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看中国合伙人观后感20篇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不仅是管党治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提高依规治党执行力的制度保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纪委学习中国共产党员问责条例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2535

作文

1000

2024看完感动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她,被上帝的双手蒙住了双眼,但她的内心都是光明的;她,帮别人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却没有人打开她的那扇窗。她,叫朱丽华……

43年前,双目失明的她,在未来的日子里,并没有自暴自弃。她自学成为了一名盲人中医师。30年后,她不仅开创了自己的诊所,还为贫困学生资助了373万元。

在黑暗中,她仅靠自己的双手,却做出了许多连我们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相反那些整日游手好闲,混混度日的人,或者是身强体壮却整日贪图享受,蹉跎岁月的人应该感到羞愧。我的内心深深感到了惭愧,光明就是我们身边,但我们却不如一个盲人那样好好珍惜它。也许人就是这样,拥有时不珍惜,失去才会感到后悔吧!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一群集体:她们是90后、00后点燃青春的力量;她们是70后、80后前进的动力;他们又是50后、60后的偶像。他们,是中国女排,他们点燃了几代人的火把。

30多年来,女排精神一直存在中国人的心中,我认为她们身上的信念感和拼搏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去赞扬。生活中在难题面前迎接挑战不也是女排精神的内化吗?

在这令人心情跌宕起伏的30年里,中国女排从低谷中奋起,如此难得可贵的精神是许多人一辈子也坚持不了的。我们应该向她们深深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法治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央视播出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备受大家关注,我也进行了观看学习,开篇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引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和国家的道路该怎么走而引发深思。以奉法者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作为回答上述问题的坚定而明晰的答案。

习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党的领袖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时,人民对党中央寄予无限希望。习书记会这样说,会做出这样坚定而明晰的答案也是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实践过后才做出的,当习书记在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时就将法治文件列入其中。在以后的工作中,习书记也无时无刻不在将法治列为治理当地的重要文件,在多次的实践之后,再将法治中国这一主题,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所需要的道路。

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才是中国适合的呢,习书记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句话体现出习书记牵挂着对我国法治社会形成道路上的任何一个小节,让国家的人民决定国家的道路,虽然坚持领导的是党,但是决定道路方向的却是国家的人民群众。也是无时不刻的展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正如习书记所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的时代呼唤着法治,人民期盼着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这个宏伟的目标、壮阔的蓝图,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在祖国西北边陲,一位连上网是啥都不知道的76岁老人突然成了“网红”。他的故事在网上传播后,十几天的时间里阅读量就超过1500万人次,无数网友为他点赞。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退休职工、共产党员魏德友。

魏德友,一个倔强而忠厚的的山东老人,1940年出生在革命老区临沂。他说:“陈毅指挥打仗时就曾在离他们村五华里的一个村里,自己家也曾经给部队腾出一间房做电台使用。”1960年8月,老魏参军来到驻地在唐山的北京军区24军4555部队,1964年4月11日转业来到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161团兵二连,从此他的命运和萨尔布拉克草原上的173号界碑紧密相连。

在这里,他放牧在边境线上,就巡逻在173号界碑管控区内;他种地在界河畔上,就站岗在额敏河边。如炬的双眼时刻警惕地望着萨尔布拉克草原。一把放羊鞭,一架望远镜,一台收音机,一个军用壶每天陪伴着他走在巡逻路上,萨尔布拉克草原100多平方公里山川上的每一株蒿草都记得老魏的脚步声,每一块石头上都印上了老魏的身影。

52年来,他用一双厚实的脚板在边境线上丈量了18万公里,堵截越境牲畜数万头只,劝返临界人员上千人,管控区内没有发生一起涉外事件。他把自己像一棵树一样深深地种在了萨尔布拉克草原上!

占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狭长,虽然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但却是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的必经通道。这里冬季狂风肆虐,暴雪盈墙,夏季蚊虫狂舞,狼歡出没。位于中哈边界173号界碑的萨尔不拉克草原,畅阔寂寥,只有没膝深的苦豆子和芨芨草在风中寂寞地摇曳!.1964年,来自北京的转业军人们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建起的屯垦戍边营地番号为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兵团161团兵二连,人们称他们为老军垦。1975年兵团撤销,1983年兵团恢复,营地划归裕民县吉也克乡。建制变了,老军垦们陆陆续续撤回团里或内地,只剩下倔强的魏德友不愿离开。他说:“我不走,我一辈子也不离开萨尔布拉克,毛主席派我来守边疆,我一走,这儿又变成了无人区,我死也不离开边境线!”没有了人喧马啸,营地逐渐荒废,只有高扬的国旗告诉飞鸟,因为老魏的坚守,萨尔布拉克草原上才有着蓬勃的生机和安宁!

