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d not connect to memcache and try to use file cache now!
《春》读书笔记 - 开学吧

0

《春》构思(最新20篇)

浏览

7390

作文

139

《春》读书笔记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如对花的描写,既绘形绘色地描绘了各种果树的花,又这样描绘盛开的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一切“景语”都是“情语”。由于感情的倾注,这些小野花儿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灵灵的小动物了,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二是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作品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五幅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在揭题后,最后奇峰突起。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而又有变化。三是语言朴实、隽永。朱自清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清新朴实的特点。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从达意说,平易好懂,从修辞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节奏明快,不平淡,有浓厚的抒情味。作者还善于运用奇妙的比喻,增强语言的情味。如写春风拂面,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如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这些比喻新颖、贴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现力,蕴藉深厚,句外有意,朴实清新中有隽永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构思指导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1.选材以小见大,结构彩线串珠。一件小事,只要意义不凡,就可以围绕它来成文。选取生活中最美丽、最感人的一幕,运用细节描写打造精彩镜头。可以以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种现象、一种习惯、一句话、身体的某一部分为线索,以点带面,以小见大。

2.认真选择文体,精心谋篇布局。写“幸福”这一话题,记叙文是最佳文体,可以描写几个片段,运用镜头组合、小标题连缀等模式谋篇布局;若写成议论文,可先提出观点,如,幸福不是占有而是奉献,幸福就在身边等,然后选取事例论证观点。

3.选材要典型,感情要真挚。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若能以生活中典型的真人真事为素材,写起来便会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因为真实、鲜活的人和事容易触发写作的灵感,也容易触动读者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论.文.客.服.QQ,81995535,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有时,构思出现几种写作方案,这就需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化,写作思路又会经历一个由庞杂到单纯,由千头万绪到形成一条明确线索的过程,此时,应适时抓住顿悟之机,按照古人之去"应机立断,须定一途"的精神,确定一种较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快速作文综合训练:童年系列快速构思法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快速作文综合训练童年系列快速构思法教学目标 :

1 、适应中考要求,加快记叙文写作速度,提高写作效率。

2 、通过示范指导,以画构思图的形式,进行“童年”系列快速构思,并借助有关图形,理清思路,快速连缀成文。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时间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明确本次作文指导目标

用“你最喜欢的哪一个人生阶段”、“为什么”导入 新课,激发写作兴趣。

二、“童年”系列快速构思法指导。

( 1 )教师板书示意图框架,学生思考回忆,注入有关信息点:

画图形式: a 、将“童年”定为中心,分别画出“时间”“地点”“人”“事”

“物”“景”“形式”各线

b 、学生联想、回忆、筛选,优化后注入有关信息点,完成构思图。

( 2 )学生自由发言——“童年”系列可取之景,可状之物,可叙之事,重点:趣事,有意义的事,难忘的事。

三、师生讨论,完成构思图 ,(见附板书设计 )

四、赏析、借鉴

1 、发放资料《童年琐忆》(记叙文)构思提纲及结构思路图。

2 、学生赏析,评价。

3 、教师归纳明确。

本系列写作指导的迁移法——可适用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构思形式,并列举一些可举一反三的作文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回忆》、《怀念》等。

五、实践、知识迁移

1 、学生根据命题《童年拾零》或《童年趣事》,借助有关图形,快速构思。

2 、理清思路后,快速连缀成文(第二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文构思一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甲:好!儿童对作文的构思是一个动态心理过程。这一心理过程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拥有作文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概括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再根据它选择所应写出的内容,明确所要叙述的事物之间的正确逻辑关系,以确定先后次序,段落层次。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这些内容,这就是所谓作文的构思过程。

乙:这就是说,作文的构思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步:一是概括中心思想;二是安排文章结构;三是选择词句表达。这几部分都很重要,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心理活动内容。为了讨论得具体些、深人些,袁老师,我们是不是先集中探索第一步——怎样从材料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儿童确定中心思想的心理规律。

甲:好啊!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作文和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作者向读者传递信息的过程。文章的这种属性,决定了作者在动笔前必有一定的写作目的,也就是必定有若干信息想要传递给读者。

乙:关于这一点,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写东西,全都有所为。如果无所为,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他还指出,即使是专门写给自己看的日记之类,也是想将现在自己了解的信息传递给日后的自己的。如果完全没有信息要传递,就写不出文章来。

甲:是的,文章作者的这种想要传递某种信息的愿望,就是文章“中心思想”产生的根源。在写议论文和一部分记叙文时,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表达某种思想观点、思想感情,因此,这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集中要表达的观点或感情。在写说明文和另一部分记叙文时,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告诉别人某种客观事物的情况,于是写作目的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雅思考试写作的构思方法参考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雅思大作文写作构思可以采用宏观微观法,即从宏观微观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这也是雅思大作文写作最常用的一种构思方法

如考题:It is suggested that all the young adults should undertake a period of unpaid work helping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Does it bring more benefits or drawbacks to the community and the young people?

关于做义工优点:

宏观:

1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need help. Indeed, when an old person feels sick, the volunteers could offer first aid before the doctor or the ambulance arrives. Likewise, if a disabled person has difficulty doing some daily activities such as shopping, the assistance from young volunteers is indispensable.

2 The world needs more love.

微观:

1 as far as the young people are concerned, they could develop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dependence as well as interpersonal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helping others in the neighborhood. In this way, people may live in harmony in the community.

[雅思考试写作的构思方法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的读书笔记

全文共 2077 字

+ 加入清单

》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

《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风。较之春花来说,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春风的柔和,二是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他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第四个特写镜头是春雨。朱自清写南方的春雨连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

第五个特写镜头是春境中人的活动。前四幅画面以写自然景色为主,这幅画面则突出人的作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儿“赶趟儿”地开;人们为了迎春,“也赶趟儿似的”走出家门。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绘春的基础上,作品最后唱起了对春的赞歌: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里,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将它与此前的同类题材《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两点突出的变异:一是感情格调有所不同;二是语言风格的变化。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调则轻松愉快、充满活力。何以会如此?我猜想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应约为中学撰写的语文教材,从培养青年进取向上出发,作者采用了相应的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春》大概写于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贵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不能不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作者乐观感情的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诗情与画意结合。再从语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迹,不够自然。而《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作者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还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结尾部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读朱自清的《春》后有感作文

全文共 1922 字

+ 加入清单

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崭新的,春天是冰雪消融的,春天更是放飞希望的。读完朱自清的春后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了呢?

