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我眼中的鲁迅作文(精彩20篇)

鲁迅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他作品展示的深刻思想性和写作才华得到公认,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写我眼中的鲁迅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2838

作文

1000

游鲁迅故居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参加了兴趣班夏令营活动。今天是出游的第一天,上午,导游带着我们来到绍兴鲁迅故居。一下车,我们就看到门口墙上画着鲁迅先生手夹着香烟,神采奕奕的肖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

导游带着我们踏上石板路,跨过高高的门槛,游览德寿堂、思仁堂。又穿过街道和一座小桥来到了三味书屋。这里是鲁迅求学的地方,在他曾经坐过的课桌上刻着“早”字。导游解说道:鲁迅为了帮父亲抓药,上课迟到被老师用尺打手板。他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用小刀在桌子右下角特地刻了这个“早”字。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迟到过。而且还做了一个书签,叫读书三到(口到、心到、眼到)。我们听得津津有味,都被鲁迅的这种热爱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游了三味书屋,我们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还有一棵棵参天大树。导游叔叔说: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玩耍,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捕鸟,他非常喜欢这片乐园。

最后,我们参观了鲁迅的祖屋、厨房、贮藏室等。每到一个地方,导游都一一的解说。一件件旧物,一个个典故。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了鲁迅的早年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读鲁迅作文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的文字,总是辛辣与尖刻的,像一把把锃亮的钢刀,刺向封建礼教的角角落落;又像那迎接暴风雨的海燕,划破黑暗,迎来光明。

这种辛辣的味道,有时是幽默的,但幽默里透着深刻。先看《二十四孝图》,谈“老莱娱亲”时说:“原来这东西(指摇咕咚)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轻轻一点,便把鲁迅的反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再看《父亲的病》中,“似乎连昆虫也要守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的资格也丧失了。”又轻轻一点,却是他对荒唐庸医的极度控诉。

然而,有时像雨过天晴,鲁迅也会一改刀子般的尖锐,文字变得柔美、活泼、清新如画。你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心爱的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云云,又写捕鸟“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这跟我们儿时粘蝉捉蟋蟀的情景不是一样吗?毕竟,社会是黑暗的,童年却是美好的,金色童年嘛。作者尽量不去描写封建禁锢一类的东西,却又无法避免。三味书屋的宿儒是什么样?满脑子礼仪道德,满嘴巴之乎者也,书读的入了神,学生们却在下面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故乡》中的闰土呢?那么一个机灵淳朴的、戴银项圈的男孩子,到头来,却被旧社会折磨的“苦得像个木偶人”……对于这些,先生不似往前那样的讥讽、嘲弄,却处处流露出心酸、心痛和对光明未来深情的呼唤。

正如有人所说,一看文章看热闹,二看文章看语言,三看就要看文字下的背景,去走近作者。鲁迅是战士,笔是他的武器,文字是炮弹。这文字乍一看绕口难懂,半文言,就像那孔乙己似的,但仔细品读,却意味深长,饱含深情。这可是一篇篇用人民的泪、战士的血和作者的汗水凝聚成的经典啊!

品读经典,走近鲁迅。他与他的文章有金刚石般的光芒,将永远不会被岁月或浮华所磨灭。

[读鲁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不敢谈及鲁迅先生,因为那深入骨髓与血液的敬畏,因为惭愧于自己内心的荒凉和粗糙。但读了他的诸多文章,又不得不令我想谈谈他。于是,我要写写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谓此文缘起。

初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在上小学时学他写的《三味书屋》一文,他的“时时早,事事早”,已根深蒂固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再后来,学了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一系列文章之后,更加深了对他的理解。

再后来,读了他的《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野草》,让我感受深刻的,是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读完之后,总有一种忧郁,愤懑的心情和一筹莫展的情怀。

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让我发自心底的佩服。不管身处何地,都不忘忠心报国。他弃医从文,想用文章唤醒中国人,可当时腐败的中国,已完全麻木,谁还会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丝丝爱国的气息呢?