每天鸡声报晓,晨光熹微,魏德友就披挂出门,一股“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顶天立地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万重雷霆也难轰”的豪情总在胸中激荡。相濡以沫50多年的老伴刘京好总要追出门来叮嘱两句:“不光要警惕坏人在边境线上搞破坏,还要注意脚下的安全,听见没!”望着老伴关切的眼神,看着同样豁着牙,说起话来跟自己一样就跑风漏气的老伴,生性木讷的老魏心中涌动着一句台词:“此一去山高路远,莫去问前路是劫是缘,你且自珍重!”但嗫嚅着,终究冒出了一句平平淡淡的话:“知道了,你一个人在家也要多小心,有情况别忘了给边防站打电话!”凝望着老伴渐行渐远不再伟岸的单薄背影,刘京好喃喃自语道:“死老头,都76了,还这么要强。”时间真如白驹过隙啊,转瞬间,她和老魏在173号界碑已经驻守了52年。52年,她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她们把爱情的种籽撒在了萨尔布不拉克草原,她们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无怨无悔,却把“攻不破的边防线难不倒的兵团人”这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大千世界,生活百态,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人,所做的事也大都是凡事,凡人凡事组成了这个生动复杂的世界。只是,在特定的时期,凡人凡事也可以成为凡人英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无数“逆行者”迎难而上,走上战“疫”岗位。

春节期间湖北疫情的蔓延牵动着所有中国人民的心,随着确诊和死亡人数的不断攀升,其程度已经超过了十七年前的非典。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速度之快,威力之猛,使得世界不断聚焦中国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认为中国采取“最勇敢、最灵活和最积极的”严格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战“疫”的速度、决心和力度是世界的榜样,应当学习中国的应对措施。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疫”,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出力。无私无畏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是在出力,保持从容心态生活着的普通群众也是在出力;坚守岗位、敬业尽职是在出力,延长假期、配合防治也是在出力!

这次疫情,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闷棍,提醒我们:你只是地球上一个平常物种,渺小,且不堪一击。希望今后,人类能接受教训,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占尽优势也不再为所欲为。当然,不只对动物,对人也是如此。

大灾面前有大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人,离开了安逸的后方,他们是医生、是政法干警、是老师、是志愿者……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在此时此刻,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美的逆行者,他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满怀一腔热血,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以信仰为剑、以责任为盾,用他们的生命诠释着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也正因为有了他们,即使疫情如此严峻,但我依旧有信心,祖国依旧昌盛,人民依旧安居乐业,东方的公鸡依旧雄赳赳、气昂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航拍中国的优秀观后感

全文共 1615 字

+ 加入清单

也许是同一片风景,之于你我却是不同的感触。

对于牧民来说,这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儿。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奇观,因为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很新鲜的感觉。

还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就是治愈,可爱的动物们,也在他们的江湖世界闯荡。

“一万个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并不奇怪。

《航拍中国》呈现的方式十分写实,日常的一切真的就像是“上帝视角”的生活化,加上片子没有华丽丽的词藻,我们跟着画面和旁白渐入佳境,一点点去挖掘,一点点去发现,在地平面的观察就很像是在平行世界,我们只能看到我们平行的事物,一切都有局限性,当高度拔高,那种视觉便是一种三维立体的感受,一切都很宽阔,“原来世界那么大”,“不要拘泥于一点”,“更应该活在当下”,在时间-空间这条线上来观察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上帝如何来看我们的星球,我们的家园,人类构建的系统如此纷繁有序,色彩绚烂,充满活力,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受。从不同视角、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来看,这个片子本身之于你我就是不同的,如果只是为了欣赏我们的美景,哪有你亲自去看看的那种惊艳,如果你透过他的本意去看,我觉得里面很多细节,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释放的都是爱,无条件的爱,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人的感觉本来就是五味杂陈,因为你对一件事的反应,根本不是因为一件事,而是和你背后息息相关的,你的学识、你了解的信息、你的生活背景、你的价值观都会牵连你造成你对他的情绪反应。可是当我们在看片子本身的时候,更多的呈现出来的是视觉感效果,洗尽铅华集50分钟,要说的很多,变化无穷的自然、意境、本质,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一些有意思的切入点和拍摄方式会成为观看的动力,干货和猛料、丰富的信息量,能从中获益良多,特别是航拍者他们孜孜不倦和乐此不疲的追求精神,总让我无比汗颜。

之于你我,更相信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华基因,而热爱便从中而生。很难分辨这是对纪录片本身的一种推崇,还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基因, 再次的对纪录片有了新的突破,把它燃成了一个流行文化,同时也是源自于不分你我的一种全球文化,对纪录片发展的前景更充满信心。 所以他对于纪录片来讲是个大突破,更让我们感受到的是“flat world”。

对于这个摄制团队也是相当令人敬佩的。

《航拍中国》新疆篇的拍摄是从2016年4月开始,从最初的实地勘景,制作详细的拍摄目标书;到6月开始正式拍摄,新疆篇摄制组的小伙伴们拍摄横跨北疆边境到南疆荒漠,航拍点数百个,累计拍摄240天,整个拍摄共出动多个直升机组加无人机组,总行程66000公里,可绕地球一周半!

8个月,66000公里,《航拍中国》新疆篇累计拍摄240天,航拍点数百个,共出动多个直升机组加无人机组,摄制组整个行程可绕地球一周半!

