱情;相互托付;信赖……

模拟金题: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读到这段话,你会想起谁?请联系实际,以“脊梁”为题,写一篇作文。

立意点拨:

脊梁是人身体的一部分,支撑着一个人的全身,多用来比喻支撑的人或物。在这里,脊梁的概念可以虚化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来说,起支撑作用的不仅仅是现实的脊梁,更应该是一种坚强的精神信仰。在写作中,应该将脊梁的引申概念明确,中间可以列举典型事例,比如谭嗣同、邓稼先等。在合适的地方加入名人名言,增强文章的气势。

段落示例:

溯回观之,淘尽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人的身影,非但没有被时间湮没,反而越发清晰。面对死亡,从容不迫,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为了变法,舍身取义;在荒凉戈壁隐姓埋名28年,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核事业的邓稼先,克服难以尽数的艰难困苦,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自己却因为核辐射的严重伤害,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虽然身处的时代不同、经历各异,但为着光复之路,国家振兴,为着多难深重的民族彻底摆脱耻辱,他们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热情、赤胆忠心,以及生命。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开国上将陈奇涵一生的故事

全文共 12439 字

+ 加入清单

陈奇涵1897年8月24日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五里亭乡坝南(又名竹坝)村。1909年入兴国县城背街陈家祠的“五四制”北汇小学堂读高小。1913年毕业后考入赣州府中学(后改为“江西省立第四中学”),这是赣南仅有的三所省立重点中学之一。陈奇涵在该校苦读四年,中学毕业后,因无钱升大学,返回家乡。

陈奇涵读中、小学的10余年间,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新旧思潮急剧交锋的动荡时期。他深切认定,要使祖国外不受强虏欺侮,内不遭官僚压榨,就必须立志改革,发奋图强。于是,他产生了“教育救国”的念头。1918年秋,陈奇涵邀了十多位学友和乡友,会集于兴国县城赤勘小学内,座谈教育救国。与会者都是热血青年,凭着书生意气,各抒己见,感慨不已。

他经过一番筹划和思索提议说:“我们就取‘君子忧道不忧贫’之意,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创办一所‘忧道小学’,怎么样?”他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赞同。于是决定创办一所平民学校,取名“忧道小学”。大家怀着教育救国之心,为着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学生教育培养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中坚分子,为民权、自主、民生自由而奋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和激励下,面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和横征暴敛,兴国一批有知识的热血青年在彷徨中觉醒。陈奇涵终于醒悟到:“教育救国”这条路是行不通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要救国救民,只有另辟路径。同年6月,陈奇涵怀揣1斤蚕丝(变卖作路费)、百余元钱,只身南下广东,投考云南讲武学堂韶州(今韶关)分校。1920年转入护国军第二讲学堂学习。同年参加逐桂出粤之战。1921年6月27日,孙中山命令粤、赣、滇、黔各军出兵讨伐桂军,分兵三路进军广西。陈奇涵又随赣军征战三个月,占领了南宁和桂军的最后据点龙州,迫使陆荣廷仓皇出逃,最终平定广西,统一两广。陈奇涵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由候差员提升为排长。

1922年5月,陈奇涵参加第一次北伐战争。两年后,陈奇涵脱离赣军,在广州受聘为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区队长。1925年初,陈奇涵转入黄埔军校。他先担任该校第三期学生总队第一大队第三队上尉连长,后担任少校政治大队长(营长)。这个时期是陈奇涵一生的转折时期。

陈奇涵自到黄埔军校,便开始有计划地阅读革命理论书刊。每逢星期日,他还去东皋大道农民运动讲习所,聆听毛泽东、周恩来、肖楚女、恽代英等同志的政治专题报告。在黄埔军校,陈奇涵直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人生观,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他立志为民众谋解放,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周恩来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是黄埔军校的一个进步团体组织。陈奇涵在此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等人,并积极参加该组织的活动,进行了反对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和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政治斗争。1925年2月,经陈赓、许继慎介绍,陈奇涵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奇涵在黄埔军校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多,但在对学生进行军政训练的同时,自己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参加东征、平叛等一系列战斗中,经受了战斗洗礼,成长为坚强的革命军人。

1926年3月20日,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并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蒋介石,为了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迫使共产党退出黄埔军校和第一军,有预谋地挑起“中山舰事件”。接着又有恃无恐,向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了限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中活动的《整理党务案》。5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由蒋介石主持在广州召开。由于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屈从于国民党右派的压力,使《整理党务案》得以通过。此后,蒋介石相继窃取组织部长、军人部长、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要职,独揽党政军大权,使国民党右派在组织上占了绝对优势。

珠江之畔风云突变,中国革命处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陈奇涵此刻也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此时,他已是黄埔军校少校军官,如果脱离势单力薄的共产党,留在占统治地位的国民党内,则待遇丰厚不言而喻,飞黄腾达也指日可待。但陈奇涵不改初衷,毅然保留共产党员的党籍,宁愿丢掉高官厚禄,而去承担清贫和风险。他秘密接受党的指示,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和总政治部留守处主任孙睿明的领导下,带领一批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共产党员,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派员的名义,准备离开黄埔军校,返回故乡。

1926年9月,在陈奇涵的带领下胡灿、肖以佐等十余人陆续返回老家兴国,各自利用合法身份,深入到各个乡镇,在群众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筹备建立兴国党组织。由他们亲自创办的忧道小学,成为他们宣传革命的场所和党的秘密联络点。

9月17日,陈奇涵等在平川中学秘密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兴国县支部干事会。在会上,胡灿提出建议,陈奇涵在家乡的目标大,而且经常奔波于赣南、赣东各地指导工作,所以暂时隐蔽身份比较适宜。他的建议得到同志们的赞同。会上决定由胡灿任书记,凌甫东任组织委员,肖以佐任宣传委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兴国建立组织的开始,也是赣南最早成立的几个县级党组织之一。至1927年春,全县已发展党员100名,下辖十八个党小组。

1927年1月,朱德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由武汉赴南昌,转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工作。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朱德,利用以前他在滇军护国军时的声望和同僚关系,选定第三军为目标,着手创办军官学校,培养革命武装干部,以便在各方面开展革命活动。同时,指示陈奇涵利用本人在江西的声望和工作基础,配合朱德创建军官教育团。军官教育团组建后,名义上隶属第三军,实际上归属中央军委和中共江西省委直接领导。该团由朱德任团长,陈奇涵任参谋长和党的负责人(支部书记)。陈奇涵还直接指挥一个营,协助朱德在南昌城内开展革命活动,为党培养军事骨干。并负责以密码直接与武汉的中共中央军委保持联系。直至南昌起义前,党中央的电报指示都是经过陈奇涵的密码本译出的。

1927年2月21日,蒋介石在南昌总司令部第十四次总理纪念周上公然发表演讲,叫嚣:“我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并不仅是国民党一党的领袖。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势力之一部分,所以共产党员有不对的地方,有强横的行动,我有干涉和制裁的责任及其权力。”并制造了震惊全国的赣州“三•六惨案”,杀害了江西省总工会副委员长、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这是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的前奏,是他放出的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第一枪。

3月30日,朱德、陈奇涵指挥军官教育团,配合南昌工人武装纠察队,包围了驻牛行车站的蒋介石的宪兵团留守处,收缴了其枪械,活捉了该团副团长关麟征及其下属全部人员。4月,朱德和陈奇涵率领军官教育团及一部分警察,以“剿匪”为名离开南昌,进入赣东地区开展革命活动,镇压反动派及其武装。朱德、陈奇涵到达临川后,接见了各公法团体负责人,召开公法团体会议,了解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弄清当地情况后,决心为民除害,并在临川县政府召开了剿匪会议,研究与布置开展剿匪工作。

