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影《南京大屠杀》观后感(20篇)

导语:《战狼》是一部国产影片中本就不多见的特种兵题材电影,也是一部虽然说不上完美,却绝对见着诚意的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电影《南京大屠杀》观后感,欢迎阅读!

浏览

7403

作文

1000

电影地道战观后感受

全文共 1490 字

+ 加入清单

地道战观后感550字(一)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当电影里传来坚定、雄壮的旋律,我心中不禁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地道战》这部影片讲述了1942~1944年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冀中人民团结一心,利用结合了冀中人民智慧与力量的地道战来消灭日本侵略军的故事。面对日本侵略军"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毫不畏惧,利用百里长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把鬼子打得惊慌逃窜、片甲不留。

小小的屏幕牵动着我的心,时而激动紧张、时而放松开怀。印象最深刻的是冀中人民用墙上的小眼儿左打一枪,右放一炮,鬼子们在十字路口窜来跑去,我们捧腹大笑。此刻,我恨不得钻进屏幕,亲手扛起枪,把鬼子打个稀巴烂!

百里的地道蜿蜒曲折,埋伏着的神兵充满了智慧。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机智勇猛,赢得胜利?是他们必胜的信心,是他们机智的头脑,是他们团结的力量。虽然他们没有高科技的武器,但他们有最"聪明" 的"土"办法——地道。他们有共同的民族魂——爱国情。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会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不屈奋斗;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和残忍,只要团结坚持就一定能胜利!

《地道战》给我们的精神是永远不能磨灭的,让我们共同来铭记吧!

地道战观后感550字(二)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许多英雄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吧!前不久,为了配合教学,老师让我们观看了影片《地道战》,我真是感触甚深呀!

《地道战》讲述的是许多村民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他们利用村子巧妙的地势,挖出了许多地道,其出入口更是隐蔽,有的在床下面,有的在井底下,更有的在灶台里。除此之外,他们还设置了不少陷阱,让敌人纷纷落网。有时还趁敌人寻找地道入口时,钻出地道打他个出其不意。

这部影片充分反应了抗日人民的机智与勇敢。就说那地道入口吧,竟能想出在灶台下这个点子,他们的聪明真是太令人佩服了。不仅如此,()他们的勇敢更是显而易见,能一下子冒出地道英勇射击。虽然敌人随时可能发现他们的举动并击中他们,可他们没有一个人感到害怕,仍坚持作战。尽管中国现在已经没有战争,可象《地道战》影片反映的人民的智慧被用在了科学研究上,用在了航天事业上,用在了保家卫国的准备工作上。如果真的有一天外国侵略我们的祖国,我们一定会用高科技击败他们,我相信,象《地道战》那样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仍会上演!

地道战观后感550字(三)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当电影里传来坚定并雄壮的旋律我心中不禁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地道战》这部影片讲诉了1942—1944年间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以搞垮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大伙全结一心,同心协力,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战斗方式——挖地道。他们在平原的地下开凿地道;家家相连,户户相通,地上地上连为一体,为鬼子布下了天罗地网。利用百里长的地道和冀中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把鬼子打得片甲不留。

百里地道蜿蜒曲折,埋伏着充满智慧的神兵,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机智勇猛,赢得胜利?是他们必胜的信心,使他们机制的头脑,是他们团结的力量。

虽然他们没有高科技的武器,但是他们有最聪明的"土"办法——地道,他们有共同的民族魂——爱国情,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会扞卫自己的尊严而不屈奋斗;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和残忍,只要团结坚持就一定能胜利!

看完《地道战》后,我想:我们多幸福呀!丰衣足食,还有书读,再想想日本入侵那会儿,向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忍饥受饿,无家可归,我们还生在福中不知福,真是惭愧!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观看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全文共 1044 字

+ 加入清单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饱含热泪观看电影焦裕禄》,看的我泪流满面,热血沸腾,感到世界是那么精彩,人性是那么美好!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40年风雨变迁,40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两代人! 片中患有严重肝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山区兰考,为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的工作。忘记了妻子、儿女更忘记了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吴县长派人分给他二斤大米,这在当时来说相当的珍贵,可以让家里人吃上几顿香喷喷的饭。可他却一点也没动,让家人原物奉还。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调节费,为补助一些一辈子任劳任愿而犯所谓的“错误”去别的县买米。因此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到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每当他的肝病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采取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压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旧病复发,一阵一阵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额头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却不哼一声。

这是多么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韧拔的气节。

他是艰苦朴素的典范。身为县委书记,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

他是群众利益的代表,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他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的,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个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我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从来没有体验过贫穷和饥饿,但今天 我感谢革命先辈为我们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我们当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红高粱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847 字

+ 加入清单

昨日在学校的两节语文课上,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和自我班里的同学一齐把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看完了。可是观影质量很差,那个清晰度不怎样高,并且还是用投影仪放大了的,很多镜头人物面部表情都看不清...并且我们还是分两节课分开看的,第一节课看了一半、第四节课又播另一半,又因为上厕所导致中间有几分钟我甚至没看上...弄得我很是气愤啊~再加上,我们班那帮子同学...一看电影就结伴聊天、乱吐槽,不认真,真是恨我胆子太小,如果我是个猛男的话早就跳起来把他们骂将安静了、还好那天刘玮同学没有来,他要来了那儿更乱...

由于昨日的观影条件很差、观影环境也较恶劣~并且已经隔了一天了...所以我估计我对影片的欣赏和理解也会受到影响,可是影响和不影响也没啥大要,因为我本来也没啥独到见解或精辟点评...就写点儿自我看法罢了。

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以往说过:“文学的特殊价值,就在于对团体潜意识的寻找。”我认为这句话用在电影艺术上也很适用,尤其是放在电影《红高粱》上看,就更显得其真谛...

《红高粱》看起来给人一种过瘾的感觉,也能够说是一种冲动的感觉,我们都明白这种冲动的感觉是源自于一种荷尔蒙的作用。那么为什么《红高粱》能够作用我们的荷尔蒙呢?答案就是前面所说的,是因为红高粱找到了我们的团体潜意识。团体潜意识,有很多...比如说我们人人都渴望的到自重感、再比如说我们都渴望被爱、渴望被崇拜,那么《红高粱》抓住了我们哪种潜意识呢?我认为,就是《红高粱》中血红血红的高粱酿出的血红血红的红高粱酒中的加入尿的野味儿的“十八里红”酒所散发出来的“酒神意识”,这种“酒神意识”象征着一种叛逆意识,是一种带着野性透着野味儿的解放意识,是一种最原始的、最纯粹的东西。正是因为它的原始、它的野性,才切中了我们大家的潜意识里的要害。

人是种动物,人类在进化为高等动物之前都是富有野性和血腥残忍的质性的,是没有之后礼貌的感染的。《红高粱》中,高粱是红的,高粱酒也是红的,首先这种色调,就给观影者带来一种冲击力十足的血腥气息;十八里坡是个荒山野岭的地方,是个封建落后的地方,那里的结婚习俗和过去一样,是由父母做主的包办婚姻,片中的新娘子不愿意迎来一个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带着剪刀去赴婚...这也正是这种倔强的反叛意识的体现,她叛逆着这封建礼教对婚姻自由的剥夺;姜文饰演的男主角,为了自我心爱的女人能够幸福、自由,他杀了新娘子的未婚夫,这正是一种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自由的召唤。他为了守候自我的感情,利用自我的智谋和勇气,去肉店里面引出恶霸并行刺,最终又放了恶人,恶人也为还恩放走了他,这种霸气和爽快对我们现代礼貌礼教而言不也是一种叛逆和挑战吗?;日本军队占领十八里坡之后,毁高粱、扒人皮,对他们十八里坡的村名们进行了残酷的折磨和强势的压迫,可是他们并不屈服,他们村里的男人们奋起反抗,连夜在高粱地里设好埋伏,在第二天早晨准备跟日军决一死战,虽然最终计划破败,男人们和日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但这更加使观众感觉到那种不畏强权、不甘自堕、保家卫国、为自由而战的反抗精神

、斗争意识,一种野性的回归所展示出的巨大力量。对,正是这种力量,激发了我们的团体潜意识,正是这种力量,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感动和思考,是什么使他们如此勇敢?是什么令他们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是什么能代表他们那不羁、纯粹、铿锵的人格魅力?我想,是他们守护的红高粱,是他们脚下金黄的高粱地,是他们酿造的融着尿液的高粱酒。正是这种血红血红的高粱酒里的情谊,诉说着他们动人的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正是这血红的高粱酒里的精神,促成了他们对酒神的崇拜、引申出了“酒神意识”;正是这血一样的红高粱酒里的酒精,使我们感到了这充满野性的力量对我们荷尔蒙的冲击,找到了我们团体的潜意识......

