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愚公移山哲学(精品20篇)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下面我们来看看愚公移山哲学,欢迎阅读借鉴。

浏览

7294

作文

214

道家哲学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 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 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 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 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

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

做人像水。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既弘扬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做事像山。山因形走势,因势走形,一切皆因之挺拔、高峻。

山,从千峰峥嵘、万壑竞秀、云海飞瀑、蜿蜒起伏中展示大气磅礴;山,从云蒸霞蔚、烟雾缭绕或澄澈清净中透出阔远幽、空灵清秀。所以做事,就要像山一样,要有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和山的原则。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人一旦能够做到虚怀若谷,便能够汇集百河而成为汪洋;人如能做到无欲无争,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云霄。

然而话是说不全的,水之种种境界亦是无限,皆要由自己去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读《愚公移山》有感400字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愚公移山》的这样一个成语故事。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教育。

全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位叫愚公的老人,快九十岁了,他们一家人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出门都要翻山越岭,非常不方便。于是,愚公便想和他的家人一起移走这两座大山,开出一条通道来。他便和家人一起共同努力,夜以继日地挖土、运石。一天,一个叫智叟的老人,觉得这实在是荒唐可笑,便劝阻愚公,但愚公依然坚持不懈。就是这种坚强的毅力把天帝都感动了,天帝便派大力神移走了这两座大山。

愚公不但用自己剩下的光阴去挖这两座大山,还让自己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去挖。但是在古时候,被人们认为是可笑的“愚公精神”,却成了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任何人都应该具有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奥数题时,因为想了很久,还没有解出答案,没有坚持把题目做完。

读了《愚公移山》后,我深受启发,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习愚公的这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棋盘哲学作文800字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拂去国际象棋一层厚厚的尘,棋面还发着光,带有一点锈,但依然十分精致,小小的棋盘中,有一段故事。

我天生喜欢战场,喜欢排兵布阵,而国际象棋正给了我想要的——“兵”,“车”,“马”,“象”,“王”,“后”,都听我指挥,多神气呀!

我参加了国际象棋课外班,与我的“指挥官”一起学习排兵布阵,可我一开始却不怎么上心,与同学切磋棋技时,像“后”,“车”这样价值千万的猛将,直接往敌军的虎口送,在我军人仰马翻之时,对方举大军长驱直入,把我方给了结了。输了棋的我,不难过,也不气馁,像打不死的小强。但这样,我的棋艺始终得不到提升,日复一日,虽然我依然爱着国际象棋,但是我不知为什么,就是赢不了。

一天,我下棋下到一半时,老师突然叫我起身,我莫名其妙跟着老师来到一个角落。老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显阳啊显阳,你知道你为什么总是下不好棋吗?”老师还没等我回答,就在白板上一笔一划写了一个端正挺拔的“惜”字。我用疑问的眼神盯着他,他指着白板上的字对说:“我看你下棋呀,太随意。下棋,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不能着急忙慌,而且,你一定要珍惜你的每一个士兵。”听了老师的话我若有所思地走回棋桌,看着灯光照在棋盘的那匹“马”上,反出亮光。我小心地拿起它,端详着它细致的纹路,这匹“马”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它蹲在那里,给人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让人仿佛感受到它的力量与速度。再看那“兵”,是多么可爱,多么忠诚,心甘情愿地在战场上赴汤蹈火,可是我却不好好使用它们,让他们往雷上踩,往坑里跳,而他们却忠心耿耿,刀山火海都迎难而上,想着想着,我不仅有点惋惜。

从那以后,我与它们南征北战,我知道我的决断事关天命,一定要小心谨慎,每当我的战友们不得不牺牲时,我都十分惋惜和愤慨。

在国际象棋上,我拿过很多奖,考过很多级,胜了,就继续努力;输了,就重整兵马,下次继续。

再次打开棋盒,我拿起一个棋,已发黄的棋包含了无穷道理。若你问我,我从国际象棋学到了什么,我想是: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愚公移山英文愚公移山936字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There is an ancient Chinese fable called "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ountains". It tells of an old man who lived in northern China long, long ago and was known as the Foolish Old Man of North Mountain.

His house faced south and beyond his doorway stood the two great peaks, Taihang and Wangwu, obstructing the way. He called his sons, and hoe in hand they began to dig up these mountains with great determination. Another graybeard, known as the Wise Old Man, saw them and said derisively, "How silly of you todo this! It is quite impossible for you few to dig up those two huge mountains." The Foolish Old Man replied, "When I die, my sonswill carry on; when they die, there will be my grandsons, and then their sons and grandsons, and so on to infinity. High as they are, the mountains cannot grow any higher and with every bit we dig, they will be that much lower. Why cant we clear them away?" Having refuted the Wise Old Mans wrong view, he went on digging every day, unshaken in his conviction. God was moved by this, and he sent down two angels, who carried the mountains away on their backs.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孙中山的故事六、香港西医书院与孙中山的革命哲学思想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孙中山先生从1887年开始在香港西医书院(今香港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至1892年以各科考试均满一百分的成绩名列第一名毕业,获医科硕士学位。其毕业证书由教务长康德黎亲笔注明各科满分字样,并由校长及教员十三人,试官八人及牧师、书记署名,由香港总督罗便臣于1892年7月23日亲自发给。

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即于澳门、广州等地悬壶济世,成绩斐然,人咸誉为国手。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五年,奠定了他坚实的医学专门知识的基础,同样奠定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哲学思想的基础。关于这个问题,分析研究的还不多。

香港西医书院系广东南海人何启按照英国大学医学院制度创办的医科专门学校。何启早年留学英国,得医学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证书,回国后任香港议政局议员,兼执律师业务,又在香港西医书院教授医学、法律等科目,在报刊上发表过很多批判封建政制的论文,后来汇编为《新政真诠》出版。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活动,受他的影响不少。后来,孙中山先生发动的乙未广州起义,对外宣传和起草英文的宣言书,也得到其大力帮助。

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所学的科目:第一年有生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物学、临床诊察。第二年有生理学、解剖学、医学、病理学、外科学、妇科学、产科学。第三年以后,学科渐减,仅有法医学、公共卫生学、实用初级外科,但外科、产科的课时及内容均有所增加,特别偏重实习(见罗香林:《国父之大学时代》)。从这里可以看到: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的五年学习期间,所学的几乎尽为自然科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必须通过实习才能掌握的医学知识。这种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着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育,一方面使孙中山先生能够较完全地接受与封建思想对立的近代科学思想,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孙中山先生注重实践的精神,推动了孙中山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行学说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孙中山先生一生注重实践,哪怕是阐发革命理论,也决不无的放矢,为理论而理论。把孙中山先生历年的着述、演讲与中国近代史联系起来观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孙中山先生发表的言论,总是针对革命的实际问题,或者为完成某一种实际任务而发。如孙中山先生于1918至1919年所写的《孙文学说--知难行易说》,据他自己说是"恐今日国人社会心理","依然有此知之非艰,行之维艰之大敌横梗其中,则其以吾之计划为理想空言而见拒也","故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因而提出"知难行易",鼓励人们努力去"行",从实践中求知识。孙中山先生这种着重实践的思想,与他在香港西医书院所受的着重实践的科学训练,无疑有着密切的关系。