肖邦曾说:“爱祖国高于一切!”这句话充分印证在了鲁迅先生身上,在他的字典中,“爱国”是头等重要之事,先把这件事做好,再考虑其它的事也不迟。

最终,在五十多岁时,因终日积虑而得了不治之症,与世长辞了。从他的文章中,总能读出一些饱经风霜,看透世俗的味道,但也不乏抱有一丝希望,尽管是如此渺茫,尽管很难实现。

但也丝毫没有放弃他那沉闷的风格,鲁迅先生打量旧我的时候,好像也有一点无奈,但他坦然直视自我,不乏也看看其中之“美”:长妈妈的憨态,藤野的慈悲,范爱农的耿介,都是人间少有的闪光。长夜漫漫,在冷冷的人世间上,假使仅存有这微茫的光点,那也是一种幸福了。而现代社会,无法说,也不知从何说起。

鲁迅先生对经历过的生活,是持一种超然的,反讽的目光,有时虽说记得都是一些琐碎之事,并无宏大存在,但我却窥见出了诸种切实的东西,虽说年少时的欢乐中还夹杂着丝丝隐痛,但即便存有痛感,也弥散了多半吧!这毕竟不如中年时的伤痛打击大,先生的傲骨之中透着一骨刚毅之气,有着人本的魅力。

心中的鲁迅先生,大抵就如上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别逼顾城学鲁迅作文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文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但中华文坛向来不缺大师。

鲁迅是一面不倒的红旗,文字词句锋利如刀,挟雷霆万钧之力扑面而来。沈从文则是另一种文风。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平和从容却动人心弦。“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一颗明星,诗句缱绻迷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他写:那时请摘下一叶征帆,来覆盖我创痕累累的长眠。

鲁迅、沈从文、顾城,三人都是近现代文坛里程碑式的人物。

同为文坛中人,却风格迥异,各有所长,并把自身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

诚然,我们笔下文字或如沈从文娓娓道来或如顾城朦胧缱绻,并不影响我们欣赏鲁迅的犀利,但我们更应着眼于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一味艳羡模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或与生俱来或后天造就,都是应该珍惜并善加利用的,而不是羡慕他人特质。

身边人文采斐然,提笔便能于四百字的稿纸上恣肆汪洋。几多羡慕几多自卑,但后来也逐渐看开。我们欣赏李清照文字中的离伤,我们赞叹纳兰容若词句中的愁绪,可我们青春正好,无需为赋新词强说愁。自身的风格,才最为动人。

画家黄永玉曾说:“我最喜欢的是文学。”但他也自知最擅长的是绘画,便不去艳羡身边那些文学大家的成就,专心致志于画纸之上,终成名家。

擅长之处若在绘画,便在画纸上重现文字中“临去时秋波那一转”;擅长之处若在器乐,便平心静气弹奏一曲文字典籍中的失传绝响。忘却自身有的,却追逐那虚缈的,何必呢?

此间道理绝不仅仅适用于文学与艺术,万事万物皆如此。于物如此。牡丹有牡丹的雍容富丽,百合有百合的清秀淡雅,雏菊有雏菊的灵动自然。

于人亦如此。长于人文,何苦死磕符号公式;不善于言辞,何苦唇枪舌剑定要辩个高下;若是缱绻的顾城,若是平和的沈从文,又何苦去学去艳羡犀利的鲁迅呢?

看到自身“千万人中独我一人”的风格,不必眼红于他人天生的素质。幸福在于看到自己已有的特质。

找寻自身独有的风格,千万别逼着顾城去学鲁迅了。

[别逼顾城学鲁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读鲁迅有感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家里闲着无聊,就想到看一些课外书吧!于是,从书架上拿出一本>.鲁迅,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那么,这本书中,会写他的哪些故事呢?我真有点迫不及待了,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每到读书的时候,学生们都放开喉咙大声朗诵.而鲁迅的读书方法却与众不同,他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熟读深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他同学背一本书需要一个月,而鲁迅用这样的读书方法20天就能背得滚瓜烂熟."读到这里,我不禁深感惭愧,想想自己平时朗读背诵的时候,不也是死记硬背吗?读书,不一定要硬塞,应该掌握一些方法,灵活地运用.这样,我们可以节约多少时间呀!看了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我想,应该改改了.

当我继续读下去时,眼前突然出现几本书的名字,>,>......再仔细一看,噢,这才知道,这些书都是鲁迅先生用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买的.这些书,鲁迅先生是利用了课内外的时间博览的.鲁迅先生不仅爱看书,他更爱护书,他每次去买书时,都会检查书是否有破烂,如果有破烂他就会去书店把书换一本好的。回到家,他还会把书用书套包起来,重新装订,这样书才能保存得更久。还有,鲁迅先生他从来“脏桌子不放书,脏手不翻书。”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的确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让我获得了无穷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鲁迅先生请听我说作文550字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虽然我与您素未谋面,但我对您并不陌生,我读过您的许多作品。我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知道了,您是一个和蔼可亲,关爱青年,助人为乐的人。我从前看书也是像您的侄女一样,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只注意大概的故事情节,从来没有认真的看书,但自从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不再是草草地读书了,是您教会了我该怎样看书。