随着这种荷尔蒙的巨大冲击,在酒精的作用下,影片的结尾,强壮又结实的男主人公站在废墟上,身旁是当时还年幼的“影片讲述者”的父亲,看到了黄土高坡上的日全食,整个世界、还有他的眼镜,都随着红高粱酒永远的变红了......这永恒的红,和这惨痛而壮烈的结局,仿佛在预示着什么,是否、这样的结局预示了一种野性的反抗意识的悲惨命运呢?为了自由,他们同命运斗争着、他们同日本人斗争着、他们也同自我斗争着,而又为了这种斗争,他们最终迎来这惨烈的结局、以求获得那无价的自由...这不正是一种永久的红吗?伴随着这浓烈的红,影片中的“闹婚曲”“示爱曲”“酒神曲”又萦绕在我们耳边、回荡在我们心头,就像那永久的红一样,久久不能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金刚川电影观后感学习感悟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包含战争题材的电影从未在中国的电影市场缺席。中国亲身经历了二十世纪漫长的、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从过往的《金陵十三钗》、《无问西东》,到今年的《八佰》,每一个中国人的青春和人生都被风烟时代、被残酷战争所裹挟。电影《金刚川》也不例外,它应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而生,影片题材就取自于抗美援朝的最后一役——“金城战役”。

电影《金刚川》的故事情节简明易懂,它讲述的是一支二线工兵部队修桥渡江的故事。1953年,在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战役”中,为了保证能够向金城前线输送更多的支援部队,从志愿军渡河部队、工兵部队、高炮部队多个视角,讲述一场被美军不断炸毁桥梁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断修复桥梁的抗争奇迹。

这场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收复了16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将战线向南推进约14公里,取得战役胜利,并直接导致美军被迫签署了《朝鲜停战协议》。

一如《金刚川》的导演坦白的那样,这部电影就是要表现“牺牲”。我们在《金陵十三钗》中感受“荣辱”,我们在《无问西东》中感受“理想”,我们在《八佰》中感受“忠诚”,而在电影《金刚川》中,给我们最大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就是“疼痛”。参加抗美援朝的都是一些十八岁的青年们。他们临危受命,在他乡的战场上闻着血肉的焦味,他们在金城战役中不断修复被美军炸毁的桥。在电影中,这座横跨金刚川的桥不仅是一条运输物资的必经之路,而且是一条通向胜利、通向和平的回家之路。然而,这部电影和真实的历史都没有忘记,在这座桥的另一侧,许多中国的年轻人为此而壮烈牺牲,甚至在战争结束的几个小时前不幸身亡。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七十年前,那些出生入死的青年们牺牲他乡;每一个牺牲都有价值,每一个青年(虽然是小人物)都是大英雄,才有七十年后,我们这些处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们和平与安生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冰雪奇缘的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当听到这个名字,我就无法控制它对我的吸引。它充满了梦幻与神奇,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那个多彩想象的时代!

冰雪奇缘,它先用一段段美妙的音乐将我们深深地吸引,紧接着把故事引了出来。两个可爱的女儿拥有善良的内心,文雅的面容却掩饰不住她们顽皮的性格,她们过着世界上最幸福的生活,拥有爱他们的爸爸,妈妈,姐妹俩几乎是形影不离。然而故事在这里发生了急速的转变,姐姐艾莎会魔法,可自己却控制不了它,一次偶然她不小心伤害了妹妹,痛心欲绝,妹妹的记忆被删除了,他不知道之前发生的一切,父母在一次旅行中丧了命,姐姐为了不再伤害妹妹把自己锁在屋里从不曾出来。

艾莎的魔法是用手触摸到任何东西都会变成冰。她是未来的女王,可她怕伤害别人,时刻都带着手套。她不小心把自己的国家变成了一座冰城,于是她离开了独自一人生活。

经过了一番奇妙的缘分,妹妹安娜找到了姐姐,姐姐却拒绝了妹妹又一次失手伤害妹妹,安娜的生命危在旦夕。我们都紧盯着荧屏,为安娜的生死提心吊胆,妹妹的心里被姐姐封上了一块冰,怎样才能将它融化。

我们陷入了深思,什么能将冰融化,能将人与人的矛盾解开,是爱,是真爱。电影中说真爱是把别人看得比自己还重要,生活中爸爸妈妈能融化我们心里的冰,好朋友的一句话能解开我们的隔阂。姐姐面对着为保护自己而变成冰雕的妹妹,泪滴在妹妹身上,一滴两滴,这真爱的泪水融化了妹妹心里的冰。

亲人永远都是最爱你的人,他们永远都是你最坚实的依靠,他们的爱永远都是最真实的。这部片子真的很美,很感人,既能激起人们对儿时的幻想又能激起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值得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夺冠评价观后感

全文共 5360 字

+ 加入清单

以中国女排为题材的电影夺冠》终于上映,中国女排近40年的峥嵘历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却被《夺冠》完美地浓缩进了135分钟内。上映首日的票房喜破5000万,观众们都很惊喜,“燃”和“炸”是肯定的,但没想到的是,“之前去电影院看《信条》的时空逆转,像是去考试。今天看《夺冠》也像在考试,’彩蛋’极多,同行的女排骨灰级粉丝找到的彩蛋最多。”

《夺冠》的“血肉”与“骨骼”:

三场大战,两代传承,一种精神

中国女排在所有中国人心中都极具分量,从1981年至今,中国女排一共拿过5个世界杯冠军、2个世锦赛冠军、3个奥运会冠军。这支队伍曾经10次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当之无愧的“十冠王”。

对老一辈们来说,他们在1981年中国女排拿下首个冠军时振奋过;对年轻一辈来说,他们对2016年里约奥运的巅峰一战还记忆犹新。如何讲好女排故事、展现女排的奋斗历程、诠释女排精神,对电影创作团队来是一大挑战。而对观众来说,也相当期待,“《夺冠》会拍成什么样?”是很多人进场前的疑问。

对记者来说,《夺冠》很“燃”很“炸”。它用“三场比赛、两代传承和一种精神”,来勾勒中国女排姑娘们最动人的故事,还有代代相传的拼搏精神。

三场大战,串起中国女排几十年的起起伏伏,也搭起《夺冠》整部电影的框架。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中日之战,随着关键一球的拦网成功,中国队赢了,郎平获得“铁榔头”称号;2008年,北京奥运,中美之战,时任中国队主教练的陈忠和与时任美国队主教练的郎平,在这场比赛中从昔日的队友、朋友变成场上的对手;2016年,里约奥运,中巴大战,郎平回归中国队主教练,带领新一代女排姑娘,顽强拿下奥运冠军,重回巅峰。

两代传承。《夺冠》不是《郎平传》,陈可辛导演用关键人物郎平串起“老女排”和“新女排”两代人的传承,过去与现在两段时空得以交织。《夺冠》中有一场戏,郎平(巩俐饰)问新一代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为什么打排球?”朱婷还没找到真正的答案,心里憋着一口气:“成为你!满意了?”郎平当然是所有女排运动员心中最高的目标。郎平对朱婷说:“你是我见过最棒的球员,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一种精神。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曾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片中女排训练的场景,看哭了很多观众,比如在拍摄80年代女排戏份时,剧组搭建了实景的漳州训练基地,甚至把老基地的地板一块块从漳州运到北京,这些地板上都是当年女排运动员的血、泪和汗——她们必须练到足够快,对墙传球快到手速模糊;足够重,举重练习练到双腿颤抖汗水浸透;也够疼,木棚里的木屑扎进肉里,血肉模糊。就像吴刚饰演的袁伟民教练所说,“下意识怎么来的?是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是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这种百折不挠的拼劲,正是女排精神的底色。还有电影里所说的“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的集体荣誉精神,这些在今年疫情等纷繁的背景下更具感染力。

魏秋月的“彩蛋”,不少女排“老人”本色出演……

“考点”太多,你对中国女排的爱在哪一级?