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期间选读的课外读物,对孙中山先生革命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有所影响。据孙中山先生当时的同学关景良忆述: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的学生时代,最喜欢看《法国革命史》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后者尤感兴趣。1897年,孙中山先生写信给英国剑桥大学翟尔斯教授说:"文早岁志窥远大,性慕新奇......于中学独好三代两汉之学,于西学雅癖达尔文之道"。《孙文学说》(知难行易)这部哲学名着,就是孙中山先生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他过去所学习到的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是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的科目)写成的。这部哲学名着阐述了世界的起源和人类的出现,是自然历史的行程,不承认有任何来世的力量和上帝、神等的存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哲学名着中有关"知"、"行"关系的论证。孙中山先生在这部分的论证中,引用各种科学的发展过程,论证了"行"的作用,阐述了"行"在"知"先,"知"在"行"后,从实践中,也就是"行"中求得知识,运用知识考验实践,不断探求、不断进步的哲学原理。这是孙中山先生革命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他一生勇于抛弃过时的、旧的方案,探求和接受革命的、新的方案的认识论的根源。

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所受的教育,对他的革命哲学思想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把人生当哲学过的哲理故事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大学时有位男师兄,酷爱打麻将,常逃课纠集众人打牌,每每有人嘲讽、批判他这种反校反学习的行为,他便振振有辞:你哪里知道,打牌如人生,人生如打牌,打好一桌牌,胜读十年书。

细细想去,倒也不是毫无道理。以这位师兄为例,他是那种哪怕摸了一手臭牌也立志要和“门清一条龙”的主。按这种人生理想去打牌,怎么打怎么输,偶而赢一次大的,兴奋月余,似乎证明了有理想的人生总会光芒万丈,但理想常有,万丈光芒却没出现。

努力了三年后,师兄算了下总账:输的钱比赢的多,挂的科比过的多,谈崩的女朋友比成的多。他终于放下了哲学思考,从屁和中赚回了本钱,又收获了利润。他的毕业感言是:终于明白,屁和也是和啊!

另一个把人生过得这么极为哲学化的人是我一高中男同学。他一直信奉一个人生哲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大学毕业后,面试过无数家公司,做过各种工作,跳过槽,考过研,创过业,还文青地跑到云南去开过客栈,一直践行着他的哲学理念,在为自己这块金子寻找着发光的机会。但十数年过去后,他是钱也没有,家也没成,每天闲荡,最后也没在哪块地界发过光。

好在这位“金子大人”心态极好。有时他路过北京闲侃,我当面怒其不争时,他竟然还能抿一口茶悠悠地说——如果说一个人生活道路上经常失败,可能不那么好听,但反过来,你可以说他说经常挑战人生的极限,这怎么就不是一种让人羡慕的生活呢?

细想下,那些把人生当哲学过的人,好像都过得不咋样。所谓人生哲学,都是过得不咋样的人总结出来的。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被许多人用来标榜自己淡泊、自嘲、出世,其实郑大官人造出这句名言时,本来就是自己被排挤、在官场上吃不开时期的一次酒后之作,这句话写完没多久,他就辞官归老去了。他其实非常希望自己糊涂,但到最后也没法儿糊涂。

李白有许多人生哲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最终是没有一种生活能让他满足。他既不愿当蓬蒿,但也当不上权贵,更无法成为向往权贵的蓬蒿人,空耗了一身一生才华,郁郁而终。

有次和另一个特幽默的男同学总结这个有趣的现象,他嘿嘿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理解的,这就像把失恋唱得血丝呼啦的,都是没对象的。汪峰有了章子怡,就没空瞎嘚嘚了,找个黑暗的角落谈情说爱是要紧。所有把人生当哲学过的人,其实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人生可过。

我惊呼这位哥原来是世外高人。该哥于是得意忘形地对我补了一句:你也一样,听了这么多哲学道理,不是一样过不好自己的人生。我当即踹飞了他的凳子,然后看着他趴地上的熊样儿哈哈大笑地说:可惜我的人生哲学有一条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有关哲学话题的作文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冬天的早晨,那一颗颗草的额头上轻轻地伏着一层白色的霜。

依稀记得,零八年冬天的那一场大雪,压倒了好多事物。奶奶家屋旁的一圈密密麻麻的长茅草,不知何时,已全垫在厚厚的雪被下了。但到了春天,消融后的大地上又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芽,便日日观察着它的成长。日子一天天地溜过去,但草确实长得很慢,一天也不知道是不是长了那么一公分,这墙角啊,也因失去了绿意而显得没有了生机。又入秋时,落叶满地,草儿也开始发黄了,这才发现,原来在不经意间,草也已有腰齐了,而且身子骨硬邦邦的,不像有些施了肥的植物,疯长后便病恹恹的了。

草,你是在告诉人们路要慢慢走,走踏实吗?

还记得另一个冬天,走在田间,一片枯黄的中间,那点绿意显得特别显眼。北风无情地刮着,每当风经过地面,那小草便不由得抽搐了几下,似乎每时每刻都有被尘沙淹没身体的危险。但它还不停地摇曳着身躯,挥舞着手臂,与带给它伤痕且即将吞噬它的寒风作斗争。它能活多久,我不知道,或许是今天,明天。总之,它的生命即将结束了,但它却没有放弃;尽管它已伤痕累累,但它想向人们展示一个顽强的自我,虽然,它知道将在这个冬天里凋零,但明年春风吹来的时候,它还会在这冰雪消融的缝隙里重生!

草,你是在诉说着坚强吗?

春来草自青,不错的,每一个春天,小草便探出了脑袋,嫩嫩的,绿绿的,洒满大地。但星星点点的小草,总是不能给人一种“绵绵”的感觉,唯有在一片地上都长满细细密密的草时,草才显得是那么的柔软,那么的舒适,才让人觉得草儿们已送走了冬天的干燥与单调,带来了色彩和希望。

草,你是在诉说着团结吗?

一本书上说:思念心爱的人,看见的青草“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草,你是在诉说着爱情吗?

一首诗中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草,你是在诉说着感恩吗?