朱德、陈奇涵率军官教育团在赣东的临川、崇仁、宜黄、乐安、金溪、东乡、进贤等地打击土匪与反动地主武装。在清剿中采用“剿抚兼施,各个击破”的策略,实行“先投降者免罪,顽固逃窜者严惩”的政策。

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奉朱德指示,陈奇涵率领814团加入起义军行列,在抚州配合起义军在南昌的行动。经过4小时激战,起义军全歼守敌3000余人,胜利占领了南昌。

8月5日,起义军按照中共前敌委员会的部署,退出南昌,向广州进发。起义军撤离南昌后,革命势力受到反动势力的重重包围,白色恐怖笼罩江西。奉命留在抚州的814团因内部反动势力哗变,陈奇涵被迫离开抚州,经吉安返回兴国。回到兴国后,陈奇涵主持召开了“羊山会议”,这是中共兴国党组织从遭受挫折到恢复发展的转折点,在兴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羊山会议”后,中共兴国支部改为中共兴国特别支部,陈奇涵任军事部长。

1928年4月,中共赣西特委委员、赣西工农革命军第7纵队党代表曾炳春,带领该纵队到兴国进行游击活动,与中共兴国党组织负责人陈奇涵、肖芳全、李明兰等人取得联系,他们秘密地在兴国冰心洞的清静观召开了一次中共兴国区委扩大会议。不久,陈奇涵、曾炳春首先领导了崇贤农民暴动,揭开了兴国武装暴动的序幕。

兴国暴动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革命群众运动,也是兴国前所未有的一次革命武装暴动。革命红旗第一次在兴国城的上空飘扬。从此,兴国的革命由秘密走向公开,使得许多反革命分子惶惶不可终日,有的甚至跑到赣州、南昌长期“避难”,不敢回来。1929年2月,红2团、红4团第二次攻占兴国县城,摧毁了兴国的反动政权,沉重地打击了兴国的封建势力,为兴国红色政权的建立,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陈奇涵作为兴国暴动的主要组织者,在兴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0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三分校在吉安陂头成立,朱德兼校长,毛泽东兼党代表,陈奇涵任教育长。不久,红4军离开吉安,李文林改任校长兼政委,金万帮任校委书记,陈奇涵仍为教育长,具体负责学校的军政训练与日常教学工作。这个学校为部队培训了一批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与地方武装领导干部,也积累了宝贵的军事教育经验。陈奇涵调到第三分校后,转入了正规红军。从此,他一直没有离开部队。

1932年1月,陈奇涵率领红3军第9师在于都北区地方武装配合下,在于都、宁都等地消灭地主武装,攻下兴国、于都、赣县的马安上宝土围,歼敌五、六百人,缴枪三百余支,在于都北区基础上成立胜利县。3月12日,由于形势发展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重新组建红军第一军团,下达了《关于重编红一、三、五军团的训令》,以红四军和红五军团之红十五军合编为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陈奇涵任参谋长兼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

4月2日,红一军团由长汀以东的馆前、新桥地区移至长汀,准备东征。陈奇涵采取各种手段,侦察敌情和地形,为毛泽东、朱德决策龙岩战斗提供可靠的情报和建议,并一举攻占闽西重镇龙岩,歼敌两个团,为进攻漳州创造了有利条件。11日,陈奇涵出席了毛泽东在龙岩主持召开的红一军团师以上干部会议,并草拟了“漳州作战计划”。20日,参与指挥了红一军团攻打漳州战役,歼敌第四十九师大部,占领了漳州。打开漳州后,陈奇涵又协助军团长布置红一军团短时间分兵闽南,将部队分散在漳州及其周围发动群众打土豪、扩大红军、筹备粮款。

此次东征,开辟了闽南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了苏区,使中央根据地的南翼基本得到稳定。此时,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1933年1月,红一军团在黎川三都整编,陈奇涵因负伤治疗,调离红一军团。3月,陈奇涵伤愈出院后,调任江西军区兼赣东北战区指挥部参谋长,协助军区总指挥陈毅、政委李富春统一指挥江西赤色地方武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33年,陈奇涵祸从天降。在反对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中,他受到株连。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等人从上海抵达红都瑞金,从此,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得到全面贯彻。2月中旬,“左”倾错误领导者首先在福建苏区开展反对所谓“罗明路线”的斗争。罗明当时是福建省委代理书记,拥护毛泽东的主张,在一些问题上,不同意“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作法。因此,他遭到打击,政治、组织上受到处分,被撤职。其后,福建省一大批领导干部也遭到错误批判斗争。这些遭批斗和撤职的干部,都是拥护和执行毛泽东正确主张的好同志。

2月下旬,“左”倾错误领导者又如法炮制,在江西掀起了一场反“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的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江西苏区一大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丰富斗争经验、敢于公开抵制和反对王明“左”倾错误的党政军干部受到打击或被牵连。刚出任江西军区参谋长的陈奇涵也莫名其妙地受到株连。

邓、毛、谢、古四人,在中央苏区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抵制,因而被划为一个“小派别”,受到王明宗派主义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陈奇涵与他们4人比较熟悉。1932年陈奇涵负伤住院期间,拿出自己的补助,请同在一起住院的邓小平、毛泽覃吃了一顿饭,这件事情,在反“江西罗明路线”开始后,竟成了打击陈奇涵的借口。1933年冬,陈奇涵终被莫须有的罪名撤消了江西军区参谋长职务。

1934年春,陈奇涵从江西军区兼西路军参谋长一下子降职到红军总政治部武装动员部当科长,在部长罗荣桓的领导下,负责扩红工作。

陈奇涵在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表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在政治原则问题上,陈奇涵不惧“左”倾错误领导者的压力,执着地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从不妥协让步,在组织纪律上,他服从分配。虽然身处逆境,蒙受冤屈,但仍顾全大局,做到受打击而不屈服,被撤职也不灰心,对党的事业始终满怀信心,继续任劳任怨地为扩大红军而努力工作。

1934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组建教导师的决定。教导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掩护党中央和军委机关,保障其安全。新组建的教导师,直属军委领导。8月间,调陈奇涵任教导师作战科长,参与教导师的组建工作。9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争的形势不断恶化。瑞金以北的宁都、石城相继失陷;东部敌军已开始向根据地中心长汀发动进攻;南部敌军已进抵会昌一带。中央红军已处于十分危急的局面。此时,毛泽东、彭德怀提出主力红军应冲破敌人的堡垒封锁,出击外线,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脱离其堡垒,相机歼灭之,以打破敌人的“围剿”的建议。

陈奇涵由于懂工兵技术,临时被抽调去于都河架桥,准备长征。10月10日,陈奇涵赶回教导师,红军指战员离别瑞金,开始了长征。在漫长的长征道路上,陈奇涵不仅要与战士一样长途行军,而且在行军途中,还要随时观察部队行军秩序,检查各团掉队人员。到宿营地后,他仍不能休息,还要派人侦察地形,寻找向导、派出警戒;接着,他还要绘制新的行军路线图,发出当日口令,写出宿营报告,派人送达上级司令部。本来这是他担任部队首长时,由参谋来完成的工作。但是现在他是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的怨气,而是忍辱负重,默默地为党工作着。

1935年1月,红军抢渡天险乌江,陈奇涵负责指挥架桥行动,保证了飞渡乌江天险的胜利。红军渡过乌江,接着进占遵义,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示要起用受王明路线打击排挤的干部,陈奇涵调任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长。

鉴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1935年12月下旬,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时,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实现中国共产党直接对日作战的主张,1936年1月19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东征抗日和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东征分左右两个纵队行动,红一军团为左翼纵队;红十五军团为右翼纵队。陈奇涵以军团副参谋长身份参加指挥红七十八师进行东征战役。经过75天的东征作战,我军共歼敌13000多人,俘敌团长以下官兵4000余人,缴枪4000多支,扩大红军8000余人。在山西二十多个县的农村发动了群众,播下了革命火种,推动了华北和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东征的战尘尚未洗去,陈奇涵又奉命踏上了西征的征途。1936年5月,为了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队伍,西北革命委员会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进行西征战役。