看《夺冠》时一定会感动,会流泪,会激动得不断起鸡皮疙瘩,同时也会不断惊喜,因为片中层出不穷的“彩蛋”,考验大家眼力的同时,也在考验大家对中国女排的喜爱程度。有网友甚至调侃说,自己完全到了“骨灰级高级爱”。

比较容易发现的彩蛋是,电影最后高潮的中巴大战,由中国女排现役队员拍摄完成的,女排姑娘们自己演自己,比如惠若琪饰惠若琪、朱婷饰朱婷、徐云丽饰徐云丽……但也有网友发现,“咦,魏秋月怎么看上去和本人长得不太一样”。骨灰级粉丝马上就能推算出来,《夺冠》拍摄时魏秋月刚好身怀六甲,饰演魏秋月的是她的天津队队友姚迪。当然了,粉丝还能从片中发现魏秋月的另一个“彩蛋”,片中巩俐跟队员说“放个假,大家都去谈恋爱吧”,队员们表示“我们都没有男朋友”,而这时镜头转向了一边做记录的助理教练袁灵犀,他羞涩地挠了挠头,而袁灵犀正是魏秋月的丈夫,两人在天津队和国家队时一直共事。

片中青年郎平看起来怎么那么像郎平本人呢?做过功课的中级粉丝大概也都知道了,饰演者正是郎平的亲生女儿白浪。白浪14岁打排球,在美国读书时是加利福尼亚TCA队主力球员,她也曾怕演不好而多次拒绝该角色,决定出演后白浪从零开始学表演,一个月内减重30斤,亲身感受母亲曾拼搏过的青春。

更难的挑战题来了,《夺冠》中真的有很多中国女排的“老人”。除了此前本报报道过的饰演孙晋芳的是前国手陈展,她曾经代表中国女排出战过2014年世锦赛。另外,中国女排的助理教练安家杰、陪打教练袁志、队医王凯都在电影里本色出演了!

另外,对关注中国女排运动的粉丝来说,最挑战眼力的是饰演“老女排”的那些姑娘,她们是各地的女排运动员,剧组此前对全国上万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了海选,覆盖了大、中学校队,甚至省队。所以说,大家可以认起来了,可能有你们省队的队员哦。

而再进阶一点来说,对熟悉女排赛事的粉丝来说,可以从《夺冠》中发现陈可辛导演这次还全球“借”人了。片中几场国际比赛戏的对手演员也都各有来头:1981年中日大战,有日本名将中道瞳出演;2008年中美大战,有美国球星洛根·汤姆出演,她也是郎平一手培养出的主攻手;2016中巴大战,有三个巴西队球员出演。所以说,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表演,也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比赛过招。9月2

尽管片尾写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但影评网站上,观众对《夺冠》的认可,很大程度上来自它纪录片般的真实质感。

电影讲述了中国女排3

导演陈可辛的压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让观众在已知剧情的情况下,还能把电影看下去,他选择“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尽量去还原”。因此,《夺冠》带来这样一种独特的观影体验:你知悉一切,却仍会被紧张氛围感染,仿佛置身比赛现场,为每一次得分欢呼。

这部影片的命运与女排夺冠的过程形成了奇妙的对照。2

两天后,新冠疫情蔓延,《夺冠》不得不临时取消春节档的上映计划。8个月后,疫情带来的低迷逐渐散去,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却越来越强。人们此时正需要振奋和鼓舞,把那些看上去没有把握的事情,一件一件扛下去。

这部用“女排精神”贯穿全片的电影,恰逢其时地和观众见面了。

1

陈可辛期待通过电影的细节和故事,来体现冠军背后的真实生活。

电影开拍一年前,剧组就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演员。最初找的是专业演员,教她们排球,效果不佳。陈可辛就转换思路,在全国上万名排球运动员中海选,历经为期半年的淘汰和表演训练,定下1

陈可辛说,这1

《夺冠》中,郎平是主角。出演年轻郎平的是她的女儿白浪。白浪也是一名运动员,身高、体型与年轻时的母亲如出一辙。中年郎平由巩俐饰演,白浪第一次在片场看到化完妆的巩俐,吓了一跳,“太像我妈妈了!”

开拍前,巩俐采访了郎平及目前女排国家队的所有运动员。她去宁波北仑排球基地看女排集训。1

她站得离郎平很近,随时用笔写下郎导说的话。郎平也在尽力成全巩俐。平常训练她总是坐着,因为全身上下做过不下1

巩俐抓到了郎平的精髓。短发、细框眼镜、站姿微驼。不光是外表,她走路慢,身体向后仰,肩膀比较端,得分时高高举起的大拇指、脸上常带的肃杀神情、说话的口吻,都与郎平如出一辙。惠若琪回忆,巩俐第一天走进片场,女排姑娘们惊呼太像了,从此喊她“郎导”。

陈可辛在媒体观影会上说,拍摄时,他时常觉得是在拍纪录片。“我只要给她们很大的自由度,镜头尽量不要锁定她们怎么做怎么走,尽量跟着拍,就能拍出她们的风采。”

陈可辛说,《夺冠》不是模仿秀,更重要的是达到那个氛围。氛围要靠情绪营造、情感带动,情感无法伪装。拍摄现场,导演与表演指导几乎不讲技巧,而是不断引导女排选手们进入情境,激发她们的自然反应。

有一场戏是,里约奥运会上对战巴西队比赛前夜,女排队员们有一次深谈。为了让向来克制内敛的朱婷爆发,表演指导李雅菂问她,如果没有郎导,你在哪,如果不是排球,你现在会做什么?朱婷被戳中,忍不住坐在墙角失声痛哭,李雅菂也跟着哭。

电影点映时,许多观众看着那场深谈,也留下了眼泪。

2

有女排情结的人,可以把《夺冠》作为一次考据,在无数细节中搜寻关于女排的记忆,获得情感共鸣。

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中国女排在那时开启风起云涌的五连冠。以人物经历为线索,穿插起历史脉络,这正是陈可辛最擅长的。

当时,中国刚刚迈出与世界接轨的第一步,学术、文艺、实业迎来发展机遇,人们在兴奋之余也感受着落差,急需精神鼓舞。电影中,吴刚饰演的主教练对队员们说:“我们要证明给他们所有人看,中国人,行的。”

1

但1

电影里,第一次出国比赛前在候机厅喝咖啡的段落也真实发生过。现实中,与郎平喝咖啡的是队长张蓉芳,一杯速溶咖啡五毛钱,用简易的杯子装着。那次比赛,中国女排赢球了,从此,两人便觉得“咖啡”与“赢球”有某种联系,每回出战,都要在机场喝上一杯。

1

郎平退役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英语。1

对于郎平的“出走”,很多人觉得意外。郎平在自传中写道:“我的名字,即使从女排的队伍中撤下来,也不应该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消失,我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似乎不应该加入这股‘出国潮’。”

她感到自己被“误解”了。“我不是怕‘亏待’”,恰恰相反,郎平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她不能躺在冠军的荣誉上吃一辈子老本。她想抛掉过去,从头开始。她将奖杯、奖状统统锁在北京的小屋里,毅然决然去了美国。

很快,中国女排青黄不接,陷入低谷。“女排精神”成为人们灿烂却难以重现的过往回忆。

1

冲突在2

2

奥运会结束后,中国排协给郎平打电话,力邀她再次出山。

排协竞聘会的前一天晚上,郎平还在犹豫。但在竞聘现场,她很快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被任命为女排国家队主教练。她为自己设定了“弘扬女排精神,走出低谷再创辉煌”的竞聘题目,球迷们亦对她寄予厚望。但是也有人怀疑,基座不稳的女排想重现往日辉煌并不容易。