篇1:朱自清《春》读后感

春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写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进我的心里,虽然现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从中,我能感觉到,风是多么地温柔呀!像是母亲的手在抚摸着一样,而且在空气中还夹着清新的土味、酝酿着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种仙界般的美好春光里,一定是舒服极了,惬意极了!此时此刻我真是希望能穿越时空,到达这么美、还充满了诗意的春天去啊!

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样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话世界里似的。但是,即使鸟儿的天赖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以欢笑和努力,满心欢喜地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一直为现在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春天,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从朱自清写的《春》中,看到了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人们在努力地工作着、奋斗着,从希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请大家就从现在做起,憧憬着我们的未来,一起来为明天而努力吧!

篇2:朱自清《春》读后感

春天是一个让我们焕然一新的季节,也是一个让作家们文思泉涌的季节。

在描写春天的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让我立刻感觉到了春天生气勃勃的气息,眼前呈现了一幅鸟语花香的图画。

读到“吹面不寒杨柳风”时,我感觉到风是多么的温柔,仿佛空气中还飘着清新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仙境般的春光里,一定惬意极了。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就像在童话世界里似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满心欢喜的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开始。

春天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人们工作着、奋斗着,让我们从希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美好的生活努力吧!

篇3:朱自清《春》读后感

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杏树、桃树上撒满了星星点点的花瓣;春风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吹拂着万物生灵;春雨悄悄地落在田里、河里,滋润着刚出土的幼苗,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我正是被这美丽的春天所吸引,被朱自清笔下的《春》所陶醉!无论是鲜嫩的草、妩媚的春风,还是滋润的雨水,无不各具风韵,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我喜爱《春》,喜爱它的优美,喜爱它的韵味,正是因为《春》,让我有了一种想出门感悟春天的冲动!

描写春天的文章有万千,描写四季的文章数不胜数,但是,只有朱自清的《春》触及了我的内心深处,让我从此深深地爱上了春天。文中的一切,从春风、春雨到小花、小草,朱自清都用心去感受它们,用心灵去与它们交流,就是这一种内心的描写,使我们真正走进了春天,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优美精炼的语句,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朱自清的《春》深深吸引着我们去感受春天。

我爱朱自清的《春》,他把春的美丽、春的气息和春的生机都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春天,我们来到公园,也许只是看到了翠绿的大树,只是听到了小鸟的鸣叫,却没有察觉到,在我们的脚边——一棵小草,正努力地从土地中向上爬着;也许一滴雨水落在树叶上,里面也住着许多的生命,我们却没有注意到,这些生命都在努力地生长,也许,只有在认真地欣赏过《春》后,你才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处处是生命,正是这些幼小而顽强的生命使我们的生活与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这些,都是《春》赋予我的!

正如朱自清所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的确是这样的,只要你认真地观察就会发现,春天的大地,正如一个小孩睁开了睡眼,一片生机,大地上的生命都开始了忙碌,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一切都显得美丽。

《春》给了我们精神上的享受,闭上眼睛,用心感悟,仿佛可以听到,春天正在召唤我们,它向我们诉说了一个诗画一般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感悟春天,欣赏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读后感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天是一个让我们焕然一新的季节,也是一个让作家们文思泉涌的季节。

在描写春天的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独一无二的语句,让我立刻感觉到了春天生气勃勃的气息,眼前呈现了一幅鸟语花香的图画。

读到“吹面不寒杨柳风”时,我感觉到风是多么的温柔,仿佛空气中还飘着清新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这仙境般的春光里,一定惬意极了。朱自清给春天的鸟“恩赐”了一个美妙的嗓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唤友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着轻风流水应和着”这就像在童话世界里似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是最适合放风筝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场面,“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人们都满心欢喜的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开始。

春天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人们工作着、奋斗着,让我们从希望的春天开始,为我们美好的生活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学习技巧作文构思要创新

全文共 1412 字

+ 加入清单

一、答题式构思

2001的南京市中考作文要求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位考生自拟题目《自证对与错》,除首尾简约的环境描写外,文章主体部分由"已知"、"求证"、"证明"、"解答"这四部分组成,作者以这种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罚抄500遍"的认识,文章的主题--罚抄的"对与错"和拒绝罚抄,"与老师斗智"的"对与错",通过这一新颖别致的形式表现得轻松而幽默。

二、剧本式构思

。随着中考作文文体要求的放开,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错?对!》抓住初三学生爱好写作"究竟对还是错"构思剧情,具备独幕剧的各种要素,序幕交代背景,学生涵静和李老师这两个人物的对话个性鲜明,涵静的内心独白声情并茂,舞台场景的转换自然流畅,"不语,扯衣角"、"抬头"、"站起"、"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等舞台说明准确得当。剧本通过紧凑而集中的矛盾冲突,表现当代教育体制给人们带来的困惑和反思,取得了其他文体难以收到的表达效果。

三、谈心式构思。

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呼告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奋斗的动力"、"发现你自己,发现你的美丽,更发现你的瑕疵"、"发现你自己的兴趣,展示你个性的美丽"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四、变异式构思。

"循规蹈矩"、一一对应地照题目的要求构思,难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机智的考生善于从题目中寻找"变异"点,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展示思维的个性。2001年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的提示语中有一句是"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使人心旷神怡",在备选的三个题目中有一题是"听____我真____"。不少考生在前一横线上填上具体的歌曲名,思维流向单一,雷同卷甚多。有位考生将"校园歌曲"作为变异点,说那"飘洒缠绵"的春雨是一首没有乐谱的"校园歌曲",于是拟出"听雨,我真陶醉"这样的佳题,令人耳目一新。文中,作者说春雨"轻唱着挖空你的心思,道出你的惆怅,注释你的疑惑……使你觉得自己仿佛已变成一滴雨,一棵树,一棵草,一束花,一撮泥土","我成长中的错误会在这柔和的歌唱中变得美丽","太多心思……太多哀怨能在这春雨的浅吟中将它们逐一放飞",由于作者通过变异式构思找到了适合自己抒发个性的切入口,所以能把听雨的陶醉说得入丝入扣,不同凡响。

五、反向式构思。

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生辉。2001年湖南省益阳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关心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多考生都跳不出"叙写关心者之美德,抒发被关心者之感激"这一类窠臼,总是从正面落笔,给人千人一面之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种构思赋予了题目"关心"以更深广的内容,给人思考,新人耳目。

