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看花灯【通用20篇】

导语:元宵节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不管南方北方,到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元宵节闹花灯的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6486

作文

335

正月十五夜晚看花灯作文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不仅有美味的汤圆,而且还有五彩缤纷的花灯。而这一天我最喜欢爸妈带我去看花灯了,今年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集美灌口风景湖公园观看花灯。

一走进大门,各种各样的花灯就映入眼帘,有造型各异的喜羊羊花灯、充满童趣的米老鼠和唐老鸭花灯、活泼可爱的蜗牛和蚂蚁花灯等等,美丽极了。在通往大广场的主道上空挂满了一个个红彤彤的小花灯,整整齐齐,随风舞动,让人看了心潮澎湃,壮观极了。在众多花灯造型中最有趣的要属在风景湖里的“赛龙舟”特色水上花灯,龙舟中间竖立着一面大红的锣鼓,在鼓的两旁分别站着一个穿着节日盛装,手拿两个大鼓槌的小羊人,像是在憋足了劲似的要把鼓敲响起来。在龙舟的两边还分别有六只手拿船桨的小羊人,它们整齐划一地划动船桨,看似要把龙舟飞快地向前划走。在威猛的龙头前方有一条金红色的小鲤鱼,那跃出水面优美的身姿,如同在给龙舟带路呢。远远望去这条龙舟红黄相间,游弋在湖面,呈现出一派奋勇向前的画面,正如船上写的“龙舟竞渡激扬集美”那样,让人感受到人文集美的魅力。

我喜欢漫步在这花灯湖岸,因为这里的风景太美了,花灯太有趣了,让人感受到过年的喜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放花灯300日记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了,又到了上灯的时节。陈老师让我们把各自的花灯带到教室来。第二天早晨,教室里顿时就成了灯的海洋。各种各样的花灯色彩斑斓,五花八门。有活泼大气的金鱼灯,有机灵顽皮的猴子灯,有憨厚可爱的小猪灯......

其中我的老鼠灯格外漂亮,显得非常醒目。我的老鼠灯绚丽极了!乌黑的眼睛闪烁着机智的光芒,

嘴角翘着两根长长的胡须,十分俏皮。卡通的脸上带着动人的微笑,异常亲切。头上系着一个火红的蝴蝶结,分外喜气。它身后还长着一对翅膀,成了个会飞的老鼠。

我的老鼠灯不仅美丽还很有趣呢!打开开关,它就唱起了>这首歌,它的蝴蝶结、脸蛋、翅膀上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翅膀和手合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仿佛是为元宵节载歌载舞,庆祝这欢乐时光!我爱花灯!我爱祖国的传统节日!>This song. Its bow, face, and wings will make colorful light.This happy time! I love lanterns! I love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the motherland!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宵节看花灯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2017年正月初五,我和爸爸妈妈带着妹妹一起去南京夫子庙赏花灯

我们到了夫子庙步行街,那里已经是人如潮,花如海,整个是花灯的世界!许多摊位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有飞机灯、荷花灯、兔子灯……五颜六色的华灯看得我眼花缭乱。今年是农历羊年,自然少不了“羊”的花灯,有“三羊(阳)开泰”灯,有“灵羊贺岁”灯,还有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美羊羊”、“喜羊羊”、“沸羊羊”……各种卡通羊造型的花灯。我最喜欢的是“喜羊羊”,我们在看着它,而它也一直咧着嘴巴对我们笑,好像在和我们问好。爸爸告诉我,花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到了晚上,花灯全都亮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灯光照映在人们喜庆的脸上。大家一边欣赏美丽的花灯,一边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海南春节的花灯节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那一天,妈妈带我来到了xx公园观灯,一进门,我信就发现这时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灯的世界。有手挽手的情侣,有手牵手的你子或母女,还有坐着轮椅的老人。这里什么灯都有:树上挂着的灯,地上摆着的灯,水中漂着的灯。每一盏灯都栩栩如生。