记得您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您就是一个甘愿牺牲自己的人,您燃烧了自己,却只为了照亮别人。鲁迅先生,您是一个十分乐观向上的人,您虽然受到了反动势力的迫害,但您却用幽默的话语说出自己所受到的迫害。

您不但爱惜自己的时间,还珍惜别人的时间,您是时间如生命,哪怕生病了也要计划病好了之后要做什么?只要您的病稍微好一点,就马上去做,直到您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您还在写文章,您的一生都是这样的忙碌,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

鲁迅先生,您还是一个受人爱戴的人,当您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时,有很多人来追悼你,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前来追悼您的有学生,工人,老人……您就是这样一个受众人,尊敬爱戴的人,您的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您拥有着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品质,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

鲁迅先生,您是一个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的人,人们将永远的记住你。

[鲁迅先生请听我说作文5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鲁迅故里_1000字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游玩了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包括:三味书屋,鲁迅故居,百草园与鲁迅博物馆。我要一一告诉你们我的游玩经历吧!

首先,我去的是三味书屋。到了三味书屋,首先看到的是书屋里的一张大木桌,桌子上摆放着几本书,还有一把戒尺。桌子旁有六张小桌子。据说,这些小桌子都是学生自家的,由于需要,就从自家搬了过来当课桌。有一样特别不同:鲁迅的小桌子上有一个“早”字。据说,小时候的鲁迅有一次上课迟到,被老师重重而又十分严厉地骂了一顿,鲁迅为了警戒自己下次不能迟到,便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可是我没能看到这个“早”字,因为字已经很模糊,看不清了。三味书屋后还有一个后院,毕竟教鲁迅的先生讲的课程枯燥无味,就有许多小同学与鲁迅十分调皮好玩,每当先生讲的入神时,鲁迅便与他的同学趁这个机会,悄悄地溜到后院去,嬉戏玩耍。

游完三味书屋,然后我就去鲁迅故居参观,鲁迅故居里有鲁迅的起居室与他的家长住的地方,而我们就到鲁迅的起居室去参观。只见起居室里有一张大木床,床上有一张竹席,与一个枕头,床旁边还有一个木头做的的床头柜。起居室可真简朴啊!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沿着一条宽大约有一米的小路继续前进。走了大约两分钟,我们就来到了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大约有十米,宽大约有六米的田地,田地上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浅绿色的豆角,也有深绿色的青菜,还有绿油油的韭菜。田地旁还有一口水井,大概是用来打水喝或者是用来浇灌蔬菜用的吧!水井旁还有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三个大字,而且用红色的颜料涂着,分别是“百草园”。百草园里还有围墙,围墙的下半部分是用红砖造的,但是经过风吹日晒,已经不再那么红了,成了浅红色。我想:围墙脚下的蟋蟀也不再唱歌了。

走出百草园,来到了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鲁迅的奶奶与小时候的鲁迅的塑像。他们正在大树底下乘凉,奶奶坐在木椅上,正在给坐在小凳子的小鲁迅讲故事,小鲁迅听得十分认真,目不转睛地盯着奶奶。小鲁迅的小凳子旁还趴着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猫,也盯着小鲁迅的奶奶。我想:小鲁迅的奶奶讲的故事一定非常好听,也非常的有趣吧!

走出小院子,我走了一段路之后,就来到了鲁迅博物馆,准备参观一下。鲁迅博物馆可真大呀!一共分为两层,博物馆里有鲁迅先生的肖像,有鲁迅先生的照片,也有鲁迅先生写下的书籍

走出鲁迅博物馆,已经是傍晚时分,我该回家了,但是鲁迅故里让我流连忘返!

点评:本文以游鲁迅故里为话题,文章开头交代了游玩的时间和地点。文章第二段以空间顺序为叙述方法,在介绍时还引出了小故事,能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趣味。从百草园墙体的颜色描述中可以看出小作者观察仔细,在走到院子里看到鲁迅塑像时还充分发挥想象力,将鲁迅小时候听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再现了出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续写鲁迅和闰土分别时的情景作文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续写鲁迅和闰土分别时的情景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跑进我的房子里去。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当时闰土是怎样同意回家的,我已记不得了。也许是伤心、留恋、悲痛、惋惜已充满了整个头脑。只记得那天的雪特别大,闰土收拾了一下便来与我告别,脸上还有流过泪的痕迹。整整一个四合院内毫无他人,我两有好多话要说,可都无以开口,我们中间好像有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俩隔离。我俩只有默默对望,大雪已披满了整个人,热泪一颗一颗往下掉。