此时已是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的陈奇涵,亲自率领红七十八师,一路高歌猛进,在西征两个月时间里,与红一军团其它各部协同作战,歼敌两个团又一个营,俘敌旅长以下2000多人,解放了环县、同心等多座城镇,开辟了纵横800多里的新根据地,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37年初,陈奇涵被调入抗大第二期学习。抗大是1月20日开学,至8月毕业,历时7个月。陈奇涵被编入第二期大学部第一大队。

陈奇涵在抗大学习热情和自觉性非常高,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除了每天上课之外,还抓紧时间自己阅读、研究问题。通过半年的学习,陈奇涵在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思想水平和军事指挥、领导艺术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高。他更深刻地领会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掌握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战略战术。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新时期。抗大第二期大学部学员奉党中央的命令,立即结束学习,于8月份,分赴抗日战争的各条战线。10月,毛泽东电令成立绥德警备区,任命陈奇涵为警备司令。

1938年3月,陈奇涵以“半渡而击,主动出击”的战术,击退了日军1个旅团向宋家川、军渡等地的数次进攻。陈奇涵在率领警备区军民二年的反顽抗敌斗争中,取得的胜利和成绩,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赞扬他们“保卫了延安的东北大门”。1939年,陈奇涵调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接到新任命的陈奇涵,虽然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过红三军、红四军、红一军团、江西军区和红十五军团参谋长等职务,对参谋工作轻车熟路,但他仍然感到这次到军委工作的担子之重,决心不辜负中央信任,更好地完成协助军委领导指挥全局作战的工作。不久,陈奇涵又同时兼任了延安卫戌司令、防空司令、总交通司令等职。

为了适应抗战形势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抗日军事政治骨干,1941年1月,陈奇涵奉命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陈奇涵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整理抗大问题的指示》精神,运用第一期办校的工作经验,根据第二期学员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对于八路军各部队来的学员队和知识分子学员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教学上做了不同安排,并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他们坚持以教育为中心,以德育为重点,利用延安相对安定的环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相当水平的参谋人员、俄文翻译、军事指挥员、政工干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为我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2年2月,陈奇涵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参加延安高级干部整风运动。他任高级学习班第三党支部书记。延安整风运动中,陈奇涵召集在延安的赣籍老红军,进一步回顾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赣西南、赣东及兴国等地党的历史经验,整理了一大批珍贵的党史资料。中央军委还为陈奇涵1933年受撤职处分的问题,于1942年3月正式做出书面结论:“对陈奇涵同志的撤职处分,是当时干部政策的错误,应予正式撤消其撤职处分。”至此,陈奇涵的八年之冤,得以昭雪。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陈奇涵当选为“七大”代表,光荣地出席了大会。在会议上,陈奇涵列举了许多历史事例,阐述了“左”倾错误路线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的巨大损失,不同意王明进入中央委员会。会后,他又来到毛泽东住的窑洞,再一次向毛泽东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毛泽东对陈奇涵坚持真理,疾恶如仇的品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停战诏书”形式宣告投降,9月3日,日本政府和日本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

但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急忙调兵遣将,把国民党军队14个军共41个师、8个交通警察总队约54万多人,运送到华北、华东、华南、东北各地,其目的就是要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内战,以建立国民党独裁政权。从8月中旬到9月中旬,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国民党军队以“收复失地”为名,抢占各战略要地,在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夺取了一大批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之后,把抢占战略要地的重点放在了东北。

东北背靠苏联,当时具有战略上的优势地位,能否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成败的一个关键。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陈奇涵奉命率干部队奔赴东北。但因途中生病,病情日趋严重,很难继续前行。中央考虑陈奇涵的身体状况,暂不去东北,留在冀热辽,担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3月30日,为加强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的力量,中央军委决定,将冀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下辖热河军区、冀热察军区和冀东军区。自5月中旬开始,陈奇涵参与指挥了东北民主联军向东北国民党军发起的夏季攻势,连续作战50天,收复了大片土地,先后攻克城镇42座,进一步扩大了解放区。7月,陈奇涵接上级指示,调离冀察热辽军区,前往东满。9月,东北局任命陈奇涵为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与司令员周保中、政委陈正人一起领导东满军区的工作。上任不久,陈奇涵领导部队参加了两次大规模的战役。

东北我军在夏季攻势后就地进行了休整,并编组了新的部队。野战军除将辽吉纵队改编为第七纵队外,又以冀察热辽军区6个独立旅及东北民主联军与周保中、陈奇涵领导的东满军区所辖的3个独立师,分别合并组成了第八,第九、第十等3个纵队。至1947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共辖9个纵队39个师,连同地方武装,总兵力达51万人。为贯彻执行《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所规定的任务,配合关内我军的作战,东北民主联军于9月14日发起了秋季攻势。

陈奇涵协助周保中率领东满军区部队配合我军第六纵队在中长路一带对敌作战。10月9日,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围歼吉林之敌,引敌分散于四平以南和以北地区和长春以东地区,以便各个击破。于是,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令第六纵队以奔袭方法,围歼吉林外围松花江两岸口前、九站等处之敌,以免敌逃回吉林。令第二十九师主力担任围歼棋盘街、江密峰之敌,并抽一个团配合东满军区部队,归陈奇涵指挥,担任围歼乌拉街之敌。15日,陈奇涵率部占领了乌拉街、棋盘街,全歼该地敌人。17日至18日,陈奇涵等又率部配合六纵占领了桦皮厂、九站、口前等地,肃清了吉林外围之敌。

东北敌军遭受我军秋季攻势打击后,被迫退缩于中长路长春至大石桥和北宁路沈阳至山海关段的各主要城镇。物资供应缺乏,处境更加困难。而我军在秋季攻势后,进行了短期休整,部队士气旺盛,全军总兵力达73万人。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利用江面结冰,便于机动兵力的有利条件,集中全部主力,发起冬季攻势。

1947年12月,冬季攻势发起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东满军区部队在吉长线活动,钳制吉林、长春之敌。31日,在陈奇涵等领导下,东满军区部队奔袭长春、二道河子东的杨家店地区,给敌以沉重打击。

为了加强部队统一指挥,促进我军正规化,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陈奇涵所在的东满军区也改为吉林军区。3月,陈奇涵率领吉林军区前线指挥所和松花江前线指挥所参加围攻吉林和长春的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1948年4月,东北局决定撤消南满军区,所辖地区和部队分别改为安东军区和辽南军区。陈奇涵被调任辽南军区司令员。从此,陈奇涵离开东满,转战辽南。

陈奇涵一到辽南军区,就领导辽南军区部队进行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6月初,根据东北局精简整编,缩小机构,充实连队,以求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前为原则,陈奇涵对军区进行第一次整编。7月,辽南军区改为辽宁军区,陈奇涵仍任司令员,8月初,针对当时辽宁军区部队庞大,武器缺少,对敌游击战争困难的情况,陈奇涵对辽宁军区进行了第二次整编。经过两次整编,提高了辽宁军区部队的战斗力,为以后大规模战斗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奠定了基础。

为保障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战役的顺利进行,陈奇涵还率领辽宁军区部队抢修铁路、公路、桥梁、恢复交通运输。到1948年8月中旬,基本上使辽南地区交通得以畅通,保证了战争中的军运。同时,他还在辽南设立兵站,医院、供应站,保障战役中物资供应和伤员救护。这些工作,在整个战役期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北野战军冬季攻势结束后,全军已有12个步兵纵队、一个炮兵纵队和17个独立师共60余万人,加上机关、地方部队,总兵力达103万人。东北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获得解放,我军同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9月12日,辽沈战役爆发。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陈奇涵率辽宁军区部队协助主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