自开拍以来,横店锐智九州航拍团队的小伙伴们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拍出精美、惊艳的镜头不断努力、不断尝试。然而,在这些让我们流连忘返的镜头背后却有着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儿。

在《航拍中国》新疆一集的航拍中,摄制组探访海拔五千米高的博格达峰,在冰雪之中造访天池,进新疆最大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缺水、高温、风沙是摄制组都要面临的问题,#锐智九州#国内顶级航拍团队多次不断挑战生命的禁区。

其中,《航拍中国》让摄制组印象最深刻的是楼兰古城的拍摄,那个地方就是生命的禁区,手机已经没有信号,几百公里之内没有任何活的东西,里面的地貌,你的感觉都是完全一样的,到了晚上一片死寂,人进去很容易迷失,找不到方向。七月份气温极高,更是死亡之地,连汽车轮胎都会化掉。摄制组想进去拍摄,被当地向导制止,据向导说,只要太阳一落,即使走出一百米的地方,就再也走不回来了,充满了《鬼吹灯》的既视感。

航拍不是一件只要你够勇敢,有胆识就可以去拼的事情,除了对于技术是一种严厉的挑战,更多的是面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平衡。而能够保持平衡就已经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没有走过他人的人生,就不要评判他。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他们值得我们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观后感_中学生作文300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老爸是个商人,一天忙忙碌碌,东奔西走,陪我的时间就更少了.但我理解老爸,他一天忙忙碌碌完全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加幸福.?第二天,水蒸气哥哥们一出门就变成了我----小雨滴。

获得《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荣誉的有: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航空英模罗阳;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为气象观测做出巨大贡献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被网民赞为最美女教师的张丽莉;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的“民工”局长陈家顺;坚持五年背着生病母亲上下班,为年轻人作出榜样的孝子陈斌强;丈夫背着妻子,坚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医的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艾起;因病去世并把器官捐献给他人的十二岁女孩何玥;备受思乡之苦,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坚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农家妇女高淑珍。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公安部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表达了特别致敬。

节目播出时,许多观众特意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同收看,一些企业还组织员工集体收看,很多中小学都要求放假在家的学生收看《感动中国》,并写下观后感

《感动中国》在播出后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节目播出后,关于感动的感言在网络、微博、微信上广泛传播。很多观众还在网络上多方寻求小女孩何玥家人等人的联络方式,希望能尽自己力量帮助他们。

[感动中国观后感_中学生作文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舞蹈中国妈妈观后感

全文共 1174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在选舞蹈鉴赏课之前我对于舞蹈真的是一窍不通的,选择舞蹈鉴赏课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舞出我的人生》这本电影,只是喜欢,然后想去更深一步的了解。

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第一个问题:舞蹈是什么?第一反应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其实想到了一层意思,还是挺开心的。舞蹈是用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第一次看电视舞蹈大赛,了解国际标准舞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其实之前在舞林大会上也看见过这类舞蹈,不过只是观赏,觉得好看。上了一课后才明白看舞蹈要看速度,力度,配合能力,舞感等等。平时我看到的较多的还是街舞,但真正去看舞蹈大赛的街舞跟平时看到的又不一样,觉得总没有前面看过的国际标准舞好看。

大河之舞真的非常震撼人心,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踢踏!每一个节奏都打在观众的心上,于是看大河之舞,内心非常激动。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力挽狂澜的力量。再配合天籁之音,慈爱,温柔。很喜欢这样的舞蹈,尤其是最后美国黑人自由的踢踏和爱尔兰踢踏的那场较量最后承认对方,总是让人意犹未尽。仿佛被赋予了那种自然的力量,干起事来也特别有劲。

足尖上的舞蹈芭蕾,《天鹅湖》是之前略有了解的,不过这次是真正完整的欣赏了一遍,四小天鹅那段看一遍赞叹一次。男版的《天鹅湖》是个意外的收获,一样的音乐不一样的效果,不一样的感觉,没有一点强加上去的感觉。后来看的中国芭蕾剧《红色娘子军》,《白

毛女》,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芭蕾,不同于西方的芭蕾,但同样很吸引人。中国古典芭蕾《大红灯笼高高挂》让我对芭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电影相比,虽没有语言的表达,但肢体语言,再加上舞台上的灯光,背景,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样能表现社会的腐朽,同样表达封建的势力的批判。这是中国古典艺术的大型盛宴,惊心动魄的美!