郎平一上任,就开始推动组建“大国家队”。影片中,拟定四年计划,进行全国大海选,将张常宁、惠若琪等人从不同的队伍中选取出来,联系美国的体能师、康复师、运动创伤医生、大战前夕的聊天……这些真实发生过的细节,在电影中一一重现,展现了中国女排重回世界巅峰的艰难过程。

即使没有女排情结的人,也可以把《夺冠》当作一部扣人心弦的体育电影。豆瓣评论中,不少观众认为,三场比赛是整部影片拍得最好的部分。

一些出现在赛场外的细节,也是从现实还原而来。比如,2

中国女排载誉归国,机场被球迷堵得水泄不通。媒体开始重新长篇累牍地报道女排精神,追忆过往:中国女排精神回来了。

3

有影评指出,《夺冠》存在“技术硬伤”:“我相信上映后,不少观众仍会被这部电影感动到落泪,但这只是单场戏生理性催泪的效果,不再具有前后文贯穿而成的、由内而外的饱满情感力量。”这些眼泪,“本质上与我们看公益广告和赛事转播无异。”

不过,多数观众仍然为《夺冠》展现出的女排精神感动。

尤其是作为影片大背景的80年代,充满了启蒙时代强烈的饥饿感,造就了滋生精神偶像的土壤。获得五连冠的女排极大激励了人们的信心,经历过的人都难以忘怀。再加上自上而下的宣传和推动,女排很快成为全民偶像,不自觉地演化为某种时代符号。

1

当日刊登于报上的全国妇联贺电中,出现了“女排精神”一词:“你们是祖国的骄傲,妇女的光荣。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让‘女排精神’在我国四化建设的道路上永放光辉!”

郎平在自传中回忆,“学习女排精神”的口号喊出去之后,“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

那是精神至上的年代,精神与集体紧密相关,精神足以缔造奇迹。在女排精神的鼓励下,工人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义务加班。女排精神长期、全面地进入人们的生活,有网友在社交网络上回忆,1

不少影视作品表达过女排精神,比如《中国姑娘》《排球之花》《沙鸥》等。在1

影片中有个细节。亚运会上,中国队以两分之差输给日本队,沙鸥无比痛苦,在返回祖国的轮船上,将银牌丢入大海。她说:“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

《夺冠》想展现的女排精神显然已经和40年前不同。陈可辛希望可以借此机会探讨精神的变迁。他坦诚自己是个怀旧的人,但也“非常非常相信世界是不停地往前走的”,要相信年轻人,而不是“永远用一套我觉得对的东西去跟他们沟通。”

他在电影中做了这样的尝试。比如,郎平问朱婷:“为什么打球?”朱婷回答:“为我爸妈。”

“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

“成为你。”

“那你就搞错了。”

“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放开了打,豁出去打。”电影中,郎平对朱婷说,“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此刻,精神有了新的含义,成为一种更加个性、释放的表达。有亲历过80年代,被女排精神鼓舞过的中年人对媒体回忆,女排精神其实是一种不限于女排甚至不限于体育的精神,是人类共有的最高境界的向上精神,在英文里,叫“do

your best”。这种精神之所以被附加在女排身上,其实是历史的偶然选择,女排因此背负了某种包袱,但“幸与不幸是它赶上了”。

还有人说,说起女排精神,就会想到向上的、单纯的、阳光的80年代。经历了8个月的漫长等待,经历了疫情对包括影视行业内的各行各业的重创之后,正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市场重新洗牌的观众、电影行业乃至全社会,都需要一些阳光、一些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 七日票房破2000万 上座率持续高

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 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达到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来自大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终于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达到3%以上,票房突破2000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这些成绩也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市场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观众,艺术电影的观众远非小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圆明园的观后感

全文共 1057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我们在学校里用了两节语文课的时光,欣赏了一个皇家园林“一生”的纪录片,看后,我们有许多话语想与众议论。

圆明园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设计,着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时光建造了一个好比人间仙境,漂亮精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圆明园。并藏有超多奇珍异宝。圆明园内有数不尽的宫殿和令人陶醉的景点。乾隆皇帝认为圆明园十分了不起,不论外表,和建筑所蕴含的含义都别有一番风味。

这样的好景不长,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清军也在大力抵抗。但是,英法联军仅有三千人,用先进的武器把超过三万名的用鸟枪和腰刀抵抗清军统统杀死,让我感到无比的痛惜。我同时也十分愤怒,中国拥有人力物力,拥有许多资源,就是没有好好地利用起来。庞大的军队没有优秀的武器和高超的武技,最终只能全军覆没。更何况国家拥有着英式,但又未曾批量生产,给清军使用。令我最气愤的,就是乾隆对科学的厌恶,甚至认为科学是玩物丧志。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认同科学,那么,国家的强大又从何谈起?就是因为大清帝国的落后,才使得英法联军得逞。

乾隆皇帝实在是对外国太敏感,只想靠自我的实力走下去。合作能够促进国家的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还能够使两国更加了解对方,并对对方更加友好,能持续和平。相反,乾隆皇帝对他国的不认同,让英军难以完成女王使命,才用武力侵入中国。对于咸丰,他实在是个败家子,享受皇帝所拥有的豪华生活,但又不治理国家,在危机爆发之时,也不想办法,只顾着逃难。因为这样的皇帝,在危机关头,我们只有饱受折磨。一个国家礼貌的落后,和不做事的统治者,加起来就是一场不可言喻的灾难。

我对英法联军是十分痛恨,这庞大的军队用机枪无情地夺走了三万多人的生命,又侵入了圆明园,能够抢的东西都被士兵们抢光了,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几千声打破玻璃瓷器声在同一秒同时发出,这样的情景也持续了许久,这多年前的精美艺术品在瞬间就变成了碎陶瓷块儿,当今谁也不明白这曾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谁也不明白破坏它们的人是谁。这些还不算什么,英法联军还有条不紊地把火把统统投向圆明园,使圆明园在几分钟内便燃起熊熊大火,三天三夜的时光里火带着圆明园和三百名官女一齐离开了我们。英法联军却带着胜利的笑容。这群人从此让了令人神往是圆明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的心头充满着愤怒的气,久久不能平息。

简单的说,一样好东西突然失去,你只会痛心。法国作家雨果以前说过:“在地球上某个地方,以前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一天,有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英法西和英格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革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72 字

+ 加入清单

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所有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因此,我们要时常对自己说:“我是中国人,我为此感到骄傲!”

《世纪大阅兵》这部电影讲述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大为壮观的就是阅兵仪式,整个仪式震撼人心,十分壮观。

时间曾今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的太阳,当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伟大的领袖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时刻,对于一个饱经忧患尽受欺凌的民族来说是多么宝贵啊!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与自豪的名字从此诞生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日子到来时,亿万炎黄子孙欢呼雀跃。沉睡了千百年的东方“雄狮”终于昂首世界之林。这是一个沸腾向上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

最令人热血沸腾的还是阅兵大典,总指挥员和司令员依次对静止状态的士兵进行检阅。检阅完毕后,海、陆、空三军还在天安门楼前进行表演,最让我佩服的就是那个齐步走,都不能用整齐划一来形容了,手臂挥的角度,脚抬的角度都差不多一样,没有任何一个人滥竽充数,简直不敢相信,我都觉得这些动作完全出于一个人。可这些士兵也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啊!在不为人知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泪水啊!其中还展示了各军的武器,由轻到重,由低到高,由大到小,看得我是眼花缭乱,所有武器浑合一体,形成了强大阵容!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要想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就一定要确定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观念,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要立志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国家,因此,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童年的每一秒,抓紧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掌握丰富知识,把自己的学习、成长同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时刻做好准备。