让我们用创新思维的眼光解读庐山,在中考中,描给出庐山千姿百态"各不同"的奇岭异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的构思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喜欢热烈的夏天,有人喜欢娴静的秋,有人喜欢冷漠的冬,而我却独爱这满身活气的小姑娘——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几只大雁从远方飞了回来,直冲进了树林里,还伴随着一声又一声的鸣叫声,似乎就是春天的使者一样。看,那天空也高兴了起来,露出久不见的纯蓝之脸。连水也都活跃了起来。

走进田园里,小草正缓缓地探了探头,嫩嫩的,绿绿的。趴在上面柔柔的,软软的,很是尽兴。有了可爱的草,就要有美丽的花。看,那些花儿也赶趟似的争着盛开,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闭上眼,你也能闻到一股又一股清香的蜜香,急得蜜蜂嗡嗡地闹着。

天果真有不测的风云。才一会,天上就乌云密盖,慢慢地,竟下起了霏霏的毛雨。默然喷洒在我的脸上,引起了一丝丝的润泽,轻松的感觉。再看看我所在的田园,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得越发的滑腻可爱了。

慢慢地,雨停了。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变得更加的湿润,空气也变得更加的新鲜,也更让人心灵舒畅。

贪玩的风儿也凑起了热闹,使劲地吹打着树苗。树叶也就沙沙作响,乐了鸟儿也跟着卖弄起了美妙的歌喉,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这可能就是春天的进行曲。

太阳也被这美妙的乐曲给吸引住了,露出半张通红通红的脸,散发着一束又一束金灿灿的阳光来照射大地,此刻田园仿佛就被春变成了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仙境。

我真爱这春天,美丽的春天,它永远都是那么的充满生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话题作文角度创新性构思的方法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考场作文若能写出新意便能得高分,而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关键取决于考生能否做到构思出新。面对话题,若按传统的思维方式构思,则很有可能陷入平庸,难以写出创新佳作。只有灵活、恰当地掌握创新构思的方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考场佳作来。一般说来,话题作文的创新构思,可有下列切入角度

一、从话题的另一意义的角度切入

许多中考话题都具有多义性,若只盯住其本义或其常用义,则构思很难出新,写出的作文虽不跑题但也显得一般化,若撇开其本义或常见义,转而从其引申义或其比喻义的角度切入,构思定能出新。如黑龙江省2001年的中考话题是“水”,若从自然界之“水”这个意思层面上去理解,把“水”当成名词,则构思很难出新;若把“水”理解成形容词,如“这个人很水”,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水”的意思,则其拟题、行文都会很有新意。

二、从缩小话题内涵的角度切入

有许多中考话题的意思非常宽泛,若给话题加上一些限制语或修饰语,便缩小了话题的内涵,有利于考场作文出新出奇。如海南省中考话题是“第一次”,便应缩小其内涵,才有利于构思选材,考场作文才能出新出奇。这里要强调的是:添加的限制语或修饰语,必须避开众生皆谈、人云亦云的误区,要从自己的材料库中那许多不为人知的人、事、景、物着手。这样,新颖、独特的作文内容就会流于笔底,并能紧紧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和心。

三、从话题的逆向思维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自我多方设问,多方求答,用以开启思维,立意选材,这是众多考生的一般作法。然而,绝大多数考生只知沿着话题正向发问,而很少有逆向发问的。如江西省2001年中考话题“尊重”,考生可以提出“何为尊重”、“谁尊重谁”、“为什么要尊重”、“谁可做尊重或被他人尊重的典范”等等问题,这些都是从正面发问,没能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若舍弃“正向”,从“逆向”角度思考发问,“为什么谁不尊重谁”、“不尊重他人好不好,为什么”、“不尊重的事例或现象有哪些”、“怎样消除不尊重现象”等等,如此这般的提问思考,文章的构思、选材就避开了老调,步入了新境。

四、从话题的另一时空的角度切入

围绕考试话题,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从家庭时空、从社会时空、从学校时空范围去立意选材,这本无不可。但这都是从话题的“现实时空”去构思的。若能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从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角度去构思,只要联想、想象或幻想的人、事、景、物合乎情理,不管写的是话题的“过去时空”或“未来时空”,只要能含蓄、曲折地反映话题的“现实时空”,便能写出颇具新意的考场作文来。如四川省德阳市2001年的中考话题“初三生活”,若一般人可能都会写自己或同龄人的初三生活,若启动联想、想象或幻想,写爷爷、奶奶的初三生活或几十年以后自己子孙的初三生活,只要合乎情理,则定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拍案叫绝。

[中考话题作文角度创新性构思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二、创新构思例谈

全文共 2441 字

+ 加入清单

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不仅是学生作文水平的展示,更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感悟体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创新构思是创新作文的基础,通过创新构思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几种创新构思的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构思,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写出新意、生动、新颖、与众不同的作文呢?首先要从创新构思入手。创新构思可以从内容和定法两方面进行。

(一) 从内容上创新的构思方法

1、 另类式构思。

作文要求的提示语中总会提供一些写作范围或范例来启发学生思维和构思,我们在构思时尽量要做到与提示语中的信息不同,这就是另类构思的基本思路。

如以“服务”为话题,学生可写由于父母对“我”的全方位服务,“我”完全变成“废物”式的“学习机器”,从而质疑子女教育问题。这无疑是一篇既有现实意义又较为新颖的文章。

2、 逆向式构思。

逆向式构思就是从某个论点的对立角度确立新的观点,阐发新的见解,如班门弄斧——弄斧必到班门;杞人忧天——忧患意识不可无,防患于未然;这山望着那山高——就是要不断进取。如我省辖市2001年中考是以“喝彩”为话题,学生可写为“我”喝彩,“我”为别人喝彩,或生活中不可缺少喝彩等等,这些都是正向思维。有一考生立意为“拒绝喝彩”,理由是:我们不是为了捕得别人的喝彩而活着。作者叙述自己从小到大为得到别人的赞赏现而付出的种种努力,而使自己心身疲惫,进而提出要活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色彩,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3、 象征式构思。

有些话题,如“桥”、“路”、“网”等,都既有实在含义,又有象征意义。构思时从其象征意义出发,发掘话题的深层含义,就是象征式构思。如“桥”,不仅指实物桥,又可指心灵的纽带—感情之桥、“商桥”、“信息之桥”等;“路”可指信息人生之路、求学之路、竞争之路、改革之路;“网”指实物网,也指交际网、人生网、人情网、心网等。