还有“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惜别,也透露着草的象征。草,你是在诉说着友谊吗?

“繁华事敬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草,你是在诉说着人间的繁华与兴谢吗?

草,系着生活,连着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愚公移山看法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一直以为愚公是一个像故事中描绘的那样的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回头去想想这篇故事,才发现愚公还真是愚公,是愚蠢的老公公。别说我不尊重前人,其实仔细想想,移山这样的活动既耗费人力,又耗费物力,还浪费时间,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不如开个山洞更好。所以说愚公做事情似乎没有用大脑想过的样子,开个山洞显然比移山要省力得多,如果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样的事情其实是显而易见的。那位老邻居说得其实很正确,愚公有这样的举动,真是不枉了“愚公”这个称号。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越来越发现这则寓言故事真是太有趣了,说是寓言故事,其实不如说是笑话,大人们拿它来教育不懂事的小孩子倒还有可能,可是孩子一旦长大懂事,这则所谓的寓言故事自然而然就演变成了一则小笑话,再也不会想到类似以前的想法:愚公好厉害,好像神仙一样,连神仙都来帮助他了。而大人们则顺势说:“对啊,只要你像愚公一样有恒心,有毅力,并且就去做,一定会像愚公一样得到神仙的帮助。”其实世界上是根本没有神仙这么一回事的,只是一些好事者凭空想像出来的,因为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不解之谜,所以就想像出了类似上帝、如来佛祖样的人物,事实上是根本不存在的。

愚公的举动,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简直就像个傻瓜一样,抛掉这则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恒心、毅力等教育孩子的东西,单看愚公移山的举动,就知道他其实完完全全就是傻瓜,只是因为有了教育孩子的东西,才使这则故事便得有声有色,也成了寓言故事罢了。

愚公移山只是一种精神,大概是人定胜天,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但客观的说愚公移山只是理论上的说法,现实来看,就算愚公和子孙不吃不喝的工作,最少也要一千年才能完成,而一千年的时间里这两座山则仍旧阻挡着愚公和子孙们的路,为什么不能想想更好的办法呢?若愚公笑着对人说:“我要移山。”或是埋头苦干、汗流浃背,真正去干。但其实说白了,前者是作秀,后者简直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自己和自己怄气罢了。

试想一下,也许可以从别的地方绕过去嘛,何必要子子孙孙都墨守成规地遵循祖宗的规定呢?套用电视剧《神雕侠侣》中小龙女的话说:“活着的人为什么要让死人来约束呢?”而同理,没有用的东西要取其精华而弃其糟葩。

简单说,愚公其实只要直接搬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麻烦事了啊。所以说,个人认为,愚公移山这样的事,完全就是多此一举、无聊透顶,作秀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从哲学博士到摩托修理工:为什么这个时代仍然需要工匠精神?

全文共 4359 字

+ 加入清单

在北京的北海公园附近的一条胡同里,美国人马修·克劳福德找到了知音:一位自行车修理师傅。这位师傅有一辆敞篷手推车,里面放着很多自行车零部件和修理工具。

在路边摆摊的修理师傅主要给附近的街坊邻居修车,基本上不怎么说话。“他身上没有任何企业的标识,也没有必要去推销自己的服务”。马修·克劳福德站在那里,仔细端详这位修车师傅,“他自信满满,已经找到了一种谋生的方式,用不着满嘴废话!”

马修·克劳福德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当今的社会里,这会让人感觉是一种杰出的成就?”

你觉得这会是一种杰出的成就吗?你怎么看那些在路边摆摊设点的修车师傅呢?不用多问,你辛辛苦苦紧紧张张从幼儿园一路奋斗到大学毕业,肯定不会将自己的理想定位在一个自行车修理工身上!你要买房买车,要升职加薪,要这要那,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你会觉得修自行车!也太失败了吧!最次也得是个保时捷修理工吧,还得是蓝翔技校毕业的!

不过马修·克劳福德却跟你不一样,确切地说,他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一样。他其实跟北京胡同里那个自行车修理师傅是同行,他有自己的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当然他不仅仅是一家摩托车修理店的店主,此人不到14岁就在社区里担任电工的助手,15岁成为保时捷汽车修理店的修理工,从高中到大学的7个暑假都在兼职做电工。

大学毕业以后,他继续电工生活,后来因为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政治哲学博士。博士毕业以后,他进入华盛顿的一家智库工作,5个月以后离职开办了自己的摩托车修理店。

因为他学历很高,同时主业是蓝领修理工,所以业余时间他写了本书 Shop Class As Soulcraft,《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哲学》。这书一经出版,就受到关注和欢迎。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哲学博士去当修理工,实在会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工匠精神的确可以迎合大多数文艺青年的内心渴望,但是都去做工匠的话,也没那么多就业岗位呀?

前不久,前新东方英语培训老师老罗推出了锤子手机,一时之间江湖上众说纷纭。锤子手机因为用了Smartisan这个英文品牌,于是artisan再一次被大家讨论,老罗那张在工作台上挑灯苦战的图片,估计也让很多人为之有些感动。

只不过,感动之后,太多的人还是不愿意去做个苦逼的工匠,更愿意到写字楼里做个白领,在所谓的团队协作的训练中,在各种精神蹂躏的过程中领那一点点永远买不起房子的薪水。

我们的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紧张,这么神经,所有的人都在追求成功,渴望一份光彩的工作。但是有些工作不那么光彩,却能给你一份成就感,这就是工匠精神,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化解我们的紧张呢?

好吧,先说到这里。我们还是跟马修·克劳福德聊聊天吧!

贺志刚:我们很荣幸能够在中国出版你的这本书,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想请教。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去开机车维修店,这经历本身就是此书吸引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你是一个摩托车修理店的老板,而不仅仅是一个摩托车修理工,这是不是你的工作成就感的重要原因呢?

马修·克劳福德:我没有任何员工。以前我的修理店是半松散的,其他修理工就在自己的仓库里工作,我们只是很注重知识分享。但修理店一直都是一个人在运营。

贺志刚:工匠精神这个概念肯定不仅仅是手工业的工匠才可能具有的精神,社会的发展导致分工越来越细,也催生了很多新的行当。摩托车修理工需要工匠精神,软件工程师也需要工匠精神,大学教授需要工匠精神吗,行政助理需要工匠精神吗,你对于工匠精神的确切定义是什么?

