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羊的成语故事或历史故事(精品20篇)

导语:我是一只狐狸,一只狡猾的狐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狐狸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4084

作文

1000

是可忍,孰不可忍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是可忍,孰不可

成语拼音: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成语用法:作分句;指绝不能容忍。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是:这个;孰:什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绝不能容忍。

成语来源: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成语造句: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3章:“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鲁国贵族季孙氏操纵朝政大权,把鲁昭公赶到齐国,把鲁哀公赶往卫国。他更为放肆,在家设置“八佾”这个只有太子才能享用的大型舞乐队,严重违背了周礼,孔子气愤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字开头的成语

是可忍,

包含有是字的成语

一身是胆    马首是瞻    解铃还是    唯命是从    丁是丁,    老而不死    是可忍,    三十六策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故事:田单攻城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田单是齐国的一位大将军,有一次,他决定去攻打狄国,临行前,去请教鲁仲子。

田单问鲁仲子:“我准备带兵去兵去攻打狄国,先生认为此行会怎么样?”

鲁仲子摇摇头:“恕我直言,此次出击,不会顺利。”

田单心中不快,却依然心平气和地问道:“此话怎讲?”

鲁仲子说:“将军此番一定不能攻克城池。”

田单反问道:“上次攻打即墨,那么大的一个城池,用的都是一些老弱残兵,尚且能打败千军万马的燕国,收复了齐国的失地。这一次攻打如此小的一个狄国有什么难的呢?”说完,也不告辞,拂袖而去。

田单率兵出发攻打狄国,一连苦苦战斗了三个多月,仍不见分晓。田单的队伍人困马乏,精神萎靡。

有一天,田单坐在帐内,心中烦闷,突然听到帐外传来孩子们唱的童谣。他仔细听来,虽没有听清全部歌词,但歌词的大意却听明白了:“田单的军队,装备很整齐,打仗却不行,长枪如同烧火棍,士兵无用像狗熊……”

田单听了这首歌,心里很纳闷,坐立不安,在帐子里来回踱步,最后决定还是去请教一下鲁仲子。

田单想起当初鲁仲子曾说过一定攻不下狄城的预见,心里惊异鲁仲子的明断,因此,诚心诚意地对鲁仲子说:“先生请原谅我上次的无礼,你的预见果然不错,请指教这究竟是为什么?”

鲁仲子说:“上次攻打燕国,是为收复家园而背水一战,你和士兵皆士气高昂。此次已不同以往,你金钱封地样样俱全,已习惯高高在上做大将军,如何带动起士兵冲锋陷阵?”

田单心服口服,回到军营后,和士兵同甘共苦,鼓舞士兵,果然很快攻下了城池,打败了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犬牙相错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quǎn yá xiāng cuò

【出处】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汉书·中山靖王传》

【解释】错:交叉,错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领土等

【相近词】犬牙交错

【同韵词】三吐三握、夷然自若、背本趋末、惊心悲魄、不逢不若、含冰茹蘗、生功止过、互为因果、肃然危坐、动人心魄、......

成语故事】西汉刘邦分封诸侯,诸侯凭借自己的实力与中央抗衡,汉景帝时就爆发了“七王之乱”,汉景帝并没吸取教训,又给自己13个儿子分封属地。汉武帝想收回他们的领地,诸侯们说先王把封地分得犬牙交错就是让他们力保汉朝江山。

【成语示列】地体华离,犬牙相错。  章炳麟《论亚洲宜自为唇齿》

【成语造句】

◎ 古城墙上筑有许多犬牙相错的雉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眼中之刺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眼中之刺

【汉语拼音】yǎn zhōng zhi cì

【近义词】:眼中钉

【反义词】:掌上明珠、心肝宝贝

【成语出处】白居易母别子诗:“新人迎来旧人弃,堂上莲花眼中刺。”

【成语解释】眼里的一根刺。比喻非常讨厌的人。与“眼中钉”义同。

【眼中之刺造句】你为什么这么讨厌他,彷佛他是你的“眼中之刺”般。

【眼中之刺的成语故事

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只是男子的附属品,男人一旦有了新欢,旧妇就如敝屉一般被随意扔掉。本诗女主人公的丈夫是“骠骑大将军”,因“去年破虏”有功而升了官,皇帝“赐金二百万”,却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他丈夫“洛阳迎得如花人”,不但使她遭到遗弃,而且还迫使她和两个亲生的幼儿骨肉分离。她痛苦地说:“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这不仅是对喜新厌旧的官僚的深刻揭露,也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有力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千里送鹅毛的出处与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路史》。