4、 比喻、拟人式构思。

比喻、拟人式构思,常常使作文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入题,既新颖又形象。如以“母爱”为话题的“母爱如一条河”“母爱如佛”;以“书”为话题的“书的滋味”“书的色彩”“生活是一本书”都不失为一个独特的立意。拟人式构思的“过程与结果的对话”“规则的遭遇”等也都是较为独特的构思。

5、“巧合”式构思。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精巧的构思,巧合的情节,可以营造出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别有洞天”式作文。如教师授完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后,指导学生模仿这篇小说独特的构思方式,出人意料的结尾写篇作文。有位学生据此写了一篇习作《我和书》。文中讲一个穷孩子很想得到一本《战争与和平》。为此,他参加了俄文竞赛,他胜了……“发奖后,我抱紧书,兴奋地回到家,第一个告诉妈妈,妈妈终于露出了很久不见的笑容,然后她也给我一包礼物,当我打开一看,也是一本《战争与和平》,不由得怔信住了。

妈妈像明白我的心事似地对我说:“我怕你得不到这本书太失望……”很显然,这篇习作艺模仿了《麦琪的礼物》,却又反其意而用之,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6、“陌生化”式构思

“陌生化”式构思即从陌生角度写熟悉材料所造成的一种新奇感。如《红楼梦》写刘姥姥初进大观圆,睁圆眼睛,张大嘴巴,惊奇世上有这么些妙处,而丫环们却见怪不怪。当然,至于达贵的曹公对此自然熟悉,那为何能有那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描述?这自然是陌生化的作用。这种手法在《陈奂生上城》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课文《童年趣事》(二则)中,从一个放大了的微物中体验“青云白鹤欢”(蚊子与烟雾)之妙趣,也不失为一种陌生化构思。

(二)写法上创新构思

近年来,文体创新构思可谓五彩纷呈,如广告,日记,合同,报告,寓言,庭审记录,剧本等等。如一篇题为《单飞》的作文,以日记形式,写自己入寄宿学校读书由不适应,渐渐适应到完全融合在新集体中的三个生活片断。时间跨度为三,四个月,由于是日记体,所以中间环节尽可省略,突出自己的内心体验,表现“单飞”的主旨。不管作文形式如何,下列构思可供参考。

1.组合式构思

把几个相互关联的画面按一定顺序组合成文,共同表现一个主题,使文章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内在的严谨性。例如在《我的一家》中,可把家庭分成三个部门,“教师部”,“商业部”,“学生部”,分别写爸爸,妈妈和“我”的生活,把三个部门各自的特色写得活灵活现,又将三个部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家”,这样的结构严谨又别出心裁。

2.排比式构思

以排比的形式谋篇布局,这是属于散文体的方式。如以“环境”为话题,学生可用“我渴望这样的环境.........”为主体部分的层段排列,构画出自然环境,人际环境,时代环境等理想“环境”,结构匀称,内容层进,形成一喝三叹的艺术效果。

3.标题式构思

恰当运用小标题,能使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使用简洁的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减少过度文字的铺排,使重点突出;既可让文章疏密有致,卷面爽心悦目,又可充分展示学生的人文素养,吸引读者注意。如《我这一年》为例,可列“春,夏,秋,冬”,又可里列“喜,怒,哀,乐”为小标题,还可列“绿,红,黄,白”为小标题。又如以“雨”为话题的一篇作文,以四句古诗文为小标题,分写春,夏,秋,冬的雨。这样的作文还给人诗情画意般的无限想象空间。

创新作文构思作为一种作文构思方式,只是作为作文教学的一种补充方式,不是灵丹妙药般的化腐朽为神奇,更不可代替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训练,从而走进一味求新的写作误区。如受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患者无诚信》的就诊报告的影响,“就诊报告”边一窝蜂涌现,反而给人倒胃口之感。更有甚者竟“标新立异”为“早恋”,摇旗呐喊,为腐败分子开脱,真是“石破天惊”,让人对中学生的道德标准产生怀疑。

因此,我们写作文时,尤其在考场作文中,应树立一种全新的作文构思理念,不能因为想达到某种创新,而片面的狭隘地追求某种结构形式。慎重的态度是根据自己的特长,首先确定适合自己文体,然后再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去构思,方能尽显“英雄本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精彩构思台]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A、珍惜韶光联系个人的成长,用议论说理的方式,谈论青春的宝贵和重要。

青春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们拥有花一样的年华,充沛的精力和灵活的头脑。青春是一个人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我们从少年时代走来,经过青春期的过渡即将走向成熟。青春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古训督促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时期中我们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牢固的基础。青春是如此的宝贵和重要,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青春,好好把握自己的青春B、青春随想曲用抒情散文的方式,讲述自己对青春的认识。

青春,你是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突破严冬的萧瑟和荒凉,给人们送来春天的问候;青春,你是孩子灿烂的笑脸,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活力;青春,你是老人在公园健身时所练的太极拳,所跳的迪斯科,人老心不老的信念使每个人对你都不陌生;青春,你是祖国经济腾飞的坚定步伐,是听到北京申奥成功后人民的欢呼,积极向上、永不停步是对你最好的解释。

C、灰色青春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自己在青春期的某些经历和感受。

天又下雨了,我站在窗口凝视着窗外在雨中穿行的人们,脑子里回想着爸妈昨晚争吵的情景。记忆中,爸妈的不和似乎是由来已久的事情,吵架已司空见惯,更别说平时的冷嘲热讽,其实他们争吵的原因不外乎那样几个:我、亲戚、工作,真搞不懂爸妈当初是怎样走到一起的。每次在他们争吵过后,我就成为他们争取的目标,他们分别向我倾诉着自己的烦恼和苦衷,我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变得日益的冷漠和无动于衷。?

天下雨了可以打伞,那么,心里下雨了,该怎么办呢??

D、不同的青春采用童话、寓言的方式讲述人们对待青春的不同态度。?