再说现代舞,自由的舞蹈舞出一颗舞者的心。第一次了解到金星这个人,非常的崇拜这样有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舞蹈向大家表达自己内心的人。《水月》看了让人非常平静,流淌着的有种中国的古韵味。

民族民间舞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展现了原生态美。打鼓时那种狂野的力量震撼人心。他们沉醉在自己的舞蹈中,释放最原始的自我,于是人便拥有了太阳,月亮,土地最自然,最原始的力量。心跳随着鼓声而振颤,血液随着歌声而沸腾。其实一直想去云南那样拥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去看看,现在似乎更想去了,那个拥有自己的信仰的地方,有种神秘而特别的魅力。

《士兵兄弟》那个限制性的舞蹈,圆盘上的战场似乎硝烟弥漫,两个士兵兄弟携手冲锋陷阵的场面似乎就在眼前,紧张的情绪由此滋生。《中国妈妈》那是中国母亲的博大的胸怀,那是中国母亲的包容,慈爱。

舞蹈鉴赏这门课,我更加了解了舞蹈,欣赏了很多很多喜欢的作品,看到了舞蹈别致的魅力,今后再看舞蹈,首先我肯定能够大概辨

别是什么类型的舞蹈,然后能从思想,技术,背景等等多方面去欣赏舞蹈,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这个字眼对于小小的我来说并不陌生,但也不熟悉,在看了《感动中国》之后,我进一步了解了“感动”。

“20--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阿里帕?阿里马洪……”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她收养了19个孩子,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随着主持人此起彼伏的声音,我激动地拍起了手,泪水在眼眶中转动。阿里帕妈妈的博爱让我敬佩,也让我羞愧,我要努力也成为阿里帕妈妈那样有爱心的人。那时我知道,我作为中国的一位成员,我感动了,被阿里帕妈妈的母爱感动了。

“20--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张正祥……”他不止感动了我,还震撼了我的心灵。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坚决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作斗争,为了让滇池草清河明,他成了别人眼中的“疯子”,他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就是张正祥。我说,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人才是真正的疯子,一个破坏自己家的人难道不是疯子吗?那时我知道,我作为中国的一位成员,我感动了,被那位勇者无敌的农民的爱国之心所感动了。

回想起以前,我经常乱扔垃圾,破坏环境,使地球妈妈伤痕累累,希望地球妈妈能原谅我。现在,从这一刻起,我不会再这样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在20--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中,我发现,他们大多是普通的人,只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所以感动了中国;只因为他们奉献,所以感动了中国……我相信,今后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也会出现你我的身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王威,男,汉族, 1981年12月9日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教于兰考县小宋乡第三初级中学。王威同志,工作勤恳,爱岗敬业,为人正直,对人热情,多次被评为乡、县模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他的主要事迹如下:

2011年腊月二十七上午九点左右,王威同志和他母亲去山东省看望亲人。返回途中经过小宋乡曲楼村南四明河上的一座便桥时,突然听到一名男子急促的求救声,听到喊声,他迅速下车,只见河水中一名男子被一辆机动三轮车的车把压住,丝毫不能动弹,正大声呼救。当时,北风呼啸,河水湍急,情况万分危急,王威同志不假思索,没有来得及脱去棉衣和棉鞋就跳了下去。冰冷的河水刺骨疼痛,他咬紧牙游到那男子的身边,用力挪动三轮车把,抓住男子的衣领使劲拖到岸边,把他救了出来。这时,那男子泣不成声地说:“我老婆还在三轮车下面!我老婆还在三轮车下面!”当时三轮车底部朝天,整个车子完全掉进两米多深的河水里,丝毫看不出他老婆在哪里。命悬一线间,时间就是生命。在这生死攸关之际,没有时间让王威同志犹豫,也许他犹豫的一霎间,可能一个人的生命就会消失。王威同志不顾刺骨的冰水随即跳下水,咬紧牙关,再次游到三轮车旁,和刚下水的另一名男子齐心协力,费了好大的劲,竟然没有掀动;紧急关头,他们再次鼓足劲,三轮车终于被掀了过来。王威同志急忙拂去河面漂浮的杂物,蹲下身去,一把抓住那名妇女,拉出了水面。可是,那个妇女已失去知觉,情急之中王威同他爱人用尽全力把她拖到岸上,对她进行抢救。惊喜的是那位妇女的手动了一下,人还活着,后来,在众人的帮助下她慢慢苏醒过来,这时王威同志心里松了一口气,才感到浑身冰冷刺骨,湿透的衣服已结了冰,冻得直打哆嗦,但是他的心里是暖和的,因为生命无价,他的一个小小举动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这时周围的群众越来越多,看到那位妇女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王威同志就开车悄悄离开了。 事隔几天后,他才知道所救的人是孟寨乡虎羊寨村村民牛建厂、刘玉玲夫妇,他们是为儿子置办结婚用品路过便桥时,不慎落入水中的。

后来,牛建厂、刘玉玲夫妇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救他们的人是王威同志。就在2012年2月5号那天,他们领着孩子带着锦旗、礼品来到王威所在的小宋乡第三初中,紧紧拉住他的手说:“谢谢您,要不是您,俺两口早就没命了!是您给了俺俩第二次生命。”

后来,在兰考县宣传部、兰考县教体局、小宋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兰考电视台一套、二套、三套,《兰考手机报》、《今日兰考》、《开封日报》、《教育时报》相继对他的救人事件做了宣传和报道。号召大家学习冰河救人英雄,最美乡村教师等。为了弘扬正气,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精神文明和道德素质水平。