其次,我们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在什么地方,不管我们有多忙,当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缓缓升起时,我们都必须停下脚步,一边注视着国旗行队礼,一边响亮地唱起国歌。平常生活中要爱护红领巾,应该为自己是少先队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在学校里要带红领巾,上体育课时可以把红领巾摘下来,叠好放进书包。回到家里要把红领巾放在床头,以便第二天起来时佩戴。红领巾要定期清洗,保持干净整洁,虽然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但却充分地体现出了自己的爱国意识,只有爱我们的母亲祖国,为祖国献出一份力,才会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电影《天那边》观后感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学校组织了我们学校全体师生一起观看了电影天那边》,我深深地的被剧中的情节震撼了,让我贫困地区同龄孩子的上学难的现状让我忧心忡忡,女主人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让我热泪盈眶。

电影《天那边》讲述了美丽女大学生许晓萌和恋人江可可在大学毕业后,一起报名志愿到边远山村里的水咕噜小学支教,并且相约坚持三个月。一天,村长跑来告诉她可可离开村子。她哭了……病倒住进了医院。安慰许小萌的人,是学校的罗老师。也许到了这个时候,许小萌才真的长大了,她也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三个月后,她走的那天,很多人去送了小萌。回城后,一天村长来看她,告诉她罗老师因为修教室,到山上背黄泥,遇到泥石流而去世……。她的心被震动了,决定回到那里,回到农村支教,把青春献给大山……。

虽然希望工程已高了学多年,但是,边远地区的学生渴望读书诉求和办学条件的差距让我深深地震撼了,同时我为我自己感到惭愧,脸红。自己的读书条件和电影中的孩子们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呢?可是,自己还和别的同学比这比那的,完全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想想真是不应该啊!

女主人公是一个品德崇高的人,是新时代青年人的楷模,她那种献身精神值得现代社会所有人学习。

今后,我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将来做一个像许晓萌一样的人,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一条狗的使命》观后感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一条狗的使命》是由美国安培林娱乐公司出品,由莱塞霍尔斯道姆执导,乔什加德、布丽特罗伯森、丹尼斯奎德、佩吉利普顿联合主演。该片根据W布鲁斯卡梅伦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条狗贝利经历多次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中寻找不同的使命,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边的故事。

第一世:困在狗贩子车上快要渴死的贝利被路边经过的伊森救下并收养,一个精力旺盛的小男孩儿和一条小狗都为拥有了彼此而欢天喜地,它陪它追女朋友,在火海中叫醒了主人而使主人得救,最终,小主人去远方上大学而无奈别离的狗狗也步入了老年,不再欢乐的奔跑,只懒懒的呆着,直到临终前等待回来探望的伊森,开心的一笑。

第二世:成为出色警犬的艾莉,和严肃的警长成为默契的搭档,一起在枪火中立下赫赫功绩,也一起在漫漫长夜中抱团取暖,最终在枪口下救下了自己的主人,而自己付出了生命。

萌萌的柯基蒂诺被没什么朋友的女大学生一眼挑中,抚慰了她青春的寂寞,也见证了她成为人妻成为人母的幸福,直到老得不能动,在主人的抚摸下悄然离世。

被女孩领养却遭到家人反对而成为流浪狗的巴迪,四处游走却闻到了熟悉的气味,一路狂奔回到了伊森的农场,把这个进入暮年的孤独男人拉回到爱情的门口。

虽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动人心魄,但平淡无奇中也算道出了主题:狗狗这一生甚至转世几生之后的使命,就是给主人带来快乐、用出自己全部的爱和依赖,参与分享主人那漫长人生的一部分,享受着与主人开心地活在当下的快乐,思考着主人为什么独孤忧伤而怎样让主人快乐。

看了这部电影,会更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狗狗的一生是主人是它们的全部,而主人的一生中,狗狗的存在和参与只是一部分。它们没有那么长的寿命能陪伴主人走过整个生命,而它们从与主人相遇、走入主人生活成为家人的组成部分后,其全部的生命历程已经全都寄托和依附在主人的生活里,虽然大部分时间它搞不懂人类关系的复杂,听不懂人类大段大段的废话,更不明白为什么主人不能一刻不离地陪伴在身边与它们一起玩耍,但它们依然无怨无悔地用最热切的期盼、最温暖的依偎、最深情的凝望,等待着与主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那是它们最幸福的时光,也是令主人在失去它们后最难忘和珍藏的时光。它们的爱,是那么的单一而纯粹,简单而直接,有时候甚至能让忙于自己人生无暇顾及它们的主人感到羞愧和懊悔。所以,狗狗的来世上与主人们相约一世的使命之一,也是教会了主人们如何懂得爱:知道爱有多么的简单,却又多么地珍贵。

走出影院,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这个时候出现的这部电影,冥冥中给了我启示与慰籍,更充满了期待,期待着已经离我而去的球球,是否也能转世,在我的余生里能够再次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电影《战狼》观后感

全文共 1302 字

+ 加入清单

痞性十足的冷锋(吴京饰)屡屡惹祸,有人说他是流氓,是痞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是传奇,在一次行动中冷锋违抗军令打死了恐怖分子,要被开除出队,却意外得到了神秘部队战狼的接纳,但本想换个地方继续惹祸的他却跳进了另外一个深渊,冷傲的战狼副队长,擦出暧昧火花的性感女队长(余男饰),心计颇深腹黑的毒枭,枉死的队友,雇佣兵跨过边境线入侵中国,一切都使他陷入了麻烦中。一切都在考验这个团队的毒瘤冷锋,他不知该何去何从。

观后感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是电影里中国军人对侵略者的战斗宣言,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气慨和捍卫祖国尊严的必胜决心。

我们儿时就埋藏在心里的英雄情结,一直认为爱国、爱人民和当英雄是几位一体的事情,是我们长大后理所当然应做到的事情。不曾想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有那么多的中国式贪官、卖国贼、软骨头和明哲保身者存在,弄得民心涣散,军心不坚,罕有团结力和战斗力。中华民族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外御强敌,内求富足。

我觉得正能量的宣传要有,关于中国与其他强国在军事、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差距也要经常客观的予以分析和报道,不能只说好的,不说差的,这样做的结果容易麻痹全民意识和心智,丧失进取心。

《战狼》观后感 《战狼》整部影片充满新时代感和战斗力。作为一部动作战争巨制,影片全面揭秘现代战争的真实面目,如气象作战、电子作战等等依托于高科技的战术博弈全面登场,令人大开眼界。而且首次把包括枪械、坦克、武装直升机在内的等等一系列中国当下最顶尖的军事装备呈现在大银幕当中,与众不同、格局恢宏。丛林野战、人狼肉搏,极富感官冲击力;在战争电影题材里很少见到,有一定新鲜度。

我想从军队武器,军人精神,军队建设以及我国武装力量的基本原则这四个方面结合我们军事课中的内容来说一下看完《战狼》后的感受。

第一, 电影中的军队武器都是中国当下最顶尖的军事装备。

《战狼》中的枪支装备,堪比好莱坞战争大片般豪华。5.8毫米10式铜壳弹、美军制式的M136AT4火箭筒、M25狙击步枪等等??不仅如此,《战狼》还动用了中国现役多种种类的军用飞机,包括歼-10战斗机、直9,武直-10等等,战略部署则全用的是全息技术。这让我想到在国庆大阅兵那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中,我军的新式装备,可以看出我国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从电影中折射出我国的军事实力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无论是海陆空哪一方面均有了极大的提高,这点极大的壮了国威和军威。并且有一大部分都是国产现役新型装备,数量规模,质量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都达到崭新水平,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 电影中战狼中队的军人所展示的顽强作风和勇敢牺牲的军人精神

记得在《战狼》电影快尾声的时候,冷锋和外国雇佣兵对峙的时候,他看到中国国旗时的顽强,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外国雇佣兵只为金钱的作风。这也正让我想到了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军队的建设思想“人民军队的顽强作风和勇敢牺牲精神”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且最后的肉搏战让我们看出了认识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最终在没有了先进武器的支持下,仅凭一把刺刀和顽强不放弃的精神便将敌人打败了。科学的揭示了战争中人和武器的内在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电影夺冠观后感