马修·克劳福德:好工作是指那些可以让你发挥最大潜能的工作,你的每个行动都能产生直接影响的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区别不是体力工作或脑力工作。而是,这份工作需不需要你进行判断。但确切地说,年轻人更值得考虑技术工作。与工人和“白领血汗工厂”不同,水管工、电工或汽车修理师必须经常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些还是即时的。

对于那些有流程可循的工作来说,他们工作的外界环境变化太大,无法单纯的遵循一些规则。他们必须经常思考,挑战自己的智慧。正因如此,他们才感觉自己活生生地存在,而不是像机器的零件一样。

如果一款产品不允许在质量上出现任何差错,人们就会为之努力;肯定不会再粗心大意。工匠精神简单的说就是自愿把事情做好,因为这代表一种荣誉。即使没能做好,也会感到憎恶和耻辱。文化被破坏,或者说处在一种不断变动的状态时,社会就不再重视荣誉和廉耻,品质就会降低。

贺志刚:按照我的理解,你对于工匠精神的推崇很大程度上可能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制造业外包趋势有关,越来越多的工厂转移到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同时转移走的还有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许打击了美国一直以来的机械和手工制作的传统。如今的制造业回流美国和3D打印技术是否可以给工匠精神的复兴带来机会呢?

马修·克劳福德:我认为3D打印带来的最好的结果不是该技术本身,(目前,其应用非常有限),而是它唤醒了人们对于手工业的想象。手工突然间成了非常尖端而充满魅力的科技。一旦人们开始研究如何进行制作时,他们就会明白传统的技艺要比3D打印更划算且实用。

真正的创新革命是YouTube 上的教学视频。现在,手工制造技术正在爆炸式的宣传,像手工业者分享他们的知识一样。另一方面,来自中国的一些低成本的工具,使得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投入尝试开发新技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是出于业余爱好。但是手工文化复兴了,我相信美国的制造业会增加一些小型、专业化的企业。但是在大型制造业方面美国无法与中国竞争。所以这些发展无法拯救美国的中产阶级。但是我相信这会给一些热爱创新和修复的人提供机会。

贺志刚:事实上,我很认同你对于工匠精神的推崇,但是不太同意你的推断过程。到现在为止的企业管理方式,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不断进化的结果。不管是如今的格子间还是科层制的管理方式,也许都有他们存在的理由。按照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你会如何改变目前的状况呢?有哪些企业和组织在这方面有特别好的实践,可以分享给我们吗?

马修·克劳福德:我的另一本书中记录了一个很长的关于Taylor and Boody这个组织的研究案例。这是一个制作巴洛克风格的手风琴的组织,其在工作组织,培养员工以及产品制作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多参考。这本书的名称是“The World Beyond Your Head: On Becoming an Individual in an Age of Distraction”,将由Farrar, Straus & Giroux于2015年4月出版。

贺志刚: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改造我们的教育?目前的教育制度的兴起有其历史原因,也是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教育是如何抑制工匠精神的呢?如何改进?如今的互联网教育是否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马修·克劳福德:我知道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大学毕业生太多,工作机会却很少。问题是父母们认为教育是孩子通向成功的唯一路径,而且还需要通过权威机构的重重考核。我不知道中国的技术工种的收入情况,但是在美国,电焊工或柴油机修理工的收入往往比初级的办公室白领高,有的甚至高2或3倍。

拥有技术的人太少了,我们对于“知识性工作”和技术工作有着错误的认识,如果一份工作很脏,那么人们就会轻易的认为这份工作很傻。但事实是,技术工需要做的思考真的非常多,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收入比较高的原因。而许多办公室的工作让人越来越笨,这是其收入低的原因,尽管要得到这份工作需要大学学历。

另一个问题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很少人天生就是学者的料,可以安静的每天坐上几个小时,盯着看书。但是想像一下,你要为一场赛车搭建赛道,数学会突然变得非常有趣,因为你需要它。手工技术的培训让你想要获得全面而抽象的知识。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也很容易集中。

贺志刚:从字面上来理解,工匠精神很大程度上与制造业更相关,而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在推动创意产业,更崇尚想像力、创造力和领导力,你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创意产业是否也需要工匠精神?

马修·克劳福德:任何可以带来进步,从中能够通过增长技艺而获得快乐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问题是现代经济的残酷逻辑将思考和行动分开了。目标是让一些人做计划,另一些人去执行。真正的知识性工作高度集中在少数(有史以来最少)精英的手里。很显然,这样做让只需要根据要求做事的人替代了需要技能的人,因为这样就不需要支付很高的薪水。每个未能成为精英的人最后都仅仅是一名职员,这样的事情每个行业都会发生。

我给年轻人的建议是找一份与将思考和行动分开这一逻辑相悖的工作,有些号称“有创意”的工作并不真的如其所说。一般来说,能够保持一定的“曾经的辉煌”的工作才真正有创意。但是目前,这种辉煌只是用来吸引大量的年轻人渴望得到这份工作,让他们愿意接受无薪水的实习工作,充满希望地以“啃老”为生。

贺志刚:你在书中说:生产性的工作是一切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是生产性的工作呢?

马修·克劳福德:我的观点是任何经济的基础都是劳动力:提供商品和服务。那些通过某些方法(如金融)获得极度财富的人是在获取他人创造的财富。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我相信卡尔·马克思对于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值得重新审视。

贺志刚:你在书中提到自己曾经做过一份写摘要的工作,而你感觉那份工作把人变笨了。但这份工作是否是可有可无的呢?如果必须要有人做这份工作的条件下,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马修·克劳福德:理论上,如果我按照其自有的逻辑做那份工作,将会非常有激情并充满挑战,工作的质量也会非常高。但问题是,我有工作量要求,每天需要阅读28篇学术文章并给出摘要。这很显然是完不成的,唯一能够完成工作量的方法是“生产垃圾”,这同时也压制了我思考的能力。

生产力要高!这是股东们在要求短期利益时爱喊的口号,而经营者的薪水与股价息息相关。当消费者清醒并发现产品已经变成垃圾时,投资者和管理团队已经转移到了另一个公司。这份工作被人唾弃,公司也因此倒闭,经营者由于破坏他人财产而得到回报,我们则拥有了差劲的产品,这种事情在美国天天上演。

贺志刚:你在书中多次提到了道德与良心的问题,是否因为您觉得目前这种流水线的工作方式,降低了人们的道德水平?但是,手工业的工作是否就不会遇到这个问题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马修·克劳福德:中国,以及其他任何国家,价值观都存在危机。任何要求并培养粗心大意的工作都会耗费精力,促成一种虚无主义。我们天生愿意投入精力认真的做事,愿意做值得我们投入的事。但是找到这样的事很困难,他可能存在一个令人意外之处。

想象一下街坊上的修理工,他们细心的调试修理街坊邻居的自行车。这不是一份光彩的工作,没有“远大目标”,但是这是可以将其做好的事情,是一种可以带来满足感的工作。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父亲的哲学