在唐朝时期,各地的地方官,常常派人向唐朝天子进贡礼物。

一位偏远地区的地方官,派缅伯高给唐天子进贡活天鹅。

由于路途遥远,还没到那里,笼子里就发出一股臭味,天鹅的羽毛也脏了。

到了沔阳湖后,缅伯高就打开笼子,想让天鹅到湖里去洗洗澡。“呼啦啦”,天鹅张开翅膀飞走了,地上只留下几根洁白的羽毛。

缅伯高又急又怕:“这可怎么向大人交代呢?”把缅伯高都急哭了,可哭有什么用呢?他急中生智,捡起一根羽毛,将它带往京都长安。

到了长安,各地的使臣都来朝拜唐天子,并陆续献上了名贵的礼品。轮到缅伯高了,他大步上前,双手捧着那根羽毛。满朝文武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缅伯高将进贡的前后过程编成歌词,高声唱了起来。

歌词最后两句是:“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天子听了,哈哈大笑,心想:这使臣真聪明!

就这样,缅伯高不但没受到处罚,反而得到了唐天子的赏赐。

释义

比喻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鹤发鸡皮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鹤发鸡皮

【汉语拼音】hè fà jī pí

【近义词】:鹤发童颜、白发苍苍、瘦骨嶙峋、步履蹒跚、齿牙动摇、老眼昏花、慈祥和蔼、腰弯背驼、老态龙钟

【反义词】:明眸皓齿、鹤发童颜、青面獠牙

【成语出处】

1、北周、庾信《竹杖赋》:“噫,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

2、清、蒲松龄《拟上加意养老诏……谢表》:“山岩洞谷之中,齐呼万岁;鹤发鸡皮之叟,俱颂三多。”

【成语解释】白发皮皱。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鹤发鸡皮造句】看着那村长大人鹤发鸡皮的样子,杭杭终于忍不住扑的笑了出来。

【鹤发鸡皮的成语故事

你老了,头发像白鹤羽毛那样白,皮肤像鸡皮那样粗糙而发皱,头发蓬乱,牙齿稀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甘棠遗爱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甘棠遗爱

【拼音】:gān  táng  yí  ài

【简拼】:gtya

【解释】:甘棠:木名,即棠梨;遗:留;爱:恩惠恩泽。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

【出处】:《诗经?周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示例】:这个异种,大约就是武则天留下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语法】:作谓语;用于称颂官员的政绩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忠君爱民,始终以百胜的利益为重。在他执政期间,曾经进行许多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于民众的政治改革,人们纷纷支持改革。子产死后,大思想家孔子流着眼泪说:“古之遗爱也。”

甘棠遗爱 成语接龙

【顺接】:爱不忍释 爱不释手 爱之如子 爱之如宝 爱之若子 爱之若宝 爱亲做亲 爱人以德

【顺接】:冰炭相爱 不知自爱 楚楚可爱 冬日可爱 夺人之爱 恩恩爱爱 分情破爱 甘棠之爱

【逆接】:币重言甘 绝少分甘 食不求甘 田野自甘 咽苦吐甘 咽苦吞甘 余味回甘 吃苦不甘

【逆接】:甘为戎首 甘之如荠 甘之如饴 甘之若素 甘之若饴 甘井先竭 甘伏下风 甘冒虎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伯乐相马儿童成语故事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伯乐能发现千里马。比喻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围魏救赵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年轻时曾和庞涓一起从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上了魏国的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骗到魏国,割掉孙膑的膝盖骨,使之成了残废。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往齐国,当上了齐威王的军师。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管鲍之交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典故】生我者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列子·力命》

【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用法】作宾语;用于好朋友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生死之交、管鲍之好

【相反词】点头之交、孙庞之隙

【#25276;韵词】薰香自烧、得人为枭、玉碎花消、逃之夭夭、玉人吹箫、误认颜标、杀鸡焉用牛刀、驽马铅刀、忿火中烧、笑处藏刀、......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总是多出本钱少分利,乐意帮助贫寒的管仲。管仲率军打仗兵败,只有鲍叔牙了解他的苦衷。小白执政齐国后,鲍叔牙把相国的位子让给管仲,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成语举例】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前车之鉴成语励志故事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所写的文章便远近闻名。汉文帝听说贾谊精通诸子百家,于是征召贾谊入朝担任博士之职,此时,贾谊年方二十岁。为了表示对汉文帝的忠心,他曾多次上书,陈述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受到皇帝的赞赏。

有一次,贾谊在奏折中引用了夏、商、周三代都统治了几百年,而秦朝只传了两代的历史事实,劝说汉文帝应该效仿夏、商、周三代的做法,改进政治措施,努力治理国家。他引用当时的谚语说:“前车覆,后车戒。”意思是说,前面的车子翻了,后头的车就要小心了,应当以此为戒,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接着他又说道:“秦代灭亡的车迹我们已经看到了,如果不注意,我们也会走上灭亡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施行仁政,安抚百姓。”