我们刚进公园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金狗拜年,两只可爱的小狗正相互做拜年姿势,好象调皮的对我们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在这里,每盏灯有每盏灯的架势,每盏灯有每盏灯气魄,每个灯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最引人生目的还是那条“中国龙“。它长30米,宽2米,高6米。青色的龙鳞描着金色的花纹。我订真一看,嗬!原来是用一盆盆绿叶金花的菊花装扮成的。“中国龙“的嘴里衔着一个银白色的钢珠。眼眼突兀,光彩照人。“中国龙“的两只前爪向前跃,后腿直向后蹬,像在天空中腾云驾雾。“中国龙“大气磅礴,楞一点也不让人觉得它盛气凌人,它的嘴角看上去像是在微笑,真是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面对着这一条和蔼可亲的巨龙,我真想问它: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阵风吹了过去,龙须抖动了一下,好像在说,我从远古来,要把和平带到末来去。

来这儿观赏的人们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有个母亲抱着自已的孩子说:“看,那么多漂亮的菊花做的。“有的小朋友手拉手,说“好气派的巨龙啊!真大!”有的也许是在这里看不够,也许是想把这珍贵的镜头带给亲朋好友观赏,连话都没来得急说,就开始拍照了。嘿嘿,还有人连三角架都带来了。没相机的就用手机,反正大家都想记录下这美丽的“中国龙“,连老外也不例外。

在春寒料峭的元宵节,怎么满池的荷花都开了?哦!原来是荷花灯呀!还伴着荷叶呢。风一吹,荷花就像穿着粉色纱裙的漂亮小姑娘在翩翩起舞。如果把荧光闪烁的湖面比做一个舞台的话。几十朵荷花边和一群小鸭们游了过来,看着天空和星星玩耍,与月亮聊天,我仿佛也加入了这荷花灯的行列。看花灯的人们仿佛也加入进去一起舞蹈起来……

这明亮的荷花、荷叶,让我感到像一个新生命,我地法想象它是一个花灯。这荷花,荷叶就像把我带回上天似的,就算在这寒冷的元宵节里也倍感温暖。

时候不早了,我往大门的方向走去。今天可算是让我大饱眼福,看完了这个又看那个,看完那个又看不够这个,搞得我连个路都认不清了。好不容易走出公园大门,我还三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呢!

是啊,元宵佳节每年只有一次,元宵灯展每年也只办一次,真希望这灯展一年办得比一年好,待来年,我还要来这里看灯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宵节花灯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看花灯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301 倪嘉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运河广场上看花

到了广场上,我惊呆了,那里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挤到了人群前面。各式各样的花灯展现在我眼前,美丽极了!有五福娃灯,有龙形灯,有小兔子灯,有小鸟灯、苹果灯、小猪灯……真让人眼花瞭乱啊!我最喜欢的有小兔子灯,它里面有一个小灯泡,外面是白色塑料的,两只眼睛红红的,两只耳朵调皮地竖起,好像要跳到我面前来;还有苹果灯,红彤彤的,非常诱人,真想咬一口;还有小猪灯,胖胖的小猪悠闲地躺着,好像在睡懒觉……

我仿佛置身于灯的世界里。我们走着、看着,心里充满了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花灯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秀山一带,最出名的就是花灯啦,我也是很喜欢它的。

花灯也算是家乡的一种传统文化了,据说它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学校,我们也经常跳花灯操。

每下每于节课,同学们都会早早地来操场,大家手里拿着花灯扇,等待着音乐响起。同学们站得整整齐齐。这时,耳边响起了大家熟悉的音乐——黄杨扁担,随着韵,大家都跳起了花灯,我也聚精会神地跳。每当作了一个动作,我都想起,老师告诉我的话:“其它,花灯的许多动作都是劳动人民劳动时的动作简化而来的。”看,比如:把扇子握住,两脚前后跳动,两手伸直张开,这就是人们劳动时挑着扁担走在田野上。还有一个,就是把扇子放到头上举起,这就是人们顶着烈日在劳动的动作。看着大家,我仿佛看见了劳动人民劳动时的身影。快要结束了,同学们把扇子高高举起,放眼望去,一片粉红,同学们抖动着扇子,恰似一片在海里翻腾的浪花。我越发喜欢花灯了。