每个人出生时时间老人都会送给他一个名叫青春的盒子,谁对这个盒子越珍惜,谁拥有青春的时间就会越长。一天,时间老人来到人间,看到一个十六岁的小伙子没精打采、垂头丧气,而一个六十岁的老人笑口常开、生气勃勃。时间老人觉得非常奇怪,他好奇地先打开了六十岁老人的青春盒子,发现里面装的是:宽容、理解、爱心、自信、乐观,而打开小伙子的青春盒子,里面装的却是:自私、嫉妒、悲观、自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散文《春》读后感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错误。《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

《春》一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朱自清的笔下,春草是如此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如果作者没有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喜爱之情,怎能写出这等精彩之笔!在朱自清笔下,春风、春雨都显得那么美。风中的柳枝是多么温柔,风中的乐声是多么动听,风中的气息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那绵绵的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表现了飘渺朦胧之美。我读着读着,仿佛正在春风中尽情地欣赏一部春天的乐章,一幅春天的写意画。作者对春天真挚的赞美之情,已不留痕迹地融入了景物描写之中,让我读来回味无穷。

《春》一文景中寓理。文章先描绘春天美景,再写春天里的人们。我们在春天里的人身上,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这气息,能让消沉的人振作精神,让懒惰的人勤奋工作,让失望的人充满希望。

读着读着,我脑子里浮现出一副美丽的景象,一副春天特有的景象:桃树,梨树,杏树上都开满了一朵朵娇艳的花,有的红的像熊熊烈火,有的粉红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有的洁白的像雪花,花儿散发着迷人的香味,闭上眼睛,树上仿佛结满了桃子,杏子,梨子!蝴蝶,蜜蜂围着花儿翩翩起舞,野花数不胜数:杂样儿,有名字的,无名字,都像赶集似的聚在草丛里,像一只只彩色的眼睛,像一棵棵闪烁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调皮地眨着眼睛

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我不由地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总觉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

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感受这幅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技巧3:构思到表达

全文共 1311 字

+ 加入清单

01、构思

找准了作文的中心,接下来就要构思写作内容、安排文章的框架结构。构思的环节已经囊括了起题和立意,是作文不可或缺的前期准备。

1.从大到小,再以小见大。

材料作文题包含的内涵往往较大,但是文章立意要在对材料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缩小范围,明确论点。之后又要在这一点上深入,以小见大。

具体来说:

思考和分析材料时要善于多角度思考、换位思考,启发和感悟越多越好,并及时把启发和感悟记录在草稿纸上;

而后,再根据与主旨的贴近程度和自己熟悉的程度从中选择一个最易于自己发挥的话题(这两个步骤往往已经在起题阶段完成了);

选择切入点,再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2.文章立意的思想要健康、向上、积极,少一些愤世嫉俗。立意要明确,不要太隐晦。

作文的思想性很重要,看问题不能太尖刻悲观。基调可以,但一定要能体现健康积极,让读者看过有启迪,能够得到"正能量"。

(小编主观来说:阅卷老师也有生活/工作压力,阅卷那么多也会很疲惫。写消极的文字,无论是让人共鸣一起消极或是反之使人不屑一顾,都对于你的作文分数都没有好处。)

3.结构安排要心中有数、步步为营。

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是常用的稳妥“套路”;是插叙、倒叙或者平铺直叙;在观点的表达上要循序渐进或是直入主题...这些都需要先做安排,打好腹稿。

02、表达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审题立意构思之后,如何通过文字语言表达思想,就是作文的主体内容。

1.文章的中心、主题要突出。

议论文要在中心句、观点句清楚交待文脉;记叙文要多在议论句、抒情句点睛,反复点题。

2.表达方式要考虑文体。

议论文要“深”,也即文章的分析阐述要有深度,要注意逐层深入分析,由表及里揭示本质,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记叙文要“细”,注意安排细节描写,在叙述中要避免记流水帐,可以适当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以增加行文的波澜。

(特别注意:记叙文不是写网文小说,不要华而不实,修饰太过。

尤其是人名要朴实,古怪、非主流的名字千万不要用!”玛丽苏“、”龙傲天“活在幻想中就好!!!)

3.语言表达的逻辑严密,也要有文采。

作文有文采,才有高分。但是,作文也要有逻辑,感悟、道理或是事件才说得通。

如何体现文采,就要从用词、修辞、引用等多方面打磨。

(注:不要滥用网络语言!)

4.材料的运用要注意。

(1)例句、材料的使用一方面不要过于老旧无趣,使读者生厌,这样会失去文章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不要为了新颖而特地“另辟蹊径",去胡编或是硬套。

(2)一方面要要慎重地区分其正面或反面的色彩,尤其是对于公认的事实材料,绝不能搀杂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另一方面对于时政、民族英雄和历史罪人等材料的引用和评价绝不可因自己的肤浅、片面认识而随意更改甚至是颠倒。

注:如果是出现“正例反用”或“反例正用”的情形,则不仅仅是观点问题,而是思想、原则问题!这样的作文,得分绝对最低档的!

5.要灵活采用合适的表现技巧

(1)要活用(而不是滥用)反问句、排比句、感叹句等;

(2)积累名言名句和古诗词等材料,恰当选用能够成为亮点;

(3)全文要锤炼几句含有深意的语句,升华主题;

(4)合理安排文章段落。保证行文流畅,同时不要让文章过于冗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灵活构思作文

全文共 4795 字

+ 加入清单

这种考测比命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更为灵活、宽广、自由,它既避免了命题作文呆板、限制多的不足,又可防范话题作文好猜题押题的弊端,因而是一种极好的作文考查形式。但材料作文也有难度大,要求高的特性,对分析能力、作文水平一般的考生而言,审题困难,难以操作,容易造成重大的考试失误。2010年全国各省市有半数高考卷是材料作文,这就表明材料作文是目前高考最主要的作文考查形式。

材料作文如何训练

材料作文的写作与训练,有两个方面要注意:

一要注意是什么材料,学会分析看懂不同表象的材料。

从近年来材料作文的形式来看,主要有文字和漫画两种,这个材料还可以是图表、图片、连环画等形式。即使是文字材料,也有多种表象,寓言、通话、对话、生活故事、名言警句、小说片段、事件说明等等。能看懂其中心意思,能领会“言外之音,画外之意”,并能从中提炼出适当的思想论点,则万事大吉;看不懂,那就麻烦了。因此,学会分析领会不同的材料,重视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训练至关重要。