全文共 1445 字

+ 加入清单

我用最快的速度在考场瞄了一眼作文题,老实与聪明。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人,就是我的父亲

人人都说他老实,上班老实守纪,为人老实诚恳。在他的世界里,做好本分的事,经营一个和睦的家,谦让一个好强的老婆,养育一对不省心的儿女。一切,都如唐僧在悟空划定的辟邪圈里运转,从未越轨半步,哪怕只是一点点想法。

年少的记忆里,父亲在家言语不多,像一头永不疲惫的牛,在家里家外忙碌。下班回家,拉过一个小木凳,在院前吧啦吧啦几口旱烟,余光仍在扫视着家里是否有需要他做的活儿。偶有小朋友过来,绕在他的膝盖边玩耍,父亲总是憨憨地将他们举起,逗得孩子发出银玲般的笑,然后满意地跑开。邻里间有需求,自不用多说,力大无比的父亲总是跑在最前,扛起最重的活。至今记得有一天夜里,父亲回来告诉母亲,说今晚学校开会,校长在大会上表扬了某某某搬走了一颗影响学校形象的巨石。母亲出离地愤怒了,因为弄走巨石的人是我父亲,但校长却不明就理地把表扬给了别人。在一旁做作业的我,也在内心嘀咕,明明是你做的,为何不说,为何自己受累却要让别人抢占风头,为何要做那个老实人。再一联系平时,我的眼前就拼凑起了这样的画面,老实巴交地埋头做事,再苦再累不抱怨的,从未给领导递一根烟,从未给领导送一次礼的,就是他,我的父亲,我那并不能给我带来骄傲的父亲。甚至,我开始羡慕那些别家的孩子,有一个圆滑处世,会溜须拍马,和领导称兄道弟,懂得迎来送往的父亲。

但羡慕终归是羡慕,父亲终不会因为母亲的埋怨,我们的虚荣而改变他的处世哲学。多年后,我已经站上了讲台,父亲也早已退休。闲不住的他在学校寻得一份花工的差事,于是,便有了每天和我一起早起上班的日子。很多次,我在讲台上撕扯着喉咙,父亲在窗外推着除草机劳作,那轰隆隆的声音总让我忍不住瞧上一眼。烈日下的父亲,穿着十几年前的旧衣,如老农一般挥汗如雨,黝黑的肌肤灼伤了我的眼睛。铃声一响,我奔出教室,厉声地对他吼道,你看这样的暑天,还有几个人像你一样,你就不怕中暑,一个月给你多少钱,让你这样卖命?父亲拉过围在脖子上的毛巾,揩去挂在眼帘上的汗珠,振振有词地说,拿钱做事,做事就要做好。除了递上一瓶水,我真拿这个一辈子老实巴交的他没有办法。为什么?为什么他就不会聪明一点?为什么他除了老实,就只剩老实呢?

但,也就在最近这半年里,我开始用异样的眼光去看我这老实的父亲。母亲去北京带小陶子了,家里只剩下了我,和这个没有过多言语的父亲。我,每日忙于上班,早出晚归。而父亲,终因上了年纪,不再和我一起穿梭于徐家坝的校园。一日傍晚,我接到邻里电话,焦急地询问我父亲在哪儿,我平静地回答,他能在哪儿,不是在家,就是在外散步。邻里大概意思是今天不见我父亲一起散步,心里觉得放心不下。我飞奔在回家的路上,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看见我那父亲,跟着一大群同龄男男女女在校园的操场,悠闲地踱步,不时发出爽朗的笑,而身旁的那些老妇,甚至笑弯了腰。就这样,我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不想惊扰,只愿追随。一直来到家门前,我戏谑地问,老人家今天心情挺好?父亲憨憨地答,吃饱穿暖没烦忧,哪哪都好。

是的,我这老实的父亲,一生信奉的不就是活得简单自在而知满足吗?三餐可以无肉,衣物只需蔽体,上床就能酣眠。比起那些在物欲世界里沉浮,在功名利禄里进退的人来说,父亲的生活是乏味的,父亲的思维简单的。但,当我看到那些人,那些曾在宦海中极尽一生之力,在红尘里招蜂引蝶,拈花惹草,老来却孤零零地在操场上郁郁独行的时候,我又不得不欣然地承认,父亲的处世哲学,简单,却又充满了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读船夫与哲学家有感60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永远是最重要的。

一个船夫在一条湍急的河中摆渡一位哲学家,那位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又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刚说完,船就翻了,两人都掉进了水中,船夫大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你整个生命。”

故事就是这样,欧亨利式的结局让人哭笑不得。首先,哲学家的算法有问题。“一半”加上“一半以上”,大于“整个生命”。其次,哲学家的话过于偏执了些。如果一个人不懂历史,也不研究数学,你就说这个人不配拥有完整人生的话,你就错了。钱钟书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可他考清华的时候数学得了15分,北大仍录取了他,你能说他的人生不完整吗?马云几次考大学数学有1分、19分、79分,这些仍不能阻挡他成为中国首富,你能说他的生命失去了“一半以上”吗?肯定不能。最后,我觉得生命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就算你不懂历史,也不研究数学,只要你愿意做好自己的工作,做社会的一颗螺丝钉,你就把平凡的事业活成了不平凡的人生,那样的生命也一定会是完整的。但如果你连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没有,那你的一切知识就没有了载体,那一切就都是无效的了。

我发现我的身边也有许多“哲学家”一类的人。比如有的人说起来口吐莲花,做起来却全面抓瞎。有的人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刻苦努力,每天坚持熬夜——看手机。有的人不顾健康,暴饮暴食,还美其名曰:“为了学习。”这都是消耗生命的表现。

生命是一个人去做任何事的基本条件,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从自然科学谈哲学社会科学读书笔记

全文共 1554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在江伪时期读大学的,当是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抗战刚胜利时,蒋保石的威望极高,他从重庆到上海时,十万市民自发前去欢迎。但人民迅 速地对国 民党失望了。当时人说国 民党接收大员是五子:房子、车子、金子、票子、女子。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当时现实的反映。那时,我们就与同学辩论中国的出路在那里 ?国共两党,哪个好,哪个代表中国的希望?