全文共 1511 字

+ 加入清单

夺冠》可以说是这个国庆档最万众瞩目的电影了,毕竟中国女排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中都留下了难以忘却的瞬间,影片的主演又是巩俐、吴刚、黄渤这些高口碑演员。因此影片开播前,网友在网上标注想看的人数就超过了百万人。

大家在期待的同时也难免好奇影片最终会呈现什么效果?其实大家也都猜测过,会是纪实类影片还是偏文艺类的电影,但是百密一疏,谁也想不到陈可辛把中国女排的故事拍成了让人看了会哽咽的高燃大片。

9月25日影片一上映,我就忍不住第一时间买了电影片,结果2个多小时的电影,影院里细微的抽泣声几乎没有断过。

观众第一次情绪大爆发,是影片里讲到1980年中日女排决战前夕,中国老女排们的训练日常时。

当时中国女排的口号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但是其实在这之前,中国已经有10年没有参加过国际大赛。为了让姑娘们能更好地应战,时任女排总教练的袁指导采取了魔鬼式训练,常常把女排姑娘训得精神接近崩溃。

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排球队已经开始把计算机运用在排球领域,电脑代替人脑,能更精确地预判运动员的数据。但是中国条件有限,全国的电脑也不过几台。袁指导沉思了片刻,立即决定在原本已经很严苛的训练上再把球网升高15厘米,加强训练强度。

然后他说:"这个电脑能预判得了吗?"

这不止是当时女排的状况,更是整个中国的写照,我们的父辈、祖辈,就是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让中国绝地反击,重新走上了正轨,这也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含义所在。

影片里第二个高燃的瞬间,是女排出征日本,无数的中国人聚在一起,几百个人围着一台模糊不清的黑白电视的镜头。后排的人根本看不到电视画面,只能靠前排的人实时播报战况,但是即便如此,依然影响不了大家的热情。

看这一段时,令人热血沸腾的,不仅是赛场上中国队面对有着"打不死的东亚魔女"之称的日本队,更是万众一心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980年已经过去了40年,但是这种凝聚力并没有散,我们反而更加团结,面对疫情时的万众一心,面对洪水时的众志成城,都和当年大家聚在一起为了一个世界冠军梦而彻夜达旦的赤子之心没有差别。

第三个让人感动的点,是郎平2013年回国重新执教后,一改往日"金牌至上"的体育理念,坚持快乐排球的理念,尊重每一个运动员自己的意愿。

郎平说:"曾经有一名外国记者问我: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看重一场比赛的输赢呢?我的回答是:或许是因为我们还不够自信。"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在提及奥运会奖牌榜时,都有了云淡风轻的感觉,能登顶榜单固然好,但是即便结果不仅如此人意,我们也愿意为付出了努力的运动员鼓掌。这就是中国人越来越自信的表现。

没有特效,没有宏伟的场景,为什么我会说《夺冠》是一部高燃大片?因为虽然《夺冠》拍摄的是中国女排的故事,但是从中国女排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中国发展的缩影,影片里有珍贵的过往、顽强的奋斗、还有越来越好的未来。这样的影片难道不高燃?不是大片吗?

而且不管你是什么年纪的人,你都能在三代女排姑娘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第一代女排能吃苦,无怨言;第二代女排顶着国家发展的压力努力向前;第三代女排有个性,但也同样有着敢想敢干的品质,这正是60、70、80、90后的缩影。

也正是因此,《夺冠》才能直击观众的心灵,让人看得鸡皮疙瘩直冒,泪涕横流。

我们一直都在说女排精神,但是在看《夺冠》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女排精神究竟代表了什么。女排精神就是影片中姑娘们即使筋疲力尽也要接住下一颗球的信念,是郎平在功成名就后为了中国女排选择回国继续执教的坚持,它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夺冠》拍出了让人一看就明白的女排精神,在内忧外患不断的当下,我们正需要一部这样能够鼓舞人心的高燃影片,所以千万不要错过,带爸妈去二刷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小鞋子观后感800字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奔跑,以爱的名义

一个平凡的男孩,有着一个同样平凡的梦想——拥有一双崭新的运动鞋。为了兑现对妹妹的承诺,他,不停地奔跑,追逐着心愿……

《小鞋子》是著名导演马基迪·马基德执导的著名电影佳作,被大家情不自禁地称为“史上最伟大的儿童电影”。它的赢,赢在对各种细节的精细刻画,赢在剧情的真实感人。没有风花雪月,刻意堆砌,过分粉饰的情节,却让人在整部电影丰富的情感变化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徜徉在温馨与爱的童年时光中。

记得,兄妹俩愉悦地坐在院中清澈的池边,清洗二人唯一能穿进学校的鞋。灿烂明媚的阳光下,两双稚嫩的小手用鞋上被灰尘染黑的泡沫,天真地用小手比成一个“O”形,轻轻一吹,晶莹的泡泡升上了蔚蓝的天空。生活,虽然困苦,但那明亮的眸子闪烁出的光芒,或许就是两人单纯的、童稚的,对一双新鞋的渴望吧!他们相视一笑,眉宇间是满满的幸福,是哥哥对妹妹的关爱,是妹妹对哥哥的体贴。

还记得,阿里在一片混乱中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冠军。尽管市长赞许的目光,教练疯狂的呐喊,观众们热烈的庆贺,把一脸呆滞的小阿里包围得水泄不通,但我知道,他的内心,此刻是难过伤心的。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他不想得第一,他只想获得那双梦寐以求,盼望已久的新鞋!我想,阿里的脑海中,一定闪现出了妹妹知道皮鞋丢失后的失落,自己怎样泪流满面地苦苦哀求教练让他参加比赛,比赛的目的只想得个季军……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一双鞋,一位兄长对小妹的承诺,为了爱而奔跑,深深的爱的诺言!

《小鞋子》详略得当的剧情,让人一点都不觉得乏味,所有的画面都是那样真实,那样耐人寻味。甚至让我不由自主地感觉,这一切就仿佛发生在了自己身边,我与小阿里融合在了一起,感动得泪流满面。这,就是电影的魅力;这,就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用心的体会,精细的捕捉,普通的记录,镜头下留住的却是不普通的,精致的,催人泪下的童话……

奔跑,以爱的名义,尽管它遥不可及,尽管难以触碰。请,朝梦想,不懈地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电影太行山上观后感

全文共 162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太行山上》。故事讲的是抗日战争初期,在正面战场上,由于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造成大片国地失守。使得日本侵略者的气焰极为嚣张。影片之平型关大捷片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八路军在平型关打了一个大胜仗,消灭了日军一千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影片中,当鬼子的辎重部队进入八路军的伏击圈后,指挥员一声令下,各种轻重武器一起开火,子弹像雨点一般射向敌人,手榴弹也不断在敌群中开了花。日军被打得抱头鼠窜,伤亡惨重。

但是,在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背景下,却使其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北平、上海、武汉、南京等城市相继失守。太原也岌岌可危。影片中,日军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发动了一波又一波冲击。守卫太原的中国军队顽强地和敌人浴血奋战。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军人牺牲了,剩下的继续阻击敌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个镜头:一位国民党军官看见机枪手牺牲了,他就亲自操纵马克轻机枪,痛击敌人。最后他负伤了,倒在了城楼上。这时候,几名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的干部带领群众带着慰问抗战将士的食品赶到了。一名八路军干部扶起倒在血泊中的军官。军官看着这名干部的臂章,问道:“你们是八路军?”。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说:“我们是××部队的营长,我们营已经牺牲十几位营长了……”。话没有说完,这位军官就闭上了眼睛。见此情景,几名八路军干部,马上拿起武器,加入了抗击敌人的队伍。在他们的感召下,也纷纷丢下准备慰问抗战将士的食品,拿起武器和守军并肩作战。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等等词汇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注脚。尽管最终太原落入了日军的魔掌。但是中国军民的团结和大无畏精神让日本侵略者受至了极大的震撼。