由于王威同志事迹突出,2012年9月被评为兰考县优秀教师,‘’新长征突击手‘’,“师德标兵”,2012年11月,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身边的榜样暨2012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2013年2月6日,被评为“感动兰考人物”之首。2013年3月被评为“开封道德模范见义勇为提名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的观后感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量子力学的世界级大师塞林格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过他的一名中国学生:“你的努力,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国家!”数年后,这名中国学生的确没有辜负导师的期许,他带领团队在中国建立起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首次”。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爱因斯坦建立的相对论、伦琴发现的X射线等影响世界的重要发现一起,被评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这个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

从事量子通信研究的十余载,潘建伟的团队先后六次斩获“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突破”,并以“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的研究成果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头顶着众多耀眼的光环,在普通人眼中,潘建伟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开学第一课少年强中国强观后感300字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晚上8点,我准时收看了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合办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在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透过电视,我看到了一张张布满勒痕的脸,以及各种逆行的背影,白衣天使们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尽一份绵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躯与疫情赛跑。他们挺身而出不是为了当什么英雄,而是学着前辈的样子,替更多人负重前行。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没有退缩。

身为一名学生,我把他们当做榜样,努力学习将来也要成为他们一样,做一个敬畏生命、心怀使命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会阿布列林观后感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晓川这样评价阿布列林:“他是焦裕禄的好学生,他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信仰来尊崇的。”

阿布列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努力践行“争当焦裕禄的好学生”的庄严承诺。40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都一直影响着他,成为他前进道路上强大的精神动力。阿布列林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廉洁办案,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在哈密市检察院、法院系统工作的31年里,阿布列林从助理检察员到副检察长,再到法院院长,经手案件超千件。做检察官时,无一错捕、错诉;做法官时,没有一起案件改判。阿布列林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阿布列林深有感触地说:“我没想到自己会被评选为2016 感动中国 年度人物,这个荣誉不但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全疆各族人民的荣誉。荣誉是动力,作为一名受党多年培养的少数民族司法干部,我将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加强民族团结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会观后感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我在学习了潘建伟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深受其感染和激励,自觉自愿地向潘建伟同志学习,学习他爱国敬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以潘建伟同志为榜样,我也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扎实工作,勇于奋进,为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潘建伟同志是我社的杰出代表,作为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在国内外荣获众多奖项,为我国量子信息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潘建伟同志能取得成功,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他爱国敬业的精神。在国外学成后面对国外顶尖研究单位的招揽,他毅然选择了回国,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在我从事的金融行业,尤为需要这种爱国敬业的精神。金融行业从业压力大,面对的诱惑也大,每天和钱打交道,经常过手大额的金融交易,爱国敬业就是指引我们踏实工作、清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没有爱国敬业的精神,就无法做到心无旁骛的踏实工作和良好的自我约束,一旦走上拜金和贪腐的道路,就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重大的财产损失,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不光在我们金融行业,像潘建伟同志这样爱国敬业的精神,也是我们全社会、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精神和品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和思想意识多元化的现状,爱国敬业应该是我们所有国民的价值共识。这不仅直接决定了我们个人的行为处事方式,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把富强国家的信念融入我们的岗位工作中,在人生抉择时谨记国富民强的价值追求,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潘建伟同志打动我的第二点就是他立足本职踏实奉献的工作作风。我们都知道科研工作充满了困难和艰辛,潘建伟同志从2001年回国至今,16个年头扎根在科研工作岗位,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抵得住诱惑。正是这种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做实事、默默无闻甘奉献的精神,才成就了他今天的成功。

学习潘建伟同志,正是要学习他踏实奉献的工作作风并且要贯彻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我作为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在学习了潘建伟同志的先进事迹后,即在公司里组织筹划了“敬业、踏实、奉献”的专项培训和竞赛评比活动,并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我们利用单位培训时间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本单位和业界同行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先进事迹,并发起了全员‘踏实工作,争先创优’的评比活动。通过专项活动,为全体员工树立了敬业、踏实、奉献的思想,锤炼了大家务实求真、勇于奋进的作风,在全单位营造了踏实奉献的良好氛围。

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建设我们美好国家的一员,我们要像潘建伟同志那样,立足本职工作,多做实事,多做好事,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平台,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主观能动的态度,百折不挠的韧性,无私无畏的素质,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每个人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艺术精神观后感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艺术精神是什么?是乐?是游?

我国古代最初是以音乐为中心教育,慢慢的就变成礼到后来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其实我在想,大同社会是不是就是最初的乐高于礼的状况呢?应该是吧,在我眼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乐高于礼?可能吗?完全不可能?社会是不可能倒着发展的。社会永远是前进的,就算你是退,也只是你个体的退。实际上以人性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群体意义的用“乐”去陶冶,是不现实的。我觉得社会发展到巅峰状态,肯定是要毁灭的。不管说是天灾还是****,我倒觉得****的可能性还大点。

李复观讲到孔子对乐的追求,举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的例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人格与磬声为一体,这样的大智慧才令人折服。