我是学化学的,那时崇拜居里夫人,那时出版了一本《居坦克夫人传》,里面谈到居里夫人 在献身科学还是献身波兰中选择了献身科学,并取得了伟大成就,这在我们中也引起了争论 ,到底是选择科学,还是选择路程?在辩论之后,我们班只有一个人去了美国,其他人都留 了下来。

我既然喜欢共产党,于是便趁北大、清华招生的机会,1947年从上海交大转到了清华。我到 清华后,办了个《新报》。为什么叫新报呢”因为是新同学办的。后来地下团组织动员我入 党,那时入党可没那么简单,虽然是支持共产党,但入党却是要砍脑袋的,但经过激烈的思 想,斗争之后,我还是决定入党。

后来我到了区解放后,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这才大开眼界。我最佩服的就是毛泽东的《 论持久战》,在37年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抗战必胜。

在解放区,我们学到了群众路线。原来我们在大学里,都是搞一些团体。一群熟人你吹我, 我捧你。我们从解放区回去之后,就解散了一切团体和同学们打成一片。

毛泽东指出,中国路程的特点是不平衡性。一次在北京大学学生会会议上,一位同学提出, 六月二日为全国反内战日。大家都很支持,并通电全国。但由于不平衡性,有的地方全力支 持,而有的地方却搞不起来,结果是损兵折将。而且,搞突然袭击或许还可以,但哪有先将 自己示 威的日期告诉敌人的?

解放后,我们不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中央到基层,都只喜欢搞路程。当年清华园解放时 ,外面炮声隆隆,我们也睡不着,于是便大谈解放后怎样怎样,我们都说还要路程,当时这 也有道理,北平虽然解放了,但大半个中国还没解放呢。但钱三强说:“你们这些学生都来 帮我搞,我还嫌不够呢。”我当然不以为然,但他是老师,我当然没说出来。但后来 事实证明了钱三强是对的,中国确实需要建设人才。

解放后,我到了中 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在那里,我读了许多马列主义著作。而且,宣传部里 名人很多,有什么问题,也很容易请教。当时我们反对过陈寅恪写的一篇文章,以洋洋两万 字论述杨贵妃在嫁给唐明皇时不是处女。我们称之为“无聊考证”。当然,反对传统,这是 路程的特异功能。这时就有人说我们,陈寅恪的文章也有用的。因为就算从封建道德来说, 唐明皇夺媳也是极不道德的;因此有些历史学家便指造各种假象以缓解人们对唐明皇的遗责 。陈寅恪论述清楚了杨贵妃已不是处女,既指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无耻,又揭露了封建历史 学家的无聊。

当时毛泽东的威望太高了,我们都以为毛泽东东说的就对。当时有一次范文澜和郭沫若争论 中国封建时代的开端,范认为是从周期开始,郭认为是春秋战国之交,双方争论得不可开交 。范则举毛泽东一篇文章,里间有一句话:“自周以来,我国步入封建社会……”意思是, 毛泽东都说了,还能有错吗?这件事一直汇报到毛泽东那里,虽然毛泽东认为学术问题就有争论,但大家当时还是认为范文澜对,因为毛泽东说过嘛。但后来我们都知道还是郭沫若的 说法更为人所接受。

斯大林在一篇文章里提出民族是随着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而当时有一篇文章认为中国 民族在秦朝时形成,当时我们当然又 了斯大林,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

因此,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教条,不能以前人说过的为准,这是我的一个教训。

后来我主动申请调到了科研机关,这时便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的问题。我当 时花了很大力气思考科学方法论的问题,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二年级《愚公移山》读后感250字通用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一阵风,把我吹入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里,唤醒了我。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讲述的是愚公和后代不顾劝阻移山,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了的故事。

愚公困苦于交通阻塞,决定移山。虽众人劝阻,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坚定地去移山!在自己出行不方便的情况下,能够想办法自己解决困难,而不是绕道而行,精神可嘉,值得敬佩!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人的一生中,会是一帆风顺吗?不会!生活中如无一丝波动,生活还有意义、还会灿烂吗?

遇到不会的题目,是自己独立思考,还是靠老师、周围的同学的帮助求解决?

记得在一次做证明题时,我被困住了,满满的条件呀!该从哪入手呢?心彻底地慌了!当然也可以不做,因为老师会讲,但我的心理非常得不平衡:不做怎么能行?!我必须独立思考解决的办法来完成这道题。只有这样!

既然条件多,那我挨个试!第一种,不行!第二种,不行!第三种……第五种终于给了我偌大的惊喜。可以从这入手。随即,我越做越入迷。后来才发现,这个题不只有一种做法,还可以逆推。这让我感到只有独立思考了,才会有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就如愚公移山一样。

不仅在做证明题时让我有这种感悟,而且在我学国画时,也遇到了墨过浓又停水无法稀释的情况。我皱着眉头一直在思考怎样将墨调淡。都停水了,没水怎么能调,似乎有些不可能。干脆放弃吧,又有点舍不得!我讨厌自己的束手无策!而小展就不同,用口唾沫就把墨汁调到极致,调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好似愚公一样,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坚持到底!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颇深!遇到问题只有不断想办法,坚持去做才能解决困难!而不是放弃,做一个懦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愚公移山英文Mr.FooIWantstoMovetheMountain

全文共 1704 字

+ 加入清单

there were two high mountains between Jizhou in the south and Heyang in the north. One was called Taihang Mountain and the ot#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www.cnrencai.com end#herWangwu Mountain. Both of the mountains were very high.

Just to the north of the mountains lived an old man called Yu Gong who was nearly 90 years old. With the two high mountains justin front of his house, his family and he had to walk a long way around the mountains whenever they had something to do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untains.

One day, Yu Gong called all his family together to talk about how to move the two mountains to other places. His wife said, "An old man like you cannot even move a small hill, not to mention the two high mountains. Even if you can, where can you throw so much earth and stone?"

"the Bohai Sea is big enough to contain all the earth and stone," Yu Gong said.

So it was decided. His children started to dig the mountains, led by the old man Yu Gong.

A man named Zhi Sou saw them working and tried to stop them, saying, "You are so silly! Youre so old and weak that you cant even take away the grass and trees. How can you move the high mountains?"

"Youre wrong," Yu Gong said with a sigh. "Look, my sons can continue my work after my death. When my sons die, my grandchildrenwill continue. So generations after generations, theres no end. But the mountains cant grow higher. Do you still say I can’t move them away?"

Later the Heaven God, upon learning of Yu Gong’s story, was GREatly moved. He then ordered another god to come down and take the two high mountains away.

the story tells us that so long as one is determined and sticks to it long enough, anything can be done, no matter how difficultit i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小学愚公移山读后感250字作文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天,我学了四篇关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文章,在这四篇中,最让我难以忘记的还是《愚公移山》,愚公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叫愚公的90岁老人,住在太行山、王屋山山脚下。两座大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愚公想:如果把这两座大山搬走那该多好啊!经过子孙的同意后,愚公就带着一家子开始移山。他们挖山的消息,惊动了四面八方的人,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愚公坚定信念,决不回头。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智叟认为愚公痴心妄想,这个计划是不可能成功的。虽说智叟是一个聪明的老头儿,但他却没有愚公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愚公面对他人的反对,不但没有打消自己的决心,反而意志更加坚定,他告诉智叟,也许我今生完成不了,但我有儿子,儿子还会再有儿子,这样子子孙孙干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这是多么坚定的话语,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会鼓舞着全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向前走!