闰土的父亲来叫闰土了,我披上外套一直把他送出了城。身后那一串串长长的脚印还留在我的记忆深处。闰土当时也很伤心,只见他一只手被父亲牵着,头还不时的回头望。雪仿佛又下大了,但我知道再见的机会很渺茫。此时,只有两颗炽热的心还在互相牵挂,在狂风大雪中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我用目光一直看到他在大雪中消失。

后来过了几年,闰土的父亲来给我家当忙月,闰土托他父亲送我几只很好看的鸟毛与一包贝壳。我见物思情,眼前又一次看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但这只是永远埋藏在心里的一个画面了。我不觉又泪眼朦胧,我知道此时在海边的一个村庄里一定也有一个小男孩在思念着我。我也让闰土的父亲给闰土捎过几次东西,至于闰土见了我的东西会怎样?我便不知道了。以后的日子,我也很想再见到闰土,但估计也只是我埋藏在心里的一个愿望罢了。

[续写鲁迅和闰土分别时的情景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鲁迅的寂寞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再也没有鲁迅了,没有。

先生已去了70年,我们一直在赞叹先生的文章,一直在背诵先生的名篇,一直在怀念先生的事迹。

鲁迅是空前的,纵观中国文学的漫漫长路,他是最耀眼最璀璨的一颗星。他个性的为人,他个性的文笔,文坛中为数寥寥。

鲁迅是绝后的,他的文学成就迄今无人能及。人们一直在为先生个性的文章叫好,无人不晓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与文学家。但能说出这些的人们并不完全清楚鲁迅的痛楚与寂寞

书架上堆满了戴望舒的诗、梁实秋的散文、郁达夫的小说,鲁迅去哪儿了?是一声无奈的叹息,还是不置可否的一笑?

鲁迅的文章好像缺了点什么,悠闲?温和?暗淡?感性?这样与众不同的文章难以和现代的新新人类产生共鸣。如果我们没有记错的话,60多年前先生曾批判过这些“漂亮、雍容、缜密”的文章,说这些是“使人麻痹的”,但如今它们却都成了最流行最大众的,是历史嘲弄了鲁迅,还是鲁迅调侃了历史?

先生为中国文学杀出了一条血路,颇为尴尬的是,路上再也没有人走了,我感到先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哀。先生的个性文采和犀利笔锋,让现代人难以接受。现代人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愿让犀利的目光洞穿自己的弱点,不愿意受到委屈。

于是,我们在绞尽脑汁理解鲁迅的文章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不要当另一个鲁迅”的教诲。相比之下,新新人类似乎比鲁迅更富有个性,他们讨厌孔乙己、闰土呆若木鸡的形象,却宁愿喜欢“小丸子”那样“无知者无畏”的社会小人物;他们讨厌阿Q的穷酸相,却宁愿追随“哈韩族”的脚步;他们讨厌涓生和子君那样反封建的呐喊,却宁愿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在个性多元化的社会中,惟独鲁迅的“个性”显得如此寂寞,也许这正是“自古圣贤皆寂寞”。

鲁迅注定是寂寞的,那个寒冷的大年夜里,在鲁镇的祝福声中逝去的祥林嫂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化为一个小黑点,随时光的流逝,被记忆封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心目中的鲁迅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10月19日于上海逝世。17岁时鲁迅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之后,他举债读书,到日本留学。1904年,鲁迅如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后来因受一步侮辱中国人的日本影片的刺激,他放弃学医,改为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鲁迅回国,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教育部任职。1989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步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此后,又连续发表了小说《孔乙己》、《药》、《风波》、《阿Q正传》、《祝福》等,更深入的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他塑造的主人公阿Q是一副令人心酸的奴权形象,可以长久提醒每个中国人。

在动荡的社会中,他依然用自己“匕首”“投枪”式的笔,与反动政府作不屈的斗争。激励着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科学自强的理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鲁迅到上海,人坚持用笔战斗,以杂文为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批评国民党的各项反动政策。鲁迅是现代中国人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了不起的榜样。

在鲁迅小时侯还有一个故事:鲁迅小时候边上学帮家里做些家务活,特别是鲁迅的父亲生病以后,鲁迅天天要先到药店去给父亲买药,再去上学。有一次,因为药买迟了,上学也迟了,教书的先生用戒尺打了鲁迅。从此,鲁迅便在课桌的右下角刻了一个“早”字,意思是每天要提早去药店买药,还要第一个去学堂念书。就这样,他在也没有挨过先生的戒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我所敬佩的作家——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和妈妈去鲁迅公园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六,我和妈妈鲁迅公园