汉文帝认为贾谊的意见很好,于是采取了相应的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奖励农桑等休养生息的措施。经过他和儿子汉景帝两代皇帝的治理,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力也逐步强大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释】鉴:铜镜,引申为教训。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反复推敲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诗人贾岛因考试不中就去当和尚,法名无本。他爱好作诗,作诗时十分认真。一次得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便去请教韩愈,韩愈建议他用“僧敲月下门”,韩愈被贾岛的这种严谨治学所感动。

【出处】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诗话总龟》

【解释】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仔细琢磨

【近义词】仔细琢磨

【成语例句】

◎经过反复推敲,我们终于选择了这个方案。

◎对我们起草的《创作情况汇报》,他在统改全稿时,总是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

◎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

◎不是看见什么就画什么、也不是主观主义地对待客观实际的画家,其所以能够遵循客观实际的法则而又能够充分发挥构思的主观作用,从而创造出富于感染力的形象,除了其他条件之外,也依靠他在创作过程中的反复推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读书的简短成语故事

全文共 4802 字

+ 加入清单

1.牛角挂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扫二维码加公众号购书即赠精美复古书签 或+QQ342885771每天领红包

4.挟策读书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6.温舒编蒲

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7.凿壁偷光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8.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9.囊萤映雪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10.悬梁刺股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11.韦编三绝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12.下帷读书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13.三余读书

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

14.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15.十年窗下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16.学富五车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17.三十乘书

形容藏书丰富或学识渊博的典故。语出《晋书·张华传》:“(张华)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尝徙居,载书三十乘。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响,后人论书之丰富,也每以“三十”为数,不一定必是“乘”或“车”。如果形容书少,则用“无乘书”。

18.枕中秘宝

形容不愿示人的珍贵图书。典出《汉书·楚元王传》所附“刘向”条:“上(汉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后人于是以“鸿宝”、“秘宝”、“秘枕书”、“枕函书”、“秘之枕中”、“枕中之秘”、“枕中秘书”等来指道术书或珍贵而不愿示人的图书。

19.开卷有益

勉励人读书的典故。典出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指《太平御览》,该书原名《太平编类》,因宋太宗曾经通读而改名)三卷,因事有阙,睱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陶渊明也有“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的句子。后人也有写成“展卷有益”的。

20.读书种子

比喻世世代代的读书人象种子一样播撒开去,衍生不息。语出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裴度常训其子云:‘凡吾辈但可令文种无绝,然期间有成功能致身万乘之相,则天也。’山谷(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云:‘四民皆坐世业,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似祖(效法)裴语,特(只不过)易文种为书种耳。”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书种”、“读书种”。

21.束之高阁

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22.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23.寻章摘句

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4.断章取义

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25.梦笔生花

比喻文人文思大进,文笔优美俊逸。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此,后人多以“梦花”、“梦生花”、“彩笔生花”、“笔花入梦”、“花从笔生”等比喻文思大进。

26.文不加点

形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语出张衡《文士传》(唐徐坚等编《初学记》引):“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坐,文不加点。”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点”、“不加点”、“万言不加点”、“不加点窜”等。

27.著述等身

形容读书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贾黄中传》:“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中幼父名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后人遂用“等身书”形容读书很多,只是后来是说将书册摞起来有身子高,与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来形容著述极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28.一字千金

形容诗文作品精心创作、极有价值的典故。事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千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29.洛阳纸贵

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典出《晋书·左思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拜访)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世说新语·文学》也有:“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与《二京赋》鼎足而三,与《三都赋》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

30.藏之名山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山”、“藏诸名山”、“藏版名山”、“名山藏”、“藏名岳”、“藏述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老马识途出处: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老马识途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春秋时,齐国的国相管仲,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原来因为山戎国侵犯燕国,齐桓公出兵援助燕国,打败了山戎,而山戎王逃往孤竹去了,于是齐国继续进兵,去汀孤竹3

据《韩非子·说林》上篇说:齐国军队去时是春天,回来时却已是冬天,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而迷失了道路,不知该怎么走,大家很着急。管仲说:“不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有经验,认得路。”于是挑选几匹老马,放它们走在前头,队伍跟着走。结果,果然找到归路,平安地回来了。

《管子》也有这段记载,不过它说迷失道路的原因,是由于中了敌方的奸计:孤竹国国王答里呵故意叫黄花元帅向齐桓公假投降,把齐军诱进了迷谷瀚海,那里一片沙漠,荒无人烟,风又大,天又冷,而且又是黑夜里,因此迷了路。挨到天亮,才由管仲想出了利用老马作向导的办法,把军队带出了迷谷。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老人能带领年轻的新人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楚人渡河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可以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后来,情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孳孳汲汲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汉语拼音】zī zī jí jí