辽沈战役后,陈奇涵立即投入到辽宁省的恢复工作。刚解放的辽宁还极不稳定,土匪残兵还不时对我人民进行骚扰,国民党特务也大肆进行破坏活动。陈奇涵率部经过大小数十次战斗,于11月中旬肃清了规模较大的残兵土匪,使社会秩序得以安定。

1948年11月20日,中共辽宁省委成立。陈奇涵等7人为省委常委。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主力向关内挺进,12月25日,中央军委电令,任命陈奇涵为东北军区参谋长。

陈奇涵离开了辽宁军区,赴任东北军区,一方面组织东北军区各部队,进行战斗总结,开展军政训练,肃清残余匪徒,稳定社会秩序,一方面做好大军南下的准备。同时,抓紧东北军区机关的业务建设和组织建设。

他还对东北军区的参谋工作做了改进:创办军事杂志,以统一部队的军事思想;举办参谋学校,全面培养参谋干部;参谋人员与指挥人员由下而上的加以交流,以便充实参谋人员作战经验及实际工作经验。

陈奇涵还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对有关军队建设与战略、战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他特别注重部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政治教育。在战术技术上,他提出了四大技术和三三制战术。他还对部队的编制、后勤、卫生等工作都提出了良好的建议。这些建议大都被采纳,对东北军区的建设,乃至东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3月11日,奉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命其向中南进军。这时,陈奇涵奉中央军委之命,调离东北,随第四野战军主力挥戈南下,解放江西。4月初,陈奇涵奉中央军委命令,来到北平。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亲切地接见了他。要他立即准备南下,组建江西军区,并出任江西军区司令员。6月19日,中共江西省委宣告成立,陈奇涵任省委常委。6月25日,江西军区正式成立,陈奇涵任司令员,陈正人任政委。从此,江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直接同美国军队作战。为了适应抗美援朝战争对兵员的需要,陈奇涵领导江西军区进行了两次扩兵。共扩大新兵77350多人,这些新兵除一部分补充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外,大部分经教育训练后,组建了11个团又4个营,编制成志愿军序列,开赴朝鲜前线。此外,江西军区还征召了14700名转业军人归队,编成5个团,分别调拨给华东军区和中央军委。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随时准备把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熟练军事技术的战士送上前线,陈奇涵领导江西军区部队开展了以美国侵略军为作战对象的军政大练兵。在6个月的军政大训练中,陈奇涵根据上级指示和部队实际情况,凭借自己训练部队的丰富经验,亲自指导制定训练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训练措施,进行严肃认真的训练。

江西军区的这次军政大练兵,是在革命胜利后比较安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由于陈奇涵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训前对组织领导、训练方法、步骤作了明确规定,特别强调了教养一致和统一训练作风,共轮训7820名干部和骨干,全面系统地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

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统一管理全军军事审判工作。基于陈奇涵资历深,威望高,廉明公正,熟悉军事法律,中央军委暨毛泽东主席于2月28日发布任命书,任命陈奇涵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

同年夏天,陈奇涵来到北京走马上任。军委管理局分配他一家住到西四北头条一座四合院里。他家在这里一住就是40多年。他到京不久,就去北戴河向军委领导汇报军事法院的工作。

一天吃过晚饭后,陈奇涵去海滨散步,迎面走来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同志,邓小平高兴地说:“我们从延安分别后,这是第一次见面”,周恩来说:“听说你去搞军法工作了,你身上的担子不轻啊!”他们和陈奇涵一起坐在海滨的藤椅上,开怀畅谈起来。

我军的军法工作,从建军之初就有,但没有全军统一的军队法院(庭)。红军时期有的部队称“军队审判所”,抗战以后称“军法处(科)”,实际上多数军区和部队把它放在保卫部,全军的总政治部也设有“军法处”。现在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的军队,必须建立一个全军统一的军队审判机构。

军事法庭是军事法院的前身,是一个刚成立的新单位。陈奇涵来时,一切俱空。与其说是调陈奇涵来上任,不如说是调他来筹备。他身边只有少数几个工作人员,一切都得白手起家,从头做起。经过他的努力,军委把一处院子拨归军事法庭。院内有一幢二层楼房作办公用房。

陈奇涵为筹备军事法庭,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法庭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上,放在考虑法庭的工作方针、任务、内容、方式等重大问题上。他叫人翻译有关苏军军事法院方面的资料,又派人到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我国有关历史资料,结合我军历史上的审判工作经验和组织形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与想法。1954年8月25日,陈奇涵向中央军委作《军事法庭的建立与工作》的报告。并得到中央军委对军事法庭工作方针的第一个明确批示:“目前,制法为主,习法为次”。陈奇涵根据这一批示,为开创我国军法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成为我国军法战线上的奠基人。

1954年9月,陈奇涵当选为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在以后召开的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陈奇涵继续当选为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1955年1月,陈奇涵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根据军事法院编制人员少的情况,陈奇涵对军事法院内部的机构设置,主张精干高效。由于陈奇涵对各处、室的职能分工规定明确,也就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办事效率较高。在定编制、定机构的同时,陈奇涵就抓军事法院的班子和各级军事法院干部的配备。

1955年9月,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由于他在革命战争中的巨大功绩,还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各一枚。这是我国军法战线上的第一位上将,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军法上将。

1956年9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陈奇涵作为军队系统选出的八大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不久,他又担任中共中央政法小组成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协助董必武抓全国政法工作。1957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奇涵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法院领导的分工上,他分管军事法院系统的工作,同时还担任军事法院院长职务。

从50年代末期开始,陈奇涵的身体每况愈下,战争时期染下的重疾风湿性关节炎时而复发,犯病时疼痛万分,不能行走。心脑血管疾病也向他袭来。但是,陈奇涵在疾病面前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在此后二十余年时间里,他始终惦记着人民,惦记着工作,惦记着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

1981年6月19日,陈奇涵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英名将永远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上光耀千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母亲,一生的感动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读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的思绪不仅飘散开来,飘向那远在大山脚下守着几亩田地辛勤耕作的母亲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整天玩耍在田间,从未走出过大山。4岁那年,父亲随山里的打工队伍走了,去了深圳就再也没有音讯了。后来父亲托人带来书信,逼母亲与他离了婚。那一日,我孤独的守在破旧的小屋中,看见母亲跌跌碰碰地从村委回来,她抱着我,失声痛哭。那件事深深震撼着我幼小而纯真的心,我发誓,一定要为母亲争口气。10岁时,我来到城里的姑姑家,开始另一种生活,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寂寞,是母亲一直给我生活的动力。

不知怎的,我不愿让同学看到我那农妇模样的母亲,于是,我就叮嘱她别来学校,东西可以让别人带来。无意中,从姑姑口中得知,母亲每星期都来看我,都是躲在角落里,然后,默默地走回家去,为的是省下车钱。听着听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我的心里暗暗地谴责自己:“你太自私了!”

打那以后,当我主动请母亲来学校时,她怎么也不肯来,她一个人守着几亩田地,为了我——她唯一的希望。

母亲,我曾经给了你太深的伤害,你却仍然一如既往,给予我所能给的一切,好似我在你那儿存了一笔“感情的巨款”,可以随我尽情的挥霍似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者孟郊的《游子吟》,我似乎又飞回了那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大山脚下,依稀望见母亲伫立的身影。在茫茫的人海里,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

我在内心深处默默念着:母亲,你是我一生感动!