写到这儿,我也不禁想到了自己,家里有钢琴、古筝和其它乐器,记得刚买时我把它们当宝贝一样,一有时间就练一会儿,可是不到一个月,就对他们失去兴趣,他们好像平空消灭了一样,到现在依然一事无成,现在想起真是惭愧,如果当时练下去,也许现在已经小有名气。

愚公精神是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动力,他教会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大家一定要发扬!今后我一定做事像愚公那样“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愚公移山造句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1 我们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征服沙漠,让它变成绿洲。

2 在学习上,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3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4 当年横贯公路的开挖,正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5 十大建设所以会成功,就是全民发挥了愚公移山的精神。

6 我们要有愚公移山一样的斗志,坚持不懈,永远不放弃,去登上梦想的彼岸!

7 只要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不要说一条横贯公路,就是十条也可以开闢成功。

8 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9 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治脏治乱治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10 毛泽东运用“愚公移山”的典故,目的是以古喻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故事:愚公移山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小编收集关于愚公移山故事,欢迎阅读。

拼音: 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释: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成语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说:”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不可能的,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可以丢到海里面去呀!”

第二天开始,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始挖。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起做着移山的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嘲笑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可能把大山移开来的!”

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一直搬下去,只要我们搬掉山的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后来,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害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会把山搬光,把海填满,就跑去告诉天神,天神一听:”嗯!这个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来帮帮他吧!”天神就派了两个神仙去把王屋山与太行山背走,放到别的地方去,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了。

从此以后,只要有人做事情不怕困难一直做,我们就说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定会成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小学愚公移山读后感250字作文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太棒了,成功了!”愚公的这句话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他为我的童年铺起了一条宽大的路,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第一个道理。

年逾古稀的老人愚公被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座大山压在中间,每次想去南方,都得绕一个大圈。于是老人就跟着他的家人们想把大山挖平,从儿子到孙子,从孙子又到孙子,不知经历了多少代,终于把山挖平了。

大家想想,太平山和王屋山这两座大山,在远古的时代,仅靠双手就被挖平了。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强的毅力呀。

小时候的我是个名副其实的急性子,干什么事一点耐心都没有。在我八周岁那年,爸爸送了我一套乐高玩具。上面是一个警察局,里面的内构十分丰富,有办公室,前台,监狱,停机坪……甚至连厕所都有。我迫不及待的打开拼,可是没过多久,满地的乐高使我泄了气,“这得拼到猴年马月呀!”我嚷嚷道,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不想拼了。

可自从我读了这篇故事以后,不知怎么回事,我的信心又鼓了起来。我来到玩具堆的角落,拿出了那一盒乐高玩具。我按着说明书,一步一步的拼,起初拼的很吃力,动不动就是拼错了,或者零件按不上了。我心中的小火山马上即将爆发。可愚公的那句话又提醒了我,“坚持就是胜利!”我又投入了忙碌之中,不出几下子,一架警车映入眼前。我开心地把玩着,前面的不悦和艰辛一扫而光。我看着地上堆积如山的零件,暗暗一笑,又一股脑扎进了这些零件中。

每天一点,每天一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终于,经过我两周的努力下,一座宏伟的警察局,屹立在我的房间。这次经历,不但送给我了一座完美的警察局,还把“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深深的,永远的扎根在了我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哲理作文父亲的井水哲学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小张大学毕业了,他被调到靠山村当村主任助理。靠山村是个穷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小张感到信心不足,就谎称家里有事,回了老家。

正是初秋干旱时节,小张回家时,看见父亲正在村边的地里浇水。父亲老远就看见小张哭丧着脸走来,知道他遇上难题了。

等小张走近身边,父亲就一边浇地,一边探听小张的心事。

听了小张回家的原因,父亲微笑着说:“你为什么就不敢尝试呢?”

小张望着父亲,说:“我怕没那个本事。”

父亲的脸色沉重起来,他叹了一口气,对小张说起了自己的往事——

父亲说,我年轻时家里很穷,你爷爷、奶奶身体都不好。我娶你娘的时候,心里也很害怕。但是,我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去了,结果你娘被我的勇气征服了。

后来,你考上了中学,家里实在太穷,我又怕没钱供你上学,差一点要你回家辍学干活。但我和你娘硬是早起晚归坚持着,终于供你读完了大学。

小张啊,你看看,现在咱家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也参加工作了,咱家房子翻盖了,你爷爷、奶奶还拿上了国家的农保金,日子是越过越甜了……这么多年,这么多难事,咱们不是挺过来了吗?

父亲看了小张一眼,他用手指着地边上的那口井,说:“你看这口井,周围四百亩的田地,全靠这口井里的水浇地灌溉。这口井是1982年打的,三十年了,抽出了多少水。你想想,这口井它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水,如果把这三十年抽的水全部集中起来,这口井哪里装得下呢?恐怕这周围四百亩田地全都被井水淹没了吧!”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只要拥有自信,你才能拥有未来。我觉得,这人就是被难事撑大的,这本事也是被难事难大的。

父亲的井水哲学,终于让小张豁然开朗,他背上行囊,报到去了。

[哲理作文父亲的井水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哲理故事:时间的哲学

全文共 225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生物钟,我听过一个最意味深长的段子:

有个妹子跟个小伙住在一块儿,生活质量很高,窗帘质量当然也好,一拉上就伸手不见五指。一觉醒来,往往分不清白天黑夜。怎么办涅?姑娘偶然发现了一个最便捷的方法:朦胧中转身,顺着男友的身体往下探索:“那话儿”如果硬着,得赶快看看手机,免得睡过头;“那话儿”还软着,则说明时间还早,可以放心大睡。

这个妹子了不起,从严格意义上说,她等于摸索了博大精深的科学问题,更触探了宇宙与人体的关系问题。

实际上,晨勃是男人身上最神秘的性现象,没有之一。对这个每日早晨4点到7点的坚硬状态,迄今为止,医学界尚无权威解释。不过,我看过一个有趣的说法,称此为原始社会养成的生物习性。你想啊,那时候四处豺狼虎豹,男人早上出门打猎,不知晚上能否回来。为了传宗接代,只好大清早来上一发,再赶着出门猎食。久而久之,男人们便形成了如下周期:清晨睾酮素浓度最高;日落时分,睾酮素水平降到最低。