其实,在我们这个地方,油菜花节、县庆等日子都能看到花灯的身影,台上表演的人都会赢得观众的一片称赞。有的人还代表全县人民到重庆去比赛呢,并且还得了奖。虽然我跳得不是很好,但它并不影响我对花灯的喜爱之情。

我回到家中,经常在家里跳花灯,拿起扇跳起来,每作一个动作,我都会想起,这是秀山人民独特的一道风景啊!我一定要将它发扬光大,把它练好。

花灯,是我们秀山人民的骄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它不但好看,还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一定要将它发扬光大,它将陶醉你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正月十五看花灯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元宵节,家里买了两袋河南郑州产“玉珍珠黑芝麻汤圆”。配料有白糯米粉,砂糖,芝麻,花生,麦芽糊精。

我在厨房用电饭煲煮,水开后下锅,我就去忙别的了。感觉也就五六分钟的时辰,再去厨房揭开锅盖看,那汤圆都成了一锅粥了,赶紧关了电源。

初始,还见汤圆漂浮在水面上,也都裂开了嘴,里面的馅都淌了。然后片刻之间,等我要品尝时,汤圆都沉入锅底。等我小心翼翼地捞起,已不成个了,只好改喝米粥了。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黏性大,不易消化,油脂含量很高,一般糖尿病患者、肾脏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由于黏性大,老年人还容易把假牙给粘下而误吞肚里,小孩子囫囵吞枣的卡住喉咙。

这使我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营食品店买的元宵,要煮好长时间,然后才能煮熟煮透。母亲回忆说:“那元宵硬得都能砸破头”,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我吃过那种元宵,确实硬邦邦的。还有中秋月饼,也是硬的很,用两手掰开都需费很大的劲。

同样,还想起那个年代回老家过年,那饺子皮也皮实的很,用擀面杖干上几个就累得手腕疼。但那过年的饺子也包的踏实,从来没有露馅煮破一说,你想,硬币都能包进馅里,外皮不漏痕迹的。

在北方济南,仅是把汤圆作为一种就餐时的小佐料看待,正餐还得包饺子,再做上几个菜,喝上几杯酒,一家人这才算过正月十五。

说起看花灯,现在孩子大了,自然也提不起那个兴致了,老人也不方便出门。在孩子小时和我刚学摄影那几年,每年正月十五都是要去看灯或拍摄的,真有个新鲜劲。

印象最深的是,一九八八年,我媳妇待产住院,快要生了,恰逢正月十五。然后晚上,我按耐不住,又拿上相机拍摄去了。那年正赶上庆祝济南解放四十周年纪念,在解放阁护城河沿西河岸,摆放了百米长的一排排花灯。观灯者如潮,我跳出人海,到隔河对岸的黑虎阁廊上,灯火阑珊处,以护城河的泊舟和杨树枝的骨朵为中前景,以远处一条龙的灯河为远景,拍了几张,起了个片名叫《东风夜放花千树》。等赶回医院时,儿子在夜半出生了。这件事我瞒了妻子好几年。她多年后知道,果然埋怨我。那张片子还入选了九一年济南国际摄影艺术展。