我永远爱你,敬你,爱——你——敬——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消防记心中,安全伴一生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进入冬季,气候变的很干燥,受到干燥环境的影响,这个季节就容易引发火灾。因此,为了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公安部于1992年发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消防日,而11月9日的月日数恰好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这既是对消防工作的警示,也是对火警电话的宣传。

提到消防,同学们自然会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火灾二字。火,带给人们光明,赋予人们温暖,但火灾也曾夺去了无数的生命,留下了累累伤痕。大火曾用血淋淋的数字和惨痛的代价,给我们身边的人敲响了安全防范的警钟,警醒我们火灾是威胁日常学习、生活安全的重要因素。身处人员密集的校园中的我们,应在脑海中长期鸣响“119”的警铃,提高防火的意识和技能。我们应该懂得火灾的危险性,不断增强消防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学习消防知识,自觉遵守消防法规。在平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不玩火。就是要认识玩火的危害性和可能带来的严重恶果。

2、节假日期间不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特别是寒假春节期间更要注意。

4、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爱护各种消防设施和器材。

5、积极参加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锻炼逃生技能。

同学们,我们热爱生活,我们在校园中演绎活力,憧憬明天;我们珍爱生命,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拒绝伤害。让安全的意识常驻我们心间,让生命的绚烂闪耀我们四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主宰你一生的习惯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成功人士总有不同于常人之处,而所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具有许许多多良好的习惯。培根在论说人生时指出:“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对于一个进取者来说,培养好奇心和好胜心也就是培养了一种好习惯。好奇心会让你不断去发、去思考、去探索;而好胜心使你即便小事也要争第一,让你争强、自信、自立,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奋斗,这样才能不断地赢得进步。还有勤奋的习惯,人勤奋了,就爱说,这样就会充满活力,并可增长亲和力与沟通能力。一种好习惯的形式,是会让你受益无穷的。譬如说快速走路,快速讲话,一般人可能对此不以为然,但久而久之无疑就养成了快速行动的习惯,这也就是给自己有紧迫感的习惯。我遇到事情,凡是想到可以提前做完的,就总要想方设法把它抢在今天完成,而不是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或后天去做。

明天的事情今天做完了,晚上我又可以思考后天的事,这样其实是提升了生命的质量。反之,这种烦事都慢慢吞吞的人遇事拖一天,也就能拖十天,甚至更长,其实更严重的是他大脑使用的频率低了。人的大脑里整天想着老事情,必然就没有空间思考新事情,思想就不能创新,这种拖拉的习惯就会逐步在依赖是渡过。所以这是一个行动力有问题,行动快了,成功才能更快。一个有追求的人,凡是都会想到理想与目标。一旦确立了大的理想,你就会养成设立许多小目标才能激发巨大的热情和兴趣,激发人的自信。有了理想和目标的拉动,人的智商和智能发挥完全不一样的,于是你又会养成一种觉得自己有才干的习惯,同时理想还会带来大质量,让你胸襟开阔,你对事物的看法总比常人要超前一倍两倍,甚至更多,吸了理想,你就会特别注重诚信。好的习惯很多很多都会使你的人生受益无穷。世界心理学巨匠威廉?鲁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热爱为题的议论文热爱一生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认为,我注定是一个要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命运是不会让我平庸一生的。

我,现在的我,仅仅16岁——人们所谓的最好的年纪,一生对我来说何其漫长,却又何其短小。人,为什么只有一生的时间来生活呢。太短了,太短了,太短了,根本不足以承载我的梦想。但,我的梦想又究竟是什么呢?像在远方的那拂不开的浓雾,缠绕在我身旁,在我身旁……有人说,在雾里待久了,心里也会蒙上雾,这便叫做——雾里看见看不见的雾。

读再多的伟人书籍,励志电影,也比不上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感悟。比如说,我曾自以为是地认为,我就是那群伟人口中的不凡的人、不惧的人、高尚的人、能够改变世界的人,尽管我从来没有鄙视过那些在社会底层默默无闻却勇敢地生活的人,但我内心一直认为,我与他们不同,我绝不要一辈子平庸。基于这个想法,我相继萌生出了许多被我称作“梦想”的东西,它们是著名的画家、翻译家、作家,伟大的总统、外交官、政府的重要官员,成功的商人、老总······很多人被我数不清的“梦想”所蒙骗,其中有我的父母、同学、老师,还有我自己。

我从未想过为什么我的“梦想”总是摇摆不定,我或许可以解释为我是个什么都擅长的全能型人才,但这真的是答案吗?我到底想要什么呢?我的梦真的是那些画家、作家、总统,亦或是我更喜欢它们前面的那个“著名”呢?我喜欢光辉,喜欢光环,喜欢被光芒充斥的自己,但这根本不算是梦想!是的,它们不是我的梦想!他们只是我一时的虚伪与盲目,这跟我是否相信自己无关,我只是想确定我到底向往什么,即使称不上是梦想,我想,最起码要有一个向往,一个爱好,一个让我真正快乐的事情,对的,一个能令我快乐的东西,让我永远都不会对它失去兴趣的东西,一份永恒的热爱,我想要把这永恒的热爱寄托出去,我十分迫切,但也绝不能在迷雾中乱了方向。此刻,我明白了,雾里的那个看不见的雾,是我的心,但是现在,我决定走出来了,离开那片海域,去看更大更亮的世界,哪怕自己只是那茫茫海上的一滴水,也有值得去闪亮的光芒。

这是我的热爱,以一生作为契约。但首先,我要找到你,在我最美好的16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父爱伴我一生1800字作文

全文共 1715 字

+ 加入清单

父爱如那温和的阳光,伴随着我的一生

——题记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花开花落的历程,则父爱就是“三春晖”;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漫长精彩的航程,则父爱就是一把坚韧的帆;

再打个比方吧!如果说人生是那仅一次的赏夜,则父爱便是那愿承受千年黑暗的流星,他为你带来了那一瞬的美丽,永久的回忆……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的路还长着呢!而陪我们走完这段路的人,便是我们的父亲,一个平凡却伟大的角色!但我们离不开这个角色,why?因为在我们人生不同的舞台上,他及其努力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才使我们的人生绚丽多彩,有滋有味!

在我还没诞生的时候,他扮演着一个深受她妻子爱戴的好丈夫,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儿子,一个体贴岳父岳母的好女婿。从此,他便开始扛起他身边的担子,努力地撑起了这个家。白天他努力工作,一丝不苟,晚上他陪家人讲笑,谈心。邻居来我们家,都羡慕我们有这么一个和睦的家,还竖起了大拇指直夸我爸爸“好丈夫”,“好女婿”,弄得我妈妈都红了脸。“爸爸你真好!有你这个好爸爸”妈妈肚子中的我说到。瞧!尽讲他的好话,待会他又会不好意思了,我这个爸爸还真的有点童心未泯,心有时还想着玩呢,有机会他就“溜”出去过他的“逍遥生活”,等到“夜半钟声”,才回到了家。这时,妈妈已经准备好了“大刑”等着他回来受罪呢!爸爸一进门,便被妈妈(指着挺得大大的肚子)叫道“去哪了?真快活耶!都当了爸爸心里还想着玩,瞧!你儿子在笑你耶!”爸爸没法子,只好任她说几句了!“爸爸,你太可爱了!”我又说道!

“哇哇哇哇……”沉睡了十月的我终于来到了这世上(我的乡村叫世上村哦),爸爸又当了一个角色—daddy。几个月後,他看到了我,便把我抱了起来,不停地逗着我笑,而我呢?好像不领他的情似的,没笑!呵呵!他对妈妈说:“儿子不给我面子耶”旁边的妈妈开玩笑道:“你这个爸爸当得失败呀,儿子当然不给你面子咯!”爸爸哭笑不得。“爸爸,你真可怜,不是我不理你耶,是我“力不从心”呀!不行,时机成熟後,要向你道歉!”我看着他说道。

转眼一溜,我便念一年级了。爸爸这个角色也开始变了,变得有些严肃正经,他不再是对我像theappleoftheireye(这里的掌上明珠是用在GG上哦,别误会)一样关爱,照顾。他对我说的话大都是一些“教育”“命令”之类的话语,但关爱的还是少不了。每当我考试“落榜”後,他便叫我要继续努力,不要整天都想着玩。那时我便想到“你当爸爸的还不是也很贪玩,没事就打牌”我想说出来,但对他的“惧怕”使我的话又咽了下去。那次以后,我对他的只是“可畏”“可敬”,他说的话,我只是照着做而已。

这种方法果然有效,经过了几天,我的成绩果然上提了很多,爸爸也很高兴,这也使我很兴奋。但是失败是难免的,有一次我考坏了,不敢向他说,怕他会骂我。但他还是知道了,只是无语,看到了他的脸色,我一个人跑到房里哭了。

许久,突然,背后一个人拍了我肩膀一下,我立马回头看,“爸爸……”。

他把我拢入怀里,安慰我说:“没事的,乖儿子”这时我的心震撼了。他又接着说:“爸爸对你是有些严格,但我也是为了你好啊!我不想让你像我们两个一样“没文化”,以后工作都难找!儿子!你要体谅爸爸,好吗?”