【近义词】:孜孜汲汲

【反义词】:不慌不忙、临危不乱

成语出处】明·刘基《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故孳孳汲汲,不遑自己,仰驰光而兴慕,俯逝水而长怀……将奚为而可哉。”

【成语解释】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

【孳孳汲汲造句】孳孳汲汲也未必能把事情做好。

【孳孳汲汲的成语故事

刘基,字伯温,谥文成,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因其有辅佐朱元璋开济明朝之功业,被誉为“明代诸葛亮”,明武宗朱厚照誉之为“开国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身后更被奉为“三不朽”的典范和中国智慧的象征,在中国民间形成了丰富生动的“刘基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笑里藏刀成语故事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贞观八年,也就是公元634年,剑南道巡察大使李大亮出巡。途中,他发现了一个才学出众的人,不禁起了惜才之心,极力向朝廷保举,此人被补为门下省典仪。

这个人就是李义府。

唐太宗很想试一试李义府的才学深浅,便召他入宫,令他以“咏鸟”为题,当场吟诗一首。李义府倒不慌张,脱口吟道:“日里扬朝新,琴中闻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言下之意,渴求朝官。

太宗听后,备感满意,说:“与卿全树,何止一枝。”当场授予他监察御史之职,并侍晋王李治。

李义府虽有才学,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表面上,他一副谦和温顺的样子,与人说话面带微笑,十分可亲可敬,但他的内心则阴险狡猾、偏狭刻毒,暗地里置人于死地。当时,人们都说他笑中有刀,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李猫”。

公元650年,太子李治即位,是为高宗。

高宗想立武昭仪,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为后,但又怕朝堂群臣非议,迟迟不敢表露。李义府揣度上意,早已心领神会,就上书给高宗,谎称立武昭仪为皇后乃人心所向,请废王皇后,立武氏为后。

这样一来,高宗大喜,武昭仪也秘密派人送礼答谢。

李义府平步青云,加官进爵。他仰仗高宗与武后的恩宠,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结党营私,曲意逢迎。一时间,弄得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

洛阳有一个女子淳于氏,因罪获狱,被押在大理寺的监牢之中。李义府听说这女子长得美丽无比,顿起淫心。他密令大理寺丞毕正义徇私枉法,削免其罪,准备纳其为小妾。

但是,这件事做得并不严密,很快就露出了马脚。当时的大理寺卿段定玄将此事奏给高宗,高宗便派给事中刘仁轨追究淳于氏一案。李义府怕事情败露,逼着经手这件事的毕正义在狱中自尽,自己得以开脱。

李义府之虚伪险恶可见一斑。

现在人们常用“笑里藏刀”形容外表和气,内心阴险毒辣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华而不实故事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 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 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 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 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 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 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 “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 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 “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 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 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 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 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释读】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出处】】:《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杯弓蛇影的成语故事延伸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载:应彬请杜宣饮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形容人神经敏感,含贬义。

【近义词】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风声鹤唳、满腹疑团、狐埋狐搰

【反义词】处之泰然、安之若泰、谈笑自若、泰然自若、若无其事

【例句】她不知从哪儿听到要地震的消息,整天~,稍有动静就慌作一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名正言顺故事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列子名叫列御寇,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战国时代,史疾为韩国出使楚国,楚王问他:“你在研究什么学问?”史疾说:“我在研究列御寇的学问。”楚王问:“列御寇主张什么?”史疾说:“主张正名。”楚王问:“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吗?”史疾说:“当然可以。”楚王又问:“楚国盗贼很多,用它可以防范盗贼吗?”回答说: “当然可以。”楚王接着问:“怎么用正名来防盗?”这时正好有只喜鹊飞来停在屋顶上,史疾说:“请问你们楚国人把这种鸟叫什么?”楚王说:“叫喜鹊。”史疾又问:“叫它乌鸦行吗?”楚王说:“不行。”史疾说:“现在大王的国家设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等官职,任命官吏时,一定要求他们廉洁奉公,能胜任其职。现在盗贼公然横行却不能加以禁止,就因为各个官员不能胜任他的职位,这就叫做:‘乌鸦不称其为乌鸦,喜鹊不称其为喜鹊啊!’”

名正言顺”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表示名义正当,道理就讲得通,也表示作事理由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成语拼音:shī zhī háo lí,chā zhī qi

成语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小错误会产生大错误。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形容很小。开始稍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成语来源:西汉·戴圣《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成语造句:陶铸《崇高的理想》:“在开始的时候,就得有个盘算,才不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字开头的成语

失之毫厘    失之毫厘    失之东隅

包含有失字的成语

拔十失五    机不可失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失之东隅    失之毫厘    失之毫厘    智者千虑    城门失火    内举不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