后来,在儿子小时,每年正月十五都带他去看花灯。儿子渐大,不跟我们玩了,然后我也渐渐失去了拍摄花灯的兴趣。护城河那次的灯节,在以后的二十多年,就没再那地儿举办过。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网络电脑的发展,在家上网看电视已绊住了很多人的腿,正月十五看花灯猜灯谜,已远远没有过去的那份浓郁的情趣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元宵节看花灯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宵节,我去看花灯了。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鞭炮和花灯的节日,晚上我和哥哥的几个朋友到街上去看花灯,街上很热闹,卖什么的都有,街上人山人海,大约在7:00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烟花都争先恐后的出现在上空!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束束五彩斑斓的烟花,就像是仙女洒下的花瓣,一条一条的,就像是川流不息的瀑布,烟花又从地面上连续不断地冒出来,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呈现出一道道特别的美景。看完烟花,哥哥又带着我去看了五颜六色的花灯。花灯什么样式都有,有鸡、有龙、有牛,真好看。

元宵节看花灯真的很开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放花灯300日记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元霄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市民广场看花灯

一到路口,只见一辆辆车排成了长龙,等了好一会儿,我们的车才开进了市民广场。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市民广场早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拉紧妈妈的手——生怕自己丢了

道路两旁挂起了各种各样的花灯,有老虎花灯,有狮子花灯,还有翼龙花灯……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百兽——老虎花灯,只见它张开大嘴,露出两颗尖尖的门牙,头上的“王”字让老虎

显得更威风了,两只前爪往前“扑”去,活像一只真老虎。

看完“老虎”,我又顺着人流来到了“猪八戒”面前,仔细一看,原来是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只见唐僧骑着一匹白龙马,目光看着远方,孙悟空一手握着金箍棒,一手放在额头,眺望远方,猪

八戒更是一副贪吃的样子,沙和尚最老实了,它挑着笨重的担子。每盏花灯都做得栩栩如生。

各种花灯把市民广场装扮得流光溢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宵节的花灯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了灯会上。“哇!这里是光的世界,灯的海洋,美极了!”妈妈没有注意我说话,因为她已经被这些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的花灯迷住了。

我的眼睛一下子就瞄上了“十二生肖”这组灯。“子鼠、丑牛、寅虎……”我脱口而出。只见这老黄牛“咚,咚,咚”敲着大鼓,蛇“咣,咣,咣!”的敲起了小锣,动物们手中各执一种乐器,它们真实多才多艺呀!我和妈妈赞不绝口。

令我最投入的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一组灯,这组灯真是一绝呀!刘姥姥身穿乡下手工织的粗布衣,带着她这小孙子,正在观看大观园里的美景。这种目不暇接的样子实在可笑!旁边的小亭子里坐着三位如花似玉的美女,头戴凤冠,身穿锦裙,怀抱琵琶,弹奏着优美的乐曲。旁边的树上开着娇艳无比的花朵。

还有这“八仙过海灯”铁拐李、何仙姑、吕洞宾……“啊!妈妈,快看这边!”我一把抓起了妈妈的手,挤进了人群簇拥的一组花灯前面,只见一位高贵、美丽的公主坐在宝座上,下面是一只大白象,驮着这位公主。两边各有一只开屏的孔雀,它这大尾巴上的花纹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这美丽的公主还不时地看看这边,瞧瞧这边。像自我陶醉似的。

我觉得接下来的这组灯是我们的骄傲,“神州七号灯”。飞船上的三位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他们身穿宇航服,威风凛凛。妈妈对我说:“他们真是当今科技的先行者呀!”

还有一组灯是“牛郎织女灯”,牛郎挑着他们的一对儿女,他俩在喜鹊搭成的桥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多么逼真,多么感人的画面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元宵节正月十五闹花灯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着糖心圆子,喜气洋洋。

我和爸爸妈妈吃完晚饭后,径直向灯会走去。还未到达目的地,人群就像潮水一想蜂拥而至。

随着夜色加浓,穹庐中的“明灯”亮了。尤其是市民广场上的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地砖上,跟着风,随着晃动,闪烁,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耀,煞是好看!