我点了点头便抱住了他,尽情地哭了一顿,不知不觉,我衔着泪角进入了梦境……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个转眼又是几个年头,我已经念初二了。爸爸又变了一种角色,一种我喜欢的“慈祥,深沉,自信”型的角色。在我成功的时候,他祝贺我,同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我失败的时候,他鼓励我,支持我,和我共同迈向了成功;在我难过的时候,他安慰我,开导我,帮我走出了困境……

……

在我看来,人生的道路少不了红绿灯,而我的成长也少不了他,少不了这个可爱可亲可敬的角色!

他是我人生航程的一阵顺风,有了他,我不会再海面上原地打转,而是驶向人生的彼岸;

他是我人生中的明月,有了他,我便不感到寂寞,黑暗……

我爱我的爸爸,正如他爱我这个儿子。

在这里,我想对我的爸爸说几句话:

爸爸,谢谢您!谢谢您这十几年来为我扮演了这么多的角色!谢谢您这十几年来陪我走过了风雨人生!谢谢您!

爸爸,你当的这个角色太棒了,我给您鼓掌,喝彩!

爸,你的乖儿子永远爱您!!!

[关于父爱伴我一生18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朋友一生一起走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患难则见真友,一生朋友一起走!

大千世界之中,什么是我们所不能少的,唯独朋友是其他人所无法代替的。朋友,是我们学生时代中最重要的!或许有些朋友都是假的吧!真心的没有几个,虚情假意的却是一大堆。所以,患难见真友,陪到最后的才是永远的朋友!

患难见真友

患难见真友,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在你烦恼的时候,他会不离不弃,一直安慰你,给你精神上的支柱。或许有这样的朋友,是我们莫大的开心!也许,对自己好的,才是付出真心的!患难见真友,遇到这样的朋友,请不要抛弃,应该去懂得珍惜。因为这样的朋友我们遇见不易,如果失去了就再也遇不到第二个他了!拥有了,就珍惜。失去了,就在也没有了!得而不惜,就该死!

闺蜜

闺蜜,或许比朋友更上一层楼!朋友之间或许还有点小秘密!但闺蜜呢?闺蜜之间无话不说,这也许是自己的知己了!这也许就是缘分吧,这两人的相遇仍不容易,即使两人吵闹,但都不会介意的!因为我们是闺蜜嘛!我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谁也无法割舍我们!因为真爱,因为相遇,我们才走到了一起!

虚情假意

生活中,总会有虚情假意的人在身边!这些人其实也不少。他们只会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这确实我不喜欢的,因为我喜欢真正了解彼此的人!虚情假意之人,在你遇到困难时,它们会逐渐离你远去,你自己承受不住,他们又不会主动的帮你!这种朋友不交也罢!在生活中,多交几个知心的朋友,让我们拥有它们,会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患难见真友,相信,人生之中,我们会遇到的!相信,我们不会错过的,好朋友将是我们一生的良药,有你们的陪伴,相信,世界将是美好的!

患难见真友,相信,朋友会一直陪伴着我们,我们永不分离!永远在一次,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希望法律相伴我们一生高中作文

全文共 115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从小就接受法制教育,享受法律给予的权利。但是在事实上到底有多少人是真真正正地了解法律;又有多少人掉进罪恶深渊里,再也回不来了;又有多少人在面对它的时候,不选择逃避,真正地勇敢地去对待,让它相伴我们一生

“法律”这个词语好像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到了小学,平日里收看各类新闻,都能听到有关法律的故事。于此同时,法律这个词语似乎我渐渐地了解。到了初中,老师在政治课上再次提到。记得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下了“法律”这两个大字。告诉我们,何为法律,如何正确面对法律。老师说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很实用,更多地了解能够增加阅历,考试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相关题目,所以让我们好好听,让我们记一下笔记。面对这个似曾相识的词语,我很感兴趣。因为法律包括很多,范围也很广。就像询问老师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信息。老师却说,考试最多只考刚刚讲的那么多。记住这个就可以了。

我顿时不解。很明显,法律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种形式,至于其他,能够真正实践的寥寥无几。

还有很多触犯了法律的人。其中有些人在做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触犯了法律,于是产生了恐惧的心理。面对现实,选择退缩;面对当下,选择逃避。面对命运,遗忘了自己曾有的一颗纯正过的心灵。选择退缩,选择逃避,并不是说他们懦弱。只是他们潜意识中的第一意识是如此。就是想要逃。逃得远远的,不让警方抓到。如果他们这次成功了,那么他们还会有下一次的犯罪行动,还会有下一次的侥幸心理。选择逃避选择侥幸或许是可以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恐惧,保护自己的不安,保护自己的无知,保护自己的心情。可是他们不知道,一旦久了自己就会习惯它,依赖它。直至自己在潜移默化里接受了这样的心理就是他们真实的面孔。是他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其实也知道,只是不去那么想罢了。他们曾经也许并不是真正想要犯罪的,直至最后,一切的一切打败了他们。他们遗忘了自己曾拥有过一颗纯正的心灵,抛弃了过往的所有,直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派出所中痛恨自己。可到那时,早已悔之晚矣。

我想,人们对于法律的态度更要关注些。法律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它,尊重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我们需要注重它,面对它,而不是逃避。

中国有13亿人口。一个很大的灾难除以这个数字会变得很微不足道,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会变成一个很大的灾难。同样的,一份很小的注重乘以十三亿来说会是很大的一种支持。拿法律来说,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够注重它,那么法律这个理念不会像如今一样不深入人心,不会毫无意义。我希望,法律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也不仅仅是一个只需要扯着嗓子把法律喊在嘴边的口号。而是一种理念,一种信仰,一个可以付之行动的实践行动。我真切地希望人们能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好好地进行我们作为国家的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美好的素质。

[我希望法律相伴我们一生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名人故事萨缪尔森的经济一生

全文共 1380 字

+ 加入清单

2009年12月13日,巨星陨落。美国经济学泰斗、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保罗·萨缪尔森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4岁。

天造地设——“出生了三次”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自己说,他实际出生了三次。

第一次当然是他的自然出生。其后的两次都跟经济学息息相关。1931年,当15岁的萨缪尔森考上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后不久,他就将自己的出生日期改为1932年1月2日,因为这一天是芝加哥大学开学的日期,也是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与经济学这个伟大的学科邂逅的日子。那天早晨8点,当萨缪尔森第一次走进芝加哥大学讲堂时,讲座主题刚好是马尔萨斯脍炙人口的人口理论,天才少年立刻被神奇的经济学所吸引。那一刻,经济学选择了他,他也选择了经济学。

萨缪尔森的第三次重生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时间是1940年。这一年,他开始任教,并用他的经济学天才思维开创了该校经济系的新气象。在他的带领下,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系从1940年时一个尚未招收研究生的教学型小系,成为当今经济学界顶礼膜拜的圣地,学生包括克莱因、默顿、阿克洛夫、恩格尔、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及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

萨缪尔森曾说过:“如果说经济学是为我而设的,也可以说我是为经济学而出现的。”他甚至在演讲中以第三人称来描述经济学与自己的关系:“经济学这一行天造地设般地适合他,仿佛是历代经商先祖的基因找到了命定的归宿。”而他也不枉负“天造地设”这个词,他对经济学研究具有别人无法想象的热忱,“说他做梦都在思考工作也不为过”。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工作在他眼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让我干这么好玩的工作,还要付给我这么多钱,我真是捡了大便宜了!”