讲庄子的第二章,我不得不说,真的很难懂。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精神上的自由,以一个“游”字可以加以象征。即艺术上的东西,来源于游戏。因为在艺术上所得到的快感,是不以任何利益为目的的。事实上,我对此有一些的怀疑。许多时候,对于艺术的创作,都是创作者对于自身某种情感的一种宣泄。宣泄自己的情感获得一种快乐难道不是一种利益吗?那么艺术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恐怕谁也无法将它准确定义。那么究竟又为什么要来定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的好,顺其事物自然的发展就好了。无即是有。研究过去研究过来,于我而言,也只不过是找到了数学上的一根渐近线。

另外,我觉得对于不是学画画的人来说,徐复观先生对于那些画的整理、讨论与考证,真的很让人佩服和赞叹。不仅为他的作品——这本书,也为他的这种精神。真的很好,或许这就是卫夫人所说的“善写者不鉴,善鉴者不写”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合伙人,陈可辛导演的电影,由内地三大小生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三个小人物80年代叙述到今日,讲的是大时代下三个小人物白手起家的故事。

从整体上看,成东青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几乎是所有从农村进入到都市生活的年轻人的范本,无论是成功的一面还是失败的一面。城市化是当下中国仍在继续进行的一项工程,然而并不是进入到城市就自然地转换了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生存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或许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成东青就是这样一个从农村考上大学的普通青年人,用流行的词语来概括就是所谓凤凰男。其实对每个从农村进入大学的人来说骨子里都多少有些矛盾的性格,一方面对于家乡的父母来说,无疑他们是骄傲的,能从上千人的村落里考上大学本身就意味着某种成功,至少他们要强过小时一起玩耍的伙伴。然而,另一面他们却又不免有些自卑,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全新的生活环境里大家不会关注你以前的成功,他们只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无论是你骑自行车走到终点还是跑步进入终点还是开汽车进入终点,他们只关注你进来时的样子,而不关注你走的是否艰难。

或许,初入大学的成东青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现实的寒酸使他感受到自身的二或土鳖,但是曾经成功的经验又告诉他目前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他终将抹平与他人的差距甚至成为新群体中的佼佼者。黄晓明将成东青的这种矛盾心态真实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一方面对同学的潇洒风度以良好的口语能力崇拜不已,另一方面却又坚信自己能超过他们,因而立下要看800书的雄伟目标。

现实的影像使其感到自卑,而这种自卑又进一步成为其上进的动力。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曾经深入分析过这一现象,而成东青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例子。他在乎别人的目光,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时,骨子的的自尊又让他在看似老实木讷的外表下掩藏了一颗强悍的心,这又使得他一旦认定了目标就绝不会轻易动摇,哪怕是他最好的朋友或亲人也不会让他改变自己的看法。

与苏梅的恋爱就是他这种强势性格的第一次展现,面对自己认定的目标穷追不舍,跟踪、下跪、示爱、强吻,各种能用的方法都用上,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说成东青的各种木讷、土鳖是当下几乎所有吊丝们的一个共性特征,那么这种对坚韧的个性品质与不怕世俗目光的强悍气质则是成东青所特有的。

这种坚韧的个性尽管与二、土等特点混合在一起,成为他中国式土鳖的表现,但这也却恰恰是成为一个领军人物所必备的品质。正如尼克松所说的,总统的责任在于领导而不是说服。作为一个领军人物需要的是对现实的准确判断以及坚持自己判断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凭着冲动与灵感。在这种情况下,成东青的二恰恰是成为自己领军地位的最大品质。因而,他的坚持不上市就真正展现其领军人物智慧的地方,只有对大局有良好的判断,才能不为现实的利益所诱惑。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觉这是近期影片中为数不多的一部不错的电影,大家有时间抽空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郭小平观后感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白岩松饱含深情地宣读了“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郭小平的颁奖词:“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12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同时,“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也给予郭小平高度评价。“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雨露这样评价郭小平:“从医治人的身体,转向救助人的心灵,他投入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赢在中国节目观后感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CCTV-2的“赢在中国节目是中国版的“学徒”,我曾看过“学徒”第一季,因此周二看了一集“赢在中国”后,就忍不住把两个节目中的选手进行了一番比较。

两个节目的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个性是“赢在中国”进入后期,所有选手分为两队进行比赛,然后输了的一队由评委点评,并从中挑出一名选手开除。这与“学徒”的模式几乎如出一辙。当然,两个节目正因参赛选手而截然不一样。

当评委拷问选手应当淘汰哪一名队友时,“学徒”节目中的美国选手都是毫不留情地指出队友的缺点和失误,肯定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并表现出强烈的继续参赛的愿望。在评委拷问时,选手们的相互指责常常超出批评的范畴,而夹杂了不少人身攻击,现场气氛极为火爆。

反观“赢在中国”节目,评委要求指明一个队友来淘汰的拷问几乎让一些选手陷入崩溃的边缘。不仅仅有选手拒绝直接与队友的冲突,问评委,“我是否能够不选队友?”、“我能够选取场下的选手吗?”,而且还有几个选手选取淘汰自己的,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美国文化崇尚“直话直说”式的坦率,也并不避讳近乎粗鲁的“人际对抗”(confrontation),而中国文化则完全相反,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个性是在公众场合下的“对抗”,绝对是一个禁忌。如果两个中国人当着其他人的面互相批评指责,那么他们的私人关联就算完了。从这个角度,我觉得“赢在中国”里选手们的表现,也不算太离谱,只是在那一刻,中国文化和现代商业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剧烈的冲突,而他们没有很好地将其化解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举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感动着。