二要注意写作要求,能够区别材料作文不同的写作要求。

通常可把材料作文分成以下两种小的类型:评判式和自由式。

这里考生要特别注意:要求不同,类型有别,写作的目的意图、文体的选择、谋篇布局的方式、选材用料就有所不同。

1.评判式材料作文

评判式是指要求考生对所供材料的正误或是非发表个人的意见。

比如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就是这种类型。

【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说明:阅读材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活现象和生活常理,“要求”可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要求我们谈谈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这就是说考生可以写记叙性的文章,通过自身经历的回顾和记叙,表明“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或“常识须推陈而出新”等主题思想;另一个部分要求我们表明自己对“常识”的看法,站在这个部分看,这就是一道评判式材料作文了,考生要写论说性的文章,发表自己对生活常识的看法,这个看法可以是“常识虽易知而难行”,“常识须推陈而出新”,也可以是其他的什么见识。

发表看法切忌武断、片面、主观臆断,而要全面、辨证、客观。

评判式材料作文务必要写成议论性文体,一般的结构模式如下:

模式一:

第一段:介绍材料,提出论点。

第二段:分析材料,印证论点。

第三段:联系实际,证明论点。

第四段:拓展内容,深化论点。

第五段:收束上文,强调论点。

模式二:

第一段:叙说现象,提出论点。

第二段:分析危害,证明论点。

第三段:寻找原因,落实论点。

第四段:提出办法,深化论点。

第五段:展望未来,美化论点。

2.自由式材料作文

自由式是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篇文章。相对比较自由灵活,选择空间较大。比如2009年上海高考卷就是这种类型的作文。

下面试以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得抄袭。

说明:这是一篇自由式材料作文。材料长,角度多。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从野鸭的话来看,可以提取成功来自于勤奋的观点。但是材料的倾向持否定态度,因此可以逆向立意。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从青蛙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发展长处下笔。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从仙鹤的角度来看,应该多方面发展,不能脱离实际异想天开。

综合小动物的故事情节。此文可以有以下几种立意。

1.从管理局的角度看,要正确引导,不拘一格,因材施“教”,发展长处等等。

2.从小兔子的角度看,要正确定位,挖掘潜力,刻苦努力,扬长避短等等。

分析选定好立意,下面就需要适当的结构模式去写作。

该类型的作文要写成议论文,比较好的结构模式有下列两种:

模式一:

第一段:引述材料,略加分析。(或引用,或比兴,或排比)

第二段:独立成段,提出论点。(要简明扼要)

第三段:列举正面事例,证明论点。(叙事不要太详尽,要剖析事例。以首尾议论,中间叙事为好)

第四段:列举反面事例,或引用名人名言,证明论点。

第五段:围绕论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进行辩证分析,周全立论。(在内容上深入一步)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中心。(联系社会实际或中学生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段:总结上文,再点论点。

模式二:

第一段:引述材料,略加分析。(或引用,或比兴、或排比)

第二段:提出论点,独立成段。(要简明扼要)

第三段:提出第一个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段:论证第一分论点。(或例证,或引证,或因果论证,叙议结合)

第五段:提出第二个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第六段:论证第二分论点。(或例证,或引证,或因果论证,叙议结合)

第七段:联系实际,升华中心。(联系社会实际或中学生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段:总结上文,深化中心。

材料作文如何拿高分

材料作文拿到高分有以下几个关键:

1.要写议论文,论点要切合材料。

许多材料作文写作要求比较宽泛,明确说明“文体不限”,可以“发表感想”,“编述故事”等等,但“文体不限”,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这并不代表考生所选用的文体就没有差异,也不代表阅卷老师会对不同的文体一视同仁。从高考多年阅卷打分的情况看,写议论文,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的作文得分相对较高。因为写议论文便于展示考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认识水平。

写议论文,论点要切合材料,或者说论点要能反映材料相对核心的思想。这里所说的“相对核心的思想”,是指论点不是与材料只有边缘化的联系,而是揭示材料所蕴含的主要思想。分析材料,提炼出一个切合材料的论点(怎样提炼,参考【例二】),对于作文得分非常关键,因为材料作文的阅卷评分首先要看论点是否切合材料,并据此评判是几类卷。

2.论据要有时代性、代表性和文化性。

写议论文必然要有一个明确的正确的论点,自然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论据要有“时代性”是要求论据要新颖,要用与时俱进的有深度的例证。通常情况下,阅卷老师一见到用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陶渊明、居里夫人作论据,就有味同嚼蜡的厌恶感。

论据要有“代表性”,是指作文中所用的论据既要有事实论据,也要有理论论据(名人名言、事理法则);所用的事实论据,在时间上力求有古有今,在空间上有中有外;同时所用的论据最好是有较大知名度的人物或事件。

“文化性”是指所用的事实论据,力求是具有文化性的人物事件,比如用杨绛作为论据比用杨振宁有文化性,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比用唱二人转的赵本山有文化性。

3.注意联系实际,深化主旨。

看议论文主要是看思想性和现实的针对性,而不是看生动形象性,如何提高思想性和针对性呢?一个适用的途径就是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或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命题的角度讲,命题专家在命题时总要考虑让考生有话可写,也要考虑考题能够引发考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或者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果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能够重视联系实际,往往就能把握命题意图,不至于偏离中心,更重要的是能拓展思路,提高文章的思想性和针对性。

4.写好开头和结尾。

作文开头,由于处在“先入为主”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篇文章得分的高低。成功的文章往往有一个精妙的开头:或引用名言,开启下文;或居高临下,统帅全文;或创设情境,发人深思;或巧示来龙,明指去脉;或直接点题,提纲挈领。

好的结尾应是“豹尾”,对于考场应试作文的意义不亚于好的开头,因此同样必须着意思量,尽心打磨才行。有些好作文的结尾,激情澎湃,富有文学色彩和象征性,既形象地概括上文,又能在形象的描述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有些结尾顺承上文的论说,既作精要的收结,又以疑问的方式启人深思,言尽意长。

除了上述四点之外,作文结构、语言运用当然也很重要,只是鉴于考场作文阅卷的通常性,鉴于网上阅卷快速翻看的特殊性,上述四点似乎要关键些。

优秀作文点评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题目:人贵自知,点滴做起

一只雄心勃勃的蜗牛,最初好高骛远,立下“鸿鹄之志”,既而又自惭形秽,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老死荒野。

[引:引述材料(简明、概括)]

从寓言中我们可以得知:做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立下适当的志向,然后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取得成功。

[提:提出论点(明确、干净)]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确,人贵有自知之明。试想,倘若一个人不能自知,目空一切,心比天高,又岂会虚心进取?就更不用奢谈成功了。古代邹忌注重自省自知,认为自己不如城北徐公美,倘若当时搞个什么类似评选“天下第一美男子”的活动,他是断然不会去自讨没趣的,可以说他是能自知的智者。