太原沦陷后,又爆发了沂口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爱国将领郝梦龄将军进入了观众的视野。作为副军长的郝梦龄,他本可以不亲自上前线。但是他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线,和部下一起作战。他的那句:“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响在我的耳边。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当前线战事到了危急关头,他不顾部下的劝阻,抓过一枝冲锋枪,戴上钢盔,他带着部下向敌人发起了冲锋。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向他们飞来,不断有人倒下。但郝军长面无俱色,一边冲锋,一边向敌人射击。直至最后中弹,壮烈殉国。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日本对其在中国战场上的主要对手—八路军,也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们也明白,八路军擅长游击战、山地战。于是他们派出了“山地战专家”阿部规秀与八路军作战。阿部规秀也并非等闲之辈,他的部队十分凶悍。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让人记忆犹新:当一伙鬼子冲到了山顶,面对子弹已经打光了的八路军,为了表现其“武士道”精神,他们把子弹从枪膛中退出,上刺刀和八路军展开白刃战。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最终,这伙鬼子被八路军消灭了。阿部规秀本人也丧命于八路军的炮火之下。阿部规秀的下场表明,无论日本侵略者多么狡猾、凶悍,他敢于侵略中国,必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日本侵略中国,大敌当前,国共已经形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是,有一少部分国民党顽固派却企图借此机会消灭八路军、扩大地盘。朱怀冰就是他们的代表。朱怀冰部袭击晋察翼根据地,杀害了几百名八路军指战员。八路军忍无可忍,向朱怀冰部发起了反击。在反击前,朱德总司令制定了对朱怀冰的方针—“不许杀、不许抓,礼送出境”。在八路军的反击下,朱怀冰部被打得落花流水。朱怀冰的指挥部陷入了八路军的重围中。朱怀冰已经成了八路军的俘虏,但八路军按照朱德总司令的方针,将其礼送出境。

在观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我被感动着,也一直在思考着。我想,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思想,正是因为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才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列强入侵的全面胜利。影片中成功塑造了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郝梦龄等国民党爱国将领。影片中的几个片断,让我无法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火柴人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读李笑来老师的《时间的朋友》一书提到《火柴人》,我就在优酷看了一遍,说实话整部电影非常压抑,我一直没有看懂整部影片想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有时男主角为什么会突然发狂。

我先整体介绍一下电影,电影男主角A以及徒弟兼合伙人B,他们两个以骗子为生,A是一个谨慎、细心而且有洁癖并且有强迫症的人,B是一个胆大、心细和不择手段的人,他们合作骗人从来没有失过手,B为了给A治病,找来了心里医生,在心里医生的帮助下,A找到了自己的女儿,他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享受到了亲情同时A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A的女儿也想学习骗术,但是A不准,A为了讨好女儿同意教她骗术,但是骗完后她必须将骗款如退还到被骗人手中,有一次有一个大买卖,时间紧,没有找到第三个当托,就让女儿临时顶上,

他们最终成功了骗到C当事人80万,但是A受到了女儿的亲情的感化,决定不要分脏款钱都交给B,而且金盆洗手不在行骗,但是C最后找到了A,想着让A将骗款退还而且陆续行骗以及五五分账,A的女儿失手打死了C,A为了救女儿说自己杀得C,让B带着女儿逃跑,A被警察打晕,醒来后让他招认自己杀死的C,但是警察说枪上有他女儿的指纹,A要求招供之前见一下心里医生,将保险箱的钥匙和密码告诉了心里医生,让他转交给女儿,可谁知这C、A的女儿、警察都是假的,都是B雇佣的,为了就是骗师傅的钱,这整个就是一个大的圈套,影片最后A找到了女朋友,得知孩子当年就流产了,但是她原谅了A,他们一起过起了幸福的日子。

整部影片告诉人们骗子就是利用人的贪婪和善良在行骗,最后在高明的骗子,在亲情的掩盖下,也会上当受骗,但是在良知的唤醒下,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贪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鬼吹灯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2215 字

+ 加入清单

刚刚看过了《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对这部书的两部作品做了经典点评,指出了写作中的缺点和优点,突然感觉鬼吹灯最终的结局《巫峡棺山》结束以后,好像生活中缺少了探险的冲动,很是失落,却并不惋惜没有作品了,只是却又重新用新的人物去打造他们的惊险世界。

《鬼吹灯》第一部有四本,分为:《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鬼吹灯之龙岭迷窟》,《鬼吹灯之云南虫谷》,《鬼吹灯之昆仑神宫》。

从去年的时候偶然看到电子书里面点击率最高的《鬼吹灯》,那时候作者还没有写第二部,而是连载的方式,开始看《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时候,感觉很好奇,仿佛作者已经两鬓斑白的笔锋创作了历史背景,深知如作者是80后的话,可能真的是位奇人吧,结果确实80后一代。

越看越深入人心,了解了从未知道的风水知识,或许那些都是捏造的,但是却让人深信不疑,有种很想去一起探险的冲动。

每次看过一篇以后,就会期待下面故事的延续,几篇看下来,从历史书中不想去记忆的历史,这里却历历在目,关东军,日寇在东北的地下军火库,日军用中国人体做试验等等,一切心痛的历史,都记忆犹新,并正面的去剖析,挖掘,打破传统观念,用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克服一切困难捣毁读者心中的痛。而且在文章中经常出现一些像“龟”这样的生僻字,却让我狠长了一次识字的能力和历史知识,这个“龟”是读作“QIU”,在文中有个古城域名为此。

文章的内容让我觉得很真的不仅是这些历史遗迹,而且在刻画人物上,也是生动与新鲜的,在鬼吹灯第二部也为四本,分为:《鬼吹灯之一黄皮子坟》,《鬼吹灯之二南海归墟》,《鬼吹灯之三怒晴湘西》,《鬼吹灯之四巫峡棺山》中,感受到科幻大片的力量,如果我是导演,制片,会冲动去用电影的方式刻画,塑造人物,让大家看到中国也有这样的科幻片,甚至比那些机器人还要神秘诡异,因为我们,有历史,有文化,有古墓,有亡灵。文中“僵尸”与“行尸”区别也做了详细说明,很多不知的知识,让我们懂得了世界上并非有鬼魂,却有很多科学难以理解的事情,但是那些却可以用大自然的语言来进行剖析得出结论。

例如“诈尸”确实很容易出现的事情,那是因为遇到自然界空气进入或是遇到人体阳气,使得尸体皮肤收紧,阴气减弱,弹跳的作用。

非常喜欢《鬼吹灯》全集的作品,每本书都各有千秋,希望大家去看看,真的是很棒的惊悚小说。

我现在还在继续看着《鬼吹灯2之三怒晴湘西》(有的却叫做湘西尸王),与刻画着的摸金校尉一起探险各大陵墓亡穴的惊险旅程。鬼吹灯电影观后感4

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块巨石从天而降,当王胖子一个失足,要跌落下去时,自身难保的胡八一不顾自己的安危,一把拉住了他。我被他俩的友谊深深地感动了。友谊就像一束阳光,为寒冷的人们驱走严寒与死亡;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迷失方向的人们指引方向;就像蒙蒙的细雨,让垂头丧气的植物们重新变得生机勃勃……我想:要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友谊,伙伴们就会相信彼此,把朋友当成自己坚硬的后盾。那这个世界将会是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这本书里的古墓中还有许多使人死无全尸的机关和许多突变的僵尸。但是每次都会被杨小姐化险为夷。我很佩服她的聪明才智。她熟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会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我想:这一定是她认真学习,勤学苦练的结果。我要向她学习,认真学习各种知识。因为知识就像我们最重要的良师益友,会让我懂得人生的道理;知识就像坚硬的盾牌,为我挡下所有困难;知识就像一个太阳,照亮了我的前途。想到这次科学期末考试,困难就像洪水似的冲击着我的信心,我最终考得很不理想。我想,如果我拥有所有知识那该有多好啊。

在这个月明人静的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眠。书中那深深的友谊,无穷无尽的知识,永远记在了我的脑海里。