一走进公园,我就看见许多玩的,我一下子就很兴奋,可妈妈告诉我先带我去认识一个人。我问妈妈:“是谁啊?”妈妈听了哈哈大笑:“到了鲁迅公园,当然是去认识鲁迅啊。”于是,我们就沿着标记去找鲁迅纪念馆。一路上,鲁迅公园里可真热闹: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有的吹口琴、还有的甚至拿着粉笔在路上练书法……看得我真是眼花缭乱。可妈妈一直在催我快点快点,我真是有点舍不得。

终于到了一幢白房子前,妈妈说这就是鲁迅纪念馆。我心想这么大的房子呀!进入房子参观时,我们还要被检查我们带的东西,妈妈说这是因为这座房子里珍藏着有关鲁迅的许多物品,是十分珍贵的。我看到这些认真的保安阿姨们,都不敢大声说话了,整个大厅都是十分安静。我和妈妈来到二楼,妈妈边看边给我讲解,我越看越佩服鲁迅先生,他原来是这么了不起的人啊,怪不得人们要建这么一幢大房子来纪念他。参观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日本友人给死去的鲁迅做的石膏面膜,上面有他的二十根胡须和几根眉毛。我看着感到很奇怪,为什么那个日本人要这么做呢?妈妈说大概是朋友们舍不得鲁迅的离开,想要留住他的身影,我觉得妈妈说的很有道理。

这个星期六的下午,我认识了鲁迅,看到和学到了不少知识。妈妈问我有没有收获?我说当然有啦。

专家点评:

鲁迅公园的景色应该是很美的,文中的小作者主要写了参观鲁迅公园的鲁迅纪念馆,对鲁迅有了深刻的印象。不足之处是应该把鲁迅公园的景色也进行生动、细腻的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名人故事:鲁迅先生最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他生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严九郎排行老三。他在读小学 时,同时跟酒井藩校教师 野坂先生学习过汉学。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 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1896年10月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同年7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 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老师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老师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老师负责。

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

藤野生活朴素,当时教授上课,来回都坐人力车,而藤野则是步行,他住在空堀町,离仙台医专有步行三五分钟的距离。鲁迅离开仙台前曾到他家去过,他送给鲁迅一张照片,背面写上:“惜别藤野谨呈周君。”鲁迅为了安慰藤野,曾故意说:“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是有用的。”据说后来藤野跟侄子藤野恒三郎说过:“周君是个好学生……但不是当医生的人。看来是为研究生物学才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恒三郎说,听藤野先生的口气,他是相信了鲁迅分别时为安慰他而说的想学生物学的话。

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

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 就业。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又去鲁迅故里玩。

鲁迅故里的游客真多啊。我先去鲁迅小时候玩过的百草园。妈妈给我讲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我在想,这么高的桑树,蚕宝宝怎么爬上去呀?我在矮墙边发现一只小小的蚱蜢,它一跳就跳进草丛,再也找不到。

我又去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最好玩的是三味书屋,我早就听妈妈讲过鲁迅刻“早”字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找到那张桌子。接着,我和妈妈坐在三味书屋里,有一位老先生给我们上课,上的是《三字经》。老先生很瘦,穿一件长衫,戴一顶有长辫子的帽子。他让我们一起跟他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诉你,念不出老师要打手底心的。我觉得挺好玩,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还教大家作对,对上有小礼物。老师说:“茴香豆。”妈妈第一个对:“花雕酒。”还有的对:“霉干菜,臭豆腐。”老师把小礼物送给妈妈,妈妈又送给我。后来,妈妈又用“比目鱼”对出老师的“独角兽”。老师说:“妙哉,这正是鲁迅小时候对的。”原来,妈妈刚好看过这个故事,想不到派上用处。

今天真不错,游鲁迅故里有这么多的开心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走近鲁迅先生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绍兴县打出了力塑鲁迅文章的文化牌,打造了旅游业的新景点——鲁镇,把鲁迅作品中的"鲁镇"搬到现实中来.在鲁迅笔下《祝福》、《孔乙己》、《明天》等作品中频频出现的绍兴鲁镇,虽然是虚拟的,但绍兴县投入2亿多元,营造了一个占地9公顷的"鲁镇".在这里,融汇了昔日古城绍兴的民俗风情、民居建筑.鲁镇景区突出了鲁迅先生在故乡的精神家园,传承和弘扬了鲁迅文化,并将绍兴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等融入其中.