[议:自知之明]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蜗牛吧,倘若它当初选择爬上一棵大树看清晨第一缕阳光,或者选择爬到一条小溪边,与小虾、水蛭联欢,又岂会令计划胎死腹中?自知固然重要,实干更不能忽视。即使能自知,却又自卑自惭,像蜗牛一样再也不思进取,也是不能获得成功的。范晔说:“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其实,我们的社会不乏立志适当、通过努力最终走向成功的人。掏粪工人时传祥,他觉得自己既然做不成参天大树,便甘心做一棵碧绿的小草,不怕脏、不怕累,脚踏实地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普通战士雷锋,觉得自己不能做一台发动机,便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们默默地奉献着,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议:点滴做起]

我们高三学生正值人生的重要时期,更应有自知之明,立下切合自己实际的志向,而后朝着自己所定的目标,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这样,胜利的女神终究会向我们微笑的。由此看来,“自知”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自知”之后,不轻视小目标,脚踏实地、努力去实现自己并不怎么“惊天动地”的人生理想。如果在“自知”之后一蹶不振,万念俱灰,就会像寓言中的蜗牛一样,“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联:联系实际]

人可以甘于平凡,但不应像蜗牛那样甘于平庸。努力吧!既然不能“惊天动地”,为何不脚踏实地?力所能及的人生目标加上坚持不懈的奋斗,就一定会使我们走向成功。

[结:再扣材料]

总评: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材料作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来自题干材料,且角度选择恰当。全文分别在 自然段共四个地方引用题干材料,并且引用的方式灵活,或概括叙述,或点击关键词语。在论证过程中,既有事例论证,也有道理论证;引用事例比较典型,并且对事例作了充分的分析,使之与观点高度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作文构思八法

全文共 2168 字

+ 加入清单

借用名著中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们也可以说,好的作文各有各的好法,差的作文却都一样,整个一锅糊涂粥。

中学生写作文,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思路混乱,要么写之前肚中无物难以下笔,要么写起来张飞岳飞胡子眉毛一团糟,要么写出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怎一个痛苦了得!究其根本,还在于思维凌乱,或者说,欠缺理清思路的思维方法。本文意在针对这一问题,以下面文题为例,给同学们介绍八种简易的思维方式,为作文构思“建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大学生和一个年轻农妇到一家文化旅游公司应聘。招聘者问:“你们有什么专长?”两个大学生都回答说:“我是大学生。”农妇说:“我没有文凭。”说完拿起一把剪刀,一张纸,马上就剪出一幅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公司拒绝了两位大学生,招聘了年轻农妇。

第一式:现象列举

现象列举是指构思时借助联想,将所给材料引出的问题联系到生活中去,材料只是“点”,顺“点”联想,打开思维,将问题的“点”延伸到生活的“面”,引出一系列类似的现象、人物或事件,再加以筛选、梳理和归类,来反映某个主题。以上面的文题为例,由所给材料可以联想到大学生的几种状态:有文凭无实力(有名无实);有理论无实践(纸上谈兵);有理想无行动(眼高手低);由他们的一系列学习、心理、就业困境、生活常态等具体描述,揭示教育的普遍问题,引发人们的反思。联想还可以顺着一系列人物或者事件延伸,如乔布斯,盖茨,马云,莫言等等。但这样的联想更需要进一步筛选和开掘,寻找角度不同、内涵有别的现象来陈述,使观点得来水到渠成。如陈寅恪,对当时留洋人群汲汲以求的“博士”“硕士”学位淡然处之,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但凭着真才实学赢得“教授中的教授”这一美誉,成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这一实例侧重的是人对文凭的态度和文凭对人意义的有限。另一个实例可以侧重强调自我的坚持与实践,如郑渊洁,只小学毕业,但喜欢阅读,酷爱写作,尝试当时不被看好的童话创作,终成“童话大王”。再如莫言,成就他的不是文凭,也不是所谓“知识”,而是深情乡土里的泥巴味和苦日子,是取之不竭的五味生活,侧重的又是阅历与实践。要注意的是,现象列举不等于论据罗列,最好的现象列举文字往往不是详细叙述某几个事例,而是陈述普遍存在的一系列生活状态,以现象来呈现问题。

现象列举式的建模要点是由点到面的联想;对联想到的生活现象加以筛选归类;对现象进行内涵挖掘,使其呈现不同角度。

第二式:内容解说

内容解说就是揭示材料关键词的内涵,由对内涵的辨析,来反映现实,揭示问题,认识世界。比如上述材料,可以揭示“文凭”是什么,“专长”又是什么,由此联系现实中的相关现象,文凭仅能证明一个人的一段学习经历,只能代表人受教育的“有限的”认知范围,不能够代表人的实践能力,不能证明人的发展潜力,文凭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专长”则是独到的学识、技艺或专业本领,一个人拥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专门技艺,不仅找工作的时候受欢迎,也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很多人就是通过一技之长立足社会,走向成功的,由此得出结论:学历不等于学力,文凭不等于专长,知识不等于技能。

内容解说式的建模要点是抓准所给材料的核心概念,在解说中辨析,将理解推向深入。

第三式:原因剖析

所谓原因剖析,是指构思时不停留在现象列举的层面,而是对现象进行深一步思考,剖析现象所反映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时需从不同角度深入,周全思考问题。高考作文评分中的发展等级,其中一项是“深刻”。深刻就是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面对现象,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发掘出隐于事物中的本质来,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比如上述材料,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探究导致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学校教育问题(应试追逐,分数至上,评价机制);家庭教育问题(只重名次,越俎代庖,个性约束);个人学习问题(看重分数,丧失兴趣,没有特长)。还可以只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分条剖析原因: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社会;重分数,轻能力;重文凭,轻专长。或者总体上探究大学生落聘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所学与所需的距离;学校与社会的距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剖析事例的时候,再进一步延伸扩展,就能使文章即条理清楚,又深入周全。

原因剖析式的建模要点是多角度寻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根本,揭出病因,“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第四式:解决问题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的“深刻”,还特别指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写好作文,尤其是议论文,一个前提是明白文字是用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每一个材料,背后都暗藏着某个或某类问题,写作中,要动脑筋去真实地思考,表现出年轻人独有的认识能力,为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比如上述材料,经分析,可顺势提出问题:“天之骄子”缘何没落?再分析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学无专长。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反思教育理念中的弊病并改进;个人成长中保留弥足珍贵的兴趣与个性;重视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接壤;青年人成长过程中要积极了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才能。解决问题式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自我意识,显示出青年人(非儿童、少年)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容易写出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作文构思要创新