对工作的激情,再加上萨缪尔森的天才头脑,造就了经济学史上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萨缪尔森几乎“染指”了经济学的每一块领域,他自己就曾宣称:“我的手指动过了每一块馅饼”;而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70年为他颁发诺贝尔奖的公告中,也称赞他的着作“几乎涉及了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所有领域”。确实,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显示性偏好公理,到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萨缪尔森-斯托尔帕定理与完善赫克谢尔-俄林模型的要素价格均衡定理,还有宏观经济学理论中的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乃至福利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函数,经济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中,无不留下了萨缪尔森的名字与足迹。

他所着的《经济学》初版于1947年,迄今已出了19版,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光是英文版的全球销量就超过400万本,是30年间美国最畅销的教科书。可以说,《经济学》是每一个步入经济学殿堂人的必备钥匙。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所有经济学人士都是萨缪尔森的学生。而萨缪尔森将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领域,其重要性对于每一个学过经济学的人也不言而喻。“如果经济学没有萨缪尔森,人们就会像在牛顿出现之前处理力学问题那样(茫然无措,艰辛无比)。”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主席詹姆斯·波特巴对萨缪尔森的悼词如是说道,共鸣者众。

回顾萨缪尔森的一生,可谓与经济结下了不解之缘——与经济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1931年,世界经济正处于大萧条之中;最后一次与经济学会面是2009年,遭遇2008年经济危机的世界经济复苏曙光初现,“生于危机,故于危机”,为经济而生的萨缪尔森真正做到了善始善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小学生500字作文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花儿喜欢灿烂的阳光,鱼儿喜欢清清的河水,鸟儿喜欢浩瀚的蓝天,小朋友喜欢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都是美丽而快乐的,今年尤其精彩。

刚走进教室,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前面黑板上的一个调皮的小女孩。她半眯着一只眼,又睁圆着另一只眼,正调皮地冲着大家眨眼睛呢!后面黑板上贴着我们自己精心制作的手抄报。四周被彩带围绕,金光闪闪,十分美丽。再向上一看,呦,天花板上有一串串柳条挂下来,几只燕子在柳条丛中飞来飞去。有时,就连蜻蜓也会飞来凑热闹,停在柳条上不肯离去。教室的中间有四条彩带互相凑着,他们的交接处悬挂着一个大红灯笼,这情景犹如四条腾飞的龙在戏珠呢!

今年的游园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有惊险的过独木桥,有高难度的青蛙跳水,有刺激的踩脚印,有搞笑的指鼻子……

最有趣的是我们班的瞎子敲鼓了。郑老师把别人的眼睛蒙起来,带着他的身子转三圈,然后指引着他向前走。你看,有的伸出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向前挪动,真像个瞎子;有的是个急性子,没等老师说好,就三步并作两步向前冲,冲到了教室两边的桌子上使劲乱敲;有的走斜了,冲到了柳老师身上,去敲柳老师的背,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终于轮到我了。我被蒙上眼睛后,再转了三圈,只觉得天旋地转,早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只好一直向前走着。突然身后传来一阵阵笑声,我想:肯定是我走弯了。于是,我转了一个方向,心想:这回不会错了吧。没想到,笑声又想起来了。我又只好转了个方向。就这样,我在教室里转来转去,有个同学嘲笑说:“你在走迷宫啊?”是呀,这样下去可不行,我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觉得声音是从左边传来的。于是,我背向那边朝前走去,碰到桌子后,再敲了三下,只听得盼望已久的“咚咚”声终于传进了我耳朵里。啊,这简直比神曲还好听。身后传来一阵掌声,我得到了两颗糖。

好时光总是短暂的,这样才让人觉得珍贵。难忘的六一就这样悄悄溜走了,我不会因为它的流逝而遗憾,我要把期待留给下一个儿童节。

[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小学生5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一生的承诺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总会想起那个黑色的上午,那个焦燥的太阳照在高楼上,几个悲伤的影子总是在我的心头浮现,那个有些沉重的承诺,要用一生来完成。

恰巧,那一天的时间正好是一年级暑假的第一天。它从此改变了几个人的人生轨迹。当我的二伯父,也就是我父亲的二哥逝世的消息传来时,我父亲立刻就决定回到老家。因为二伯父生命的最后几天就是在那里度过,而我的母亲则和我一起等待他的孩子——比我小三个月的弟弟一起回去。他还不知道这件改变他一生的事,因为我们当时什么都不懂。

终于坐上了车。母亲第一次开这么陡峭的山路,心中始终有些紧张,好在天黑之前我们到达了老宅。第一次看见院子被黑布盖着,第一次看见奶奶沧桑的脸上有未干的泪痕,这是自从我爷爷走之后,第二个最亲最亲的人离她而去。而我和弟弟仍然什么都不明白:为什么二伯父会躺在那个大大的盒子里面?为什么奶奶会如此大声的哭?她不怕吵醒睡着的二伯父吗?以前如此高大的二伯父以后还会不会抱起我和弟弟一起去公园呢?我不明白。

我和弟弟只好在田埂上玩,他突然问我:“哥,我想爸爸了,我们去找他好不好?”我们在镇上到处寻找,房前屋后都找遍了,可就是找不到这个爱开玩笑的二伯父,总认为他会在一个转角处跳出来,一手抱起一个,然后走向那个卖糖果的小商店……

夜晚来临了,睡在那散发着稻草香味的床上,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可爱的,爱开玩笑的二伯父在门口向我们招手,手一伸,魔术般的从口袋里拿出两颗糖,一会儿,又拿着两颗,一颗给我,一颗给弟弟。

在三四天冗长的仪式后,在返程的前一天,父母在二伯的坟前,爸爸庄严地给二伯父承诺,要将二伯父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让他不要担心,不要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追求一生的朋友优秀高中作文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一种十分美丽的情感的,这种情感没有肌肤的接触,有的只是心灵蝴蝶般的自由飞翔。自从遇见你之后,我更加肯定了这种想法。我们不止一次次地对对方说:“做一生一世的朋友

于是,在许多个宁静的夜晚,当我从一本小说中偶然抬起头,会有一些美好的词语从我心中溢出,送给这位一生的朋友,向你说说我的心里话。

我有时想,一个人到这个世界走一次,这个过程很简单,那么一个长长的过程,也许只是为了摘路边的那一个小果子。

这些果子,在生命上结成,每个月都有果子成熟。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有一粒种子的,我心中的种子,在那不经意的相遇中已经种下。

我相信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一定是有一个叫爱的小天使轻轻地推动了我们一下,于是我们在同一个时刻抬起眼睛,看到了对方。( )

于是我们没有擦肩而过,从此我们都互相认识了。

我知道,如果我们错过一次,有可能就此错过一生,一生都不会再相遇,不会相知,更不会成为这样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我因此心生感念。

我曾经无数次希望拥有她,那温暖而柔软的小手,那黑亮的眼睛,长长的黑发,无数次的盼望着她,她像爱情树上结出的果子,吸引着我。

你告诉我,一个女朋友会给人的生命增添无数的乐趣,有一个女朋友,我的生命因此多了许多精彩的细节。

我要让她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确是存在一份美丽的情感,就像我和你,我希望她会和我成为一生一世的朋友,一个和我过一辈子的朋友,一个令我受益无穷的朋友。