对此,我深表同意。生物钟里,确有不少社会因素在作怪。想我从前多年夜班,每日醒来已是大中午。别人的中午,就是我的早晨。结果,晨勃不幸转变为“午勃”。这个时段,厨房里锅碗瓢盆正在喧嚣,小朋友们也放学回家了。所以,以我与同事们的痛切体会,让男人长期上夜班,确实是一桩反宇宙、反自然、反人伦的事情。

读过一首节奏极关的诗,吟诵的大意是,自由的大脑,愚蠢的肉体之类。其实,此说不确。肉体是大自然的产物,与自然界有着最聪明的默契。很多时候,肉体非但不蠢,反而常有委婉的暗示,但那个“自由的大脑”有时读不懂。

记得有一位老领导,只要碰上开会,哪怕是只开5分钟的短会,他也会立即尿意汹涌。于是,每次会前,都有人在厕所附近张望。他一出来,会议室门口也就人头汹涌。拜他这个古怪的生物钟所赐,大家都不易迟到。据说,这是他一次会间去尿尿,吃了大亏后养成的习惯。从此每逢会议,身体自动发出警讯。这个说法,其实是个历史老梗,出去尿个尿,回来就被评为右派的故事,多了去啦。我猜,应该有其他不便说的原因。

又比如我自己,常年夜班,总在凌晨5点上床,中午12点起来。如今不上夜班两年了,但上午的时间,于生物钟仍属夜间休眠模式。于是,我哪怕饮下一个湖一条河,也要中午11点半后才有尿意。相反的是,晚上不怎么喝水,也要频繁起夜,因为在老的生物钟上,这等于我的白天。还有,我太太的一位姨夫,烟瘾之大,也扭曲了生物钟。每到凌晨2点,他一定得起床抽上两支烟。这不是那种“事后烟”,而是属于夜宵范畴之类的习惯。生物钟,它姓“生”啊。搞坏了生物钟,如果还懵然不知,代价就是活不成或者活不好。大姨夫正值盛年,脑萎缩去世。我呢,大病一场,过了一次生死关。

掌握了优越的生物钟,等于在芸芸众生中,有了一种特异功能,也等于职业格斗场上,有了一款称手的暗器。多年以前,我认得的一位年轻人,就很有古人之风。每天新闻联播一开始就上床,凌晨3点准时起床。这个作息的境界,估计已然超越了“闻鸡起舞”。因此,每天一大早上班,他就能向领导交出好活儿。别人忙碌的白日时间,他都好整以暇,摇头晃脑。大部分人哪知道,他的生物钟是这么个走法啊。看上去,活儿干得漂亮,人又过得自在。于是,男同事见了他就妒火中烧,羞愤欲死。女同事见了他就撒娇:“哎,这么厉害,你还让不让人活啦?”我也想不明白,他年纪小小,得有怎样的毅力,才能养成这种作息规律呀?这个年轻人,后来到北京发展去了。不知道在这个超级大都市里,他还有本事坚持这个古典活法不?

跟准确的生物钟作对,无论如何是一件痛苦的事。记得早年间,上海有个轮渡工人,为了凌晨准时起床,不误班轮,在家里备了5个闹钟。每至最寂静的凌晨时刻,那一波一波的闹钟,响得如机关枪一般。据当时的报道,为了表彰这位老工人的敬业,这几个闹钟,后来还进了浦东的什么纪念馆。其实想想,在跟生物钟几十年如一日的抗战中,最让人钦佩的还是他的家人。这得有多大的韧劲,才能熬得过这种悲惨而古怪的连累啊。

现代科技的好处,是可以从生理上欺骗一下生物钟,然后比较舒服地暂时逆天行事。例如,美国Bl轰炸机属于高度机密,只能在本土部署。再远的距离,也只能飞去扔了炸弹直接回来。飞行员中途不能打盹,只能强拧生物钟了。据说,这是靠医学家研制的一种奇药,飞行员服下后,可以48小时目光炯炯。但48小时后呢?人家没说。

还是说回晨勃。科学家有统计,凌晨的这个雄起,依年岁而减少,比如18岁时,基本上每晨准时起立;到了40岁后,也许一周才一两次;50岁后,或许半月一月才次把。这个描述,让我想起家里了那台“三五”牌座钟,新买时,上一次发条用15天,每日如骏马达达达,钟声当当有力。中老年就相当于旧钟,越走越慢,走走停停。从晨勃看人生,不由得不让人惋叹。

女人的月信,男人的晨勃,都是大自然了不起的礼物,当然也是人之生而为人的必要烦恼。比如年轻时,女人酣睡甜美,一支硬物不小心就顶在你后腰上,是够烦人的。不过,当时岁月正稠,大家都还没开始怀念这个特殊的烦恼。是啊,早上来一发,清新又美好。可惜,大部分女人不是这么想的,女人有女人的生物钟。女人的重要日子,是在每月那几天,而不是每天早晨4点到7点。她的每个早晨,得赶着做饭,拾掇孩子,哪有空给你玩那个里各隆?

总说要趁着芳容韶齿,好好享受,但绝大多数时候不是那么容易的。有关时间顺序性,有一个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当你心念一动,眼珠刚刚从左转向右,时间已一去不返了。晨勃也是如此,一起一落,岁月已成过往。认真一些吧,你可以在晨勃之中,找回自我,找回个体认识,甚至找回关于时间的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愚公移山扩写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和王屋两座山,方圆约有七百里,高达七、八万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岸。

北山的下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头,年近九十了。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他苦于北面高山的阻塞,出入曲折迂回,就召集了全家的老老少少,开会商量。他说:“我和你们来尽全力铲除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达到汉水的南岸,怎么样?”大家纷纷表示同意。唯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以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坐小山丘都不能削平,你能把太行、王屋两座险峻的大山怎么样呢?而且挖出的土石又放到哪里?”大家异口同生说:“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着自己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成年男子上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和家人开始日以继日的工作。邻居京城氏是个寡妇,她有个刚刚七八岁的儿子,也蹦蹦跳跳来帮忙。就这样,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这个地方,有个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人这么老了,又没了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棵草也拔不动,还想对付那些山石?”愚公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笑了笑:“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哪。”说完,又埋头铲土。智叟斜眼将愚公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满身泥土,汗水湿遍全身,衣服被石块磨得破烂不堪,不由冷笑道:“真是自不量力,大山如此之高,凭你一老头,行吗?不如在家安享晚年。”愚公听到智叟这般说,停下手中工作,叹了口气,正色道:“你真是顽固不化,连寡妇孩子都不如。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连续不断,是无穷无尽的,而山则不会增加一丝一毫,哪有铲不平之理呢?”一番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狼狈离开。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没不停的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一情况。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父的两个儿子,一人背一座山,一座山放在朔方的东部,另一座山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的阻隔了。

展开阅读全文