从20xx年的春月起,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都坚持收看,认真地聆听着那些感人的故事,认真地品味着每一段颁奖词;十多年了,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段故事,成为我前行中最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

非常感谢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带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暨颁奖典礼”,这是一档让人们体味感动、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灵魂的好节目。我一发现他,就把他当做一个滋养自己心灵、软化自己感情、培育并保持自己有一颗能感动的心的好节目;事实上,我的这个想法在观赏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能得以实现。

至今还记得,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还在行进中,我就在感动中写下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评选之感动”,记录下对于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老师李桂林、陆建芬贤伉俪二人在天梯小学坚持十八年的感动。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我灵魂得以洗礼、升华的时刻,我自己很清楚: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崇高的伟大的灵魂,都有着一种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些崇高的灵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也是我这一辈子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做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仔细看看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好人们”,那个不是做好人做好事十多年、几十年——陪聋哑儿子读书十六年的爱心妈妈陶艳波、帮助“发小”三十九年的陇海大院的哥们、默默捐款20xx从不留真名的张纪清、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辉等等。

每一次观赏“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都是让我的心与情得以进一步软化、激发、培育和提升的好时刻;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故事,让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润,更能被感动、感化。至今,我还能有一颗似乎与年龄不符的能够感动的心;至今,我还有一些能够让自己骄傲的激情,我要感谢诸如“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之类的节目、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我会很好地珍惜这些人物、这些故事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文化陶冶,我会继续努力地让自己有一颗能够感动的心,有一份能够有一定热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刘垚

下午下了第二节课,十点的时候,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其中有几个故事,使我十分感动。

一个故事,是彻底感动了我,2017年11月初的时候,每年都会大雪封山,所以中国政府就给他们搬了家,但别的人都走了,阿爸流了下来在这里放牧,巡山。每一粒食物都是来之不易,那里的土豆只有手指头那么大,小麦根本就是不会一长一粒子,又一次,阿妈在越雪山的去看病的时候,就冻死在雪山中了,小妹妹卡在冰里出不来就被活活的冻死了,因为在了里的生活都是很苦,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他家了他和他的孩子闹了好几次别扭,他告诉过他的两个女儿,守护这片山,就是守护祖国。在他的概念中祖国的土地一寸也是不能少的。有一次他用做衣服的布料,做了一面国旗,他女儿看见这个问它做了什么。他说是一面国旗。在他每次出去的时候,他都会在树枝挂上国旗,在他享年七十七,在他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做法传给女儿。

看了这个小短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爱国了。他们在这么艰辛的情况下,他们却还要坚持,他们本可以过上跟好的日子但是为了报答祖国,每天都会坚持巡山,他宁可自己的生活再苦他还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他临死的时候,照样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信念,照样也让自己的后代坚持了下去。

这一次看感动中国,还是以前一样我还是受益匪浅,这一次我懂得我们都要爱护祖国,爱护祖国也并不是全在那些大事中,也许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在爱护祖国,只是有些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了。不在嘴上行动,快点做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578 字

+ 加入清单

20_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播出了,如果不是在姥姥家看了会电视,我还不知道今天就要播出感动中国。

看完感动中国,我真心觉得,闲着是罪恶的,浪费钱也是罪恶的。闲着,其实就是浪费时间,那么概括起来,浪费是罪恶的,应该怎么办?应该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金钱,珍惜资源。当有真的感触的时候,这些词句就不是空话和口号,不空洞也不高大。98岁的胡佩兰奶奶一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格桑吉德教书的那个地方,拍的那个小孩子,穿的那么脏,那么破,我们随便给他们一点也是好的,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好意思浪费,怎么好意思随便把衣服什么的丢掉,应该捐出去。还有捡破烂资助孩子上学的刘盛兰爷爷,他活的那样勤劳;还有为孩子凑学费在生命的最后抢时间为孩子们绣制清明上河图的母亲姚厚芝,时间对她来说多么宝贵,我想她每天都会企盼哀求上天能多给他一点时间,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你所浪费的今日,是昨日殒身之人所期盼的明日。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闲,会觉得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找不到意义所在,而现在,在刚看完感动中国人物之后的强烈感情下,我觉得,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花大量的精力去做,以后忙完自己份内的事也不会觉得闲得慌,那就是:慈善。有时候我也会想,有什么好捐助的啊,他们有那么穷吗,再说政府干嘛去了?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真的是有很苦的地方呐,真的是有需要捐助的地方(不过还是建议有可能的话少通过红十字会神马的中间途径)。还看到因为急着救孩子跳水导致高位截瘫的方俊明,很欣慰他工作的工厂很够义气,他的母校也很好,会有孩子们组成专门的义工团去陪伴他,其实这就是他们学校的一个精神楷模。还有自己捡破烂省吃俭用的刘盛兰老爷爷,在他家里的墙上贴着义工团的孩子们去陪伴他的照片,他说这让他很温暖,我当时就想,原来义工团的工作真的是有意义的,有舍友发说说表示做义工很有意义因为老人们很开心,我当时还想她太傻太天真,你们去哪儿说一些不用不痒的话能有什么用呢,真的能帮到什么呢,但也许义工活动真的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转念一想,做义工也要有好的心理准备,因为毕竟很多需要义工帮忙的老人居住条件也不是很好,做好吃点苦头的心理准备再去。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__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我被他们的杰出事迹感动着!一个捡破烂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俭用数年来捐出十几万元钱,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学生。一个身患绝症的村官,能把自己的百万家产,都用到了村里的公益事业。自己到最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她叫唐爱兰,她说的一句话更让我感动!那就是你对大家付出了真诚,大家就会对你付出真诚!