百年历史的绍兴水乡缩影的鲁镇,在这得到重放,又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绍兴人亦或是外地人,徜徉在这古老的石板街道上,穿梭于民居村落,探寻绍兴的民俗风情,感受水乡的另一番情韵和意境……绍兴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是绍兴名胜的最独特之处,对各省旅游资源的再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许多年来,“鲁镇”一直是个被国内外鲁研专家频频使用的词,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已成了鲁迅作品的代名词,与三味书屋、百草园一起构成一种独特的鲁迅文化语境.可当有人问起“鲁镇”在哪里时,我们便难指其实了,而要说清“鲁镇”的面貌,更是勉为其难了.确实,“鲁镇”在鲁迅作品中仅是一种泛概念,它没有具体的方位,没有具体的形象描绘,留给人们太多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同时,当“鲁镇”历史的守护者们悄然离我们远去,古老的水乡风俗被现代文明逼进历史角落时,久居于繁闹与喧哗的人们便开始渴求一种文化的回归,希冀一种宁静、安适的生活,安然地在曲曲弯弯的窄巷、碧波荡漾的流水、垂柳依依的小桥观赏一种景致、品味一种风俗、寻觅一段历史.于是,建造一个新“鲁镇”便成了一种时代的召唤.

坦诚地说,随着岁月的流逝,鲁迅和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鲁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貌我们越来越感到陌生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所发出的“鲁迅的书真难读真难懂”的阵阵感叹,为继承和弘扬先进的鲁迅文化,人们在做种种不懈的努力.如影视、戏剧界将《祝福》、《故乡》、《阿Q正传》等鲁迅作品搬上了银屏、舞台,出版界出版了《呐喊》、《朝花夕拾》等图文并茂的鲁迅作品,使广大观众和读者有了形象感受,读鲁迅原著相对轻松和容易多了.如今,鉴湖畔的“鲁镇”,更让所有文学爱好者有了读鲁迅的一把钥匙.

再看,鲁迅墓地位于虹口的鲁迅公园.墓地占地1600平方米,周围种植了松柏、香樟、广玉兰等长青树,墓前平台可同时容纳400人在此瞻仰.草坪上的鲁迅座像是浙江美院萧传玖所塑,墓栏里安放着灵柩的墓椁,上铺光洁坚固的花岗石,两旁两棵松柏系鲁迅夫人许广平及其孩子周海婴亲手栽植.墓穴后是花岗石做的大墓碑,上刻 “鲁迅先生之墓”六字,为毛泽东所题.

最后,在这次外调活动中,我们想对鲁迅老先生表达一种感情——尽管我们对鲁迅专题还存在种种困难,但我们总是以一种尊敬、敬畏的眼神去看待他,因为他的作品,因为他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迅的一生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鲁迅先生,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读过一些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陌生是因为我对鲁迅先生还充满着许多疑问。比如: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认为答案是严肃。因为鲁迅先生的神情是严肃的,文章是严肃的,笑也是严肃的,同时也充满着慈详。从鲁迅先生的“笑”和“文字”中读出一份执着、固执和严谨,每一个文字都含着深刻的含义,耐人琢磨;同他本人一样需要细细品味……

这也就是我不解的地方,为什么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起来怪怪的?所以我一直避开这些文章,去读曹文轩、去读《草房子》。可是我发现这些文字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而鲁迅先生是不明说的,只有仔细品味,才能有所体会。

我觉得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有时会比较乏味,因为大多数文章都有着一样的写作风格,我知道是因为当时年代的原因,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悲凉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有时读了,让人一筹莫展。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严厉而慈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作文我眼中的鲁迅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幼年时就在书中见到过鲁迅的照片,却不是我如今想象中的学者的风仪。他不拥有理所当然中的清癯和颀长,只浓重地带着那个江南古镇的瘦小的特点。就连那双眼睛,也似很难找到本该有的犀利。

一百二十年前的那一声也许还不够划破天际的啼哭,有谁会想到,竟几乎成了唤醒万千沉睡的人的号角。

其实到了这个年代再来读鲁迅,我总感觉少了一些现实意义。我似只为去了解从前的历史,从前的人物,从前的思想,才去试着触摸他的一些笔迹。看他怎样从刚刚发芽的白话文中去寻找一些最最恶毒的咒文,且冒着被打入阿鼻地狱的恐怖,去辱骂当时的政府、社会,以及其中为虎作伥的牛鬼蛇神。

我不得不感动于这一精神的伟大。在他自知无力驰骋疆场,也无法悬壶济世的时候,可以静的下来,想到还能用手中的笔来尽最后可以完成的报国之心。也许鲁迅不及弘一法师那样完美,神圣和崇高;但却比佛家普渡了更多的人。

我以前常在思考:文人究竟是以什么作用出现;尤其在乱世,文人的意义又何在?也许,鲁迅的身体力行正为我解开谜团。真正的文人总处在社会的边缘,但也同时看到了这个社会的核心与实质。他们的功绩在于:指引人们看到,了解到这一切;让人们不再活在混沌之中。鲁迅做到了,且做得很好。只可惜鲁迅永远只有一个,再没后来者来指引如今的人。

可是分明的,鲁迅仍是一个普通的人,尽管他的成就许多人无法比拟。但他的内心呢?当很深很深的夜,鲁迅只披一件单衣,躺在寒冷的阳台,有谁知道他在思索什么。他会不会忽然觉得很累?因为一切都像天空中的星辰,虚无缥缈而又遥不可及。

鲁迅是在困苦和疲惫中逝去的。破损的躺椅上,只留一具枯萎的躯干。是不是他的隐忍生前已到极限?