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独到的创新设计,能使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彩绸在空中亮出美不胜收的舞姿。小编收集了中考作文构思要创新,欢迎阅读。

一、答题式构思。2001的南京市中考作文要求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位考生自拟题目《自证对与错》,除首尾简约的环境描写外,文章主体部分由“已知”、“求证”、“证明”、“解答”这四部分组成,作者以这种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罚抄500遍”的认识,文章的主题――罚抄的“对与错”和拒绝罚抄,“与老师斗智”的“对与错”,通过这一新颖别致的形式表现得轻松而幽默。

二、剧本式构思。随着中考作文文体要求的放开,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错?对!》抓住初三学生爱好写作“究竟对还是错”构思剧情,具备独幕剧的各种要素,序幕交代背景,学生涵静和李老师这两个人物的对话个性鲜明,涵静的内心独白声情并茂,舞台场景的转换自然流畅,“不语,扯衣角”、“抬头”、“站起”、“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等舞台说明准确得当。剧本通过紧凑而集中的矛盾冲突,表现当代教育体制给人们带来的困惑和反思,取得了其他文体难以收到的表达效果。

三、谈心式构思。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呼告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奋斗的动力”、“发现你自己,发现你的美丽,更发现你的瑕疵”、“发现你自己的兴趣,展示你个性的美丽”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四、变异式构思。“循规蹈矩”、一一对应地照题目的要求构思,难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机智的考生善于从题目中寻找“变异”点,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展示思维的个性。2001年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的提示语中有一句是“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使人心旷神怡”,在备选的三个题目中有一题是“听____我真____”。不少考生在前一横线上填上具体的歌曲名,思维流向单一,雷同卷甚多。有位考生将“校园歌曲”作为变异点,说那“飘洒缠绵”的春雨是一首没有乐谱的“校园歌曲”,于是拟出“听雨,我真陶醉”这样的佳题,令人耳目一新。文中,作者说春雨“轻唱着挖空你的心思,道出你的惆怅,注释你的疑惑……使你觉得自己仿佛已变成一滴雨,一棵树,一棵草,一束花,一撮泥土”,“我成长中的错误会在这柔和的歌唱中变得美丽”,“太多心思……太多哀怨能在这春雨的浅吟中将它们逐一放飞”,由于作者通过变异式构思找到了适合自己抒发个性的切入口,所以能把听雨的陶醉说得入丝入扣,不同凡响。

五、反向式构思。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生辉。2001年湖南省益阳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关心’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多考生都跳不出“叙写‘关心’者之美德,抒发被‘关心’者之感激”这一类窠臼,总是从正面落笔,给人千人一面之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种构思赋予了题目“关心”以更深广的内容,给人思考,新人耳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读后感

全文共 1494 字

+ 加入清单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我不由地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总觉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朱自清研究专家吴周文先生说:“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惨淡经营诗的意境,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起来,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的构思,整个地展现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为人格的外化手段,于是他的笔下,自然美成为自我人格的精神拟态,或象征性的写照;个人特定的情绪、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了诗意的写照,或者说得到了模糊性的象征。怎样创造这种意境,完成自然美与人格美二者的附丽与连结?对此,朱自清则是继承弘扬以形传神、重在神似的艺术精神这一整体性的审美把握,加上‘诗可以怨’的审美理想的制导,生成了风格的隐秀与清逸的色彩。”(吴周文《诗教理想与人格理想的互融》,《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对朱自清散文的深层意蕴,我以为这些话是深中肯綮的。朱自清属于那种感情和感觉特别敏锐、细腻、真挚的人,对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和山水花鸟等等,又有着特有的亲和情怀和观赏兴致。他的写景,往往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我”合一。他所以要调动起自己的一切感官以及思想和情感,反复品味、字斟句酌、“用笔如舌”,正是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人格投入到大自然的形神中去,让自然的美与他人生的美浑然为一。他不像鲁迅,在描写自然中采取一种超然的、审视的态度,甚至不惜写了自然的丑来;他也不像周作人,在刻画自然中沉溺其间、忘却自己,恨不得化为自然的一部分。朱自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是投入的、虔诚的,但同时又是自觉的、清醒的。从这一点来说,他是最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真谛的。在《春》这篇简短而明朗的散文中,同样体现了他的人格操守和审美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让作文做到构思巧妙的几种方法

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在作文中规中矩地完成之后,只能拿到结构方面的基础分,但是如果用一些方法让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巧妙,吸引读者的眼球,会在文章的结构分上得到加分。下面介绍几种让作文构思更巧妙的方法,希望对各位初中学生有所帮助。

1、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开头设问,即在作文开头即给读者提一个问题,形式可以是问句,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叙述,但在开头的事情往往显得匪夷所思,不符常规,这样能在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引其兴趣,让其对下文产生期待心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即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个开头就比较有吸引力,因为它给读者设置了很多疑问。小女孩是干啥的?这么冷的天,还是个大年夜。她为什么一个人在街上走,还光头赤脚?读者自然而然想往下读。

2、抑扬法

所谓抑扬法,包括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这个方法说的是当你真正要表达某种褒贬情感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而一开始将相反的方面表现出来,接着才开始表现你所想表现的那个方面。

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描写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时,即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始时将岳不群描述成一个慈父良师的形象,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但到后面,这慈父却利用女儿幸福达到私利,这良师却为私心杀害自己徒弟。堂堂“君子剑”实为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野心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这样不用太多语言描述,光是前后一对比,其人性之丑恶暴露无遗。而《神雕侠侣》描绘杨过则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抑扬法”实际上是对比思维的一种,写作时要注意。“抑”的目的是“扬”,“抑”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扬”.最终要把你最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抒发出来。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所谓“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作文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有一篇考场满分作文叫做《误会》,文章中开始写“我”因为天下雨父母亲没给生病的“我”送伞而导致“我”误认为父母不爱“我”了,后来看到母亲留下的纸条才知道父母亲是想锻炼“我”,让“我”能够成长得更好,“我”在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明白了父母对“我”的关爱。这就是典型的用“误会法”来给文章设置悬念的例子。

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在写完误会之后一定要交代这是个误会,并且需要交代主人公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的心理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