绝对真理!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将军夫人,放弃安逸,回到艰苦的农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实现了自己的崇高理想!还有身患绝症的母亲用几年的时间绣出清明上河图,用生命诠释伟大的母爱!还有为了救人落下终身残疾,笑对人生无怨无悔的见义勇为的英雄!还有义字当先为牺牲的战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还有为了孩子们上好学舍弃小家的好老师!还有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航天英雄们!等等!他们的事迹使我非常感动!

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1921点亮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626 字

+ 加入清单

奔赴世界各地拍摄,采访国内外近70位专家学者,历时半年制作完成——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5集电视专题片《1921点亮中国》,将于今明两天先后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东方卫视首播,向党的90岁生日献上一份厚礼。

90年前,在上海的一幢石库门民居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就是那几个夜晚,这幢民居里的灯光点亮了中国历史的新历程。汇聚于此的13人从这里走出,星散四方,改变了民族的命运。

当时,年轻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何会在上海诞生?《1921点亮中国》给出了它的答案。总编导施喆说,这部专题片突破了传统党史叙事模式,把建党放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中去研究,吸收最近5年来党史研究的学术成果,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学科的角度,解读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基因。

大海捞针,尘封近90年影像露脸

“预见未来的钥匙,隐藏在历史之中!”这是《1921点亮中国》片头文字中的一句。然而,找到这把钥匙谈何容易,要知道,涉及中共建党初期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像资料几乎是空白。怎么办?该片派出了专业的资料采集团队,除在国内的重要图书馆、档案馆仔细查找外,还前往俄罗斯、日本、荷兰、法国等地搜寻。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惊喜的发现是陈独秀等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历史影像。这批来自1922年的珍贵资料,是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人物数量最多、距离中共“一大”时间最近的影像。它们是从俄罗斯当地记录两次会议的影片中挑选出来的,一次是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另一次是1922年11月2日至12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

当然,寻找的过程是艰难的。用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节目资料中心研发部主任汪珉的话说,“犹如大海捞针”。最早为资料中心提供重大线索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玉贞,据她透露,曾在莫斯科看到过陈独秀的镜头。通过多方面努力,资料中心终于建立了一条连接俄罗斯的采集通道,并于今年2月陆续收到俄方发来的影像截图906幅。由于事先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与照片,对于中共早期领导人的形象已相当熟悉,因此当影像截图中突然出现一位发际线较高、又留着胡子的中国男人时,大家顿感一阵惊喜:这不就是时任总书记的陈独秀吗?而和他同桌的另一位戴眼镜年轻人不就是党的“一大”代表刘仁静吗?再经过仔细辨认,大家又欣喜地从人群中发现了瞿秋白、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等重要人物。

今年5月23日,节目资料中心派出资料采集团队前往俄罗斯。一到莫斯科,大家直奔位于远郊的两处档案馆和影像馆,将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采集回国。《1921点亮中国》的播出,将是它们在国内首次与观众见面。

意外惊喜,收获李大钊的学籍簿

在日本拍摄期间,摄制组也有意外的收获。今年4月,项目组编导赵菲菲去日本采访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石川祯浩。当时正好遇上他写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一书举办座谈会。虽然是日语版,赵菲菲看不懂里面的文字,但书上的图片吸引了她,她饶有兴致地翻看着。这时,一张熟悉的脸出现在眼前,她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是陈独秀,但她不敢确认。因为,这张照片在国内从未看到过,且跟大家熟悉的陈独秀梳个背头的形象很不一样,照片中的陈独秀皮肤黝黑,头发略显凌乱,一脸灿烂的笑容。赵菲菲向石川祯浩求证,得到了肯定回答。石川祯浩说,照片是他从俄罗斯的一个学者那搜集过来的,据他考证,是1922年陈独秀在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时拍摄的。

在此之前不久,摄制组到李大钊早年留学的早稻田大学取材时,还被获许拍摄了李大钊入学时的学籍簿真品。这张16开大小的卡片详细记载了李大钊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学科及在东京的住址,上面显示,李大钊于1915年7月5日完成了第一学年的学习。此外,还搜集了极具电视表现力的历史素材,如列宁、孙中山的原声录音,李大钊、马林等人物的影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