向前走,远处的鞭炮声就想成一片。礼花呼哧的响,忽然冒出了大礼花,如清泉一般,洒向人间;又如颗颗珍珠,从天而降;又似朵朵花朵,开满夜空。

街两旁的饮食摊点炉火正旺,香气阵阵扑鼻,吆呼声不绝于耳。虽然已经吃过晚饭,但我匆匆看了几眼就垂涎欲滴了。在摩肩接踵的人海中又挤又钻,穿过锣鼓喧天的舞台,终于来到了灯展处。

哇——满眼花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巧夺天工,令我目不暇接:鼠灯,荷花灯,走马灯,福娃灯,造型各异,色彩多样,新奇有趣,赢得人们啧啧的赞叹声。再往前去,就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摊了。一多黑色的玫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便缠着爸爸买下了。

伴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和无数的鞭炮声,沙硕的彩灯光,一起汇成了欢乐的元宵交响乐,飘荡在空中,洒向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看花灯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之夜比除夕夜还热闹。你看!关灯的人你争我挤,人山人海,真是“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我和爸爸妈妈随人流汇入了会场—新宁广场。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繁多,如此出奇的灯。瞧!北京天坛做的如此逼真,和真的一模一样;好几只身穿漂亮衣服的兔子兴高彩烈地拿着胡萝卜跳来跳去;“和谐”两个大字在提示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要一团和气;发财树在祝福人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年年有余;一个个大大的“福”字前面有一个长寿老人和几个快乐儿童,被那么多“福”字包围的他们好像在告诉我们要天天开心,就会把心里的烦恼都排除;一道道金光灿灿的拱门向后延伸很像星光大道,在告诉我们:只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

瞧!那几条鲤鱼欢快地蹦来蹦去,制作的人把它做的活灵活现。爸爸对我说:“这鱼蹦出了水面,一定是有喜事,过年了,鱼一定也是高兴了,它才会鲤鱼跳龙门。”

咦?这里的人怎么这么多,我费劲地从人群中挤了进去,原来这个灯是“小孩舞龙舞狮”。小孩们兴高采烈地舞着比他们个头大一倍的龙和胖乎乎的大狮子,好不快乐啊!旁边有几个人在放炮,离小孩们那么近,我真为他们担心啊!

还有好多好多漂亮的灯,我们往回走的时候还有人在源源不断的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集。这次看花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真是不虚此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放花灯300日记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那天,我们一家吃过晚饭,便走出家门来到了金牛广场。随着观灯的人潮,步入了灯的海洋。

哇!节日的广场可真美丽啊!到处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有挂在高楼上的彩灯,有悬挂在树上的花灯,还有在地面上活动的花灯。你看,金色的长龙直冲云霄,诉说着中国人的崛起;骄傲的孔雀撑起漂亮的羽毛摇头摆尾,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美丽;

可爱的小兔敲锣打鼓,宣告春天已经来到;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令人叫绝。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抬头仰望花灯,好像一个美丽的花园开放在空中。

在这七彩的童话世界里,人们不再感到寒冷,心中点燃火一般的热情。大大小小花灯、彩灯把广场.街道打扮得异常美丽,我们完全陶醉了。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明天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元宵看花灯作文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花灯作文

正月十五到来了,人们高高兴兴去看花灯。气氛红红火火。锣鼓声震耳欲聋。

我们看到有“迪斯尼乐园”、“桃园三结义”、“牧童骑黄牛”、“孔雀展翅”。最令我眼花缭乱的就是“孔雀展翅”,它们的翅膀就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多么漂亮啊!桃园三结义是我最爱看的书《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其中张、关羽、刘备。他们好像在对天盟誓:“我们虽说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能够同年、同月、同日死。”迪斯尼乐园的米老鼠吹大号,唐老鸭吹笛子,这些吹鼓手竟然是如此卖力。围观的人们都在赞不绝口。前面的灯真是一眼都望不到头,我们正想继续观赏,黄金瀑布就“哗啦!哗啦”地流了下来,遍地流的都是“金子”。“噼里啪啦”,开始放烟花了。“轰隆”“轰隆”,烟花非常美丽,就像七色花一样。有的像彩虹,有的像雨伞,有的像蘑菇……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元宵节花灯的优秀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宵节的花灯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今年学校开展的元宵节活动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呢!特别是花灯展,叫我赏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现在就让我用手中的笔来描绘吧!