徐志摩相形之下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随心地写下他的感受;但鲁迅没有也不能,他总把自己当作是唤醒年轻人的工具。可以不厌其烦地给他们回信,晓以大义,也可以夹着他们破烂的布鞋,穿过几条大街去找鞋匠。他说过"甘为孺子牛",果真做到了。

或许,鲁迅真正可以留给后人的,并非完全他的作品,还有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它不像助人为乐那样可以遍地开花,但这种精神只需一缕,便足可弥漫整个民族。

[高中作文我眼中的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走近鲁迅

全文共 944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走近伟人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是那么的渺小。

在十一月三十日的下午,我们文学社集体去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那天是星期五,车很堵,原本计划用一个小时到那,但实际时间远远不止这些。幸运的是我们终于在闭馆前赶到了那。

走进鲁迅纪念馆,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巨大的鲁迅雕像。它的表情是严肃的,却又有那么一点亲切。我们匆匆在它身前留了影,接着就上楼了。

“瞧,是《阿Q正传》!”一阵欢快的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起头,只见电视里正播放着《阿Q正传》。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鲁迅通过对贫苦、不觉悟的农民阿Q的描写与刻画,写出了国人的灵魂。他揭露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和传统思想文化造成的中国国民性的特点。值得讽刺的是文中的那个阿Q,被别人打了还说是儿子打老子,这就是众所皆知的阿Q精神胜利法,多么可笑且又可悲啊!!

在往前走去,是一段有关于三味书屋的介绍。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的一个私塾,位于绍兴鲁迅故居附近,距“百草园”不远。鲁迅曾在文章里称它是“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说塾师寿镜吾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也是在三味书屋中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接着我们参观了一个铁屋子。开始我并不知道这铁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后来老师告诉我们:“鲁迅先生把旧社会比喻成一个封闭的铁屋子,把无知,愚蠢的人们比作在铁屋子中熟睡的人,把正直的人比作铁屋子中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而熟睡的人则是麻木不仁的,感觉不到死亡的逼近。如果把熟睡着的人叫醒,他们也会变得痛苦,但是同样,他们也许能找到打开铁屋子的方法。”

告别了铁屋子,我们继续往前走。一路上我们看了不少有关于鲁迅的东西,比如说鲁迅的妻子许广平,百草园等。

到了最后,我们突然看到了一个醒目的鲁迅雕像,旁边写着鲁迅1936年10月1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我们的心情一下子从轻松变得沉重了。是的,鲁迅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作家,他致力中外文化交流,竭力画出国人的魂灵,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死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参观鲁迅纪念馆的时间是短暂的,很快我们便走出了鲁迅纪念馆。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依依不舍的表情。

仰望天空,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鲁迅先生的样子,他正在对着我们笑,笑得那么的亲切……

[走近鲁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代鲁迅给藤野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藤野先生

您好!

自从当年因弃医从文而离开仙台的那一刻起,我对您的思念如同蚕丝般牵连不断,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您!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无时无刻不想起您对我的培养和教导。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您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您能以公正之心来对待我这位弱国的学生,您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您能做到这样是多少的难能可贵啊!正因如此,您给我留下的是无尽的不安和感激。您知道吗?您在我心中,是多么的伟大!是您让我明白了一句话:治人者的罪恶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

我当初学医本就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但弃医而离开仙台,是因为看了那个电影新闻,发现了中国国民的愚昧和麻木,于是我决定弃医从文,要用文笔来改变中国国民的精神,唤起他们的危机感和治国热情。我想这比治好人们的疾病显得重要得多,所以,当初我作了这一抉择。那天与您告别,我欺骗了您,无非是想不让您悲伤和遗憾。现在还希望能得到您的体谅和理解。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怕您问起,感到失望,所以至今都没有向您写过。您给我改正的讲义,我也收藏着,但在迁居的过程中,中途损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那讲义也随之不见了。这使我非常的失望。但至少,我还留有您的照片。每当夜间疲倦,总是您的照片使我从疲惫之中解脱,使我又良心发现,而且增长了勇气。

您对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使我对您的尊敬和钦佩是他人所无以比拟的。您的精神和美德将永远激励我不断向前奋进!