鬼吹灯电影观后感4

平时总是在网上找一些各式各样的小说看着,各种题材的都有,可是很多都是每天在等更新,有的时候我连着看几本小说,每天都只有三四章节,让人等着有点闹心,于是我总会找一些比较写完全的书看,前几天刚把一本书看完,于是就琢磨着重新找一本,最后在书海中挑来挑去就挑到了《鬼吹灯》,一直都有听说这本书比较好看,而且连游戏都有出了,但是一直以来我的潜意识就告诉我关于这类宛如鬼片之类的小说我还不如去看电影来得实在,但是就在我仔细的开始读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以前错了,而且大错特错,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就如聊斋之类那般小说纯属写鬼怪之类的题材,虽然我只是看到了第一卷,但是确实这本书让我震撼,全书构思新颖,而且所富含的知识面之广阔让我对作者之敬佩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所囊括的层面让我大为惊叹,里面所提到的人文,自然,地理,历史,考古,文物,枪械,宗教,周易八卦等等方面都是我从未涉及过或许了解过的,更别说一些地域文化更是闻所未闻,或许我曾知道过楼兰,但是我绝不曾知道还有精绝,还有西夜古城,还有黑沙漠,特别是关于我国富有很强烈神秘色彩的风水相术这方面更是引起我强烈的好奇,为此我还曾在百度上仔细的搜寻一番,而这更让我对作者如此博大精深的知识面打心里佩服。此书还有就是文笔幽默,或许谈不上幽默,但是很多地方有点搞怪的意味在里面,特别是偶尔还会弄一些---语录,或者是一些俗话之类,使得本书看起来韵味十足。

前面我也提到了,我也只是刚刚开始看这本书,而且还是看到第一卷而已,很多地方的想法不够成熟,对此书的认识还是很片面,或者我此时此刻根本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也不敢写太多,或许等我确确实实的仔细研读之后,或者我的感受会比此时更加深邃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12月13日,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2020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两项草案,决定将9月3号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号设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是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请大家了解这段历史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军一手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血腥惨案。它被称为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出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野蛮和凶残,也反映出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欺凌和宰割的深重苦难。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占领上海、苏州、杭州等地之后,又攻陷南京。在南京城里,杀人成性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血腥大屠杀。他们首先对已经失去战斗力的中国守军成批、成批地进行枪杀,接着在全城进行疯狂的大搜捕,枪杀了无数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杀人杀红了眼的日本侵略者,甚至冲进国际委员会为救助难民而申请划定的“安全区”,对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难民进行残忍杀戮。

日本侵略者的杀人手段惨绝人寰,令人发指。他们把大批大批的俘虏和难民集中到一起,或用刺刀乱捅,或用机枪扫射,或赶进土坑活埋,或用汽油浇淋后焚烧……丧心病狂的侵略者,还把残杀中国人当作取乐消遣。他们把汽油浇在被害者身上,再开枪射击,使之中弹着火遍体燃烧,被害者痛苦奔窜,而那些杀人狂则在一旁哈哈大笑,以为娱乐。他们还有的则先将难民的眼珠挖掉,或割掉耳朵,然后再将之击毙。他们甚至把中国人当作活靶子进行射击和刺杀演练。在这场大屠杀中,日本侵略者们居然举行所谓“斩杀百人竞赛”,以杀人多寡来决定比赛胜负。有两个日军分别连续枪杀了105人和106人,另一个日军头目,一个人就杀了300多人。此外,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兽性大发,疯狂强奸、迫害中国妇女,有的日军将被他们强奸后受害者剖腹,或用刺刀捅死。连老弱病残者,甚至婴幼儿他们也不放过,疯狂的杀戮,使南京城里尸横遍地,街道上无法通行。

据1946年远东国际法庭不完全统计,六周内,中国军民被集体射杀、火烧、活埋达19万人,零星屠杀15万人,被杀害者人数达30万人以上。今天,国家领导人将在南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为死难者默哀。

我们郸城三高的学生都要铭记这段历史,现在,让我们为死难者默哀一分钟,请全体肃立。默哀!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二战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历史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早有定论,但如今日本有些人至今仍然要为历史翻案,仍然要去参拜靖国神社,去膜拜那些二战甲级战犯的幽灵。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吸取历史教训;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铭记历史,要用实际行动,好好学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色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564 字

+ 加入清单

10月30日,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二。《地道战》全片的剧情是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面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鬼子一出炮楼就会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发现,他们连忙告诉村里的老百姓,赶快下地道,敌人进村后,什么也发现不了,可是,民兵连长高传宝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战斗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敌明我暗,战术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跳。敌人在逃往炮楼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从地下向神兵一样杀出,打得鬼子溃不成军。最后,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地道战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为了赶日本鬼子出中国,在每户人家里挖了一条通道,这做了陷井,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冀中人民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但是,高老忠为敲钟报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冀中人民很聪明,会用各种手段去对付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冀中人发会想到挖地道,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我亲爱的小淘气》观后感700字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一定意义上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名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这个名族的阅读状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在读书节上,伴随着杨主任的致幕词,古灵精怪的戚晓天又上演了整人的一幕,将口袋里的青蛙放进班长钱春春的口袋中,就这样杨主任被迫中止了发言,但也奈何不了他……

戚晓天,汉族,年满10岁的小学生,爸爸是一家服装公司的boss。带着成年人的口腔,爱制造让人防不胜防的恶作剧:在老师的茶杯放苍蝇、口袋里放青蛙、老师你好土……等事件都是家常便饭,由于受不了他的折腾,一年未到,班级更换了六、七个班主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他也幽默风趣。在一次与双胞胎姐妹熊乃与熊子的争论中,明辨是非实在让人刮目相看。

后来随着沈佳宜老师的到来,“小淘气”慢慢的发生了蜕变,她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戚晓天:离异的家庭背景让他缺乏关爱与关注。父亲每日奔波于公司缺少了与儿子的沟通,造就了戚晓天现在的性格,以至于通过做恶作剧、搞怪等方式吸引爸爸与他人的注意,获得内心些许的安全感。

影片中的沈老师不厌其烦,耐心十足,降低了她那“高贵”的身份与戚晓天成了好朋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沈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儿子你行啊!”是爸爸对他的肯定,同学们对他也是赞叹不已。沈老师和戚晓天最终参与了童装设计大赛,并获得了冠军。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小学生看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有成长进步的可能,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有收获。同时我们也要向戚晓天学习,学习他那种勇敢,勇于改正错误的优点。另外,我想向父母们呼吁:为人父母者应多跟我们这些孩子多沟通,我们需要的是爱,需要一个能与我们诉说和分享痛苦与快乐的伙伴,需要一个完整幸福的港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500字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华亭后山村,那里房屋虽然不像城市的高楼大厦那么雄伟,但我还是很喜欢他。

老家的道路虽然不像城市的街道那样宽阔,可却充满了生机。瞧,一群群鸭子在路边的小溪里嬉戏,它们一会儿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水里游来游去,一会儿,把头栽进水里,把屁股跷得高高的,以突然从水里探出头来,抖动着身上的羽毛,水面上溅起了一片片水花。真可爱!

老家院子虽然不像城市那样大,却有着蹦跑的鸡鸭和可爱的小狗。每次我回老家,一进院子都要先逗一逗那群鸡,我追着它们满院子跑,真是鸡飞狗跳呀。

老家不像城市里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但是山上却开着许多叫不出名字,又开得美丽的野花,一只只蜜蜂在花间忙碌地采蜜,一只只蝴蝶在花间忙着传播花粉,一片片野花,就好像成了一片片农场。

老家还盛产四大名果中的龙眼,暑假的时候一串串又在又饱满的龙眼,光看就让你馋得直流口水,摘下一颗尝尝,真是汁多肉嫩呀!收下来的龙眼,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放到烘干床上制成龙眼干。烘干床修在院子里,样子很像北方的炕,里面铺着一层竹席,成千上万的龙眼铺在竹席上,利用灶里烧火得到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龙眼干。这里生产的龙眼干,味道非常甜,特别有名。

华亭真是个好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