元宵节那天,无论是街上、校门口,甚至学校里也是热闹非凡。我们学校特别举行了两项活动,第一是猜灯谜,第二是赏花灯,尤其是赏花灯,那几百人的壮阔场面,犹如一只只小蚂蚁在争抢食物一样你挣我抢。我放眼望去,少说应该有一百多盏花灯,有的是黄色的花灯,有的是紫色的花灯,有的是红色的花灯,但我最喜欢红色花灯,为什么是红色的花灯呢?因为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当然花灯的形状大小都不一样,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正方体,还有的是圆形和椭圆形的,甚至有更别出心裁的做了一盏生机勃勃的红鹦鹉,各式各样,而且每盏花灯都表示着不同的寓意,比如:圆形的花灯就是团团圆圆的意思,鹦鹉花灯就是说在新的一年成绩展翅高飞,天天向上,鱼的花灯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的年年有鱼……可见作者真是绞尽脑汁啊!

做花灯当然不能少了化妆品,也就是装饰品,每个同学的装饰品也不简单,有的在花灯上面的四个顶点分别挂了一个中国结,像一个美丽而活泼的格格,有的在花灯的下面的中间挂了一个中国结像一个染了红胡子的老爷爷,老爷爷还特意把胡子编成了中国结,样子和谐可亲,漂亮极了!

做花灯的材料,更是八仙过海——各线神通,有的是用各色的卡纸做的,有的是用芦苇跟枝做的,甚至有的的是用红色的红包做的,各个都巧夺天工,而且各个都独一无二。观赏的同学们啊!看着这一盏盏美丽的花灯,享受着这份美丽的同时,可曾想过在这一盏盏花灯的背后的是作者多少个日夜的奉献啊?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给予了花灯美丽、给予了花灯生命,给予了观赏者这无限的遐想啊!我们要用心感受每一盏花灯的优点,每一盏花灯都各有所长不要说别人的短处,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下次元宵时自己做的花灯也能放出益彩,也能让同学们的脸上绽放得像鲜花一样的美丽。

花灯美人更美!希望来年元宵节,我也能为校园为同学们奉献一份美!元宵观花灯作文介绍元宵花灯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闹花灯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的晚上,我跟妈妈早早的来到观灯会上,五彩缤纷的花灯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和谐门,和谐门上有四根火红色的大柱子,四条绿色的龙分别盘绕在四根柱子上,整体看上去,和谐门就像是天安门的一部分,气势特别恢宏。 从和谐门往北走,第一个是“十二生肖灯”,这些生肖动物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好不热闹!第二个是“迪士尼乐园”。你看,唐老鸭、米老鼠在灯台上载歌载舞,其乐无穷!第三个是“地球村”。只见两只粗壮有力的大手托着地球,寓意是号召地球村的村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一个是“蓬莱阁”,其中的八位神仙,自得其乐。有的饮酒,有的骑驴…… 从和谐门向南,第一个是“九龙戏珠”龙的眼睛炯炯有神,九龙的姿态活灵活现,怪不得把龙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呢!第二个是“神州七号”,三个宇航员站在上面,太潇洒了!他们的背后就是飞船模型。第三个是“牛郎织女灯”牛郎挑着自己的儿女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呢! 多么美丽的花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元宵节小学生作文:看花灯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花灯是我们中国人的习俗。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傍晚,吃完元宵,爸爸妈妈就带我去五里河公园看灯展。我们来到公园门口,就看见公园里灯火通明、游人如织,公园里犹如满天的星星落在人间,真是壮丽非凡。我和爸爸妈妈随着观灯的人流来到灯展区,各式各样的彩灯便展现在眼前。彩灯多极了,真使我眼花缭乱。有欧洲城堡灯、埃菲尔铁塔灯、有老人与海灯、有公鸡母鸡灯、有红红火火灯、还有悉尼歌剧院……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千角灯。千角灯是东莞民间工艺的瑰宝,以“千个角,千盏灯”而独树一帜,其历史之长,体积之大,工艺之精,不愧为千古第一灯。东莞华千角灯和“千个丁”发音相同,表示“百子千孙 ”的意思,象征我们祖国千秋万代永远昌盛。圆月升上了天空,观灯的人们兴趣正浓,忽然“轰轰”两声,两个礼花同时升上了天空,瞬间在公园的上空四射开放。