顺致

教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见到鲁迅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个读书时很马虎的学生。星期天,老师留了一篇作文,是要抄写作文书上的事改成自己的事。我把所有的作文书都拿来,反复思考,可是和篇合我心意的都没有。不知不觉我睡着了。在梦中,我乘坐在空飞船,读着一本鲁迅写的书,不禁有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时,飞船停到鲁迅先生家。我轻轻推开门,发现鲁迅先生正认真写作。我拍拍他的肩膀,心情十分紧张。知道自己会见到鲁迅先生,我的心砰砰跳。当他回过头来,我惊呆了。他并没有高大的身体。长得十分瘦小。我兴高采烈地说:“您是鲁迅先生吧!请您先生我,您平时是怎么读书的。”鲁迅先生先是惊疑了一下。又看看窗外的大飞船。点了点头,说:“读书,要有八种方法,有背书法,抄书法,多翻法,博览法,剪报法,立体法,阅读法,五到法。”还依依给我翻译意思。我想:鲁迅先生生平一定很刻苦。把整个时间都用在读书上。所以,我又请教了写好文章的秘诀。鲁迅先生说:“写作时要留心观察要写的事物。不可以硬写,要多找些好词名。写完后还要反复修改,这样就能写出好文章了。”我高兴的把读书和写作的方法记在纸上。这时,我看看手表,该回家了。我坐着飞船,在飞船上和鲁迅先生恋恋不舍道别。

睡醒了,我发现自己手中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读书写作的方法。我才知道,这梦是真的。我按纸上方法做,读书不在马虎,文章水平也提高了。从此以后,我越来越敬爱伟大的鲁迅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读鲁迅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学完本单元的课文,鲁迅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鲁迅先生是世界上最好,最善解人意,最深受人民爱戴,也是最应该深受人民爱戴的人。

说他好,他关心劳苦大众,同情劳苦大众。对任何人都很关心,即便是陌生人。

鲁迅先生为人宽厚,待人和蔼可亲。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还记得鲁迅先生的遗言:“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他到死也为人民,为大众着想。这能不让人更加的敬佩他吗?鲁迅先生是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我常常幻想,如果鲁迅先生现在还在世会怎么样?我坚信,肯定也会被人民爱戴。

我真想亲眼目睹鲁迅先生的真容。哪怕只有一眼!虽然鲁迅先生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驻人间。我们要把他的精神发扬下去,歌颂下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我永记在心。

我在此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向鲁迅先生学习,学习这种可贵的品质和精神。可敬的鲁迅先生,我真诚的向您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难忘一个人鲁迅作文[]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怀揣着对鲁迅的崇拜,爸爸妈妈答应带我去绍兴看看,我最难忘的鲁迅故里作文700字。

汽车一路行驶到了鲁迅故里门口,我兴奋地冲了过去,门口早已是人山人海,几个老外慕名而来,格外显眼。入口处一幅巨大的画像吸引了我,鲁迅身穿长衫,手夹香烟,皱眉思索,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随着人流,我们步入了鲁迅纪念馆。一尊大型的青铜坐像引人注目,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严肃而又亲切,眉宇间深藏着许多遐思。大厅里,详细地陈列着鲁迅坎坷的人生和他发表的名著,一件件一篇篇,让我心中不禁卷起一阵阵的波浪,为鲁迅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感动。

走出纪念馆,跨过高高的门槛,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看过许多间房间,走过许多条弄堂,我见到了鲁迅的卧室,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几把椅子和一张书桌,如此简陋的布置,我不禁对鲁迅的朴素而感到惊讶,从侧门过去,我们来到“天井”,桂花树下,一个小孩子托着下巴认真地倾听着老人给他讲故事,于是,我闭上眼睛,小时候的鲁迅赫然在我眼前,每到一个地方,我隐约感觉到自己和鲁迅走得很近。

我迫不及待地想去三味书屋看看,走过一道石桥,顺着人流,我们来到了鲁迅读书的地方,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几张陈旧的课桌整齐地排列着,我的目光一直在搜索鲁迅的课桌,终于被我发现了,我猴急地跑过去,看见鲁迅的课桌上刻着一个“早”字。据说,这是鲁迅因为上学迟到,被先生严厉批评后,刻下“早”字自勉,我顿时被鲁迅刻苦学习的精神而倾倒,我深深吸了一口气,贪婪地四处搜索鲁迅的点点滴滴,这里真是鲁迅成长的摇篮。

我掏出了一把茴香豆,坐上了回家的汽车,我为自己是绍兴人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