我要付出一生的代价去追求她,去好好的照顾她,关心她。

[追求一生的朋友优秀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现代名人小故事:身残志坚张海迪的传奇一生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下放的父母,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

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却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

刚到莘县那天,天空很晴朗,天上的白云像大棉花一样。不久,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跑过来,围到张海迪身边,抢着问道:“玲玲姐,你是城里来的吧?你的脸怎么这么白啊!你的腿怎么了?”望着孩子们的笑脸,张海迪笑了,慢慢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仅仅才过了半个月,张海迪就同乡亲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了。乡邻们争着抢着往玲玲家送地瓜、咸菜等东西,还为她做了一张木轮椅。

孩子们都愿意推张海迪出去散步。这个男孩子说:“玲玲姐,我推你!”那个男孩子抢过来说:“我推,我推!”经过几番争执后,由孩子们轮流推着,来到了田野里。

为了回报这些朴素的爱,张海迪也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还让父亲给她买来体温计、听诊器和针灸用的银针,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针灸技术也在当地出了名,前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与书为伴快乐一生作文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题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的良师益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知识的传递者,高举着智慧的火把,向人间传递知识的力量,为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奉献着力量。在成长路途上,我与书为伴,将会受益一生

书香悠悠

在我五六岁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格林童话》,从此以后,我就爱上了读书。我把这本书读了无数遍。我想帮助白雪公主一起打败王后,我想和七个小矮人一起玩耍,我想和拇指姑娘一起去冒险,我想去安慰丑小鸭……多么天真无邪,多么幼稚!现在,我自己有一个小书房,虽然书不多,但它们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读书的时间使我无比享受,就这样,我被悠悠书香包围着。

点点墨趣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数不清多少个夜晚,在书山上攀登;记不清多少个假期,我如痴如醉地在书海里遨游。书籍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四大名著是我的最爱,我为诸葛亮的智慧而佩服,为孙悟空的勇敢而叹服,为林黛玉的早逝而惋惜,为武松打虎的正义而叫好。我沉醉在书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读书已经成了我的乐趣。

漫漫书路

读书带给我无尽的快乐,书籍如雨露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会我坚毅、勇敢面对逆境;《汤姆·索亚历险记》让我有了一丝想要去冒险的冲动;《鲁宾逊漂流记》教会我坚持,勇往直前。我不会忘记与书走过的日子,我常常在书林中追寻昔日的足迹,编织一个个绚烂的梦。

倘若千千万万的书籍汇成知识的海洋,那我便是一叶扁舟,在大海中乘风破浪;倘若数不胜数的文学著作编织成了天边七彩的云霞,那我便是一只小鸟,在云层中穿梭翱翔。让我们广泛阅读书籍,与书为伴,将会快乐一生,让书籍如太阳般向我们传递知识的能量。

[与书为伴快乐一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父爱一生的阶梯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父爱是山化作生命的火,父爱是火化作希望的灯,父愛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是路引领我的一生

今天下着狂风暴雨我坐公车回家,车要到站了我突然从窗户里看到一个人。

打着伞站在狂风暴雨中,不住的用手去堵住那进风的大衣,车到站了我看清了那个人是父亲。

我下了车,父亲不在用手去堵那进风的大衣,快步的向我走来。父亲完全查觉不到他那蓝色的毛衣已经湿透了那时我感觉向我走来的不是父亲,而是父亲那一颗火热的心向我走来,在这个寒冬里温暖了我。

我曾不知道父亲那笔直的脊梁骨为什么弯曲,那俊朗的面容为什么而憔悴,那烏黑的头发为什么而苍白,没有月光和路灯的点染,那就是父亲那一片片,一根根的白头发,父亲走道我的面前拉起我的手并把他的大衣让我穿上。

父亲拉起我的手想温暖我的手,但我拉到的明明是一只冰凉的大手,父亲仿佛查觉到了一下把我的手甩开了,说我的手太凉了我一把抓住了父亲的手。

我明白了父亲那笔直的脊梁骨为什么弯曲,那俊朗的面容为什么而憔悴,那烏黑的头发为什么而苍白,那是为了我。

父亲用衰老化作山,化作火,化作路,引领了我的一生。

父爱一生的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一生受用励志名言警句

全文共 1217 字

+ 加入清单

1、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自已的目标和信念。

2、伟大的力量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3、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4、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那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5、健康的身体是实现目标的基石。

6、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7、热情和欲望可以突破一切难关。

8、永不放弃是你梦想实现的唯一秘诀。

9、意志坚强的人,他的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10、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1、成功的秘诀是努力,所有的第一名都是练出来的。

12、付出才会杰出。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充满希望。

15、人的潜能是一座无法估量的丰富的矿藏,只等着我们去挖掘。

16、要成功,不要与马赛跑,要骑在马上,马上成功。

17、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艰苦的坚持的过程,而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几乎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毅力。

18、用心观察成功者,别老是关注失败者。

19、磨练,使人难以忍受,使人步履维艰,但它能使强者站得更挺,走得更稳,产生更强的斗志。

20、要跟成功者有同样的结果,就必须采取同样的行动。

21、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光阴;人生,最璀璨的莫过于事业;人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奋斗。

22、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

23、伟大的成就,来自为远大的目标所花费的巨大心思和付诸的最大努力。

24、无人理睬时,坚定执着。万人羡慕时,心如止水。

25、记住你的价值,它不因你的外观的不雅而贬值,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

26、没有退路时潜能就发挥出来了。

27、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

28、如果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

29、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30、一个人只要有梦想,生命就有了依托;一个人只有不懈地追逐着梦想,活着才觉得意义深远,趣味无穷,也才能将生命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31、有了梦想,就应该迅速有力地实施。坐在原地等待机遇,无异于盼天上掉馅饼。毫不犹豫尽快拿出行动,为梦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才是梦想成真的必经之路。

32、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33、人生就是生活的过程。哪能没有风没有雨?正是因为有了风雨的洗礼才能看见斑斓的彩虹;有了失败的痛苦才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34、一生中你唯一需要回头的时候,是为了看自己到底走了多远。

35、一旦立下目标,不达目标绝不罢手,方可成功。

36、你相信你行,你就活力无穷;你认为你自已不行,就会精神萎靡。

37、人生的路,说长也很长,说短也很短。偶遇不幸或挫败只能证明某一时候某一方面的不足或做得不够。

38、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39、乐观的人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悲观的人因缺乏自信,往往一败涂地。

40、目标和信念给人以持久的动力,它是人的精神支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输一时赢一生哲理故事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有一家克顿运动鞋公司,老板皮尔曾是一位短跑运动员,他25岁时退役,创立了公司。皮尔在体育场上,虽没有得过一次冠军,但是,在商场上,却屡战屡胜。

公司成立50周年庆典大会上,一位电视台采访了75岁的克顿老人。问克顿,记忆中。影响您一生的一件事是什么?克顿的目光突然暴张,然后又迷离起来。半晌,他才缓缓地说,有一件事,我永远不能忘记,在我24岁时,曾与一位队友争夺参加短跑运动会的惟一名额,队友在第4跑道。我在第5跑道,从实力上讲,队友略胜于我,但是,那天,我抱着必胜的信心,因为入队5年,我从来获得过奖杯,我要以一次胜利来证明自己。比赛一开始,我们咬得很紧,跑到一半路程,队友的鞋带意外地开了,然后他的鞋逐渐松开,又跑了几十米,他不得不蹲下。在他系鞋带时,我停了下来。我认为乘人之危胜之不武。队友系好了鞋带,我们继续比赛,结果,队友比我快了几步。我败了。那次比赛后,教练、亲友都严厉地批评了我。之后我便怀着复杂的心情结束了运动生涯。

机遇一闪而过,竞技不容忍让。创业几十年,我时刻牢记着那次教训,可以说,我虽输了一时,却赢了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