接着礼炮就不断地响起,无数的礼花冲向天空,观众欢声雷动。绽放的礼花有的像红色牡丹傲雪,有的像绿色的垂柳迎风摇曳,还有的礼花在开放后又有无数尖叫着的小花在更高的更远的空中炸响绽放,真是美妙无穷。数不胜数的礼花各种造型,寓意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和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夜深了,月更明,寒气袭人,观灯的人们渐渐的少了,我们也随着人群离开五里河公园,灯火辉煌美景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线。看—此刻山花烂漫的五里河公园在夜幕衬托下多像美丽的千角灯啊!它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永远不灭。

简评:新年就要到了,小作者的文章让我们对新年,对春天,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云南花灯作文550字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花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但一说起东北的秧歌,又有几个人不晓得呢?花灯同秧歌一样,是农村百姓庆祝的一种方式,可如今它却早已被人遗忘。

花灯在大理弥渡地区颇为盛行,听老人讲花灯起源于几百年前,有位殷姓王收复大理失地,大理国从此完整,老百姓载歌载舞,流传至今,成为今天所见的花灯。有一种说法是老百姓为求取降雨的仪式,还有的老人说,这是正月十五的古老风俗,可谓是起源之早,发展之长。

花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舞龙舞狮,这是花灯之首。然后是配着不同山歌的特色舞蹈,四方舞,十字步,当然还有远近闻名的扇子舞。人人只知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却不知扇子舞的柔美。最有特色的是老人小孩自发的节目,男女老少皆参与进来,形式多姿多彩。

大理弥渡地区的小孩才出世就被母亲背着参加这些欢庆活动,老幼同乐。谁说女子不如男?女人编上长辫子,穿上自己缝制的布鞋,这一亮嗓男人们谁敢比去?那时人们生活单一,歌舞就成了他们表达快乐心情的方式。

可是,如今的花灯已不再像从前热闹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姑娘们不再唱山歌了,流行歌在传唱。扇子舞也再没有过去的魅力,只是当做了舞蹈的装饰。

早听说花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人不应让它流失,要让它发扬光大,因为它是云南歌舞的灵魂,云南传统的灵魂,何时能像东北秧歌一样传遍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正月十五元宵看花灯作文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吃过晚饭,妈妈大姨带着我和姐姐去城墙上看花灯,我们来到南门外,好多的人呀!买票也要排好长的两条队伍,买到票后我们排队进入,人太多了把我挤得东倒西歪。

终于进入城门,出现在我眼前的是金光灿灿的龙灯,好多龙在一起跳舞。我们又上了城墙,城墙上由西向东装扮得好美丽,各种各样花灯把我看得眼花缭乱。我们还看了皮影,妈妈说表演皮影的道具是用羊皮做成的。还有表演芯子的,就是把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小孩绑到一个木棍上大人举着走,小孩在上面表演动作。

城墙上还有表演我们陕西地区艺术“秦腔”,还有来自新疆的表演家也带来了他们家乡的节目。还有很多有趣的节目。今天的天气不太好城墙上的风好大,妈妈怕我们冻坏了就不再看了,走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